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论文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1篇

对于个人信息,解释繁多。一般认为是可识别的所有本人信息的总和。1995年欧盟公布的《欧洲联盟数据保护规章》定义:“个人信息是有关一个被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数据主体)的任何信息:可识别的自然人是指一个可以被证明,即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特别是通过对其身体的、生理的、经济的、文化的或身份的一项或多项识别”。国颁布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定义:个人信息是指可识别的、活着的个人的数据组合,包括数据控制者占有或可能占有的其他个人信息、任何关于该个人观点的表述、数据控制者或与该个人有关的其他个人意***的表述。我国学者杨立新认为:“个人信息是隐私权保护的内容,凡属于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资讯、资料,包括计算机存储的个人资料、域名、网名、电子邮件地址等都是个人信息。”在我国的公共范围内对于个人信息大体范围可以概述为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的本人的信息。其中能够直接识别的个人信息是可以单独识别的本人信息如姓名、肖像、身份证号、基因等;而那些与其他个人信息相结合才能被识别的信息则称之为间接个人信息,如性别、爱好、生活习惯、兴趣、学历、职业、收入等等。我们日常所使用的个人信息的范围为以上两者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到社会、从经济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它涵盖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所有的内在面与呈现面,包括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社会活动以及名誉等涉及人格权的事项并囊括了著作和财产等关涉财产权的事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个人信息并不等同于个人信息本人所知的全部。无论是本人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在我国个人信息法中都明确其为个人信息的范畴,如被网络服务商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以及那些掌握在医生手中的绝症患者未知的医疗信息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赖于网络的时候,这些个人信息以个人数据的形式存载于计算机中,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共享技术的开发,使得存储于虚拟网络中的真实信息成了随时可供提取查阅的“待宰羔羊”,这些涵盖了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也就变得岌岌可危,鉴于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以及当前技术方面的某些漏洞,使得个人数据一旦进入互联网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无限制的被转载、复制、传播,而在当前市场利益的驱使下,被某些人窥视到了个人信息中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个人信息的污染与破坏、被窃取与侵权等种种道德失范的行为使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成了当下“新技术时代”特殊的存在于虚拟世界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深入影响的社会道德问题,也是伦理学发展到当下所应面对和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

二、个人信息安全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当下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为人类信息的利用与传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尤其是电子计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生活中的虚拟技术将网络活动主体的个人信息数字化和符号化发展成为人们信息交往的实践手段。这种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但与此同时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正如恩格斯曾预言的那样,人类每进步一次就加大一步对自己的惩罚力度,我们在网络共享这一平台,可以接收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世界各地的任何人传播或复制,信息的“贩卖”、“丢失”“、陷阱”,等等失范行为,使我们在网络生活的每一分一秒都如履薄冰。

(一)、信息“贩卖”

进入当下的电子商务时代,很多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会员制”,用户需要注册会员后才能享受相关服务,而注册会员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这写个人信息关涉到个人的姓名、职业、收入、爱好、兴趣、个人家庭状况甚至于真实的身份证号就相当于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界面内注册了一个真实身份,这些真实的信息存储的网站数据库中;此外为了得到更多便利的服务,很多用户不得不将个人信息存储于网站的数据库中,比如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将自己的信用卡号、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款素地完成交易。由于会员信息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因此,很多网站以及网站的内部工作人员都觊觎这一块的利益,有些网站甚至将贩卖会员信息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目前,由于网店、快递公司等需要用户填写详细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地址、固定电话、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高质量的个人信息,故而成为会员信息泄露的一个主要源头。如淘宝网站就有通过一元秒杀活动,借机猎取个人信息,在当事人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具象的个人信息以低价批量出卖;在网络的环境里人们缺乏明确的约束力,放纵了自己对于利益的盲目冲动,这也是一些潜在的道德异化进而外化的现实恶行。

(二)信息“丢失”

不仅网络的“内部人”觊觎会员信息,社会上的一些黑客和黑客组织也对各大网站的会员信息抱有极大的兴趣,想方设法通过网站服务器,窃取会员信息并贩卖或用作其他用途。2011年底,中国知名的“天涯社区”1.7G的会员数据被黑客窃取,并被散播到互联网上,这些会员资料包含4000万天涯用户的账号、密码、邮箱等信息,给用户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除了贡献网站服务器之外,一些黑客也通过手工或专门的软件破解特定用户名和密码,盗取用户存在网站上的信息。更有甚者,有些黑客通过“钓鱼”网站或发送有“木马”的电子邮件,诱导用户点击后,将木马或病毒植入用户电脑中,窃取用户电脑中的隐私信息,如各种账号和密码、聊天记录、文件等,并将这些信息打包,悄悄地发送出去。2011上半年,共有1.21亿中国网民的账号或密码被盗,占中国网民总数的24.9%。2012年,瑞星公司的《中国信息安全报告》中指出,我国共有超过7亿网名被病毒感染过。这种运用技术窃取个人信息的失范行为给很多网络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甚至是私生活的曝光,造成当下众网民在某些技术者的“迫害”下的当众“裸奔”。

(三)信息“陷阱”

当下,有很多软件厂商在其发售的软件中内置窃取用户信息的程序,如有网络“小甜饼”之称的软件cookies,用户安装后,软件就会将用户的信息发送到软件厂商的服务器上。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今天,由于android系统安全门槛很低,因此,安装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比如,有一款名为“高德地***”的导航软件,就有窃取用户登录账号、密码等信息的“后门”,该软件将窃取到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明文的方式发送到高德地***的服务商手中,以作他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曾对某款主流智能手机的系统300余款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发现58%的软件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从网民储存于电脑中、网站中、手机中的个人信息,每一种可以登录网络的电子设备都存在着无可规避的风险,种种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使网民在网络活动中的所有社会都显得犹如刀尖上的行走,可这种种并非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在网络时代,人性的一种恶性异化的表现,当下网络环境中所呈现的这些道德负面现象真是伦理学多应研究并攻克的一道难题。

三、针对失范行为伦理层面的分析

当代的信息技术是一个特殊的统一体,它涵盖了特定的知识体系和行动过程,一方面被当下的社会价值观念所影响,又同时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反作用。主体人这一概念在网络社会中的丧失,使得数据鸿沟的不断拉大,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使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沉沦,沉沦于技术的工具性而丧失了主体的思维,超越了道德的禁忌,使得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生活如同困于囹圄,人们逐渐迷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渐被技术异化,技术之于伦理,伦理之于技术,两者并轨而行才能完成人类于当下社会更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活动中人主体性的丧失

海德格尔提出现代技术的在实质层面上来讲就是一种展现方式,在信息化的社会下,信息技术通过编码化、数据化的展现,通过“强制”、“限定”是人进入到了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失去了主体性意识的人,加之网络的匿名性,是网络中生活的主体人处于一种不被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假象之中,导致了人们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分饰二角的***性人格,海德格尔指出在现代技术的作家中,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成了必不可分的东西,而当人被吸纳入这种系统之后,他“就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着,这股力量是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现出来的而又是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当技术操作者在运用自身掌握的网络技术进行示失范的行为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并非技术的操作者,反而成了技术的奴役者,在这种技术的异化下逐渐失去了一个主体人本身所具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所有遵守的道德规约,逐渐沦为技术符号的附属品,由主动变为了被动,有操控者变为了被控制者。

(二)技术的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断裂

针对技术的本身其使用的限度是受自然属性的制约的,而现代的信息技术又带有社会属性,人们在带有自身价值观念去使用技术时就意味着人类多余技术的使用有可能超过所能承受的限度范围。当人们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来过度开发的同时也就埋下了技术异化的因子。作为技术发展的最新形态,信息技术也同样具有这两种属性,它的工具理性就如同其自然属性一样,其实质是呈现世界的实然状态,但是在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把其工具理性推到一个至高的地位上,而其社会属性也即是具有一定正向约束力的价值理性却被“束之高阁”。技术的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本应并轨而行才能保证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造福社会而又不违背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可人们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把技术本身视为一种客体,对其任意球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却毫无背德意识,“这种理性化的潜在逻辑,是加强支配与压迫的逻辑。人对自然的支配变成了人对人的支配,而且最终会堕入自我支配的噩梦之中”。如此,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就此在人为的作用下发生了断裂,“技术的‘真’与伦理的‘善’也就此断裂,在空间上:技术则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持,从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伦理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以获取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即技术的‘利’与伦理的‘善’之间的断裂。”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若不将伦理的价值观念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那么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就会与其价值理性就会分轨而行,造成工具理性的无限放大性的畸形发展,也就造成当下人们道德失范的种种后果。

(三)网络信息技术使人的异化

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的某个对象中,物化作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作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的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人们在网络社会中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的范围必然不会超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维度“,在异化的状态下,信息技术成为统治人和剥夺人的异己和敌对力量,这时的人成了信息技术的附属物。所以信息技术的异化的实质就是人与信息技术矛盾的激化,网络信息在被滥用的情况下没成了人的异己力量。记载信息社会中变成了数据化、符号化的人,人被异化成信息产品。人们不断被信息同化、物化。”这种信息技术的异化使网络社会中的人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品格,加之利益的驱使,使其原有道德品格丧失,在操纵他人个人信息时,自己也变为网络社会中一个传输数据的中介,将其自身也数据化、符号化了。海德格尔曾言“和机器一样,工业化时代的人本身也依赖于技术系统,人与其说是利用技术,不如说是为技术所用,因而人本身成了技术体系的职员、附属、辅助,甚至是它的手段。”海德格尔的语言不仅适用于工业社会,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信息社会里也同样适用,在信息社会里,作为主体的人在进入这个虚拟化的网络社会里,在信息技术的操纵下,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由主体人变为数据人,这种技术的异化,改变了以往的社会结构,更对人们已然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构成了威胁。

四、针对失德行为的对策分析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加之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开方向,使得网络社会生活的秩序出现的管理失控,信息的泄露与侵权已成为当下不可规避的难题之一,也逐渐从网络社会中演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既对传统的伦理规法发起了挑战,也制约着网络社会自身的平衡发展。因此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呼吁建立是应用于当下的伦理道德规范,增进责任机制的培养,加大法律的保护力度,同时引导自律机制来调整当下社会的伦理困境,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责任机制的培养

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原有的生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发生可以说是于潜移默化中的一种彻底颠覆,人们从开始对信息技术的折服发展到当下对信息技术的崇拜,进而迅速沉沦,可是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道德观念却没有及时梳理成型,就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指出的:“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之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当下网络生活中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无***府主义泛滥、人际关系淡漠以及道德人格的扭曲皆由因此而生,归其本质是道德责任的淡漠,责任伦理遂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诉求,引导责任机制的建立成为当下解决道德失范行为的一个先导机制“,责任伦理”的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于1919年在其所著的题为《作为职业的***治》一文中所提出的概念。随着当下伴随着网络社会出现的一系列伦理范畴内的失范行为,责任伦理成为当下的必然诉求,面对利益与道德之间的矛盾时,全社会都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来,不仅要注重个人对其职业的责任理念,更应该注重社会团体的责任意识,进而整个社会的责任观念才会得以树立,唤起我们这一时代的责任观念,自身的本我价值观念才能与社会公共的价值观念才得以统一。针对当下网络中的信息技术本身,本无善恶之分,技术的最初职能即是呈现实物的自然面,但当网络的虚拟空间的独特属性,人置身于网络社会中,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人为附加了人性化的元素于其中,有加之隐匿性的掩护,使人的劣根性不断放大。若要在网络空间这一亚社会领域里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观体系,那么首先要构建的就是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用责任意识去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因为伦理精神不仅仅是指信念或良心,责任是更为重要的,而用责任意识去衡量相关人员的行为,较以至善的信念作标准更为明确具体。”而对于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针对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执业人员的一些违反自身职业道德或者社会规约的失范行为来讲,最需要的就是对自身的责任机制的架构,在发挥其才能的同时又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西方的责任师尤纳斯认为“:‘责任与谦逊’是最重要的伦理精神,由于科技行为对人和大自然的长远和整体形象很难为人全面了解和预见,存在一种‘责任的绝对命令’”,所以,符合当下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时间主体的新的责任意识必须是与技术的发展并轨而行的,这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设计与应用技术的同时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参与相关活动的运营团队也同样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形成上行下效的责任机制,从而实现技术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优化的保障。

(二)加强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

针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道德伦理和技术手段的保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核心的保护手段也是约束力最强的手段即是法律手段,在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个人权利伤害的种种行为中,最能对个人提供保护并对相关人员起到强制约束力的有效手段。在我国针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立法还只是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区有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而我国大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定之中。在没有专法保护的情况下,有关个人信息的问题是被拆分为保护人格与保护隐私等法律规范内来实施保护的。换言之,我国大陆地区还没有出具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专法。从全球范围看,绝大部分的大陆法系国家,包括少部分的英美法系国家都选择了统一立法模式。统一立法模式是在立法上将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基本法对待。其特点在于充分考虑到个人信息保护的统一性,照顾到行***机关和私人机关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主语在司法上采用同一标准。美国的分散式立法模式是在针对不同领域定制单行法,此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立法明确,内容界定清晰。其弊端是无论从立法角度还是司法角度都容易造成法治的不统一。基于对一两种立法模式的考量,在结合我国的法律体制和一贯法律传统,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应该选择同一立法的模式为立法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律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针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除了其基本的立法模式外,我国还应在各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上梳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立法基本原则。在梳理了各个指导原则后,笔者认为,OECD指针的第二部分适用于国内法律的实际范畴,而该部分规定的个人资料保护的原则也可为我国立法所借鉴。即,限制收集原则、资料品质原则、目的特定原则、限制利用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公开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实践证明,指针确立的原则对其后的国家立法以及国际文件都产生了示范作用,同样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确立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一部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如同一面没有漏洞的天网,能够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同时也会让诸多破坏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无所遁形,成为一种无懈可击的保障力。

(三)完善个人自律机制

鉴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质,网络主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隐匿性,使人们逐渐背离了现实社会中那些已然被大家接受并遵守的道德规约,加之法律、规范的约束力的滞后,使人们的劣根性不断放大,以为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降为所欲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人们认为自己在一个隐蔽的环境里,自己的行为不易被察觉,或者认为可以不受时时约束,可以逃避监督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就会自行卸下道德法规的“包袱”,而此时道德准则也就丧失其原有的作用。由此看来,完善自律机制是继责任机制与法律保障后,又一需要架构的针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在信息社会中,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大多处于“独处”的状态之中,每个人都如穿着隐形衣一般,这时道德规约的贯彻实施就要求更高层次的自律。《礼记•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鉴于国人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地位,针对网络社会中自律机制的建立,应以儒家“慎独”思想为“入德之方”。“慎独”思想所倡导的“独处时坚守道德准则”对应于我们当下于网络社会中的“独处”状态的道德戒律达成契约,强调我们在网络社会中必须审慎的行动,在这种强烈的道德感的感召下,严于律己,恪守道德信念,进而达到网络社会中个体人格与道德情操的高度统一。网络社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与虚拟化的生存空间,在这一空间的道德理论的建立需要每个网络活动主体的慎独精神力,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约转化为内在的一种约束体系,就如编写程序一般编入每个操作者的操作流程中,将道德内化为一种习惯、一种网络生活中自然的状态,将规范转化为一种责任感,才能尽可能从根源上规避失范行为的产生,当每个网络活动主体都对自己的网络行为审慎于独处,戒其于微小,这种内在维系力便结成,道德的自律意识也便成型。

五、结论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2篇

档案信息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与以往的纸质档案资料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1设备依赖性。

不同于过往的档案记载,信息化的档案资料再也不是一支笔、一份纸记录的过程,从输入到输出都是经由计算机与其辅助设备实现,管理与传输也都依赖各种软件与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处理速度与质量在某些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的性能与软件的适应性。

1.2易控性和可变性。

信息化的档案资料一般是以通用的文档、***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储存下来,这给信息共享带来了便利,但也增加了档案资料的易控性和可变性,对于文档资料可以通过office工具删除修改文字、对于***片资料可以通过photoshop轻易地改变其原有的面貌、对于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通过adobeaudition和premiere工具的剪辑变成完全不同的模样,这些都造成了档案信息易丢失的现象。

1.3复杂性。

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存储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不仅有前文所述的文档、***像、视频、音频等形式,不同格式之间的信息资料还可以相互转换,如视频与***片、文字与***片的转换等等,进一步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复杂性。

2目前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性。

档案信息化有其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的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属性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表现在信息共享的无边界性,发达的网络技术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一张巨大的网,上传的信息即使在大洋彼岸也能及时查看,一旦信息泄露,传播的范围广、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档案信息化系统也存在着脆弱性问题,计算机病毒可以入侵系统的众多组成部分,而任何一部分被攻击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此外,网络安全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无需面对面交流,不用对话沟通,只需打开一个网页或是鼠标轻轻点击,信息就会在极短时间内被窃取,造成严重后果。

2.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安全意识薄弱。很多情况下,档案信息被窃取或损坏并不是因为入侵者手段高明,而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自身安全漏洞过多,其本质原因是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意识不够。受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桎梏、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管理人员并未将档案信息看作极为重要的资源,对相关资料处理的随意性大,也无法觉察到潜在的风险,日常操作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档案安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2)档案信息化安全资金投入不够。现代信息环境复杂多变,数据量急剧增加,信息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各种硬件、软件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定期检查系统漏洞。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3)档案信息化安全技术问题。技术问题首先表现在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特征中,互联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以效率和及时沟通性为第一追求目标,必然会导致安全性的牺牲,诸如E-mail口令与文件传输等操作很容易被监听,甚至于不经意间计算机就会被远程操控,许多服务器都存在可被入侵者获取最高控制权的致命漏洞。此外,网络环境资源良莠不齐,许多看似无害的程序中夹杂着计算机病毒代码片段,隐蔽性强、传染性强、破坏力大,给档案信息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原则

3.1档案信息安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无需置疑的,是任何企业特别是握有核心技术的大型企业必须注重的问题,然而,档案信息管理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与传统档案一样,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保障,某一时期看起来再完善的系统也会存在不易发现的漏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同时,档案信息安全维护技术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简单的技术可能性价比更高。

3.2管理过程中的技术与非技术因素。

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不是单一的网络技术维护人员工作,也不是管理人员的独角戏,而需要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不具备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量,但一定要具备发现安全问题的感知力与责任心,对于一些常见入侵迹象要了然于心,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自身无法解决的可疑现象应及时通知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查看。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力量,以系统性、全面性的理念去组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4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具体保障方法

4.1建立制度屏障。

完善的制度是任何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在现今高度发达的信息背景下,档案管理再不是锁好一扇门、看好一台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而是众多高新技术的集合体,因此,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包括保密意识教育与信息安全基础教育,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应注重责任制度的落实,详细规定库房管理、档案借阅、鉴定、销毁等责任分配,详细记录档案管理培训与考核工作、记录进出档案室的人员信息,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将档案接收、借阅、复制等过程完整、有条理地编入类目中,以便日后查阅。

4.2建立技术屏障。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体现在通信安全技术和计算机安全技术两个方面。1)通信安全技术。通信安全技术应用于档案资料的传输共享过程中,可分为加密、确认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几大类。其中,信息加密技术是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通过各种不同的加密算法实现信息的抽象化与无序化,即使被劫持也很难辨认出原有信息,这种技术性价比高,较小的投入便可获得较高的防护效果。档案信息确认技术是通过限制共享范围达到安全性要求,每一个用户都掌握着识别档案信息是否真实的方案,而不法接收者难以知晓方案的实际内容,从而预防信息的伪造、篡改行为。2)计算机安全技术。从计算机安全角度入手,可采用芯片卡识别制度,每一名合法使用者的芯片卡微处理机内记录特有编号,只有当编号在数据库范围内时方可通过认证,防止档案信息经由计算机存储器被窃的现象发生。同时,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设计,注意查找系统漏洞。

4.3建立法律屏障。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3篇

(一)IC卡定义

IC卡是电子信息卡的一种类型,是在磁卡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IC卡其内部实质是建立在集成电路卡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对用户信息进行登陆,并完成对个人信息的建立。IC卡内部利用现代射频技术,可以利用IC卡读卡器来读取卡内相关的个人信息内容,并实现有效的通讯。值得注意的是,IC卡不同于传统的磁卡,IC卡内部是一种集成电路,利用电路模板与信息技术来完成对个人信息的存储,它具有高效性与稳定性,并不易被盗取;磁卡是在传统磁力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卡种,其内部主要构成是磁力,并借助磁力完成对个人信息的记录,但是它容易受到干扰,不安全的风险相比IC卡更高。IC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卡,它在解决了传统技术难题,即卡内不存在电源以及如何建立不接触进行读取的模式,因此,它是世界范围之内目前电子器件领域中核心技术,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范围之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其它卡种没有的稳定性优势,并可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准确读取。该卡的主要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认证,并实现电子信息钱包,完成对个人数据信息的存储。该卡一般被用在身份证、车辆门禁系统中,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与抗磁化性,对内部个人信息的保存能力较强。而IC卡中的电子钱包功能则被用在商务电子银行领域。

(二)IC卡工作原理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三)IC卡制作流程

IC卡的制作内涵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制作。第一,对IC卡的内部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利用相关技术,根据实际要求与客户反映,确定IC卡的基本功能与安全需要,并在此之处之上设计IC卡内部的芯片。利用相关专业的就似乎分析技术成本与内容,对智能卡内部的MPU、存储器容量以及COS等方面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并保证卡内的逻辑加密有效,实现最有效的逻辑功能。第二,进行内部系统的软件设计,首先对COS和其他内部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并选择可以供选择的工具,因为智能卡内部的安全性与COS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某些设计到国家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的机构与单位应该在只能卡的内部写入自己设计的COS。第三,对卡内的芯片进行构造,要在单晶硅圆片上制作相应的电路系统,通过相关的设计,将卡内部的版***与COS代码交给制造商,根据不同的设计工艺完成对内部多层掩膜板的构造,并利用不同电路制造出不同的内部芯片。在圆片上应该设计出专门进行测试的探针压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保证压块的保密性,不能让其因设计与制造疏忽给攻击者带来可乘之机。第四,在对IC卡进行技术测试时,在E2PROM之中写入相关的内容信息,并利用相关的测试程序将计算机内部的控制探头安装在不同的圆片芯片上,并对某些出现问题的芯片做出明显的标记,在合格的芯片内加入制造厂的编号,配合使用运输码,防止芯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被窃取的问题,此码必须保证仅为制造商了解,这样就可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从制造到运输的IC卡安全性。第五,对IC卡进行专业的处理与发行。发行商利用相关技术读取设备内部的信息,并对不同的IC卡进行人性化的处理,根据相应的要求,在卡内注入个人用户的信息资料,从而完成IC的制作。这样就可以将一张可以被标识的用户卡实现最终使用。

二、个人金融IC卡类别与应用

(一)IC卡类别

IC卡的应用范围较广,这就决定IC卡的类型也复杂多样。首先,按照IC卡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存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存储卡是单一系统的IC卡结构,其内部芯片是有一种利用单向度的串接模式实现EEPROM的存储,这类信息卡具有存储方便的优势,且使用简单方便,可以实现最有效的信息存储。相比其他卡种,它的价格更加便宜,并可以被用在多个行业领域内,是目前替代磁卡的新型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卡并不具备有效的信息保密性,因此,该卡只能被用在具有保密性较高的场合范围之内。逻辑加密卡是建立在传统存储卡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更佳保密性的IC卡,它是在卡内增加了多余的存储区域,并增加了相应的逻辑控制单元,在访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最有效的存储,并在存储之前进行密码核对与密码解读,只有相应的密码正确才能读取卡内信息,从而是一种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加密卡,相比存储卡具有更好的保密性。CPU卡相对于其他卡种来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单片机卡,其内部包含的控件相对比较复杂、密集,包括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时序控制逻辑等,因此,其内部包含着特殊的、算法单元与***的操作系统。CPU相比较其他卡种的最大优势在于存储量巨大,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加强大,信息存储安全特性相比也更有效。超级智能卡是一种新型的IC卡,卡内具备相应的MPU与存储器,并配置相应的硬件系统,包括键盘等,此外,部分超级智能卡为了保持其内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在卡面上设置了指纹识别装置。其次,IC卡的界面模式,则又被分为接触式卡、非接触式卡、双界面卡。接触式IC卡是IC卡的一种类型,是利用IC卡读取装置,并建立在接触点之上,来完成不同的IC卡之间的读取,可以利用读卡器来读取IC卡内部的信息。国际上,对该种卡定义为标准的ISO7816,型,并具有极高的机械性与电器性等。非接触式IC卡则是一种不需要利用IC卡电路接触器,来完成接触,它是利用光电技术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技术来实现非接触形的读写,并在卡内安装了CPU、逻辑单元等,此外,它在基础芯卡之中安装了射频收发电路器,该种类型的卡片可以进行射频率较高,且内部信息相对比较集中的信息交流与传输,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双界面卡则是既具备接触卡形又具备非接触形卡界面的卡片,该卡种一般被用作电子银行工具,非接触部分承担电子钱包消费的功能,而接触部分则进行基本的安全性处理。

(二)IC卡应用领域

目前IC卡的应用范围广泛,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存在,被应用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银行等多个领域。全球IC卡产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IC卡是一种国际化的电子信息产业热门产品,并在相关安全西信息识别与认证等方面被广发纳应用,促进人类生活便捷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C卡进入中国较晚,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对IC卡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IC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信息卡种,具有其本身优质特点,因此,在相关国家机构的推动下,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范围之内。

三、个人金融IC卡安全问题分析

(一)IC卡安全风险

从几年来IC卡的应用实际情况来分析,目前个人金融IC卡存在的主要风险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种。首先,因金融机构内部员工问题,容易因银行的贩卖以及个人违法而引发对关键个人信息的盗取。其次,银行体系中存在某些服务的外包,在外包过程中因多个机构的介入有可能导致银行对某些外包商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佳的管理,如某些银行工作人员在维修收银台POS机时,为了获取利益,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再次,因个人金融IC卡的数据容量复杂,建立在复杂的互联网体系之中,这就容易导致黑客会通过各种不法手段侵入到金融机构的电脑中,窃取存在于系统内部的个人信息资料,到指用户的关键金融信息丢失。每年大约有2%-3%的用户信息丢失。

(二)IC卡安全保护工作

从IC卡本质特点出发,不难看出IC卡的广泛利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应该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加强对IC卡的安全保护。IC卡作为现行国际较为流行的一种电子货币,其具有本身优势,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因此,也容易成为世界不法分子的窃取对象。IC卡作为金融卡,其安全性是IC卡发展的重点,作为IC卡系统的开发者,必须利用专业的手段在设计阶段就增加IC卡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技术保障,从而最大范围与成都的提高IC卡的基本数据安全与有效性。较为常用的IC卡安全信息保护技术包括用户信息识别系统与IC卡合法性确认系统的结合使用,并配合使用指纹识别等,从而对内部信息进行个加密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技术模式。这些保密技术在根本上保证了IC卡的数据安全,并在存在范围之内保证了卡内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并实现了交易信息的稳定,利用这种安全防护技术,可以给用户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交易环节,从而防止IC卡被窜写或修改。对IC卡的保护措施实施,从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出发,又可以施加不同程度的技术保护手段。首先,从物理安全出发,因IC卡本身的内部数据与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有效性,因此IC卡是一种具有极高物理特性的安全性,因此其IC卡要求内部的程序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力,并配合利用电力、化学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体有效的防范。从外来物理攻击角度出发,对这种防御攻击的保护,要求IC卡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紧密的系统,从技术角度出发,防止个人用户信息被复制以及出现窜写等问题。一般利用高新技术与相关高新技术工艺来完成对安防体系的更新,并在制造与发行的过程中,加入更为严密的参数保密措施,并在制作的同时增加额外的保护层,从而增加其难以破译性,并在IC卡内部安装相应的监控程序,如果IC被窃取或内部信息流失,就会通过专业的进行追回。其次,从逻辑安全出发,将信息存储区域分成3个基本区域,包括公开去、工作区与保密去,并建立相应的用户鉴别系统,只有用户进行鉴别才能进入,并读取内部信息。一般的识别系统包括平个人识别PIN、生物鉴别系统以及指纹或手写识别等。

四、结论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4篇

2013年6月2日,央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表明个人金融IC卡将成为主要卡种。

(一)IC卡定义

IC卡是电子信息卡的一种类型,是在磁卡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IC卡其内部实质是建立在集成电路卡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对用户信息进行登陆,并完成对个人信息的建立。IC卡内部利用现代射频技术,可以利用IC卡读卡器来读取卡内相关的个人信息内容,并实现有效的通讯。值得注意的是,IC卡不同于传统的磁卡,IC卡内部是一种集成电路,利用电路模板与信息技术来完成对个人信息的存储,它具有高效性与稳定性,并不易被盗取;磁卡是在传统磁力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卡种,其内部主要构成是磁力,并借助磁力完成对个人信息的记录,但是它容易受到干扰,不安全的风险相比IC卡更高。IC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卡,它在解决了传统技术难题,即卡内不存在电源以及如何建立不接触进行读取的模式,因此,它是世界范围之内目前电子器件领域中核心技术,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范围之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其它卡种没有的稳定性优势,并可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准确读取。该卡的主要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认证,并实现电子信息钱包,完成对个人数据信息的存储。该卡一般被用在身份证、车辆门禁系统中,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与抗磁化性,对内部个人信息的保存能力较强。而IC卡中的电子钱包功能则被用在商务电子银行领域。

(二)IC卡工作原理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三)IC卡制作流程

IC卡的制作内涵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制作。第一,对IC卡的内部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利用相关技术,根据实际要求与客户反映,确定IC卡的基本功能与安全需要,并在此之处之上设计IC卡内部的芯片。利用相关专业的就似乎分析技术成本与内容,对智能卡内部的MPU、存储器容量以及COS等方面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并保证卡内的逻辑加密有效,实现最有效的逻辑功能。第二,进行内部系统的软件设计,首先对COS和其他内部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并选择可以供选择的工具,因为智能卡内部的安全性与COS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某些设计到国家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的机构与单位应该在只能卡的内部写入自己设计的COS。第三,对卡内的芯片进行构造,要在单晶硅圆片上制作相应的电路系统,通过相关的设计,将卡内部的版***与COS代码交给制造商,根据不同的设计工艺完成对内部多层掩膜板的构造,并利用不同电路制造出不同的内部芯片。在圆片上应该设计出专门进行测试的探针压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保证压块的保密性,不能让其因设计与制造疏忽给攻击者带来可乘之机。第四,在对IC卡进行技术测试时,在E2PROM之中写入相关的内容信息,并利用相关的测试程序将计算机内部的控制探头安装在不同的圆片芯片上,并对某些出现问题的芯片做出明显的标记,在合格的芯片内加入制造厂的编号,配合使用运输码,防止芯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被窃取的问题,此码必须保证仅为制造商了解,这样就可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从制造到运输的IC卡安全性。第五,对IC卡进行专业的处理与发行。发行商利用相关技术读取设备内部的信息,并对不同的IC卡进行人性化的处理,根据相应的要求,在卡内注入个人用户的信息资料,从而完成IC的制作。这样就可以将一张可以被标识的用户卡实现最终使用。

二、个人金融IC卡类别与应用

(一)IC卡类别

IC卡的应用范围较广,这就决定IC卡的类型也复杂多样。首先,按照IC卡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存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存储卡是单一系统的IC卡结构,其内部芯片是有一种利用单向度的串接模式实现EEPROM的存储,这类信息卡具有存储方便的优势,且使用简单方便,可以实现最有效的信息存储。相比其他卡种,它的价格更加便宜,并可以被用在多个行业领域内,是目前替代磁卡的新型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卡并不具备有效的信息保密性,因此,该卡只能被用在具有保密性较高的场合范围之内。逻辑加密卡是建立在传统存储卡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更佳保密性的IC卡,它是在卡内增加了多余的存储区域,并增加了相应的逻辑控制单元,在访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最有效的存储,并在存储之前进行密码核对与密码解读,只有相应的密码正确才能读取卡内信息,从而是一种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加密卡,相比存储卡具有更好的保密性。CPU卡相对于其他卡种来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单片机卡,其内部包含的控件相对比较复杂、密集,包括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时序控制逻辑等,因此,其内部包含着特殊的、算法单元与***的操作系统。CPU相比较其他卡种的最大优势在于存储量巨大,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加强大,信息存储安全特性相比也更有效。超级智能卡是一种新型的IC卡,卡内具备相应的MPU与存储器,并配置相应的硬件系统,包括键盘等,此外,部分超级智能卡为了保持其内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在卡面上设置了指纹识别装置。其次,IC卡的界面模式,则又被分为接触式卡、非接触式卡、双界面卡。接触式IC卡是IC卡的一种类型,是利用IC卡读取装置,并建立在接触点之上,来完成不同的IC卡之间的读取,可以利用读卡器来读取IC卡内部的信息。国际上,对该种卡定义为标准的ISO7816,型,并具有极高的机械性与电器性等。非接触式IC卡则是一种不需要利用IC卡电路接触器,来完成接触,它是利用光电技术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技术来实现非接触形的读写,并在卡内安装了CPU、逻辑单元等,此外,它在基础芯卡之中安装了射频收发电路器,该种类型的卡片可以进行射频率较高,且内部信息相对比较集中的信息交流与传输,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双界面卡则是既具备接触卡形又具备非接触形卡界面的卡片,该卡种一般被用作电子银行工具,非接触部分承担电子钱包消费的功能,而接触部分则进行基本的安全性处理。

(二)IC卡应用领域

目前IC卡的应用范围广泛,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存在,被应用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银行等多个领域。全球IC卡产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IC卡是一种国际化的电子信息产业热门产品,并在相关安全西信息识别与认证等方面被广发纳应用,促进人类生活便捷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C卡进入中国较晚,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对IC卡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IC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信息卡种,具有其本身优质特点,因此,在相关国家机构的推动下,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范围之内。

三、个人金融IC卡安全问题分析

(一)IC卡安全风险

从几年来IC卡的应用实际情况来分析,目前个人金融IC卡存在的主要风险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种。首先,因金融机构内部员工问题,容易因银行的贩卖以及个人违法而引发对关键个人信息的盗取。其次,银行体系中存在某些服务的外包,在外包过程中因多个机构的介入有可能导致银行对某些外包商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佳的管理,如某些银行工作人员在维修收银台POS机时,为了获取利益,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再次,因个人金融IC卡的数据容量复杂,建立在复杂的互联网体系之中,这就容易导致黑客会通过各种不法手段侵入到金融机构的电脑中,窃取存在于系统内部的个人信息资料,到指用户的关键金融信息丢失。每年大约有2%-3%的用户信息丢失。

(二)IC卡安全保护工作

从IC卡本质特点出发,不难看出IC卡的广泛利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应该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加强对IC卡的安全保护。IC卡作为现行国际较为流行的一种电子货币,其具有本身优势,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因此,也容易成为世界不法分子的窃取对象。IC卡作为金融卡,其安全性是IC卡发展的重点,作为IC卡系统的开发者,必须利用专业的手段在设计阶段就增加IC卡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技术保障,从而最大范围与成都的提高IC卡的基本数据安全与有效性。较为常用的IC卡安全信息保护技术包括用户信息识别系统与IC卡合法性确认系统的结合使用,并配合使用指纹识别等,从而对内部信息进行个加密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技术模式。这些保密技术在根本上保证了IC卡的数据安全,并在存在范围之内保证了卡内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并实现了交易信息的稳定,利用这种安全防护技术,可以给用户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交易环节,从而防止IC卡被窜写或修改。对IC卡的保护措施实施,从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出发,又可以施加不同程度的技术保护手段。首先,从物理安全出发,因IC卡本身的内部数据与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有效性,因此IC卡是一种具有极高物理特性的安全性,因此其IC卡要求内部的程序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力,并配合利用电力、化学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体有效的防范。从外来物理攻击角度出发,对这种防御攻击的保护,要求IC卡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紧密的系统,从技术角度出发,防止个人用户信息被复制以及出现窜写等问题。一般利用高新技术与相关高新技术工艺来完成对安防体系的更新,并在制造与发行的过程中,加入更为严密的参数保密措施,并在制作的同时增加额外的保护层,从而增加其难以破译性,并在IC卡内部安装相应的监控程序,如果IC被窃取或内部信息流失,就会通过专业的进行追回。其次,从逻辑安全出发,将信息存储区域分成3个基本区域,包括公开去、工作区与保密去,并建立相应的用户鉴别系统,只有用户进行鉴别才能进入,并读取内部信息。一般的识别系统包括平个人识别PIN、生物鉴别系统以及指纹或手写识别等。

四、结论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5篇

目前信息安全是一个所有人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为唯一一个对用户的移动业务体现形式的移动终端,同时作为载体存储用户个人的信息,是要与移动网络配合以保证安全的移动业务,实现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之间可靠安全的通信通道,同时还要使具有机密性、完整性的用户个人信息得以保证。不断强大的和逐渐普及的移动终端功能,不可或缺的用品逐渐成为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普遍共识,而同时在带给用户便利的这些具有强大功能的智能终端,也导致了一系列日益突显的信息安全的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存储在智能终端中;而另一方面,信息的泄露与病毒的传播也会为数据交换功能和丰富的通信所引起。在管理进网检测中,分析现有的信息安全威胁,并对移动智能终端通过专业的安全检测工具检测操作系统,让终端自身的防护能力被移动智能终端的制造商所提高,以保护原本没有防护能力的智能终端。使用户在使用通过行业标准规范的应用程序时可知、可控。但是,目前仍有水平不足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信息安全的一部分用户,同样会导致暴露部分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个人信息。

二、分析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问题

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集成在移动终端之上,对信息安全来说,部分的新业务是有其特殊的要求的,新的安全隐患可能伴随着用户的部分新的业务。例如移动终端集成了定位业务,其自身的位置信息时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的,而个人用户的私密信息也是包含位置信息的;例如移动终端集成了生物识别的技术,则可以记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的,但是在终端设备上同样会缓存生物识别的信息的,所以移动终端具备定位业务是有特殊的要求的,尤其是在对于信息安全方面。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软件系统,应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规避不同的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防范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1)应用程序的权限进行限制。

安装应用程序的时候,该应用程序的最小权限必须得以确认,应遵循的原则是最小权限的原则,将大大降低受到恶意软件攻击的可能性。但是对于不一定懂得如何验证是否合理权限要求的应用程序的广大普通用户,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系统所要求的权限会直接授予。所以则需要在设定权限或申请权限时的开发者,使最小权限的原则严格的执行。

(2)认证程序应用。

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认证并防范恶意的程序。审查相关的代码经过应用程序以及完整的测试,可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并确认其合理的使用权限,这力的防范了恶意程序。

(3)设置数据信息的加密功能。

用户在使用浏览具有个人隐私性质的信息或是应用时,硬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登录用户口令来使某些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解锁,以减少威胁安全的情况发生。

(4)备份私有数据以及做好防护措施。

用户在使用私有数据时,应提早及时的做好数据的备份以及防护措施能,以免在数据发生损毁或是泄漏时能够有效的找回,而且做好数据的防护措施例如密码找回。则可防止信息的二次泄露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结语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6篇

编译杨勇

不是我们过度焦虑,但我们一定要小心,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针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出现了5种令人震惊的新方式来窃取我们的个人数据。

这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像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仍然在跟踪并收集着个人数据,而在网络黑客们念念不忘的要窃取用户数据的同时,国家安全局还在按部就班地做它的事情。

现在,这5种新趋势表明,我们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可能会以大家从未想到的方式受到损害。

1.从自拍照中窃取指纹

日本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NII)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黑客们已经可以从我们照片中的手指窃取指纹,然后复制指纹并用于绕过生物特征识别安全系统。

目前,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分辨率非常高,可以从照片中复制组成您独特指纹的脊线和谷线,用于攻破指纹安全方案。

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恐怖的威胁——因为很多人在网上经常贴出的自己做出“V手势”或者“和平手势”的照片。

很多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研究人员为说明这一点将清晰的氧化钛薄膜,其上印有特定的***案,在自拍之前放到手指上以覆盖指纹,然后在大约9英尺的距离中,将高端的智能手机焦距对准手指,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拍照,最终得到了清晰的个人指纹。

现在,智能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好。很多人的手机相机比最好的iPhone7或者三星GalaxyS7的还要好,这样拍出来指纹就会越来越清晰。

黑客们因此可以在高质量的网络照片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千上万的指纹。这不是危言耸听,用照片盗窃指纹的案例已经存在。一位名叫JanKrissler的德国人从公开的照片中复制了德国***长UrsulavonderLeyen的指纹,并制作了一个可以解锁智能手机的3D手指模型。

我也扫描了自己的私人谷歌相册,并找到了大量指纹很清晰的照片。如果不小心把它们公開,那些怀有恶意而且掌握这项技术的黑客可以使用多张照片来重建我的指纹。

2.***治流氓们通过公开您的个人数据来“赢得论点”

在这个***治热情高涨的季节,尖刻的言论弥漫在社交网络上,但网上争论的同时也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网上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很容易在网上找到,让我们受到骚扰。一旦,不怀好意的人泄露出这些信息,那么,我们有可能多次接到死亡威胁或者炸弹威胁电话,还有可能受到攻击。

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在著名***论坛Reddit上非常严重,因此,该网站关闭了以/r/***的格式出现的顶级域名之后,宣布关闭了数个在此期间大规模重复相关照片的子版块。

3.家谱网站已经在网上了您的个人信息

所谓“家谱网站”包括家谱和“寻人”网站,已经存在多年了。其商业模式是一直想方设法通过网站上的各种信息来吸引人们,然后要求感兴趣的人付费以获得全套数据。

但现在,两个可怕的新趋势出现了。

第一个趋势是,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网站FamilyTreeNow自称能够提供免费的家谱信息。不久前一用户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名字,结果,网站列出了她家人的名字,甚至把她这10年都住在哪里摸得门儿清。此事掀起了轩然***。FamilyTreeNow的“威力”有多大?如果您简单的输入一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生活状态,FamilyTreeNow会告诉您这个人的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年龄,现在和以前的家庭地址。

第二个趋势是,一些“寻人”网站总是让用户给他们提供信息。例如,网站TruthFinder声称用户的答案将帮助他们给您更好的数据。事实上,TruthFinder正在从用户那里得到信息。

一些“寻人”网站所展示的数据库搜索令人印象深刻,告诉用户关于某人的信息——但是他们这样做的同时,也会接二连三的问该用户问题,他们把用户的回答也加到了他们的数据库中。

4.移动应用程序将个人数据发送回远程服务器

名为美***秀秀的应用软件能通美白、增亮、放大眼睛和增加视觉效果的自拍功能,把用户网的脸变成梦幻般的卡通形象。

不久前,该应用程序受到关注。因为,该应用程序把包括用户的位置,用户的移动运营商和IP地址,以及Android用户的IMEI编号等的详细信息发送回中国。面对激烈的网络批评,该公司回应说,它不会销售数据,只是使用数据来改进应用程序。

争议让人们意识到这种令人不安的事实——很多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数据,而用户并不知情,也没有明确的允许它们这样做。

5.即使安全应用程序也可能威胁您的安全

保护个人网络隐私的最佳方法之一是使用***,即虚拟专用网络。***理论上让用户在使用公共互联网时,就像在个人网络中一样安全。允许用户隐藏和加密在网上的活动,甚至用户也能够对自己的位置造假——可以说自己是在另一个城市或者国家上网。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提供的大量***服务侵犯了用户的隐私,而不是保护隐私。

由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38%的Android***受到了恶意软件的感染,18%的没有加密功能,75%的会跟踪用户活动。一些Android***被注入JavaScript程序,用于进行跟踪,或者将网上购物查询重定向到应用程序开发者的付费合作伙伴那里。

怎样应对新的隐私和安全威胁

用户可能已经听说过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最佳做法就是,要随时随地的使用双重身份验证功能,并使用像LastPass这样的密码管理器,仅在获得可靠的权威审核人员推荐后才***应用程序。

但鉴于这些新威胁,我们还是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注册一个名为“我已经被盗了吗?”的网站。当用户的个人信息因为黑客的原因而出现在网上时,它会提醒用户。黑客在破解一个网站后通常会***所有的用户数据,然后在暗网上或者销售。

第二,用户试试回想注册过但后来又放弃了的所有网站。返回这些网站并主动删除自己的帐户。

第三,考虑假信息。当网站想要个人数据时,提供假信息。如果用户信息被黑客攻击、窃取或着暴露,其实并不是用户的真实信息。

第四,搜索自己的照片,寻找手和手指的***像,并确定没有可用的指纹。

第五,不要在网上与流氓们、心怀不轨的人或者***治极端分子进行激烈的争论。

第六,访问FamilyTreeNow,删除您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第7篇

文章共分七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出写作论文的起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国际***治学和信息科学的角度阐明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并找寻到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冷战后,信息安全日渐突出。信息安全是指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实质就是要保证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和非法占用。信息安全具有高度脆弱性和风险性、潜伏性和突发性、攻击源的多样性和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安全主体的不对称性等特征。信息安全的内容广泛,涉及***治、经济、文化、***事、科技、资源生态等领域。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网络黑客、网络犯罪和垃圾信息等。

第二章,深入分析信息安全对我国和世界安全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条件下,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成为影响***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的维护更加困难,难以控制的“网上***治总动员”危害社会稳定,颠覆性宣传直接危及国家***权,国家形象更易遭受攻击和歪曲;信息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信息产业自身安全令人担忧,网络经济犯罪成为经济安全的顽疾,金融业遭受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信息安全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遭到冲击;信息安全对***事安全的作用更加突出,“制信息权”对战争结局意义重大,信息威慑、网络信息战、黑客攻击与***事泄密严重威胁***事安全。

第三章,中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也比较滞后,网络安全系数很低,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从信息流动途径、发达国家的技术遏制及世界信息强国信息战略对我国的威胁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本章中尤其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信息战略,以求对保障中国信息安全提供借鉴与思考。

第四章,从我国信息安全遭到挑战的原因分析,探讨包括我国在信息安全保障现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国民信息安全意识、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靠国外、立法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扞卫我国信息安全提供思考。同时还分析了全球信息化对我国信息安全的冲击与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个人信息安全论文

学习

国庆祝贺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祝贺语10篇,内容包括国庆祝贺词大全,国庆卡祝贺语。3.聚过了,闹过了,玩过了,乐过了,长假又没了;放松点,看开点,快乐点,随便点,上班要准点;吸口气,养足气,提心气,要神气,愿你好运气。4.我知道你想牵着长假的手,可又丢不下薪水&r

学习

办年货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办年货10篇,内容包括办年货文案,办年货作文600字初中十篇。我这几天心里一直在盼年,再有三天就过年啦!现在王府井在我眼前哩!呼呼,天气真不好呀。大风吹着,好像要把我们快速吹在超市。天呢,怪不得快过年了呢,人们就像海洋。我们来

学习

新会计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新会计论文,内容包括新会计投稿范文,新会计论文怎么写。会计创新,又称会计再造,是依据当今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扬弃,构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和信息化相匹配的数据处理、存储

学习

如何写申请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离校申请书十篇,十篇入***申请书。

学习

网络电话论文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电话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学科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网络客服论文范文。从个人用户来看,VOIP的低资费是初期吸引用户,并在发展期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从长远发展来看,低资费并不能成为VOIP市场持续发展的本质动力

学习

地质勘探报告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勘探报告10篇,内容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如何看,最新地质勘探报告范本。下面我向大会作年度行***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年工作回顾年是我队改革发展任务重、困难大的一年:按照局年初的工作部署,我队要完成事企分体运行试点工

学习

质量问题工作计划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问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质量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模板,质量工作计划模板7篇。1.1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质量问题,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

学习

中班上学期班务计划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中班上学期班务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中班下学期班务计划书,班务计划中班上学期幼儿园。二、情况分析(一)优势表现:1、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我班幼儿精力充沛,喜欢参加赛跑、攀登等户外游戏等,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

学习

中秋节的英语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英语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英语作文50字带翻译,中秋节英语作文初中。Ontheeveningtherewillbeabigfamilydinner.Peoplewhoworkfarawayfromtheirhomeswilltrytocomebackfortheunion.Afterd

学习

媒介技术论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媒介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媒介技术论文题目,媒介经营与管理论文选题。20世纪的最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更是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更新提速的年头,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讯技术、电脑网络技术大放异彩。在所有这些技术逐渐走向融合和

学习

生命的药方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的药方10篇,内容包括生命的药方电影,生命处方100例。4、在德诺离开三天后,他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的鞋子。艾迪没能给德诺找到延续生命的药方,但却给了他一份特别的药方真诚的友谊。5、艾迪的爱是坚不可

学习

不爱学习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不爱学习10篇,内容包括不爱学习的故事,不爱学习的孩子。几天后,峰峰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郑委的办公室,峰峰妈正欲说什么,却被郑委制止,说道:“请您先出去待一会儿,我与孩子交流一下。”看着平时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妈妈被叔叔

学习

名言大全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名言大全10篇,内容包括名言警句十篇,有哪些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十篇。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4、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5、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

学习

关于亲情的片段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亲情的片段10篇,内容包括有关亲情的片段十个字,亲情暖我心影视片段。3、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里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是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熔解;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乏烟消云集。4、亲情,是你生

学习

新会计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新会计论文,内容包括新会计投稿范文,新会计论文怎么写。会计创新,又称会计再造,是依据当今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扬弃,构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和信息化相匹配的数据处理、存储

学习

网络电话论文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电话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学科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网络客服论文范文。从个人用户来看,VOIP的低资费是初期吸引用户,并在发展期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从长远发展来看,低资费并不能成为VOIP市场持续发展的本质动力

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物理实验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物理实验论文,物理与生活论文2000字。(一)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散——集合——发散的循环过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创新思维框架下的由发

学习

材料科学工程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科学工程论文,内容包括材料科学论文推荐,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2000字。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演变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始于1865年美国ColumbiaUniversity、英国SheffieldUniversity、EmpericalMiningCollege等

学习

给排水技术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给排水技术论文,内容包括给排水技术论文,有关给排水专业的论文。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被称作CAD技术。经过最近10年的努力,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尚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有待开

学习

管理学分析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分析论文,内容包括管理学基础论文1500,管理学分析案例论文。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

学习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内容包括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新闻传播方面的论文哪个期刊好。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新闻写作能力、新闻编辑制作

学习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内容包括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论文摘要,建筑节能环保案例论文。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明白环境与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高层建筑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