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的成语篇1
1、一鳞一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2、一锤定音: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3、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4、一表人才: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5、一身两役:一个人做两件事。
6、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8、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9、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10、一笔抹煞: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11、一发破的: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12、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势力。
13、一决雌雄: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14、一见钟情: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15、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16、一差二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17、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8、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19、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20、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21、一表非凡: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22、一瞑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23、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24、一弹指顷: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25、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26、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27、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28、一吟一咏:指吟诗作赋。
29、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30、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31、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32、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3、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34、一心一德: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35、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36、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7、一日万里: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38、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39、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40、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41、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42、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43、一枕黄梁: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44、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45、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46、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47、一隅之见: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48、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49、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50、一成一旅: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51、一片***: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52、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53、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54、一簧两舌:比喻胡言乱语。
55、一觞一咏: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56、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57、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58、一日之雅: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59、一败如水:形容***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开头的成语篇2
1、一箭双雕;
2、一见如故;
3、一见钟情;
4、一举两得;
5、一挥而就;
6、一览无余;
7、一劳永逸;
8、一蹶不振;
9、一鳞半爪;
10、一落千丈;
11、一毛不拔;
一开头的成语篇3
2、一步登天: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3、一路福星:路,本为宋代的行***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4、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开头的成语篇4
论文关键词:作文,开头
俗话还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略举十例,来加以说明。
1、灰太狼在又一次被平底锅打得眼冒金星后,不堪家庭暴力,离家出走了。(巧用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开头。)
2、夜已经深了,在一片黑暗中,一盏台灯孤独而不合群地亮着。(巧用拟人化的描写开头。)
3、《文化苦旅》这本书我真的读得很苦。(巧妙地抓住题目中的“苦”字,顺势开头。)
4、因为感冒,我呆在家里已经两天了。(用说明原因式开头。)
5、“雨辰,快来看,有流星呢!”妈妈在窗台上叫我。(巧用对话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6、五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小屁孩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或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许是把流下的鼻涕当粉条吃。可是我在五岁的时候,就要学会照顾家里!因为五岁,我当了两个双胞胎弟弟的姐姐。(巧用调侃式的诙谐、幽默的语句开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冯骥才《俗世奇人泥人张》的文章开头。)(用讲故事式的夸张而新奇的语言开头。)
8、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星新一《喂——出来》的文章开头。)(用景物描写开头。)
9、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文章开头。)(运用叙述式的语言,前后简捷对比式开头。)
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鲁迅《藤野先生》的文章开头。)(用表露不以为然的态度,开门见山式开头。)
一开头的成语篇5
关键词:湘西汉语方言 “头” 关联副词 语法功能
一、湘西汉语方言中“头”的语法功能
(一)名词
(1)上课中,如果发生地震,我们一定要双手抱头,躲在桌子下面。(头:脑袋)
(2)你看你的头哦,像个鸡窝。(头:代指头发,表示头发乱。)
(3)这里哪个是你们的头儿?(头:管事的人、领导)
(4)你睡床头,我睡床尾。(头:事物的前端)
(5)他结婚的消息,我头两天才晓得的。(头:表示过去的时间)
(二)量词
(6)你硬是蠢得像头猪。
(7)我屋养了三头羊。
(三)词缀
(8)你不要惹我,小心我一槌头打飞你。(槌头:拳头)
(9)走路要看路,莫被岩头绊倒了。(岩头:石头)
(10)阿妹,你手头活泛吗?可以借我点钱米?(手头:指自己所拥有的钱)
(11)打扫卫生不要只打扫皮头,那些旮旮落落也要打扫。(皮头:事物的表面)
(12)这个人看起来哈头哈脑的。(哈头哈脑:比喻一个人脑袋不灵光,傻傻的)
(13)这家餐馆我来过了,米有什么吃头。(吃头:值得吃)
(14)你这个人港话怎么一点傩头都米有?(傩头:比喻做人有规矩、讲规矩)
(15)每天夜头,我婆都会给我讲变婆老娘儿的故事。(夜头:夜晚)
(四)副词
(16)你走头,不要等我。(走头:先走)
(17)我有颗儿米好意思,你打头唱咯。(打头唱:先唱)
(18)我都习惯头看电视头吃饭了。(头看电视头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
(19)在KTV里,她头唱头跳。(头唱头跳:边唱边跳)
“头”作名词、量词和词缀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头”的用法基本一致。“头”作副词,特别是作关联副词的用法在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地区的方言中基本没有。本文主要对“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的用法进行分析。
二、“头+VP1/V1+头+VP2/V2”结构形成的原因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经常出现,并且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或多音节为辅。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因:
(一)经济适用原则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了说明一个人同时做两件事或两件事重复交叉进行,往往会用“一边……一边……”。试比较以下例句:
(20)她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只要一有音乐,她就会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跳。
(21)她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只要一有音乐,她就会跟着音乐,头唱头跳。
(22)每当我一边说话一边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会念叨我。
(23)每当我头吃头港的时候,妈妈就会念叨我。
分析可知,例(21)、(23)比例(20)、(22)结合得更加紧密,而且读起来更加上口,符合湘西人说话的习惯并且不会使句子拖沓冗长。
(二)四音节词的频繁使用
余金枝《吉首苗语四音格词研究》一文中共收录2153个四音格词,当中吉首汉语借苗语四音格词为95个,苗语借吉首汉语四音格词有257个,可见四音格词数量之多,并且吉首汉语四音节词与吉首苗语四音节词互相影响。在李启群的《吉首方言研究》中,四音节词数目也非常多。现将《吉首方言研究》中四音节词的情况列在下表中:
从上表可知,吉首汉语方言中四音节词数目最多的是谓词性的词语,并且主要以ABAC式出现,例如:“抓天抓地”(指乱抓一通或手舞足蹈)、“癞不癞卡”(指事物的表面不平滑)。在吉首汉语方言中,体词性的四音节词主要以ABCD的形式出现,例如:“雷公火闪”(指雷电交加)。因此,吉首汉语方言中四音节词数量之多说明了“头+VP1/V1+头+VP2/V2”结构中,动词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并且该结构为谓词性的。
(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即强调人的经验对语言(语义、语用、语法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把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概括为:人们通过经验、认知对客观事物进行心理范畴化的认识,然后对心理现实进行概括,最后用语言符号来指代心理现实。由于语言符号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思维具有主观性。所以,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往往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此过程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是指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两种概念之间具有相似性。转喻是指同一个认知域中,用该事物的凸显属性代替整体,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以“头”为例,《说文解字》:“头,首也。”本义为“人头”。用认知学的知识解释,“头”的所有义项形成一个范畴,“头”的本义叫作该范畴的原型,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也是人们最容易掌握的义项。通过隐喻、转喻形成其他的义项,上述“头”在湘西汉语方言中的语法功能可以体现其义项的引申和虚化。比如:通过隐喻将人的头部引申为动物的头部,因为人的头部是人身体最重要的部位,进一步引申为“首领、长官”。而首领是站在最前面的人,又引申为事物的前端。又因为人的外形是一个垂直的物体,进而指称事物的两端,比如“一头是我的亲兄弟,一头是我最好的朋友”,这里的“一头……一头……”虽然指的是两件事,但至少说明“头”具有连接作用。“头”即大脑,是人们思维的生理基础,人之所以与动物区别开来,主要是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各有侧重,所以人们可以同时做两个动作,将该认知转化为语言符号就是“一边……一边……”。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被赋予了“一边……一边……”的含义,并且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三、“头+VP1/V1+头+VP2/V2”结构的限制
(一)主语的限制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的主语只能是人,这是由人大脑的侧化决定的。例如:
(24)我头唱头跳。
(25)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6)青蛙头唱头跳。
(27)青蛙一边唱歌一边在荷叶上跳。
上述四个例句中,谓语部分的语义都是一样的,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但是前两例的主语是人,后两例的主语为动物。例(24)、(25)、(27)可以成立,例(26)不成立。这也说明了“头”在语义上虽然翻译为“一边……一边……”,但和“一边……一边……”在主语的选择上大有不同。
(二)格式的限制
“头+VP1/V1+头+VP2/V2”结构不能拆分,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并且语音上没有停顿。
(28)小明头看电视头吃饭。
(29)小明头看头吃。
(30)小明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例(28)、(29)中,如果把两个动作分开单独说,都是不成立的。但是用“一边……一边……”连接的两个动作之间可以有停顿,这在湘西汉语方言中是不允许的,不符合湘西人说话的习惯。
(三)音节的限制
1.单音节+单音节
头唱头跳 头听头写 头走头说 头听头记 头看头吃
头说头笑 头喝头谈 头跑头喊 头打头骂 头玩头等
2.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
头听头思考 头笑头聊天 头看头讨论 头听头鼓掌
头听头记笔记 头吃头看电视 头走头打电话 头玩头写作业
3.双音节/三音节+双音节/三音节
头唱歌头跳舞 头抽烟头开车 头说话头吃饭 头观察头记录
头打电话头开车 头玩手机头走路 头聊天头织毛衣
由此可知,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中“头”后面最多可带三音节词语,如果超过三个音节,一般用“一边……一边……”连接。
(四)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特点
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语料,对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心理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不能进入该结构。
爱、恨、怕、知道、喜欢、讨厌、崇拜(心理动词)
是(判断动词)
有、在、存在、消失、出现(存在动词)
会、可能、应该、可以、愿意(能愿动词)
上、下、进、出、来、回(趋向动词)
可以说“又恨又爱”“又喜欢又害怕”,但不能说“头恨头爱”“头喜欢头害怕”。这也是“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与其他关联副词的区别。
2.动作动词、言说动词在该结构中往往成对出现。
站、坐、看、望、跑、吃、喝、唱、鼓掌、摇头等(动作动词)
说、喊、骂、问、批评、赞扬、演讲、讲话等(言说动词)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往往会出现“头看头港(讲)”“头跑头喊”“头走头骂”“头讲话头拍手”等表达,这是因为表示动作的动词一般都是具体动词,往往通过手、脚等器官来完成动作,而言说动词主要是通过嘴来实现动作,二者不会冲突,所以可以同时进行。除此之外,“头+VP1/V1+头+VP2/V2”中的动词也可以交替进行,例如:“头吃头港”“头说头唱”“头喝头骂”等,“头”连接的两个动词虽然都是由嘴这个器官完成的,但两个动作是交替进行的,所以同样可以说。
3.动作动词一般可以同时出现,但如果两个动作是同一个器官发出的,并且两个动词不能交替进行,需替换其中一个动词。
例如:“头坐头站”“头牵手头拍手”“头眺望头仰望”等,不能成立,因为两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同一个器官,这时需要用合适的动词替换其中一个动词,例如可以说“头坐头望”“头站头拍手”等。
四、语法功能
(一)充当句子的主语
(31)头走头玩是个坏习惯。(边走边玩是个不好的习惯)
(32)头港头吃对消化米好。(边说话边吃饭对消化不好)
(二)充当句子的谓语
(33)上课的时候,我一般头听头记。(上课的时候,我一般边听边记笔记)
(34)不要头上课头玩手机。(不要边上课边玩手机)
(三)充当句子的宾语
(35)在做作业的时候,张三喜欢放着音乐,头听头做。
(36)张三喜欢头听歌头做作业。
(四)充当句子的定语
(37)那个头唱头跳的女孩是我玩的好的。
(38)有些家长总喜欢用头打头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由上述例句可知,当有些单音节动词具有替代一个动词性短语的功能时,则不需要具体的语境。比如上述“唱”“港”“打”“骂”等,它们所指的对象明确,而“听”“记”“写”等所搭配的对象不明确,比如“张三喜欢头听头写”,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张三喜欢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写东西”。因此,只有当句中有明确的语境时,才不会产生歧义。
五、结语
本文以湘西汉语方言中“头”作为关联副词的用法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引申了“头”的义项,解释了“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边……一边……”“又……又……”的区别,展现了湘西汉语方言中“头”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李启群.吉首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余金枝.吉首苗语四音格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7.
[4]王宜广.“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5]高航,严辰松.“头”的语法化考察[J].外语研究,2007,
(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
一开头的成语篇6
关键词:汉语体态成语 组合效应 组合方式 组合结构
一、引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汉民族精神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成语中有大量含体态语(比如“头、手、脸、眉”等等)的词,它们在实现成语的表情达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把记录汉语体态语的成语称为汉语体态成语。
汉语体态成语不同于体态语,它属于语言材料,具有语言结构。之所以称之为“体态成语”,是因为一些体态动作(该行为本身是信息的载体)在人们的反复使用中,成为了一个公认的符号,并通过描述与说明固化在语言当中,从而约定俗地成为一些含有特定信息、结构固定、意义完整、语言精辟的固定词组、短语和短句。
汉语体态成语数量可观,表意丰富,蕴含着极为浓厚的汉民族文化内涵,其组合方式的多样性、组合结构的鲜明性、组合效应的丰富性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汉语体态成语的组合方式
汉语体态成语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即一个体态成语中往往包含有多个体态部位或体态方式,组合方式多样,如“昂首挺胸(‘首’与‘胸’两种体态部位;‘昂’与‘挺’两种体态方式)”。
(一)体态部位的组合
1.与“头”组合
头与脸:蓬头垢面、抛头露面、牛头马面、囚首垢面、油头粉面、劈头盖脸……
头与脑:呆头呆脑、鬼头鬼脑、伸头探脑、缩头缩脑、贼头贼脑、摇头晃脑……
头与脚:昂首阔步、摇头摆尾、藏头露尾、摩顶放踵、翘首企足……
头与耳:俯首帖耳、俯首贴耳、伏首贴耳、伏首帖耳、交头接耳……
头与眼:头晕目眩、头昏眼花、头晕眼花、头昏目眩、獐头鼠目……
头与心胸:昂首挺胸、垂头丧气、痛心疾首……
头与额:疾首蹙额、焦头烂额、额首称庆……
头与发:怒发冲冠、披头散发……
此外还有“脑满肥肠”“肥肠脑满”“头破血流”“三头六臂”等等。可见,与“头”最容易发生组合的依次是“脸/面”“脑/首”“腿/足”“眼/目”“耳”“额”“心/胸”“发”“臂”等。
2.与“眼”组合
眼与眉:眉目传情、眉来眼去、眉清目秀、横眉怒目、贼眉鼠眼、直眉瞪眼、挤眉弄眼、挤眉眨眼、眉开眼笑、目不见睫、愁眉锁眼……
眼与目:火眼金睛、目不转睛、鼠目寸光、有眼无珠、怒目而视、热泪盈眶……
眼与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手疾眼快、眼高手低、眼疾手快、眼明手捷……
眼与口:瞠目结舌、明眸皓齿、目瞪口呆、目定口呆、目睁口呆……
眼与头:獐头鼠目、头晕目眩、头昏目眩、头晕眼花、头昏眼花……
眼与耳:闭目塞听、耳聪目明、耳濡目染、耳闻目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与心:触目惊心、怵目惊心……
此外还有“高视阔步”“目指气使”等等。可见,与“眼”最容易发生组合的依次是“眉”“手”“目”“口”“头”“耳”“心”等。
3.与“脸”组合
奴颜婢膝、不苟言笑、愁眉苦脸、大惊失色、大惊小怪、得意忘形、多愁善感、嚎啕大哭、花容月貌、灰心丧气、回嗔作喜、精神抖擞、精神焕发、精神恍惚、哭天抹泪、哭哭啼啼、死皮赖脸、老态龙钟、眉飞色舞、无精打采、面红耳赤、面黄肌瘦、面目全非、面面相觑、恼羞成怒、捧腹大笑、蓬头垢面、皮笑肉不笑、破口大骂、破涕为笑、千娇百态、强颜欢笑、青面獠牙、忍俊不禁、容光焕发、痛哭流涕、嬉皮笑脸、喜笑颜开、胁肩谄笑、正颜厉色……
4.与“手”组合
手与脚:捶胸顿足、大手大脚、手忙脚乱、毛手毛脚、蹑手蹑脚、胼手胝足、七手八脚、拳打脚踢、上蹿下跳、指手画脚、缩手缩脚……
手与手:赤手空拳、东鳞西爪、令人发指、上下其手、骈拇枝指……
手与身体其他部位:得心应手、举案齐眉、抓耳挠腮、捧腹大笑、披肝沥胆、搔首弄姿、心慈手软、捉襟见肘、眼高手低、眼明手捷、张牙舞爪、心灵手巧……
除了“头”“眼”“脸”“手”与其他体态部位发生组合外,身体其他部位,如“胸”与“肚”的组合“挺胸凸肚”,“肩”与“脚”的组合“摩肩接踵、摩肩擦踵”,甚至很多体态成语表现的是全身的体态动作,如“五体投地”等。体态动作往往是复杂而又丰富的,它会产生一种整体效应,这也反映了人体体态的互相关联性。
(二)体态方式的组合
除了上面所举例子中表现的体态部位的组合外,还有一种体态方式的组合。实质上,很多体态部位的组合中已经包含了体态方式的组合,如“伸头探脑”(“伸”与“探”)、“挤眉弄眼”(“挤”与“弄”)、“嬉皮笑脸”(“嬉”与“笑”)、“捶胸顿足”(“捶”与“顿”)等等。
三、汉语体态成语的组合结构
汉语体态成语通过体态部位、体态方式的多种组合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组合结构鲜明。从表层结构看,它所反映的结构特点与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结构大致相符;从内部结构看,它所表达的语义类型也极为丰富。
(一)表层结构特点
1.联合结构: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如“獐头鼠目”“心灵手巧”“奴颜婢膝”“贼眉鼠眼”“头昏眼花”等等。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并列结构,通过不同体态部位的描摹表现同一体态意义,起深化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贼眉”和“鼠眼”是描摹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实际上都是形容这个人体态所表现出来的狡猾和神态的鬼鬼祟祟。
2.偏正结构:修饰语+中心语。如“嚎啕大哭”“哄堂大笑”“火眼金睛”“怒发冲冠”“汗流浃背”等等。一般前半部分为体态方式,修饰后半部分的体态中心。“嚎啕”表示哭的方式,修饰后面的中心语“哭”,强调了哭的体态。
3.主谓结构: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如“肝肠寸断”“袍笏登场”“毛骨悚然”“额手称庆”“五体投地”等等。一般前半部分为体态部位的组合,是名词性结构,后半部分为动词性结构,表现体态动作,例如“五体”为体态部位,动作为“投地”,构成主谓结构。
4.连谓结构:动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如“捶胸顿足”“昂首挺胸”“垂头丧气”“顶礼膜拜”“胼手胝足”等等,“捶胸”和“顿足”两个体态动作同时发生。
5.补充结构:中心语+补语。如“怒形于色”“喜上眉梢”“怒目而视”“破涕为笑”“拍案而起”等等。“喜”为中心体态,表现喜的程度为“上眉梢”。
(二)内部语义类型
1.比喻义:指用类似事物的体态比喻人的体态,从而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如“獐头鼠目”,本义是指两种动物的情态,在这儿却是比喻人的情态,头小眼尖。
2.象征义:指用某种体态动作象征某个人或事物。如“心灵手巧”,本义指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在这儿是象征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3.烘托义:指用不同的体态表现和烘托同一意义。如“奴颜婢膝”,本义指像奴才一样满脸谄媚,像侍女一样经常下跪,在这儿是为了烘托出某人拍马屁讨好他人的奴才相。
4.引申义:指通过某一体态引申出其他真正的表现意义,这一引申义与该词本义关联不大。如“大手大脚”,本义指手大脚大,其真正意义却是形容一个人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5.对比义:指用体态对比来传情达意。如“前仰后合”“东倒西歪”,本义指身体前后左右晃动,后来用来形容人身置不固定的情态。
四、汉语体态成语的组合效应
(一)组合效应下的情感表意
1.表示快乐或喜悦
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捧腹大笑、拍手称快、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和颜悦色、笑逐颜开、破涕为笑……
2.表示悲伤或者忧愁
愁眉苦脸、痛哭流涕、疾首蹙额、多愁善感、嚎啕大哭、呼天抢地……
3.表示愤怒或惊奇
触目惊心、怵目惊心、大惊失色、胆颤心惊、横眉怒目、疾言厉色、力竭声嘶、怒发冲冠、切齿痛恨、怒目而视、拍案而起、咬牙切齿……
4.表示失望、沮丧或者恐惧
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瞠目结舌、垂头丧气、捶胸顿足、灰心丧气、手足无措、提心吊胆、望而却步、畏缩不前、畏首畏尾、闻风丧胆、心胆俱裂……
5.表示卑下、隐忍或者骄傲自大
忍气吞声、卑躬屈膝、奴颜婢膝、顶礼膜拜、俯首帖耳、五体投地、奴颜媚骨、强颜为笑、忍辱含垢、胁肩谄笑、心高气傲、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张牙舞爪……
6.表示焦急、烦躁或尴尬
狼狈不堪、屁滚尿流、望穿秋水、望眼欲穿、手忙脚乱、心急如焚、心烦意乱……
除此之外,还有表示同意、否定、拒绝、羞愧、郁闷、热情、冷淡等情感或态度的体态成语,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组合效应下的汉民族文化内涵
邢福义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准语言(包括体态语在内)不仅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或符号,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中受到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且它也渗透到其他文化类型之中,对其他文化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体态成语反映了汉民族的生活风貌、社会习俗、社会礼仪、民族心理等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便以礼仪之邦著称,是封建中央专制权利高度集中的国家,复杂的纲常观念、严谨的等级秩序、系统的礼乐教化、向心型的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了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达含蓄等内敛型民族性格特征。在体态成语中就有“作揖打躬”“敬叩安康”“恭叩慈安”“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卑躬屈膝”“俯首帖耳”“五体投地”等体态动作表现这一性格特征。随着新中国的到来,这类体态动作的成语出现的频率少了很多,反映了体态成语时代性、社会性的一面。
又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在中国古代受到各种歧视和约束,在“贞洁至上”“小脚为美”等传统女性观的支配下,产生了汉民族传统的女性审美观,体现在体态成语中,就出现了“笑不露齿”“步步莲花”“千娇百媚”“嫣然一笑”“莞尔一笑”“掩口而笑”“抿嘴而笑”“纤纤细步”等体态成语,而男性却可以“谈笑风生”“仰天长啸”“开怀大笑”“仰天大笑”等。这足以反映出男女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
同样,由于“男尊女卑”“尊古应礼”“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汉民族异性之间的交往也表现出“保守”和“拘谨”的特点。因此描写男女之间交流感情的体态成语多为贬义,如“眉来眼去、目挑心招、暗送秋波、送眼流眉、挤眉弄眼、飞眼传情”等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而与此相反的“目不邪视、目不妄视、目无流视”等成语则被看作品行端正、行为端方的标志,这反映了汉民族千百年来在异往上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积淀。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敛、含蓄。内敛的性格使得汉民族的体态语比较含蓄隐晦,动作较为克制。人们会比较欣赏稳重、踏实的性格特点,而对“毛手毛脚”的年轻人却往往看不顺眼。一些表示性情急躁的体态成语也通常具有贬义色彩,如“暴跳如雷、顿足捶胸、飞扬跋扈、搓手顿足、指手画脚、手忙脚乱、毛手毛脚、大手大脚、指手顿脚”等。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汉族人鄙夷“毛躁好动”等外露性格的民族心理特点。
五、结语
汉语体态成语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成为汉语成语中的一朵奇葩,其可观的数量、多样的组合、丰富的内涵为我们研究和探索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体会成语中丰富的情感意义,尤其是挖掘隐含在体态成语背后的汉民族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和精神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董珍兰.汉语体态成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
[3]杨晓黎.鉴貌辨色,意在言外——从成语看汉民族的体态语[A].
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丽.体态成语刍议[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李恕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
(2).
[7]李威.体态语的文化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学报,2009,(5).
[8]史有为,李云江.分类双序成语词典[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
社,1990.
[9]王莉.体态语差异的文化投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0).
[10]袁梅.体态语的符号特征与语用功能浅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
报,2008,(11).
[1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13]赵昆艳.论成语对体态语的借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9).
一开头的成语篇7
首先,可把主语领先句替换成句子其他成分开头。
一、 同位语领先句。试译:长城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A. The Great Wall in China,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China.
B. The Great Wall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句和B句相比,运用了同位语领先,写出的句子显得有气势。
二、 状语领先句。试译:他们做了下深呼吸,然后潜入水中。
A. They took a deep breath and dived into the water. (主语领先)
B. Taking a deep breath, they dived into the water. (状语领先)
B句将另一动作转化为分词短语作状语,符合现代英语的表达趋势。
三、 表语领先句。试译: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给他打一个电话。
A. All I could do was to give him a call. (主语领先)
B. To give him a call was all I could do. (表语领先)
主系表句型将表语提前,可达到醒目、强调的效果。
四、 宾语领先句。试译:我没有给他任何肯定的许诺。
A. I promised him nothing definite. (主语领先)
B. Nothing definite did I promise him. (间接宾语领先)
宾语领先可起到强调许诺内容的作用,同时倒装句的运用使表达更加有力。
五、 谓语领先句。谓语出现之前,常有不同的成分加以引导。试译:
(1) 老妇人姗姗来迟。
A. The old lady came at last.
B. Here came the old lady at last.
(2) 旧社会那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A. The dark days of the old society are gone forever.
B. Gone forever are the dark days of the old society.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句子开头除了用主语领先外,还可以用同位语、状语、宾语、表语或谓语开头。但丰富句子开头的形式不仅仅是为行文增色,至于在具体情况下,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开头,主要取决于以下原则:
1. 生动原则。试译:飞机飞向天空。
A. The plane went up into the air. (主语领先)
B. Up went the plane into the air. (谓语领先)
谓语领先句,使读者得到的信息鲜活而又形象。相比较而言,主语领先句的语言效果稍显呆板。
2. 衔接原则。试译:一声吼叫之后,一只老虎从矮树丛中跳将出来。
A. Following the roar, a tiger rushed out from among the bushes. (主语领先)
B. Following the roar, out rushed a tiger from among the bushes. (谓语领先)
上句的谓语前置,使两句的内涵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有机的衔接使行文更畅达自然。
3. 强调原则。为强调或突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把在正常语序中本应出现较晚的成分提至句首。试译:
(1) 我不会写诗,让我写篇文章代替吧。
A. I cannot write a poem,let me write an essay instead. (主语领先)
B. Write a poem I cannot, let me write an essay instead. (谓语领先)
(2) 我们每天一起去散步。
A. We go for a walk together every day. (主语领先)
B. Every day we go for a walk together. (状语领先)
4. 尾重原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英语形成尾重的表达习惯,凡是词数较多或者语法结构复杂的部分置于句末。在汉语中,在句末叠床架屋的表达是不被看好的,而英语对此却倍加青睐。试译:他从年幼时起,就珍爱书籍。
A. He had treasured books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of his life.
B. Books, he treasured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of his life.
B句将宾语提前,更符合英美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
一开头的成语篇8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给书面语言的训练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口头语言却投以不应有的冷漠,从而使口头语言的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难想象,一个讷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更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下面我就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初步探索。
要端正学生对口头语言能力的认识,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以“说”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素质教育被摆到了首要位置。语文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移,必须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学生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全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有计划地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下面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几种训练方式:
一、课堂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朗读、背诵除了具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的作用以外,目的还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朗读首先要求发音正确清楚,不漏掉音节,不拖长尾韵。要确定适当的语调。句读要分明。要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出诗文的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好的朗读和背诵是以对诗文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对诗文的基本思想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朗读背诵时才能表达出符合诗文内容的情感,确定符合诗文内容的语调。学生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越深,就越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获得激情,朗读背诵的表情达意就越好,朗读背诵时才不会高声叫喊或矫揉造作。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集体诵读、个别朗读、接力诵读、分角朗读、小组朗读,或教师朗读、学生随读。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朗读较好的学生,以便树立典型,带动全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倾听录音朗读,以便学生模仿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还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复述
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它不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并且要求在复述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见解。”例如学完《最后一课》以后,要求学生详细复述小弗郎士赶到课堂以后看到的情形(从“平常日子”起,到“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止),就是详细复述。这种复述应该鼓励学生多引用原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习课文的句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卖炭翁》以后,要学生把诗歌改编成故事,适当地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评述,然后再作口头复述。这就是创造性的复述。
四、看***说话,描述插***
***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人的魅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动。优美的插***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画,学生再根据***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学生的口头描述可以看到:他们的观察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结合课文内容的看***说话,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教学成效。
五、口头作文
这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为话说得是否准确、流利、动听,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从表达来看,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价值。它不但要现想现说,而且要想得快,说得好,同时要发音正确,语句完整,声音洪亮,态度大方,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要周密而有条理。口头作文训练的方式是很多的。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它可以密切结合讲读的课文,进行片断的练习,也可以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口语的训练。
六、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
一开头的成语篇9
【典故】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用法】作定语、宾语、状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为德不卒、有始无终
【反义词】全始全终、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押韵词】餐风宿水、青山绿水、拖泥带水、避之若浼、若涉渊水、一廉如水、三山二水、一败如水、覆车之轨、玉成其美、......
【年代】古代
【谜语】它;牛马
【歇后语】程咬金的三斧头;大虫头长虫尾
【英文】inlikealion,outlikealamb
【德语】TigerkopfundSchlangenschwanz--groβanfangen,abermitnichtsenden
【日语】竜頭蛇尾(りゅうとうたび)
【法语】biencommenceretmalfinir
【俄语】недовестидéлодоконцá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官场十分腐败,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爷给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顿吏治。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声言对请人考的人斩立决,当场抓了他二少爷的,此事就只好虎头蛇尾了
【成语示列】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 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一开头的成语篇10
【论文摘要】汉语音节结构分析不同的教材在列表拆分时,书写上有分歧。零声母是不是声母,拆分时写还是不写,写又怎么标注?韵母üe ie中的e实际上是ê。在分析音节的时候要借助还原符号进行标明。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有一小一大两个方法:横着检验保证每个音节的拆分正确;列着验证很多音节的拆分不至于出现错误。?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音节的结构分析是很重要的内容。在整个汉语拼音教学中,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普通话语音系统都是围绕着音节来展开的。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或者说学习《汉语拼音方案》目的有两个: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拼写普通话语句。注音和拼写能力的考察,通过对音节结构分析的测验,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学生的所学及掌握情况。?
可是对音节的结构分析,不同的教材在分析方法和表述上不是完全同一的,这给老师授课得来一定的困惑。具体到幼师教材《听话和说话》在音节结构分析(拆分)时,关于还原符号和零声母的处理,也有与其他教材略有出入和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这样一来给教学多少得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感觉教材编委对教材的严谨性还有待重视,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给予更高的重视。现在本人就音节结构分析的规范问题探讨一二,聊以作为抛砖,供同行现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现在就列表分析汉语音节中的问题和大家商榷,以便规范教学。?
1 关于省略和还原的问题?
1.1 iou uei uen的省写式与还原:这三个韵母在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分别写成了iu ui un(如xiu guikun等),把韵母中的韵腹省略了。为此,在分析这些音节结构的时候,就要把省略了的韵腹还原出来,写在对应的韵腹框里,并用还原符号“()”标示。?
1.2 iou uei uen的自成音节式和还原:同样这三个韵母在自成音节的时候分别写成youweiwen。当然这三个音节都是零声母音节。在分析它们的音节结构时,要还原成原来的样子iouueiuen。还原后这三个音节都没有声母,是零声母音节,换句话说就是声母是“零”。应在声母位置标识为“零”。?
1.3 ue ie的还原:这两个韵母无论是自成音节(写成yueye)还是前拼辅音声母写成的音节,比如que jie ?
除了零声母还原外,一定要ue ie 中的e还原成ê。并用还原符号“()”标示。?
2 零声母的标识?
什么是零声母呢?这得先说说什么是声母。声母就是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一个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那么这个音节就没有声母。“没有”这个概念在数学上,记做零。零声母音节就是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在分析零声母音节时,一定在声母栏标注“零”。?
零声母一般把它分为两类:?
2.1 以aoe 开头的零声母音节:以a o e开头的音节,我名之为纯粹零声母音节。既然是零声母音节,当然在列表分析的时候在声母一栏应写为“零”。?
2.2 以y、w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凡是以y、w开头的音节,名之为不纯粹零声母音节(因为在语音学上,y、w是半元半辅音)。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准确的说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只有21个辅音声母,y、w不是声母,而是隔音字母。y用来隔开以i或u开头的音节,如you(油)、yue(月)。w是用来隔开以u开头的音节,如wen(温)、weng(翁)等。为此,我们在简明语音教学中,在列表分析音节时,在声母一栏,标识“零”。至于在小学把y,w当声母教,那是变通的方法,在此不赘。?
3 结果的检验?
在检验列表分析汉语音节的结果时,一般用横检验和竖检验两条原则,以检正误。?
3.1 横向检验:列表分析音节时,一般是横向排列汉语音节的结构成分,表格里成分依次是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又分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声调五个部分。其实分析音节成分时,就是把组成音节的各音素分别填写到相应的位置上。拆分到位后,横着检测一遍,拼合的时候听起来没有异样,证明分析(或者叫拆分)是正确的。如果拆分后,再读不成原来音节的音准了,证明分析错了。最容易出错的是ê还原。好多同学在分析jiě(姐)这样的音节时,都直接把韵腹写成e。 j-i-êjie/?/就读成了j-i-ejie/e/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把月亮读成iuòliang了。?
3.2 纵向检验?
(1)不能空项的三项:从上到下列着看,不能空项的有声母、韵腹、声调三项。因为零声母要标记为“零”,辅音声母各填其空。故从上到下没有空项。凡音节都有韵母(特殊音节除外),凡韵母都有韵腹。韵腹一定是元音,韵母里不只一个元音时,发音响亮的那个就是韵腹。凡音节都有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
(2)可有可无的:韵头可有可无,有也一定是高元音i u u ,韵尾可有可无,有的话辅音韵尾只有前鼻n,后鼻ng.元音韵尾是o u i.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现代汉语》修订本.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6第三版?
[2] 邢福义.《现代汉语》.全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3] 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6第四版?
[4] 林祥楣.《现代汉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语文出版社,1995.12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