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篇1
我有一双舞鞋,虽然它很破旧,但它是我的珍藏。每当我看到这双舞鞋,就会想起以前的倔强,拼搏,奋斗的那股劲儿。我会好好的保存它,将它作为我永远的珍藏。
记得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少年宫学跳芭蕾舞。在常人看来,芭蕾舞的训练无外乎是压腿等基本动作,练了一段时间后,我就觉得索然无味:怎么老是这几个动作?在我学习了两个月的时候,Z老师把我叫去,并给了我一双舞蹈鞋,哇!这可是专门给舞蹈演员表演用的芭蕾舞鞋啊!虽然,Z老师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明白Z老师的意思,于是,我走进练功房进行练习。得到舞蹈鞋的那股兴奋劲儿还没有过多久,我就被要求连续转十几圈之后摆一个造型。起初我不以为然,试过几次都失败之后我才知道,这组动作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难于登天。别看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一个腾空,一个回旋做起来轻而易举,其实他们都练了好几年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先前练的那些动作虽然只是初步的,但是它是一位舞者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动作。
“是给我下马威吗?我才不服输呢!”但是每一次旋转后我总是收不住自己的身体,重重的摔倒在地上,膝盖摔得很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动作轻盈的大大哥哥,大姐姐面前,我仿佛永远是一只丑小鸭,看到他们,我只能发呆,感觉他们距离我好近,有好远。“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一边揉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膝盖,一边暗下决心,发誓一定要练得比他们好。
每次练习结束之后,我都会留下来,将刚才的动作不断的练习,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终于有一次,我成功的稳住身形,站立起来!再看看那双原本崭新的舞鞋现在已经被我磨得不像样子了,可我不在乎,修补了一下,继续练习。
从此,这双舞鞋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不能再穿了,我也舍不得扔掉,把它挂在玻璃橱窗里。那鞋的破损处记载着我练习舞蹈时候的那股拼搏的劲儿,以及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就是我的珍藏,一双破旧不堪的舞鞋,但是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是最美的,最新的,最闪耀的。
我的珍藏篇2
我援越的高射炮兵部队和工程兵的防空分队共对敌作战2000多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国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捍卫越南人民的***、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是1967年从空***高射炮兵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后勤部队19支队56大队(空***高射炮兵第9师第25团)入越参战的(***1),直至战争结束。
现将我珍藏的抗美援越老照片和实物简介如下,供藏友鉴赏。
一、老照片
一张抗美援越宣传画(***2),摄自我收藏的《歌曲》杂志;56大队2中队6小队炮排出国时在友谊关前的合影(***3);英姿飒爽的抗美援越战士;我在宋化阵地的照片(***4);被俘的美国飞行员等。
二、物品
我珍藏的抗美援越时的实物有“三总部”赠送的《选集》精装合订本、《语录》《诗词》、像章等;越南民主共和国***府颁发的两枚纪念章(***5、6);越南硬币及用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铝片制作的手***和飞机模型等。
三、票证
1. ***用代金券:为解决援越部队干部每月的工资和战士津贴的发放,1965年中国人民银行受***令专为援越部队印制了***用代金券,面额有5元、1元、5角、1角、5分、1分6种,与人民币等值在援越部队中流通使用。***用代金券是一种***用货币,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发行史上一种特殊的货币。
我保存有1元、1分***用代金券各1张。其中1元券(***7)为墨绿色,券幅11.5×5.5厘米。正面主***是满载***用物资行驶在崇山峻岭中的汽车车队,右边是面额“壹元”和年号“1965”;左上角是冠字号码“AF299422”,背面两边印有“禁止市场流通”“仅限内部使用”字样。
2. 就餐凭证:为方便援越部队行***作战时就餐,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受命印制了三种就餐凭证,分别是“壹餐”券、“壹天”券、“叁天”券。部队人员在本单位所属食堂用餐不用“就餐凭证”,只有因公出差时才需到司务长处按照财务制度登记签名领取,以便在兄弟单位或沿途后勤部队设置的兵站招待所(食堂)用餐。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那些不能自己起伙做饭的零散小分队以及汽车连队在执行任务途中就餐。
“就餐凭证”实际粮食供应量和包含的伙食费金额分别是:“壹餐”券为0.5市斤、1角3分3厘3毫;“壹天”券为1.5市斤、4角;“叁天”券是4.5市斤、1元2角。
我的珍藏篇3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汇报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6年3月24日
“丝弦五重奏”这个名称首次用在节目单上
这是上海音乐学院为接待当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来院视察而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地点在大礼堂(贺绿汀音乐厅前身)。我也听了这场音乐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音乐会上的演员都是学院的尖子,而且演得相当认真紧张,同平时大不相同。”虽然这张节目单是油印的,且只有曲目和表演者名单,没有作曲者姓名,但它蕴含了特别的历史意义。
音乐会共有十档节目,其中两档是老师表演的:赵晓生的钢琴独奏《家住安源》和《渔歌》(赵晓生曲,前者是根据样板戏《杜鹃山》唱腔改编的),郭敏清等的丝弦五重奏《一轮红日照胸间》和《映山花开红***来》(胡登跳改编)。其余八档都是学生(工农兵学员)或以学生为主体表演的,其中有四档独唱重唱节目,表演者是罗魏、赵玉珍、群宗(藏族)、沈施德和高文娟。还有两部大型作品:小提琴协奏曲《***》(王耀华曲)和大合唱《井冈新兵》。
丝弦五重奏是作曲家胡登跳先生创立的一种演奏形式,初创于1964年,第一首乐曲是《田头练武》,当时叫民乐五重奏,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和月琴组合而成。
1972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四位青年教师吴之岷(二胡)、叶绪然(琵琶)、孙文妍(古筝)和郭敏清(扬琴)自发组成民乐重奏组,后来张念冰(阮、柳琴)加入,称为民乐五重奏组,自己改编了《火车向着韶山跑》和《天山之春》(浦琪璋改编)等乐曲,并请胡登跳先生为他们作曲。当时在样板戏《龙江颂》剧组工作的胡登跳根据《龙江颂》的唱腔改编成民乐五重奏《一轮红日照胸间》。
1975年,民乐五重奏被选入去北京中山音乐堂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艺调演,好评如潮,并受到于会泳的接见。1976年,胡登跳将这种演奏形式正式定名为丝弦五重奏。1976年3月24日的这场音乐会可能是“丝弦五重奏”这个名称首次用在节目单上。吴之岷、叶绪然、孙文妍、郭敏清和张念冰五位老师作为第一代丝弦五重奏的演奏配合默契,丝丝入扣、情投意合、出神入化,享誉海内外,对丝弦五重奏的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胡登跳先生以后创作改编的丝弦五重奏曲《欢乐的夜晚》《阳关三叠》《跃龙》等数十首乐曲,更是成为了经典曲目而广为流传。
在这场音乐会上担任男高音独唱的罗魏和担任指挥的汤沐海,以后都成长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了。
据《上海音乐志》(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上海音乐志编辑部编,2001年6月)记载:“1976年3月24日,于会泳到上海音乐学院审听‘汇报音乐会’,会后说‘上音旧貌换新颜’,随即指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音乐》组稿作专题报导”。
上海乐团音乐会总节目单
时间:19 76年5月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首演”
这场音乐会于1976年5月先后在上海音乐厅和文化广场举行,总节目单上共有二十一档节目。每场演出其中一部分。这场音乐会的大部分乐曲是应景之作,但有几首乐曲现在还能听到,甚至被列为红色经典,如***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小提琴独奏《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和鼓乐合奏《夺丰收》。
《智取威虎山》是音乐会的重点曲目,1967年由作曲家奚其明任组长的创作组根据同名现代京剧改编创作,1967年9月30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后又经十多次修改,于1974年1月定稿。新华社上海1974年1月19日电:“继***交响音乐《沙家浜》之后,又一部***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在上海正式上演了。”这场音乐会上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由许幼黎、张世明和钱曼华任独唱,曹鹏指挥。
小提琴独奏《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后改名为《金色的炉台》)是陈钢根据197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五期上的歌曲《的光辉把炉台照亮》(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歌曲创作学习班集体词曲)改编的,现在已成为“红色小提琴”的经典曲目。那场音乐会可能是此曲的首演。
鼓乐合奏《夺丰收》是李民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采用苏南吹打和京剧锣鼓的素材创作的,问世四十多年来常演不衰,闻名遐迩。
上海歌剧院小歌剧新作演出节目单
时间:19 76年5月
上海歌剧院跳出“样板戏”禁锢
这个系列演出是内部观摩演出,共演出了四部小歌剧新作:《接喜报》《心连心》《车行千里》和《送货路上》。虽然这四部小歌剧后来都没有流传下来,但反映了上海歌剧院的音乐家们在“”后期试***冲破“样板戏”的禁锢而做的努力。演员名单中有施鸿鄂、任桂珍等著名歌唱家。
上海歌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6年8月25日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我在1976年8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看了歌剧院的音乐会,总的感觉是比较单调松散,台风不够好,节目质量也不够高。对施鸿鄂的声乐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他演唱方法很好,也很会唱歌,能较正确地处理歌曲,但感情不够丰富朴实,有时过分强调技巧而没有表达好感情,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还有距离。”
这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分器乐和声乐两部分,曲目除了《赛马》(二胡)、《浏阳河》(古筝)、歌剧《白毛女》选曲(男中音)外,大多是一些应景歌颂之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庆祝粉碎“”诗歌朗诵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6年12月9日
“感觉比某个专业团体的音乐会好”
这场音乐会的主办单位是***日报、上海市文化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演出地点在文化广场。我在1976年12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观看了诗歌朗诵音乐会,总的感觉比某个专业团体的音乐会好,节目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音乐会的表演形式有大合唱、独唱、小组唱、京剧演唱、评弹、歌舞、诗朗诵和数来宝等,专业演员有歌唱家朱逢博、王伟芳、方之芬、靳小才、张世明,指挥家曹鹏、司徒汉,话剧演员乔奇、陈奇,京剧演员李丽芳、***、张雪津,评弹演员石文磊、朱雪琴等。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6年12月29日
笛子大师陆春龄的“保留节目”
这场在上音大礼堂举行的音乐会,一些在“”期间被禁演的乐曲重新上演,如钢琴独奏《翻身的日子》(朱践耳曲)、笛子独奏《鹧鸪飞》(湖南民间乐曲)、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观看了学院的音乐会审查演出,效果很好。尤其是陆春龄的笛子独奏和浦东说书相结合的《恩情颂不尽》,引起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其可贵之处在于:一、形式活泼;二、精神可嘉。应当予以提倡发扬。”
这种独创的表演形式后来成为了陆春龄演艺生涯的保留节目。三十八年后的 2014年夏天,我们去陆春龄先生家采访,再次领略了九十四岁高龄的大师的笛子独奏和浦东说书的表演风采。
上海音乐学院庆祝粉碎“”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7年1月
周小燕、温可铮的“复出”
这是在前述的1976年12月29日的音乐会基础上增加了几档节目(包括四档纪念逝世一周年的节目),后在文化广场公演了几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位音乐家的复出,如周小燕、温可铮和黄晓同。
上海歌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7年3月8日
“”音乐的回归和矫正
我在1977年3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听了歌剧院举行的没有扩音器的音乐会试验演出,挺新鲜。起初听总觉得音量太小,不太习惯。但是渐渐地耳朵比较适应了,觉得其益处很多。其一,演员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同时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其二,观众能直接听到演员的真声,自然纯美,更有欣赏之兴趣。”这场音乐会是对“”中为了歌功颂德、赞美造反有理、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而产生的过响过高的音乐的回归和矫正。
这场音乐会的主角是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和女高音歌唱家黄葆慧,他们各自有九首独唱曲,还有一首二重唱曲。女小提琴家唐韵则准备了五首乐曲,其中有三首是陈钢改编的,流传至今的除了《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以外,还有就是《苗岭的早晨》。《苗岭的早晨》原是白诚仁(1932-2011)于1974年创作的口笛独奏曲,陈钢于1975年将其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由潘寅林首演,迅速风靡全国,很多小提琴家都演奏过此曲。
上海乐团音乐会节目单(1977年4月)
时间:19 77年4月6日
新人歌唱家胡晓平“亮相”
我在1977年4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到音乐厅听上海乐团的声乐音乐会,也不用话筒。洋嗓子太多了,耳边都是嗡嗡声,那种亲切朴实感人的音色很少。现在的独唱歌曲百分之九十是三段体(即ABA结构),有些雷同,应有所突破。”
这场音乐会除了一些经常露面的歌唱家外,还出现了一些新人的名字,如胡晓平。胡晓平生于1949年,自幼喜爱唱歌,曾加入上海福利会小伙伴艺术团,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纺织厂当工人,师从上海音乐学院高芝兰教授学声乐。她1972年考入上海乐团任独唱演员,197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一年,1982年获第二十届布达佩斯科达伊-艾凯尔国际声乐比赛歌剧演唱一等奖和特别奖,轰动乐坛。那场音乐会可能是她第一次以独唱的角色在舞台上亮相。
上海音乐学院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音乐会
时间:1977年5月23日
《春江花月夜》“重出江湖”
1942年5月23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是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教科书,每年5月,文艺界都要举行音乐会或其他活动来纪念,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音乐节被安排在5月,也是这个原因。
我在1977年5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全院师生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审查观看了公演节目。复旦大学的各国留学生也来观看。民乐小合奏《春江花月夜》最受欢迎,反响很大,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是一个大海,必须加以认真学习研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春江花月夜》曾在“”中被禁演,这场音乐会上民乐系的教师复排上演,使这首古曲焕发了新的生命。音乐会还上演了久违的《二泉映月》《大浪淘沙》《醉渔唱晚》和《阳春白雪》等民间乐曲和古曲,而吴乐懿、卫仲乐、葛朝祉等教授的复出更为这场音乐会增加了新的亮点。
据《上海音乐志》记载:“1977年5月23日,上海市文化局主办纪念五・二三音乐会五场,在文化广场演出。”这场音乐会是其中一场。
上海“五・七音训班”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音乐会
时间:1977年5月25日
音乐家的“摇篮”
1966年5月7日,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被通称为“五・七指示”,其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五・七干校”“五・七大学”“五・七中学”等。
1972年5月,根据***文化组关于建立“五・七音乐训练班”的通知,上海音乐学院在附中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五・七音训班”,并于当年9月招收了一百零五名十二岁至十四岁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学制六年。1978年1月,根据文化部批示,取消上海“五・七音训班”,恢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制。
我在1977年5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到瑞金剧场看了音训班的‘走台’,音训班的管弦乐队水平确实比我们大学部好。”在这场音乐会上表演的一些学生,后来都成长为著名的音乐家,如江天(钢琴)、陈彦新(钢琴)、张国勇(大提琴)、何声奇(长笛)、孙铭红(双簧管)等。
南通市文工团演出歌舞剧《刘三姐》节目单
时间:1977年11月
曾遭禁演的歌舞剧《刘三姐》复排重演
歌舞剧《刘三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首演于1960年,并迅速风靡全国,还被拍成电影,但在“”中遭禁演。南通市文工团于1977年11月复排上演的歌舞剧《刘三姐》可能是“”后最早复排上演此剧的。我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全校观摩歌舞剧《刘三姐》,南通市文工团歌舞队演出,演得很好,尤其是几个主要演员都十分出色,不亚于上海歌剧院。《刘三姐》的剧本台词写得太精彩了,生活、朴实、深刻,是很好的形象思维的典范。”
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京剧团观摩学习演出节目单
时间:1978年1月21日、22日
我第一次坐在剧场里听交响音乐会
这是上海音乐学院为学生学习观摩而组织的系列音乐会之一。我在1978年1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在学院礼堂观摩舞校和京剧团演出的交响音乐会。这是我第一次坐在剧场里听交响音乐会。贝多芬的《命运》太好了,深刻激越,鲜明强烈……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当时我是音乐研究室三年级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和唱片里听过一些交响曲,但之前从未在现场听过一场交响音乐会,可见当时的音乐生活是多么贫乏。
交响组曲《海霞》是上音校友王酩1977年根据他写的同名电影配乐改编的。影片描写了祖国南方海岛民兵与入侵的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这场音乐会可能是此曲的非正式首演。《青山里田野的丰收》是一首根据同名合唱曲改编的管弦乐曲,是朝鲜音乐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朝鲜音乐团体常演的曲目。作者金玉成曾任朝鲜作曲家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
儿童艺术剧院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8年3月20日
“”中禁演的外国器乐曲复演
儿童艺术剧院全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于1947年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第一个专业儿童剧团。1949年建立小型民乐队,1950年建立小型管弦乐队,至1957年发展成四十多人的中型管弦乐队。“”时,乐队大部分成员被借调至上海京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等,1976年恢复管弦乐队建制。这场音乐会也是上音内部观摩的。从演奏曲目来看,一些在“”中禁演的外国器乐曲复演,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如《土耳其进行曲》(木琴)、《即兴曲》(大管)、《音乐会练习曲》(小号)、《小号协奏曲》、《帕萨卡里亚舞曲》和《G大调弦乐组曲》(弦乐)等。
1978上海市青年文艺汇报演出(音乐、曲艺部分)节目单
时间:1978年3月至5月
众多中国乐曲中的三首外国乐曲
据《上海音乐志》记载:“1978年3月28日至5月9日,上海市文化局主办了为时一个多月的青年演员汇报演出。”
这场音乐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众多中国乐曲中有三首外国乐曲:肖邦的钢琴曲《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G大调小夜曲》和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小提琴独奏和手风琴独奏),虽然比例很小,但预示着中国音乐界的开放繁荣。在这场音乐会上以青年音乐家亮相的演奏员,有不少日后成长为著名的演奏家和歌唱家,如小提琴家潘寅林、唐韵、周尊贤,中提琴家张立国,钢琴家裘寿平,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等。
温可铮独唱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8年5月
温可铮“”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
温可铮(1929-2007)是我国男低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1984-1990)。这场在上海音乐
学院大礼堂举行的音乐会是他在“”后举行的第一场独唱音乐会。音乐会上的十八首歌曲都是艺术歌曲,其中八首中国歌曲为青主、杜鸣心、施万春和高为杰等人的作品,而十首德国作品分别出自舒伯特、舒曼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在一场独唱音乐会上全部演唱艺术歌曲,并且大部分都是德国作品,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和可贵的。
周广仁钢琴独奏会节目单(1978年5月)
时间:19 78年5月
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这位生于1928年的女钢琴家是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1951年在柏林获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钢琴比赛三等奖)。虽然出生在德国汉诺威,但她四岁时就随父母回到上海,曾师从钱琪、丁善德、杨嘉仁、梅・帕器和马库斯等学习钢琴,并考入国立上海音专。
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钢琴系钢琴教研室主任的周广仁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举行了这场独奏会。上半场十首曲目中外乐曲各占一半,其中五首中国乐曲中有三首是周广仁自己作曲或改编的。而下半场八首曲目全是外国乐曲,弹响了中国音乐界打破封闭、融入世界的序曲。
这张节目单封面是红底烫金印刷的,纸张也较厚,这在当时属比较考究的。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歌舞团演出节目单
时间:1978年5月2日
第一支来自内蒙古的歌舞团在上海演出
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到沪东工人文化宫观看了内蒙乌兰察布盟的歌舞团演出。”这可能是第一支来自内蒙古的歌舞团在上海演出。节目单分音乐和舞蹈两部分,最有特点的是马头琴独奏和草原题材的歌舞节目。
上海音乐学院新生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8年9月23日、24日
“”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的音乐会
这是“”结束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的音乐会(包括两名附中的新生)。十三档节目基本展现了民乐、管弦、钢琴和声乐四个表演专业的新生水平。不少学生日后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如兰洁(大提琴)、刘捷(男高音)、马晓辉(二胡)、朱工艾(长笛)等。
上海乐团贺绿汀声乐作品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79年3月22日
粉碎‘’后一次很有意义的音乐会
音乐会演出了贺绿汀1934年至1978年创作的三十三首声乐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游击队歌》和经典名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垦春泥》《嘉陵江上》和《心头恨》等。歌唱家张世明、尹承基、周碧珍、钱曼华、王伟芳、靳小才和指挥家马革顺、司徒汉、郑裕锋参加了演出。
《人民音乐》1979年第6期刊登了杨继陶的报道《上海举行贺绿汀声乐作品音乐会》:“这是粉碎‘’后一次很有意义的音乐会,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音协上海分会于3月21日召开座谈会,会议由丁善德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王云阶、黄贻钧、夏白、朱践耳、寄明、梁寒光、司徒汉、邓尔敬、黄准、吕其明、屠咸若、周碧珍、郑裕锋及上海乐团参加这次音乐会的独唱演员张世明、靳小才、钱曼华等三十余人。贺绿汀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
林明珍独唱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4月
新中国成立后在沪上演的第一部经典歌剧女主角
这场音乐会由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声乐表演艺术小组主办,地点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
林明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是上海歌剧院和上海乐团的主要歌唱演员,1951年和1961年两度在莫斯科大剧院和克里姆林宫演唱,广受好评。她曾主演《草原之歌》《洪湖赤卫队》《白毛女》《蝴蝶夫人》等歌剧,尤其是1963年2月主演的《蝴蝶夫人》,既是上海歌剧院排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也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经典歌剧在沪首演的纪录。音乐会的十九首乐曲中有五首中国歌曲(其中一首是林明珍自己作曲的)、八首欧洲艺术歌曲和六首西洋歌剧选段,分别用中文、俄文、德文和意大利文演唱,充分展现了这位当红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功底和艺术才华。
上海歌剧院演出歌剧《蝴蝶夫人》节目单
时间:19 79年5月至6月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上演的首部西洋歌剧复排
该节目单的“前言”写道:“1962年,在敬爱的直接指导下召开了‘广州会议’(即‘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之后,我们遵循***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选排了这部著名的外国歌剧,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作为创作民族歌剧的借鉴,于1963年春节在上海公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当时这部歌剧在人民大舞台演出了十场,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上演的首部西洋歌剧,主演又是正当红的林明珍和饶余鉴,所以一票难求。
1979年,上海歌剧院再次排演《蝴蝶夫人》,导演仍是张拓,指挥由曹鹏改为黄晓同,主演是黄葆慧和饶余鉴。这两位歌唱家分别于1962年和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当时上海歌剧院的主要演员,在上海和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西洋歌剧被禁演了十多年,上海的观众对此很陌生,所以,节目单的最后一页是“西洋歌剧简介”。
我在1979年6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看歌剧院演出的《蝴蝶夫人》,情节十分生动,可是用中文演唱,听起来很别扭,感觉不到音乐的抒情性和旋律美,乐队也不理想。不太感人。”
上海歌剧院演出舞剧《半屏山》节目单
时间:19 79年
上海歌剧院庆祝国庆三十周年
这是上海歌剧院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而创作演出的,曾在上海市***府大礼堂连演一个月,场场满座,并于1979年11月进京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创作和表演二等奖。1980年第1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是《半屏山》的剧照和创作组的采风照。后来,许多歌舞剧院相继排演了此剧,影响深远。
古琴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10月
“”后的第一场古琴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由中国音协上海分会表演艺术组古琴研究小组主办。音乐会上除古琴独奏外,还有琴箫合奏、琴歌独唱、琴剑、女声弹唱和小合奏,表演者有张子谦、姚丙炎、樊伯炎、龚一、林友仁等著名琴家。这场音乐会可能是“”后的第一场古琴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79年
“这每一个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
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建于1956年,“”期间停办,1978年6月恢复,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这场音乐会是一场普通的教学音乐会,每年要举行好几场。当年只有九岁、十岁的稚气未脱的小学生,现在大多已成长为杰出的音乐人才,有的甚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了,如钢琴家许忠、应天峰,小提琴家张乐,大提琴家王健等。正如小提琴家斯特恩1979年7月2日访问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时的伟大预言:“这每一个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
甘肃省歌舞团演出舞剧《丝路花雨》节目单
时间:19 80年2月
我与敦煌的“不解之缘”
六场舞剧《丝路花雨》由甘肃省歌舞团编剧,韩中才、呼延、焦凯作曲,刘少雄等编导,1979年首演于兰州,获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1980年2月底至3月初,此剧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其优美的音乐、婀娜的舞姿、动人的情节和辉煌的场景,深深打动了上海的观众。
我也到现场观看了演出,激动之余写了一封信给剧组,对音乐提了一些修改意见。想不到剧组非常重视,派了曲作者呼延和焦凯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室来拜访我,当面请教,使当时只是一个刚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的我受宠若惊。由此,我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研究《敦煌曲谱》等唐代音乐,1983年至2000年,我四度去敦煌开会、观摩、采访,并拍摄了纪录片《千年天书,百年解读》。
我珍藏的《丝路花雨》节目单有两份。一份的封面是彩色的反弹琵琶***,烫金字,中英文对照,是为去国外演出印制的。一份是专为访沪演出印制的。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舞剧《天鹅湖》
时间:19 80年2月
上海芭蕾舞团首次排演全本《天鹅湖》
这是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芭蕾舞团
首次排演全本的《天鹅湖》,演出于上海
美琪大戏院。艺术指导:胡蓉蓉,导演:祝
士方、胡蓉蓉、林泱泱、丁培玲,主演:杜
红玲(石钟琴、于庆云)、林建伟(凌桂明、
欧阳云鹏),指挥:陈燮阳、侯润宇。
1980“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中国内地第一份刊登广告的节目单
在这场音乐会中,首演的作品有何占豪的交响诗《龙华塔》、何宝泉和金响的蝶式筝与乐队《哨所之春》、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阳关三叠》、何占豪和王令康的民乐合奏《伊犁河畔》和《节日赛马》、谭密子等的弦乐四重奏《江南好》等。在节目单的第三页有交响诗《龙华塔》和蝶式筝的介绍,说明前两首乐曲是这场音乐会的重点。
交响诗《龙华塔》是根据龙华监狱中一首佚名***的题壁诗创作的:“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鬼,一般鲜艳一般红。”原曲是为话剧《霜天晓角》写的配乐,后发展为一部交响诗,抒发了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之深情。
蝶式筝是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何宝泉(1939-2014)在1980年设计研制成功的,他开创性地运用半音排列法,使之既能演奏传统五声音阶的筝曲,又能自如地演奏任何音阶和转调的筝曲,从而荣获全国文化科技成果二等奖。在这场音乐会上,蝶式筝首次正式亮相,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节目单的封底刊登了百灵管乐器的广告,这可能是中国内地第一份刊登广告的节目单。
1980“上海之春”音乐舞蹈专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上海音乐舞蹈的最新创作成果
参加本场演出的有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上海广播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等单位,还特邀北京的指挥家李德伦、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和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参演,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尤其是首演的吹打乐《龙腾虎跃》、二胡叙事曲《新婚别》和舞蹈《海燕》《边寨猎归》《“根扎诺”地方花节》,更是展现了当时上海音乐舞蹈最新的创作成果,前两曲在今天已成为经典名曲。
1980“上海之春”上海芭蕾舞团芭蕾专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5月
中国舞蹈史上新的一页
这场舞蹈专场除了五部(段)外国芭蕾外,还首演了两部原创的独幕舞剧《魂》和《蝶双飞》。
《魂》是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创作的,由朱国良、钱世锦编剧,奚其明作曲,蔡国英、林培兴、杨晓敏编导,余庆云、欧阳云鹏、孙加民、董锡麟主演。舞蹈家吴晓邦看了此剧后赞叹道,此剧“摆脱了王子公主、神话传说的陈套旧框,进入了大胆面向现实生活的新探索,是一个新的创举”“发现了芭蕾新大陆,这是值得写在中国舞蹈史上的新的一页”。此剧获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优秀创作演出奖。
《蝶双飞》是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编创作的,由宋鸿柏编剧,何占豪、陈本洪作曲,张大为等编导,张南、吴国民、王国俊主演。
总***访沪歌舞团歌舞演出节目单
时间:19 80年9月30日至10月下旬
总***访沪歌舞团公演一票难求
中国人民总***治部访沪歌舞团一行六十余人,于1980年9月27日应上海市委和市人民***府邀请到达上海,9月30日在市府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以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一周年,上海市和驻沪部队的领导及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接着,该团在市府大礼堂和文化广场等地公演了约一个月,轰动上海,一票难求。
这台歌舞晚会的声乐节目由总***文工团的四位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张越男、杨洪基、王静表演,舞蹈节目则由总***、空***、南京、沈阳、兰州、武汉***区等歌舞团和文工团的舞蹈家华超、王霞、杨华、刘敏等表演,所表演的舞蹈节目都是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和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获奖节目。上海的新闻媒体对该团在上海的精彩演出给予高度评价,10月14日的《文汇报》还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瞿维的评论《立意深远,勇于创新――总***访沪歌舞团演出观后》。
自治区歌舞团演出音乐舞蹈节目单
时间:1980年11月8日
我的珍藏篇4
1963年6月,我这个16岁的乡下孩子正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中学的初中一年级读书。当时,因为家庭生活拮据,没有在校住宿就读的费用,所以我只能每天往返二十多里路上下学。面对着父母“忍饥挨饿”又节衣缩食地供我上学的每一天,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我每天都“拼命”地学习着各门功课。由于我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所以在学校组织数学竞赛时,我被班级选为参赛代表。为了给班级争光,为了使自己在竞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赛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果然,参加数学竞赛时,我得了100分,并得到了学校奖给的一张写有“奖给初一数学竞赛成绩优良者――王树仁”(我当时的名字)的笔记本。可惜的是这个作为奖品的笔记本,当年不但被缺少学习用品的我当作业本使用了,而且用完就扔掉了,并没有珍藏起来。
1964年5月,我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二学年的数学竞赛(共四个班级,每个班级选十名学生参加)。而那次竞赛却因为一场大雨差点使我与之无缘。记得那次数学竞赛是在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八点整开始的。为了有更充沛的精力参加数学竞赛,星期六的晚上我一反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劳动的惯例,早早地睡觉了。当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从睡梦中惊醒时,已经是星期天的早晨了。我穿好衣服走到窗前一看,只见天空中电闪雷鸣,仿佛天河决口,倾盆大雨早已经使地面水流成河了。见此情景,我急忙瞅了一眼桌上的马蹄表,还差十分钟就七点了,顿时万分焦急,因为如果是大晴天,从我家到学校的十多里路,我走起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绰绰有余,可若顶风冒雨那可就难说了。于是,我也顾不上洗脸和吃饭,拿起门后的那把破竹伞,向母亲说了声“我上学校考试去”后,就开门顶着大雨朝学校奔去。
记不清在泥泞的乡路上摔了多少次跤,拔掉了多少次鞋,只记得当我终于艰难地推开考场的门时,考试早开始了。像“落汤鸡”一样的我一出现在门口,考场正在答题的39名考生全停下了笔,都愣愣地看着我。看着雨水不停地从身上往下淌,负责监考的两位老师,一位忙从“卫生角”拿来毛巾和脸盆,替我擦洗脸上和手上的泥水;另一位则忙脱下他的上衣给我换上。我怕耽误考试,就对监考老师说:“谢谢老师。让我马上答题吧,湿点我不怕。”当我得到允许坐在自己的考桌前摊开试卷要答题时,猛然想起钢笔在自己被换下的衣服的兜里,可到“卫生角”上的衣兜里一掏,却发现钢笔不见了,于是只好对监考的刘老师说:“老师,我的钢笔在路上摔跤摔丢了,把您的钢笔给我用用吧。”刘老师把钢笔交到我手里后,还对我说:“不要着急,时间还够你用。”当我开始答题后,根本不知道湿裤子上的雨水已经滴湿了一大片屋地。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来时,我有两道题还没有来得及验算,但还是停下笔并把试卷“扣”在了课桌上。当我站起来要离开考场时,刘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先别走,你晚考了20多分钟。刚才我请示了教导主任,他同意给你延长10分钟。”我说:“老师,我这就交卷。本来我来晚了已经是违纪了,学校还让我参考,这就是照顾我了,我怎么还能延考呢?”说完我换下老师的衣服,把钢笔还给刘老师后,就退出了考场……
我的珍藏篇5
2003年,我读大三,一场轰轰烈烈的失恋后,世界变成了灰色。我沉迷于网络游戏,打发失恋的痛楚与孤寂。
一天,我振作精神,申请了一个新的号,打算一切从头开始,因此,我的名叫“倾听你的故事”。
第一个要求加我为好友的是娜娜,她觉得我的网名很特别。她打字的速度超慢,弄得我的聊兴也淡了。她察觉到了,问我是不是在玩网络游戏,并说她是第一次上网。我连忙打起精神,耐心地和她聊了起来。哪知,她的故事让我顿生怜意。“高中以前,我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父亲在***府部门担任要职,与母亲很相爱,我经常看到父亲下班后替母亲揉脚。那时候我想,长大了一定要找像父亲那样专情的男人。没想到,父亲那样深情的人也会玩婚外情的游戏。消息传来时,母亲躲在家里哭红了眼睛。母亲向父亲摊了牌,说如果父亲爱那个女人,她愿意退出。我看到眼泪在母亲的眼眶里打转,可父亲似乎视而不见,以默认作答。就这样,母亲和父亲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父亲,被迫和夺去母亲幸福的女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我不愿回那个家,更不想和那个女人和平共处。我整天神情恍惚,一天晚上骑自行车回家时,撞上了一辆小轿车……我只得休学,天天与那个讨厌的女人相对,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更可恶的是,她居然告诉我,我是父母捡来的。父亲在一次执行公务时受了伤,失去了生育能力,母亲为了保全他的名声,就抱养了我。她说:你不要以为你有多高贵,其实就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只不过被你好心的父母捡到了,你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看到这大片大片的文字,我的心莫名地颤动了。她说,仿佛一夜之间,她觉得自己变成了多余的人。她的感觉与我很相似,没来由地,我对这个小女孩上了心,天天上线安慰她。渐渐地,我和娜娜熟悉起来,除了网聊外,还时常电话聊天。那时,我的话费百分之八十是为她充的。
后来,娜娜给我寄了相片。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忧郁而高贵的芭蕾女孩,没想到照片上的她一口整齐的白牙,很健康,很阳光。我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可是,当娜娜向我表白,说她可能会慢慢喜欢上我时,我却逃了。她那时才读高二,年龄太小,很柔弱,特别需要保护,我害怕早恋会影响她的学习。于是,我只能选择消失。
五年后的见面
那个号,我一直保留着。而且,里面只有娜娜一个好友。这五年来,我一直默默关注着这个女孩。通过她的签名,我知道她谈了男朋友,过得很开心,也知道她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个男朋友。我知道,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寻找爱。不过,她从不知道我的关切,因为我再也没用那个号和她聊过天。
她的照片,我一直夹在书里,随身携带,夜深人静时,我会看着她的照片傻笑,觉得自己的奋斗有了目标。其实,我也明白自己早已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了,她对我而言,就是一个青春的符号,是奋斗的意义。
今年3月份,我接到了北京某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将喜讯一一告知好友后,我猛然想起娜娜。想来,她也应该大学毕业了,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于是,我找出她的号,打算和她联系。
谁知,娜娜的号给了别人。我特别恼火,那个号是我申请了送给她的,她竟然拿我的礼物不当一回事。一气之下,我将那个号的密码改了,并留言:“我是李清河,特来取回属于自己的号。如有不满,请与我联系!”然后留了我的***码。
3月14日下午4时,娜娜打来电话:“我是娜娜!你是李清河吗?”她开门见山,声音都有点变了,以前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变成了礼貌而声音甜美的大姑娘。我忍住内心的翻江倒海,语气平淡地说是的。她兴奋得大叫,说她找了我好久,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联系上。
那以后,我们一发不可收拾,仿佛重回纯真岁月。我迫切地想见她,五年了,我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现在,她已经在上海工作了,成了一名小白领,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恋爱了!
得知我还没有恋爱后,娜娜的言语大胆起来,不但答应和我见面,还暗示我说:“我的唇彩是天然的,我的嘴亲起来会很甜。”她还问我见面后想不想抱着她一起睡。
我的心忐忑不安,隐约有一种失落,又很尴尬。虽然大家是成年人,知道见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但我希望那是含蓄的水到渠成,而不是直白的事先预谋。
经过一番挣扎,我还是决定去见她,毕竟我是爱她的。
在上海,我们终于见面了。眼前的她让我大吃一惊,三月份,她穿着单薄的黑丝袜,外套蓝色大衣和精美的饰品,大大的波浪卷发,一副摩登的样子。她还是那样漂亮,却带着冷冷的感觉。见面伊始,她没有给我热情的拥抱,只是很有礼貌地和我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
找到酒店,她很自然地向服务员要了一间有双人床的房间。跟在她身后,我莫名地烦躁,很矛盾,却又身不由己。
进房间后,她直奔洗手间洗漱。她出来后,我不敢看她,眼睛盯着地面,侧着身子溜了进去。出来时,我穿着整齐,站在电视机前不知所措。而这时,她已钻进了被窝,向我发出了邀请。我咬咬牙,向床走去……
事后我流泪了,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她的随意让我明白,我和她的将来不太乐观。但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娜娜像个贤惠的小妻子,蹲下身子替我擦皮鞋,一下班就和我粘在一起,和我憧憬着将来的幸福生活,计划着要几个小BABY……我们的感情瞬间升到了100度。
从沸点到冰点
一个星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分了手。一回到武汉,我就发觉不对劲了。她不仅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连我打电话过去她都嫌烦,一会儿说手机对人的辐射较大,一会儿说怕影响我的学习。我们的感情瞬间降到了冰点。
三个月后,娜娜终于主动和我联系了。她只说了一句:“分手吧,就当我们从来不认识!”
我蒙了,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却没想到如此之快。我以最快速度订了一张去上海的机票,然后在网上查到娜娜工作单位的具体地址。
我顺利地找到了娜娜的单位,以前来应聘为由,想骗保安进入大楼。一个三四十岁的保安打电话核实后,发现我骗了他,不让我进去。见瞒不过,我只得告知实情,希望他能通融。保安一听,安慰我:“以我的经验,你的女朋友肯定另有所爱。我当年也做过和你一样的傻事,也是千里迢迢地来找女朋友,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我劝你,还是放弃算了。”
我不甘心,将娜娜的外貌描述了一番,保安肯定地说:“我见过你女朋友,她进公司的第一天是我接待的。近两个月来,楼下每天都有一个开海马的帅哥接她。你就死了心吧!”
我还不甘心,掏出娜娜的照片,保安指着娜娜说:“就是她!她长得很漂亮,那天我一眼就记住了她!”
接着,保安帮我打电话询问。娜娜的同事说她早就离开公司去了苏州办事处。
我连忙赶去苏州办事处,却发现那幢大楼又破又旧。以娜娜食必西餐、穿必名牌的习性,我断定她接受不了如此差的环境。果然,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我,娜娜一个星期前辞职了,据说是回了上海。
马不停蹄赶往上海,我已累趴了,没有力气再找她。于是,我用公用电话打她的手机。电话接通了,她轻松地“喂”了一声,可一听到我的声音,却马上低沉起来。我说自己现在就在上海,希望见她最后一面。她不答应。我问为什么要分手,她说是身体原因,具体原因么,她让我猜。
我的珍藏篇6
我自幼就非常喜欢绘画。那时,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纸和颜料。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求,每到星期天,我都会约上几个小伙伴步行到镇上的印刷厂,跟那里的工人师傅软磨硬泡地要上一摞他们裁纸剩下的白边纸,然后回到家里,手拿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头,就着课本上的插***描绘。也许是熟能生巧吧,我偶尔也能将自己的东西涂抹得像模像样,就忙不迭地贴到家中的墙上。久而久之,家里面便被我贴得到处都是,转着圈地欣赏,我很是得意。长大以后,我参***到了部队,部队首长知道我喜欢绘画,就让我去***部电影队放电影,顺便再负责电影海报的绘制工作。几年下来,我先后在***内外的报刊上发表画作五十多幅,后来,我因战致残,不得不回到家乡湖北孝感市。虽然行动不便,但我从未间断过自己的绘画研习,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而且还取得了一点小成绩。
十多年来,在探索绘画创作技法的同时,我经常将自己的画作和学画心得寄给全国著名的版画家。这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不仅给我回信,而且以版画作品相赠,很多艺术家还附有亲笔信。信上真情抚爱的语言流露于字里行间,每当读之,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近年来,给我寄来作品的版画家有王琦、力群、彦涵、杨可扬、邵克萍、赵延年、赵宗藻、晁楣、杨涵、莫测、武必端、杨永青、吴燃、沈延祥、杨春华、郑爽、施汉鼎、陈光达、魏谦、姚家树、朱冰等。这些作品中有风景、人物,既有黑白木刻又有彩色水印版画和铜版画。这些版画为中国传统画意境,是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爱,对生活中事物独到感悟的具体表达。艺术家们熟练的刀法,使画面产生耐人寻味的“刀味”和“木味”效果,表现出不同对象的形体质感及人物的神态特征。画面构***美观,环境与人物的比例协调,繁而不乱,黑白层次分明,近景、中景、远景为传统透视,阴阳明确,挺括疏朗,立体感强,具有写实效果,有着强烈、洗炼的形象之美,真不愧为大师手笔。在中国美术界,他们都是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他们在版画方面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作品。多数老艺术家的版画作品为中国人民的***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版画家们寄赠给我的作品下方白边纸上都有他们的亲笔签名及创作年月。看到他们用宣纸原拓的版画真迹,倍感珍贵。版画家们与我素昧平生,他们这种诲人不倦、虚怀若谷的精神令我终生不会忘记。(责编:石晓)
我的珍藏篇7
收藏黄埔***校证章,首先要了解证章的起源,自广州黄埔至成都时期的25年间,***校制作了各式证章不下百种,枚枚都打上见证黄埔的烙印,承载着一段校史历程,没有历史的证章,就不具有收藏研究的价值。
断代是藏界鉴定老物件的必走程序。从此章文字中的“第十六期”就可以知道年代,因为中央***校第十六期毕业时间是1940年,所以说这枚证章制作于抗战时期。而“附设”(亦称代训)二字含义又说明,这是陆***通讯兵专科学校在为中央***校代训通讯兵科学生的养成教育,两单位同隶属***训部且存在一定合作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来在黄埔***校早期,通讯兵教育无***兵科,其教育合并于工兵科。1928年,南京交通技术学校内设有线电、无线电、铁道、汽车四个兵科;1929年改编入中央***校,称第六期交通兵大队,尔后逐期设通信兵队。抗战之前,中央***校每期只有一两个总队,一个总队约一千余人,步兵科学生占总人数50%强,余为骑、炮、工、通讯、辎重科学生。其中通讯兵队学生占有百人。至抗战之后,中央***校逐期总队增加,至十六期通讯兵科学生有四百人,十七期时已达六百之多。***训部鉴于中央***校通讯兵科师资有限,为减轻其通讯教育负重,便将多出的通讯科学生队委托陆***通讯兵学校及通讯兵团代训,计代训了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期通讯科学生;前台湾“***长”蒋仲苓上将(浙江金***乌人),就是代训第十六期通讯科毕业生。据校史记载:凡属中央***校而为特科(骑、炮、工、通、辎)学校代训之学生队,为免与本校同期队别混同,则称之为***大队或中队。章中虽无***二字,则可判读为证章设计者因文字排列所限而省略。
陆***通讯兵学校概述
从1924年至1949年的中国***事教育,应溯源于黄埔***校的创办及建***之始。当时,我国***队之编制、装备、训练等多仿德日苏制式,随着东征、北伐多次实战经验,结合世界各国***事装备、战术战略发展不同,逐步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多兵种混合编成的部队,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同时***事干部的培训补充,也随之由一个中央***校兵种培训,扩展到步、骑、炮、工、辎重、通信、机械化等各兵种的专科学校,可谓中央***校的继承和拓展;而陆***通讯兵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陆***通讯兵学校简称通校,被誉为通信兵的摇篮。其前身为******部于1930年成立的通信技术教练所(所长邱炜,保定***校六期),是国民***府为培养陆***无线电报务人员而设置的,只开设无线电专业,设备简陋,训练时间只半年。第一、二、三期人数均约百人,毕业人员编组充实到中央直属通信兵团,负责大本营即***事委员会、******部、***令部、***训部等与各部队间的通信联络。从第四期起,相应增多了***事科目训练,初具***事学校规模。1933年3月国民***府开始筹备通信兵学校,以邱炜任筹备主任。后邱因病去职,1935年2月由徐庭瑶继任筹备主任。通信兵是一个必须综合电子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兵种,为达成此目标,筹备期间,一面在国内擢用人才和聘请外国顾问及采购器材,一面接训******部通信技术教练所、特种通信教导队、通信***士训练班、通信勤务班等。1936年9月1日,通校在南京丁家桥正式成立,校长***(兼),副校长俞飞鹏,教育长先后有徐庭瑶、罗张、童元亮、洪懋祥。自第二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9月间,通校前后迁校七次,最后迁至台湾宜兰。
抗战时期,陆***通信兵学校由广西兴安迁驻麻江,校址设在县城北武庙。通校的编制分三处一部一队:一、教育处(处长陈可)下设***事学组、有线电学组、无线电学组和数理化学组。专业教官全部系留学英、美、德、日、比、法等国的学者。***事教官则多系保定***校出身或黄埔前期毕业生,中队长及副队长则多数为黄埔六期交通兵科毕业生。二、研究处(处长徐某)专门研究国内外有关通信技术的译著,编辑本国***事通信教材。三、总务处(处长何真)下设副官组、***需组、会计室、医务所、器材室、特务连等。四、***治部(主任王子郭)负责学生的思想训育工作。五、特种通讯队下设***鸽、***犬所,后增设马队。
通校有两个外国人先后担任顾问,一个是德籍的史脱次纳,他对通信兵战术修养不深,据说在本国亦只是一个尉级***官,到中国来待遇每月却有六七百元,相当于一个将官的月薪。另一个是苏联的鲍布罗夫,他讲授通信发展史。通校在实施班教练的时候,按《通信兵教范》把通讯器材放队伍前面,让学生分一二三四几个动作取器材,又分一二三四几个动作放下器材,反复操练,直到熟练为止。鲍顾问认为这是无代价的操练,他常常将学生们带到野外,一边授课,一边示范,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但是校方认为:鲍顾问授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提纲更无成套教材。
有一次,通讯兵总监华振麟代表校长来校视察,进行野外大演习。当时,学生栗河洲担任通信车的架设工作,那是一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通信马车,在上高坡的过程中,他忽然把马拉住停车,没想到因坡陡使马和车一起向后退,退到陡坡边差点翻车,险些造成事故,吓得他满面冒汗。之后鲍布罗夫问栗:“为什么在险地停车?这样做后果会车毁人亡的。”栗回答:“视察来了,命令停车向他报告科目和任务。”后来鲍顾问在校务会上指出:在危险情况下,还讲这种形式,是官僚式的做法,会严重影响任务的完成。
此时由童元亮任教育长,他是保定***校六期毕业的,古典文学根基好,具有一定水平的***事学识,他自兼《古代兵经》的讲授,上课时用浙江官话津津有味地念条文,大有私塾先生教读四书五经的味道,为此学生称其为“学究***人”;但他在个人操守上清廉自持,不贪污舞弊,也不善于对上司阿谀逢迎,学生又称其为“清廉将***”。童元亮对学生的教育训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通校在麻江召开运动会,在进行万米长跑决赛时,有些学生跑在中途见自己大大落后,便索性退出了比赛;但跑在最后的一个学生,虽已精疲力竭,却在旁观者的讥笑中坚持把万米跑完。比赛结束后,童元亮除了例行对优胜者发奖外,对这个学生也亲自颁奖且慰勉有加,并向全体学生训示:“你们讥笑他干什么?跑不赢那是他的体力和技能不足,我今天奖励的是他可贵的毅力。这种精神是作为一个***人很可贵的地方”。
1938年冬,通校在湖南常德、浙江金华等地开始招收第八期暨代训中央***校第十六期通信兵科学生。招收对象多为流亡内地的失业青年,大部分为高中生,一部分是大学生,香港大学也有爱国学生约20人回来加入本期训练,其中初中生则编入学兵队。在湖南祁阳集中后,开赴广西桂林市郊义宁县,进行入伍训练三个月。翌春,学生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头戴德式钢盔,身背被包***支子弹,行***横贯广西山区,经融县至宜山,然后沿黔桂公路经河池、南丹、六寨,入黔省独山、都匀,最后抵达新校址麻江县。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多公里。到达新校后,全大队四百多人编为四个中队。区分有无线两科专业训练,学习掌握有无线电话、闪光电话、布板手旗通信、测向机、密码机等各种通信工具,时间仅一年,于1940年元旦在麻江毕业。毕业前,中央为了统一***校学籍,将原通校已毕业的第一、二、三期毕业生改列入中央***校十一期,第四、五期毕业生改列为中央***校十二期,第六期列为中央***校十三期,第七期列为中央***校十四期,第八期为中央***校十六期。其中除第六期即中央***校十三期外,其他各期均因全部受训时期不满两年以上,所以成都本校在1943年间成立十四、十五、十六期补训总队时,也再次召集各该期通信兵科毕业生带职集中补训,编为一个通信兵大队,训练期为一年整,期满仍返原部队任职。当时原通校一至五期毕业生,奉令参加补训的官阶不一,而其中有的已升至上校了。
我的珍藏篇8
夏日走了,彩霞珍藏起道道光芒,为的是在雨后绽放成绚丽的彩虹。
秋色褪了,果园珍藏起缕缕金黄,为的是在来年酿造更醇的喜悦。
冬雪隐去,江河珍藏起丝丝寒意,为的是在冷静中凝聚奔放的力量。
珍藏,让春天生机连绵,让夏季温润清爽,让秋日丰赡浑厚,让冬天素雅古朴。珍藏,可以让我们的世界馨香丰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深厚丰满,可以让我们的理想破茧成蝶。因此,我们要学会珍藏。
韩信会珍藏,胯下之辱,被辱之痛,在站起的一刹那,他把耻辱浓缩成一粒种子,植放在心尖。这粒种子生长出勇气和斗志,最终结出了功成名就。
徐志摩会珍藏,他将对林徽因的浓浓情愫藏在心底,以朋友的方式与之交往,理智而坦然。他的心绪在人间四月天游弋,温暖又明净。
海伦.凯勒会珍藏,没有色彩算什么,没有声音算什么,她靠敏锐的触觉接收到了来自家人、老师、朋友的关爱,并把这份关爱蕴在心田,在爱的驱使下,她带给了世人色彩,绚烂而热烈;带给了世界声音,高亢而悠远。
人生,需要珍藏。珍藏甜蜜,我们的天空会激漾着幸福;珍藏痛苦,我们的步伐会迈得更坚定;珍藏欢乐,我们的岁月会愈饱满;珍藏悔恨,我们的道路会少些崎岖。
生命,需要珍藏。珍藏朵朵笑靥,笑靥里开出灿烂四季;珍藏条条伤痕,伤痕可萌生出坚强与自信;珍藏纯洁的爱情,爱情会让我们变得沉静、包容、振奋。珍藏一句劝告,人会变得谦和;珍藏一句付出,人会变得无私;珍藏一回教训,人会变得睿智;珍藏一次挫折,人会变得奋进。
是的,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藏。惟有学会珍藏,我们才会懂得珍惜,惟有懂得珍惜,我们才会去开拓去创新。
珍藏痛苦而不放大痛苦,珍藏欢乐而不封存欢乐,珍藏成绩而不迷恋成绩,珍藏不足而不固守不足,此之谓珍藏之大境界。
珍藏,犹如一股和风,在和风的吹拂中我们的季节变得温情轻盈;珍藏,又如一杯醇酒,在它的滋润中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醉温馨;珍藏,就是一笔财富,我们的岁月在聚存的过程中愈益沉稳丰厚。
学会珍藏吧,人生因此会产生几多怀想,几多沉思,几多辉煌。
学会珍藏吧,世界会因此产生几多积沉,几多勃发,几多平和。
学会珍藏吧,让我们的日子丰盈起来!
名篇品读:
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学会珍藏吧,珍藏最初的梦想,珍藏真纯和浪漫,珍藏苦涩和甜蜜,珍藏友谊和信任,珍藏每一枚跋涉的脚印、每一缕心香。让珍藏的信风拂过我们的心空,把青春的画卷点染得更加绮丽,把人生的河流激荡得更加壮阔,把人性的花园经营得更加净洁美丽。
我的珍藏篇9
绿色的记忆
遇见你的时候,你那神采飞扬的脸孔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记得那时在陌生的班级里,胆小懦弱的我呆坐在座位上,期望着能遇见熟悉的人,然而没有。失望之际你出现了,你告诉我你叫莹,并热情地与我聊天,帮我驱走心中的孤寂。那一刻你便在彼此的心中种下了友情的种子。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呵护它,使它结出了友谊的果实。珍藏这段绿色的记忆便珍藏住了初绽异彩的友情。
蓝色的记忆
收到你的电子邮件的那一刻我是多么开心。自从你转校后,我便天天盼望着收到你的来信。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你毫无音讯,我以为我们的友情就因地方的距离而消逝了。但是你那短短的一句话又给我带来希望——我的心永远与你同在,落款处是想念你的莹。原来。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简单的话也会带来会心一笑。珍藏这段蓝色的记忆便珍藏住了友情的真谛。
金色的记忆
我的珍藏篇10
我会把它珍藏起来
熟悉的面孔
灿烂的笑脸
都那么清晰.
里面纪录了那么多的故事
曾经那么美好的故事
有过感动.有过泪水
我们都携手走过来了
有过失败.有过成功
那种感觉那么甜美
.....
纪录了那么多那么多
可,我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它
我会多么失落
珍藏在哪里才能永远也不丢失?
哦!心.是心
珍藏在心里
永远珍藏在心里
我不会害怕丢失它,不会害怕.!
时刻都能回忆起那么美丽的故事
那故事是泪水.是感动交织的美好回忆
或许,我今天不快乐,回忆昨天会是一种豁达
或许,这些回忆就是鼓起我自信的帆,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
或许,我大人时,翻开儿时的照片会涌现出很多很多
....不,那没有 或许 那就是那样了!
原来珍藏如此美丽
我要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