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篇1
1、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2、他一个普通人,却有着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3、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4、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
5、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甜蜜和大公无私。
6、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7、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应该学习***叔叔这种为人民服务,时刻想着人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8、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9、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10、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1、杨善州大公无私,坚守信念。
12、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13、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教师。
14、***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
15、妹妹乐于助人,总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因此她尝到了快乐的滋味;姐姐大公无私,总向别人给予些什么,因此她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16、以前我做数学作业时老出错,可大公无私的跑车橡皮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错题怪兽消灭了,他还好像提醒我以后做作业一定要细心不能慌张。
17、哼!还好朋友呢?这点忙也不帮,也太大公无私了吧!
18、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大公无私篇2
1、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2、他一个普通人,却有着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3、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4、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
5、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甜蜜和大公无私。
6、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7、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应该学习***叔叔这种为人民服务,时刻想着人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8、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9、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10、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1、杨善州大公无私,坚守信念。
12、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13、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教师。
14、***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
15、妹妹乐于助人,总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因此她尝到了快乐的滋味;姐姐大公无私,总向别人给予些什么,因此她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16、以前我做数学作业时老出错,可大公无私的跑车橡皮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错题怪兽消灭了,他还好像提醒我以后做作业一定要细心不能慌张。
17、哼!还好朋友呢?这点忙也不帮,也太大公无私了吧!
18、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大公无私篇3
大公无私造句(一):
1、大公无私人人敬,自私自利人人憎
2、仅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3、他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自私自利人人憎,大公无私人人敬民谚
5、人民爱戴大公无私的干部,最恨以权谋私的贪官
大公无私造句(二):
1、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甜蜜和大公无私。
2、我们应当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3、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4、哼!还好朋友呢?这点忙也不帮,也太大公无私了吧!
5、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6、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团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7、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
8、杨善州大公无私,坚守信念。
9、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10、大公无私这个精神仅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11、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应当学习***叔叔这种为人民服务,时刻想着人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2、妹妹乐于助人,总向需要帮忙的人伸出援手,所以她尝到了欢乐的滋味;姐姐大公无私,总向别人给予些什么,所以她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13、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4、也许我们没有***的大公无私,没有消防员的使命职责,但我们能够尽自我最大的本事去帮忙别人。
15、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16、***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
17、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18、以前我做数学作业时老出错,可大公无私的跑车橡皮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错题怪兽消灭了,他还好像提醒我以后做作业必须要细心不能慌张。星火作文网easyzw
19、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教师。
20、他一个普通人,却有着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造句(三):
1、***员要襟怀坦白,大公无私。
2、我们必须要学习***前辈那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作风。
3、“感激”是大公无私的基础,不懂得感激的人无法作一个好人,更成不了贤人和圣人,也就无法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忙,进而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自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谈。
4、提伯尔特是被罗密欧杀死的,如果你大公无私的话,殿下,你必须判罗密欧死刑。
5、我们要做大公无私的人,不应当做那种损人利己的事。
6、道德防线不能破,否则肯定惹大祸;廉***勤***是本份,大公无私显精神。
7、在人世间,要幸福仅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8、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自身的物质利益。
9、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10、我赞美松树,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松树的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是松树的精神,也是边防战士的精神。
11、大公无私人人敬,自私自利人人憎。
12、包青天是一个大公无私清正廉明的好官。
13、他因大公无私而众叛亲离。
14、我们都应当学习***大公无私的精神。
15、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6、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大公无私,有一种爱奉献到老,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这是伟大的母爱。母亲节到了,祝天下母亲幸福欢乐健康!
17、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18、她父亲是一个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19、立***为公唯则,大公无私唯贤,坚韧不移破难,百折不挠务实,励精***治思进,兼收并蓄谋新,铮铮傲骨做人,千锤百炼成金。
20、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大公无私造句(四):
1、大公无私这个精神仅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2、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从来不为一点小利而忽略了自我应有的职责。
3、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引领我们寻着他的步伐前进。
4、他大公无私的事迹令我们折服。
5、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6、哈尔威船长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如果每个国家干部都能够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富强
8、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9、***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
10、仅有时刻都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才能真正永远的记在人民的心中。
11、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12、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13、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大公无私,以身作则,他下达的工作意见,就容易被职工理解。
14、我们应当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
15、他一个普通人,却有着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16、无产阶级是大公无私的,敢于应对客观的真理,所以我们研究历史能够作到高度的科学性。
17、在我们的历史上,出现过为数不少“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好官员。
18、拾金不昧,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19、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甜蜜和大公无私。
20、大公无私的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人民公仆的职责!
21、哼!还好朋友呢?这点忙也不帮,也太大公无私了吧!
22、和大生产相联系的无产阶级,把大公无私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
· ·
· ·
· ·
· ·
· ·
· ·
· ·
· ·
大公无私篇4
大公无私,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gōng wúsī,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关于成语大公无私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大公无私的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大公无私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二、大公无私成语近义词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公正无私 [ gōng zhèng wú sī ]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不徇私情 [ bù xùn sī qíng ]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舍身取义 [ shě shēn qǔ yì ]
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三、大公无私成语造句1、大公无私人人敬,自私自利人人憎。
2、人民爱戴大公无私的干部,最恨以权谋私的贪官。
3、他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只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5、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自身的物质利益。
6、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
7、道德防线不能破,否则肯定惹大祸;
廉***勤***是本份,大公无私显精神。
8、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
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9、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10、法官断案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能徇私枉法,偏袒一方。
11、提伯尔特是被罗密欧杀死的,如果你大公无私的话,殿下,你必须判罗密欧死刑。
12、***员就是要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13、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14、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15、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16、他因大公无私而众叛亲离。
17、杨善州大公无私,坚守信念。
18、经理说他用人大公无私,不分旧人新人,唯才是用。
19、做人民的公仆应大公无私。
20、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教师。
21、当今世界能大公无私的人太少,利己不损人的也不多。
22、我们还有的球员大公无私,他们总是以球队赢得比赛。
23、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24、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25、几天前,我又期盼着当一位大公无私的法官。
26、慢慢地,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甜蜜和大公无私。
27、我们要做大公无私的人,不应该做那种损人利己的事。
28、他为人耿直,大公无私,非常值得信赖。
29、为***者要具有大公无私的胸怀,施***方能无偏无颇。
30、和大生产相联系的无产阶级,把大公无私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
31、包拯大公无私,深受百姓的喜爱。
32、***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
33、王大爷对工作尽职尽责,大公无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4、因为他的大公无私,才使人情关说弊病杜绝。
大公无私篇5
那是一套大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社会?如何理解中国历史?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如何预测其未来?用大词说,就是寻找一种世界观。
02《潜规则》和《血酬定律》能提供世界观还是解决什么问题?对于后者不如前者流行你怎么看?
《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只是我的世界观的一部分,《潜规则》描述中国社会的某些关系,《血酬定律》描述暴力集团的行为逻辑。现在中国是和平时期,《潜规则》比较普遍,到处都是,《血酬定律》却隐蔽得很深,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如果战乱不断,《血酬定律》就会比《潜规则》流行。
03你现在担任《炎黄春秋》的总编辑,这种当代史研究解密和你的历史研究能互相促进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杂志发表的文章,主要是近百年来中国的重大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我关注的重点不是现当代史,但看多了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形成对历史更完整更细致的感觉,帮助我判断哪些观点一针见血,哪些观点不对劲。有时候,一个历史细节,一个历史人物的某句话,还可以点醒我,推动我往前走一步。胡风曾经说,他的理论是一寸一寸发展起来的,我也有同感。好多次,我在看稿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被那篇稿子推进了一寸。
04什么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东西?你觉得最被高估的美德是什么?
太多了。在自然科学之外,所有早年的书本知识,过去都是深信不疑的,现在,几乎都在深表怀疑之列。最被高估的美德我认为是大公无私。
05眼下年轻人有个自嘲的词叫“diao丝”,生活没有起色,无足轻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觉得命运被改变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选择的坐标系。如果只盯着财富坐标系、权力坐标系、声誉坐标系,无足轻重的感觉恐怕就不容易改变。如果在这三个常见的社会体系之外,还能看到并加入更多的坐标系,或者干脆把原点落在个人心性上,自己的命运就比较容易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06以你的经验,觉得年轻人最没必要把时间花在什么方面?
很难一概而论。看你想成为什么人了。目标清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不必要的。
07如果要列举一份“厌恶清单”,你个人最为讨厌的几样东西是什么?
欺负人,拍马屁,排队加塞。
08如果死人可以暂时活过来,并回答一个问题,你想问谁,问Ta一个什么问题?
问毛(泽东)。问他的问题是:你觉得自己属于几流思想家?为什 么?
09如果可以拍一部自传,哪一幕哪个场景一定会在影片中出?现?
插队的时候,跪在地上割麦子。
大公无私篇6
偷拍事件迅速引发了对隐私权的讨论。拍摄者和上传者是否侵犯了情侣的隐私权?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情侣的行为“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因为这对男女,自愿把自己的行为公之于众”②;而与之相对的观点认为:拍摄者和上传者的行为严重侵权,因为“在公共场所吻别,毕竟看到的人有限。而网上的视频传播则扩大了观看群体,在更大的范围内宣扬了这对情侣的隐私,是违背当事人意愿的”③。讨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私人性质行为是不是隐私?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探讨公共场所是否有隐私?
公共场所是否有隐私?
对于公共场所是否有隐私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场所无隐私。因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是人人可见的,有人注视、观察甚至记录,不会侵犯隐私。华盛顿州有一位女士在商场被偷偷拍摄了裙底录像。偷拍者被提起公诉,但陪审团一致认为:“妇女是在街头、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被偷拍的,而在公共场所,是没有理由期望得到隐私权保护的。”④偷拍者最终赢得了官司。
另一种的观点认为公民在公共场所也存在私人空间,在公共场所的私人空间有隐私。公共场所存在私人场合,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公共场所的特定部分,试衣间、客房、公厕、病房、包间,这些部分不专属于某人,任何人都能使用,在使用期间,该空间属于私人空间。第二种是半私人场所,如集体宿舍、办公室,这种场合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使用。第三种是公共场所中私人性质的交往、谈话和其他行为。和前两种不同,没有可视的、固定的边界,只能凭当地生活、行为习惯和行为人自身的隐私意识来确定。这些私人场合,都不应成为窥探、涉入的对象。⑤
第一种观点笼统地说公共场所无隐私,显然忽视了公众场所存在私人空间的实际。第二种观点,是符合实际的,公众场所确实存在某些私人场合。这些特殊场合作为个人私密空间的延伸,具有排除外界干扰,维护自身私密性的特点。首先,公共场所的所有行为并非都是人人可见的。一些行为发生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属于隐私的范畴。其次,人人可见并不意味着人人可窥、人人可拍。
比如,用取款机取钱的行为人人可见,但是窥视账户密码就是侵犯隐私。再次,在半私人场所和公共场所中的私人活动空间中,事项的公开限于特定的范围中,即处于特定的时间空间,面向特定的对象,而不应超出这些边界。
明确了公众场所也存在私人空间,对情侣间发生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口的亲密行为,是否可作为隐私保护,就可作进一步的分析了。
隐私,公共利益之外的考察
公共场所存在私人空间,个人在公共场所也存在隐私,不难理解。但要界定公共场所私人性质行为的边界,即判断某个公共场所的个人行为或事务是否属于隐私,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正因为如此,情侣地铁拥吻视频的网上传播才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判断某个行为或事务是不是隐私,首先需要探讨隐私的内涵。对于什么是隐私,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而在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⑥这种解释包含的第一层含义是“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即与公共利益无关。
为了平衡公民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私人事项,隐私权需要有所退缩。
那么公共场所中的私人活动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还是受法律保护的隐私吗?
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问题目前尚无完善的诠释。西方对公共利益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公众感兴趣的事情;公众有正当理由关注的事情;与大众福利相关的事情。由于公众感兴趣的对象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如果按照第一种解释为理由要求让渡隐私权,结果可能是隐私权得不到保护。英国Calcutt委员会认为:“那些关于一般人私生活的报道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而对于民意表达没有任何意义的话,就不应当以所谓公共利益的理由予以保护。”⑦按照第二种解释,可以认为公众有正当理由关注的事情才不受隐私权保护,强调了公众兴趣符合社会的习俗和道德、与社会的公共生活相关。而如果仅仅为了满足公众低俗的趣味,则应该限制其使用公众利益作为侵犯隐私权的理由。此外,从是否触犯公共福利出发也可以判断是否关系公共利益。比如,将路人闯红灯或随地吐痰的行为拍摄并传播,就不能说侵犯了隐私权,因为这些行为有害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与大众福利相关。
有人认为:“情侣在公共场所吻别,本身就违背了公序良俗,放弃了隐私权。”⑧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情侣当众亲热已经司空见惯,公众对这种行为普遍持宽容的态度,虽然不能排除有人会对此心存反感。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情侣在公共场所展示这种亲密的情感,从个人道德的层面,情侣的行为还是应该顾及他人的感受。总之,这种私人性质的行为既不是公众有正当理由关注的事情,同时对公众福利也无明显损害,应该有理由得到尊重。
隐私,个人意愿之上的考察
隐私的第二层含义是“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干扰”,即当事人对隐私拥有不被侵犯的合理预期。
人们往往对其私人事务是否公开和多大程度公开有一个判断或预想。比如,在人来人往的街头高声地接打电话,交谈内容可能被身旁的行人听到,对此应该是有所预期。对隐私权的保护往往涉及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是否侵犯隐私权要看当事人是否反对他人的介入或公开。而当事人的这种意愿,可以通过其言行态度去推定。如果自愿将自己的行为和信息公之于众,就可以视其放弃了“隐”的意***。如果对私人事务加以有意的掩饰,采取措施以防他人介入,则可推测当事人有“隐”的意愿。所所隐之“私”,首先得当事人自己先隐之。
公共场所的特定部分(譬如试衣间、客房、公厕、病房、包间等地)被作为隐私空间,因为这些场所基本已与其他私人场所无异,而私人场所当然是不得侵入的,可视为隐私主体已采取“隐”的措施。半私人场所(集体宿舍、办公室等)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使用,即意味着对其他非使用者隐之。对于公共场所中私人性质的交往、谈话等行为,隐私主体需要考虑私隐之措施,而不应对欲隐之私有意张扬,以致他人轻易获悉。如果对自己之隐私“隐不隐”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放任公众获悉,则可以视其私事非隐私。
主体的预期合理,其维护隐私的意***才有可能获得认可。所谓合理,是指按照普通人的认知水平去衡量和推定,⑨对隐私的预期处于正常的认知和判断范围之内,就应当得到认可和保护。在公共场所,用普通人的观念来判断,对私人行为的隐私预期通常是:不愿私人空间被偷拍、偷录等方式侵入,或仅限于在有限范围暴露,而不愿扩大公开范围,让数量庞大的其他人群看到。当然这种预期需要在采取有效的隐匿措施之后才可以视为“合理”。因为普通人通常会预料到,在公共场所会有人观察、注意,甚至记录。如果任凭私事完全暴露于公众的注意力所及范围,就无法要求他人承担不看、不听、不记录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保护隐私的预期,就缺乏合理性。
情侣任凭自己的私人行为暴露于公众视野,而不加以遮挡,可以推测他们没有“隐”的意***。而且地铁口人来人往,无法要求他人不注意自己的举动,即使他们内心可能不愿被观察和拍摄,但是在没有采取隐之措施的情形下,这种期待往往无法得到认可和保护。那么这种动作被地铁工作人员拍摄,自然就无话可说。如果他们找了个角落,有意回避他人的目光,则另当别论了。
至于将这种行为加以传播,则与简单的拍摄有所不同,因为行为主体将亲热行为的公开,并不必然意味同意将此行为广为传播。从一般人的角度判断,即使愿意将自己私人行为暴露,这种暴露的预期也是限于彼时彼地,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如果亲密行为的视频被上传至网络,让为数众多的网民随意点击观看,这就超出了当事人的预期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传者的行为是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
也就是说,在公共场所做亲热动作,这种隐私的保护是有限的:虽可以禁止别人的传播,不能禁止别人观看或拍摄。地铁工作人员拍摄这种镜头的错在于将它在网络上传播。如果仅止于拍摄,而没有传播,也许就没有这一风波。因此在这一事件中,情侣和偷拍者皆有不当之处:
一方面,情侣在公共场合亲热确有不妥,又没有采取任何遮蔽的措施,就没有理由视其行为为隐私。另一方面,偷拍者将所拍的镜头传到网络上,对当事人构成了冒犯,使其感到精神痛苦、尴尬和耻辱。如果情侣有“隐”的行为,他们的私人行为也没有伤害公共利益,那么偷拍和上传就都涉嫌侵犯隐私权了。
随着拍摄功能手机、DV等自媒体的日益普及,当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视频的时候,在互联网的推助下,偷拍也就成了一个既吸引眼球又令人不安的词语。百度一下“偷拍”,出现的相关网页近六亿个。⑩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偷拍事件已频频见诸报端,情侣地铁偷拍事件不过是冰山之一角。“公共场所无隐私”的观念在公民隐私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公共场所的某些部分应当成为偷拍的,特别是在特定的私人场合。公共场所私人性质的活动如果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且当事人拥有合理预期,理应视作隐私予以尊重和保护。■
(作者系中国青年***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
注释:
①《上海地铁吻照事件证实员工偷拍》,《联合早报》2008年1月25日
②⑧伍洲奇:《地铁男女拥吻事件的法理之辩》,见e法网-法制周报,2008年1月25日
③杨京瑞:《吻别虽公开隐私权未放弃》,《法制晚报》2008年1月28日
④《偷拍女士裙底春光无罪华盛顿公共场所无隐私权》,《青年参考》2002年10月5日
⑤魏永征、张鸿霞:《大众传播法学》第172页,2007年版
⑥⑨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第157、16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大公无私篇7
关键词:公;私;义;利;孔子
中***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083-02
一、“公”和“私”的含义
“公”与“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法家的韩非子对这两个概念做出了明确界定,他指出:“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先秦以及历代的思想家们对这两个概念多有论述,“公”成为了他们的主导价值取向,他们推崇大公无私,因此也就批判“私”,“私”也就仿佛成了见不得人的东西。我们要想探讨孔子的公私观,不能仅仅了解儒家们“公”和“私”的思想,必不可少地也要研究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公私观,这在研究孔子公私观的过程中是一条必经之路。
中国早期的公私关系起源于土地,周代因袭商代的井田制,井田制国家所有。诸侯驱使奴隶耕作,中间称“公田”,收获全部归天子,其余八块称“私田”,收获归诸侯。可见,最早的私也是公,只不过是带有地方特征的“小公”而已,那时的公和私关系实际就是“大公”和“小公”的关系,这就是早期的公私关系[1]。
我们结合儒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解析儒家的思想,探讨公和私的关系。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制度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以分封贵族为代表的***权在不断地瓦解,新兴的封建势力不断地增强,其实质是财产关系的变化,社会财富由分封的贵族转向新兴的封建主手中,土地由大氏族转向小氏族私有。因此,这时的“公”指的是大氏族所有者,“私”是指小氏族,“公”还指国君以至国事,“私”指大夫以至家事。维护周朝旧势力的孔子则对这种新兴的封建势力进行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公私观。
二、孔子的公私观
孔子的公私观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如何看待与解决公和私的关系,这不仅是公私本身的问题,对社会以及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孔子的公私观涉及了义利关系、为***理念和仁学思想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氏族的利益,为当时旧的统治阶级服务,具有保守的一面,但是它在伦理道德、***治文化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甚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孔子公私观的重视。孔子的公私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伦理的义利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他还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人们私利的存在,他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们的天性,是人的客观需要之一,人们追求私利,有一定的正当性,“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每个人都有追求私利的权利,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去阻挡。孔子肯定人们追求私利的合理性,但是每个人在追求私利时要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必要前提,不能违背道义去追求富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认为,因为人们一旦只是以自身为出发点,不顾其他人的利益,这样往往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放于利而行,则多怨”,因此就要以义来约束利,防止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追求私利时,要推己及人,不能置别人的利益而不顾,也就是说,不能因己之利而损害他人之利。
2.君臣***治的公私观。孔子不仅反对人们在追求自我利益时损害别人的利益,还反对人们和氏族争利,当人们在追求私利同氏族的特权发生冲突,对“氏所以别贵贱”的西周的传统构成威胁时,孔子就不会容忍了。“好勇疾贫,乱也。”可见,孔子把封建诸侯的利益视为不可以侵害的,他提出的“张公室”而“抑私室”,就是为国君争权的一种典型表现。在春秋时期,“公”指的是大氏族所有者,“私”指的是小宗长所有者。在当时,“忠”这个字被看作“公”,即“无私,忠也。”(《左传・成公九年》)孔子在极力地提倡公而反对私,用“忠”来表达他的公私观,孔子曾经称赞过季文子“于公室也”同样能够体现这一点,孔子的公私观是为旧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这也是他思想的局限性。
孔子不仅不反对百姓的私利,也不反对上层人士的权利,可是他反对统治者,冉求做季氏的家宰,好敛财,孔子就让学生们批评他,“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之也为之”,子曰“非吾徒也,小人鸣鼓而攻之,可也。”可见,孔子是多么反对以公谋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也是在告诫统治者不要利用职位、权力来谋取个人的利益,他是希望官员们要明道义,慎重对待,毫不苟且,不要见利忘义,不要以公肥私。从本质上看,他把“公”看作至高无上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这就是在强烈要求统治者要公正和无私,不应该“徇私”、“偏私”。
3.社会经济的民本观。孔子的为***思想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体现出一种公正性,他反对苛***,肯定民生,强调富国强民,维护百姓的利益,把百姓的利益作为公平的标准。《颜渊》中提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在年成不好的情况下,把赋税降低,对鲁君本人来说无疑是损失,但鲁国的民众是鲁君的子民,民众用足也就等于鲁君本人用足。这种巧妙的劝说中,暗含一个警告,如果君主把民众的利益剥夺净尽,使他们无法生存下去,君主就再也不能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这表现出君民互相依存的整体价值结构。孔子主张宽厚待民,笃亲兴仁,重视百姓的吃饭和生死问题。他还主张如子产那样,“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希望统治者不违农时,做到“宽”、“信”、“***”、“惠”。孔子注意到了社会的公正问题,反对过分的悬殊,《季氏》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孔子认为均平和安居是民众最大的利益。因此,统治者做事应该把民众财富的均平和生活的安定放在首位,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做到了“公”,由此百姓也就高兴地亲附了,才所谓“公则悦”。如果财富不均,就容易导致诸侯国与大夫之家的颠覆,造成社会***,百姓就要遭受苦难。
三、孔子公私观的当代价值
“公”在当代表现为集体,而“私”表现为个人。儒家的尚公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利于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为我们解决个性和群性的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要生存在集体之中,因此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不能利己而损公。应发挥集体的优势,这样才更有利于集体的发展,进而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集体的整体利益得以实现,个人也就能得到应得的利益。但是集体也不能无视个人的利益,如果个人的利益得不到实现与满足,那么也就不会再有人愿为集体服务,集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当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主。正如国家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扶社稷于将倾,力挽狂澜,为国捐躯,为后人传颂。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舍生取义,为国家牺牲生命,但是当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有责任来保护其不受侵害。
孔子的廉***思想、反对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值得我们提倡的。如果执***者,不仅会影响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会影响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当***者都能如孔子所说的廉***奉公,那么执***效率无疑会大大增强,同时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有力的推动。在廉***建设的今天,我们高举孔子的廉***思想,仍然大有益处。
孔子关注百姓的生活和人们的基本利益,他的仁学思想值得当今执***者借鉴,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与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就是人们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而当今的社会贫富不均,并且差距较大,这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团结发展。因此,执***者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注人民的生存条件,为百姓谋福利,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但并不是不讲道德,恰好相反,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德治经济。要讲诚信,守信用,这样才会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儒家的义利观是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我们要提倡儒家的义利观,在追求金钱的同时要讲义,不能只看到利而不顾义,要义利兼顾,在获得金钱时,要如古语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才是一种正确的经济价值观,这样才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规范,才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四、结论
公私关系起源于商周的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了公共理性,同时也具有了道德意义。儒家的基本思想是尚公的,这影响了人们对公私的看法。孔子提出的公正观点,反对的思想,有利于防止统治者的腐败,对当今的廉***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思想依据。他们的观点有利于人们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解决个性与群性的矛盾,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钱广荣.中国早期的公私观[J],哲学研究,1996(4)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杨树达.论语疏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5]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大公无私篇8
关键词:公法私法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
一、公私法划分理论及其作用
(一)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确立
公法与私法划分理论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国家,首次明确将罗马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的是乌尔比安。其认为:“公法是关于罗马帝国的规定,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规定”。从乌尔比安的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划分公法与私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随后罗马法学家在乌尔比安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又继续了这一划分,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指出:公法的规范不得由个人之间的协议变更,而私法规范则是任意性的,对当事人来说“协议就是法律”,这表明,公法的规定是强制性的,当事人必须无条件遵从;而私法的规定则是任意性的,可以依照当事人的意志而更改。根据乌尔比安的学说以及后人对这一学说的发展,罗马法中的各项制度都以此为标准被分别纳入“公法”或“私法”的范畴。
但罗马法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其研究重心集中在私法方面,公法几乎没有涉及,因而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只是形式主义,远没有达到对一种成熟的分类体系进行宏观划分的地步。公私法的划分最终得以确立是在17、18世纪,在近代资本主义***特别是1789年法国大***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在封建统治,确立民主***治时,决定把在资产阶级***时期提出的主张制度化、法律化时,公法才逐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公私对峙的二元划分理论。公法发展起来后,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日益明显,公私法的分类也就最终确立了。
(二)公私法划分的作用
大陆法系对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除有助于认识二者的特色外,其主要意义在于诉讼法院的管辖及救济程序,因为这一理论的存在,使整个法律更具有体系性和条理性。然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些,还在于公、私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区分也是必然的。因为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关系需要不同性质的实体法予以调整;而处理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不同,也影响到相关的程序法;同时,公法、私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不同,法律效果亦不同。因此,梁慧星先生指出:“公私法划分是法律最基本的分类,学习法律必须从了解和掌握公私法划分入手,不掌握公私法划分,就不可能正确适用法律”。他道出了公私法划分的真谛。
同时,公私法划分在公权和私权的解释上有一定的意义。这是因为,公法和私法的区别还可以从法的价值中得到说明。正义是法的价值之一,其有“分配正义”和“平均正义”之分,前者按照人的存在价值来区别对待,调整人们之间的上下顺位秩序;后者使所有人的利害都按照人头来平均对待。赋予所有人的对等关系以价值。
二、公法与私法的界定标准及存在问题
(一)公私法划分的界定标准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认识不一,观点各异。在这一问题上相互冲突的学说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三种,(1)利益说。该说是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或目的出发来确定划分标准的。其认为,认定法律关系及法律规范隶属于公法亦或私法,应该以涉及利益作为区分标准。调整公共利益的是公法,而调整私人利益是私法。(2)隶属说。由德国学者拉邦德所倡。其认为,公法在本质上调整的是隶属关系,而私法在本质上调整的是平等关系。(3)主体说。此学说由德国学者耶律内克所倡,得到日本学者美浓布达吉的赞同。主体说早期认为规定国家或者公共团体至少为一方的主体的关系为公法,规定私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为私法。现在这一学说进一步发展,大部分认为如果某个公权载体是以公权载体的身份参加法律关系则存在公法关系,反之,则存在私法关系。这一学说是现在的通说。
(二)公私法界定标准引发的问题
从上述学说可以看出,其存在有一定的同质性,均承认社会生活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平等主体之间以及需要国家公权力介入的隶属法律关系,从而出现了调整不同法律关系的公法、私法。由公法与私法区别标准见解和分歧,可知诸说各有所长,但从现在的立法状况来看这些界定标准都引发一些问题,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没有存在的必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利益说”称,认定法律关系及法律规范属于公法还是私法,应以涉及到的利益为准,这是不确切的。一方面,私法不但保护个人利益,而且同时保护公共利益。其次,平等关系或者隶属关系这一标准随着社会法律的发展也不是永远正确的。企业内部也有管理服从关系,国家机关之间也有平等关系,因而隶属说并不全面。
据现在的理论焦点,大多学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公法和私法分别是调整什么样的法这一问题。因为上述分析表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利益均不是公法或私法调整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从法律关系本身入手,对法律关系本身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真谛。但是,如果把法律关系分成权力关系和平等关系,就会出现前述不可克服的矛盾。因而笔者比较赞成现在日本的通说“生活关系说”,此说接近于主体说。该学说以生活关系的不同发生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其把法律关系分为统治关系和非统治关系,分别由公法和私法来进行规制。这种考虑方法,从实质上来看是“法律关系说”的一种,但是在分析方法上与前述的“法律关系说”存在区别。从法律角度来说,个人具有公民或居民身份,并不是来源于私的法律关系,而是宪法、地方自治法等公的法律关系的产物。此种法律关系相较于权力关系而言,范围更广,称之为统治关系,调整这一法律关系的法是公法,反之,不以公民或居民身份为前提也能成立的法律关系是非统治关系,此种法律关系包含平等关系在内,由私法来调整。
三、公私法划分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深刻的社会变化对法的理念和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法的理念由“个人本位”转为“社会本位”;立法上,国家正当干预社会侵入传统的私法领域,而同时私法的一些原则,制度也不断向公法领域渗透。在公法与私法之间,并不能精确无误区分开来。公法与私法在许多方面相互交错在一起,并且逐渐出现了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的趋势。全面地讲,公私法的相互溶合体现在:一方面,国家干预的存在使绝对不受国家干预的私法领域已经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公法领域不断的受到私法精神的融化,自由和平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法领域
(一)公私法划分理论的冲击
随着社会现象的变迁,国家权力干预社会与经济生活已经成为合理的现象。公法关系一方面被不断地扩大理解,另一方面则通过立法手段不断挤入了原本属于私法调控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之下,私法日益受到公法的控制,其传统的概念、原则和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私法的公法化。同时,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垄断现象日益增多,私法存在的原则即自由选择与自由竞争受到巨大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公法的私法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公法注入了某些平等﹑自由的私法价值因素,同时公法又可以凭借国家强制力,消除垄断和防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出现了公法的私法化。
同时,当代一些学者以20世纪以来所谓“法的社会化”为根据,指出20世纪以来,介于公法、私法之间,另有第三法域即社会法或公私综合法存在。此谓三元论。目前,德国学理中持三元论者尤甚。三元论者注意到了当代法律的一些实际发展,这种突破,并未动摇公、私法划分的基础。许多国家仍然牢固地维护民法典的事实就说名了这一点。公、私法区分的动机发端于对私人利益及其***性的重视和肯定。只要国家还存在,只要还维护个人利益,法律就无法回避个人与国家的对立关系问题。
(二)公私法划分理论存在的必要性
公法、私法的划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传承至今,无论是对大陆法系还是普通法系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来说都有重大的意义。公法与私法在地位上的优劣,实际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许多学者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领域,虽然二者有相互不断融合的趋势,但是各自都有其本质的内在,因而不可能无限扩展到相互不分。那么,以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为本身职责的公法和私法就不可能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梅迪库斯就认为: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真正具有***地位的,只有公法和私法两大范畴。刑法、行***法等在严格意义上各自并不具有***的地位,它们都只是公法的一个部分,在固有性质、调整方式、司法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
因此大陆法系关于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理论,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这是因为:
1.公、私法的合理划分是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需要。从***治角度来说,公法的特征比较凸现,便趋向专制,反之,私法领域过分扩张,则法律的统治特征便趋向于无***府。因此,比较合理的国家,应该注重公法与私法的均衡发展,既不能过分追求公法的专制,也不能沉迷于私法的过度发达,否则,社会便无法维持动态的平衡,制度也难以体现公平合理,所以公私法划分对于形成一个功能平衡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公、私法的合理划分是法律文明的标志。在我国,有学者从公法学角度,提出了现代***治文明的八项标准。实质上是指出了***治文明对公权力运作的基本要求。从公法与***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来说,***治文明应当是对公法制度建构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但***治文明并不仅限制在法律领域。***治文明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法律文明,只有确立法律在社会中的绝对权威后才能够说,法律的完善是实现***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如果在法律的范围内,公、私法的合理划分完全能够说明人们对法律规律的认识程度,也可以说明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从而成为法律文明的标志。
四、结语
因此,从本质上说,公法和私法划分理论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大意义。公、私法划分的观念和实践使得法律从体系上始终关心个体的人及其利益的存在,反对借国家或公益的名义抹杀个人的需要。用罗马法的话来说,是“给每个人以稳定和永恒权利的意志”。公、私法的划分,不仅有助于较为准确地认识不同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做不同调整的必要性,而且便于我们在技术规范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法律在全部体系上既考虑到每个人的自由,又考虑到国家或社会的利益。
注释:
沈敏荣.论公私法的起源及其演进.中州学刊.2007(3).第17页.
杨振山.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第27页.
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冬译.德国民法总论.2001年版.第9页,第5页.
大公无私篇9
【关键词】新闻摄影 公共场所 隐私权
基于社会和新闻界的共识,公共场所中隐私权将受到限制,有论断甚至直指公共场合无隐私。而新闻摄影,在公共场所以常规方式拍摄新闻照片通常可以免责于侵害隐私权的指控。但这一常规逻辑和其中的法律正义并非无懈可击,相反,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对公共场所的隐私权保护和侵害做出规定和有利判决。
2012年11月5日,美联社记者在上海街头拍摄到一幅两个中学生相拥于十宣传广告前的照片。11月6日开始,这张照片被财经网、环球网、贴吧、论坛、微博等广泛转载,其中在微博上还引发了其是否侵犯这两个学生的隐私权以及是否会对两个学生的生活和人格造成伤害的争论。
这一照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一是该照片涉及多方面的隐私,包括个人信息中的恋爱情况、校服所传递的两人就读的学校信息、所摄入的肖像传递的面部信息等等;二是被摄对象为中学生,而未成年人的隐私又受到特殊的保护;三是该照片属于国外的通讯社所摄,而国内的媒体作为使用者除了法律问题,还应考虑到相应的新闻和社会伦理问题。因此,本文对这张照片中涉及的公共场所中新闻摄影与隐私权的冲突作一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隐私、隐私权
隐私一词起源于拉丁语中的“privo”,意为“剥夺”,在当时的法律概念上指的是“剥夺公开性”,也就是说被剥夺了参与公共生活,尤其是国家***治生活的权利。①西方资产阶级***后,“隐私”一词被赋予了自由的属性,延伸出了在社会生活中不被打扰的含义。
现代法律中隐私主要是相对于公共而言的,即个人与公共事务、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领域、私人信息、私人生活。具体而言包括姓名、肖像、住址电话等联系信息、私人数据、文件、通讯内容、影像资料、财产状况、社会关系、健康情况以及其他纯属个人、与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无关的材料等。②相应的,隐私权这一人格权也经历了转变,早期的隐私权主要是保护个人的私生活不受打扰,1980年美国法学家Warren和Brandeis首次在《哈佛法律评论》中提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并将其描述为“一个人待着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let alone)”③,其更倾向于一种消极权利。而随着现代生活和隐私要求的变化,隐私权逐渐从消极权利转向积极权利。1970年,美国法学家Arthur R. Miller从积极的角度将隐私权定义为“控制有关自己信息传播的权利”。④因此,现代法律观念中隐私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民有权对自身隐私进行保密;2、公民有权在合法范围内支配自己的隐私;3、公民拥有个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4、公民在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司法保护;
传媒侵犯隐私权的形式主要有:1、以新闻或作品的形式公布、宣扬他人隐私,2、记者等新闻工作人员入侵私生活领域。
2、公共场所、私人空间之辨
对于公共场所的定义存在多元性,具体法律条文中涉及公共场所时,常常直接举例说明大致包括哪些场所,比如电影院、广场、机场等等;而这样的引例无法直言公共场所的内涵。广义的公共场所,即任何第三人可以进入的场所。⑤这种划分是基于物理空间进行划分,即公共场所必然指向固定的物理空间,每一个公共场所都有具体的边界。而针对隐私权而言,这一定义无法全然适用,因为在广义的公共场所中,公众同样可能进行私人、私密活动,诸如在商场的更衣室中换衣、在餐厅吃饭时与同伴耳语交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一人身自由不仅仅限定于家庭等私人场所,而是保障公民在各种环境中均可以保持一定的***空间和***活动的自由,这就为公共场所中的私人空间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国内学者张新宝指出:“公共场所,是指根据该场所的所有者(或者占有者)的意志,用于公共大众进行活动的空间。”⑥也就是说,公共场所的指向和判定是由其是否用于公众活动这一功能决定的。因此,公共场所转向一种游动的、无明显边界的空间。对于特定物理空间而言,其中从事的互动若是公共性的,则为公共场所,若未进行公共性活动,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社会场所或纯粹私人场所。
另有学者提出公共场所中的三种私人空间,一种是公共场所的特定部分,如试衣间、公厕,被客人租用的客房或其他房间,这部分房间在租用期间成为了私人空间或工作空间。第二种是半私人场所,如集体宿舍、办公室,这种场合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使用。第三种是私人性质的交往和其他行为,这种“空间”没有可视的、固定的边界,只能凭当地生活、行为的习惯和行为人自身的隐私意识来确定,可谓之“拟制空间”⑦
因此,笔者以为,相对狭义的,针对隐私权保护的公共场所的定义应参照该场所中所进行的活动和人们的心理预期,即一方面考察特定的人在一定场所中所进行的活动,该活动是否属于公共活动;另外,该群体的心理预期是面向公众抑或小范围的人际交往。
就这张照片而言,其拍摄的地点为上海街头,符合广义的公共场所。但这两个学生的拥抱行为可以明显划定为私人生活行为,加之画面中他们周围并没有其他人群的注视,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空间可以归属为公共场所中的私人空间。
二、照片个案的法律分析
1、公共场合的隐私权的合理期待
在公共场合仍然可以保有隐私权,这就需要进一步界定公共场合中哪些隐私可以自行决定和接受保护。对此,美国最高法院在凯兹案的审判中,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合理期待,判决直指隐私权保护的是人而非区域。Harlan法官认为,“所谓的隐私合理期待由三个要件共同构成:一是主观上当事人具有隐私期待;二是客观上此种期待已经表现出来,并能为外界所识别;三是按照社会一般观念,这种期待被认为是合理的”。⑧在这个案例中,当事人的主观上的期待与否暂时无从判定,但是从社会观念中,情侣间的亲密行为被视为个人私生活并且不愿公开已是社会共识。
2、新闻摄影侵犯隐私权判定
判定侵犯隐私权,尤其是传媒侵犯隐私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认:(1)其传播的客观事实是否为个人隐私,同时与公共事务、利益无关;(2)是否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进行传播;(3)是否具有主观上的过错;(4)其行为是否直接导致了侵害的事实而且具有前后相关性。其中,隐私权的侵害事实通常不是可视的,而是针对人格和尊严而言的精神性伤害,因此在判定侵犯隐私权时,目前我国的法律中还引入了精神性的赔偿。
就本案例而言,其二者的亲密行为属于二者的恋爱状况,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无直接关系;在事实性伤害的认定上,本张照片至少已经造成两位当事人的名誉等人格受损。因为,在网络传播中,大量的网友将其拥抱行为与身后的十标语“真抓实干”进行互文性的解读,进而以玩笑和戏谑性的口吻来评价这一事件,这样的评价广泛出现在各种相应的贴吧和论坛中,甚至有网友开始推断这两名学生的具体身份。而在因果推断上,大量网络媒体的转载直接导致了其传播后的事实性伤害,并且这些网站的者和编辑均属于主动刊载、传播该照片,可以判定为主观过错。
因此,目前除了是否违反当事人意愿这一要件无法确定之外,其他的要素均已满足。
同时,由于这两人均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中,第五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中包括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可见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保护其隐私往往须从尊重其人格尊严出发。在此个案中,这两个少年的行为成为网友戏谑的对象,已经造成了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伤害。
3、公共利益原则协调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保护
新闻媒体承担着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自身报道权的双向责任。其中,尤其是针对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公共事件,新闻媒体有权进行报道和传播。同时,过度的隐私权保护和限制也将对新闻自由或者说新闻报道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法律作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则,就必须承担起平衡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保护的责任。这其中判定标准更多的是结合新闻价值中公共利益的取向。
本案例中,该照片是作为十的***片报道形式出现的,其配发的文字报道中谈到,“一场关系到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全球性力量的领导人的换届将在11月8日举行,这是一对年轻情侣在十的宣传板前方浪漫地拥抱。”十的报道的确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但是这张***片是否直接能够代表对十的报道,并且传递出传媒对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呢?笔者以为不然,这张***片只是从一个小的视角切入配发了一张十的生活花絮***片,其中并不承载着公共利益和新闻价值的指向,其二人的行为与十的召开无明显关系。因此,针对该事件在新闻自由和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上与隐私权保护并不形成冲突。
针对公共场所中的照片拍摄,笔者认为应该秉承几个拍摄和传播的原则:
(一)摄影记者可以对与新闻事实无关的人群的面部等等个人信息进行模糊处理;
(二)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可能引起争议的照片,摄影记者和编辑需要在对影响进行预判后,综合考虑照片是否曝光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
(三)不能以非拍摄者为由而免责。
参考文献
①②沈中、许文洁:《隐私权论兼析人格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7
③[美]Samuel D.Warren,Louis D.B-randeis,Harvard Law Review[J].Vol.4:5
④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19
⑤吴丽霞,《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保护》,[EB/OL] .http:///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64447,2010/2013-01-05
⑥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267
⑦魏永征、张鸿霞:《大众传播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172
⑧Christopher S.Milligan.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Video Surv-eillance,and Privacy[M].1999
大公无私篇10
1、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
2、韦伯口中的“清教徒”之所以在道德上比较正直无私,不是因为他们有要证明自己是基督徒的压力。
3、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和责任心,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
4、裁判是正直无私的并且不应该被关注,没必要去评论裁判因为球员和比赛才是主角!
5、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对自己的祖国是正直无私和忠心耿耿的。
6、殿下,您是正直无私的,我们家里流的血,应当用蒙太古家里流的血来报偿。
7、蔡茂松,一个出身县长世家,为人正直无私、勤***爱民的县长。
8、公平与道义几乎是同一性质的概念,它主张尊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按照普遍化的道德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事实,()特别是在利益机会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力求兼顾和融通,不偏不***,正直无私。
9、职业道德即人力资源经理在工作中的责任使命感,诚实守纪性,集体利益观,公正客观性和正直无私等道德情感。
10、我在这里有几个很好的朋友,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他们知道,正直无私的人,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并不多见。
11、他们就诘问他说:师傅,我们知道你说话施教,都正直无私;又不看情面,但按***授天主的道路。
12、司法***以外是一副正直、清廉的官员形象,以及人们对诚实无私的法官的期待。
13、思想方面,我积极进取,不断向上,为人师表,大学的集体生活培养了我正直无私的品质,培养了我尊重别人,真诚待人的性格,教学实习的经历培养了我对事业和热爱以及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14、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体现时传祥勇敢正直、勤劳无私的人品。
15、因为他们说话正直无私,容色也不阿谀谄媚。
16、他的正直,纯洁,弃绝和无私是无可争辩的,但是纳兰德无法接触一位有缺点的人为自己的古鲁。
17、耶稣常会点明祂认识谁,尤其是祂所钟爱的人:单纯、正直、无私的人,不论尊贵还是卑贱,殷富还是穷困。
18、在浩渺无涯的长河中,正直无私的秘书一般隐性埋名而很少见于经传,但光照日月的辉煌业绩中无不包含渗透了他们无声无形的大智大勇之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