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中学10篇

从化中学篇1

关键词:乙醇;酒文化;情境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66-03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22

一、问题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2》“乙醇”是一节经典的有机化合物性质教学课。很多一线教师以不同的视角,通过实践和反思的方式,诠释了他们对模块、课时教学的理解,形成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笔者对近几年发表于期刊的部分乙醇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策略选择上各显特色外,有一个共性之处就是:教学中或多或少引入了“酒文化”内容。如高欣漫等老师“酒文化诗歌朗诵”引课(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2期);陈加柱老师“酒的精美***片及为什么酿造的酒越放越香?”问题思考开始(化学教学,2011年第9期);姜丽红老师“说说有关酒的诗歌和常见酒的度数”开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还有一些教师从“酒是怎么酿造的?酒驾的危害及如何检测酒驾?”等情境进入主题等。

乙醇教学引入“酒文化”究其原因有以下:(1)从研究主体看,酒是乙醇教学最好的载体,且社会生活化显著;(2)从学习的主题看,苏教版教材将乙醇学习安排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背景中,引入“酒文化”非常契合;(3)“酒文化”(如诗歌、酿造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耳濡目染,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丰富知识基础。因此,将贴近生活的“酒文化”作为乙醇性质教学的素材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得到师生广泛认同的。但笔者也发现,大多数作者只是汲取部分“酒文化”内容,作为引课、激趣、提问、环节过渡的局部情境使用,很少将其整合作为课时学习的线索来设计,资源的功能、价值并未得到最大优化。基于上述梳理,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乙醇为对象,尝试“酒文化”为构架的乙醇性质教学。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乙醇”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3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化石燃料为背景”烃类性质知识后,接触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将乙醇内容置于“食品中的有机物”视角下,让学生从“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背景下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凸显教材设计者的STS教学理念意***。同时,本课时乙醇性质学习后形成的基本化学观念,为后继“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醇类等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学情分析

本课时学习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乙醇的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可燃性以及简单用途有所了解,但初中并未涉及乙醇的微观结构、官能团和除燃烧以外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对乙醇的认识总体上停留在较肤浅的表观层面,因此本课时对乙醇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认识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进一步拓展。之前的原子结构及烃类知识学习,学生对碳、氧原子价键有了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因此乙醇结构、性质学体难度不大。但以官能团为核心分类思想的“官能团决定一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内隐认识方法,作为新知识背后的化学基本观念,在本课时学习中需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三、O计思路

如何将“酒文化”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之中?从生活切入,提出“传统工艺是如何生产酒的?(酿酒工业蕴含化学原理)”;饮食联系,认识“有关酒的民谚中包含着乙醇怎样性质?(酒作为调味剂所包含的化学道理)”;拓展应用,了解“乙醇具有哪些新的用途?(酒精溶剂、固体酒精、乙醇汽油等)”;健康饮酒;了解“酒是如何被人体代谢的?(酒的保存,乙醇、乙醛、乙酸间转化知识)”;将有关生活事实、现象、应用合理串联,融乙醇结构、性质于生活化问题之中,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实验探究――符号表征――微观解释――问题解决等教学环节整合,环环相扣,构建乙醇教学的实效与艺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分析推断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情感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1. 酿造工艺,结构认识

[问题提出]展示浙江名酒――“女儿红(手工酿米酒)”。酿酒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你们知道米酒是如何制备的吗?米酒的酿制中又包含哪些化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米酒酿制”工艺及工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小组2周前任务,并且展示产品甜酒酿)。

[师生总结]米酒酿制中的物质转化知识:淀粉葡萄糖乙醇。

(学生书写相应物质转化的方程式)

[科学史话]①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酒中精华是什么?――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

②杜康发明酒的故事。

[提出问题]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结构又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乙醇分子模型的搭建。

[提出问题]乙醇结构究竟是哪一种(CH3CH2OH、CH3OCH3)?有无简单实验验证我们的模型假设?请说说你的想法及理由。

[讨论汇报] 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结构中存在羟基,应该有类似水的性质;另一种结构(CH3OCH3)是两个相同的甲基,应该不与钠反应,因为前面学过钠储存在煤油中,煤油主要成分烷烃(烷基),所以不反应。

[教师质疑](对学生给予肯定)质疑:中间连接了氧的甲基也许性质变了呢?

[师生总结] 可以通过定量测定氢气的方式分析乙醇的结构。

[学生实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实验。

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设计意***:从生活情境出发,切入研究主题,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初中已了解淀粉转化为酒精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讨认识乙醇微观结构,初步建立物质认识一般思路。)

2. 饮食视角,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民谚:①“酒是故乡的醇”;②“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两句话包含着乙醇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总结]①乙醇易溶于水;②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有特殊的芳香味。

[学生实验]闻乙醇气味实验;乙醇溶解性实验;皮肤酒精擦拭实验。

[知识拓展]①常见酒的度数枚举:啤酒含酒精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白酒含酒精50~70%。(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②医学上通过局部皮肤擦拭酒精降温(高烧病人)。

[提出问题]如何将低度酒转化为高度酒(方言:“酒汗”)?(蒸馏)

[问题提出]在烹饪中式菜肴(如海鲜)时,为什么往往添加少量料酒和醋?

[学生回答]增加口感(香味),去除腥味等。

[学生实验]乙醇与乙酸制备乙酸乙酯实验;闻乙酸乙酯气味。

(此处不做反应原理解释)

[提出问题]醉虾(泥螺)、呛海鲜为何在制作中要加白酒,你知道其中道理吗?

[学生总结]酒精具有消毒作用,能够杀死一些有害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知识拓展]药用酒精的制备及其作用原理。

(设计意***:从酒文化中谚语说起,联系思考生活实际中“酒作为饮食调味品”广泛应用,通过动手实验、逻辑推理等方式完善乙醇物理性质认识。)

3. 拓展视野,问题解释

[提出问题]生活常识:①在餐桌上撒些米酒可帮助去除油脂;②可以用少量白酒去除家中墙面上粘胶剂留下的痕迹;

你们知道上述两个事实的化学道理吗?

[演示实验]酒精除透明胶带黏贴留下黏胶痕迹。

[学生归纳]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等。

[学生枚举]中药酒、碘酒、藿香正气水、用无水乙醇清洗维护电子产品等。

[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固体酒精”作为燃料,加热我们的菜肴,这又体现酒精怎样性质?固体酒精是怎么回事?(学生窃语:干锅包菜)

[知识拓展]固体酒精制备:将工业酒精(乙醇)中加入凝固剂使之成为胶冻状。

[演示实验]“固体酒精燃烧”。(学生书写酒精燃烧方程式)

[拓展视野]①变废为宝:植物秸秆的利用――制备乙醇(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燃料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②乙醇汽油与环保知识。

③乙烯水化法工业制备乙醇方法。

(设计意***:从“酒作溶剂的生活小窍门”为联系生活起点,关注“固体酒精生活应用”,拓展“乙醇汽油与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知识,建立、渗透研究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

4. 健康饮食,实验探究

[情境过渡]“饮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颇具人文情怀。你知道饮酒与健康的关系吗?

[知识拓展]①饮酒与人体健康小知识;

②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知识: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然后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乙醛转化为乙酸,并最终被分解为CO2和H2O。

[动手书写]乙醇代谢相关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2CH3COOH

[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铜做催化剂)。

[符号表征]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问题思考]①铜在反应中作用?氧化剂是谁?乙醇在反应中体现什么性质?

②生活问题:料酒保存不当容易变酸,你知道其中原因吗?

[联系生活] 饮酒后驾车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交警可用快速酒精检测仪判断是否酒驾。(展示检测仪实物,介绍原理:乙醇在酸性下被CrO3氧化,引发试剂颜色变化。)

[提出问题]酸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否氧化乙醇?

[拓展实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设计意***:从“酒作溶剂的生活小窍门”为联系生活起点,关注“固体酒精生活应用”,拓展“乙醇汽油与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知识,建立、渗透研究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

5. 学以致用,归纳总结

[问题解决]请解释谚语:“陈年老酒格外香”的化学原理,并用方程式表示。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乙醇(CH3CH2OH)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渗透官能团决定物质性质认识思想。

六、教后反思

1. 情境题,凸显价值

教学情境作为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特殊的教学事件,其价值在于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素材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学科能力。

在乙醇教学中,教师选择引用“酒文化”内容作为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对乙醇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知识开展探究,同时情境中蕴含的学科问题能引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凸显了情境教学的应有价值。在具体情境引领下,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以串联追问,过渡衔接,质疑探究等策略,让学生经历了问题产生、解决、应用的完整过程,教学情境真正发挥了作为知识产生、建构的载体的作用。

2. 情境串联,巧妙设计

教学情境并非只是给知识教学加点“味精”,也并非只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事物或场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知识的教学序列,科学地组织情境素材,适合时机有序地、及时地将情境呈现于课堂,让情境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线索,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乙醇教学中,教师将“酒的酿制原理,酒作为调味剂,生活应用小窍门,饮酒与健康等”情境内容串联,将“乙醇的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与转化”知识融合于情境之中,为学生搭建了认识乙醇性质的脚手架,设计流畅巧妙。

参考文献

从化中学篇2

一、化学从生活中来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

1 从生活经验入手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例如:家里使用的塑料、做衣服用的化学纤维、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药店里的药品,甚至与生命有关系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在生活中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同时有的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燃烧与火大等等,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通过体验生活,这对教学是—个有益的补充。

3 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

初中的新教材很多化学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及用途之前,让学生观察一些“胃药”的说明书、工人给铁制品除锈、家庭做饭的调料的作用。这样就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化学从生活-中来。

二、化学为社会所用

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会利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现今社会,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在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农业的肥料和农药需要化学工业制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医需要化学;合成纤维;化学工业制造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防治疾病的各种医疗器材和药物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教育,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2 化学对工业品发展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需要各式各样的化工原料、材料和产品,如:从原料到化学工业加工,再到市场商品整个进程,哪一步都离不开化学课程;新材料的出现,常常带来新的技术***,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给人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材料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里程碑,而化学还是给这个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提供了理论导向。

从化中学篇3

关键词:实验 方法 会学 创新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不能仅仅立足于单纯的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实验活动作为教学的基础,这是由自然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敏锐地观察、大胆地假设、严密地论证,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最终形成实验探究的成果,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现成的结论。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拓展思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实验教学的快乐;让枯燥的化学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让学生真正从“会学”走向“学会”。

一、在疑惑中探寻方法

化学教材上列出了很多实验,并有规定的实验步骤。但在面对具体学生的时候,这些实验步骤不一定都适用。另外,教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就不能按部就班地将实验一做到底,而是必须从学生的疑问点出发,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整个实验分成一个个递进的小步骤,设置一个个小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解决疑惑、总结规律、寻求真知,用师生共同的智慧激活教材实验。

在做“水的电解”演示实验时,按照实验目的,要向学生证明:在通电的情况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进一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实验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两倍。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验结论,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两者的体积比并不是2∶1,氧气的体积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多,也就是说,实际看到的实验结果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大于2∶1。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用事实来说话,而现在的事实不能证明教材中的结论,是教材中的结论错了吗?学生一下子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有学生猜想,气体是在水中冒出来的,所以电解后肯定在水中也溶解掉了一些气体,可能由于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氧气的溶解度大,在水中溶解得多一些,相比之下,氢气的溶解度小,所以,在水中溶解得少一些,造成了我们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之比不是2∶1,而是比2∶1还要大。一旦溶解得饱和了,比例则会重新变为2∶1。

学生的思考,让笔者也兴奋起来。由此看来,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做下去,应该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还是照章办事,那就违背了科学实验初衷。

于是,笔者进一步设问:我们能不能通过改进实验找到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拓展开了,通过师生讨论,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学生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受两者在水中溶解度差异的启发,我们可以先让电解液的氧气溶解饱和,即可以用氧气的饱和蒸馏水作为电解液,以此来减小实验的误差;二是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作电解液。因为自来水虽然导电性要比蒸馏水强,但是它含有Cl-离子,容易和电解后的氧原子结合成ClO-,消耗电解后的氧气,导致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值偏小。

一个实验,得出了多种思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化学实验教学。

二、在变革中发掘潜能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反思、善于积累。教师面对的群体是灵魂和思想最活跃的学生,要学会变革实验和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

面对一个个有思想、会思考、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学生,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应时而动,不断地对现有的实验进行变革,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

在学了酸、碱、盐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根据酸、碱、盐的特性去鉴别物质,为物质除去杂质,探寻教材上没有的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通过这些思考实践,活化了教材知识,让学生享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设问:你有几种实验方案可以用来鉴别NaOH和H2SO4?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报告。

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思路活跃了,迅速找出了好几种方案。如,利用石蕊、pH试纸、酚酞、BaCI2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FeCI3溶液、Ba(OH)2溶液、Zn 、CuO来鉴别, 等等。接着学生来到实验室,通过实验亲手验证自己的假设,乐在其中。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有意识的变革。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增设兴趣实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巧用实验“失败”、改进实验装置、反思实验结果和数据等多种途径,提高实验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重要环节。

三、在兴趣中促进创新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钻研、探究创造。

很多化学实验的材料都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去探求知识。化学实验除了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做之外,还可以把实验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实验中获得启迪,提升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选择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鼓励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方便易得的一些材料,在课外自己进行实验。教师也可以在教材之外补充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激发潜能、活跃思维、探究创新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把“无形”的知识通过“有形”的实验场景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探究的冲动,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必要选择那些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现象新奇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一课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碱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加过量的盐酸,就可以让溶液变色的试管实验色彩更鲜艳,效果更明显。另外,为了增强“白花变红”的实验效果,教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泡制的滤纸做成花朵,再用酚酞试液去喷。当然,如果让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增强实验效果,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时候,教师给予学生的可能只是一个舞台,而收获的却是学生带来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谢利民.现代教育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恩山.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从化中学篇4

近年来,化学科高考命题的特征表现为:出活题、考基储考能力。试题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这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其主要功能在于选拔优秀学生,并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因而在命题原则上体现出既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又有利于对中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样,命题的目标和立足点可概括为“稳”、“变”、“新”、“活”,注重能力考查,1995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教学走向和高考复习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1995年化学高考试题无偏怪现象,重视基础考查,联系实际,不超纲。从试题的变化来看,着重突出能力的考查。这也是今后命题的趋势。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稳中有变

(1)重视双基考查能力

1995年高考化学命题在重视双基考查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能力的测试。试题1、2、3、4、5、6、7、10、15、16、19、20、22,27、28、30、35题均取材于教材,注意了源于教材知识及这些知识的迁移和拓宽。

(2)经典试题仍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那些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尽管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或经典试题,仍然重视。这些试题的难度适中,且有根好的区分度。例如氧化----还原、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等问题。

2、变中有新有活

试题(Ⅱ)卷变化较大,力求创新,侧重能力考查,在题目设计上一改往年难易安排有序的格局。各小题难易相间起伏性很大,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充分发挥选拔功能。

1、扎扎实实抓“双基”教学

把(Ⅰ)卷(Ⅱ)卷中“送分送到手”的题先牢固抓祝在基础上求变、求新、求灵活。从1995年考卷分析可知高一年级基础知识在命题中高达70%,综合性强的重要知识仍是高考的热点,今后仍然要考,但在题型和试题情境上将有新变化。

2、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基本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综合实验的不同方案选择、评价和分析、定性与定量实验结合应给予足够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做一些,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也可结合电化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实验习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实验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有局限,但仍具有一定的参照性。

3、熟练应用数学工具

注意在计算中应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进行巧解妙答。运用概念,分析试题,不算即能做出科学判断,并能熟练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仍是今后复习的一大热点。

4、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从化中学篇5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职业兴趣 学科兴趣 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学科,是初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化学学科教学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化学是在学生升入九年级之后才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还要参加中考考试。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相比较,教学时间十分紧张,从开课到结课大约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一个对化学学科的陌生者,到一个熟练掌握化学常识的熟练者,可想而知,我们的任务是多么的重。在这样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就要完成一门参加中考考试的科目的教学,困难很多,但是,这是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只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课教学呢?我的经验是从兴趣出发,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只有这样,后续的化学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一、教师自己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作为一门化学课教学,我常常想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最终我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就是要想培养学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感兴趣。这里的教师的兴趣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1.职业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的一生都要奉献给教育职业,用我们的宝贵青春浇灌祖国的花朵。因此,我们从步入学校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样的一项事业呢?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如果连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不感兴趣,又何谈让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呢?我经常听到有同仁抱怨,说这样的职业选择并非是自己所愿,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样的想法极其有害。尽管当初的选择可能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但是事已至此,我们必须饱含热情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毕竟,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如果我们愿意,则肯定是能大有作为的。只有我们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改变了,才能行动起来。

2.学科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每一个教师从教不同的学科,有的教数学,有的教语文,有的教体育,有的教音乐,有的教美术。实际上,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魅力。我就经常听到一些朋友们抱怨自己的学科难教,学生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不感兴趣。我想,这可能就需要我们反思了。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很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看看哪里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各种办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毫无兴趣,那么,我们对待教学的态度就会是得过且过,这样的态度导致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失去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3.学生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要想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我想除了职业兴趣和学科兴趣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对我们所教的学生感兴趣才行。对学生感兴趣,我们才会千方百计地研究学生需求,看看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并且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以期让学生喜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那就是要想让学生喜欢我的学科,那么就要先让学生喜欢自己,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我们就先要喜欢上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伸出双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自己就会付出情感回报我们。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从化中学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课堂 引入方法

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用时不能太多,几分钟足矣,所占地位却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跟舞台艺术一样。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完成教学任务作好准备。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引入谈谈我的观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入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精彩的引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化学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先出示一朵白色纸花,将这朵白花放进一种“水”里打湿,再放入“空瓶子”,让学生紧盯着这朵白花,观察什么奇迹出现。过一会儿,原来白色的纸花变成了红色。学生马上议论开了,纷纷猜测为什么。这时我并没有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整节课变成学生的天地,学生从开始猜测到整节课结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争抢着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学习效率很高。

二、用具体的实物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物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内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水的净化》时,我准备了两烧杯水,一杯水澄清、一杯水非常浑浊,并告诉学生其中这杯浑浊的水是校外的某一池塘的水。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杯水,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浑浊的水让人觉得恶心;有的学生说浑浊的水太脏了,应该告诉那里的农民,不能用这种水作为饮用水;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想办法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后再饮用等,学生对浑浊的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接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呢”,学生大声说“能”。于是我要求学生想办法将浑浊的水变澄清,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整节课始终是在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收获丰富。

三、由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化学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让学生浮躁的心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比如学习《空气污染》时,我首先讲了一则故事:1952年的冬天,伦敦特别冷而阴湿,家家都烧煤取暖,由于几天没有风,气象出现特殊变化,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逆温层把烟雾压在下面几天不散,引起人们呼吸困难,几千市民出现胸闷、喉痛、咳嗽等症状,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学生听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由旧知识引入

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由旧知识引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提问――复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2)练习――综合法,通过课堂练习,复习巩固上节内容,从学生答案中找出疑点,引入新课。(3)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相互议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4)检查预习法,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时,该节内容虽多,但没有难点,事前就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几个主要问题,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逐一讨论并充实具体内容。(5)由错误问题引入,通过展示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学习新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由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是增强化学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在脑子里有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糖水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出示了三种不同的糖水,然后请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糖水。学生们很快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从而引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

从这些生动的课例中我们看到,教学引入的价值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后继教学营造最佳学习氛围。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努力挖掘教学引入的资源,创设合理、新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常听常新、常见常异的趣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在巧妙运用教学引入的同时,还要注意配合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尾,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课堂结束之后,又能使学生余味无穷,展开丰富的联想,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那么,教学引入也就达到了目的。

【参考文献】

[1] 实验化学(选修6)P7~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从化中学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 积极性 培养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

(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二)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二、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模拟人类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最成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我把教材规定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和变通。

(一)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可见度较低尽管操作较简单,但如果由教师在前面做,学生们在下面观察,效果就会很不好。而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

从化中学篇8

一、注重实践性,应用社会性

如在九年级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化肥、肥料》《化学与生活》等大部分都是应用于身边的事,介绍身边的化学知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知识性、使用性,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

二、把主要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在很多学科中,像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中,都有体现。其目的在于:其一,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二,改变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却出现了实际操作的问题,存在不能很好适应新教改的问题。在农村中学一般缺少实验室、实验器材,具有的只能称为放置几个柜子的仪器室,大多数仪器陈旧,不能满足于新课标的使用。而对于多个探究实验是要靠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没有活动场所,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不能够在课堂上较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不能达到多样化,难以出现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教学过程,还不能够利用新课程改变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在化学教学中还出现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不但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更是学生宝贵的生活财富。例如:上海某高校女生在宿舍用电热器烧水时引发了火灾,在灭火、逃生中没有经验而从几层高的楼上跳下,导致身亡。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开展一些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象这样一些重要的安全常识如果介绍给学生,可能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悲剧。在新教材中体现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是需要由课本理论实现到实践的转变,因为很多事情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在实践中可能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灭火器,课本上介绍了原理,而在真正用的时候,学生很多不会用、不敢用。如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实现新课标的目的,也是一线教师在授课中需要探索的。教育是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并不能认为只是学校的事情。

从化中学篇9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15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一年级是连接的重要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育。

但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经过中考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中,初中化学成绩很好,高中入学时化学单科成绩很高,然而经过高一一年时间的学习,许多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缺乏后劲,成绩下滑很快,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高一第一学期化学学习就出现了掉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因素。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遵循认识规律,按照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编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使理论教学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使元素化合物知识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

笔者对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必修)两本教材及其配套教师教学用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及有机化学五个角度将知识难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高中《化学1》(必修)

二、元素化合物

高中《化学1》(必修)

三、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1》(必修)

四、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1》(必修)

交流中发现,许多高中教师反映初中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高一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通过表格我们不能发现高中化学学科内容、知识体系的特点。难点多、难度大、概念抽象难理解,例如基本概念知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基本原理知识;内容多、知识点多且还有些零散,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能体会,表格中所列出的一些知识难点往往都是学生学习中的分化点。

笔者作为中学教师,有着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化学教学实践经历,针对以上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一些思考和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要做到: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新知识点的教学要准确定位,找准教学的起点和落点。

第一,立足起点,准确定位。教师在教学前应对本知识点进行思考,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该知识点需具备的知识储备,同时要熟悉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该复习应复习,该补充应适当补充,使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避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健全,教学跨度太大,学习产生分化。例如,在进行强弱电解质教学时,就必须将九年级化学中没系统介绍过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进行补充,否则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第二,准确定位,找准落点。教师教学中又必须找准落点,对一些知识点不能过度地拔高要求,加深内容。要按照课程标准,该讲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例如,把必修课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常见的有机物等,讲的过深过难,超出了课标要求范围,学生接受不了,反而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教师受旧版本教材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掌握不够,对新教材整体性把握不够,教学中常常出现超前现象,如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时,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都讲完了,然而学生没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仅是死记硬背老师讲的,对知识体系模模糊糊,结果适得其反。其实,这些内容到选修模块中进行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正常接受。甚至还有些教师进行一贯地应试教育,教学中依然坚持“一步到高考”的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和例题、习题的选择都是一步到位,由于多数题目综合性强且超前过难,多数学生做错或不会做,即使老师费劲讲解,学生仍稀里糊涂,这种教学显然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规律。

第三,把握好教学进度。明确把握适当的教学进度,是提高教学目标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超标、不贪多、不超前、不过难;要按照课程标准重基础。紧扣新课程理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

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郭志东. “问题解决”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j]. 化学教与学,2013,(1)

[5] 廖文娟. 从初高中化学衔接的角度探讨“物质的量”的教学[j]. 化学教与学,2013,(1)

从化中学篇10

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发挥英美文化对英语教育的辐射和影响。本文试从英美文化的特征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美文化 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英语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的必备技能。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对英语课程中学生文化意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语言环境的匮乏,大部分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而被迫学习英语,真正对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见。笔者认为,为了弥补我国英语学习的环境弊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发挥英美文化对英语教育的辐射和影响,这不但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拓展其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本文试从英美文化的特征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英美文化的特征

1.国际性

当今世界,英美文化不仅是英语系国家的特有文化,也是全球范围内主流的文化体系。在世界各地,我们都能见到英美文化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和礼仪制度,深深影响着不同肤色人们的意识形态。可以说,英美文化有着最广泛意义的国际性。在英语教学渗透英美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多元文化,打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做到礼貌而得体地进行交际,尽显我国礼仪之帮的风范。

2.趣味性

英语文化和我国的儒家文化在社交礼仪、行为方式、思维境界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渗透英美文化教育,如称呼与称谓、打招呼与问候、恭维与赞扬、致谢与道歉等,会让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对这个不同于伴随自己成长的母体文化感到新奇,对这个全新的文化体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学习英语。

3.时尚性

勿庸置疑,时尚、流行是英美文化的标签,英美文化体现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理念。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喜欢时尚,热爱有新鲜感的东西。例如在多次的听力教学中出现“Uncle sam” (意指美国“the US”)这个在美国被广泛使用、有趣的替代词,学生因为缺乏对英美文化的足够了解而感到困惑。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1.从教育机制中感受英美文化

在英国,学生一般早上8时上课,午餐会在学校解决,下午通常3点左右就放学了,学生有丰富的课余时间。而我国是世界上教育最为严苛的国家,中学生在校的时间通常都在10小时左右。如果学生以中国式教育机制的思维去阅读英语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所出现的事例,往往会造成理解或判断失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教学方式,从而避免按原有的固有思路去思考问题,可以减少学生对阅读资料合理性的分析,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文章的理解中。

2.从生活习惯中感受英美文化

语言的交流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生活习惯的。从课本中所出示的信息来看,英美人的语言交谈大多会涉及到天气,而不似我们中国人见面的开场白多以“吃饭了吗”“上哪去啊”等问候语。虽然,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会提醒学生这一点,但也仅仅是提醒,并没有将英语国家的人为何喜欢谈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告诉学生,学生也就听的是云里雾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其一是因为英国所有的公民都受人文精神的影响,十分重视绅士修养,认为所谈论的话题不应有所争议。其二是因为英国是个巨大岛屿国家的地理特性,天气的变化幅度较大,自然也就成为人们交流的首选话题。教师只有补充了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信息之后,才会使学生有所认知,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有关天气的词汇,以便日后能做到礼貌而得体地进行交际。

3.从语言差异中感受英美文化

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有效结合才能达成满意效果。虽然英国和美国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两国的措辞方式和语法的使用上基本相同,但在读音和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秋天一词,英国人习惯用“autumn”,而美国人习惯用“fall”;再比如电梯一词,英国人习惯用“lift”,而美国人习惯用“elevator”。 教师在教授有美英差异的词汇和句式时,可以首先对两国的文化背景做出解释,从两国的语言变革来引起学生探究英美两国文化差异的兴趣,不断提高英语文化素养。

4.从历史和其语言的发展史中感受英美文化

英国也是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经历过数次巨大的变革,统治者也在不断的更替,语言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虽然在历史课本中有所记录,但却以介绍工业***和现展史为主,对于更加久远的历史少有涉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可以穿插些英国的发展历史和语言的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的衍生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使学生对英国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基础直观的学习英语。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敢于尝试将初中英语教学置于英美文化的背景下,让学生懂得更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不仅是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弥补英语学习的环境弊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化中学10篇

学习

向往自由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向往自由10篇,内容包括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的段落,向往自由的最佳方式。自由~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它们,向往那湛蓝的天空。动物被关在动物园里,它们,向往在野外度过一天。而孩子,向往的更多的是能踩着单车,踏着清晨的曙光在林间的小路

学习

特别的生日礼物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特别的生日礼物10篇,内容包括女孩特别的生日礼物,特别的生日礼物弗洛格。你好像有话要对我讲?我我想预支6个月的零花钱。妈妈说: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急用吗?明天是刘

学习

有关秋天的成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秋天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十个成语是,秋天的成语四字成语。秋风瑟瑟、层林尽染、果实累累、秋收冬藏、秋雨绵绵、落叶知秋、一日三秋、雁过留声、秋风送爽、春秋鼎盛、春去秋来、金风送爽、秋风习习、秋阳杲杲

学习

成语解释大全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解释大全10篇,内容包括成语大全及解释与出处,成语解释大全摘抄。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4.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5.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学习

祖国的诗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祖国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美祖国的诗歌,关于祖国的诗歌或文章。4、这就是我爱恋的祖国。我爱你灿烂的花儿,我爱你的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丽的河山,我的祖国,我爱您。5、祖国是什么?6、祖国是脚下的这块土地,祖国是一朵花朵。祖国

学习

实习动员大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动员大会10篇,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大会1000字,实习动员大会主要内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全***当前的首要***治任务,意义十分重要。***指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学习

国庆节诗歌朗诵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初中诗歌朗诵,适合国庆节诗歌朗诵。

学习

业务员职责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业务员职责10篇,内容包括业务员的职责10条,业务员职责明细。通过相关的市场调查(通过网络、走访客户、文本资料等),熟悉并掌握所辖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人口、农业水平、产品消费水平、销售目标及差距、现有的网点数量、各产品

学习

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学期工作计划模板合集10篇,学校总务处学期工作计划。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折线统计***。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

学习

品牌形象策划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形象策划10篇,内容包括品牌形象策划,如何提高品牌形象。一、水资源与水韵策划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南临大江,运河之水贯通其间。城区内除了京杭大运河、古运河、瘦西湖等经典水系外,还有些零散河道遍布于城区范围。其

学习

你是我的情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你是我的情人10篇,内容包括你是我最好的情人美篇,你是我的爱人的故事。涌现着一片红色的波浪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霞光你是我的情人你是天空的彩虹大自然用神奇的画笔把你描绘在蓝天上你美丽多姿、你浪漫多彩美丽的彩虹是我们友

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案论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论文。二00一年九月三、实验目标以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精神为指导,创造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加强语文实

学习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10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师初级培训详细内容,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方案。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感触很深。首先是我们一起来培训的家人们,我们只是在网上交流过,从未见过,但见面后却有种不是家人胜似家

学习

工会积极分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工会积极分子10篇,内容包括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范文,工会积极分子简单事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能够坚持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能够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我院七届六次教代会精神,积极认真学习我院

学习

始兴中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始兴中学10篇,内容包括始兴中学坠楼事件,始兴中学大成殿。一、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愿学,易学,会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把

学习

中学语文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语文论文,内容包括中学语文论文题目大全,中学语文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一、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学科是口头

学习

盐城中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盐城中学10篇,内容包括盐城第一中学,盐城中学2010届学生名单。“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盐城市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盐城将有20%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创建市级智慧校园学校,力

学习

中学生学习方法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学习方法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与经验交流,中学生学习方法大全。(2)做笔记时,要全面具体做知识点笔记时,要做得全面具体,这样在翻查笔记的时候,能够复习到多个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学会总结考试知识点看到

学习

中学生励志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励志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励志电影,中学生励志美文100篇。3、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4、我七、飞翔,路在脚下。5、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6、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7、不经风雨,怎见彩虹?8、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

学习

新时代的中学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新时代的中学生10篇,内容包括新时代下的中学生,中学生在新时代成长感悟。一、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快速、有效地获取、处理、运用和创新信

学习

公明中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公明中学10篇,内容包括公明中学的校训内容,公明中学口碑。

学习

初中学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学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初中学校年度总结,初中学校总结怎么写。一、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1、抓师德建设,弘扬师德风范。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培育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