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资料篇1
1.名称有四种写法:Personal,
Personal Information, Other Information, Additional Information。无论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还是个人资料,既可以首字母大写,也可以全部字母大写,还可以全部字母小写。哈佛商学院的标准格式却是全部字母小写,这在主流商业社会中已沿用多年。另外,名称可以写在最左侧,也可居中。
2.语言有几个层次。
Native speaker of指母语;从严谨的角度讲,Fluent in显得更流利;English as working language显得非常不流利,但可靠性更强;Some knowledge of会一些,没有把握的千万别写。在面试中,语言是最轻松的,一旦被考倒,他会认为你在撒谎,甚至认为通篇简历都有很多撒谎的地方。
3.电脑中国人最爱用"熟悉"(familiar),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简历。
"熟悉"是一个很弱的字眼,说明你不熟练,不常用。如果几个软件,有的熟练,有的熟悉,建议只写软件名。完全没把握的,一点儿不熟悉的,千万不要写。不要以为没有电脑,就不会考你,他也会考你一两个关键用法。如果真的用的很多,不妨用"Frequent user of"。
4.资格证书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将注册会计师笼统地翻译成CPA,但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CPA,有些是互不承认的,所以一定要写上国别,写明考取年份。
有一些业余爱好,能显示出一定素养的内容,也可以写上,如钢琴考级。TOEFL、GRE和GMAT,最好哪个都不写,因为外资公司一般都希望新聘雇员不要很快就离开,如果他们知道您要出国的话,当然不愿充当无谓的跳板。但也有例外,如一些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如McKinsey, BCG,Bain, A T Kearney, Booz Allen等,以及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他们会在北大清华这类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作Analyst(级别相当于科员),三年之后自动期满,一般都会去美国读MBA,若知道您已把TOEFL与GMAT考完,他们就不再担心您会在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去听课了。要知道,这类公司每周平均要工作100小时左右。
5.爱好与特长
1)写强项。弱的一定不要写,面试人员不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有时会跟你聊两句,尤其是接连几个、十几个面试之后,有些招聘人员爱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一旦是你的弱项,绝大部分人会很尴尬的,显出窘态,丧失自信,这对你是很不利的。更重要的是,他会觉得你在撒谎。
2)只写两到三项。因为极少有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强。如果您觉得自己玩得都可以的话,您的标准可能稍低了点儿。当然,确实有的人七八样都玩得挺好的,但一般人不相信每个人的强项有特别多,所以您也没必要写那么多,以免给人轻浮的感觉。
3)不具体的爱好不写,如sports、music、reading。大家不知道你喜好什么,或者让大家觉得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好,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很差。
英文资料篇2
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给各自的语言打上深深烙印的同时,也给这两种语言间的互译造成了障碍,给旅游资料的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
1.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造成的障碍
由于文化上的显著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出现大量的不对应现象,造成了词汇空缺或词汇冲突等障碍。如“粽子”一词是汉语所特有的词汇,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渊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常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而在英语中却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因此,在译成英语时,如何成功地传达该词的文化涵义是值得译者细细考量的。此外,汉英两种语言中有时同一物质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白色”一词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常常是积极、褒义的。如:whiteman(有教养的人);whiteknight(正义的骑士);whiteday(吉日);whitehands(援手),即使是“白旗”也表示请求和平、磋商的积极涵义。而在中国文化中,该词并没有什么积极、美好的意思,多数情况下都含有消极的意思,如“白忙”“白字”“白条”“白色恐怖”等。可见,词汇空缺或词汇冲突给翻译带来许多不便,常常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2.语篇及修辞方面的差异导致的障碍
由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大不相同,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的差异。在介绍旅游景点时,汉民族一贯主张神韵、境界,习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因此大多使用言辞华丽、文笔优美的翻译手法,同时多使用排比和对偶等平行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达到音形意皆美、情景交融的效果。与此相反,西方哲学一贯主张理性及抽象思维,这就决定了英语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反映在语篇上常常是句式结构严整,行文注重逻辑性,措辞简洁明晰、自然流畅,重视对旅游资源信息的传递,而对风光景色等的描述却着笔不多。无疑,这些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旅游资料时,采用灵活、具体的翻译策略以求既能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又能很好地展示我国的文化特色。
二、旅游资料英译的原则及策略
针对以上重重障碍,我们在翻译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适当的策略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1.旅游资料英译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决定策略,旅游资料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不单单是为了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更是为了领略神秘的东方文化,更多地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因此,传播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译者的重要使命。在进行翻译时,应坚持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尽可能保留我国特有的文化特色,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2)连贯性原
则连贯性原则就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收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坚持翻译目的,还要充分考虑目的语接收者的因素,追求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被接受程度。
(3)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者的目的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因此,在旅游资料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坚持以上三项原则,既要在尽可能忠实的前提下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又要达到让外国游客读懂、看懂、能接受的目的,从而激发其兴趣,对其产生感染和影响。
2.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处理的方法和策略
旅游宣传资料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料翻译的意***就是要让国外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从中获取相关的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因而,翻译时掌握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握翻译的基本原则,采取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变通和处理,才能使译文达到最佳效果。在翻译时,可以遵循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和策略:
(1)音译、意译或音译意译结合法
景点地名可以说是游客接触的第一道风景线,其翻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游客的兴趣。一般而言,由于景点地名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不会给游客在理解上带来障碍,因此可采用音译法,完全用汉语拼音来翻译,如北京(Beijing)、西安(Xi’an)、南京(Nanjing)等。然而,中国许多名胜古迹的名称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仅采用单纯的音译法,无法反映其真正的含义和其中的文化内涵,此时可采用意译法,如寒山寺(ColdMountainTemple)、三潭映月(ThreePoolsMirroringtheMoon)、拙***园(GardenofHumble***istrator)等,这种译法不仅能使外国游客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还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此外,在对景点和景区名称的翻译中,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也较为常用,如把“中山陵”译为“DrSunYat-sen’smausoleum”,不仅能使游客更好地把眼前的景色和历史人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更好地增进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增添法和删减法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其对外宣传资料中势必会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内容,如介绍文物古迹或文化景点时,常会涉及许多历史人物、事件、地名、朝代或典故等,如果仅将其名称简单地翻译出来,不做任何解释说明,那么游客根本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采用增添法对资料中的有关信息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使外国游客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在翻译著名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时,就可适当增添些背景信息,译作“ShaolinTemple,thetemplefamousforChinesemartialarts”;又如在翻译“昭君出塞”这一景区名称时,有必要对这一地名的由来及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做简要的说明,可将其译作“WangZhaojun’sMarriagetotheKingoftheXiongnu”。与增添法相对应,删减法就是只抓景点实质、具体的内容,摒弃描写景物时的华丽词藻,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一种翻译方法。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介绍旅游景点时常常喜欢有感而发,加入一些主观的情感及思想,这种方法虽然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但在西方人眼中往往显得过于拖沓冗长,让人不得要领,从而影响游客的观赏兴致。因此,在翻译时应注重删减法的作用,采取符合外国游客的表达习惯,删减掉汉语里不必要的行文形式,保留能够直接传达源语意***的内容,使译文达到功能最大化。如大观园里的“太虚幻境”就可删除外国游客无法理解的信息,直接译作“theLandofIllusion”,这样既省去了游客理解上的麻烦,又保留了景点名称的内涵。
(3)文化类比法
文化类比法也可理解为文化借用,即在翻译时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如在译文“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中,译者将济公比作外国游客非常熟悉的罗宾汉,不费笔墨就可让外国游客清楚地了解济公这一人物的形象。又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把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比作埃及艳后,把中国的鱼米之乡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等。由上述例子不难看出,通过类比法,在遇到有关中国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的翻译时,不需要长篇大论就可把难以表达的概念或道理清楚地传达给外国游客,且这种译法不仅有助于外国游客克服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还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游客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三、结语
英文资料篇3
关键词:旅游资料,文化信息,翻译策略
一.引言
旅游资料的译文,是跨国界、跨文化的旅游宣传形式,它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料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和吸引顾客。著名翻译家朱虹也曾说:“我们中国作家的作品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才能吸引国外读者,可是另一方面译品同时也是商品,向国外推荐时也必须考虑到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所以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必须本着两条原则,即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原则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论文参考网。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可能多的宣传中国文化。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是指翻译旅游资料时要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在不损害愿意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调整,让译语读者轻松地了解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从而达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
二.汉语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翻译人员在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忽视其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就会导致译入语读者最终不能准确的接收和理解原语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也是导致旅游资料英译失误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海湾旅游圣地”被很多人译成“Beachtourist spot”,“历史文化名称”被译为“historical cultural city”,语言表达机械生硬,完全不符合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建议分别改译为“Beachside resort”. “city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interest”.
另外,很多的汉语旅游宣传资料中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遇到特殊承载民族文化信息的词语或表达时,译者应首先从文化角度出发挖掘它的真实意思表达。如:对于西湖美景的介绍“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外国人并不知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若把西施译为“xizi”,此译文虽然完整地传达原语的信息,但却无法使译语读者产生最佳关联。读者必须花大力气对原语进行推理,思考”xizi”是谁,到底有多美,因而达不到它的语用目的,但如果我们在译文信息中添加一些与译入语相关联的信息,读者就容易理解了。建议译为“Chinese Cleopatra” 以表明美女西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埃及艳后“Cleopatra”在西方人心目中所享有的地位是相当的。添加了这一信息后,译语读者就能想象西湖的美景了。
三.汉语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研究
1. 音译加注释法
注释法是指在旅游资料中对使用的某些词或习惯用语进行解释或注释。
1.1 利用这种翻译策略对旅游景点的名称进行解释会给景点的外国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如:“大观园 ”--“daguanyuan(Grand View Garden)”,“稻香村”--“Daoxiangcun (Paddy-SweetCottage)”; 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花港观鱼”--“Hua Gang Guan Yu, (Viewing Fishat Flower Harbor)”; “孤山”--“Gushan(Solitary Hill)”。
1.2 在进行旅游宣传资料中隐含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翻译时,这种翻译策略也被广泛的采纳。一方面,这些词属典型的汉语文本,采取音译可以让译入语读者体会到独特的异国风味;另一方面,加入适当的注释能够使译文更通俗准确地传达原语信息,也更好的实现其目的功能。如:“粽子”可译为“zongzi (a kind of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eaten on lunar May 5th which is made of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green reed leaves)”, “风水”—“fengshui (supposed influence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fom 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2. 增译
旅游资料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翻译旅游资料要求有针对性,要符合资料中所介绍的实际情况。然而,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并不为外国游客所熟知,有时需要在忠实原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增添。这在翻译学中,称之为增译。在这里,增译是指在翻译的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外国游客了解,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包括朝代、社会状况、历史人物等)。但是翻译中的增添必须本着译语读者对原文本信息充分理解和接受的原则,所以增添的内容一定不能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必须言简意赅。
如:山西省五台山是为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境内迄今为止不仅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历代的寺庙建筑47座。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稀世文物及博大雄伟的佛教文化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感。
On WutaiMountain, 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 there are 47 temples built duringthe seven dynasties from Northern Wei (386-534)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 Splendid ancient architecture ,rare relics andunparalleled Buddhist culture have all lent mystery to the mountain.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认知语境,上述资料介绍中一些可以被汉语读者轻松把握的信息在译语读者看来却深感迷惑。原文本中之所以陈述这么多的朝代,目的就是想通过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来展现景点特有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对译语读者而言,“北魏”、“唐”、“宋”、“元”、“明”、“清”、和“民国”这么多的朝代如果不加任何说明的话会令其困惑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向外国游客更好地展示五台山的历史地位和其浓厚的佛教文化,有必要在翻译时做适当的增添。仔细分析一下上述译文,虽然没有对各个朝代进行文字解释,但译者巧妙地增加数字“seven”链接始末两代,这样寺庙的悠久历史就被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外国游客面前。
3. 类比
类比又称“文化替换”,意指在翻译过程中,当在目标语文化中找不到与原文本对等的表达时,就把译语读者对原文本不熟悉的事物替换成目标语情况下意思表达相近的事物。这种翻译策略尤见于在对历史人物和景点进行简明但精确的介绍时。更重要的是,目标语读者能在自身背景文化的基础之上深切感受异国的文化风味,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如:“青岛”替换翻译为“Switzerland of Orient”; “清明节”—“Chinese Easter”; “苏州“—“Venice of china”; “澳门”—“Eastern Las Vegas”; “观音”—“Goddes of Mercy”等。这样的译文表达生动,容易记忆,会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4. 改写
由于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汉语旅游宣传资料中对有些诸如历史古迹等重要信息的介绍都包含很多特定的古代术语,而这些复杂的术语根本无法使目标语读者领会原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故目标文本的信息功能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针对这类术语,在翻译中一般将其改写成内涵相同或相近的现代语表达方式。如: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
Liu Bei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 day Fengjie country,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上述原文本的介绍中连续出现了三个历史专业术语“章武三年”,“白帝城永安宫”,和“惠陵”。这几个术语如果采取注释法的话,那么对于一个旅游景点的简介而言,译文读上去就像是文字的堆砌,内容枯燥乏味。而译者把文本中的时间术语改写成了公元纪年“in 223”; 当时所处时代的地名改写成当代的地理位置“Fengjie country”. 这样一来,译文表达既精确又流畅,可接受性自然也就增强。
四.结束语
中国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变成一种需要。作为世界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媒介,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当以读者为导向,注重译文的明白易懂和可读性。从文化视角看,为减少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和误解,旅游翻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注意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以保证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并推介中国文化。要想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译者需要多进行旅游文化调查和典籍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旅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王群,2004,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北京:《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资料篇4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英汉双语;英语教学
H319
语料库(corpus, 复数为corpora)是指一个电子文本集,具体地讲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者某种语言的变体或文类的电子文本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百万词级以上的各种类型,各种语言,不同功能的语料库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双语/平行语料库中的语料来自于两种语言,而且相互对应,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互为译文。这样的语料库对外语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 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国内学者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应用于阅读、写作和词汇等的教学,如朱瑜发表的《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郭书彩的《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二是将平行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实践,如秦洪武、王克非发表的《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英文本用于翻译教学的课堂设计》;三是将语料库应用于特殊用途应用教学,如医学英语、外贸英语等,如施称,章国英《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语料库以其语料的真实性语丰富性,作为一种语言资源,能够方便地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真实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情境。
二、 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社会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频频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交流与合作,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意义重大。这项工作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 旅游语料的特征
旅游资料是了解一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的翻译文本能够起到推动对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作用;而错误的文本则阻碍对外文化交流,甚至引起误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旅游资料中包含很多具有本国和本地区特色的语言,这些语言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
2.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应用方面,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工作、词典编纂等方面。具体到内蒙古地区而言,内蒙古自治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但是据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有关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与社会风俗文化的外文译本数量稀少,且水平参差不齐,主要特色事物名称译名不统一,译文内容模糊晦涩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内蒙古地区很多旅游资料中涉及蒙古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词汇,但在翻译的过程中,部分译者由于不懂蒙语,简单地将这些词汇用汉语拼音处理,这样的译法既不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又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特色。从而失去了宣传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功能。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一个语言准确、针对性强、语境丰富、检索便捷的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平行语料库,从而提高内蒙古旅游资料翻译质量,提升自治区的对外宣传能力,进而达到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内蒙古旅游资料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可以为译者提供可靠的辅助翻译平台,并且保证了我区旅游资料英语译文的相对准确性和统一性。
三、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思路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遵循了“现实与规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即在搜集现存真实语料的基础上,对双语语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内蒙古旅游资料中涉及很多少数民族事物,汉语中流传的表述都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翻译过来的,往往存在不同的版本和译法,经由这些汉语译文翻译的英语译本,与源语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再加上多数译者对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理解不深,主要凭借汉语译文去了解,因此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也含混不清,导致英文表述不准确。因此,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对现有的汉语和英语语料进行校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料库的作用。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涵盖了景点介绍、解说词、传统与风俗、历史人文、宗教等相关内容。语料来源有书籍、宣传材料、旅游企业、网络。部分语料本身为双语语料,部分语料为英文原著,对应翻译形成了汉语语料,或汉语资料对应翻译形成了英文语料。此外,语料中涉及到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与特色事物的表达均由专家进行了审校,确保准确。本语料库的英汉双语语料全部进行了句级对齐处理,能够使用双语检索工具进行平行检索。
四、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向着实用、专业的方向发展。通用英语的教学比例下降,学术英语教学被提上日程,出现在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与此同时,各专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在建设和完善中。将内蒙古旅游双语资料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外语教学服务本地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
语料库的特点是大而全,涵盖了尽可能多的真实语料。而双语平行语料库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双语的平行对齐问题,因此在选择语料的时候更加挑剔。同时,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是为旅游与外宣从业者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撰写相关英文解说、介绍、导游等材料,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中英文语料都进行了矫正勘误。经过这样严格的选择与校对的语料库,完全可以跟教材相媲美,甚至在使用中具有更多优势。内蒙古旅游资料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语料库作为旅游与外宣英汉语言资源
无论是旅游专业、对外传播专业还是英语专业,从事旅游与外宣工作都是各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在进行专业英Z教学过程中,涉及内蒙古旅游与外宣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的方式,从中提取范例进行教学。
例如,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呼和浩特导游词的撰写时,可以使用Paraconc对语料库进行关键词“呼和浩特”的检索,软件会自动检索出含有“呼和浩特”的中英文句对。这些句对可以作为语言资源用于教学。
2. 民族特色词汇教学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习俗、传统等相关表达数量众多,这些表达和词汇在英语中并没有准确的对应词,不同译者也在实践中使用了不同翻译方法,导致外国游客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经过勘误和校对的语料,在民族特色词汇的翻译方面采取了统一的标准,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审校。将这些词汇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更快地统一翻译标准,使这些词汇的英文译本逐渐统一,使民族特色事物在对外宣传中以统一的英文名称出现,有利于文化对外传播。
3. 检索查询
双语平行语料库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提供检索查询。当学习者在练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翻译难题,通过平行检索软件,能够很方便地提取到已有语料的对应翻译。具有5万句对规模的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基本涵盖了内蒙古境内所有旅游景点介绍以及内蒙古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知识,能够基本满足一般需要。
五、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与汉族相比,在国际传播中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但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深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外宣传以及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为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将会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瑜,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9,3。
[2]郭书彩的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教育探索》2009.9
[3]秦洪武、王克非,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中国翻译》2007,5
[4]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英文本用于翻译教学的课堂设计《外国语言文学》2003,9
[5]施称,章国英,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15,1
英文资料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辅导资料 使用 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那么,对于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就越发显得重要。而高中阶段又是英语学习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中三年能够把英语学好。就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好多家长都给学生买来了大量的课外辅导资料。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课外辅导资料对于高中英语学习是否有帮助,或者说到底有多大的帮助,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利也有弊。下面,就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和自己的一点看法,谈谈高中英语学习中课外辅导资料的利弊。
一、拓宽视野,提高能力――课外辅导资料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
(一)能有效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
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就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构建课内外结合的英语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例如,高中生的英语词汇量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直接相关。而通过课外辅导资料的学习与使用,能够大大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单词。如:电脑迷 mouse potato,待业 job―waiting,3G手机third generation mobile,蹦极 bungee, bungee jumping等。
(二)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过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总是把精力集中在课文分析和课堂教学上,而对于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则无要求。但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依赖于高中英语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的需求,这就需要用课外阅读资料来补充。
因此,课外辅导资料的使用,是高中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盲目追随,不具实效――课外辅导资料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
虽然课外辅导资料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非常有利,但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不切实际地盲从,购买过多的课外资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综观当前在英语课外资料的购买和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
(一)课外辅导资料的盲目购买。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购买英语课外辅导资料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往往是看到别人买,自己就买,对课外辅导资料的购买比较盲目,缺乏理性。
(二)课外辅导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辅导资料并没得到充分利用:
由上表知:在课外辅导资料的使用方面,多数学生每周只是偶尔使用并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在课外资料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在周末或寒暑假,并且选择在周末和寒暑假的多为优秀学生。因此,购买过多的课外辅导资料,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趋利避害,发挥功能――课外辅导资料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合理运用
(一)指导课外辅导资料的合理选择。
课外辅导材料的选择要结合课程学习的内容来定,要使课外辅导资料能够起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弥补教材不足的作用,进而实现课内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辅导资料。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料,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地从中探究和获取更多的知识。另外,进行课外辅导资料的选择时,还要考虑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并配有形式多样的测试题,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从而具有实用性。
(二)指导对课外辅导资料的学习。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高中英语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可见,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是完美统一的。所以,在利用课外辅导资料进行学习时,应坚持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可通过提示、点拨等加以适时适当的指导。
英文资料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资源库;构建方案
[中***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63-03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到了“网络化”的时代,大力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现代化,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同时在教学模式上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2]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环境。
广东白云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上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着力为学生打造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学习环境,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式学习。
一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 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是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开发的网络资源平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有效性的语言信息输入是实现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2]大学英语资源库可以提供大量语料,让学生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这正是建立“有效性语言输入”的理想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3]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基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过程,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援学习,推荐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因此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成为基本要求之一。[4]大学英语资源库正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式学习。
2 现实依据
为了使大学英语资源库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大学英语阅读资源库”需求问卷,分教师版和学生版。调查问卷包括资源库的“框架、内容、功能、风格”等四个维度共25个问题。结果显示:在框架设计上,教师希望资源库能分类别进行设置,希望能设立学生语料库,便于教学和研究;学生希望资源库能分类分级设置,由易到难;在内容上,教师希望资源库内容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而学生则趋向于实用的或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在功能实现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强调了多重检索和互动功能;在界面风格上,教师倾向于实用、简约、易操作;而学生倾向于时尚、易检索。
二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技术实现环境
资源库在WINDOWS SERVER2008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2008的平台下,采用IIS7.0作为Web服务,以ASP与ADO技术相结合来访问站点数据库(参见表1)。
三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资源库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资源库在横向设计上其内容涵盖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内容,在纵向设计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阶梯递进。其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六个原则:综合性、适用性、可扩展性、技术性、易检性和交互控制性。
综合性。资源库的综合性特点体现在覆盖面的广泛、全面,将覆盖涵盖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像、语音、文本等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适用性。资源库的适用性体现在为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实现提供良好载体,既能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又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资源库将紧扣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设置,同时根据学生需要分类分级提供大量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
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指系统应该具有可更新性和开放性。英语资源库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趋于丰富、完善和更新的。资源库应该能够与其它资源网对接,实现互联网资源最大范围内的共享、互访。 [5]
技术性。资源库在技术上应具有易操作性。如***像处理、音频、视频文件应规定一定的格式,易于上传,并不影响文件浏览时***的速度。画面的结构布局要均衡,画面要新颖简洁,教学内容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出来。[6]
易检性。资源库要能提供一个强大的检索系统,在用户检索某个资源时,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定位。
交互控制性。资源库拟建立教学互动区以实现交互性与可控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区可以实现***实时交流。教师可在该区域消息,对课程进度等进行安排等;学生的学习体会及作业等也可在该区,教师就可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跟踪。
四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具体构建方案
依据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综合性、适用性、可扩展性、技术性、易检性和交互控制性为基本原则,涵盖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七个子库:课程库、阅读资源库、写作资源库、视听说资源库、翻译资源库、试题库和学生语料库(参见***1),另外设置“师生论坛”。
1 课程资源库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录像以及其他参考资源。该资源库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扣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设置,学生可以浏览、***所需教案和课件,同时根据学生需要分类分级提供大量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
2 阅读资源库
在大学英语资源库的构建中将突出建设“大学英语阅读资源库”。该库是一种以英语阅读为主题的资源库,围绕英语阅读学习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资源建设,内容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阶梯递进,由通识英语阅读、专业英语阅读、跨文化专题阅读三大模块组成。
通识英语阅读模块注重通识教育与启发拓展、循序渐进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设置原则,参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分级别、分专题设计阅读材料,设置四、六级分级阅读测试,设置五大专题:环境、教育、文化、科技、运动健康。专业英语阅读模块根据我校的专业岗位群设置,该资源库分为三大类:经管类、理工类、艺术类,各类文章的选取与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跨文化专题阅读模块由中国文化阅读、西方文化阅读以及中西文化对比三大类组成,具有主题明确、选材广泛、内容实用的特点。
3 写作资源库
该库为教师实施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资料支持,由普通文体写作和应用文体写作两个模块组成。普通文体写作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写作,普通文体写作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应用文体,如信件、通知、简历等。每个模块包括各类英语文章的写作基础知识、例文和写作训练设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4 视听说资源库
该资源库将收录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各类基本素材,包括动画、音频、视频、漫画、***片等。视频库收录各类视频资源,如英文电影、电视节目、英语大赛录像、歌曲MV等。音频库收录各类音频资源,如英语歌曲、教材音频资料和各类考试中听力试题的音频资料等。
5 翻译资源库
翻译资料库将提供大量的翻译资源,通过翻译训练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库设置为四大模块:通识类翻译、理工类翻译、经管类翻译和艺术类翻译。通识类翻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社会聚焦、工作生活应用等方面;理工类、经管类和艺术类翻译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设置相关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6 试题库
该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口语测试题库、综合测试题库、四级题库和六级题库。口语测试题库题型主要设置五大类:情景对话、即兴演讲、***片描述、视频评论和读后问答;综合测试题库提供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各类题型的综合试题;四级和六级题库提供四六级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教师可根据考试性质与学生水平选择各种试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需求进行***测试。
7 学生语料库
学生语料库主要收集学生的各种作业资料,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素材。该库设置写作、翻译和多媒体语料库三个子库。写作语料库收录各专业学生的作文资料;翻译语料库收录学生的翻译作业;多媒体语料库主要收录学生的录音、自制视频和课件。
8 师生论坛
师生论坛的设置旨在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设置课程进度、检查作业,也可以与学生就课程及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在该区作业、学习体会等,也可以上传自己找到的好文章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总之,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将成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之一。它将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网络和课堂的相辅相成。同时,资源库将实现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学生既可以通过资源库学习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练习,还可以通过文化阅读和翻译等拓展文化视野,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资源库的建成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高度融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更新和课程建设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WARSCHAUER M, KERN R.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程东元,沈彩芬.建构主义教学法与外语视听说课[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3): 56-57.
[4] KRASHEN S P.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 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英文资料篇7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差异
一、引言
中国地大物博,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古老而璀璨文化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随着我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频繁地来到中国旅游观光,这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良好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英文旅游资料作为国外游客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国内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各类问题时常出现在各级旅游宣传的刊物上,这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在翻译中文旅游资料时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期望能提高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旅游资料的特征
1.旅游资料的范畴
旅游资料是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边缘科学,涉及面既广又杂。它既包括了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既包含天文地理,又不乏风土人情,甚至文化娱乐、吃穿住用都囊括其中,真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因此,相应地,旅游资料也涉及多种知识、多种体裁。旅游资料,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与旅游相关的资料,包括广告、书信、旅游日程安排及旅游调解书、旅游告示标牌、民族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景点介绍、通知、电讯、有关合同、旅游标语等内容。其中多数也可划分为其他文体,如书信属公函文体、广告属广告文体、合同契约属契约文体、通知属公文文体等。本文研究的旅游资料是指以外国普通旅游者为对象,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及其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的各种资料,其中重点研究旅游景点介绍。
旅游资料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的旅游资料本身实际上已在全方位地展示其所处国家社会的特性,与其所在国的文化紧密联系,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色彩。“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对‘旅游文化’的界定是: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了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绘画、雕刻、工艺作品是游人乐于观赏的项目;戏剧、舞蹈、音乐、电影又是安排旅游者夜晚生活的节目;诗词、散文、游记、神话、传说、故事又可将旅游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2.旅游资料的文本类型及功能
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分类说,我们可以把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一般来讲,任何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和诱导性三种功能当中的一种,而且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功能,以另外两种作为辅助功能。比如文学作品侧重其作者的表达风格、行文方式等,其主导功能是表达性,而信息性和诱导性则是辅助功能。旅游资料作为一种宣传资料,其功能主要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介绍和宣传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引起他们游览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因此,旅游资料属于信息型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同时,旅游资料的目的更在于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景点的兴趣、增强其参观乐趣、增加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诱导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也就是说,旅游资料兼具信息性和诱导性两大功能。
三、中英旅游资料的差异
1.中英旅游资料语言文化的差异
人们的审美观念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治、经济、宗教、价值观念的影响。翻译中,阻碍我们交流的并不仅仅是语言的隔阂,有时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会给翻译带来更大的困难。根据我们的审美观念,我们认为漂亮、迷人的语言在外国人看来并不一定具有吸引力。有时,反而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如一家宾馆为了吸引外宾,在广告宣传中这样写道:“十里蛙声不断,九溪曲流潺潺。”让我们看来,这无疑是个幽美娴静、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然而在外国人看来,此处却是一个蛙声、水声不断,毫无清静可言的闹地。
2.中英旅游资料的文体差异
中英旅游资料所采取的语言风格不同。一般而言,中文的旅游资料比较讲究四言八句、对仪工整、词藻华美,动辄引用历史史实、文学典故、名人名诗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读者只是从中获得一个笼统抽象的信息。而英语旅游资料多为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语言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让读者得到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最忌罗嗦堆砌。例如:
例1.Rough,black rocks of lava just out of Me water along part of the coastline.In some places,cliffs rise almost straightly from the water's edge.Along the gentle sloping land areas to the southeast are beaches of yellow, white and black sands.
“馋岩突兀赫然矗立,断崖绝壁破水而出,黄白黑不同颜色的沙滩沿海岸线一路伸展”。
例2.峡内重峦叠嶂,连绵不尽,奇峰异岭,高插入云,云雾弥漫,迷幻莫测。
On both sides of the gorges there are range upon range of rolling mountains.Everywhere you can see cliffs of unique shapes and peaks of fantastic aspects towering into the clouds.The mist and the low.1ying clouds add an aura of mystery to the raw natural beauty.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追求音韵和美,依靠大量的四字句及对偶结构的渲染,达到读来琅琅上口、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对比之下,英文就简洁多了,只是凭借直观景物的罗列,并无任何主观情感的渲染,读来却仍可使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或壮观或诡秘的画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心中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3.中英旅游资料的句式差异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英不同的谋篇布局结构,从小到句子大到语篇的宏观结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人眼中,事物本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无差别的圆形,从轴心到圆周的每一点距离均是相等的。这是一种颠扑不破、圆满的归纳式思维模式,以不变应万变。而西方人则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层次分明的不同等级之中,他们的思维可以由上向下、向左向右、向每一个未知的领域伸展,这是一种强调“个体”与“个性”的演绎式思维模式。归纳式思维模式与演绎思维模式表现在句子结构方面,即形成了汉语的后端重量型,即汉语句子的结构是由右向左扩展,头长尾短;以及英语的前端重量型,即英语句子的结构是由左向右扩展,头短尾长。例如:
例3.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三大板块组成的核心景区叫武陵源。
The main scenic spot is Wulingyuan consisting of Zhangjiajie Natural Park,the Natural Reserves of Tianzi(Emperor)Mountain.and Natural Reserves of SuoxiGully.
4.中英旅游资料的篇章结构差异
英语旅游篇章和汉语旅游篇章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由于英语国家中,“顾客即是上帝”的思想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英语旅游篇章通常把对旅游者的服务及便利设施介绍放在前面,并且也会提前指出此景点的负面影响以供人们参考。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比较淡薄。中文旅游资料最主要的是大肆渲染景区的风景、历史等等,对其配套的服务、交通设施比较忽视,更不会出现有关景点缺陷的句子。这种差异就决定了它们在***式结构方面的不同。英语旅游篇章的***式一般为:“景点的地理位置?主要景观?服务设施?交通状况?人文特色一对特殊群体的吸引力?社会特色?负面影响。汉语旅游篇章的***式则依次表现为:景点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发展变化及业绩?风光景色及景观?人文特色?对特殊群体的吸引力?地理位置?服务设施。”例如:
例4.(London)The city is SO enormous visitors will need to make maxium use of the underground train system:unfortunately, this dislocates the geography and makes it hard to get your bearings.Ride on a red donable-decker bus will help piece thing together.
另外,由于中西归纳式思维与演绎式思维的差异,分别造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语篇的螺旋型结构与线型结构。汉语语篇多数以“起、承、转、合”为基本框架,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中国人总要把思想发散出去,再收拢回来,落到原来的起点上,讲究首位呼应。而英语语篇结构的主要模式则是线式逻辑。绝大部分语篇都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顺展开来。每一段以中心句开头,分点说明线性展开,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都顺其自然地从前一个句子中产生出来,形成一种流线型的模式。
总之,由于中西审美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英旅游资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无论是行文用字、句式结构、甚至于整个篇章结构都风格迥异。汉语好用四字句及对偶结构,依靠词藻的渲染以意驭文,达到音形意皆美、节奏铿锵、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并且汉语行文多采用螺旋式结构,讲究首尾呼应。而英语则更多地借助具体物象的简单罗列来再现客观景物,不刻意渲染辞藻,不妄做主观评价,行文简洁明了、语言直观通俗,因而显得简洁朴实、流畅自然。另外,英语篇章多用线型结构,一气呵成,不拐弯抹角。
四、结束语
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重重障碍。这些障碍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引起的。因此,作者在本文中重点探讨了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差异分析。为此,作者收集了大量实例加以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提高旅游翻译质量的效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传播中国文化、吸引海外游客、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贾顺厚.《英译旅游材料中的文化处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英文资料篇8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旅游业也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并吸引更多外宾入境旅游,旅游外宣资料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用语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贴切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因为中英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许多旅游宣传资料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英语言的差异,提出了一些翻译旅游外宣资料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旅游;外宣资料;对比研究
对外宣传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外宣资料的撰写和翻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下面将从英汉篇章的对比和英美读者的期望度入手,探讨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外宣资料及目前英译本存在的问题
旅游外宣资料覆盖面较广,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中的英文解说词,旅游产品中的英文说明书,中英文广告和企事业单位介绍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的英文介绍(纪录片、画报、杂志和报纸),[2]这些英译资料都值得研究,但其中旅游指南和景点介绍的翻译尤为重要,以下将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外宣资料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其翻译的意***就是要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信息。相比中国的旅游资料,英语旅游宣传材料大多行文简明实用、语言直观、词语朴实,因此翻译中文材料时应注意内外有别,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
其次旅游资料还具有感召功能,即通过对旅游景点的细致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为之神往”的感觉。但较之国外的旅游手册,我国的宣传资料喜欢借景抒情、表达对仗工整、行文整齐、节奏铿锵、充满了诗情画意,翻译时如一味讲究英汉的“等值”,将会给外来游客“云雾之中”,不知所云的感觉,正如Pinkham(2000)所发现的,中式英语在中国的各类问题中极为普通,主要是冗余的词语(冗余的修饰词、同意复指)和异常的句子结构(名词泛滥型、逻辑混乱型等),使宣传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
由于英美读者对旅游英译本的期待与本国读者不同,汉英篇章上也存在极大差异,目前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本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译文甚至错误百出,损害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二、旅游外宣资料翻译中的英汉对比
(一)英汉用词对比
中英旅游宣传资料中的用词不同主要受两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影响,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这使得中国人在用词造句上崇尚和谐对称,给人一种视觉美和听觉美,如现代词语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它们在语音上平仄相间,在语义上相同、相对或相反,[3]这一点在旅游宣传资料中尤为突出――多运用抽象、夸张、华丽的词藻,对仗工整的诗句、对联或典故等来描述景观,渲染气氛,如“旖旎秀美”、“扑朔迷离”等等。但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更偏向于简洁、清楚而平实的语言,以便于读者能获取更多信息,少用空洞不实、过分华丽的形容词及复杂的句型。[4]以下例子分别取自于中国和美国的旅游宣传资料:
例1: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九游网)
例2:Central America …boasts of volcanoes,rainforests and beaches.And various mountain ranges are surrounding fertile valley where most of the population lives.The unique hospitality of its people,the gorgeous nature of the entire isthmus and the mystique of several different cultures will inspire your senses.(Website of Enjoy the Central America)
由此可见,中文的旅游资料更重视感召的功能,善用同义形容词的排比来增加景观的美感,用主观词语加深印象,但有时在浮华辞藻的堆砌下又显得华而不实,让人期望值过高,相比之下,英文的宣传更看重信息功能,即便用到修饰词,也是常用的,文字简实,易于理解。因而翻译中文宣传资料时,不能逐字逐句,一一对等,如果照搬中文模式,会在景色细节上给人华而不实之感,引起读者的反感和怀疑。
(二)汉英句法的比较
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代表不同的概念,汉语句子强调语义,一个句子可能包含多重含义和多个主语和谓语,其基本特点是意合,即“以意统形”,强调逻辑关联与意义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际之间的形式衔接。英语句子强调形式和语法结构,基本特征是“形合”,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3]因为中国人重整体,重综合,西方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句子结构上就是学界通常比喻的“竹式结构”和“树式结构”,“一般说来,英语长句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从句里含从句短语中又有短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枝杈,有树叶”。“与之相反,汉语句子一般简短明快,很少长句。即便是较长的句子也不像英语那样,盘根错节十分复杂。[5]
如对如下介绍的翻译:
例3:天目山林深人少,古树掩映,清泉石上流,雾生半山腰,如仙境一般。
Mt.Tianmu,densely forested and scarcely populated,is like a fairyland where heavy fogs envelop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and clear streams flow along the valleys.
英语句子千差万别,但都是从SV(主谓)结构中发展开来的,因此在处理上述翻译时,应先确定句子的主干部分,“Mt.Tianmu is like a fairyland”,在上面用分词和定语从句补足即可,这样合乎英语句子习惯,也表达了原文含义。
(三)英汉篇章对比
如上所述,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着用词和造句,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构篇的不同,中国人重直觉,强调感性认识、灵感和顿悟,体现在文章上常常是“形散而神不散”,而英美人重视理性知识,重分析,重逻辑思维,故英语篇章大多用主体段落和主题句提纲挈领,而后分段论证,最后简单重述作为总结,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例4:The Statue of Liberty
Think New York and the first 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is the world famous Statue of Liberty.The Statue has a long history that dates back to 1886.It was a gift that was given by Fr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commemoration of completing 100 years of signing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he stands tall at 151 ft and when you include the foundation and the pedestal it is a towering 305 ft……
You would find many a New York travel deals which would ensure that you get to visit the Statue and even climb up to the crown……
She stands tall on the Liberty Island and provides the people coming by ship with a warm welcome at any moment.省略)
例5:Dalian
Dalian is called a “Romantic City ”,“Romantic ” links with exotic experience;Dalian bears a colonial history,Now the colonists have gone afar…yet…
“Fashion City”,“Soccer City”,“Home of Track and Field”…among Dalian’s colorful monikers, approvals from two generations of China’stop leaders are worthy of notice:at the end of the 1980s,Mr>Deng Xiaoping,the chief architect of China’s reforming & opening-up policy,gave Dalian the epigraph as “the window of the Northeast” and in 1999,President Jiang Zemin…
Dalian,a young city,Dalian,a great city,Dalian,is even a hopeful city…[6]
例4第一句开宗明义,指出到纽约就必须参观自由女神像,旅游的核心问题环环相扣,其间未穿插与主题无关的引语或主观性的描述,结尾重申景点欢迎游客的到来。例5完全照搬汉语版的写作顺序,反映出汉语“讲究含蓄”的审美观,篇中回顾历史,进入正文后又引用领导的讲话,强调景点的重要性和社会地位,直到结尾才引入正道,用拟人的修辞和主观词汇修饰大连,这种翻译无结构,无重点,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
旅游外宣资料犹如景点的广告,撰写或翻译得当才能让外来游客一读倾心,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得出宣传资料要想迎合英语游客,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翻译中文文本时应做出诸多改动,正如刘宓庆所言:“既实现意义对等,又实现形式对应,这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本办不到。基本上,汉外互译必须放弃拘守的形式而倾全力于意义”。[7]
旅游外宣文本英译时应尽可能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的不同,翻译时对中英语言进行研究,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强目的语读者和篇章规范意识,并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大量的英语平行旅游文本中研究英语作者在类似的场景频繁使用的句型和词语进行模仿,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旅游外宣资料的写作和翻译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Pinkham,Joan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Jiang Guihua.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曹鹏.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现状调查与导游翻译人才培养研
究[J].旅游经济,2008,(12):164-165.
[3] 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研出
版社,2005:25-54.
[4] 刘洪潮.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5:122.
[5]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4:161-162.
[6] 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5,(3):
22-25.
[7]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1:78.
英文资料篇9
1.1显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村学校规模普遍小,学校学生间接触较多,这样口语能力强的学生就大胆地走出教室,于是校园内出现的“小小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口语小组,英语阅读小组,使学生在这种交流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并由此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举行英语手抄报、英语漫画、英语歌曲大赛,单词朗读、英语对话,演讲竞赛,英文儿童剧创编表演,英文儿童故事创编表演,组织学生开BirthdayParty,在英语沙龙谈footballOlympic。征集英语格言警句,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英语报社投稿件,学校设置英语宣传栏,要同学们发挥特长将宣传栏设计的***文并茂等。在寒暑假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把英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接触英语,例如收集街面上一些英文广告用语,公司名称等。
1.2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融洽师生关系,不仅挖掘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还间接作用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据此向学生提出以英语向老师招呼问候的建议。如:“Goodmorning,teacher.”“Excuseme.”老师对此给予赞许,于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中我们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对教材的改造,设计成练习题或者表格,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改变成对话,故事,短剧等形式表演出来。通过增加动手活动,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1.3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创造英语口语环境,就要有素材来源。引进最新的外文报刊杂志材料,开发创新思维,从外文资料中引入地道的外语观点,是农村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认识水平、生活环境和实际状况选择一些新材料,使学生充分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些观点与传统观点有较大区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也能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单纯的阅读理解是相对比较枯燥的,而结合***表让学生边阅读边填表格,或者运用阅读内容画出简笔画兴趣明显要浓厚些。这种活动,使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创造性也得到了提高,对于各学科知识掌握也牢固了。
2校外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1物质形态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有条件的学生购买或翻录英语听力音带,学生在家多听多练。在家也能讲:“Let’shavelunch.”“Let’swatchTV”“It’sreallygood.”“Let’stalkaboutthem”“That’sagreatdeal”“we’regoingtohaveagoodtime.”等口语,给家庭增添新意。指引学生多方面订阅英文期刊杂志,报纸,经常开设读书阅读交流感想,讨论活动,慢慢地学生们都置身于英语交流的真实环境中。帮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好的英语广告词。把袋装说明书上的英文说明配方等整理分类,收集药品的使用英文说明书。在观看奥运会或世界杯的比赛过程中,让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收集比赛运动专用语。在讲到西方文章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去搜集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化、城市、气候、人文等,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农村经济限制他们买不起英文音像资料,看不到真实情景。采用先进的教法,使用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创设贴切的教学情景,用实物和直观教具,把教学置于实际生活中。农村中经常有劳动实践课,秋天摘橘子,春天植树,这也是英语实践的机会。如用植树进行语言训练,前一天要求学生写通知,明天在哪里植树、集合,什么时候出发,要求学生穿什么,带什么、工具、食品、饮料等。把劳动当成英语角,山坡上传来一阵阵洋话。
3总结
英文资料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训练 方法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89
虽然当前英语听力的训练已经得到了部分英语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在普遍还是存在初中英语听力的教学落后于英语其他方面教学的现象。专家研究显示,42%的学生认为在新英语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听力理解。究竟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存在哪些欠缺?怎样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作者将在下文中一一进行探讨。
一、学生听力理解的欠缺
1.英语语言知识的欠缺。
听力其实是听与理解共同组成的,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无疑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英语语言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听力理解的能力。语言知识包括了语音、语速以及语法。语音欠缺具体有:语音掌握的不牢、语调领会不完全与朗读技巧不足等。例如:单词重音位置的变化、语句重音位置的变化、尾音的省去、尾音的弱化等。语速的欠缺主要是说学生的理解速度无法与听力资料的阅读速度同步。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英语课本教学磁带的语速通常较慢, 部分教师本身的语速也不快,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接受较慢语速的听力理解,一旦遇到语速快过他们适应的程度,就完全失去了章法。语法欠缺主要是指学生由于对于语法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造成的对于听力材料未能正确理解的现象。
2. 不良的听力习惯。
英语听力的核心目的无非是要领会所听资料的中心意义以及重要信息。由于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听力习惯。部分学生总是想要将听力资料中的所有单词和句子都听懂,一旦出现自己不明白的单词或者语句的时候,就直接停下来反复思考,这样就错过了接下来的听力内容;有的学生受限于自己的英语知识,未能第一时间用英语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而在心里先将其翻译成中文,再转换为英语,这无疑影响了他对资料的理解速度。其实在进行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听懂所有的单词和句子,只需要领会资料的大概意思以及内容就足够了。如果边听资料边翻译成中文,那么就会很难与资料的播放速度同步,很难连贯的领会资料的大致内容,更不要说进行深入的理解了。
3.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
语言是种族文化的最好缩影,人们使用的语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因为各种族都有自己独有的语言、礼数、公序良俗、宗教、社会机制等,以上这些造就了种族之间的差异。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拥有一些英美国家背景文化的知识,了解他们特有的习俗、交流方式、风俗与生活方式。
4.心理及外部因素欠缺。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人的情绪是紧张或者焦虑的,那么就十分可能出现恐惧的心理。有的学生一旦见到不能理解的字句就变得很不安;有的甚至在听力资料未播放之前就已经开始紧张,害怕自己听得不好,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此外,外在环境例如:周围的噪音大小、播放器的音质、音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听力资料的理解。
二、听力理解训练的方法
1. 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
第一,必须严格控制好音标的学习。音标作为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音标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发音以及语调的领会能力。奠定坚实的语音基础,能够在提升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上得到最佳的效果。第二,应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语句的重音变化、语句的朗读节奏、单词的音变与语调变化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技巧。不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多多记住单词。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当然不能忽视对词汇掌握与积累。词汇的最佳学习方式就是依照单词的读音规则来进行记忆。拼音文字学习的最突出优势就是单词的读音和拼写大致相同,基于这种情况,只要能够正确的读出单词那么根据读音记住单词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2. 注重提升理解技巧。
我们所说的听力技巧,其实是指语音与理解这两种技巧。应培养学生在听音之前留意哪些将会是有用信息,也就是应在听力资料未播放之前快速的看一下习题,抓住那些能够由题面上得出的资料信息。听资料的时候,应边听边记,进行记录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应用技巧。 例如:听对话或者短文的时候,应紧抓内容的重点,绝不可以因为个别单词而影响全文。另外,还要让学生改进原有的不良听力习惯。例如:在播放听力资料之前,先给学生列出若干问题,练习学生归纳以及抓主旨的能力,建立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减少母语的听力过程中造成的干扰。
3.平时教学注意渗透。
第一,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同时也是听力训练的起点,是训练听力能力的一种途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集中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神与表情掌握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5分钟或者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听力的训练;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尚未结束之前安排一些听力的内容。第三,在听力训练的内容决定上,教师应首选课本中的听力资料,毕竟那些最贴近学生所学的内容,最容易被他们接受,也最能帮助他们更好的领会课本中的内容。
4.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