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产业发展10篇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1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应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文化则是在社会内核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软实力,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是农村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以吉林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吉林省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

农村人口占据我国总人口数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在农村开展的文化产业获得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建设,使现代化发展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普遍共享,从而稳步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综合质量的提升。

1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基础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关键要素,目前吉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收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虽然国家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比例逐年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重于文化发展的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财***资金的投入仍然用于支持农村的经济建设,对于文化产业的建设力度相对较弱。由于资金支持不足,导致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维护不充分,新型的文化建设设施也无法有效引进,对于文化产业在农村范围内的推动也无法起到带动作用。

1.2农村文化生活种类较为贫乏

受气候的影响,吉林省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因此群众在冬天时很少走出门外进行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多为在家“猫冬”,而平时除了农务繁忙时,他们普遍选择的娱乐方式为打麻将、喝酒甚至等,都是不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农村文化生活种类贫乏的一个表现和后果。其他表现还包括农村书社中可供借阅的***书较少,且多为陈旧书籍,以及农村中公共放映的电影较老,无法吸引农村年轻观众的目光等。

1.3农村整体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一直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制度,但是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效果仍然较差。一是由于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等的约束,认为孩子读书没有什么作用,应该安心在家帮忙务农耕地;二是即使家长有教育观念,却缺乏教育资金,无法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也会导致农村孩子文化教育的缺失,而接受过教育的孩子又很少留在农村做文化建设,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1.4农村文化建设人才较为匮乏

从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储备来看,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在农村,几乎没有针对专业型人才专门开展的文化产业的规划,基本都由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兼职,因此对于文化生活的引导与建设就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责任感。同时民间文化传承者的老龄化逐渐严重,很多经典民俗技艺由于缺乏保护与继承,也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2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2.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应当深刻地意识到农村文化的建设不仅仅会造福于农村当地,对于整个省的综合实力提升都大有裨益,因此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农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时,要注重科学发展的贯彻实施,并协调带动***治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全省规划的战略地位上,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发展资源。

2.2丰富农村文化产业资金获得渠道

要想切实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首要任务就是筹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仅仅依靠***府提供的财***资金是无法完全运转文化产业链条的,因此要丰富资金获得渠道,拓宽民间资金吸引途径,以民间资本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例如可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农家乐旅游项目、生态园体验项目等。除此之外,***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企业扶持等***策鼓励企业对偏远落后、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进行投资捐助等。

2.3提高文化产业建设工作者综合素质能力

文化产业建设者不仅包括领头负责人,还包括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能否获得有效提升,取决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大力引进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以更加新颖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思想带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还要利用各种方式推动农村教育建设,以文化熏陶感染农民群众,并引领农民群众参与贡献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2.4开发农村文化建设新模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有所转变,必须创新农村文化开展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农村群众的目光,引导其更好地参与其中。吉林省优秀的民间文化技艺等都可以作为文化生活开展的核心要素,例如二人转、剪纸、泥塑等,由此可以将文化产业建设和文化遗产传承有效结合,同时还可以将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建设农家乐旅游基地等。

3结语

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文化事业在农村范围的发展与深化,必须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丰富农村文化产业资金获得渠道、提高相关工作者的专业胜任能力并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建设新模式,逐渐带动提升吉林省农村文化综合水平,并以此推进农村经济生活与***治生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建柱.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吉林省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8-123+129.

[2]刘丽娟.促进吉林省影视产业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09):115-118.

[3]许梦博,李新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01):30-32.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文化产业;发展

2020 年10 月,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也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今,“农村文化软实力”早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文化振兴”也同样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巨大,农民对文化享受的需求也更为广泛。因此,我们应当在农村文化发展上投入更多的力量,将农村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经济资本,为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辟新颖的路径。为使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加快推进,我们需要从背景、现状、措施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

一、乡村文化振兴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徐铭聪(2020 )认为,我国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事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诸多乡风乡俗、乡景乡味等都是以文化为载体,搭建乡村振兴的平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同时,文化是涵养发展最好的营养。坚持文化涵养发展的导向,能更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方向,让乡村发展能够从深化改革中更好汲取营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需要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充分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因此,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涵养乡村发展的营养来源。

二、我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有效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刘如飞(2016 )认为,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且很大一部分有待开发的传统文化资源集中在农村地区,如巴蜀饮食文化、陕西泥塑剪纸文化、青海“花儿”民歌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农村地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农民致富增收,也会使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增添新的生机,使之有效传承,并会提升城市居民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提升农民素质,并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经济活动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农民从事经济活动需要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因此只要改进农民的思想意识,农民的经济活动能力就会有效提升,而文化正是改进农民思想意识的良药。当前我国需要让农民群体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性,一旦农民群体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就自然会接受现代教育,并随之提升农民群体的基本素质和文化兴趣。另外,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调整,农民整体需求不再只拘泥于实体农产品,而是对实体农产品和带有附加值的文化农产品(如剪纸、绘画、皮影戏等)产生双重需求。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提升农民群体对文化的需求力度,会进一步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使农民的视野更广泛,更开阔。(三)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几乎每一项农村实体产业都不可避免地触及了这一矛盾。而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其他实体产业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农村其他实体产业相比,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投资少、能耗低、不占用土地、不破坏自然环境、无资源枯竭风险等较高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使农民出产的物质由单纯输出实体农产品转化为实体农产品和文化农产品双输出,从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促进“乡风文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乡风文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拥有这一条件的必要手段就是良好的文化教育。对农民群体开展良好的文化教育,有助于革除农村陋习,改进农民生活作风,促进农民思想先进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乡风文明”这一目标实现于广大农村。(五)建立城乡交流的纽带。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必定会成为城市居民的兴趣对象。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农民会自然观察城市居民对农村文化的需求;城市居民在节假日下乡旅游时,也会从中发掘文化农产品的神奇意境,内心会自然迸发与农民的交流意愿。因此,农村文化产业是建立城乡交流的纽带。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加大城市居民与农民的交流来往,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与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明显较晚。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包括农村在内的各种文化产业一直未能得到重视,直至我国建设新农村战略提出后部分地区才开始重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由此使得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其未能形成一定规模,尚处低度开发阶段。(二)农村文化人力资源匮乏。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民受教育的水平和思想意识有着明显的差距。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体仍被保守的小农意识所左右,使得他们缺乏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掌握市场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一些农村基层部门在环境、待遇等方面远低于城市,缺乏专业人才吸引,使得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三)农村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处于低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明显的二元结构,即城市、农村分别发展。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且拥有丰富充足的文化资源,我国广大城市居民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及产品有着明显较高的数量和质量。而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文化资源分配与城市相比严重失衡,使得农村的文化活动与产品显得单调匮乏。一些农民只局限于打牌搓麻将、看电视等低级文化活动,已远不能适应当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四)管理模式僵化,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和***策支持。我国文化管理模式存在着制度僵化、缺乏弹性应变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都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为基石,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青睐。这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广大农村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使用。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出现了“人治化”、“无序化”现象,致使部分农村文化资源被破坏,濒临消亡的危机。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存在着相应***策缺乏的问题。由于我国长期没有出台相应的市场准入和税收减免***策,社会资助未形成制度化,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充足资金,不能健康长久发展。(五)缺乏国际影响力。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已经日趋成熟,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局限于国内,加上我国文化存在独特性,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文化缺乏正确认知并持怀疑态度,使得中国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国门。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能有助于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以实现。(六)同质化严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于同质化,具体表现在自身文化资源难以有效发掘,缺乏对特色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跟风”现象严重,不能更好宣扬当地特色文化。农村文化产业同质化使得我国农村文化活力降低,严重影响农村形象。

四、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同样不应缺少创新意识。要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改造旧有的产业销售模式,使之更适应新时代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改进农村手工艺生产技术,提升文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摒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跟风”现象,建立更符合农村地情且具有当地农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基础,同时也应该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策支持。如果想建立一个成熟的、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当前的人力和物力是不足以支撑的,这就需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发挥其服务文化界的优势,出台适应于当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合理***策,为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提供良好平台。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出现的“人治化”、“无序化”现象,国家更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遏制这些不良现象,让农村文化产业实现良好健康发展。(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文化和文化产业与***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有着紧密联系,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样有利于***治、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就业率,扩大农村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使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四)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农村文化产业亦如此。如果这一产业缺乏相应人才支撑,那么它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直至被时代淘汰。目前,我国诸多农村文化因人才不足濒临失传,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对优秀文化人才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以便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一领域。另外,也应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的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五)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倡移风易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基本。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大力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手段,有力支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一些农村存在的各种陋习也是阻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需要提倡移风易俗,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塑农民价值观,以作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季丹***.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18 (01 ).

[2 ]刘如飞.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20 ).

[3 ]焦遥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研究综述[J].农家参谋,2018 (23 ).

[4 ]王颜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15 (04 ).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3

关键词:盐城;农村;文化产业;战略;品牌

中***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3-0063-04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盐城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战略举措,引导文化产业的升级。但总体而言,盐城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根据盐城市情,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农村文化产业,不仅是盐城农业大市高起点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对盐城创造自身文化产业的特色,推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盐城文化,打造文化盐城品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盐城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情况分析

盐城具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处于南方吴越文化和北方齐鲁文化的中间地带,在南北文化的影响下,盐城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地区文化。今天,海盐白色文化、滩涂湿地绿色文化、铁***精神与传统的红色文化已成为具有盐城特色的主流文化。在传统主流文化的大背景下,还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民间工艺,体现了盐城文化的厚重与精彩。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就是以村镇为阵地,以乡土为资源,以区域为特色,以历史文化的厚度为蕴涵,充分体现盐城特色、盐城风格、盐城精神,打造出更具文化气息、文化品位的新盐城。

根据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结果,盐城9个县(市、区)共收集非遗信息线索14427条,调查项目802个,涵盖17个门类62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409项,传统音乐25项,传统舞蹈37项,戏曲92项,曲艺16项,杂技2项,传统美术45项,传统技艺87项,生产商贸习俗22项,消费习俗28项,人生礼仪29项。另外,盐城作为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基地,正在形成文化的因素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盐城农村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潜力和价值。

品类繁多,区域特色明显。盐城传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可谓品类繁多,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风俗人情、风格建筑、民间工艺、戏曲杂技等62个种类。仅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就有几十个,尤其是董永传说、施耐庵传说、枯枝牡丹传说、沈拱山传说、千年朦胧塔传说、盐婆的传说等都脍炙人口,流传久远。

培育精品,影响不断扩大。在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淮剧、建湖杂技、东台发绣、董永传说、海盐晒制技艺、八桅风车制作技艺、阜宁公兴面塑工艺等已成为具有盐城名片特征的精品工程,影响不断扩大。如淮剧名角张云良、裔小萍被列入部级非遗传承人。建湖是全国三个半杂技之乡之一,其杂技传人遍布全国和东南亚各大杂技团。东台有董永遗址共50多处,并在遗址保护地修缮了董孝祠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海盐文化,区域文化之魂。盐城有2000多年煮海为盐的历史,因盐而设县,因盐而繁盛。盐文化乃盐城之根,盐城之魂。诸如“场”、“团”、“灶”、“仓”等地名已成为盐文化的活化石。与煮盐有关的传说,文化掌故,历史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如“张士诚聚义北极殿”、“传奇英雄卞元亨”、“两朝侍读孙一致”、“秀才厉豫兴师抗清”、“反袁志士刘天恨”、“红岩英烈朱念群”等风云人物如群星璀灿。又如“王艮与泰州学派”、“吴嘉纪与陋轩诗词”、“孔尚任与《桃花扇》”、“李汝珍借居草埝场”、“徐述夔与一柱楼诗案”、“水云楼词人蒋春霖”、“宜瘦梅与《夜雨秋灯录》”等文苑风流更是在盐城盐业的繁华中孕育出文化的兴盛。再如“烟雨苍茫范公堤”、“莽莽一线串场河”、“四周盐场绕瓢城”、“玉带黄金秀台城”、“曲折纡回庙子湾”等都记载着悠久古盐场沧桑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给人无限的追忆和遐想。

特色土产,彰显特产文化。盐城拥有丰富的特产资源,历史悠久,有深邃的文化底蕴。滨海的何首乌始见于唐代,东台的发绣源于宋代,伍佑的醉螺在明代的民间作坊有“合成昌”、“兴顺”等十几家,大纵湖醉蟹在清乾隆《盐城县志》中已有记载。这些特产的文化蕴涵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

特色农业,加快转轨变型。盐城的特色农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发展态势看好。如射阳洋马的菊花,亭湖张庄的葡萄,盐都郭猛的花卉和龙冈的果林,大丰的海水蔬菜,东台的森林公园等都已初具产业特色。目前,盐城的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转变,从生产型向特色型转变,从产品型向商品型再向品牌型转变。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已调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些项目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前景十分广阔。盐城是淮剧之乡,省淮剧团设在盐城,是淮剧的继承与发展的领***阵地。盐都、建湖、阜宁、射阳、滨海有着深厚的淮剧土壤,业余爱好者众多,在“唱响淮剧”的召唤下,淮剧的普及和发展将会成为盐城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产业链。杂技是建湖的文化产业拳头产品,享誉全国,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战略上应有更大的作为。东台的发绣,已有从业人员1500多人,产品热销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年产值近亿元,并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东台发绣”地理标志产品的合格验收。阜宁公兴的面塑工艺,也已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每年有6000多人在外从事面塑工艺,致富了一方百姓。其他如东台、大丰的书画,滨海的书法,盐都义丰的龙舞,射阳临海镇的农民画等都是省***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大风车、鱼汤面、藕粉圆、麦秸画、枯枝牡丹、阜宁大糕、制盐工艺等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这些富有地方传统的文化遗产,如在广大农村的土地上和特色农业有效嫁接,将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盐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有的龙头骨干项目,已初具规模或初现端倪。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盐城这个经济仍不发达、文化基础仍较薄弱的广袤农村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确实存有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地方特色文化主体的缺席。在全球化的经济、市场乃至文化冲击下的农业社会,无数青年人从农村流出,削弱了农业生产的中坚,然而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地方农民文化的根基。近20多年来,处于苏北的盐城农村一直是劳动力的输出地,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要占全村总人口的30%左右。随着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被称之为“389961”这样的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在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青壮年群体的活动关涉到地方文化的全过程——组织、制作、导演、操练、表演、观看、评论等等。由于这一文化主体的缺席,使得富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陷入后继无人的状况。

其次是地方文化传承乏人。在盐城农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如故事、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等口传文化,往往是“人在艺在,人亡艺息”,很多口传文化绝技已成为风中之烛。一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相继离世,在世者也是风烛残年,绝活、绝技的传承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如对舞龙、舞狮、跑汉驴、挑花旦、扎彩灯、打莲湘、踩高跷、剪纸等民间艺术有兴趣的人已越来越少,因为这些活动没有“钱***”,农村青壮年大都不肯学习这些没有什么市场的艺术。二、充分发挥***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离不开***府的支持和引导。综观文化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府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尤其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各级***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将是农村文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文化支撑以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关键之点。

***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策保证。完善的***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府的***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是***府履行对文化产业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府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导向、规范及管理措施等,最终体现在***策法规之中,***府管理和引导农村文化产业之目的、依据及手段的合理性,最终也要体现在***策法规之中。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化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治经济。***府的***策法规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公平规范竞争发展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市、县两级***府所认识,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但从***策的引导和规范上,仍相当欠缺,尚有待完善。

三、发展盐城农村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

实施资源开发整合战略,形成农村文化产业的综合优势。盐城农村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地区,各有不同的文化资源,但有的年代久远、濒临绝迹,亟待抢救;有的比较单一、分散,难以形成产业,有的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培育。因此要充分开发,认真整合,使之成为名实相符的产业。比如说民俗风情、农业生态、传统工艺、绿色生态餐饮等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中融为一体的系列产品,值得借鉴。江西婺源将朱子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九种民间艺术进行整合,形成了综合文化的影响力,就是开发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的成功范例。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还要善于拉长产业链条,营造产业优势。一是要把分散的文化产品、文化行业组合起来;二是把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品牌,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产业开发的优势;三是将文化与农业产业组合起来,形成旅游观光农业+文化休闲农业等等。盐城可以将盐文化同特色农业、沿海湿地以及传统工艺、淮剧杂技等文化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合力优势。盐城有近千万亩的沿海滩涂,是得天独厚自然生态资源,也是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盐城的特色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要做好从生产型向产业型转变,从产品向商品再向品牌型转变。若能与盐城本土文化有效嫁接,定能使黄土变成黄金。

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浙江仙居的“花灯”、河北蔚县的“剪纸”、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等,都是

实施以城镇化拉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我国科学发展,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盐城作为两大国家战略一体化的沿海中心城市,城镇化的步伐将不断提速。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文化智力资本。与之相辅相成,城镇化也将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人力资源。城镇化的水平越高,农村文化产业也会随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为城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人才、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成长和精神物质消费需求的提高。所以,应将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作为拉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孟鸿志,王秀哲.论宪法与行***法的统一与互动[j].法学论坛,2007(7):23、25、26.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4

一、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北山镇人民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也有灿烂多姿的自然风景,为打造北山镇“诗歌之乡”体验园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四川省***府命名的中国“诗歌之乡”北山镇位于通川区北端,是达州北部重要城镇,素有“巴达咽喉”之称。北山镇自古诗歌鼎盛、名人辈出,自清代以来就一直文风鼎盛。而今,北山镇籍学子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建国以来,出现了以梁上泉为代表的众多北山镇诗人,这些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在歌词创作方面也蜚声全国。其中,梁上泉的《小白杨》家喻户晓,梁芒的《集结号》音乐传遍神州;青年诗人邓成彬近年来潜心歌词创作,出版了歌词集《一起精彩》。此外,一直生活在北山镇的魏贤楷等,也出版有诗集。(二)当地丰富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资源北山镇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诗歌文化为核心,向外依次为其他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诗歌文化资源主要是以梁上泉、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邓成彬、魏贤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其他文化资源包括:(1)遗址遗迹:苏坪寺、禹王宫、铁佛寺、寨子门、龙王庙,以及衙门村的清朝古建筑群等古代文化资源;(2)民间习俗:每逢传统佳节,北山人民登东面拾阶而上,到点兵山进行祭祀朝拜;(3)民间文学:以巴渠童谣为代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包括:(1)水域风光:洞滩河、板桥河、江陵水库、大滩沟水库等;(2)自然农业:核桃种植、紫薇花种植、鱼塘垂钓、柑橘园、李子园等;(3)由自然资源衍生的特产:通川灯影牛肉、达州脆李、红海游龙酸辣粉、鸡油大汤圆、顺江薄饼、沸腾鹅肠、松菌炖鸡、通川柑橘、石锅鱼等。充分利用北山镇的诗歌文化资源,打造北山镇“诗歌之乡”体验园,将发展先进文化具体化、符号化,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化,这一创意具有前瞻性、创意性。这不仅可以寻找发展文化的符号载体,也可以为四川省达州市建设旅游文化中心寻找突破口。

二、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开发粗糙,影响力小。当今国内小城镇规划普遍欠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但该镇的规划建设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文化资源开发经验不足,前期规划理念落后,对当地文化研究不够详细深入,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山水资源开发是国内旅游资源开发最多的板块,北山镇也不例外。2012年,北山镇决定凭借独特的山水资源,重点开发黑糜峰、丰梅岭、北山、宝山、荷花、明月等六大山水资源板块,前几年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与完善,但该规划缺少特色,太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塑造。(二)主次颠倒,不合实情。受大多数诗歌体验园的影响,北山镇目前的诗歌文化开发以《诗经》等古代诗歌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2014年底,该镇丰登村已修建了一条800米的诗文展陈走廊,以适当的符号载体,设置了中国自《诗经》开始3000多年来的代表作品、诗人、流派等方面,凸现“3000年华夏诗歌路”、“六艺”景观、“诗人会所”,但目前的诗文开发内容缺少特色。开发内容没有集中在清末之后的近现代,与北山镇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并缺乏地方特色。(三)内容单一,缺乏底蕴。诗歌取材来源于一方水土,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但目前北山镇的诗歌文化开发仅集中于诗歌方面,停留于诗歌文本展示阶段,对于诗歌的来源和所映射的时代背景、民风民俗结合较少。(四)新诗式微,发展困难。北山镇诗歌文化的发展也存在危机,主要在于它的代表诗人及作品多为现代诗人和新诗,而传统诗词较少。近年来,中国传统诗词受到群众的喜爱,各地举办传统诗词大会等活动。传统诗词热、新诗对群众的吸引力弱,且诗歌不似小说那样通俗易懂,其本身对人的文化层次需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山镇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北山镇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战略

小城镇在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劣势的情况下,在文资源开发方面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北山镇被誉为“中国•达州诗歌之乡”,入手点为北山镇独特的诗歌文化,从精致性专业性、诗歌民风相结合、突出亮点重点、创新形式四个方面打响北山品牌。(一)开发精致,注重专业。首先,体验园的整体建筑规划要统一而不单一,每个建筑物都应展现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其次,内容要丰富饱满,环环相扣,避免出现小景点间一盘散沙的情况;再者,诗歌体验园,重在诗歌,“体验”二字要着重诗歌的解读与外化,辅以相应的场景设置有利于提高游客游览体验,直接表达诗歌内涵。设计内容应该尽量避免与国内其他诗歌园的重复和同化。将北山镇的山水资源与诗歌文化、民风民俗相结合,形成依山傍水的诗歌园地。这一做法不仅能以北山镇的实际景观为依托,用大规模规划、开发代替小规模的、只有诗歌文化的文化景观,同时以北山镇的地理环境、民俗民居为背景,更加自然的将诗歌文化与北山镇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具有北山特色,打响北山品牌。(二)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例如以梁上泉为代表所创作诗歌为主,其余中华传统文化应作为北山镇的诗歌内容的补充呈现,避免将不属于北山镇特色的诗歌文化作为开发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三)诗人结合,提高素质。诗歌是诗人对民风民俗的提炼,民俗文化是诗歌的外化表现。在诗歌园内将北山镇的民风民俗的历史发展同时展现在游客眼前,有利于游客更好的理解诗歌。同时加强民宿、食品特产等开发,以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体现。开发商和***府在前期应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适应旅游的需要。引导他们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文化,开阔村民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为城镇化发展打下思想基础。同时,提高村民在旅游方面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实现警民联防,将传统古建筑保护纳入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四)凸显亮点,扩大宣传。在诗歌文化有所式微且北山镇古代诗歌较少的大背景下,打造北山镇诗歌品牌要突出北山镇亮点,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方式进行宣传。在内部形式上,通过视频展示、游客互动等形式增强诗歌园参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北山镇诗歌体验园******,除诗歌园简介以外,重点设置北山镇民风民俗和诗歌专栏,对每周的北山镇的新变化进行播报,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迅捷性,吸引更多游客。

四、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诗歌文化体验园。针对北山镇诗人群,设计北山诗歌展示馆,重点突出梁上泉与《小白杨》,梁芒与《集结号》,青年诗人邓成彬与《一起精彩》三个部分;针对定居北山镇的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等诗人,设计北山诗歌体验馆,主要包括如下。1.小白杨馆:梁上泉简介;《小白杨》全诗;《小白杨》歌曲视频及背景故事视频播放;《小白杨》塑像及***人生活情景塑像群。2.青年诗人馆:梁芒、邓成彬简介;主要作品展示及解读;视频展示。3.当地诗人馆: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简介;达州籍诗人作品、手稿、生平事迹等收藏展。(二)建设农耕文明和生态文化体验园。北山镇应结合该地农耕文明和生态文化,推出系列体验园,形成环绕格局,主要包括如下。1.农耕文明体验园:培植原生态人文景观,视频展示北山镇人民生活情景(包括生活情景拍摄,特色文化展示等),展示北山镇人民生活情景塑像。2.生态文化体验园:建设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以自然环境优美的“大风湖”(大滩沟水库)为中心,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和旅游接待中心。

五、结语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地文化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在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规模、文化消费等各方而都表现出不平衡性,呈现出城乡文化产业的二元结构发展状况,这和今天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很不一致。因此,在新环境和新要求下,要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把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置于新农村建设的大视野中、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统筹中、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认知和发展。

一、城乡统筹协调理论的提出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这对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国家***策精神来看,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而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困境

1.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农村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分散、冲突与融合

农村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形态还没有形成。农村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大多属个体私营,资产少,规模小,在文化产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环节上,呈现出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特点,很难跟上整体的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竞争、经营、管理和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形成。

2.市场开放的冲击与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入与消散

农村文化产业领域而临着来自国外文化市场的巨大的挑战。西方产业文化中宣扬的生活方式给农村固有的传统精神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传统的民风民俗日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快捷的、西化的所谓“现代生活”;我国传统的节日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从而导致许多本国优秀的民族风俗、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品类濒临灭绝。一些民俗文化山于难以走向市场,其传承和发扬日益困难,正逐渐走向消亡。

3.功利化倾向与农村文化产业的服务与争利

目前,基层***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依然不高。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另一方面不能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农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

三、统筹城乡,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1.统筹城乡文化产业规划和布局,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府的宏观协调职能,做到城乡统筹。二是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建立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机制,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开发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农村文化产业走自主创新道路

各地农村要根据区域文化资源的特点,在继承、保护的基础上,运用新颖、独特的创意加以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小断涌现的新科技和新知识,创造新的形式和构建新的平台。通过创意把农村文化艺术活动、民间艺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链接起来,走符合当地特色文化和环保理念的文化产业之路。***府可以牵线搭桥推动资源和资本的有效对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入动力,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拓展全新的空间。

3.统筹城乡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

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城乡文化多元化投资机制。二是实行城乡统筹的多渠道集资兴办农村文化产业投入机制。

4.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建设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策,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 二是促进城市文化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三是各级***府应制定和出台鼓励城市大学生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创业***策,吸引具有发展文化产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去农村,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发展思路,这既减少了城市就业压力,又有利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5.找准契合点,推动农村文化市场逐渐成熟到纵深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6

一、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

安徽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大多地处农村偏远地区,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资源也会不断地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这里笔者用swot分析法对本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作如下简述。

(一)优势

1.丰富的资源:安徽省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人文文化,据统计,境内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部级历史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此外还有20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人被评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南有长江,北有淮河,西有大别山,中有巢湖,地形不一,文化各异,各具特色,合肥有包公故里,亳州有老庄哲学,黄山的毛峰,六安的瓜片,还有享誉世界的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以及以徽剧、黄梅戏、庐剧、花鼓灯为代表的各族民间艺术,据统计,安徽民间戏剧舞蹈共有650余个,独具特色的约有100余个。这些特色的资源无疑为安徽省文化产业增添了更多的筹码和资本,为打造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创造了有利的优势。

2.可借鉴的经验: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从2005年以来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始它是围绕城市为主体而开展起来的,包括在合肥、芜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方特欢乐世界以及科技产品博览交易会无不为芜湖为安徽的文化产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这其中所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自然可以为安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借鉴。第一,***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相应的***策,不断完善文化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策上的保障。第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不仅是制度和观念上,还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机制。截至2008年底,全省143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农村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劣势

1.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还偏低,加上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便,农村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交流还缺乏时代的气息和科技的内涵,在科技的运用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另外,在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形成特色化。

2.市场发育滞后:安徽农村地区文化产业数量多,但是在市场推广上还是显得很滞后,它面广,分散,管理起来难度大,且各自为营,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更谈不上建立文化产业品牌。有的地方虽然建立起来文化产业市场,但仍然坚持旧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注重眼前效益,根本不能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一切都会引起诸多的市场问题,如无证经营问题,***、***秽等低俗文化传播问题。

(三)机会

1.文化既是凝聚力,更是创造力。农村文化的需求决定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 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它既是循环经济也是绿色经济,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刻不容缓的,巨大的文化需求决定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必要的。

2.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方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如民间的文艺团体的增多,服务项目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等,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导下,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推进,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和整体风貌无不让人感受到农村文化产业的变化。

(四)威胁

1.安徽省大多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自身的实力不强,基础薄弱,与其他省份较强的文化产业比起来,在竞争力上自然处于下风。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8年中国乡村消费者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为5791元人民币,并且在当年上半年保持10.3%的增速。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安徽省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2.安徽省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开发和利用上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虑和长远的规划,或都只是追求短暂的眼前利益,因此,对于这些本来价值丰富的资源要不是功能开发的不充分要不就是过度的消耗资源的生命力,造成无谓的浪费,糟蹋,而得到的利益却是微乎其微。

二、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勤劳的农民将它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然而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这其中原因有***府的重视不够,有投资的不足,还有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薄弱等,在偏远的农村,农民想看看电视,文艺节目,***书都比较难,有些民间艺术节目质量高却无法传播出去,只能孤芳自赏,而有些民俗文化因管理不当或无人问津,最终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实乃悲剧。

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原因,落后的农村经济造就了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又制约了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这其中包含了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用于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的资金水平等。我国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经营大多是自给自足,产供销一体化及实现规模效应在农村其实并未普及,也就是说农村经济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活动并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以及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作模式,从而致使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滞后的状态。

三、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制约现代农村很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产品雷同,盲目效仿,某些乡村发展了一个农产品,打开了市场,其他乡村的村民就跟着学,但后者就不一定能致富反而还会冲击原先的市场,因此在这里笔者突出强调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化经营的重要性。在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现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做了尝试性思考。

(一)***府给予足够重视,颁布相应***策,支持农村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府扶持是关键,安徽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有科学的决策,更要有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策。***府要***思想,积极引导,为农村文化产业市场的开发输入新的血液,同时,鼓励投资,走市场化道路,以激活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的机制创新,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门应在信息、人力、物力等方面对农村文化产业给予支持,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挖掘农村文化资源,突出重点文化项目,形成“一点优先,多点开花”的文化产业新气象。

    (二)做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品牌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各具特色,却很少有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或品牌产业,现代社会里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名声,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的资源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的人文风情,整合当地各种子文化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接效应,努力培育特色,打出品牌,逐步做大做强。

(三)注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利用高科技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即使农村文化产业现在的发展状况不乐观,然而,拥有大批的文化产业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他们可以在农村传播先进的文化产业观念,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产业资讯,更能直接开展各种文化产业活动,吸引投资,实施项目,最大化的活跃了农村的文化产业市场。因此要求我们要充分地挖掘现有人才,通过培训,校企合作,或文化产业专修班等选拔一些高尖的人才,为发展文化展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要加大现代科技的运用,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合理而又全面地开发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达到增加产业附加值的目的。

四、透析安徽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芜湖市是安徽省***治、经济、交通的次中心,是***批准的沿江开放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区的成员城市,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省处于前列。芜湖农村面积广大,伴随着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芜湖农村文化产业也逐渐兴起,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城市地位的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一)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芜湖市农村地区广大且分布较集中,但各地经济发展的态势不一样,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各不相同。现总结如下特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总量大,但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效应,在体制上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文化产业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缺乏文化产业方面的专门人才,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常出现断层的现象,在规划、整合资源以及实践指导方面明显落后。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规划大体上遵循文化产业的三个主导方面,中心层面、层面和相关层面,这就涉及到当地***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会遇到产业选择的问题,如中心层面的新闻出版业务,广播电视业务,文化艺术服务,层面的休闲文化娱乐服务,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相关层面的文化设备的生产销售,商贸业,服务业等(见下***)。

产业选择

(二)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作为安徽省第二大经济体,芜湖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和主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文化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在整个芜湖市经济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的兴衰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

发展目标:结合省情市情,以芜湖市为依托,发挥芜湖市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基地的功能作用,完善基础文化产业设施,多层次,多角度,打造出与长三角相接轨的农村文化产业服务网络,力争到2020年,把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成井然有序,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链,与芜湖市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遥相呼应。

具体思路: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应坚持“主导项目引进,基础项目放大,龙头项目推广”的基本思路,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农民生活服务体系,优化整合农村各种生产资源,通过新建创新,联合兼并和加盟上市等方式,逐渐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也要坚持紧抓中心层面不放,全面发展层面和相关层面的方针,***府要积极引进重点项目,融合新闻影视出版等中心层面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产业值,其次,要注重文化培训和技术培训等层面,最后,要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及房地产业务,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发展,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新,争取创建文化产业品牌。

(三)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7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自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为“倍增计划”)又指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之一即为:培育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市场主体,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推广,建立便捷的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实施文化产业金融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理论研究,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平台。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加快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多的农村人口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造成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农村文化产业滞后于城镇文化产业而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我国农村居民物质上得到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通过有效渠道引导农民的文化消费、推动农民共享城乡的文化成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显著成就,但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关注才刚刚开始,农村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非常薄弱。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投融资体系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命题之一。

虽然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的系统研究却很稀少,尤其是对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研究更是没有涉及,只是在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对策中加以提及。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第一,从资金短缺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杨菊认为,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传统的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城乡文化发展***策失衡,公共文化财***体制尚未覆盖农村,***府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这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县乡财***乏力,难以拿出足够资金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无力承担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任务。金融机构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性远远落后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制约金融介入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三方面:农村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意识不强;文化企业对金融风险控制要求不适应;金融业介入文化产业的内在动力不足。该文还提出了构建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一是创新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引入机制;二是健全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构建农村文化产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四是建立农村文化产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五是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机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指出,“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和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金融对现代农业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帮助,希望国家***策、金融机构、农村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降低农村文化产业准入门槛,为农村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准备条件。”孙妮、曲长祥认为,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有所改善,发展速度大幅提高,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低。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速度大幅提高。但这些文化设施保留属公益性,存在利用率低,社会效益低的问题;或具商业性,但存在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加之农村文化干部职工思想不够***、队伍老化以及文化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等困难和问题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因而农村文化产业难于形成产业规模、体系和效益。

第二,从对策上提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张振华提出,“要有重点地扶持本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提供帮助,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支柱产业群。”推进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必须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府要将有限的财力向农村文化事业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周云逸在《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一文提出吸引民资及外资进入农村文化产业的新举措,他认为,按照国家规划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正处于转制为企业的进程中,这种转制阵痛必然使之无暇顾及农村文化产业。在此情形下吸引民资和外资就成为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之路。目前,民资和外资进入农村文化产业的***策障碍已经扫除。地方***府吸引民资和外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应当建立健全公开、透明、非歧视的农村文化市场准入机制、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强化市场配置,实施带动战略制定和落实优惠***策,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进程。沈键认为,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走访上海闵行区的农村文化产业后认为,要发挥财***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的发展,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开发设施园艺。王连球认为,要按照“***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赞助、项目支撑” 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努力拓展文化建设投入渠道。

因而,系统地研究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以及实施路径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也是在国家建立转型经济大背景下实现和谐社会的新方式。

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

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城市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相比较城市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整体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局部经营性文化产业突出的特点。基于这个现状,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的渠道、规模、效益等方面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差距都较大。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动力和机制却明显不足,这与其落后的投融资现状不无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融资意识不强

目前,地方***府对发展城市文化产业非常重视,但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却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思想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严重脱节。虽然***府红头文件大力倡导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事实上当地***府和农民对农村文化产业化的认识都不充分,误将公益性文化事业代之经营性文化产业,以为放个电影,建个农家书屋或***书馆,办个农家乐就是农村文化产业了。我们所说的农村文化产业化的实质是将散布于农村的各种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从而达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村文化资源丰富,某些资源品级较高,其最大的特色是乡土性和地域性。若大力增强地方***府的投融资意识,调动广大农民的产业化积极性,那么在有着九亿多农民的农村,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一方面,以农民作为农村文化的消费群体开展产业化经营和服务,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开发农村文化资源,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文化资源或遗产,实行走出去战略,以城市居民和城郊居民为消费群体,可以实现农民增收。有了这种开发意识,才能促进外部和内部资金在农村文化产业上的流动。通过外部投资和内部融资,实行农村文化产业由小到大的逐步发展和壮大。即,在创造农村全民投入文化产业的环境下激发投资意识和热情。

(二)投融资渠道不畅通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链,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信贷方面也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文化企业“轻资产重创意”的特点导致其有形资产抵押品匮乏,拥有的大量无形资产却难以评估,这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明显不匹配。部分银行逐步开展了以版权质押为核心、辅助专业担保方式向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创新了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同时,一些银行还积极探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尝试信贷、债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金融产品,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对接。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主要表现在民族风情、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如“宝丰”魔术、耿村故事,凤阳花鼓等等。这些形式的文化资源在开发后,基本处于农民自我筹措资金和***府拨款的初始开发阶段。由于农村文化产业多以农民演出队、农家乐、乡村旅游等表现形式为主,规模小、范围小,基本未形成产业链,因而难以像城市的文化产业进行大规模的融资。另外,即使某些农村文化资源具有品级高、产业化融合度高的优势,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信息、金融体系支撑和保障,风险大,因而也难以获得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投资。

目前,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经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权交易、投融资、文化企业孵化、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此平台,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有了极化中心,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今后,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也可搭此便车,促进农村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的交流和合作。

(三)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美国是目前世界文化产业大国。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多元化混合资助、金融创新和吸引国外投资等策略,鼓励大财团和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以股权融资、夹层融资、优先级债务贷款、发行AAA级债券等方式,获得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资金。在此同时,美国还通过对产权和金融市场改革、法律***策保护以及财***优惠举措,历经40多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投融资机制,从而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国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在较多的向西方国家学习,当然对农村文化产业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作用。可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规模小,分布广,影响力小,很难沿袭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投融资机制建设上,还只能依靠城市文化产业机制较为完善下逐步向农村引进和发展的渐进式路径。当然,不排除某些地区突变式领先建立的可能。

(四)投融资人才缺乏

目前,中国正处在“中等收入陷井”边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时期,抓住广阔的农村文化市场,以金融创新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和农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最大的一点在于人才上的差异。人才是竞争和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急需动漫、媒体、信息、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农村文化产业更需经纪、策划创意、开发设计、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人才。农村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在资产证券化中的界定、多元化投资组合的确立、投融资利益主体的分配、投融资信息的获取和甄别、融资规模和风险评估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的介入。农村的地方***府或主体不能仅仅依靠来自城市的或外资代表评估,这种信息不对称、单方面的评估不利于农村文化产业化主体的利益保障,使得其在合作中弱化资产评估效用。

(五)投融资效率不高

效率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目前,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民众对农村文化产业存在认识不足和歧视,往往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难以实现市场化,投资也只能是“胎死腹中”。

三、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实现路径

农村文化产业与城镇文化产业有着重大的区别,作为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表现为:消费观念的滞后、基础设施的欠缺、产业的低端化与服务业的高端化不相符等矛盾。这些因素加大了建立农村投融资机制的难度。虽然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尽然,但投融资机制的建设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弥补这一状况。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当前所有制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综合行***手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行***与市场并行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双轨”机制。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也认为,***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矛盾运动,将深刻地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布局的发展走向。这是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里我国文化产业***所呈现出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和混合型的具体特征,决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只能采用混合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走混合型产业变革道路。2012年出台的《倍增计划》也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提升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因此,在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的设置上也应该考虑其特殊性。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行***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投融资机制,具体为“以***府行***手段为主导、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为桥梁、保险机构为保障、农民自筹和金融机构信贷为主、民间资本、企业投资和外资投入等形式为重要补充”。其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央***府制定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策和法规,由地方***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行***手段作为保证。***府将文化企业推向市场后,***府的行***手段主要是:一要为培育文化市场创造条件;二要从方向和道路上来规范文化企业的发展。***府的这种行***职能,主要通过制定和落实各种方针、***策、法规得到实现。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金融体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革。因此,***府的每一项***策和财***投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道上来,为广大的农村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早日建立行***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村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为今后逐步过渡到市场型的投融资体系做好准备。

(二)各级***府要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兴办文化机构,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扶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府包办文化的局面已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文化的新格局。农村民营文化产业越办越多,在农村整个文化结构中占比重逐渐加大,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在这方面,有些地区农村发展相当好。在目前农村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的阶段,农民自筹资金的方式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较为实际和较好的形式,其可以更为直接地为农民创富,能够真正让农民从文化产品中获益。***府要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更多农民利用自己的资金创建文化作坊、文化企业、文化团体、文化走廊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机构,对农民进行财***免税或补贴。鼓励农村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三)地方***府还要大力培养农村文化经纪人,建立具有评估、监督和反馈功能的中介结构,建立地方***府管理、中介机构负责、农民和中介机构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2012年2月文化部出台的《倍增计划》也提出,要培育文化产权鉴定、评估、拍卖、经纪等机构,大力发展演艺经纪、票务销售、会展策划、版权、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探索完善文化类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投融资服务。农村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农民的文化消费意识较城镇居民弱,不了解文化产业,在产业发展上面临各种困难。因此,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指导和规划,建立连接农村文化产品与市场对接的纽带。此外,评估和监督等中介机构要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估,及时反映给投融资主体,实现投融资的动态监测,这有利于投资主体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效益的评估。

(四)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农村文化产业的贷款方式,促进农村文化产业信贷渠道的顺畅。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由于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小,附加值高,因此其更需要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然而,由于农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很难为银行提供担保,传统的贷款方式很难适应农村文化产业,因此急需转变观念,寻找出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担保方式和信贷模式,建立多层次文化企业投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目前,很多地方实行的质押担保贷款十分得借鉴。

(五)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和民间企业加强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对接,变革传统的销售渠道。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是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门类。加上***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所以,文化产业成了吸引资本的一个高地,国家投资者、企业投资者、民间投资者、国际投资者都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个投资领域,“文化是个好生意”已成经济人士的共识。***府要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宣传,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展示吸引企业投资,通过***府抵押、产权质押等措施,加大企业对农村文化产品的投资和销售力度,畅通农村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8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产业;研究现状

本文得到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HB12YJ093)以及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增加值测算问题研究”(2013HY18)资助

中***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1日

一、引言

农村文化产业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域文化为资源、以建设农村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国家文化事业繁荣,提高农民精神文化品位和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国内外学者对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诞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在1947年形成了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和坚持的阿多诺和本雅明两大学派。国外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文化产业涵义及其功能的研究;二是对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三是对文化产业的个案、行业、区域以及人文理论的研究。

20世纪八十年代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引入文化产业研究领域,Graham N.(1987)研究了文化的内涵,对公共***策和文化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Neuhauser,Bender,Stromberg (2000)从文化从业者的工资、工作时间和其工会组织情况等方面,调查了纽约音像、电视和杂志行业基本情况,分析认为纽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可能存在偏差与遗漏;David Throsby (2001)阐述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和就业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著名学者Mueller Stephen L(2001)在研究别提到文化产业与农村发展之间的问题。他以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为例,指出了文化旅游产业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农村地区要想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在文化旅游、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宝贵资源,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及富足资源让农村在旅游产业中获取收益,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Dr Andy C Pratt (2002)研究了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二者之间的关系;Allen J.Scott等(2004)阐述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在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Andy C Pratt (2010)根据英国的创意城市发展经验指出,***府***策制定必须突出文化产业中“艺术”的核心价值;Bin Umino (2010)等构建了日本出版业六因子模型分析,分析认为***书、报纸、杂志这三种出版媒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效应。

总体来看,以上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城市。由于各国的历史、国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已经很高,城市和农村的划分界限日益模糊,因此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农村文化产业。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大致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学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相关研究日益增多,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纵观国内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二是国内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三是地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1、国内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聂华林、李莹华 (2007)按照中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对西部农村的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雷喜斌、陈宜安 (2007)从诸多角度探讨了乡镇文化建设问题,来构建乡镇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系统,使其更加符合乡镇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需要;陈文珍、叶志勇(2010)对***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部署和目标要求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并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等问题确定为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徐世平(2013)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农村文化产业进行了研究,提出农村文化产业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同时,农村文化产业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条件。

2、国内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潘鲁生(2006)提出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于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意义;李新市(2006)认为应当采取激发农村文化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产业链和集约化发展等措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韩海浪(2006)分析了“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最后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利用特色资源、走市场化道路等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刘彦武(2008)指出农村文化产业产生和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强调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组合性和客观性问题;周传蛟等 (2009)从农村存在着潜在文化需求、国家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和***策,以及城市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的渗透等多个方面指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恰逢其时;范玉刚(2010)提出要使农村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以新观念、新思维引导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周云逸(2010)针对中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的现状,从发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本”、吸引民资及外资进入农村文化产业、实施重大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三个方面提出破局之策。

3、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国内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孙金荣(2005)研究了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郭玉兰(2007)针对山西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可选择借鉴的模式、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进行了研究;吴声怡、许慧宏(2007)介绍了福建省农村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现状,对福建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现实条件进行剖析,最后确定了其发展模式;任雪艳(2012)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云南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陈健萍(2013)提出广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应走文化产业融合的路径,因地因类制宜选择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和市场开发等发展模式,并建立文化内容企业发展、高水平文化内容生产和农村文化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制度;张忠(2013)指出村级文化产业既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府应当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点放在村级农村。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研究已经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国内对文化产业研究多数停留在定性层面,针对特定农村区域文化产业的数量研究较少。本文对国内外农村文化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类分析,以期为其他从事农村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同仁提供有益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M].湖南师大出版社,2010.7.

[2]李新市.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行***学院学报,2006.2.

[3]刘彦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分析[J].农村经济,2008.8.

[4]周云逸.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J].河北学刊,2010.30.6.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9

关键词 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培训;山东临沂;河东区

中***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90-02

农村经济依托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而农业产业化需要新型农民来完成。传统农民文化素质低、经验型思维、因循守旧、没有积极地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乐于转变观念,高瞻远瞩,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入到农业产业化中来,才能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操作规范、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出畅销国内外的品牌农产品。因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临沂市河东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5万人,农村劳动力22万人。全区耕地面积2.47万公顷,是山东省重要的优质粮食、蔬菜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29家、区级50家[1]。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6 666.67hm2,特种动物存养量230万只,形成了脱水蔬菜、肉食加工、木柳工艺、苗木花卉、特种动物养殖加工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临沂市河东区培养的大批新型农民。

1 新型农民的含义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或者公社社员,然而,其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产品,“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农夫,只是从自然产品经济转变为计划产品经济,从个体农夫转变为集体农夫。而农商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学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是一个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新型农民不仅仅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更是综合各种要素的新生产者,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新一代劳动者,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2]。

1.1 新型农民要有文化

有文化是新型农民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指农民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文化还包括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自觉遵纪守法,是反映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就没有新型农民。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民职业教育的不足5%,我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3/4分布在农村[3]。低素质的传统农民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如在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时,很多农民没有诚信的市场观念,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不履行合同义务,使企业叫苦不迭。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新型农民要懂技术

懂技术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只有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产业化程度越高,对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求量越大。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1.3 新型农民要会经营

会经营是指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具有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新型农民要掌握基本的农业经营管理知识,树立品牌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传统农民开拓市场意识低、获取信息渠道窄、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他们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和“看样行为”[4],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很难被转化应用,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训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先进的质量意识、积极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捕捉农村经济发展中各种商机的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

农村经济要发展,一靠***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国家***策方面,历来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每年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下发。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等一大批涉农税种,适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惠农***策。国家投入方面,逐年增加农业投入(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1 230亿元对农业进行补贴),继续进行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实施家电下乡补贴***策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策。目前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策、国家资金投入都已到位,剩下的就是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来完成繁荣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河东区通过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支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河东区农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建设新农村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点,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作为根本途径,依靠培训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3 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

农业人口占河东区总人口的93.7%,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振兴。打造河东“半壁江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传统农民培养成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临沂市河东区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力求针对性,讲究灵活性,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3.1 中专层次培训

以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百万中专生培训计划,进行中专层次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重点培养村级干部、专业户、农民合作组织骨干等,先后发放中专毕业证书1 242个,发放绿色证书1.6万个,组织培训农民3.2万人次。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培训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

3.2 本、专科层次培训

以提高农村***员干部队伍和农业龙头企业干部的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本、专科层次的培训。以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实施网络教育为主,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帮助临沂市河东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发展排头兵。

3.3 “富口袋、富脑袋”双富培训

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富口袋、富脑袋”的双富培训工程。结合临沂市河东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培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创业型农民为目标,将经济强村支部书记、务工返乡人员及经营、加工、种养大户等,组织选送到高校进行知识更新和创业培训。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能手,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带领周围群众一起创业致富。

3.4 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以加快农村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目标,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能源沼气建设等项目实施,向农民推广了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等。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带动了一大批示范户,促进了全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临沂市河东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5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6~2008年临沂市河东区连续3年实施了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共承担了7 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9.4%。阳光工程的实施,既实现了农村土地以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建立了产业化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实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高素质新型农民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土地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标准化生产操作以及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实现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那些不守信用、不按标准化生产、乱用剧毒农药的低素质农户必将被农业产业化所淘汰。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新型农民,也造就了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5]。

3.6 品牌意识培训

以打造品牌农业为目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契机,争创农产品知名品牌,培养农民品牌意识。在扩大推广优质品牌的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的检测监控、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等全程质量控制,培育了“沂平”牌番茄、“长虹岭”牌草莓、“玉湖”牌莲藕等大批知名农产品,由此带来的丰厚利益也使品牌观念深入人心。临沂市河东区多措并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了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型农民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勤劳致富,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民的总体素质会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化将会踏入发展快车道,农村经济也将迎来繁荣的春天。

4 参考文献

[1] 刘占仁.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6.

[2] 熊云飚.对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96-99.

[3] 邹宝群.培养新型农民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J].现在农业科技,2008 (23):306-309.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艺术;发展思路

检 索:

中***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2-0044-03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Rural?Art?Design?Industry?in?Jiangsu

BI Xue-wei1,2

(1.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 221000,China;2. Xuzhou Architecture Digital Art Innova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Xuzhou 2210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ural art design industry in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Rural art design industry in China origin ated from Europe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because the city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ity residents i ncreased pressure led them to want to go to countryside to relax, so that various industries related to rural ecolog ical agriculture is gradually rising. In our country, the rural art design industry mainly has two development directio ns, one i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he first is the art product design. Jiangsu Province as China’s econo mic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rural art and design industry is also a leading national, and the development o f the industry’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vince’s economic income is also considerable.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rural art; development ideas

Internet :

前言

随着农村文化生态资源逐渐开始被开发,各种与农村相关的产业都相继开始发展起来,其中农村艺术设计产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和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商业大省,其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同时水平也领先全国。从整体上看,江苏省的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整体情况良好,但其仍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探究江苏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思路与途径,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什么是农村艺术设计产业

(一)农村的本质含义

农村,指乡下地区,其不同于现代的城市和城镇,是从事各种农业相关活动和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计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农村的特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时候的建筑、原始生态和农业用具等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农耕文明绵延传承了两千多年,农村不仅在过去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母体,即使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文化单元。从农村艺术产业方面上看,农村的本质就是:农村是农业艺术产品的主要存在场所和载体,而农业艺术产业正是以在农村艺术产品为基础出发点,围绕农村进行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链。总的来说,农村就是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二)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定位

我国的农村艺术设计大致包括景观建筑的设计和艺术工艺品的设计两方面。农村艺术设计产业是以农村文化遗产和农村艺术产品为基础开发和发展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其中农村艺术产品又是通过遗留下来的历史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开发设计而来的。目前,我国的农村艺术设计产品主要以历史农耕工具和自然形成的生态农业资源为模板进行设计制作的,其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还融入了现代科学理念。农村设计产业正是由这些农村设计产品的开发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极高商业潜力和文化价值的产业,其与农村文化旅游业和各种旅游副产品业等共同形成一条新型农业产业链。其作为具有个体特色的新产业,不仅在旅游业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手工艺产业中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农村艺术设计化理念的提出

(一)农村艺术设计化概念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整体发展与规划都相对落后,有的甚至是零开发,一直保持着与古时候近乎一样的原始状态。然而现代化的零进程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保留正是农村能够被用于艺术设计的最重要条件,这是因为农村艺术设计化必须建立在原始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并且依赖历史农耕文物去开发各种农村艺术设计产品。农村艺术设计化的概念最早源自欧洲的生态农业开发,之后逐渐在我国发展,最终形成现在的理念。总的来说,农村艺术设计化的概念就是以农村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和新思潮去进行设计。其主要的设计有两大部分,一方面是以农村原始生态环境和建筑为原版,融入现代化理念和历史文化理念进行景观设计;另一方面是以各种遗留下来的农耕文化遗产包括农耕用具等为模板,根据现代化的工艺去制作出一些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意义的工艺和手工艺产品。

(二)农村艺术设计化定义的延伸

农村艺术设计最初的定义是:将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进行开发,通过现代艺术化的设计与改造,形成相应的农村艺术产物。最初的农村艺术设计主要以生态建筑景观的设计为主,其将现代艺术化的新思维和新理念融入到建筑物的改造重建中,使新建筑不仅符合现代绿色发展的概念,与环境相适应,而且建筑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由于绿色发展整体性原则的运用,使农村的各个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景观。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农村艺术设计化的定义已经延伸到手工艺品和工艺品的设计上。手工艺和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主要以农耕文化资源为模板,批量化的生产出一系列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从而借助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工艺品的销量,促进相关副产业的发展,使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三、江苏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现状(农村发展的形势需要、环境需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平衡

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必须要依附农村基础文化的建设去开发和发展,只有发展好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才能使艺术设计产业蓬勃发展。江苏省的整体其农村的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发展在全国来说也是数一数二,但是事实上的发展情况是很不平衡的。从整个江苏省看,苏南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苏北地区来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苏南地区的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相对完善,甚至有的地区已经达到欧洲高水平生态文化乡村的水平,然而苏北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其文化基础建设发展相对落后,有的甚至处于刚起步或者还未开始建设的阶段。由于地区的发展不均和各地区分区***府的重视程度不同,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农村文化建设好的地方发展的越来越好,而建设差的地方越来越落后。所以从当前情况看,江苏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发展总体情况还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人们的主要精神消费包括旅行和购买文化产品等多种形式,其中近几年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由于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法定假期去旅行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于来自社会生活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和人们生活追求的层次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在旅行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多,且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精神文化产业也随之发展迅猛,并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呈近乎直线的上升形式。

四、农村艺术设计产业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一)农村艺术设计产业是民间艺术的载体

我们所谓的农村艺术设计产业主要是以农村文化历史资源为基础进行艺术化的设计。简单来说,我们的农村文化历史资源很大一部分都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换言之,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现代城市化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许多农村也逐渐向城市化方向走去,各种高科技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导致许多民间艺术和民间传统渐渐被人们遗忘,淡出人们的视线中。而随着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各种民间艺术也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民间艺术的载体,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可以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让旧式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赋予其新生命,让民间艺术与现代化思潮技术相结合,诞生出一种兼具商业价值和历史文化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二)民间艺术是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核心资源

农村艺术设计产业作为民间艺术的载体,赋予民间艺术新生命,使以全新的形象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同样的,民间艺术也是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众所周知,我们的农村艺术设计产业主要是依附农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展的,其主要的核心资源就是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精髓部分,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意义。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另一大特性就是“民族性”,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和平发展的国家,所以各民族不同的民间艺术都拥有其各自的民族化特色。也正是由于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拥有其个性的特点与不同之处,每一种民间艺术都被印上不同民族的特色烙印,才能使其成为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核心资源。

五、发达国家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

(一)使用艺术手段改造生活环境

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已经相当发达,并且其价值不仅限于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甚至对改变人们的生活都有深远意义。据了解,许多欧洲发达国家的乡村设计产业已经发展到使用艺术手段去改造生活环境。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融入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整体性发展原则和乡村艺术思维去设计住宅建筑及其周边的生态景观,不仅使我们现在的住宅建筑更具艺术气息,更加美观,同时让现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与我们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经过乡村艺术设计理念融入的景观建筑,其不同于以往分散不均,随意建造的居民住宅,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分布在住宅区域中,并且在住宅区域内的绿化植物也呈规律性分布,使住宅区域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很好的互相适应,不仅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且使人民拥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这就是发达国家对乡村艺术设计的创新运用,使用其设计理念来改造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为当地居民量身打造“人体塑像”

发达国家乡村设计的先进理念不仅包括使用艺术手段改造生态环境,还包括为当地居民量身打造“人体塑像”。所谓乡村艺术设计的“人体塑像”是指以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进行艺术化设计出独具当地特色烙印的乡村文化设计产品,其中设计产品包括手工艺品和工艺品等。由于该“人体塑像”是根据当地特色进行量身打造的,所以其作为当地独有的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其可作为当地文化工艺产业,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使当地的商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以当地的“人体塑像“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不仅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对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乡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多元化

(一)艺术设计产业的多元化体现于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化”成为先进的一个发展大趋势,由于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当然,乡村艺术设计行业也不外如是。从最初乡村设计的理念被提出至今,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适应期和单一方向发展时期到其相对成熟阶段之后,开始逐渐进入向“多元化”的状态。首先,艺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于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在这里所说的“乡村”就是指包括乡村中所有的建筑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形成的一个整体性区域,而“自然环境”就是指除了农村人为建筑之外的其他生态环境。我们知道在艺术化的设计中,人为建筑和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主要的设计方面也就是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公共空间,所以说艺术设计产业的多元化体现与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

(二)艺术设计产业的多元化体现于乡村内部空间

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体现在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公共空间,还体现在乡村内部空间。乡村内部空间就是指乡村中所有的人文建筑,基础设施和内部小环境等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域。从艺术设计层面上看,乡村内部空间的设计和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设计同样重要。从当下的艺术设计产业的乡村内部看,其每个***的小环境的艺术设计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其组成的一个整体空间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设计的多元化因素的加入,使整个乡村内部空间的景观不仅保持着良好的整体协调性,而且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特色点。

七、乡村艺术设计产业的保护、挖掘、发展(匠人)

(一)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

目前,我国江苏省的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虽然整体发展情况相对较好,但是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为了使其发展的又快又好,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积极策略给予帮助。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加入到乡村艺术设计的行业中。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人民群众是我们社会的劳动主体,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对劳动力有所需求,甚至于是劳动力的数量以及质量决定着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在乡村艺术设计产业中,农民就是主体劳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的工作积极性,让农民主体热爱这个行业,才能使这个行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劳动力输入,这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尊重乡村精神的艺术设计产业的理念

其次,乡村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是依附于农业文化资源与乡村生态资源的,其核心就是围绕乡村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换言之,农村艺术设计产业根源在乡村,立足于乡村,也是依赖乡村进行发展的,所以,其必须以乡村精神为整个行业的核心思想,在行业的开发与发展中,也必须尊重乡村精神的艺术设计产业的理念。所谓的“乡村精神”就是指我国数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农业农耕文化精神,其间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只有尊重乡村精神的艺术设计产业的理念,才能使我们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能够更稳固的发展。

(三)遵循艺术设计产业融入乡村的基本原则

在发展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道路上,我们除了要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尊重乡村精神的艺术设计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现念的艺术设计产业与乡村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相结合,因此我们应当施行遵循艺术设计产业融入乡村的基本原则的策略。遵循艺术设计融入乡村,就一定要对艺术设计与农村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现代的可持续和整体性发展的原则,使艺术设计产业与乡村文化生态资源相适应,使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适合当下江苏省农村的资源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江苏省的乡村艺术设计产业大步向前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的农村文化生态的开发与发展。

八、结论

随着欧洲农业生态产业的引入,我国的农村艺术设计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几个大省之一,江苏在农村艺术设计产业的起步与发展都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发展地区不均与我国当前也处在发展中阶段,所以其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相适应的***策和策略去发展,如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尊重乡村精神的设计理念和遵循艺术设计融入乡村的方法去使江苏省的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更快更好,从而推动整体的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美玲.江苏邳州农村商业银行农村理财产品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 严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地方模式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村发展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2014(11):95-95.

[3] 张海***.关于城郊型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8).

[4] 赵彤,马晓冬,蔡|宇.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2):67-7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10篇

学习

健康扶贫工作措施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扶贫工作措施模板,内容包括健康扶贫实施方案格式范文,健康扶贫计划及扶贫方案范文。收录日期:2017年2月8日一、贫困的定义贫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涵义,它隶属于一个历史和社会范畴,1989年欧洲共同体定义贫困为:“

学习

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营业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大全,证券营业部理财经理工作总结。1、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主任室一班人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做学习典型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实践者。为人师表,清正廉洁,以俭养德,以自己品

学习

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10篇,内容包括暑假里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范文。五年级:053490

学习

微博经典语录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微博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微博经典语录及感悟,人民日报微博文案经典语录。3、每一段时光,只要放在心上,就是地久天长。4、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不论他有多爱你,最终也会有疲惫的一天。5、失败:是因为欠缺耐心;烦恼:是因

学习

电子档案管理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档案管理论文,内容包括档案管理论文核心期刊,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论文。[中***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5-0246-02文书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国家和行业***策法规,执行上

学习

人际交往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人际交往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论文,人际交往论文5000字。(三)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复回归分析进行回归分析时,自变量是类别变量的必须转化为虚拟变量,在本研究中的自变量均为类别变量,因此在投入回归分析之前

学习

圣诞节英文祝福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节英文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圣诞节英文祝福语给老师的,圣诞节祝福语送老师英文。3、Mayhappinessfollowyouwhereveryougo!愿您幸福快乐,直到永远永远。5、MerryChristmasandahappynewyear.敬祝圣诞,恭贺新喜。8、Don'tstan

学习

护理试题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试题10篇,内容包括护理试题直播,护理试题试卷推荐。

学习

日记端午节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日记端午节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安全日记,端午节趣事日记。可是长大以后的端午节就感觉,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现在的孩子好像也不流行戴五彩线,前几天给小臭买了一个,还不知道扔哪儿去了,自己也没有心思再弄一个,好像就这样,平平

学习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生感恩教育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中学生感恩教育问答。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学习

六一节目串词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节目串词10篇,内容包括六一角色巡游串词,小学六一活动串词。师:六月,是撒满阳光的:六月,是鲜花盛开的;幼:六月,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节日,六一,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师: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幼儿园全体师生和各位家长相聚在一起,共

学习

教师节座谈会发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座谈会发言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座谈会发言100字,教师节教师座谈会简短发言1分钟。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中,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写发

学习

端午节的祝福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的祝福10篇,内容包括高级的端午节祝福,端午节古语祝福词。3、端午节快乐!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4、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

学习

快乐青年10篇

阅读(40)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

学习

广场文化活动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广场文化活动10篇,内容包括广场文化活动文案,广场文化活动。排舞运动的价值直接影响着广场大众的参与度,通过对太原市4个广场216名群众进行问卷调研可知,有51.3%的人表示参加排舞运动是看重了该项运动的健身价值,参加排舞运动

学习

中外文化交流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外文化交流论文,内容包括中外文化交流论文1000字,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论文题目。一、国际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概况当今世界已经全面迈人了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不同地域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文化交

学习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本,最新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三、实施内容1、文化活动包含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等)、书画摄影展、2009年开学典礼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准空姐

学习

我国传统文化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10篇,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100个经典篇目,我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十篇。文化的内容无法完全复制,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宣传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高效传播方式为参照系。传统文化形象的影响力在于对外的宣传程度和辐

学习

新农村建设目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新农村建设目标10篇,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内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二、考核内容及标准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20__—20__年对各乡(镇)***、***府,县直各有关单位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共

学习

三秦文化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三秦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三秦文化论文题目,三秦地域文化论文范文。一、礼乐文化释义及礼乐文化的渊源礼乐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礼仪、礼乐和礼器。礼仪包括礼义和礼制,礼义即“礼”之本体,周代以“德”为礼之本体,后世有“

学习

茶文化工作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茶文化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茶文化活动计划方案,今年茶文化工作的计划。1.茶工业遗产保护区以县城南郊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场部旧址(万寿宫、水府祠)、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旧址、贵州省湄潭茶场旧址、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桐梓坡茶树

学习

农村风光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风光10篇,内容包括农村真实美景文章大全,日本农村风光。夏天,南门山上绿树成荫,头上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秋天,农民伯伯们显得非常高兴,因为又到了丰收的季节了,要忙着割收了。冬天,南门山上雪白一片,我和小伙伴们在附近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