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能;探索;思路
中***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9-01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老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怎样吸引学生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1]。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怎样启发学生
启发学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美国匹兹堡大学有一本用于师资培训的教学案例中,搜集了这样一个案例。这堂课的内容是探究各种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的定义[2]。两个执教教师准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不直接教给学生这些定义,而是给每个学生小组写一组数据并标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是多少的卡片,让学生自己通过制作***表、归纳、再用其他卡片检验的方法。得出这几个量的定义。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相同,课一开始,教师用了约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什么“发现”,怎样发现数学。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卡片的样张,告诉学生每一组都会得到这样的一张卡片,要求学生做两件事:先用方格纸画出每一组数据,写下自己的发现,写下这四个概念的定义或者有根据的猜测。然后,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寻找线索和模式。可是,课上最初的几分钟都出现了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这恐怕和两位教师都没有做好“定向”就匆匆进入探究活动有关。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设路作好准备,教师又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
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三、怎样提问学生
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的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
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如何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易懂,如果需要,可以将一个大问题改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四、怎样探究
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过探究,思想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是捷径且胸有成竹。
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同学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已掉队了。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象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烦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学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五、怎样巩固
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
六、怎样结束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技能篇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技能型课程;理论培养;实践训练;创新探究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03-02
国家***正式决定:今年九月全国中小学将执行经过十年实验的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十年来,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经过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基础教育课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给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的课程教学,带来重要启示,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也相应调整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堂结构,但在教学方法运用上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尤其是在专业技能型课程方面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要改变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无疑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更要重视创新型的课堂模式的研究,重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教学一样应“在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创新教学,就是要通过课堂活动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对象是学生,因而开展创新教育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注重分析、研讨、探究的思维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高校的教育教学直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基础教育课程服务。基础教育理念要成为师范院校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更应在技能型课程方面,进行课程的培训,做中学新课改的引领者。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思路,突出实践训练环节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通过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学科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帮助在校生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新理念。这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站在理论的最前沿,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新质,作为一个新生命,与过去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帮助个体的学习,来促进个性的发展。在新教育观看来,教育不在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知识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作业和考试;教育将深刻地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身心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现代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指导者。”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的科研能力,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能力等等都是教师的必备素质。
师范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语文教师应在汉语言文学理论、教育理论与技能等多元知识结构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准,拓展自己的素质,关注新课改。掌握基本理论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质,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新变化、新要求,以其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融入教学之中。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改革以来出版的论文及论著,明确语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维去探究语文教学规律,去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只有打下坚定的课程改革理论知识,才有把握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才能使学生在从教时有可能用所学的观念来引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强化在校师范生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创新型教师,需要高校优化课堂教学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和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地性学习。”基础教育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阅读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目前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也使师范教育存在明显“重专业、轻职业”,学生轻视教育类课程学习,语文学科教学论课沦为摆设课、“逼修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少投入精力,仅满足混毕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让学生参入课堂之中,对中学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研讨、交流、示范、评价,达到有直观的感受。教学中要增加教育案例比重,直观教学为主,删除重复空洞陈旧的理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课外开展诗歌、绘画、书法、演讲、艺术表演等多种活动,培育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论课程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技能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问题 途径 标准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委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5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变化技能。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管理课堂、协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的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试讲是为师范生上好一堂课打好基础,因此,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是为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基础。笔者通过观察大三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发现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试讲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表达方面不足。在试讲中,常会出现叙述不清、用词不准、口头语言过多、语言节奏快慢不当、音调平淡等一些问题。这些情况,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教师所讲知识点,抓不住学习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方面不足。试讲中常会出现导入不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内容选择不适、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一堂课就会出现思路混乱、学生听不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板书设计方面的不足。板书是利用简练的文字、符号、字母和***形等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概括、精练地书写在黑板上形成的板面,以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试讲中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板书质量不是很高,板书缺乏设计。
(4)应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试讲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如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教师操作失误等,如果不能灵活应变的话,将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导致整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合考虑试讲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上好一堂好课应做到:
(1)通过语言吸引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者的语言清晰、简练、生动、趣味盎然、富有感染力这是语言关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适时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
(2)通过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好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作出具有特色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导入是教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引导行为,有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案例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其次,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合理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并且做到目标明确、知识准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以及合适的板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只有清楚课标、对教材知识点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并且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设计好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
(3)善于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事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况,教师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4)不断反思。一堂真实的课往往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是值得改进的课。所以在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出反思并改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善于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适度等问题,并且不断在总结和改进中进步。
3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时候专家们认为的好课,学生往往并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们评课时往往忽视了授课主体即教师的作用。结合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什么是一堂好课:
(1)从教师角度看,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在课前,教师应熟悉教材及知识点,并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教学计划,使得整堂课结构设计合理,教学思路请晰,突出重点难点,教法适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听会学会。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过程无知识性错误。并且教师应该关注每个个体,按照每个学生的特征促进其发展,到课堂教学结束时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变化。这对于教师来说,实现了一堂课的有效性,完成了一堂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得好,更应该是学生认识、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学生学得好、有一定收获的课。而学生要学好,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一堂课只有设计简单独特,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因此,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3)从课堂角度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的课。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宪福.浅析一堂好课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47-48.
课堂教学技能篇4
论文摘要:课堂反察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备的一种基脚雌要职业技斌只有进行效的课堂观察,才能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及时获得教学反情信息,从而麟课堂教学的实妓。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与意义
课堂观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感知觉器官(主要是眼睛和耳朵)有愈或无意地对教学过程诸要素(学生、教师自身、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的感知觉活动。很显然,观察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对象是教学过程诸要素和教学环境。
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其意义集中表现在五个方而。第一,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基础性的重要职业技能;第二、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才能准确了解教室内所发生的事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第三,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与教学有关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顺利、更加有效;第四,有效的课堂观察有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老师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五,准确细致的课堂观察是教师对玖级的课堂纪律、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做出科学和公正评价的前提和依据。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
课堂观察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观察学生可以从以下六个不同角度来进行:①参与情况。看学生是否全部参与。没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谈不是成功的教学。匆学习态度。看学生在课堂中听课的专注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一与问题回答的准确程度、发言的踊跃程度、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状况。着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这些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独创性和新颖性。④交往情况。看学生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活动,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⑤认知情说。看学生是否记忆、理解、掌握和善于运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这可以从学生的口笔头表达、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及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分析向题的能力等方而加以分析判断。⑥隋绪状态。看学生的表情、听学生的声音、分析学生的行为,看他们是否有胆怯、恐惧、焦虑、不耐烦和紧张等情绪。要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能有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
教师对自己的观察,可以称之为“自我觉察”。教师自我觉察得准确与否,会对教学的成败产生至关重耍的影响。教师对自己的观察可以从以下五个不同角度来进行:①组织能力。看自己是否很好地对课堂、教材、语言、教学活动等进行了组织。②注意状况。看自己是否在授课时进行了注意的适当分配,既注意了自己的教学,又注意了学生、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方方面而。③教学机智。看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突发或者复杂情况时能表现出敏锐、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④教学态度。看自己是否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以和蔼、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⑤教学境界。看自己是达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形成人格”等三种教学境界中的哪一种。
教材和教法也是教师要观察的对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教学是否围绕教材进行,自己是否准确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耍看学生是否适应教材,教材难度是否适中。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看教学活动是否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是否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程序来进行,是否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环境等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在课堂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
教学环境也是教师要观察的对象。微观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和教室。教师要注意观察校园和教室内外的情况,确保校园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和有害气体污染,使其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学习的场所。同时,还要观察教室的布置、教学设备、教学工具等,确保教室里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布置简朴素雅,要避免过多的装饰和不必要的张贴。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风、学风等心理环境。
三、课堂观察的要求
一般说来,课堂观察需要达到以下四个要求。
(1)自然而同步。观察自然,指的是老师的观察要做到不做作、不刻意、不别扭、不夸张,让学生感到役有压力,很好接受。观察同步,指的是观察要与教学活动同时进行,以使随时发现和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不为观察而观察,木为观察而浪费时间。
(2)迅速而准确。观察迅速,指的是教师在堂上要能够快速地而不是慢慢地捕捉教学过程诸要素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和思维引向教学的中心。观察准确,指的是教师对被观察对象的观察要符合实际,不出错误。
(3)细致而深入。观察细致,是指教师能够观察到被观察对象的细微的变化,如学生语言、行为、服饰、态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等。观察深人,是指教师能够透过事物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
(4)全面而客观。观察全面,是指教师能够观察到被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观察客观,则指教师没有先人为主的意识,而是实事求是。
四、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注视。注视是指人的视线主动而集中到某个被观察对象之上的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注视对象主要为学生。对教学而言,教师的这种注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老师的这种注视,不仅可以使老师获得来自学生的丰富的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监控效果。当然,除特别情况外,注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令学生感到局促不安,尤其是近距离的目光接触,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2)扫视。扫视是指人的视线将被观察对象快速进行过目的行为。在课堂上要把视线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集中一次,看上去有可能,而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但在教学中,教师时不时地用目光扫视全班学生,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清况,及时觉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与注视相比,注视强调的是“点”,而扫视强调的则是“面”。
(3)巡视。这里的巡视是指如有可能,老师要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各个学生身边转一转、看一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教师的视力、学生的人数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教师观察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进行到阅读、讨论、练习等教学环节时,教师应该到学生中间走一走,以便收集来自学生的更多、更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可以说,巡视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观察手段。
(4)换位。这里的换位是指教师要注意自己所在位置的改变。教师不要总是局限于站在或者坐在讲台上,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如站到教室左边、右边、中间、后面等,从而使自己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观察。
(5)耳听。耳听是指用耳朵来感知学生。教室里学生的声音往往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教师一定要善于对此加以分析利用。课堂上鸦雀无声,说明老师讲得好,学生学得认真;有人窃窃私语,说明老师可能没讲清,他们没听明白,或者说明有人开了小差;课堂上有人抱怨,说明学生可能有某种不满;课堂上声音很大,说明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发言很积极,或说明学生的纪律出现了问题。总之,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6)口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询问或提问学生。无论是询问还是提问,都可以既面向学生个体又面向学生全体,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7)手记。指做好观察笔记。教师可采用描述法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所发现的较为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等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必要的记录,以便今后对学生的评价做到有理有据,客观而公正。
五、课堂观察能力的提高途径
(1)增强课堂观察意识。课堂观察意识的形成或增强与教师对课堂观察意义的认识有关,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关,与教师的课堂纪律观念有关。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课堂观察的重要作用,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要深知良好纪律、秩序、学风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2)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照本宣科、呆板僵化,教师就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堂观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真正内化教学内容,上课时才能做到讲得精、讲得透、讲得活,才能使自己的讲授深人浅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合理进行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一种注意的品质。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分配注意,既要把主要的注意放在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上,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全体或个别学生的听课情况,以便随时发现学生诸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走神以及其他不应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而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学内容上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从穷于应付的状态中***出来,自如调控课堂教学,主动驾驭教学的方向。
课堂教学技能篇5
【关键词】强化正强化技能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数学课堂上的正强化就是鼓励那些课堂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课堂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既依赖于正强化,又依赖于负强化。我们教师可运用强化的方式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正强化为主要的强化方式,少用负强化,两种强化要有机结合。因此一定的强化技能是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能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一、课堂内强化技能实施的一般流程
1.创设机会,发现“闪光点”
教育需要我们的宽容与尊重,要丢掉盯住孩子们缺点的习惯和居高临下的说教心理。尽量在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到”其“闪光点”并给于强化。可采取例如提问、板演、学生展示、学生讲解等方式。
2、合理判断,抓住“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进行合理的判断,不仅从正确程度方面,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表现,总之要善于抓住学生表现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孩子因为自身有了“闪光点”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面向全体,强化“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以强化,这样可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强化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技能应用的主要形式
1、语言强化:语言强化是最普遍、用的最多的强化方式,对学生在听课、回答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中好的表现,都可以用语言进行强化。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不吝啬于用语言激励强化。我清楚地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我的数学老师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你有一双求知的眼睛,上课时你的眼睛从不舍得离开课堂,你一定会有出息的。”从此让我迷上了数学。
2、肢体语言强化:教师用非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例如:点头表示肯定,竖起大拇指表示“你很棒”,摸头表示“你真聪明”,走近学生看作业情况表示关注等。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和动作有机结合,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
3、标志性强化:对学生的作业、成绩或表现给予象征性的奖励或称赞。如对数学作业或考试成绩特别好的打上“红花”、批上优、良、有进步等,某步思路独到时打“大拇指”或写上“想得真独特”等评语。特别是小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会指着那些“红花”、“大拇指”,骄傲地对别人说:“瞧,我多棒”。
4、表现性强化:教师为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安排一些有表现性的特殊活动,以示奖赏,如让他向全班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见解或把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可挑战更难的题目;帮助辅导同学等。
三、强化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1.、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强化技能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以表扬或奖励,尽管他们做出的反应有时不完全正确,教师还是应该对他们的积极性及正确部分给以肯定。
这样可以为学生产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作好充分的铺垫。再说,课堂中的奖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容易形成集体舆论,从而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同时也收到了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也可以防止或减少非教学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干扰。
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强化技能塑造学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遵守纪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经常采用各种激励、赞赏的方式,对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行为,能起促进作用。
2、提高学习水平
研究表明,正强化不仅能改善学生的行为,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这是由于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强化技能,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以较高频率出现的结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正确、思路清晰、分析独到等,教师采取适当的强化方式给予肯定或赞许,会使学生因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承认而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把自己正确的反应行为巩固下来。如果这种正确反应经常得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我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他非常聪明,但在低年级时,数学经常考倒数,听他的老师说,难做的题目,他肯定会做对的,可基础题、计算题经常出错,有时甚至才考了六、七十分,他自己也非常害怕做基础题、计算题。经常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老师也对他唉声叹气。我了解情况后,经常在课堂上将难题让他来回答,并经常夸他“你真是学习数学的小天才!”、“你的分析真独到,看,让老师和同学们茅塞顿开!”…当他计算又出错时,我制止同学们笑他,并说:“你这么聪明,这种口算题怎么会难倒你呢!来,拿出做红花题的认真劲儿来,老师相信你!”渐渐地,他不那么害怕了、渐渐地同学们越来越佩服他了,现在的他,可是我们班的数学“小王子” 呦!瞧他那张自信的脸吧!
四、应用强化技能应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运用强化技能时,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强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所有正确的反应都给以强化,要选择与达到教学目标有密切关系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采取适当的强化
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3、及时反馈
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特别要注意课后作业、行为习惯的反馈。
4、要把握好时机
强化时机对提高强化的效果很重要,对简单的问题、课堂练习作业等可进行即时强化,对一些抽象性强的复杂数学问题,应等学生充分反应后再进行强化。
5、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强化应及时,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技能篇6
关键词: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讲授
中***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25
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任务也十分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是保证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与体力、形成特定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进展状况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为技能表现为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的迅速性、准确性、有效性和熟练程度。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娴熟地驾驭教学任务,掌握教学进程,维持课堂秩序,运用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时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讲授技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讲授法受到批评与责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突出。因此,对讲授技能的重新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及必要性
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简称讲授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熟练化表现。讲授法就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讲授法一直是历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前人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是在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学生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地使用讲授法,能排除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做到快速高效。我国地大人多,经济基础薄弱。从现在条件来看,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讲授教学,仍然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教学形式。因此,讲授法不仅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人们对讲授技能的片面认识,讲授技能遭受攻击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讲授法遭受到攻击、指斥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恰当的运用讲授法,效果不佳,从而使人对讲授法产生了误解。例如,对小学生过早的运用单纯而冗长的讲授,把许多没有关联的事实不加组织或解释,零乱的向学生讲授,不能把新教材和学生过去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只好死记硬背,这就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课堂上满堂灌的僵死局面。这不是讲授法本身固有的缺点,而是教师不能有效的掌握讲授的技艺所产生的后果,我们不能把一些教师因教学技艺不高,运用讲授法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归罪于讲授法本身。
二是从伦理上对讲授法认识片面。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而只有发现学习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其实,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的。发现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迷宫学习),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学习科学概念);接受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记乘法表),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些人从伦理上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把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因而造成了不少混乱。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害怕运用讲授法,怕被人斥之为运用注入式教学,因而谈讲授法色变。因发现难以运用,只好以谈话法作为发现法的变式,于是出现了以谈话为主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一个模式、一问一答。一节课教师从头到尾要提出五、六十个问题,学生像演戏一样有问必答,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尽管发现法有很多独特的优点,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课堂教学规律,发现法不能也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在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讲授法,应当而且必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讲授式技能与其他教学方式并没有冲突
学校首要的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应当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言语的形式,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意义,掌握系统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知识的实质,就是一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泊尔按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符号的学习,即指学习一个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很明显,这种学习宜于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二是概念的学习,其实质在于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通过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的概括归纳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称之为“概念形成”;一种是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利用其原有知识架构中的有关概念去理解新学习的概念,称之为“概念同化”。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合作式教学”,“发现学习”,“谈话法”等方式,都必须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讲授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不能偏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它,只要对讲授法不断创新优化,有效运用,就能重放光彩。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一体,讲授法与接受学习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奥苏泊尔已在理论上证明了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因此,如果教师的讲授真正建立在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的基础上,那么讲授法完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技能篇7
摘要: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枯燥。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实习中,主体性发挥不够;实践教学缺乏成熟的结构预设和组织模式。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http://
关键词 :钳工教学 一体化 行动导向 兴趣
学好钳工既要“手中有活”,又要“脑中有得”,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钳工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加上实习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钳工技能素养,是首要任务。
一、一体化教学——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绿色通道
一体化教学是通过实际课题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开展学习活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教师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中,重新安排教材,实施课题教学,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锉削课题时,教师讲解锉削的概念和锉削姿势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锉削,并调整锉削姿势。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演练,并对学生不当的姿势进行纠正。当学生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再由学生相互指正彼此锉削姿势不当的地方。这样既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又增进了学生的交流,增强了课堂互动,使学生不感到疲劳、枯燥。
二、行动导向教学——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自主教学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先给学生下达一份任务书,其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对自主学习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能力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设计,将课程划分为由任务组成的结构模块,以行为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例如,讲解钻头的刃磨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钻头刃磨的工艺知识,然后***地刃磨钻头,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保证学生的操作安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看看修磨好的钻头是否可以进行正常的加工,如果不能,就认真查找原因,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刃磨、钻削试加工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最终学有所获。
三、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提高
分层教学在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力、领悟力、性格等不同特质,将学生分组,对悟性高、干活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任务,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的实践成果;对体力有限、干活稍慢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工作量,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在不同的群体里发挥自身的优势。
四、兴趣教学——给学生美的享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设亲切、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所学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例如,教师给一年级新生讲第一节实践课时,要让学生明确实践课和中学的理论课是完全不同的,不论中学时学习成绩如何,大家在技校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教师向学生介绍钳工这个工种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与钳工密不可分,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课堂。
第二,幽默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密切。例如,在上加工榔头的实践课时,教师可先询问学生见过哪些榔头,哪些是印象深刻的。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稍做补充,再引出“如果大家能自己加工一把榔头,是不是印象最深刻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昂,印象深刻,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后,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求知欲自然加强。
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既能学到技能,又能培养高尚的情操。
课堂教学技能篇8
关键词:导入 主体 兴趣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1.明确学习目标:在上课开始导入阶段就指出本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2.有利于以旧引新: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常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引出新知识,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3.引起注意,集中思维: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
4.创设意境,唤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
5.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讲授的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观演示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片、幻灯片、实物、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故事、歌曲、游戏导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切入新课。一支歌或一首小诗能以其韵律、节奏或抒情使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因此,故事、歌曲或游戏不失为英语导入的一种好形式,提高了综合素质。
3.设疑导入:也称悬念导入。教学内容讲授前设置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为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始时,应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屈爱平.英语教学法教程,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课堂教学技能篇9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显然这是导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1.明确学习目标:在上课开始导入阶段就指出本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2.有利于以旧引新: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常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引出新知识,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3.引起注意,集中思维: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
4.创设意境,唤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
5.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讲授的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观演示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片、幻灯片、实物、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故事、歌曲、游戏导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切入新课。一支歌或一首小诗能以其韵律、节奏或抒情使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因此,故事、歌曲或游戏不失为英语导入的一种好形式,提高了综合素质。
3.设疑导入:也称悬念导入。教学内容讲授前设置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为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始时,应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技能篇10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显然这是导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1.明确学习目标:在上课开始导入阶段就指出本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2.有利于以旧引新: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常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引出新知识,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3.引起注意,集中思维: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
4.创设意境,唤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
5.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讲授的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观演示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片、幻灯片、实物、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故事、歌曲、游戏导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切入新课。一支歌或一首小诗能以其韵律、节奏或抒情使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因此,故事、歌曲或游戏不失为英语导入的一种好形式,提高了综合素质。
3.设疑导入:也称悬念导入。教学内容讲授前设置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为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始时,应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