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教案10篇

磁场教案篇1

一、工程实例教学实践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涉及大量的场论和矢量分析方面的数学知识,覆盖内容较广,且有一定的深度。相对于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分析内容较多,课程理解需要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且需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电磁场问题,因此,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普遍较难理解。然而,该课程讲授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更容易与工程实例结合。以静态场为例,静态场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场,是时变场的特例,在静态场部分的教学中主要做电容和互感的测量实验,多导体的部分电容和互感是静态场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要求学生在掌握部分电容和互感的特性及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应用测试具体参数,对比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是否相吻合。再如麦克斯韦方程组,看似只是一组毫无新意、索然无味的方程,多数同学接触到它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如果将“电磁隐形衣”“左手电磁材料”“磁悬浮”“无线电力传输”等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到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对实际工程实例的思考更加深入彻底,甚至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电磁理论新的应用。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根据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定期给学生布置与实际应用相关的作业,可以是科技小论文、工程实例中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分组内部科技小竞赛等,复杂的形式可以是参加校外知名企业的有奖科技竞赛、区域性科技创新能力大赛等。此外,通过讲解电磁场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一些案例,以及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到电磁应用的广阔性,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避免在学生中形成学习电磁场无用论的观点。

磁场教案篇2

磁场是电磁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深刻认识它有利于理解“电与磁”的相互作用规律,因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磁场的存在、磁场的方向,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全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之八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而磁场又是贯穿全章的主线,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关键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归纳、概括、想象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启发法、类比法、转换法、理想化模型法等),如研究磁场的特点时,类比电流的研究方法,用到转换法,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来感知磁场的存在,为了更好地理解磁场,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了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发明“磁感线”这一理想化模型,使抽象的磁场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磁场。

第三,注重学生的爱国热情及物理兴趣的培养,如在学习地磁南北极跟地理南北极关系时,提到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提出“磁偏角”的贡献时,适当渲染,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中应多辅助实验,经常联系生活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场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且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向及强弱。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磁偏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教学难点

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具准备

条形、蹄形磁体、铁屑、指南针、小磁针、立体磁感线演示模型、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微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探究:设法让你桌上的小磁针动起来。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去观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发现学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生甲: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

生乙: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时,是磁体的靠近使小磁针动,但磁体没与小磁针接触。

启发推理: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物质跟小磁针接触了。

二、新课教学

师: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的,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作用,是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来认识它?

(板书:一、磁场 1.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

以前我们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都用什么方法研究?同学们能举出例子吗?(渗透科学方法:启发、类比法)

(学生讨论思考,如果思考不出来,师可启发:前边我们刚学过去的电流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知道电路中有没有电流?)

生甲:电流会使灯丝发光。

生乙:电流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电流。

师:那研究磁场用……?(启发: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一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可以根据磁场产生的效应来认识磁场。(将小磁针放到磁体附近,通过观察小磁针的变化来认识磁场。)

师:现在我们把条形磁体用布包上,如何判断它的磁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期间指导,对困难生及时启发、点拨)

小组代表发言:

生甲:把条形磁体悬挂起来,指南的是南极,指北的是北极。

生乙:拿小磁针靠近条形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北极相吸的是南极,另一端是北极。

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那么我们把小磁针放到磁体周围将会是什么样?

学生们继续实验。观察并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生甲:小磁针们先发生偏转,很快停止转动。

生乙:小磁针停下来时,不指南北了,位于条形磁铁不同位置处的小磁针,指向不同的方向。

生丙: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

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磁场确实是有方向的。

(板书:3.磁场的方向)

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大屏幕演示)

师启: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磁体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两极强中间弱),总起来说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不同,而磁场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直观形象地描述出磁场各点的方向和强弱?

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入许多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做看。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找一组到投影仪下展示铁屑的分布情况,学生代表发言。

生甲: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生乙: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

师: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用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情况,这种方法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的,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板书:4.磁感线)

你们思考、讨论一下,磁感线是什么?磁感线实际存在吗?是不是只在一个平面内存在磁感线呢?没有磁感线的地方是不是就没有磁场?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

生甲:(讨论得出)在磁体周围画一些带箭头的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它们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师:利用多媒体链接一条形磁铁磁感线分布动画模型。

生乙: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生丙:磁感线在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里。

师:出示立体磁感线演示模型。

生丁:既然磁感线是假想的,磁场的有无应该与磁感线的有无没关,没有磁感线的地方应该有磁场。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磁感线这一理想化模型(渗透:理想化模型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既然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场又有方向,那么我们看课本***9.2-3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说出磁感线应该从N极指向S极,还是应该相反?

(小结磁感线的特点)

巩固练习:标出***9.2-4磁场的方向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它总是从磁体N极出发到磁体S极。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们标的情况。

师:同学们都标出来了。我们认识了磁场并知道磁场的方向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情况,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甲: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古代飞鸽为什么能准确地将信送往目的地?

生乙: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是在我们指的南北方?

生丙: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一致吗?

师:要想知道这些我们来看屏幕(展示课件,显示地磁场的存在和地磁感线的指向及分布,说明地磁场的情况,并介绍地磁场的有关史料),看完后回答上述问题。

生甲: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

生乙: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生丁:地磁场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所以小磁针南极指南、北极指北。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地磁场的应用。

(板书:二、地磁场 1.地磁南北极2.磁偏角3.地磁导航)

三、课堂小结

先让生总结,不全时师补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1.磁场

①磁场②磁场的基本性质③磁场的方向④磁感线

2.地磁场

①地磁南北极②磁偏角③地磁导航

【效果分析】

本节课因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设计的,当代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由于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演示、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信任度,又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观察、推理能力;另外教学过程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到了多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们感到充实而新颖;再有介绍沈括的贡献时,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磁场教案篇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其主要工作还是教书育人,为此,作为“科学(物理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

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下面着重谈一谈物理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既包括物理学学科知识,也包括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在物理学科知识方面,物理教师应比较清楚地理解物理学的完整体系,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及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物理教师应了解并能灵活运用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具有物理学科教育学、物理学科心理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物理教育科研方法等领域的知识.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师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挑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仅在知识的纵向有深度,在横向也应有宽度”.实践表明,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入领悟物理新课程理念,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科学知识;才能引导学生缜密地运用物理语言、规律、思维分析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物理(科学)问题;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更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面举出一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青年教师的误区,通过深入剖析,以提升大家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问题磁通量发生变化,仅仅是闭合电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吗?

在讲授电磁学知识《电磁感应》时,人教版教材这样描述:“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而教科版教材描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磁通量发生变化是闭合导体回路产生感应电流的什么条件?有些青年教师认为仅仅是闭合电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难道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吗?听课与交流中,不少年轻教师认为:有.他们举出的案例如下:

案例一如***1所示,有一个足够大的绝缘水平板面,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闭合金属铜框ACMN竖直放置,其上部的一半处于磁场的外部, 上边框焊上一个微型灵敏电流计G,现水平迅速向右平移铜框,微型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青年老师认为这是边框AC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竖直铜框的磁通量没发生变化.所以“磁通量发生变化,仅仅是闭合电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切割磁感线是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条件,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困惑释疑请看***2,由于铜边框MN在有界磁场区外部,对切割磁感线无贡献,***1过程可以等效为***2情景,边框MN不动,迅速拖动下边框AC至A′C′,则从表面上看是边框MN切割了磁感线,但本质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AC C′A′的磁感线的穿过面积,从而增加了磁通量.

该情景可以按照教科书中的方式进一步简化如***3所示:铜边框AC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边框MN在磁场区外部,水平向右整体迅速拖动铜框.

所以回路有“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从“回路磁通量是否变化”判断,也可从“部分切割的导线所产生的电动势”来判断,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本质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所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广义的存在.

案例二(源于真实探究实验)

如***4所示,有一个足够大的光滑铜板水平放置,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闭合金属铜框ACMN竖直放置,现把下边框AC剪去,仅留下上面三根边框,AC两端点与铜板良好接触, 上边框焊上一个微型灵敏电流计G,现在铜板上水平迅速向右拖动铜框,保持铜框竖直并与铜板良好接触并良好接通,则微型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青年老师认为这是边框MN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竖直铜框的磁通量没发生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难道切割磁感线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条件吗?

困惑释疑如***5所示物理情景较为复杂,看着铜框ACMN没有闭合,但实质是通过下部的水平光滑铜板组成了闭合电路,边框MN切割磁感线,哪个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了呢?原来初态下虚线AC参与上部铜框组成了闭合回路,如***5所示,运动过程中AC两端点在铜板上滑动,直至***中A′C′处,这里等效形成了ACC′A′至C′M′N′A′的折叠直角曲面,单看竖立平面ACMN和A′C′M′N′,穿过它们的磁通量都为零,仿佛初、末位置的磁通量没发生变化,但穿过等效折叠直角曲面ACC′A′至C′M′N′A′的磁通量增加了,变化的面积是ACC′A′,故在折叠直角曲面ACC′A′至C′M′N′A′中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俯视***),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案例三在如***6所示的装置中,设N、S极中间的磁场是均匀的,矩形线圈H的平面与磁铁AA′面平行并向下移动.有的青年教师说:“线圈的BC边切割了磁感线,闭合的矩形线圈中应该有感应电流.”另外的则说:“通过线圈H的磁通量***圈运动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矩形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回答是第一种说法对.因为线圈的BC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所以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若根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有变化,来判断回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上述结论也是对的.因为任何磁感线总是闭合的,在磁铁外部,磁感线从N极到S极;在磁铁的内部,磁感线是从S极到N极.当线圈向下移动时,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也增加了,如***7所示.这说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因而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说线圈下移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所以本质还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案例四如***4所示,一个很长的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磁铁,产生一个中心辐射的磁场(磁场水平向外),其大小为B=k/r(其中r为距离柱轴的半径).设一个与磁铁同轴的圆形铝环,半径为r0(大于圆柱形磁铁的半径),电阻为R,在磁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圆环平面始终水平.试求:圆环下落的速度v时的感应电流.

根据题意:圆环所在处在磁感应强度B=k/r0,且圆环的切割速度始终与所在处的磁场垂直,所以圆环的有效切割长度为其周长,即c=2πr0,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v=2kπv,得出感应电流I=E/R=2kπv/R .

困惑得出的结论,显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将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圆环下落到任何一个位置时,***中所示的磁感线均与圆环平面平行,那么下落过程中穿过它的磁通量保持不变,怎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难道已经深入人心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误?穿过圆环的磁通量真的没有变化吗?

判断圆环下落过程中有无磁通量变化,首先我们要研究这个辐向磁场是如何产生的,***中的磁感线是辐射状的,而磁感线应该是闭合曲线,那么磁场的整体分布如何呢?

北京高考理综试卷24题为我们找到了答案.题目是这样的:用密度为d、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A的薄金属条制成边长为L的闭合正方形框abb′a′.如***10所示,金属方框水平放在磁极的狭缝间,方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设匀强磁场仅存在于相对磁极之间,其他地方的磁场忽略不计.可认为方框的aa′和bb′边都处在磁极间,极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框从静止开始释放,其平面在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不计空气阻力).

题目的第1问是假设磁场区域在竖直方向足够长,求方框下落的最大速度vm.

方框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G及安培力F的作用.二力平衡时,方框达到最大速度vm.

这道试题给我们展示了辐射磁场产生的方式,只要我们把中间的磁极由方形变成圆柱形,两侧的磁极做成圆筒形围绕在圆柱体周围,在圆柱体和圆筒间留下缝隙,在磁极的缝隙间就可产生***8中所示的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磁场.我们可以大致画出整体的磁场分布情况:

由***11可知,狭缝间的磁感线并不是由中心为起点辐射出去的,而是在磁极内外构成闭合磁感线,由于磁极间的距离很近,磁感线可近似看作是水平的;从俯视***中看起来,这些磁感线好像都是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当套在中心磁极上的线圈向下运动时,磁极外部的磁感线与线圈平行,没有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但中心磁极内部的磁感线却越来越密,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来越大,引起了感应电流.所以***8中的感应电流也是由于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的,开始认为线圈在下落过程中没有磁通量变化,只是考虑了磁场的局部,而没有考虑磁场的整体分布情况,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案例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中,在学习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时,要遇到这种特殊的辐向磁场,如***12所示,在两磁极间有一个圆柱形软铁,由于软铁被磁化,在磁极和软铁之间就形成了沿半径方向的辐向磁场.

其内部为均匀的辐向磁场,不管通电线圈转到什么角度,它的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线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都相同.

困惑若将正负接线柱用导体连接之后,用手晃动电流表.此时,线圈的两对边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此过程中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不变吗?是否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未发生改变,但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困惑释疑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如***12所示,当逆时针晃动电流表线框时,线圈两边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不抵消),根据右手定则,可判定从而产生如***所示的感应电流.但在疑问中,闭合电路(线圈回路)的磁通量始终不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时刻发生变化,所以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分析详见***13.

为了问题的简化好理解,我们把线圈的铁芯尽可能的缩小,若考虑线圈的铁芯,它具有较好的导磁性,磁感线的规范画法如***12所示,这里***13画出了大致的情景.电流表中的磁极如***13中的红、蓝色半圆所示,带箭头的线表示磁感线,显然,线圈(实心紫色矩形)在***中水平位置处穿过的磁通量为零,当线圈平面向左转或向右转时,在倾斜位置处穿过的磁通量不为零.

若线圈在竖直位置,穿过的磁通量是最大的.当线圈转动时,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故而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说本质还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案例六如***14所示,一个有明显圆形边界的匀强磁场,圆形边界的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随时间均匀增加,B=kt (k>0),磁场中有一个闭合三角形金属框架abc,试分析金属框中有没有感应电流?剪去边框ac、bc,只剩下水平棒ab,问ab两端有没有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BΔSΔt,故闭合三角形金属框架abc中有感应电流,这种产生的是感生电动势,进而产生了感生电流,没有导棒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仍然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所以磁通量的变化才是本质.那么,有人又有疑问:剪去边框ac、bc,只剩下水平棒ab, ab两端有感应电动势,又该怎样解释呢?

英国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深入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动势的定义推导出:

ε=∮L旋・d=-dΦdt=-ddtL・d

积分式中S是以闭合回路L为边界的曲面,当回路固定不变时,

ε=∮L旋・d=-St・d.

因为B即是时间的函数,又是空间变量的函数,所以这里要用偏导数.

磁场教案篇4

关键词:电磁场系列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电磁场系列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学好该系列课程,对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思想、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复杂抽象的思维能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在思考学习麦克斯韦方程组过程中的科学方***-对称性思想,对他们日后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电磁场系列课程理论体系完整,前后内容联系紧密,用到的数学知识多,内容复杂、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感到的主要困难是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本文阐述了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体系有个整体的把握。

1.问题式教学。由于课程的重要性和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经常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问这是为什么?因此,追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问题式的教学。即在每章开篇提出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的思考;按照课程的进度和主线,层层递进。问题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向探究式发展。

2.案例式教学。教师把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案例提出来,让学生找出案例中与课程理论内容相关的知识点。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减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例如在介绍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时,可以利用无线电测向器材,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天线的使用情况和电台的发射原理,并引导学生对现实中遇到的电磁波传播问题进行讨论,去寻找电磁波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理解课程前后内容的密切联系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相似性。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和反复举例,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教学手段的探讨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原理抽象、内容繁琐,在讲授每一种方法时不仅需要有理论上的推导还要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实例及***示来实际地比较一些算法及算法误差,大量的信息和频繁的板书会增添说明问题的难度,延缓教学进度,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给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黑板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针对每章内容,研究并自行设计多媒体课件。将定义和定理的叙述、公式的描述、结论的总结、***形等做成课件,将省下时间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的理解。结合直观***形的物理意义可以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定理、定义等内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波导的场结构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仿真技术制造的CAI课件播放波导的场结构以及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动画,通过课件演示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部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专业核心课,该系列课程注重介绍物理概念,并以数学公式推导为基础。因此不能一味地使用PPT演示所有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和需要详解的例题,要通过在黑板上板书来完成。教师可结合PPT上的纲要,一步步抽丝剥茧地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让学生有一个接受和消化的过程。

最后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作用。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有精品课程网站。教师已把教学资源信息到网上,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PPT、课后习题答案、历年考题等,可供学生随时***使用,方便学生课外自学、复习。另外,教师将进一步建设网上答疑教室和讨论区。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时,也不用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还可在讨论区内自由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对电磁场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我们将进一步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的应用问题讲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孙玉发,尹成友,郭业才.电磁场与电磁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梁昌宏.关于电磁场理论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

磁场教案篇5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应用数学 物理教学 能力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考物理这门课程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这样表述的: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形、函数***像进行表达、分析。但是:高考物理题不能离开自己的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纯粹数学知识。据此,我认为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的参考答案有失偏颇,值得商榷。题目如下:

25.(18分)如***1所示,在0≤x≤a、0≤y≤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

参考答案如下:

解:(1)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qvB=m(1)

由①式得R=(2)

当a/2<R<a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上边界相切,如***2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T/4,得

∠OCA=(3)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平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上面的解法望而生畏,更有部分高三物理老师在碰到这道题时或者让学生看答案,或者干脆把这道题删掉不讲。原因是参考答案提出的解法是纯数学上的三角函数问题,大部分物理老师不甚熟悉。我们来看此题的重点求解过程:

由以上解法可以得出结论: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参考答案的解法没有物理的学科特点,把一个较难的物理压轴题变成了一个更难的数学三角函数问题,题目中实际涉及了近20个数学关系式。显然这种参考答案背离了简单即美的物理原则,给师生日常的物理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

我在高三教学中发现了如下简单解法,参考如下:

上述解法,用到了学生初中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何知识,并且特别突出了用勾股定理求半径的基本方法,因此值得师生借鉴和推广。而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的参考答案有失偏颇:参考答案过于繁杂,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没有给出物理课上简洁明了的解答。这样的参考答案就会使得本来较难的物理课更加晦涩难懂,没有体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解题思想。从牛顿运动定律到的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等都说明:规律总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认为物理高考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最简单关系式,进行最简单的数学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的简单几何***形、函数***像表达、分析较抽象物理过程及物理意义、结论等。

参考文献:

磁场教案篇6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鼓励学生总结物理规律;同时,培养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2.1.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1.2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2.1.3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2过程与方法。

2.2.1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2.2.2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2.2.3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1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2.3.2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3.3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质疑搭桥。

播放Flash课件(如***1),再现情境,温故知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1: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已经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

问题2:磁铁插入与抽出时,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同吗?指针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表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同。

问题3:怎样判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学生:如果事先搞清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确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了。

(1)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才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

(2)设计如***2所示电路,探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1。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插入与抽出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4.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感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3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学生结合探究问题和已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对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并记录填写完整;训练学生结合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4.4总结物理规律。

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的简洁表述,引领学生理解“阻碍”有什么含义?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反抗”其增大;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补偿”其减小。即:从磁通量的角度,“阻碍”就是指增“反”减“同”。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设计说明:学习如何科学分析问题,揭开现象看本质,得到科学结论。

4.5巩固应用。

例1.如***3所示,4根同样光滑的细铝杆a、b、c、d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其中a、c固定,b、d静止地放在a、c杆上,接触良好,O点为回路中心,当条形磁铁一端从O点正上方向下插向回路时,b、d两杆将( )。

A.保持不动

B.分别远离O点

C.分别向O点靠近

D.因不知磁极极性故无法判定

【解析】磁铁插向abcd构成的回路时,回路中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同时,b、d中的电流又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发生运动。

解法1:先假设N极插向回路,则原磁感线向下呈发散状;因导线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俯视为逆时针;根据左手定则知b导线受到向右的安培力,d导线受到向左的安培力。再假设S极插向回路,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答案C正确。

解法2:当磁铁插向回路的过程中(无论哪极朝下),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加,金属杆将向O靠近来阻碍磁通量增加。答案C正确。

5.教学反思

磁场教案篇7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1引言

传统的授课中,学生是在层层点拨下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结论比较牵强,学生积极性不高,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通过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巩固提高,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达到了教学目标。

2案例的主要设计思想

在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些事迹后,提出问题: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

3实验探究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学生操作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2.向线圈中插入和拔出磁铁

学生操作演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学生操作演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圈B的里面。观察以下几种操作中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分析论证

演示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前后、上下平动时,闭合电路所围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无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2中,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磁体***圈中静止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3中,通、断电瞬间,变阻器滑动片快速移动过程中,线圈A中电流变化,导致线圈B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线圈A中电流恒定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讨论,并利用表格(如下表),把三个实验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初步分析进行汇总,引导学生从个性中寻找共性,比较有感应电流和无感应电流的情况,使学生自行发现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5归纳总结

引起感应电流的表面因素很多,但本质的原因是磁通量的变化。因此,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可以概括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6小结

本节内容使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共性,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姚奇杰.学生物理探究性面临的困难及其教学策略实验研究.中国知网,2003,8.

磁场教案篇8

关键词:物理电学 物理概念 概念混淆

选择好良好的教学模式在电学中非常重要。电学与力学相比显然没有起直观,学生要勤动脑,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便有助于学生对电学的概念理解。大多是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旦练习的时候就会觉得不那么简单,更多方面是判断、选择题等更是一头雾水。笔者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本概念了解不够深刻,不透甚至混淆所致。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既要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概念,更要使学生了解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和不同之处。防止学生因对概念的不清楚而导致对学生将来的发张收到影响。

1、电场强度和电场力

根据库仑定律在实验电荷在电场中手里的详情,从而分析定理出电场强度的概念,一次来体现电场的功能。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被我们称为电场力。其本身是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常常有学者会将其理解成一种概念。

老师在授课是千万要说明,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电场强度,是对场内电荷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属性。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只与建立这个电场的电荷量(Q)、该点距电场中心Q的距离(r)、以及Q周围的介质种类有关,与该点是否有电荷无关。其方向只和建立这个电场的电荷带电种类(正电荷或负电荷)有关。

电场和电荷相结合从而体现电场力的作用。电场中电场强度和其位置决定了电场力的大小。方向:负电荷在电场中与受到的方向和力场强度是不同的,而正电荷却恰恰相反。同时指出: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所针对的是不一样的,其中电场强度针对电场的某一点,电场力则是针对电荷。抛开电场只谈电场强度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电场力也是一样的。

此外,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要尽量减少对电场力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对“电场强度”和“电场力”两个概念减少混淆。

2、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

磁场的主要性质由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表征磁场性质(即磁场强弱和方向)的两个物理量,若不加以区别在应用时极易混淆。由于磁场是电流或者说是运动电荷引起的,而磁介质在这个磁场中发生磁化时,对此磁场有影响(场的叠加原理)。两种情况下磁场的强弱不同。因此,磁场的强弱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正是这“两种表示”使得学生对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理解易产生混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说明区别,当在充满磁介质的时候,若包括介质因磁化而产生的磁场在内时,就用磁感应强度表示,这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独由电流或运动电荷所引起的磁场(不包括介质磁化而产生的磁场)时,则用磁场强度表示,它是一个辅助物理量,无确定的物理含义。为使学生更能清楚地明白,我们假设当在一个容器有摄氏90度的水,将其放入一块冰(可以形象地把冰溶化类比为介质被磁化),这时水就降温成摄氏80度。也就是说90度的水就代表磁场强度,而80度就代表磁感应强度。

3、电势和电势能

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和电场强度一样,是电场的一种基本属性。电势是指电场中任两点间对电荷作功的本领。相当于力学中的重力势。而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势能。类似于重力势能。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物理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师在这两个概念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电场的电势随电场的存在而存在,它反映了电场使电场内的电荷具有电势能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电场的一些因素有关,而与电场中是否有电荷存在及电荷的种类无关。就像一个房间里的温度是摄氏40度,而与房间里是否有人无关一样。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是就电荷而言的,离开具体的电荷来讨论电势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在摄氏40度房间里的人感觉到房间里很热一样,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热的感受了。“热”是对人而言的。

(3)在叙述电势时,应指明电场中的哪一点;在叙述电势能时,应指明是哪一个电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那些既抽象又极易发生混淆的知识点,发现并总结出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学生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结合起来制定出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案,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概念的含义以及比较易懂的知识点来做比较,或者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类比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来解释物理电学的概念。达到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明确概念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效果。

参考文献

磁场教案篇9

案例一探究楞次定律

探究楞次定律这个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记录都是简单的.探究的难点在于记录了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后如何引导学生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这一中介.教材的处理是直接告诉,我的处理方式是先问1+1等于几?学生会很疑惑的回答“2”.心里在想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引发学生兴趣后我再唯唯道来:“在数学里,这两个‘1’就是两个抽象的1,而且一定是可加的,答案一定是2.在物理里,如果来个1+1问题,就没那么简单.首先要搞清楚两个‘1’的意义,如果前面一个‘1’代表一个人,后面一个‘1’代表一头猪,那答案不是等于2,而是不可加.不是同类事物不可加.即只有同类物理量之间才能叠加比较”.再问磁场和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比较吗?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磁场和感应电流属于不同类物理量,它们的方向无法比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入一个与磁场或感应电流相同的物理量作为中介.引导至此学生就能比较自然顺利的想到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这一中介.不同类事物不可比较是分类比较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跟探究楞次定律这个实验一样,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个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都是比较简单的.探究的难点在于根据三个实验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只要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一实验结论.我的处理方式是先引导学生把多匝线圈简化成一个线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线圈在感应电流产生前后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要求用俯视***表达).学生一般都能按照要求画出如下***的***示.

让学生观察***示,学生很容易得到当有感应电流产生时,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这一结论,再结合磁场中已经学过的磁通量的概念,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实验结论.把多个线圈简化成一个线圈体现了处理复杂问题应该由简入繁的思想,画示意***是一种表述复杂问题的方式.

案例三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磁场教案篇10

[关键词]科学探究 思维能力 电磁感应

[中***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00

思维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核心,思维性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发现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反思与评价,还是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电磁感应》一课为例,谈谈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在发现提出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逆向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我们往往通过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反向设问,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电磁感应》上课开始,我们先让学生回顾奥斯特实验: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电能够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事实上,在学习发电机之前,我们也先让学生复习电动机的实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否制造出一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呢?)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反向设问,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在猜想和假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使两个看去不相关联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设想和成果。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建立猜想和假设常常需要联想思维。实践中,我们往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而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发现问题、建立猜想,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例如《电磁感应》一课中,在提出问题“磁能否产生电”后,我们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电和磁之间的相似点和联系:电荷分正负、能吸引轻小物体,磁铁分南北极、能吸引铁磁性物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电荷周围有电场,磁体周围有磁场,电场和磁场往往同时出现;生活中有电磁铁、电磁炉、电磁波;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磁也可能产生电,什么样的磁能够产生电。这样,通过联系电和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提出猜想,也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三、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科学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中最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部分,因而也是科学探究中最富有魅力的一个部分。一个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需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实践中,我们往往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述教学之后,我们没有直接演示课本的实验,而是通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深入思考,来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并设计实验方案。

问题1:要探究利用磁场获得电流,需要哪些器材?

生1:要提供磁场,需要有磁体;

生2:作为电流的载体,需要有导线;

生3:检验是否产生电流,需要有电流表;

生4:控制电路通断,需要有开关。

问题2:如何利用上述器材来进行实验?

生1:奥斯特实验中是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周围,观察小磁针是否发生偏转,本实验是否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能否产生电流?

生2:导体可能是静止地放在磁场里,也可能是在磁场中运动;

生3:导体可能是平行磁感线放在磁场中,可能是垂直磁感线放在磁场中,也可能是斜放在磁场中,还可能是绕在蹄形磁铁上……

生4:电路可能是断开的,也可能是闭合的。

这样,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逐步引导学生找出实验器材并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在分析处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一个实验结论,往往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乃至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得到。因此,分析处理实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缜密性。

例如本课中,在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进行分析:

师:比较第②③(或⑤⑥)两项的实验条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都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比较第①项和第②③项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什么条件?

生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师:比较第②③项和第⑤⑥项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要产生感应电流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导体必须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师: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1所示)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了解了电磁感应的概念,发现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它能使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辩证性,同时使学生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

例如在通过实验得到电磁感应的条件之后,我们继续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思考,作出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一:反思上述实验方案,还有没有其它途径能利用磁场来获得电流?

可能的途径1:保持导体静止不动,让磁体运动,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做割磁感应线运动。(如***2所示)

可能的途径2:保持线圈静止不动,让磁体运动,使线圈(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如***3所示)

可能的途径3:保持导体静止不动,不断改变磁场强度。

反思与评价二:反思上述实验现象,怎样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可能的方法1: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电流表,重复上述实验。

可能的方法2:用磁性更强的电磁铁代替U形磁铁,重复上述实验。

可能的方法3:增加导体数量(比如用线圈代替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反思与评价三:反思上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电磁感应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2: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什么有关?

问题3: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问题4:如果是整个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电路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5:如果电路断开,让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会产生什么结果?

……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供器材,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这样,通过多角度设问,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六、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的两个阶段。把探究得到的结论迁移运用到生活实际或新的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本课实验结束后,我们出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

问题1:电磁感应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可能有什么应用?

问题2:生活中常看到这种现象:电动自行车没电时,用脚踩踏就能发出电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问题3(演示):用导线连接指示灯的两个接线柱后,指示灯不发光;而把它放置于电磁炉上,启动电磁炉,指示灯能发光,如***4所示。已知家用电磁炉内部有一个很大的线圈,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巩固了已学知识,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磁场教案10篇

学习

教案范本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范本10篇,内容包括教案详细内容范文,小学教案完整范本。二、举办单位:会发镇中心校三、演出单位:中心校及各小学校代表队四、演出时间、地点:20xx年9月10日上午8∶0013:00在会发镇***府会议室五、具体要求:1、节目数量(按校

学习

赏析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赏析作文10篇,内容包括赏析类作文范文,十篇作文赏析。二、储存:编码储存,为我所用。有了积累,这还不算,要真正为我所用,必须经过编码储存,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可引导学生按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勤学、守纪等分门别类,注上编码

学习

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怎么写,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初级教师。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

学习

海空天空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海空天空10篇,内容包括海阔天空音乐,海阔天空填词。从内陆边远地区走向沿海开放前沿,航天发射场选址决策的变化,本身就体现了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开放。星光村的“星”愿位于文昌城区以北约30公里的龙楼全镇人口约2万人,一条大马

学习

项目经理个人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经理个人总结,内容包括项目经理经典版工作总结,装修项目经理个人总结。〈二〉全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1)工程质量完成情况:滨河湾小区是公司200*年重点建设项目,我作为项目经理被公司批准后,立即开始了项目部的组建工作。首先

学习

精彩好生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精彩好生活10篇,内容包括快乐的寒假生活300字优秀作文十篇,十篇350字的生活日记。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特别是我们这些新初一的中学生来说,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无论我们处于一个怎样的班级、学校、

学习

大学生择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择业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择业途径感想,大学生择业成功的感想。常言道,先就业后择业,而在当前社会,对学生来说,择业已经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道重要选择题。择业观是就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

学习

服装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服装论文怎么写,服装制版二级技师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西方服饰;相互交融;借鉴。一、中国传统服饰趋势。中国传统服饰,是指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也就是56个名族内习以为常的服装穿着款式。每一个名族都

学习

节能技术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技术,内容包括节能技术学习资料,节能技术实务。4.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碳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徐青,李***,郑章靖,凌长明5.流体横掠振动圆管湍流状态换热的场协同分析宿艳彩,葛培琪,闫柯,胡瑞荣6.离心泵叶轮扭曲叶片参数化

学习

种植技术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种植技术论文,内容包括现代种植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论文。1环境要求1.1气候条件无公害田坎冬收黄豆的种植要求平均气温17~20℃,无霜期300d以上。1.2地理条件无公害冬收黄豆的种植要求,海拔低于1000m,以梯田田坎

学习

银行员工培训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员工培训10篇,内容包括银行员工才开始的培训心得,培训银行新员工案例。接下来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信任背摔。挑战队员站在1.5米高的台子上,背对着队友摔下去。要求台上的队员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

学习

大学生思想道德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思想道德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归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形而上学的惯性思维不可否认中国的高等教育仍属于精英教育。但是大学生是什么方面的精英?是知识积累而非思想道德水平。但社会的主流观点则是:高

学习

班主任管理经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管理经验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带差班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平时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对稳定学生学习情绪、促使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学习

演化经济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演化经济论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解读完整版,中国经济论文范文。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和区域应该按照它们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例如,一个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应该专业化于木材生产。但是,随着木材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

学习

教案范本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范本10篇,内容包括教案详细内容范文,小学教案完整范本。二、举办单位:会发镇中心校三、演出单位:中心校及各小学校代表队四、演出时间、地点:20xx年9月10日上午8∶0013:00在会发镇***府会议室五、具体要求:1、节目数量(按校

学习

幼儿园教师节教案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节教案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大班教师节教案简短,幼儿园认识教师节教案。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老师的灯光仍然在亮这首歌曲每个人都会唱,它歌唱的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有人说: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学习

春的教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春的教案10篇,内容包括春的教案设计详案,春的教案。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一、思想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

学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色的鱼钩教案模板,内容包括金色的鱼钩教案完整版,金色的鱼钩教案。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

学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百度文库,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放大镜。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学习

高一数学教案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数学教案10篇,内容包括高一数学下册教案大全,高一数学备课教案范文。正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学

学习

新课标教案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标教案10篇,内容包括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案,高效记忆新课标教案。一、学案教学的原则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2.层次性:个体的差异要求都是因材施教、辅优补差并重。3.探究性:都是应尽可能地设计出研究性学习的

学习

德育课教案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课教案10篇,内容包括德育课ppt教案大全,初中德育课教案大全。(二)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