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论语·为***》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中温故是指复习,知新则指通过复习得到新知识。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不愿上复习课,究其原因还是复习课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复习课; 效率; 策略
中***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37-002
复习课是数学课堂中很重要的一种课型,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复习把所学的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从知识的“宽度”和“高度”向外拓展延伸,是学生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但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因而常常存在一些“题海战术”、“爆炒冷饭”等现象,给人一种老师讲得很起劲,学生听课热情不高的感觉,难以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形成。因此,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课标下上好数学复习课?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适时地归还复习的主动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发现,错误让学生判断,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不应当是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学会多少”,若能将“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高境界。
案例:《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
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参考课本,对本章知识进行简单回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归纳。下面是两位同学对本章知识的整理***。
学生甲是按教材顺序整理的,如下***所示: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乙则从一元二次方程的整体结构进行整理,如下框:
学生乙呈现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乙同学不仅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理得清清楚楚,还能理清其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太厉害了。
案例中本人要求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利用实物投影把学生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使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评析、感悟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深刻的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历年的中考题
复习课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在复习课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有些学生觉得有些知识在新课中已经讲过了,而且自认为掌握得很好,那么听与不听没有多大的区别。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若教师能呈现历年的中考题,就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复习的效果。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在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本人没有采取先罗列出各知识点的方法,而是选择了从2008年杭州中考题入手的策略。
(2008杭州中考)(本小题满分6分)
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这样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
假如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请你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写出你求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
学生在看到这道题后的第一感觉是中考题也不是很难,很快就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出答案。本人将一位学生的解答呈现在投影上,其他同学都很认同他的做法。看到学生们得意的表情,本人给他们泼了冷水——分析题意:需要完成的任务:(1)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写出求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所以在列出方程组后只要加上一句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即可,不需要解出方程。
通过对这道中考题的分析,激发了学生对中考题探秘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梳理了知识要点,又提醒学生仔细读题,提高审题能力。让学生感觉到一些新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复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既让学生能在抓住基础,又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合理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数学复习时,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意***,对知识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重组,尽量将知识点串连在题目中落实。选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又要考虑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思维、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善于运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教学,不仅可使学生趣味大增,而且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复习《三角形》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题:
请用常用的数学工具(包括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画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并说出每一种方法的理由。
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写得少一些,程度高的写得多一些。学生每写一种方法,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加深了一个层次,各种水平的学生的智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展示,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感受、愉悦,对学习信心、兴趣、积极性必将得到激发、增强和调动。
四、巧妙地设置变式训练
如果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还是以前学生熟悉的“老面孔”,那么势必会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影响。复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对复习内容进行全方位地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关注在复习环节中一切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对知识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对问题进行适当迁移和拓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时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地向外拓展延伸。
案例:《二次函数***像与性质》复习课
关于二次函数的***像与性质,教材上是通过先学习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a≠0)的***像和性质,然后通过画函数y=ax2+k,y=a(x+m)2,y=a(x+m)2+k的***像,归纳出一般二次函数的***像及性质:“一般地,抛物线y=a(x+m)2+k与y=ax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m)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m,k的值来定。”因为这条性质是由函数的***象对照函数的解析式总结出来的,是凭直观感觉得到的,学生并没有对其产生本质的理解,多数学生只是记住“左移加,右移减,上移加,下移减”的规则,却不清楚为什么是“左移加,右移减”,而不是“左移减,右移加”。教材这样的安排,是把点的平移和二次函数***像的平移孤立起来,割裂了***像的平移与点的平移的关系。这样做虽然会让学生解决二次函数***像的左、右平移问题,但它的弊病也显而易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转换成顶点式。在复习课中,教师就可以把点的平移与函数***像的平移串联起来进行教学。
例:1.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交与(-3,0),与y轴交与(0,3),对称轴为直线x=-1,试求出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解法?)并指出这条抛物线是由哪个***像形如y=ax2的函数***像经怎样的平移得到?
2.除了平移外,你还能对该抛物线作其它的变换吗?
3.若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你能直接写出对称后的解析式吗?关于y轴呢?关于原点呢?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主动探究,将点的平移、轴对称规律和函数的知识加以整合,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既提高了数学复习效果,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果断地抓住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可以通过呈现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找准重点、难点,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案例:《特殊三角形》复习
在等腰三角形复习中先给出以下学生作业中的错题: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形,有1条对称轴。(正解:1或3)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7,则周长为17。(正确答案:17或19)
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50°。(正解:50°或80°)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正确答案:50°或130°)
5.已知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为(8,4)。(正确答案:(3,4)或(2,4)或(8,4))
这一环节的复习抓住了难点,突出了重点。针对性强,注重了实效,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在复习课中拿出来自我剖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很好的复习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解中对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进行反思性的构建,达到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总结出(1)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2)用方程思想解几何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应努力把复习课当作新授课来上,让复习课的课堂“活”起来。相信学生,给学生预留较大的探索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更多地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的过程,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复习课的教学经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增生,周元峰.新课程数学复习课的设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2期
[2]姚志敏,单国炎.用智慧打造高效的复习教学,中学数学教育,20106期
[3]吴增生.基础复习课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
[4]裴光亚.中考数学复习的战略决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