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1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分中学和小学两个系列,幼儿园教师参照小学教师条件,中学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和幼儿园最高等级仅为中级。这项制度实施30年来,对于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M,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发展。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希望改革职称评定制度的呼声很高。
2009年1月,经***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和陕西宝鸡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9月,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探索解决改革试点中的突出问题,***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国各省各选择2~3个地级市开展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同时,已进行试点的吉林、山东、陕西三省在全省开展改革工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做准备。根据国家的部署和要求,2012年,福建省确定在福州、厦门、三明三市及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12月,福建省初步完成改革试点工作,近10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了职称过渡,按新的标准条件和评价方式,评审产生了首批25名正高级教师、700名高级教师、1600余名一级教师;首次开展了申报一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全省共3?郾4万人参加考试,其中2?郾8万人取得合格及以上成绩,合格率为82%。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重新点燃了广大教师拼搏的热情。
2015年8月26日,***主持召***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研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认为,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的时机已成熟,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并从统一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机制、评聘结合等四个方面对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联合出台《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阶段。2016年教师节前夕,继2013年在试点地区评聘正高级教师后,福建省评审了82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其中中学教师46人,小学教师16人,幼儿园教师5人,教研人员15人,一线教学和教研岗位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占到79?郾27%,音乐、体育、学前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占15%,还有2名农村教师,这对于加强农村和紧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
二、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一)改革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二是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五是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主要内容
1.健全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从正高级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除新设的正高级职称外,新的职称系列与原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都有直接对应关系,并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在构建新的制度体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两个问题。
一是正高级教师评审问题。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也是一项大的***策调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时代在呼唤教育家,部分地区的率先实践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新时期教育家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改革后的职称制度将有利于产生更多基础教育名家。因此,我们要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少而精,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标准条件,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越,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选,树立中小学教师发展标杆和楷模,同时发挥正高级教师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等,带动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是人员过渡问题。人员过渡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现有在岗的中小学教师按照现聘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过渡工作由***府和学校统一办理过渡手续,不增加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更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确保人员过渡平稳顺利。
2.完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这次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制定和完善“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职称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对此都十分关心。
国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福建省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队伍的实际,制定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同时针对幼教工作有别于中小学工作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福建省幼儿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突出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要求,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制定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师德表现。将师德作为首要条件,引导教师立德树人,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力戒师德考核流于形式、留于口头。二是注重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与工作实绩。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强调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与工作成果,不片面强调论文、学历,不单纯考虑科研成果、奖项,引导广大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三是注重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带头人作用。培养青年教师要求,送培下乡、送教下乡要求,发挥高水平教师对年轻教师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传帮带作用。四是注重处理好学历与经历的关系。对不同学历教师在毕业后首次确定职称等级和晋升初、中级职称时,适当体现学历差异;在晋升高级职称时,不同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原则上不再区分。五是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实行倾斜,对乡村教师论文、课题不作刚性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在职称评审工作中,长期存在重论文、轻教学实践的倾向。在新时期,我们既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以提升教育质量。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过于强调论文有失公允,当然也不能把论文“一棍子打死”,完全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正高级教师,从全国来看,还是要求应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要求在教育思想、教学主张、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因此,对于论文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具体评价中应该综合考虑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等各方面因素,特别要充分考虑教学质量即学生的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改变过去评职称即评论文的弊病。
3.创新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对教师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教师职称评聘的基础环节,也是深化职称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如何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在深入总结试c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福建省在创新评价机制上做了以下尝试。一是晋升一级教师都必须参加省里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考试合格方可申报。考试以情境材料为载体,着重考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晋升一级、高级教师参加说课讲课,晋升正高级教师参加面试答辩,回答专家提问。三是突出同行专家评审,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评审。四是严格评审程序,按规矩、按程序办事,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严格公示制度和回避制度,发挥纪检***门、教师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4.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改革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关于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具有资格未聘相应岗位”问题。福建省明确规定,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原有资格依然有效,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福建省在试点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这部分教师的合法权益。比如,福建省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农村教师教龄满25周年的直聘制度;又比如,原有资格予以保留,竞聘时对这部分人员予以一定的***策倾斜;再比如,在学校有空岗时,从空岗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消化存量,这个比例是3∶7还是4∶6,由各市自行决定。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地、各校情况差别大,工作复杂艰巨,强化各级教育行***部门和中小学校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是确保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本次职称改革要求各省要在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我们要充分认识职称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重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解读,把***策宣传解读工作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职称改革,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以人为本,搭建平台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2
一是“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说,教师的职责应当教书和育人并重,二者不可偏废。但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偏向于学习成绩,对基础教育的评价过分地偏重于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等,再加上“教书”工作容易量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操作,也使我们的职称评审工作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倾向。目前,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职称评审工作要自觉遵循这个原则,认真落实这个原则。职称评审的操作过程都要贯穿重视教学业绩和能力,更重视“育人”工作实绩的思路。要通过职称评审过程中对育人工作的定性评价,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自发地并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3
8月26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4
【事件】今年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挥棒”将改变方向,说课评估的比重增加,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教师评职称,从重科研转为了重教学。【青岛为教师“减负” 论文获奖不再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青岛教师评职称,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关注一下论文的问题。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写论文成了中国所有要评定职称人员的必修课,不论你是演员还是教师,或者是科研人员。当然,作为科研人员写论文,我们还可以理解。从论文的定义上看,学术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展示科研成果的文章,是为探讨问题而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手段,也是描述科研成果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这其中的要点在于论文是有关于科研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参与科研工作。很多人拥有高级职称或者高级技能,是表明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即使这件事情是一件很传统、很规范的工作,比如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本来就不需要是一类人,但是现在的做法却使这些人都成为一类人——既是教育能手,又是教育理论家,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的科研评定中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希望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大师。于是,平时社会都按照大师和顶尖级别的人去予以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是这个行当的理论家,这是我们的初衷。然而,毕竟社会上能成为大师的人还是相当稀少的,用成为大师的标准去要求大多数人,不是要培养出大师,而只能是降低大师本身的标准。所以,青岛的做法值得我们为之叫好。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5
关键词 中小学 兼职体育教师 教学效果 培训
我国加强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为了满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量的兼职体育教师走入了体育课堂。而兼职体育教师并没有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因此,本研究结合太原市阳曲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对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使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1.兼职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的分析。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在31-40岁之间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兼职体育教师,在这两个阶段的兼职体育教师占了学校的主导力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2.兼职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的分析。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分配不均匀,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少于男性体育教师。由于大部分体育院校招收的女生数量较少以及体育课是室外课,大部分女性教师不愿风吹日晒等,导致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性别男性远远超过女性。
3.兼职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的分析。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学历分布在本科阶段的较多,中学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学历要高。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本科学历占得比重相对较大。
4.兼职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的分析。阳曲县兼职体育教师的职称主要集中在中级,而高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则相对较少,还有一部分兼职教师是没有职称的,充分证明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是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要力量,这种分配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5.兼职体育教师兼职的原因的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太少,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其次就是个人有较好的体育特长,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较好,个人完全有能力做好体育教师这个工作,学校主动将体育课交给兼带。
(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状
1.兼职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现状。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大部分对体育的专业知识还是没有掌握的,特别是人体科学知识、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教学设计等体育专业课程,这对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兼职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现状。有一部分兼职体育教师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但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技能是没有掌握的,这种情况对教学质量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以31-40岁的为主;男女教师性别比例相差较大;学历则大部分分布在本科。
2.兼职体育教师兼职的年份较短,有的体育教师兼职1-2年,长的则3-4年。
3.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对大部分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很不理想。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4.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少,远远达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要求。
(二)建议
1.加强对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加强阳曲县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待遇补贴***策,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阳曲县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国锋,陈萍.让兼职休育教师成为体育教学的有效助力――基于兼职体育教师现状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2(4):48-49.
[2] 曹强,姚唯.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体育.2012(10):24-25.
[3] 李振华.兼职体育教师的教研难题及策略[J].体育教学.2012(3):62-63.
[4] 孟宪明.让兼职体育教师更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J].运动.2010(012):58.
[5] 平.加强中小学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研究.2007.28(9):64-65.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6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书管理人员可评***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 ,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7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中央、***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的教育方针、***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8
1.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必须有一支专职教师队伍
首先,《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1999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8号)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当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部门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
其次,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最近也下发了《福建省人民***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该文件提出:“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职培训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培训师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专职培训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这里所说的“培训师资队伍”既包括培训教师的师资队伍,也包括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师资队伍。
最后,几乎所有的地区在评估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时,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都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评估指标。
2.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要求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必须有一支专职教师队伍
首先,各种层次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都有一些规定的主干课程或主要内容,这些主干课程或主要内容的讲授任务由专职教师承担比较合适,因为这些主干课程或主要内容的讲授不是半天或一天就能够讲授完的,兼职教师讲授时间具有不稳定性,在讲授安排上难以操作。
其次,如今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常采用课堂研讨、教育考察、撰写结业论文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因为这些培训形式适合成人特点,能够突出参训校长的主体地位。
当培训采用课堂研讨这种形式时,研讨前题目的选择、研讨过程中的引导与点拨、研讨结束时的点评与总结等就需要专职教师参与。
当培训采用组织参训校长在本地或到外地进行听课评课和教育考察这种形式时,听课评课和考察时的引导、听课评课和考察后的总结等就需要专职教师参与。
当培训采用参训校长完成结业论文撰写这种形式时,结业论文撰写时的指导和结业论文质量的验收等就需要专职教师参与。另外,校长培训机构对兼职教师的选拔、讲课内容的安排与协调、讲课质量的监控等也需要专职教师参与。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中小学校长在非培训阶段也可能遇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某些困惑问题,这也需要专职教师的支持和协助。
3.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实践证明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必须有一支专职教师队伍
如今,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配备有专职教师,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则配备的专职教师不齐全或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实践证明,有配备专职教师的培训机构,其培训工作就相对比较规范;而配备专职教师不齐全或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的培训机构,其培训工作就相对比较不规范。于是,人们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就有了“无专不稳,无兼不活”之说。
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数量、
专业构成、学历和职称要求
1.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数量
相关的法规和正式文件中只是提出要求必须有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但并没有硬性规定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具体的数量。笔者根据调研的结果认为,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的数量要根据所承担的培训规模来确定。一般地说,平均承担40名左右校长的培训规模就要配备一名专职教师比较合理。
2.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专业构成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1999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8号)第六条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具体内容要视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所侧重。”笔者根据调研的结果认为,专职教师的专业构成要以教育专业教师为主,并配备部分思***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教师,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和现代科技专业的教师则主要聘请兼职教师担任。当然,教育专业、思***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教师也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担任。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专职教师要逐步从单一的教学型向综合型发展,也就是既能教学,又能搞科研,还能成为中小学校长的参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专职教师还可以承担中小学教师的通识培训任务。
3.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要求
相关的法规和正式文件至今还没有硬性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学历和职称的要求,但笔者根据调研的结果认为,省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主要以培训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和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为主,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高职称者应占70%以上;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主要以培训初级中学校长和小学学区校长为主,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和高职称者应占60%以上;县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主要以培训小学校长为主,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和高职称者应占50%以上。
根据以上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数量、专业构成、学历和职称所提出的要求,可能就有部分培训机构或因专职教师的数量不够、或因专职教师的专业构成不合理、或因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没有达标等原因而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考虑到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并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出发点,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一通行的、惯例的原则,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专职教师进行逐步的人员调整和补充,力争在2015年之前使所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队伍能够达到人员数量适当、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要求。
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
中小学校长是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平均综合素质高于普通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的素质不仅要有普通教师的素质,例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敏锐的***治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某些特殊能力。笔者根据调研的结果认为,只有具备四种特殊能力,才能适应承担培训中小学校长的任务。那么,这四种特殊能力主要是指哪些能力呢?
1.培训需求的判断能力
所谓培训需求的判断能力,就是结合国家规定的培训目标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参训校长对培训有哪些需求的能力。专职教师具有培训需求的判断能力,就可以在培训前备好课和安排好教学计划,并使整个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调动参训校长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
所谓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就是在准确判断参训校长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能够选择最精炼的培训内容进行教学的能力。专职教师具有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就能够在培训中充分利用有限时间使参训校长学到最需要、最实用的教育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3.培训活动的组织能力
所谓培训活动的组织能力,就是根据培训计划和培训机构的实际条件,能够恰当地组织各种培训活动的能力。专职教师具有培训活动的组织能力,就可以使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未来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化的趋势。
4.培训效益的评价能力
所谓培训效益的评价能力,就是根据培训目标以及通过核算培训成本(人力、物力、财力)和培训成果,能够对培训效益进行准确评价的能力。专职教师具有培训效益的评价能力,就能够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和形式,更合理地配置培训资源,从而促进培训效益的提高。
培训机构专职教师的选拔、管理和提高
1.严把“入口关”
专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所以要严把“入口关”,也就是对新近加入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要进行严格和细致的考核,必须经过试教和试用期这两个程序;坚决杜绝一些低素质的教师凭关系加入这支队伍。对专职教师的学历、职称、素质和特殊能力的要求,必须参照高标准严格执行。
2.对专职教师要压担子
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立足点应放在依靠专职教师上。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时,主干课程的授课应尽量由专职教师来承担,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担子主要压在专职教师肩上,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要设立专职教师开设新课程资格评议和讲授提纲审查等程序。随着今后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办提高班和研修班为主,课程的设置和来源将多样化,为此,条件成熟的培训机构可以由专职教师推出一批选修课程,即公开课程内容和公开主讲教师姓名,让参训校长选修。这就营造了专职教师之间的竞争氛围,促使他们慎重考虑课程内容和认真备课,重视平时自学,重视参训校长的反馈意见,进而达到提高全体专职教师素质的目的。当然,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力求在专职教师之间形成“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的局面。
3.建立健全提高专职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系列制度,鼓励岗位成才
这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①继续教育制度,即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让每位专职教师能经常通过选送出国进修考察、参加省级以上的业务培训和各种有关学术会议,拓宽他们的视野;特别要鼓励年轻的、只有本科学历的专职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进修。②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即授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专职教师应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每位专职教师授课前都要在本机构内进行说课;每个学期至少要听课或听各种类型的讲座二十五小时以上;每个学期专职教师之间至少要互相评课一次。③评选优质课制度,即每学期每位专职教师都要开若干节公开课,然后从这些公开课中评选优质课,以督促全体专职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④教学反馈制度,即采用填写反馈表格、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多种方式,听取参训校长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将反馈意见及时通报给授课的专职教师,敦促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授课水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专长。另外,还要将参训校长的反馈意见作为考核专职教师授课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⑤导师制度,即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互教互学,教学相长。⑥考核制度,以考德、考能、考勤、考绩为基本标准,以授课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此激发全体专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⑦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制度,即要求每位专职教师能娴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落后教学手段,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⑧著书立说制度,即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每位专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并规定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以科研促业务水平提高。特别要强调的是,还要通过评选专职教师优秀科研论文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⑨联系中小学校长制度,即要求专职教师定期与中小学校长联系,了解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以便及时帮助解决。
4.通过挂职锻炼和调研等形式,丰富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
倘若专职教师不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缺乏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就很难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和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应该要求每位新的专职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下校挂职锻炼,如担任学校副校长或校长助理等职务,让他们有机会全面参与具体的学校管理工作,从中积累大量新鲜的感性材料,并把这些感性材料与自己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合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快适应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对工作年限较长的专职教师,也应要求每年有一定时间下校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以便使自己能集扎实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克服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5.通过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来提高专职教师业务水平
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高校专家教授、教育行***部门领导和优秀校长组成,他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中小学教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教学上有专长,能有效地提供“药方”,解决学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各类“疑难杂症”。当这些兼职教师授课时,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师就要认真听课,从中不仅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而且学习他们的新思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经验。
6.建立省级专职教师人才交流库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9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01-06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生命的成长要以这个专业准则为基础,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水平,最终形成并实现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理想。我国即将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外在的直接功能是成为幼儿园教师准入、职业规范的标准,内在功能则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1〕所谓专业自觉,是指教师自觉地把专业活动作为反思对象,明确自身专业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与发展趋势,审视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地进行意义的追寻和责任的担当。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专业自觉,追求专业成长,他就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可感,能够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表现为对专业的认同、敬畏,对专业责任、专业内在精神的担当和追求。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群体形成的独特性,特别是其面临的独特境遇,使其群体特征表现为专业困顿、专业麻木、专业无助。如何由专业茫然到专业觉醒并走向专业自觉是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标准》的深层价值就在于此。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沉睡与专业自觉的呼唤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历史上看,幼儿园主要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保教工作的专业性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延安保育院到建国后为机关、厂矿、事业单位自己建立的幼儿园,主要功能是解除本单位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这时的幼儿园教师以家属群体为主,主要满足于对幼儿的看护,其专业性处于沉睡状态。本世纪初开始的单位福利社会化将幼儿园推向了社会,幼儿园教师随之陷入专业茫然和专业无助状态。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水平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对专业性的认识是与社会对学前教育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一段时期以来,公众对学前教育是否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一度产生了怀疑,幼儿园教师也对自己是否具有与中小学教师一样的地位产生了质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形象、专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这既反映了社会和公众对幼儿园教师形象的认识与把握,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集体的专业自觉水平。以下几种情况正折射出中国情境下,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水平(秦金亮,2012)。
1.关于专业声誉:幼儿园阿姨
幼儿园阿姨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称谓,在一般人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帮小朋友抹鼻涕、擦屁股、哄他玩的孩子王。幼儿园就是托儿的场所,幼儿园教师就如同家庭保姆,只要照看好孩子,别出事就行。这反映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育特征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保育特性,而幼儿园的教育特征还难以被体现和认识。
2.关于专业形象:多才多艺的美女
在领导眼里,幼儿园教师就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她们要在各种节日里和有领导出席的重要活动中表演。在领导看来,幼儿园教师就是充当各类场面、面子工程、彩头事项、甚至是堂会文化的表演者。幼儿园教师真正的专业性被遮蔽了。
3.关于专业性:其他教师都可以代替
我国过去的教师资格认定中,特别是部分地区在教师资格审核的实施操作中,大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中学教师,中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超编可以转岗做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超编就只能回家做专职妈妈了。这尽管有些调侃的味道,但“幼儿园教师谁都可以做”的观念在目前社会还是很盛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4.关于专业地位:“小中高”的职称称谓
“小中高”本是对小学教师中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称谓,是小学教师中的最高技术职称,它同时又成为目前幼儿园教师中最高技术职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小学一样具有***学段的幼儿园却没有***的职称系列,只能走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也只能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得到晋升。更有意思的是,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借助中学高级教师这一高级职称晋升时还得“借”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道”。透过教师职称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事实上还没有***的职称系列,换言之,幼儿园教师还没有真正被看成是专业技术人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不具有***性和合法性。
5.关于专业培养:工具性认知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例10
·向农村倾斜,有利于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发展农村教育。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这是众所皆知、耳熟能详的话语。特别是每到教师节,无论是报刊还是电视荧屏,无论是表彰会还是庆祝会,到处呈现尊师场景,诸如“教书育人模范”、“十佳优秀教师、校长、师德标兵、青年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感动XX教育人物”……表彰颁奖,此时的教师确实令人羡慕。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教师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赋予教师许多生动、贴切的美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的蜡烛”……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的崇敬,由衷表达了对教师的景仰之情。
同志在2008年8月31日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2011年6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出席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时讲话中指出:“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和国家的国策,也是中小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通过多年努力,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待遇的改善,教师职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教师职业正在逐步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但是,纵观当今现实,实事求是地说,中小学教师要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众所皆知,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师范类学校就读,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想转行其他事业单位或机关部门,几乎很少有公务员转行中小学老师。所以,令人羡慕关键是什么人羡慕,谁愿意当教师。只有优秀人才愿意当中小学教师了,教师职业才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职改方案》)出台,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级教师,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并轨,小学高级职称比例较大幅度增加,这无疑是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职业”的重大举措,将增强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吸引力。
《职改方案》后,在中小学界产生巨大的反响。《职改方案》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岗位,这是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小学职称并轨,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地位,也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流动;出台了一系列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措施,有利于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总之,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一份鼓舞人心的文件。为此,我们走访了省教育厅人事处和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以及试点地区的校长、教师。这里,有顶层设计的理念与蓝***,有中层执行者的决心与毅力,更有来自一线教师欢欣与鼓舞。
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人解读《职改方案》
记者:我省30多万中小学教师非常关注《职改方案》,请问此方案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人:《职改方案》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和《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精神的基础上,适应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需要,结合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其意义与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记者:大家对职改有疑惑、有担忧,请问本次职改有哪些基本原则?
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人:本次职改主要有五个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二是统一体系。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三是公平择优。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四是德能并重。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五是按岗评聘。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记者:本次职改有哪些关键词?
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人:有四个关键词:设立正高,统一系列,能力考核,按岗评聘。
设置正高:建国60多年来,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这是我省继吉林、山西、山东三试点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江西等多省市后设置的省份。
统一系列:就是将原来相互***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改变了原来中学教师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员级相对应。除新设的正高级职称(职务)外,新的职称(职务)系列与原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都有直接对应关系: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即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培养造就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专家,提高教育质量。
能力考核:此次职改,创新评价方式,在原有专家评审基础上,加上采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凸显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考核,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按岗评聘:本次职改终止了评聘分开的制度,根据所在单位核定的岗位职称结构比例进行评聘。评聘工作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根据岗位空缺数量,组织竞争推荐(可以跨校竞聘),并按一定比例(不超过1:1.5)差额确定推荐人选, 推荐人选中已具备相应资格与晋升评聘的人员比例由试点市研究确定。岗位数已超的学校,按照退二进一的办法组织竞争推荐和职称申报。
试点设区市的实施思考
记者:作为本次职改的试点,厦门市如何评价此次职改方案?
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本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打通了中小学教师向四级及以上职称上升的空间。
从总体看,这样的改革是顺应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趋势,符合教育规律,形成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正确导向,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
记者:落实此次职改方案,预计会碰到什么问题?
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本次职改方案是一项顺应时展需要的改革方案,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则是喜忧参半。
开通评审正高级通道,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个“红利”。教师们欢欣鼓舞,教育主管部门也信心大增,而“评聘合一”的改革,对教师个人或管理部门来说,则是一次新的考验,甚至步履维艰。
厦门在去年曾为此召开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人事)、校长、学校中层及一线教师等人员参与的四场座谈会,与会者谈到评聘合一的实施,赞成者不多,反对者不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意见是,评聘合一,导致评职称的矛盾重心下移,全部压在学校身上了,校长压力可想而知,很有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评聘合一必须有了空岗才能评,目前各校岗位职数都是“僧多粥少”,再加上几年来都是评聘分开,积压了大量的待聘教师,面临着“等车的人争先恐后,可挤上车的寥寥无几,真正能达到目的地的更是凤毛麟角”的尴尬局面。越想心里越发毛,越感到操作之难。
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也意识到职称制度改革的艰难,今年开春,马不停蹄的到试点设区市调研,在厦高校以及中小学纷纷向省里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有些还比较尖锐。
记者:面对困难,厦门市将如何推进?
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对厦门来说,既然承担了试点任务,即使再难,也要闯关,稳步推进改革。
一是统一思想。一项改革刚出台,必然引发众议,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必然会导致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可能人人满意。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就是要引导。首先是将***策印发,教师人手一册,发动学校组织学习、宣传,向教师逐条讲解新的具体***策,讲清改革的意义目的。大道理要提及,小道理更要讲清。其次,要针对不同人群,比如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比如已评未聘和首次参评对象,做好细致的工作。同时也要教育全体教师,要胸怀全局,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对暂时性的“吃亏”,也应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
二是做好方案。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去年,厦门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到青岛、潍坊等地学习考察,召开座谈会,沙盘模拟等等。几个阶段的工作也已明确,包括***策宣传,思想动员,核定岗位,人员过渡,重聘推荐,组织评审,总结提高等等。另外,职称改革涉及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必须保证教师的参与权,议事定事权,因此,学校的设置方案,必须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三是争取支持。顶层设计已定,自上而下地推进中,仍需顶层的支持,因此,加强沟通十分重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也是改革稳步推进的关键。目前,学校反映最大的就是结构比例问题,高级及以上职数不足的问题,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积极反映,争取支持。另外,还要争取上级部门对试点单位的支持,包括先行先试,***策突破。
基层校长之声
记者:作为基层的一名中学校长,您如何看待本次我省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陈利灯(尤溪七中校长):本次职改有两点最吸引人眼球,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二是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已经得到了现代儿童脑神经学说的支持。教育家怀特海也特别强调指出,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成长情况对其将来是否具有创造性起决定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小学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必须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加盟这一支教师队伍,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就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举措之一。
记者:您对此次职称改革有什么期待?
陈利灯:我有两个期待。
一是与职务制度相配套的经济待遇必须得到相应落实。各地在落实***提出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中,有不同的理解和执行方案,以至于有些地方教师的实际经济待遇远不如公务员,直接导致教师地位的下降,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希望此次职改能解决这一问题。
二是新设置的正高级教师职务最好能做到不限职数,但必须严格把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好坏首先取决于进入这支队伍的人才质量,之后还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成长状况。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增设正高级教师职务,从理论上说,的确为所有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加明晰、更为宽广的成长路径,尤其是对已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而言,又有了新的追求目标。但在实践中,是否会真正成为老师追求的目标呢?还取决于这个目标是不是可望也可及。就目前的特级教师评选来看,很多老师就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毕竟人数太少,而且,在很多老师看来,这种评选还有很多人为因素,没有什么人缘,就干脆不想。因此,新设置的正高级教师职务最好能做到不限职数,但条件必须严格把关,而且对评上正高职务的教师要加强管理和使用。其实,各级职称的评聘都应该努力做到严把条件关,才能真正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层教师之声
记者:作为一名杰出人民教师,您如何看待“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设置?
钟灿富(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副校长、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这次省教育厅计划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开“正高级”职称,对广大基础教育的老师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大好事。
1.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小学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还很少,中学毕业优秀学生中报考师范院校的也很少,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老师最高职称只是“副高级”,而很多事业单位、企业的最高职称是“正高级”,工作十几年或二十余年的同学间的职称与收入就会产生明显的差距。
2.可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教育系)的教授以及许多***府官员、事业单位领导以前均为中小学教师,他们选择离开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前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只能是“副高级”。
3.能够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爱岗敬业,更加努力钻研业务,更加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成绩。这几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4.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如市级三甲医院正高职称的医生(主任医师)有近百人。中小学教师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利于教育系统与事业单位的聘用制度、评价标准等相互衔接。
记者:您认为正高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钟灿富:本人认为正高级中小学教师评聘的条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是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志于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中小学教育教学工龄20年,高级职称10年以上。
二是有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与成绩一流,在区域和学科专业领域内声望高、影响大、示范性强,受到同行、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敬重和好评。
三是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有强烈的进取之心,在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和人文修养。
四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有健康的身体及心理,充满着工作的幸福感。在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能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地在溶化、组合、萌芽、生长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对“蜡烛精神”的诠释是:不但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同时也是升华自我、完善自我、辉煌并实现了自我的精神。
五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学科教学与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示范幅射作用。
基础教育专家之声
记者: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您对本次职改最想说什么话?
王云生(“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化学特级教师,原福州八中副校长):我最想说三句话。
第一是晋升“教授级”教师可能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中小学有了自己的教授级职称,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大好事。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再高,本质上仍然是一名普通的中小学老师,职称肯定了教师先前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之后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能否把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还得靠制度的的引导,地区学校的激励和促进。中小学设置了正高级职称,对高层次人才有了吸引力、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拓宽了发展空间。不少小学教师感觉正高级职称像是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但也应当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受教育事业本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正高级岗位数量少,评审条件要求高,获得评聘的教师数量必然较少,而且会相对集中于优质学校。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晋升中小学“教授级”教师可能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可望而不可及。作为地区、学校和评上教授的教师来说,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发挥正高级教师的带头、辐射和凝聚作用,实现评聘一个,带动一片。有了中小学教授,如何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授的专业水平不掉价,能不断升值,也是需要未雨绸缪的。
第二是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是否能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尤其值得深思。原来实行的评聘分离制度,造成了不少待消化的职称存量,近几年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又有不少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一些学校,可能出现一个空岗,有许多已评上职称未有岗位的教师和新的够条件教师竞争上岗的局面。如何依据可以跨校竞聘的规定,鼓励教师到偏远农村、薄弱学校去参加竞聘,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也需要研究。再说,一些教师一旦参与了跨校竞聘,得以竞岗,会不会由于自身条件与优质学校或者过去所在学校的教师相比相对较弱,在评审时被淘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教育职称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