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毒篇1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专用教室、***书馆、阅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人员聚集的场所需在使用前30分钟开窗进行充分通风换气,并在使用过程中全程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各场所由相关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消毒,并作好消记录。消毒时间宜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室内无人时进行,消毒后关闭门窗,第二天早上需提前30分钟开窗换气。消毒工具及药品由学校统一配备。
学校消毒篇2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聚焦的场所。由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功能相对薄弱,抵抗力较差,极易在学校内发生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加强学校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概述
在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暴发***情是最主要的类型而且日益增多[1]。2008年―2010年平顶山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共40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事件为34起,占全部起数的85%。据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资料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五分之四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四月和十一月。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
2 学校传染病暴发的调查
学校传染病暴发的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河流一样,也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传染病现场,调查工作难以套取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况且,每一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班级分布、学生人群、住宿情况、走读生上学的乘车工具、居住条件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并总结出事物的内部规律。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查找到病因并控制。
2.1 调查准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传染病暴发的报告后,必须了解有关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情况。详细询问传染病暴发的***情信息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填写专用记录表格,立即汇报单位分管领导。并将有关信息上报同级行***主管部门,为现场调查提供有效的保障。一旦确定要对暴发进行现场调查,就要提前做好精心准备,因为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无论调查人员得到的信息多么充分,在传染病暴发事件现场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这样可以较为从容地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首先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领导组、专业技术组、后勤保障组),明确调查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织、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查、各种数据的收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其次,要及时与教育行***部门联系,通报相关信息,求得其对调查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2.2 证实暴发
根据此传染病暴发的定义,调查时只需看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对事件的清晰的认识,对病例的明确诊断,是证实疾病暴发并制定干预措施的基础。
2.3 确定诊断标准
传染病暴发确定后,尽快制定本次暴发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只有诊断标准确定之后才能决定什么的个人可被纳入病例范畴。因此,该定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必须精确、同时又不至过于严格。对于病因明确的传染病,其诊断标准可以采用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标准;对于病因不明的传染病暴发,其诊断标准的制定较为复杂,应与临床、预防和实验室检验人员共同协商制定。在对传染病暴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视调查目的的不同而多次制定不同的定义,如在调查早期,病例定义的敏感性应该高一些,以便能够尽可能多地发现所有病例。而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则要求病例的特异性高一些,尽可能地排除非病例。目的不同,病例定义的标准也不同。
2.4 发现、核实病例
建立病例定义后,就需要根据病例定义去寻找并核实病例。收集病例的要求是快速、准确、不遗漏。快速要求动员各方人员迅速参与病例收集。准确要求应用统一确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不遗漏有两个方面,第一不要遗漏病例,这就要求尽可能收集所有的病例;第二不要遗漏信息,即应了解相关社区、环境及每个病例的信息。
核实病例则主要参考病例定义,根据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该病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核实、将不符合此标准者排除。
为了能计算暴发的新发病例的发病率(罹患率),当进行病例搜索时,要尽量确定分母人数,按年级、班级、性别、年龄别统计。还要了解此传染病在当地其他学校有无类似发生,以便将本次暴发和当地以往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对流行强度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还应收集其他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发生***情的班级在学校的位置(平面***)、***苗接种情况、全部患病儿童接种***苗情况等。
2.5 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及分析
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时,首先要核对在调查中所收集到的资料是否完整(该工作最好在现场时就完成),对于不完整的资料要设法补查、补填,确实无法补足或者有错误而无法纠正的资料要加以剔除。然后按时间、地点和人群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列表、制***和计算所需要的发病率(罹患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等。对比分析资料,常常可以找到暴发的原因。通过对流行特征的分析,可以提出传播方式的初步流行病学判断。(一)时间分布:需要收集的几个时间段为:暴露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可以估计传染病的潜伏期或潜隐期;病例及接触者中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危险性因素或治病因子暴露的时间或时期;何时给予***;何时采取控制措施;或干预措施(评估);潜在的相关事件或异常情况出现的时间。常用流行曲线来对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绘制流行曲线常以适当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发生的病例数为纵坐标,将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绘成直方***或线***。流行曲线能提供大量的有关流行的信息,包括传染病的潜伏期、可疑暴露日期、暴发类型、流行发展趋势等。此外,流行曲线分析可以简单明了地显示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可以提供传染病流行形式的线索、流行曲线可以清晰显示事件所处状态(上升期、下降期、流行已经结束),可以用来预测可能出现的病例数、可以用来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可以清楚地认识局外病例,这种病例可能是重要的线索,早期病例可能是不相关病例,也可能是流行的传染源,或者是暴露较早的病例。后发病例可能是非相关病例、长潜伏期病例、二代病例或暴露较晚的病例。这些局外病例应该应该进行仔细检查,假如它们是暴发的一部分,则它们的暴露因素可能就是病原。(1)潜伏期的推算:如果流行病的病因和潜伏期是未知的,利用流行曲线可推算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2)暴露日期的推算:暴露日期的推算对于传染来源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暴露日期推算的依据是潜伏期。如果病原是已知的,暴发为同源性暴发,则暴露日期的推算有两种方法:一是从中位数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另一种方法是从首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再从最后一例病例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该两个时点之间即为同源暴露的可能时间。(3)暴发类型的推断:根据暴露于病原体的性质、时间长短、蔓延及传播方式的差异,可将暴发分为同源暴发、连续传播性流行和混合型三种。暴发类型的推断是暴发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同的暴发类型在流行曲线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源暴发是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同时暴露于某共同的传染源或污染源而引起的暴发,一般说同一次暴露,其发病日期曲线呈单峰型,受感染的日期通常是在暴发高峰往前推一个常见潜伏期的日期前后。如一次聚餐后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型暴发。如果是一次暴露,且病例不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则流行曲线是单峰型,病例发生集中在最长和最短潜伏期内。如果同源暴露感染的病例还可通过人与人进行传播,则流行曲线可持续一段时间,即出现所谓拖尾,这种传播又称为混合型传播。连续传播性流行是病原体从受感染者转移到易感者,即通过人传人引起的流行,如乙型肝炎的传播,这类流行病例出现缓慢,流行曲线平坦,有时可看到波浪型的曲线。如果易感人群多次暴露于受污染的传播因素,则发病日期持续较久,或有多个高峰;如果同源暴露是多次发生的,持续了较长时间,或同源暴露后的人―人传播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则流行曲线的拖尾会更长,甚至出现持续高峰。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一般不形成暴发,多表现为校内内多发。另外,流行曲线还可用来预测流行发展的趋势,即还会有多少病例发生、何时流行将终止;并可以帮助一目了然地认识传染病流行的强度与趋势。(二)地点分布:分析相继发生病例的班级、年级分布及其关系,有时可获得关于病原体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可能传播媒介的重要线索。可以用标点地***法来进行描述,即将每一个患病学生的感染地点都标注在平面***上,以帮助我们判断高发或低发地点。通过这个办法,可获得病例分布平面***以进一步分析患者发病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甚至可以查明通过空气传播的某些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寄宿制学生的宿舍位置,地理分布***。(三)人群分布:对年龄、班级、宿舍事件发生前后的经历以及发病群体中学生的相互接触情况等因素进行描述,确定其他学生是否处于被感染或可能发病的危险状态。对学校暴发调查所获数据通常用班级的罹患率来表示,而不是用年龄别罹患率来表示,因为同一年龄的儿童可能来自不同班级。因此以年龄别罹患率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指标的意义不大。另外,调查时,仔细询问患者中家庭成员的发病情况,往往提示学校外的传播情况。
2.6提出假设与检验假设
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这是分析的主要目的。可围绕患者感染时间前后,追查感染和未感染学生的活动情况,找出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从中可推断出主要传播因素及传染源。如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时,对比吃与未吃某种食物者的发病情况,可以较容易地初步分析出该食物是否为引起暴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暴发进行调查时,应及时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提出假设要大胆,要具有流行病学的敏锐性,要善于从病例描述中找线索,从特殊事例中找原因;检验假设要谨慎,要具有流行病学的逻辑性,应用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检验。提出假设除了从典型事例中找线索外,最重要的是在初步描述性研究(即上述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的描述)的基础上,仔细审核资料,结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可能的假设。由于暴发调查的特殊性,提出暴发原因的假设也应该是超常规的,可根据调查者的推测,少量的发现等随时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一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亦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一些衍生类型,如病例―对照研究,累积病例对照研究等。在某些情况下,可采用队列研究,特别是历史性队列研究。有关暴发原因的假设应能解释本次发现的绝大多数的流行特征。
2.7 明确高危人群
在对致病因子、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发原因提出假设并初步检验之后,即可提出继续受威胁的高危人群。及时对高危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阻止流行进一步蔓延,是暴发调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学校暴发存在时,***苗的保护常常是主要措施之一。
2.8 验证假设
经初步调查后提出的假设,再经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后,应进一步做最后验证。验证假设的根据是事实,是实践。常用的验证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全面收集与本次暴发有关的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本次暴发在这些方面特点是否与假设应该有的特点相符。例如,如果假设本次暴发为一次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其原因是某食堂的某种食品被污染,则这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应与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相符,病例集中在该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最长与最短潜伏期之间,所有病例均有进食该种食物的历史,从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相应的细菌或毒素等。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则假设成立。另一种方法是做干预实验,可以是标准的流行病学实验,也可以使类实验。如在上述例子中,在对可疑食物采取措施后,经过一个该传染病的潜伏期,流行即告终止,这就是验证假设的一个很好的事实,但也应注意流行是否自然终止。在暴发调查中,标准的流行病学实验一般难以进行,比如设立一个对可疑危险因素不采取措施的对照组是不允许的,但将在假设提出前已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个体设为对照组是可以的。
2.9 及时采取控制暴发的措施
在暴发调查中,制定与采取控制暴发的措施应与假设的提出同步,不必等待假设的验证,以免延误时机。假设一旦提出,则应针对假设立即采取措施,假设修改后,控制措施亦应同步修改。控制措施的采取,在暴发调查中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是迅速控制流行的蔓延,保护受威胁者的生命与健康,其二是通过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可以反过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控制措施一般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重点是针对致病因子的措施。现患病人的***与隔离科根据情况开设家庭病床或进行集体隔离***,或住院***,并注意抢救危重病人;实行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如通风换气,环境消毒、杀虫、接触者登记、医学观察、或留验,健康教育,病人访视以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对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的一个最直接、最客观的指标就是日罹患率的下降。然而对该指标的解释要慎重,因为日罹患率的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1、控制措施开始发挥作用;2、所有易感高危人群均已受感染,易感者人数减少;3、诊断标准、发现病例的方法不一致;4、某种自然现象减少了病原因子的来源,如气温下降可使蚊虫活动减少等;5、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报告时间间隔的影响。如果暴发的真正原因没有被消除,那么在稍后阶段将可能出现再次暴发。另外,在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时,应考虑传染病的潜伏期。如果传染病的潜伏期长,或者病例诊断和病例发现方法得以改进,即使控制措施有效,日罹患率在短期内仍可能持续增加。在初步防治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暴发发生的原因、拟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尽快落实,以便控制***情。在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如不再发生新病例,可以认为调查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正确。否则,还应再深入调查分析,重拟和开展预防控制措施。在传染病的现场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关于采取控制措施与开展调查的矛盾,总的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但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优先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于病因和传染源或传播方式均已知的传染病暴发,重点应放在控制暴发及流行,而调查应该为次;对于病因未知而传染源或传播方式已知的传染病,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应同时作为重点;而对于传染病或传播方式未知的传染病,不管病因已知或未知,可先以调查为重点,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10 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暴发调查的重要一环。一项成功的暴发调查,总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成功经验及值得借鉴之处,应及时总结并力争发表,使所有的公共卫生人员都能受益。不仅如此,暴发调查报告还可供卫生行***部门领导决策时参考。因此,总结报告要认真、全面、准确、实事求是,有时还需要得到***的允许方能公布。暴发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前言:简要介绍整个经过与工作情况。2、背景材料:暴发学校的一般情况,以及与暴发发生、发展有关的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学校的班级、年级的平面***、学生数,学生寄宿情况,气候条件,以前当地同种传染病的暴况,本次暴发首例病人发现的经过。3、调查方法:病例确定标准,流行病学调查中所用的调查表、调查队伍、调查方法(个案调查、描述性调查、回顾性调查等)、实验标本的采集及所用的实验室技术。4、调查过程:叙述暴发的调查过程。5、资料分析及结论:这一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因此对资料的可靠性应充分核实,切忌牵强附会。分析内容包括:感染时间、感染地点,引起暴发和促进发展的可能传染源、传播因子、传播途径,影响暴发经过的社会自然因素。(1)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的发生频率、病程、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2)流行病学资料:包括传染病发生的方式、三间分布、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影响传播的因素等;(3)实验室资料:包括可疑病原因子的分离、血清学实验结果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且应对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暴发的综合描述、病因假设的形成与检验。6、趋势预测: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及现场情况作出合理的预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7、控制措施:此部分包括控制暴发的策略与方法、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包括对费用效益及费用效果的评价)、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措施等。8、经验教训及建议:从暴发到扑灭暴发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暴发,向有关单位建议今后工作改进的内容。
3 学校传染病的消毒处置
3.1 消毒处置原则
接到学校传染病暴发***情报告后,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开展消毒处置,及时采取有效地消毒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流行和蔓延。
3.2 确定消毒对象和范围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分析***源地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趋势,确定***点***区。对其污染对象、可疑污染对象实施消毒处置措施。
3.3 技术要求
3.3.1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待消毒区域内,对出入区域的人员、物资和有关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必要时在***点(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
3.3.2***点(区)内被病原体污染的空气、物品、用具、场地、排泄物、呕吐物等要进行严格消毒。
3.3.3 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确定消毒持续时间。
3.3.4 消毒过程中,必须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必要时实施***点(区) 封锁。
3.3.5 做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3.3.6 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加强公众自我防护消毒意识。
3.4 消毒工作人员要求
3.4.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3.4.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4.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3.4.4消毒过程中,消毒不得吸烟、饮食,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3.4.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3.4.6消毒完毕后,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3.5 现场消毒
3.5.1 消毒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消毒时,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更换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口罩、帽子;如使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应戴防护眼镜。
3.5.2仔细了解患者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不同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3.5.3 进入***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3.5.4 测算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面积,估算需消毒的用药量。
3.5.5 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3.5.6 呼吸道传染病,可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气溶胶喷雾或消毒剂熏蒸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3.5.7 肠道传染病,在关闭门窗后,应先于室内灭蝇,然后进行其他消毒。
3.5.8 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
3.5.9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再用清水洗净;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试2-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焚烧。
3.5.10 室内消毒后,根据污染范围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水等进行消毒。
3.5.11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
3.5.12 ***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3.5.13 到达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3.5.14 填写***点消毒工作记录。
3.5.15 离开病家前,嘱咐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试打扫。
3.6消毒处置效果的评价
传染病***情消毒处置结束,填写并保存消毒工作原始记录,表一:***点(***区)首次消毒工作记录表;表二:***点(***区)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三:***点(***区)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表四:***点(***区)终末消毒效果检验记录表,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确保资料完整。
学校消毒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区所有开设食堂的学校,其中中专2所,中学4所,小学16所,及所有幼儿园24所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检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门询问调查。幼儿园分别于2003、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室内空气、玩具、台面、幼儿(老师)手、毛巾、茶具、床单;学校于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餐具。
1.2.2实验室检查依据GB15981-1995《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室内空气检测细菌总数,采用平皿沉降法,用直径为9 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在采样点上暴露5 min后送检,放于37℃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数;玩具、台面、儿童(教师)手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法,物体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 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餐具、茶具、床单、毛巾、玩具、台面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测大肠菌群;餐具是随机抽取保洁柜内待用的勺、筷、碗、盆等;紫外线灯强度检测采用仪器法。
1.2.3判断依据按照GB15982-1995《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及DB32/XXX-2004《江苏省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5 cfu/cm2 ,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且不得检出致病菌及大肠菌群为合格;餐具、茶具、床单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70 μw/cm2 为合格。
2结果
2.1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
调查46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堂从业人员238人,就餐师生14 793人,中、小学食堂主要供应中餐,每餐供应的菜谱约为3~5个品种;幼儿园食堂供应中餐和下午的点心。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99%,有1%新上岗从业人员未及时办理健康证明,经督促后均能办理。卫生行***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经过多年对食堂实施卫生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教育和卫生行***部门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定了规范的消毒制度,80%的学校对食堂设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各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健康证明持有率及卫生硬件设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改建的食堂基本符合要求。学校卫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各学校配有保健老师具体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总务老师负责督促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各校都能把学校卫生纳入日常工作,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统筹管理。
2.2消毒设施餐具消毒方法以蒸汽消毒为主,辅助用电子消毒柜及化学药物消毒,各食堂配备餐具保洁柜,分餐间内均设有紫外线灯及洗手池。室内空气主要是自然通风及紫外线消毒,幼儿午睡室室内空气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2次;幼儿床单每月清洗1次,毛巾每次用后清洗消毒,玩具每周清洗后用日光晒,幼儿园毛巾每天煮沸消毒;床单每月清洗,每周日光曝晒;茶具每餐用后消毒柜热力消毒。从业人员经培训基本能掌握消毒方法,学校设有兼职消毒员,幼儿园有专职消毒员,能按消毒规范操作。
2.3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961件,其中合格769件,合格率为80.02%。
2.3.1各类样品检测结果3年间共检测10类样品,学校2004年为第一年检测餐具,合格率仅为44.83%(65/145),2005年合格率提高到80.32%(49/61),幼儿园连续检测了3年,合格率均在70.00% 以上(表1)。
2.3.2各指标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最高达100.00%(114/114);其次是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为91.96%(103/112);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4.05%(311/370);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83.09%(280/337)。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检测合格率为65.75%,低于南宁市1992~2000年对市区257所学校食堂餐具抽查的合格率93.67%[1],说明我区餐具消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应将此列为重点。2005年我们对于查出不合格餐具的食堂给予相应的罚款,合格率上升至80.32%,提示加强监管是提高餐具合格率的有效手段。
从各类样品检测结果来看,河南信阳[2]、山东济南[3]、辽宁大连[4]幼儿园的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61.94%、76.60%、75.33%,济南的幼儿园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仅为28.26%,大连的幼儿(教师)手、台面、玩具、茶具、餐具合格率分别为43.81%、82.97%、84.91%、87.92%、66.54%,我区幼儿园本次监测结果均好于这些地区。
2004、2005年幼儿园消毒合格率除室内空气和餐具外,其余各检测样品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00%,这一结果表明,只要监督力度到位,对从业人员培训到位,可大大提高消毒合格率;监测也是提高消毒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也为我们***提供证据,因此,应定期监测。我们对本次调查中餐具不合格的单位给予行***处罚,对被监督单位触动很大。针对消毒工作现状,提出整改意见,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制订消毒工作要点,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4参考文献
[1]赵丽娜,邓其***,江玉梅. 南宁市1987~2000年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79~280.
[2]古惠萍.河南省信阳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10(5):256.
[3]戴志翔,耿华.2003年济南市中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现状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543~544.
学校消毒篇4
一、压力蒸汽灭菌法:
1、使用器械:所有可以经过高压高热消毒的医疗器械,均使用医务室的“自封手体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
2、消毒时间:每两周一次;
3、主要用于以下医疗器械和医疗材料:各种不锈钢医疗器械(镊子、止血钳、敷料桶等);医用敷料、棉签等;
4、使用方法为:在0.14MPA的压力下,将各种医疗器械和医用敷料消毒15分钟;
二、化学消毒剂消毒法:
1、可以用于医用器械的化学消毒剂有:“1.5—2.0%戊二醛溶液”;“75%的酒精”;医用“1.5—2.0%戊二醛溶液”三种;
2、戊二醛溶液和酒精主要用于:无菌敷料钳的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高压高热的医疗器械如各类塑料制品(超声雾化仪的口罩,学生用肺活量仪的吹嘴等);一般可使用“1.5—2.0%戊二醛溶液”进行浸
泡消毒或使用“75%的酒精”进行浸泡消毒;
3、医用消洗净主要用于医疗废物等的消毒;
4、化学消毒使用方法:
(1)“1.5—2.0%戊二醛溶液”或“75%的酒精”作为浸泡液,将无菌敷料钳的浸泡其中,使用时拿出,用完放回,“1.5—2.0%戊二醛溶液”一般使用2周;“75%的酒精”一般使用一周;
(2)超声雾化仪的口罩,学生用肺活量仪的吹嘴等医疗器械在使用“1.5—2.0%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用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冲洗后放于无菌储物槽内待用;
(3)将医用消洗净粉剂10克加入2.5公斤的水中配成溶液,用于医疗废物的浸泡消毒;一般使用1次;
(4)医用消洗净配成的消毒液也可以用于医务室***台、药柜、地面等的消毒;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的消毒;
一、紫外线消毒法:
1、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试1次,发现灯光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试,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学校消毒篇5
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餐具消毒情况,保证广大学生的饮食卫生,给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对学校学生食堂的消毒餐具进行了大肠菌群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每周一次不定时随机抽取学校13个学生食堂消毒后备用的餐具进行检测。共计435份。
1.2 采样方法:采用保定市康达医学用品研究所生产的餐具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5㎝×5㎝/张),用贴纸法检测消毒餐具的大肠菌群,检验用纸片均在有效期内使用。随机抽取消毒后备用的各类食、饮具、碗盘杯等。每件检测样品贴纸片2张,每张纸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后,立即贴于食、饮具内侧壁,30秒钟后取下纸片,放回原装纸片塑料袋内,将纸片展开。筷子以每5只为一份样品,将筷子进口端(约5㎝)抹拭于湿润的纸片上,置于原塑料袋内。
1.3 检验方法:将装有已采样纸片的塑料袋,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6-18小时。
1.4 结果判定:纸片保持原蓝紫色不变,或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但红色菌落周围无黄晕为阴性。纸片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且其周围有黄晕,或纸片变黄在黄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或片状红晕为阳性。
1.5 评价标准: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进行评价,在一份纸片(50c㎡)内,不得有大肠菌群阳性检出。
2 结果
在校13家学生食堂共计采消毒后备用的餐具435份合格377份,总合格率86.67%.
2.1 不同餐具消毒合格率不同的原因
盘子和碗合格率相对较高,合格率分别为92.00%和85.00%,其次是筷子,合格率为84.52%,勺子合格率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不同管理类型食堂餐具率差异的原因(见表3)
学校直接管理的食堂消毒餐具合格率97.75%,对外承食堂消毒餐具合格率为83.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小结
餐具直接接触入口的食品,致病微生物可通过被污染的餐具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等[1]。做好餐饮具消毒工作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3.1 不同餐具消毒合格率不同的原因
①碗盘经浸泡消毒放入蒸汽消毒柜时,餐具之间叠加摆放过于密集,使得蒸汽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渗透,未能到消毒的效果; ② 消毒的时间不够;③消毒后存放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④ 对筷子和勺子小件餐具不放入高温柜,而是放入紫外线消毒箱消毒, 筷子勺子的叠加部分,不能被紫外线照射,因此起不到消毒作用。从而影响餐具消毒效果[2]
3.2 不同材质餐具检测合格率差异的原因
在不同材质餐具检测中塑料餐具合格率低于不锈钢和瓷质餐具。因硬塑材质餐具颜色鲜艳,造型美观,成本又低,且可反复使用不变形,学生食堂的筷子盘子大多采用此种材
质。但因硬塑对高温耐受力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对塑餐具只进行消毒液浸泡、冲洗或低温烘干,而消毒液配比浓度掌握不好或浸泡时间不足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3.3 不同管理类型食堂餐具合格率差异的原因
校管食堂与承包食堂餐具检测合格率差异明显。学校 食堂实行社会化运营,食堂承包经营增多, 承包食堂经营者卫生安全意识不浓,疏于管理,消毒餐具时不按操作标准执行,至使餐具的消毒合格率降低。
建议:①食堂在学生用餐前要备好足够的消毒餐具,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当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当及时放入防尘、防蝇的容器内,一次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天,若有污染情况应再进行消毒。餐具存放柜或容器应经常消毒,并注意保洁;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储存柜上要有明显标示。②餐具消毒尽量选用物理消毒法(蒸汽消毒或红外线消毒)。消毒时,放入消毒柜的餐具之间要留有空隙,温度要在80度以上,保持30分钟。对不耐高温易变性的餐具可用化学消毒法。选用的消毒剂必须是经卫生行***部门批准的餐具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液时,不可长时间反复使用;按要求餐浸泡。餐具消毒前应当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将洗净餐具置入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钟,餐具不能露出消毒液的液面;餐具消毒完毕后应使用流动水清除餐具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去掉异味。③ 学校应加强对外承包食堂的监管, 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形成制度,使其增强责任感,增强其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促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餐具消毒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清、四消毒、五保洁”制度。
参考文献:
学校消毒篇6
为切实做好***情防控,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作、平稳有序,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加强师生自身防范,阻断病毒传播。根据上级有关***病毒肺炎***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坚决贯彻关于***情防控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学校做好***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生命至上,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防***肺炎***情在学校宿舍中传播,切实保障好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坚决打赢***情防控阻击战和平安校园保卫战!
二、进行人员排查
宿舍管理员要对学校住宿学生的假期行程、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接触史等信息进行全面摸排,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清底数并建建立台账登记,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特别是从湖北或重点***区返校的,做好登记。
三、检查设施设备
全面检查检修宿舍的设施设备(包括用电线路),对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学生回
宿舍后各类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转。进校维修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核实登记,体温低于37℃并佩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方可进入校园。
四、环境卫生保洁
对宿舍内厕所、洗浴间、饮水间、洗手间等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宿舍内的空调、风扇等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消毒操作前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胶手套,长筒胶鞋等。消毒工作完毕,一次性口罩帽子喷洒消毒剂,充分湿润后放入垃圾筒,其它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为1:100)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五、人员管理
(一)、学生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宿舍管理制度。
2.***情管控期间,外来人员(含家人、亲戚)不得进入宿舍。
3.所有入住的学生都必须佩戴好口罩方可进入宿舍。
4.毛巾实行一人一巾,被褥一人一套,并定期进行清洗,勤晒衣被。
5.使用过的口罩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密封后,投入宿舍配置的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
6.进入宿舍前先洗手消毒,保持宿舍环境清洁、卫生。
7.不串宿舍,不邀请其他宿舍人员进宿舍。
8.禁止学校外就餐,禁止叫外卖,禁止将盒饭、小吃带入宿舍。
9.如有不适,第一时间通知宿舍管理人员。
(二)、宿舍保安、管理员
1.宿舍保安、管理员必须有流行病检查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2.综合学校***情排查情况,进一步核实确认住宿学生名单,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台账。
3.在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追踪制度的基础上,住宿学生每天回来须进行睡前体温检测,了解学生健康状况。
4.按规定做好***情收集,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值班校医。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学生,立即安排隔离,并启动应急预案。
5.利用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做好健康教育,安排部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学生会议和集体活动。
6.按规定做好学生宿舍和公共区域清洗、消毒、通风等工作。
7.保持手的卫生。每次工作完毕,立即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或用75%医用酒精擦拭双手1-3分钟。
8.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自觉做好体温检测和个人防护。
9.坚守工作岗位,不随意离岗、脱岗。
六、宿舍管理
在开学前对学生宿舍、公共区域清扫消毒的基础上,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对学生宿舍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1.公共卫生区域应配备洗手龙头、洗手液、学生自备纸巾。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实行宿舍长负责制,每天早晨、下午、傍晚离开宿舍时要做好室内的开窗通风,保证室内长时间的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减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
3.楼道的窗户保持开启状态。楼梯、公共卫生间的地面、洗手台面、走道、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是1:50)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人员出入低峰时,消毒频次为每天两次。
4.楼梯扶手、各类开关、门窗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为1:100)或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人员出入低峰时,消毒频次为每天两次。
5.垃圾及时清理下楼。生活垃圾采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1:100)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处理。每天定时收集,集中消毒后清运,日产日清。垃圾收集桶、清运点、运输车辆、垃圾站必须随时消毒和每天终末消毒。
6.在学生宿舍楼附近垃圾投放点设置专用废弃口罩收集桶,
并在桶上粘贴明确标识,引导师生定点投放,规范废弃口罩分类处置,防止二次感染。
⑴废弃口罩要日产日清,每日收集运输不少于两次。建立完整的废弃口罩清运、消毒台账备查。
⑵健康师生的口罩可做普通干垃圾处置,将口罩密封后投入专用口罩垃圾桶。在转运前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转运。
⑶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发热者佩戴的口罩密封后投放医疗垃圾桶,存医务室处置间,由医疗废物处置学校上门收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7.学生宿舍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8.消毒注意事项:
⑴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为1:100稀释。
⑵每天进行一次消毒,早晨出宿舍前,由宿舍长负责组织,用配置好的84消毒液对本宿舍及所负责的公共区进行消毒。
⑶消毒工作应在无师生在场的条件下进行,防止刺激呼吸道和皮肤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师生入内前应打开门窗通风至少20分钟。
9.每栋宿舍楼一楼设置隔离室,配备感应龙头,手消毒剂、手套、体温计、纸巾或干手机等。隔离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随手关门,避免各个房间之间的空气对流,门窗关闭,张挂明显标志。
七、应急措施
如发现***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
(一)校医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引导病例到隔离留观室进行留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初步排查后,联系120车辆送辖区定点医院诊治。
(二)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统一在宿舍隔离的医学观察14天,宿舍管理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
(三)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四)宿舍管理人员对确诊病例人员的宿舍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校医、宿舍管理员、校领导等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的人员工作,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一次性医用手套。
学校消毒篇7
一、中小学校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滞留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持湖北健康码“绿码”或现居住地村(社区)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返校。
5.至少储备两周用量的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7.制定***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中小学校开学后
8.加强学校封闭管理。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严禁学生进行消毒剂配置及喷洒消毒作业。
10.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情期间,不使用空调系统。
1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1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回家就餐或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排队及进餐时人员间距保持1米以上,进餐时避免面对面,避免互相交谈。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6.
师生员工办公及开展教学活动必须佩戴口罩。上课时,学生尽量保持一定间距。
17.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三、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1.教职员工及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并及时进行隔离,同时拨打96120转送定点医院就医,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学校消毒篇8
为切实做好***情防控,确保学校春季开学工作平稳有序,根据上级有关***病毒肺炎***情防控的要求和《2020年市春季开学学生公寓管理与***情防控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请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学生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生公寓各项管理制度。
2.***情管控期间,外来人员(含家长)不得进入学校。
3.所有寄宿生必须佩戴好口罩方可进入寝室。
4.毛巾实行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被褥一人一套,并定期进行清洗,勤晒衣被,自备纸巾上学。
5.使用过的口罩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密封后,投入寝室配置的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
6.进入寝室前先洗手,保持寝室环境清洁、卫生。
7.不串寝室,不邀请非寄宿生或其他寝室同学进寝室。
8.禁止校外就餐,禁止叫外卖,禁止将盒饭、小吃带入寝室。
9.如有不适,第一时间报告生活老师。
二、宿舍门卫、生活老师管理
1.宿舍门卫、生活老师须经流行病学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2.综合学校***情排查情况,进一步核实确认寄宿学生名单,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台账。
3.在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追踪制度的基础上,每天对寄宿学生进行回寝晚检,了解学生健康状况。
4.按规定做好***情收集,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值班校医。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学生,立即安排隔离,并启动应急预案。
5.利用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做好健康教育,安排部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学生会议和集体活动。
6.按规定做好学生公寓和公共区域清洗、消毒、通风等工作。消毒操作前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胶手套,长筒胶鞋等。消毒工作完毕,一次性口罩帽子喷洒消毒剂,充分湿润后放入垃圾筒,其它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为1:100)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保持手的卫生。每次工作完毕,立即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或用75%医用酒精擦拭双手1-3分钟。
8.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做好体温检测和个人防护。
9.坚守工作岗位,不随意离岗、脱岗。
三、公寓管理
在开学前对学生寝室、公共区域清扫消毒的基础上,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对学生公寓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1.公共卫生区域应配备洗手龙头、洗手液、学生自备纸巾。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实行小寝室长负责制,每天早晨、下午、傍晚离开寝室时要做好室内的开窗通风,保证室内长时间的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减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
3.楼道的窗户保持开启状态。楼梯、公共卫生间的地面、洗手台面、走道、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是1:50)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人员出入低峰时,消毒频次为每天两次。
4.楼梯扶手、各类开关、门窗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和水比例为1:100)或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人员出入低峰时,消毒频次为每天两次。
5.垃圾及时清理下楼。生活垃圾采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1:100)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处理。每天定时收集,集中消毒后清运,日产日清。垃圾收集桶、清运点、运输车辆、垃圾站必须随时消毒和每天终末消毒。
6.在学生公寓楼附近垃圾投放点设置专用废弃口罩收集桶,并在桶上粘贴明确标识,引导师生定点投放,规范废弃口罩分类处置,防止二次感染。
⑴废弃口罩要日产日清,每日收集运输不少于两次。建立完整的废弃口罩清运、消毒台账备查。
⑵普通师生的口罩可做普通干垃圾处置,将口罩密封后投入专用口罩垃圾桶。在转运前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转运。
⑶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发热者佩戴的口罩密封后投放医疗垃圾桶,存医务室处置间,由医疗废物处置公司上门收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7.学生公寓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8.消毒注意事项:
⑴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为1:100稀释。
⑵每天进行一次消毒,早晨出寝室前,由寝室长负责组织,用配置好的84消毒液对本寝室及所负责的公共区进行消毒,生活老师巡视并指导。
学校消毒篇9
根据全国和省市***肺炎***情防控工作部署和省***肺炎***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有序推进返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深入细致做好我校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情防控工作,按照***应对新型***病毒肺炎***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应对新型***病毒肺炎***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小学校新型***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湖南省教育厅的《湖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返校工作指引》、特制定该工作方案。
一、开学前
1.全员摸底调查。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含食堂、保安等物业人员)、学生和家长在开学前完成健康码申领(无手机的未成年人由监护人完成健康码副卡申领),并按学校要求就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假期旅游、外出(含出入境)情况以及健康码申领情况向学校提交《师生健康申报表》,学校要做好信息比对工作,做到一人一表,不漏一人。
2.严格实施有条件返校制度。严格按照师生员工返校上岗上学的细则和要求,逐一审核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建立每日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返校条件的师生员工返校上岗上学。
3.科学合理做好开学后教师和工作人员配备。 要按照允许返校人员的规定和教育教学、***情防控工作要求,适度调整干部和教师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每个校区应配备一名熟悉***情防控工作的校医或保健教师在学校定点值守。
4.做好校园清洁消毒。 正式开学前,学校应根据省教育厅防控办《校园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卫生清洁与消毒指南》,对各类教学、生活场所和食堂选用含氯类、过氧化物类等高效消毒剂或复合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按照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全面消毒。
5.校园防控物资准备。 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后防***物资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防***物资保障工作机制,根据《衡阳市学校防***物资基本配备标准》要求,加强校园***情防控物资筹措,精准测算统计开学后学校防***物资用量情况,并通过多渠道筹集防***物资,确保各校配齐备足开学后15个工作日的防***物资,为学校有序开学提供基础保障。要切实加强***情防控期间物资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防***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保管等过程规范有序。要切实加强对消毒液、酒精等有毒、易燃物品的管理,落实专人保管,加强业务培训,明确操作过程,避免出现学生误食情况,杜绝中毒、火灾事故发生。
6.改善学校卫生专门场所设施条件。 严格按照湖南省健康促进学校要求配备足量的流水洗手设施,高度重视学校卫生间建设和管理,配备足够的杀菌消毒洗手液、擦手纸等,并落实专人管理,定时打扫和冲洗,确保学校师生个人卫生需要,不断提升学校卫生间文明程度。
7.设置发热患者“临时隔离室”。 “临时隔离室”位置应相对远离教学集中区,购置和配备防控所需的测温仪、可用于环境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类消毒剂等)、消毒器械和工作人员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校医院(医务室、保健室)及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应储备一定数量隔离衣、医用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鞋套、防护面罩等,有条件的应安装视频监控装置。以上采购的物资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学校应向供应商索要相关产品合格质检报告。要明确隔离办法和要求,熟悉就近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联系方式,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8.全面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 严控人员进出,严格落实访客登记制度。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校园。所有进出校园人员均要落实身份核实亮码、扫码和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并登记好信息。
9.做好开学工作提示 。 学校具体开学时间和师生返校时间明确后,学校及班级要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提示返校报到当天和开学后应注意的事项,确保平稳有序开学。
10.优化教学计划。 各学校根据上级***门要求,调整好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教育教学进度。
11.开展防***培训。 各地各学校要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参加由卫健部门提供的***病毒肺炎防控***策、法律法规及防控知识与技能普及教育,确保全体教职员工完成防***培训并通过***测试,并充分利用“防***教育工具包”,指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要开展学校医务人员培训,在开学前一周内,根据与卫健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学校开学前后***情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与卫健部门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医或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的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和知识培训,提升以实战为导向的应知应会技能。
12.组织督查指导。 开学前要建立“一校一组”指导机制,指导督促每所学校建立由教育、卫健(疾控中心)、市场监管、属地镇(街道)和卫生服务中心等方面力量组成的专业指导小组,对所指导的学校开展“一对一”的检查和服务,确保学校严格按照防控专业要求和技术指南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二)开学当日
1.错时报到。 全校学生分两批开学:第一批四、五、六年级;第二批为学前班、一、二、三年级,分年级错时报到,切实防止报到当日校门***通拥挤、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
2.门卫管理。 学生报到日,家长只能送到校门口,原则上不得进入学校。各学校要提前筹划,妥善做好学生进校和住宿生行李物品及入住宿舍的安排和师生、生生互助等工作。完成报到进校后,无特殊情况,学生不得离开校园。
3.健康监测。 所有师生员工进校必须符合返校条件,在进校前必须测体温。学校要组织充足力量开设多个通道分散设点开展检测,防止学生和家长在校门口滞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校门口设立临时帐篷,对体温异常学生及时送至“临时隔离室”妥善安置。
(三)开学后
1.指导出行防护。 提醒教职工上下班、学生上学放学尽量不乘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随时保持个人手部卫生,如随身携带使用消毒湿巾、快速免洗手消毒液等。
2.加强门卫管理。 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除允许返校的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内。进入校园的任何人员,学校应核查其返校条件,未取得“绿码”的教师和不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应予以劝返。相关人员佩戴口罩,并必须严格测量体温,快递、外卖实行无接触配送,一律不得进入校园。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除救护、防***车辆和配送物资等公务确需进入校园的车辆及人员在严格履行报批、检测和登记等程序后方可进入校园外,其他社会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情期间,不得组织任何在校园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暂停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对外开放。
3.落实师生体温检测。 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2次检测体温,并做好登记。制订师生员工进校体温晨检、午检和寄宿生每日晨午晚检操作管理方案,明确时间、地点、人员及职责、流程要求。提醒走读生家长每日早上在家做好第一道晨检,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或居家观察。
4.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 学校每日必须掌握所有未正常到校师生的健康状况,班主任负责每日登记缺课缺勤的学生,追踪缺课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员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对缺勤、请假或早退的师生,落实专人每天做好电话、网络访问,了解身体状况,进行情绪安抚,提出健康建议,记录并汇总相关情况。
5.暂停人员聚集。 停止组织聚集学生的校内外大型集体活动,不组织大型的室内报告会和年级、校级聚集活动,必要的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控制室外大型聚集活动。不组织学生到校外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参加集体活动。未经教育行***部门批准,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参加跨区域的学习、竞赛、交流、实践等活动。原计划组织外出的考察、学习、师生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一律停止。小学不宜安排跨年级组班的放学后托管服务。暂停学校体育场馆对内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另行公告。学校体育课尽量安排在户外场地进行。
6.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利用现有的广播、橱窗走廊、校园网等手段,普及***肺炎防控知识,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组织师生学习省教育厅防控办《校园预防新型***病毒感染师生个人防护要点指南》,指导师生加强个人防护。把传染病防护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学生***防控健康教育课覆盖率100%。要求每位学生养成勤洗手习惯,严禁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相互交谈保持适当距离。
7.加强食堂管理。 学校要充分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准备,涉及食品安全的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学校在食品原料采购、存储与加工、食堂员工每日体温测量、餐饮具消毒、加工场所消毒、食堂排风通气等方面的工作。食堂员工须佩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直接裸手接触肉禽类生鲜材料,严禁生熟食品(材)混用,避免生食肉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分餐制度,固定学生就餐区域,落实校长陪餐制度,通过错时就餐、增加就餐批次、送餐到班级等办法,降低就餐人员密度。
8.通风消毒。 严格校园卫生消毒制度,参照《校园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卫生清洁与消毒指南(试行)》,每天实施校园消毒措施。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接受、暂存私人物品,对到校邮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教室、宿舍、***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室、办公室、洗手间等区域,应加强通风清洁,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严禁安排学生在密闭的环境下学习和活动。
9.教学衔接。 各学校要在开学后进行一次摸底检测,准确掌握线上教学开展后的学情,合理确定正式开学后的教学起点。同时,对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学习水平明显低于整体的学生,在开学后可通过组建临时教学班、个别辅导等方式提供帮助。对不能返校学习的学生,各学校要予以关心关爱,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指导。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10.应急处置。 严格学校管理,强化***情防控应急处置。发现发热等疑似患者,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按照“学校、幼儿园防控***肺炎***情排查处置流程”进行处置,并及时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请求指导处理,协助开展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学校消毒篇10
中等卫校实验室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术的场所,实验课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1],同时也是容易产生疾病传播的媒体。实验室的模型、教具使用频繁,实验室的人员进出复杂,每个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及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加之实验室又必须配置存放、使用和培养细菌的装置,若稍有不甚就可能传播疾病,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实验室存在的疾病传播隐患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不卫生隐患
1.1 中等卫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上实验课时,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工具,每种标本模型不知道经过多少人去触摸,标本模型本已经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疾病传播工具,加之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特别是女生有课间吃零食的嗜好,可直接导致病从口入的发生。
1.2 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教具品种繁多,学生使用后,不能对标本、模型进行冲洗(有的标本模型不能冲洗)。
1.3 实验室的消毒设备不建全,大部分实验室不按装消毒杀菌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柜、消毒浸泡液等。
1.4 实验室老师不严格执行实验室制度,不能按实验室的有关规定要求学生。
1.5 个别需用“菌种”或存放“菌种”的实验室不能严格管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不懂得细菌的危害,不严格执行实验操作程序。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卫生知识教育。对学生加强卫生知识教育致关重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平素的生活、工作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入校后,纪律、学习、卫生应同时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特别是入、出实验室要按要求洗手,做到六步洗手,“如掌心对掌心、掌心对手背、双手对握擦洗、再洗指腹、指间、指尖,范围至腕上10 cm”。在上实验课中,绝对不能吃零食,把好病菌入口关。
2.2 实验室的教具、模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具,每一件教具模型都会反复使用,教具、模型上的病菌、病毒不比人民币上的少,人民币上的细菌、病毒在上千种以上;如果实验室的教具,模型课后不能清洗消毒,学生互相使用后,难免会将病菌、病毒带到手上,学生再不认真洗手,就会互相传播,轻者皮肤瘙痒,重者会出现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各种肝脏疾病的传播。实验室的教具模型不怕潮湿的要定期清洗、凉晒,学校要制定教具、模型的清洗、凉晒制度,定期检查标本、教具卫生,发现问题要严格处理,确保教具、模型良好的卫生状态。
2.3 据豫北地区七所中专卫校的实验室调查,实验室基本没有消毒设备。要使实验室的模型、教具达到消毒效果,实验室必须安装消毒设施,各实验室要安装紫外线灯,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确保每30 WA的紫外线灯照射面积≤30 m2。个别实验室要有消毒柜,对耐高温的教具、模型要高温消毒(金属类、玻璃类)或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换,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实验室的消毒设备要保证完好,各种消毒设备要保证能够达到消毒效果[2]。
2.4 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实验室的卫生消毒规定,操作程序规定等。老师虽然给学生介绍了实验室的规定,但存在落实不够的问题;在老师忙,学生多的情况下,带教老师照顾不到,难免有部分同学违犯操作程序。这就要求带教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不注意操作程序的危害性,并举例说明疾病传播途径,如皮肤病、消化道疾病,使学生了解疾病传播的危害,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老师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课后,要求学生要用“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必要时还要进行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
2.5 细菌存放或接触细菌的实验室,任课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是什么菌种,它的危害程度,如何预防。首先在这样的实验室必须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对于初次接触细菌的学生,要自觉遵守实验室纪律,按老师要求的操作程序接触细菌,在操作过程中,认真细致,老师要分组辅导,不可有丝毫疏忽。待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整理好实验所用物品,接触细菌的物品要认真消毒,必要时进行焚烧,学生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消毒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总之,各中等卫校实验室卫生消毒状况有所不同,存在问题复杂多样,既有共性,又有各性。各学校应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具体处理,但实验室的卫生消毒状况不可忽视,同时要采取强硬的对策,如处理不当,直接可导致疾病传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