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傅篇1
马总今年五十刚过,中等身材,圆嘟嘟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闪着灿烂的光芒并带着一份老成。
前些年,他承包一座山,开发了一片果园。正值果园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时,他又改行建工厂,制造太阳能。他投资百万。半成品的工厂座落在一个半山坡下,所以半成品企业家从这而来。
远远望去,这半成品工厂还挺壮观。水蓝玻璃窗,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大海奇美。
雨晴顺着园林雅居的宽敞马路一直朝厂房走,树荫一片片清凉让她感觉一丝爽快。走了大约十五分钟,来到了工厂面前。
迎接她的不是马总,是马总的哥哥马顺。马顺伸手与雨晴言握表示欢迎。
雨晴对马顺的第一印象是,人比较实在,声音也很柔和。
“听我弟弟说了!你要来这儿采访。”马顺指着工厂的框架说。
“可你看看这破烂不堪的样儿,有啥可采的!?”马顺的话显然对马总搞这么大工程不太赞成。
“人各有志吗。”雨睛边说边试探着往厂房里走。刚要起步,一条橘黄色狼狗的声音传来,“汪汪”,声音好大,响彻周边的山林和野花,雨晴吓得倒退好几步。
“没事儿,它见着生人就兴奋,特别是见到美女,它就不知所错。哈哈哈!”别看马顺看上挺老实,其实幽默着呢!他说的没错,雨晴的确挺漂亮的。皮肤白,杏仁眼、瓜子脸、太阳帽,水墨镜、一幅青春靓丽的模样。谁见了都有几分欣喜。
雨晴心里很得意,但不能乱了分寸。她干啥来了。
雨晴观察这很壮观又很凄凉的厂房,心里不觉有些痛感。厂房足有一万平。几根大水泥柱立在那里直挺挺,地上堆积着破破烂烂的杂物,那条狼狗被拴在门口一直叫个不停。生怕有人偷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马师傅,你弟的厂房建在哪一年。”
“2011年。”
"这么说吧,也有5、6年了!投资百万,到现在......嘿,不想说了,一说都是眼泪。都说家有老弟是个宝,可我这老弟啊快成费宝了。”说着说着,马师傅便用他那粗壮的大手抿着眼泪,雨晴忙从包里掏出纸巾。
“马师傅,您别伤心了。那当初为什么不劝劝你老弟啊!”
“这人呢,欲望没有止境。就像人们买了别墅,还想买跑马,买了跑马还想买座金山。”
雨晴也看得出来。这工厂的马总是没有能力再坚持下去了。就是想坚持做,没有百八十万很难走下去。钱从哪里来,过去是因为有果园,可现在马总是一无所有。
“姑娘,咱别采什么马总不马总了,我带你到后山转转,说不定能采到比马总还有价值的东西。”
雨晴心里清楚,马师傅是要带她到山里走走,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花.....还有山里的宝贝“婆婆丁。”
午后的山里清香缭绕,山花盛开。小黄色的草棵花漫山遍野,粉色的刺玫花争妍斗艳。当然还偶尔闻到槐花的余香。雨晴这心里美滋滋的,在马师傅的“教导”下,采到了一大筐“婆婆丁。”
正当雨晴和马师傅一同走下山的时候,马总风尘仆仆回厂。只见他站在工厂门口,目不转睛看着他辛辛苦苦建起的半成品工厂。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在厂子大门的墙上一张醒目的广告“啪啪”帖在上面。不用问,还能是什么?“工厂转让。”
小师傅篇2
由印小天主演的《闯天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这是印小天第一次和吴子牛导演合作。他称这部戏是他近五年来最喜欢的一部作品,也是付出辛苦最多的一部戏。戏里他受了两次伤,一次被***托击中,一次是入戏太深,剧中的父亲下葬,他跪地时双手狠狠地捣在地上,十个指关节都流血不止。
印小天扮演的赵沧海是旧社会闯荡江湖的杂技班班主,一个草根式的英雄人物。《闯天下》开拍之前,剧组去吴桥呆了一星期体验生活。印小天说:“受益匪浅的是看到那些杂技人表演的状态和神采,他们的表演风格像老顽童一样,诙谐幽默,形体上的硬功夫和他们的那种表情反差很大。在表演时,我也尽量用这种方式呈现出来。”
体验生活时,印小天还学会了一些当地的方言,并把这些用到角色上,比如赵沧海的一句口头禅“扯呼”,就得益于此。“扯呼”就是逃跑的意思。在他看来,范伟在这方面是个大师,比如最典型的一句“谢谢!缘分呐!”观众就会记住,所以语言的贴切是塑造人物的一个必要条件。
他还把这种心得用在正在拍摄的电视剧《***》中。“我自己会在空闲的时候慢慢琢磨角色的语言,因为只有贴切的语言才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尤其是有时代背景的戏,更需要去仔细观察和揣摩。”
印小天在《***》中饰演的是一个知青,有一场戏是得知恢复高考后,赶忙打了通电话回家,念了一句的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表现他激动的心情。拍摄时,说完这句话印小天觉得不给力,就加了一句俄语“досвидания”(再见)。他曾听父亲讲过当时学俄语也是个很潮的事,就像现在流行说韩语的“欧巴”一样,所以戏里很多地方他都会用上简单的俄语,觉得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形。
问到印小天最想演的角色,他说是郭靖。因为郭靖气质憨厚,不善表达,心眼不是太多。“这点跟我很像,成熟得晚,情商不太高。”
巧的是,印小天刚在于正版的《新神雕侠侣》里演了“洪七公”,还在微博上发了自己的定妆照,笑称“第一次演这么老的角色,老不自信了”。感觉上印小天跟洪七公完全不搭边,他笑言:“总演中规中矩的角色挺没劲的,还是要挑战下自己!眼下演不到郭靖,就先演下郭靖的师傅吧。
印小天的现阶段,于他来说“争取一个角色比演好一个角色要难;争取一个机会比把握一个机会要难。曾经也狂过,不愿受委屈,觉得是亏待自己,但是现在想明白了受多大委屈才能占多大便宜。”
小师傅篇3
此文为斯特林・斯里芬特与采访他的约翰・科克伦之间的问答。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小龙的教学风采和科学截拳道的发展历程,亦能让读者从中看到一位更加真实的李小龙。本文译自美国李小龙教育基金《仅仅知道是不够的》2000年春季刊)。
斯里芬特:在开始练习任何拳法之前,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阻挡技术。李小龙坚信自己不会被对手击中。他认为,除非是你自己搞砸了,否则没有理由会被对手击中。你现在有两种方法来避免被击中:要么阻挡对手的攻势,要么巧妙地闪躲。李小龙比较喜欢后者。他认为浪费体力去阻挡没有必要,他认为攻击就是某种形式的阻挡。这就是李小龙在格斗中坚持的观点,格斗的极致,就是击中对手,而自己不被对手所击中。我总是能看到这类技法的优点,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我真的对学习这一部分的课程很投入。我的击剑训练背景,让我很适应在时机上有紧密联系的攻防动作,这种战略,在我看来是自然而又可取的。
约翰・科克伦:你们还有其他形式的不同寻常的训练吗?
斯里芬特:有时我会戴上头盔,李小龙则戴上拳击手套向我发起攻击。我所要做的就是不能用我的双手,只能靠头部运动――躲闪,快速晃动,或综合运用它们,以努力避免被击中。李小龙有时也会真的攻击我,如果他认为需要那样做的话。不管怎样,我也许能躲过四分之三的一般性攻击,最后我到了很难被捉住的地步,一直如此,这是我所擅长的优势之一。我总是有能力缩短反应时间,而李小龙帮助我全面提高洞察力。我不会因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变得反应迟钝,惊慌失措。我假定我是在看一组静止的***片,我无法对于即将到来的攻击作出任何保证,直到最后一刻。李小龙教我在无限制的状态下,对各种可能的攻防时机进行深入分析。这就是当你的对手突然发动任何无法预料的攻势之时,你也能在瞬间做出反应的科学解释。这大概就是对方的拳头快打到你的鼻尖的时候,你还有时间做出反应的内在原因。当然,如果你对此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训练,同时又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你就会被打败。
约翰・科克伦:你所指的是什么?
斯里芬特:当有人向你的脸部发出重击的瞬间,一般人所能想到的,往往是对方身高6英尺4英寸,体重285磅,他可能会打碎你的鼻子,让你的鼻血飞溅出来等等消极的一面。而李小龙经常对我说:“当大个子向你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不应该后退,相反,还要对他发动***,让自负的他在你面前得到教训l。你必须以我为主――感谢此时有这么一个家伙成为我绝妙的打击目标,让我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别去想你可能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你应该在把他打倒在地之后,还要为能够遇到这样一个乐于主动奉献的大个儿的靶子而感到高兴”。
你必须通过大量地狱式的训练,才可能达到在格斗中冷静思考和自动反应的阶段。一旦你能达到这个阶段,你就不会被打败,不管对手的个子更大,还是更强壮或更平庸。除非在对方更快,或如你所想,他更优秀、更机智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将你彻底击败。你现在应该明白李小龙的教学方式,和那些传统的标准化的武术教育方式有多么的不同――以学习如何站立为例,传统的方式要求你必须精确的站在指定位置,你的重心将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转移,你的手臂以某种特定方式伸出,挺直你的背,并把它推出去,那样做,你就会变得非常的机械化。
相反,李小龙会说,“别去管那些,我们会做到的。现在,我尝试着教你们我所谈到过的精神。”这就是李小龙所教的:斗魂(The Spirit of Combat)。他让学习格斗变得激动人心且娱乐化。他就这样指导我们训l练,我觉得应该一直这样,一场美妙的身体与心灵的博弈,一个持续不断的自我考验。
我经常去他在卡尔弗城(CulverCity)的家。那时候,我们每周会训练三到四次。不管我怎样努力工作,怎样努力练习,怎样进行对练或是跑步,我的肌肉酸痛从未间断过。我的意思是,有几次,当我清晨醒来的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已经死去。我完全无法抵挡那来自每一块肌肉的酸痛感。我记得有一次开车到他家时,我已经无法从车里出来了。当我刚刚将左腿挪出车外,疼痛感就迅速蔓延到了全身。这就是训练所带给我的折磨。这时,李小龙走出来问我,“你坐在车里干什么?”我说,“我不能动了,我的肌肉非常的疼。”他打开车门并说道,“出来!”好吧,当你和―位大师相处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从车门里出来,还必须尽可能的快。因为你如果不那么做的话,他会把你直接从车里拎出来,那你就准备受到更多的折磨吧。于是,我费力地把自己挪出了车外。李小龙说道,“你要知道,十分钟之内,你的感觉就会变得很棒。你身上的衣服会像潜入冰冷的海水里一样湿透个,刚开始,你可能会感觉很冷,随后全身就会暖和起来。第一分钟你身上所有的肌肉会受到酸痛的考验,在那之后你就会感觉好起来。”当然,他是对的。
约翰・科克伦:有其他学生在他家进行训练吗?
斯里芬特:李小龙经常会从他在市中心的道馆邀请一些人去他家。他们几乎全是年轻的中国人。我第一次去他在卡尔弗城的家时,这些人也在那,他们正专注的进行训陈。
李小龙想要确定: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从给定的时刻,到缩短间距,完成他认为是一记有效的踢击并收腿落地,需要多少时间。他不仅仅只是要我们疾冲向前,然后狠狠的踢出去。他想要看到,我们能够贴近实战的去完成练习。在这个练习中,你可以采取任何你想要的姿势:近距离面对沙袋,或者远距离。对不同的距离,他会分别测量时间――从他喊“开始”就进行计时,直到我们踢得让他感到满意为止。我们在完成动作时间上的不同差距,是令人吃惊的。在他们之中,我多少有些自负的喜悦,即使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兄弟们年纪要大,但我完成踢击的时间是其中最快的。
约翰・科克伦:我记得听过―个故事,你曾经在李小龙的家中与一些咏春拳高手进行过对练。这是真的吗?
斯里芬特:是的。在他搬到贝弗利山上居住后,有一天,我和李小龙在他的车库练习,当时来了一些从香港来的练咏春的年轻的中国朋友,他们的手技术都很熟练。李小龙希望我能和这些人练练实战对抗,于是我们戴上了手套――是软性手套而不是拳击手套,因为他希望我们能进行全接触式对抗。他规定,在比试中禁止用脚,只能用手。于是我们开始了,这可真有趣。
那些年轻人都以为自己很不错。那时,我已经跟随李小龙训练了两年,我尴尬的发现我能很轻易的击中这些家伙,于是,我就随心所欲的这么做了。我不断的击中每个对手的脸部,而我自己没被打中过。我一直在想,他们之所以愿意实战,可能是想向李小龙证明,把截拳道教给白种人是非常值得的。我当时希望他们能和我多打一会儿,但很快,其中一个人就怒气冲冲的走了,他被气哭了,他如此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把他的脸打肿了,而是因为他输了。后来,李小龙告诉我,大家都觉得这很没面子。他说,这些人真的是些咏春好手,他为能教会我实战感到自豪。事实上,这是我的一段美妙的时光。我个人真的很乐于面对对手,破坏他的格斗意***,对他进行肆意的攻击。但,奇怪的是,就如同我先前所解释过的那样,我没有侵略的天性。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去主动和别人进行对抗的原因。即便李小龙在我年轻的时候教我,我也依然不会参加任何比赛并从中获得财富,因为我只是不喜欢到外面去把一些没用的家伙痛打一顿而已。我对此并不积极,因为我不喜欢这么做。我觉得我无权伤害他人,我所表达的态度,对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
约翰・科克伦:所以,你把能够战胜这些咏春高手,归功于李小龙对你的指导?
斯里芬特:当然了。这就是他灌输给我的自发反应。速度不是衡量是否年轻、强壮的必然条件。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遗传的。有些人移动得快速而又自然,而有些人不是。有些人能在瞬间将指令从大脑传递到肌肉而没有任何阻碍。李小龙也经常告诫我们要去除思想中的种种杂念。比如说,他在和你谈话的时候,会突然向你扔出一只桔子,他希望你一不要去看,甚至无意识的――刚好接住它。如果你错过了,他会嘲弄你是个笨蛋或者说你不够协调,有时,这比对你肉体上的折磨更糟糕。有时,他会走在你前面,突然就会有目标物体向你飞过来。我们学会了伸出手去接住它。这可不许吃。这必须成为一种本能,自发反应是不用思考的。
约翰・科克伦:搏击中的自发反应,被退役的世界重量级自由搏击冠***乔・刘易斯称为“爆炸力”(Explosiveness)
斯里芬特: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个词用来描述李小龙是最恰当不过了。事实上他非常高兴别人这么描述他,我也拥有这种特质。
接下来,李小龙开始教我踢技。首先,他从一记简单的左、右脚的前踢开始。在他的示范中,这种踢法和其他人的踢法迥然不同。在这个技术中,你要用左脚支撑,扭动髋部,将体重也灌入到有力的踢击中。这并不是那些传统直踢的变体,他认为,那种踢法完全是浪费时间,并容易将自己置于受攻击的险地,对李小龙而言,他们那样踢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那样做会让你暴露在危险之中,可能导致你的腿断掉,更别提你的脸和脖子了。
李小龙喜欢运用整个髋部和身体的力量施展疾步侧踢。他也要我练习后脚勾踢,用脚背或脚的球状部位踢向目标,如上臂的肱二头肌或肩部肌群。按照李小龙的理论,即使踢对方的手臂,你也有可能造成对方脖子的严重伤害,因为这种踢法能够产生强大的鞭击力。现在,我认为要真正的理解这些理论就要有所体验。我对他说,“李小龙,你应该让我体验一下这种踢法,我才能理解你所说的东西。”李小龙回答道,“我不想那么做,因为你会受伤的。”于是,他只是用他的脚背轻轻的“推”了我一下,作为示范。我说,“不,给我来点狠的,我只是想对这种踢击劲力有所了解。”砰!他踢了我。我立刻就理解了他所说的。我的脖子受到了猛烈震动,我头部的一侧也被狠狠的牵动了,眼前直冒金星。整整三天,我丧失了行动能力,我不得不去请了―位按摩师。李小龙很难过。“我不该那样踢你。”他说。相信我,如果一个人摆好格斗姿势,你用和李小龙一样的劲力踢他身体的一侧,肯定会对他头部的另一侧造成剧烈的震动。这种踢法对大腿同样有效,踢中肋骨能置人于死地。
约翰・科克伦:他接下来教了你什么?
斯里芬特:从后脚勾踢开始,李小龙教了我更多复杂的组合,但他从不让我练习那些组合,直到他感觉我已经精通了那些单个的踢技,同时我还要能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格斗武库的一部分用于实战。这些训练和那种套路或演武式的锻炼毫无关系,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对练及实战中学会运用它们。李小龙所教的所有东西,都与激烈的全接触格斗相关。我们一直在对抗中学习实战,我们绝不仅仅是在做练习。李小龙确信全接触式格斗更有冲击力,更高效。因此,我们一度加强了踹踢、侧踢以及后脚勾踢的相关练习。
小师傅篇4
小饭店经营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柳田又摆地摊、贩卖蔬菜,都没有脱离贫穷。他家的日子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一天晚上,柳田找到赵师傅说:“我有个亲戚在南京,想让我去南京做生意。”赵师傅一听,高兴坏了:“人挪活,树挪死。兄弟,你比我强,能说会道,出去一定能闯出个名堂来。”说得柳田心里亮堂了许多。赵师傅亲自给柳田摆了酒席,送他全家上了车。看着远去的列车,赵师傅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祝福他一家人早点扭转局面,过上不用担心衣食的日子。柳田走后一直也没有音信。赵师傅常常和爱人提起他,爱人说:“也许早出息了,忙得顾不上给你回话。”
十年多了,这天,柳田公司里招聘员工,有个从安定乡来的小刘,被柳田看上了,于是就招了进来。小刘很争气,柳田很看好他。
一天晚上加班,小刘走在了最后,柳田就喊住了他。两个人就坐在办公室聊起家常来。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赵师傅。
小刘说,柳田走后的第二年,赵师傅家发生了大变故,妻子所在的食品厂效益不好,下岗了。家里的收入全靠赵师傅那点微薄的工资,生活变得拮据起来。
再后来,赵师傅老婆实在受不了贫困的折磨,改嫁了。赵师傅一个人带着孩子,很是辛苦。
再后来,赵师傅也下岗了,上街蹬三轮支撑家庭。但他从没有放弃让孩子上学。
赵师傅后来在一家建筑工地干活时,砸伤了腿,老板也没有赔多少,至今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
小刘说:“赵师傅孩子考上大学的第一年,还是我们大家给凑的学费呢。老赵这人,心肠热,脾气倔,但是个好人!”
听到这里,柳田忽然拉住小刘的手说:“你听赵师傅说过我吗?”
小刘说:“那倒没有,只是有件怪事,听别人说赵师傅有个破箱子,他常常自己给自己写信……”听到这里,柳田心里酸楚万分。
第二天,柳田把公司的事情安排妥当后,就一个人开车回到了原先的小城市。
找到赵师傅时,柳田忽然怔住:赵师傅原先一米八零的个头已经萎缩成了一米六,胡子也是满面飞舞,头发长得盖住了眼。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柳田。紧紧拉住柳田的手,他说:“我就说你比我强,你看,现在都开上轿车了。”柳田没有接他的话,只是拉着赵师傅的手,微微颤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柳田问赵师傅:“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给我打个电话。这么难,你还当我是朋友吗?”
赵师傅说:“你走的时候只给了我地址,我想找你,就只能写信啊。”
说到这里,柳田的心蓦地掠过一阵寒光,他说:“把你的箱子让我看看。”
赵师傅诧异他怎么会知道箱子,但还是配合地打开了箱子。柳田惊呆了,整整一箱子信。信封上,全部是柳田的地址。拆开其中的几封,全部是拉家常一样的语言……老弟,我实在过不下去了,你把借我的那钱还了吧……我知道我不该写信,可是,真的没有办法啊。一万多块对我来说就是救命钱……
柳田反问赵师傅:“地址都写好了,你为什么没有寄给我呢?”
怔愣了片刻,赵师傅颓然地坐在床上,说:“都是自己弟兄,万一你要和我一样作难,岂不是让你为难?”
柳田拉住赵师傅的手,已是热泪盈眶:“赵哥,说句实话,刚开始的前几年,我还真怕你开这个口,因为我实在还不起。
小师傅篇5
我和师傅严华可以称得上有缘。从成为一实验的一名教师起,我的第一个师傅就是严华。因为不在同一学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每天忙于跟同学年组的老师熟悉业务,跟师傅接触的不是很多。也曾听过师傅的课,也曾找师傅导过课,但总是不主动,更没有很好地珍惜那段师徒缘。
2005年我调入东校,师傅先我一年在这里工作。很荣幸,在东校新的师徒对子中,我和严华又重新拾起师徒缘。于是,师傅的馨香时刻影响着我。
一、米兰香自真挚坦诚――和师傅学做人
了解师傅的人都说和她在一起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舒服。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师傅以前一直担任学年组长和学年主任职务,今年又担任了东校的教导主任。多年来的领导岗位,并没有让师傅有高高在上之感。相反她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在师傅的眼中,按部就班地照师傅的话去做的徒弟,是个好徒弟;但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精神的徒弟才是出色的徒弟。师傅更喜欢后者!2008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学校的“魅力课堂评选”。在比赛前的晚上,我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师傅给导的教案上做了个别改动。上完课,心中一直忐忑,不知道师傅是否会生气。可她却是满脸的欢喜和满意。她说我的课上得精彩极了,那几处改动也棒极了,那欣赏的眼神至今都令我难忘。让每个徒弟都形成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是师傅所坚持的原则。从那以后,在找师傅导课之前,我都会把教材仔细的看了又看。于是有了更多的与师傅的思维的碰撞和生成。
每次到师傅那评课,是最快乐的事情。与师傅评课既不用拘束,也不用担心遭到责备。在那里,有的是耐心的商榷、方向的指明。她的话如和风细雨,既入耳又入心。
有人称师傅的风格是小桥流水,不过师傅也有山洪爆发的时候。每当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哪怕是为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部首,她也能和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找到资料查证之后,她又会“扑哧”一笑,说句“瞧我,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这就是师傅,坦荡得让你看得见,摸得着!
二、米兰香自勤奋认真――和师傅学做事
东校,师傅做事认真是出了名的。每次检查各班本簿,她总能一眼发现本簿上的问题。能迅速发现学生本簿上的错误是判断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师傅的慧眼让我们对批改不敢有任何松懈。
作为教导主任,师傅可是广招门徒。她共有五个徒弟,分布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师傅虽然是教导主任,但仍兼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开学起,她既要忙着授课,又要忙着听课。不仅要听几个徒弟的课,还要听其他老师的课。年级跨度大,教材又不统一,无形中给师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作为她的大弟子,我还担任语文学科组长工作。学年组的老师都很年轻,在刚开学和遇到新课型的时候,我总要做几节示范课。每当找到她,她总是爽快的答应下来。导课、听课、评课这样的三步曲不知在我和师傅的生活中奏响了多少次。在前不久,学校举行师徒汇报活动。师傅的五个徒弟都参加了汇报。两周之内,从导课到试讲、从评课到最后的汇报课,师傅付出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记得在最后的“师徒汇报评课兼有效教学研讨会”上,师傅却谦虚地说:成绩都是徒弟的,出现的问题都是师傅的。师傅就是师傅,到什么时候都是为别人着想。她的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徒弟!
在她的帮助和影响下,我的进步特别的快,不仅仅在教学上形成了“深刻、严谨”的风格,而且仅在2006年到2007年间,就先后获得吉林省长春版教材实验“优秀教师”称号;所授语文课在吉林地区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会上做教学辅导和示范;首届吉林市“星光杯”教学大赛语文学科四星奖;吉林市国标语文教材培训员,两年间,先后四次为全市省编实验教师培训;教案《雨后春笋》被入省编教材内部发行刊物上;2008年教师节,我又荣幸地评为“吉林市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三、米兰香自快乐轻松――和师傅学生活
一实验的工作是忙碌的、劳累的。师傅的工作更是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使。即便是这样却很少听到师傅喊苦和叫累。师傅把工作的压力看作是机遇和挑战。她微笑着面对每天繁杂的工作,指导教学,常规检查,传达信息等,干得快乐,不知疲倦.每当与师傅在课余时间一同出去活动,师傅总是那样的放松,唱出旋律、舞出节奏。从师傅的身上,我又总结出一点: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只有学会放松的人才会真正在需要的时候紧张起来。
小师傅篇6
因为不懂技术,包工头就安排我做小工,就是干挑砖、扛水泥、提灰桶等费力气的活。一次,一名大工叫我给他运砖块,我动作稍慢了一点,就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说:“你不服是吗?谁让你是小工呢,有本事也当大工啊!”
工地上有个叫周大奎的大工师傅,见我经常被别人欺负,就动了恻隐之心,让我跟他学砖工活。周师傅是山东人,一手砖工活娴熟精湛,叫人无可挑剔,自从做了他的学徒后,就没有人再对我理直气壮地发号施令了。
大工都是按劳计酬,平时一天做下来,周师傅砌砖的面积总能比别人多出好几个平方米,但现在由于要手把手教我,便落在了别人的后面。我过意不去,提出要补偿他的误工损失,却被他婉言拒绝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进步很快,周师傅就要我单独操作。我小心翼翼地砌好一扇墙,自我感觉还行,谁知周师傅拿尺一测,发现墙面凹凸不平,而且与墙心偏离了几毫米。旁边的刘师傅不以为然地说:“小李是第一次***砌砖,有这水平已经不错了,只要在粉墙时稍微留意,完全可以纠正过来嘛。”周师傅却一脸严肃地说:“正因为是第一次才更要严格要求,我不希望自己带出的徒弟做事马马虎虎,这是对他的今后负责。”
结果,周师傅硬是让我把那扇墙推倒了重砌,我心里虽十二分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遵从命令。可不知怎的,第二次砌的砖墙误差更大,无奈只好推倒再砌。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五次,我砌的这扇砖墙才通过了周师傅的验收。
那天收工,我高兴地对周师傅说:“是你教我学会了砖工活,我可以出师了,为了表达谢意,晚上我请你喝酒。”周师傅白了我两眼说:“你小子以为翅膀硬了吗?早着哪,这谢师酒还是以后再说吧!”
虽然我学会了砖工活,但比起别人来,技术还是很肤浅,离不开周师傅的指导。因此,干活时周师傅总把我安排在他的身边,处处关照我。
一天,为了***省事,我没有按照周师傅的吩咐去做,当时正好检查组来工地巡查,看见我违规操作,就要处罚我。周师傅忙过来解释,并把一切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结果检查组就要求包工头把周师傅辞退。
小师傅篇7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转眼间,就要到静心师傅的七十大寿了,作为紫崖山第二弟子,司徒冰月怎么能不回紫崖山给静心师傅祝寿呢?于是,冰月带上了她三年收集的桃花露水,前去紫崖山了! 司徒冰月的轻工不错,水性极好,能潜到水下三里,上岸后也安然无恙,于是,江湖中人给她起了一个绰号——水珊精! 以冰月那匹汗血宝马的脚程,三天就到了紫崖山。
紫崖山上,一片热闹的景象,紫崖山上的弟子不断从山庄陆续出入,个个都红光满面的,师傅过寿,弟子当然高兴。 冰月刚刚到山庄门口,几位小弟子正从那里经过,他们看见了冰月,都激动的一蹦三尺高。
“二师姐!二师姐回来了!”紫崖山最小的弟子高兴的把寿桃都给丢了,幸亏冰月反应快,急忙跑过去接住了那盘红艳艳的寿桃。
“小师弟还是没有长大!”冰月苦笑着说。 小师弟哪有听她的话,甩着袖子跌跌撞撞的跑进去高兴的大吼:“大家快出来啊!二师姐回来咯!二师姐回来咯!” 大家听见了小师弟的话,都纷纷停下了自己手中的活,去门口迎接冰月。小师弟又跑到了静心师傅的屋子里,只见门中的五弟子——宣怡,在为静心师傅梳那花白的头发。小师弟顾不上这么多了,气喘吁吁的对着宣怡和静心师傅说:“五,五师姐,师,师傅,二师姐回来了!”
“冰月!她在哪?”静心师傅惊讶的问。
“正在门外等着呢!”
“嘻嘻!二师姐回来了!真的?”宣怡问。
“***嘛平白无故的骗你们,再说,我有这个胆量吗?”
静心师傅与宣怡高兴的迅速去到了门口,只见冰月面带微笑的看着四周,看着这熟悉的景色。
“冰月!”静心师傅高兴的说。
小师傅篇8
林立陆
20岁开始做木工学徒,后来投身木材生意,经济萧条时又回到了匠人的生活
嵩口镇***府楼让人耳目一新的木制围栏以及楼梯间的扶手都是林师傅的作品,这是在台湾设计团队来之前便完成的工程,甚至连***府办公用的桌子板凳大都出自林师傅之手。这些是林师傅参与到嵩口古镇改造的一抹痕迹。
林师傅的家在嵩口极具特色的电影庙旁,这座在传统建筑中混合进新潮元素的建筑是在台湾人来之后改建而成。林师傅对这座建筑却不怎么理解,在他眼中,这座电影庙“和之前的模样差太远了”。然而林师傅还是经常去电影庙里坐坐,看看那些新花样。木匠出身的林师傅,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累积,如今已是信手拈来。***府准备在大樟溪上修一座廊桥,说及此事时,林师傅迅速在白纸上勾勒出粗糙的草***,十分自信地解说着每条线代表着什么,这和那些精准的设计***完全是两码事。“设计***只是辅助的东西,东西做多了,随便一看就知道这根木头该放哪里,那条梁该怎么摆。”
林师傅领着我们去他的小厂里看正在做的摊车,这也是嵩口古镇规划中的一项。一路上,各家的大厝迎面而来,林师傅便像导游般解说着每家的历史以及这些建筑的构造。离开这些古厝,便是乡村田园风光,菜园、稻田连片,木制居民楼散落其间。“那些楼就是我修的,那座是我刚出师的时候盖的,前面的楼是后来修的。”几乎是转一弯就会碰见林师傅的作品。这着实让我们惊叹不已。
林师傅的小木厂正在热火朝天地做着摊车,忙碌的工人其实是林师傅的朋友。他们已经合作几十年了,都是过了半百的人。摊车的各部份零件,利落地在他们手下成形。摊车是由台湾人设计,林师傅负责加工。空地中正好摆着一辆完成的摊车,林师傅帮我们演示摊车的一些功能。“设计蛮精致,但是有些地方恐怕不够实用,经不起风吹日晒。”林师傅有些担忧。
对于这次的古镇改造,林师傅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当然是活计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另一方面,对于台湾的新潮设计多半是无法理解其中奥妙,但还是会帮忙捧场,甚至还把自己做的木头小玩意放在台湾人的店里。但不论怎么看,林师傅已然是古镇改造的积极参与者。
张立瞬
超过二十年的木匠生涯,开了一家木筷厂,参与嵩口许多古厝的修葺工作。
采访张师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们约在了他帮台湾设计团队改建的“打开嵩口”店里,嵩口人习惯把它叫作“台湾人的咖啡店”,十分流行的设计元素和古镇样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但这里并不只是咖啡店,还是一个空间,未来嵩口各种“店”的模板样式。里面摆放着张师傅的一些木工作品,但实际上张师傅对自己亲手改造的这家店,多少还不明白它的用途。
张师傅抽着烟,指着我们落座的椅子,“这些都是农家不要的旧椅子改的,这桌子也是”。对于这次古镇的改造,张师傅非常激动。他说,现在做木匠大不如之前,旧时嵩口修建房子都要好多木匠师傅,有的大厝甚至有上百木匠同时做工,如今新建的房子都是钢筋水泥,木匠大都转行。现在嵩口古镇改造,大量的古厝有待修葺,这为木匠师傅带来了可观的活计。前不久张师傅刚完成一座古厝的修葺工作,木头的推刨雕刻又让他回到了熟悉的木匠生活。
嵩口镇***府的食堂改造,由台湾人提供设计稿,实施人是张师傅。后来张师傅也承接了“咖啡店”的改造。张师傅熟练的传统技艺似乎已经和台湾来的流行设计找到了平衡点,在“咖啡店”项目中,张师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哪些地方可以动工,哪些地方不能挪动。如今看着经过自己双手的建筑,张师傅还是比较满意,虽然部分装饰物品他还不明就里。
目前,由台湾团队操刀的推广包装嵩口在地传统手艺项目,也找到了宝刀未老的张师傅,他们给他拍照,写文案,还把他的工艺品摆在“咖啡店”里展览,完全把张师傅当作一位未来嵩口的明星在打造。张师傅本人也非常配合,“如今说要去学做木匠肯定会被人笑话,更别提把外出谋生的人吸引回嵩口,而眼下正好遇上了嵩口搞旅游,又有人看中了传统的东西,这当然是件好事”。
林登炎
19岁拜师学艺,至今拥有超过四十年的竹编生涯,在古街上开有一家竹编店。
林师傅在嵩口古街上租了两家门面,一家打算用作售卖自己平日里编织好的竹器,另一边则作为手工作坊。目前店面的租金***府帮忙开支一部分,这是古镇开发***策给手艺人带来的优惠。
林师傅的店也是由台湾的设计团队设计,把两间久没人居的古楼灌入新的力量。采访当日,林师傅正忙着编织一个迷你的小篮,巴掌般大小,手指灵活像在织布的梭子,到最后甚至口和脚也忙活起来。这种小篮先前林师傅没有做,最近嵩口开发旅游,他也跟着潮流,自己设计开发了些新玩意,“游客会喜欢,东西太大,好看但没人要,这种小巧精致的东西倒是很多人在问价”。除了小篮,还有迷你的竹编花瓶等。往日林师傅的作品从竹筛到竹篼,遍及日常生活的角落。街坊邻居都知晓林师傅的手艺,家里缺个簸箕,基本都会找到林师傅。那时候,林师傅的活计都以订单为主,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停下手过。
如今,在嵩口日常生活中竹编器具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林师傅的订单也有所减少。即便是没有单的时候,林师傅的手也没有空闲下来,继续编着,做好了就放在店里。“养成习惯了,手脚不动起来反而觉得别扭,每天像上下班一样,早晨报到,晚上回家。”现在嵩口做旅游,涌现出了许多机会,是商机,也是重新认识传统手艺的机会。作为传统手艺掌握者的林师傅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率先在古街开店,客人可以一边逛店,一边看他编织,这是他理想的场景。林师傅也积极配合台湾的设计团队,编织出一些连他自己也没尝试过的新玩意,例如之前用来抓鱼的鱼笼改造后竟变成了灯罩,这在古镇倒是第一次,十分新鲜。
林志勇
家住嵩口古街的手工面线艺人,拥有超过三十年的面线制作经验,对面线了如指掌。
面线师傅林志勇的家既是日常起居场所,也是他得意的面线作坊。走在嵩口古街,如果是大晴天,很可能会碰到正在热火朝天拉面线的林师傅。凿满小洞的木制面线架摆放在林师傅家门口,跟着他至少也有三十年头了,大都黑灰了,然而这些都是林师傅制作面线的法宝。
拉面线是整个制作面线过程中,最需要经验的一步,也是最吸引人的一幕。事先缠绕在两根小木棍间的面条,长约二十厘米,筷子般粗细,很难把它和细如发丝的面线联系在一起。林师傅把挂好面条的小木棍插入面线架上的小孔固定住,随后双手握着另一头的木棍,先是轻轻一抖,接着往后退四步,面条开始变长变细,紧接着林师傅猛地一拉,面线变得更细,如此重复四次,再往后退两步,拉开距离,继续拉两下,面线细长得让人吃惊,整个过程就像武术中的招式。“现在起码有六米长了。”林师傅的话更让在一旁围观的行人惊叹不已。
小师傅篇9
小猴子不想去读书,想学手艺挣钱,它瞧见熊猫师傅的编织技术非常好,而且生意也特别红火,于是它就拜了熊猫师傅为师。
熊猫师傅一共收了三个徒弟:一个是猪大大,一个是兔小小,还有一个就是小猴子了。小猴子学学玩玩,非常不专心,但是他非常自大,学了几个月,便觉得自己的手艺已经赶上师傅了;猪大大好吃懒做,学了很长时间也没学会编织东西;兔小小不仅文化功课好,而且非常谦虚,一直埋头努力学习编织技术。
熊猫师傅快过生日了,它命令三个徒弟编织出自认为最好的物品送给自己当生日礼物。猪大大、兔小小和小猴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家里各编了一个物品。
猪大大编得一团糟,熊猫师傅在它的成绩单上批了个大大的“×”。
“真笨!”小猴子偷偷地取笑猪大大,可是他的成绩单迟迟没有下来,它着急了。兔小小的成绩单也下来了,上面写了个“优”字。
“老师,我编的怎么样?”小猴子跑到熊猫师傅那里去问,“是不是特别好,好得连您都不知道怎么表扬我了?”
熊猫师傅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写了四个字递给小猴子。小猴子一看上面写的是“班门弄斧”,它没有读过多少书,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后看了半天,才笑着把“班”字改成了“搬”字。心想:“师傅一定是想让我把门和斧头搬来送给它当礼物,哼,师傅真贪心!”
于是它回到家,把门拆了,然后扛着门,拿着斧头来到了熊猫师傅的家,熊猫师傅莫名其妙地看着它,“你这是做什么啊?”
“您不是让我把门给搬来吗?”小猴子愣愣地说。
小师傅篇10
杨师傅是有着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了。以前替单位开过小车,后又开过多年的长途货车。这几年,年纪大了,杨师傅就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厢式货车,专门跑短途货物运送。杨师傅为人诚实、热心,宁愿自己亏点也不让顾客亏着,加之精湛的技术,他的生意一直不错。
除了一些熟人、老顾客打电话预约外,杨师傅空闲的时候还把车停在停车场候客。有顾客需要用车时,大都会直接到这里叫车。双方谈好价格,卸完货后付清运费。当然,顾客在采购货物时难免有缺钱的时候,热心的司机师傅们一般会先垫付,等拉回后连同运费一并付清。这在小货车司机师傅们的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
这样的事,杨师傅也经常碰到。每次杨师傅也都会热心地帮忙,事后顾客也会一分不差地付清所有款项。“咱小城的民风淳朴,哪儿来那么多坑蒙拐骗的坏心眼儿!”杨师傅总是乐呵呵地说。
但这一切很快破碎了,一次受骗经历彻底寒了杨师傅的心,也使当地的其他师傅们心中筑起了一道“人人都像是骗子”的防线。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这一天中午,杨师傅刚吃过午饭,准备在车里打个盹。这时,走来一个夹着皮包、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说要到邻县拉一车装饰材料回来。邻县距当地不远,约100多公里,中间有个收费站。虽然相隔不远,却隶属于两省。以前杨师傅也经常跑这趟线。双方很快谈好价格,杨师傅来不及休息,便开着车子上路了。
在车上,该男子自称姓李,是一家个体装修公司的老板,在本县有个装修工程。对于那个工程,杨师傅也略知一二。李老板说:“因为量大,而邻县的价格要便宜得多,所以才舍近求远,这一趟下来大有赚头!”
路况好,加之杨师傅精湛的驾驶技术,不到两个小时,车子便达邻县。在装饰材料一条街上,李老板叫杨师傅把车停在路边,他马上去叫人把货拉过来。接着,杨师傅看见李老板进了约50米外的一家装饰材料店,和店主讨价还价。不一会,便看到店主叫装卸工把满满一整辆三轮车的油漆材料拉了过来。杨师傅赶紧下车打开后车厢板,帮装卸工把货装上了车。此时,李老板又忙着在距油漆店10来米远的木板店中挑木板。于是,杨师傅又回到驾驶室,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等着下一批货拉过来。
不一会,李老板回到车前,对杨师傅说:“我本来不打算买那么多,但这里的价格确实比咱那边便宜,反正车装得下,我就再多买些。但现在还差点钱,你这里先借些,回头我连运费一并还你。”杨师傅一转头,看到满满一大车木板正朝这边送来。他也就没多想,把身上准备交养路费的1000多元一分不剩的交给了李老板……
这边货物装好了,可左等右等还不见李老板回来。这时,木板店与油漆店的老板同时走了过来,说:“天黑了,我们要打烊了,你们老板人呢?还没付钱呢!”“没付钱?”一听这话,杨师傅脑袋“嗡”的一下,他有口难辩:“我根本就不认识他啊,我只是在停车场拉货的!他还管我借了1000多元没还呢!”
一看杨师傅不像是在说谎,木板店老板先开口说:“你上当了!要不,他能把货拉来这么久还不给我们付钱?他说把货买齐后一起付,我看他车停在这儿,才答应的。没想到他把你也骗了!”说着,两家老板就动手卸货。
杨师傅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货拉了回去。人家顶多费点事,干点冤枉活,可自己损失的却是1000多元的血汗钱啊!杨师傅在无望中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黑透了,才揪心地开着空车朝100多公里外的家里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