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风险管理第1篇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外资出逃,国内资金紧张。直到2008年8月份央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同时又由于市场本身需求不足,企业贷款意愿也在减弱,再加上投资资金回流银行,存贷比下降。由于基建行业对内需拉动的潜力并不大,十多年来国家对基建一直都维持着极高的热情,财***投入一直都是扩张的,各级官僚金融机构为此欠了很多的银行债,对内需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这是一条贪腐链,和房地产一样,只会造成财富集中和基层债务膨胀。汇率的微调已经不会再对出口造成决定影响。无论美国是不是通过救市计划,全球金融监管将会趋严,消费信用将会收缩,美国都要准备过几年紧日子休生养息。这不但客观上造就全球需求不足,而且还会引发各国就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的波动相对影响较小。内需不足、出口下降,外资将会撤离。这种连锁反应才是对外贸依赖性经济结构最致命的,尽管***哇哇大叫中国经济还会持续增长,但企业对市场变动最敏感也最具决定意义。农村改革受体制影响效果不会大。内需不足是分配结构问题,也是一个体制问题,目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根本无法监管庞大的官僚体制,因此内需也是一个顽疾,同样逻辑也可以推导出农村改革预期不大,设想中的利益分配是一回事,操作中的利益分配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中国的农村地域实在太广了,连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基层官僚都管不好,以目前的体制,农村根本就不能有效监管。
二、央行货币增发的现状
增发货币通常是为了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更充分地满足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流通所需,使交换更便利更通畅,所以货币供应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通缩会造成流动性不足,影响劳动者收入;通胀则会造成流动性过剩,使收入缩水。因此,央行在进行货币供应时,一般都谨遵“单一规则货币***策”,它紧盯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就业增加。中国自改革开始,近三十年基本就是印钱经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贯穿始终——如果说改革前是货币供应的波谷,那么改革后则完全是印钞经济的浪头与波峰,而这种经济的最大败笔却在于,它没能让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有丝毫进步;相反,它倒成了分配不公,巧取豪夺,官府、豪强、劣商收刮盘剥百姓最得心应手的优质工具。因此,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杀贫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肮脏过程——它与效率几乎毫无关联——直到现在,中国的投放产出比依然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因为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在原地踏步……也正因此,我们的社会财富增加也极其缓慢,人均国民收入也不过区区1300美元。而也还只是个均数,如果从总量上算,80%的穷人占有的也不过其中的20%的财富,这些人的收入远远还没有这么多,也可能是几十美元,几百美元。那么印的钱是怎样流进官府、豪强、劣商腰包的呢?就是说,钱从哪里出去,又怎么流动,最后又到了哪里?首先钱从银行流出,但它绝不一定就流入效率高的经济部门。国有商业改革前的情况是,谁给银行信贷人员的回扣高,钱就流进谁的手里;谁有权力,就放贷给他指定的谁——这种机制造成了中国银行业的大量坏帐,但钱却进了个人腰包——行长、信贷主任、官吏、贷款人等等;所以说“银行是大(贷)款加工厂”一点也不夸张——钱从银行流出,可能一分钱价值都没创造就被内鬼和外鬼合伙瓜分个八九不离十了。银行这样干下去会倒闭,但在中国却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策性贷款”和“历史性坏帐”最终将由***兜底,用纳税人的票子冲销——银行改制后,***首先给建行注资225亿美元,之后其它今天看似强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分别得到数额不等的巨资注入,而这些票子都是老百姓的税钱。钱从银行这样流出去,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入市场流通,而是越来越多地揣进个人口袋。可是,贪到钱的这少部分人在国内消费又有限,所以市面流通的钱就会越来越不充足,那么就继续印钞放贷——如此往复循环,最后变成了死循环。国有商业行业改制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本质变化却不大,金融腐败案依然不减,建行王小石案就是典型一例;同时,信贷资金流向仍然也不一定是效率较好的经济部门。钱还没出银行大门口就被内鬼和外鬼卷走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流向哪里呢?那就是银行们认为效率高的经济部门。问题是中国本就没有效率高的经济体,相比之下,国有垄断企业虽然效率不高,但收益还过得去——最关键的是,它是“国家的”企业,背后是***府,所以风险为零,只赚不赔——就算赔了也归***府埋单,所以银行流出一部分钱进了这里。除此之外还有贷款余额怎么办?还有钱就存入央行作为超额准备金,就购买国债,挣稳稳当当的利息——这也算银行们认为“效率高”的非经济体。对于中小企业,就算它成长性不错银行也常常惜贷,因为银行们认为这些经济体“效率并不高”,而风险却不小——这也是地下钱庄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银行业的这种赢利特征让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市场上缺钱的的时候,银行不但不放贷反而惜贷;而市场上钱多的时候,银行则拼命放贷,尤其他们认为“效率高”的经济部门。中国银行业可能是世界上赢利能力最差的金融机构,但它的赢利模式却可能是世界最保险的——贷给大型国企,存入央行,购买国债都是零风险收益,仅凭这点它就可长盛不衰,但这样的稳当收益还是不能保银行不亏,因为内鬼和外鬼不但可以把赚来的钱用发放贷款的方式钱分掉,而且还能把老本也搭进去——事实上,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正是如此。所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黑洞也最大。二次改制以后,中国加入了世贸,也获得了奥云会主办权,同时还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即所谓的出口驱动型经济——于是,为了经济增长,也为了奥运风景,投资、消费、出口三架拉动经济快速奔跑的动力同时启动。私有化完成以后,***府开始大力鼓动个人投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投资信贷规模——因为***府给银行注资后银行又有钱了。为了鼓励投资,***府一方面降息并加征利息税,另一方面则扩大财***支出,纷纷上马超大项目。在消费方面,为了弥补国民收入偏低造成的消费不足,***府首先给公务员加薪,美其名曰“高薪养廉”;同时,国企推行年薪制。对于非公务人员群体,***府努力让全国城乡8万亿存款拿出来投资或者消费,尽管在当年已经指明其中49%是公款私存,全国包括富人在内的老百姓实际存款也只4万亿左右,但***府还是“医疗市场化、住房货币化、教育产业化”了——百姓的钱不花也得花。***府为进一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消费,特意开放了个人消费按揭市场,而且消费信贷力度和信贷规模还不断扩大——现在没钱不要紧,花将来的钱。为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府可谓服务上门了——实行双休制,从国家机关开始,另辟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全面供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时间。出口方面,***府把扩大招商范围,加大引进外资规模作为官员***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了招商引资,支持出口企业,地方***府除廉价划拨或出让土地外,还给予减免税收,“帮助解决贷款”等方面的优惠——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依旧不能彻底摆脱府控制,官员仍然可以用它来兑换***绩。另一方面,中国廉价的劳动、资源和环境输出,以及出口退税***策,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错效益,银行资本自己也闻风前来,想分食一部分利益。银行的钱在***府的扩张性货币***策主导下走出银行大门口便流进这些经济部门和个人信贷帐户。在这些经济体中,银行最为追捧的是房地产业,因为这个行业对银行来说“风险小效率高”。在此轮通胀中,除***府外,房地产业是加速通胀的最主要的罪魁和祸首,下面我们就单独把房地产业拿出来为例,看一下银行资金流向和通胀成因。在中国,土地只有两种所有制形式,一个是国有,另一个是集体所有。国有土地由国家垄断经营,归国土资源局批发。如果你购买的房子在国有土地上,那么不管你是50年产权还是70年产权,实际上购买的都是使用权,也就是你租地50年或70年。但是,国土局不会直接批发给你,而是开发商,因为只有开发商有资本实力能够成片开发。这实际上就形成了地租的垄断性经营,而它的背后内质却是权力与资本勾搭媾和的垄断性获利(地租)。银行资本早就看好透了中国房地产业的这一特征,所以在***府规定开发商自有资金需在35%以上之前,开发商持有7%的自有资金就能从银行得到货款——这一方面跟中国的经济***策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房地产业的获利预期。事实正是如此。住房货币化、加快城市进程,以及房贷***策大大刺激了住房需求——住房需求旺盛逐渐从预期变为现实;而这种现实又造就了另一个投机群体——房屋贩子(炒房机构和个人)。地方***府加国土局、银行、开发商和房屋贩子共同希望房价高涨,因为这样可以使:国土局高价并大量批地;银行迅速收回贷款和利息;开发商和房屋贩子获得超额利润。***府之所以愿意把房地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一方面可以制造虚假繁荣,另一面可以全面增加财***收入。房地产业不但可直接带动钢材、水泥、建材、电梯、电讯以及其它房屋配套设备行业的业绩增长,而且还可带动运输、装饰、家俱、家纺、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工程机械,以及相关劳务和服务行业的业绩增长。所以对房地产业投入,可以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更广泛地传导到其它行业,进而使***府扩大税源,这样财***就大幅增加了。近些年房地产占GDP一半以上,而财***收入更是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至07年,国家财***税收已达五万亿。这些行业和企业(包括外资)以及***府都赚钱了,那么钱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当然谁都知道——是房奴。问题是房奴的钱又是哪里来的?房奴之所以叫房奴,恰因为他们没有多少钱,否则他就不叫房奴了。房奴的可怜在于,当他们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决定愿意一次性为国土局付清70年地租时,他便不再是一个***自主的人了,而成了银行的奴仆——购房合同一签,房奴就把自己的积蓄作为首付交给了地产商——出这笔钱,算对国土局和开发商的一次性了结,但却又在另外一面负起了巨额债务——房奴从这一刻起,余生的一大部分,甚至整个部分则全部交给了银行——房奴要用自己的后大半生伺候这个吸血鬼——而这个过程,正是***府通过上述诸多行业和企业把他们未来的税钱提前征走了——一部分人花未来的钱,另一个集团则征未来的税收,赚未来的银票,收未来的利息……房奴用从前的积蓄和未来的收入供应了这个团伙现期和远期的所有利益。房地产业最大的获利者是银行,而非地产商。银行给地产商的短期贷款能在房价不断攀升中迅速收回并得利息,所以银行愿意货款给“效率高风险小”的地产商——06年***府就在紧缩房地产投资信贷,但该项贷款仍以27%的高速增长,因为这里面除包含着集团利益之外,还隐含着巨大的腐败利益——卖地者,放款者、开发者都是利益黑洞的最大受益群体。房奴为所有公开的、黑暗的、合法的、非法的利益埋单,银行帮房奴完成了这一切。房奴虽然在银行获得了贷款,但他由始至终都不会看不到他贷的一分钱——银行没有交给房奴一分钱它就开始收息——这样的事银行当然愿意做;所以06年***府紧缩房屋消费信贷时,房屋消费信贷也还是努力避开相关***策,甚至用造假手段(如拥有多套住房者仍可用手续造假获得首套房贷款等)让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银行是地产业最大的获利者,它一头赚开发商的利息,另一头赚消费者的利息,同一个物品,两头收息,何乐不为呢?所以它希望地产就这样一直涨下去,哪怕是盖房和买房的靠的都是贷款,最后将吹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泡沫它也不管,因为银行也是“国家的”,交给***府去管,银行先赚钱分钱再说。中国地产商是个掮客,准确地说是勾结官府共同倒卖地皮的二道贩子。地产商很明白房价不可能永远涨下去,所以它降低风险的办法是:一面勾结官府便宜买地,另面则尽量将风险转嫁给银行,但前提是把房子卖出去,如果房子不能出手,一切风险还是自己的。正因于此,地产商总是想提前并且大量地圈地,以此降低成本风险。同时,他们还要动用一切力量吹高房价,甚至用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作走狗一起制声造势,以促进销售——只要房子出手,风险就成银行的了。然而,地产商最终还是金融资本的,银行的所有贷款都有抵压,并且评估价格远低于市场售价;但开发商的土地却没有,它只能自己给自己担保。开发商最知道房价高涨,地价也在高涨,而这种高涨正好抑制了有效需求,所以圈风险也会越来越高,尤其国家宏观经济***策的变动,更让他们的风险系数不断加大。我自己做过一次统计,06年时,上海的收入房价比就达19.2:1,远远高于欧美。近期又有研究者表示,中国的房价不但相对价格过高,而且绝对价格也高于美国。那么以中国当前的收入水平,平均空房率应是极高的,很多售出房屋也可能仅仅就是炒房者握在手里却难以出手的一堆钢筋混凝土。这种市场状况下,圈地风险是极大的,圈地成本也是极高的;但如果不圈,预期成本可能会更高,所以开发商一旦圈地,资金动用必然巨大,这样,资金面上还要依赖于银行。中国某房地产公司在某年获得某国外大财阀的某某等级的信用授信,享有多少多少的信用额度……而实际上,那不过就是一种闹剧式的炒作,它不过是用一种拙劣的手段向市场示放一个信号罢了;不过这也正好说明,地产商最终还是金融或产业资本的——地产商能赚大头的时候,银行也能赚大头;地产商不能赚大头的时候,银行仍能赚大头;地产商破产的时候,银行还能借地产商卖出的房子继续赚钱。中国的地产业是个经济小丑,它对中国的生产力没有任何贡献,自身也做不出什么名堂,它仅仅就是***府经济的一枚棋子,也是银行业的吸血的管道,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是个经济怪胎,它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而是帮助既得利益集团榨油的,最满足上层需要的;当然,它自己也浑水摸了不少鱼——本质地讲,它就是榨取民众油脂的工具。所以时寒冰说“取消开发商”是完全有道理的——那些今日里自我感觉不错的地产界大佬,不过多是一群借荒谬体制屠杀民众幸福的刽子手——如果没有这种体制,他们或许连都不如;即便今天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发达,其骨子也不过是权力和资本的走狗和奴才!如果不是生产和商业用房,房屋最终还是消费品,而非资本品——尤其在出租、倒卖预期不能实现的时候,其实际效用价值为零,而非市场售价;如果出租、倒卖预期实现,那么它的效用价值就是租金和房价,这时它就成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消费品。我们知道,消费需要支付财富,当我们没有存储足够财富,更没有创造更多财富时,整个社会却用未来预期获得的的财富集中消费,那么泡沫也便产生了——生产大于消费,我们的财富会有剩余;如果消费大于生产,那么我们积聚则是大量的泡沫——这就像我们借钱装修房子,当一时的豪华过后,剩下的日子就是还债了——美好的生活将象泡沫一样破灭。消除泡沫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我们更加勤奋的工作和劳动。泡沫经济把民众现期和远期财富偷得空空如也,让民众用血汗换来的,以人民币为标志的那一点点财富化成了一滩水……那么民众的财富蒸发了吗?没有,它进了***府的银库、贪官的腰包;进了银行的钱柜、中、高管的工资袋和奖金袋;进了外国资本家、权贵资本家、官僚资本家、买办资本家、新兴资本家的保险柜;进了专家、学者的红包;进了地产骗子和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主、中、高管的钱袋子;进了所有权力与资本勾结在一起每个角落和角落里每一个人的大钱匣子——尽管他们只这个社会极少极少的那一个集团,那一部分人。
地产业仅是此轮通胀的一个标杆行业,在金融领域,在资本市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国内外金融和产业资本是如何利用泡沫经济把股民榨干的——他们没有为社会制造一砖一瓦,没有为中国添加一草一木,却在那里拿走了数以万亿计的社会财富——中国股市十大名人无一不背景深厚,裙带复杂,他们可以不稼不啬,用***府拙劣的经济***策和他们掌控媒体公开诈骗的优势瞬间变成亿万富翁。
三、金融危机下的外汇风险
1、外汇储备的有限作用越南发生金融危机被认为是逆差造成外汇储备不足,于是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充裕而不会重蹈越南覆辙。但事实上,更细化而言,外汇储备如果因为结构问题而流动性不足,即使数字庞大,也难以应付短时间内的外汇挤兑。事实上,中国1.8万亿外汇储备中,能即时动用的只有3000亿现金,其他绝大部分都是各种深陷泥潭的债券和一些低价值的股权。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如果引诱中国把目前仅有的3000亿外汇现金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境外债权,那么中国外汇储备短期将随时陷入挤兑危机,其效果可参考越南,即:如果国内人民币在极短时间内挤兑美元并外流,可以造成人民币急速贬值,国内重现通货膨胀。当然,谋动前,应该先吸纳国内一定量的资源类上市公司股权和大宗商品期货多头头寸,以作为对冲。一旦发生外汇挤兑危机(一旦引发预期,民间也必然有多头加入),央行为了填补空缺,将不得不不顾血本折价抛售境外债券,以作回补流动性不足。
2、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一般来讲,本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理论上是本币升值,消费成本降低,进口原材料价格相对下降,可中国却恰好相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相对应是物价飞涨,生活成本大幅提高,CPI和PPI高企。因为,中国以前是一个外汇奇缺的国家,所以外汇管制制度一直非常严格,直到去年,由于输入性通胀严重,外汇管制才略有松动,每人可持五万美元现钞,但外汇管***策基本是没变的。与此同时,人民币兑世界主要货币也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这样,国家通过强制结汇和固定汇率很容易就把外汇集中到自己手上,假设外汇购买力不变或浮动相对较小,那么随着出口的增加,储备的增多,人民币发行也会增大——贸易顺差越大,流入境内的外汇就越多,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越大,其购买力就越低。但是,中国的结汇是按固定汇率进行的,那么,出口企业在结汇的同时,也在提高通胀率;而关键是,出口企业挣来的外汇也正好通过通胀送给了***府——通胀率多高,出口企业就赔多少。打个比方,出口企业赚来一美元,换来八元人民币。企业用这八元人民币购买一定单位的劳动和原料。开始每个八美元都能对应地购买相等劳动和原料,但随着出口的增多,顺差的加大,外汇进入***府口袋,八元人民币开始贬值,它便不再能购买相对应的劳动和原料,因此,按固定汇率强制结汇本身就是对出口企业的盘剥。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就是换外汇经济——是***府以增加就业的形式,把劳动和资源廉价出卖了,出口企业只是它的手段和工具。当劳动力成本通过新劳动合同法以法律形式固化,原材料成本随着通胀拉高,毫无技术附加值,高能耗、物耗、低利润的的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将被来自于制度和市场的两方面压力强行挤高,它的生存环境将是可想而知。这是假设外汇购买力是不变的情况下,***府持汇的状态,即***府通过出口企业输出廉价劳动和资源,一边解决就业,一边制造GDP,同时盘剥企业。中国经济现在就剩出口了,没技术和没内需支持,出口型企业汇率波动中跌荡起伏,我国出口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品,国外利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出口业有更直接的影响。(自加入世贸后,关于中国商品倾销的投诉案件累计达11000件,居全球第一)。
3、银行的不作为银行用贱卖的方式换来美元,把自己印的人民纸发给出口企业去刮油(央行跟商业结算用美元,而非人民币),以为持汇风险小,人民币发行量的多少并无关系。美国却逼着人民币升值,而它自己拼命地贬值——结果***府持的汇不但有风险了,而且还成事实了。银行过于相信美元,而不是人民币,所以每最多可购五万。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它到了***府那里就不流动了,基本就是归***府支配,结果东投西投,做单赔一单,做两单赔一双,无一斩获。***府刮来的钱财没有福利给人民,反而夸给了洋人,正是洋人和***府富得流油,导致老百姓穷得拉不动内需。按理说,人民币升值,百姓可以到外国消费,可老百姓真的去沾人民币升值的光,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没钱——别说6.8元人民币兑1美元,就是3元兑一美元,中国一般百姓还是到外国消费不起。所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让富人沾了便宜,只有他们才出得起国,消费得起洋货——人民币升值跟一般老百姓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严重打击了中资出口企业害惨,***府赚着近两万亿美钞也由风险变成了事实。
四、风险控制
1、从会计制度上来降低中小制造企业外汇风险,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差额在股东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中单列一项反映。由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海外业务大部分分布在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而国外的经营实体大部分都是国内母公司的组成部分,这就使企业的会计风险加大,造成企业各年度利润受汇兑损益的影响呈现较***动,这种情况既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在境外的财务报表应区别情况,分别以当地币或某一基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给国内的外币报表应将记账本位币统一折算成美元,外币折算差额相应做递延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国内在合并报表时,应按原折算方法将美元表述的境外单位财务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表述的财务报表,相应的外币折算差额按原处理方法分别作递延项目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企业进行外币折算风险分析时,可以避免由于会计准则应用不当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尽管外币业务的远期市场保值仍属一项外币交易,但其会计处理则因远期合同的性质与目的而有所不同。迄今为止,我国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尚未对该类外币业务制定相关的会计规范。国际通行的会计作法是将其分为外币交易远期市场保值、外币约定远期市场保值、外币投资远期市场保值等几类,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外汇风险管理第2篇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http://wwW.XchEn.cOm.cN
外汇风险管理第3篇
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外币负债金额较大,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带来较大数额的净汇兑收益,这一点已经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和G宝钢等一批大公司的年报中得到证实。对于金融机构,如银行,情况刚好相反,由于外汇资产大于外汇负债,造成了巨额汇兑损失。
银行外汇风险的计量主要解决如何准确计算和确定银行因持有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带来的汇兑损失大小。银行外汇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汇敞口,指外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其大小和方向对汇兑损益有直接影响;二是汇率波动,通常称之为汇差。因此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也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研究解决银行外汇风险控制和管理问题。
主动运用交易工具
一是要进行外币敞口管理。外币敞口管理实质上也是外汇的资产负债管理(分币种,不是笼统意义上的外汇),其要点在于根据银行风险偏好或风险***策,制定合理的外汇敞口大小,预测汇率变动方向合理确定外汇敞口余额方向,在汇率上升时,外汇敞口余额应保留在贷方,反之则应保留在借方。
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计算分析未来每一种外币的外汇敞口变化因素,根据外汇业务收支情况以及其他外汇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转换情况计算未来外汇敞口余额变动情况(见右上***)。
对于一般银行,影响未来外汇敞口因素可简要总结如下:
用外汇购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存货、低值易耗品等;
用外汇支付营业费用;
未来取得外汇业务收入和发生的外汇业务支出;
收到外汇实收资本,用外币支付所分配的利润;
用外币购买另外一种外币。
对上述因素分析后,应合理编制未来指定期限内的外汇敞口变化情况表,并根据预测汇率变化情况进行情景分析,计算可能发生的汇兑损益,从而为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预计汇兑损益=外汇敞口估计余额×(未来汇率—当前汇率)
二是能够准确预测汇率变化。要实现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银行应具备准确预测外汇汇率变化的能力。做好汇率变动的正确预测分析,需要做好两项工作:收集汇率风险信息,根据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做出正确分析;其次,要做好汇率变动的正确预测,把握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根据汇率变动影响因素作出正确的汇率变动预测。
预测外汇汇率,通常要从微观或宏观两个层面入手,通常宏观层面因素决定了汇率的长期走势,微观层面因素决定了汇率的短期变化。
三是主动运用外汇交易工具,规避外汇风险。在准确测算外汇敞口及汇率变化趋势后,银行应主动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外汇市场中,用于规避外汇风险的经常易工具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外汇远期合约
外汇远期合约避险,就是利用远期外汇市场,通过签定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外汇远期合约项下,不管契约期间的汇率如何变动,银行都可以确定将来能够收到或付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从而锁定了风险,这种避险工具常用于保守型管理策略之中。
2.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的避险原理与外汇远期合同是相似的,即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也就是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3.外汇期权
外汇期权又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契约,其持有人及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已规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币资产的权利。这种避险工具可适用于持“积极进取型”风险管理策略的需要。
4.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为互换的一种,它的基本做法是,在交易之初,双方以议定的汇率互换的本金,根据互换的金额,计算利息,互换交易期间,双方按约定的付息期和金额进行利息互换;在交易到期日,双方进行本金的再次互换。在货币互换交易中,由于汇率是预先确定的,交易者不必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因而起到避险的作用。
积极管理外汇风险
随着国内银行业“走出去”业务的增长,外汇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各种外币汇率波动而产生汇兑损益对经营利润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外汇汇率风险,各家银行必须建立清晰和操作性强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准确的外汇风险敞口和汇兑损益计量模式。准确计量外汇风险敞口和汇兑损益是管理和控制外汇风险的基础。基于银行核心系统上线后的技术支持,应建立以账结法为基础的外汇风险敞口计量模式,通过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设立统一的会计科目来计量外汇敞口头寸。同时,通过设立“外币占款”账户,准确记录和核算外汇敞口头寸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每一外币敞口头寸的市值重估和汇兑损益的核算。
其次,建立跟踪、评估和预测汇率变化的工作制度。准确预测外汇汇率走向则是管理和控制外汇风险的充分条件。从管理手段角度考虑,各银行还需建立一套系统而清晰的跟踪、评估和预测外汇汇率变化的工作制度,责任明确,将汇率预测结果有效地应用到外汇风险管理上,增强银行对外汇汇率变化的关注力度。外汇汇率跟踪、评估和预测工作应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再次,建立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完善外汇资产负债管理。通过计算出未来期间内外汇敞口变化情况,再结合预测汇率变化各种可能,可以得到基于汇率变化后汇兑损益的各种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这是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外汇风险敞口大小代表了银行承受汇率风险的程度,风险敞口余额大,银行可能发生的汇兑收益和损失就大。银行应根据自身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确定明确的风险偏好和管理***策。从国内银行总分行两级机构管理体制看,外汇风险敞口管理应立足于银行一体化来考虑,分行可通过内部购汇或售汇交易,使外汇敞口集中到总行,由总行负责集中管理,着力避免外汇敞口分散,风险管理失控的情形。
外汇风险管理第4篇
【关键词】 外汇;风险;外汇管理
一、文献综述
虽然我国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要较国外开展的晚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外汇风险管理和避险策略的讨论和研究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学者不断从实际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述关于外汇风险的管理问题,也为我国外汇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创造。研究发展经历从在我国处于汇率相对稳定色经济环境下,对国外关于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介绍,到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国情研究人民汇率问题的过程。2005年7月之前我国处于汇率相对稳定时期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对分散汇率风险的原理和方法、外汇市场的分类、锁定或减少汇率风险方法等研究。2005年7月以后,主要是研究人民币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国外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汇率的直接风险进行测量,早期以头寸(受险部分)测算和管理为主要内容,后期由于数理经济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波动方差法、VAR法和针对VAR缺陷的其它修正方法。二是汇率风险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主要是现代公司理论的发展,Adier和Dumas对汇率的重新定义以及计量经济学发展产生出来的汇率风险的定义。Pringle(1990)和ShaPir (1992)对汇率风险的三种状态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三是关于决定汇率风险的因素和企业避险的工具应用与企业价值关系方面的研究。
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外汇风险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及金融的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的风险。外汇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汇率风险,后者指除了汇率风险之外,还包括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和制度风险等等,文中外汇风险特指汇率风险。外汇风险的管理就是通过对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并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外汇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经济保障,即涉外经济主体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在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有:利益最大化原则,全面性原则。
随着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汇率风险将由外贸企业自行承担。了解和掌握外汇风险知识应该是社会大众所必须,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的国际发展战略和在经营核算过程中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工作当中。尽管在面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出口企业的销售额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由于长期以来受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影响,相对于国外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来说,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仍略显淡薄,加之目前可以供我国外贸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为数不多,特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很多企业因为未对外汇风险防范而导致破产,我国外贸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一)外汇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和专业人才能力薄弱
由于在2005年7月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企业的对外货币计价一般是以美元为主,外汇风险比较小,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加上我国大多数企业开设国际业务的时间不长,对于相关外汇管理的经验比较少,不善于对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重视外汇风险管理,避险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金融知识,对外汇市场汇率波动认识不足,无法对未来汇率走势形成合理判断,许多潜在外汇风险没有被引起重视,就不具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进行外汇汇率预测及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这就使得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无法实施。这往往表现在我国很多公司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其次,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监控体系,使得无法有效识别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很难规避外汇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金融工具配套不健全
对于我国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对公司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支持十分有限。国内银行提供的外汇保值工具单一,这就加大了公司的外汇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利率仍由***制定,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广。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公司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影响了公司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外汇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工具选择和降低了外汇风险防范的效果。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外汇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性外汇市场,只是一个与现行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与其他完善的国际外汇市场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外汇市场带有明显的结售汇制度特点。对于处于国家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一些策略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性的约束。企业势必会因疲于应付那些规定,可能忽视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远期结售汇业务至少要分行级以上才有办理权限,阻碍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
三、完善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首先,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真正从心理意义上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其次,建立建全制度。一套严明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有效地风险管理和防范,并要使该套制度有效执行。再次,企业的决策和执行者应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同时制定风险防范的对应策略,一旦发生风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处理能力,灵活处理相关的突发问题,同时对与造成风险的个人及部门要依据制度作出适当的惩罚。最后,还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以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这种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产品销售的竞争力在于价格,也就是说汇率变动时很容易引起产品价格、销售量的变动,外汇风险比较大。根据汇率波动调整销售价格,以规避外汇风险的措施对我国大部分企业并不适用。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产品的竞争力由依赖价格转为依靠质量优势,可以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充分采用各种合理的手段防范和规避风险
由于宏观金融环境并不是单个企业可以控制和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合理地运用各种手段防范风险。规避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内部方法和外部方法:内部方法在实际业务中表现为,如果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保值条款、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通过风险分摊法、提前或延迟收付等等方法来防范汇率风险。外部方法则是在当汇率变动难以预测时,企业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以较小的代价,将未来不确定的收益和成本固定下来。公司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外汇风险方法,借助外汇市场充分利用各种避险工具,建立适合自己的外汇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在经营时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不只是外汇风险,还有***治风险、法律风险等,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这些风险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管理,更加有利于公司决策。
参考文献
[1]黄亦君.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跨国企业外汇经营风险管理策略[J].北方经济.2006(6)
外汇风险管理第5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外汇风险 交易风险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 2005,(12)
[2]夏 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 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 2006,(02)
外汇风险管理第6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外汇风险 交易风险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 2005,(12)
[2]夏 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 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 2006,(02)
外汇风险管理第7篇
从建国到现在,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外汇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自由交易的公开外汇市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到1994年,是外汇调剂市场与***外汇市场并存的阶段。此阶段实行外汇调剂制度,允许外汇留成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外汇转让给需要用汇的单位来调剂余缺,商业银行依然游离在外汇市场之外,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活动。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从此商业银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外汇市场。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结售汇业务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头寸余缺调剂。此时商业银行完全是被迫进场交易,其行为从属于***府在经常项目开放情况下稳定汇率的目标,具有***策性业务的意义,汇率变动的风险完全由我国中央银行承担。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结售汇体制也逐步从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外汇市场逐步活跃,商业银行与企业的汇率风险随之暴露。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外汇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延长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允许银行进行双向交易、增加欧元交易品种。伴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逐步摆脱作为***府实行经济***策工具的角色,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以便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2005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启动;7月,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月,远期结售汇范围扩大,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向灵活汇率制度转变,外汇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扩大,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也势必与外汇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影响深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增大,变动频率比过去加快。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
1.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成因
汇率风险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化导致的经济主体资产、负债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各国国内的***治、经济因素是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造成汇率变动的最根本原因。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形成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产生的两个来源是持有外币资产负债和进行外汇交易:①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外币融资服务使得银行持有更多外币资产和负债。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外汇交易日益成为一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银行根据外币价格的变化进行投机以获利,使商业银行成为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客户提供外汇服务和在外汇市场上投机都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均产生外汇头寸。随着汇率的变化,该头寸的价值发生相应变化,造成银行收益的不确定,表现为汇率风险。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的汇率敞口风险。我国企业对外汇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却没有相对增加,外汇资金供应紧张,造成商业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人民币购买外汇以发放外汇贷款的现象,这会导致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敞口风险。
(2)引入OTC交易方式后,商业银行结售汇等中间业务汇率风险增加,可能出现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结算价的情况。
(3)远期结售汇业务等外汇衍生产品给国内银行带来更多风险。
(4)汇率的变动也给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带来风险。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通过境外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融资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造成折算成人民币后的资本数量发生变动,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3.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衡量
对汇率风险的衡量应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确定风险敞口,然后衡量在受险时期内汇率发生非预期变动的概率和方差。汇率风险敞口需要确定受险货币、金额和时间。银行所持有的每一种外币的净受险头寸=外汇资产-外汇负债+买入外汇-卖出外汇=外汇净资产+净外汇买入头寸。受险时间内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的概率反映了汇率风险的大小,方差反映了汇率波动范围的大小。在一个较长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在汇率风险中的损失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概率。汇率波动方差的大小决定了产生经济损失的程度。商业银行对汇率的预测可以采用基础因素分析、技术分析、模型预测以及主观分析等方法。在确定风险敞口和汇率变动的概率和方差后,可以衡量出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中外汇敞口潜在的损失,即等于净受险头寸与汇率波动概率的乘积。另外,对于外汇风险的衡量存在各种计量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
三、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1.汇率风险管理的原则
(1)外汇风险管理服从银行经营的总体目标。一般商业银行的目标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外汇风险管理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并固定未来的收益,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收益最大化目标要求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报酬、风险损失和管理成本做出精确的核算并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
(2)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中要对交易的币种进行管理,一般选择较为熟悉的有完善历史资料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与原有债权债务相匹配的货币,或者加列货币保值条款。
(3)管理多样化原则。外汇风险的成因、管理方法和成本多种多样,所以对不同外汇风险的管理措施应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方法。同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考虑不周全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2.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商业银行对于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两种渠道:①表内套期保值,不分别考虑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的损益,调整外汇风险敞口为零,来消除外汇风险影响。但是表内套期保值成本较高,同时通过对资产负债的调整会对整个机构的运营产生影响。②表外套期保值,利用远期外汇合约、期货合约、货币期权、掉期、货币互换等表外工具建立外汇衍生交易头寸,使其方向与表内风险相反,规模相等来消除外汇风险影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丰富,由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成本优势和更大的灵活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开始成为重要方法。
3.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建议
(1)加强对外汇风险的重视,加强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控外汇风险的意识,普及外汇风险监管知识技能,重视和培养外汇专业人才。
(2)OTC交易方式的引入改变了以往撮合方式中外汇交易中心承担信用风险的情况,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询价交易中做市商银行应加快交易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定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重估。
(3)汇率波动的频繁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客户的汇率风险增加,贷款企业信用风险加大,所以商业银行应把外汇交易涉及的客户信用风险纳入企业法人统一授信管理。
(4)衍生产品的风险不在自身,而是来自操作运营。由于衍生工具是零和游戏,风险复杂性高、隐蔽性大、计量难度大、破坏性大,所以商业银行应当特别重视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应当不断完善管理***策和程序,注重规则的实施,对于即使产生了收益的违规操作也加以严肃处罚。加强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建立超限额预警机制,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交易进行相应处理。
(5)完善商业银行的部门和结构。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的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加强外汇风险审计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配备具有外汇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
(6)银监会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外部监管,制定银行在交易前准备、交易实现、确认、轧差、结算、往来账核对、财务控制等交易流程上应遵循的规定,减少商业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