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校篇1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经省人民***府批准开办的一所培养实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工科中专学校,是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安徽省重点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制造与检修八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徽学校篇2
安徽大学专科校区共三个,分布为:
1、13级之前所有理科专业在安徽农业大学校本部。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2、13级之前所有文科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经开区校区。地址:合肥市经开区合安路218号。3、13级和13级之后所有专业在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学院。地址:合肥大学城。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徽学校篇3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将该校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查询的实时内容,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考生可直接***首页或者点击下面链接进行查询!
2017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线查询网站: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
安徽学校篇4
关键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竞赛;管理;安徽省
中***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37―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安徽省体育、***门正式命名的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243所,调查范围涉及lO个市区县的87所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分别对合肥、芜湖、蚌埠、安庆、黄山、宿州、滁洲、阜阳、六安、淮北10个地(市)的87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发放问卷174份,回收153份,回收率87.9%。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98.0496。
1.2.2 电话访谈法 向合肥、繁昌、太平、桐城、蛹桥等体育局和教委分管传统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就对所在地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竞赛、管理、经费投入和后备人材输送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电话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
2.1.1 传统校的概况 安徽省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234所,其中部级3所(分布合肥、芜湖、安庆三市),省级80所,市县级160所。分布全省78个市县,平均每个市县1所省级校,2个市县级校,占全省学校总数的0.96%。项目涉及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手球、游泳、武术、体操技巧、棋类等十余项。这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按照数量多少,依次为田径占总项目的63.9%,篮球占总项目的11.9%,足球、乒乓球分别占总数的7.4%和6.9%,手球和排球分别占总数的3.79%和1.6%,游泳、武术、体操技巧、棋类各占总数的4.1%、1.29%和O.8%、0.31%。传统项目学校的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北京市以及经济欠发达的山西省相比,都明显偏少,运动项目布局也略显偏窄(表1)。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安徽省体教部门对传统校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2.1.2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在所调查的学校中,98%都由一名副校长主管,他们的重视程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很大(表2)。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领导摆正了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树立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正确人才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3l%的主管领导对传统校训练工作重视不够。原因在于安徽省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大多是各地市的重点中学,虽然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升学率是一个学校信誉的根本,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学校的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一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工作受到影响。
2.1.3 体育师资状况 在所调查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平均每校5.2名体育教师,每位体育教师周学时平均13.43学时,他们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表3)。但训练工作毕竟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安徽省教体部门一直以来没有对体育教师业余训练工作的劳动报酬出台过相关规定,各校情况不同,一些学校没有训练补助,教师业余训练属无偿劳动,有的学校训练补助少得可怜,至今还维持在80年代初每堂训练课0.8~2元不等的低水平,这也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训练积极性,调查显示约17.2%的教师对训练工作热情不高。87所学校的452名体育教师中50.3%的教师达到本科水平,比1989年提升了31.1%,39.5%的教师达到了专科水平,传统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表4)。
2.1.4 场地设施情况 安徽省体育传统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在所调查的传统校中:篮球场平均2.8个,排球场平均1.5个,乒乓球台(含简易水泥台)平均4.63付,足球场平均0.69个,室内训练馆平均O.03个,羽毛球场和游泳馆分别平均为1.3个和0.02个,田径跑道长平均236m。
2.1.5 运动队建设和训练情况 在所调查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平均每所学校现建有运动队1.2支,平均每年举行1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每年参加1次所在市县的田径运动会,学校运动队平均每周训练3次,14.2%的学校能坚持全年训练,由于传统项目学校竞赛机制不健全,比赛任务少,主管领导价值取向差异等多种主客观原因,85.0%的学校只有在比赛任务时进行阶段性的训练,0.8%的学校几乎不组织训练。
2.1.6 《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达标及传统项目普及状况 调查得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达标率近3年内在95%~97%之间。其中优秀率22.1%、良好率39.3%、及格率29.6%。传统项目参与率的调查显示:35.3%的学校积极参加传统项目活动的学生比例低于50%,36.1%的学校参与传统项目活动的学生比例在50%~60%;28.6%的学校参与传统项目活动的学生比例超过60%。统计结果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或不愿参加本校传统项目活动,原因是:安徽省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大都是2000年以前审批的,58.4%的学校按1983年国家颁布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中一个项目申请的,且63.9%的学校都是田径项目,这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兴趣中田径项目喜爱程度低是一致的。但从合格达标率来看,体育传统校的体育工作开展良好,群众基础扎实,但传统项目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2.2 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课余训练的指导思想不准确 但调查显示,87所传统校全部没有三级形式,平均每校仅1.2支训练队。55.1%的学校认为课余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比赛,19.6%的学校认为是为了推动校内外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18.5%的学校认为是为了向高一级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材,6.8%的学校认为是为了社会培养体育骨干。虽然建队的主要目的显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校学校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运动成绩,以参赛为目的组织训练。全省243所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不足2万人,只占学生总数的0.18%,远低于全国传统校受训学生平均数3%。虽然70%传统校领导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有很大的工作热情,但对理解传统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作用,还存在较大偏差。
2.2.2 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不高 调查显示:传统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门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是相适应的。他们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肯定,但专项训练能力还很欠缺,在对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所做的评价中,27.6%的学校认为本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很高,33.5%的学校认为本校体育教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21.4%的学校认为教师的训练水平一般,17.5%的学校认为教师的训练水平不能胜任其训练工作。据调查,负责学校课余训练的体育教师大都反映在训练理论、训练能力和课余训练的经验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渴望得到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2.2.3 课余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不足 仅17.8%的教师能严格执行训练大纲,28.5%的教师一般能按大纲进行训练,而54.7%的教练不按照项目大纲训练,有的根本没见过训练大纲,训练过程的随意性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同样对训练计划制订的调查也充分反映出传统校课余训练的急功近利。教师有长期训练计划的只占14.2%,50.1%的教师只有阶段性计划,35.7%的教师只有周(课)计划。从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只有阶段性计划安排,仅在赛前组织训练,临时抱“佛脚”,目的是为了完成比赛任务,比赛结束训练工作随之停止。竞技体育人材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过程,这种状况难免令人对传统校的训练成效、质量提出质疑。
2.2.4 传统校训练经费匮乏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贫困,按学校体育经费占学校教育事业经费1%的标准,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做到。目前传统校训练经费的来源还是依靠学校的行***事业经费,平均每校每年约7800元,教委已无拨款,体委有少量份额的拨款,但各地不等,社会、企业对传统校的支持和赞助比重较少,还没有形成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局面(表5)。调查中76.9%的教练员认为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场地、器材建设。15.5%的教练员回答课余训练工作能按劳计酬,38.4%的教练员回答课余训练工作有很少的报酬,46.1%的教练员没有得到过课余训练补助。
2.2.5 体教结合不够紧密 安徽省现有76所高校中,仅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两所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且年招数量极其有限。这种状况表明了我省体育和***门还没有真正树立“大体育观”、“大人才观”,还没有突破部门、行业的限制和分割。尤其体育部门对高校体育师资、科研力量雄厚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和对以高校为龙头调动传统校训练积极性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也是导致了有85%的传统项目学校以完成比赛任务为目的,不能坚持系统训练培养人才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问卷中提到,教体主管部门是否组织传统校教练员的业务学习和专项技术培训,61.6%的教练选择了很少或不定期有,而38.4%的教练员选择了从未组织过任何训练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相关培训。一方面这说明了教、体两部门对传统校教练水平的提高缺乏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方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存在着“帮你干”的误区。
2.2.6 人材输送――对口衔接渠道不畅 安徽省省级传统校一般都是各地市的重点,是家长和运动员所期望的,参加课余训练势必会造成耽误一定的学习时间,这也是家长不支持子女过早从事体育训练的主要原因之一。访谈调查得知,目前各地市教体部门还没有共同制定出台指令性文件,来疏通小学一初中一高中具有发展潜力体育苗子的对口衔接入学渠道。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就会造成人材的人为浪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偏少,全省243所仅占学校总数的0.96%,项目设置偏窄,布局欠合理。学校群体工作开展较为普及,适龄学生达标率达96%,但传统项目学生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传统校运动队组建数量较少,平均每校1.2支。仅14.2%的学校能坚持全年系统训练,绝大多数只是根据比赛任务进行阶段性训练。
3)传统校主管领导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多数教师对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但训练理论、训练水平和能力还需得到加强。
4)传统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只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最低要求,一些学校课余训练仅“一块田径场,几付杠铃杆”。训练经费严重匮乏。
5)教、体两部门配合失调,双方的主动合作较欠缺,尤其在后备人材的对口衔接,输送渠道不尽完善,竞赛组织措施配套松散,对传统校各级竞赛指导不够,特别是一些小项的比赛缺乏统筹规划,影响了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3.2 建议 1)及时调整学校数量和项目布局。完善传统校的竞赛机制,科学制定适合年龄、项目特点的基本素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比赛方法。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训练条件。3)改革招生办法,解决瓶颈问题。4)建立体育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办法。
投稿日期:2005―06―17
安徽学校篇5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策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06-03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教育信息化,着眼于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2012年3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突出强调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的理念。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2]
提升中小学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3]在以校长负责制为运行机制的中小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关系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能够规划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愿景,并借助于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与智慧。[4]中小学校长自身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实现信息化领导力的前提。
(1)信息化意识与态度[5]:如果中小学校长认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则具备了使用信息技术获取新信息的意愿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校教学、管理实践问题的意识。
(2)规划、传递学校信息化愿景[6]:系统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愿景,并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愿景传递给管理团队和全体师生员工,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历史使命。
(3)信息知识与技能[7]:中小学校长应能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较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和各种教育教学软件,并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能力,为师生树立身体力行的榜样形象。
(4)人际交流合作能力[8]: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来实现跨时空的交流沟通。在学校内部满足教师间的研修学习,在校际之间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5)信息伦理道德:深刻理解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社会责任[9],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并将这种责任和意识贯彻到学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研究背景
中小学校长是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者,只有当其具备正确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和良好的信息化领导力时,才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也才能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机制。因此,本研究依据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理论编制调查问卷,以调研安徽省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及进程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着眼于安徽省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并联系实际情况设计而成。本问卷调研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问卷设计的每一问题均提供一个或多个选项,使调查对象不会受某一特定概念的限制而影响作答,既提高了问卷的有效性,又增强了数据的真实性,为较好地利用数据、合理地分析数据奠定了良好基础。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安徽省多位中小学校长,地域涉及安徽宿州、淮北、滁州、阜阳、芜湖、宣城、马鞍山、蚌埠、安庆、合肥、淮南、亳州、巢湖、池州、铜陵、六安、黄山17个地市,取样范围覆盖17个地市、县、乡,包括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82名初中、高中、完中和小学校长。
3.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处理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8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被调研校长总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分布及生理特征
[调研
类别\&学校类型\&性别\&年龄\&初中\&高中\&完中\&男\&女\&30-39\&40-49\&50以上\&人数\&7\&23\&52\&78\&4\&17\&58\&7\&百分比\&8.54%\&28.05%\&63.41%\&95.12%\&4.88%\&20.73%\&70.73%\&8.54%\&]
说明:表1“完中”一项包括部分小学。
表2 中小学校长的主要数据特征
[调研
类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10-20\&21-30\&30以上\&本科\&大专\&双大专\&副书记\&特级\&小高\&中高\&中一\&人数\&29\&50\&3\&71\&9\&2\&1\&1\&1\&60\&19\&百分比\&35.37%\&60.98%\&3.65%\&86.59%\&10.98%\&2.43%\&1.22%\&1.22%\&1.22%\&73.17%\&23.1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小学校长大多是男性,年龄在40以上,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而工作年限在20~30年的占了60.98%。这一类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推崇者,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和学习中持认可态度,但由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四、安徽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研分析
1.信息意识与态度
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79.27%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在教学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有12.20%的中小学校长反映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缺乏实践指导。在教学或管理中遇到问题时,82.93%的中小学校长会考虑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解决问题。这说明,中小学校长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除了传统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外,信息技术也是有效解决方法之一,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还需要实践操作技巧的指导。
2.信息知识与技能
信息技术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对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理解程度反映了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知识储备。在调研中发现,76.54%的中小学校长基本了解、但未能深入理解这些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内涵,23.46%的中小学校长对于常见的信息技术专业术语不知道、不了解、很陌生。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Office软件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软件,中小学校长对Office软件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的信息素养。表3调研的是中小学校长对Office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掌握程度。
表3 中小学校长对Office软件的掌握程度
[
软件 掌握程度\&熟练掌握\&基本掌握(需别人帮助)\&了解一点\&不会\&Word 2003\&25.97%\&45.45%\&24.68%\&3.90%\&Excel 2003\&23.08%\&43.59%\&28.21%\&5.12%\&PowerPoint 2003\&15.68%\&40.26%\&37.66%\&6.4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长还不能熟练地应用Office软件开展学习和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学校长的年龄偏大,对学习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有一定的心理排斥;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和方法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校长培训或校本培训中,增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应用技巧的课程。
关于获得教学与学习资源的途径,62.20%的中小学校长会借助于专业的教学资源网来学习;34.15%的中小学校长选择利用本校教学资源库支持教学和学习,这说明目前很多中小学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缺乏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指导和建设方法。可见,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能力是需要提升的信息素养之一,也是衡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指标。
在调研教学课件的来源时,63.64%的中小学校长选择网络***,53.25%的校长选择请同事帮忙制作,自己***制作的却很少,这说明中小学校长制作课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学校长是信息化课程教学的领导者,只有自身具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网络***的资源经常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需要进行二次加工、重组,但是,接近80%的中小学校长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在网络资源的二次加工处理方面存在困难。
3.人际交流合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平台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大优质资源的共享,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际之间,都可以达到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然而如表4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中小学校长在网络交流学习、共享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技术操作的不熟练,另一方面是部分校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或管理经验。所以,在今后应该注意引导中小学校长利用网络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与其他中小学校长、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
表4 中小学校长网络行为调研
[调研内容\&熟练
掌握\&基本掌握
(需别人帮助)\&了解
一点\&不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及资源共享\&13.16%\&51.32%\&26.32%\&9.20%\&]
4.信息伦理道德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满了欺诈、虚假等负面信息”,对此84%的中小学校长持赞同态度,只有16%的中小学校长持不赞同的意见。在网络应用中,接近70%的中小学校长能主动抵制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的入侵。这些调研结果充分说明,中小学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学校师生在开展信息化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养又如何呢?是不是也能做到文明用网、文明学习呢?这些都是在学校信息化管理中要注意和引导的问题。
5.学校的信息化愿景
关于中小学校长规划、传递学校信息化愿景问卷没有设置具体的调研题目,但通过对整个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均能身体力行,为学校师生做出表率,对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建议中小学校长在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愿景时,要注意学校师生文明用网、文明学习的积极引导。
五、提升安徽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探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而作为学校发展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服务者,其信息化领导力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如何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关系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进程的大问题。
1.多渠道渗透,强化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意识与态度
从现有的问卷调研和分析看,安徽省中小学校长的年龄偏大,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操作的影响,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工作的经验不多,有想法但却缺乏可行的方案和做法。因此,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意识非常重要。具体操作:一方面需要借助于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校长培训或校长研修班,在培训内容方面加入“信息意识”的专题报告;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名校校长传递和交流他们的先进做法,激发中小学校长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
2.多元化内容,强化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知识与技能
信息知识与技能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具体操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在校长培训内容设置中加入信息知识的内容,如: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像处理、视频音频资源的创建和使用、实用软件等知识。这些信息知识的学习要从中小学校的实际工作出发,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用而学”,而非“学而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布置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相关的小课题研究,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搜索各种资源,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配备指导教师,创建校长之间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研修氛围[10]。
3.多途径实施,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人际交流合作能力
交流合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学习特征。“闭门造车式”的学校管理容易造成目光狭隘,忽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等问题。只有走出去,开展基于共同体的交流合作学习才能拓展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科研的视野,才能借鉴和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实现中小学校长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的提高。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网下“实地考察”和网上“校长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合作学习能力。网下的“实地考察”选择同地区、跨地区、跨省份或跨国界的一些学校,借助“实地考察”学习交流学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网上“校长论坛”可以邀请名校校长、***门的管理者和高校研究人员等参加网上的研讨交流,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跨时空的交流研讨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
另外,学校信息化愿景的规划能力的提升可以渗透在中小学校长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知识与技能、人际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当然,中小学校长个人的素养、人格、影响力等非技术性因素的积淀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社会责任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等。
总之,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其信息化领导力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慢。中小学校长只有尽快转变观念、不断加强信息化学习和推广应用,才能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这也是信息社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11]
参考文献:
[1][11] 刘美凤.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
(4):5-7.
[2][3] 孙祯祥,翁家隆.国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历程及启
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2):27-34.
[4][5]6][7][8][9][10] 孙祯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
代远距离教育,2010,(2):3-7.
*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教师培训中的
教师学习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2B390),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学校篇6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篮球教育出现了机遇与问题共存的局面。文章深入分析了安徽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提高安徽高校篮球的发展,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等方面提出我省高校篮球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 安徽高校 篮球教学 现状 改革思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高校的扩招篮球运动在大学教育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个高速发展时期高校篮球教育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也阻碍了篮球运动在大学更好地发展。陈旧的教育模式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要想改变高校这不尽如人意的现状,首先要确立符合时展的教育观念以及确立科学的改革目标。
一、安徽高校篮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篮球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职称结构相对还不太完善,篮球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人数比例小,低职称人数比例大,整体教龄不长,科研能力不强,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业务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使用现代教学资源,掌握前沿信息方面的意识不强。
(二)目前我省篮球课教学思想还主要集中在篮球运动技能上,对“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的不够。
(三)学生较喜欢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篮球课,普遍认为以必修课的形势出现不太合理。调查中显示整体上对篮球课的态度表现不太积极。
(四)篮球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较广不够系统,篮球场地与器材不足设备相对参差不齐,这给篮球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目前我省的篮球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具有创造性的多维教学模式尚不成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篮球教学的模式还不够普及。
(六)我省对篮球课的考核与评价只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只重视绝对性评价,忽略了相对性评价。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个体篮球基础差异、主观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等因素制定出不同的考试标准,缺乏科学评价学生的标准、形式和内容。
(七)我省高校各院系的学生对篮球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与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态度相比较存在着差异,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活动很重要,但是在参与上却不够积极。
(八)学生篮球学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许多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锻炼意志,掌握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以及消遣娱乐、调节情绪等方面,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篮球技能。
二、安徽高校篮球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师方面
通过对我省高校篮球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后,笔者认为我省应加强篮球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引进高学历的篮球教学科研人才。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促进教师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以便更好为篮球教学服务。
(二)教学方面
教学方法应以加强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完善篮球课授课形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实用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宗旨。重视篮球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恢复篮球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社会性、游戏性等固有属性,拓宽篮球理论课的内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与手段。学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根据自己院校篮球教学的特点和掌握的综合信息,编写适合本校特点,符合本校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实际的教材。在优化篮球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篮球教学中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篮球理论知识和技战术的掌握。研究和构建适应我省高校网络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灵活机动的篮球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动态的、灵活的、合理的进行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体验成功。
(三)场地器材方面
应从地方到***府都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各个院校狠抓基础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采取要一点、拨一点、自筹一点的办法,因地制宜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善场地器材状况。
(四)提高参与性方面
从理论上讲,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由动机引导的,那么篮球课程学习对学生而言,动机必然也是存在的,动机作为推动学生进行篮球课程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篮球的认知、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效率和最终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在这时候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所独有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娱乐价值等。从而真正的喜欢上这项运动,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身体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平川,潘晶波.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17-19.
安徽学校篇7
复兴学校,位于安徽阜阳地区利辛县,由三位有志于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青年创建,成立于2000年4月。2001年7月,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后,成立了由衡理(袁谦诚)牵头,七个志愿者组成的筹委会。学校获得正式注册,并与当地***府签署了托管协议,接管了利辛县淝东中学。在此之前,复兴学校的最初创办者——当地村民杨华已经离开了复兴学校。2002年8月,因办学中发生的一些矛盾激化,复兴学校的另一个创办者——殷永纯,脱离了复兴学校,在邻近的涡阳县高公镇吕湖村新办了一所复新学校,继续实践着自己振兴农村教育的理想;2003年4月,学校三个创建者中依然留在复兴学校的赵志雄,最终也离开了学校。
复兴学校发生的这些***和动荡,给这所本着“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的愿望,由志愿者创立的农村学校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后果。
在为期三天(2003年12月13日至15日)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复兴学校,和学校的教师、教工、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就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当地教师进行了适当的交流;拜访了当地镇教办和利辛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及教育局长,和他们进行了座谈;和当地的一些知道复兴学校的村民进行了谈话。并和筹委会的代表蝴蝶花(汤征)对复兴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包括设立、教学、日常管理等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我们还两次走访了涡阳县的复新学校,在这个全由志愿者担任教师的学校里,我们也展开了类似于在复兴学校的调查活动,并和殷永纯本人就复新学校的成立、现况和目前的困难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考察经过
12月12日晚从上海乘坐火车出发,12月13日上午到达阜阳后,“越野”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于临近中午时分,终于来到了地处安徽省阜阳市利辛县张村镇的复兴学校。
学校门口有高大的梧桐树,显示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但走进学校后强烈的对比使我们震惊。校舍已多年失修,教室的墙壁破旧斑驳;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只有破敝的塑料布遮寒挡风;室内地上坑凹不平,课桌椅非常陈旧;室外操场上非常凌乱,环境杂沓。学校给人的感觉非常破败,并且管理状况给人的印象也很不佳。
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参加了与当地老师举行的座谈交流会。会议由蝴蝶花(汤征)主持,并由同行的杨浦区初级中学教师、民进爱心俱乐部的柠檬(李梦章)主讲的,。散会后,我们分别对当地的10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些个别访谈。
复兴学校的前身为1942年建立的县立淝东中学。2001年7月,由衡理(袁谦诚)等七人组成的志愿者筹委会和县教委签订30年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后,将其更名为复兴学校。
学校当时有学生500余人,现有学生共226人〈其中初一、初二各二个班,初三一个班〉。办学初时有志愿者和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责任,目前教师16人,全部为当地任课教师。教师工资为当地教师由***府***门每月每人发放500元基本工资。复兴学校自2003年4月起已无志愿者任课。学校的日常管理由原学校副校长张化山校长(未经筹委会授权,但据实际了解,当地***府包括县一级***府对张化山校长表示认同)。
晚饭后,我们和蝴蝶花(汤征)及其他一些志愿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认为复兴学校目前的办学条件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无论是校舍、志愿者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都相当的困难。同时了解到复兴学校的另一个创办者一—殷永纯,在邻近的涡阳县高公镇吕湖村新办了一所复新学校,并决定第二天(2003年12月14日)下午就去涡阳县的复新学校看看。
12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复兴学校最初的三个创始人之一——北大法律系毕业生殷永纯脱离复兴学校后另外创立的复新学校进行参观考察。
复新学校位于利辛县旁的涡阳县高公镇吕湖村,距离复兴学校约10多公里远。我们在泥泞坑洼的机耕路上颠簸了将近1个半小时才到达复新学校。
在距离学校百米的地方,就能远远望见学校的房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进入校园,环境之简陋比之复兴学校更过十分,但学校里活跃的学生们和他们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是一种能让人明显感觉到的活力。
复新学校现有学生180名左右(其中初中部约160名左右,分三个年级;高中部有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共20多人,全部为当初殷永纯脱离复兴学校后依然跟随他的学生)。任课老师14名,其中实际担任教学任务的为10人,全部为志愿者,另有三名志愿者教师受委派在附近的临湖中学帮助教学。
我们随机选择地对那里的志愿者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参观了教师的宿舍和各个年级的教室。
这里的教室窗户同样没有玻璃,同样的用塑料纸挡风遮雨,但这里的塑料纸却安置地整整齐齐,并不因窗户的残破而给人破败的感觉。那种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这里学生的面貌非常的合拍。
教室内的很多规章制度都由学生自己书写张贴,我们发现,严格的作息制度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压力,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向学的愿望使得他们都非常愿意遵守这些由他们自己书写并张贴的规章。
教室内的课桌椅几乎没有一件是相同的,书桌与书桌之间虽然高低不平,但是井然有序,桌上的书本和文具排放整齐。简陋的讲台、讲桌、课桌、板报上到处都留下了学生、教师勉励自己、催人向上的字句。那些学生书写的座右铭上或许还带有一些语法的错误,但是他们敢想、敢写、敢于学习、敢于实践的作风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动力。
老师的宿舍或许应该说是简陋到了极至。殷永纯的床头张贴着一幅水墨山水,听说是他的亲笔,谈不上绘画的技巧,或许只是他在陋室中聊以自遣所画,但山水本身的精神却是表达于技巧之外的。
复新学校的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这里的教师全部由志愿者组成,每人每个月除领取200元基本生活费之外,别无收入,而相对应的是他们每周每人要承担教学任务20-30节课。志愿者教师都对自己进行着的教学生活有着超乎现实的热情。我们访谈的老师中有一位去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已在这里坚持当志愿者教师有一年多了。她和她的学生之间似乎更像是关系融洽的朋友。
学生们非常活泼也非常乐于和外来的我们沟通。在谈话中,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我们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老师们非常认同和尊敬,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学习热情。
那天,学生们自发地到学校来帮助老师一起整理校园,一起将因雨水浸泡而变得松软的操场泥地夯实。他们还会在休息日自己来组织一些集体的活动。会定期在星期天的下午到学校来和老师就学习和生活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一起唱歌、跳舞、联欢。那个星期天,我们就碰上了初中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的一场唱歌联欢会。我们的山水君主(黄淼)受邀参加了他们的活动,还当场表演了一段京剧的铜锤花脸唱段《上天台》。
在陈设简陋的校长室内,我们仔细阅读了墙上张贴着的校训校规,感到在相当简陋和艰苦的教学环境中的这所学校,正在为走向一条制度明确、目标清晰、教学方法相对先进的办学之路而切实努力着。
从复新学校参观考察归来,所见所了解到的一切让我们思绪难平。
12月15日上午,山水君主受俱乐部的委托再度前往复新学校,去实地看看他们的授课情况,并代表俱乐部给复新学校捐款500元,用于安装课室的玻璃窗,并为复新学校的师生买了一只活羊带去,让复新学校的师生能够打打牙祭。也表示了俱乐部对于那些能在如此艰苦环境下依然不懈坚持实践着自己人生理想的青年志愿者们的敬意。
山水君主此行拍下了复新学校的一些照片,并在实际听讲后,对那里的教学方法赞不绝口。那里在进行的是一种迥然不同于惯常教学模式的教育方式,启发、诱导学生本身的思维活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正是那些志愿者教师们在努力实践着的目标。
复新学校师生的午餐令人吃惊的简单。那里每个学生和老师的伙食标准只有3元/天,学生们从家里带一些杂酱,每天的主菜就是土豆丝。老师吃的是同样的伙食。或许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在许多人包括我看来不能忍受的生活,但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也很快乐、开朗,并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着……
15日上午同时,我爱中华和蝴蝶花、柠檬等一行前往张村镇教育办公室拜访了当地的镇教办领导,探讨交流了一些学校管理的事宜;下午按约定拜会了利辛县主管教育的王副县长和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进行了一些沟通工作。
15日晚,结束考察,回程。于16日晨抵沪。
小结和讨论
其实,我们之所以对复兴学校和复新学校感兴趣,是因为,这种由志愿者完全***办学并进行授课的办学模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复兴学校和复新学校能够生存到现在,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奇迹。谁都不能否认,在缺乏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志愿者几年来辛勤的工作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是多么的艰难。
复兴和复新,这两个学校的办学模式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不同之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殷永纯后来创办的复新学校在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上似乎较为成功。
我们针对两个学校的办学方法,和办学中发生的问题在当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两个学校目前都处境比较困难,但面临的问题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充分听取了当地教师、学生,当地县镇两级***府领导,以及志愿者本身和同行的其他参观考察者的情况介绍和反映建议后。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我们发现,复兴学校的问题关键集中在筹委会的管理,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复新学校的问题关键在于物质准备和资金困难上,其办学模式及教学模式中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有待好好总结。
现分别就两个学校的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小结如下:
复兴学校
一、筹委会至今没有建立(似乎也从未建立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规章,也未就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形成系统的方案。因无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学校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例如:学校的财务制度等于空白,所收学费没有入账,现金坐支,收付无据;对公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混乱等等。
二、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同样缺乏合理的制度。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使用均缺乏管理,由此造成志愿者流动性过大,水平参差不齐,非但没有起到通过吸收高素质的志愿者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初衷,还严重干扰了原来的教学秩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例如:志愿者教师流动过于频繁,2年的时间内换了4任校长,一个学期中同一个班级同一门课的志愿者任课老师最多的换了7个;学生流失严重,由办学初期的500多名下降到200多名。
三、志愿者和原淝东中学留任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极大问题。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筹委会和志愿者,以及筹委会和当地教师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教学的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在责任、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制度规范的情况下,各方都主观地按个人意志行事,并因不注意工作方法和态度,从而造成矛盾的积累和激化;
例如:志愿者和当地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筹委会主要负责人对教育缺乏了解,对当地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等;
四、筹委会轻于许诺,而不能兑现,并将筹资困难的责任单方面地责备当地教师和志愿者。筹委会自身也未能形成解决筹资问题的可行方案,而又过分依靠远程管理,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的简单工作作风,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恶化;
例如:筹委会一般在网上召集会议,缺少现场办公;对校长等重大人事任免事项缺乏具体的制度,人治倾向较为明显。
五、筹委会目前已很难再实施相应的管理职能。
安徽学校篇8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安徽省在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领域采取的是由省纤检局提供技术标准依据、进行投标样品检验确定入围企业、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统一招标确定中标企业、各高校在中标企业名目范围内选择供货企业、省纤检局负责全流程质量把关的运作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已连续17年开展集团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工作,与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在招标技术要求起草、投标样品委托检验、中标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批量产品出厂抽验、到校产品监督检查、违法案件查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此项制度的实施,统一招标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监控产品数量逐年增加。
(一)依据地方标准开展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每年4月份,安徽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学生床上用品的统一招标采购,投标样品由省高校后勤中心审核编号后统一委托安徽省纤检局进行质量检验。省纤检局依据当年的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在10天内完成全部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及时撰写招标样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通报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投标样品经检验合格的企业,才具备投标资格。
(二)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明确产品质量要求。每年5月份,由安徽省纤检局牵头邀请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各中标企业共同参加,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一是向企业宣贯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地方标准、通报历年学生床上用品的检测情况,剖析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梳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二是进一步强调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企业作出质量承诺,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严格中标企业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是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的核心环节,中标企业产品出厂前必须申请批检抽验,安徽省纤检局接到申请后,按企业申请检验产品的1%比例进行现场抽样检验,5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省纤检局在每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承检”的合格标志,作为货物交接的技术依据。2014年度省纤检局对24家学生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批量检验,涉及110所学校,累计出具检验报告859份,检验产品195.2万件,占全省高校床上用品配备量的90%以上,综合合格率99.1%。对于不合格产品,省纤检局都要求生产企业降级或返工处理,严防不合格产品被送往学校。
(四)全面部署学生床上用品专项***检查。一是在中标企业生产加工期间,安徽省纤检局针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生产过程开展不定期巡查,重点对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标识、配棉、待销棉胎标识、纺织产品标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检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制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二是在新生开学期间,根据安徽省质监局的委托授权,省纤检局组织开展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打假行动,对各校集团采购产品、新生自购自带产品进行检查,对违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发现加工黑窝点坚决予以铲除。三是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消费警示,张贴、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纤维质量知识、絮用纤维制品选购常识及“黑心棉”等劣质絮用纤维制品的危害,提高社会公众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是积极协调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加强对校园周边销售絮棉制品、床上用品的商店、摊点的质量巡查和监督检查。
(五)做好交流总结工作。每年10月份,安徽省纤检局认真总结当年度的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工作,形成《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检验情况总结》、《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监督检查情况总结》,邀请或走访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总结通报当年的质量监控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彼此交换意见,共同谋划下年度工作,形成来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主要体会
(一)完善的地方标准体系是基础。安徽省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采取统一招标、集团购买的方式,其质量控制指标和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主要技术指标如单位面积重量、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棉胎颜色级等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并没有给予规定,制定符合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品生产、采购、质量验收实际的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地方标准极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安徽省纤检局先后主持制修订了《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学生公寓用纺织品》等安徽省地方标准,2014年又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排,统一了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标准,合理设置了相关检验项目和控制指标,基本形成了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的标准体系,为实现统一招标采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全面的***监管是保障。对生产加工企业的不定期巡查和入校床上用品质量的***检查是省纤检局开展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规定动作,是对批量产品出厂抽验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防止不法企业在批量检验合格后,用不合格产品偷梁换柱送往学校。同时对尚未参与全省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推进质量监控制度在高校的全面实施,把游离于统一招标之外的学校自行采购的床上用品也纳入了整体的质量监控之中,提升了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覆盖面,最大范围地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三)良好的沟通协调是关键。17年来,安徽省纤检局和省教育厅所属的省高校后勤中心不断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会议通报制度,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落实集团采购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工作情况。省纤检局认为,保障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是质监部门和***门的共同责任,双方良好的沟通协调是统一招标采购质量监控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学生公寓用品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
安徽学校篇9
安徽皖西学院2015年省外艺术类校考分数线已公布,考生可详细查看以下整理的分数线信息,尽请关注!
合格分数线:
江苏美术:164.4分
江苏音乐:声乐方向:79.12分;器乐舞蹈方向:79.42分
湖南音乐:声乐方向:76.2分;器乐舞蹈方向:81.14分
安徽学校篇10
摘 要: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在2010年2月把西校区的四十一亩土地和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运动场,交给合肥市土地收储中心。然而,西校区已经闲置两年有余,荒草也长得有半人高。这两年下来,算一算其经济账,共减少一千多人就业,减少一亿多元收入,向国家少缴纳税款近五百万元,真令人心痛!这两年来,西校区由于土地闲置,不但没有创造任何收入,而且还要投入安全保卫管理费,这使得西校区,每年每平方米创造的收入是比零还要差的负值。最令人感叹的是,那足球场,篮球场,三百米环形跑道,宁可闲置,也没有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
关键词:土地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