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4年披着霞光向我们跑来!蓦然回首,教育艺术杂志创刊已有25周年了!
此时此际,我作为创刊人,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在回顾与思考中,猛然间八个字跃上心头,闪烁在眼前: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这八个字,是在创刊之前***对我讲的,当时我作为中共中央慰问留学生代表团成员准备到海外演讲,我记得是在提到***时讲的。
我自幼生长在北京古都文化、教育之家,幼年时即接触到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办的各种刊物,如《文学评论》、《创造》、等等。这些刊物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为真理、为正义鼓与呼,就应当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就要办刊物。为此,我在小学时创办了《国光周刊》,到中学时创办了《血轮周刊》,都是为班内同学办的壁报,都是由我担任社长。“”结束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率先走向社会演讲,宣传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当时,我与朋友们创办了《艺苑蓓蕾》、《语文自学讲义》(后改为《中学语文教学》),一边在校内授课,一边到校外演讲,一边办刊。后来受到中央领导关注,耀邦同志称我为“巡回大使”,让我和其他几位同志代表***中央、***到海内外演讲。
在演讲中,我经常想到,如果能有个刊物,边讲边写,写了就发表,既有演讲语言,又留下文字,该有多好!一天,在人民大会堂遇到***同志,他问我在工作中还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我说想办个刊物,他很干脆地说:好!在这次见面之后,他即把我的期望转告给当时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同志,李锡铭同志又交待给当时的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同志办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志坚同志亲自来到我的住处,亲切问候,并让我写一个办刊报告,由市里帮助办理申报手续,没多久正赶上,我在六月三日将报告及登记表填好,请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院长杨传玮同志签名、盖章,冒着危险在当天上午绕道到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办理了刊号登记手续。当时同志们都说刊号得来不易啊!自此,《教育艺术》杂志宣告诞生,转瞬间,已经过去了25年。在这25年中,我们精心操持的鋳魂育才系统工程,在中共中央四届***、国家***五届领导、北京市六届市委书记的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研究所是一个基地,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是一支队伍,同时又有了教育艺术杂志社。它既是平台,又是园地。在这25年中,杂志社全体同志殚精竭虑、竭诚尽智,使这个刊物越办越好,曾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期刊,被广大读者称为“教改先驱”、“教育旗帜”,我们从中也受到了巨大鼓舞,信心和干劲更足了。25年在人的一生中,是从青年进入成年,壮年时间,是阳光般辉煌灿烂的时期。我坚信25年刊庆将是我们的一个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负众望,与编者、记者、作者、读者一道呵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把刊物办得更好。
我们决心按照的指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出新贡献;我们更要以“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春光!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谨作诗一首,为我们的刊物诞生25周年送上祝福。
25岁,是一个值得艳羡的年龄!因为它充满朝气和憧憬。25年,伴着朝栗的雨、夜间的风。豪情满怀,壮志凌云;25年。热情未减,脚步不停。在坎坷的路上,胸中有信念;在凌空的山顶,心里有彩虹。凭着满腔赤诚,为了事业,为了明天,奋斗努力,风雨兼程。没花国家一分钱,没用国家一个编制……,请问:谁相信?这就是教育艺术工作者的风骨。25个春夏秋冬,200多期刊物,一页一页地编辑,一字一字地斟酌,一份一份地送到读者手中。青年的良师、家长的益友、干部的参谋、教师的助手。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了实现中国教育之梦,我们很多人老了,但杂志还很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永恒。谢谢编者、记者、作者、读者,你们都还很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是资本。心中有梦,脚下生风。你们如日中天,前途无量,期盼万里征程,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