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本科毕业论文10篇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成绩;生命历程

中***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10-01128-07

一、研究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从***府包揽毕业生分配到毕业生市场求职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高等教育急速扩张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尚有争议,但教育行***部门以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发展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却是坚定不移的。因此,研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去向的各种因素,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让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学界围绕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从非个人因素着手,致力于分析宏观制度、***策、阶层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有学者致力于分析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学习成绩、择业观念、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和高校层次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某一个横剖面进行分析,较少呈现纵贯性的过程观照,很少关注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是如何交织影响个体生命历程轨迹中的转折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带有深深的历史和制度的烙印。而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正是在历史、社会和个人三重影响和制约下个人能动性选择的体现。抛开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去谈毕业生就业问题都略显单薄。此外,以往的研究没有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一视角来挖掘其对毕业生毕业去向和就业的影响。同时,大多数研究结果来自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四年期间的平行数据的研究却很少。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拟在综述现有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以纵贯性视角研究本科生毕业去向,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研究范式,将本科生毕业去向问题置于其生命历程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理解。以使我们对本科生就业问题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本文力***研究个体的能动性在历史背景、社会***策和个人人力资本的三重影响和制约下如何形塑个体独特的人生轨迹。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1.历史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1994年,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国家包下来、毕业国家包分配的做法,国家不再以行***手段来分配毕业生而是以方针***策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来指导和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而毕业生的就业***策也实现了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转变。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即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改革***策,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同时,为了避免传统的苏联高教模式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弊端,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打破狭隘专业教育思想的束缚,将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布劳和邓肯的经典的地位获得模型强调代际地位继承机制受先赋性因素和获致性因素的影响。显然,它也适用于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分层和流动受再分配经济整合体制和意识形态系统的影响,呈现的是以社会成员的权力和声望差距为基础的单一化***治分层结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代际地位继承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生了变迁。单一的***治分层结构被经济体制的转型打破,教育资源成为个人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工具变量,社会分层的依据由单一的***治资源向权力、收入、声望和教育资源等多维度转变,这反映出在地位获得的过程中先赋性因素在减少,而获致性因素在增加。有研究发现,在高度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美国社会,父亲的先赋因素对子代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虽然微弱但依然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中国,也有研究验证了精英阶层的再生产和阶层继承机制: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开放性的增强,大多数阶层与相邻阶层间的流动增加,特定阶层的代际继承优势逐渐下降,跨阶层的循环流动越来越困难。

2.社会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赖德胜从制度转型视角分析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这其中主要是过高的工作转换成本、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极大地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行为。另外,赖德胜等人还发现,决定大学生毕业起薪水平的是人力资本因素,而决定能否进入国有企业工作部门的是社会资本。张秋山等认为,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的出现。陈成文等的研究发现,需求促进***策、供给促进***策和匹配促进***策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

3.个体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对个体因素的分析,学者们大多聚焦于人力资本理论。陈成文等发现,人力资本诸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获得和就业质量存在有区别的影响,其中外貌条件和专业背景仅对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因素却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有显著性影响。孟大虎等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后发现:那些能够积极影响求职结果的人力资本变量,例如职业资格证书、兼职经历等并不一定在决定就业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陈成文等通过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发现,毕业生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陈成文和孟大虎等人的研究都发现了学习成绩对就业机会获得的显著负面影响。其中孟大虎的研究发现,“成绩好”比“成绩一般及以下”毕业生的就业可能性减少了0.25倍。这可能与学习成绩优秀学生较高的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相冲突时选择自愿性失业行为有关。而岳昌君等人的研究却表明,学习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要比其他学生高。

从历史和社会背景出发分析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无疑充分认识到了宏观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从个人层面出发的分析也给我们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更细致入微的视角。然而,这些具有建设性和引导性的研究也存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局限性:或者是结构决定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制度和社会结构)或者是个人决定论(将就业难问题归为个人资质问题)。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解读都没有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历史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生命时间的综合体,而大学生毕业则是其学生生涯轨迹中的一个重大转变,代表着新的角色的建立和学生角色的丧失,是职业生涯轨迹的标志。作为一个转折点,毕业去向的选择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大学生的毕业去向不仅受到社会结构和历史时间的约束。更受到个体能动性选择的影响。而生命历程理论个人、历史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为我们解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分析框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代际地位继承机制变迁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与个体的学习成绩、专业背景以及综合能力是如何交织影响个体生命历程中毕业这一转折的。

(二)理论框架

生命历程研究范式最早来源于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对生活史的研究。1965年,诺曼・雷德尔在《社会变迁研究中的同龄群体概念》一文中率先明确指出要使用“同龄群体”(cohort)这一概念来研究生命历程。20世纪60―70年代,埃尔德通过《大萧条的孩子们》对生命历程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生命历程理论模式是一种社会界定的并按照年龄分级的事件和角色模式,这种模式受文化和社会结构历时性变迁的影响。该著以社会经济变迁为焦点,通过研究出生于1920―1921年的美国人及其父母在大萧条中的经历,力***探索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对家庭变迁和代际关系的影响。

生命历程理论有四个相互关联的范式性主题:(1)历史的时间和空间(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个体的生命历程是嵌入在他所处的历史时间和他们在生命岁月中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之中的。与此同时,个体也被这些时间和事件所塑造着。(2)时机(Timing)。时间决定着生命历程转变和生命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3)相互关联的生活(Linked lives)。相互依存、关联的社会网络是社会一历史的影响的载体。(4)个人主体性(Human agency)。个体的生命历程是个体突破社会和历史的制约,利用个体能动性和时机的选择而建构起来的。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主要是通过轨迹、转变和持续三个概念来描绘社会变迁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其中轨迹指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或社会状态;转变则关注各种状态的变化,这种转折点是轨迹方向改变的代表;持续是一种介于转变之间的时间段。转变和持续都是轨迹的元素。转变往往以特定的事件为标志,它嵌套于一定的轨迹当中,以一种角色的建立和丧失为标志,往往被生命历程理论视为联结社会背景与人类主动性的节点。

生命历程理论在强调个人主动性的作用的同时,也强调确定某个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社会和历史的制约因素。历史性力量塑造着学校、家庭和工作的发展轨迹,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发展途径。人们能够选择他们要走的路,但是他们的这些选择并不是在社会的真空(Social vacuum)中做出的.所有的生活选择都取决于社会的和文化的以及历史的制约因素。社会历程理论所强调的是个人、历史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

生命历程理论在人口学、社会***策和教育学研究领域备受推崇,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它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综述概括,一些学者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证研究当中。李强等人首先系统地向国内推介生命历程理论,阐述了生命历程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包蕾萍就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拓展。在实证研究方面,默怀霆和白威廉考察了国家***策对社会群体生活机会的影响@;周雪光等人以中国***治变迁为背景,分析了中国的“上山下乡”***策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郭于华等人研究了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状态下悖于常态的个体生命历程,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文本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的裂隙;徐静等人通过对北京市贫困老人展开生命史访谈,探析了贫困老人的生命发展轨迹。在本科生就业领域,仅有李卫东从生命历程视角出发。分析了家庭结构、阶层背景和人力资本对本科生就业的影响。本文试***用生命历程理论探析在通识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成绩等因素对其毕业去向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及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W大学2010级本科生的综合信息,包括入学时的基本情况、成绩、外语水平和就业类别等信息。研究时选取2010年入学、2014年毕业的6782个本科生作为分析样本。选取的理由有两点:首先,大学毕业是个体生命时间中的一个重大转变,W大学2010级本科生群体入学时间处于中国高校扩招***策实施期间的最后两年,将学生个体生命历程中毕业这一重大转变与高校扩招、通识教育改革等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分析,运用历史、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分析范式,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第二,W大学作为全国的重点高校,其本科生毕业去向问题更能体现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问题,选择其本科生作为研究样本,具有实践上的合理性。

表1的描述性分析表明。在6782个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中,升学读研所占的比例高达36.1%,远远高于其他四个去向:其次是出国、出境和进机关、部队、事业单位,二者不相上下,所占比例分别是17.8%和17.5%;进企业的比例为16.8%;自由职业和待就业去向所占比例为11.8%。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通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理解微欢的行动者如何在宏观社会结构的影响下通过能动性选择来应对生命历程轨迹中的重大转变,我们提出本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如何影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选择的?综合能力对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的选择有何影响?不同学科背景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有何影响?

(二)变量

1.因变量。本文的因变量为2010级本科生的毕业去向,由“升学”、“出国、出境”、“机关、部队、事业单位”、“企业”、“待就业、自由职业”五种去向类型的虚拟变量来表示,以企业组为参照组。

2.自变量。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1)通识教育:包括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成绩和体育课成绩。本研究对成绩进行取对数处理。(2)专业教育:专业必修课成绩代表专业教育成果。(3)学科背景:由人文科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和医学部六种类型的虚拟变量来表示,以医学部为参照组。(4)综合能力:包括获得奖学金的次数、英语水平和承担项目的情况。获得奖学金次数为连续性变量;此处用通过CET6与否来代表学生的英语水平,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进入模型;承担项目情况分为承担过项目和没有承担过项目,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进入模型。

3.控制变量。(1)性别:以女性为参照组,女性=0。(2)城乡:以农村为参照组,农村=0。(3)***治面貌:以非***员为参照组,非***员=0。

(三)统计模型

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关于毕业去向的多分类变量,同时参照国内外研究的惯例,本研究采用多项逻辑斯蒂克回归的方法,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分析结果

根据研究设计的多项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通过6782名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检验个体毕业去向选择模式,表2记录了这一回归结果。

(一)升学

相对于进入企业的毕业生,成绩和外语水平对升学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专业课成绩还是公共必修课成绩都对升学具有显著性影响。专业课成绩越好越容易升学,公共必修课成绩越好也越容易升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育课成绩好的学生却更不倾向于选择升学,体育成绩每增加10个单位,其升学的优势比下降99.5%(0.005-1=-0.995,p

(二)出国、出境

相对于进入企业,成绩对出国、出境具有显著影响。公共必修课成绩和专业必修课成绩均对出国、出境具有明显作用,成绩越好越容易出国、出境。相反,体育课成绩对出国、出境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体育成绩每增加10个单位,其出国、出境的优势比下降99.8%(0.002-1=-0.998,p

(三)进入机关、部队、事业单位

相对于进入企业,各类成绩对进人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均无显著影响。性别优势对进入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十分突出,男性进入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的优势比比女性高62.9%(1.629-1=0.629,p

(四)待就业、自由职业

相对于进入企业,对待就业、自由职业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专业课,专业课成绩每增加10个单位,其待就业和自由职业的优势比就下降99.5%(0.005-1=-0.995,p

五、结论与思考

我们将本科生毕业问题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代际地位继承机制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分析高校本科生培养***策变革的效用和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背景等社会和个体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命轨迹的。本科生毕业既是学生个体生命历程轨迹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就业”与“深造”等毕业去向的选择就不仅仅是单个生命体的一种人生选择,也成为既定制度设置下的精英社会分流。从而转变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发现成绩和综合能力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两个因素对于不同的毕业去向的影响却有所不同。

就成绩而言,我们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探讨成绩对毕业去向选择的影响。在毕业去向为升学和出国、出境两个选择时,通识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当毕业去向为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和待就业、自由职业时,通识教育的影响却并不显著。专业教育对升学和出国、出境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成绩视角来说,成绩对于深造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成绩越好的学生越倾向于选择升学或者是出国、出境。作为个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门槛时所作出的理性的人生选择.升学和深造可以使毕业生与那些依据年龄等级和生命历程轨迹所确定的职业生涯的一般期望一刀两断。这是一个不用承担职业发展责任的暂时休整或延迟实现的时期。在一个强调和崇尚知识和文凭的知识经济社会里,升学或深造的选择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摆脱就业、婚姻和家庭压力的暂时调整的机会。而人们不会去质疑其深造的动机,也不会批评其职业生涯毫无进展,相反,人们会对其职业发展抱有更高的期待。体育课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挂钩,体育课成绩越好的人越倾向于选择进企业。这与企业看重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活力的原因有关。从学校培养层面来看,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理智,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识教育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选择升学和出国、出境去向上,对进入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和待就业、自由职业却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通识教育所强调的对理论的学习促进了本科毕业生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望,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出国、出境,都是一种理智的升华。

就综合能力而言,本科毕业生升学和出国、出境的选择显著地受到获得奖学金次数和外语水平(CET6)的影响。尽管科研能力(承担项目与否)并没有成为选择升学和出国、出境以及进入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学生却不会倾向于选择待就业或者自由职业。

此外,社会性别和社会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个体的生命轨迹。性别对个体选择升学和进人机关、部队、事业单位有着显著的影响:来源地的城乡差别也是个体选择升学和出国、出境以及待就业、自由职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出国、出境和待就业、自由职业也显著地受到***治面貌的影响,***员出国、出境和待就业、自由职业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非***员。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2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简介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府于建国初期创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按照国家“211工程”标准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教育学院整体实力较强,教育系、心理系两个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中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拥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教育学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心理学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拥有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教科书博物馆(筹建)、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建教育***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教委共建首都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策与法律研究院等。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考生复试时必须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学科专业)原件或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进修本科课程合格成绩单(6门或6门以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报名时按本科生对待,复试时按同等学力考生对待。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注:①除中央***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②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③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参书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33参考书目如下:《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陈琦、刘儒德《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虹;

(来源:文章屋网 )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3

1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1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历与专业分布情况截至2011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统计公布江苏省有体育专业的学校21所,2012年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共计22所.这22所院校中,本科学校15所(其中3所***学院),专科7所.***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③五个体育专业均有招生.体育学特设专业运动康复(2012年目录)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2年目录)由南京体育学院开设.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目录)的学校有11所,招收社会体育专科专业的学校有1所.招收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2所,招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11所,招收体育教育专科专业的学校4所.其中拥有体育硕士学位点的高校9所,共18个点,设体育教育训练学学位点的高校8所[1],拥有博士授予权单位2个.

1.2江苏省高校三届体育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综上统计,江苏省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涵盖了***公布的所有体育专业本科目录,且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多达9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无论是区域布点,还是学历培养层次都极为丰富,堪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大省.某届毕业生人数是该届学生入学招生人数的直接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研究生、本科生每年江苏省的体育专业招生均持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截至目前基本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总量.体育专业专科生招生人数持续下降,这与江苏体育专业办学单位的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情况大致相当.从就业情况看,本科生的就业率最高.各学历层次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专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江苏省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本文采取几个大的职业范围,设定为机关、事业单位④、企业⑤和其他⑥.

2.1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职业情况从***1反映出一个总的趋势:即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重要集中在事业单位(第1)和企业(第2),机关就业人数极少(三届共37人,占总毕业人数的4.5%);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人数微乎其微(三届41人,占总毕业人数的0.8%);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三届只有1人.

2.1.1三届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职业情况从***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研究生逐年的就业趋势:机关就业人数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就业人数逐年下降;企业就业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他类的就业也呈上升态势.从就业的主要去向来说,研究生的就业重点仍然在事业单位,但企业就业也逐渐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就业去向.

2.1.2三届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职业情况从***3中反映出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趋势: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为主体,其他类型的就业为辅助,机关就业微乎其微;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下降,企业和其他类型就业成逐年上升态势;企业就业成为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就业去向,占到每年毕业就业人数的50%左右.

2.1.3三届体育专业专科生就业职业情况由***4中可以看出专科生的就业去向:企业就业占到每年毕业就业的5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势;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在总的就业人数所占比率也在逐年下降;其他类型的就业所占比例极小,且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3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各就业职业分布

3.1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3.1.1三届研究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在所有研究生就业的事业单位中(***5),高等教育单位就业逐年下降,中初教育事业单位逐年上升,其中县以下行***区域就业人数甚少,但有增加趋势.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超过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达到事业单位就业半数以上,成为事业单位就业主要去向.

3.1.2三届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本科生的事业单位就业情况(***6)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一直是该学历层次就业的主要去向,且占每年总的事业单位就业比例有逐年降低趋势,但均占到当年事业单位就业的70%以上.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一直维持在一定人数,所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5~10%之间.其中在县以下区域就业的人数和就业比例均成逐年缓慢增加,近两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

3.1.3三届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体育专业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为该学历层次重要的就业去向,但所占当年事业单位就业比例均在20%左右.其中2011届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总的就业人数为58人,其中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52人,考虑到此点因素,实际的事业单位就业专科生还是下降的.县以下行***区域就业人数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且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的50%以上.

3.2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企业就业情况

3.2.1三届研究生企业就业情况***8显示:研究生企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且企业就业人数中80%以上在中小企业就业.

3.2.2三届本科生企业就业情况***9显示:本科生企业就业无论是人数还是占总就业的比例均逐年增加,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人数的94%以上.

3.2.3三届专科生企业就业情况***10显示:专科生企业就业所占总就业的例逐年增加,但这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比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4分析

4.1江苏省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通过以上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总结这样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总的去向: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

4.2事业单位就业分析

从现有数据看体育各专业、各学历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选择的就业取向为事业单位,而且是***门.这种情况与我们现行的培养体制和施行培养方案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就职领域表述较为模糊,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互混肴的现象,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未能充分体现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这是其一.其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升格等发展之后,带来的就是教育学历的不断攀升,毕业生人数年年猛增,就业压力陡然增加.然而各类教育单位招聘职员受到体制约束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地、持续地招收新的教育工作人员,于是各个单位就设立招聘的学历门槛,学历高的毕业生也就开始由高向低地由高校流向中初教育单位就业.作为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压力增大.之所以现在江苏省专科生有一部分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是因为各地出台相应的地方保护***策:招聘条件中就规定了本地籍专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部分岗位.

4.3企业就业分析

体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学历高低中小企业就业均成为主流的就业去向.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取向开始灵活,不再集中于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本身的专业素养不太适合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专业能力不太符合这些企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这样分析,我国的体育产业尚不完善,可供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并不多,特别是成熟的大中型体育企业在社会中还是极少,所以体育专业毕业生只能就业于中小型企业,当然包括一部分小微型体育企业.除了上述分析以外,我们还从数据中看出每年无论哪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均只有个位数的自主创业人数,这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较差.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尽管2012年麦可思研究显示:“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本科为33%,高职高专为28%)”,不论愿意与否,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现实问题.这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问题,到底体育专业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从2008届、2010届、2011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为: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而今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将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2建议

2.1教育管理部门合理布控各体育专业,调控学历层次对于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体育教育专业更应适时调控专业布点和区域布点,减少招生人数,以本科及以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

2.2各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研讨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办学特色现在的高校体育专业,特别是江苏各校举办的体育专业基本相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取向相同,就业压力增大.因而各校应该根据区域、学校、师资等特点,研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举办特色的体育专业教育.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施工***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结构***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5

据悉,该报告调查对象为该校已落实工作的9000名XX届毕业生,其中包括本科和硕博毕业生。调查从XX年年1月开始,采用无记名问卷填写形式,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实际有效问卷1560份。

调查耗时长达半年,主要涉及毕业生就业起薪、择业规律、职业适应能力三方面内容。经过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出8项基本结论,勾勒出大学生初入职场状况。

调查

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起薪凭借什么来定位呢?

这份针对浙江大学XX届毕业生的调查结论显示,学历对起薪有较大影响,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另外,性别、地域、行业、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类型都是影响毕业生起薪的重要因素。

不同专业,起薪差距相当大。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毕业研究生,计算机学院起薪都最高,分别达3716元和6158元,起薪最低的分别是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XX元、环资学院毕业研究生2175元。可见不同行业、不同学历带来的起薪差距也比较显着。目前而言,it行业的毕业生起薪6158元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

从性别上看,男性与女性起薪差别不大。本科毕业生男女起薪差距为520元,毕业研究生男女起薪差距为826元。在事业单位或者当公务员,男女工作收入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起薪差别会比较大。

受调查者中,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732元,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生为3721元,博士生为3765元。本科毕业生与毕业研究生相差1000元左右。但是,通过数据也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差距不是很明显。

针对这种现象,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分析认为,本科生阶段学生接受的一般都是通识教育,或者说是素质教育,针对社会上的产业或行业知识所学不多,入职后上手较慢,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因此相应的薪酬会低一些。

“硕士研究生对一个行业算是已经入门了,而且去企业的多,薪酬比较高是可以理解的。博士研究生目前看来薪水不是很高,但可以预期的是,它今后的增长曲线会更陡。”

金海燕说,博士毕业生起薪不是很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毕业后进高校、研究单位工作的比例最大,这些单位起薪一般都不如企业高,但随着资历加深,博士的科研提成等收入进来后,其薪酬优势会逐渐体现出来。

期望与实际薪酬差最高达1393元

求职前,你对月薪的期望值是多少?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薪酬期望还是偏高的。

记者从报告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月薪期望值参差不齐。以本科毕业生为例,浙江大学材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均值在4300元左右。信息学院、电气学院和外语学院次之;理学院和人文学院最低,均值在2900元以下。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6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2年或2年以上,进修过本科主干课程6门以上、成绩合格,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并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符合所报考专业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3、各专业除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外均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报考。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历史专业 科研入门 思考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23-02

受高校扩招及学风浮躁的大环境影响,我国高校有不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也不例外。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科研没有入门。木匠当学徒时连斧子都没有运用熟练,到出师时让他打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只能是勉为其难。可见,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训练非常重要。本文谈谈此问题。

一、科研没有入门的表现及原因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在科研过程中不知该写什么题目,不知该查哪些史料,对史料不知鉴别、考释、取舍,不会写开题报告,不会写学术史,不懂学术规范,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文科文章就是东抄抄西凑凑,等等,这些都是没有入门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观念上来说,学生由于受到高中阶段“填鸭式”教学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是拿学分、考试过关、拿毕业证。学生对平时的课程论文是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这是对这门课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阵地,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观念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使命。传授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教是为了不教”应该成为师范院校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在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把东西都教给学生是不现实的,教会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将更为重要。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原因。现在国家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很重视,许多大学教学管理者也随之重视对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这是应该的。但也可能出现机械化的倾向。对历史学专业来说,许多教师查了很多资料、很会分析和创新,但学生主要是充当听众和记笔记的角色,没时间锻炼科研能力。学生卷面成绩的优秀,有时是记笔记和记忆力能力的优秀,不一定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二、历史专业新生科研入门的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入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相关,这是大的方面。若从毕业论文的质量这一小的角度看,也可见科研入门的重要性。如果大学生在前三年科研能入门,则在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就不那么吃力,写出的论文也能比较符合毕业论文的基本规范。

一些学生把大学的目标定得很功利,比如考研、考编等。实际上,即便是考研,具备科研能力的学生在研究生复试阶段无疑更能让专家认识到自己的科研潜质,在考取研究生后往往能比其他同学更快地确定研究内容、发表研究成果。并且,今年不少重点高校历史专业考研均实行自主命题,这种命题的优势是:相比传统的统一命题更能考查考生的研究潜力,尤其是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具备较好科研素质的学生对于综合性、创新性强的题目的解答将更有优势。即使是考公务员,《申论》的成绩与考生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观点提炼、文字表达等能力直接相关。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学生无疑会在《申论》的考试中占有优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师院校毕业生都要承担培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现在中小学历史课的教学,要求培养中小学生学会查阅基本史料、进行乡土资源调查、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补充教学资料、撰写札记和小论文等能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为了弥补教学资料的不足,往往要自己去收集和补充一些历史资料”。[1]试想,若历史专业的师范生自己在大学期间没翻过、没见过一些基本史料,谈何教中小学生收集史料及进行史料鉴别工作。

三、帮助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的途径

(一)为新生开设专题讲座

此专题讲座不应是高深的专业性学术讲座,应该主要用来帮助大学新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与中学阶段学习的异同,侧重对学习方法、科研入门的指导。我校近年陆续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侧重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指导,对大一新生的帮助很大。许多大一新生由此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题海战有别,认识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了科研入门对后续阶段的学习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无论什么课改,若要真正成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必须向课堂要效益,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这首先需要在课程考核管理上与时俱进。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规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所以在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教师不能在每学期每节课都自己从头讲到尾。可以创新的方式为,在专业课学习中,可以有一两节课让学生读、评、写。在历史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所授课程,引导学生研读基本史料、经典学术论文,并予以讨论和评价。比如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可以增强分析史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健康成长”。[2]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看法甚至是质疑,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强化课程论文的科研入门作用

许多学校课程论文往往是上完课之后再写,教师也只是录入一个成绩就结束,这样难以把学生课程论文写作的不足反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重视必修课的考试,往往会轻视选修课课程论文的撰写。这使得课程论文写作的应有目的大打折扣。其实写好课程论文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不能轻视。可以在一门课的期中阶段即组织学习写课程论文的提纲和初稿,教师对其评阅后再发回给学生修改,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何处。修改后在期末再交上来作为正式课程论文。此外,课程论文的题目不应限定在一两个题目,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作进一步探索。形式上也可灵活一些,鼓励从小题目做起,从小文章做起,从写札记开始。写得好的札记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对写好历史专业论文很有帮助,“札记―论文―专著,这是一般的史学著述的写作程序”。[3]在做好前期课程论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和督促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写好本科毕业论文。毕竟,“加强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是提高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4]

(四)倡导师生互动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为什么有些学生科研入门情况相对较好一些?这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平时勤写多练状况的差异外,还有就是多问多请教。学生对于平时学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碎片、疑问,要记下来,向对此问题有研究专长的教师请教,在教师的帮助下判断这些思想碎片、疑问的价值,若有价值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作进一步探索。还要鼓励用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科研入门。在历史专业,学生在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同时,表面上看是占用了一些时间,但实际上学生还是颇有收获的。比如在学生协助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得以对一些基本史料进行阅读、分析、整理,这对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形成大有帮助。而且有些史料是本校没有的史料,学生的参与无疑会扩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此外,在师生互动方面,要借鉴已有的一些较好的做法,以提高历史学本科生的科研水平。比如读书会作为史学界的集体研究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将读书会制度应用在本科生培养领域,也非常必要且有效。[5]此外,还可以设立研究性课群,“研究性课群的设立要依托学科优势,突出专、精,课群内部要注意基础知识与专业拓展的结合、专业理论与研究需求的结合,有效实现学生的学、思、研、行的联动” 。[6]在读书会和研究性课群的实施中都要强调师生互动,以实现科研传帮带的作用。还可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帮助学生科研入门,本科生导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除了研读中国的史学经典外,还要研读外国的;除了研读古代的,还要研读现代的”。[7]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8.

[2]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4.

[3] 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27.

[4] 王丽英.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与有效监控探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4).

[5] 周扬波.将读书会引入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专科教育 毕业证等级评定 毕业生质量 高教改革

课 题: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职业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考核模式改革”(SQ141049)的研究成果。

专科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毕业证含金量低,有四大不足:一是毕业证授予条件低,几乎100%拿证率,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二是社会认可度低,找好一点的工作和升学都有其他条件限制;三是毕业证没有成为职业资格的入口,与国家职业资格证几乎脱节;四是专科毕业证除了是专升本和考研的基础条件外,在学生深造方面没有任何价值。针对这些不足,国家目前在推行“双证书”制度,进行专科高职教育学位的可行性研究,但这些都是补充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专科毕业证含金量低的现实。笔者建议对专科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标注毕业通过的等级,从根本上改变上述不足。

一、专科毕业生质量差异大的根源

1.录取分数线差异大

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院校和高专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高职偏技术,高专偏理论,侧重点不同,无本质差别。两者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既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知识的讲授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两者招生是并轨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从100多分到400多分不等,而且有些学校实施注册入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很大,生源质量低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就读高职高专不是源于兴趣爱好,而是因为没能考取高一级院校;很多职业院校生源不足,这些现状目前很难改变。

2.统招专升本考试以笔试理论知识为主

统招专升本考试已纳入高校招生计划,考上后学生需要再读2年本科(全日制学习),其文凭的认可度在专升本中是最高的,招收比例在应届专科毕业生人数的5%以内。普通专升本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大部分省份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统一考试,分文科、理科。考试内容多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有的还要求英语达到三级或四级水平。这就导致部分学习能力强、有志升学的专科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多为应付,而大部分专科学校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都以实验实训课成绩加上顶岗实习报告为主,达不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3.专科只颁发毕业证,且授予条件低

专科教育不授予学位,只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1993年)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第五十八条,专科毕业证授予的条件只有两个: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专科录取分数线跨度大,而且毕业只授予毕业证,授予的条件又低,几乎是100%的毕业率,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及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都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样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校层面也出台了毕业证书管理规定,给毕业证书的授予增加条件。

二、弥补专科毕业证授予条件低的措施

1.国家层面的“双证书”制度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但是,除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全国统一考试的相关证书外,很多证书在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不起作用,企业看中的还是实际的技术水平。

2.学校层面的学生毕业证书管理

专科学校为加强毕业证书管理,维护毕业证书的严肃性,通常会有针对学生毕业证书的管理规定,在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这两个条件外,还增加了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顶岗实习或实习证明等要求,有些实习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或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学生不愿意去,而学校不发毕业证,因此还产生了一些纠纷。

三、国外“专科”毕业生质量管控措施

1.分级的通用国家职业资格教育

英国在国家职业资格(NVQ)制度实行6年后,又开始在职业教育中推行通用国家职业资格(GNVQ)制度。GNVQ分级与NVQ一一对应,初级(1级)为中学在校水平,中级(2级)为中学毕业水平,高级(3级)为大学入学水平,4级为学位水平,5级为高级学位水平。实现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三者的相互对应、交叉及转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获得GNVQ高级证书者可以就业,可以免试直接升入大学深造攻读学位,也可以转读NVQ第四、五级证书。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形式。

2.校企共同教学及考试的职业教育

德国采用“双元制”培训模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为期2~3年的培训过程中,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在企业内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约400个,每个职业都有《职业培训条例》,是职业培训和考试的基本依据,共有两次大考: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两次考试都由各行业联合会组织实施,在企业考技能,在学校考理论。结业考试既是学校的出口考试也是从事职业的入口考试,考试合格取得技能工资格。这种形式适应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我国专科学校实行的顶岗实习难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纵观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其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是融为一体的,其特点是:一为毕业考试严格,由多方机构共同参与;二为毕业证书价值高,既是学历证明,又是入门级职业资格证书;三为毕业成绩分等级,成绩优秀者可选择直接入大学攻读学位。

四、我国提升专科毕业生质量的探索

1.建议为专科生设立学位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提出开展设立专科高职教育学位的可行性研究。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验授予“工士”学位证书的条件为“三证四合格”,够格获得的学生人数平均占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的62.6%,有6成毕业生拿到了学位证书。“三证”包括:执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中级以上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四合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全部课程综合学分绩点合格,毕业论文(设计、报告、毕业制作等)考核合格,顶岗实习(跟岗实习)考核合格。除了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是授予毕业证的必要条件外,这些都是专科学校要求学生达到的又无法强制要求的项目,这些项目也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高职教育如果授予类似“工士”学位,如何定位,如何打通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通道,与“学士”的关系如何,是否可以直接考硕士,都需要考虑。如果只是一种荣誉,不如考虑给专科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

2.专科毕业证等级评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以通过、良好、非常好、优异的等级区别学生的毕业成绩,并与继续攻读学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能非常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等级: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平均成绩60~69分);良好等级:平均成绩70分以上+中级技能证;非常好等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高级技能证;优异等级:平均成绩85分以上+高级技能证+英语四级+一项成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第一申请人、应用于生产的设计、获省市级奖的创新项目、竞赛奖)。

毕业证等级评定可以实现评价教学质量、毕业学生质量的功能,能很好地解决专科毕业证与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关系的问题,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更好的毕业证等级,得到用人单位更好的待遇,实现升入大学攻读学位的梦想。

五、小结

由于生源质量低、3年的短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得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注重专升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证授予条件低等问题造成专科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毕业证是专科学生达标的出口,目前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如果职业资格证不能成为授予毕业证的条件,则很难达到“双证书”制度的目的。而专科学位如果只是在毕业证100%授予率的基础上授予满足其他条件(包括取得职业资格证)的一些优秀学生,这其实还是一种条件选拔,只能把毕业生分出高低,并没有实现与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对接及与学士学位的联系这两个重要的改革目标。毕业证等级评定既能把毕业生分成通过、良好、非常好、优异几个等级,又能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专科教育改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欧亚五国职业资格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9

2018年上半年办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时间

一、需办理毕业手续的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原件和身份证原件于2018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青年路361号,兵团医院对面)领取《毕业生审批登记表》。

二、《毕业生审批登记表》是重要的毕业生档案材料,考生本人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碳素笔认真填写《毕业生审批登记表》,不准他人,不能有空项。认真检查《毕业生审批登记表》下的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码、专业名称及毕业层次填写是否准确。

三、毕业生信息采集时间定于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考生需将填写完成的《毕业生审批登记表》、所有的准考证原件、课程合格证原件、转考材料、免考材料、身份证的复印件以及相关说明一并交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自考科。

四、办理本科毕业的考生,除以上材料外还必须提交论文答辩成绩单、专科或专科以下毕业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对专科或专科以下毕业证书进行学历认证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办理《***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事院校毕业证书申请本科毕业的考生及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无法认证毕业证书的考生,需提交对毕业证书进行学历认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五、办理护理学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的考生,需提交护士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实习手册以及实验成绩单;办理教育类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的考生,需提交实习报告。

六、毕业生审核费20元。

七、还没有领取各类考试合格证的考生,请携带准考证原件或报考确认单于2018年5月28日至6月1日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领取合格证。

八、凡不按规定时间办理毕业手续的考生请下次再办理。

请考生相互转告。

【备注信息】

1、代表缺考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实证研究

中***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15-04

一、问题提出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适应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遵循高师物理与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规律,遵循科学研究训练和科学研究素质培养规律,结合学院情况,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等作研究和实践,实践探索构建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构建保障体系的实践

1.教学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高等学校应当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且要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实抓紧抓好,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质量。

调研确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指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让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体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精神――创新,或者勇于面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见结局――失败;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④指导学生获得有一定价值的研究结果。

2.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教学模式)+(指导教师选派、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审查、论文开题、论文形式审查、论文量化评价、论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的“系统规范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模式)。

(1)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教学模式,见***1。

首先要明确基本理念。

传统课程理论的视野主要是投向历史,它建立在人类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称之为“遗产教育”。正如杨振宁先生指出:“国内培养知识继承性人才,而国外培养知识创造性人才。”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大学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教育实习等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前期课程教学,对科学研究方面缺乏必要的教学要求,似乎科研教学只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任务。致使学生在对科学研究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仓促进入教学时数不多的毕业论文教学这一科研训练环节,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理论课、实验课、教育实习等和毕业论文教学应该互相融通、有机结合,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和教育实习中,学院和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采用渗透、科研专题课、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加入科学研究教学因素,使科研训练教学有一个层次性、连续性过程,以符合科研能力培养的规律。同时,在学院层面上,学院协调、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教学阶段,制定较详细的教学要求即《毕业论文教学要求》,努力使师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到在注重论文结果本身显性的价值和质量的同时,关注过程质量,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素质培养及可持续能力培养。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协力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要制定具体方案。

一是在全院课程中开展科学研究教育“渗透”教学模式实践。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更新、重组内容,引入学科前沿内容;将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成果可以是学院教师自己的)。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计划的方式(在课程表上定出时间,如光学课程周课时4分为:3讲课+1讨论)要求学院80%以上的课程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学习研究;实验课的绝大部分课程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理论、实验课程尝试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等,逐步改变以往纸笔一卷评价、知识一元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

二是在全院公共课(主干课)一一教法课上以专题形式,以教法课教师为主体、以“中学物理(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法”为载体,相对完整、系统地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化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核心精神。

三是在全院教师中,发动教师主动性与灵活性,因地制宜指导学生科研训练。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承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教师,可从二三年级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第二,硕士生导师可将硕士生培养工作下接至本科生,让本科生介入硕士生科研工作,参加硕士生科研专题讨论,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第三,具有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经验的教师,可从二三年级选取在这些方面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接受科学训练,完成科技制作和发明。第四,在全院公共课――计算机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设计型任务。

四是在教育实习中指导学生完成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习小论文。学院的三个专业皆为师范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系列在学院课程体系中占一定比例,持续三个学期。相关教师要利用教育调查教学和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训练,完成一批质量较高的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研究小论文,指导学生尝试科学研究。

五是指导教师就所承担课程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开辟学生可以介入(事实上也是相对容易介入)的科研方向、领域。

六是努力建设开放的科研能力素质培养环境。及时通报信息(包括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信息),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报告会、科学讲座等。利用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科学研究信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实验、调查等活动。

七是研究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和《毕业论文教学手册》,在毕业论文教学阶段严格执行。

(2)指导教师选派、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审查、论文开题、论文形式审查、论文量化评价、论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的“系统规范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模式,见***2。

为了确立基本理念,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过程中,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制定出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和

可操作的过程控制模式,是实现毕业论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过程控制,就可能出现论文不能按时完成、学生不经历科研过程而直接拼凑结果、甚至做假科研写假论文的行为。

同时,在论文质量评价方面,把过程也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此外,原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六周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教学),实践证明,时数和时间段安排都有一些问题。其一,仅仅六周的时间完成科研训练和论文的全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其二,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段受到学生忙于找工作等因素影响,他们的实际学习研究投入大打了折扣。为此,将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持续两学期。据此,制定以下具体方案:①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持续两学期。②毕业论文课程学分:3学分。③指导教师工作量:5分,生。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时间流程:师生双向选择(第六学期的第十八周);选题(第七学期的第四周);提纲、初稿、开题(第七学期的第十八周);中期检查(第八学期的第二周);结题、形式审查(第八学期的第十三周);答辩(第八学期第十五周);归档(第八学期期末)。过程控制见***2。

(3)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作的具体要求,由学院就以下相关文本作出具体规定。一是毕业论文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毕业论文教学大纲》;二是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商量定题。《物电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用做指导学生选题参考,便于学生了解科研选题的基本知识以及学院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利于选题工作有效开展;三是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过程:《毕业论文教学手册》;四是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考核体系》给出论文量化评审办法(包括:指导教师对论文量化评审办法、评阅教师对论文量化评审办法、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办法及最终成绩评定办法);五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包括学院要求;遴选时间;遴选形式)、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办法(包括学院要求,时间,形式)、毕业论文教学奖惩制度、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结反馈意见收集及分析要求:《毕业论文教学手册》。

三、实施效果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采用自编问卷。主要调查目的为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两个方面。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②对学院和学校采取的教学质量控制过程模式的评价;③通过毕业论文撰写过程,在科学研究方法及科研能力方面的收获;④对做毕业论文的难度、所花的教学时间长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看法。

(2)调查结果:87.6%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工作重要或很重要,76.9%的学生认为高质量毕业论文意义重大或很重大。4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从四年级上学期较合适;50.4%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持续一个学期合适;62.0%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有硕士以上学历;57.9%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8.6%的学生认同学院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59.5%的学生认同学院指导选题方式;45.5%的学生认同学院指导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的方式;78.6%的学生肯定了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做得“好”或“很好”;73.6%的学生认同开题报告环节“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91.8%的学生肯定了:通过毕业论文教学,亲身经历了科研过程;学到了科研方法;在科研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收获。

从调查数据与分析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但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学生论文质量情况

(1)对学生毕业论文抽样10%,请云南大学物理系、云南民族大学物理系等学校教授进行盲审,盲审结果:毕业论文的综合成绩属中上,但研究难度、创新性等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2001级起,学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公开发表80余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正逐年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逐年也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学院本科生为例,就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做了近十年的研究及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构建的理论课、实验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实验课、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一体化,从形式上、内容上、时间上为毕业论文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客观、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历年本科毕业论文10篇

学习

大学计算机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计算机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计算机专业论文题目大全,高校计算机专业论文2篇。1引言这几年,计算机学科教育飞速发展,培养规模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每年毕业生超过六万人,伴随而来的

学习

课堂教学技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课堂教学技能10篇,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施技能心得,课堂教学技能的案例。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老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一、怎样吸引学生吸引学

学习

英语听力课堂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听力课堂10篇,内容包括英语听力课堂100篇,英语听力技巧和方***文。一、理论综述1、有关听力焦虑的研究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经历紧张、担忧、烦乱和恐慌等感受的不良状态和极力摆脱这种负面情

学习

澳洲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澳洲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澳洲本科毕业论文多少张,澳大利亚本科论文怎么写。斯托纳表示,近年来中国申请者已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移民的主力***,而这个重要投资者计划作为澳大利亚商业创新和投资签证的一部分,该计划虽然投入

学习

外部审计论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外部审计论文,内容包括最新审计论文,实际审计论文案例。李维安(2003)指出,各国在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时,都会涉及到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监督安排由外部

学习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引用格式要求,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

学习

计算机就业指导论文10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就业指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就业指导论文1000字,计算机学生就业指导论文题目。由于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外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

学习

销售经理工作汇报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经理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房地产销售经理工作汇报,销售经理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对策一:加强销售队伍的目标管理1、服务流程标准化2、日常工作表格化3、检查工作规律化4、销售指标细分化5、晨会、培训例会化6、服务指标进考核

学习

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题目推荐。然而,在CAI状态下的识字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这套CAI软件时,具有汉字

学习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论文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结构区别,本科论文可以引用硕士论文吗。根据证监会的减持新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日内不得

学习

综合素质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素质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论文2000字,综合素质论文金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思想***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

学习

数字贸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贸易,内容包括数字贸易学习笔记,数字贸易的实际案例。21CBR:敦煌网是跨境电商的开创者之一,你怎么看待数字化贸易在全球的进展?王树彤:敦煌网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即希望搭建“网上丝绸之路”,2012年,我们开始在APEC宣讲数字经

学习

课堂小游戏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课堂小游戏10篇,内容包括课堂互动100个小游戏,课堂小游戏集锦小学。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游戏这种活动很符合小学生,他们会很乐意、很自觉地投入游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美术教学的要求,我

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职业道德10篇,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笔记20篇,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三、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

学习

澳洲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澳洲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澳洲本科毕业论文多少张,澳大利亚本科论文怎么写。斯托纳表示,近年来中国申请者已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移民的主力***,而这个重要投资者计划作为澳大利亚商业创新和投资签证的一部分,该计划虽然投入

学习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引用格式要求,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

学习

英语本科生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本科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本科英语论文范文,英语本科专业论文通用六篇。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词汇表达的

学习

本科电子信息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电子信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电子信息论文,电子信息类科技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方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要有坚实的数学知识,同时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

学习

大学财经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财经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经类毕业论文怎么写,财经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2.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1.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能反映出学生已按照培养方案

学习

本科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毕业论文优秀10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十篇。理工科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设计方案合理、立论准确、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充分、实验和计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可靠、***表规范清晰、文字表达准

学习

电子信息本科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信息本科论文怎么写,电子信息毕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方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要有坚实的数学知识,同时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

学习

本科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教育学的本科论文怎么写。1.2生源多样化增加了师范院校办学压力随着近几年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猛增,各层次的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呈现出生源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