文学社团篇1
以“培养兴趣、吸取知识、开阔视野、交流心声、发挥才能”为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致力于把伊之梦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让梦翱翔,放飞梦想
二、工作重点
1、办好刊物
刊物《校园读本》是“伊之梦文学社”的一面镜子,标志着文学社的形象。而且也在各方面反映了文学社的细节规章,反映了社员对共同梦想一点一滴的进程与同学们的关注。本学期我们仍把办好《校园读本》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校园读本》的文章来自于全校师生的来稿,文学社对社员们的来稿将进行严格选编、修改,力争每期刊物都保质保量出版发行。
2、 适时举办活动
针对同学们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的现状,文学社将请学院优秀老师定期开设主题讲座,举办同学读书交流会,如:诗歌小论坛、小说晤会等,提高学生的能力。(由团委出面协调)
3、 开展名著欣赏活动的“文学套餐”
写作需要积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文学社将组织社员定期阅读国内外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简爱》等,并举办阅读交流会。
4、参加不同级别的征文投稿活动
在原基础上,加大发稿量。在校内以国家大事为征文主题,举办征文比赛,提高文学社影响力。
三、工作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向10级新生宣传文学社,招收新成员。召开文学社全体社员会议,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布置任务。
十月份:开展阅读活动,出版新一期《校园读本》。实施扩展工作,吸收更多的同学加入文学社,壮大文学社队伍。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并举行“演讲比赛”
十二月:照常开展工作,开展主题征文比赛
一月份:开展元旦征文活动,举行学生“朗诵比赛”。
四、开好总结会
学期末开好总结会,把一学期工作中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表扬,把工作中的失误和漏洞总结为经验教训,为日后工作做铺垫。
xx~xx年度伊之梦文学社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文学一直是万众瞩目的话题,在以学习、展示的双为主的前提下,我社将于新一年度举行一系列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发挥我社优势资源,推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的学期里向前迈进。
二,活动目的
为弘扬文学精神,传承文明,以及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调动师生参与文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也为促进伊之梦文学社进一步发展
三,活动时间
xx年下半学年
四,活动对象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xx年9月 文学艺术辩论
1,活动名称:关于文学辩论
2,活动目的:提高同学们思维的缜密性和思维能力,锻炼大家的口才
3,前期准备:
<1>确定比赛时间
<2>确定参赛选手
<3>参赛要求及时间限制
制定评分细则
比赛场地设置
校园宣传
邀请评委
挑选记时裁判
场地布置
组织观众
拍照
4,活动过程:
以社团为单位进行辩论
抽签决定各队的辩论立场和主题
辩论赛活动流程
比赛程序
5,赛后事宜
6,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7,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团委干部、伊之梦文学社干部
〈二〉xx年10月,举办“我爱文字”演讲比赛
1,演讲主题:我爱文字
2,活动目的:了解文学,掀起文学热潮
3,前期准备:
比赛流程制定以及通知
a.确定比赛时间
b.确定参赛选手
c.参赛要求及时间限制
d.制定评分细则
e.奖项设置
f.比赛场地设置
g.校园宣传
比赛活动准备
a. 邀请评委
b.报名工作
c.活动主持人
d.挑选记时裁判
e.场地布置
f.组织观众
8、拍照
比赛过程:
比赛前一天,由各个参赛队参赛选手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开场:介绍领导、比赛规则、计时提示
正式比赛
比赛结束后,请领导颁奖。
4,赛后事宜
5,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6,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组织者,参与者姓名,评委
〈三〉xx年12月 原创作品大家赏
1.活动名称: 学院作文大赛
——“原创作品大家赏”配乐朗诵比赛
2,活动目的:通过聆听美妙的文章,增强文学氛围。享受比赛的乐趣,锻炼自我,培养广大同学对文学的兴趣。
3,前期准备:
确定比赛时间,制定参赛要求,制定评分细则及活动流程
联系赞助商
〈3〉确定参赛选手
比赛场地设置
校园宣传
邀请评委
场地布置
组织观众
拍照
4,活动过程:报名参赛选手进行初试文章筛选,复试原创文章朗诵比赛,进行较量决出胜者
5,赛后事宜
6,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7,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赛者: 组织者,参与者姓名,评委
〈四〉xx年1月 爱上文学
1,活动名称:文学知识竞赛
2,活动目的:通过大家的答题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素养。享受比赛的乐趣,锻炼自我,培养广大同学对文学的兴趣。
3,前期准备:
确定比赛时间
确定参赛选手
参赛要求及时间限制
制定评分细则
比赛场地设置
校园宣传
场地布置
组织观众
拍照
4,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讲并主持
学院领导发言
将选手团队制
报告心得
5,赛后事宜
6,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7,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在各系选出优秀的选手,再由系里选送)
六,活动效果
通过文学社的努力,积极与其他社团合办活动,希望加深社团之间的联络,为同学相互交流提供平台。在文学社的活动中,提升会员实践能力,拓展会员文学知识,扩大社团影响力,使文学社成为极具认识度及信誉度的社团!
七,主办方: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伊之梦文学社
文学社团篇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团发展呈现出的特点、高校教育教学的模式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与之相关的高校社团采用更科学化的管理。
1.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需要高
校对社团管理的科学化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求高校输出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到的“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高校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社团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首先必须对社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2.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高校对社团管理走向科学化
教育模式改革以后,高校学习普遍实行学分制。这样的结果是第一课堂的主题功能将更为明确的转向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文化功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就不可推卸的落到了第二课堂身上。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进一步落实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工作、增强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高校社团管理的科学化是应当首要考虑的因素。
3.新时期社团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要求高校对社团采用科学化的管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表现出参与性、民主性、多样性、科技性、开放性、规范性、现代性等方面的特点。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高校必须在发展方向、活动层次、分类指导、组织建设、骨干培养等方面加强引导,鼓励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以确保社团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高校社团的管理比较零散、随意化,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系统与方法。对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比较集中的几点有:
1.社团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学生工作部门误以为社团只是学生因为共同的兴趣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的团体,对其活动少有过问,也没有重视其管理,导致社团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效果不理想。以三峡大学为例,三峡大学现行的管理形式为校团委下设社团活动指导中心对社团统一指导,各学院团委具体管理。实际情况是,少有学院团委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部门,大部分学院团委和社团脱节严重,完全由社团活动指导中心宏观调控。然而,社团活动指导中心成立不久,
指导队伍人手不够,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系统,在社团中的威性不够,造成社团组织性不强,管理缺乏系统和规范性。
2.社团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新社团申请注册成立的阶段,学校审核不严,只要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社团就可以批准成立,忽视对社团类型和性质的监控,造成社团的结构不科学,缺乏规划性。以三峡大学举例,学校现有84个注册社团,但是并没有84种社团。社团结构相当混乱。以同类、同名的社团来说,英语类社团全校就有4个,有3个学院下设演讲与辩论协会。这样的结果是,同类型人才分散,不能够集中力量将一种文化进行建设、传播,难以打造出品牌社团。
3.社团资源整合不够到位
相关机构在对社团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用系统全局的思想统筹各社团的工作,缺乏对社团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各社团***性过强,经常只是象征性
的开展几次品种单一、内容单调的内部活动,把举办活动当作应付差事,没有树立传播社团文化的意识。社团之间缺乏交流的平台,缺少紧密合作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总的来讲,社团活动停留于小范围内部人员“自娱自乐”的状态,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影响力有限,不能够真正达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4.学校对社团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
学校并没有监督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的产生过程,这样就不能保证社团负责人有比较高的专业素质、组织能力。对于负责人的工作,缺少一个明确的量化考核的标准,难以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不能敦促负责人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能力开展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对于社团内部财务,学校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导致社团费用管理不当,出现了会员费变成负责人的伙食费,负责人以社团之名谋利等一些不良现象。
学校没有将学生社团和团委学生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使社团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社团得到学校的资助经费非常有限,学校提供的活动场所、办公室条件也严重不足,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这些物质条件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社团发展,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强度和质量。
6.社团活动指导水平不高
由于学校对社团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指导老师的考评奖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高水平教师参与社团工作的意识以及积极性。虽然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在社团运作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教师为数不多。例如,在三峡大学,大部分指导老师都是义务为社团兼职,导致指导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不够,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三、加强社团科学化管理,促进社团新发展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团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社团的科学管理。
1.从社团的整体管理架构的角度讲
(1)在管理体系上形成“三个一结合”
所谓的“三个一”,即一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为:①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团委分管社团工作的老师担任委员会秘书长,校级社团管理部门***团担任委员会副秘书长,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分管社团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委员,各社团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理事。②建立“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即:“社团管理委员会——院级社团管理部门——社团”纵向一体化管理。(2)在日常活动的运行上形成制度化
形成制度化的核心是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条例中包含新社团成立审批办法、社团招新办法、社团负责人产生办法、社团负责人工作守则、社团活动开展办法、优秀社团评比办法、优秀社团负责人评比办法、社团经费管理办法等内容。通过对新社团成立审批的把关,实现学校对社团规模和类型的有机规划,调控社团结构;通过对社团招新的控制,杜绝违规招新、私自超额收取会费等行为,提高会员积极性,方便社团工作安排;通过对社团负责人的产生以及工作的考核制订量化标准,调动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成效;通过对社团活动具体要求,实现社团活动从策划、申请、审批、开展、监督、总结到评比有章可循,保证活动质量。通过对社团财务工作的详细规定,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风、借社团盈利等不良现象。总之,借助《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对社团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社团的各项行为。
2.从对社团的具体管理策略的角度讲
(1)施行三种机制,提升社团品味
在社团以及社团负责人中引进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淘汰机制。实现这三种机制的载体为对社团以及负责人实行综合测评法。由社团管理委员会对社团以及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制订详尽的积分细则,按照积分细则,每个月对社团以及负责人进行一次综合测评。首先,根据测评成绩,按照社团类别(公益、学术、文艺、体育四大类别)进行各类别的内部排名并予以公示,引发同类别社团之间的竞争,然后进行全校性不分类别的社团排名并予以公示,激起跨类别社团之间竞争,用良性竞争促发展。奖励是引导竞争的最佳方法。为了使竞争的效果最优,社团管理委员会将对测评优秀的社团以及个人进行***策、荣誉、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其再接再厉,同时激励其它的社团和个人不断的向优秀的目标奋进。没有惩罚就缺少压力,除了奖励之外,淘汰机制也被引入社团管理。对于每年年终综合测评总成绩为末五位的社团,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过以后,由社团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验收之后将评议为确实没有活动开展能力或者不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团予以淘汰,终止注册。通过以上三种机制
综合实施,进一步促进社团纵向发展,增强社团存在的意义,提升社团品味。
(2)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团结协作
目前高校社团存在***性较强,社团之间联系较少,缺乏经验交流,社团联合开展活动的机会不多,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许多社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长久处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很难找到发展的突破点。针对此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①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社团述职大会。各社团负责人向大家陈述一年中本社团的管理模式、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此种正式严肃的形式,让各社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清社团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正方向,为后期的发展寻找目标,促进社团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②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交流节”。交流节的内容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例如: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展开,参与对象不仅为本校社团,还可以联系其它高校社团。在欢乐的气氛中,社团负责人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讨论困难,解决社团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也增进各社团之间的友谊,为后期联合开展活动做下铺垫。
③由学校倡导、组织开展以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月。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全校社团共同参与,不限形式、不限风格,鼓励社团联手,发挥自身特点,表现自身优势,使各项活动的开展系统化、优质化、规模化,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成效。
④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干部训练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专业训练、野外拓展、企业参观、活动实践、论文分析等形式增强社团干部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批社团活动精英。
(3)提高意识,加大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模式,扶持精品活动
学校相关部门要意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社团要从组织上给予重视,***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上给予关心,活动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倾斜,努力为社团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特别是在场地使用、活动设计、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要为社团工作创造条件。
①学校应该根据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生社团的办公条件和活动条件,添置必要设备和物质,通过组织的力量帮助社团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社团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在对待指导老师的***策上面,学校一方面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力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落实教师介入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认定与考核。比如学校可以把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评选教书育人先进的重要依据,或者把这项工作直接计入教师工作量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③一般学校社团活动的经费有三个渠道:学校发放经费、会员费、社会企业赞助。会员费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企业赞助存在不确定性或者大部分为礼品赞助,学校预算的社团活动经费又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保证每个社团有足够的经费开展高质量的活动。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引入会费宏观调控机制。社团管理委员对部分会费统一收取,统一管理。按照“取之于社团,用之于社团”的原则,社团开展大型活动之前可以向社团管理委员会申请费用,然后管委会根据活动的情况发放相应的经费。这样有利于经费的合理利用,提高社团开展大型活动的积极性,扶持一批精品活动,打造部分品牌社团。以三峡大学为例,每年有8000余名会员,倘若从每个会员的会费中抽取两元作为统一经费使用,就有16000元来支持一个学年度的社团精品活动,经费十分充裕。
总之,高校社团科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有全局的思想,又要有部分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社团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前进,各项活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校园文化才能蓬勃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探索
[论文摘要]高校社团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模式中教育主题功能的转变以及新形势下社团发展呈现出新特点,要求社团管理走向科学化。当前高校社团管理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团结构不合理,资源整合不到位,社团监管力度不够,物质支持能力有限,活动指导水平不高等不足。能够采取构建“三个一结合”的管理体系,实现日常活动运行的制度化,引入竞争、奖励、淘汰机制,加强社团间学习交流,增加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机制,实现社团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苏州工职院,2006(7):9-12.
[2]牛俊红.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4):72-73.
[3]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41-44.
[4]周郭***.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3):75-77.
[5]毛晔.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7(5):144-145.
文学社团篇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把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写作能力的社团,更好地激活文学社沉默的气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招新
(一)前期宣传
1、分派人员到新生宿舍宣传
时间:10.8~10.11
2、分组到各食堂门口设点宣传
时间:10.15中午
目标:使新生了解新流杂志及杂志社,登记其意向部门
(二)面试
1、准备:部门召开例会,确定面试人员安排,准备面试题目
2、时间:10.17~10.18下午
3、地点:19#403
4、目标:挑选有才能的人入社,为文学社注入新鲜血液
二、日常工作
(一)《新流团刊》稿件提供
(二)《新流文学刊》的出版
1、稿件收集
由采编组负责收集整理稿件,稿件主要由文学社内部提供,社员定期交稿
2、审稿
采编组负责审稿,搜集较好稿件
3、排版
由排版组负责制作封面及内部排版,活动组负责其中各版块的制作
4、出版
外联组负责拉赞助及杂志的出版工作
5、发行
活动组及新流发行部协助发行
三、活动
(一)联谊活动
1、主题:文学社与计算机协会联谊活动
2、时间:十一月中下旬
3、地点:大学生第二活动中心
4、目的:促进两社及新社员间交流了解,互相熟识,增进感情,加强社团凝聚力及团结合作
5、分工:外联组负责拉赞助
活动组负责活动策划及节目安排
采编组及排版组负责策划节目,采购,拍照及后期制作
6、流程:社团分出节目
穿插趣味游戏
经验交流
7、经费预算:200元
8、总结及写通讯稿
(二)交流活动
1、主题:新流文学社与各大高校文学社举办文学交流会
2、时间:十二月中下旬
3.、地点:XX
4、目的:丰富校园生活,扩大新流文学社影响力,通过与校外其他文学类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社团会员的文学素养和交际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与合作伙伴建立友好关系。
5、宣传
6、总结
文学社团篇4
xx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迎来了“高职高专水平评估”,“50大庆”。我社在校团委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切实贯彻我校“迎评创优”工作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着“推崇法的秩序,正义,公平的价值取向”为宗旨,加强自身建设与校发展相统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抓好各项工作发展及配合学校搞好评估工作。注重发挥我社的宣传核心作用,我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外,保证我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使我社的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全体社员保持着良好的精神态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面完成了我社和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计划。
一,众志诚诚,迎评创优;
在四月的初评和五月的总评期间,我社班子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我校“迎评创优”材料并及时组织社员学习,保证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达到每一位社员中去。还多次组织召开班子会议并把各项任务部署到各个部门。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社班子并于六月十七日召开会议进行了总结。
二,加强我社全体社员自身素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态;
为了使我社注入新血液,我社于三月七日在4102教室举行了新社干竞选。三月二十五日在法律学社办公室还召开了新班子会议讨论和部署了后阶段的工作。
为了弘扬***精神,提高全体社员爱国意识。我社于三月十五日里下午组织部分社员对一栋教学楼后草坪进行了彻底的打扫。
为了加强我社全体社员自身素质,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我社于四月二十七日晚组织全体社员在1110教室观看了《XX”》,并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真教解和对有关案例进行了解说。
三,抓好我社法律宣传力度,提搞我校全体学生法律意识;
为提高我校广大消费者识假维权意识,我社于三月十五日在校食堂门前进行了维持一周的有关“XX”资料展览。
四,加强与外校联谊;
为继续发扬我社“***思想,对外开放,走出校外,向外校学习”方针,广西工学院法律爱好者协会于五月二十五日到我校与我社联谊。此次联谊,我们通过持续一个小时的工作交流和对 “当今社会网络纠纷”等案例进行讨论,并开展了许多娱乐活动及友谊篮球赛,乒乓球赛,最后留影合照。通过此次联谊,不仅增进了两校的友谊,还促进了两校在未来的发展。
六月十八日早我社应广西工学院法律爱好者协会邀请,一起到柳州中级法院观看了有关“抢劫•盗窃•杀人”的旁听,这不仅丰富了我社社员的法律知识,还更进一步拉近了两校间的友谊。也为我社在下一学期举办的“摸拟法庭”表演打下了基石。
五,社团辉煌;
6月16日晚,我校xxxx年度共青团工作暨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表彰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我社在会上又一次获得“五星级社团”荣誉称号。这将标志着我社连续三年得此奖项,奠定了我社在工作中的表现,也给未来打下了光辉的基础。
六,工作的不足:
虽然我社在这一学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改进。以下是不足的方面;
1,班子年轻化,大家对工作职责等不清楚;
2,社员积极性不高;
3,文化,思想不统一;
七,今后措施;
1,更进一步加强班子作风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
2,多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全体社员积极性;
文学社团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社团 促进作用
校园文学活动是校园文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校园特色和文学的魅力,营造着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文学社团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传统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需求,新课程强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和实践。语文学习应当构建成开发的学习环境,而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改革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学社团的开展,继承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着有能力和真才实学的人才,打造了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一、开阔视野,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和应试教育大都将学生局限在教室中,而学习的内容也局限于教材上的文章和阅读,将学生困顿于枯燥的死记硬背上,形成了封闭枯燥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开阔学生的眼界。文学社团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善高中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文学社团通过开展文学创造和研讨活动、邀请校内语文教师对文笔优美的文章点评、组织文学爱好者座谈、组织开展作文大赛、邀请有一定文学造诣的作家上公开课、开辟校内报刊专栏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语文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使高中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创作实践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敢于创新。
在多样化的文学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高中生在文学活动中,需要开动其脑、口、手、耳来提升自我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得其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到综合训练。在文学活动中,学生还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也会得到发展。当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的文学佳作在校刊发表或文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发自内心的爱好语文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新课标的实施为高中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了发展方向、建立了正确的评价标准。通过解读新课标,我们发现新课标十分重视在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和个体的学习心得体会。文学社团通过开展各式各样切实有效的活动,使得高中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所获得和感悟。通过活动的开设,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体个性,培养和促进高中生的自我构建语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三、陶冶情操,提升文学审美
文学社团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高中生在学习古代诗歌、现代散文中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正确的文学审美、明确阅读取向。将先辈们丰富的文学知识灌溉自我,陶冶了情操,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增强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十分有益。
四、激发高中生写作兴趣,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高中文学社团和高中语文的写作训练是紧密结合的。文学社团开展各项写作活动,对于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升。阅读是写作灵感的源泉,文学社团中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激发高中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朗诵会、座谈会、点评会的开展,能够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高中生在良好氛围的鼓动下,通过文学社团提供的作文大赛或校刊发表等途径,不断追求进步,敢于创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竞争与互助风气,共同实现写作水平的飞跃。
五、促进高中语文学习化环境和氛围的构建
教育学者将学习化环境称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隐形课堂,可见学习环境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程度,它能够使得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和良好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而校园文学社团对于语文化环境的构建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文化的渗透,在校园范围内形成浓厚的文学氛围,在为校园文化增加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为语文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前提。
六、结语
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和特长教育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高中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自我完善,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重拾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激发文学创造兴趣和写作水平。能够使得学生将生活中的认知转化为思维上的创新,释放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将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学习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脱离传统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有效提升W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贾秀英.文学社团建设与语文课程的整合[J].学语文,2015,(03).
文学社团篇6
一、高校学生社团分类和学生社团文化的主要特征
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定爱好为纽带,以一定的活动为内容,以社团为阵地开展的群体文化。近年来,学生社团由过去零星自由的小规模状态发展到现在的与多学科广泛交叉,朝着多层次、多渠道、多品味、多形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纵观高校社团文化的全貌,不难发现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和四个特征。
所谓四种类型是指按照学生社团的性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来确定。第一种是***治思想型社团。如,大学生***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等具有较强的***治色彩。这类学生社团往往是由一些思想要求进步的学生组成。第二种是专业学习型社团。主要是基于某一专业或某一新知识的共同兴趣而组成的学生群体。学生中的电脑协会、考研协会、文学社和英语协会等当属此类。第三种是娱乐型社团。包括健身强体的各种体育协会、愉悦心情的音乐、书画、器乐等学生艺术社团。第四种是服务型学生社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家教服务社、公关礼仪服务队都是以一定形式或义务或有偿为他人提供服务。
学生社团是多姿多彩的。上面四种类型只是粗略的、相对的分法。实际上,一个社团也许同属不同的型类。各个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不同,规模也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社团也呈现多样性。据调查,高校学生有六成以上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一个社团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上千人,其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影响之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这主要是学生社团的特征使然。其一,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学生社团不需要组织动员,也不需要行***安排。学生基于相同的爱好、志趣,由学生自己发起,经过简单的申请程序,便可组成一个社团。其二,自主性。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内容、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申请与加入均由社团自身决定。虽然学生社团要接受***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遵守学校相关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其自主性。其三,专门性。爱好、志趣是社团赖以成立的基础和纽带。它决定了社团具有专门性。爱好不一,志趣不投是很难组成一个社团的。学生由于爱好相同参加同一个社团,由于爱好不同参加不同的社团。但如果一个人有多种爱好,可同时加入几个社团。其四,松散性。学生社团是以自愿为前提,以爱好和志趣为纽带,活动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虽然社团也有章程,对社团成员有一定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力是很限的。对一个具体活动,参不参加、参加多久,成员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同时,由于活动场地不固定,活动方式多种多样,组织结构相对松散,所以,相对班团组织而言,学生社团具有松散性。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和松散性给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发展个性、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高校思想***治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
二、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指学生社团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为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行、能力素质、知识积累和情操培养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育导向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相互激荡的文化冲击和多元的文化选择中,他们大多具有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敢于探索特点。如果说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由于学生社团紧贴学生生活,且较少外来干预,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社团活动的非功利性,学生参与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社团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又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置于***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直接指导下,所以,它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社团,就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又是锻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形式。社团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
2素质拓展功能
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思想***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素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促进了专业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人们可以交流学***验,传递学习方法,传播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才干提供重要渠道。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是促进学生心身协调发展。素质拓展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又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尤其是愉悦心身的社团被人们称之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由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而以体育运动为宗旨的各类体育社团又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了切实有效服务。
3凝聚激励功能
社团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人们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兴趣和爱好的纽带中,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人们团结在社团里,为社团的成长壮大而努力,为共同的事业而合作,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各项文化科技和艺术体育竞赛是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在各项竞赛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大多少不了社团的参与。相当多的活动还是由社团来组织。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之间为了争金夺银进行激烈角逐。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也让学生中各类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激励学生奋发成才。
内化自律功能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社团约束机制比较软,其凝聚力、向心力主要依赖成员的观念内化和自律意识。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规章对学生更具认同感。学生从社团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认识、思想,形成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社团文化中,一次竞赛、一个创意、一刹那的灵感都有可能烙印在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形成的内在观念又反过来外化为自觉行动,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功能在学生社团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使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学校选课制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班级被打破。学生更多地生活在公寓里,活跃在学生社团中。因此,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1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生力***。所以,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社团文化应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所谓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尤其要多开展旨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社团活动。所谓提倡多样化就是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文化精品。青年学生历来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我们既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当前,学生社团文化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娱乐性活动多,思想性活动少;大众化活动多,高雅精品活动少;文体类活动多,学术性活动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以”要求,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娱乐性相结合,注重强调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坚持雅俗共赏,打造精品,多层次,多形式,引导社团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以优带劣,以好带次,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学生社团文化就能反映青年学生多样需求,贴近时代脉搏,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其育人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实现。
2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管理
文学社团篇7
为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通过配额抽样、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笔者于2012年底对广东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样本覆盖普通本科、高职高专、***学院三类高校,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9份,有效问卷861份,有效率87.06%。此次调查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社团成员满意度低学生对社团的期望较高,73.1%的受访学生认为学生社团在其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重要,其中21.1%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事实上,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与学生的期待明显存在差距,46.7%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有些许提升,15.1%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提升,27.13%的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完全没有实现初衷。对社团活动的整体评价,51.5%的学生认为活动质量一般,甚至13.7%的学生认为活动质量差。对社团活动的具体评价,28.0%的学生认为活动没有意义,26.3%的学生认为活动枯燥没有创意,4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社团的活动背离了社团本来的宗旨。
(二)社团自主发展能力弱66.3%的受访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经费不足,32.2%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和办公条件不够完善,甚至24.9%的学生认为很不完善,但在学校提供的资源条件不够时,55.3%的学生选择部分活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但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取消活动,还有8.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办法。53.1%的学生认为社团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46.5%的学生认为社团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文化。91.1%的社团成员是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社团成员和干部明显缺乏素质和能力上的准备,但又普遍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相互传承(占78.3%),社团干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占82.3%)。
(三)组织价值实现程度低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塑造的重要依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3]而在实践中,娱乐性、快餐性的活动占78.3%,启迪性、思考性的活动只占13.5%,形成表面热闹、实质浮躁的校园氛围,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产生不良导向。虽然82.7%的受访学生加入了社团,但57.7%的学生只是偶尔甚至从不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品质,社团整体上没有有效凝聚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实现。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在管理定位上重完成事务,轻组织发展当前学生社团管理普遍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现实需要主导型”而非“社团发展需要主导型”,管理者往往以工作为中心,以“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过分强调“做事”,忽视对社团自身需求的研究与尊重。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实现其宗旨的根本,但在现行管理中,社团活动却经常成为了完成管理者工作任务的一种形式,活动内容和方式往往由学校管理部门安排和设定,随意性大而规范性不足,结果是社团多限于协助上级机关开展活动,社团的根本宗旨发生偏差,社团组织成为了管理者完成事务的工具,社团成员则成为了临时突击队,严重违背学生社团应有的自治属性,挫伤社团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社团的运转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在管理方式上重行***指令,轻人文关怀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但在对社团管理的过程中,官僚化趋向严重,管理者普遍把社团成员看成是接受约束和监督的对象,强调自下而上单项服从,忽视双向平等的对话,忘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忽视学生精神寄托、心理抚慰、情绪宣泄、个性张扬的诉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结果是不仅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反而大大影响学生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在管理重心上重微观管理,轻顶层设计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多由团委负责管理。当前的管理基本上是微观层面的日常性管理,诸如社团成立、活动审批、表彰奖励等。而团委作为高校内的群众组织,其自身在高校内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权威性不强,在学校******、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多数起协助执行的作用,在学校的诸多宏观问题上并无大的话语权。学校未能从整体的高度作出决策、规划顶层设计,对于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育人体系、经费场地正常化等也不能有效落实。
(四)在管理方法上重划一管理,轻分类引导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数量逐渐增多,类型不断多样,出现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但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团委并未主动去适应这些新变化,继续沿用传统的***团工作方法,出现许多不契合实际的主观主义,直至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与***团组织甚为相似的工作机构,社团沦为了没有特色、更没有实际存在意义的趋同性组织碎片。
三、科学发展理念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走出困境的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社团管理定位、管理方式、管理重心和管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社团管理整体效能的实现,最终影响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转型。
(一)坚持学生社团发展回归人本,变工具型管理为价值型管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管理,呼唤高校摒弃现时社团管理将学生社团视为办事工具的现象,进一步明确、突出并始终坚持社团管理和社团发展的人本取向,从“社团———工具”的管理定位向“社团———价值”的管理定位转变,切实做到充分尊重社团成员的主体地位、注重社团成员的价值实现、以社团成员的利益作为根本立足点。第一,尊重社团成员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社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产生一种由内向外、强大的推动力量,这是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社团成员为主体、服务社团成员发展的工作理念,对每位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二,注重社团成员的价值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要重视社团成员的实质性诉求、注重挖掘社团成员的潜能,发挥社团成员的特长,努力营造相对宽松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把更多的自交给社团成员,让他们自主确定社团发展目标、实施社团发展计划、处理社团日常事务,给社团成员施展才华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个社团成员的追求和价值在组织和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实现。第三,以社团成员的利益为根本立足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不仅要解决好如何发展社团、依靠谁发展社团的问题,还应当解决好为谁发展的问题。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信学生加入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是依托组织借助群体实现自己的期望和目标的手段,始终以社团成员的利益为根本立足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发挥好学生社团在丰富社团成员生活、满足社团成员精神需求、提高社团成员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学生社团协调发展,变行***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从自上而下的“单向———行***”管理模式转变为上下结合的“双向———服务”管理模式,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社团组织与管理机构之间和社团成员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推动学生社团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以明确权责为前提。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主体多种多样,有学校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作为管理部门的,也有由上述部门牵头或联合组成的社团管理中心、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等进行管理的。但无论是谁,都应首先明确其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权责,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岗位明确、分工清楚、责任到人,才能使学生社团的服务规则、服务方式、服务程序得以建立和完善,服务才能有序有效。第二,主动服务至关重要。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必然是主动服务。具体到大学生社团管理,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社团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服务意识,把服务学生发展和社团发展作为贯穿工作的主线,努力系统构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质量和实效。第三,强化民主理念。民主是以平等为预设的,反映人类价值追求的准则。民主所蕴含的价值准则,如自主、信任、平等等在高校学生社团的服务中普遍适用。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者要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彰显人文精神,不仅要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要做到“依赖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努力营造一种互信、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变策略型管理为战略型管理策略管理是在事情确定的前提下,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过程,而战略管理强调的首先是选择做什么事。至今重微观管理轻顶层设计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过多地表现为策略管理,社团建设发展“见树不见林”、难以持续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坚持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从“微观———策略”的管理视角向“宏观———战略”的管理视角转变相当必要和迫切。第一,正确把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宏观问题。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中实施战略型管理,哪些是宏观问题,哪些是微观问题,社团管理者必须首先清楚并正确把握。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学生社团如何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主动跟上时代步伐,顺应学生发展需要规划社团发展;如何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和力量等,这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宏观问题。而某个社团的组织目标是什么、负责人如何选配、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等问题,则是个性化和局部的微观问题。只有把握并解决了宏观问题,学生社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才会有基础性、内生性支撑。第二,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高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学生社团纳入到大学生德育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中,从学校全局的视野强化学生社团制度安排的权威性、统一性,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制订校园文化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学生社团元素。第三,建立以学生社团整体愿景和使命为导向的运作机制。学生社团的战略型管理是管理者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学生社团终极价值和发展目标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战略运用协调学生社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动地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新要求,不断选择、拓展和跃迁,实现学生社团持续成长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的权变思维和协同机制,但权变和协同必须紧扣并指向学生社团整体愿景和使命。因此,以学生社团整体愿景和使命为导向的运作机制是学生社团战略型管理的内在要求。
(四)坚持学生社团全面发展,变统一型管理为差异化管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丰富的多样的,这决定基于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社团的多样性。学生社团类型、规模、发展历程、目标定位、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学生社团多样性的具体体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应从“整齐———划一”的模式向“分类———差异”的模式转变。第一,优化社团类型结构。优化学生社团的类型结构是对学生社团实行差异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把大学生社团概括为四种类型,即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公益型四类。在此基础上,高校根据各自学生素质和校园文化的实际对学生社团的类型作进一步细分,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生态结构,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的形成,使学生社团更广泛更深入地覆盖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二,坚持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有着不同的成员对象、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目标,因此衍生了不同的社团生存环境和成长方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要基于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各类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文学社团篇8
【关键词】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社团文化
高校社团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社团的成员个人或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满足其提高自身能力的欲望和需要。 高校社团文化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方面。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成员归属感不强、活动不稳定、资源整合不够,缺乏活动品牌等问题,据此,学生社团如何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密切关注的问题,内蒙古科技大学近年来对推进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作了一些尝试,凸显了社团文化的育人效果。
一、 优化社团定位,探索发展模式,是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基础
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社团公众形象等问题的总的看法。优化社团定位和发展模式就是解决社团正确价值观问题。学校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的标准引导学生社团定好位,采用科学的发展模式,为学生社团长足发展打好基础。
(一)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延伸了学生学习领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学生社团则是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补充,它更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促使学生在社团活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知识,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课程知识。内蒙古科技技大学大力鼓励和支持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从而优化学生社团定位。近年来形成的品牌社团,有数学建模协会,食品科学协会、秋实电子工作室。在全校93个学生社团中,有41个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学生社团,有38名专业老师被聘为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4个学生社团被评为全区优秀社团。
(二)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拓展了社团发展平台。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工作延伸的手臂,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更能使其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学校倡导学生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生社团,利用市场机制和企业化模式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社团管理。实践证明,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学生社团以坚强的社团力量为后盾,争取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社团活动做得精、更大,强化了学生社团的品牌化建设。世界语协会与包头市世界语协会,环保协会与包头环保局的长期合作就是很好的证明。近4年来,学生社团文化节、学生社团与30家外联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内部建设,是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关键
内蒙古科技大学不断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强化其内部建设,重在社团精神的塑造和提炼,努力形成社团文化长效育人氛围。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实施,有效地规范社团管理,促进了学生社团内涵化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联功能。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是所有学生社团的集合体,发挥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学校明确要求社联“要引导社团发展、服务同学成长”,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要求,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从大方向、大原则提出社团发展战略和规划,鼓励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共青团组织加强对社联的指导和管理。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社团管理。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制度保障。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健全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学校制定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工作制度汇编》,包含《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安全规则》等18项管理制度。一是探索了评价机制。以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作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社团。二是完善了激励机制。制定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考核评估办法,开展星级社团、十佳社团、优秀社长、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激励学生社团发展。三是建立了研究机制。以专家学者、学团工干部、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构建研究队伍,关注和研究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学生社团工作的动态,总结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重视品牌设计,创新活动载体,是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手段
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形式,是高校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内蒙古科技大学注重进行学生社团品牌设计,创新活动载体,以社团活动来展现社团风采。
(一)建立了项目申报体系,培育社团品牌活动。品牌活动开发,是学生社团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社团推进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建立了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报体系,使学生社团活动既能保留优秀的传统项目,又能推陈出新。学校要求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项目申报时,要明确项目设想、制作项目计划书、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等。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评审小组根据申报项目的规模、档次、学生参与面、影响范围等来确定学生社团重点活动项目。
(二)结合素质拓展计划,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效运作的基础。建立学生社团素质训练体系,通过整合学生社团资源,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个人需求,在学生社团素质训练项目中,精心选择、科学组合,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素质训练方案,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三)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通过开展科技推广、法律下乡、环境保护、支教扫盲、文化宣传等活动,带动了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了科技、创业成果转化。
四、合理调配资源,加强工作指导,是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保障
学生社团的可利用资源是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社团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发挥,决定着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联结社团干部力量,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学生社团骨干对学生社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坚持对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和引导。一是推荐他们参加团课、***课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二是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文学社团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功能
中***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83-02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展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新时代,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挖掘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更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社团文化具有社会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四大功能。
一、社会功能
社会化是个体步入社会的必然过程,对于尚处于社会化临界阶段的地方高校学生来说,高校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小社会”,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对高校学生社会化的整体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团文化与社团文化之间、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本校社团文化与跨校社团文化之间联系不断,甚至走向社会,与社会企业、公司等联合举办各种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不断接轨,并将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和生存理念等逐步融入社团文化中,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等与社会相适应,逐步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自身社会化。高校社团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而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1]。这些都大大加快了社团社会化、学生社会化的步伐,因此说,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社会化的功能。
二、凝聚功能
凝聚是“把一些本来分散的、孤立的东西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黏合作用的物质,有意识地聚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力,向着既定的目标运动的一种机制。”[2]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社团成员之间以兴趣、爱好和相近的文化追求等为前提而形成的各种社团成果。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内容类型丰富,每一种学生社团文化都有其社团宗旨、社团理念等,这些宗旨、理念在不断地进行活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员本身,形成本社团一致的价值观和精神氛围。正是在这一精神基础上,社团成员之间目标明确,社团成员通过发展社团,并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逐步扩大了地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优秀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会通过将本社团的宗旨和价值理念灌输给广大社团成员,让社团成员拥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将他们紧紧团结在社团内部,并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不断输入人力资源和活力,使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3]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作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团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活动,因此,本学校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社会主流价值观等都对大学生有导向作用[4]。此外,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在开放的文化系统中,对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精心挑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加以改造和吸引,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转化为符合地方高校学生社团追求和需要的内部力量,转化为有利于促进社团成员全面发展和提高社团成员道德品质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广大社团成员行事处世、生活学习的重要风向标。
文学社团篇10
关键词: 社团文化 学习型组织 校园文化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但学习型组织理论真正构建起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圣吉的专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后[2]。目前学习型组织已从最初应用于企业延伸到***府、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成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实体单位发展的先导性价值理念。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最广泛的群众性组织[3],在社会价值引导、学生素质提升、学校文化传播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创建学习型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传统高校体制下的社团建设模式已不适应学习型高校的发展要求,创建学习型社团文化成为高校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
1.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科、专业的界限在学分制下不再壁垒分明,固有的班级组织逐渐被打破,基于学生各种兴趣的学生社团则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载体之一。高校社团在这种新形势下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同时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成为社团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缺乏动力。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创建大都以自发为主,许多学生社团对自身发展显然缺乏长远整体规划,缺乏能凝聚社团成员的持久性目标和精神动力,社团发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导致社团成员难以产生真正认同。另外,学生社团经费缺乏保证、活动场地不足等原因也束缚了社团发展,导致我国高校社团总体数量偏少、类型单一[4]、难以吸引学生长期的参与。
(2)缺乏创新与活力。
当前一些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单一,一项活动沿袭经年不变,内容缺乏创意。部分社团活动开展大都依赖于学校或指导教师,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策划、实施活动的能力较差。有些社团甚至形同虚设,成立之后并未开展实质性的活动;有些社团有虎头蛇尾迹象等等,这表明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
(3)缺乏向心力。
共同目标的缺失、活力的缺乏,使得作为社团成员参与性受到很大影响。社团活动的主体大多是刚进校的新生,而社团中的老成员对社团活动反应冷淡;社团管理呈松散甚至放任自流状态,社团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明确,成员角色意识淡薄,社团发展的梯队建设、团队建设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
(4)缺乏影响。
高校社团活动尽管日渐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抹亮色,但其影响的范围和持久性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社团成员而言,社团类型、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特色不显。社团类型以娱乐型居多,结合专业特色的社团偏少,缺乏知识含量,导致成员获得锻炼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有限。对社会而言,高校学生社团仍限于校园的狭小圈子[5],与社会关联少,社会影响不大。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必须做出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2.学习型组织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意义
自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修炼艺术以来,学习型组织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坚实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的管理型、创新型组织理论。基于这一理论视角来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在社团定位和发展上,学习型社团将社团从事务性、活动性中***出来,使之成为社团成员成长与发展尤其是有效团队学习的摇篮。基于所有成员之上的共同愿景凝聚着所有成员的力量,社团发展因此而具有长远性和规划性。在横向上,各个社团彼此结成了以学习、成长为核心的关系,社团之间不再是毫无关联、各自为***,社员的发展更加具有坚实基础。在纵向上,学习型社团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尤其是关注学生成长的主动性与目的性。社团活动组织是充满活力和延续的,而不再是当时的过山车般的消长。
在社团核心价值上,学习型社团通过社员系统思考的训练,使他们明了学习价值、生存价值及团队价值的真正意义,建立能适应今后职业生涯的团队价值观。圣吉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6]学习型社团将有助于改变社团活动开展与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功利性,社团发展成为每一个成员共同关心、共同促进的事业。学习型社团不同于传统社团的真正基点在于它是以社团成员为重心,关注的是成员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尤其是团队学习将变成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向往的东西,诚实地面对现实,保持创造性张力,从而产生追求生命价值所在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在活动方式上,学习型社团倡导团队学习模式。成员不再是“一个”,而是或大或小团队中的一员,社员既要体现个人成长与价值,又要关注团队成长与价值。加尔文认为[7]:“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成员真正基于兴趣、发展来共同学习,彼此砥砺、彼此沟通,创造力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被激发,社团将成为一个“创新型”工场,团队合作精神在无形中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