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莫怀戚篇1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准文本内容的切入口,提纲挈领。
如,莫怀戚《散步》老家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到很温馨。
生2:可以达成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师:莫怀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有它的特别之处。(请听课文录音)你觉得独特在哪里?
生1:我感受到了独特的亲情。
生2:我感受到了独特的人性。
生3:我感受到了独特的生命。
师:你觉得莫怀戚的文章哪里能带给你启发?
生1: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生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很有哲理。
生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
这个案例中,教者从学生散步说起,进而对文本整体感知,逐渐推进到对文本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解读。
在个性化阅读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读,而是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提高阅读能力。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可以从《西游记》导入,师:今天老师来编个《新西游记》,话说端午节这天《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行来到了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破口大骂。然后出示问题探究:问题1:请你说说故事中的他们遇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问题2:如果你是“神通广大”的悟空,请你任选一个现象,对大家进行解释。问题3:唐僧想把今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写入他的《新大唐西域记》中,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把这些情况写得既让后人看得懂,又能吸引人,你能帮他写一下吗?
散步莫怀戚篇2
草木凋零,归路偏逢冷雨寒风,家乡亲切,故园常见颜新面焕。寒气渐因喜气散,豪情长伴故情生。看近处,低楼无迹新楼耸,望远方,田野皆肥视野欣。两载未归多变化,全心难表任腾奔。浩荡春风润,开明国策拥。家家富路奔,处处风光荣。“十七大”方针民意振,寻常小村镇步伐兴。
早闻电话祖堂将换貌,今喜亲身祠内乍疑昔。“江夏堂”三字生辉夺目金光,“大塘冲”全仁立志献诚心意连。巍巍乎双柱门前立,灿灿矣对联堂内辉。青砖绿瓦蓝天欺,红柱白墙紫气溢。门前双柱尽豪意,其上一联添雄美:“大虹似桥连接东南西北,塘面如境映照红蓝绿紫”。气势端的宏大,笔力确实苍劲。大门仰视吟联韵,晚辈谨观逐墨浓。大门右刻:“大气磅礴冲宵汉”,左刻:“塘中富贵炳春秋”。魁斗格嵌“大塘”二字。,思余惬意怀中生,读后豪情心里涌。轻举步,慢移身,入堂内,立屋中。堂中四柱楹联挂,头上两层气势惊。佳联配柱花添锦上,妙句惊人香漫堂中。向右看:大***通人和天经地义,往左瞧:塘鱼跃龙门财旺人兴。“大***通人和”,寄寓乡亲盼望民安国泰,“塘鱼跃龙门”激发青年拼搏运到富临。祝福祖国年年旺,祈祷乡亲代代兴。“大塘”人们自古团结奋进,“文恒”后裔从来善良真诚。再向前方行,且往柱上盯。渐临妙境,再品联情:江水蜿蜒奔跑终于入大海,夏阳柔和散发竟然能辉煌。切入时局,观察世态:台湾境内仍存少数异类愚昧顽固,大陆天下必然恢复主权上下齐心。团聚之期,回归之日,浩浩国威,戚戚莫诡。任尔怎样东奔西跑,凭汝如何上窜下跳。国威不可犯,宝岛岂能反?“终于入大海”,回归怀抱当为大势所趋,“竟然能辉煌”,光耀祖先必为众情之需。
吟哦间,感慨欢。凤舞龙飞居最后,蛇惊草入在眼前,琢磨末柱联,苍劲泻笔端:文曲武魁光临宝地,恒星泰斗永照华堂。重修黄氏祠堂堪足光先耀祖,再现大塘风流更能启后继前。
里面厢房两边建,后壁上方巨匾写。最上者:棠棣峥嵘,居中者:共创辉煌,悬下者:菊酒眉介。一字一句有古意,多精多彩莫能更。
厢房对称,布局合情。拾级而上,举步以行。二楼宽敞亮堂,四面整齐干净。屋内大气,空气清新。
出堂来,激动怀。堂前池塘已加固,水里冷寒惊鱼纹。堂后山岭树木众,郁郁高木耸天稳。前瞻朱雀,后依玄武,右卧白虎,左生青龙。佳口碑早久传,好风水已占尽。代代享受物华天宝,村村夸耀人杰地灵。
散步莫怀戚篇3
一、整体比较,初步感受亲情
教学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一课时,因是借班上课,我考虑课前学生预习,从提问整体感知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案例1】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我们来看看能不能顺利通过。作者为我们写了一件什么事?(课前所发导学案上问题后有一括号,提示学生注意说清楚要素。一般同学都能注意,也有人还没有很好地注意。)
生1:作者写了我们一家人散步的事。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她有没有交代清楚要素。
生2:本文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
……
评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者一开始就抓住起始段落,帮助学生站在文本之外,通过调换词序,再将两个“我的”去除,比较朗读,感受出这平常小事“散步”中的作者对一家人的亲情。学生很容易把握,也就有了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才会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
所以第二步,我要求学生走进文本,跳读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二、跳读品析,体会浓浓亲情
【案例2】
师:其实,文章不仅仅是开头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亲情。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呢?让我们到文章中细细地找,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边读边做上批注,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你的朗读体会。
(学生自主阅读批注,老师巡视,后组织师生互动交流。)
A:母子情。
学生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说明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信任,也体现出他们之间和谐的关系。
师:你体会到的是什么情感?
学生1:亲情。(师评:亲情似乎太大了些。)(有生小声纠正:是骨肉情。)
师: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信任。
……
评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这部分,我关注生成,注重从学生的朗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品析,将一家人的亲情分别归类在母子情、祖孙情和夫妻情,通过轻重、抑扬、缓急的处理,引导学生读出了母子间的信任和理解,夫妻间的默契与和谐,“我”在解决祖孙间走小路还是走大路的“分歧”时的权衡和责任。
三、链接再读,感悟生命之美
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若仅停留在“尊老爱幼”层面,未免单薄了些。所以我设计了第三步,从站在文本之外初读感受亲情,到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浓浓亲情,再站在与心灵对话的阅读高度,立在文本之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感悟生命之美。
【案例3】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字里行间读到了母子情、祖孙情、夫妻情,还有一家人的浓浓亲情。透过这浓浓亲情,你还能读到什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段材料,这样的内容在文中也有体现。大家想一想,散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件寻常小事,但在这寻常小事的背后,却又有着不寻常的地方。
同学们先***思考1-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中心发言人把小组内四个人的智慧集中起来,用一段话表述:你还从中读到了什么。
小组1: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生活有高度的责任感。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种责任感的。
小组1:第8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整个世界”,这里儿子代表着美好的未来,母亲代表过去。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这就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命的高度责任感。
……
散步莫怀戚篇4
数翻推盏,不识南北,踉跄归来,总找不到其个中原因,为醒污浊,于是打开电脑欲寻其究,偶得社团推荐,开一方古乐,醒我千年之愁。
音律渐起,似千古而来。亦似天际流云,步步轻盈,步步恍忽,由远而近,方见笛音千转筝声忧悠。之后猎猎而至。“呵喂”和唱,恍若群贤狂吟痴歌。又如城嚣之外的隐忍与悲寂,更似褪却繁华后的释放与唏嘘。
听那哑铃脆脆,似入世外桃源。这不正是踏马听幽莺,摇竹捡碎影。浅滩披发捉鱼饮,深林赤足捧雪煮么?立不成形,剑落裙散,坐难有姿,抱兰问梅,不知庙堂何姓,何况魏晋春秋,昏昏耶恹恹耶。或险峰设案,且邀三两豪徒,俯览沧海桑田,仰卷白云高风。且饮且吟,且吟且舞,且舞且痴,甩袖哭玄德,解带骂杨广,扶茎洒尿画疆域,爬树取巢当宫廷,如此,岂不快哉!
听那缶声轰促,必是酣畅之境。能畅饮者。必能荡也!借笙箫筝罄,将本性渐开。怀秀色,饮千杯,春心骤,解褴褛,管他今朝遮天蔽日刀光剑影。管他明日饿殍荒野朝代更迭,管他往昔恩怨情仇功禄名利。古琴作枕,酒桌为床,杀他个天昏地暗畅气回肠,杀他个人仰马翻秋斩百花。如此,岂缺野性!
听那唱和如叹,怎是凡夫之音。定是那“径须沽取对君酌。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压抑、纠结和怨恨在酒中放纵!行途坎坎仕事坷坷。心头空有山岳之势北斗运筹,几番沉浮终逼少年梦,奈何世不我用采菊东篱。既如斯,何不抱坛带壶,或疯或癫或梦或醒。聊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来打发无尽哀戚。无钱沽酒时,将菊闻三天,此般怅惘,怎是一席能言一杯释怀?不如弄墨喷酒书胸臆。华章沾泪遗千秋。如此,岂不痛哉!
听那笛清带惋,莫非是江湖未归客。不忍听秋声的曼卿在强挽光阴?抑或是砍头尚还早,抚将广陵散的嵇康在醉辞是非?还是……?纵使光阴再回或当席看饮者,谁还能找到那戴枷锁镣的“囚饮”、缚体如龟的“龟饮”或醉死就地埋的“空饮”?没有,因古人的贪婪今人远远不及,古人贪品性,今人贪名利;古人贪情操,今人贪欲望;古人鄙权势,今人驾官威;古人贪山水间,今人贪繁华梦;古人真性情,今人假风雅!此酒。岂是一般醉!
散步莫怀戚篇5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留意身边的生活;同时要学会思考,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新意,获得独特感悟,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自己的家庭、学校和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因为熟悉,故有话可说。其中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也会因此而真实、深刻。
鲁迅的《风筝》,讲的是小兄弟喜爱风筝,自己却不准他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这是先生小时候家庭里兄弟间的小冲突,写得生动感人,对此,鲁迅的深刻自省是:自己当年的行径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而小兄弟的全然忘却,却让自己的心更为沉重;“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愿儿童不受压制,健康成长。我们何尝没有类似于鲁迅先生的经历呢?与亲戚家的兄妹玩耍的情景,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父母自作主张的干预――除了这些,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一定还会触发一些愉快的回忆――父母陪自己去郊游,一家人共同布置生日会,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爱……一个个生活的场景会浮现在眼前,只要你肯动笔去写一写,就会在思考的过程中生发感悟,写出真情实感。鲁迅是大文学家,感悟多而深刻,同学们不必向鲁迅看齐,有自己的一两点感悟就够了。
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都是同学们学习写作的范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选自《世说新语》的《咏雪》,讲的都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家庭生活,这里有写自己因病的任性和无怨无悔的母爱,领悟到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好好地活”;有记叙一家人田野散步时发生的事,素材平凡,意蕴却很丰富,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透露出中华民族孝顺的传统美德和中年的责任;有的写的是古代诗礼簪缨之家雪天“讲论文义”,通过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片段,体会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我们学习这些课文,除了理解文意、欣赏词句而外,更应该引发联想,启迪思维,去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的事,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对家庭、人生的理解和体会,这些生活中的事,最能掀起你心海中的浪花,每每拿起笔来,让它们流淌于笔端,这不只是锻炼了你的写作能力,那些往事还会成为你生活中最为亲切的怀恋。
散步莫怀戚篇6
劈挂拳有4个套路:一路劈挂拳、二路青龙拳、三路飞虎拳、四路太淑拳;还有包罗以上4个套路的“大架子”。劈挂拳以“大架子”为母,练功时,慢拉柔练,调劲运气。此外,还有供基础训练的“十二大堂子”,即12个基本招势(在行进中盘练称作“堂子”),还有十路弹腿、溜脚势等。运动方法有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18字廖。身法要求吞吐伸缩和虚实往还,劲道追求翻扯劲和辘辘劲。劈挂拳的器械有奇***、六合大***、风摩棍、七十三剑(亦称通备大剑)、梯袍剑(亦称通备小剑)、劈挂单刀、劈挂双刀、苗刀、凤头阁(护手钩带刺)、拦门撅、三节棍等。近数十年来,劈挂拳吸收了西北陇南鞭杆,通过劲力和技法和改变,逐步形成了源于陇南而又不同于陇南的鞭杆技法和技术套路。
劈挂拳在拳法实战中要遵循理(拳理)象(拳势)会通,体用(技击)具备的原则。其招法要则和套路内容无论如何庞杂,都要求“一以贯之”。拳法练习历来有注重“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的说法。
劈挂拳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古老拳种之一。劈挂拳为少林佛门内武技,相传始于清代乾隆年间(1775)年,一韩姓僧人(韩透露)去海望诗探望师兄,由于长途跋涉,受尽千艰万苦,病倒在河北盐山县,被大左村的一位人称左四爷的布施行善收留家中,请医治病,疗养身体。一日散步,偶尔经过一拳坊,听到有习武之声。和尚见此地乡情有好武之风,为报答当地人好善之情,便将自己的武功劈挂拳,传授给当地乡民。本村习武少年左宝梅见此僧人身怀绝技,便求教拜师为徒。左宝梅苦练十余载,悟出劈挂拳之真谛。从此左门世代相传。后左氏传人左东君,破家规传于外姓,从此逐渐传开沿袭至今。
劈挂拳是一种以滚、搂、缠髂、劈、挂掌,两肩披形臂,不招不架,闪展腾挪,见招打势,随势进招,搂膝绕步,拧腰切跨,翻车辘辘,辘辘翻车。大劈大挂,大开大合,上下翻飞,迅猛彪悍,滚翻扑搂,劈撩挂砸为风格独特的拳种。劈挂拳功正劲整,架子舒展大方,势势开敞畅达,气力贯通,流畅彪悍,以气贯力。以根力催腰力,以腰力摧稍力,滚翻迅速。正所谓:"劲力畅达势子悠,功架舒坦腰为轴,脚趾黄泉头顶天,横平竖直臂轮圆。"滚搂缠髂劈挂掌,翻滚撩砸内中藏,乌云罩月龙形势,蜂蜇狗咬上下忙。劈挂拳则以丹田气贯通,发劲饱满,劲足力透。而气浮则力单,气沉则劲透。举轻落重,冷脆硬弹,气随意念,力在丹田。亦以脚为根,手为稍,腰为轴,以意催气,以气带力,气贯小臂与手则以丹田气为本。意随于心则机警如猿,气催于根则力如熊虎之威猛则无坚不摧。气催于腰则是灵腰似蛇,龙腾彪悍、气贯于稍则迅猛如鹞鹰之搏翼攻敌而不及。气通则力达,力达则劲整而不散。甩膀抖腕遥击、圈拦、捆锁,放长击远。即所谓:"乌云罩月龙形势,甩头一指是偷袭。"
劈挂拳用力圆润,雄厚。快速敏捷,刚强有力,势势运用自如,招招称心如意。俗话说:"快打慢,慢打迟”。所以劈挂拳要求:来无踪,去无影,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脚似钻,迅速敏捷,不可呆滞。滞呆本无则不灵,机警生智则有素。轻似狸猫,猛如虎。峻切如鹰,腰灵似蛇,机警似猿,冲腾似龙。要打的手手似蛱蝶翻飞。柔里调刚,无不具猿臂、蛇腰、龙腾、虎跃之象。形如鹞鹰之翻展,转碾之迅速敏捷,一举其态如飇风迅雷不及掩耳,真乃英雄叹莫及。劈挂拳之引手,是引蛇出洞而后击,速打七寸莫迟疑,快打、猛打手连手,真真假假是虚实,攻其不备,防不胜防,然而我自守来螭,歌日:气沉丹田不要忙,沉肩舒臂内力藏。见招打势腰带力,两臂平展为横击,滚搂缠髂圈拦手,辘辘盘打抡臂劈,见空即人前戳手,顺势进招脆劲击。
劈挂拳之一动无不动,动则似蛇无足伏水草而行之,似鹞鹰之穿林而翔,似蛟龙翻江捣海。似灵猫之捕鼠一发即动,倒翻午雷,怪蟒翻身,迅穿猛击。劈挂之一静无不静,而气势神态则无不生威。静则等待袭击时机,似弓满待发,打势、进招,闪展腾挪,蓄劲在我,挺胸拔背,开胸舒臂。松肩合胯,灵腰慧眼,然而守来螭。劈挂拳之两臂伸展,则似剪子张股,似老虎大张嘴,似锄刀之撑起,似渔翁手中之叉举起。突如其来,则似劈雷闪电,泰山压顶,滚搂缠髂,探海缚龙,刁拿锁扣,无不应手。失掉此机,真乃英雄叹莫及。
劈挂拳之要诀综谓:腾如龙、猛如虎、狠如鹰、机警似猴、腰灵似蛇。滑如油、冷如冰。快如电、行如风、站如钉、一要精神,二要眼,三要力气,四要胆。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脚似钻。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成钢筋铁骨,不怕筋骨皮受苦,拍打功练内膜,功到免伤我。 劈挂拳早在明代中叶,就流行于民间。戚继光(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有精辟的论述。他在《拳经捷要篇》中说:“披挂横拳,而其快也。”其中“披”者,是披挂战衣之意“劈、横”皆为拳术招法。这里描述了劈挂拳快猛迅变,犹如“辘辘翻扯”,立劈横抽,直来横挡,横来直击,使敌进犯不利,胜似戴盔披甲,“劈挂拳”因而得名。又说:“活足朝天而其柔也”,这是指劈挂拳腿法之灵活。正是对劈挂拳中提膝护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又曰“十字被红”)等腿法妙用的赞誉。
戚继光在“十六家拳法”中择其善者编成三十二势,势势相承,变化无穷。其中第十***势“埋伏势”,第六***势“倒骑龙”,第十七***势“摧地龙”,第二十三***势“顺弯肘”(搜肚)(详见附******势)。可见,在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把劈挂拳引入了***界,广泛用于战场。
戚继光之后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之间,此拳缺乏详细记载。约在嘉庆年间,河北一带出现两支劈挂拳流传。
一支是河北盐山县小左庄的左安梅(人称左八爷),其传授的主要内容有: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等。据说左安梅擅“八极”,后人一姓韩的逃僧,学得劈挂并以之流传下来。
另一支是河北南皮县大石佛咎村的郭大发(清宫御史),其传授的主要内容有:劈挂拳快套、挂拳和炮锤。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武术高手云集馆中,其中劈挂拳高手有盐山一支的马英***任国术馆拳术科科长;南皮一支的郭长生任国术馆特聘教授。马、郭十人对两支(共五套)劈挂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整理,并在此期间创编了劈挂刀和疯魔棍,在内容和技术上都有了相当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劈挂高手流散各地。如马英***移居甘肃,郭长生、郭景春等回到沧州。他们积极发展和传授技艺,使该拳种在河北沧州、甘肃等地盛行。在此期间,象马英***、郭长生、曹砚海、高玉清、郭景春、张群炎等劈挂高手,都为劈挂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后,在***和***府关怀指导***,劈挂拳了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技术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沧州的郭长生主张“快打迟”,将通臂拳步法移植到劈挂拳中,有效地促进了动作速度。由此产生了“沧州劈挂通臂劲”的说法。再一次就是1975年,北京体育学院73届的运动系武术班学生到沧县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沧州劈挂拳进行了调研,并改进了原套路,使其套路结构更为合理,演练技术了有所提高。
劈挂拳的内容很丰富,其拳路不下五套。目前沧州一带称为:挂拳,青龙拳,慢套劈挂,快套劈挂和炮锤;甘肃一带多称为:一路劈挂,二路青龙,三路飞虑,四路太淑和“大架子拳”。两者说法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同出一源。其中挂拳要求“疾行高跳,惊以动魄”,突出“高”;青龙拳要求“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突出“密”;快套劈挂要求“起落钻伏,落燕点水”,突出“敏”;炮锤要求“朴素浑厚,刚劲饱满”突出“健”。
另外,在沧州一带,由于劈挂拳与通臂拳相结合,所以在劈挂拳中,还流传有与通臂融合的单式(散手招法)练习,并有“通臂加劈挂,神魁都害怕”的拳谚流传。在劈挂拳中,常见的单式有:单劈手(单扯肩),反劈手,铁扫帚,开门炮,大、小跨步,倒发乌雷,搅地龙(还有人称的瞧地龙),鹞子穿林,前劈加横,抄手起脚,反点腿,激步勾子,蹶子脚等,目前甘肃等地流行的“十二大趟子”和“十路弹腿”,大体与些相同。
劈挂拳要求,单式与套路相结合,体用兼备,互为补充,势法要求都表现为:流、勒、劈、挂、斩、卸、剪、裁(采)、掠、摈、伸、收、摸、探、弹、锄(砸)、擂、猛等十八字。
散步莫怀戚篇7
善舞轻盈:旋娟与提嫫
舞姿轻盈,可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崇尚的审美特征。战国时代的著名舞人――旋娟与提嫫,将舞蹈与“轻功”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灵动飘逸的效果。
《拾遗记》描述:燕昭王即位不久,广延国便进献了两个善子,就是旋娟与提嫫。她们表演了三支舞蹈:第一支叫《萦尘》,舞如其名,舞者似在空际萦绕的轻尘;第二支叫《集羽》,舞者像羽毛一样,在风中飘摇回荡;第三支叫《旋怀》,舞者身姿柔软,似可卷屈“入怀袖也”,人都可以藏到袖子里了,足见其“柔”的程度。
最让人惊异的是,她们在铺有四五寸厚的香屑上跳了一整天,地上竟然连一点印痕都没留下。舞姿之轻盈,已超乎人类的想象,若无深厚的“轻功”功底,是决然做不到的。当然,这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无疑在传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些艺术夸张的成分。不过它却说出了舞蹈的一个主旨,即轻盈曼妙的舞姿,才会产生动感和美感。
翘袖折腰:戚夫人
汉代继承了楚舞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便是位多才多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的美人。所谓“翘袖折腰之舞”,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它尤其注重腰功与袖式的变化。汉代的出土文物中,有许多这样的舞袖折腰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异,或矫捷昂扬,或柔曼温婉。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刘邦迷恋戚夫人的舞技,常与她在宫中歌舞作乐。每年的十月十五日,戚夫人都要去灵女庙,祭神歌舞,吹笛击筑,唱《上灵之曲》,接着与众人“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到了七月七日,她还要“临百子池,作于阗乐”,歌罢舞毕,最后“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绶”。
戚夫人因舞蹈而快乐,也因舞蹈而备受刘邦宠爱,可遗憾的是,这种给世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舞姿,最后却被仇恨和悍妒吞噬了。吕雉嫉妒她,嫉妒她的美,嫉妒她的舞蹈,更嫉妒她因美妙舞姿而获得的万千荣宠。刘邦死后,戚氏母子惨遭毒手,先是儿子如意被毒死,接着是戚氏自己经受非人的折磨:被斩断手脚,挖去双眼,熏聋双耳,逼喝哑药。昔日洒播美的天使,被做成了可怕的“人彘”,然后被无情地丢到了厕所里。可怜戚夫人,一生喜欢美、崇尚美,用精妙的舞姿给人间带来欢乐,最后却落得一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后人不仅赞美戚夫人的高超舞技,而且深切同情她的悲惨遭遇。宋人李觏曾作《戚夫人》诗一首:“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流露出对戚夫人的莫大同情。而“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中的“泣”字,更是道出了一位美丽舞者的悲哀。
轻灵至极:汉宫飞燕
汉代还有一位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著名舞人――赵飞燕,亦即“环肥燕瘦”里的“燕瘦”。因为家里穷,赵飞燕很小就被卖到阳阿公主家做歌舞伎。她天资聪颖,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很高,因而练就了一身娴熟的舞技。赵飞燕不是她的本名,只因其娇小轻盈,跳起舞来有翩然欲飞之美,所以人们便呼之为“飞燕”。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成帝观看了赵飞燕的舞蹈,毫无悬念地被其精妙的舞姿所折服,于是即刻召她入宫,封为婕妤,后来又立为皇后。
为了更好地欣赏赵飞燕的舞技,汉成帝在太液池的小岛上,筑起一个四十尺高的台子。赵飞燕身穿透明的薄纱,在上面翩翩起舞,汉成帝亲自指挥乐队伴奏,有如进入人间仙境。一次舞兴正酣,忽然大风骤起,赵飞燕随风飘舞,好似要随风飞走一般。成帝忙命人拉住飞燕的衣裙,以免她真的飞天而去。这一抓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赵飞燕的裙子被抓出了皱褶,从此宫中开始流行褶皱裙,亦即“留仙裙”;二是成帝真的害怕有天大风会把“燕子”带走,特意为她建造了一处名为“七宝避风台”的住所。
由于赵飞燕的舞姿过于轻盈,成帝还为她特制了一个水晶盘,命宫人托着,让她在盘上起舞,远远观去,倍增飘逸之美。赵飞燕还独创了一种特别的舞步──踽步,走起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由于这一技巧很难掌握,故而流传不广。
赵飞燕天生丽质,舞艺超群,是杰出的舞蹈家,其舞蹈技艺久久被人称颂,后世有许多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和戏曲。当然也有诗歌,比如唐代诗人徐凝的《汉宫曲》:“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李白的《阳春歌》中,则有“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的诗句。
舞曲大成者:杨玉环
唐代是舞蹈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乐舞活动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宫廷,还是平民百姓,在节庆和宴饮中,乐舞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唐代的舞蹈按动作特征和风格划分,有“健舞”和“软舞”。“健舞”是指那些动作风格健朗、豪爽的乐舞,如《剑器舞》《柘枝舞》《胡旋舞》等。“软舞”的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如《春莺啭》《绿腰》等。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唐舞的集大成者――《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的。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一对仙女一样的舞者,时而相招聚拢,时而挥袖散开,霓裳缥缈,舞姿婆娑,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场面恢宏,大气磅礴。无怪乎连白居易都感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最为得意也最为钟爱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内表演,由李隆基亲自选拔梨园弟子并加以调教。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觐见时,李隆基便以《霓裳羽衣舞》为导引。张祜有《华清宫》一诗:“天阙沈沈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说的便是彼时的情景。
杨玉环善舞,是出色的舞蹈家,她完全被《霓裳羽衣舞》那种神幻莫测的境界所感染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杨玉环随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柔曼,飘逸敏捷,将此舞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自此,杨玉环完全将自己融入到舞蹈之中,而伴随着或急或缓的乐曲,李隆基也在随舞飘逸的羽衣霓裳中慢慢陶醉。他们二人如痴如狂,完全忘了外面的世界。
《霓裳羽衣舞》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甚至连边疆的各藩镇都纷纷排演。遗憾的是,舞曲终被兵戈冲散。天宝之乱中,杨玉环香消玉殒,带着这个尘世间最完美的杰作,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独留下怅然若失的李隆基。而《霓裳羽衣舞》最后竟然失传了。
金莲缠足:娘
娘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本为采莲女,十六岁被选入宫。据说娘是混血儿,李煜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为其取名为“娘”。娘“纤丽善舞”,尤其善跳金莲舞,即以帛缠足,将纤纤小脚弯成月牙状,再穿上白色的素袜,然后在莲花中起舞,有飘摇若仙之姿、凌云飞舞之态。为此,李后主专门为她建造了一个六尺高的金莲花台,装饰以珍宝璎珞,光辉夺目。细乐声中,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煜看得如醉如痴,就连一旁的唐镐都不禁发出“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的感叹。后人也有《宫城》一首咏叹道:“红罗叠间白罗层,檐角河光一曲澄。碧落今宵谁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娘以一双细嫩挑巧的金莲,备受李后主的宠幸。于是名媛闺秀争相仿效,缠足之风吹遍全国,“三寸金莲”遍地开花,一直流行了千年之久。所以后人有诗写道:“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
散步莫怀戚篇8
高楼谁与上
月夜,高楼,一人白衣胜雪,把酒凭栏。双眉紧蹙,面露悲戚之色,他正是后主李煜。他曾为一国之君,现在却沦为阶下之囚,任人宰割,曾经的繁华已逝,空留这一具残躯与无尽的哀愁。昨日之日,山河仍在,家国未灭,繁华盛景,花月春风;今日之时,故国不复,深院重楼,离愁寂寞,冷月清秋。一切美好,不过枯荣一场,刹那芳华。
远处,人影,一人缓缓走来,是位妇人。满目苍凉,眉宇间锁离愁,她便是李易安了。宋朝不仅教会了女子写词作赋,也教会了女子借酒浇愁。夫妻生死别离,自己也漂泊异地,愁绪满怀却无人可诉,只能在这月夜黯然神伤。月,新凉,谁家把酒凭栏望?流半滴清泪,换一世彷徨,青丝覆孤霜。不叹花开犹谢春易逝,只愁菊寒蕊冷秋难防,点点是心伤。
远远传来乐声,妇人驻足细听。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词清幽孤寂,凄冷悲凉,想必这作词人也是一个愁思无限,尝尽人世悲欢离合之人吧!何不登楼一叙?”妇人心下暗想,移步向高楼走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妇人和道。
两人相望,能在这月夜高楼相遇,亦是一种缘分;彼此都是离愁之人,对坐倾心也未为不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男子沉吟道,“好词,好句!别离之恨,相思之苦,凝结只字片语之间。你是何人?”
“易安。”妇人答道。
“易安?四海漂泊,随遇而安。”男子轻叹。
“词调凄冷,道尽心中苦恨,你又是何人?”妇人反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知姓名,一个亡国之人罢了。”男子说道,他已丢了江山,愧对祖宗,又有何颜面去面对父母赐予的名字?“月下遇知音,人生一幸事啊!坐下喝杯清酒如何?”
“有何不可?”妇人答道。
月下高楼,二人对饮,夜风习习,吹动两人的残影。
往事已成空
月挂中天,酒席过半。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男子对月幽吟。他知道,妇人听得懂他的哀愁。他的梦想,不是如画江山,他只想做个放浪无羁的文人罢了;可惜,他生在了帝王之家,并且当上了一国之君,这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他也想和自己心爱的人执手百年,笑看天下,可最终,佳人已逝,山河不复,而他自己,也只能在梦中与故国繁华盛景重逢。
妇人起身,对月无言,蹙眉轻叹。
“你也有这等伤心事吗?”男子惊疑问道。他知她漂泊沦落,夫妻别离,难道她也有家国之痛吗?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言志,词言情。妇人吟罢,眼角已见泪痕。自己一生追求究竟为何?少时博览群书,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后来嫁给夫君赵明诚,夫妻恩爱,生活甜蜜;本以为自己的生活会这样圆满结束,可纷乱的战火撕碎了自己的梦。夫君病逝,夫妻毕生的心血《金石录》也在随国君南逃途中遗失;再嫁他人,本以为余生有所托付,却引来牢狱之灾,落得个晚节不保的骂名;自己一生追求词的至高境界,到头来却连小孩子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这国耻家恨,本应与自己无关,可自己偏要去担去管,所以只能在这月夜泪空流。这一切,究竟为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男子重复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妇人细细咀嚼,不禁泪染春衫。
月下高楼,二人对吟,夜风猎猎,吹得屋内的烛火摇摆不定。
还如一梦中
山雨欲来,残夜将尽。
“天快亮了,我也该离开了。”妇人抬眼望了望东方天际。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谢谢你肯听我说这么多。后会有期。”男子说。
“我也该谢谢你。”妇人淡淡答道。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能听她说的,除了诗词歌赋,也只有这个亡国之君了。
细雨朦胧,烟雾幻生,笼罩着楼外的落花梧桐,妇人的身影消失在庭院之中。隐约传来歌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曲已终,人已散,后会已无期。
夜尽天明,男子醉倚斜栏,临风而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散步莫怀戚篇9
雕花镂栏,有一伊人,在此一方。琴筝弦系,伊人抚琴,犹奏梨花落,妒了窗外春桃,又换梅花弄。君一离,伊人看见漫天而来的,不是失望,是绝望。伊人弃琴,倚栏思君。
伊人倚栏,雨蒙蒙,稀稀疏疏。雨染发,云覆纱,泪眼朦胧又看花。菡萏曳,藕叶慌,锦鱼也恐雨儿发。伊人笑言雨儿傻,无措竟往屋里闯,却怅惘,人也似雨,毫不顾忌。清波漾,圈圈涟漪晃,谁落水中央,悠悠无心枉,伊人心微恙,拂袖疾未良。卜算的那一卦,终成桃花劫难化。谁为我点朱砂,并肩看长安一世繁华。
伊人倚栏,风习习,绵绵细细。携寒气,面面袭来,狐裘锦衾身上披,难驱心中寒意。遥看路遥,观风雨相依,如胶似漆。桃花殷殷,随风吟,孤身风中零,零落一身凄。风卷残云凌厉,墨空恼怒惩欺,不顾伦理,战争欲起。伊人无力,哭叹着生死不离,终是一场浮华似梦。梦醒,伊人戚戚,难掩涕泪,风中仍是形单影只。
伊人倚栏,君迟迟,心心念念。不在意君之心不属己,只盼君归来共枕眠;不在乎君之意不予己,只望陪君无声寂寂。花开不为己,只为看花人。院里零落了一地的桃花,恰似伊人凝眸潋滟的悲伤。已不贪恋君之笑意殷殷,已不想拆穿君之伪装,如此礼遇如宾,甚怪也甚好,伊人不计其未达眉眼的笑意。也罢,也罢,真爱也怕岁月磨,难敌七年之痒,七年之后,从未爱过,何谈情淡,何谈不爱?闭耳倾听,听见风的呜咽。
散步莫怀戚篇10
去莫斯科像是一代人的朝圣之旅,平壤街头的标语提示着***年代的压抑,而西贡多少给人相似的迷茫感……这些地方像是中国不同几代人的远方亲戚,却已音信不明。
为什么要去马尔代夫?这是个不存在的问题。但作为我们的邻邦,俄罗斯、朝鲜、越南就缺少这样的号召力。克里姆林宫金碧辉煌,并非举世无双;下龙湾山水旖旎,也并不超过桂林;“阿里郎”算是天下无敌了,但专为看团体操出趟国,怎么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理由。
虽然这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早已对中国游客开放,却怎么也比不上美国开放对中国的旅游签证振裔人心。空间上距离的接近反而让人感到种时间距离上的疏离。走一段路去看这样的亲戚,你早已不确定他的容貌和境遇,甚至是否尚在人世。这或许正好应了博尔赫斯的箴言:“时间是用空间来量的。”
俄罗斯,F40的朝圣之旅
第一次置身红场的感觉,对于上世纪60年代或更早出生的国人,多少含有些朝圣的意味。“苏联”二字渐行渐远,但有生之年去‘次俄罗斯,从“莫斯科郊外”到“田野小河边”,仍是对一段木石旧盟的重践。
凤凰卫视采编部总监吕宁思第一次踏入俄罗斯,是去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摩尔曼斯克采访“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打捞事件。尽管苏联刚解体时,他就曾编导电视专题片《冰雪俄罗斯》并主持解说俄罗斯联邦红场***的实况转播,但当他在深夜抵达曾经的“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时,“下榻的是苏维埃酒店,虽然比起西方确实相当简陋,但闪烁在夜空中的俄文‘苏维埃’灯光已经令我满足”。
中央芭蕾舞团原副团长黄民暄则是地道的F40,从1987年起共去过四次俄罗斯,多半都是带团演出。“我对俄罗斯的情结,既是因为苏联老大哥,也是因为芭蕾。莫斯科大剧院、列宁格勒大剧院(现叫圣彼得堡大剧院),都是曾经理想中的芭蕾殿堂。”中国芭蕾去过世界各地,黄民暄认为还是到了俄罗斯才像回家,而以莫斯科为首的俄罗斯观众又是全世界最热情又最有法度的――谙熟高雅艺术,热情四溢又不疯狂。对于大部分中国F40来说,接受西餐的程度总有个过程,而唯独对“俄式西餐”不需要。“大多数同龄人吃俄餐,吃的未必是简单的红菜汤、黄油面包、奶油饭,其实吃的是俄罗斯情结缠绕下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北京的老莫餐厅也功不可没。”
“当我走进莫斯科大学***书馆,我看到对于苏联的重新认识,在圣彼得堡冰冻的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巡洋舰旁,我看到对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的真诚回慕。”在吕宁思看来,“苏联是一个***治符号,而俄罗斯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概念”。即便如此,吕宁思还是觉得这里多少已经物是人非:“在红场,马克思、列宁坐在一起,等待旅游者支付美元合影留念;在著名的阿尔巴特大街,霓虹灯闪烁,眨着迷离的眼睛,嘲弄历史的讽刺与戏剧性。”这是一次梦想的朝圣,也是记忆的殡葬。
总有那么一天,“苏联情结”会随着那几代人而散去,但正像吕宁思说的,“俄罗斯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发达和进步,而恰恰在于苦难的历程。这个国家强硬面孔的背后有着太多的软弱之处,天才的智能伴随着不少的愚蠢,僵化的举止中隐含着深刻的妙趣”。
朝鲜:重回***年代
当火车由西向东驶过鸭绿江大桥,有人立即不寒而栗,还有人情不自禁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种人多半不是来朝鲜怀旧寻梦的,而是天生的带入感使然,比如60后的平客和80后的春树。
在去朝鲜之前,平客就对中国游客普遍的“乘时光穿梭机回到五六十年代”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种穷人乍富的俯视目光“过于简单粗暴”。在平客看来,经过长时间对“”的批判与反省,看到平壤到处招贴的“21世纪的金太阳”标语,反而不时唤起心中对理想主义的本能感动。
国内有关朝鲜的出版物动辄冠以“真实”、“揭秘”字眼,然而在严密的监督之下,准又能真的“走进”它?朝鲜以自己固执的方式维持着与世界仅有的一点沟通,主体思想塔、阿里郎、只接收一个频段的收音机……无时无刻不笼罩着“老大哥”在看着你,但这一定不是它的全部。有神通广大的旅客打探到,朝鲜其实也有黑市,也能买到来自中国或韩国的“奢侈品”。这是它神秘的另一面,让人嗅到一些鲜活气息。
相比之下,春树的感触则更直白:“在大同江畔散步时,周围环境很美。我不禁在想,如果这里不是朝鲜,那可太舒服了!”快到达新义州的火车上,平客和春树商量:如果能来朝鲜留学一年,该很不错。一年,是平客至今都希望在朝鲜生活的理想时长。回到北京的春树则变了主意:“如果一切都和上次旅行时的安排一样,我也只能再坚持一个星期左右。”
春树透露,平客从朝鲜回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丹东火车站出来后一路狂奔买回200多块钱的肯德基,顾不上洗手就开动起来,“总算喝上可乐了!”其实,在朝鲜的伙食并不差,炒菜、烤肉、泡菜拼盘,大同江啤酒免费喝,但这样的惊心之旅让肯德基成为一种对压抑的偿慰。
越南:与十几年前有关的迷茫
有人会为了伍迪・艾伦去美国或为了安东尼奥尼跑去意大利,而70后的戴***则为了《青木瓜之味》和《三轮车夫》去越南走走。
早在大部分人还津津乐道新马泰的时候,安妮宝贝这位小资先知就提出:如果能够出国旅行,第一站肯定是越南。如今,十个去越南的背包客里有八个看过陈英雄或杜拉斯,却依然会迷失在西贡的堤岸(《情人》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