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10篇

预设与生成篇1

1.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有价值的生成,并顺着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实现生成的价值提升。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虽然要预想学生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可能,但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想法,备课再仔细,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想到课堂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虽然教师课前未能预设,然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就要及时地补充,机智地生成,因为关注课堂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如一次我上《鸟的天堂》一课,有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鸟扑翅膀的声音,注意看时,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原本只想让学生由“仿佛”明白:对于鸟扑翅膀的声音“我”可能听到了,也可能没有听到。可阅读中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课文写‘我’仿佛听到了鸟扑翅膀的声音,注意看时,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那么到底有没有听到呢?如果听到了,怎么会一只鸟的影儿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听到,又为什么要说仿佛听到呢?”这一问让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有学生说:“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在扑翅膀,只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急切想见到鸟,以至于耳边好像传来了鸟扑翅膀的声音。”也有学生附和:“是呀,是作者的幻觉。”可有的说:“可能是当时真有鸟在扑翅膀,然而当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有看到,所以才用‘仿佛’。”一时间,教室里乱成一团。

这一问真的让我始料不及,我脑子飞速地转着:如果此时我说些诸如“下课后再讨论”之类的话,必将使学生的探究欲受挫,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消沉;若尊重学生的独特发现,顺势而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到激发。于是我抛开预先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这一问题上来,对提问的学生夸奖道:“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有一双慧眼!”然后又说:“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相关段落,由‘仿佛’想象开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书,认真思考。之后再交流碰撞时,一个学生满有信心地说:“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当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有看到,不敢确定是否真有鸟在扑翅膀;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至于耳边传来鸟扑翅膀的声音……”对上述说法,我没有分辨其对还是不对,而是这样引导:“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原因,恐怕只有作者才真正明白。但是有一点大家清楚地看到了,就是作者用一个‘仿佛’,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大榕树下,使我们也产生了作者那样的感觉,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意境,令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我们还感受到了巴金爷爷用词的准确。”

这样合理点化、模糊处理,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神奇魅力和作者语言的无穷魅力。 案例中我始终抓住“仿佛”这个似有还无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层层深入探究,自我寻求答案,使鸟的天堂的形象和精妙的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渐趋丰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装“痴”卖“傻”

装“痴”卖“傻”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生成时,教师有时不急于彰显“智者”的魅力,而是尽可能“傻”一点,来句“我就不懂了”、“我也不知道 ”、“我也没办法,你再试试”等,故意向学生示“困惑”,以此打破学生的依赖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如一位教师执教《惊弓之鸟》一课时问学生:“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你佩服不佩服更羸?”本想赢得学生对更羸的佩服声,谁知一位学生大声嚷道:“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当时我在魏王身边,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佩服更羸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如果默认他们的话,无疑会降低更羸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如果否认他们,故意岔开话题,那学生今后质疑问难的信心就会受挫伤。于是,那位教师装傻说:“哎,照这样说来,大家都有可能成为魏国的名射箭能手喽,不过只是生不逢时啊!”这么一说,学生们都咯咯咯地笑起来。教师趁热打铁继续问:“更羸的本领真的就在于他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吗?”这个问题,把大家的注意力再次引到课本之中,大家又默默地读起书来。几分钟后,教室陆陆续续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显示在他能仔细观察,从一只在常人看来极普通的大雁身上看出它飞得慢,叫声很悲惨。”有的说:“更羸的本事还显示在他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经过严密的推测,最终得知这不仅是一只受过箭伤、伤口尚未愈合的大雁,而且是一只离开同伴、孤单失群的大雁。”还有的说:“更羸的本领更显示在他熟知大雁的心理,知道它听到弦响定会十分害怕,会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一用力,伤口被拉开,便从高空掉了下来。”

课上到这里,教师便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自由朗读了几分钟后,教师顺势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你们现在还佩服不佩服更羸?”沉默片刻,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仔细观察的能力。我平时就缺少这种能力,对一些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发现不了新的东西,所以写文章写出的东西很平淡。以后我要向更羸学习。”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并进行科学推测。如果是我,即使看到了这只大雁,也不能知道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的谦虚与实事求是。如文中的‘我可以试一下’、‘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些地方都反映出更羸很谦虚,并不把自己吹得十分地神奇或了不起。”……

本案例中,教师正是巧妙地运用“装痴卖傻”之计,才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绝处逢生”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有坦然面对生成的勇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让课堂成为“生长”学生个性的最好土壤。

3. 补偏救弊

课堂生成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是游离目标,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时甚至可以果断地放弃课前的预设,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创造性地生成。如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时,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首先要经过主人同意,而故事中是诸葛亮设计了一个‘局’,从曹操那里骗来了箭,所以我认为题目应改为‘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也这样想。”“老师,我不同意。”教室里热闹起来。此时,教师没有敷衍了事,也没有按预设强行施教,而是顺水推舟:“究竟是‘借’准确,还是‘骗’准确,我们先把课文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呆会我们来个现场辩论。”整堂课,教师将所有的问题进行整合,以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经过激烈的辩论,明白了诸葛亮在之后的作战中又把这些箭如数“奉还”给曹操,有借有还,所以用了“借”。

课堂中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预设走,甚至出现与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偏离的生成”,是把学生强拉到预设的轨道上,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实在能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是置“生成”于不顾,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偏离目标的生成不急于表态,而是把“球”踢回给学生,是非曲直由学生去说,并采取正确的引导,从而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把握住生成,补偏救弊,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教师就能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

成功、高效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的结果,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教育智慧,我们就要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流淌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预设与生成篇2

关键词: 物理复习课 有效课堂 教学设计

毕业班后阶段的课堂教学多是围绕复习这一主题展开的。复习课经常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而学生则置身于题海之中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样的课堂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更会降低老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课堂产生麻木和厌恶之情,师生无法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正如孔子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成功的复习课,离不开老师课前缜密的教学设计。笔者结合近几年初三毕业班物理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突破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

复习课的首要目标是唤醒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很多物理学基础知识,如光学知识是初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后续学习过程中并未涉及,时隔一年之久,大部分学生早已遗忘殆尽。鉴于此,一堂复习课伊始,教师要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总结,并形成纲要,标注重难点、考核等级及考察方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主干知识,并对照纲要目标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这是复习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处理,例如:找一道易错易混题,让学生先出错,老师再纠正,让学生在错与对的比对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通过事先多次磨课,创设合理的情境,把零散知识连成知识串,从旁激发与帮助,让学生逐步融入,使课堂“升温”;教师也可创新实验设计,实验不仅是新授课的法宝,在复习课中若运用得当,也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不妨从相机与投影仪不同的使用场合着手,可以很快进入情境。在复习气体压强内容时,设置一个从锥形瓶中取出完好鸡蛋的实验(锥形瓶倒置在铁架台上,用开水对锥形瓶底进行冲淋,瓶中的鸡蛋可从瓶口缓缓滑出)。这样的预设既达到复习引入的效果,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唤醒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二、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复习课绝不能通过“背、默”这种单一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无视学生个体差异,虽然对“学困生”能起到督促作用,但对“学优生”却是一种伤害,会使他们养成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定会倒退。

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其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休戚相关,可以学以致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对物理学名词、规律、公式的处理应联系实际、突出理解,让学生学有所用,体会学习的实用价值。初学时,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还处于浅层次理解,不够深刻。随着后续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如“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后续电功、电功率的学习方能融会贯通。

复习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重视名词、概念、公式的导入环节和提出过程,突出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教学中要突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突出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之功效,达到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乐、乐中促学的理想目的。让学生能够***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中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培养,让学生的思维在物理情境中畅游。

北京大学物理系田光善教授说过:若能让学生从我们的讲述中得到一点启示,以便他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有榜样追随,有信心前行,有毅力克服困难,既已达成教育之目的,又尽到身为人师的责任,这是一项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工作。

三、题海无涯,回头是岸

“一堂复习课,试卷满天飞”是学生对后阶段物理课堂的形象描绘。“单元卷”、“专题卷”、“提高卷”、“冲刺卷”、“交流卷”、“模拟卷”、“押题卷”、“信息卷”等,可谓卷卷不息。考试是通过试卷检测学生的,在规定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目成了老师的执著追求。学生变成了解题机器:只求是什么,不求为什么。

“题海无涯,回头是岸”,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先下题海,对题目予以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不妨从以下方面筛选题目。

1.题目一定要删减。若与考纲(教学大纲)要求有出入的,学生暂时不能接受的,不在本节课(或近阶段)讲解范围内的,过难或过易的,重复练习的,则坚决舍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题目呈现的次序性。选择习题应遵循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具体到抽象;还应关注习题的铺垫性,前题为后题起铺垫、启发、分散难点的作用,后题是前题涉及知识的应用和提高。

3.讲评试卷应突出问题,淡化题目。学生关注的是哪道题做错了,有无得分。对错题分析、点评理所当然,然而更多的应是深层次分析:学生为什么会错。它暴露了自己教学环节中的哪个薄弱点,后续教学中要予以修补,加强反馈。更需要对错误问题整理归类,予以拓展,强化训练。这样方能体现错题的核心价值。

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教师和学生永远属于两大阵营,教师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定会吃亏。高明的老师会尽量缩短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组织、启发、激励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不高明的老师会使这两个阵营对立,增加彼此的距离,极端者甚至势同水火,互不相容。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上,教师应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童年意识、知道敬畏生命……

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班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如思维特征、个性特征,每个学生所属的层次性特征,甚至于智商、情商等因素都要综合考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进而精心设计缜密的教学方案;教师还要充分分析学情:哪些是学生肯定掌握的(不讲),哪些是学生可能遗忘的(要概括式复习),哪些是学生存在问题的(要重点讲解),哪些是学生易混淆的(要举一反三,加强辨析),哪些是短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的(要分阶段达成,不可拔苗助长)。只有真正知道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把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一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教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以主人身份全程参与课堂,是否学得主动、快乐、有效。一节课堂应该有3声(笑声、赞叹声、惊讶声),5个度(主体参与度、个性张扬度、思维有效度、情感交流度、能力形成度)。一堂成功的物理复习课,教师不可用一张考卷搪塞,重复单调的“做―讲”模式,这种课堂是空洞乏味的,亦不可课前毫无精细的教学设计和策略,这种课堂是收效甚微的。一堂成功的物理复习课,老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学情实际出发,充分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授之以渔”,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把教学设计落到实处,方能达成复习课之根本任务:知识求深化、技能求熟练、方法求灵活、思维求深广。

参考文献:

[1]沈英.浅析物理课堂结尾的实验情境创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12).

预设与生成篇3

关键词:预设;意外;生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49-02 中***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共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就如一对孪生兄妹,必须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一、精心预设“意料生成”,埋设课堂生成之火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学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精心的预设是为了促进积极有效的生成,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预设”,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空间。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考虑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有可能产生的问题等等。只有充分预设,教师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撞击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案例1: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片段)

教师:在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软塑料瓶变瘪了。

教师:该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说明瓶内压强变小了。

追问:压强为什么会变小,进一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教师:很好。请根据刚才的实验原理,再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事实。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等等。

反思:沪教版教材中并未安排相关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只是说明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我在演示了“软塑料瓶变瘪”的实验后,并没有停止教学的进程,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原理,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并且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敏锐捕捉“意外生成”,捕捉课堂生成之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虽然教师在上课前的实验准备非常充分,尽可能避免意外,但有时往往会因为实验条件或某些人为的因素,出现一些意外或与实验预期效果不同的现象。敏锐捕捉课堂“意外生成”, 等于是为化学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教师要善于“放大”教学中的意外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的智慧尽情展现,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案例2:探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片段)

教师:取一支试管加入1~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实验结束,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1:产生蓝色沉淀。

学生2 :产生绿色沉淀。

对于后一种现象,我也感到很意外。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药品有问题?我用学生的药品重新进行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现象一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呢?于是我让该小组学生汇报他们的操作过程:“在1~2 mL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很快我心中有了底,原来问题出在所加药品的顺序和用量上,这种滴加顺序的变化及药品用量对实验结果是有影响的。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为什么用同样的药品实验,老师跟同学们得到的现象不一样呢?”学生们提出了好几个猜想:可能与药品的滴加顺序有关;可能与滴加的溶液量有关……我趁势引导学生现场验证猜想:原正确操作的组按错误操作一次,原错误操作的组按正确操作一次。发现真的是滴加顺序惹的“祸”, 滴加的溶液量也影响了实验结果。

反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工作至今,从未出过意外。课堂上出现的这个小插曲虽然“浪费”了几分钟教学时间,但是,它让学生懂得了实验中“加入”与“滴入”、“先滴”与“后滴”的重要;也让学生明白了实验中若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一定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收获课堂生成之精彩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相辅相成。作为教师课前应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收获课堂生成之精彩。

案例3: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片段)

教师: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

教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也是一种常见的碱,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

学生:没有明显现象。

教师: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就说明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不一定。

教师: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

学生展开分组讨论,讨论后学生交流设计成果,设计出两个方案:

方案1:可以用酚酞试液来检验。

方案2:往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看矿泉水瓶是否变瘪。

方案1很快被排除,因为NaOH为碱,其溶液显碱性;Na2CO3为盐类物质,其溶液也显碱性,不管有没有反应,溶液都会变红。

方案2可行,但有学生提出疑问,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也能和水反应使矿泉水瓶变瘪。所以该学生提出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案准备好仪器进行实验)

反思:关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同学们比较熟悉,但是关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为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设计方案并按照学生的方案准备好仪器进行实验,通过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使学生清楚的明白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通过安排随堂实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教师应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起来,用精心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留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生成的契机,让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让学生创新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飞扬个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预设与生成篇4

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

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浅谈几点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的案例。

一、引导感悟,生成知识之本

本人执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刚开始,我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要求。我说:“朗读课文,可以读出自己熟悉的生活或场景,可以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也可以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寥寥数语,却在学生内心掀起轩然***,这种情感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一学生说:“我觉得散文中的爸爸很木讷,但对我却充满深深的爱。”我问:“从文中的哪个段落以及哪些句子读到的,还能找出哪些词语体现父亲的这种情感?”于是,学生就根据文句加以精彩的分析,他们能自己感悟文章的情感,课堂迅速进入学习的

高潮。

二、以谬求真,利用“错误”资源

在教《伤仲永》这篇文章时,我问:“方仲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上有了让我感到意外的答案,一学生突然说:“这故事是假的!‘未尝识书具’,说明从小没有写过字,却能够突然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真是奇怪。况且,‘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实在太荒谬了”。我继续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下去呢?再说下文‘于舅家见之’看来还真有其人啊!其实,通过查阅资料,王安石的家乡确有其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与后文“泯然众人”作对比,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本文借事说理这一目的。教师课前不能预设课堂中的学生错误信息,但课堂上可以以谬求真,灵活利用错误资源,在生成中完成预设。

三、多元解读,在对话互动中生成

以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在进行主题探究时,我采用对话的方式去进行。我说:“面对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一名学生说:“盲孩子,你太幸福了,有那么多的在人帮助你,让你看见了光明。”另一名学生说:“影子,你太高尚了,你乐于助人,你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学生回答精彩纷呈,我继续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的说:“我要热爱生活,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永不放弃,追求光明。”还有的学生回答:“其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由于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多种信息在交流、冲击,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形成对话互动而共享的课堂。

四、比较阅读,在思维拓展中生成

文言文《狼》的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西方寓言故事《狼妈妈》,让学生比较阅读,用思辨的方法解读了文本不同的主题。我追问道:为什么同样的狼会给人以不同的形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是作者写作目的不同,文言文《狼》是为了讽刺现实,寓言《狼妈妈》是为了赞美人性。所以,导致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文言文《狼》着重刻画了狼的兽性――贪婪、狡猾,甚至愚蠢,而寓言《狼妈妈》着重描绘了狼人性的一面――聪明、机智,具有母爱。”“我认为文章的作者生活的时代不相同,他们对狼的主观感受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他们赋予狼的情感态度也就不同。”

预设与生成篇5

一、预设:“人文课堂”的主桥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构“人文课堂”就像传统课堂一样,需要预设。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即预设)。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学生状态等多方面内容。每个执教者对这些内容都应有自己的见解,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入手,我们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学生与文本。教师在细致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富有创意的解读、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的同时,眼中更要有“人”的概念,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长点,尊重生命个体,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预设的中心点。

预设是静态的,它在人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架设起了“人文课堂”的主桥梁。

二、生成:“人文课堂”的涟漪

课堂不是剧场,只要按照写好的剧本表演就行,尤其是人文性的课堂。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使得预设不可能穷尽课堂所有可能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因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存在着个性差异。同时,他们又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情感体验。他们带着所有这些特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建构。因此,课堂上常常有“意外”发生,这种“意外”是无法预设的。这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许多变量,使语文课堂具有很大的生成性。“生成”就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

生成是动态的,它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特点。从“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必将激起“人文课堂”的涟漪。

三、人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最佳契合

预设使人文课堂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生成使人文课堂火花四溅、精彩纷呈。人文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打造人文课堂的两翼,缺一不可。怎样才能搭起预设与生成的桥梁,使之实现最佳契合打造“人文课堂”呢?

(一)教师要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还要有应变的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要有正确的理念和革新的勇气。

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的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但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学设计被打乱和冲击,教师将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抉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时选择了避开,这样的选择既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与现在的教学改革方向相背离。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到不仅不回避,还能及时捕捉生成的契机,随机处理课堂的“意外”,借此生成意外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全新的理念、深厚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机智,还要有在当今考试原则下敢于实现“大语文观”的勇气,更要怀有对学生的真诚的人文关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考量学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一起相得益彰。

(二)静态预设应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

“人文课堂”不能全靠老师的强行预设,若此,本身就没有了人文性。课前,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元的或深层的解读,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全方位预设。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因为语文是人文学科,语句含义丰富、内涵丰富、情感丰富,甚至价值追求也是多向的;同时,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当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文本相碰撞时,所激发的情感、思维与想象的火花可想而知。教师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弹性空间”。

给学生成留足“弹性空间”的预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人文性”的预设,它是对偶然的宽容,对创造的促成。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给学生留下了自主体会和悟解的空间,给“人文课堂”创造了生成的精彩。

(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文课堂”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有人文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预设是教师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完成的,而动态的生成则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想让预设与生成在一堂课中达到最佳契合,更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要打造一堂灵活而富有张力、高效而充满魅力的人文课堂,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人和心理需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充分释放个性;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要和学生的个人和心理需要相适应;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亲和力”去温暖学生,用自己的多元评价去鼓舞学生,为学生培育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从教师单一的、静态的预设走向多元的、动态的生成,展现“人文课堂”生命灵动的精彩。

预设与生成篇6

《品德与社会》课生成预设一、背景概述

在2014年的山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上,我执教了鲁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文化采风――礼仪中的文化》一课。这是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第三课的一个色块内容。教材通过见面礼仪、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的***片、文字资料给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引领,启示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国家的礼仪及反映出来的礼仪文化。本课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注重学生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拥有多元文化观,认识文化习俗的差异,从而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成“懂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持宽容、尊重、入乡随俗的态度。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多元的文化观”这一目标,课堂的预设是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文化之后的现场模拟来实现的,这既符合了品德与社会中“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又符合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精彩呈现

通过分析自己的资料,结合教师提供的***片知道了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仪,并了解了礼仪背后的文化,出示世界地***。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了解的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仪,那我们就去世界各国转转吧!

生:好

师:我们先去泰国吧,sa wad dee ka撒哇低咔(双手合十礼鞠躬)。

生:sa wad dee ka

师:孩子们,我是站着的啊!

生起立:sa wad dee ka(双手合十礼鞠躬)

师:去韩国看看吧!(安宁哈塞哟)(师鞠躬行礼)。

生:安宁哈塞哟(生鞠躬回礼)。

师:啊!到了新西兰,见到了毛利人――行碰鼻礼,

一女生接受老师的碰鼻礼。走向一男生。

师:咦?怎么不和我碰鼻呢?

男生1:不好意思!

师:是啊,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含蓄的,很难接受这样的见面礼仪,那我就是要和你行碰鼻礼,怎么办?

男生1:老师还是算了吧!

师:中国的小朋友,我代表毛利人欢迎你,来吧!孩子!

男生1捂住鼻子:不,不了吧!

师:哎呀,同学们我该怎么办?

男生2:老师,我给他捂上眼睛吧!

生大笑。

师:啊!这样不好吧!怎么办呢?孩子们!

男生1抱头求饶:老师,我求求你,还是饶了我吧!

男生3:老师,我来给他做个榜样吧!

师:好,我喜欢这个中国朋友(师与男生3行碰鼻礼)。

师:谢谢你尊重了我的见面礼仪!你很有国际友人的风范(转生面向男生1)!

男生1:好吧!老师,我尊重你!

师与男生1行碰鼻礼。

师:多好的一位国际友人啊!

你非常尊重我,当我们面对难以接受的见面礼仪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见面礼仪,并你努力试着去接受他的见面礼仪。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之后,基本上能够接受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但是在面对毛利人近距离接触的的碰鼻礼时,比较含蓄的五年级孩子们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课堂的预设是可能会不好意思,但经过学习之后,学生应该会很大方的接受不同的见面礼仪。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很不愿意,老师几经周折孩子才勉强同意,课堂在这里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样的课堂生成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了解礼仪及其文化习俗的特点。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多元的文化观,懂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持宽容、尊重、入乡随俗的态度。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是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现,课堂教学也成了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学生在老师的预设中,通过体验这样的方式触动孩子心底经过了思想斗争的,最敏感、最细致、最柔软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灵动、活泼的孩子,看到了有情有趣有仪的品德课堂。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地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品德教材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静态的结构,而课堂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学活动的预设去进行。因而,我们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生成,灵活应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1.把握教材,了解学情

预设的重点是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也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起点。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认真钻研大纲,把握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及尺度,区分重、难点;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结构特征。而学生的生活状况,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都是教师在备课是必须把握并预设的。还要对课堂上很多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有预先的思考与相关的应变策略。

2.和谐情境,灵动生成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

预设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孕育道德情感的土壤。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成为品德课堂上活泼、灵动的孩子们。

3.弹性预设,多种生成

预设与生成篇7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有效课堂

课堂不应是某一固定教学流程的训练场、展示台,而应是师生互动、激情和智慧迸发的动态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朝气的孩子,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是复杂多变的,教学是否有效也就存在不确定因素。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过程中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它必定有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预设与生成揭示着课堂教学中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然而,真正要在课堂上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使课堂充盈而有效,却远远没有我们说的这么简单。长久以来我都在思索: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相融共济、水融,使精彩的预设让课堂更有生命力,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

1.精心设计教案,体现个性,为动态生成做铺垫

课前准备很重要,它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所教内容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生留足自由思维的空间,形式上不能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模式化,应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足够的余地。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这样的预设能够在教案与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广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2.抓住课堂契机,联系实际,激励课堂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求知欲的活生生的学生,可以说课堂是复杂多变、充满变数的,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意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死套教案,亦步亦趋,一味按照课前的预设机械推进,用“死教案”牵引“活学生”,就必然导致教学呆板僵硬,课堂死水一潭,学生上这样的课也毫无兴趣。要在复杂多变、节外生枝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机械呆板的模式,除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外,更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和巧妙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敏锐地意识到其课程价值,将其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契机,以实现课程创生。如:某一日,伴随着上课铃响,我踏进了教室。教室里有点吵,原来有人扔了半截冰棍在走廊里,所以大家议论纷纷。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为我今天所要教授的内容是《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于是我提出:“冰棍该不该扔?”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我及时地将这一偶然事件转变成有利契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挖掘学生资源,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知其所想,给其所需,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群体,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未曾预料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时刻记住以学生为重,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为重,积极引导,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教学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精心设计提问,体现梯度,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有讲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通过课堂设问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中展示并突出矛盾冲突,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1)教师的提问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原有水平,应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恰当引导,将学生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有动力,才会得以不断进步。

(2)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向其他学科渗透,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3)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但切忌问题过偏、过大、过难。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给学生几个台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足情感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5.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为课堂生成奠基

创设情境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展示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二者不是绝对的对立,而应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任何将其割裂开来、偏重一方的做法都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的“突发事件”,挖掘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并产生创造灵感、教学机智,随机调控,即时发挥,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向提高科学素养的方向转化,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创造富有生命灵性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

预设与生成篇8

一、教师在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中的过度行为表现。

一是拿“预设”当“圈套”。部分教师为了按预设的教学方案完成预期目标,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教学结果只以预设目标的完成为标准,对学生超越教师预设而产生的新问题,或视而不见,或不置可否,或巧妙搁置。

二是“预设”只***“标奇立异”。不少教师在预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新潮,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如多维目标的整合、多媒体的运用等,不深入钻研教材,对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学习情境以及学法指导等预设不够。一旦“生成”内容与“预设”的目标出现矛盾时,手足无措。

三是预设“问题”只为“热闹”。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方法简单地等同于提问,把“满堂灌”变成频繁而随意、缺乏深度和广度的的“满堂问”。教学过程貌似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课堂气氛非常“热闹”,但实际上学生是被“提问”牵扯着鼻子走,既没有***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也没有探究的热情,“启而不发”变成“启而难发”,“热闹”使得课堂教学有“温度”而没有应有的“深度”。

二、让预设和生成共促课堂高效

1、精心预设,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所期望生成的目标。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适时预想到课堂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和新方法,使教学能有序地展开,使生成具有方向感,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以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宗旨,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

(2)潜心预设教学内容。高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内涵得以释放,使预设的问题有生成的质量,促使学生从较高的层面掌握知识和获取能力。二是要将有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充分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课程资源,预判学生可能的“非预期行为”,对教学内容进行尝试的研讨和多层次的开发,保证预设课堂目标的真正落实。三是要把教材当作实现课程一种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灵活预设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如何对学生新的生成以及“节外生枝”做出反应、引导、点拨和评价等。

2、有效生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生成,是指师生、生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可能全部考虑到在教师、学生、文本的相互交流中产生的思维碰撞、意见分歧等级不确定因素。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刻关注课堂学习过程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对生成资源进行组织、引导和运用,做到既能关注“生成”,又能驾驭“生成”。

(1)让预设性生成资源引领课堂。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的生成,是课堂生命的主体,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把预设生成作为课堂生成的主流,让课堂在预设中生成,让预设性生成引领课堂教学。

(2)捕捉和利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非预设性生成是指课堂偶然的、意外的生成。教学中,教师要把非预设性生成作为课堂生成的支流,并恰当地捕捉和驾驭这些“意外”生成资源。

(3)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生成”。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为教学的有效生成创设良好的条件。

其次,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自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考,督导学生的合作,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知识产生过程的非知识元素,从而培养兴趣,锻炼思维,提升学***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可持续学习。最后,教师要把握好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3、构建高效课堂,要坚持预设与生成共存互补

(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共同创造的产品。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既要改变只以教师中心、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全封闭式的“预设”,又要避免无效的、无价值的随意“生成”,双管齐下,统筹兼顾,最大程度地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2)理性对待“节外生枝”。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和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节外生枝”,应立足发展,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或“延迟”,使生成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预设与生成篇9

关键词:多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67-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俩难以处理: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预设”与“生成”共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预测“学情”,建构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全面分析学情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等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起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的教和怎样的学。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分析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可在教学的开始环节展开学情调查。通过课前谈话或课堂导入环节进行了解。如学生已经具备了那些学习新知所必须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那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

2、建构弹性教学方案

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或重组。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包括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各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及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

3、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具学具的开发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又依赖于原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

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从而优化预设,为生成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1、活用预设,灵活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前的多维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教学时,教师就应打破“线形序列”,随机应变,及时选择预设的程序,为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

2、整合预设,调整生成

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各维度和各层次目标如何随着教学进程逐一达成?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学预设时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教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遇到的新阻碍、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方案,在头脑中进行“无纸化” 教学二度设计。

3、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预设与生成篇10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预设 生成

预设性与生成性是现代课堂的两大特征。在以素质教育为侧重点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必须通过教育改革,革新原有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重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把课堂生成放在更突出的地位,是主动跟上时代步伐的表现。生成性和预设性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堂成功的标志。在预设和生成中,生成在当代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在实际课堂中,师生合作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种可能性,教师在课前预设中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课前预设的广度与弹性必须得到增强,教师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各种始料未及的课堂生成,并从这些千姿百态的生成中总结经验教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利用课堂生成改善课堂预设。

一、课前预设及课堂生成的定义

望文生义,“预设”可以理解为“预测”与“设计”的综合,根据教师的经验和普遍规律,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步骤化的安排及设计。课堂的预设包括几方面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考虑、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道具的选择、教学评价标准的设置、教学气氛的模拟等。教师的预设是课堂的发端,是教与学这条铁链中的最初一环。教师不仅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周密的设计,明确和细化学习目标,还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达到教学目的;再根据本班学生的体质及接受程度,因材施教,做好应对准备。一个课堂预设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因此除了渊博的教学知识、对专业的责任感及高超的教学技术,教师必须有处变不惊和镇定成熟的性格。教学预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天气状况等各种因素有密切关系,教师必须严格对待。

即兴生成,即根据实际课堂上出现的始料未及的状况及变故,顺水推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即兴生成花样繁多,可预见性差。相比于传统教学的机械和固定,它给予了课堂更大的生机及更多的可能性,更适应于二十一世纪这个思想、文化、科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课堂教学是否有生成性和探究性是新课程理念评判课堂优劣的标准。在课堂中,教与学,老师和学生相互交织,在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微妙过程,而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不确定及趣味性是一堂课的精华部分。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增强多角度多方位利用、思考教学道具的能力,使课堂生成“物超所值”。

二、初中体育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共通要义

首先,初中体育课堂中,无论是课前预设还是实际生成,都必须遵循两个共同的原则,一个是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另一个是目的明确清晰的原则。

体育课堂特点是多数在户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体育锻炼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户外活动益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设及课堂生成都必须费一番心思。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在课堂预设上,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标准动作,还应有更多创造性的探讨;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细化——学生学会什么、学到哪个程度、以后要怎么发展等问题,都要有详细的步骤及方案;表现在向学生灌输“乐于健身,热爱保健”的运动精神,使学生自觉地把锻炼身体变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目的明确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各个环节都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自己引导学生做的每一项活动都紧扣教学目标。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实际是自由活动课。教师只是把学生带到户外,简单地排下队点个名便让全班解散。这种漫无目的、毫无技术含量的教学安排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没有起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体育的乐趣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规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珍惜宝贵的课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或者运动技能。在课堂生成的时候,必须严格把关纪律,确保学生都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而没有浪费时间在闲逛或者偷懒上,使他们学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的关系

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学预设为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南及行动时间表,它是确保课堂秩序稳定、课堂内容完成及课堂时间被充分利用的关键。而课堂生成则能够补充课前预设考虑不周的不足,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给师生带来启发。预设与生成假如都能够以恰当的比例融入到教学中,被认真对待,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乃至增进师生友谊都大有裨益。

为了让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走向和谐同一,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及敬业态度。另外,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确保课前预设能够充分实现,以及课堂生成能够高效有益的关键。这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尤其是体育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天的态度,乐于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在班级中才有号召力,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教学安排积极响应。教师应该创新课堂活动方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比赛、游戏、测试等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动员全班学生。

课前预设于课堂生成在教学中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太过注重课前预设,忽视课堂实际生成会进入过度理想化及课堂气氛沉闷僵死的误区;而太过注重实际生成,忽视课前预设,则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内容安排杂乱无章,学生纪律散漫的恶果。此两者是初中体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必须狠抓落实,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董裕华.对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性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1).

预设与生成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预设与生成10篇

学习

需要你的爱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需要你的爱10篇,内容包括需要你的爱文案,需要你的爱的语句。维珍唱片最终迎难而上,让音乐产业里的成功人士们大吃一惊,成为一家成功的唱片公司。20多年来维珍唱片都与一些杰出乐队合作,卖出了无数张唱片。当我在展望未来一年时

学习

农网改造工程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农网改造工程10篇,内容包括农网改造方案大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料汇总。成员由县***、审计局、财***局、工信委、公安局、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城管局、林业局、交通运输的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长组成。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

学习

开关柜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开关柜设计10篇,内容包括开关柜设计基础知识,开关柜设计心得体会。0引言中压开关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包含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高压熔断器、接地开关、站用变压器、负荷开关、互感器、控制、测

学习

银行市场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市场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商业银行论文选题,银行经营与发展论文题目。3.战略模式重组。在新的环境中重新研究前人战略模式的合理性,扬弃这些战略模式,引入新思维,并对战略模式进行重组,精心设计自己独特的“战略群”,发挥旧有战

学习

双语童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双语童话10篇,内容包括双语童话故事100首,童话双语翻唱完整版。Thenthesonsaid,"Iwilltakecareofmyself.Iwillalwayssay,'Notmuch,notmuch,notmuch.'"Sohewalkedforalongtime,always

学习

双十二促销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双十二促销10篇,内容包括双十一至双十二的促销文案,双十二促销活动方案十篇。1、确定活动方法2、包装活动降价?打折?礼券?赠品?抽奖?演示促销?服务促销?消费信用?还是其它的某种促销工具?选择什么样的促销方法,要考虑到促销

学习

资金风险管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资金风险管理10篇,内容包括期货资金风险管理,资金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几种。1、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不同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比例加以限制从投资的三大要素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来看,保险公司更强调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因此,

学习

汉字歇后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汉字歇后语及答案100个,汉字歇后语谐音。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学习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开学第一课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怎样介绍,小学开学第一课完整版内容。在了解过《开学第一课》的朋友都会知道该节目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

外汇风险管理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外汇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外汇风险管理真实案例分析,外汇交易资金风险管理。增发货币通常是为了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更充分地满足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流通所需,使交换更便利更通畅,所以货币供应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通缩

学习

成语对对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对对子10篇,内容包括精雕细刻成语对对子怎么对,成语对对子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韩国和中国同属于汉文化圈,但是韩中两国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语言方面来说,韩汉两种语言有很多异同点,首先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

学习

庆祝六一儿童节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庆祝六一儿童节10篇,内容包括我的六一儿童节作文,六一儿童节特别篇。合:大家好!镜坝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开播。甲:六月里阳光明媚!乙:六月里花香四溢!甲:六月里歌声嘹亮!乙:六月里播撒希望!甲:本周五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在这火

学习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大全四字成语10篇,内容包括美食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含比喻的成语四字成语。2、泵。(打一成语)(谜底:水落石出)3、乖。(打一成语)(谜底:乘人不备)4、龙。(打一成语)(谜底:充耳不闻)5、判。(打一成语)(谜底:一刀两断)6、扰。(打

学习

元旦祝福语短信大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祝福语短信大全10篇,内容包括给女儿元旦短信祝福语,部队元旦短信祝福语。3.元旦祝福语:祝你新年:好事都成双,出门最风光,天下你为王,赛过秦始皇;人人都捧你的场,自己吃肉人喝汤,钞票直往口袋装。4.愿甜蜜伴你走过新年中的每一

学习

研究生成绩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成绩10篇,内容包括研究生成绩分析范文,研究生成绩晒晒。1.评定方法由5名评价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对体育成绩中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因素进行评定,并设4个等级见表1,即优、良、及格、不

学习

生成实习报告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成实习报告10篇,内容包括金工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报告10篇。为聋哑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

学习

学生成长故事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成长故事10篇,内容包括学生成长故事100篇,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在一个儿童眼里,周围世界充满着故事的“窖藏”;在一个儿童心里,一切客观的现实都可以发酵为奇幻的童话故事。正因为这些故事的存在、发生,童年才成为一段“金色

学习

医生成长论文10篇

阅读(37)

先贤张仲景不但医术福泽苍生,医德堪为人杰,治学垂范千秋,为官以民为本,而且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向善思进、文明诚信”的南阳城市精神。缘于这些因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医药文化节围绕建设“医圣故里、美丽南阳、健康

学习

基于B/S模式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B/S模式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基于文件实现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摘要随着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的数量也是日益增加,当然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方面的工作的压力也在变大。因此,面对逐步增加的

学习

让三色课程助力学生成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让三色课程助力学生成长,内容包括三色课堂美篇,三色课堂活动成效。[摘要]为着力高标准、高品质、高品位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江东门小学积极建设阳光学堂,整体规划学校的各类课程。本文主要从底色课程、主色

学习

倾情资助的小女生成了“第三者”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倾情资助的小女生成了“第三者”,内容包括夫妻资助的女孩成了第三者,邹倩红资助女生做了第三者。“农夫和蛇”现实版上演,绝望女人被“从骨子里知错”的丈夫殴致毁容……血腥的一幕“要是第三者是别人,我心里还好受些,但是……

学习

迎合西南地缘特征的山地文化生成逻辑

阅读(26)

塑造文化的物体系双重包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客观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历史环境,这两个基础要素共同决定人类文化体系。德昂族文化的发生发展深受西南客观物理环境及地方社会历史进程影响,德昂族文化根本就是西南边疆特有“物体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