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续写篇1
于是,他们上路了。
刚刚走了一天,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妖魔——千年蜘蛛精。要不是唐僧的徒弟孙悟空饶过它一命,它早就没命了!可它今天又来祸害人间,真是可恶极了!鳖说:“大胆妖孽!你不是痛改前非了吗?怎么又来做妖精?”蜘蛛精说:“哈哈哈哈,我就不痛改前非!***什么事?”鳖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来个了断吧!”“奉陪到底!”蜘蛛精狂妄的说。于是,它们就使出了它们各自的绝招。鳖的绝招是“九龙出海”,青蛙的绝招是“无敌超声波”,蜘蛛精的则是“蜘蛛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打了一会,也没分出个胜负来。又过了一会儿,蜘蛛精的体力有点不支了,正好青蛙注意到了这一点,它想:只要分散它的注意力就行了。于是青蛙就唱了几声很滑稽的“呱呱呱”,这一句话分散了蜘蛛精的注意力,鳖加大火力,把蜘蛛精打倒了。蜘蛛精立刻像婴儿一样,做在地上哭了起来。青蛙说:“蜘蛛精,‘胜者为王,败者贼’,还不快让开!”蜘蛛精只好让开了。后来,青蛙和鳖又跳过了99条小河,翻过了99座大山,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东海。
青蛙走进了东海,那儿站着许多兵,有虾公公、有鲤鱼王、有虾兵和蟹将。龙王热情地款待了青蛙,在玉砌的才餐桌上,有新鲜的龙虾;有红红的烧鸡;还有贝壳肉。
井底之蛙续写篇2
从整体来看,本文描述了青蛙跳出井后的所看所想,语言较生动,结尾处寓意颇深;从行文来看,作者能够按“井底之蛙”性格发展的逻辑,想象“井底之蛙”的言行,并通过情境感知,把握住原文情节的线索,调动已有的知识和表象积累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原文而又不同于原文结局的意念形象,因此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续写是成功的,尤其是反其道的结局(成为一只博士青蛙)则令人耳目一新。全文语句流畅、表意清楚、中心突出,对“井底之蛙”达到海边的情景详写,起到了回扣原文的作用。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比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尽贴切(见文中标识),但作为考场作文,应评满分,不能因为有孩童的口吻以及个别地方存在口语等原因扣分。
专辑指导老师:朱雨欣
“井底之蛙”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便(觉得)整天无脸见人,躲在井里,怕自己一出井,就受(其他)动物嘲笑。 (扣住原文展开,符合续写作文的要求;这里的“受”若改成“被”更贴切。)
然而,那一个使他命运发生转变的日子终于来了。那一天早上,“井底之蛙”和往常一样,正在井里睡觉,一只过路的山羊却把他叫醒了,问道:“青蛙老兄,你知道通往东海的路昨走吗?知道的话,带我去好吗?”这一下可提醒了青蛙:上次bie(鳖)来的时候给我留下去东海的地***,那我可不是可以带山羊去吗?而且,我也可以借当导游的借口去井外见识一下。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哈哈,真是天赐良机!想到这儿,他迅速打包好行李,跃出井外,跟山羊一起上路了。 (紧扣原文相关素材,展开情境想象,既补写出了“井底之蛙”的性格,又因为先前鳖留下的地***而使得事件本身的发展符合逻辑。)
在前往大海的路上,青蛙遇到了织布鸟、小山鸡、大黄狗等许多老朋友,这些老朋友不仅没有嘲笑他,还像以前一样跟他友好的(地)问好。这时井底之蛙才发现自己以前都错了,同时他也明白了,只要自己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好朋友就还是好朋友。 (略写路途中所见所闻,突出内心的感受,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只要自己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句成为本文中“井底之蛙”结局的关键原因,也正是因为作者提前交代了这个原因,使得它成为“一只博士青蛙了”不会显得突兀。)
在之后的旅程中,“井底之蛙”和山羊也遇到不少困难,但都被山羊和他勇敢机智地化险为夷。 (对路途中的困难虽然一笔带过,单符合本文结构要求,同时还起到了服务主题的作用——提醒读者解决困难增强了“井底之蛙”的阅历,这同样是成为“博士”的关键原因。)
井底之蛙续写篇3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
》《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和“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通过仿说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口语交际”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猜一猜、交流、朗读、背诵、书写进行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坐井观天
2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或看待问题时,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寒号鸟
2
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冻死了。
我要的是葫芦
2
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了。
口语交际
1
商量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五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12
坐井观天
1.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
体会故事的寓意。
1.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字音方面,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哪”。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答、话、哪、抬”。教学“际”字时,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并进行拓展词语。“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指导书写时,“观”字放在课题中先写。“渴、喝”可放在课文句子中进行对比。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2.阅读理解
(1)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教学设计把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
(2)体会想法,感受寓意。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3.表达运用。
(1)想象说话:小鸟飞过,飞过。这天大得很!
(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课文的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独特的想法。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2.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学写“观、喝、渴”等8个生字。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来理解字义。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交流“弄、际”的识记方法。
(3)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再读课文。
(4)出示课件,读后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设计意***:
创设情境,认领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三、指导书写,运用生字。
1.引导观察,归纳生字。
(1)独体字:井
(2)上下结构:答
(3)左右结构:观、沿、喝、渴、话、际
2.指导书写“喝、渴”。
(1)观察对比,书写“喝、渴”。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学生练写“渴、喝”,后评议。
(4)
学以致用“喝、渴”。
出示课件:
喝
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来找点儿水(
)。
3.学生练习书写:井、沿、答、话、际。
教师相机指导: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字时,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井”两横上短下长,撇伸展,竖为悬针竖;“答”的上部“”要写在竖中线两侧;“话”的左部横折提中横不宜长,折短。
4.反馈评价。
设计意***:
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写字的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一、复习导入,交流初读感受。
1.认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设计意***: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朗读对话,读懂对话。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
1.和同桌对读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与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它。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
小鸟飞过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指名读,师生评读。
(二)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1.学生朗读第2次对话,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课件,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
②出示课件:
“际”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边缘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指某个特定的时候。
1.“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种意思。
2.“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
A.一眼望得到边。
B.没有边,很大。
③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小鸟飞过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片。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1)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3次对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指名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天天、一抬头”想一想: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三、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学们,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5.总结: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设计意***: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展开想象,编写第4次对话。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做一做,利用实验释疑解惑。
课文中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看一看,利用***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紧扣“无边无际”一词,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小鸟飞过草原,飞过平原,飞过大海等画面,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
3.读一读,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如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是大还是小”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井底之蛙续写篇4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壁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底砖洞里睡一会。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井口窄小,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回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没有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也许你以为井底蛙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井底蛙一样不知未雨绸缪的职场白领还真不少。他们就是让拍档讨厌、老板头痛、前途一片黑暗,却还沾沾自喜的一群无知人,成为职场井底蛙,就意味着深陷险境而尚不自知,就意味着不知进取,就意味着被同事疏远……职场间最悲惨的结局,莫过如此吧?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对自己的职业态度进行一次审视和修正。
第1种井底蛙:无知耍宝派
人物特征:能力低下,穿衣打扮污染同事的审美视觉,见谁都说话娇嗲得像无知的井底蛙在耍宝。
含颖刚进公司时还是挺专心于秘书工作的。可在这家知名IT企业里呆久了,她就发现要升到一个收入六千的行***经理位置,在本公司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含颖觉得时间太长,对于工作她开始慢慢懈怠下来。不过,与此同时她想到了一条提升生活质量的捷径:在半年内找个男同事把自己嫁出去!要知道,这里的男职员工资偏高,加上奖金也差不多有四、五千。如果能迅速搞定一个金龟婿,不比在这里当个文员强?
为达成心愿,含颖添置了好几套性感服装。不仅平常穿得清凉暴露,在每次和男同事交谈时都把声音放得娇柔无比,以期吸引他们的注意……直到有一天,行***部经理找她谈话,请她不要常穿吊带装和透视衣上班。含颖有点愤愤不平:公司不是讲究人性化管理吗?怎么对我管得这样多?
她对经理的意见阳奉阴违,不久就被调到内务处去管理会议室,要是别人,转到闲职肯定不好受,可含颖一点都不担心。她对工作的感情已经淡漠了,只要早日找到长期饭票已经足够。可是,不久之后的一场议论却彻底打破了她的幻想。那次会议后,含颖正准备进会议室收拾茶杯,却听到几位留下抽烟的男同事在闲谈:“……那个含颖整天不忙工作,穿得像坐台小姐,见谁都嗲嗲的实在讨厌,和她谈话又无知得要命,我看和井底之蛙没什么区别。”
“没错没错,据说她根本不听上头的教育,现在调到闲职都还劲得很,工作做得不怎么样,一心想泡帅哥……我看她离被炒的日子不远了。”
站在门口偷听的含颖犹如五雷轰顶:在同事们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竟然这样不堪,到底是别人有偏见还是自己做得不对?含颖的心中,一片混乱。
专家分析:
含颖成为职场井底蛙,错就错在她的职业目标从一开始就错误了,把职业场所当成了求偶之地,由此做出种种不合宜举动,而且忽视在工作上的自我提升,难怪会让人们敬而远之。其实就算是在办公室寻找恋情也并非不可,但重要的是,含颖要首先体现自己的综合魅力,先从能力上让人折服,再辅以适当的女性仪容,才是正确之道。
改正方法:
1.洗心革面。立刻更改自己的公司形象,一切以低调为好。特别要以合适的衣着和仪态出现在同事面前。如果担心原来给别人留下的不好印象太深,请一段时间长假或换一个部门,让大家淡忘你以前的表现。
2.卖力工作。马上进入加班大***吧!要知道以前的批评毕竟只代表过去。连续加个十天班,或者全力投入一个项目,都能持续改善别人对你的印象。如果能让老板和上级赞叹你的工作,那就最好,毕竟考评你职业前途的还是他们。
3.多面印证。不要总是以自我的认知来确定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多和同事们侧面谈一谈,知道在他们心里,你到底有哪些做得不合时宜。随时修正自己的形象,是在公司里的生存之道。
第2种井底蛙:不思进取派
人物特征:对职业前途无规划,不思进取,仗着自己的资历倚老卖老,并且爱好制造办公室流言
元华是个对当官没有兴趣的人。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享受着作为公司普通员工的愉快。虽然上司曾提出让他去充电但却被他拒绝,他想:同事Kate花了那么多时间充电,到头来做个经理又怎么样?不就是比现在多拿一千五百元工资,还要加班、管人,他才不干呢。
前段时间,元华上班时间用公司电脑打“联众游戏”被逮个正着;下午想换心情,逃班去外面喝酒,结果回公司时又被前台打小报告。因为这件倒霉的事,上头调他到融资部负责核算,远离公司,算是避避风头。元华也倒落得轻松,谁料新同事居然向部门经理投诉他不配合工作。部门经理开会时就直接批评元华,搞得他当场就站起来向她开了炮:“XXX,你来公司多久了?知不知道尊重老员工?只听外面的投诉,又没跟我核实又没调查就在会上批评我,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当场部门经理红了眼冲出去痛哭,元华索性也回总部上班,他才不想受一个比自己还小3岁的女人的闲气!当然,元华也没闲着,吃饭时和各部门的几个哥们乱说起融资部经理的坏话,几天后公司里充满了融资部经理吃回扣的流言。上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经过调查后纯属子虚乌有,元华的饭碗看来难以保住了。
专家分析:
元华错就错在面临职业生涯的重大危机仍不自知,他对待工作完全是得过且过,不仅放弃了充电学习的机会,在公司将他调职时,仍然做不到与同事互相配合。他不以自己低下的工作效率和无责任心的态度为忧,反而以自己的资历为靠山作威作福。这样的员工,怎么能得到公司的欣赏呢?
改正方法:
1.看清自我。约一位职业规划师,请对方仔细分析自己的职业现状。相信人力资源专家对你的客观评价,你也可以借此发现,到底你在公司中身处的是什么位置。然后,请他对你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全新的规划。
2.诚意恳谈。平常说话不要太咄咄逼人,尤其不要把你的同事或是上司逼上绝路,这样就算你节节得胜,也对你的形象大打折扣,对你今后的发展尤其不利。如果你曾得罪过同事,那么不妨诚挚地去找找他们,推心置腹地承认自己以前的不对,然后请求对方原谅并加以指点。公司中不会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也会敬你一丈。这可是消除同事对你恶感的最好方法。
3.中断节奏。如果觉得依然无法放下你老员工的身段,那么你就应当为自己请一段时间的长假,最好到另一个城市找一份新工作,在短期内尝试一下做新员工的感觉,这对你调整心态将有很大帮助。
第3种井底蛙:自以为是派
人物特征:言行嚣张,自我感觉良好,办事喜欢靠小聪明解决问题,对能力一般的上司有不屑一顾的表现
明达被安排跟随业务经理到外省创建办事处,开拓市场。刚开始时,明达凡事都先请示后汇报,双方合作得相当愉快,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可明达越来越发现,像租房子、装电话、寻找经销点这些事情全都是自己在干,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找这位经理时,他也拿不出什么办法,给不了什么好主意。平时工作时,经理就是听听汇报,打打电话,没做什么决策。
渐渐地,明达开始对这位经理表现出不屑,经理让他办的事,他高兴就办,不高兴就拖。在别的朋友面前,有时他会忍不住嘲弄经理几句。
然而,上下级关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明达依然担当着办事员的角色,经理也依然是经理,工作依然继续着。后来由于业务量越来越大,办事处升格为分公司,经理荣升为公司总经理,总公司从别处派来一位业务经理,明达依然只是一个办事员。在新经理上任的一周时间里,明达还是一副自以为是的做派,只拿对方当个空白,自己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新经理远比他想象的精明,不管他如何叫嚣,经理都表面未作反应却早已收集到明达工作偷懒的证据,最终明达被分公司调到冷门的部门去做闲职。
于是在新副经理的视线里,也就远离了明达张扬的身影。
专家分析:
明达错就错在像井底之蛙一样自以为是,看不到别处的风景和别人的优点。当他在与上司近距离共事后,心里便有了这样的感觉:其实他并不比我高明多少,他凭什么能当我的上司。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下,他无法尊重上司并表现出了目中无人的狂妄,最终造成他被上司踢出身边的惨局。
改正方法:
1.换位思考。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站在下属的角度,他们认为上司应该以能力的高低作为用人的标准,其实站在上司的角度,用人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有时候需要能力强的人,有时候需要业务能力不太强、人际关系却处理得当的人。所以换位思考是必须的。
2.正视现实。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适应新的领导方式。不要去想他的能力和水平够不够,这些问题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想是找不到答案的,更不要尝试到上一级领导那里表达你的不满,因为他的提拔有可能与高层领导的权务分配相关。
井底之蛙续写篇5
呱!呱!我在幽深幽深的井里游荡,渴望遇着那丁香般的披着白衣的姑娘。这,便是过去的我,做井底之蛙时候的我。那时,我知道我配不上你,只好每天对着井口唱着哀伤的单身情歌。
结束井下生活以后,我迎来了人生的转机。那时有一部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电影里杰克眼巴巴地望着露丝的情景,跟我望着你的状态是多么的相像啊!杰克居然也被他的同伴讥笑为蛤蟆想吃天鹅肉!哈哈!可是,杰克哥哥还是不顾一切地赢得了露丝姐姐的芳心。这件事极大地激励了我的浪漫英雄主义精神。我下定决心要做青蛙界的杰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思想,更新观念。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人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老天有眼,我成了动物王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人。制定了教育兴蛙计划和可持续抓害虫计划。被国王授予王国最高奖——青蛙王子奖。我努力地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蛙,我学上网,学踢球,甚至还学会了写诗:“呱呱的我走了,正如我呱呱地来。我蹬一蹬腿,不带走泥块……”我率领王国青蛙足球队与前来挑战的M国青蛙足球队比赛。我们在白洋淀主场狂胜对方。我更是以一个蛙跃冲顶的入球获得了本年度最佳运动员称号。同获此殊荣的还有那只一跳跳过海峡的蟋蟀。
亲爱的小天鹅,我知道你高雅大方,应该有广阔的天地。可一只成功的白天鹅背后一定有一只优秀的青蛙。亲爱的女强鹅,我没有大男蛙主义,我愿意做你坚实的后盾。我在家乡保卫着农田,你在前方拼命!丰收果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美元英镑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们可以不用逃避税钱。王国允许一部分动物先富裕起来,让我们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
有了钱,我们就可以买空调,我就不用冬眠。有了钱,我就可以买高额的蛙身保险,以免被人类做了盘中餐。
亲爱的小天鹅,我知道我外形不佳。我也知道有很多飞禽走兽拜倒在你的天鹅绒裙下。我没有老虎那样强壮的身躯,也没有孔雀那样漂亮,可是俺有一颗朴实无华的心。俺很丑,可是俺很温柔。小天鹅,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井底之蛙续写篇6
“写话”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里的一项学习内容,它是为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作文打基础的。如何让学生打好基础,敢于写,乐于写,提高写话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从“玩”入手,锻炼学生“玩中写”
什么样的说教也不及亲身体验有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中玩的过程引入教学,让学生用整个心灵来感知。例如,在每周一节的校本活动课上,拿出10~15 分钟让学生玩。因为“玩耍”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自发的活动,可以看作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源泉。自主学习首先是内心深处有想学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必须学。因此,把玩和学结合起来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在教学生们玩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写“玩”的经过。学生们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玩耍,都会争先恐后地挥笔。一个学生写道:我最喜欢的是校本课,因为在课上我们可以玩游戏,这是其他课不允许的,我们都喜欢玩,也乐于把玩的过程写出来。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玩“模仿课堂”的游戏,我们规定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表演上课时的情景,“老师”提问“学生”答,或“学生”提问“老师”答,不知不觉中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和怎样回答。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了“想玩──会玩──有意思──还想玩──学会写──乐于写”的过程。
二、写话与口语交际联系,潜移默化中学习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买文具》,按照教学目标上完课后,教师布置了一次“写话”训练:《买文具》。要求学生们把自己亲自到商场买文具的经过写下来。之所以安排这种训练是因为凡是上学的学生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这很贴近他们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次买文具的写话训练,效果出乎预料地好,不但文字通顺,语言也生动活泼。
三、活用课本指导写”,展开合理想象
站在21 世纪的讲台上,不但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方向,还要积极探究教法,大胆进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用课本来学习,而且还要学以致用。转贴于 例如在上完第三册《坐井观天》后的扩展活动中,教师问学生:“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续编第四次对话。一个学生说道:“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到井边打水,这时,青蛙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眼前的一切令它惊呆了:远处是蓝蓝的、高高的天空;天空下面是一座座起伏的小山;近处是一片片碧绿的小草,小草从中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怎么和我在井底看到的世界不同了!看来我是真的错了,我要向小鸟道歉。从此以后,小青蛙再也不回井底了,它要搬新家啦!”听了学生们的叙述,教师随即说道:“学生们!我们编的故事真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能写吗?”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了,而且都完成得比较出色。
四、加强快乐阅读,增加写话语言储备
井底之蛙续写篇7
1画中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学生绘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无声胜有声”的重要方式。灵活运用,既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爷爷和小树》一文写到:冬天到了,爷爷为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夏天到了,小树为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学习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春天和秋天到来时,爷爷和小树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能把你想到的画出来吗?结果有的同学画出了春天爷爷为小树浇水,小树发芽了;有的画出春天小树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爷爷在树下听歌;还有的同学画着秋天的树上结满了果子,爷爷给孙子摘果子吃…… 这样的环节,更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认字不多,语言表述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内心更不容易受到束缚的现状,激发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他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2续编故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就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在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分析或比较中寻求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的优点在于全方位地突破条条框框或一般常理的束缚,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从而把握特殊性,被视为“创造思维的中心”。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口语交际、看***说话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续编故事更是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方式,续编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表情等,使原文的情节能够合理地发展,构成完整的故事,是课文的拓展练习,更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坐井观天》一文,课后我提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些小朋友讲到了青蛙看见很多不曾见过的东西,眼界开阔了;也有的小朋友讲到青蛙跳出井口后看见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看见了人们把青蛙摆上了餐桌,最后青蛙惊惧地逃回了井底,并且感叹“做井底之蛙好啊,还是井底安全。”在这个训练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个性得到张扬,激活了学生的想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景表演
表演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表演的舞台和机会,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语言通过动作、表情转换为形象的肢体语言,把文中无声的情节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求异等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美丽的小路》一文,学生在充分地学习课文后,我问道:“曾经美丽的小路变脏了,在鸭先生他们的清扫下,美丽的小路又变回来了,森林里还会住着哪些小动物呢?他们再次经过这条小路时,又会怎么说呢?”随后,这条“小路”上又走过了“熊大叔”、“猴弟弟”、“牛伯伯”……而它们的话也各有不同。“啊,多美的小路啊!我真想跟鸭先生一起住在这里。”“小路上的风景多迷人啊!”“美丽的小路要大家共同爱护。”……同学们个个演得十分起劲。可见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只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就会具有表演者飞扬的灵性,使学生在表演中再次超越自我。
4质疑解疑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人们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重要。可见质疑就是思维的开始,通过质疑解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井底之蛙续写篇8
青蛙当然很清楚“牛”是怎样的,但是经青蛙描述后,“牛”在鱼的脑海中就走了样。整个环节哪里出了错?错责在何方?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鱼知道真正的“牛”的样子,只有靠青蛙改变讲述的方式方法了。由此想到现行的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词语的学习,还是古诗词的背诵默写,作文的表达,只要动笔,就都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写错别字。事实是,中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错别字也随之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学生层出不穷、屡教不改的错别字,凭着职业的责任感和敏感,对于错别字当然是见一个消灭一个。问题是,教师犯了“职业病”,学生的“老毛病”却照犯。这其中,学生方面的原因当然有,但学生原本是一张白纸,承担语文教育任务的教师是不是有更多的责任甚至过错?当然,我们不应该一味苛责承担识字教学的小学教师,而要积极寻找问题的对策。
深刻反思“鱼牛”现象,有助于我们有效减少错别字。本文以陆游的《游山西村》为例加以阐释。
一、为什么“改了错仍旧错”
学生在默写后的改错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错不够主动,二是改完错后下次仍错。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句子“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豚”字,学生总是在上面加上一点,指出来后,下次默写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犯这个错。类似的例子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的“重”“复”二字分别写成“穷”“尽”了,“箫鼓追随春社近”的“箫”字写成了“萧”字,“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拄”字和“叩”字分别写成了“柱”和“扣”。
教师规定错一个改写五遍,但下次学生多半还错。不妨回顾一下我们一般是怎样做的:圈出错,让学生改。学生改后的诗句,当然一般全是对的。改后如果立即重写全诗,一般也全是对的。这涉及短时记忆等方面的问题,在此不做重点探讨。改对了,但是下一轮的默写,同样的错别字照旧出现。
为什么多次重复后,正确的写法仍不能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呢?反思“鱼牛”现象,我们知道,首先,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改错的,他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或者说不太有欲望去搞清楚错误的原因,这就是被动学习的硬伤。
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的过程。显然,仅仅停留在指出错误层面的教学,对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没有发生任何干扰作用,因而学生原有的经验在下次默写中还会顽固地发挥作用。
二、变“改了错仍旧错”为“改了错不再错”
怎样才能让正确的写法住进学生的心中呢?反思“鱼牛”现象,牛之所以在鱼的脑海中变了形,一方面是因为鱼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青蛙没有考虑到在鱼的经验世界中只有“鱼”这种动物,其他动物的样子都是在“鱼”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作为教师,一方面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最好出于学生内心的意愿,同时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及其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改错的欲望。上课伊始,我对一个比较活跃的男生说:“你脸上有点脏东西。”那个男生毫不犹豫地举起双手满脸搓起来。我说:“嗯,现在没了。”然后面对全班学生把刚才的一幕讲了一遍,并且说:“其实,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脏东西。”顿了一顿,我又说:“但是,听说自己脸上有脏东西,他第一时间做的事情是去掉脸上的脏东西,决不允许它的继续存在。我们练习本上有错,又怎么能允许它长时间地存在呢?”我的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去了,他们会心地一笑,从此改错更主动了。
另外,教师的讲解要紧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知识、经验。“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豚”字,很多学生都错误地给上面加了一点。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我先让学生动手查字典,“豚”的意思是:小猪。诗中的意思是“小猪肉”。“豕”就是“猪”的意思。类似的字还有“家”“逐”。“豕”上加一点构成的字有“啄”(读“zhuó”,如“小鸡啄米”)、“琢”(读“zhuó”,如“雕琢玉石”)等。为了加强十几岁孩子对这个字的印象,我强调了一句:“你怎么忍心往小猪的屁股上捅一刀呢?”孩子们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下次默写的时候,有个别孩子忘了,我说:“你又捅小猪一刀了!”
以一个类似的故事结束本文。
井底之蛙续写篇9
1、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5、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6、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7、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9、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0、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2、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3、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4、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6、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7、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8、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9、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21、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2、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3、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井底之蛙续写篇10
途径一:变“教师代言教参”为“学生个性体验”
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小学生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认知能力还不够深刻,所以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避免不了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存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的内涵。
例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狼说完就扑向小羊”。老师往往会习惯性的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而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司空见惯,根本不用去动脑思考,答案便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既没有深度,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但如果教师这样设计问题,如:“小羊就情愿让凶恶的狼吃掉自己吗?”这样的问题,既能活跃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小羊趁着狼得意地扑过来时,转身一闪,大笨狼就掉进河里了。”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小羊被逼退到悬崖边,灵机一动,等狼扑过来,一闪,凶恶的狼便掉进了万丈深渊。”……在学生纯真的脑海里,小羊是聪明的、勇敢的,它不再充当让人可怜的角色。这样的提问经过拓展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途径二: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所执教的教材都以分组的形式把一些课文编排在一起,是为了考虑让学生能整体把握这些课文的特点,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有的教师虽然摆脱了“尸体解剖”的束缚,却把同组课文进行了“肢解分析”,没有考虑教材这样设计的意***。那么,怎样正确实施“整体把握”的教学策略呢?
课例:《小桥流水人家》(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
这篇课文是第二组教材第三篇课文,这一组教材编排的课文是围绕思乡这个主题的,前三课: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一首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首是张籍的《秋思》,一首是纳兰性德《长相思》;一课是《梅花魂》;一课是《桂花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考虑教材的连续性。《小桥流水人家》语言清新、流畅,能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与《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表现出的情感,形成的反差非常强烈,诗与文都很美,但美的韵味不同。教学时,教师要联系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抓住这些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体会。这样的课文,要给学生自己朗读、默读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走进文本,去想象意境,去享受作品的语言美。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1:我想到了有小溪,有小桥,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生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生3:我想,应该是个美丽的地方,像画一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思乡的感情表达方式很多,我们刚刚领悟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无奈,感受了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忧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令人向往的家乡――
生(齐读):“小桥流水人家”。
师:今天,我们再来品味小桥流水人家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吧!
师: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实现初步的阅读体验,然后进入交流。
途径三: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笔者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个话题,是基于发生在这次学校组织的“说讲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部分教师仍然霸占着课堂,其中有位教师甚至整整讲了一节课,根本没有放手让学生享受真正的阅读乐趣,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像这样的阅读教学,哪里谈得上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有这样一个例子:
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孩子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小鸟和青蛙的说法谁的对。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青蛙太笨了,天应该是无边无际的,怎么会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另一个孩子说:“我也认为小鸟的说法是对的,我们看到的天也是无边无际的呀!”
孩子们的说法正中下怀,老师很高兴。正当老师准备说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番讲解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只青蛙也没错呀,它从小就生活在井底,从来也没离开过井底,它看到的天一直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才会说那样的话。这不能怪它,要怪应该怪妈妈把它生在井底。”
这个孩子并没有顺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思路走,而是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青蛙的处境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