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1篇
【摘要】目的 打破传统带教方法,转变护生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思维。方法 对40名轮转护生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健康教育宣教,每月组织教学查房一次,由所在科室的轮转护士轮流支持并授课,参与查房的新护生均接受提问并考核。结果 40名新护生专业知识水平、综合技能、授课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创新思维带教护生,可有效提高新护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实习护生 创新思维带教
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教育,护理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因而护理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的转变,新时期努力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护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是临床带教的首当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2010年我院来自不同院校的护理实习生40名进行带教观察分析,其中四年制女本科生12名,三年制女大专生28名,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
1.2 方法
1.2.1 实验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方法
1.2.1.1 项目内容 按照住院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分为入院宣教、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出院指导5个分项目,每次试验完成1个分项目的授课任务需三学时,共15学时,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另一项目为教学查房。
1.2.1.2 实施方法
1.2.1.2.1 实施前布置任务 在授课前3天将本科室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情景素材发给护生,要求2人一组,分别扮演护士或者患者及家属 。其中,入院宣教要求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区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探视时间等内容;收集资料要求护士通过询问、体检等方式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健康教育要求护士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手术、疾病或特殊检查进行宣教;心理疏导要求带教老师叙述一段患者焦虑,恐惧的病历资料,护士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出院指导要求带教老师叙述一段病历资料,护士给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士通过提前学习健康教育路径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及内容。
1.2.1.2.2 教学查房方法 每月一次,以病区为单元,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组成,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选择病例,对所有参加查房护士要求:必需事先了解该病人病情,查看病例、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护士长带领查房人员查房,责任护士床边汇报病情,带教老师进行查体,检查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然后返回护士办公室,护士长对查体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总结,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提问,内容有:疾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要点、用药安全知识、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护理安全以外防护,期间对护生回答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补充,鼓励全员充分发言。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护士长点评。
2 结果
通过上述两大项目演练操作,在评判结果中发现护生在接诊病人,观察病情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3 讨论
3.1 培养了护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过程的关键,有文献报道,医院的护患纠纷大部分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造成的[1]。教会实习生具有获取、交流的能力,懂得护理人员时时在与工作信息、知识信息打交道,必须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方法,并能以口述、文字表达等方式交流信息,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和跟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方法,最终达到应用护患沟通技术的目的。
3.2 创新思维能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 实习前的模拟情景训练:实习护士上岗前,带教老师布置实习计划,使其明确实习要求及有关制度,其次是遵循科学的带教程序,对实习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训练,护士礼仪的示范等。在有效沟通方面,可以尝试模拟情景训练,在模拟病房通过角色扮演使实习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护理,包括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护士等不同角色的沟通,打破学生进入新环境不敢说、不会说的心理问题。同时配合护理新知识讲座、特殊病例床边教学、参与教学查房、当场提问考核等活动,充分提高了护生的实习热情,提供给护生无法估量的学习体验。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性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最终转化为师生间的互动,将理论和临床实际融入一体,促进了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护生的知识更加完善和巩固。
3.3 创新带教增强了带教老师责任感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同时使师生共同探讨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的机会增多。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紧迫感,在教学查房前老师必须广泛查阅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解答护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促使了带教老师自觉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对带教老师的沟通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2]
3.4 提高了新护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通过健康教育与教学查房,促使护生在实施计划前必须翻阅大量资料,熟记理论知识,围绕在完成计划期间所得到的资料、信息及自己的动手操作,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归纳、总结,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培养了其判断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学查房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与护生进行双向提问答疑,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动力和引导护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让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思想,顺应了“知识中心型”教育转变为“能力中心型”教育模式的转变[3]。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带教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培养了护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际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人际沟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39.
[2] 余宝莲.护患沟通情景素材的开发和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6:19.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2篇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
***《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3个基本特性[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性培养的主要代表,轻视甚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特性。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创新性为本质属性,以培养创新性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在于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艺等的创新,把特定的行业要求与部门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它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特征,不同点在于创新的方式: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而专业学位要求创新性地将现有理论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创造出新价值[3]。
2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自1990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但培养的人才以科研型为主[4]。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素质,以满足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职业背景专门人才实施培养的要求,2010年1月,***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结束了我国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历史,并确立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5]。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护理硕士教育具备两套体系,即专业学位和研究学位,毕业后分别授予护理学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和护理学科学硕士(MSN)学位。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开始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APN,包括临床护理专家、执业护士、注册麻醉护士、高级助产士、高级个案管理护士等5类专门人才,后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先后设置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健康护理等护理专业。英国的护理硕士教育有2种类型,即授课式和研究式,前者侧重于护理科研与理论的研究,后者旨在培养高级实践护士[7]。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为临床和社区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护理专门人才,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5]。由于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阶段,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尚缺乏培养经验,只有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缺乏本专业规范的、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护理专业特色明显的研究生实践方案,出现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3.1 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培养的是临床护理应用型实践人才,但区别于本、专科教育的在于其培养的是专业领域里的专家。专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方有可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建树。
3.2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护理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化、专科化,应大胆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培养具有专科性质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集中国内护理学专业优势力量,联合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单单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层面,应广泛开展调研或进行实验性研究,以明确有护理专业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目标。
3.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受制于培养目标,在护理硕士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制订具有现实指导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培养方案,参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先从招收在职护理人员开始,合理设置课程,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强化外语培训、课题研究的训练、专科操作能力的提升,达到解决专科问题能力的凝练。
3.4 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通才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方向不明确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同时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的应用,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循证护理与实践。针对不同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采用个性化的实践内容和计划安排,对于其专科方向的科室应重点实践[8]。毕业论文应该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等为主,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学生创新性,将现有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考核形式
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在考试为主的方法基础上,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采用多形式、灵活的考核方式,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固定内容的小论文、小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小的演讲、试讲等,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3.6 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需严格遴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导师。可通过校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从医院遴选聘请本专业领域临床经验丰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兼职导师,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保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开始,需要明确创新性的重要性。广大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2]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3]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5]***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1-10-12]. 省略/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6]李亚洁.护理研究生教育[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2006:11.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3篇
【中***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6-02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倍受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构成了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整体护理理念广泛开展的今天,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构建全面、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顺利地适应现代护理的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文化技能,轻人文社科知识的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护士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校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1.1 促进护理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医学模式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追求以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护士角色期待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提高护士内在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心身全面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掌握有关美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可以用美学原则指导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双方从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活动中捕捉美的信息,积累美的印象,护理专业学生接收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用高尚的道德品质、美好的言行、娴熟的技能等取得病人的好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3]。
1.4 培育护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激发创新思维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净化护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护生的人格,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护生在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技能创新等领域能力提升。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护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护理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使护生树立医学审美理想、重塑价值理性和健康人格[4]。
2.1 构建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正规的课堂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加强护士审美修养,提高护士审美素质的基本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护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5]。
开设《美学基础》、《护理美学》等课程,对护生进行正规的美学理论教育,从基础知识入手,为提高护士审美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开设《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懂得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学功效;通过开设《医学美学》等课程,掌握人体美的完整含义。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以上课程有针对性纳入护生培养的必修课程。
为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将美学理论走向具体的审美途径,可通过开设《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服饰艺术》、《书画鉴赏》等美育鉴赏选修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选择1-2门。
2.2 指导护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文学社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卡拉0K大赛、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5.12护士节、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提高了素质,亦凝聚了人心;同时,校内各院系还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航模制作、剪纸、贴绒、雕刻、书法、相声、小品、演讲、辩论、小合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些美的教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6]。
总之,审美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去,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护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成为一个既有精湛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当代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淑芬.杨林.“白衣天使”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护理与美学,2005,11:238.
[2J 雷鹤.徐巧玲等.临床护士美学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1,1(28):76-77.
[3] 刘运喜.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0-41
[4] 邓一洁.张瑞琴 浅谈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4-85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4篇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方法使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不满意,合格率不高。而多元化培训模式是指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与多种方法的培训,主要包括态度认知及其改变的培训和以行为为导向的培训项目[1]。多元化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
由于近年有些办学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吸收不够办学条件的地区或个人办分校,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致使毕业护生综合素质总体下降,工作后培养周期延长,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她们是医院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但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技术不熟练,病情观察、抢救能力差;②临床实践经验少,缺乏护患交流技巧,法律知识薄弱,易为护患纠纷留下隐患;③不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工作中易出现紧张、茫然的状态;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临床思维还未形成[4]。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护士理论知识逐步向能力转化,也为患者则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规范化培训还有利于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6],可以使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仅就多元化教育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2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形式
2.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是我国护理教育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面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作用。由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新入护士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在护理教学中受到质疑[7]。
2.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是以新护士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制指由高年资护士指导新护士的一种工作支持和帮助的教育培养过程,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操作技能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新护士价值观形成、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8];自我导向学习法(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也称自主学习,是指在有或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个体主动诊断学习需求,确立学习目标,识别学习的人际及物资资源,选择并实施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网络探究式学习(Web Quest)是基于网络,以探究为导向[9],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英特网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10]。
2.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也称"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最常用的案例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及基于PBL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团队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TBL),都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引导-探究"式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设,围绕假设进行推理,进一步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TBL强调以团队为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团队讨论学习,团队学习目标即为共同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11]。
2.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要求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新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此教学模式近几年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在其理论基础指导下,相应的产生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教学用于急重症护理实践课[12],模拟临床背景下的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13],见习反思日记教学法[14],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和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对患者的理解能力。
2.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是护理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非常适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目前,单纯性应用示范-模仿教学比较少,多结合其它教学模式共同完成,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5]。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操作培训,使受训的新护士在特殊情境中展示有效的操作技巧和护患沟通,最大限度培养了她们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16]。
3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3.1优化护理教育途径 教育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客观反映出教育设计的多元性和教学实施的多样性,在实践与应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Objective-Feedback modes of instruction,OF)通过以目标反馈为基础,将小讲课、角色扮演、护理查房、反思日记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包含多种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全面的专业思维和技能[17]。
3.2促进思维教育理念的发展 社会对具有综合思维、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及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思维技能是解决问题、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单一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和机会,阻碍了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训练。朱秀丽[18]以思维教育为目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从不同教学思想、不同环节、不同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水平的提高。
3.3提升新护士综合素质
3.3.1培养新护士的人文精神 李建华[19]研究认为,情感教育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机制。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以积极饱满的热忱、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形象投入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诱发、激励与协调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渗透与迁移。
3.3.2培养新护士的学习能力 张琪[20]研究发现SDL符合新护士临床实践阶段学习的特点,能够帮助新护士在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从学校教育向成人教育领域迈进,培养新护士的循证能力。仿真模拟教学、问题学习法、网络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综合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都凸显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等能力的优势。
3.3.3提升了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后,专业技术大幅提高,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临床应急、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1]。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多元化教育模式已逐渐取代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在护理规范化培训思想指导下,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将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有挑战。护理管理者应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培养新护士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21]。
参考文献:
[1]丁智萍.美国公务员的多元化培训[J].成人教育,2012,32(2):127-128.
[2]章惠英,褚詹玄.多元化教学形式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3-1585.
[3]马玉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趋[J].当代护士,2011,11(2):7-8.
[4]杨红叶.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1150-1152.
[5]李敏,徐玲芬,陈苏红,等.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1,28(5A):55-57.
[6]曹治叶,刘延梅,贺秀丽.在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09,15(18):32-33
[7]周红,敖薪,龚爱萍,等.《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8]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9]Levett-Jones TL.Self-directed learning: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Today,2005,25(5):363-368.
[10]Lahaie UD.Is nursing ready for Web Quests[J].J NursEduc,2008,47(12):567-570.
[11]钱荣,苏琳,叶红,等.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12]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13]郑云慧,金梅,谢晓云,等.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校内仿真实训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1-1003.
[14]张美娟,沈建新,陈卫***,等.应用学生见习反思日记开发教学案例的做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3-154.
[15]邓辉,左凤林,刘奉,等.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1-372.
[16]徐燕.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在新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10-111.
[17]张淑梅,王朝娟,孟海英.ICU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及护生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2-494.
[18]朱秀丽,韩晶,张爱敏.以思维教育为核心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57-61.
[19]李建华,李丽红,曾.情感教育: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84-87.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护理继续教育是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以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为主[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需要在职护士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及时更新护理知识体系,以满足现代护理工作需求。国外研究也指出专业、有效的继续教育对提供安全和优质的护理至关重要,不论年龄,资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给病人带来高质量的护理[2]。但是护理继续教育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加上护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自身的条件及需求不同,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仍面临很多的压力。现对影响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1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现况分析
健全的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是保证护理继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3]。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法律和***策支持,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在我国,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方法较单一,仍以单向传授与自学为主[4]。而且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同时医院忽视护理人员的培养,对护理继续教育的投入少;培训课程不规范、时间短、且培训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很多护理人员也缺乏对护理继续教育的认识,只是为了晋升职称拿学分而参与学习,直接影响继续教育预期的效果。
2影响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2.1在职护士自身原因
2.1.1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的认知调查显示,不同层次的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5],年龄30~45岁,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因为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现有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学历较高者对提升学历及职称晋升的愿望较强烈,也要求他们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而年龄较大及学历较低护理人员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认识的教育,并且根据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需要,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2.1.2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美国学者认为成人的学习意愿与需求是存在相关性的[6]。调查发现在职护士的知识需求涉及面广,对护理科研,护理新技术、新方法,护理礼仪和沟通,临床营养和急危重症护理五方面的内容是需求最高的,说明在职护士对教育的需求更偏向于实用性及实践性;且不同年龄层、不同职务、不同学历护士因临床经验不同,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不同,对继续教育的渴望程度也不同[6]。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对护士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7]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而护理管理部门安排的课程多无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需求。
2.2职业环境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国内外调查均发现职业环境是影响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且时间限制是最主要的障碍[8,9]。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护士工作强度较大,时间不固定,大部分在职护理人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②护士大多数为女性,家庭生活仍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③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方式仍以参与各种课程、讲课和学术会议的方式为主。此外,待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8]。护士普遍待遇低,工作繁重,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脑力及体力工作状态,而护理管理部门又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影响了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护理管理部门的原因
2.3.1继续教育课程实用性不强继续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是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10],这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医院安排的继续教育内容多为共性知识,缺乏专科专业知识,影响护士学习的积极性。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越多,越会发觉专科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其继续参与学习,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
2.3.2继续教育形式单一目前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整个过程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常见的一些具体的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班、护理查房、小讲课、操作竞赛等。且在职护士大多是为了获得学分,忽视了培训目的,影响继续教育的预期效果。
3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而提高在职护士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是让在职护士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11]。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学知识范畴的不断扩展,势必要求在职护士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护理管理部门应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来鼓励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积极宣传继续教育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护士转变学习态度,主动寻求继续教育机会,提高自身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护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3.2加强护士继续教育的支持和保障
待遇和时间是影响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两个主要因素[12]。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存在人力资源配比不合理及经费投入不均等情况,阻碍和限制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和兴趣。护理管理层方面应转变观念,进行弹性排班,缓解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冲突,为在职护士创建有利的条件;同时在经济方面,根据实际工作表现给予奖励,促进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护士整体知识水平的目的。
3.3明确护士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Benner理论认为,护士的成长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且不同层级的护士因学历水平,临床经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差异而各有特点[13],因此不同阶段的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要也会有所不同。护理管理部门应善于分析不同阶段护士学习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课程,采用科学、系统、多样、灵活的方式,把提高学历,提高技能,提升护理科研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目标,增强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时效。如针对第一阶段的护士,因入职时间短,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在分层培训时,应注重的是在指导下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熟悉临床业务,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而第五阶段的专家型护士,则应以输出为主,同时承担科研、教学任务。对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可有效地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仅促进护士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可推动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14]。
3.4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形式,促进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我国护理队伍面临着较强的在职教育压力,近年来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的不断出现,给护理继续教育事业带来了生机,特别是各种***教育方式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课堂讲授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国外一项由2365名注册护士参与的调查显示,设计良好的线上教育方法,对于注册护士而言,是有效且适合的[15]。线上教育方式作为一种信息化远程教育的扩展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时间、地点的要求,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多种***学习课程,能满足在职护士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意愿,让学习更有效率。调查发现,大多数护士能接受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完成在职培训,并支持将***学习运用于在职继续教育培训[16]。***教育可作为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17],且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护士培训替代方案[18]。
3.4.1慕课“慕课”,英文直译就是“大规模***式开放课程”[19]。慕课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的教学不受地区限制,在只要有网络的条件下就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课程。“慕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对护士学习的时间地点没有要求,同时调动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学习方式。
3.4.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颠覆了原有的以教师为核心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自主学习”[20],提倡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互动、互助,其目的是将知识最大限度地内化,培养创新性思维模式。有研究证实,采取翻转课堂作为继续教育培训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在职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21]。
3.4.3雨课堂雨课堂是一种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22],其充分利用智能手机,通过信息推送、实时互动等移动手段,拉近师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并且能加入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及情境性教学设计,使课堂更加人性、便捷、准确。同时雨课堂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评价,是一种比较灵活、智能的教学手段。
3.5注重继续教育的实用性,重视学习的积极性
护理管理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以根据护士需要设置实用性的学习课程,吸引在职护士的参加,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23]。同时护理管理部门应科学的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在职护士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继续教育活动中,并从中获益。
3.6加强在职护士的人文教育
医学具有人文社会的特殊性,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24]。受“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影响,护理教育中一直采取的是“重技能,轻人文”的培养模式[25]。在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强对护士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对护士理解沟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尊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及人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6.1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医学人文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24]。护理管理部门可通过人文教育这一特性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可通过护理专题讲座结合临床带教辅导、护理个案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在职护士的人文护理关怀能力;也可通过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组织在职护士体验就诊经历,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3.6.2建立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作为护理考核的内容之一,建立完善的人文教育评价体系,并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秀护士评选的重要依据。完善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督促医院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又有利于护士自觉提高人文素养水平,促使护士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4小结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育模式;传染病医院
[中***分类号]R8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58-01
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医疗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患者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这种形势下如何为患者提供有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研究的焦点。经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在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使实习护士护理技能得到提高,但是在护患沟通以及风险防控方面依存在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笔者选取到院实习的23名护士作为研究组,采用了创新性护理教育模式,现将应用情况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1年3月-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46名女护士,采取随机法把其分为病例数各23名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4±1.2岁,学历:大专14名,本科及以上9名;对照组护士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1.7岁,学历: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8名。两组护士基本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较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即强化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职责以及范围,选择资深护士带教学结经验和实施考核。研究组护士施予创新行护理教育模式,即事先选择资深护士构成教学小组,基于护士自身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采取集中培训教育,就传染病医院临床日常工作内容和护士所具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讲解并指导实习,讲解医院各区域岗位分布情况以及制度规范等,由医院不同区域负责人实施分区教育。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实习护士实施考核,由之前所建立的教学小组予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和结果对教育计划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教育模式满足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1.3评价指标
两组实习护士均予以一个月的护理教育实施考核,分别从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百分制评分即>85分优秀,分数在60-85分之间良,低于60分差,统计分析两组实习护士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t进行对比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护理教育,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研究组优12名,良10名,差1名,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优10名,良8名,差5名,优良率为78.3%。在操作技能上,研究组优11名,良10名,差2名,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9名,良8名,差6名,优良率为73.9%,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研究组专业理论知识优良率和操作技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7篇
1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素质教育
自150年前南丁格尔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创办护理学校开创护理事业之始。护理就开始成为了一门专门的职业,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也在这百年之中逐步从中专走向本科、硕士、博士。但是不得不指出相对于发展国家的护理学科。我国的护理高层次人才相对滞后,其起根本原因是护士受教育的程度普通偏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临床和社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加快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队伍,以丰富护理的学术载体,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自主性。开发每个护士的工作潜能,具体表现为爱才与知人善用上的创新,任何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有的护士微机操作熟练,适合护理文书工作;有的护士是技术操作能手,参加操作竞赛取得好名次,完成技术操作让患者十分满意;有的护士口才很好,适合科普宣传、卫生宣教工作;有的护士对数字掌握的很好,适合记帐及物品的管理。总之人才使用不能墨守成规,应扬长避短,给每个人创造机遇,充分挖掘各人的“闪光点”。
2维护护士权益,发掘护士潜能
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工作,改变护理士是医疗辅助工作的观念,合理配备护理工作人员,提高护士的工作报酬,采取人性化的排版制度。便于护士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有创新意识,尤其是30~40岁的护理人员,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她们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思维活跃,有总结和应用能力的基础,对此年龄段的护士应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重点使用、侧重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尽可能创造新的基础条件。
3改善落后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我们国家的临床护理工作目前还基本上以功能护理为主。护士无论经验和知识多少工作都没有区别。对于患者的病情,护理会诊、护理查房等,缺少像临床医疗工作那样规范的评估、讨论、查房、会诊和评价机制。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虽然在国内推行多年,但事实上很难得到开发和实施。这种落后的护理工作模式,很难激发护士的创新潜能,也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护理职能部门、护理专业学会应起到向***府决策机构建言的作用,使先进的护理工作模式得到真正的展开和实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打造优秀的护理文化,重视护理科研平台的建设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和一种价值取向,建设和形成良好文化对于加快护理事业的发展,优化护理学术环境,具有深远意义。此外加快护理创新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本专业和多学科的合作研究,适用多学科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重视护理研究平台的建设,以加强对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疾病护理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护理方法技能、手段的研究,加强对疾病症状和护理学发展中一些新问题、新领域的研究。如灾难护理学、护理信息学等推动互利事业向前发展。
5在医院内形成鼓励创新管理小组,建立奖励机制
各医院护理部可设专职人员搜集管理全院护士的创新项目,建立个人创新档案,定期反馈、搜集、树立信心、对护理工作有普通性意义的创新经验经认证后予全院推广,对价值高的护理创新协助申报护理研究课题,对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创新的成果,医院给与物质奖励,护理部可将护理创新作为常规业务学习内容,在具体工作中予推广和深化。建立护理创新网络管理,将护理创新与护理风险管理相结合,启发护士在工作中,如何用创新的思维积极主动寻找护理风险的多发环节,工作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创新的理念带动和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