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10篇

因材施教篇1

摘要:“有效教学”作为我国教学活动的原则之一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在其理论逻辑和现实策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本文遵循着:问题与困惑―思考与探究―对策与解决这样一条主线,倡导对不同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因材施教 高效课堂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行为在达成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方面获得成功,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因此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便成为了教学的生命。

然而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依靠升学率生存,教师凭借学生成绩扬名,学生依赖分数来敲开高一级学校的大门。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被简单的理解为分数的高低,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课堂采用题海战术,在知识重复演练―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

(2)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3)教学中知识的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到位―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吃夹生饭;

(4)思维训练的力度不够―问题解决,机械模仿,对问题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大量训练都游离于概念知识之外,长此以往,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那么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行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因材施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对高效的教学课堂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打造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是―每位学生都有所获,使差生搞懂,好生不浪费时间。如若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过高的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过强的避免失败的动机。若顾忌冷场现象而设置一些伸手可及的目标,又会让学生产生过强的效能期待,出现较低的探究动机。因此我们要合理定位,找准课堂的重心。教学目标具体可检测,落脚点小而实,精而深,有层次,注重问题的解决,切合学生实际,不盲目夸大。

(一)课堂上要点明本节课的两点―重点和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抓住重点,在合理分析重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探索、固有经验达到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明确点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解决问题有的放矢。

(二)课堂上要把握三个策略

1、巩固知识,以练为主

学习中离不开练习训练,而选好练习题是训练成功的关键和重点。因此,选题时要遵循以下四点:(1)难易恰当(2)数量适中(3)题型要活(4)容量要大;并且还应以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原则,选择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来作为讲和练的内容。

2、查漏补缺,调查为先

查漏补缺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 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3、发展提高,思维为先

发展提高是学习中的又一重要目的。精心选择一些让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的探究问题,同时设计一些必要的情境,让学生觉得“心痒痒的,欲除之而后快”,使学生能不断实现这些目标,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

(三)课堂要重视四化

1、例题、习题的选择要优化

注重对题目的选择,难度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做有效题。强调学生的练习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内容领悟、知识掌握、过程规范、计算能力上有效提高。而在例题练习时要注意“四先四后”:先思考后提示,先练习后讲解,先呈现后补充,先变式后总结。教师不应讲得太多,点到即止。对错误很多的题目要分析原因,讲到关键处,精讲多练,注重有效。

2、教学过程设计要细化

重视前后知识联系,注重结论的概括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启发,概括要精,注意各种变式和易混淆的情况,使学生牢固理解和掌握结论。

3、学生参与要全体化

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实施分层引导,即对后进生宜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引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课堂小结要具体化

俗话说,描龙画凤,贵在点睛。精彩的课堂结尾常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达成数学知识的建构,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思想方法的升华。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意义

1、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对教师的思维依赖性降低

2、学生听课时目标较明确,更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通过比较预习时自己的理解和听课时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把预习时发现的旧知中的障碍及时扫除,使新课学得更顺畅

因材施教篇2

因材施教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世界上全才总是很少的,人各有所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总有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据遗传学家研究,人的正常中等智力是由一对基因所决定的。另外,还有五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人的这五对基因总有一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出了心理学上的说明,他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教育应该发现学生具有何种智能并培养这种智能。

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各展所长,我也觉得这确实是很理想的***景。可是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最起码有“三难”不好解决。

一、材难辨。教师要因材施教,逻辑上他首先需要判断每一位W生到底是什么“材”,这是其施教的逻辑起点。“材”是指学生先天禀赋和后天素质的结合,包括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特质。这个不好判断,好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想了很多办法,也设计出了诸如智力量表、能力量表等五花八门的测量工具,目的就是想弄明白每个人的“材”,依此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我认为效果甚微。原因是个人之“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是一个难以探明的黑箱,加之个人之“材”又是一个动态的、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的东西,更增加了人们测量它的难度。

二、教难施。就算我们借助某种工具能够辨析出每个人的“材”,接下来因材施教也很难。首先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数量上不对等,因材施教就意味着有多少不同的“材”就应该有多少教师,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连小班化教学都做不到,遑论因材施教的“一对一”或者“多对一”;再者施教者的能力也不足以完成因材施教的任务,现在的教师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其他素质做个胜任“大班”教学的教师都勉强,何谈其他。明知道该少年天赋异禀,因找不到合适的施教者致使其沦为普通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无需赘言。

因材施教篇3

一、“因材施教”的主体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因材施教是老师针对学生而言,其实施的关键在于老师,而忽视了学生在老师因材施教过程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有些观点主张“教师主体论”,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而也有主张“双主体论”的。笔者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观点。即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教学主体。

“因材施教”既然是教学原则之一,就不能不讨论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主体’的初始含义原本指人是人自己创造性活动的主宰者。”因此,主体永远是相对于其活动而言的主体。没有了活动,主体就只能是抽象、空洞的概念主体,毫无生机;离开了活动,相应的主体也就不复存在。“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教育者即教师与受教育者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外在关系。他们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两个内部关系却同时又是外在主体。”翻开哲学词典,可以看到对“主体”的解释是:“主体是指具有意识和意志的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双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最终确立,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双重回归。

1.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主体,教师主体性是实践主体性和发展主体性相统一的、以教育实践性为特征的个体主体性。教师首先是“人”,是一个***的生命个体,然后才是“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喜欢和适宜做的事情,当做自我生命成长和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教师作为个体生命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扬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主体性,把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地位中***出来,充分释放他们内心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愿望、意志、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实现自我发展与创新。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试想一个缺乏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与创造性的学生?因此,社会和教师本人都应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2.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

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但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学生。在学校里,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进入校门就要按照已经安排好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无条件地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接受学校的完善或不完善的办学条件。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状态中。这些情况严重地妨碍了学生发挥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学校的主人的主体作用,并影响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强调要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别是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希望就越大,从而对自身提出的需求也就越高。那么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也就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可见,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主发展的程度,也决定着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把权力下放给学生,给他们以知情权、监督权甚至选择权,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现状及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人才培养方向、办学特色和优势、教育教学计划、师资情况等,使他们关心学校的建设,把学校的发展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构建新型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上,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个性。作为***的个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为了满足其自身个体发展的需要,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来主动地建构和能动地改造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也包括间接的中介性的关系,即全部交往关系。”师生双方在这种交往关系中的角色演绎,就成为有效贯彻“因材施教”的关键。

1.教师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这是由于受先天和后天、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状况、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的不同才能和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针对这些特点,把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结合起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承认差异,了解差异

首先要承认和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籍贯、学历、家庭概况和现有的知识基础,还要深入到学生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爱好、性格特点、天资能力,对学习某门学科的态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要求等等。学生的优势是千差万别的,高度一致的教育仅仅照顾到了少数学生的优势,培养少数学生个别方面的能力,成就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成为教学的另―个努力方向。通过调查了解不同的“材”才能为“因材施教”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教育的作用。

(2)针对不同的“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在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还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为解决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问题研究成为我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人类的智力水平大体分为超常、中常(一般)、低常三种,一般智力的占人类中的大多数,智力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相对而言,同一个班级学

生的智力同样也可分为超、中、低三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秀、一般和差下三种。教师要承认和重视这些差异,并能针对各个智力水平的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教学。要是学生没有达到心“愤”口“悱”的境界,老师就越俎代庖,过早地启发乃至注入,结果只会事倍功半。

(3)具备因“材”而教的能力

《学会生存》中认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学生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完满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用爱激励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学生方面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其后果是教师“满堂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如果“教师仍旧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忽视学生的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嘶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观念,这就要求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地和教师、同学沟通,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的人格意识,激发其创造性发展潜质,“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的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都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而往往忽视学生在此期间的作用。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或是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活动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要注意到老师只能是针对大家共同关注或缺失的东西进行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别给予不同的指导,至于学与不学关键就在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

因材施教篇4

关键词: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应试教育;教师素质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思想之一,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立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渗透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正是这一光辉思想使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教育的统一性使因材施教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再加上应试教育、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材施教”似乎成了难以破解的问题。本文对制约因材施教的因素进行初步的探析,旨在最大限度地突破班级授课制的拘囿,加强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制约因材施教的根本因素。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在西方工业化大生产对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高效地、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到l9世纪中叶,班级授课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是,班级授课制强调共性,它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达到同样的水平。这种像生产“标准件”一样的工厂化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却是以牺牲人的个性发展为代价的,与因材施教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仍很短缺,人口负担很重,决定了学校教学只能实行大班制,一个班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很难开展因材施教,往往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施教,照顾了中间忽视了两头,使能力弱的学生得不到特殊帮助,成绩越来越差。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上。班级授课制有统一的教材和进度,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容易采用讲述、复习和演绎等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育革新的今天,如何解决好班级授课和因材施教的矛盾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近些年,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已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创新了诸如“班级学习制”“按程度分班教学”“同班分层教学”“分层走班教学”等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新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问题。

二、应试教育

现阶段,如果说班级授课制是扼杀因材施教的“主犯”,那么“应试教育”则是致因材施教于死地的“帮凶”。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功绩不能抹杀,但许多人在高考后获得最直接的是经济上的实惠,职称评定以学历划线,社会初次分配以职称划线,造成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因此,考上好学校就意味着有了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了好收入,基础教育名义上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有的搞的是“应试教育”。有的地方都是教学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所有考试的学科都要学好,不考的学科统统取消,什么兴趣、爱好、特长统统为考试让路。为了能考出好分数,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整天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缺少生活与社会实践,缺少个性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应试教育”用一个模子铸人,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为因材施教的实施又设置了一道鸿沟。考试分数可以选拔人才,也可以埋没人才。鲁迅、郭沫若、华罗庚、臧克家,上学时都有不及格的科目,达尔文上学时也是数学不及格,难道说他们不是人才?如果用现在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如此磨灭个性的教育,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也在情理之中了。

三、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制约因材施教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这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素质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有些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组织教学,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上的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因材施教的实施。第三,因材施教之所以难以实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普遍缺乏个性诊断的专业技术,无法识别和判定哪个学生属于什么“才”,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个性诊断的标准难以制定,所以这种专业技术,目前在师范院校是不专门开课讲授的,教师培训也不讲,校长们也不提,于是因材施教与否就全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少,比如早期记忆和梦的研究,性格“内向外向”的区别,智商的测定,多元智能理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试***发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差别,只有找出差别才谈得上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比如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上课爱发言是优点,不爱发言是缺点,遇到某学生成绩甚佳却不爱发言,往往以为憾事。其实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不爱发言只能算是特点,不能轻易说成是缺点。很多寡言的人思想并不肤浅,他们可能是把哇啦哇啦说话的时间用来思考了。这有什么不好?非让他们发言,尤其是为***课堂热闹让他们做低质量的发言,对他们可能反而是一种伤害。所以,研究和普及个性诊断的专业知识,乃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因材施教篇5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学生 情景

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学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这一现代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千差万别,许多学生也没有明显的特长,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去向和作用不够明确,因此教师如何科学定位和引导学生,进而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有助于学生确立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策略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施,力争让每个学生成才。

一.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对学生的关注点不要总是停留在学生的某一些明显的特长或者缺点上,应深入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去发现、寻找他们身上一些还未曾被发现的潜力,让学生感到自己也有发展潜力,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有闪光点,没有一个学生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学生是无能的,要善于从学生的缺点、错误中捕捉其所隐含的亮点,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因材施教,进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因材施教要借助于一定情景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才能的发现者、引导者、促进者、欣赏者。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必须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有一定的依据,因材施教在内容上应具体并有针对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景,在情景活动中吸引、激发、展示学生,进而发现学生的潜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实施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接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对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的学生,要尽量避免暴露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学生就不畏惧,不退缩。教师要多加关心和爱护,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和引导;而对于自信、外向的学生,教师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让其心领神会。此外,同样的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创新,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式实施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实施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和随意,要有明确指向,要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说“你有这方面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你应该这样去做”,这样的“因材施教”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缺乏说服力,没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努力,只是教师在因材施教思想指导下说出的“规范”话语,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在发号施令,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忽视和敷衍。

3.因材施教要尽量照顾学生的情感。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想当然的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问卷调查、咨询周围学生来获得某个学生的信息,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自己有问题,并且引起了教师的关注,造成情感上难以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辅导作业、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甚至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可以给予学生赞许的眼神、轻柔的抚摸让学生产生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受,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4.因材施教要适量而止。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策略有利有弊。不切实际、一味的实施因材施教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倡因材施教,并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意愿,而是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愿接受,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一个参与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帮助、引领学生,使其取得成功的感觉。

因材施教篇6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 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 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有个很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因材施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贯穿于我们古代教育史。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高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以下是我在五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对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同样的一节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的知识容量要大很多。所以对于那些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很好。因为他们基础好,能力强。不光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例如:2008年,我参加汉滨区组织的高中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有位老师在讲“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光给学生讲了课本上关于蛋白质的知识,还给学生讲到了,关于这节知识的一些计算公式。使接受知识能力好的学生很直观,很轻松的掌握了他所讲到的知识。一堂课下来,气氛很活跃,也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这节课的话,一节课时间是不够的,而且老师讲的很费力,学生理解也很吃力。

2.先学后教,以学生学为主

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却不知所从。课堂气氛呆滞,师生间缺少双向交流,究竟接受得如何,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地是教他怎么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的讲,是为了不讲,在自学前,仅花少量时间,板书自学提纲,理清自学脉络,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对于自学中懂的可不讲,不懂的讨论、答疑,生物原理、结论则由教师作启发性的讲解归纳。主导作用的红线要贯穿在主体活动的始终,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一味叫学生自学,放任自流。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自学才不致成为自由学,学无所获。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减数***”时,不知道怎么给学生把这个看似很难理解的知识,用一种浅显的方式给他们讲解清楚。如果以我讲为主导的话,我好像在唱独角戏,估计学生也听不明白。后来,我就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复习了必修1中“细胞有丝***的过程和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自学,给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是什么样的?聪明的学生自学完了,很快就总结出了,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特点。我教的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记忆深刻。

3.讲题时可以难度加大

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不满足的。不仅要学到书本上表面的知识,还要更进一步渗透到课本的本质。对知识更一步的理解。我在讲解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时候,对基础好的学生讲的很多,很详细。

二、对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传统教学手段

我工作的环境在山区,我们这里的学生比大城市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稍微差点。所以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这里的学生。并不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合所有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知识容量大,形式比较花哨。如果利用不好的话,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的。有的学生上了一节多媒体课,下来什么也没学到。只是去凑热闹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样的学生采用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些相关的知识。

2.讲课速度不能过快,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有所不同。同样的知识,对好学生来说,1节课就掌握了,但是对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需要2节课的时间来理解。所以对那些差的学生,讲课不要着急,速度应该慢点。例如:我在讲选修3“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时,给学生讲的很慢,有时候1节课,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知识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讲的慢了,只要学生能接受,能理解就可以了。

3.讲题时难度可以降低

差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讲的太深入,太难。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有可能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例如:在上面的第3点里面提到的,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问题。不必要讲的,可以不给这部分学生讲。

三.对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1.培养兴趣是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1]。无论学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俗话说:“不怕学不好,只怕不想学。”生物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是抓好生物教学的首要问题。

科学地导入新课,“万事开头难”,新颖有趣的导语和导入方式,能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2]。科学地导入新课一旦成功实施,便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导语和导入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际接受水平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血友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2.与接受知识能力差的学生一样对待

对于这类学生,培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应该循序渐进,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不要讲解的太深奥。因为他们刚刚产生了兴趣,如果讲的太难,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从不同类型的学生,谈了谈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每一个学生能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因材施教篇7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现实困难 解决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自身素质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达到的最高教学境界,是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每个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

1.现实中的困境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早已家喻户晓,并被现代教育接受,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因为种种原因很难真正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理想的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快速进步、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比例不应过高,而目前的班级教学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以我校为例,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为五六十人,师生比例过大,教师很难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差不多”、“大概”就已很不错。因此,大多数教师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案,很少备学生,教学内容中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能接受多少,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即使有的教师想面向全体学生,但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备课和课堂设计时,实际操作很难做到。只能是照顾大多数中间的学生,忽略两头。上课时,面对五六十个学生,教师要准确地判断每个同学的听讲效果,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很难。再加上课后反馈的不及时,都制约了因材施教的实施效果。

二是理想的教学相长需要师生多交流、多沟通,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教师才能在备课、教学和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师生才能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然而,目前医专生生源呈台阶式下降趋势,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加上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一刻都离不开手机,典型的低头族、僵尸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学习,也不爱与人交流,更不想和教师沟通,这些都制约教学相长。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因为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认真上课本身就是一种“学”,课堂提问、答疑,课后交流就是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只是在班级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不太理想。

2.解决的方法

要解决现实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困境,不仅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而且学生要认真听讲,更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沟通,特别是学生的反馈。只有当学生的反馈及时、反馈信息量大,教师的备课、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地增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在班级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和同行们交流如下。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驱动”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首先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然后下达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然会看书、查资料、上网搜索、小声交流,向教师请教。在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中,教师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主持并参与学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的提问中,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等信息,又能给教师某种启示、启发,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就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局面,即“教学相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也是相互学习,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会给彼此提供信息和启发,让大家共同提高。

总之,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师生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围绕完成特定的任务进行学习、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围绕本次任务把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串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个的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不再零碎,锻炼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习惯。在“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法”中,“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学生和教师共同见证了彼此的进步和成长。

因材施教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因材施教;重要性;方式

中***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31-03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增强体质、开发学生智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在不断发展中也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以注重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为主旨,思维为主心”为主要目的,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步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下对教育目标、过程留下的影响,同时应根据当前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及个性差异,并结合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层次性、差异性,不断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说到底,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体育教育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的,这样在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处于亢奋的练习状态之中,不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也使每位学生都会学有所获,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反馈,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3.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育中因材施教,能够通过对学生优点以及缺点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获得教育效果。学生的生理状况存在差异性,譬如有的学生体能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能力比较好,加之学生的“生物钟”不同,教师在体育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常训练,通过发扬弊端,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4.有利于初中体育教育发展。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在体育中运用,一方面学生在认知水平、生理、智能乃至气质等方面都有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可以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具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战略。这样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应对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设计有效学习的方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法。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上要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如果我们能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科学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那么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2.心理差异与相应的因材施教。每位学生在小学、中学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心理。一类学生,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育课,总是成绩较好,因此,对于课堂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总是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完全有把握完成任何学习任务。这类学生总的是好的,但不利的方面是对学习困难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出现自己不能很好完成的学习任务,就会产生心灰意冷的情绪,如果经过努力也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适当加些难度,逐渐使之养成做任何练习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做好的习惯,这样才不至于遇到困难措手不及。另外,这些学生容易出现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强,瞧不起其他同学,所以要对此类学生采取相应的预防及纠正措施,以免由于上述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类学生,是在以前的体育课学习中,水平处于中游,许多内容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较好成绩。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哪方面差,哪些方面好,所以对于每堂课的学习都较用心和认真,因此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这些学生应该注意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稍一松劲,就有可能出现下滑现象,只有始终保持旺盛的学***头,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再有一类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这些学生没有较强的自信心,总是觉得自己能力太差,根本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因此对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既要对其进行体育教育,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体育课的学习可以充分地放松由于其他学科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有许多益处。只有好的身体,才能适应将来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一定要有坚定的自信心,消除其他的干扰因素。

3.生理差异与相应的因材施教。我们所说的生理差异包括形态差异和机能差异。每个人的生理指标数不同,故对体育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指标好一些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好些,反之效果差些。但这些不是绝对的,指标数值可以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有所上升。因此,我们要加以区别对待。生理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按常规,其运动能力是比较强的,因而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培养,挖掘运动潜力,使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起到积极骨干的作用。一些在生理上有一定缺陷、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总觉得在同学面前低人一头,有些动作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后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就要对症下药。耐力差的,多安排一些长跑和耐力性的练习,灵敏性差的就要加强体操、健美操之类练习、增加其灵活性。同时,思想工作也要紧紧跟上,使他们消除干扰因素,能够充分认识只要努力,任何好的成绩都是可以取得的。对生理上确有较重缺陷的学生,要适当开设体育保健课,使这部分学生从体育理论上有所收获和提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能够切合每个人实际情况的锻炼方法,使他们不但在现在的锻炼中能很好地掌握运动量和强度,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的计划,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三、实施途径

体育教学除了运用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应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运用“非常规”的教学方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有偿教学法。是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主动或被动地通过练习量的调整和修改,以质代量,以质偿量,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2.结对教学法。由优等生帮助学困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学困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

3.困难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如“鱼跃前滚翻”跃过不同高度的橡皮带。

4.内外教学法。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5.竞赛教学法。按规定人数,充分发挥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成效与反思

1.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因材施教,就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这就使以往体育课由“要我练”过渡到“我要练”,使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各层次学生都有情绪上的愉悦感和学习上的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从而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首先得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课标和学生的充分了解,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和充分的预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案设计中,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因材施教进行体育教学,能使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接受练习过程中能认真总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指导,从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材施教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练习,在练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即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应相对地多做一些练习,此法恰好是在不伤害这些同学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多做了身体素质练习,又使师生和谐共处,发挥体育和美育的结合优势。既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练习的效果,又让学生自觉地做了身体素质练习,属于快乐体育的一种,一举多得,更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国栋.调动体育弱势群体参与锻炼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D].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2]汪小玲.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6,(05).

[3]吴洪金.“育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因材施教篇9

不少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的差异,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既束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妨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又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局面,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实践证明: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1气质性格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气质特点各异,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实际收到的效果可能很不一样,这就必须要求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气质神经活动类型说”将高级神经活动分为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四种基本类型。与之对应,人的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具有可塑性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面。例如,帮助胆汁质型的学生克服冲动性,加强稳定性;帮助多血质型的学生克服不耐心、见异思迁等缺点,注意培养踏实认真、善始善终等品质;帮助黏液质型的学生克服迟钝性,提高反应速度;帮助抑郁质型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让多血质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积极、主动的一面;让黏液质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仔细、认真的一面,等等。

2学习动力和兴趣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多表扬的方式,激发其兴趣和自信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对于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的潜能,萌生进取心。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所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多辅导。有的难题在课堂上讲一遍是不够的,课后必须查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再好的学生也有薄弱环节,再差的学生也有相对而言的长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不知晓,因此,在课堂上笼统地强调什么题型该如何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得“因材施教”,课后进行单独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现有英语水平等情况,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3学习方式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而一般不会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过度依赖老师而缺乏自信,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该点到为止,只提一个解题思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答案。另一种学生很厌倦枯燥的语法,讨厌乏味的单词,他们喜欢通过玩游戏,听故事和阅读音像教材学习英语。对这种学生,教师就要注意多加入趣味性的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讲完一个短语和句型,可以尽量在举例的时候插入他们喜爱的歌星、影视明星、著名作家等。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贯彻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1备课分层次

(1)备教材。备课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同样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具体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备学生。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备课时还需要多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要了解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程度,要了解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上的水平以及学习上的困难。教师不仅要对班级整体水平有一个总的估计,而且对每个学生的程度还要有具体的了解。用难易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特长,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反馈信息。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

实际需要。

(3)备教法。教学中,应综合运用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和小组讨论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选择应与学生实际相符,不可一概而论。教学中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避免单纯的机械式操练和“填鸭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分层次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做法,同一课堂里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则“吃不消”,其实这是最大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同时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①差生,要求每人每节课只掌握几个简单的句型,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就行,课后还需个别辅导。②中等生,要求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学会一些简单的语言交际,必须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句法。③优生,要求他们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加些有一定难度的听说训练,多进行背诵及写作练习,严格训练运用英语思维。在课堂提问、练习上要有难易,要有针对性,注意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难的、灵活的一般叫优生完成,较容易的则让差生回答,使学生都能有锻炼的机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3练习、考试分层次

因材施教篇10

“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30多名幼儿,怎样才能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孩子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平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合适的教育。如:我们班的陈小然小朋友,一直都对学习没有兴趣。每次教学活动中,她的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也是寥寥无几。但在课后,她总是很热心地帮助老师和同学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一些课外活动她也是踊跃参与。为了帮助她能集中注意力,多掌握一些知识。我开始观察她日常与小伙伴们的交流与相处。一天,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中,她不仅不认真学歌曲,还把身旁一张没人做的小椅子举到了头顶来玩耍,对于老师的多次提示都不予理睬。活动结束后,我惊喜地发现:她听到同伴在哼唱这首歌时,她竟然指出了同伴唱错的地方,还进行了纠正。原来活动中她在玩耍的同时已经学会了歌曲,于是我轻轻地和她们一起哼唱起这首歌,唱完了以后我特意在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她动听的歌声,并轻轻地对她说:“妞妞,你的歌声真好听。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也能听到这好听的声音,看到你像星星一样闪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陈小然快乐地答应了我。这就是在充分了解和观察孩子的个体表现,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诱导教育。现在陈小然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模范生呢!

二、要给每个幼儿创造同等的表现机会

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幼儿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作为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一份同样的关心和爱护,让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的。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候,老师让大家上台表演节目时,李彤举起了手,老师说:“李彤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当时我瞅见她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表演时有些束手束脚,后来她告诉我,老师的话让她很难堪。由此可见在给每个幼儿创造表现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能积极举手,本应该得到肯定。但老师却在不经意间用貌似“客观”的话揪住了孩子的“小尾巴”——李彤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其实,老师并无恶意,但事实上却伤害了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孩子需要的往往是鼓励、肯定,而不是“揭短”或否定。所以我在组织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孩子,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尝试的机会。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特点,经常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说话含糊不清的幼儿,我请他们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反应灵敏的幼儿,我尽量启发他们用丰富的词来表述自己的意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很重要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在园情况,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教育。让家长们从孩子的本身着手,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适合的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智力培养方面,不刻意要求孩子去学习什么,应该按照孩子的爱好去进行,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德育方面,平时应多注意和孩子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应该做出好的表率,这样才能让孩子说和做保持一致,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在培养***性方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并不等同于纵容,要把孩子当成***的人来看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父母子女之间多交流,而不强制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事情,培养孩子***性的人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因材施教10篇

学习

明天你好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明天你好10篇,内容包括明天你好发表时间,明天你好作曲。然后,我遇见时光老人。在幽深的甬道里,时光老人微笑的向我走来。他问,你是否需要我。我说,我想要你带我离开这里。但是你要做出选择,回到昨天,还是遇见明天。我想了想,我希望

学习

盘古开天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盘古开天10篇,内容包括盘古开天地的历史故事,盘古开天地10个故事。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学习

自由落体运动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自由落体运动10篇,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经典大题,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总结顺口溜。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

水深火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水深火热10篇,内容包括水深火热原唱,水深火热模式。万物生长靠烟囱在陆地和浅海,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合成含有能量的物质,动物和微生物则靠“燃烧”这些物质获得能量。在没有阳光的深海,能量也来自可以“

学习

给排水工程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给排水工程论文,内容包括给排水施工论文通用六篇,给排水专业论文怎么写。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

学习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物理化学论文,内容包括材料物理化学论文,材料化学论文题目大全。虽然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相***依据组分在液态的互溶情况各有其特点,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构成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4]。对于这种相***,我们除了让学生

学习

个性特点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个性特点10篇,内容包括个性特征怎么总结,个性特质简介怎么写。蒙田怀疑论的基本依据是:人本身的不确定性。在他看来,“人是一个异常不足道的、变化无常和动摇不定的创造物,关于人找到确定不变的判断是困难的”。这样,人就不可能

学习

学生工作报告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工作报告模板,学生工作情况报告。一、办公室举办的年"棋王争霸赛"象棋比赛。这是我们部主办的一次大型活动。举办活动前宣传板,比赛通知,比赛规则需准备好,合理安排好比赛时间场次,并将参赛选手分组。

学习

警示教育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警示教育10篇,内容包括燃气警示教育十篇,警示教育及心得体会。从目前我县领导干部队伍状况看,还存在着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发展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已经取得的成效离县委

学习

学习的名言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学习创新的名言,学习上进的名言。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4、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5、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

学习

浣溪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浣溪沙10篇,内容包括浣溪沙二十首原创,浣溪沙的文学常识整理。【注释】①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后用为词牌名。②“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

学习

持之以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持之以恒10篇,内容包括持之以恒阅读及感悟,持之以恒的文段。那么爱情需不需要持之以恒呢?从表面的意思上来讲的话,持之以恒的爱情只是来表达爱情的长久与真挚。但是从这两个词汇的含义来讲,个人...

学习

细化工作方案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细化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工作细化方案。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工作步骤,2020年全面部署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工作,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工作布局

学习

银杏树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银杏树10篇,内容包括银杏树百科全书,秋天银杏树的每日观察日记共十篇。银杏树有很多特性。比如说在上古时代,银杏树生病了,也没人给它***,但它有顽强的抗病能力,自己就能够慢慢地好起来。银杏树雌雄异株,银杏花有红色的,也有白色

学习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内容包括因材施教金句,因材施教各尽其才全文。【摘要】随着教学的逐步改革,尤其是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便成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对于程度、层次各异的高中学生

学习

因材施教 教亦多术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因材施教 教亦多术,内容包括因材施教教亦多术是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各尽其才全文。【摘要】本文通过列举现实案例,并进行分析,对因材施教;教亦多术的问题做了探讨。【关键词】案例分析方案启示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

学习

红色母亲因材施教,成就影视巨擘韩三平

阅读(35)

去年,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火热地放映,这部由172位明星零片酬出演的电影不仅让人过足了眼瘾,而且电影投资只有3700万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更令人咋舌!提到《建国大业》就不能不提到影视巨擘――韩三平。是他使用了这个“胆大包天”的用

学习

教育公平新论: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

阅读(7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公平新论: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内容包括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冲突,公平教育与因材施教。效率与公平的争论历来是社会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论及教育公平,学术界多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角度进行资源均衡配置的

学习

浅谈因材施教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因材施教,内容包括浅谈因材施教的含义和启示,浅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

学习

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内容包括因材施教的原则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早已被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专家一致认同,并在教学过程和心理分析上深入探讨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