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优秀论文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1篇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

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所以,一方面,***中央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成为治国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通过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是它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丰富和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文理念、道德观念,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的有效路径之一。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在近代以来的磨难曲折和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二、依托社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1.文化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脱离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借助社区教育大平台,向广大社区群众传播文明礼仪、弘扬优秀文化,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推动社区整体道德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职业学校把社区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

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校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更担负起社会责任,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辐射到社区,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公益性社会服务工作,坚持立德?淙耍?培育全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学校责无旁贷。

3.学校拥有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

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范畴,建立一支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及可圈可点的成功做法,无疑为社区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提供了师资保证。同时,借助学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为社区群众建设和配送电子课件、微课及学校***书资料等教育资源,为社区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优势十分明显。

三、依托社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

1.制定培训计划

对社区广大群众,包括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学校要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之中,摆上学校工作日程,设专人负责。选择适合社区教育实际,推动社区居民品质和能力提升、社区家庭和睦、社区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的内容,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同步实施等方式使其发挥作用,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成果一起要”。

2.开发培训教材

学校要在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国学文化培训教材,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大道理等书籍,拓宽受教育面。制定培训大纲,以突出儒家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确立社区培训工作目标和培训重点,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社区群众所接受,为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组织社区培训

本着“有利于社区群众文化学习、方便生活”的原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期培训班、国学讲座、理论研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培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务求方法新、理论新、重实效。培训教师要做到备教师、备教材、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组织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培训教育质量。

4.参与社区活动

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是巩固和发展社区培训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参加社区国学演讲、朗诵国学经典诗句、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书、电影、民俗歌舞等活动走进社区,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拓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社区教育;普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只有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适应这一新常态,增强新定力,抢抓机遇,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涉及面广、教育广泛的平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

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所以,一方面,***中央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成为治国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通过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是它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丰富和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文理念、道德观念,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的有效路径之一。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在近代以来的磨难曲折和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二、依托社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1.文化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脱离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借助社区教育大平台,向广大社区群众传播文明礼仪、弘扬优秀文化,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推动社区整体道德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职业学校把社区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

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校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更担负起社会责任,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辐射到社区,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公益性社会服务工作,坚持立德淙耍培育全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学校责无旁贷。

3.学校拥有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

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范畴,建立一支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及可圈可点的成功做法,无疑为社区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提供了师资保证。同时,借助学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为社区群众建设和配送电子课件、微课及学校***书资料等教育资源,为社区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优势十分明显。

三、依托社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

1.制定培训计划

对社区广大群众,包括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学校要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之中,摆上学校工作日程,设专人负责。选择适合社区教育实际,推动社区居民品质和能力提升、社区家庭和睦、社区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的内容,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同步实施等方式使其发挥作用,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成果一起要”。

2.开发培训教材

学校要在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国学文化培训教材,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大道理等书籍,拓宽受教育面。制定培训大纲,以突出儒家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确立社区培训工作目标和培训重点,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社区群众所接受,为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组织社区培训

本着“有利于社区群众文化学习、方便生活”的原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期培训班、国学讲座、理论研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培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务求方法新、理论新、重实效。培训教师要做到备教师、备教材、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组织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培训教育质量。

4.参与社区活动

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是巩固和发展社区培训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参加社区国学演讲、朗诵国学经典诗句、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书、电影、民俗歌舞等活动走进社区,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拓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5.凝练培训经验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办学也是如此。依托社区区位优势,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培训活动,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知名度、信誉度,以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质量的监测和总结工作,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有品牌、服务有特色、改革有成果”的示范窗口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云霄.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D].上海: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

[2]俞江.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教育,2013,(04).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3篇

【关键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家教家风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细胞。[1]指出,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从国家的战略视角,提出了家庭在***和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加强家庭建设的现实意义、目标。

一、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一脉相承

在源源流长的中华历史中,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延续悠远,古今不断,形成了孝亲敬长、睦亲齐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训子孙等传统美德和风尚。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所积累的教化经验都可以古为今用,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家风营造和家庭建设提供参考,体现了各自家庭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形成了一个家庭和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也是一个家族和家庭得以传承绵久、生生不息最核心的价值观。正如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可以为治国理***提供有益启示。”[2]这些精辟的论述为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家教家L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重视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资源

中国具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毫无例外有其特定的家教家风文化传统。这种与生俱来的家教家风文化血脉 、文化基因,凝结成国家与民族特有的家教家风价值体系。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改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中人际交往、重建社会信任体系方面,能够提供重要资源。中国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恰恰能够为此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对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深厚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最为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积极搭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平台。

其次,我国各个地区则须在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基因中传承汲取丰厚的文化资源,应把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教家风的文化研究体系,使传统的家教家风得以流传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惠及当代、泽被后人,焕发时代价值。

最后,发挥社区建设的优势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社区对好的家教门风的宣传作用往往比较大,而且能深入到很多家庭中,切实发扬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因此,我们要重视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社会功能,关注每个家庭的成长发展。

三、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创新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只有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展的需求和人们的诉求,从而彰显出它的当代价值。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如何才能创新发展起来,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重现光彩,而不是只留存在典籍中。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只能在创新中发展,只有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新时代的挑战中才能不断显示其活力,才能真正得以传承弘扬。

对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的继承发扬,我们应该采取务实的方法。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规范的具体内容有些与现代社会生活大不相同,表现表征也各不一样,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时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来。但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却是具有跨越时空、纵横古今的魅力和影响力。按照这个原则或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限于低级的模仿做法,全部按照它所描绘的具体情形去效仿,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值得现代人借鉴。

将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纳入社会和学校教育体系。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之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方***指导。因此,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务实人们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基础,创新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的吸引力,将传统家教家风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营造浓郁的家教家风的教育环境。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切实把弘扬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在基层,落实到家庭,践行于群众之中。推进弘扬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活动常态化,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接续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扩大弘扬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建设工作覆盖面,从城乡社区向企业、校园、机关拓展,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家教家风教育活动,在文化建设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实践活动,在******机关中深入开展廉洁家庭建设活动。着力加大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力度,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扩展典型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家庭向往模范,真正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课题: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L15BKS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伊广英(1979-),辽宁丹东,工作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养成路径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在多个场合展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2014年3月***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明确了从小学低年级到大学阶段的教育重点。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大学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开设的“社区义工”课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社区义工是为进一步推进学校SPT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而创立的一项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分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大一到大三开设必修课,大四开设选修课。课程目标为通过社区义工课程学习,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服务他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通过义工服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树立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学生自我服务、社区服务和自我组织社区义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锻炼其独当一面管理一项工作的能力,树立终身做义工的愿望。

2.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行性分析

志愿服务概念虽然源起于西方,但其在中国实践过程中彰显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贯秉持的奉献、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非攻”、道教的“上善若水”都蕴涵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的精神因子。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是有积极影响作用的。义工强调的是个人不计报酬,自愿贡献知识、体能、技能以及时间等,以增进他人福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服务活动。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一定是个善良的人,正所谓《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相同的,后天的不同是由习惯养成的,人的品质是教育可以引导和影响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开设社区义工课,在义工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准备,不但自己做义工,同时带动身边的人加入义工行列。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三观”正确的人一定会认可义工的价值,一个人只有认同一件事情才会积极投入,甚至无论付出多少都心甘情愿。鉴于此,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3.1在教学理念中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社区义工课堂中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大学生文明修身,成人成才所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教育;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以民为本、德行仁善的伦理道德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人生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在社区义工理论课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把传统文化倡导的核心精神付诸行动。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将义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在社区义工课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于义工教学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弟子规》、《论语》等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经典名句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关注传统文化网站、著名国学大师、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微信公众号,搜集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在学习、理解、熏陶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之上,把传统文化用现代故事的形式和学生学习,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学识和学生分享、讨论其中的道理。探索传统文化、社区义工、大学生成人成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全过程都会渗透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以民为本、德行仁善的伦理道德观”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绪论》一章融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大学生即将面临学生与社会人的转变,经历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要作为一名优秀人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第十章《寝室卫生服务》融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一个身心和谐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只有家庭和谐才会实现社会和谐,寝室也是一个小家庭,寝室和谐人人有责。在第十一章《环境维护服务》融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人生观”教育。明白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论便会自觉维护环境,使学生感到授课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需求非常贴近,听课有一种现实感、贴切感和亲切感,让学生明白做义工的目的,理解做义工的意义。

3.3在教学方法中寻找融入传统文化路径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启发学生发掘其与义工的关系。社区义工课重在实践,给同学们创造分享实践经验,交流服务心得的机会,感受义工服务的美好,自身价值的实现。在讨论交流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纠正学生的错误意识,鼓励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让义工课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阵地。教师除了善于运用理性的智慧之光启迪学生外,还要把握学生的需求心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义工,怎样做义工,社区义工服务对大学生本身有何益处,指导学生制定大学四年的义工规划,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助推学生成人成才。任课教师要善于借力新媒体教学。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声、***像的深刻感染下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课后借力新媒体深入教学,把和义工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任教班级QQ群、微信群或小组讨论组传播,并和学生产生互动,给学生推荐优秀传统文化读物或网络学习资料,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或拓展知识的方法,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是现场表演,也可以提前录制,课堂播放,表演之余开展讨论和交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

4.结语

经过社区义工课堂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对所执教的六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对200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4.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对志愿服务从被动接受变为自觉行动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把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品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培养与塑造等内容融入到社区义工课堂教学。95%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区义工有联系,88.43%的同学认为义工服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可操作途径。参加社区义工服务受“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为代表的仁爱思想影响和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体现社会责任和互助融合理念影响的人数最多,分别占43.50%和49%。是否会长期参与义工服务活动,肯定会参加占70.5%,可能会参加占17.5%,视具体情况而定占10.5%,不太可能参加占1.5%,无人选择肯定不会参加。此项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对义工服务的抵触心理,激发了同学们的义工服务热情,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不计报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回报祖国。

4.2从义工岗位匮乏,变义工项目化管理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的驱动环境下学习服务知识、应用服务技能,把传统文化融入社区义工教学,引导学生分享人生感悟,把义工服务视为一种人生追求,把义工服务工时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学生从被动灌输状态转化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发寻找义工项目,自主设计义工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发组织义工项目、管理义工队伍,并积极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做义工,由学生组织的义工服务岗位涉及校园保洁、公寓服务、行***处室助理、大型活动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孤寡老人、医疗辅助服务等校内外义工项目十余种。结合公益就业与创业的内容,有些同学把义工服务和学习规划、大学目标、人生目标相结合,并在义工服务的过程中不断修订计划,同学们愿意在毕业之后把这种精神和习惯持续下去,甚至影响身边的人和自己一样做义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开设的社区义工课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践阵地,同时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区义工课不仅成为学生实践育人的载体,更成为专业课教学不可替代的,也不能给予的心灵洗礼,学生情商培养的阵地。同时,此项课堂教学改革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的态度、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对感性生命的深切关怀,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人文素质支撑。

参考文献:

[1]徐左平,杨成森,何海翔.社区义工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3]刘辉,孙浩然.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研究——基于对10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山东青年***治学院学报,2016,(01).

[4]姜长宝,任俊霞.志愿服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意义;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反思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有着沉痛的教训,从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到“”,传统文化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正确认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十以来,提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虽然高校思想***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偏重知识讲授,并且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价值多元化趋向,有的诚信缺失、有的崇尚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怎样有效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治教育的需要。对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文化认同感,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兴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具备胸怀祖国,忧国忧民的高远情怀。特别是在笔者所在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境内外“”向学校的渗透,近两年在***一些高校接连破获了以大学生为主的“伊扎布特”***组织,“伊扎布特”寄希望于青少年一代,企***通过向青少年灌输泛***主义和***主义思想,培养所谓“***教事业接班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养分,历史的长河里涌现了不少的仁人志士,从文天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沧桑阅尽话爱国》一文中曾说“中华文化的精髓何在?我自己的看法是有两点: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是讲骨气、讲气节,这两点别国不能说没有,但是中国最为突出,历史也最长。”[1]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精髓中滋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精神境界。由于国内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文化入侵,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滑坡,大学生也受到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德行,漠视中华传统美德,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注重修心,修德,忽视了对人之为人的根本思考,忽视了人应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诚实、善良、正直、勤奋等美德的现代公民。这些美德的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和孕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以德为先,以义为上,中华优秀文化重伦理、重道德,关注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伦精神。“尊老爱幼, 兄弟和睦, 孝敬父母”这些传统道德观念一直是人们所认同的美德,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君子要具备“仁、智、勇”三大德行,强调人格的“内圣”,“克己修身”,古之君子通过“慎独”、“自省”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修养,如孟子提倡的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德成于内,而又见于外”,这些道德观念在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从个人修为和成长看,我们要有良好的品行,遵守道德规范,学会做人,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看,社会不需要道德败坏的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3)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充斥网络,网络上各种庸俗价值观注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冲击,有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缺失,在思想行为上和思维方式上出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倾向,缺乏诚信意识,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传统文化中比较注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实现。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人应依从自然法则,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儒家思想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克己修身,追求完美人格,注重个人修养,以及正确的处世原则,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意识、自律意识和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能指引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的进行奋斗。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有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内心浮躁,贪***安逸,害怕吃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缺乏斗志,缺乏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让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受到精神的鼓舞,激发他们内心的斗志,比如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愚公移山的故事,还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历史,这种坚韧不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大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高校思想***治教育中,要充分挖掘和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有效的途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

1、思想***治理论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治理论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阵地。新形势下,通过思想***治理论课堂这个载体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思想***治理论课包括四门课程,按照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中华优秀文化中寻找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感染力强,渗透力强,将其融入思想***治理论课能增强思想***治教育的实效。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可以针对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节,开设专题讲座,在民族地区高校也可以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让大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从中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在讲述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问题时可以精选古代圣贤的事例,名言警句,从儒家经典中挑选关于修身、处世的篇章进行系统阐释,让学生们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坚定为社会主义国家奋斗的信念。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可以结合史例,比如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奋斗史,从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受到鼓舞,并结合历史上爱国英雄的事例,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紧迫感,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契合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比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脉络,将中国古代哲学包括的辩证思维和知行观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比较,感受中国经典的魅力和古代圣贤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养成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习惯,增强文化自信。

2、思想***治教育工作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桥梁

思想***治教育是一种以人培育人,以人塑造人的特殊教育事业,思想***治教育工作者从狭义的角度看,包括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和从事学生思想***治工作人员。思想***治教育工作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融合的桥梁,特别是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是开展融合的关键。

要发挥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首先,作为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考核,以及制定科学的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宣传部要加强思想***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和的宣传力度,让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确立教育信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

其次,作为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作为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和中华文化的内涵,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向高校思想***治教育提出的重点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治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文学、历史、艺术、地理等方面广泛吸取养料,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也要系统学习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授课中做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让同学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且也能够让学生觉得思想***治教育并不空洞,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生和世界,引发他们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3、校园社团组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纽带

高校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要更好的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就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各种具体的社团文化。即对各个社团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方面,我们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校广播台、电子屏幕、校报、院报、以及微博、微信这些载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在耳闻目染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心理、精神风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起到净化心灵,规范言行举止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校大学生社团有娱乐性社团、有学术研究性社团、有公益性社团,学校可以举办艺术节、文化节,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定期举办“麦西来普”晚会,各民族大学生载歌载舞,从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域传统文化气息,感受到歌舞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青年学生蓬勃向上,激发他们求真、求美的情怀。通过这种活动加强了各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这种形式也是增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社团组织,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演讲赛、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通过这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青年学子,能够增进学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让他们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道德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4、开展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保障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比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做义工,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去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文物展馆,利用爱国主义基地,***展馆,让学生在参与中,净化心灵,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注 释】

[1] 季羡林研究所编.季羡林说和谐人生[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3.

【参考文献】

[1] 黄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治教育中的疏离与回归[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7)33-34.

[2] 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4)23-24.

[3] .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3.11.26.

[4] 孙劲松.将传统文化“讲清楚”[N].光明日报,2013.12.19.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6篇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中央苏区教育简论”、“中央苏区文艺研究”、“客家山歌文化研究”、“客家音乐”、“中央苏区史”、“客家民俗研究”、“客家舞蹈研究”、“苏区精神与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

第二模块是技能训练型课程。该类课程以文化技能训练为目标,主要包括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而开设的“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客家音乐民俗与田野采风”、“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客家味道—客家饮食文化研究”等课程。课程内容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及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

第三模块是素质拓展型课程。该类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有“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客家文化丛谈”等,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课程内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贯彻史论结合、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苏区与客家文化进行了系统简述。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地方文化视野,拓展其继承文化传统的素质。

二、创新“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的联动式教学体系

通过十多年来的课程实施方法改革,不断探索与积累,建立了三个基本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共同作用,三个空间维度(课堂、社团、社会)相互联接,三种互动方式(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交互运用的联动式特色文化课程教学体系(见***2)。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借助“课堂、社团、社会”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开展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苏区文化、客家文化精华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2“三要素、三维度、三互动”联动式教学体系模型

1. 贯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利用三个空间维度对接,通过以苏区和客家文化教育的“三互动”,有力地促进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苏区历史与文化、客家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形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成为“下得去、稳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具有浓厚本土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2. 大力培育和发展学生社团、校内外课程实践基地。学生社团和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客家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了“瑞金密溪村客家文化田野考察点”、“客家研究中心湖江研究基地”、“安远县镇岗围民间美术教学实践点”等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共和国摇篮瑞金、苏区模范县兴国等县市设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在赣州市周边中小学建立了10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3. 深入开展课程教学互动活动。在社团活动方面,通过教师、专家等引导,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红色班级”建设活动,先后建立了“瑞金班”、“于都班”、“兴国班”等一批红色班级。借助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与客家文物博物馆及谷雨诗社等学生群团组织,每年开展“大学生红色故事会”、“红色题材优秀影片展播”、“红歌大赛”、“苏区历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主题艺术作品展”等系列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还坚持举办“客家文化展”、“客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客家音乐舞蹈汇演”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实践方面,利用苏区和客家文化的直观性、亲近性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客家民俗、民居、客家族群日常生活等田野考察活动,学院成立了“红色宣讲团”,联合井冈山大学组建了“赣中南红色文化宣讲团”,让学生深入同学中宣讲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发挥学生自我宣讲、自我教育的互动作用。组织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队员向赣州市中小学生宣讲和传播苏区精神。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服务团下乡村宣传和传播客家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苏区、客家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的认识与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总之,该教学体系通过“课堂、社团、社会”与“课内课外互动、老师学生互动、学校社会互动”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

学院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特色文化课程。

1. 成立课程建设的研发机构。赣南是中央苏区所在地,苏区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苏区和客家文化,成为学院凸显办学特色,提高育人质量,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资源。学院建成“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与“客家研究中心”,发挥研究基地的研究优势,将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

2. 挖掘课程建设的实物资源。学院注重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先后建设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客家文物博物馆”,通过实物、文献、***片等资料展示,系统勾勒苏区与客家历史文化沿革与概貌。学生通过参观活动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之间开展讲解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对学生品格熏陶、性情陶冶、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 建立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学院通过内培外引,打造由专家、教师、老红***等组成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由享受***及省***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学术骨干组成的高素养校内专业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了著名***史、文化史专家为学院特聘教授,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与交流。近几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中央***史研究室、总参谋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共话成长,播撒红色文化种子,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家园。定期邀请健在的老红***或老红***后代现场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4. 制订加强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对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使特色文化课程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院出台了有关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苏区精神进校园”工作方案》等,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及教师在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5. 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课程建设机制。为了加强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学院非常重视科研促教学,通过科学研究为教学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研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文化育人中,实现地方优秀文化研究、育人、传承创新一体化。学院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引入课程建设的导向***策,建立了教学科研双重考核制度,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励机制;对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机制;创造科研成果促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主编出版《中央苏区研究丛书》(十卷本)、《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学简论》等专著,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50多篇教研论文。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在教研与科研的带动下,文化育人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教材,“校园文化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特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教学改革成果“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创建特色文化课程”获江西省第十三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第7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2014年3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这充分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吸纳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开拓自己的视野,能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爱国情怀,并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要想学习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教学中可以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讲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入脑、入心、入行。

3.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相连,文化相通,不可分割。民族地区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各民族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去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会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少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和歧视,能够更好地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精神融合、文化认同、价值互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容易形成平等、理解、接纳的认同态度和价值取向。

4.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治教育内容,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落实到德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实践中,使德育教学工作落在实处。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

1.增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教学上,应该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寻根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爱国、友善、诚信、公正、和谐等理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

2.增加与爱国主义教育及自强不息精神相关的内容

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一直都是敌对势力渗透拉拢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一定要动用一切资源,使用所有办法来与敌对势力做斗争。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内容,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充分利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高职院校各民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了解我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爱国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着力引导民族地区各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3.增加与诚实守信和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

民族地区各民族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基本上是好的,但也有考试作弊、欺骗师长、恶意欠费等诚信缺失的情况。“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立身做人、成就事业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

4.增加与多民族和谐共处、相互了解相关的内容

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各民族学生了解汉族同胞的年俗、各种节日的由来等等,在增进民族理解和认同、协调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用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如《弟子规》等来强化民族地区学生的文明意识、自律意识、报恩感恩意识,对于形成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认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正当其时。当然,由于各民族学生之间语言不通、思维和生活习惯不同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使这项工作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不懈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全力以赴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 静,刘世强.活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2]郭 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83.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区教育优秀论文

学习

健康教育资料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资料10篇,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资料12种,健康教育资料汇总表。首先,这是放暑假后首个集体培训,学员们(全部都是中小学教师)都显得很疲累,有的老师甚至还没有正式放假,早上来报到后又赶回去上班,幸好,我们已经正式放假了,算是歇

学习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文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的问题十分关注。基于此,本文横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借鉴,纵向从学位定位、培养模式

学习

初中生写人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生写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大全,初中生写人的优秀作文范文。在当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严重阻碍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注重对文章写作中涉及

学习

空间说明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空间说明10篇,内容包括空间推荐能力说明什么,空间顺序介绍大全。于富:1、出现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标识空间规划,在什么位置出现什么类型的标识,标识中呈现的信息,标识的大小尺寸和高低位置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此外,信息密度的不均

学习

我家的那些事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我家的那些事10篇,内容包括我家的那些事文案,我家那些事征文。哎~最后嘛,可谓不打不相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可爱之处。虽然在爷爷家就见过,可惜无法进一步了解,而现在我可以好好的了解它了,顺便报那一仇!哼哼!!看见这上面的几副照

学习

三国演义罗贯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罗贯中10篇,内容包括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老版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强调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一系列战争,从小说描写来看,罗贯别看重谋略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战争中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谋略的选

学习

放射科岗位职责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放射科岗位职责10篇,内容包括放射科岗位职责怎么背简单一些,放射科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2.1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的“院辐射防护领导小组”和以科室为单位的辐射防护质量小组,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形

学习

有关动物的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动物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跟动物有关的故事十个,动物故事长篇完整版。“故事”(昔話)的形式特点比较首先解释一下“故事”这一个概念在两国之间有什么区别。日本著名国语辞典《広辞苑》对于“昔話”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i:(

学习

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10篇,内容包括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句子,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dj原唱。3、留下相逢的倩影,带走萌芽的相思草,惟有绿色的邮路,载下别离的思念。4、我也并不是总舍不得你走,只是总想看见你的笑容,听你的笑声。

学习

我和妹妹雯雯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和妹妹雯雯10篇,内容包括我的妹妹雯雯生日,我的妹妹雯雯百科。又有一次,雯莉再次刁难雯仪,说:“拿水过来,帮我洗脚。”雯仪气得脸都红了,大声叫道:“我为什么帮你拿水洗脚?”这声吵醒了这在睡觉的妈妈,妈妈起来,对雯莉说什么事,雯莉

学习

英语命题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命题作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10篇自命题作文,英语十篇命题作文。Ihaveahappyfamily.Myfatherisadriverandmymotherisanofficeworker.Theylovemeverymuch.Ilikethemtoo.Ihavetwonewfrie

学习

爸爸节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爸爸节10篇,内容包括爸爸节感言100字,爸爸节感言简短。爸爸,在这个属于你的节日里,女儿祝您天天快乐!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白云飘飘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习

快递公司实习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快递公司实习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快递站的实习报告怎么写,快递操作实习期个人总结。(三)熟悉一个快递公司的运作流程,获得工作经验。二、社会实践内容(一)年月日至年月日,辅助公司客服做月结快递速递公司是全国性快递公司,我所实

学习

涪陵白鹤梁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涪陵白鹤梁10篇,内容包括涪陵白鹤梁公园,涪陵白鹤梁故事。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今年初始,笔者因故从事白鹤梁题刻文字的校理工作,通过反复审读原诗,并且广泛查证相关记载之后认为,相沿已久的以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为宋人宋诗的

学习

健康教育资料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资料10篇,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资料12种,健康教育资料汇总表。首先,这是放暑假后首个集体培训,学员们(全部都是中小学教师)都显得很疲累,有的老师甚至还没有正式放假,早上来报到后又赶回去上班,幸好,我们已经正式放假了,算是歇

学习

社区健康教育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健康教育论文,内容包括社区健康管理教育论文,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社区相关部分配合下,由经过同一培训的社区护士进户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对于文盲,由调查者向被调

学习

3岁宝宝的教育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3岁宝宝的教育10篇,内容包括3岁宝宝教育知识大全,三岁以上孩子教育知识大全。——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课时2教学目标1.帮助家长初步知晓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基本规律。2.让家长意识到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在

学习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生感恩教育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中学生感恩教育问答。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学习

暑假安全教育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安全教育10篇,内容包括暑假安全教育记录100篇,暑假安全教育内容范文。今天召开这次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紧张、辛苦的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怎样过好这个长假呢?孩子们有太多的

学习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包括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七年级数学期末教育教学论文。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不仅能帮助教师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之处,从而“借题发挥”,结合教学主题,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说,在

学习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叙事论文,内容包括小学教师教育叙事论文范文大全,小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以叙事方式对教育场域中各种互动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与重构,以发现隐藏其中教育意义的研究方式。因其契合了课程变革要

学习

语言教育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教育论文,内容包括语言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语言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传递人文风貌,提高整个民族语言文化水平的重要职责,它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与价值特征,属于传统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