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是在藏族地区形成并经藏文、藏语传播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如今的蒙古、尼泊尔、不丹和我国云南的纳西族、甘肃的裕固族、云贵川的土族都流行藏传佛教。其造像也遍及这些地区,以至于流传中原。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是大乘教小乘教兼学,显宗密宗双修,见行并重,传承各异,仪轨复杂,有别于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造像虽不及汉传佛像、南传佛像广泛、众多,却在造型艺术及铸造工艺上别具特点。同时在佛教文化内涵的反映方面也更为显著、突出。近年来,藏传佛教造像受到藏家的关注,因素之一是其造型艺术的浓烈性和材质的精细以及金银含量的比例。
释迦牟尼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能传之后世,请工匠依照奶母对他小时的印象铸造了四尊8岁等身像和四尊12岁等身像,这是后人认为最酷似释迦牟尼本人的造像,也是最早的佛教造像。
藏传佛教始于唐,《松赞干布遗教》记载:古印度受外来入侵,唐帝国助其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古印度为表谢意,特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送给唐朝。后来唐与吐蕃和亲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唐太宗又将此佛像作为陪嫁,文成公主要松赞干布建神庙供之,这就是大昭寺所供之像。另有松赞干布之妃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建小昭寺供之。这是藏传佛教最早供奉的佛像。之地就此独得两尊释迦牟尼等身造像,堪称与佛结缘。随后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主持翻译了大量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民众虔信佛教,佛教从此在吐蕃传播开来,各种佛的造像也应运而生。
藏传佛教在15世纪初形成了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格鲁派意为“善规”,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尊从教规,很快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派奉宗喀巴(1357~1419年)为宗师。宗喀巴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成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大昭寺首次举行祈愿大法会,此后在拉萨北建甘丹寺,并任主持,由此奠定了宗喀巴在格鲁派的领袖地位。后来又修建了扎什伦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代表性寺院,并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清代格鲁派形成了***、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人活佛转世系统。从此格鲁派寺院有了很大发展。北京的雍和宫、甘肃的拉卡楞寺、四川的格尔底寺、青海的塔尔寺等都是格鲁派的著名大寺院。宗喀巴的造像也大量铸造。民间发现并收藏的藏传佛教造像明以前的几乎没有,能够见到的都是明清以后的晚期作品,以宗喀巴、观音菩萨、佛母像、大成德金刚等造像最为独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尊:
清中晚期铜鎏金宗喀巴佛像 高17厘米(***1)。
造像通体鎏金,面相和蔼,头戴尖顶僧帽,帽带飘长流肩,肩上金莲,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座为双莲须弥座。还有一一种为半莲须弥座(***2)。整体形象充分体现了宗喀巴的智慧与尊严。民间个人收藏品中还有一些纯银、纯铜、木制刷金类的宗喀巴造像,质感柔润,线条流畅,也是宗喀巴造像收藏研究的组成部分。
清代鎏金十一面观音造像 高23厘米(***3)。
十一面观音为六大观音密度圣、于手、马头、十一面、准提、如意观音之一,别名大光普照观音。他有十一个面相,有人认为他源于婆罗门教。依耶舍崛多的《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认为,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右三面似菩萨面,后一面作大笑貌,顶上一面作佛面,面部都向前,各戴花冠,多为两臂十一面。不空三藏所译《十一面经》里记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四手分别持念珠、莲花、澡瓶、无畏印等。此尊十一面观音则为八臂十一面观音,着实少见。中间两手合十,左右六手分别持净瓶、念珠等各类法器,璎珞垂身,臂弯、胸间尽嵌宝石,立十须弥座上,做工精湛。据讲市场价位已超过20万元。
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在佛教中有许多化身。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世音即现身去救度,如有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他就可以用罗汉身去讲法。他还能随时以金刚身、国王身、宰官身以及居士、长者、比丘、比丘尼、男女老少等各种不同身份随机应化,宣说佛法点化众生。可以说,观世音无处不在,只要口念观世音菩萨,他即可在眼前,所以各类观世音造像众多,形态不一。
清代铜鎏金白度母像 高1T厘米,底宽9厘米(***4)。
此像三面八臂,每脸三眼,面容慈祥,头戴花蔓冠,乌发挽髻,双耳坠大花环,穿丽质天衣,上身袒露,颈挂珠宝、璎珞。双脚盘坐须弥座上,八手各施结印。工艺精湛,金碧辉煌。
白度母,又叫“救度母”“多罗母”。藏传佛教密宗常以长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三尊合称“长寿三尊”。度母是观音化身的救苦救难之本尊,有21尊像,每尊度母颜色各不相同,最受尊敬的和最常见的就是白度母(***5)。
相传白度母和绿度母是观音菩萨的两滴泪所化。《度母在源记》说:观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普救了无数众生,可是有一天,菩萨用慧眼观察六道,发现受苦众生并未减少,顿生忧悲,双眼流出眼泪,眼泪变成了莲花,一边莲花变成了白度母,一边莲花变成绿度母。
传说白度母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能瞒过她的秘密,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救度母。白度母造像典雅优美,供奉者也较普遍,凡修度者都能一切罪业消灭,都能救一切灾难;凡无子息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长命富贵,其功德利益无量。
清代铜鎏金绿度母 高伯厘米,底宽8,5厘米(***6)。
绿度母和白度母一样,都是观音菩萨的修行伴侣,皆为观音菩萨二十一度母之一。此尊像一面二臂,身镶绿宝石以代表身着绿装,现慈悲相,头戴玉佛宝冠,身佩各种珠宝,着各色天衣,下身垂裙,右足呈碾踏状,左足蜷屈,右手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修此尊法者,能断生死轮回,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终能通往极乐世界。
绿度母和白度母的形象大同小异,显著区别是身色绿,左手持一朵莲花;与白度母结跏趺坐不同,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脚踏一朵莲花。绿度母与白度母另一不同之处是他脸生两眼,而白度母是脸生三眼。供奉绿度母能解脱八种苦难,所以又称为救八难度母。
清代铜鎏金大威德金刚明王 高10,8厘米(***7)。
大威德金刚是教令轮身,是降伏一切鬼怪惑乱的大明王。密宗中有很多明王,有五大明王、明王、十大明王之说。大威德金刚明王即为妙吉祥菩萨的教令轮身,他有6只脚、32只臂、3头9个面,36只手持杵、索、棒、剑、戢、瓶、袋等法器和各式手印,足踏鬼魅,驱魔降法。此件形体虽小,但通体鎏金,工艺精湛,是密宗明王造像的典型代表。
按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佛可以显化为自性轮身、正身和教令轮身3种身。所谓自性轮身就是佛的真身;正身即是佛为教化众生而显化为菩萨,以正法度;教令轮身就是菩萨受佛之教令而化现为忿怒威猛之相形,目的是摧伏众生之邪魔。一般所说的明王即是这种显现威猛忿怒之教令轮身。佛家讲诸佛慈悯众生,对顺者则以顺劝顺,对逆者则以逆制逆。显忿怒畏怖之形,就是为了降伏众魔,以及众生因无明而引起的贪、_、阁――众生三毒之魔障。沉溺于贪、嗔、痴魔障中的众生,一看到忿怒畏怖之相,即如当头棒喝,使之猛然惊醒,摧破三毒之迷障,从而获得解脱。
在许多佛教寺院和一些收藏家手中,不难看到许多形象生动、造型逼真、千姿百态的各种佛造像,这是古代能工巧匠们通过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和非凡的劳动而创造出的伟大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这些艺术品的收藏、保护、研究,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
责编 一 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间珍藏的藏传佛教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