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第1篇
关键词:赵君陶;无产阶级***家;教育家;教育思想
赵君陶是著名的***教育家。她为***办教育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中国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教育思想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赵君陶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
赵君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家,而是***家和教育家的结合。因为她是***家办教育,是为***建设培养人才、储备力量,因此在办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的***路线、***方针和方法。同时,她在办学校过程中,又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工作,掩护地下***人和进步人士;并有意识地团结学校周围四邻,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赵君陶来到重庆,在领导下进行抗日救亡工作。鉴于战时保育会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团体,非常重视保育院的人事安排。为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和对战时保育会实施***的领导,也便于***的秘密工作,决定选一些优秀***员到保育院担任领导职务,因此选中了赵君陶。在发动高潮中,赵君陶坚持执行***的隐蔽***策,保护了一大批同志,并坚持办保育院达7年之久,培养了近800名“难童”,不但救了“难童”的性命,而且把他们培养成为***者、建设者。***造就了赵君陶这个无产阶级的教育家。
只有紧紧抓住她既是***家又是教育家这一显著特点,才能科学地研究赵君陶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赵君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实质和灵魂,才能正确评价赵君陶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赵君陶教育思想之精深,教育理论之深刻,不经过深入的研究是不能把握的。赵君陶丰富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赵君陶教育思想不是沿袭过去旧的教育思想,而是在办无产阶级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长期办学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同时,也吸收了过去一切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因此,赵君陶无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是新颖的、珍贵的,它为中国***办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从赵君陶办***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她的教育思想
赵君陶办教育贯穿了她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期,长达几十年之久。赵君陶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办学经验丰富多彩,是***的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者。研究赵君陶的教育思想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认识和总结。
1、创办幼保特殊教育
赵君陶在重庆远郊土主镇任第三保育院院长。保育生是抗战时期从日本帝国主义炮火中抢救出来的,小的
二、三岁,大的十几岁,男多女少。由于失去父母和家庭,心灵受到很大创伤,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离开了爸爸”,“离开了妈妈”,“我们失去了土地”,“我们失去了老家”。这种孤独生活造成了他们特殊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保育院不仅仅要教而且要养,不仅管学习,还要管生活,因此保育院既是学校又是家,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妈妈。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极其特殊的办学形式。赵君陶根据客观实际尖锐地指出:必须不断改革传统的旧教育制度,推行“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民主办院的方针,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手脑并用的小工人、追求真理的小学生、自觉教人的小先生,反抗日本侵略的小战士,即“四小”学生。赵君陶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认为:保育院的孩子有资质优秀的,也有愚劣的,出身背景亦不相同。但实践证明:教育的力量使他们都进步着、改变着。战时保育院已经开展了有教无类的神圣教育事业。“我们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注意了解他们特殊的本质、心理和兴趣,寻找培养他们的方法,知道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同情,周密的关切,而且需要知识。我们的任务不能择人而教,必须因人施教,必须从培养习惯入手。”这些观点充分体现了赵君陶崭新的教育。
2、创办工农速成中学,促进工农干部知识化
中国***胜利了,进入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中央作出了培养干部的决定。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决定以速成的办法培养经过***战争和各项实际锻炼的先进人物。中南***成立了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领导小组,赵君陶任副组长(当时她是中南***中小学教育处处长)。赵君陶认为:办好学校最重要的是选好领导和教师,她为了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亲自到中南三省一市选教师。她还十分重视教材,她在中南***中小学教育处抽调许多高水平的教师,组织起来编写教材。她注重改进教法,主张教师互相观摩、交流,相得益彰。她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保证他们用心学习。因为工农学员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于是把原来定的三年毕业改为三年至四年毕业,体现了赵君陶实事求是的精神。她教育学生要尊重教师。她还风趣地说:他们把知识交给你们,这就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知识分子的工农化了。
1953年,赵君陶调到工作。为了适应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各项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为了迅速提高工农干部的素质,全国各地兴起了创办工农速成中学的热潮,专门培养工农干部。赵君陶被调到南开大学速成中学任职。南开大学和速成中学师生知道要调来一位老***、老教育工作者,非常欢迎。
赵君陶的教育很有特色。她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速成中学既有普通中学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特点,既要速成,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知识。她认为若不扎实,谈不上速成。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针对这种情况,赵君陶和教师、学生注意共同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赵君陶采取老师指导,老师学生共同讲,老师总结的办法,以老师为主,启发了学生的思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赵君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主张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教育研究会。
赵君陶特别注意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组织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速成中学观摩学习、跟班听课和老师一起备课、上课、辅导、实验、修改作业。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速成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她要求青年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她特别重视知识分子、关心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3、创建北京化工学院,培养高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化工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陆定一指出:现在***只有化工部和轻工部两个部没有自己的大学,希望尽快办起来。赵君陶被调到化工学院工作。当时建立学院是三无:一无宿舍、二无师资、三无物资。但经过赵君陶的努力,终于办起了北京化工学院。她长期办学,既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又坚持师资队伍的建设。她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思想***治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热爱教育事业,通过努力,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深受好评。群众评价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好领导。
三、赵君陶教育思想的特点:改革、开拓、创新
赵君陶出生在20世纪初——一个时代大变动、中国社会大变动、家庭大变迁的时代。从小就受到变革思想的影响。她的父亲赵登之从内地和外地的商业活动中觉察到时代在发展,认为若自己的女儿不上学识字,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她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使她受到***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五哥赵世炎去法国勤工俭学后经常来信鼓励她跟上时代的步伐。赵君陶在时代、社会、家庭的影响下,到上海、北京求学,立志要学好知识,当一个好教师,为改造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为她后来参加***、办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不断改革传统的旧的教育制度,实行民主办学方针
抗战时期赵君陶在重庆办保育院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类型。赵君陶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无产阶级***的接班人,大胆地提出了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男女,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行爱的教育。她坚持用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她十分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坚持走群众路线,提倡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就是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赵君陶在管理并不为人们所重视、既无相关理论指导又无实践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保育院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总务、教学、社教、改进大纲等,经济由院长统一管理。当时保育院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要节约使用。但必须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赵君陶特别重视研究伙食营养问题,对体弱有病的孩子特殊照顾。最先大家是吃饱,后来是吃好。保育院的孩子个个茁壮成长。
管理也是一种教育。过去我们对行***事务工作只注意他本身的作用,而认为与教育无关。其实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如对教职员工的职务分配、工作考察、严肃的工作作风等是对儿童最实际、最优良的活教材。是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对此,赵君陶提出让学生参加管理。这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大胆突破,是群众观点在管理中的体现。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关键
赵君陶认为办教育最关键的是选好领导,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为此她对教师首次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思想***治品德好;二是业务水平高;三是热爱教育事业。为了建立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她不仅亲自到各地进行选择,而且还把教师送出去培养,并在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师资水平。
4、首倡成立教职员教育研究会
为了满足大家集体反省,互相砥砺,改正彼此错误的需要,赵君陶在第三保育院成立了教职员教育研究会。在集会中定下了互相观摩、互相批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等原则。在这些原则下,教职员工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批评的目的,提出的困难问题也就在会上及时解决了,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赵君陶的教育思想是新颖的、丰富多彩的。其核心和灵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开拓、大胆创新,为***办教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历史借鉴。赵君陶的教育思想是无价之宝,我们后人要百般珍惜。
参考文献:
[1]慈母般的爱--赵君陶同志和战时儿童保育院[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7.
教育思想第2篇
这个问题其实是十分尖锐的。它不是针对我们的思想教育的某些方面提出问题,而是就我们全部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提出问题。这对于***的思想***治教育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进行思想***治工作的权利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追求并尊重人的思想自由
平时,我们总是讲思想***治教育如何重要,并用一些论断性的话作为证据。似乎做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这项工作不存在依据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虽然我们在这方面的许多论断都很重要,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为此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但它并没有直接回答思想***治教育是否违背了思想自由的原则,并没有在与思想自由的关系上阐述它的合理性。比如,我们讲思想***治教育重要性时往往说,它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治优势,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等。这些论断可以看作是对思想***治教育依据的阐述。但这里面确实没有从它与人的思想自由角度来阐述问题,因此应该探讨一下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的关系,说明思想教育并不是对人们思想自由的剥夺,而是以人们的自由思想为前提的,是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思想自由,包括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科学研究的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取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说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方面。对于资产阶级取得的积极成果,***人是承认并加以批判继承的。在井冈山时期,就努力废止***队中的肉刑,提倡***事民主。在***派的专制统治下,中国***人争取自己思想信仰的自由。在《的十点要求》中提出:“信仰为人人之自由,而思想乃绝非武力所能压制者。”[1]从更广泛意义上讲,***是闹***的***,它领导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而所谓***,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获得自由。建国以后,在讲到比较理想的***治局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治局面。”[2]当然,也写过《反对自由主义》,但那并不是反对自由,也不是反对思想自由。事实上,所反对的是***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性,而不是全面清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遗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产业资本家是很少的,他们并不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提出系统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及其******队来说影响并不大。其实,在***队伍中大量存在并起着涣散组织消极作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写道:“***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3]他还列举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比如因为是熟人,就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以求得一团和气;或不负责任地提出批评,当面不说,会后乱说;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人身攻击;不做宣传群众的工作,办事不认真,无计划,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到,所讲的自由主义有明确的含义,是小资产阶级的东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当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自由主义从本质上讲也是错误的,是脱离社会讲抽象的自由,而且也与个人自私自利的立场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有相近之处,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与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毕竟有许多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在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遗产中,也曾引出具有正面和积极意义的思想,比如尊重个人的自由,特别是思想自由,承认个人的利益等。因此,如果说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没有什么积极因素的话,那么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中国***人在从根本上反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地继承其中的合理因素和积极因素。
中国***领导人民群众,从***的专制统治下争取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论自由。在自己领导下的根据地,对人民实行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宪法中也有相应的明确规定。总之,我们***和国家是承认并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治教育,是在遵循宪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以尊重人们的思想自由为前提的。从根本性质上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更为自由的社会,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发展阶段越高,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自由就越多,而且社会成员的自由思想和行为就越加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规律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里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没有自由发展就谈不到全面发展,而且没有自由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当然,我们对“自由”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哲学上讲,没有绝对的自由,事实也确是如此。任何自由,都必然会遇到自己的界限。构成对自由根本性的不可避免的限制的,并不是人为设置的障碍,而是客观规律所带来的必然限制。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自由与必然才会形成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我们认识到规律性和必然性并不是对自由的取消,而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没有认识规律或不能自觉遵循规律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规律的限制和惩罚,因而感到不自由。当我们认识到了规律并能比较自觉地遵循规律办事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或者使客观规律为实现我们的自由来服务了。我们从哲学高度讲自由,从客观规律与自由的关系上讲自由,并不是用高深的理论来为我们处境的不自由做辩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感到的许多不够自由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客观规律性所要求的一种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人为设置而并不必要的障碍。我们并不把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限制都归结于客观规律的高度,而是承认有些是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有的则可能在当前也是不必要的。为了实现更充分的自由,我们的任务并不只是去认识客观规律,而是要做许多包括取消一些人为限制在内的工作。
二、思想教育着力于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引导
那么,一方面尊重人们的思想自由,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是否矛盾?应该说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教育是一种思想引导,而不是思想控制或思想专制。思想引导与思想控制有着根本上不同的性质。思想引导是建立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思想上的民主和自由,人们没有进行自由地思想问题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思想引导。而思想控制则是思想自由的一种对立面,它从根本上是要取消思想自由的,是取消人自主思考的能力的。思想控制的原则就是力***对人的自由实行完全的控制,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努力。在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形态占据强势的统治地位,社会处于思想僵化状态,人们缺少思想的自由,自由思想家往往受到社会体制的压制。资产阶级打着追求自由的旗号登上社会舞台,建立起所谓的“自由社会”。这里面不乏虚伪的方面,但我们也承认资产阶级确实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向前推进了人类的文明。无产阶级从不否认资产阶级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并把尊重人的自由思想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起点。当然,资产阶级在实现社会统治的过程中,也并非像一些表面现象所表现的那样,完全放弃了对思想的领导和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实现了思想领导方面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基本上放弃了对思想直接控制和行***干预,而是通过间接的思想引导来实现思想领导。这其实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统治策略。比如西方的媒体,看起来是自由的很,但里面贯穿着很明确的思想导向。而人们对此并不持反感的态度。这正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策略的成熟和成功之处。
我们的思想***治教育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作,至少在策略方面可以而且需要借鉴资产阶级的经验。就是说要在思想引导上下工夫,在加强和改进思想引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思想领导。当然,我们之所以把思想教育定位为思想引导而不是思想控制,还不只是从意识形态策略上来讲的,也是从意识形态的本质上讲的。我们***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思想控制,而是一种思想引导。思想的控制往往有另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其特殊目的而采取的方法。而***是无产阶级的***,是向着人民开放的***,它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并不存在自己特殊的利益。它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或利益,而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虽然它的使命要求它有严格的组织和统一的思想,但它不是少数密谋者的组织,不是封闭团体。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当然包括在思想上自己做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人民自己的意识形态,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教育。
可以说,***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它的根本的合法性在于***的人民性和先进性。一方面,***来自人民,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并无自己特殊的利益,因而它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是一家人内部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在人民当中最有进行教育的资格和能力。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最根本的,它解决了思想教育的利益问题。***对人民进行教育,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种价值取向不是一套说词或伪善,而是真诚、真实的东西。这种利益的共同性是不值得怀疑的。也许***在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某些时候,方式方法不够恰当,但人民不怀疑***的动机。在此基础上,才有一个提高***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
以上谈的是***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合法性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国家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合法性问题。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是:国家,不论什么国家,是否有必要和合法的权力对自己的国民或公民进行思想教育?***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进行思想***治教育的合法性在什么地方?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具有阶级性本质,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一个简单化的理解是,既然是“暴力”机关,那么它就应该而且只能用“暴力”的方式和手段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说不必用非暴力的方式如思想教育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因而统治阶级的国家不必对国民进行教育,只靠法律解决问题就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就是这样的观点,认为治理国家,维护统治,只需使用严刑峻法就行了。事实证明,治理国家不能仅靠法制,还要靠思想道德的教育,要靠意识形态的力量。中国儒家文化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中外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意识形态,不能不发挥意识形态的力量,但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宣传教育。由于意识形态是一种群体意识,因而如果没有宣传和教育,意识形态就无法形成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比较注重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而且把这种宣传教育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作出法律的规定,因为毕竟法律也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但是,这种合法性还只是从统治者本身的需要出发来论证的,它可以证明对国民进行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灌输具有国家治理的合理性或合法性,证明治理国家不能没有意识形态宣传,而且历来的统治者也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为什么只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这种必要性,为什么不从公民的角度、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讲这种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呢?难道人民群众自身就需要接受教育吗?难道人民群众就没有权利拒绝接受那种违背自己根本利益和意愿的宣传说教吗?如果说历史上人民群众没有说“不”的权利,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治文明的发展,这个问题就应该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加以审视。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具有两个方面的权利:一是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接受思想教育的权利;二是拒绝教育的权利,主要是拒绝某些方面的宣传教育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这是一种获得的权利。在《论人民民主》中讲过:“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派指导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关于***阶级和***分子,人民的国家“也对他们做宣传教育工作,并且做得很用心,很充分……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不能相提并论”。[4]
三、不能用抽象的思想自由来否定思想教育的合法性
现代西方有人对国家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权力和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国家有权力制定和实施法律,并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但没有权力干预人的生活,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因而认为以国家的身份和权力来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违法的行径。这个事情怎么看?我们认为,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因为单个的公民在国家面前是弱者,他们往往难以保护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思想自由方面的权利。因而对国家所采取的行为,人们有权利提出质疑和审视。由于从历史上看国家的权力往往有膨胀的自发趋向,特别是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很漫长,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面前没有多少自由。因此,限制国家对公民个人生活的干预,对于维护公民权利是有意义的。但是,至于国家是否有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权力或义务,我觉得是另一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国家对公民的思想教育等同于思想干预或思想控制。
我们的看法是:国家当然没有干预公民思想自由的权力,但国家却有对公民进行思想引导的责任。这里关键是要搞清这两者的界限,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两者的界限确实不那么容易划得清。国家在运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思想引导时,有可能越过适当的界限,而成为对人们思想的干预。同样,国家为了避免干预公民思想自由的嫌疑,也有可能放弃思想引导的责任。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在西方国家,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人权意识比较强,思想家们的取向也多在如何防止国家对人们生活的过多干预,而且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思想理论上比较强的起核心作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多是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方面采取放任的态度。这倒不是说西方国家不搞意识形态,而是说他们不搞像我们这样公开的比较集中的思想教育,而且也缺乏像我们这样的条件。他们在搞***治意识形态方面花了很大本钱,但在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方面则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一方面使西方人士可以自我标榜是生活在“自由国度”,另一方面也向世人表明,国家放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引导,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避免了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干预,但也在许多情况下带来了相应的消极后果。在西方国家,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好比一个动物生活在自然界中一样,很自由,但也很无奈。似乎社会就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人为这种状态负责,也不必指望这种状态给自己指出正确的人生之路。所以,人们主要是从宗教中,从一些民间组织中,寻找生活的指导。西方国家中传统宗教的影响仍然很大,而且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宗教或准宗教团体,以及一些民间的成人教育或培训机构,所有这些都在向人们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而且,人们也自发地从各种大众媒体中吸取一些思想的营养。但是,不用说,所有这些思想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它们所能提供的东西是很不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比如组织,他们也打着信仰的旗号,也向人们提供和灌输一套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但却很可能把人们引向邪路。当自杀事件发生后,或类似的其他事件发生后,国家才开始出面处理,但是悲剧已经发生并无可挽回了。如果事先对人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也许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悲剧。但这似乎又容易侵犯公民的信仰自由。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古代起我们就有注重道德和***治教化的传统,我们***也一直重视宣传和组织群众,对他们进行思想***治教育,这使我们始终认为***和国家负有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责任。***和国家从来没有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责任,人民群众也没有怀疑***和国家是否有这种权力。简言之,这是一种共识。对于这样的体制,这样的传统,一些西方人是大摇其头的,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专制。国内也有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治的过程中,这种教育过时了,成为历史了。本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不能因为这样的体制和传统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就一下子否定它的价值。我们的传统当然可以反思,正像对西方的传统也可以反思一样。在这种反思中,我们可以客观地把这两种不同的体制和传统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的功用。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像我们国家这样以执******和国家的身份出面,公开地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从根本上说是正当的,是社会有机性的表现,为人类社会及其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国家领导着国家建设事业,也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潮流。于是,旧中国一盘散沙的情况结束了,国家和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迈开大步向着现代化迅跑。在这个新的国家里,中国人找到了归属感,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喜悦的面貌。20世纪50年代那样的社会风气,那样的精神面貌,在中国历史上可曾有过吗?从没有过,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不多见的。尽管后来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治教育的效果不那么突出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和***府对社会对人民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仍然是我们社会同一性的重要纽带。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领导人民去追求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治核心,有一种主导的价值观,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幸运吗?看一看世界上那些陷入种族矛盾、教派冲突和思想混乱的国家的情形,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当然,任何一种体制和传统都会有它特定的问题。我们这样一种体制和传统,也是如此。我们不必讳言,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搞得不好,没有体现出我们的优势和本质,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比如,***和国家进行思想***治教育,如果不能摆正思想***治教育的恰当位置,把它放在不适当的冲击一切的位置上,或者在教育内容上安排不当,在教育方式上选择不当,都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时期,由于思想上犯了“左”的偏向,搞了许多***治运动,把思想教育搞过了头,使人们的思想自由实际上受到限制,使人们感觉到思想压抑和痛苦,对思想***治教育产生反感或厌恶。这无疑是一种偏向。这当然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但也提出一种值得重视的一般性的问题,即***和国家的思想***治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环境中进行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包办代替。
在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并不必然导致取消思想***治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实行拨乱反正,特别是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治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自由空间更大了,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人们在思想方面有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但这并没有取消***和国家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中进行选择的难度增大,也就越来越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人们思想进步的追求,思想选择的需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支点和生长之点。
以上所谈的思想***治教育,主要是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但事实上这一教育首先是面对***员的,它首先是一种***内的教育。面向***员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能有许多方面,我们这里主要讲在思想自由这个方面的不同。这里涉及到信仰自由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思想自由有不同的含义。对普通群众来说,他们有信仰的自由,并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相信马克思主义,也并不一定必须达到某种道德标准。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不能用行***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5]但对***员来说,则不能如此说,如果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道德要求,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员。因此,在***内的教育中应有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员也有一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信仰自由,而是***内民主生活所规定和所要求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共同信仰的基础上的,是在共同遵守***的纪律的前提下,为所规定了的自由。在谈论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关系的时候,这一点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注:
[1][3]《选集》第2卷,第723、360页
[2]《著作专题摘编》上册,第1050页
教育思想第3篇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而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个人行为,左右国家兴衰。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治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和***对思想***治教育非常重视,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强调思想***治教育必须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在土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权,思想***治工作的任务是:“苏维埃***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统治阶级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苏维埃文化。”[1](P2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2](P25)提出思想***治教育必须服从这一中心任务,必须进行抗战教育和为抗战服务。***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全中国”。因此,思想***治教育的任务是“动员各级学校以及一切社组织,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不再是搞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而是要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提出思想***治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然而在的晚年,由于对当时的形势作出“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这一时期思想***治教育主要是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时代的主题由冷战变为和平与发展,思想***治教育不再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因此,***提出思想***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方针。***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治觉悟越是高,为***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自觉,越加刻苦。”[3](P104)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是又红又专的人,而不是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的人。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1989年***深刻而尖锐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4](P290)***的以上论述,纠正了“”中、“”把***治推向极端的错误倾向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出现的忽视思想***治教育的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光辉思想。1992年***南巡谈话中把思想***治教育标准作为选拔接班人的首要标准。他指出: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治教育思想,认为思想***治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还是坚持***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根本保证,并且把干部的品德如何作为提拔培养接班人的首要标准。
二、关于思想***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治教育内容很多,但环境不同,任务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是思想***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应当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达到胜利。”[5](P706)1942年我***开展的整风运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仍非常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要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治。
其次,还非常强调思想***治教育中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文化教育“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并且号召每一个***员都要学习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备的公德。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其著作《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在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同志学习。”
第四,强调***纪律教育。早在土地***时期,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与等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向部队进行思想***治教育,其中包括进行红***纪律教育。向工农******颁发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抗战时期,针对的***行为,提出:“必须对***员进行有关***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员能监督***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5](P528)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阐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继承和发展了有关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思想。首先,***特别重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教育,把理想和纪律作为人才素质的两个重要标准及“四有”新人的重要标准。由于***所处时代与所处时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文化的渗透和激荡,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思想***治教育要克服过去单一运行模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把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理想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两个层次,使之符合我国的实际,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指出:“我们***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4](P190)
***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把它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理想建立在踏实工作基础之上。***指出:“青年应当有远大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而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6](P8)
***把理想和纪律结合起来论述纪律的重要性。***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4](P111)***认为,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对青年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使他们懂得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因为许多青年崇拜西方的所谓自由,但什么叫自由他们不懂。
其次,***强调思想***治教育必须要注重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科学概念,并且强调在思想***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必须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严重缺点,主要是没有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一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严重错误思想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7](P364)1989年***又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员。
第三,***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赋予其时代的特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种种崇洋丧失民族自尊心的行为,***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批评了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分离,宣扬抽象爱国论的错误观点。***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在谈到爱国主义时,是把它和时代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思潮***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6](P124)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广大***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第四,非常强调民主和法制,但是他的晚年却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总结了“”的教训,提出思想***治教育必须要注重民主和法制教育。***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P168)特别是在国门打开后,西方的民主思潮通过种种渠道流入中国,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指出:“我们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3](P161)***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中国不能搞多***制和直接选举等问题。***认为民主是和法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3](P189)“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加强法制?***认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8](P136)在***倡导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法教育,从小学开始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
三、关于思想***治教育方法和原则
在强调思想***治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非常注重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倡导的思想***治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9](P935)在看来,自律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内在因素。
其次,民主、说服、疏导的方法。认为“企***用行***命令的方式,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一定要学会通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10](P332、337)
第三,实践锻炼的方法。指出: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的这一观点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榜样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来教育全***和全国人民,这是倡导的思想***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抗战时期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著作,号召人民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在***战争时期,为***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出“向***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继承了的这些正确思想,并且有所发展。首先,***强调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6](P12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思想***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感情共振的基础,使思想***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更大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尊重、理解和关心群众是思想***治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鉴于“”思想***治工作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种大批判的做法,不仅不能使思想***治教育落到实处,反而带来负面影响,削弱了思想***治工作的地位,***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提出思想***治工作必须以尊重、理解和关心群众为前提条件。***指出:“不仅要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6](P62)***的这一观点要求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求根据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律、特点、学会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对于不同的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倾向应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批判”。
第三,思想***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强调榜样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强调思想***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能使思想***治工作产生“无声”的威力。如果教育者言行不一,思想***治工作就会缺乏说服力。因此,***指出:“思想***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3](P301)***在1978年6月全******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我们过去在战争年代就是这样。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讲话对新时期思想***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与***在关于思想***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等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同时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因此***特别强调思想***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出以德为首,“四有新人”的人才标准,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强调思想***治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思想***治教育思想体现了***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参考文献】
[1]同志论教育工作[Z].
[2]选集(第1卷)[Z].
[3]***文选(第2卷)[Z].
[4]***文选(第3卷)[Z].
[5]选集(第2卷)[Z].
[6]***同志论教育[Z].
[7]***论文选(第2卷)[Z].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Z].
教育思想第4篇
是经师也是人师是老师也是朋友
立法委员洪秀柱首先指出:过去,国人对于“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非常看重,例如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有相当大的转变。过去把老师奉为威权化身的观念逐渐解体,在“自由”、“民主”意识普遍抬头之下,学生对老师行为不满,敢公然提出抗争,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记当头棒喝。解决校园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谈起。
洪委员认为,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时,一方面打破了老师威权的偶像,另方面对老师角色的期许,也得随之而调整。过去,一直把教人读书及做人的老师看做是“神”。既是神,便不会犯错。可是老师毕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老师做法失当,只要愿意承认错误,仍然可龋今天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今天学生的特质已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根据一项统计,台湾9--13岁学生的科技、数学能力名列世界前13名,而道德判断力却瞠乎其后,面对此种辅导学生性质的转变,老师的管教更显重要。
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去除他们对老师威权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
老师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做老师的不要以为教书就可以不必读书了,现在孩子接受四面八方资讯管道多,老师亦非唯一的资讯来源,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坠之地。
另外,强化老师的辅导观念与技巧亦属迫切。如果教学方式、教材内容能随时更新,适合学生的需求,则教育效果当会更好。
在增进师生互动方面,校方应主动设立一个具公信力、公正、客观的申诉管道,使学生得以表达意见,宣泄不满情绪,或许可以降低师生关系紧张的程度。
归究起来,校园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皆有责任。根据青辅会出版的青少年白皮书所作的统计,近6年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以家庭因素居首,约占40%,社会因素居次,占20%--24%,包括交友不慎或社会环境不良等情形。
再其次是心理因素只占5%--9%,可见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大。
社会方面造成的青少年问题颇值得深究的是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暴力现象,常使是非不明、价值观念混淆的青少年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
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环境不良,光靠学校如何能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出现有问题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学校的错、家庭、社会都难辞其咎,当然学生本人也该检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个经师,更是个人师。任凭社会变迁,应该还是不能摇撼传统老师的角色。如果未来的校园像一个超级市场,老师是售货员,资料与课本是产品,学生是顾客,买方视需要而定,向卖方买取国文、英文、数学等产品,学成后,银货两讫,互不亏欠。如果校园这样的商品化,非但不具人性,而且悲哀。
师大附中校长苏清守表示:师生冲突一事,古今中外皆然,并不能因为特殊案例,而使老师找到放弃职责的借口。一般而言,老师具有训导、教育、辅导的义务。师生发生冲突,应找到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决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之所以发生校园案例,大半是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碰上不称职的老师造成的。如果有好学生、好象长、好老师,岂能有不正常的校园文化。不要一有问题发生,就拼命揭人隐私。只看到校园的阴暗面,对于那些发挥人性光明面的感人事迹,既不闻问,也不鼓励。要知道老师也需要家长及社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老师才会愈教愈起劲。
就文化观点来看,东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东方文化是仁道的思想,强调人情、伦理;西方文化较为理性,强调科学、民主。近来欧风东渐,许多人想放弃自己的伦理、道德、却又无法尽取西方文化理智之精髓,社会的价值观将随之而混淆。
太过强调西式“速食文化”的结果是:学校、家长都渴求教育的成果,特别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标。须知辅导、教学、训导无法速成,要靠长期耕耘,才能见效。
就伦理方面来看,现在的社会是“父不父,子不子”,伦理已趋破产。虽不敢说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必然产生不良行为,但却可归纳出: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必然源于有问题的家庭。例如夫妻感情失和、分居、意识不同、管教不一致的家庭,孩子缺乏父母之爱,行为必然乖戾,问题便显现于学校。
人口***策也与学生行为有关系。现在“两个正好,一个不少”的时代***策下的宠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由早期的“重量”转变成“重质”;由于子女数少,家长格外宠爱。过分宠爱、溺爱的结果,就宠坏了小孩。其实,小孩犯错,就应该管教、纠正,不应该因为生得少,就把他当宝贝而宠坏了他。
家庭是孩子最早社会化的机构,孩子的行为,最早是向父母学习而来。如果父母亲的管教强调自我管理、自治,孩子也会懂得洁身自爱,自我约束;而如果父母放任小孩的行为,小孩便会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在家里如此,在校亦然。
现代家长得从自身做起,身教更重于言教。
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的确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对于这样的次文化,老师更不能放弃辅导的责任。
学校教育讲求五育并重,各校落实此一理念的情况不一,为使学生五育均衡发展,校方应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位学生视性向而定,发展自我才能。不论德育、体育、群育、美育都与智育一样重要。只要在任何一项领域里,有杰出的表现,都值得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各有其才,各展所长,便能减少校园问题之发生。
增进师生互动,固然是减少师生冲突之道,但是师生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并非平行关系。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具有价值判断的活动,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改过迁善。不过师生之道,仍有其分际,不能全然打破。
欲解决校园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由资深老师、辅导人员、训导人员所组成的网络,适时共商合宜的解决办法,以求化问题于无形;此外,校外的资源及家长会的功能,也应多加发挥,可使校园冲突降至最低点。
全华国中寇师林孟华的教学心得是:媒体的报道,经常有失公允、客观。只要老师对学生的管教稍加严格,即大加挞伐。相反,对于受学生恶言恶行相待的老师,媒体却不讨论学生的做法有无可议之处,反以双重标准只追究是否老师管理过当,否则怎会招致学生如此对待?她期待具社会责任观的媒体,能够多站在老师的立场也为他们说说话。
林孟华说:“老师兼导师的苦,没人知!老师每天7点半进教室,陪学生早读、整理教室,8点钟开始上第一堂课。到了中午得陪学生午修,自12点40分起至1点10分,下午4点30分放学,又得陪学生搞卫生,一天要忙上9个钟头,已逾越了劳基法每日工时的规定了!”
以1:40的师生比例而言,老师的工作责任真是太重了。国中生是人格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也最容易情绪激动。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风暴”。40位学生轮流来个周期性风暴,那做老师的简直要疲于奔命。
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干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
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课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教起书来不但难上加难,而且毫无成就感。
为走向教学正常化,学校以常态分配方式编班,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完全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教材教学生。为使资质平庸的学生都能听懂,老师教得浅显,又使得资优的学生感到不满足。若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课讲得太深,则又使资质平庸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常态编班的结果是顾此失彼。
我们当老师的绝对愿意付出爱心、耐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来教。
可是面对社会对老师常有些不平的怨言,实在令人心灰意冷;究竟什么时候大众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老师这个角色?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关爱!
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杨龙立教授指出:以前和现在一样都有校园问题,只不过过去未加报道,局外人不清楚。其实,古今校园问题不同之处还在于问题的严重程度。目前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的确令人心忧。
校园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从师范教育的方式说起。五六十年代,培植师范生的方式为***事化管理。他们逆来顺受,责任心强。当这群师范生毕业踏入校园执教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也是唯命是从。即使负担过重,还是二话不说,一肩扛了下来。不过,现在的师范生,要求自主、自律的声浪大为提高,所受教育环境及方式有别于从前。当老师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他不照单全收,而是衡外情量己力,老师对上级的关系已有所转变。
尽管老师之于校长的自主性提高,但在对下的权威上也逐渐丧失。从前自校长老师学生顺向发展,现在则是校长、老师都丧失了对学生的权威性。因此,校园不再像过去由上而下那么单纯,每一角色多少都对上有些反作用力,使得冲突时有发生,愈演愈烈。老师逐渐丧失权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另方面也是资讯多元化的结果。现在学生的资讯来源可多了。从小家长就把孩子送进才艺教室、科学教室。长期下来,某些学生在某单项学科的能力可能已超过老师,老师的权威性自然丧失。还有在外补习功课的学生,受补习班老师的影响甚深。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信赖度已大大降低。
再者,学生对知识不看重,也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前的学生执著于课业,认为以后的发展与所学密切相关;现在的学生则轻视课业。认为书念得好不一定有成就,而且在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之中,有很多不见得书读得好,因此更增加了他们不必靠读书求成功的信念。
在如何减少冲突方面,杨龙立指出:老师的观念得改变。必须认清“学生不像从前一样会言听计从”的事实。在向学生传达命令之前,请先以他的立场想想:“真的是对他好吗?”其次,以前直来直往的教学方式亦得调整。现在的教学,不要以为有传播,必会有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说服技巧,巧妙地使学生经由认知而改变其态度,进一步改变其行为。这些说服的技巧与理论,可以经由老师再教育而得,所以老师也不能停止学习。
在学生方面,如果对老师某些做法感到不满时,可以先向老师反映,如果确有其事,他却不虚心接受,反而有些失态,学生不要立即与老师正面冲突,退让一步后,再适时向训导人员报告,在理字上站得住脚,在事件上学生已拥有较多的优势。有一位体育老师处罚女学生事件,曾被公诸报端。固然老师处置过当,但追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女学生也难辞其咎,因为在事发之际,她并未退让,也恶言恶行以待。所以在整个事件上,她虽是受害者,却不全然是个赢家。
要重建校园伦理,师生双方必须定出合情合理的规范,双方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互动,只要彼此不逾矩,师生冲突的事件,即能化弭于无形。
重建校园伦理,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追本溯源得从家庭做起。在家庭中,家长对于小孩不能大放松,也不能大严苛。要让他们养成自津的习惯,看似自由,其实又有规范,这样的管教技巧,父母有必要学会。
学校则要主动教导学生如何判断是非,并循正常管道反映自己的意见。至于那些不配当老师的人,主管机关及学校应该把他清除出去,以保持校园的安定与健康。
天真可爱,在他们的眼中老师是个神;师生之间除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外,国小学童与老师更有“亦亲”的关系。平常,老师像是孩童们的家长一般,无微不至地守护着他们。
对于近来时有所闻的校园事件,毛颖芝的看法是,个案不足以推断所有的校园皆如此,就像父母***孩子的事情也频频发生,但是否就可推断天下父母都会***孩子呢?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仍是敬业乐群,认真负责的。只是新闻报道多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则,致使外界对优良教师的事迹一无所知!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校园的班级数目增多,学生人数增长快速。因此,学生呈现一种“匿名性”的倾向。心想除了班主任、授课老师外,大部分老师及训练人员都喊不出他的名字。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反正也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校规形同虚设,管教学生益加困难。
教小孩并不困难,得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与小孩谈话。大人们不能用自己经验内的事物和他们谈,这样便无法交流,另一方面,爱心、耐心仍是教育孩童的不二法门。该童的智慧是逐渐增长的,并非一蹴可就。大人千万不可过于急躁。
事缓则圆,等他的年龄到了,开了窍了,自然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教导小孩时,遇事如何能疏通自己的情绪也颇为重要。在学得这些方法后,便能在不伤害人的情况下宣泄情绪,也能减少与人发生冲突的机会。
专业作家温小平指出:父母亲的价值观有别子小孩,对于一些牵涉孩童事物的问题,常会以主观想法做价值判断。就拿交友这件事来说,父母亲多半会要求小孩与好孩子一起,不要与坏孩子做朋友。但什么是好孩子,什么又是坏孩子?
一般而言,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成绩好,最好还是模范生。基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们便希望小孩与这类自己认为是“好孩子”的人做朋友。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小孩则不认为成绩好、有钱有地位家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做父母亲的也得设身处地用小孩的想法来看事情,不要只重成绩,不重操守。
如何增进师生互动,家长也有责任。例如联络簿扮演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往往只是签名了事,从不利用它与老师作进一步沟通;甚至有的让小孩自己拿了***章盖,从不过问小孩学校的事。而家长会,顾名思义应该是由父母亲共同参与的盛会。教育不单是妇女的责任,男女共同参与,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家长应该安排固定时间与小孩聊天,主动谈他的学校、他的老师、同学,不要以为把他放到才艺班就是对小孩好,父母亲若能经常和小孩谈心,可以掌握到小孩成长的脉动及分享他成长的喜悦,不会和他成长的经验脱节。等到小孩长大,才赫然发现他怎么改变那么多,甚至变得有点陌生了。
小孩也有双重性格的特征,如果为人父母不主动了解小孩在家与在校的行为,将只能了解在家里的表现。有些小孩在家懒散,可是在学校却热心公益。做父母的如果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不与他谈心,便以为小孩不乖,经常给予苛责,小孩的心里将难以平衡。原来父母对他的行为只有批评,得不到赞美,因此在家不愿做家事,说不定连带影响他在学校服务的意愿。
小孩非常希望他人的认同及肯定,父母亲或老师如果经常只给他批评,而不给他赞美,小孩的情绪便大受影响。根据许多学生的反映,毕业后还会怀念的老师,通常都是能够以他们的心态和学生相处的老师,可见了解小孩的需求非常重要。
小孩最天真无邪,内心世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幻想,可以通过演讲、作文、绘画、周记等多种渠道表达出来。学校愿主动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赛活动、观摩活动,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尽情发挥,借以培养出孩童的自信心。
目前各校的辅导人员极为缺乏,每15班才配备一位辅导人员。如果能在现有导师制度之外,每班再加一位辅导老师专门管理学生的生活,由于没有分数压力,师生关系或许更为融洽。
大众传播媒体具有议题设定的效果,荧屏或语言所塑造出来的形象经常构成青少年的价值观。在媒体一片崇尚金钱主义、崇拜偶像声浪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次文化也以此为核心。倘若媒体能因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而激浊扬清,隐恶扬善,则功利主义的青少年次文化便可改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才能产生效用。
***训育委员会第三组主任郑崇趁表示:校园出现问题,事实上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负责。因为学校无法***于社会之外自成一个体系,家庭则是构成社会的最基础单元,与学校具有密切的联结关系。
据研究,青少年犯罪率与成长率均较成人为低,显示青少年问题不如成人问题严重,更何况青少年的犯罪倾向,也多半是向成人学习而来,因此把青少年问题一味归给学校颇不公平。
为改善校园问题,***已制定辅导工作7年计划,自1991年7月开始实施,至1997年6月截止,活动重点分短期、长期两大项。就短期而言,系针对中小学老师开办辅导进修课程。课程分三种:(一)基础辅导知能的研习,提供辅导课程的训练,使具有初步辅导观念、辅导态度;(二)在师范学院开设辅导学分班,鼓励更多老师修辅导学分;(三)举办主题辅导工作坊研习会,把一些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辅导理论,借由工作坊研习,实地应用出来。
就长期而言,有三项努力重点:
一、建立辅导网络。解决青少年问题,光靠老师力量并不够,若能结合学校辅导人员、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人员、综合医院心理***人员、心理卫生单位心理卫生人员、热心辅导的社会义工组成一个网络,利用电话语音系统或服务手册分发的方式,提供各级学校、学生利用。
二、加强办理生涯辅导。学校辅导学生的层面包括心理、学习、生活、生涯四个层面。前三项属补救性工作,只有生涯辅导是预防性的工作。由于教育本意在于“预防甚于***”,生涯辅导遂成为辅导工作的主流。
教育思想第5篇
平时,我们总是讲思想***治教育如何重要,并用一些论断性的话作为证据。似乎做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这项工作不存在依据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虽然我们在这方面的许多论断都很重要,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为此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但它并没有直接回答思想***治教育是否违背了思想自由的原则,并没有在与思想自由的关系上阐述它的合理性。比如,我们讲思想***治教育重要性时往往说,它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治优势,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等。这些论断可以看作是对思想***治教育依据的阐述。但这里面确实没有从它与人的思想自由角度来阐述问题,因此应该探讨一下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的关系,说明思想教育并不是对人们思想自由的剥夺,而是以人们的自由思想为前提的,是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思想自由,包括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科学研究的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取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说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方面。对于资产阶级取得的积极成果,***人是承认并加以批判继承的。在井冈山时期,就努力废止***队中的肉刑,提倡***事民主。在***派的专制统治下,中国***人争取自己思想信仰的自由。在《的十点要求》中提出:“信仰为人人之自由,而思想乃绝非武力所能压制者。”[1]从更广泛意义上讲,***是闹***的***,它领导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而所谓***,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获得自由。建国以后,在讲到比较理想的***治局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治局面。”[2]当然,也写过《反对自由主义》,但那并不是反对自由,也不是反对思想自由。事实上,所反对的是***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性,而不是全面清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遗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产业资本家是很少的,他们并不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提出系统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及其******队来说影响并不大。其实,在***队伍中大量存在并起着涣散组织消极作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写道:“***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3]他还列举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比如因为是熟人,就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以求得一团和气;或不负责任地提出批评,当面不说,会后乱说;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人身攻击;不做宣传群众的工作,办事不认真,无计划,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到,所讲的自由主义有明确的含义,是小资产阶级的东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当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自由主义从本质上讲也是错误的,是脱离社会讲抽象的自由,而且也与个人自私自利的立场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有相近之处,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与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毕竟有许多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在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遗产中,也曾引出具有正面和积极意义的思想,比如尊重个人的自由,特别是思想自由,承认个人的利益等。因此,如果说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没有什么积极因素的话,那么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中国***人在从根本上反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地继承其中的合理因素和积极因素。
中国***领导人民群众,从***的专制统治下争取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论自由。在自己领导下的根据地,对人民实行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宪法中也有相应的明确规定。总之,我们***和国家是承认并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治教育,是在遵循宪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以尊重人们的思想自由为前提的。从根本性质上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更为自由的社会,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发展阶段越高,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自由就越多,而且社会成员的自由思想和行为就越加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规律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里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没有自由发展就谈不到全面发展,而且没有自由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当然,我们对“自由”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哲学上讲,没有绝对的自由,事实也确是如此。任何自由,都必然会遇到自己的界限。构成对自由根本性的不可避免的限制的,并不是人为设置的障碍,而是客观规律所带来的必然限制。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自由与必然才会形成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我们认识到规律性和必然性并不是对自由的取消,而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没有认识规律或不能自觉遵循规律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规律的限制和惩罚,因而感到不自由。当我们认识到了规律并能比较自觉地遵循规律办事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或者使客观规律为实现我们的自由来服务了。我们从哲学高度讲自由,从客观规律与自由的关系上讲自由,并不是用高深的理论来为我们处境的不自由做辩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感到的许多不够自由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客观规律性所要求的一种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人为设置而并不必要的障碍。我们并不把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限制都归结于客观规律的高度,而是承认有些是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有的则可能在当前也是不必要的。为了实现更充分的自由,我们的任务并不只是去认识客观规律,而是要做许多包括取消一些人为限制在内的工作。
二、思想教育着力于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引导
那么,一方面尊重人们的思想自由,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是否矛盾?应该说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教育是一种思想引导,而不是思想控制或思想专制。思想引导与思想控制有着根本上不同的性质。思想引导是建立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思想上的民主和自由,人们没有进行自由地思想问题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思想引导。而思想控制则是思想自由的一种对立面,它从根本上是要取消思想自由的,是取消人自主思考的能力的。思想控制的原则就是力***对人的自由实行完全的控制,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努力。在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形态占据强势的统治地位,社会处于思想僵化状态,人们缺少思想的自由,自由思想家往往受到社会体制的压制。资产阶级打着追求自由的旗号登上社会舞台,建立起所谓的“自由社会”。这里面不乏虚伪的方面,但我们也承认资产阶级确实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向前推进了人类的文明。无产阶级从不否认资产阶级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并把尊重人的自由思想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起点。当然,资产阶级在实现社会统治的过程中,也并非像一些表面现象所表现的那样,完全放弃了对思想的领导和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实现了思想领导方面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基本上放弃了对思想直接控制和行***干预,而是通过间接的思想引导来实现思想领导。这其实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统治策略。比如西方的媒体,看起来是自由的很,但里面贯穿着很明确的思想导向。而人们对此并不持反感的态度。这正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策略的成熟和成功之处。
我们的思想***治教育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作,至少在策略方面可以而且需要借鉴资产阶级的经验。就是说要在思想引导上下工夫,在加强和改进思想引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思想领导。当然,我们之所以把思想教育定位为思想引导而不是思想控制,还不只是从意识形态策略上来讲的,也是从意识形态的本质上讲的。我们***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思想控制,而是一种思想引导。思想的控制往往有另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其特殊目的而采取的方法。而***是无产阶级的***,是向着人民开放的***,它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并不存在自己特殊的利益。它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或利益,而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虽然它的使命要求它有严格的组织和统一的思想,但它不是少数密谋者的组织,不是封闭团体。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当然包括在思想上自己做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人民自己的意识形态,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教育。
可以说,***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它的根本的合法性在于***的人民性和先进性。一方面,***来自人民,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并无自己特殊的利益,因而它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是一家人内部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在人民当中最有进行教育的资格和能力。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最根本的,它解决了思想教育的利益问题。***对人民进行教育,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种价值取向不是一套说词或伪善,而是真诚、真实的东西。这种利益的共同性是不值得怀疑的。也许***在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某些时候,方式方法不够恰当,但人民不怀疑***的动机。在此基础上,才有一个提高***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
以上谈的是***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合法性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国家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合法性问题。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是:国家,不论什么国家,是否有必要和合法的权力对自己的国民或公民进行思想教育?***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进行思想***治教育的合法性在什么地方?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具有阶级性本质,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一个简单化的理解是,既然是“暴力”机关,那么它就应该而且只能用“暴力”的方式和手段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说不必用非暴力的方式如思想教育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因而统治阶级的国家不必对国民进行教育,只靠法律解决问题就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就是这样的观点,认为治理国家,维护统治,只需使用严刑峻法就行了。事实证明,治理国家不能仅靠法制,还要靠思想道德的教育,要靠意识形态的力量。中国儒家文化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中外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意识形态,不能不发挥意识形态的力量,但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宣传教育。由于意识形态是一种群体意识,因而如果没有宣传和教育,意识形态就无法形成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比较注重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而且把这种宣传教育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作出法律的规定,因为毕竟法律也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但是,这种合法性还只是从统治者本身的需要出发来论证的,它可以证明对国民进行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灌输具有国家治理的合理性或合法性,证明治理国家不能没有意识形态宣传,而且历来的统治者也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为什么只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这种必要性,为什么不从公民的角度、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讲这种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呢?难道人民群众自身就需要接受教育吗?难道人民群众就没有权利拒绝接受那种违背自己根本利益和意愿的宣传说教吗?如果说历史上人民群众没有说“不”的权利,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治文明的发展,这个问题就应该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加以审视。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具有两个方面的权利:一是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接受思想教育的权利;二是拒绝教育的权利,主要是拒绝某些方面的宣传教育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这是一种获得的权利。在《论人民民主》中讲过:“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派指导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关于***阶级和***分子,人民的国家“也对他们做宣传教育工作,并且做得很用心,很充分……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不能相提并论”。[4]
三、不能用抽象的思想自由来否定思想教育的合法性
现代西方有人对国家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权力和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国家有权力制定和实施法律,并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但没有权力干预人的生活,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因而认为以国家的身份和权力来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违法的行径。这个事情怎么看?我们认为,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因为单个的公民在国家面前是弱者,他们往往难以保护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思想自由方面的权利。因而对国家所采取的行为,人们有权利提出质疑和审视。由于从历史上看国家的权力往往有膨胀的自发趋向,特别是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很漫长,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面前没有多少自由。因此,限制国家对公民个人生活的干预,对于维护公民权利是有意义的。但是,至于国家是否有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权力或义务,我觉得是另一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国家对公民的思想教育等同于思想干预或思想控制。
我们的看法是:国家当然没有干预公民思想自由的权力,但国家却有对公民进行思想引导的责任。这里关键是要搞清这两者的界限,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两者的界限确实不那么容易划得清。国家在运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思想引导时,有可能越过适当的界限,而成为对人们思想的干预。同样,国家为了避免干预公民思想自由的嫌疑,也有可能放弃思想引导的责任。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在西方国家,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人权意识比较强,思想家们的取向也多在如何防止国家对人们生活的过多干预,而且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思想理论上比较强的起核心作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多是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方面采取放任的态度。这倒不是说西方国家不搞意识形态,而是说他们不搞像我们这样公开的比较集中的思想教育,而且也缺乏像我们这样的条件。他们在搞***治意识形态方面花了很大本钱,但在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方面则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一方面使西方人士可以自我标榜是生活在“自由国度”,另一方面也向世人表明,国家放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引导,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避免了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干预,但也在许多情况下带来了相应的消极后果。在西方国家,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好比一个动物生活在自然界中一样,很自由,但也很无奈。似乎社会就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人为这种状态负责,也不必指望这种状态给自己指出正确的人生之路。所以,人们主要是从宗教中,从一些民间组织中,寻找生活的指导。西方国家中传统宗教的影响仍然很大,而且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宗教或准宗教团体,以及一些民间的成人教育或培训机构,所有这些都在向人们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而且,人们也自发地从各种大众媒体中吸取一些思想的营养。但是,不用说,所有这些思想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它们所能提供的东西是很不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比如组织,他们也打着信仰的旗号,也向人们提供和灌输一套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但却很可能把人们引向邪路。当自杀事件发生后,或类似的其他事件发生后,国家才开始出面处理,但是悲剧已经发生并无可挽回了。如果事先对人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也许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悲剧。但这似乎又容易侵犯公民的信仰自由。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古代起我们就有注重道德和***治教化的传统,我们***也一直重视宣传和组织群众,对他们进行思想***治教育,这使我们始终认为***和国家负有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责任。***和国家从来没有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责任,人民群众也没有怀疑***和国家是否有这种权力。简言之,这是一种共识。对于这样的体制,这样的传统,一些西方人是大摇其头的,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专制。国内也有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治的过程中,这种教育过时了,成为历史了。本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不能因为这样的体制和传统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就一下子否定它的价值。我们的传统当然可以反思,正像对西方的传统也可以反思一样。在这种反思中,我们可以客观地把这两种不同的体制和传统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的功用。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像我们国家这样以执******和国家的身份出面,公开地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从根本上说是正当的,是社会有机性的表现,为人类社会及其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国家领导着国家建设事业,也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潮流。于是,旧中国一盘散沙的情况结束了,国家和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迈开大步向着现代化迅跑。在这个新的国家里,中国人找到了归属感,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喜悦的面貌。20世纪50年代那样的社会风气,那样的精神面貌,在中国历史上可曾有过吗?从没有过,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不多见的。尽管后来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治教育的效果不那么突出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和***府对社会对人民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仍然是我们社会同一性的重要纽带。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领导人民去追求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治核心,有一种主导的价值观,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幸运吗?看一看世界上那些陷入种族矛盾、教派冲突和思想混乱的国家的情形,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当然,任何一种体制和传统都会有它特定的问题。我们这样一种体制和传统,也是如此。我们不必讳言,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搞得不好,没有体现出我们的优势和本质,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比如,***和国家进行思想***治教育,如果不能摆正思想***治教育的恰当位置,把它放在不适当的冲击一切的位置上,或者在教育内容上安排不当,在教育方式上选择不当,都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时期,由于思想上犯了“左”的偏向,搞了许多***治运动,把思想教育搞过了头,使人们的思想自由实际上受到限制,使人们感觉到思想压抑和痛苦,对思想***治教育产生反感或厌恶。这无疑是一种偏向。这当然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但也提出一种值得重视的一般性的问题,即***和国家的思想***治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环境中进行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包办代替。
在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并不必然导致取消思想***治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实行拨乱反正,特别是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治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自由空间更大了,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人们在思想方面有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但这并没有取消***和国家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中进行选择的难度增大,也就越来越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人们思想进步的追求,思想选择的需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支点和生长之点。
以上所谈的思想***治教育,主要是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但事实上这一教育首先是面对***员的,它首先是一种***内的教育。面向***员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能有许多方面,我们这里主要讲在思想自由这个方面的不同。这里涉及到信仰自由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思想自由有不同的含义。对普通群众来说,他们有信仰的自由,并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相信马克思主义,也并不一定必须达到某种道德标准。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不能用行***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5]但对***员来说,则不能如此说,如果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道德要求,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员。因此,在***内的教育中应有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员也有一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信仰自由,而是***内民主生活所规定和所要求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共同信仰的基础上的,是在共同遵守***的纪律的前提下,为所规定了的自由。在谈论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关系的时候,这一点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注:
[1][3]《选集》第2卷,第723、360页
[2]《著作专题摘编》上册,第1050页
教育思想第6篇
关键词:检察机关;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教育是思想***治工作的一部份,也是思想***治工作的灵魂,思想***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治优势,思想***治工作的基础就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和检察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新形势下检察队伍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和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生命线”。尤其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新形势下,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前沿阵地”的基层检察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检察工作及检察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入检察队伍肌体、“利益驱动”渗入***活动等复杂情况。当前检察干警队伍中奉献精神缺乏。 2、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现在的基层院由于过分强调业务立院,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思想教育工作被淡化。3、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不好。有的科室领导和院领导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总认为思想教育是软任务,对业务工作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往往以工作忙为由无暇顾及思想教育工作。 4、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匮乏,事务性工作繁杂只能应付难以进取。
二、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检察干警思想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就是要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期抓好基层检察院干警思想教育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基层检察院的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必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好的、正确的思想会激发人们产生一种不可估量的前进动力促进工作,错误的思想则会导致人不思进取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两种思想定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尤其是作为检察机关的***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在办案的第一线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想教育跟不上,就会出污泥而被染,在公正***的天平上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就会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要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思想苗头,适时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个干警都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二)强化正面教育切实抓好思想教育阵地建设 。思想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只有强化正面教育,靠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才能为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治方向、坚定的***治立场、敏锐的***治观察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策水平。要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体检察干警,让全体检察人员真正懂得为什么?要什么?怎么做?懂得自己所在的部门、所在的岗位责任是什么?懂得“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等等。同时培养检察干警对出现的新事物的***治观察力、是非辨别力,防止错误的思想文化占领检察干警的思想阵地。要以“管理、教育、疏导、奖惩”为手段以解决检察干部队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能够担当重任、***和人民放心的检察干部队伍,为检察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资源保证,检察工作更好地围绕***的中心工作,有效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三)形成职责分明的检察机关思想教育机制。思想教育要在院***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团组织、***工纪检、工会及女检委等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教育上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思想教育覆盖到各项检察工作中去,把思想教育向干警八小时以外延伸,有效消灭思想教育的死角。实行“一岗双责”。科室领导对本科室的思想教育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的科室的思想教育负责,***工部门负责对全院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协调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思想教育负责,使问题的受理和处理进一步分类细化,做到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四)建设一支过硬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己不正焉能正人”思想教育工作者亦然只有言行举止过得硬,做起思想教育工作才会有感染力和渗透力。要通过在全院建立思想教育示范岗的形式,树立思想教育工作的典范。要把一批***治、业务素质高、群众信得过、有威望和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充实到思想教育工作岗位上,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只有这样检察机关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常胜不衰永葆生机和活力,确保检察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不断改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思想引导、情绪理顺的工作。一要着力在启发被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上下功夫,把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人民的期望化为自觉意识和激励力量。二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通过在干警中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干警的所思所虑,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思想教育上要从小事着手,从细微处着眼对干警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及时解开部分干警存在的思想问题。三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干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教育要注意同解决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就业困难、***治待遇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忌空洞的说教,如果只讲大道理不注意解决这些与干警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思想教育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不强。同时要体现在对被教育者实实在在的关爱:一是***治上要关心干警的***治待遇。检察机关人员流动慢,职级待遇比其它部门要差,院***组要加强与地方***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尽最大限度的落实好劳人薪五号相关文件精神,对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要及时给予职级晋升,并积极为优秀干警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二是工作上要重视干警业务素质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检察干警要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院领导要态度鲜明积极给予必要的帮助、支持;在干警遇到委曲时要给与理解和宽慰;让干警体会组织的关心、支持。三是生活上要关心干警,做到既从严治警又从优待警。增强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以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要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干警良好的道德风尚。检察干警工作特殊,文娱活动较少,通过适当的文体活动即可增强干警体质又可解除他们工作繁忙的紧张思想情绪,增强干警间的友爱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教育思想第7篇
关键词: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治教育
18世纪对于法国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当时的法国仍然是相对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国家权力及土地仍旧由封建贵族所垄断,加之宗教教会的力量,整个社会第三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处于经济和***治的双重压迫之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法国处于已有的资产阶级***治权利与经济发展不符的情况,资产阶级试***争取更高的地位及利益,联合起来封建王朝,并将自己视为启蒙者,希望用理性和人性的光芒照亮黑暗的封建制度下的人民群众。为了奴役人民群众,社会教育的工作由天主教会负责。天主教会将宿罪论作为他们教授的核心,用宗教***人们的心理,使其缺乏***思考的能力,严重损害了那一时期人们的身心健康。卢梭痛恨这一现象,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缺乏人性的教育只能培养出麻木的、受控制的工具而并非活生生的人。他希望通过形成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以往的奴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新人”,从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发展。
一、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
卢梭的教育思想与其***治思想紧密相连,认为一切的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强调自然对教育的重要性。卢梭在早期尽可能地让儿童远离社会,最终又让其进入社会,所以卢梭培养的不只是自然人和自由人,也是道德公民。
(一)培养自然人
卢梭在培养爱弥儿的过程中专注于营造自然环境,并试***将教育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之中。他希望将爱弥儿置于无人的环境之内,利用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使爱弥儿接受教育[1]。首先,卢梭强调人应该拥有健康的身心。在对爱弥儿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卢梭从爱弥儿日常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对其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认为身心健康是人一辈子都需要关注和培养的。其次,卢梭认为人应该拥有淳朴的天性。他倡导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其各自不同的要求,要根据这一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优缺点等,因材施教[2]。最后,卢梭注重人***的意志和情感。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儿童教育受宗教压迫,缺失个人的主张和情感,将自身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卢梭想要培养的自然人是能够做到不受外界情感所影响,不受物质和欲望的诱惑,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二)培养自由人
在古希腊,人们将自由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只有自由的人才有享受***治的权利,没有自由就不能成为国家的公民。自由是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中人类达成的最终状态,他将自由划分为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部分[3]。首先,自然自由是指人不依赖于其他事物或关系,而是仅仅依赖于自然界中人们所共享的资源。在自然自由范围之下,道德是由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善念产生的,形成社会中良好和谐的状态。其次,尽管卢梭十分重视自然自由,但人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社会自由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处于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要放弃部分个人自由才能使整个国家社会更好更和谐地运行起来。最后,自由并不是毫无节制的自由,道德自由是一种在理性和良心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道德自由是基于人们自然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培养道德公民
首先,卢梭认为爱国是一个合格的道德公民所必备的品质。人是群体性的,在爱弥儿的性格逐渐成熟后,卢梭让他回归社会,四处游历,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国家和***府的法律。卢梭认为只有了解不同国家的***府形式和人民生活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更好的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府管理模式。其次,卢梭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但平等需要法律来对其进行维护,法律是按照全体人民的意志而制定的,在这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制定的法律。
二、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启示
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顺应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将高校教育作为其主渠道,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出发,将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方面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一)遵循自然,顺应大学生身心要求
卢梭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他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果学生体弱多病,那么他将耗费巨大的精力来保护自身身体健康从而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4]。与此同时,卢梭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锻炼爱弥儿坚强***的品质从而提高其个人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却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我们在关注思想***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时,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其需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文化自信
卢梭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时,将爱国作为其重要部分。爱国精神能够使学生认清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信念和意志,使其远离外来诱惑,增强他们在未来生活中面临困境时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体现。将英雄前辈们的事迹讲授给大学生,能够使他们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激发他们的英雄情怀和爱国情感。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量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传入我国,并有部分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卢梭在对爱弥儿进行教育时强调,学生应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克服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文化的诱导。思***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创新教育方式,注重经验教学
在对爱弥儿的教育中,卢梭并不局限于书本或事先设计好的教育内容。在爱弥儿小的时候,卢梭并不会对其灌输任何思想。他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并不具备理解道理的能力,强行对其进行类似寓言故事的引导并不能达到最初设想的教育结果。思***课程作为思想***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引导大学生在其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心理、道德素质,仅仅通过言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才能实现。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产生兴趣并参与进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其心理和思想两个层面引起共鸣和感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也处于思想相对不完善、思维活跃的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将卢梭关于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相结合,对我国思想***治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铎.卢梭道德教育个体功能论的新时代解析[J].教育探索,2021(3):57.
[2]邓娟娟.卢梭与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比较及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4):17.
[3]黄岚.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三大核心及其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86.
[4]胡君进.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人性平衡术———一种对于德育本质的卢梭式探讨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2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