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篇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以及品德评价法。这六种方法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案例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同学是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还有一位同学则是受到家人的影响。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与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打乱老师的讲课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学生的坏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模仿。在教育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公式:五加二等于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星期在学校的五天中经过老师悉心的教育,学生能做的很好,然而随着周末在家庭与社会中模仿的不良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磨灭,这就是五加二原理。而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就明确提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做到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要求,因此,这启示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出发,更要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对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育内容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注意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职业教育的德育开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在职业教育中,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通过德育教育重点培养职业学生的思想品德。
2.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需要从强化疏导做起,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正确的疏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意识会引起道德行为的产生,当我们对学生道德意识难以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四、结语
职业教育学篇2
[关键词]职业道德 必要性 定位 设想
一、从古今中外谈职业道德
道德之义由来已久,从许慎《说文解字》中我们得知,「道乃自然的运行法则,是自然的原理原则。「德:从「彳即“行”的意思,谓行动之意,又从「十目即古「相字的写法,故「德其本义应为:心中生相而得(德)之于心,外现于行。「道与「德两字是紧密相连的。能顺乎自然、将自然的法则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道德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民对道德的要求相应的也越来越高,于是,职业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了。职业道德的萌芽最早始于原始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紧接着两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随着奴隶社会职业分工的日益发展,使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调整不同职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以及每个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便产生了职业道德。如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记载所述“国有六职”,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幼,书中提出的“敬德保民”就是对官吏的职业道德要求;再如《论语》中记载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由于职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而职业道德比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更能反映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面貌。
在西方,古希腊柏拉***的《理想国》中就已提出了职业道德的规范。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中恩格斯就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同时,在《费尔巴哈》一文中也已详尽阐述了阶级、社会、分工对不同的职业道德的需求。西方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很多的行业就开始进行职业道的测试,所不同的是,西方国家注重执业资格,任何工作都要有Licence,而Licence考试是一定要涉及到法律法规的测试,而且所占比重较大。往往是如果法规测试不能通过,就算你的专业再好也拿不到Licence。而其中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大部分是对于行业职业道德、从业操守以及人身安全的内容。也就是说职业道德已经法律化。无须再由人们主观去决定和判断从业者是否具有职业道德,而是法律要求从业者一定这样做,否则就会失去从业资格,甚至面对讼诉缠身。
再看我国现在,***的十六大指出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其中着重强调了“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将职业道德写入了十六大报告,足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合格的劳动者,首要的因素是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所以,职业学校除了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
二、职业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职业学校现状迫切需要将德育定位于职业道德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该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只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回头再看职业学校的现状:
首先,目前无论是职业学生甚至是老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如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已初见成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等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也初见端倪,但虽然职业学校历年来一直在强调德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针对性,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光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学习等,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许多学校的校长甚至是上级领导针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这一方面也只是停留且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并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及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更没有思考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该如何才能突破等问题;每年上级部门都会在计划中提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等问题,也组织了不少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但我们发现每年的计划中关于德育工作往往缺乏整体性,长期性和连贯性,各自为战,形成不了德育合力,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上对职业类学校学生认知上的偏差,认为整体素质差、吊儿郎当、行为习惯和品行差等盲目认知。因此如何才能做出体现职业类学校的德育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值得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工作者去思索并为之努力。
其次,从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的不良现象看,有首打油诗这样概括“青山绿水狂少年,来到职教混三年,浪费时间浪费钱,不如回家种大田,人在教室心在外,一心想着谈恋爱。自己基本都对,上课基本全睡,考试基本不会,抽烟都会。打饭从不排队,逃学成群结队,短信发到欠费,上街花钱干脆,游戏如痴如醉,半夜宿舍点灯开会。啊!职教万岁!”虽然这只是极小部分学生的写照,不能代表职业学生的整体形象,但不可否认,以上的现象确实存在且正在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呈蔓延趋势。
据有关调查,用人单位如今对于职校生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注重个人职业道德品质、注重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注重挫折承受能力、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愈来愈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而我在随机抽查的100位学生中在问及“决定择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时,近70%的学生认为是“职业技能”,有近40%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或“运气”,认为是“道德修养”的仅占13%。看来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学生的思想现状,不加强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我们学生的前景乃至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堪忧矣!
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到,目前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针对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而言,我想只有定位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紧紧抓住职业道德培养这块阵地,才是决定职业类学校德育水平高低和凸现特色的关键。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教育任务的体现和职业类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有力生长点。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由学生培养目标决定的
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基本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在职业操守方面爱岗敬业,在就业创业竞争中就有相对优势。因此,这种职业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更要重视对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职业技能学习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能学习的灵魂和生命线。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就我校而言,曹志宏校长曾在07年就已提出了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流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合适的就业岗位”,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把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当然,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是职业类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篇幅所限,无须多言。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普遍增强,注重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们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职业生涯的初步设计,他们迫切希望证明自我、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在这种美好憧憬和愿望的背后,又隐藏着他们对将来所从事蓝领职业的一些困惑和迷惘。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尤其是所学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他们对自己在职业生活中的地位、权利、义务认识模糊。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同在,认识与失落交错的职业认知现状,我们德育工作者应适时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他们从业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理论知识、情感前提,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
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以后从事本职工作完成的好坏。从业人员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固然与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能力等因素有关,也同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才能更好的有个人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三、关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设想
1.目前职业类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不理想的原因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各类文件中,虽有对学生德育的要求但并没有专门针对的职业类学生所提出的德育大纲,而主要参照《中学(高中段)德育大纲》,其中主要涉及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等内容,虽然作为职业学校学生此方面教育也不可缺少,且道德教育中已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但因德育对象的不同且没有针对性,故无法满足职业类学校德育的要求,因此,德育工作目前在职业类学校开展得均不甚理想。故我建议除了开展一些必要的德育活动之外,应把职业道德作为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并按年级建立相关的培养体系。
2.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建立成因、体系内容及实施途径探讨
(1)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建立原因
职业道德是指为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履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形象、职业习惯、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职业道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在目前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在德育观念上与外界交流沟通不足,甚至还处于闭塞状态,使德育的内容趋向于文件化、概念化。德育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把握职业教育的重点,呈现“职中”“高中”同一化的趋势,职业学校德育渐渐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疏离。但学校仍固守阵地,没有将学校德育观重新定位、没有将新时期的职业学校的德育要求重新整合,造成恶性循环,与社会难以全面接触、相融。此为原因之一。其二,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涉及的内容诸多,如果在三年或五年学生学习生涯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打一***换个地方”,不能够形成体系教育,那么势必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造成顾此失彼或发展不平衡,造成学生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内容
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多,因此如果面面俱到势必难以完成培养任务,在选择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时应注重“三贴近一注重”原则;即“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职业道德的实践”。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与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育重点,如: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形象、职业习惯、职业纪律教育等内容为主,其它内容为辅,并把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按年级进行归纳分类,逐年培养。如五年制高职一年级突出职业道德的职业理想、职业习惯教育;二年级则突出职业纪律的教育;三年级突出职业情感;四年级职业形象、职业观念的教育等,并根据相关职业道德培养内容详细制定各年级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和细则,及时反馈,以此构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体系。学校在校期间师生均要明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并以此为纲,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组织相关活动,从而形成德育合力。避免出现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的盲乱局面。
(3)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实施途径探讨
而在职业道德培养实施过程中我们除了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课、德育课、班会课外,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实践。注重在日程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在职业生活中强化,才可能行之有效。积极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从而真正提高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因此,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必须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是指从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来讲的,而多样性是指在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上要注意多渠道多方位来开展活动。
德育的生命力怎么体现?如何使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亮点和特色?我想只有在培养学校培养“社会人”的基础上从培养“职业人”入手,通过有效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培育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与感悟,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以“德性”塑造“人性”,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团结协作,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勇于竞争、不断创新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和实证研究,2008,10(1):192-193.
[2]李锐.树立职业理想 ,培养职业道德[J].班主任,2008 ,(11).
[3]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职业教育学篇3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目的;教学内容构建
高职学生这几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高职院校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在教学上纷纷开设或准备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这个学期,本人作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互聘师资,同时在三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发现各院校在该课程设置、课程目的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由于该课程的开设尚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模式。本文将我院近几年来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实践,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的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教学效果分析等介绍给正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建设的高职院校,并愿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
1、作为***课程开设
根据本人对杭州1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获得,有3所高职院校专门作为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开设;有1所是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并开设;其余11所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分别在新生入学和毕业前期进行,或只在毕业前期进行;在11所中有9所即将开设。
针对目前各高职院校不同的课程设置,我院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理由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具有系统性,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当然,该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复的部分内容,可以彼此协调,以避免重复开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授。
2、作为指定必修课
根据调查结果,有13所高职院校是作为指定必修课,这里包括***开设的、合并开设的和部分以讲座形式开设的;有1所是作为选修课;有1所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选修课,毕业前做就业技巧和就业***策的普及教育。
职业生涯设计是人生类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指定必修课。我院是从2002级学生开始,作为必修课,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内容构建
1、课程目的
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实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人生是一种经营的理念,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经营人生的三个基本问题:经营什么、何处经营、怎样经营。明确职业生涯设计是经营人生最好的投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通过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该经营什么;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知道去何处经营,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通过不断修正与提升职业生涯以形成怎样经营人生的基本模式。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社会目标相吻合,可以使个人资源与企业、社会资源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进行配置与利用,达到个人利益与企业、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2、教学内容构建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有自编的和选用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也不尽相同。我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编写并出版《职业生涯设计——经营自己,你投资什么》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本人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构建整个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人生经营需要投资,投资什么,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投资。帮助学生在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的基础上,认识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认识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好处,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2)了解自己,认识自我,自我探索。让学生明确自己经营什么,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谋生。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想拥有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能力与个性特征后,对自我进行评估。并通过一系列的量表测试,更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3)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让学生明确自己何处经营。这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人生经营的地点;二是指人生发展的方向。通过了解职业及其要求、了解公司(雇主)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解市场的准入制度、竞争程度、供需状况等,对环境进行评估。在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并设计职业通道与行动计划。(4)对职业目标的探索。通过对职业目标的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正、调整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方向,逐渐向自己的职业目标靠拢。{5)自我提升与职业发展。帮助学生认识情商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注重情商的培养和发展,掌握提高情商的途径和技巧;让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压力并进行有效的调适、管理、应对压力;让学生懂得自信、自爱、自尊,并提升自我价值。(6)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蹦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工作。这份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策和就业技巧,调整就业心态,使学生能够成功的跨出这一步。
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对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
1、教学时段安排
根据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时段的不同安排,本人倾向在大一的下一个学期全面开设该课程。其理由是:(1)学生已经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基本上熟悉了新的环境,了解了所学专业及专业设置中的相关课程,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学习的意愿与初衷有很大的差异;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感到困惑和麻木等等问题。在大一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正是时候。(2)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去了解职业、了解公司和雇主、了解市场等环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有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职业通道,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比如,需要参加何种培训,以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参加何种的社会实践,以获取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举例:某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去外企做会计。他或她就必须设计职业通道,计划在校期间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上岗证;在学历上要通过自考,或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获取大学本科学历;在职称上要获得助理会计师的初级职称;在外语水平上要上一个台级,如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水平;同时要利用假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在大二、大三阶段可以有计划地在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等方面作一些方向性的安排、调整、充实和提高。(3)让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写简历,使简历***。目的是促使学生用行动写简历。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在毕业找工作时开始写简历,发现写起来很难,一是不知道如何写,二是没有亮点可写。其实,写一份简历要求很多,它要求你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企业、了解市场等环境。如果每个学生都根据对自我的不断了解,以及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反复地修正、调整、更新***的简历,到毕业时,简历就很有目标了。同时,通过每个学期的行动计划,用实际行动充实、丰富***简历,使简历在毕业时显得饱满,有很多的“果实”和“亮点”,也比较完整和成熟。同时,学校在毕业前期再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或人事、劳动就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给学生做就业技巧和就业***策方面的讲座。以增加学生的应对能力。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就业指导的一种发展方向。
2、教学课时安排
各高职院校对课时的安排,根据调查结果为:作为***或合并课程开设的,在课时的安排上有20-36课时不等;作为讲座形式在新生和毕业前开设的有8—10课时不等;只在毕业前开设讲座的有6-8课时不等。本人对本课程的课时作了一些安排,建议为30课时左右,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程度作合理的分配和相应的调整。
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我院从2002级的学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对2002、2003级学生是安排在大三全面授课。开课后学生的反响是这门课程开设得太晚了。于是,我们从新生入手,对2004、2005级学生从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给予学生全面的、系统的、个性的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为了解和评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人于2005年2月在尚未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大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PerceivedStressScale,CPSS):14条目;中文健康问卷:12条目;中文版问题解决评价问卷(ChineseProblemSolvingInventory,CPSI):共35条目。参加调查的学生248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69人。调查结果:(1)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H日S):53.6%(133/248),说明在248人中有133人是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2)存在心理障碍:23.8%(59/248),其中,高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32.33%(43/133);低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10.43%(?2/115)。说明在248人中有59人是存在心理障碍,其中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的133人中有43人存在心理障碍;低压力学生115人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有12人。更说明高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障碍;(3)高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09。13±13.66;低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98.54±15.03。说明学生高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低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2005年6月,我们再次对这2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HRS):47.99%(119/248);(2)存在心理障碍:20.56%(57/248),其中,高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30.25%(36门19);低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10.07%(13/129);(3)高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106.85±10.63;低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95.68±12.93。这些数字的变化让我们非常惊喜,尽管影响压力有诸多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在压力管理水平、抑郁状况、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也能从某种角度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当然,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由于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能主动的、合理的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规划好大学生活;在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就能学会选择,在择业时就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就业机会就更多。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有其重要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一生的职业发展影响重大。但对该课程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教学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还需要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英)ShirleyJenner著,秦岩译.大学生求职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ElbertHubbard著.陈书凯编译.你属于哪种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ElwoodN.Chapman著.韩经纶.曾辉译.职业生涯发现方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4、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UR障碍筛选的适宜用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9-773-764.
职业教育学篇4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践技能模块化教学
“十五”以来,***和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于2002年、2005年先后两次作出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决定并分别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我们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从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一五”国家教育三大战略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一
当前职业教育虽形势大好,但困难也很多,机遇和挑战并存。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下发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开始实现发展新跨越,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继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现在社会人才需求模式已经转变,要求我们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形势显示,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模式。首先,职业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已经大不如从前。1997年以前,特别是九十年代前,能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学习习惯也好。他们懂事,可塑性强,具有很高的开拓、创新意识,极具潜力。而如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重点高中,中等的上普高,有特长的学生更有好去处,没有地方入学的学生进职业学校。可想而知,他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没有坚强的毅力、信心和耐力。他们自卑、自弃、脾气坏存在一些不良习气等。
其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大多是老教材,知识过于系统和繁杂。这样的教材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说,难度偏高,不易掌握,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而且社会要求的中职毕业生已经不是具备很强的理论水平,搞管理、研究、开发,而是普通的工人,更看重的是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这也就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理论够用原则。因此老教材的理论过高、过深,不利于现需模式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是由培养目标、规格和学生的基础、特点决定的,最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符合一切教学原则的教材、专家认同的教材,更应当是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教材。
最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问题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以培养管理者、研究者等干部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即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其次才是实践能力。学生如此,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普遍都懂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动手却不强。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更看重中职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实训水平。而教师队伍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补充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双师型”教师缺乏,这些显然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如今中等职业教育无权,更无法选择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但在现有的教材面前,在“双师”型教师极为缺乏的情况下,要把现有的中职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劳动者,教师应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呢?模块化教学无疑是最符合实际情况,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
模块化教学,就是打破先学理论后动手实践的传统方法,一边教理论,一边实践,或是先实践再理论,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原理,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把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具体问题就相当于一个模块。在解决每一个模块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以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和指导,但是这些相关理论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不需要太繁杂,只要够用就好。若干个模块学完后,知识也就自成系统了,只是这个系统是由多个简单问题或多个单一技能构成,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模块化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教学形式。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各中小学都在搞新课程改革,而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把课本知识模块化,这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课本上的知识过于繁杂,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且过旧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不实用,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把复杂的系统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短小模块,化繁为简,符合教学规律,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也适合现在水平的中职生学习。模块短小,理论简单,技能突出,易于更新,便于学习,利于实战。
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正蓬勃发展,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欧美、日本,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国人所青睐,其“双元制”正在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试行。所谓“双元制”,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校企更换交替学习,或是半工半读的一种学习模式。德国经济较为发达,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社会认可职业教育,更主要的是有法律保障,这些都有利于“双元制”的实施。在德国,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服务,校企高度统一,学生在校企之间更替学习,易于实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法律规定企业有培养职业生的义务。这样一来,学生在校企之间交替学习的难度就较大,即使有,也不能深入,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双元制”虽好,可一味地拿来主义就未必适合我国实际。但是只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为“我”所用。
模块化教学是中国化了的“双元制”,是适应我国实际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虽不能真正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却能在学校内部完成“校企”交替。现在我国有校办工厂的中等职业学校虽不多,可拥有一定数量的实训器材和设备却不难。模块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第一、二学年结合实践,辅以一定的器材,讲解理论,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第三学年把学生完全推荐到企业实践,也是准就业。学生在企业内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技能系统化的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并解决就业问题。
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职毕业生,并满足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要。随着工业化进度的加快,我国对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切地说,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大量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就是简化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确定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必备的条件,满足这一条件就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很显然,学生从接触模块的一开始,就知道了学习目的和要求,真正是有的放矢,无形当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模块明确提出:模块中的理论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技能服务的。很显然,技能是模块的核心,是教学的核心,更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完每个模块,检验成绩的标准仍是技能水平。在这样一整套的模块学习之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自然得到大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具备了相应的理论水平。理论加实践,实践又高于理论,这符合当前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而职业教育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模块化教学“降低”了对职教师资的要求,弥补了当前“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是重要的,而且是光荣的。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原国务委员***同志还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在工作重点上要着重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环节。”可见,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办好职业学校并办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三
自“十五”以来,***和国家虽然认识了师资的重要性,“十一五”也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职教师资队伍,特别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但是,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教师队伍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补充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由此可见,职教师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与职教师资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模块化教学正好缓和了这一矛盾。
职业教育学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内涵力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62-02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职业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最直接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职业院校直接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岗位的检验,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可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一、充分认识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原来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内涵建设上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够适应,高质量、高效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多,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亟待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二、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1.服务企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课程改革应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反映企业的主要工作实践。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要和市场接轨,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社会性和市场性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来,改变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传统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我市太和职校针对市场需求开办的幼师专业和机械加工和焊接专业在市场上就业率达到100%。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新专业的开设要根据社会急需,大胆尝试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操作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工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和物业与保安专业、保险业务专业、宾馆服务专业等。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急需人才,缓解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解决好技术工人断层现象。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学涵盖课堂与“车间”两个主要的教学场所。所以必须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要研究与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决不能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要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讲计算机的构造及组装,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实训室,每人一台微机,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微机拆开,把硬件卸下,然后再组装起来,并能正常使用。这样的课,学生肯定认真去做,技能是练出来的,学生必须经常上岗实训、顶岗实习,我们要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同时在操作训练中,要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掌握操作要领,可以利用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元件为教具,直观形象地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解演示、训练要穿行,教师要及时纠正指导,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还要进行真实的岗位实习,接受职业训导,从而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接口。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及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指导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创新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评价,不同理念有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与体系。当代职业教育对教学评价提出新的要求,教学中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以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出发,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学生一定要依照企业的需求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人格品性,因此,评价标准一定要淡化所谓的知识量、成绩等,要突出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素养。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要多元化,要有发展性。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采用目标评价、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评价方法可以自我评价、互动评价、校企共评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要融入企业元素。当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要实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我们的评价要注重对教师、学生的多元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除了要对教师、学生的已有表现进行评价外,还要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潜能、发展方向进行评价。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性,要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功能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竞赛,使之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局面,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技能培养起到引领作用。技能大赛是教学成效的检验和展示。技能大赛是考试场,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否突出了职教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了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是对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技能大赛是展示台,参赛选手通过个人的形象和整体的风采,构成“能工巧匠职教人”的魅力符号,显示技术、技能和技巧,显露真活儿、细活儿和绝活儿,展示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全国性、大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比赛宗旨,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方向。职业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我市通过大赛彰显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同时通过大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实现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色就是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到达某一岗位群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办学要紧紧围绕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研究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锐意改革,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永远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职业教育学篇6
中职院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除了要教会中职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和做事。这些都体现在了人文素养上,所以说,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主导课程。
2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
2.1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在中职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的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现有的语文教学完全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堪忧。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部分学生更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他们不喜欢读书,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说话时经常词不达意。有些中职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谋得一份好工作,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将语文课程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2.2错误认知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过分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常常忽略了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功能。一些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来职业院校就是学习职业技能的,与语文没有关系,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课程上,学习语文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常常在语文课上睡觉、打游戏等。
2.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部分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为中职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没有学习兴趣。
2.4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常识,完全脱离了中职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进而产生了叛逆心理,不愿意上语文课,常常逃课。
3对语文教学的初探
3.1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是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启发诱导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相信未来它也将会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中职学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前提下深入体会语文的教育精髓。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师生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赢。同时,语文老师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平易敬人,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3.2发挥情景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专业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另外,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入挖掘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优势,让中职学生在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用情景真正打动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3.3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盘,起导航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把听说读写的能力用到实处,让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高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努力地向其他学科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其成为中职学生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3.4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应该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只有在社团活动中才能充分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组织到活动、从布置到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道德因素等,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语文的综合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中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逐渐完善中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既给予了中职学生最实用的知识,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既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熏陶,也体现出了其实用价值。语文教学需要结合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给予他们私人定制式的引导,以实现中职学生知、行、意的和谐统一,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结论
职业教育学篇7
关健词:新课标;特点;体育教学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普遍是重视应试体育和竞技体育,如初中体育的中招考试、各类各级的运动会。它们一方面使学校对体育课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却将健康体育的基本思想扭曲,使体育课成为出成绩的训练课,直接压抑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健康体育课的改革进程受到阻滞。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摆正指导思想;其次体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得开心,“活”得精彩;再者要学生改变思维,不要因考试或比赛才参加体育运动,要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自觉参加锻炼。
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要深化职业高中体育改革,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思维方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实践工作中找到突破口,突出职业中学教育的特色。职业高中体育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并用基本教学模式去体现出来。
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从事一切运动项目及劳动的基础。“基础”应是职业中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应与初中加以区分:初中体育课为学生的“考分”服务,忽视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职业高中体育课的任务是使运动项目学习为这个“基础”服务,即体育课的每一个教授内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应与其他学校不同。初中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运动的技能,必须要老师在旁督促其练习;普通高中学生以文化学习为主,对体育不参与或少参与,缺乏主动性;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主观性和***意识较强,只要老师在旁指导其练习,就能培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运动的技能。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各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应结合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和现代职业高中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的情况,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毛振明博士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度,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体育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橱窗,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可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因此,在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在体育教学中旗帜鲜明地渗透德育。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要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产量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加强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把体育精神正确传授给学生,体育竞赛的宗旨是“团结、合作、竞争”,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讲求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独生子女)成长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如在球类和田径接力跑等集体项目中,要求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用集体的舆论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从而使学生养成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批平和抵制的习惯等。此外,体育活动中的长跑、体操等一些难度较高的项目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通过体育教学的社会性、教育性,经过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相互关系的逐步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当今的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比较懒散,因此在开展体育教育方面较慢,因此在开展体育教育中,应按全民健身活动计划的要求,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一两项专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其走上社会后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体育活动,成为全民运动的骨干。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整体改革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充分把握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认清体育教学在《全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努力探讨、灵活应用新课标。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6-6-3.
[2]扬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
[3]袁南宁.试论终身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基础及起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6).
职业教育学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目前,人类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突出“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完成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人才重要历史使命的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一、教育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教学手段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网络教学能让学员不受国度和地域限制,建立起直接接受名师授课的平台,消除了学习的距离感,知识的获取更为容易。技术辅助学习将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多途径、多层次的学习,满足教育与培训需要。多媒体是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它能妥善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内容、方法和传统教学手段等的统一和有效结合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参与教学的模式 ,它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采用有效教育新技术,它预示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必定会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代之以高效率的教学模式。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人们对教学手段的研究已上升到教育技术学的层次,即把教育技术作为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全部过程的系统方法。 随着网上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教学手段,校园网络将使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空间的拓展,时间概念的突破,教育对象的扩大,教学方式的本质变革,教学内容的质的飞跃,教学效果及时测定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我每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评方式三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型的学习习惯,以课堂统一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多方面和多样化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启发式、讨论式,还是学习方法上的探讨式、互动式,以及考评方法上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总的原则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习的主动精神。世界教学方法不断发展,可以说是教法各有千秋,教有教法,教无定法。但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为核心。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每个学生教都有所收获。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应多样性、中心性并用,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工艺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它直接担负着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移植到生产上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中、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他们处于行业、工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岗位、工艺操作的实践岗位。因此,职业教育所追求的不是理论水平,也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一种能满足某一职业或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它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重视与未来工作相衔接,特别重视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里进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巩固、加深、补充在理论课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它使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在生产性实习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创造了生产产值,是造就全面发展一代新型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应围绕实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服务。
职业教育学篇9
关键词:教学模块化教学体系探讨
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不论在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实践,针对模块教学法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1关于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
(1)从教育观念上来看,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传统教学是先知识后技能,把知识与技能***开来,模块教学只有能力一条线,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模块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的先进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法”。
(4)在考核方法上,淡化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尤其是专业课程考试,应抛弃以书面作业和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方法,完全以实物操作成绩为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2目前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目前没有成熟合理的模块化教材,目前采用的高职教材并不适合模块化教学;
(2)教学设施。由于模块教学更多地强调“做”,对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师资。模块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需要熟悉模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解决方法:
(1)教材。在缺乏模块教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行编写教学讲义组织模块教学。自编讲义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可形成教材。
(2)教学设施。模块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对教学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要求较高,按照模块化教学的需要,还要求将教室与实习实验场所合并,才能开展同步式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实行仿真模拟教学;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如VCD教学片、电脑光碟等;三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即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
(3)师资。模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更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重点加强教师与生产一线的联系。
3模块教学的实施近来我院也在积极推广模块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模块教学法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为:
(1)没有建立起模块教学体系,原有的传统教学体系仍占主导、
(2)模块化教材有待完善。
推广和实施模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
确定模块课程结构,开发模块课程大纲,编写模块课程教材,建立科学先进的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创新;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题库和省级题库,开发模块考试试题库,从而保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沟通”,实现高职院校考试考核机制的创新;
(2)建立模块课程体系
模块课程体系就是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模块教材形式,改进原有学科内容的编排方式,综合原有相关学科内容,从而形成各个全模块课程集合。
模块课程体系的框架构成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类型,划分为三类模块课程: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行业基础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
构建模块课程体系要分三步走:建立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
建立课程结构就是根据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行业基础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的框架及内涵,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模块课程设计,就是根据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确定具体设置的模块课程名称及其目标。
制定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体系,围绕各个目标确定各个模块各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时数、教学建议以及实施条件。其中,教学建议要提倡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3)开发模块课程
模块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突出应用的教学目标。
开发模块课程的关键点是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首先,要使开发过程科学化。开发过程是指就是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对原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必须结合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企业对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开发模块课程。
其次,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造程度,主要是不能对传统分科课程全盘否定,对联系较强的课程体系,知能在内部结构和编排方式上加以改造。
(4)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为贯彻模块教学的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摒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异”为主,学生要由被动“听”、“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做”为主。因此,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所选用的具体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
①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
②观察发现。通过实验、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③问题罗列。让学生***或分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集中解答;
④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课后复习。
⑤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由教师讲评。
4模块教学实施意义
(1)课程门类减少,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模块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其课程总量必然减少,教材更精炼,排课更便捷,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学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 战略 发展模式
[中***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34-03
职业教育国家战略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该战略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二是该战略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并规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三是该战略具有战略功能意识,能解决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下称职教集团)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应当上升为我国职业教育战略。
职教集团是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龙头,行业(企业)为核心,***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其目的是通过集团化办学达到人才培养的计划性,构建中高融通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集团内部推行行业特征明显的职业标准。作为一种存在,它包含三个利益共同体:学校、行业(企业)、***府。尽管里面也有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均可归并到行业(企业)类别中去。作为一种***府主导下的资源,在一个区域内相同行业的职教集团只有一个,作为一种组织方式,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不具备行***隶属关系,采取对话和协商的方式,以协作为主要特征运作。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哲学基础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均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或能反映某种哲学思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治的、经济的)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等。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观定有什么样的教育,它反映在教育的宏观***策和微观行为等各个方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当今国际***治、经济格局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指导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的哲学思想,其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人的发展,要求是全面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适应国际***治、经济格局变化,实现我国***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今国际***治正在形成一超多强,多级趋向的格局。能源资源及生存空间的占有和掠夺是国际***治的显著特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方面国家地位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针对中国的遏制***策越来越明显,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挑战。要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离不开大规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它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推向了平民化,是我国培养大量的高水平劳动者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学校、行业(企业)纳入同一发展平台,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得到了加强,为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脱离社会要求弊端提供了可能,使教育从“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神坛上走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实地上去。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通过职业教育这一具体形式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现了人的发展要求
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人的发展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生存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两方面的可能。并有操作意义。
首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考虑到学校、行业(企业)、***府三个主体的利益,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利益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行业(企业)的利益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府的利益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彰显教育公平。职业教育集团因此成了各方利益的均衡平台,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加强资源利用等手段,使在集团内部为学生提供岗位成为现实,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企业通过用人,创造价值和利益,***府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让其具备发展之可能,这些利益均可以在集团内通过协调协商得到满足,真正实现了人的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其次,行业(企业)的发展带给学生发展的机遇,学校的教育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便是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可选的途径。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应当注意到***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资源布局和分配。在***府主导作用下,一个区域内的职业教育集团不会重复,***府可以用其行***职能加以干预或引导。所以这种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将改变人才培养的无序性、行业标准的局限性、中高职衔接的无,这三性的改变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
模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标准的形式或样式”。就是解决某一问题的方***,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并提升到理论高度。模式是在不断重复出现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总结,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选择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徒模式,二是学校模式,三是校企合作模式。学徒模式是社会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工业大生产还未形成时期,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口传身授模式;学校模式是为满足工业化生产对大量技术工人的需求而产生的规模化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关注的是基本的、一般的、简单能力的培养,这与工业化初期劳动技能要求简单有关;校企合作模式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多元化、技术要求专业化后,由学校、企业共同培养技术工人的一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一种由受教育者到岗位工作者转化的单向模式,因而也是被动的、盲目的。
现代社会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意识提高,行业(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由简单的程序型、工艺型向创造型、内省型、加工型转变。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解决学校培养人才的盲目性,使培养内容更加适合被培养者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使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受教育者都能找到各自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为解决中职学生的发展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被提出来,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需要认真设计和规划,在这些共同诉求下,集团化办学模式便被构建出来。因为这种模式包含着解决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等问题的可能,因此,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集团化办学既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又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首先,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前面讨论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集团化办学可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全面化发展要求,表现在通过集团化发展可以使行业(企业)获得符合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深造、升学或就业的道路;集团化办学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表现在集团内部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可以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使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师资,可以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企业不断提高的用人要求。集团化发展可以满足人的发展要求;表现在通过集团化办学,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生存技能,可以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并可以在就业、升学、深造之间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在学习内容上可以根据集团内提供的岗位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办学目标指导下,管理学校、经营学校的体制机制的特定样式,它受办学资源和组织结构形式制约。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没有企业行业的参与,学校定将与经济建设脱节,变成学院派,变成象牙塔。职业教育不传授职业技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没有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传授职业技能也没有基础和土壤,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能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职业教育的办学便会迷失方向。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职业教育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战略措施。它至少可以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一是实现区域内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完成职教资源整合,发挥集团优势。
***府职能的转变,使原本属于***府管理的计划职能一下被放到了市场。学校和企业是这个市场的两极,就如一个灰色系统一样,学校和企业作为培养人和使用人的两极,对市场的中间作用过程是不明确的。市场作用反映到这两极往往是滞后的。其结果是学校不知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放到集团内部,通过集团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并且这种计划是可行的。因为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只有一个职教集团,这点可由***府的主导作用来完成。因此,职教集团便代替***府完成了人才培养计划管理职能,并将原来大而全的计划(事实上***府也管不了)分解成存在于各职教集团内部的具体计划。而这种计划完全是由市场需求导致的,从而完成了***府宏观职能的转变。
二是在行业内或区域内推广行业职业标准。推广职业标准有利于促进新生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引导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职业证书资格制度,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有重要作用。
但是现阶段,由***府从行***角度来推广职业标准有许多问题是无法逾越的。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在加快,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量,使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巨大,岗位的缺少和就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府不能以***策形式来强行推行职业标准。例如,泥瓦工,应当有其职业标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势必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拒之门外,这样不利于社会稳定。但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逐步推行,将不会使执业证书制度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职业集团内部可以通过协调、培训的形式,逐步推广。多个集团的联合、持续推进,在缓解社会矛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是集团内部试行中高衔接工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积累经验。
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为每一个层次的人群寻找发展通道。其中以中职学生的升学最为紧迫。中职学生的年龄尚小,以简单的初级技能融入社会,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为中职学生构建通向高职的通道尤为重要。目前各省的***策不同,绝大部分只是对重点和骨干高职开放了技能高考和单独招生,绝大部分中职生若要升入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必须参加中职普通高考,这一门槛对中职生而言过高,像是中职生的选拔考试。在职教集团内部实行学分互认、课程融通的方式,便于打破层次的壁垒,逐步实现中高职融通。当然中高职融通,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度层面作进一步设计,这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职教集团作支撑,无论试点也好,实施也好,会更加稳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将是生命旺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办学模式。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性、执业证书制度的实行以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重要任务都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步得到解决,因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晔.关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