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篇1
见到五彩缤纷的世界,青蛙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辽阔。这时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映入眼帘,只见同胞们都躲在田野里,见到期盼已久的青蛙同伴,井底之蛙分外高兴,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去,呱、呱、呱地叫起来:“有缘千里来相会,同胞呀,幸会、幸会。”说完,又哼起了歌儿。同胞们惶恐不安,小声地说:“不要大声说话,要不然,将招来人类的屠杀。”“怎么会呢,
人类不是我们的朋友吗?我们是人类庄稼的守护神呀!”话音刚落,一个黑影打破了宁静,只见人们左手持电筒,右手拿着捕蛙器来到这里,见此情景青蛙们逃的逃,跑的跑,一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井底之蛙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它自言自语地说:“我倒要看看人类会把我怎样!”这时人类伸出血盆大手,井底之蛙吓得手忙脚乱。幸亏眼疾手快,才化险为夷,尽管已逃过一劫,可井底之蛙还是坐立不安,心里是十五只提桶打水,七上八下。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井底之蛙决定不露声色,做一个隐居之士。现在是生儿育女的季节,于是它选了一片水田,找了个伴侣开始繁育后代,它们一家时常在一起玩耍,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富,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就在小蝌蚪们长出后腿大时,农民们开始在田间施放化肥,化肥是小蝌蚪们的追命杀手,于是小蝌蚪们遭了殃,一个个可爱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田野里横七竖八地摆满了小蝌蚪们的尸体,出去觅食的井底之蛙回家后,见此惨景,哭天喊地,肝胆断寸,因为它再也看不到孩子们可爱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欢快的声音。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为了生存,它决定背井离乡,另谋出路,所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它打算在河边安居乐业,可是河里到处都是生活垃圾,臭气熏天,鱼虾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不远处漂着几条小鱼的尸体,令人不堪入目,它接连找了几个地方都是如此。
正在井底之蛙进退两难时,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鸟,于是青蛙问小鸟:“小鸟,以前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可现今为什么却是这幅模样。”小鸟唉声叹气地说,“一言难尽,这都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别说我们,就连人类自己也难以生存呀!”
青蛙听了,感叹地说:“月是故乡圆,水是家乡甜,还是井底好,”
井底之蛙篇2
唐诚(四年级)
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只青蛙渴望能找到一口水井,痛痛快快喝上清凉的水。它找呀找,果真,小青蛙看到不远处有一口井,它迅速跑过去,没仔细看就扑通一下跳了进去。跳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口很深的枯井。它想出来,可是它出不来,因为它的弹跳力不够。
于是,它想爬出来,它一爬,再爬,刚准备爬出来的时候,天又下起了小雨,一场小雨使得枯井壁更滑了,小青蛙又掉到枯井里。不管小青蛙想什么主意都出不来。
井底之蛙篇3
但井上的那些青蛙、泥蛙却认为井底蛙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不能跟井上蛙一起在大池塘内游玩,不能与井上蛙一起捕虫子。井底蛙只好在一条臭水沟中蜗居,将就着找了一只也是从井底爬上来的母蛙一起生活。第二年春天,母蛙生了一大群小蝌蚪。
井底蛙上来后,仅仅新鲜了一段时间,就渐渐苦闷起来。这井上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今天有几只青蛙过马路被人踩死,明天有十几只青蛙被人捉去吃掉,后天有几十只青蛙喝了被农药污染的水奄奄一息。它蜗居的臭水沟里,一会儿是地沟油,一会儿是各种垃圾,一会儿是黑乎乎的脏水,搞得它成天灰头土脸,都快变成癞蛤蟆了。
有时候,它还会遭到井上蛙的歧视和嘲弄。虽然它们长得一模一样,但井上蛙因为生在井外,天生对井底蛙有些看不起。它们经常说:“你就是那个井底之蛙啊,你倒是挺有名的啊;可惜你是井底来的,你不要来这里抢我们的饭碗。”
井底蛙的心情纠结起来。有时,在漆黑的夜里,对着明亮的月亮,它会回想起自己在井底过的那种宁静、平淡、自足的生活。那时,它也能看到月亮――从圆圆的井口看到月亮,它以为月亮隔三差五出来是想到井边照照镜子,而且它以为有许多不同的月亮。
爬上井口后,它才知道只有一个月亮,这个月亮每天会打扮成不同的模样出现在天上,而且月亮也并非专门去井口边照镜子。许多时候,井底蛙甚至还想回到井底去,但它觉得那样很没有面子,那些仍在井底的青蛙们以为它在井上面过得非常开心。有那么一两次,它真的鼓足勇气,回到自己原来呆过的井底。井底的青蛙们都把它当成敢于挑战自己、闯荡世界的英雄。那时候,它的虚荣心就充满了整个胸膛,它会得意地告诉老青蛙、小蝌蚪们,自己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奇异的东西、吃过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当然,它在井上面喝臭水、住地沟等遭遇的难堪、痛苦和烦恼,这时候就不值一提了。
等它回到臭水沟时,它又会得意地跟自己的小蝌蚪讲自己回到井底的荣耀,感叹井底的生活如何自在、清净。它说:“井底下小是小一点,可生活单纯啊,没有这么脏,这么累,也不会成天听到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消息。要不是带着你们这些小不点,我早就回到井底过清净日子去了。”
小蝌蚪们逐渐长大,很快成了小青蛙。它们想到那些大池塘里去生活、游玩,可遭到井上蛙们的拒绝。井上蛙说:“你们这些井底蛙的后代,只配在臭水沟里生活,不要到这里来抢我们的地盘。”
井底蛙更加痛苦,它到处去找以前碰到的那只从东海来的大鳖,心想大鳖能帮它解开心中的困惑。有一天,它终于在一家餐馆的大水柜里看到了那只大鳖,井底蛙非常吃惊大鳖会呆在这里。大鳖也认出了井底蛙,大鳖说:“你怎么不在井底好好呆着,到这里来干什么?”
井底蛙说:“我到井上来打工很多年了,可我越呆越不快乐,因为井上面的生活好像都不属于我。你呢,怎么会在这里?”
大鳖叹了一口气说:“东海是大,可挡不住有人污染,有人捕捞,有人要吃海鲜。这不,我就被人弄到了这里,当观赏鳖了。比起那些被杀死的鲸鱼、海豹什么的,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啊!”
这回,井底蛙再度睁圆了两眼,好像失了神,有些同情地与大鳖对视了一眼。
【原载2010年4月19日《齐鲁晚报・青未了》本
井底之蛙篇4
小青蛙左思由想了金丝雀的一番话后,决定跳出井口证明一下。它“灵蛇出洞”了。刚一跳出井口,小青蛙就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了,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竟是如此美丽,天也是如此无边无际,不由得赞叹不已。
小青蛙一蹦一跳,来到田野,看到了许多和他一样的青蛙。它刚要跳过去和大家在一起玩耍时,突然,一只大野狗扑了过来,小青蛙被吓的撒腿就跑,野狗在后面叫吼着,追着,吓的小青蛙魂都快散了。
小青蛙飞快的跑到了池塘边,清洗了一下,抬头一望,“哇,好美的井啊!”“笨蛋,笨蛋,这哪是井啊,这么大的池塘也会被你叫成井,真是井底之蛙啊,傻冒!”大家都撇着嘴脸嘲笑它、讽刺它。
小青蛙又一蹦一跳地在路上跳着,突然,猛得一下,一只凶猛的老鹰猛扑突击过来,小青蛙见了及时一闪,躲过了。可凶猛的老鹰在后面尖牙利爪的,小青蛙越看越害怕,刚逃过了恶狗的追赶,转眼又要成了老鹰的美餐了。小青蛙边跑边哭着,“扑通”一声,小青蛙不留神就跳进了水里,溅的老鹰一身水,成了落汤鸡飞走了。小青蛙侥幸又逃过了一劫。
那只金丝雀又飞来了,对小青蛙说:“见过世面了吧!这个世界是多么险恶,天也是无边无际的!”小青蛙终于不再是井底之蛙了,它最终成了一只学识渊博的青蛙博士。而它曾住过的那口井也成了一个美丽的池塘!
井底之蛙篇5
读了《井底之蛙》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万事不要推明日,立刻行动,才是获得成功的最佳途径。
《井底之蛙》的主要内容是:小井蛙向画眉鸟说,自己坐井观天,见识短浅,它计划用两年的时间看很多的书,成为一名学者。然而,小井蛙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而是一天天拖延下去。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小井蛙一本书也没读成,自然也没有成为一名学者。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文章的结尾,画眉鸟姐姐唱的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万事在明日,时光空消磨……”这令我想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年11月份,我听了同学的介绍,计划去买一本法国作家凡尔纳所作的《海底两万里》,以供自己课外时间阅读。然而,自己并没有第一时间去书店购买,每次都为自己找托词:今天作业太多了,还是明天去买吧;今天太晚了,应该休息了,还是有空去吧……就这样,一天推脱一天,转眼间,已经一个整年过去了,这本书还是没有去买成。
其实我就是没有意识到拖延的坏处,没有养成立刻行动的好习惯,所以我就成了那只“小井蛙”:定下目标,却不实践,结果一无所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万事在明日,时光空消磨……”这首歌,这则寓言故事,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明白:万事不能推明日,今天能做的,就要即刻努力去办、去做、去实践。否则,等待你的,将是一无所获。
井底之蛙篇6
小河――最温暖的家
小河是我最难忘的家。我从小就在那里长大,那里有我亲爱的伙伴。我们在清凉的河水里捉迷藏,尽情嬉戏,玩累了便跳到荷叶上,闭上眼睛,晒晒太阳。那种生活真如仙境般美好。可是,渐渐地,小河水一天比一天污浊,气味也一天比一天难闻。我们在水里呆的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头晕目眩,有些同伴甚至还得了重病。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水里自由快乐地生活了,为了生存,伙伴们经过讨论决定――离开这里。收拾完行李,我们便各奔东西。唉!再见了,亲爱的伙伴!再见了,生我养我的家!
田野――第二个家
我在外奔波游荡了两天,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生活的地方――碧绿的田野。我在这里生活得也很惬意。早晨天刚亮便起来捉害虫,中午吃饱后便在绿荫下乘凉,晚上则栖息在树下,一觉睡到天亮。这样的工作既能解决我的温饱问题,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保护庄稼,真是一举两得。然而,有一天当我正做着美梦的时候,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睁开眼,看见有位农民正在喷农药,我赶紧躲开了。唉!在这种环境下我怎么能生活啊!真是无可奈何再离去,因曾受伤不归来。
井边――最危险的家
第三次逃,我逃到了井边。此时我真的伤心欲绝,时时刻刻都担心有什么新灾难降临。还好,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同伴。它和我一样,是从死亡的边缘逃出来的,它的到来又增添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于是,我们便互相安慰,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该来的总会来到,想躲也躲不掉。一天,我正和伙伴商量着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生活,突然,一只钢叉把同伴叉死了。幸亏我逃得快,才免遭灭顶之灾。顷刻间,我的心都碎了。眼睁睁地看着同伴被装进袋子里带走了。
走投无路――成为井底之蛙
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的容身之地啊!由于“文明人”的步步紧逼,我只有选择离开这个危险的环境,离人类远一点。不管后果如何,都只有一条路――跳进井里。也许那里才是我最安全的家。
“扑通”一声,我便成了一只悲惨的井底之蛙。
井中生活――度日如年
井底之蛙篇7
听了海龟的话后的井底之蛙一点也不相信。可是,有一天它听见上面有人在用它来讽刺别人,才知道外面真的像海龟说的那样。它绝心要上去看一看。
只见它猛的一跳,就上去了。朋友,你看,它上去可做了不少好事呢。它呀,跑去庄稼那去帮农民伯伯捉害虫了。那些蚊子啊,苍蝇啊等害虫都被它消化干干净净。但是现在有一些人正在抓青蛙,卖青蛙,买青蛙,吃青蛙。许多的青蛙都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家肴。那只青蛙正在呱呱地叫呢,好像在说救命啊,救命啊。
四年级:露儿
井底之蛙篇8
自从小鸟拜访过青蛙之后,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井底之蛙,是著名的土老帽。青蛙下定决心要跳出井口,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青蛙憋足气两腿一蹬,终于跳上来了。它仰望天空情不自禁感慨道:“天空真美呀!”天空中飘过的白云有的像棉花糖,有点像棒棒糖,有的像一只美味的烤鸭。
青蛙来到田野里,看见很多虫子,青蛙猛一伸舌头,虫子就成了青蛙的肚中餐。这时青蛙听到蛇传来阵阵“咝咝”的叫声,吓得拔腿就跑。
青蛙跳到了池塘里,这里有鱼儿,虾、小蝌蚪和青蛙,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突然青蛙感到很疼,往后一看,原来是龙虾正在挥舞着钳子掐自己。龙虾问:“你是谁?竟敢闯入我的阵地。”青蛙吓得解释:“我是井底之蛙。”“好,那我们来做朋友吧。”这时,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正找妈妈呢!它们见了井底之蛙就叫:“妈妈!妈妈!”青蛙见了就跑,终于在岩石后面躲过了它们,说:“这里的蝌蚪真热情呀!”
青蛙就这样永远的在池塘里生活了下去。因为它觉得这里如此美好。
井底之蛙篇9
自从上次,听了小鸟的话后,那只青蛙就非常想到外面看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他非常遗憾,觉得这件事应该交给他的子孙来完成……
他的儿子等啊等,转眼间2年已经过去了,小青蛙一直没有忘记他的使命,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找到小鸟,去外面看看,完成他爸爸交给他的使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天上飞来一只小鸟,突然,“蹦”的一声小鸟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到小青蛙的家里,小青蛙一看,她的翅膀已经流了很多血,小青蛙连满为他包扎。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三个显示过去了……
井底之蛙篇10
从整体来看,本文描述了青蛙跳出井后的所看所想,语言较生动,结尾处寓意颇深;从行文来看,作者能够按“井底之蛙”性格发展的逻辑,想象“井底之蛙”的言行,并通过情境感知,把握住原文情节的线索,调动已有的知识和表象积累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原文而又不同于原文结局的意念形象,因此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续写是成功的,尤其是反其道的结局(成为一只博士青蛙)则令人耳目一新。全文语句流畅、表意清楚、中心突出,对“井底之蛙”达到海边的情景详写,起到了回扣原文的作用。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比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尽贴切(见文中标识),但作为考场作文,应评满分,不能因为有孩童的口吻以及个别地方存在口语等原因扣分。
专辑指导老师:朱雨欣
“井底之蛙”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便(觉得)整天无脸见人,躲在井里,怕自己一出井,就受(其他)动物嘲笑。 (扣住原文展开,符合续写作文的要求;这里的“受”若改成“被”更贴切。)
然而,那一个使他命运发生转变的日子终于来了。那一天早上,“井底之蛙”和往常一样,正在井里睡觉,一只过路的山羊却把他叫醒了,问道:“青蛙老兄,你知道通往东海的路昨走吗?知道的话,带我去好吗?”这一下可提醒了青蛙:上次bie(鳖)来的时候给我留下去东海的地***,那我可不是可以带山羊去吗?而且,我也可以借当导游的借口去井外见识一下。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哈哈,真是天赐良机!想到这儿,他迅速打包好行李,跃出井外,跟山羊一起上路了。 (紧扣原文相关素材,展开情境想象,既补写出了“井底之蛙”的性格,又因为先前鳖留下的地***而使得事件本身的发展符合逻辑。)
在前往大海的路上,青蛙遇到了织布鸟、小山鸡、大黄狗等许多老朋友,这些老朋友不仅没有嘲笑他,还像以前一样跟他友好的(地)问好。这时井底之蛙才发现自己以前都错了,同时他也明白了,只要自己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好朋友就还是好朋友。 (略写路途中所见所闻,突出内心的感受,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只要自己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句成为本文中“井底之蛙”结局的关键原因,也正是因为作者提前交代了这个原因,使得它成为“一只博士青蛙了”不会显得突兀。)
在之后的旅程中,“井底之蛙”和山羊也遇到不少困难,但都被山羊和他勇敢机智地化险为夷。 (对路途中的困难虽然一笔带过,单符合本文结构要求,同时还起到了服务主题的作用——提醒读者解决困难增强了“井底之蛙”的阅历,这同样是成为“博士”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