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强国10篇

技能强国篇1

转换思路企业更加注重制版

在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只专注拓展渠道、铺设终端已经不是品牌发展的最优选择,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产品。消费者消费购物的趋于理性,服装产品质优价廉能够在市场上更好立足。而决定品质离不开生产实践者,制版师作为生产环节的灵魂人物担纲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山东,纺织服装制造生产的大省,近两年从全省服装产业定位,以及服装品牌定位方面进行着更加专业化的调整。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淼介绍说,以往企业的订单多集中于批量的生产制造,这种低附加值的方式降低了行业的发展效率。品牌的提升度和产品的质量不高。

“我省很多服装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加速转型的步伐,减少对外贸批量生产的订单的依赖,充分发挥山东产业制造的生产优势,挖掘内生动力。因而企业更加注重高附加值的生产,特别是OEM向ODM转化的生产方式,注重设计制造打造优秀品牌。”王淼补充道,“随着企业发展思路的转变,很多企业家对于制版师的认识更深刻,同时也促进了制版师的挖掘和培养。”

长期供职于服装企业的赵玉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介绍,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制版师的福利待遇越来越优厚,企业提供住房,甚至帮助解决员工子女的上幼儿园和就学问题。她说道:“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障制版师无后顾之忧,让其能够踏实工作。”

“制版师将设计师的设计想法转化为服装,是企业生产的关键人物。以往从事制版行业的人只把自己定位为岗位工人,其实真正优秀的服装制版师既是设计师,也是服装结构设计师。”她强调,把握好人体工学,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将设计师的想法完美呈现甚至是完善设计师的不足,这些素质优秀制版师应该具备的。同时,她提倡制版从业者要有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以更好地从事制版工作。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作为全国性的制版专业赛事,富怡・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从首届就对选手的参赛资格进行要求,强调参赛者的职业经历和制版技能,以此保证赛事的专业性。记者发现,本届大赛选手中除了很多供职于企业的制版师,还有高校的教师入围决赛并收获奖项。

王淼介绍,本届大赛山东有4名来自专业院校的教师参赛。她说道:“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势必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生产环节中更是逐渐加大了对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院校教育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开始重视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由于院校教师缺乏与全国性专业制版师的交流,我们鼓励教师多参与大赛,这种经历对其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环。”

无独有偶,本届大赛的承办单位江西服装学院也有2位教师荣获优秀奖,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常卫民更荣获了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称号。他们均表示与专业制版师同场竞技、交流经验,这种经历所得能够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反哺于学生。

从中国制版行业发展来看,服装专业高校承担着为行业不断输出专业人才的责任与使命。“江西服装学院作为民办院校,我们专注于服务中国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行业培养和储备优秀的技能人才。”江西服装学院常务副院长徐炜如是说。

记者观察发现,江西服装学院校企结合紧密,开设的企业定制班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利郎定制班、阿仕顿定制班等,由企业参与实际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更贴近市场的培养。

“我校的发展是依靠着市场,即整个服装行业、企业。我们整合了全校资源,面向服装这一个行业培养技能人才。比如制版,以专业的实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以服装企业优秀制版师的参与授课传授学生实战经验。服装产业人才培养是实战性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也是依靠这样的方式,从实践能力出发。”徐炜说道。

江西服装学院校企合作办主任唐新强介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与企业接触,让企业为学生布置作业这种方式收效很好,对于技能人才的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有专门为学生打造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们根据企业的设计要求完成任务。比如帮助汕头的一家服装企业做家居服开发,这个项目组的学生们能够达到年盈利50万。虽然与大企业比还不算多,但是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作用明显。”

他介绍,学校还有夹克设计实验室、婚纱礼服设计实验室、制服研究与设计中心、洋装设计实验室等专业工作室,以更有针对性的划分培养学生不同的侧重点,提升专业技能。

通力合作协会推进制版行业发展

回想多年前,外界对于制版师的认知还处于不了解的阶段,从国家层面上都缺乏对服装制版师工种的认定。中国服装协会秉承着重视从业者的个人权益,更好地推进服装制版技能水平的提升,增强中国技能人才的培养的使命,以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赛事的举办,不断加大业内外对于服装制版师的关注。

技能强国篇2

光环技能:每1000消费积分,蜗牛攻击+9;

每1000消费积分,蜗牛追击+9;

当前共0/20000点消费积分,蜗牛追击+70(觉醒)。

镶嵌技能:置于木材工坊,赋予效果-木材产量+15%;

置于木材工坊,赋予效果-贵重品自身人气+10。

技能强国篇3

2012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联袂公布了《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中色协人字〔2012〕253号)。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这是为了保证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实现我国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而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行***系统与工业产业部门共同就职业教育联合出台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各行各业加强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宋凯主任是这个指导意见的主要起草者,他向我们介绍说: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锰、铬以外64种金属的统称,在统计上主要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础产业和科技先导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现代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现有100多个产业中90%以上的部门需要使用有色金属产品,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与国家GDP的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同时,有色金属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水平成为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有色金属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大国,201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078家,从业员工达350万人,有色金属工业总产量3438万吨,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润约1990亿元,同比增长53%,产销量均实现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但我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加强行业职业教育,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宋凯,1973年11月生,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俄罗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航天器控制专业,2000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2001年回国参加工作,2003至2008年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处处长,2008年至今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担任培训处、网络信息(招聘)处处长。他曾先后主持制定了《钢铁行业“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实证研究”的有色金属行业子项目研究,并受***委托组织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策建议”课题研究。本期专栏特邀这位长期从事职工培训与职教管理工作的行业专家,谈谈职业教育如何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2011年12月,国家***印发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在资源上,要注重资源开发、回收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控制力;在市场上,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培植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影响力;在科技上,要着力突破制约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加强先进技术普及推广,大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引导力;在文化上,要求企业注重内部凝聚,塑造良好形象,主动为国分忧,为民奉献,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文化感召力。

一、深刻认识发展行业职业教育对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重要意义

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成功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色金属产业大***的重要力量,是有色金属行业“转方式”“谋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仍然是我国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色金属行业只有把发展行业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有色金属强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普遍追求。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是企业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有色金属行业金属品种多,生产工艺复杂,装备种类多,必须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行业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家现代职教体系的有力支撑

行业职业教育既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强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引导和带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能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科学发展,也能促进国家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二、职业教育为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设有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300多所,初步形成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来看,有色金属行业职教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近年来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从师资上看,设有有色金属专业的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各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地、测、采、选、冶、加等生产流程的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物加工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硅材料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0多个学科体系;从规模上看,一批以有色金属专业为主体的学校得以建设,如2011~2012年就新增了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3家高职院校。

(二)校企合作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近几年,有色金属企业在各方面加大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力度,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铝业公司决定以山东铝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成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建设资金、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职教集团打造成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局筹措巨额资金建立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稀土冶炼、加工、重金属冶炼等有色金属特色专业;***有色金属集团为化解招工难问题,变招工为招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云南冶金集团积极增强文化感召力,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文化育人,促使工业文化进校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职称评审的优先条件,有力促进院校兼职教师工作;湖南株洲有色金属集团设专人专岗接待学生实习,将学生实习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为有色金属铅锌和镁工业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三)行业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职业教育,2009年在中国职工教育与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中成立了院校工作委员会,2010年按照***要求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有色行指委),吸收行业特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作为成员单位。2011年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又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陈全训会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面向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有色行指委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连续两年组织了“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对话”活动,三届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参与“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等多个课题研究,组织制定金属矿山类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铝冶炼、铜冶炼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

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职业教育要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行业职教机制须健全

行业组织和教育行***部门都肩负着三个重要任务: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提高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效率;切实转变***府职能,形成多元办学格局。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健全***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行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脱胎于***府主管部门职能转变,采用***府指导下的开放型分权管理模式,其基础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其方式是以信息引导为手段,其特征是行业组织在运行机制中承担重要职能,在主管部门的间接引导下实现自律管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的产教结合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校企融合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包括校企合作自律性制度、***府鼓励***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等很多问题现在都没有明确规定,校企合作难以步入正轨。

(二)行业职教能力须提高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但行业技能人才存在层次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失衡、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还有待完善;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亟须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相关职业院校应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

(三)行业职教环境须改善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影响着企业的识才、用才、育才制度;同时,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很多企业将职业教育视为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仍不够畅通,尽管不少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发展通道,但对于技能人才而言,身份界限并没有完全打破,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此外,部分有色金属企业招收、录用员工还没有按照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而影响了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完善行业参与教产融合新机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制定的《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旨在加快建立健全有色金属行业***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2010年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2011年又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下设办公室即挂靠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这一领导小组的成立促进了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而有色行指委作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家咨询组织,目前为止已根据生产流程与工艺设立了有色金属矿山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职业院校的52名委员组成,在今后的工作规划中还将组建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色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力量和工作平台。与此同时,要搭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有色金属行业大型企业、研究院所应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工作机构,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岗位,职业院校要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办学咨询、专业设置评议和教学指导机构,并加强对接机构(岗位)的沟通协调。

(二)发挥行业作用

行业协会对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要对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员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为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信息。要建立有效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首先要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内重点品类产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先围绕重点品类发展情况,定期开展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进行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对策研究,并定期紧缺人才目录,使之系统化、信息化、常规化,并逐步扩展适用至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各个品类;及时有色金属行业机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国内外新技术、新产业动向,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为制定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有力支撑,使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2.为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定标准。一要制定教学标准。制定行业相关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明确教育教学应达到的具体要求,指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有色金属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积极研究建立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规范、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和标准体系,构建社会(学生家长)评价信息反馈途径和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途径。二要为行业制定就业准入标准,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认证与评价体系,要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促进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补充、完善有关专业、行业的职业资格种类和标准,严格制定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认可制度,提高有色金属行业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将职业资格与有色金属行业岗位要求挂钩,对于企业录用员工,属于行业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职业院校要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就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学识和技能。

3.为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支持。行业组织要根据国家产业、行业规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协助制定培养人才特别是产业领***人才、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策,调动行业自律组织和经营机构的积极性,推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资源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国际交流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着力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素质的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提高职教质量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要满足社会与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的实际需要,要渗透现代产业体系中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和核心技能要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指导职业院校紧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企业急需专业、职业的紧缺型人才,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定期开设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班,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

2.加强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合理布局和规范。要加强学科专业布局调整,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区域、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准专业方向,减少专业数量;要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示范专业建设,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依托有色金属大型骨干企业和具有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支持建设一批贴合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就业前景良好、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对小而散的专业要集中到少数职业院校,形成职业院校之间优势互补。

3.创新行业专业人才教育方式。一要积极搭建校企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协调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共同搭建具有有色金属行业特色、校企互动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平台,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二要鼓励开设实时互动远程课堂,鼓励企业将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使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企业技能人才也可以利用生产现场平台开展专业教学,优化整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三要倡导开展技能竞赛,严格规范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根据行业关键岗位及其标准设置竞赛项目,设计比赛内容,组织比赛过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促进办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双赢”,是办好职业教育、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

1.加强校企合作资源保障。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师资培养评聘制度,在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遴选理论造诣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一批专家队伍,参与教师、企业职工的培训,鼓励其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二要在有条件的、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一批“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组织行业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并制定有色金属相关专业教师实践标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三要遴选一批专业优势明显的职业院校建设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加强职工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对企业用工进行岗前、岗中、转岗的相关培训,实行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培训理念,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基地的专业系统培训中。四要探索建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创新成果,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资金扶持;严格规范有色金属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统一规范教育和培训支出,对服务全行业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共享项目,如职教集团、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予以支持,实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积极协助行业职业院校解决经费问题,促动地方***府执行当地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吸引更多的团体、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同时地方***府要将公办有色金属职业院校债务纳入当地职业院校债务化解范围,院校自身也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债务问题,如将长期贷款调整为中短期,使贷款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及时、全额,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行***成本。

2.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协调机制。一要完善实习实训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在校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认证标准,统一制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标准,保障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与专业相匹配,学生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落实跟班指导,组织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人身安全,达到制度有保障、责任有落实、措施有执行;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和跟踪反馈机制,将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形成自律性行规。二要鼓励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规模化、集群化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更多的院校及学生参与其中。实训基地要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同步更新、分别建立。引导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人才需求,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引进优秀企业,举行实习实训现场招聘会,积极鼓励企业走进高校,讲解企业人才需求、选才标准,推进学生的顺利就业。三要鼓励开发推广基于真实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实习实训系统,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职业院校新增经费应优先用于实践教学,满足学生进行仿真化、模拟化的现代技能要求,鼓励改造建立一批“理实一体化”教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基于企业运作平台的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四要鼓励学校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实践教学与校园创业项目的对接,探索校园创业项目实训化,将校园变身为学生实训、创业的综合性大课堂,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就业有基础、创业有思路”,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大的舞台。

技能强国篇4

19.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20.搞好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统筹解决就业困难的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问题。逐步提高防护林造林投资中央补助标准,加强“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抓紧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范围,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启动区域性重点生态工程。适当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完善森林抚育补贴***策。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增加贷款贴息规模。探索部级公益林赎买机制。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竹藤等林产业。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运用产业化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草原围栏、饲草基地、牲畜棚圈建设和重度退化草原改良。加强牧区半牧区草原监理工作。继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全国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重点支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

2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开展“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培育具有全国性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展会品牌。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

2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抓紧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健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种价格稳定机制。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综合运用进出口、吞吐调剂等手段,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技能强国篇5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源配置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支撑

***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技能强国篇6

会议确定,《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目标是:实现“三个显著增强,两个基本满足,五大跨越”,即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国防科技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国防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现代化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基本满足***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国内外竞争的需要;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化、***工制造技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力、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实现重点跨越,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

为实现这样一个宏伟蓝***,国防科工委将采取十大措施:

第一、完善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组织保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研院所改革,加大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积极引导部分应用研究类及工程开发类研究所向企业化转制;通过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和跨行业的专业重组,形成核心精干、内外开放、***民互动、竞争协作的体制机制。建成一个充分发挥***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工骨干科研院所和企业为核心,集成高等院校及民口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民结合,寓***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第二、强化基础科研,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要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和协作的国防基础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工基础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知识发现、前沿探索中的主力***作用。加大基础性科学研究在国防科研经费中的投入比例。设立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创新基金,鼓励自由申报、自主选题,支持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和前沿技术的探索研究。

第三、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为自主创新搭建广阔的舞台。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依托国家整体科技力量,积极参与或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带动技术的成体系突破。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国防科技基础能力科技工程,突破系统集成和基础研发的瓶颈制约,带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

第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促进***民结合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紧密围绕***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化的需要,着力突破技术关键和产业化瓶颈,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核、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特种车辆、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等***工优势技术的发展,培育新型产业。鼓励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第五、加速科技平台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研究、试验、验证手段。为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的体系化发展,集中建设以产品装备研发平台、国防科技实验室、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重大试验设施与基地案为重点的科技平台,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和手段。

第六、积极支持企业自主投入开展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骨干***工企业加大自主研制投入,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活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第七、改善科技投入结构,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研经费和基础建设投入的出发点,加大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工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3%,鼓励企业在***民结合高技术产业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对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关键技术和项目,通过上市、股份制改造、风险投资、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国防科研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形成***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第八、改革国防科技奖励制度,大力倡导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文化。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加大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在国防科学技术奖中分设国防技术发明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励制度。完善以***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和单位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工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从事创新活动。

技能强国篇7

把握发展大势,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战略作用

强调,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自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以来,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无一不是科技发达的国度,全球科技中心与工业化领先区域相伴而生、同步转移。古代中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禁锢思想等做法导致科技停滞不前,鸦片战争以来屡屡被人口总量、国土面积、经济规模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根本原因之一是科技落后造成的技不如人、大而不强。展望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使我国现代化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之上。否则,不仅发展难以持续,发展成果也难以保全,即使经济规模再大,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紧迫的挑战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最根本的措施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大国都纷纷推出新一轮国家创新战略,把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作为实现复苏、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加强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天等领域的研发部署,积极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以创新为主导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我们必须加快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以科技创新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在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努力形成先发优势。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的先决条件,市场应用是拉动科技创新的最大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之所以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是因为尽管商业模式创新、支付模式创新以及产业组织创新等对经济发展很重要,但只有以发现新原理、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受保护的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才能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基础。之所以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因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变成企业的产品能力才能实现市场价值。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产业在价值链上的位势,也影响着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在以技术突破为引领的新兴产业竞赛中,谁能领先一步,就能占据主动、胜者全得,从而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立足发展全局,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

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战略举措。

有力支撑现代化建设进程,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与之并不相称,这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原因所在。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同步甚至超前发展。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创新能力要继续保持在发展中国家领先的水平,进入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组成的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要达到与发达国家基本比肩,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部署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科技创新要坚持服务于发展这一执***兴国第一要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部署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要加强技术有效供给,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针对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卡脖子”的问题,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尽快实现战略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突破,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关注颠覆性技术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性成果,抢占战略制高点。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加主动地参与和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为破解全球性科技难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针对成果转化难“痼疾”,科技创新要以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难,是多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要多措并举、系统推进,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是科研机构,要重点解决课题立项缺乏应用导向、研究过程企业参与不足以及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到位的问题,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加快落实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相关***策,确立技术创新项目的市场导向,调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一头是企业,要重点解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承接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落实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策,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促中间是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转移、产品中试、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创新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打通转化渠道,降低转化成本,提高转化效率。要特别重视充分激发民间高手和草根创业活力,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关键作用,科技创新要把集聚激励人才作为战略举措。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核心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在创新实践中锻炼成长,人才价值最终要靠创新效益来体现,我国科技创新的宏伟事业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青年人才是创新的主力,要勇于破除选人用人上的陈规陋习,让年轻人在重大项目中担纲领衔、历练成长。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型经济的核心制度安排,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力度,让从事创新创业的科技人员、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获得合理合法的价值回报。要下决心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水平,加大对研究机构的稳定投入,使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技人员能够潜心研究、体面生活,支持他们“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延揽全球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集聚地。要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传承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传统美德,增强责任意识、拼搏意识、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点。国家主导下的区域经济主动性、竞争性发展是我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创新驱动最终要落实到区域发展上才能打造创新型经济,建成创新型国家。近年来地方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部分区域已经呈现出创新驱动的良好势头。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条件差异大,在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要尊重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赋予地方更多的***策自和改革探索空间,激发区域创新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集聚辐射作用,打造一批区域创新增长极,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遍地开花、形成合力。

着眼长远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保障

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创新自信,这也源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我们要遵循创新规律、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信心、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工作推进科技创新。

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水平还没有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依然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在我国大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已明显提高的新阶段,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已经有限,单纯依靠跟踪模仿也不可能走到别人前面。我们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摒弃迷信权威、不敢冒尖的陈旧观念,倡导崇尚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思想、打破禁锢,增强创新自信,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敢于开辟新的科学技术方向,努力引领世界科技进步潮流。

技能强国篇8

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院士大会讲话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首先,我代表***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今年是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在***、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的以来,***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坚持***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我们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加强,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成功发射,“慧眼号”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雪龙2”号首航南极,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

——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

——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港珠澳大桥开通营运。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甲醇制烯烃技术持续创新带动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快速发展。

——科技在***肺炎***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界为***和***府科学应对***情提供了科技和决策支撑。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苗,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苗和药物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战。

——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

——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国防科技有力支撑重大武器装备研制发展,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东风-17弹道导弹研制成功,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走在前列。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肺炎***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观世界小至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海、深地探测为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拓展新的视野。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的挑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大展宏***。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很多是长期存在的难点,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的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的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一,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推进对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的探索和发现,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基础研究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优化财***科技投入,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是科学原理和产业发展、工程研制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第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国家实验室要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我国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使命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并同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

科技领***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第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在项目评价上,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出来!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要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榜、实榜。要真研究问题,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人才挂帅出征,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第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策。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为了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三)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两院作为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强化两院的国家高端智库职能,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积极开展咨询评议,服务国家决策。

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和***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和***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革院士制度,取得积极成效。***的五中全会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在院士评选中要打破论资排辈,杜绝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加强社会监督,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

这里,我给院士们提几点希望。

——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院士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希望广大院士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广大院士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要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带领团队作出重大突破。

——希望广大院士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广大院士要做学术道德的楷模,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院士们要更加专注于科研,尽量减少兼职,更加聚焦本专业领域。

——希望广大院士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广大院士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要言传身教,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各级***和***府要充分尊重人才,对院士要***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认真听取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研人员意见,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技能强国篇9

1.1技术融合特征

这里所说的技术融合特征,主要是指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相互融合。由于电子技术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殊性质,它的创新也特指知识创新,体现在将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有机融合。这表明电子信息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在电子信息的创新过程中加入科学知识研究这一环节,否则,该产业会因为失去知识基础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同时,创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者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交流并分享知识,以此作为电子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一个电子技术企业要想真正强大起来,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创新或技术引进,而是应该依靠自主创新成为真正的强者,因此,企业只有将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占领主动位置。

1.2技术创新周期短

电子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这是由不断提高的产品需求所决定的。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价格也不断降低,这给软件开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电子产品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展也使得电子技术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另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世界各个企业可以同步思考并同步研究,再加上风险投资的介入,使得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更加缩短了电子技术的创新周期。

1.3具有阶段性

电子技术的创新过程包括基础电子技术研发、电子技术应用研究以及电子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但是每个国家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所经历的创新阶段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国家处于原始创新阶段,还有的国家处于集成创新或引进吸收技术再创新阶段,这些不同的创新阶段体现了各国创新能力的不同。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都处于原始创新阶段,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并掌握先进的电子技术创新知识;日本、韩国这类较为发达的国家经历了引进技术再创新的阶段,其通过大量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电子成品,进行拆解分析,破解其中的核心技术并积累原始技术进行再创新;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电子技术高端人才的不足和电子技术基础研究环节较为薄弱,我国在电子技术的创新工作上并没有什么卓越成绩,这使得我国至今仍处于引进技术、经验积累的创新阶段。由此可见,电子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各个国家电子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选择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对我国当前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

2提高我国电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2.1加强创新方面的投入

要提高我国电子技术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这类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②加强人才投入。其中,技术研发投入是一种基础投入,目前我国在对电子技术的资金投入中,电子元件工业行业和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还没有达到1%,技术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的来源问题上,一方面,***府可以制定优惠的税收***策,帮助企业减轻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资金负担;另一方面,***府可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展风险投资或向银行贷款,最终建立起以企业自主筹集技术研发资金为主,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营造稳定的环境。加强创新投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人才投入。电子技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很高。一个真正强大的电子技术企业往往具备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这给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因此,企业需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另外,***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府可以制定相关***策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可以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等。除此之外,各级地方***府还可以充分了解本地的人才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协调各大院校及科学院的人才培养,用地方之间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2.2加强专利保护与成果转化

电子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技术要素,每项技术创新和研发都是创造者的专利,所以***府应该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权予以重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手段对创造者的研究专利进行保护。近些年,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理想等原因,很多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得出的成果转化为最终产品后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当前企业应该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通过多方合作,使创新成果实现良性转化。

2.3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在对外部资源进行获取时,我国应与其他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理念。在进行技术合作时,应采取多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比如企业技术联盟、跨国并购等。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联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分享联盟成员的特有资源,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有效、直接地提高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鉴于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现有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应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的力度,充分利用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后发优势,有效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电子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我国发展电子前沿技术的时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使得相关资源在被我国引进并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我国电子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

2.4加大***府资金投入

虽然我国***府对电子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这部分资金投入占***府财***支出的百分比却在逐年缩小,这说明我国***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仍不够。所以,***府应该增加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提高电子技术创新投入在财***支出总量中的比重,这不仅仅是资金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展现我国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为行业的发展鼓舞信心并指引方向。

3结论

技能强国篇10

日前,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之制造强国战略报告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就未来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他指出,当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没有强大的科技,中国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为此必须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制造业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周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虽然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这是新一轮的工业***。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德国近期的“工业4.0”战略,形成了整个国家***产学研高度共识的发展蓝***。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一轮工业***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200余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与前两次工业***失之交臂。在“康乾盛世”,1800年中国GDP占世界约40%。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

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1900年GDP下降到世界4%。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

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我国还在进行工业2.0,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

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工业***的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使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新工业***的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一步一步的顺序发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和“并联式”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周济强调,中国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同时,随着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已经没有技术可以引进了。中国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既要依靠科技创新,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也要抓住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占领制高点。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中国制造2025”要成为举国总体战略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同时,制造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

周济指出,“制造强国”有两重含义:其一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其二是中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则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2012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7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5.09%,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同时,制造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一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如我国所需的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2013年用汇2313亿美元,超过石油;高铁装备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以上需进口。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抢占制造业高端,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工业***的重大机遇。新一轮工业***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

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汇的难得机遇,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

中国要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周济指出,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计算出其历年来的制造业综合指数,以表征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的地位。

通过对综合指数进行分析得出: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中国与第一、第二方阵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在国际***治经济格局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和我国GDP增长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指数预测模型。

对未来30~40年我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在建设制造强国过程中,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实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一方面,要靠改革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另一方面,要靠创新驱动,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产品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具体目标: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核心技术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

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制造技术创新;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在这三个层次上,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重要途径:第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

第三,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是产业模式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将大大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延伸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深刻地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周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机械产品工作状态与环境等相关信息的实时检测、实时处理、实时补偿、实时控制成为可能,数控化机械产品的自适应、自学习、自我决策等能力必将不断提高,使“数控一代”机械产品进一步进化为“智能一代”机械产品。

数字化技术不仅将催生出加工原理的一些重大创新(比如3D打印工艺),同时加工过程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检测与自适应控制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极大提高各种制造工艺的精度和效率,大幅度提升整个制造业的工艺水平。

他指出,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装备,是新工业***的重要内容。工业机器人不但能够适应恶劣的条件与苛刻的生产环境,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工业生产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向定制化、柔性化和对市场快速响应的方向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国有望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

周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也是制造业产业模式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纵观历史,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于三次工业***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由此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是第三次产业***。

德国工业4.0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此次工业***目前表现出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终结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从而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特征;二是将工业互联网应用到制造业,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制造业,必将在新产业模式的引导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规模制造与柔性制造是相斥的,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无法在柔性制造中实现。但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使得规模制造与定制化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将用户需求充分体现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新的产业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所形成的产业模式创新的很小一部分。例如,现在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远远地超过了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而且还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又如,与制造业相关的金融、物流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这说明,在未来生产型服务业将会超过生活型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的主流。随着技术进步和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制造业产业模式创新将表现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综合。

技能强国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技能强国10篇

学习

介绍英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介绍英语10篇,内容包括介绍英语的例子,英语介绍范例。通过对某人的情况介绍让收信人对被介绍人有一定的了解,并使他们相互认识,从而解决被介绍人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英语书信就是介绍信。2.介绍信的类型(1)正式介绍信(formallet

学习

一句话致自己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致自己10篇,内容包括一句话致自己10个字,致自己一句话十个字。4、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小事。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无望。6、

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数学上册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数学全部笔记上册,六年级上册数学合集。(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北偏____方向,距离是___米;(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东偏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3)***书馆在小文家的____偏_____方向,距离是_____

学习

那就是我10篇

阅读(46)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只懒惰虫。我这都快上初三的人了,在家里连件衣服都不自己洗。平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放假后,妈妈故意不给我洗,而我却不在乎,不给我洗就不给我洗,我放入洗衣机里洗!哈哈,这下老妈拿我没辙了吧!...

学习

计算机网络本科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本科论文,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论文推荐,计算机网络本科论文最新免费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丰富的计算机网络

学习

德育主任述职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主任述职报告,内容包括七年级德育主任述职报告,德育主任述职报告。作为德育处主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抓校风建设,促养成教育,做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治工作,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先进,鞭策后进,为促进良好的校风,

学习

实践活动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实践活动10篇,内容包括实践活动记录100篇,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十篇。最有意思的是第二天的划龙舟。划龙舟的地点在一条小河上。同学们都穿上救生衣,分组上了船。我这个坐船尾的,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地拿着桨使劲一顶河岸,

学习

体育课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课10篇,内容包括体育课美篇范文,体育课教案十篇。别小看没有器材的我们,我们便聚在一起玩游戏,各自各样的游戏都能找出来玩。老鹰捉小鸡,赶山羊,警察抓小偷,老鼠偷大米之类的游戏都应有尽有。虽然没有体育器材,我们依然玩得非

学习

葡萄美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葡萄美酒10篇,内容包括赞美葡萄美酒的句子,葡萄美酒白光。法国波尔大学的科学家说,葡萄籽富含一种叫“多酚”的营养物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维生素E和维生素C是抗衰老最有效的两种物质,而葡萄籽中含有的多酚,其抗衰老的能力

学习

句子成分分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句子成分分析10篇,内容包括句子成分分析举例10个,10个句子成分分析。在浩瀚无边的语言世界中,语言给我们充分展现了它的丰富多彩性,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内在固有的规则和法令,变异性与稳固性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各种语言事实应运而

学习

农业生产发展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生产发展论文,内容包括农业发展现状的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基本情况。近年来,通过实施省、市农业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和种子村的建设,为打造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通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

学习

一个人生活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人生活10篇,内容包括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日记,一个人的生活实录。还是我怕寂寞,不愿意一个人生活是追求我的梦想,还是向现实低头谁能给我一个答案无意间看到商铺里滴泪的小丑褪去小丑的外衣和妆容又有谁会看到笑容背后的眼泪

学习

雨雪霏霏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雨雪霏霏10篇,内容包括雨雪霏霏的文案,雨雪霏霏类似语句。4、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职业选择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选择10篇,内容包括职业选择的十大秘诀,职业选择的实例。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职业的时候非常慎重,他们感觉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一辈子都要去负责的决定一样。今天我听了一场美国的演讲之后,我才感觉原来她们的观念比我们更先进

学习

业务技能培训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业务技能培训10篇,内容包括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心得,业务技能培训方案怎么写的。二、健全培训机制,规范培训行为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的短期培训工作,我校设置了培训办公室,专门负责培训工作,结合几年来开展培训工作的实际,学校为就业

学习

幼儿园教师技能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技能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师五项技能比赛,幼儿园教师个人技能模板。一、在建立师幼关系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情”字。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2]而要建立

学习

技能评估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评估,内容包括技能评估怎么写,技能自我评估。2、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动态分析问题。评估人员在深入企业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行业、产品特点的基础上,把财务账反映的信息和整个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判断,分析是否合理。评估

学习

技能大赛总结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大赛总结10篇,内容包括技能大赛总结10篇,技能大赛活动总结范文。本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分预赛和镇级竞赛两部分进行,预赛共分XXXXXXX片进行,由中心校抽调领导到各片指导开展工作,赛后上报竞赛总结和优胜者推荐表;镇级竞

学习

电子技能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技能论文,内容包括电子论文完整版,电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2在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阵列、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用户即照明负载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为电源系统,

学习

课堂教学技能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课堂教学技能10篇,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施技能心得,课堂教学技能的案例。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老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一、怎样吸引学生吸引学

学习

技能人才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人才,内容包括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技能人才包括哪些。早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

学习

技能培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培训10篇,内容包括技能培训文章标题,技能提升培训的收获。多年的实践和对职业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的分析,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用普教的模式办职教,势必会走进“产销不对路”的境地,办学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经过论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