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那些事10篇

我家的那些事篇1

说道大家伙,可谓坏事一赃赃,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可是,偏偏老妈把它当作宝贝,待遇好的都胜过了我那几条鱼!就说住处吧,从初来时的小缸换成了粗糙的、不美的却很大的养龟缸。不仅如此,一直以来,老妈说要再找一个华丽的瓷缸给龟龟(我们家喊大乌龟叫龟龟,小的就叫小乌龟)做家,想不到,两年后真找到一个中意的。于是,龟龟又搬家到设备齐全的、舒适的新住处。还有吃食,看的我都嫉妒(假的),由于老妈的娇生惯养,龟龟渐渐的傲气起来,足有饭来张口的娇娇女架势。为什么呢?因为它每天干掉两三条小鱼不算,还必须要有人喂它它才吃!不喂就不吃!反正它两三个月不吃是饿不死的!

不过,我们两个一人一物在它到我家时就结下了梁子——它竟敢欺负我这个小主人!那天,我放学回来后见老妈正抱着它,于是,我也过去抱抱它,可它竟在我身上撒尿!!!呜呜~~不要嘛,我的新新衣服啊~怒上头的我差点将它甩出去,要知道,从四层楼高的阳台上摔出去存活率是低的。但我也不敢滴,老妈不杀了我就怪了——那可是在爷爷家活了三十年的、她宝贝的不得了的龟龟啊!

哎~最后嘛,可谓不打不相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可爱之处。虽然在爷爷家就见过,可惜无法进一步了解,而现在我可以好好的了解它了,顺便报那一仇!哼哼!!

看见这上面的几副照片了吗?那是本姑娘的杰作!那个最上面的那副是我偷拍的。怎么样?可爱不?其实呀这三副***连在一起是一个故事哦~我相信大家一定看的出来!没错,起因嘛,很简单,我要拍它于是乎,它先用那可爱的先眼睛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快速爬开,找到它的另一个休息处,躲了起来。后来嘛,我等了很久,趁它熟睡后,我悄悄的移开盖在它上面的障碍物,拍下了这副***——其实它闭者眼睛睡觉的样子还真可爱呀!

注意啦!!!千千万万别被它可爱的外表给迷惑了!!!要说奸诈,那真是老奸巨滑啊!由于粗心,老妈常忘了把阳台与客厅隔离开来。于是呢,这家伙就来个浑水摸鱼!一不留神就溜到了客厅,钻到沙发底下去。弄都弄不出来。只能跟它耗着,憋一独自火,却无从发泄!唉,这头疼的家伙!

有时候啊,我会问它:你这乌龟不会是成了精吧?!为什么我们说的话你都听的懂呢?害的我老被妈骂,你老被我妈夸?真不公平啊~~这个时候的它会伸出头来望着我,似疑问,似鼓励,可惜,我看不懂。不然,我就有一个知心朋友了。不过,别担心,至少我还是有朋友的。

我家的那些事篇2

正文:

最后一次见到燕子是在几年后的一个夏天。在回家的那条路上,我远远的看见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孩子。她穿着一件松松跨跨的衣服,头发蓬乱,身材臃肿,背有些微驼,眼神平静的望着面前的一片荒芜的田野。

我走近一看,竟然是她。

我是真不敢相信,是她。

她叫燕子,是本地一户还算富裕人家的女儿。我在这附近的工厂工作,在这个村子里也住了很多年。以前,我上下班的路上时常的看见她,美丽的容貌,高挑的个子,白皙的皮肤,总是穿着时尚的衣服在路上走。我从未与她说过话,也从未见她在路上和别人说过话,她给我的感觉永远都是那样的自信,美丽,冷艳。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见过她。听同村的人说。她嫁人了,嫁给了一个四川的打工仔,她的家人肯定是极力反对的,说四川那么远,穷乡僻壤。但是,她坚持要和那个男孩在一起,为了和那个男孩在一起,她背着家人和男孩一起去了四川。一去就是好多年,她先后生了两个孩子,没有结婚证,没有酒席,更没有婚礼。我想,这一次,应该是她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同意第一次回娘家。

听到这里,看看现在的她,再想想原来的她。我忽然的有一些心酸。曾经那个美丽高傲的一个女孩,甘愿为一个男子受尽生活的折磨。我知道,是真的爱一个人才会甘愿这样的改变,放下原来优越的物质生活,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努力适应。谁说那些日子是苦的了,只要他眼里尽是自己,再苦也是甜的。

又过了些年,我没见到过她,但却听说了一些关于她的故事,说是那次她回娘家以后,她的父母拿出户口本,终于同意让她和男孩在一起。那男孩欣喜若狂,那男孩为了给她筹办一场像样的婚礼,特意花了很多钱从镇上买回来一辆摩托车,在骑车回来的路上,男孩被一辆货车撞飞,再也没有醒过来。

我家的那些事篇3

关键词:《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真事 真心 真情 启示

根据已经在各大论坛激起网友强烈反响的同名漫画改编的连载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一季已告完结。这部时下在网络上走红的“微漫”延续了原漫画的精神主旨和情节套路,又不乏独具匠心的加工改编,它在调侃之余也让不少网友不得不承认被“戳中泪点”。在火红岁月的光芒日渐离我们远去的今天,对于“90后”的新生人群,这样一部个性鲜明、时尚老道的动画的出世不仅满满的充盈着爱国主义的正能量,而且以其“别有洞天”的创意带给今日的文艺工作者许多启迪。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改编自网友长帖,它用不同的动物指代不同的国家,如用老鹰指代美国,用毛熊指代俄罗斯,用兔子指代中国,用象指代印度,用小羊指代巴基斯坦等,童话般地表现出这些国家的鲜明特点,它用戏谑、隐喻的笔法记述了我国自近代以来经历的一系列重大***治***事事件。网友对以兔子指代中国的原因颇多诠释,一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经由故事、漫画、动画的改编和传播,中国“腹黑小白兔”的新形象在互联网社区已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故事贴、原版漫画不同,动画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调侃之余发散着着深厚强烈的情感取向,情节更具故事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丰满,同时大量专业术语、网络习惯语被通俗化处理,这使它可以面向更广的受众,也使作品的爱国主义基调更为鲜明。可以说在网友的努力下,改编成动画之后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渐趋成熟,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的谈资,更是具备了优秀动画剧的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点。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特点可以用“真”字来概括,即述真事,显真心,抒真情。

“真事”体现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的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事件。《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依托的历史知识虽不一定完全可靠、无懈可击,但从原帖到动画每个系列的制作中我们都能看到网友尽心尽力还原历史真实的孜孜努力,在动画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每集结尾更有大量相关的历史照片和视频片段作为佐证助解,主要情节的设置和渲染:如志愿***兔子的冲锋陷阵、留学生兔子的一心归国、科学家兔子的前仆后继等都是依托于史料的合理还原与想象的结果,同时又处理的深入浅出,有一点历史知识的观众便能理解它的用心。在被“萌”化处理、说着网络语言的动物形象背后,真正能打动人的就是这些有史实作为依托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爱国与自豪不需要刻意提示,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一旦从纸面中走出来,成为真实跃动的影像,兔子们的一句“眼泪是会冻住的”或“就是用算盘打也要打出来”便会深深打动受众的心。特别是由于过去岁月中文艺界形成的比较僵化的思想宣传套路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息浸染只顾娱乐和“大话”、“戏说”的各种“神剧”的甚嚣尘上,我们今天格外需要真材实料、可信可感、生动平易的文艺作品打动人心、慰藉人心、纯化人心。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真心”体现在它庭院讲故事般的氛围中。作为一部纯粹由民间人士创作的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制作者没有太多的算计,也没有太多的顾虑,因而大量使用他们习惯用于表达的网络语言和***事论坛里既成的段子,故事讲得轻松随意,颇能迎合当下青年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精神心理。同时,它又将代表各国的约定俗成的动物形象进一步进行了漫画化的刻画处理,把自然界的猛禽猎兽变形为了“萌萌的”小动物形象,营造了一个狗熊、大象与小兔子、小鸟一般的童话般轻松可爱的情境。面对从未经历过也难以想象险恶战争环境情态的年轻观众而言它更具亲和力和“文艺范”,更容易被接受,也更适于讲出宏观的国际层面的博弈故事。但是在看似随意轻松的设计背后,我们仍可看出创作团队的良苦用心,可能是由于动画观众被定位为广大普通百姓,《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自然讲述的基础上将大量原版中的专业术语、网络段子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话语,有种生活中内行给外行精心介绍产品设计的“科普”感觉。一些细节如毛熊取酒精情节的设置、核工作者使用的计算尺被“国产化”为算盘、志愿***兔子钻防空洞时文工团兔子演唱《我的祖国》、科学家兔子冒险捞取即将被毛熊销毁的珍贵资料、反映中国民间的认识甚至偏见的“棒子”“毛子”等人物形象外观的逼真设计等都反映出制作者对为观众营造熟悉的氛围,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的重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一些细节在处理上甚至有尽力向事实靠拢,着力表现情感的努力痕迹。《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虽然受制于制作者的水平也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总体上是可圈可点的。这部用心贴近观众,认真详细讲述故事的动漫剧作体现了制作者难得的“真心”,它既不以哗众取宠、速战速决为第一要义,又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一门心思面向观众、研究观众,这种制作态度值得我们赞扬。

而“真情”既来自剧作中人物真实可感的情感变化,又包含了制作者怀念先烈热爱祖国的真情的自然流露,还包括对观众情感的激发。有真情,一部文艺作品才能说真正贴近了生活;有真情,才能既防止矫揉造作,又避免流于俗套。笔者认为,动画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与其雏形相比最大的改进就在于情感方面的精雕细琢,这在人物情感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创业艰难的兔子们的情感:从兔子的“建设一个新的种花家”到志愿***兔子的“为了祖国的亲们不用钻防空洞”,再到原子弹研究院兔子怒敲黑板、留美兔子欲哭无泪、海峡兔子倾情献歌……作者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创设具体的微观情境、揣摩具体的个体情感,并不像有些作者过分热衷于渲染深沉伟大之情,用小兔子的寻常经历表现不寻常的伟大主题,《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既保证了情感的充沛,又保证了情感变化的连贯,较好地克服了以往“高大上”的爱国宣传作品中情感套路化、失真化,过分依托既有背景进行“宏大叙事”因而难以在细微处打动人的缺憾。《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的其他动物的情感虽然多被调侃戏谑化,但情感变化一样合情合理,为表现具体情境、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戏谑的氛围中,兔子对小羊(即巴基斯坦)的一句“不哭不哭,以后就是兄弟了”、兔子对毛熊(即俄罗斯)老师欲哭无泪的一句“老师,我们还能再见面吗”?虽然简朴,却令人动容,既博人欢乐,又打动人心,更引人深思,既保证了作品喜闻乐见,又防止了主题情感表现的生硬。这样的表现,显然也离不开作者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从长贴到漫画再到动画,虽然作品情节、风格、感情基调不尽相同,但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作者在讽刺嬉笑中显露的“儿不嫌母丑”的诚挚爱国心。作为一部有一定公益性质的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制作者可以避开文化产业化的影响潜心制作。但对于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如何面对文化产业化大环境中的压力和利润诱惑决定着其作品能否具有“真情”、“真心”。实际上,在廉价低质的影视产品随处可见的今天,坚持原则、坚定信仰,在文化产业化的大环境中敢于“去产业化”,更有可能获得精神与市场的双赢。前不久上映的票房成绩不俗的《大圣归来》便是很好的例证。

我家的那些事篇4

感谢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现在无忧的生活,也给了我努力奋斗,追求梦想的空间!

更感谢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好的奋斗榜样!

这段日子里我常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有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找不到好工作;有人说情路不顺,总是遇到人渣;有人说父母没本事,买不起房;有人抱怨遇人不淑,总是被同事欺负;有人说自己命不好,遇不到富贵爹妈,成不了富贵二代,于是遭遇上述的总总事情。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见过太多靠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的人,也见过太过挥霍原本优越的条件而最终变成人生废物的人。人的出生的确无法选择,但未来的命运可以选择!

(一)

这些天妈妈在我这里玩,偶然间说起来我家这些年的变化,妈妈说起曾经一起招工进工厂的那些朋友,大家的起跑线都一样,工厂招工,为了全民工的名额打破脑袋,甚至要把婚姻都算计在其中。

国企大锅饭的年代,那些溜须拍马的,那些善于两面三刀的人往往混的要比老实不开窍只知道死命干活做技术的人,要好的多。我记忆里,做供销口子的那些叔叔阿姨家总是有很多好吃的,总是最先有新鲜的玩意,好看的衣服。一起进工厂的那些年轻人,在成家立业,儿女七八岁的时候,各自的生活会开始分化,做行***和干供销的最有钱,而做技术的往往最穷,我家就是后者。

但这并不是人生的终点。

年的时候,命运将大部分人又拉回了同一起跑线——国企破产。偌大的工厂,几千来号的职工,就这么在一夜间面临下岗的命运,谁也不比谁好那么一点。那一辈人在人生的中年阶段第一次见识到市场经济的杀伤力。摆在他们眼前只有两条选择:要不唉叹命运悲惨,从此拿着一次性结算的工资穷困潦倒过一生,要不不相信人生已定,改变命运。98年开始的下岗潮给了努力奋斗的人第二次选择命运的机会。所有人又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十几年后,走出了不相同的人生道路。

听妈妈说,他们所在的单位的破产阵痛长达两年,等清算小组从单位撤离时,一个偌大的国企变得满目疮痍。这个时候有后路的人早已找到了下家,没有后路的人选择拿着清算工资另作打算,最惨的莫过于留守的那些人。

破产常常会伴随腐败查处,很多曾经熟悉的叔叔们集体成了阶下囚,在我印象中,厂长和***支部书记都进去了,还有一些营销口子的干部们也没有落下。而这个时候,我爸爸临危受命,去接手早已没有人的***支部,成了日后被我拿来开玩笑的“光杆司令”。别人听上去是“***支部书记”,而实际上就是“倒霉的看门人”。

接近1年的时间,我家没有收入,只有早些年爸妈辛苦节省下来的那点钱,勉强维持。这期间,除了维持这个空架子工厂的一些日常事情,爸爸通过朋友的帮助,开始在会计事务所兼职,补贴家用。因为爸爸早年是“设备科科长”,精通设备,当会计事务所需要审计类似企业的时候,会请他去帮忙,给点报酬。老爸不会打算盘,只能用计算机,工作量大的时候,常常要熬到凌晨3点。由于老爸工作非常负责,工作出错率很低,那位朋友甚至建议我爸干脆离开单位,长期去事务所帮忙。不知道是老爸拘还是觉得这时候离开有点不负责,总之没同意。

(二)

作为整个市唯一的重工业企业光秃秃的钉在那里,***府也怕它就这么完了,开始想办法招商引资。几个月后,爸爸开始常去局里开会,开始接触一些陌生人,甚至还有人来到我家谈事情。后来听妈妈说,那些人就是来考察的。

先来的第一波人,给我爸谈了几天,临走想塞一个红包,里面有3000元,我爸没有收。后来又来了一拨人,又谈了几天,红包加码变成了5000元,我爸还是没收。再后来一个看上去更能主事的人来找我爸,谈了一天,红包直接变成2万,他还是没收。其实,我估计那个时候家里的存款也已经耗了七七八八了,我妈找关系弄了个提前退休,一个月工资才418。3,我老爸除了会计事务所那点零散钱,每月“看门”钱也就400块,还是个空头支票。当时的3000也好,还是后来的2万,对他们都是一笔大钱,或许能改善好一会的生活。不过,爸妈做人做事都有原则,总觉得该是自己才拿,不该是自己的,拿了有辱原则。当时,老爸跟那个主事的人说,“如果你们真的愿意来投资合作,能帮忙的我一定忙,技术上有问题的我来解决,没有人希望这么大一个工厂就废了。”

我不清楚是不是这三次的考察让那些人放了心,总之,两个月后由市里领导牵线,一个为期十年的租赁合同就这么签订了,最后那个给两万的人就是日后的董事长。

合同签订后,他们需要一些原厂的技术员来指导生产线流程,同时也碍于上面的一些面子,也安排了一些位置给原来(未进局子)的干部,但丝毫没有提钱的事情。对于我爸这边,因为前期的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个有原则没那些小九九的人,也希望他能够过来帮助生产,但依旧没有提到酬劳的时候。那段日子,我妈常说,你这整天忙来忙去,怎么也不见个工资拿回来啊!

车间启动的前三个月,忙的昏天黑地,一毛钱么有,那些干部们坐不住了,曾经自己养尊处优惯了,现在非但工作累的要死,看这帮不知道哪里来的外地人的脸色,还一毛钱见不到,算什么事!于是他们开始闹情绪,开始罢工。这一罢工,我爸就惨了,重工业企业,上一道新的生产线会非常的辛苦,再来个罢工,那帮不了半个忙,还添乱,工作量平白添了好几倍。不光如此,他们还鼓动我老爸罢工,留个烂摊子给他们,好像现在还是之前的国企,公家的东西,败光拉到,倒闭最好!

我爸没同意,他当个光杆的“***书记”一整年,好不容易真的有希望可以改变这个现状,他舍不得离开,更何况,他不能容忍自己不负责任,一个生产线刚刚上,还没有开始生产,半吊子的时候甩手不干,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那帮人闹了半天发现没戏,纷纷要求离开,以为这种威胁还能跟以往那般奏效。恕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里早就不是他们可以肆意摆布的地方,那些投资人利用这个机会,拿了点钱,把这帮不做事只叫嚣的家伙都请了出去。

也许,我老爸这辈子就喜欢当冤大头吧。

虽然这些来投资的外地人够狠,工作作风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极度野蛮”,上个项目不睡觉都要做起来。在我爸眼里,这些人才是真正想做事业的人。听他后来说,刚开始的三个月,其他工人是不拿钱,他们是不断的往里面掏钱,整个项目投资花了4000多万,他们比谁都害怕会做不起来。那时候,我老爸是每日工作12个小时,他们也是工作12个小时,谁也不比谁好过点。

没几个月后,一切步入正轨,他们开始正式跟我爸说,领导层是他们自己人,这里能给我爸的就是一个车间主任的中层职位,工资1800元,他们询问我爸爸是否愿意接受。也许是当时的确没有其他的选择,也许是当时他对这个工作了十多年的单位有感情,也许还有其他的考虑,老爸没有拒绝,我妈也表示支持,就这么,我爸脱下了原来身份,成了一名最普通的打工者。

从开工到年底,7个月的时间,我爸每月领1800元,那些早已离开的叔叔们常在背后嘲笑我爸傻,为了这点钱拼死拼活教人家技术,给人家进行改造。而他们靠着家里那点关系,又在哪里哪里做了一个小干部,不用干活每个月还能拿两三千工资。

(三)

生活就这么一点一点开始恢复,我爸的工资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年终奖金开始从5000涨到1万,3万。领导层的信任随着每年的工资而逐年增长,一晃3年过去了,我爸全年的收入变成了8万,这对于当时的爸妈而言,是个相当不错的薪酬,老爸与身边的一些朋友的差距开始渐渐显现。这个时候命运又给了我爸一次选择。

因为技术口碑的原因,开始有一些周边的企业想挖角,希望我爸和单位其他的一些技术干部能够跳槽过去,进行企业重组,当时开给我爸爸的年薪是15万,2003年,对于一个三四线小城市的普通打工者,15万的年薪太具有吸引力,其他的那些技术干部纷纷接过橄榄枝,酝酿跳槽,甚至打算带走一批自己的亲信。一时间,人心开始浮动。

我爸没有表态,而是直接找当时的董事长,开门见山的表示自己并不打算离开,其他人怎么选择他无法决定,但他不会走。没有要求加薪,也没有要求减轻工作量,他还是拿着他一年8万的薪酬,做着全年几乎无休的工作。那时候原厂已经在投资人手中扩大了三倍,总资产已经从原先的3000万,变成了3个亿。

我妈说,老爸不离开以来一来在于为家庭稳定考虑,二来在于责任心和忠诚度,从工作的这三年来,虽然拿的薪酬很中层,工作很辛苦,但是,管理层一直给予他极大的尊重,在生产这个部分,更是给予了全部的信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老爸心里有着自己的衡量,一个正在稳步上升的企业,远比尚未启动的小工厂更加有前途,孰轻孰重,他清楚的很。

有时候我想,我爸妈常常干一些很笨的事情,但是往往却是最终受益最多的人,这不是他们的运气好,而是他们的谨慎稳重、处事有原则和规划长远。很多事情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的起色,但只要基础牢靠,只要方向正确,时间会给予他们想要的。

万年薪的许诺拉走了好几位技术优秀的中层干部,再一次,我老爸承担起额外多出的工作,幸好骨子里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希望去倒腾各种改造,否则,真不知道这些年怎么坚持下来的。

因为这一件事,整个管理层对老爸有了更好的看法,他们开始不断的给老爸放权,开始让老爸进入管理层日常决策会议,工资开始脱离中层干部标准,向一些副总的工资靠拢。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开始建议我爸入股,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也欢迎老爸加入。

在15万年薪后的第二年,我爸的全年收入进入了12万大关,而那两年前跳槽离开追求高薪的那帮人,听妈妈说,大多数人两年连10万都没挣回来,因为小企业压根就开不起来。

(四)

年的时候,我爸妈开始小资金的入股,企业开始越做越大,本金渐渐越滚越来越大,等到我09年毕业的时候,突然发现滚大的雪球可以让父母在这个城市生活的非常好。老爸从一个小小的中层干部,摇身变为董事,进入决策圈。

原本破产的一家国企被4000万的投入救活,这13年,他们以这家企业作为母体,进行不断扩建投资,成立四个分公司,同时涉足房地产和酒店等其他行业。13年后,他们不再是承租方,而是真正的企业主人,集团老总们。

我常常在想,倘若当初爸妈在破产后就彻底放弃努力呢,倘若在那些小诱惑前缴械投降呢,倘若他们真的克制不住小小的贪婪而拿了那个3000元,是不是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妈妈常说,这十年,似乎只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那些曾经一切生活在家属区的朋友们,13年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依旧是抱怨当初的国企下岗,依旧是埋怨资本家的暴利和剥削,但仅仅只有我家,从那个怨气冲天的家属区跳离出来,拥有另一种生活。

我跟朋友说,我相信“努力会改变命运”的说法,即便我承认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了却得不到他想要的,甚至很多人无论在努力,命运都会跟他开玩笑。但骨子里,我还是要跟自己说“努力一定会比放弃更有价值”。我身在存在的例子在不断告诉我“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哪怕命运不会自己想象中般的好,那也一定比以前好很多。”我爸妈如此,我家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五)

说道这里,我还想说说我姨夫,一个自小就么有爹妈,被小镇上一堆老夫妻拾回家当孙子养。我姨夫常跟我说,他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老爷爷老奶奶出门要饭,拾破烂,家里不是穷徒四壁,也是四面漏风。但这老夫妻打小就跟姨夫说,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离开这个小镇,你只有出去了才能改变命运。

多好的老夫妻,给不了物质,就给孩子志气。

姨夫离开小镇考到县里去读中学,然后又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市里读高中,他读的高中(也是后来我读的学校)是所全国重点中学,每年除了招录市区最好的学生外,至招录下面9个县市级中最好的前三名,你想以姨夫那环境,这得多难。但,这老爷子就做到了。高中三年后,他考入南京大学的气象系,啥都没从老家带走,除了跟邻居家借的一身衣服。我曾经一直以为那种读大学借衣服穿都是小说里的故事,但后来回到那个小镇上的时候,当年借衣服的那家人竟然还在,那家的孩子说起这个故事还颇有点自豪。

南大气象系毕业,服从分配去了北京气象局,在北京气象局做到副局长之后,为了姨妈掉户口的问题,选择离开北京市区,调入北京的某县(现在应该是区吧)***府做办公室主任。

姨夫的这一生很像我们现在口中的凤凰男(当然在婚姻上他没有凤凰男那般),他没有任何资源,连亲身爹妈都没有,却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远超过他自己想象的好。

不光他如此,我姨妈也如此,当年在小镇里当个村姑(她常爱这么嘲笑自己),后来跟姨夫去了北京,被北京人欺负的够呛,从说话到见识到穿着到生活,似乎一无是处。后来进入国营单位,遭遇更惨,因为没文化,很多东西学不来,即便是最简单的算账都常常犯错。我姨妈脾气拗,最恨被人看不起,于是每天晚上让我姨夫给补课,从一个真的不识几个字的村姑,愣是变成了日后的主账会计,这就是努力。

我没有细问过当年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是光想想,都觉得不容易。

(六)

其实,不光光是家里人,还有我身边的朋友,我身边朋友的亲人们,他们都在用努力向生活证明,一切只要努力,都可以改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如此。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国外读书,去世界500强工作,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另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努力奋斗,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城市里辛苦打拼,从一分钱开始节省,不靠,其实也没有任何亲人的帮助,自己买房子,组建家庭,而现在也买车子,开始以另一种姿态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就好比我之前的同事,她和她老公来自农村,上面还有兄弟姐妹,在这个城市里,全部都靠自己,每年回家还要给父母带点什么。小夫妻俩租的房子是300元一个月,租屋条件差到不可思议,夫妻两人为了攒房子的首付,长时间把每日的开支压缩在20元以内,甚至有一次同事回老家几天,他老公除了在单位解决吃饭问题,其他开销竟然压缩在每日5元。工作两年除了单位发放工作服,愣是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就这样,靠着刚工作并不算多的工资,两人咬牙凑足了买房子的首付。即便房子地方偏远,配套设施还没有跟上,但至少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自己的家。

我记得刚买房子的时候,她跟我说,以前在糟糕的生活也过过,现在总会比以前好。只要我跟老公努力,等孩子读小学了,我们一定会把房子从小换成大的,从郊区换到城市中心。当时我身边有很多啃老一族,那些人说什么豪情壮语,我都不太信,但他们说的我信,因为我看到他们这两年来的努力,只能让我佩服!

一年后,她老公跳槽,工资开始翻倍,她离开了我这个坑爹的单位,工资也翻倍了,这几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有空让她老公开车接我去她家玩,哈哈,是啊,车子也买了。我想,用不了孩子读小学,他们就可以把房子从小换大,从郊区换到市中心了。

这就是努力的力量,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让人感动!我很庆幸自己生活的圈子充满了努力的他们,无论是父辈亲人,还是朋友,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努力有回报”这个信念,我也要感谢我身边那些啃老的朋友们,他们也正在用放弃、抱怨、不求上进的方式努力成为“努力有回报”的反证,当然,他们没时间去思考“努力奋斗”的事情,因为他们忙着无休止的“抱怨人生”!

(七)

每每我遇到那些无休止抱怨人生,坚持认为“努力不会有回报”的朋友,我真的很想问问他们,“你们真的努力过吗?”

不要说,努力过没有回报,先问问自己你们真的努力过吗,你们真的下定决心,破釜沉舟,拼尽全力坚持一件事的吗?那些口中所谓的“我已经努力过了,但没有回报”的人,问问自己,是不是那些努力仅仅只是蜻蜓点水,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表达,仅仅只是在内心一闪而过,转个身全忘了?

你们说要努力考研,改变命运,但是自修室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熬通宵从来没在你们身上发生过,等到了考试那一天,看到试卷,傻了眼,于是开始在各种论坛发帖子攻击英语出题太变态!

你们说要努力进外企去好的公司,但是常常不愿意在企业的基层学技术,而是每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开始抱怨公司不人道,工资太低价。即便想跳槽,也要把水平练到家,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走。不要水平还是菜鸟,自我认知却到了总监级别。

你们说要努力出国读书改变命运,但背到GRE单词就开始哭天喊地,骂爹骂娘骂单词变态,这些变态的单词改变了多少学子的命运,把多少有毅力的年轻人送到心仪的学校。怎么偏偏到你这儿就不行了?

你们说要创业挣大钱,但除了花光爹妈的赞助费,赔进了自己和朋友的储蓄,到最后关门大吉。我就亲眼看到有朋友烧光了几十万,然后跟没事人一样跟我说,现在社会处境都不好,谁谁谁不也倒闭了。我甚至都没有听到他的一丁点反省和思考,似乎那些牺牲的金钱和时间就如同水蒸气一样,连个水渍都没有留下。

对,你们都打算做一些事情,然后草草了事,中途夭折,最后得出结论,努力没有回报!

这样的努力真希望越少越好,除了给朋友带来糟糕的负面影响外,还伤害了父母期待的心!

我知道世间有很多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知道有很多人一生下来人生起点就比别人底,就好像北上广考好大学的孩子,分数就比其他城市的孩子来的低,就比如生来就可以出国留学,远比那些窝在小屋里死命啃GRE的人来的容易,对,这是老天爷给的命,一开始就铁板钉钉了。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不能跟自己说,别人比我好,所以我就自甘堕落。就算我们努力了一辈子也追不上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那个落后的人生起点。我们可以比之前的那个自己活的更好,我们可以比身边原本差不多条件的人走的更远,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去够一下只有在梦里才能出现的生活。因为我们起点低,所以老天爷给我们预留的空间才大,所以才会有更多改变的可能性。

在退一万步讲,即便自己努力了,但还是实现不了曾经既定的目标,比如目标是当某某***,某某总裁之类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天爷让你通过结识很多人,遇见了很多事,从而拓宽了视野。俗套点讲,即便没有改变深度,至少拓展了长度吧。

我依旧相信努力的价值,奋斗的意义,依旧相信天助自助者,依旧相信坚持即便给不了结果,也一定会有精彩的过程。

所以,真想跟朋友们说,收起抱怨,把时间腾出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做真正会改变自身的事情,做那些让别人真心佩服你的事情。

我家的那些事篇5

有点奇怪的是,人们对这类事情会如此重视。亨利・詹姆士想出一个办法,并且运用到高度完善的程度;他通过一个在小说中担任部分角色的观察者的感受来讲述他的故事;这是一个绝妙的窍门,能为他的小说取得所企求的生动效果。他是一个深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的作家,所以能写得逼真,而且这种手法使他能避免那些采取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态度的小说家所招致的一些困难。凡是这个观察者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很方便地让读者纳闷去。不过这同自传的小说也相差不了多少;自传体小说同样有这许多优点,因此把这种方法说成是了不起的美学发现是荒谬的。其他被尊为最重要的试验是使用意识流。作家们总是向往具有情感价值并且不太难懂的哲学家。他们曾经依次被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吸引过。精神分析学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也是必然的。精神分析学对于小说家具有广阔的前途。他懂得自己最成功的作品有多少得力于自己的潜意识,所以情不自禁地想通过自己杜撰的那些人物勾画出一幅想象的潜意识***画,从而能把人物的性格挖掘得更深些。这是个很聪明、很有趣的花招,但是仅此而已。偶尔用来达到一个特殊目的,如讽刺性,或戏剧性,或解释性的目的,是可以的;用来作为写作的基本方法,就显得乏味了。我猜想这类或类似的手法,凡是可以派上用场的,都将被吸引到小说写作的一般技巧里,但是推荐这些手法的作品不久就会失去吸引力。那些看中这些古怪试验的作家好像忽视了一件事,即采用这些手法的小说里,所抒写的事情都是极端无聊的;看上去简直像是作者原就意识到自己的空虚,很不好受,因此逼得只好采用这些手法。他们这样独出心裁地描写的人物,其本身却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斤斤计较的问题是无足轻重的。这不妨说是意中事。因为艺术家只在题材不大使他感兴趣的时候,才对写作的技巧关注起来。当他满脑子想的是他的题材时,就没有多大工夫考虑到写作的艺术性问题了。因此,十七世纪的作家,被文艺复兴的艺术追求搞得筋疲力尽,又在探索人生的大问题时遭到专制的王侯和教会的阻止,就把心思转移到夸张华丽的文体和诸如此类的玩艺上去。也许,近年来人们对艺术上各种形式的技巧试验感兴趣表明了一件事实,即我们的文明正在解体;十九世纪的重要主题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艺术家们还看不出什么重大问题,将是取代我们自己文明的那一代人所关心的问题。

所以文学界认为我的作品没有多大价值,我看这是很自然的事。在戏剧上,我觉得按照传统的方式写很方便。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回到年代悠远的新石器时代去,仿效那在山洞里围火讲故事的人。我有故事要讲,我把故事看作是乐趣。在我看来,那时单是故事本身就足够成为一个目标了;而现在有相当长的时间,知识分子却瞧不起讲故事,所以我就倒霉。我读过不少论小说写作的书,全都认为小说情节没有多大价值(顺带说一下,我就不懂得某些自作聪明的理论家在故事和情节之间所作的严格区别。情节不过是故事的布局罢了)。这些古人们会认为情节对于高明的作者只是一种碍手的东西,是他对公众愚蠢要求的一种让步。确实,有时候你会认为最好的小说家都是散文家,而唯一十全十美的短篇小说是理查里司・兰姆和威廉・海司列特写的。

但是喜欢听故事和喜欢看有舞蹈的戏剧,同样是人之常情。从侦探小说的流行可以看出这种爱好至今不衰,连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也看它们,当然并不当回事,可是的确看它们;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们唯一放在眼里的那些心理的、教育的、精神分析的小说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特殊需要吗?有若干聪明的作家,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好货色,也有本领创造活生生的人物,但创造出来之后却不知道把他们怎么办才好。他们就是编不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和所有作家一样(而且所有作家多少都有点吹牛),他们把自己的短处说成是长处,或者告诉读者自己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或者骂他们不应该想知道。他们声称,故事没有结尾,局面没有收拾,线索由它悬着,正是实际生活。这并不尽然,因为至少死是可以作为一切故事的结束的;但是即使如他们所说,这也不能成为很好的理由。C兰姆,海司列特,两人都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散文家和论文家。因为小说家自称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并不摹仿生活;他把生活作了一种安排以适合自己的目的。正如画家用画笔来思维和作画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的;他的人生观,――也许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个性,是以一系列行动表现出来的。当你回顾以往的艺术,你将不难看出艺术家们少有把现实主义抬得很高的。大体上,他们利用了自然作为形式上的点缀;他们只是在想象使自己离开自然太远时,感到有必要回到自然去,才偶尔直接摹仿一下。在绘画和雕塑上,人们甚至可以争辩说,过于逼真总是一个艺术派别由盛而衰的征兆。你在菲狄阿斯的雕塑中已经看到波尔费底莱的阿波罗霉的单调,从拉斐尔在波尔萨诺的《神迹》画中已经看到波格罗山的乏味作品了。那样一来,艺术就只能通过给自然硬套上新的规格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我家的那些事篇6

小时候从电视里看到消防员奋不顾身地去抢火救人,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勇敢的消防员。后来,我又想着要当警察、宇航员。现在,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在书本、新闻故事的熏陶下,我越来越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我特别喜欢看书,在书中我知道了牛顿、爱迪生等伟人的事迹。因为他们的发明,生活变得更方便,也因为他们的发明,世界变得更精彩。从此,我就立志要当一位发明家,发明一样东西,让大家变得更幸福!

现在有很多家庭有一些伤心的故事,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故夺走了他们家人的生命,还有一些人生不如死地变成了植物人。每当我从电视里看到那些痛苦的家庭,就情不自禁地想成为一名发明家,发明一台时光机器。乘着时光机器回到过去,帮助那些痛苦的家庭重建幸福,使人们那些残缺的记忆恢复完整。那样该是多么美好啊!

如果我真的发明了时光机器,我就可以让那些考古学家穿越时空,挖掘出各种恐龙化石和文物。还可以乘坐时光机器去古代,规劝那些昏庸的帝王。我还要把时光机器推向生活,帮一个个伤心的家庭恢复往日的欢声笑语,把一些虚度的时光变得充实,或者把一些后悔的事变得不那么遗憾……总而言之,时光机器就如一种“后悔药”,让人们有机会去更正以前的过失。

我家的那些事篇7

千言万语都是被明月系起,万千感想也是被明月抽出。想些什么?很多,很多。那六年未曾回过的家乡,想回去看看它如今的样貌。一定是变美了吧。没有工厂,没有污染,一个既平凡有美丽的地方。多么清新的空气,多么美好的事物,至今依旧怀念。小时候,在小溪边嬉戏的小伙伴,也不知在干什么,是和我共赏一轮明月还是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想到了外公外婆,他们年事已高,可还却在田里耕种在家里喂猪养蚕。记得小时候外公常常牵着我稚嫩纤细的小手,带我去捉蚱蜢,蛐蛐,伴我去摘瓜果蔬菜。外婆也很疼我,不过她可不会像外公那样带我去捉昆虫,摘水果。外婆的厨艺很好常常给我做好吃的。到晚上了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叫故事哄我睡觉。等我睡着了,就把我抱到床上,盖好被子。想到这些,我的心有些酸,有些甜。

想到了大舅家的蚕。每当我这个闹事小大王到大舅家,大舅家的蚕都别想活了,因为调皮的我把蚕当游戏,一看见就给我整死了。也不知现在大舅家还有没有养蚕。

天越来越冷了,妈妈叫我回家,我心里并不想,因为我那双眸,并没有停留在月亮上,而是被月亮停留在了往事与思念上。真的,好想回到家乡。那个满是回忆的地方,那个童趣不褪的地方。

我家的那些事篇8

胡盛华

是什么时候接触到《西游记》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晓得了孙悟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神通广大,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我儿子接受的教育比我还要早,在幼儿园时,大约三岁多吧,他已经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儿歌背得滚瓜烂熟:“唐僧骑马东那个东,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唐僧八戒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消灭妖魔消灭光。”儿子在我耳朵边背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毫不费力地背了下来。

最让人震撼的是第一次看电影《三打白骨精》时的情景。那是我们国家一九六二年根据绍剧拍摄的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传播到我们这里也许是一九六三年或一九***年吧。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相对贫乏的年代,一听到县城里开始在放《三打白骨精》,整个农村也就沸腾了。按捺不住的年轻人们寻找各种借口进城了,人人都想先睹为快。可是,他们根本就进不了电影院。不论一天放映多少场,电影院里总是场场爆满。那票是通过县城各单位和电影院联系购买的,不对外,即使这样,仍然是供不应求。不少人看了一场又一场,还是意犹未尽,根本没有把剩余的票卖出去的可能。因此,农村来的影迷们尽管一场又一场地在电影院外候着,希望能买到一张“飞票”,而那种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大多数农村来的影迷没能如愿以偿,不得不带着深深地遗憾回到家。因为那第一次的电影片子只在县城停留四天,然后必须转到其它县城去,人家也早就等着了。

终于,像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到了《三打白骨精》要在我们日兴场播放的消息。日兴场是一个区所在地,又离县城最近,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影片在区场上巡回放映,日兴场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消息是比影片提前一周到达日兴场的。到达日兴场的消息以比暴风还要快的速度迅速席卷了日兴以及周边地区,一万多日兴儿女整整兴奋了一周,盼望了一周,也准备了一周。令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他们的准备根本没有用。原因是,日兴场没有能容纳两千人以上的放映场地,而据估计,这场电影的观众最少不会低于五千人。人们按照原来的放映场地所作的一切准备都等于零。

电影最后是在通向日兴粮站的街道上放映的。在街道中间架上了银幕,银幕的两边都可以容纳观众了。尽管银幕的后面看到的影像是反的,但是谁都没有在乎这个,银幕后面的观众也许并不比前面的少。为了让更远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放映的银幕一再升高,以至于高到不能再高。

尽管如此,我们这些个子矮了的小孩子仍然看不到银幕。街道两旁的树丫上,早已爬满了我们这种年龄的“小猴子”,那里早就没有了我们的容身之处。身陷人丛中的我们急得直想哭,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却不急不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果然,影片一开始放映,爸爸就把我顶在了他的肩头。其他的父母也照此办理,孩子们的视线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只苦了站在我们更后面的观众们。

影片放完了,观众们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强烈的要求声此起彼伏:“再放一遍!再放一遍!”领导们经过协商,满足了大家的要求。那晚,我们这些快满十岁了的大孩子,在爸爸和妈妈的肩头上轮换坐着,直看到深夜。

当我终于从别人手里借到一套《西游记》原著时,大约是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了。以前看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一套小人书,都是恨不能把第一册到最后一册全部找来,一气看完。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是当时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二是因为书店里根本就没有全套书卖。因此就只能你买一本,我买一本,在小朋友手中交换传看。虽然如此,好书的孩子也总算想尽千方百计,把《西游记》的小人书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可以想像得到,我得到《西游记》原著时,内心是多么的欣喜若狂。那时向人家借书,一般是要限定归还的时间的,如果到时不还,以后就很难再借到书了;还有,一般要用别人没有看过的书交换,这样才能达成协议。

我于是把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心思全部放在了书上,一头扎进书里,就难以自拔。吃饭时嘴里嚼着食物,眼睛盯在书上;睡觉时躺在床上,不到实在困得不行,不会放下书,吹熄床前的煤油灯;解便时更是手不释卷,还认为那是最好的读书时光;就是干农活时,脑袋里出现的仍然是书中人物的影子,设想着还没看过的后面的故事。

书中的人物形象是早就通过小人书活跃在脑子里了,而原著里看到的故事却是小人书无法比拟的,那让人震撼的程度丝毫不因为小人书的先入为主而有所减弱,因为小人书是浓缩的精品,那内容无法不过于简略。

读第一遍,我简直是狼吞虎咽,想在人家规定的时间里读完一遍再看上一遍,虽然人家规定的时间太短。就我当时的阅读水平,我绝不可能把书读深读透。我跳过了那些与故事情节无关的诗、词、歌、赋,躲开了那些我还不认识的字、无法理解的词。不怕你笑话,我们家那时穷得连买一本《新华字典》的钱都无法支付,根本找不到任何工具书可以帮助我的阅读,唯一的帮助就是遇到不懂的就马上翻阅本章回后面的注释,碰到没有注释的我不懂内容,我就傻眼了,连该理解的故事情节都只能按我的臆断去理解了。

终于,在规定还书的时间之前,我读完了第一遍,并且第二遍已经读到一半了。我故意推托说自己第一遍都没看完,借书人无奈,我就又赖了两天,读完了第二遍。我读第二遍没有像读其他书那样跳着读,挑感兴趣的读,而是像第一遍一样从头到尾、仔仔细细、丝毫不减兴味的一路读完的。

好在半年以后,我又得到了那本书。不是因为书店有售,而是因为我通过另一个渠道借到了另外一本书,作为交换条件又把《西游记》借了回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西游记》是古书,没有被当作封、资、修遭查禁就实属万幸了,就别想有重新出版的可能了,所以书店里根本别想买到。

这一次,我没有被限定借书的时间,我就有了充分亲近它的较充裕的时间了。我又想办法借到了一本早年读过师塾的老先生用过的《同音词典》,那是一本近乎于《新华字典》的工具书,出版时期大约是清朝末年。借助它,我开始渐渐弄懂了《西游记》中一些我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我开始接触《西游记》里的一些浅显的诗、词、歌、赋,并把它们作为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来单独欣赏;我开始从《西游记》的人物中理解一些做人的基本的道理;我开始从对《西游记》的理解中思考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这部书这一次在我的手中停留了近一年之久,除偶尔看其他书外,一年中我就没有离开过它。这使我对它的熟悉程度达到了不一般的高度;不少诗词我能背诵,不少经典诗句我能背诵,就连上册里的整个情节我都几乎能背下来了(我特别喜欢上册,所以就特别着力一些。下册有些篇章我觉得仿佛是为了凑够九九八十一难,而露出重复的痕迹。——也许是陋见,不影响经典在我心中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阅读以后,我心里自然而然地萌发出一种想发泄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冲动。每当有人提到和《西游记》相关的话题,我都会讲出经典的故事来。而日常生活中和《西游记》相关的话题还真不少。比如:说某人见了女人色迷迷的,就说“你看你哪里不像那个猪八戒,见到个女的耳朵都扇圆了”;比如,遇到困难和艰险,就说“我如果有孙悟空那本事该多好,一定不会为这事为难了”;比如,遇到贪官污吏,就说“肯定是从《西游记》里跑出来的没被孙悟空打死的妖魔鬼怪。”。。。。。。

这些话题自然而然地让我联想到《西游记》中的有关故事情节,我顺便搭上几句言就会让人听得竖起耳朵。一有机会,乡亲们就希望我完完整整地给他们讲一段。这种机会还真就不少。

那时候,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很多,大家在一起劳动时,不管活儿重不重、干得累不累,每天上午下午都是要“歇憩”的。所谓歇憩,就是大家放下手中的活儿休息那么几十分钟。这时候,男人们聚在一起抽烟,谈天说地;女人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鞋底、袜底,开始飞针走线;小伙子们则早就围上了我,一句:“老总,讲《西游记》!”“老总”是伙伴们给我的一个绰号。于是还有人出来维持秩序:“莫闹了!莫说话了!听老总讲!”我也就不推辞,选出一些早已滚瓜烂熟的精彩段子讲了起来。

一开始,我的主要听众是那些小伙子。可是没过多久,就像是我施行了吸星大法一般,那些中年人、老年人被吸引过来了,他们歇憩时坐的地点明显向我靠拢;那些姑娘、妇女被我吸引过来了,她们再也不在另一边悄悄地摆私房龙门阵了,听到要紧处,她们手中针线活的速度明显放慢,有时甚至停了下来。

我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讲江流儿的故事,讲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讲西天取经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讲完的,听了前面就有了想知道后面内容的强烈冲动,因此我的身边总是聚集了不少“粉丝”,他们时时在寻找听故事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我的故事从不对一两个人单独讲。

最难忘的是那一年的栽秧季节。

为了抢种抢收,晚上要加夜班把第二天要栽的秧准备好,扯秧时就成了我讲故事的最佳时机。那天晚上我讲的是车迟国的故事,听得入神了的乡亲们一再要求我:“你不要扯秧了,到岸上去坐着,靠中间一点,让我们大家都能听见。你的那一份活儿我们轻轻松松地就给你赶出来了。”连队长也说:“就按他们说的,你就光讲故事不扯秧!”我把我的位置向田的中间移动了一下,没有上岸,我说我能够一边扯秧一边讲故事。

那晚,人们高挽的裤腿上面有赶热闹的蚊子来骚扰,淹在水里的部分还有一种叫做“鸭虱子”的东西来进攻。那东西不知道是一种毒虫还是一种毒气,把人的腿、手咬得疙瘩遍布,奇痒难耐,有空的时候就抱住双腿不停地抓挠,严重的甚至抓出血来都止不住痒。但是,那晚没有人叫苦。

后来,秧扯够了,且远远超过了明天的用秧量。而我的故事才刚讲到虎力大仙和唐僧上禅台比赛祈雨。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把这一段听完!”于是大家围坐在田埂上,不干活了,专心地听。这时候,家家户户传来呼喊家里人回去吃晚饭的声音,这里回应一声马上就闭了口,生怕听掉了一句。后来,附近的喊吃饭的人见家里人迟迟没有回家,就跑到秧田边来看究竟,很快,他们也加入了听众的行列。

那晚,直到唐僧一行又从车迟国出发向西而去,大家才心满意足地收工回家。

后来,我参加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高考,读书了,上学了,也就慢慢淡化了对《西游记》的那种一如既往的痴迷。只是在中国文学史课程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九八二年,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开始着手把这部经典名著搬上荧屏,历时四年,于一九八六年和大家见面了。一九八六年的中国,虽然电视机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却也进入了千家万户。《西游记》的播放虽然再也看不到几十年前观看《三打白骨精》时的万人空巷的盛况,但是,每部电视机前总是围满了人。

人们对《西游记》的喜爱丝毫没有减退。在我的眼里,八二版的《西游记》把吴承恩先生的原著真实地再现在了荧屏之上。和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和我儿子小时候背的儿歌,都是那么难忘的又非常统一的经典。电视剧里的人物造型、动作设计、武打设计、思想内容、美术特技等等都是和原著吻合得严丝合缝,以至于在我的脑海里,儿歌、小人书、原著、电影、电视剧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在以后的这些年,每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西游记》的影子,我都会马上停下来不再调频道。尽管是看了一次又一次,我们都总是百看不厌。并且每看一次总会有新的感受冒出来,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装进去。

若干年后,有了《西游记》的其他版本,有了想沾《西游记》光的其他一些电视作品。他们或借用了《西游记》的一些名词术语,或借用了原作的一些人物名字称谓,或在原作的基础上想演化出一些其他故事来。以至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孙悟空描写成到处和别人调情,也到处被人暗恋的那么一位情痴情种;把唐三藏描写成处处堕入情网,无法自拔的花和尚。。。。。。甚至外国的动画片也借用了孙悟空的名字,而那个孙悟空就更纯粹是一个现代人,是按外国人的理想设计的一个中国现代人。

看到这些,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我或者愤然关掉电视机,或拨到其他频道,或者在看那些浑蛋们在干些什么。

我有一种想冲锋陷阵的感觉,我看到,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正在被强奸,我们心目中的经典正在被践踏,我们祖国的文化正在受到无情的蹂躏。我想冲上前去,把那些伪作撕碎,把那些制作伪作的人杀死。我想让那些“恶人”们知道,践踏民族文化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我家的那些事篇9

自从英法联***把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掉以后,其实不光是这些专家想着重新修建圆明园,慈禧她老人家也想过这事儿。当时正是所谓“同治中兴”的时候,国家似乎有了点新气象,国力似乎也有些恢复。虽然还有些外债与赔款没付清,但那不是老佛爷考虑问题的重点。她考虑的到底是什么,从李莲英的话里可以看出些端倪:“就是民间家里富裕了,也要盖个园子孝敬老人,何况是皇家?”

当然,现在我们跟那时候不是一个意思。那是给皇家修园子,这是给大众修园子,虽然大众想进园子看看要花门票钱,其内涵还是转变了的。可没变的是那句话:“家里富裕了就要修园子。”这可能是更深一点的想法吧。比如说李莲英就是从很高的高度上评价这件事的:“英法联***怎么烧的,我们就怎么把它建起来!”听听,多提气的说法。

关于富裕这事我是这么想的,我生活在北京,有着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时不时还能写点东西挣稿费,虽然说不上多富裕,但至少这日子很是过得下去了。不幸的是我还有辆车,有时候我开着这家伙到偏远的地方去玩儿。那里的人跟***子过得不太一样,有些孩子上学连板凳都没有,是跪在地上拿小木板垫上石头当桌子的。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有点兔死狐悲的心情。要是只有一个地方如此也就罢了,好多地方都是如此,关于富裕这件事我就比较相信***府工作报告里的说法了:“我们还有人没有脱贫,还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所以,富裕这件事或许是真的,但这是部分真实。

或许有人会说,哪个社会都有贫困人口,不能等到大家都住别墅了再去干某件事情吧?这话说得有道理,但要看是什么事情。因为自我感觉足够富裕了,而去想方设法把园子修起来,我坚决反对。在这上面我态度很坚决,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没有上学或者上学了连桌椅都没有,这个园子就不应该修。这应该是个绝对标准,不能让那些钱就这么糟蹋掉。

我家的那些事篇10

在一些读者朋友的来信中,我们采摘了下面几个故事,是感受幸福也好,是怀旧也好,那些最让你感动的事或许就在不经意中,滋润着我们的爱情:

故事一:挤好的牙膏

我最感动的是,一次,我们一起外出旅行,那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外出。晚上,住在旅馆里。由于一天没有休息,再加上车上的颠簸,从不晕车的我也晕起来,难受得厉害。他忙着给我端茶倒水,揉我的脑袋,给我轻轻地按摩。我很快就不难受了,也很快进入梦乡。那一夜,他就一直拥着我睡到天亮,和他在一起我感觉很安全。

第二天早起,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刷牙时,我看见他把牙膏已经挤好,整齐地摆放在那。拿着那挤好的牙膏,我感觉很温暖,这么小的事,他都想到了,这让我很感动。觉得他真是一个心思细腻,又会体贴人的人。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是他的未婚妻了。

故事二:漂亮的蝴蝶结

“我和他在一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一起沿路边的台阶慢跑,当我快要歪倒的时候,他赶快扶着我。我们都喜欢走台阶,看谁走得快。那时候觉得真快乐!还有一次,我们一起走路,我走在前边,他走在后边。我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松了,他说:“等等,你的鞋带松了。”说着就蹲下来帮我系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她说的是恋爱那会的男友,一个已是她现在丈夫的男人。

故事三:甜蜜的吻

“我决定嫁给他是因为他的一个吻。那时候,追求我的人颇多。可是,在接触一段时间后,那些男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亲吻我,而且想要进一步要求。可是我们俩认识时,他对我很尊重。一天晚上,他送我回家,送到我家门口,他轻轻捧着我的头,像捧着月亮一般,然后深情地亲吻了我的额头,依依不舍地跟我说再见。这让我很有一种公主般的待遇,觉得他对我就像对待一件珍宝一样珍视,惟恐碰坏!所以,我想,嫁给这样的男人,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从信中可以想象到一个女人一脸的幸福。因为自从嫁给他后,在婚姻中,她一直都被他宠得像个公主,他们过得很幸福。

故事四:离婚了还念叨他的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家的那些事10篇

学习

三国演义罗贯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罗贯中10篇,内容包括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老版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强调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一系列战争,从小说描写来看,罗贯别看重谋略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战争中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谋略的选

学习

放射科岗位职责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放射科岗位职责10篇,内容包括放射科岗位职责怎么背简单一些,放射科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2.1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的“院辐射防护领导小组”和以科室为单位的辐射防护质量小组,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形

学习

拼车协议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拼车协议10篇,内容包括拼车协议范本,拼车旅游免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年龄:身份证号码:搭车(以下简称乙方):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就搭车的事宜上达成协议

学习

高中地理课件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地理课件10篇,内容包括高中地理课件ppt全部免费版,高中地理课件word文档。1.明确课题,吃透教材,确定课件框架教师需要先将教材与教参等研究一遍,了解重难点,从而把握好所做课件的方向。毕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括天文

学习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健康教育论文,内容包括社区健康管理教育论文,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社区相关部分配合下,由经过同一培训的社区护士进户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对于文盲,由调查者向被调

学习

民法硕士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民法硕士论文,内容包括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民***文最新颖题目。2.抓准问题研究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指观察的客观事实与以往了解的有关理论、相关规定之间的不和谐甚至相矛盾的现象,即不该发生的发生了,该发生的却没

学习

赤胆豪情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赤胆豪情10篇,内容包括赤胆豪情合集,赤胆豪情***。3、我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赤胆忠心,保国保民,岂能苟且偷生!4、我们必须赤胆忠心为人民。5、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

学习

空间说明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空间说明10篇,内容包括空间推荐能力说明什么,空间顺序介绍大全。于富:1、出现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标识空间规划,在什么位置出现什么类型的标识,标识中呈现的信息,标识的大小尺寸和高低位置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此外,信息密度的不均

学习

初中生写人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生写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大全,初中生写人的优秀作文范文。在当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严重阻碍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注重对文章写作中涉及

学习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文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的问题十分关注。基于此,本文横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借鉴,纵向从学位定位、培养模式

学习

健康教育资料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资料10篇,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资料12种,健康教育资料汇总表。首先,这是放暑假后首个集体培训,学员们(全部都是中小学教师)都显得很疲累,有的老师甚至还没有正式放假,早上来报到后又赶回去上班,幸好,我们已经正式放假了,算是歇

学习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社区基层治理论文1000字。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

学习

有关动物的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动物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跟动物有关的故事十个,动物故事长篇完整版。“故事”(昔話)的形式特点比较首先解释一下“故事”这一个概念在两国之间有什么区别。日本著名国语辞典《広辞苑》对于“昔話”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i:(

学习

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10篇,内容包括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句子,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dj原唱。3、留下相逢的倩影,带走萌芽的相思草,惟有绿色的邮路,载下别离的思念。4、我也并不是总舍不得你走,只是总想看见你的笑容,听你的笑声。

学习

我家在哪里10篇

阅读(14)

这是一个大森林,棵棵大树都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周围还有许多花姐姐,她们个个都很漂亮。大森林里不止有我们一家鸟,还有许多其他动物。它们每个都生龙活虎,神采奕奕。可好景不长,几年后,这里来了一群陌生的东西。他们个个都凶神恶...

学习

我家的故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我家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和我家的故事,我家的故事电视剧。“唉,这么久,我手都酸了,哎哟!”妈妈边说边走向冰箱。“咦?怎么有一包花生?谁的杰作?”“不……不知道。”“真的?那肯定是一只老鼠,而且是一只大老鼠!”“对!是老鼠,肯定是!”

学习

快乐我家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我家10篇,内容包括快乐我家在线观看,快乐我家韩剧。中午,是我一天中最饿的时候,上午第三节课,我的肚子就大声抗议(幸亏没大呼口号)。放学的铃一响,我的胃就立即给大脑发命令,大脑再把命令发给双腿:以最快的速度奔回“食堂”!(“食

学习

奥运在我家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奥运在我家10篇,内容包括奥运在我家,奥运在我家情景剧。

学习

我家小妹10篇

阅读(31)

大舅和外公听后不再吵架了,他们已经和好了。妈妈夸QQ很聪明,小姨夸QQ长大能做律师,我也夸小妹很能干。我家的小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

学习

我家的小园作文400字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家的小园作文400字,内容包括我家的小园作文怎么写,作文我的小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我的家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无论在哪一个季节都有独具特色的一面。春天,我种的蔬菜瓜果鲜花都抽出新芽。慢慢的快到夏天时牡丹就展出

学习

我家的“吉祥宝贝”

阅读(27)

90岁的母亲和父亲长年居住在乡村。前不久,父亲去世了,我们把母亲接到城里。母亲的到来,给我们的小家带来了和谐与温馨。我和妻子结婚以来,不为钱生气,不为情生气,不为亲朋好友生气,不为事业生气,但为了“酒”,小吵不断,大闹朝天,搞得家无宁日。原因

学习

我家的“公关先生”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我家的“公关先生”,内容包括公关先生by薇诺拉,公关先生完整版txt。在我家宝宝未出生之前,我对小区的邻居相当陌生,甚至住在对门的也不认识。怀了宝宝以后,我常常到小区的中心花园散散步晒晒太阳。以前觉得那里的小孩多、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