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近几年来全世界刮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加入到学习汉语的热潮中,所以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研究是不容忽视的。对外国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研究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偏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偏误研究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一、引言
目前全世界刮起了汉语热,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那么对第二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给第二语言习得者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是一种中介语现象,对习得者的偏误进行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偏误研究中加强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研究也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以更好地用于教学中,也可以使学习者发现目的语的规则,逐渐接近标准的目的语。以下就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对偏误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进行探讨。
二、正确区别失误和偏误
对第二语言进行偏误研究就要注意区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失误还是偏误,这是学习者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失误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语法点的规则,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只是由于一时疏忽出现的错误,这是可以自行纠正和避免的。譬如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第二语言的中级水平,但却把初级中学习的汉字或语法知识写错,这时学习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找出错误点并进行改正,改正之后下次不会或极少再犯。偏误是指学习者缺乏语言能力,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语语法规则,由于目的语语法规则的掌握还不够准确和全面造成的错误,这是学习者对同一类的错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并且不能自行纠正的。譬如学习者可能造出句子“他结婚了玛丽。”那么在此情况下学习者就产生了偏误,他可能会说其母语是这么说的,学习者并不能自己改正错误也不知道“结婚”这个词的具体用法,所以对于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偏误就不能象失误一样对待,要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巩固让学习者掌握新的知识,使之以后能够正确运用。
三、对比分析
二语习得研究中不可忽视偏误研究,只有对学习者产生的偏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才能找出正确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提到对比分析就不得不提到母语迁移,Ellis有这样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1]那么如果这种迁移来自母语,那就是母语的迁移。母语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一)母语的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第二语言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母语的正迁移主要表现在词语和句子的类型上。
例句:Give me some money please.
词译:给 我 一些 钱
请。
句译:请给我一些钱。
英语单词some可以翻译成汉语里的“一些”,在此句中翻译为“一些”正合适,这就属于母语的正迁移,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某个语言点没有差异,学习者对此类词语的掌握没有问题。再者,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存在,学习者学起这些句式来也不难。
(二)母语的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结果就产生了偏误。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以下就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的偏误进行举例分析。
1.例句:I would like to go there.
I would love to go there.
句译:我喜欢去那。
第一语言里的love和like两个语言项同时对应第二语言里“喜欢”,此类对学习者构成的困难等级为一级。
2.例句:It is difficult to finish all the homework.
词译:它是困难(表方向) 完成所有(定冠词) 家庭作业。
句译:完成所有家庭作业困难。
第一语言里的it,to,the这三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的句子中不存在,此类对学习者构成的困难等级为二级。
3.例句:What are you doing?
词译:什么 是 你 在做?
句译:你在做什么?
第一语言里的what语言项对应第二语言里的“什么”语言项, 第一语言里特殊疑问句的疑问词放句首而第二语言里疑问词不能放句首,还是置于相对应的宾语位置,语序没有发生改变,此类对学习者构成的困难等级为三级。
4.例句:Give me a pencil please.
词译:给我 一 铅笔 请。
句译:请给我一支铅笔。
第一语言里的a语言项本应对应第二语言里的“一”语言项,而此句中多出了个体量词“支”,把a翻译为“一支”,英语中没有个体量词,所以两种语言没有相似之处,此类对学习者构成的困难等级为四级。
5.例句:John or you are in class Two.
句译:约翰或者 你在二班。
例句:Rain or shine, I’ll go.
句译:不管下雨还是晴天,我都要去。
例句:Make haste,or you’ll be late.
句译:快点,要不就来不及了。
第一语言里的or一个语言项对应第二语言里的“或者、还是、要不”等多个语言项,此类对学习者构成的困难等级为五级。
根据以上提到对比分析等级及难度等级,可以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偏误总结并分类,然后对目的语和母语中相关语言点进行对比,找出母语负迁移对偏误产生的影响,最后进行偏误分析。
四、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是把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实际是中介语)与目的语本身固有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3]偏误分析不等同于中介语也不对立于中介语,它是中介语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初学者产生语际偏误的比较多,而经过学习的发展到了中级则表现为语内偏误。对学习者产生的偏误要从传统的语法和数学范畴两方面进行分析。在传统的语法范畴上一般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和句式上的偏误。在标准数学范畴上,以下根据学习者在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偏误解释。
例1,那篇文章被修改完了。学习者母语中用be表示被动,翻译时自然翻译为被动句,而他又掌握了汉语中用“被”字表示被动关系,所以“被”字被误加在此句中。
例2,他在广州住了六月。学习者母语中的表达方式为six months,所以会直译为“六月”,而汉语中“六月”属于时点词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六个月”属于时段词往往放在动词的后面,此句中学习者没有注意这两个词的区分,遗漏了“个”造成了句子的错误。
例3,小王比较跑得慢。此句中“比较”为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的程度,它应用在形容词之前,学习者把“跑得”和“比较”错位使用了。
例4,小李通常迟到。学习者没有掌握好“通常”和“常常”的区别,“通常”比“常常”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发生的情况是有条件的,可以说“小李常常迟到”或“小李通常迟到10分钟”在此情况下学习者把两个词语进行了误代。
例5,日子过得更加幸福多了。学习者把“日子过得更加幸福了”和“日子过得幸福多了”两个正确的句子杂糅在一起,生成了一个错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偏误,有些偏误属于无法用母语迁移解释的非对比性偏误,对此类可以分为替代、类推、回避、简化、诱发五类。[4]研究中要对其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学习者只有通过反复地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才能逐渐接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那么在未达到目的语的标准形式时,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建构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2]这就是中介语,它是逐渐接近目的语的发展阶段。中介语理论研究有利于揭示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和学习者的心理机制。偏误分析受益于中介语理论,但同时它也促进了中介语的发展。
五、结语
对外国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细致地进行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有助于学习者不断地接近标准的目的语,也有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目前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研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深入,对于偏误产生的其它因素,例如:学习者面对大量的目的语的输入,一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便将其简化为一种简单的系统。这是学习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但这种简化也可能是运用交际策略的结果。[5]把学习者为了应付交际,避免言语不连贯,省略了暂时不影响交际的功能词,特别是学习者注意力放在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情形并不是简单的母语正负迁移现象,所以对学习者的偏误研究还需要更深更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85.
[2]Selinker 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10).
[3]杨文全,胡琳.中介语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偏误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3).
[4]周小兵,李海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建勤.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互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偏误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