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成语10篇

五字成语篇1

1、外刚柔;

2、增字法;

3、瓮中鳖;

4、藏茗山;

5、侧扣法。

以下是五字成语:

1、蚍蜉撼大树;

2、隔行如隔山;

3、功到自然成;

4、皮笑肉不笑;

5、何乐而不为。

以下是六字成语:

1、英雄所见略同;

2、哀莫大于心死;

3、五十步笑百步;

4、真金不怕火炼;

5、恭敬不如从命。

以下是九字成语:

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2、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3、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五字成语篇2

拼音:èrwǔǒu简拼:ewo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解释: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成语故事:晋献公时期,晋国内部矛盾很尖锐,斗争很激烈。晋献公的妾骊姬勾结献公所宠幸的梁五和东关憵五,替自己的儿子夺取君位。当时人称之为“二五耦”

五蕴皆空

拼音:wǔyùnjiēkōng简拼:wyjk

解释:解释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五字成语篇3

五洲四海泛指全世界。

五洲是指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

四海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世界由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南极洲七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海洋组成。七大洲中,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合称为美洲,南极洲是渺无人烟的冰天雪地,所以习惯上用“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来源:文章屋网 )

五字成语篇4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成语繁体:鶴膝蜂腰

成语简拼:HXFY

成语注音:ㄏㄜˋ ㄒ一 ㄈㄥ 一ㄠ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鹤膝蜂腰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五字成语篇5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数字杂说》怎么教才好呢?思索良久,我决定就从数字这儿说起。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收集含数字的成语、字谜或对联和含有数字的诗,并把它制成小卡片。

经过一番充分准备,我步入课堂。由于学生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回答问题十分踊跃,连平时根本不发言的同学也争相回答。经过发言,把学生制作的卡片整理如下:

成语卡片:一言九鼎,一了百了,一刀两断,一干二净,一日三秋,一目十行,二龙戏珠,三长两短,三头六臂,三番五次,三言两语,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四分五裂,四平八稳,五湖四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六神无主,六亲不认,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拼八凑,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十羊九牧,十室九空,百发百中,百川归海,百口莫辩,百依百顺,千山万水,千变万化,千钧一发,千锤百炼,万马奔腾,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如意,万事大吉,万古长青,万古流芳。

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在学生列出这样一些材料时,我便为学生补充了用数字入诗的优点:以数字写景,景人;以数字写人,栩栩如生;以数字记事,灵活自如;用数字抒情,情趣更浓;以数字说理,言简意明等等。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意犹未尽,我便又补充了一些关于数字的诗、对联、谜语,列举如下:

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归。一山一水一寺中,一林黄叶一僧归”(《一字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杜牧);“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八百里分麾下渌,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伦文叙《百鸟诗》)。

(中间留几分钟学生自己品味数字入诗之妙)

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十”;“近视千山五百出,远望九州十八川”;“三塔寺前三座塔,五台山上五层台”;“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一船两橹三人摇过四仙桥,万瓦千砖百匠建成十佛寺”;“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只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谜语:0000(打一成语);三十比九(打一成语);七分钟加八分钟等于一千元(打一成语);二五(打一成语);八九不离十(打一字);一字十八有口,一字口中有十八(打二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连起来,大家都不愁(打一字);二十个兵,上北京,来到北京口,四人打前锋(打一字)。

(附谜底:万无一失;一念之差;一刻千金;低三下四;杂;杏、困;喜;燕)

在此基础上做个小结:“含有数字的诗、成语、谜语会让人觉得趣味横生,简练明了,意蕴不凡。如大家能掌握而且能熟练地运用于写作,将会使作文锦上添花。课后大家再去收集,并分门别类地做成卡片,以备日后查找资料。”后来,我去抽查了一些不同层次学生制作的卡片,其制作之精心让我惊讶之余暗暗涌上一股喜悦之情。这样做的确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了上面的基础,对课文的教学,便不费吹灰之力了。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很快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数字的遗憾。结构形式为总―分。数字的发展史(即身世)含有四个阶段,并列成了表格。

为了使学习有个完美的结尾,在课堂的结束之时,我又让学生收集了一些古代年龄的古称:

襁褓――不满周岁

不惑之年――40岁

黄口――10岁以下

知命之年――50岁

金钗之年――12岁

花甲――60岁

及笄之年――15岁

古稀之年――70岁

弱冠――20岁

期颐――100岁

而立之年――30岁

五字成语篇6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HolyTrinity","theThreeFates","FivepointsofCalvin","SevenagainstThebes","theNine","bakers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赵世开,1999:185)。由于受民族心理、、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在中国,三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佛教中有天、地、人三尊之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认为,数字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中国古代与数字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日、月、星为三元;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三和五非常近似,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数字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古朴的东方哲理。在中国,古制已有所谓“五门三朝”的说法,故宫的建筑也符合这种布局。从过去的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一直到太和门,正好是“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三朝”。这三和五,也有他们的文化内涵。“三”指天、地、人;“五”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中国人把这八种物质看作世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和五这两个数字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数字“三”在西方国家同样受到尊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基督教有三位一体之说,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杜学增,1999)。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而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

中国数字文化三五之道,有三就应该有五。《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意思是说,三才(天地人)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数字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脱离不了三五之道。但五常与三结合而用,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纲五常、三下五除

二、三年五载等。中国古诗词中这种三五连用也很常见,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所以,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数字四在中国由于谐音“死”,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治典、教典、礼典、***典、刑典、事典),官制设有“六部”,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制设“六部”,朝廷***队统称“六***”,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也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神”,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作画讲“六法”、“六要”、“六彩”,古典词牌名有“六丑”、“六州歌头”。(包惠南,2001:195)。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农历初

六、十

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看重数字“七”,认为它吉祥有力。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七”又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圣玛丽亚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人有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世界有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以弗所的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包惠南,2001:193)。另外,佛教和***教也很尊崇数字“七”。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佛教认为,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等等。***教认为,创造世界用了六天,在第七天休息;阿拉伯人说,天有七重,地有七层,一周有七天,因此,他们常用数字“七”表示数量或次数之多。由于世界三大教派尊崇数字“七”,所以,人们发现它被广泛用来表述各种事物,人有七情、面有七窍;彩虹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符;西方童话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说法(平章起,1993)。这些足以说明,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七”情有独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勤劳致富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恭喜发财”成了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常用贺词。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八”可以说是特别偏爱,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包惠南,2001:196)。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为数之极,又称“天数”。人们用“九霄云外”表示极高之意;“九洲方园”表示极广之意;“九泉之下”表示极深之意;“数九寒开”表示极冷之意。因为“九”与“久”谐音,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字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故宫的建筑中用得最多的是“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奇数),它代表天,而皇帝自称是天的儿子(天子),所以它也代表了皇帝。又因为《易经》里的“乾卦”代表天,而“乾卦”里说:卦象“九五”的位置,飞龙就会在天上,伟大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九五”又象征皇位。比如天安门的建筑,城楼是9间,门有5座,午门也一样;保和殿、乾清宫等东西长9间,南北宽5间。这都叫“九五之尊”。另外故宫内的台阶都是9或9的倍数;门板上的门钉横竖都是9行;就连故宫房屋的总数,也是9999间。(宋柏年、施宝义,1999:162)。除此之外,天坛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圆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为18块,到第九环为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第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另一原因是,我国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看作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这种设计,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晨

中西方数字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比较文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阐释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发生机制,探讨它们跟神话思维的内在联系,进而了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生和演进的普遍规律。数字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了解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或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宋柏年,施宝义.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平洪,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陈琳华编译.美国传统节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五字成语篇7

[关键词] 数字;成语;文化;异同

数字的产生基本功能在于计算,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并不具有神秘的力量。每个国家数字不外乎是从零到十,和百千万等数字的表述,但是数字在各自国家中的所代表的含义却各有不用。

一、中国数字起源与地位

中国的数字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数字已经相当的完善。汉字的数字是汉民族在原始计数活动中产生的,在远古时代,人们还用玉贝、结绳、竹木等作为计数的工具。甲骨文的“数”表示的正是结绳记数的形象。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筹算计数,工具主要是竹制的,这可以从“算”、“筹”等字的部首“竹”上看得出来。它的表示法如下,现在沿用的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正是由上述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二、中国数字的含义及中国对数字的喜好

在汉文化中,由于汉民族在古代对灵物的崇拜,同样引起对数字的崇拜,认为某些数字是吉祥的象征,而某些数字则代表着灾难。数字在古代还有五行的含意,十二个数字分为五种不同类型的物质,用以归属天下万物和万事,然后通过五行生克进行预测万事万物的吉凶成败等。

如:数字“一”通常都表示万物之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分为二”。数字“四”是二的倍数又是偶数,可以表示成双成对,“四平八稳”,但是有一些地方方言“四”和“死”是谐音,所以忌讳说“四”、“十四”。例如楼层没四层或者是十四层,房号没有四号等。数字“六”在汉数字中是偶数,古人喜欢用六来表示吉祥,如“六六大顺”“六亲”。数字“七”自古都以“七”为忌日,也就是人死以后每七天祭拜一次,直到齐齐四十九天,所以很多时候“七”跟丧葬有关。数字“八”在中国人眼里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因为跟中文的“发财”的“发”谐音,在门牌、车牌、电话号码等数字上都喜好选择“八”比较多的号码。数字“九”这个在个位数上最大的数字一般都是表示大,长久的意思。历代皇喜好用“九”字,象征着最高统治的皇权,因此也就有了“九五之尊”这个词来形容皇帝。再者,“九”还有长久之意。数字“十”在汉民族追求完美的观念里,“十”象征着圆满,美好,团圆。

三、泰国数字起源

有研究表明,泰国数字最早是蓝甘亨大帝时代形成的,蓝甘亨大帝集合文人学士用自己的创造力在高棉数字上进行改造发明了泰国的数字,到了素可泰时期,已经形成了“ ”的单一数字,再有把单一数字加起来表述十位以上的数字,例如“”“”等。在这个数字的表述上泰语数字和中文数字表示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表示了泰语和中文有个紧密的联系。到了后来为了便于记录泰国人发明了泰语数字符号“”并有结合起来表示十位以上数字类似于阿拉伯数字表述。

四、泰国数字喜好与忌讳

泰国社会是一个以父性主义为主的社会,在数字的喜好上偏爱单数,泰国人对于数字的喜好与我国完全不同。首先,泰国人不讨厌“4”。在泰语发音中,“4”的发音与中文的“”是一个音,但和泰语的“死”字发音却完全不同,因此泰国人对“4”没有忌讳。而象征着顺利的“6”在泰国确实一个非常不好的数字,因为“6”的发音“”是泰语,有倒和落的含义,即“下坡路、不好”的意思,这种偏见就像咱们中国人对数字“4”一样。

五、从数字成语中看中泰数字运用的异同

1、汉语数字成语与泰语数字成语中意义相同并且所带数字相同的。如:

2、汉语数字成语与泰语数字成语中意义相同但数字不同的。如:

在这些数字成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中文还是泰语,数字在成语中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数字的选择上,也是相近的,比如说,“三”“九”“百”“千”有这些数字出现的成语一般都是表示数量较多的意思。这些相似之处表明了汉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但是由于各国文化还是有所差异,在数字的选择上会有着自己的特点。

五字成语篇8

我们利用XML标注技术[1]建成了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研究语料库,该语料库对清代五部小学注疏词源研究成果的诸多方面有着准确的反映。通过检索该语料库,研究者可以及时而清楚地了解:1.各家对某组语词是否同源的判断;2.各家论证某组语词同源关系所征引的文献证据和语音证据;3.各家研究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情况。下文将对该语料库的建设作详细介绍。

二、电子文本的生产

清人小学注疏五种的电子文本由吾师尉迟治平教授及门下弟子共同完成,笔者为主要参与者之一。

五种文本均系手工录入,所用底本之版本信息如下:

《广雅疏证》(中华书局,王氏家刻本影印,1983年版)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经韵楼本影印,1981年版)

《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郝氏家刻本影印,1983年版)

《方言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仁和王文韶红蝠山房校刊本影印,1983年版)

《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光绪丙申刊本影印,1984年版)

我们在制作以上电子文本的过程中,以“存真”为基本原则,尽量保持典籍原貌。

所有文本文件均采用支持超大字符集的“UTF-8编码”。“UTF-8编码”是国际标准超大字符集统一码“Unicode”的一种变长字符编码,又称“万国码”。用在网页上,可以在同一页面显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及其他语言,其显示范围远大于“ANSI”。[2]在字体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和“PMingLiU-ExtB”字体,以保证绝大多数古籍汉字的正确录入与显示。即便如此,清人小学注疏五种中依然有少数古文字、俗字、别字、冷僻字等无法正常录入和显示。针对此问题,我们对古籍文本在坚持“存真”的基本原则下,用既有的汉字字形来组字造字,其组字规则及示例如下:

表1:

所用符号 字形结构说明 示例

* 左右结构 明: 日*月

/ 上下结构 皇: 白/王

@ 包含结构 虎: 虍@几

?? 增减部件 虔:虎-几+文

所有文本均系繁体字纯文本,能够进行字符串的全文检索,并能够供诸位学人根据自己需要作进一步加工或标注。

三、清人小学注疏五种的数据建模

(一)构建树形结构***

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横跨雅学、说文学两大领域,性质不同,体例不一,具体文档结构更是纷繁复杂。现要集合五种注疏,综合利用,惟有求同存异,小而统之,粗分大类。

大致而言,五种注疏皆包含了序言、正文、附录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包含了大量我们需要分析的语言学属性。初步分析,五种注疏的正文部分都是篇目名和逐条小学注疏循环构成的一个整体。

由小学原文和清人注疏构成的单条小学注疏的内部情况虽复杂多样,但各个研究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对其内容作出自己的分析。因我们的研究主要关乎词源研究,所以我们将单条小学注疏下面细分出一条条分析声义同源的字词关系断语,字词关系断语下面又可以析分出数个声义同源的同源字。

基于词源学的研究初衷,我们画出了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文档的树形结构***,如***1:

***1:文档结构树形***

(二)使用XSD Schema进行数据建模

1.设计标记名

鉴于我们需要提取分析的语言属性、语言知识都存储在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文档中的正文部分,为了文档结构层次的简洁、经济,我们拟直接以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正文作为我们的根元素,序言、附录等暂时被剥离,这不会影响我们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目前大量主流软件尚不支持汉字标记,我们便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标记。对根元素及各节点子元素的标记分别定义如下:

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正文:qingrenxiaoxuezhushu

篇目名: pianmuming

疏证语段:zhushuquanwen

字词关系断语:ziciguanxiduanyu

同源字:tongyuanzi

2.编写扩展名为“xsd”的文件

Schema是强大而灵活的数据建模工具。XML Schema的W3C的推荐标准叫作XSD,它可以准确地描述文档结构,即定义XML文件中允许哪些元素和属性、哪些元素和属性是必需的、哪些是可选的、允许的数据种类以及XML文件内容和结构的其他方面。使用XSD建模的成品是扩展名为“xsd”的源文件。[3]该文件代表了上面我们对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文档结构分析的成果,既能够链接到已有的XML文档中,以验证其文档的有效性,也可以作为模式架构,添加到文本编辑器中,以实现XML标记的自动标注。其源代码本文暂略。

四、清人小学注疏五种的标注方法

(一)添加架构

Office2003声称全面支持XML,我们使用其组件Word2003中文版作为XML文档的编辑器。虽然目前还有大量的处理XML文档的专门软件,但它们远不及Word2003通用易得;特别是Word2003对超大字符集的支持功能在很多软件中还未实现,也促使我们选择它作为我们工作的软件平台。[4]

首先,我们用Word2003打开我们制作的清人小学注疏五种电子纯文本。然后在“工具”菜单上,单击“模板和加载项”,然后单击“XML架构”选项卡。单击“添加架构”,浏览并找到要添加到架构库中的XML架构文件(xsd文件),然后单击“打开”。在“架构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选项,在“别名”框中键入架构的名称,最后点击“确定”完成。如***2:

***2:添加架构的方法

(二)半自动标注

添加架构后,Word2003编辑框右边会出现如下“XML结构”任务窗格。我们可以依次在清人小学注疏五种文档中选择相应元素,然后在“XML结构”任务窗格的“选择一种元素并应用于当前的选定内容”框中单击一个元素,完成对该元素的标注,已标注的元素被***3所示红色光带嵌套。标注中或完成标注后,如文档结构不符合架构规则,将会在文档中以紫色波浪线标记出来,并在“XML结构”任务窗格中报告此违规错误。整个标注界面如***3所示:

***3:标注的方法

(三)生成XML文档

完成标注,且通过架构验证的文档可选择“文件”菜单上的“另存为”命令,保存为“qingrenxiaoxuezhushu.xml”文档。为保证其他XML的软件也能阅读并处理我们保存为XML格式的文档数据,我们选择“仅保存数据”备选项。如***4:

***4:生成xml文档

五、清人小学注疏五种的属性提取方法

(一)XML与XSL的整合

XML文档中事先标注过的元素和信息,都可利用XML的可扩展样式表技术加以提取。现欲提取“qingrenxiaoxuezhushu.xml”文档中的“字词关系断语”和“同源字”两元素,可编写“tongyuanzi.xsl”文档,其源代码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nicode"?>

清人小学注疏同源字研究资料

清人小学注疏同源字研究资料

已标注的“qingrenxiaoxuezhushu.xml”在链接上述“tongyuanzi.xsl”文档后,经IE浏览器解析,可直接转换成我们需要的词源研究资料,包括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各种同族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等方面的宝贵材料。其转换结果如***5:

***5:样式表转换结果

(二)HTML对XML的整合

超级文本标记语言(即HTML)是一种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依据该标准创建的HTML文件具有极强的描述和链接下级文本的功能。

为此,我们创建了“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研究语料库.html”文件。该文件可以顺利地整合我们标注好的五种清人小学注疏的XML文档,并为浏览整个语料库提供一个初始界面,该语料库初始界面如***6:

***6: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研究语料库

六、结语

长期以来,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们最常用的计算机功能仅仅是能提高阅读速度的全文检索,但这无助于增进对古籍文本的理解。关系数据库技术出现后,人们又将古籍文本的内容分析为字段和记录的形式以存储,从而为人们获得较系统的语言学知识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关系数据库往往会肢解原古籍文档内容的整体性,从而降低语言学典籍的可读性。

五字成语篇9

1、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

2、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3、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4、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5、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6、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7、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8、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9、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10、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11、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12、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13、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14、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15、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16、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17、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18、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19、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20、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21、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22、谜题:元宵虎会 (打字一)

谜底:夤

23、谜题:元宵节后 (打字一)

谜底:完

24、谜题:元宵节后东陵行 (打字一)

谜底:院

25、谜题:元宵前后共团圆 (打字一)

谜底:期

26、谜题:元宵前后共相聚 (打字一)

谜底:期

27、谜题:举头望明月 (打一词语)

谜底:仰光

28、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北京地名)

谜底:圆明园

29、谜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打一财经词语)

谜底:调资

30、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胜利

31、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32、谜题: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33、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34、谜题: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35、谜题: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36、谜题:元宵回暖 (韵目带数)

谜底:十四寒

37、谜题:元宵之夜遇徐娘 (《射雕英雄传》人物)

谜底:胖妇人

38、谜题:正月十五晨炊忙 (中骊双珠)

谜底:元宵·早点·火烧

39、谜题:正月十五打牙祭 (打一成语)

谜底:一年一回

40、谜题:十五日 (打字一)

谜底:胖

41、谜题:元宵出门赏灯 (常言俗语)

谜底:外行看热闹

42、谜题: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43、谜题: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44、谜题: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45、谜题: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46、谜面:从小浑身白,长大变毛色,若要分男女,看它头顶就晓得。 (打一动物)

谜底:鸡

47、谜面: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打一动物名)

谜底:公鸡

48、谜面:头戴珊瑚笔架,身穿五色衣裳,一声高唱,日出东方。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49、谜面: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花衣身上盖。天还没亮就起床,唱得太阳升起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0、谜面:头上一朵红花开,花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一声叫起万门开。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1、谜面:稀奇稀奇真稀奇,外生骨头里生毛,有朝一日稀奇转,里生骨头外生毛。 (打一动物)

谜底:雏鸡

52、谜面:小小哥儿嗓子妙,早上昂头把鸣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3、谜面: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 (打一成语)

谜底:鸡犬不留

解析:“酉戌”对应的生肖是“鸡狗”。

54、谜面:个子不高,全身长毛,站着不走,躺下乱跑。 (打一物)

谜底:鸡毛掸子

55、谜面:雀儿栖树间 (打一字)

谜底:鸡

56、谜面:树中栖鸟闻叽声 (打一字)

谜底:鸡

57、谜面:鸿江别后又重逢 (打一字)

谜底:鸡

58、谜面:又见伯劳向东来 (打一字)

谜底:鸡

59、谜题: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60、谜题: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61、谜题: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62、谜题: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63、谜题: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64、谜题: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65、谜题: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66、谜题: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67、谜题: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68、谜题: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69、谜题: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 (诗词句)

谜底:少年十五二十时

70、谜题:元宵 (诗词句)

谜底:数问夜如何

71、谜题:元宵前后 (诗词句)

谜底:十四为君妇

72、谜题:元宵春灯 (网络电脑词语)

谜底:节点

73、谜题:欢欢喜喜做元宵 (音乐词语)

谜底:快节奏

五字成语篇10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数词汉语 偏误分析

***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历史,国家和自治区***府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学习。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我区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能否认的是,少数民族汉语学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数词的偏误便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之一。

以下将借助实例,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数词时在称述方面易出现的错误及原因。

一、年份的误读

误例一:“英国在1783年承认美国***。”***族学生读这一句子时有不少人会将其中的数字读作“一千七百八十三年”,而这一数字在汉语中正确的读法是“一七八三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读呢?我们发现在学生的母语***语中“1783年”是这样读的:

bir mi?耷 j?藓tt?藓 jyz s?藓ks?藓n yt?蘩-int?蘩i jil

一 千 七 百 八十 第三 年①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汉语中年份的表达,大多采用直接读数的方法,只读每一位的单个数字而不读位数;但是在***语中年份的称读一般采用序数形式,即我们上文看到的“(第)一千七百八十三年”。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年份时是按采用***语数词称读的思语言习惯,然后用汉语直译——这就是这类偏误的实质。

二、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的误读

误例二:“我的答案是1.325,你的是多少?”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会将其中的“1.325”读作“一点三百二十五”。而汉语中正确的读法是“一点三二五”。经过语的对比发现,“1.325”原来是这样用***语表达的:

bir pytyn mi?耷-din yt?蘩 jyz jigirm?藓 b?藓?蘩

一 整的 从一百千 三 百 二十 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里误读的应该是关于小数称读的。在汉语中小数的称读只要按照“几点几几几”的模式直接读数即可,不需要读出小数点后的十分位、百分位等。但是在***语中,小数点之前整数部分都要按整数的读法读出并加“pytyn”(义为“整的,完整的”),但是小数点之后的小数部分读法就不能照此类推了,而要将十分位、百分位等都一一读出来并加缀从格附加成分。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小数时,就会出现如误例二中将“一点三二五”读作“一点三百二十五”的偏误了。

三、万以上大数字的误读

误例三:“今年我们家卖棉花挣了77400元。”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会将其中的“77400”读作“七十七千四百”。在汉语中“77400”规范称读应是“七万七千四百”,而该数字在***语中称读则是这样的:

j?藓trni?蘩 j?藓tt?藓 mi?耷 t?尴t jyz

七十 七 千 四 百

汉语中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这些级数词。与此相对***语中只有“个、十、百、千、万、百万”这些级数词,却没有“十万、千万、亿”这几个级数词。这里着重要说的是“tym?藓n”(即万)这个数词,在书面语中一般不用,而用“on mi?耷”(十千)来表示。于是“七万七千四百”就变成了“七十七千四百”。除此之外,***语中还有“miljon”(即百万)和“miljart"(即十亿)这两个级数词。

探寻产生“七万七千四百”与“七十七千四百”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我们从数学的角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汉语中千位以上够十便向万位进一,***语中则是千位之前的倍数数字用相应数位的大小来称数。例如:“3万”在汉语中表示有三个一万,读作“三万”;在***语中“3万”的意义与汉语一致,但是读作“ottuz mi?耷”即“三十千”,表示这个数由三十个一千组成。由此例可以直观感受到,汉语数字以四位为一级,在这里以万为单位;***语以三位为一级,表示同样的数字用的单位却是千。再如:“891800”少数民族学生往往误读成“八百九十一千八百”。误例三中的“77400”按照汉语的四位为一级的方法,应读成“七万七千四百”,这是由于学生按照***语三位为一级的称读习惯,将“891800”用汉语直译成“八百九十一千八百”。很显然,万位以上的大数字称读错误是受***语中数字三位为一级的影响,这仍是属于母语的负迁移。

四、百位以上带零的数字的误读

误例四:学生称读类似于“506”这类的数字时往往会读作“五百六”,但是在汉语中正确的称读应是“五百零六”。一字之差,意义相差甚远。对于这类误读,溯源至学生的母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语中“506”确实读作“五百六”:

b?藓?蘩 jyz alt?藓

五 百 六

少数民族学生出现这类误读一般与***语中关于数词称读的一条规定有着直接关系。这规律是:数字中无论有几个零,而且这些零无论出现在哪个位置,都不读出(特殊号码如电话号码等的称读除外)。汉语中,零是一个基本数词,零的出现以及是否读出,这点相对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例中“506”在汉语中,这是三位数,其中有一个空位用零来表示;零处于百位数中的十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读出零,读为“五百零六”;但是少数民族学生读这个数字时会按照***语的称读习惯,先在脑中用***语反映出这个数字,再用汉语进行直接翻译。那么少数民族学生就会将“506”误读为“五百六”。但是这样就产生了歧义,到底称读的“五百六”是“506”,还是“560”的简称“五百六”?还有例如“7006”这样的数字误读的情况,***语中按照一贯的零不读出的原则读为:

j?藓tt?藓 mi?耷 alt?藓

七 千 六

这种情况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称读时就会将“七千零六”误读为“七千六”又与前例产生了同一类的歧义情况。

还有,在前文第一点“年份的误读“中,除了“1783”误读为“一千七百八十三”外,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误读情况,例如:“今年是2013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将句中的“2013”读作“两千十三”。在学生的母语中寻找其原因,我们可看到“2013”用***语是这样表达的:

ikki mi?耷 on yt?蘩

二 千 十 三

按照母语称读的习惯读出来的当然就是“两千十三”了。

五、分数的误读

误例五:2/5少数民族学生在用汉语称读此分数时,可能会将其误读为“五的二”,在汉语中这个分数的正确称读应是“五分之二”。而在***语中的称读如下:

b?藓?蘩-tin ikki

从五 二

这类分数误读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双语有关分数的数学表达方式中来寻找。汉语按照“几分之几”的模式称读真分数,分母在前,分子在后。如例中的“2/5”读作“五分之二”。***语在称读此类分数时,同样是分母在前,分子在后,但分母为从格形式的基数词(在分母后加-tin或-din,如果是清辅音结尾的词加-tin;是元音或浊辅音结尾的词则加-din[1]),分子为主格形式。

误例“b?藓?蘩-tin”(即“五的二”)中的“-tin”这个从格形式表示一个整体分五份,这五份中的两份,就是五分之二。***语表示分数的这种形式其实与古汉语是一致的。“五分之二”是古汉语残留的表现。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五份的两份”。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在称读分数时,用***语的分数称读习惯称读出的分数是和古汉语的分数称读相似。

这种类似于古汉语的***语分数表达习惯,虽然在双语的数学含义上相一致,但这却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表达分数的错误导向;对少数民族学生称读分数产生了不小的干扰。

六、“二”与“两”的误读

误例六:(1)这次班里只派两名学生参赛。将“两名”误读为“二名”。

(2)我们宿舍在9号学生宿舍楼的二楼。将“二楼”读作“两楼”。

汉语中“二”表示“2”这个数目。《现代汉语词典》“二”的解释是“数目,一加一后所得”。对“两”的解释是“一加一个得两个”。“二”和“两”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用法不完全相同。

在读数目字、小数、分数、序数时,用“二”不用“两”。例如“一、二、三、四”“六点五”“九分之二”“二叔”“第二”。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例如“两对”“两个”“两双”。

在例(1)中“两名学生”的“名”是一般量词,所以应读“两(lia?耷214)”不读“二(?鬢51)”。而例(2)中“二楼”的“二”是序数词,所以应读“二(?鬢51)”

不读“两(lia?耷214)”。

少数民族学生误读这两个数词的情况说明,他们对目的语即汉语数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以上出现的六类误读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始初级阶段还未形成一定的系统前,才有可能产生的偏误。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本文中除去第六种外其他五种偏误的产生均由母语的负迁移引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是以母语——***语作为支撑的。一般少数民族学生在听到或看到汉语时,反映在脑中的应该首先是***语,然后再将脑中的***语信息按照***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进行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表达时出现各种偏误甚至错误。在此建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以熟练掌握目的语为最终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多做练习,增强汉语语感,树立学习汉语的自信,以减少回避陌生疑难知识点的不良学习习惯。

注释:

①本文采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语例句。

参考文献:

[1]马维和,李玉梅.现代***语格的分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VOL4(2).

[2]李玲.现代***语“从格”的形式和意义[J].语言与翻译(汉文)1995(1).

[3]朱丽娟.从母语负迁移看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漳州师范学院,2012,6.

[4]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继青.语数词对比分析[J].和田师范学校校报 汉文综合版,2007,VOL27(6).

[6]徐春兰.基数词称读法对比研究[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2).

[7]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五字成语10篇

学习

艺术欣赏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欣赏10篇,内容包括艺术欣赏方法大全,艺术欣赏作品及内容。一、陶瓷艺术欣赏的审美感受在陶瓷艺术欣赏中,其审美感受通常情况下可经过视觉的方法,即看的方法。或者经过触和听的方法等实现,即在进行陶瓷艺术欣赏时,对作品的装

学习

亮剑精神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亮剑精神10篇,内容包括亮剑精神的诠释,亮剑精神总结简短。这就是“亮剑”精神。它反映的是中国***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誓死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所独有的民族精神!

学习

国庆节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的诗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天气诗,国庆节的诗名有哪些。这一天我愿我的笔飞得更高昂。它带着我的感恩与赞美的诗行。让我的身心得到隆重的释放。让我的燃烧得到隆重的飘扬。国庆节,每年都隆重度过的国庆节。是你让我们拥

学习

徐志摩的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徐志摩的诗10篇,内容包括徐志摩的诗雪花,徐志摩的诗偶然。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走

学习

纪检组长度工作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纪检组长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纪检组的工作计划,纪检部工作计划汇总9篇。一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二是由区计生委加大孕检力度,及早发现问题苗头,防患于未然;三是督促各街道办事处

学习

情义无价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情义无价10篇,内容包括情义无价好文,情义无价。在暑假里,我在家长们的指导下,读完了这本书。虽然,以我现在的年龄有许多我还理解不了的地方,但是,对此我有许多的想法。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梁山好汉。他们不仅是英雄好汉,而且

学习

逻辑推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逻辑推理10篇,内容包括逻辑推理技巧大全,逻辑推理案例。例题的解答告诉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我们每遇到一道题,会有我们初步的设想,可能有多种想法,此时就需要我们逻辑分析出较优的解题策略,此时运算上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

学习

守护天使10篇

阅读(23)

上幼儿园了,每天妈妈都喂我吃粥.记忆中,只有我才有这样的"待遇".每次我都是坐立不安的,东瞧瞧,西望望,被这只苍蝇吸引,被那只蚂蚁迷住.可妈妈呢?她总是苦口婆心地说:"宝贝啊,宝贝,你快点吃吧!"一勺一勺的是妈妈的爱;一勺一勺的都暖人心窝...

学习

儿童故事大全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故事大全10篇,内容包括儿童民间故事大全,儿童故事3-6岁。蚂蚁们推呀推呀,这个东西一点儿都不动。"哇,好棒!这是什么呀?"他们的邻居田鼠来了。红蚂蚁说:"这是我找到的蚂蚁节礼物。"他们决定把礼物带回家。两只田鼠来帮忙,把蚂

学习

表示看的词语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表示看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表示看的词语成语,表示大略地看词语。张望环视表示斜着眼看:斜视瞟瞥表示向上看:仰视仰望表示愤怒地看:怒视瞪怒目表示向下看:俯瞰俯视鸟瞰表示看全身:打量表示已看到:看见看到见到表示回过头看:回眸回首

学习

民间艺术欣赏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民间艺术欣赏论文,内容包括中国民间艺术欣赏,关于学习民间艺术欣赏的论文。二、刷选民间艺术资源,使欣赏内容更适宜幼儿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挖掘有价值的民间美术欣赏内容时,不要一味的求大求全,也不是拿来就用,而是

学习

绿色农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农业10篇,内容包括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案例,绿色农业的发展及案例分析。我国农业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

学习

交通事故认定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事故认定书10篇,内容包括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法律文书吗,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主要范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植树造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植树造林10篇,内容包括关于提倡植树造林的文章,植树造林内容大全。那么,它又是如何操作的呢?答案如下:机器先把垃圾给碾碎,接着加工成小树苗。然后用管子吸入污水,进化成药水后,冲在小树苗上。紧接着小树苗露出了一点芽儿,接着迅速

学习

虎成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虎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虎的成语10个,养虎的成语。3、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4、捉虎擒蛟: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5、纸糊老虎:用纸糊的老虎。比喻看似吓人,实际上不堪

学习

字开头的成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字开头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以字开头的成语100个以上,心字开头成语大全。三步两脚三曹对案三茶六饭三茶六礼三差两错三差五错三长两短三长四短三朝五日三朝元老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分鼎立三分鼎足三等九格三迭阳关三叠阳

学习

描写人物的成语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人物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人物的心理成语,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3、待人接物: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4、东南之美: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5、谦虚谨慎:形容待人处事小心而不自满。6、百代文宗: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学习

描写风的成语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风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风的成语100个,形容风的成语大全100个。3、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4、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

学习

有关虎的成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虎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虎的成语10个,有关虎的成语100个。3.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4.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5.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6.盘龙卧虎比喻隐

学习

心的成语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心啥如啥成语,安什么心成语。【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lángxīngǒuxíng【成语声母】:LXGX【近似成语

学习

关于读书的成语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读书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成语精选二十篇。3、行吟坐咏: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走着也念,坐着也读。形容读书用功。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5、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6、

学习

秋天成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成语大全集,秋天果实成语。4、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枫林如火。(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