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引杨氏10篇

老人引杨氏篇1

黄氏乐燕化妆品专营店的经营规模并不大,在温州有4家店,主店面积为72平方米,但年销已达千万元,3家36平方米的分店年销也在200万元以上,加上在宁波的1家分店,黄氏乐燕每年的总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从面积来看,黄氏乐燕的店铺均为小型店铺,但单店产却为大店级别。超高的坪效和连续六年资生堂单店销售第一的成绩,令其获得“天下第一店”的美誉。

在谈及如何将黄氏乐燕打造得如此成功时,总经理杨乐燕说出两个关键词:“品质”和“服务”,并将自己在这两点上的成功原因归结为一点――令顾客满意甚至感动的消费体验。

品牌之路,品质是照明灯

“黄氏乐燕”的招牌,取自杨乐燕及其丈夫黄文彪的姓名。1993年,二人在温州以一间17平方米的小杂货铺起家,主营日用品,日销售额不过100至200元。经过几年的经营,看到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巨大需求,于是决定进入化妆品行业,1998年,黄氏乐燕化妆品店正式诞生。

开店之初,夫妻二人并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店内产品多以杂牌为主。随着温州经济腾飞,富裕起来的温州人开始崇尚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对品牌和品质有了更强的诉求。于是,二人将视线放在了可以满足顾客需求的高品质品牌上,并开始着力打造店内品牌结构的正规化与系统化。

可以说,对黄氏乐燕店内品牌优化助力最大的品牌是资生堂。杨乐燕表示,资生堂系列产品是最适合温州消费者的化妆品。客观公正地说,日本的化妆品品牌在品质上确实要高出一筹,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黄氏乐燕的选择便基于此。目前,黄氏乐燕店内已集结资生堂、高丝和梦妆等高品质国际大牌。而对于质量好、消费者有需求的品牌,黄氏乐燕都会加以关注,并尽力引入店中。

得力于温州地区的高消费水平,黄氏乐燕在引进品牌时不会因为产品价格过高而选择放弃。店内产品价格层次丰富,几十元和几千元的产品均有,一些套装价格更在万元以上。杨乐燕透露,如今店内客单价在600元左右,远高于一般店铺,偶尔还有客单价一两万的情况出现。由于精品店的特殊定位,及高客单价的养成,72平米的黄氏乐燕总店才有机会在2010年踏入“千万级大店”级别。

服务至上,以专业打动顾客

温州地区其实并不缺化妆品精品店,资生堂等优质国际品牌在其他店铺也不难寻到,而在化妆品专营店林立的第一桥商圈,黄氏乐燕主店也处在较为靠后的“不利”位置。可以说,和其他精品店相比,黄氏乐燕在品牌、品类和地段上并无什么优势。实际上,其领先其他竞争对手、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天下第一店”的最大秘诀,是提供极致的服务。

“服务至上,一切为了消费者”在黄氏乐燕不是一句空口号。杨乐燕表示:“黄氏乐燕不卖利润虚高的产品,只卖真正对顾客有效的产品。”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切实做到并不容易。前几年美容饮品大热,黄氏乐燕跟随市场潮流引进几款胶原蛋白饮料,销量非常好,为店铺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当美容饮品传出负面新闻后,杨乐燕立刻对其停止销售。她表示,经营人员需要对自己引进的品牌做到“心中有数”,黄氏乐燕店内的传统化妆品经过市场的千锤百炼后,可以放心将其卖给消费者,而美容饮品是新兴产品,在未完全确认其安全性和功效之前,贸然出售,极可能给顾客带来糟糕的消费体验,这不仅对顾客不负责,更可能为店铺的信誉带来危机。

杨乐燕比喻,黄氏乐燕的店是一个“小宇宙”,在外面平凡普通的顾客来到店内就成为一颗“恒星”,可以尽情散发自己的光芒,而店员作为“恒星”的衬托,就要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服务。因此,“消费者想得到什么”始终是黄氏乐燕在其20年的开店历史中思索得最多的问题。当消费者走进店铺,在双方互动中,消费者的年龄、肤质、体型、相貌、发型和整体气质都会在店员心中“计算一番”。店员会根据消费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向其提供专业化、真实的购买建议,而不以推销商品为第一目的。

为了让《化妆品观察》更了解黄氏乐燕的服务,杨乐燕讲了多年前的一个小故事:一位顾客看中一套昂贵的产品,但根据经验,杨乐燕告诉顾客这套产品并不适合她。在顾客的坚持下,杨乐燕只得为其配送了一套试用装,并叮嘱其即使没有过敏,也要谨慎使用。两个月后,这位顾客拿出已经开封并所剩无几的产品要求退货,杨乐燕无奈,只得苦笑着收下。而时至今日,这位顾客依然是黄氏乐燕的忠实顾客,并通过推荐引入大量客源。

高质量服务和人情化措施,是黄氏乐燕稳定顾客的最佳方法,也是其最强大的宣传利器。为留住老顾客,杨乐燕要求店员尽量记住每一位常客,在顾客进入店铺时,店员能叫出她们的名字,并能与其轻松交谈。在会员管理方面,黄氏乐燕争取详细记录每一个会员的购物习惯和喜好,以做出最适合顾客的产品推荐。如今,黄氏乐燕的4万多会员每年为其贡献超过一半的销售额,而新会员的拓展也主要是通过老会员的推荐来完成。

升华消费体验――以真诚感动顾客

将“令顾客满意的消费体验”升华为“感动顾客的消费体验”,是黄氏乐燕树立店面形象的又一新招。

很多顾客钟情于黄氏乐燕,看中的是它的“大方”。黄氏乐燕有一条原则:不要吝啬试用装。每当一个顾客来到店里,经常会受到精华霜、***液、眼霜的轮番轰炸。而店员们的服务也具有统一标准,不会因为某些顾客没有购买意向而区别对待。杨乐燕以一句话表现这种大方:“哪怕她昨天来过了,今天照样给她用。”她表示,自己很享受和顾客互动的过程,因此,经常亲自披挂上阵当美导。通过在消费体验中注入真诚的情感,黄氏乐燕将顾客与店铺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不仅消费者愿意光顾黄氏乐燕,员工们也愿意和杨乐燕共进退。为给顾客营造更加良好的消费氛围,提供更有人情味的消费体验,杨乐燕在员工培养上异常耐心。她不会给员工定下“业绩指标”,以免让员工急功近利,伤害到顾客。而对待新来的员工,杨乐燕则会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和顾客打交道,如何抛开利益因素正确地做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赶到黄氏乐燕主店时,杨乐燕夫妻二人正在收银处充当收银员,一个员工走到他们面前,直截了当地说:“五百块,找十五!”没有给老板任何尊称。对此,杨乐燕和黄文彪并无丝毫不满。杨乐燕表示,她们夫妻二人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在黄氏乐燕,老板、店员、顾客三方都是朋友,没有什么彼此。

家的感觉是黄氏乐燕维系员工和店铺关系的强力胶,而高销售额带来的高薪水也是员工坚持留守的另一重要原因。如今在黄氏乐燕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一半以上。这种良好工作氛围及丰厚的待遇,使得员工能够拥有更好的心态,从而坚持向顾客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消费体验,更注重感动式营销,而不会偏向以利润为导向的销售方式。

服务是根本,发展需更科学化

谈及未来发展,杨乐燕表示,黄氏乐燕是典型的夫妻店,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今后除了坚持通过品质和服务打动顾客,在数据化管理、团队建设和营销手段上,会通过学习,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此前,黄氏乐燕可以完成的数据分析,基本为简单的不同时段的业绩对比,而顾客消费习惯等问题,则仍然依靠原始的“认脸”来解决。而这些,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因而,2014年,黄氏乐燕会努力搭建数据分析体系,以便于更为科学规范地进行品牌调整、品类细分、会员管理等工作。

由于追求高品质的服务,黄氏乐燕的人员培养周期更长,新鲜血液供给不足,扩张也就成了问题。杨乐燕式的“手把手教学”固然能出人才,但高成本、高产出的模式并非最优选择。新的一年,黄氏乐燕将采取“人才循环”的新***策,让员工在主店与各分店之间流动,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从而加速其成长。

老人引杨氏篇2

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情圣”二字,杜甫受之无愧。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就这样一直玩到30岁,杜甫才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这在古代是标准的晚婚。

因为应酬,杜甫也有机会接触那些才貌出众的歌女,不过杜甫对她们丝毫不感兴趣。不仅如此,杜甫还劝身边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杜甫属于那种有钱也不会变坏的男人,出门在外,杨氏大可放心。杨氏跟杜甫结婚后,至少生过9个儿女。

杜甫35岁这年,兴冲冲来长安参加科考,没想到朝廷已被奸臣把持,中举无门。杜甫没官做,自然没有薪水,加上早几年父亲去世,断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长安生活实在不易。

杜甫穷困,杨氏也跟着受穷,本是如花的容颜,如今却十分寒酸,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杜甫的朋友韦侍御看不过去了,让夫人送了一个头饰过去,为了照顾杜甫的面子,还特意选择在夜里。值得钦佩的是,杨氏真正是“贫贱不能移”,跟着这位穷诗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夜阑人静,杨氏默默倾听丈夫的苦闷,多少安慰多少无奈,都化成双方共同的悲叹!

这年,年成不好,大雨一下就是两个多月,物价暴涨,杜甫一家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把妻儿送往奉先。为了养活妻儿,杜甫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

身在长安,杜甫无时无刻不牵挂妻儿,先后两次回奉先探望。第2次回去的路上,他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老婆和孩子寄居在他乡,无依无靠,一家十口人在风雪之夜挨饿受冻,作为丈夫和父亲,杜甫怎能无动于衷?然而,没料到刚刚踏进门,他就听见了妻儿酸楚的哭声,原来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没本事养活孩子,算什么男人?杜甫深深自责。

不久,安禄山称大燕皇帝。战乱年代,生灵涂炭,杜甫带领家人加入难民的滚滚洪流。途中,杜甫不忍妻儿跟自己颠沛流离,把他们托付给好友孙宰,自己找唐肃宗去了。没想到出关不久,他就被叛***捉住,押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

身陷囹圄的杜甫万般思念妻子杨氏,写下一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雾为什么是香的?因为美人把雾给熏香了,“云鬓”与“玉臂”更衬托出妻子美丽的容颜。

须知,那时候杨氏已经35岁,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且常常食不果腹、憔悴消瘦,不太可能是风韵犹存的美妇。但在杜甫眼中,她仍如新婚燕尔时那样美丽,因为杜甫对她一往情深。

次年4月,逃出虎口的杜甫在肃宗处做左拾遗。杜甫耿直,替一个受冤屈的大臣说了几句公道话,唐肃宗一怒之下打发他回家去探亲。与妻儿别离一年多,杜甫也确实想妻儿了。归心似箭的他回到家中,却见妻子满脸惊愕,泪流不止,原来一年多音信不通,妻子还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现在,杜甫回来了,这让她万分惊喜。

杨氏身上的衣服补丁打补丁,儿女们也穿得破破烂烂,甚至连袜子也没有,脚背上污漆麻黑。不能苛责杨氏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一个乱世中的女人,寄人篱下,没有经济来源,能让六七个孩子活下来就已不错了。夜深人静,她和杜甫都没有睡,烛光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忆这一年多的生活,简直像做梦一般。

杜甫这次回来,除了带回一些钱,还给妻子带了礼物:一些胭脂花粉和几块绸缎绫罗。憔悴的妻子稍稍打扮,脸上就有了光彩。小女儿很顽皮,学妈妈把红粉涂得满脸都是,杜甫意欲呵责,可终究不忍心,话到嘴边又咽下。

759年,关中大旱,对朝廷极度失望的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携家带口开始了10多年的漫游生涯。辞官之后,杜甫的生活更穷困了,但是有失必有得,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

杜甫一家流落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旁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小儿子饿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父子之礼,吼叫着让父亲去找人讨饭。一个大男人落到这地步,能不难受吗?可让他感动的是,妻子杨氏体谅他,望着他百感交集,十分心疼。

万般无奈,杜甫只好向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助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很够朋友,从百里之外背粮食来接济他。邻居们也送了他一些小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朋友们的帮助,慢慢地,杜甫的日子好过起来,还在成都建了草堂。此时杜甫年过半百,杨氏也40多岁了,两人结婚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里,杨氏独自抚育众多儿女,含辛茹苦,遭了不少罪,生活将她磨砺得有些粗糙了。她早就忘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会琴棋书画。

现在,一家人过得像些样子了,杨氏忽然想起好多年都没有摸棋子了,于是来了兴致,在纸上画上棋盘,与杜甫手谈传情。“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清江绕村静静流淌,江鸥成双追戏,稚子天真无邪,在一旁玩耍,夫妻二人手谈传情,似乎回到了往日的青春时光。

除了下棋,杨氏还和杜甫一起划船。“昼引老妻称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暂离硝烟,岁月静好,这样弥漫人间情味的平凡幸福,实在难得。也是这个时候,40多岁的杨氏又得爱女,这让杜甫惊喜不已。

随着年纪渐增,杜甫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有消渴之疾(糖尿病)与哮喘等病,耳聋、齿落、眼花、头痛、失眠也时刻折磨着他,这让杨氏忧心忡忡。

老人引杨氏篇3

【关键词】四川杨氏骨科流派;骨伤内伤学;中医正骨手法;杨天鹏;周太安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周老学习,聆听教诲,获益颇多,现将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整理如下。

1周氏骨伤内伤学理论

1.1周氏“正气邪气学说”杨天鹏认为,天之三宝为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2]。《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周太安主任提出了“正气邪气学说”,认为骨科疾患以慢性劳损居多,与生活环境、时令节气、工作性质、年龄、体质等相关,也与正气的强弱有关。周太安主任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骨折、老年桡骨下段骨折等疾病时,发现多数患者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情况,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正气本虚,不耐外力而致骨折,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概念。***上,以补肾活血为纲。

1.2周氏“首重气血学说”但凡伤科疾患,“气血”为要,受杨氏“三通”理论[2]的影响,周太安主任认为气血以通为顺,气行则血行,跌扑闪挫,必伤气血,血凝则气滞,故用药或施用手法时须注重调畅气机,代表方剂有损伤活血方,并创立代表手法“向心性推法”。向心性推法是指对肢体远端损伤部位由远端向近心端施行推法,其可消除肿胀、畅通经脉。

1.3周氏“治伤重在固肾学说”《黄帝内经》言“肾主骨”“肾生骨髓”“肾者,其充在骨”。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筋伤、骨病等骨伤疾患,重在固肾(补肾填精),常用补益肝肾药,如熟地黄、山萸肉、杜仲、***羊藿、巴戟天、狗脊、枸杞子、续断等,并配伍紫河车、鹿茸、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增强补肾作用。

1.4周氏“治伤温通为先学说”周太安主任谨遵杨氏“治伤切忌寒凉,温养方能通痹”理论[2],***骨伤一般以温通为先。《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遣方用药时,周太安主任常用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鹿茸等内服以温肾助阳,用川乌、草乌、麻黄、细辛、肉桂之品外用以温通经络。

1.5周氏“顾护脾胃学说”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周太安主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常用***参、黄芪、豆蔻、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周氏中医正骨手法

2.1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再认识

正骨手法是中医的精华,但各家学说对正骨手法的表述和认识不一。周太安主任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正骨手法的现状,重新界定了正骨手法的界限和纳入标准[1]。周太安主任认为手摸心会(触摸法)不应归于正骨手法,而应归于诊法的切(按)诊法;推拿按摩应归入理筋手法中;气鼓是办法而非手法;正骨手法的传统归纳分类有不合理之处,存在基础手法与复合手法混淆不清等问题;正骨手法是指基础手法,而不是过程手法。

2.2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简化和分解

在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在X、Y、Z轴上运动的合成。周太安主任将此原理运用到正骨手法中,认为正骨手法的实质是在远近段骨外力的作用下使骨产生相对位移,位移的目的是恢复远近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骨折断端的相对运动不外乎轴向运动、绕轴运动及侧向运动,施行手法者的力也可分解成轴向用力、旋转用力及切面侧向用力。轴向用力手法包括牵引、触碰,旋转用力手法包括旋转屈伸、摇摆、回旋等,侧向用力手法包括提按端挤、夹挤分骨等;轴向用力分为反向用力(牵引)和对向用力(触碰),旋转用力分为绕轴旋转(绕法)和绕端旋转(折顶),侧向用力分为对向用力(端提/合骨)和反向用力(分骨)[1]。周太安主任对中医正骨手法进行简化和分解,以简驭繁,便于教学和学术交流,并为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2.3周氏中医正骨手法的诊疗特长

周太安主任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0余年,致力于抢救、继承、挖掘、弘扬和发展杨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临证强调整体观,提倡内外同治,尤其注重手法研究与应用。周太安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常用对比法,如对比健侧与患侧的皮肤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肢体长短等,可简单有效地诊断为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手法复位程序一般是逆受伤机制的过程[2]。正骨施术前,应该仔细分析受伤机制、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与骨的空间相对位置、阻扰骨折复位的因素等,临证***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为例,分为骨折断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3种情况。“欲合先离”(即拔伸牵引)是针对受伤机制的逆过程(即成角折顶)采用的方法,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应注重“欲合先离”。彭志贵等[3]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3小结

周太安主任长期工作在基层,了解患者的疾苦,对中医正骨手法的认识独到,善于总结、归纳与创新。笔者从正气邪气学说、首重气血学说、治伤重在固肾学说、治伤温通为先学说、顾护脾胃学说5个方面简述了周太安主任在中医骨伤内伤学的诊疗心得,仍觉未能完全领悟周太安主任中医骨伤内伤科学术思想,未来需要更多传承人不断地总结、挖掘、发扬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壮大中医骨伤科事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周太安,潘良春,屈本君,等.正骨手法的现状和探讨[J].中医正骨,2002,14(2):43-44.

老人引杨氏篇4

这清末“四大奇案”,由于案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暴露了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因而被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广为传播,影响很大。不少文献记载亦被作为信史引用,但许多情节与史实出入较大,甚至无中生有,造成误解,且有许多重要史实及内幕活动鲜为人知。本文根据清代档案及有关史料,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真实史实作一介绍。

葛品连因病死亡

“小白菜”本名毕生姑,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浙江省余杭县人。其父早死,寡母毕王氏因生活贫穷,于同治二年(1863年)携毕生姑再嫁本县粮差喻敬天,改称喻王氏。因毕生姑喜穿一件绿色上衣,腰间系一条白色围裙,人又长得清秀,邻居们都叫她“小白菜”。此时,喻敬天租住木匠沈体仁的房屋,毕生姑之母喻王氏和沈体仁之妻沈喻氏在闲聊时说定,等毕生姑长大成人,就许给沈喻氏与前夫葛风来所生之子葛品连为妻。

葛品连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也是余杭县人。后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队打到这里,他参加了太平***。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葛品连逃回余杭,在一家豆腐店帮工,因多夜间工作,故时宿店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毕生姑17岁,与葛品连完婚,改称葛毕氏;四月,夫妻租住杨乃武房屋,两家同院居住。

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世居余杭县城澄清巷口西首,祖父杨朴堂以养蚕种桑为业。杨乃武娶妻詹氏,生一子,同治十二年考中举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八月间,葛品连多次见到葛毕氏与杨乃武同坐共食,疑有私奸,几次在夜晚从豆腐店回家,在门外和檐下窃听,仅闻杨乃武在教葛毕氏读经书识字,未发现。葛品连将怀疑告诉母亲沈喻氏,沈喻氏趁葛品连上工时,前来察看,也看见葛毕氏和杨乃武正在同坐共食,遂加深怀疑,并向外人谈论,巷间遍传。杨乃武听到流言蜚语,以增加房租为名,希望葛品连搬走,沈喻氏等也劝儿子速迁避嫌。同治十二年(1873年)闰六月,葛品连夫妇移住喻敬天表弟王心培院内,王心培留心察看,发现杨乃武从未来过葛家,也未发现他与葛毕氏有过任何接触。

这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葛品连因嫌妻子腌菜迟误,将她责打,葛毕氏悲愤交加,将头发剪去,扬言要出家为尼。喻王氏和沈喻氏闻讯赶来,葛品连跟她们说“为杨乃武前事,借此出气”等语。

此后,葛品连生病,且病势加重。他左腿患丹毒,俗称“流火”,十分疼痛。十月初七发烧,葛毕氏劝他不要上工,他仍坚持上工两天。初九早晨,沈体仁在大桥茶店碰见由豆腐店回家的葛品连,见他面色发青,浑身发抖,不停打寒战;地保王林在点心店前见葛品连买粉团,食后即吐,勉强走回家。葛品连进屋即睡,时欲呕吐,发烧畏寒,嘱葛毕氏托喻敬天买来东洋参、桂圆煎汤服用。未料,服后病势立刻加重,喉中痰响,口吐白沫,不能言语。葛毕氏托王心培叫来沈喻氏、喻王氏等人,又请来余杭名医严雅州,诊为“痧症”,用万年青、莱服子(萝卜子)灌救,已经无效,申时死亡。沈喻氏为之换衣时,留心查看尸身,并无可疑迹象。

葛品连身体虚胖,虽死于秋末冬初,但南方气温较高,至初十日夜晚,尸身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本来就对儿媳不满的沈喻氏在他人挑拨下,盘问葛毕氏,葛毕氏坚称是“病死”,但沈喻氏仍请地保王林呈词,说葛品连“死因不明”,“请求验尸”,并未涉及任何人,也未说系何因死亡。十一日黎明,王林携同沈喻氏将状纸投递于余杭县衙。

错验尸铸成冤狱

余杭知县刘锡彤看了沈喻氏的呈词后,正欲前往验尸,可巧有个秀才陈湖到县衙给人看病,向刘锡彤提到葛毕氏与杨乃武有私,今葛品连很可能是被他们谋毒。刘锡彤又叫门丁沈彩泉出去打听,回称外人颇多议论,和陈湖讲的一样,刘锡彤深信不疑。

当天中午,刘锡彤带领门丁沈彩泉、验尸员沈祥到葛家验尸。沈祥首次***验尸,水平较低,将尸体口鼻流淡血水认作“七窍流血”。一般情况下,如果用银针探入咽喉,拔出后本应用皂角水反复擦拭,若银针上青黑不去,则可断定系服毒身死。可沈祥毕竟是个新手,拔出银针后,未用皂角水擦拭,只见银针上有黑色黏液,即说“服毒身死”。

刘锡彤在县衙听了陈湖之言,已认定葛毕氏串通杨乃武毒杀亲夫,现在又经验尸,更确认不疑,遂将葛毕氏带回县衙,严刑逼供,葛毕氏在酷刑下无奈招供:与杨乃武有“恋热”,十月初五日杨给她一包砒霜,初九日下午她将砒霜掺入桂圆汤内,毒死丈夫,后来婆婆看出服毒形状,自己方承认毒死丈夫。葛毕氏的供词与沈喻氏的呈词不符,刘锡彤也不想想:既然葛毕氏已经向婆婆承认了毒死丈夫,沈喻氏的呈词为何不提此事,仅说“死因不明”呢?

刘锡彤立即传讯杨乃武到堂,出示葛毕氏供词,杨乃武拒不承认,因他是新科举人,不能动刑。十月十二日,刘锡彤向上司请求革去杨乃武的举人功名,不等批文下来(十二月初七日才下圣旨,同意革去杨乃武的举人功名),刘锡彤即用酷刑逼供杨乃武,并令其与葛毕氏对质,葛毕氏惧怕再动刑,仍照前供,但杨乃武拒不承认。

奉上级令,刘锡彤将二犯及人证押往杭州府,他对案卷作了篡改,如将沈喻氏呈词的“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验尸未用皂角水擦拭银针,改为“已用皂角水擦洗,青黑不去”,丝毫不提动刑之事。十月二十日,除犯人外,还有沈喻氏、王林、王心培等,一同押解到杭州府。

酷刑下冤上加冤

杭州知府陈鲁听了案卷后,一拳击在案卷上,说:“奸夫谋害亲夫!”立即传审杨乃武,根本不容他分辩,即施“跪火练”酷刑。杨乃武双膝被烧焦,只得招供:自己与葛毕氏同院居住,后“调戏成奸”,八月二十四日二人在葛家“房内玩笑”,被葛品连撞见,自己逃走。九月二十日,见到葛毕氏,她说被丈夫责打,自己“恋热,起意把葛品连毒死”。十月初五日将砒霜“密交葛毕氏收藏,嘱她乘便下手”。初九日,葛毕氏把砒霜和入桂圆汤内,毒死葛品连。

陈鲁追问砒霜自何而来?杨乃武想起从余杭到杭州,经过东乡仓前镇,曾见有一家药铺门口挂着“钱记爱仁堂”的招牌,随口供认:“因有事去杭州,十月初三日路过仓前镇,在爱仁堂捏称毒鼠,用钱四十文,买得砒末一包。”陈鲁问药店老板叫什么名字,杨乃武胡说是叫“钱宝生”。

陈鲁又审问葛毕氏,她惧怕再受刑,所供同前。接着传证人,先传沈喻氏,她听到杨乃武和葛毕氏的供词后,也顾不得考虑是真是假,只是满腔仇恨要为儿子报仇,因而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初九那天下午,我给儿子换衣服,见七窍流血,浑身发黑,盘问媳妇,她承认是杨乃武给她砒霜,毒死我儿子,十一日我便报官。”陈鲁也不想想,初九就知道自己儿子被毒死了,何以十一日才报官?再传王林和王心培,他们心里明白:八月二十四日葛品连责打妻子,杨乃武并未来葛家;葛品连死前发烧,确有病情,但他俩见杨乃武和葛毕氏都已承认,何必再为他们申辩,遂也信口雌黄,作了伪证。

十月二十七日,陈鲁令刘锡彤传讯“钱宝生”,实则他叫钱坦,根本没有卖过砒霜给杨乃武。刘锡彤让陈湖和沈彩泉威逼利诱,钱坦只得承认卖砒霜给杨乃武。此时,自刘锡彤以下,大家都知道杨乃武与葛毕氏是冤枉的,但各自出于个人目的,不仅无一人为他们伸张正义,且都竭力作伪证。

陈鲁接到钱坦的伪证后,草草定案,根据《大清律例》拟罪: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上报浙江巡抚杨昌?。

杨昌?审此案时,为慎重起见,派黄岩县候补知县郑锡滓到余杭县微服私访。刘锡彤事先得消息,盛宴款待,重重贿赂,二人竟联名回复杨昌?,称“案情确凿,无冤无滥”。杨昌?也没留意调查者和被查者居然共同写“密访”结论,于是上报刑部。各级官吏草菅人命,可见一斑。

杭州府三堂会审

刑部接到案卷后,正在复核。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杨乃武在狱中写了“供辩”,详细揭露了葛毕氏受刑后攀诬自己,自己亦在酷刑下屈打成招的经过,并设法将这份“供辩”送到自己姐姐叶杨氏(杨菊贞)手中。叶杨氏让家中佣工王阿木和其堂弟王和尚,携杨乃武的“供辩”到京师都察院呈递。京师都察院按例行公事,将此“供辩”发还杨昌?复查此案。

杨乃武在“供辩”中控告陈鲁严刑逼供,但杨昌?却令陈鲁复审此案。陈鲁复审时,根本不许杨乃武分辩,只是用重刑威吓,杨乃武知道,寄希望于陈鲁此案,无异于与虎谋皮,为免再受皮肉之苦,只得再次招认;葛毕氏更不敢翻供。陈鲁仍照原审结果,上报杨昌?。

这年九月,杨乃武再次写了呈词,由其妻詹氏托人上京师步***统领衙门上告。步***统领衙门又上奏朝廷,慈禧太后第一次知道这案子,降旨:“交杨昌?司亲提严讯。”杨昌?发现事情闹大,决定请湖州知府锡光代为复审,因为他知道慈禧太后对他们这批汉人封疆大吏不信任,希望由一位满人官员复审,一是取得慈禧信任,二是万一发现复审有问题,自己可以开脱责任。

锡光正要复审,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五日,同治帝病死,光绪帝继位。国有大丧,一切***务均要搁置,锡光赶回湖州府设奠哭灵,直到第二年(1875年)二月十二日才继续复审。这次复审即为后来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三堂会审”。

这次审讯没有动刑,杨乃武、葛毕氏双双翻供,讲出历次严刑逼供之事;钱坦也讲出刘锡彤如何威逼他承认卖砒霜给杨乃武之经过。锡光不知如何是好,请示杨昌?。杨心想:以前历次上报朝廷,都坚称案情确切,若这次否定了,等于否定了自己以前所为,会影响前程,因而以“未能审出结果”的话搪塞朝廷。

胡瑞澜奉旨复审

有个刑科掌印给事中王书瑞,上奏再次垂帘听***的慈禧太后,指出此案可疑之处。慈禧太后派浙江省提督学***胡瑞澜复审此案。胡瑞澜与杨昌?私交甚厚,他到杭州后,和杨昌?密谋,决定维持原判。胡瑞澜虽知道杨乃武冤枉,却不能让他申冤,办法是从他的供辩中找出破绽,堵住他的口。

原来,杨乃武在供辩中急于洗刷自己,有两处不实:一是他胡说八月二十四日是余杭县衙役何春芳在葛家与葛毕氏通奸,被葛品连撞见,胡瑞澜传来葛毕氏与何春芳,二人皆否认此事;二是杨乃武诬称葛品连死后,余杭县衙役在葛家“私议两日”,借以勒索他,经审,亦无此事。

胡瑞澜又审葛毕氏,令葛毕氏务必说清“葛品连如非中毒,到底因何死亡?”葛毕氏不知道,胡瑞澜以刑相吓,葛毕氏只得胡说丈夫因负债过多,无力偿还而自尽。胡瑞澜又问她:“欠谁的债,以何方式自尽?”葛毕氏无言以对,只得承认是胡说。

胡瑞澜抓住杨乃武与葛毕氏在无关紧要问题上的不实之词,小题大作,并咬定其他事上也是假话,用“跪火砖”等酷刑对他俩日夜不间断地“熬审”,迫使他俩不敢再翻供,其实这也是替杨昌?打击报复。

最后一堂,杨乃武双腿被夹断,葛毕氏也被人用铜丝穿入,二人画供时已气息奄奄,神志模糊。文艺作品写杨乃武将姓名写成“屈打成招”四字,查无此事。其实是杨乃武失去知觉,差役抓他手按个手印。

老奸巨滑的胡瑞澜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一方面肯定了以前审讯的结果,另外又想借主持科举考试一走了之,以免节外生枝。杨乃武已经彻底绝望,在狱中作联自挽: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胡瑞澜)充刑台,乃武归天。”

翁同龠禾伸张正义

刑部右侍郎夏同善与翁同均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为毓庆宫授读。夏同善丁忧期满要回京,杭州著名的中药店胡庆余堂老板胡雪岩为夏同善饯行,胡雪岩席间提到杨乃武冤案,夏同善答应回京后相机进言。

翁同在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以前,曾在刑部当差,他在任光绪帝老师之前,还曾任过刑部右侍郎。正在此间,发生了杨乃武与葛毕氏案。慈禧太后见了胡瑞澜的奏折后,传谕:“着刑部速议具奏”,翁同接到上谕第二天,即向刑部浙江司索取杨昌?、胡瑞澜的奏折及附的《供招册》,细核了杨乃武、葛毕氏的“招供”与“翻供”,发现几处可疑,都用标签标出,出示给刑部尚书桑春荣看。桑胆小怕事,且杨昌?每年都重金贿赂他,他也不想得罪杨昌?,主张维持原判。

于是,翁同采取了一些策略,先联合其他有关官员,如与翁同同值毓庆宫的张家襄、广寿,刑部左侍郎绍祺等,大家一致同意此案。然后,他们一起和桑春荣展开了长时间辩论。桑只好让步,同意发文给胡瑞澜,让他将可疑之处再审。翁同的换帖弟兄荣禄此时正任步***统领,翁请荣禄抄写杨乃武两次“供辩”原文进行研究,发现杨乃武提出的可疑之处,胡瑞澜上奏时极力回避,已经是欺君罔上。

光绪元年十月三十日,翁同联合刑部尚书崇实、桑春荣,礼部尚书灵桂,刑部左侍郎绍祺、黄钰和右侍郎载崇、钱宝廉,联名给慈禧太后上奏折,对胡瑞澜的复审提出四点疑问:第一,(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杨乃武到底去葛家否?第二,杨乃武在“钱宝生”的药铺买砒霜否?第三,(证人)王心培发现过杨乃武来葛家否?第四,刘锡彤之子参与此案否?慈禧太后看了奏折,当天就降旨,令胡瑞澜将上述四个疑问审理清楚,“不得稍涉含糊,意***迁就”。

在京的浙江籍官员知道慈禧太后的上谕后,18人都察院,重申“八月二十四日杨乃武并未去葛家”,刘锡彤逼迫“钱宝生”写卖砒霜给杨乃武的伪证词。大家还提出:

第一,余杭县监生吴玉琨曾到县衙作证,杨乃武十月初三日到南乡岳父家,初六日才回余杭。而杨昌?在报刑部时称杨乃武初三日买砒霜,初五日给葛毕氏,出现明显漏洞。因此胡瑞澜复审改为“初二买砒霜”,并勒令吴玉琨将证词改为杨乃武“初五回余杭”,以证明这天杨乃武给葛毕氏砒霜。

第二,胡瑞澜复审后,犯人与证人均不画押,无法结案,胡瑞澜令葛品连之母沈喻氏一人代画了8个人的供词。

第三,若杨乃武真的在初五给葛毕氏砒霜,葛品连初九才发病,难道发病前四天杨乃武就能预料得到吗?

都察院将这18人的呈文上奏慈禧太后,慈禧对胡瑞澜也不信任了,十二月十四日再次传旨将本案犯人、证人及案卷押解到北京,由刑部亲自审讯。

刑部京审洗沉冤

胡瑞澜先前接到十月三十日慈禧太后的上谕,草草审了两次,没有动刑,想敷衍一下。他现在不太害怕了,因为“钱宝生”(钱坦)于十一月十二日突然死去,因何而死,至今是个悬案,死无对证。胡瑞澜长出了一口气,但没想到又接到十二月十四日的上谕,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虽然知道这批人到北京会说些什么,可面对圣旨,又束手无策。

光绪二年四月底,刑部先审讯杨乃武买砒霜之事,吴玉琨、杨恭治、詹善***均证明杨乃武于十月初三至初六日在南乡,不可能买砒霜,爱仁堂伙计杨小桥、钱坦之母钱姚氏亦证明杨乃武未买过砒霜。葛毕氏供出真实情况,承认在酷刑下诬陷了杨乃武。再审沈喻氏,也说了实话:儿子有“流火”症,自己并不知道他是否被毒死,只请求验尸。又审王林、王心培,他们证实葛品连死前已病,不知中毒否。

刑部又审验尸人沈祥,沈祥说了实话:自己只是一个学习的仵作(验尸官),葛品连到底因何而死,他自己根本不清楚,且拔出银针后未用皂角水擦拭,是沈彩泉让自己说是中砒毒的。

刑部将复审结果上奏慈禧,请求将葛品连尸棺及刘锡彤、沈彩泉等押解北京,开棺验尸。九月十七日,得到慈禧太后同意,通知杨昌?立即执行。

海会寺开棺验尸

光绪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刘锡彤、沈彩泉以及死去的葛品连的尸棺被押解到京,尸棺停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海会寺内。

刑部先提审刘锡彤,他只承认未用皂角水擦拭银针,因为他不是仵作,可以不负责任,其他事概不承认。又提审沈彩泉,他供出了如何逼迫钱坦证实杨乃武买砒霜的经过。在一旁的刘锡彤顾不得官场规矩,举拳就打沈彩泉,堂上乱成一团,无法审讯。

此案实则无须再审了,但必须证实葛品连是病死还是被毒死,以便定案。十二月初九日,刑部在海会寺开棺验尸。这一天,刑部满汉尚书、侍郎以及证人们全到海会寺。开棺之前,先令刘锡彤查看封条,认明原棺无误,即由刑部仵作开棺。

棺木打开,尸臭扑鼻,人死已近3年,皮肉已腐烂,仅余骨骸,老练的仵作一见骨头黄白,即断言:“因病身死。”刘锡彤明白这关系到自己前程乃至身家性命,不死心,指着几块骨头说是“青黑色”,仵作说“外边青黑色乃发霉所致,挫断骨头,里边黄白;若中毒,里边亦青黑色”。

刘锡彤仍绕着棺材细看,其实他什么也不懂。新任刑部尚书皂保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此时刘锡彤才摘下顶戴,跪在刑部各官面前,承认“委系无毒,因病身死”。

光绪三年二月十六日,刑部尚书皂保领衔上奏,洋洋万言,详细介绍了全案经过,结论为:“此案刘锡彤因误认尸毒,而刑逼葛毕氏;因葛毕氏妄供,而拘拿杨乃武;因杨乃武妄供,而传讯钱坦;因钱坦被诱捏结(伪证),而枉坐葛毕氏、杨乃武死罪。以致陈鲁草率审详,杨昌?照依题结,胡瑞澜迁就复奏。历次审办不实,皆由轻信刘锡彤验报服毒,酿成冤狱,情节显然。”

几位刑部官员探讨冤狱形成的原因:杨乃武与刘锡彤都坚称,在此案之前他们毫无私仇,案发后,刘锡彤也没有勒索杨乃武。十一日早上沈喻氏上告,十二日审完杨乃武,即请求上司革去杨乃武举人功名,中间没有间断。若企***勒索杨乃武,必然要耽搁几日,勒索不成,才上报,以此证实,刘锡彤不是贪官。那么,是否由于刘锡彤不能容忍杨乃武与葛毕氏的奸私呢?几位刑部官员反复查阅案卷,并审讯人证,未有任何人证实他们通奸,在定案时亦未指斥他们有。那么,各级官员为何齐心协力制造这起冤案呢?

当然,刑部官员们不可能认识到,在一个封建专制统治的制度下,具有中世纪特色的法制极不科学、极不健全,各级官员素质极差,愚昧野蛮,只知严刑逼供,一味草菅人命,且吏治败坏,官官相护。这样的社会里,由这样的官吏办案,造成冤假错案就是必然的了。

最后的处理为:沈祥“杖八十,徒二年”;刘锡彤“革职,从重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陈鲁、郑锡滓、杨昌?、胡瑞澜均革职;沈彩泉“杖一百,流二千里”;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王心培、王林、沈体仁“杖八十”。

自冤案发生起,看不出大清国的法律有一丝一毫的公正,可在最后处理上,它突然像变戏法似地“公正”起来,且“公正”得令人啼笑皆非,这体现在对杨乃武和葛毕氏的处理。本来已给他们,但刑部官员依然认为:“无风不起浪,为何不冤枉别人,单冤枉你俩?”这句话,刘锡彤、陈鲁、杨昌?、胡瑞澜全都讲过,现在刑部官员也是如此看法,并如此处理杨乃武:“讯无与葛毕氏通奸确据,但就同食教经而论,亦属不知远嫌。又复诬指何春芳在葛家之玩笑,虽因***脱己罪,并非有心陷害,实系狱囚诬指平人,有违定制律。应杖一百,业已革去举人,免其再议。”杨乃武落个“杖一百,革去举人功名”。关于葛毕氏“捏供与杨乃武商令谋毒本夫,讯因畏刑所致,惟与杨乃武同居时,不避嫌疑,致招他议,虽无奸私实据,实属不守妇道,拟杖八十。”

陈湖、钱坦及刘锡彤之子已死,未作处理。但刑部亦未调查钱坦因何而死,乃本案一大疏漏。葛品连的尸棺就近埋在京郊。

这件冤狱,慈禧太后共下10道上谕,才得。

老人引杨氏篇5

两年来,房地产商们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007年是天价圈地、天价卖楼、天量融资,还有天文数字的身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1300多亿元富甲中国的碧桂园杨氏家族。2008年则是另一番景象:地量销售额、紧绷的资金链、股价也躺到了地板上。不过,资产缩水六成的杨国强却没有显露出沮丧,反而四面出击,屡曝惊人之举:争购TVB、进***煤制油、接手“荷兰村”、进***台湾房地产……除了盖茨,有幸体验百亿美元资产缩水的地球人恐怕只有杨国强了。人们不禁猜测:大起大落对杨国强的思维方式、情性有何影响?

进***台湾八字还没有一撇,煤制油战略“太高太远”难以置评。倒是接手邵氏TVB的协议过程、对价、付款方式已经陆续为人所知。我们不妨从这起收购案看杨国强是否“靠谱”。

杨氏暴发史

1978年,在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23岁的杨国强在公社房管所当上了施工员。11年后,他成为镇***府旗下建筑

公司的法人代表。又过了4年(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搭档来了个漂亮的管理层收购(当时MBO概念尚未被总结提炼)。15年间,杨国强完成了两次蜕变:从什么也不懂的农民娃成长为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再从企业的经营者变身为所有者。

1993年与2008年一样,是房地产商难熬的一年。垫资修的4000套别墅回款出了问题,杨国强无奈地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在高人策划下,杨国强为别墅配套了一所贵族学校(北京某名校的分校)。一时间,小半个华南的富豪趋之若鹜。在销售情况好转,但原开发商股东仍举棋不定之际,杨国强果断出手。最终,杨国强等人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这家房地产公司――碧桂园的全部股权(杨国强60%,其余4人各10%)。

2007年3月,即改姓杨之后的第十二个年头,碧桂园在香港主板上市,代码刚好是2007。首次公开发行的24亿股定价为5.38港元,相当于2007年预期每股利润的22倍。按照香港券商一贯的“饥饿疗法”,碧桂园仅拿出10%的新股向公众发售。果不其然,这2.4亿股在香港的认购倍率达255.7倍。于是“回拨机制”按惯例被启动,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股票数量提高一倍至4.8亿股。碧桂园上市当日,股价一路冲过7港元,公司总市值上千亿港元大关。由于认购踊跃,碧桂园还通过“超额配股”增发了3.6亿股。这样,碧桂园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集资额达创纪录的148.5亿港元。

上市后,杨国强之女杨惠妍代表家族持有碧桂园95.2亿股(占总股本的58.2%)。尽管成为了公众公司,碧桂园仍有深厚的家族企业特质。杨国强担任董事会***,女儿(杨惠妍)、侄儿(杨志成和杨永潮)均在执行董事之列。2007年,房市与股市的疯狂相互叠加,大陆、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市值暴涨。9月份,碧桂园股价冲上14港元,杨氏家族名义资产在巅峰时超过了1300亿元。今年以来,碧桂园股价落至4.4元一线(低于发行价)。短短10个月,杨氏家族资产落差竟达千亿港元!

2008年3月,碧桂园通过发行“以人民币计值,以美元偿付”的可换股债券集资7.19亿元人民币。与一年前近150亿港元的大手笔相比,区区7个亿的融资还得以可转债形式完成。可见碧桂园资金需求之迫切和资本市场之消极。

但年富力强的杨国强倒是意气风发,四面出击。早在2006年底,他一手掌控的创源投资(头面人物是二女婿和三女儿)就向云南昭通市***府递交了煤化工开发意向书,计划开发年产3000万吨的露天煤矿和500万吨煤变油工厂。一年后,创源投资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又布下一棋子。在煤制油领域,神华集团的技术已商业化、云天化则购买了壳牌的技术。草根出身的杨氏家族即使能拿出几百个亿,在人才、技术、资源、市场、渠道等方方面面均没有胜算。难怪媒体对杨国强壮举的表述中充斥“下注”、“豪赌”等字眼。更让人吃惊的是,今年又传出杨国强收购TVB、接手“荷兰村”、进***台湾房地产等一系列消息。粗略估算,杨氏“各条战线”的远期投资规模将以千亿元计!

点评:

与杨国强极有渊源的王志纲评论说:“房地产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是蛋,企业的品牌运营是鸡。企业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既非蛋亦非鸡,而是鸡的生育能力。十几年来,碧桂园的强盛生育能力已被证明,而它的土地储备则好比满仓的饲料。”

杨国强进***煤化工领域有分散风险、另觅增长点的意味。但四面出击反而令人怀疑碧桂园在房地产领域做大做强的信心。

邵氏光荣史

邵逸夫祖籍宁波,父亲是民族企业家。生于1907年10月,他在美国接受中学教育后随兄长从事电影事业。才智过人的邵逸夫从市场发行做起,渐次掌握了摄影(拍摄过《珍珠塔》、《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编剧、导演(如1937年的《乡下佬探亲家》)等各环节的诀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邵氏家族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皆有所作为。1932年拍摄的《白金龙》开中国有声电影先河。

上世纪50年代未,邵逸夫事业的重心落定于香港。他执掌的邵氏电影拍大片、挖名角,确立制作放映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起用规模空前、设施先进的清水湾邵氏影城(九龙)……据统计,由邵氏投资制作的电影达1031部,李翰祥的《武则天》、《王昭君》;蔡继光的《男与女》;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吴天明的《变脸》;杜琪峰的《十万火急》等佳片不胜枚举。1964年,邵逸夫创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养了汪明荃、黄、罗文、王羽、罗烈、郑佩佩等一大批新人。战后三十年,邵逸夫对香港成为“东方好莱坞”的贡献无出其右者。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年逾花甲的邵逸夫已在电影界功成名就,挣得数十亿身家并获英国女皇颁发的勋衔。邵氏电影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达60%。对他来说,退居二线享受几十辈子耗不尽的财富是顺理成章的,如果继续在电影界打拼则是令人敬佩的。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邵逸夫很早就认识到电视的无限前景,1967年,他与利孝和等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TVB),后者为第一大股东及董事局***,而邵逸夫的主要精力仍在电影事业。TVB是香港第一家以无线技术播出的机构,故此被称为“无线电视”。邵逸夫早期对TVB做出重要的贡献是倡导开设了“无线艺员训练班”,从1971年开办后,这个训练班成为香港演艺圈中坚人物的“黄埔***校”: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杜琪峰……数不胜数。1973年,TVB又创办了“香港小姐”评选活动,不仅娱乐了大众还为自己建立了另一个取之不尽的明星储备库。TVB诞生的头十几个年间,邵逸夫将精力逐渐向电视领域倾斜。到1980年,他成为TVB第一大股东并以73岁高龄就任董事会***。

在香港电视领域,邵氏本没有先发优势可言。先行者“丽的电视”(亚视前身)的有线付费模式是当时的主流,受众主要是讲英语的上层人士。TVB面向大众的无线电视大受欢迎,以创新的商业模式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邵逸夫亲自操盘下,《千王之王》、《上海滩》、《火凤凰》、《京华》、《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好戏风靡一时,逢关键剧集播出时,香江两岸万人空巷。至1982年,新东家邱德将“丽的”更名为“亚洲电视”,标志着TVB在第一回合较量中赢得完胜。

邵逸夫率领TVB再接再厉,捧红郑少秋、万梓良、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刘嘉玲及“无线五虎”(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随着大陆的开放及上世纪80年代香港移民潮,TVB的受众迅速向中国大陆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华人圈扩散。《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上海滩》等经典巨制在全球华语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经过多年发展,TVB在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拥有50多个频道,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华语商业电视传媒。在内地电视剧制作薄弱的上世纪80年代,来自TVB的近200部剧集成为大陆几代人共同的精神食粮。1984年,大陆观众就被黄日华与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迷得如痴如狂。TVB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甚至盖过央视,有一个笑话讲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在广州打车,的哥居然不认识他……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TVB已经成为华语流行文化首屈一指的制作和播出平台,在全球华人圈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TVB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利润分别为11.8亿港元、11.9亿港元和12.6亿港元。以2008年7月25日收盘价计算,TVB的总市值为191亿港元。

点评:

上世纪50年代,饱经战乱的邵逸夫到香港接掌邵氏电影。天命之年,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后30年的1000部作品足以让邵氏在华语电影史上流芳百世了。孰料,他居然在古稀之年又倾力投入电视领域,再次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传媒王国……101岁高龄的邵逸夫是最传奇的寿星。

香港是个竞争氛围浓烈的“自由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领域都不是“凡人”可淘金的“蓝海”。香港激烈的商战中,各方均无所不用其极。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的成就不是偶然的,除了天赋之外还有勤奋。论地位是“王国”的主宰,论年岁算大多数员工的祖父,邵逸夫却每部剧本必读,每个环节必问,一年最多看700多部电影,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邵氏与杨氏轨迹相交?

邵逸夫涉足电视领域之时,已然是“武林至尊”了。加之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后全球电视媒体的兴起,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邵逸夫高明的布局下,TVB在三个方面有着对手难以企及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播放平台,由于在香港首创免费、无线播出模式,收看TVB成为港人先入为主的习惯;二是通过开办“艺人培训班”和“港姐大赛”把持了年轻才俊进***演艺界的源头,旗下群星璀璨;三是体系完备、软硬件一流的编导、制作平台,徐克、麦当雄、杜琪峰、陈木胜都曾在邵氏旗下效力。概括地说,邵逸夫在电视传媒领域实现了完整的纵向一体化布局。在邵氏传媒的造星流水线上,有潜质的苗子获得培训及大量的实践机会。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等巨星走红之后,都成为艺术生命旺盛的“长青藤”。盖因他们皆是从小角色起步获得扎实的基本功。而那些“新秀”之所以昙花一现,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和磨练。

但邵逸夫毕竟是精明的商人,对艺人的“知遇之恩”是要“收利息”的。“星星们”给他打工只有市价一半甚至1/3的酬劳,连大导演也只能领死工资。所以,艺人翅膀硬起来之后多半会被高价挖走,成为竞争对手的台柱。正像欧洲一些著名的足球俱乐部用名不见经传的廉价球员打出好成绩,当新星成长为高价的“足球先生”后则将他们卖出套现。然后,再起用新人、再创佳绩、再打造一批巨星……

到2006年40周年台庆,TVB累积制作剧集1500多部,播出时长逾8万小时。2007年度,TVB营业收入为43.3亿港元(较2006年度提高3%)。其中,55%来自免费电视广播(主要是翡翠台及明珠台的广告收益)。其中翡翠台热播十大剧目的“收视点”均超过30%(每个收视点对应香港电视总人口的1%,即6.48万人)。2007年财年,TV***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59.2%和29.2%!

常言道年岁不饶人,邵逸夫虽然老当益壮但毕竟已是百岁老者了。虽然TVB的霸主地位暂时无人能够撼动,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香港争看无线台的情景已不再。郑少秋、梁朝伟、张曼玉之后青黄不接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TVB创新能力的缺失。而老对手亚视(前身是“丽的”)虽数度改换门庭,挑战无线的野心仍炽。旧臣老的老、走的走,子女中又无合适的接班人,邵氏传媒王国颓势早现。目前,TVB一线操盘手是邵夫人方逸华女士(比邵逸夫小27岁)。方女士的系列新***在收到开源节流效果的同时,却打破了经济效益与“内部和谐”的平衡,为日后内乱埋下伏笔。

从***中可以看到TVB近5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仅为5.5%。股谚有云“高位盘整、盘久必跌”,这句话也可概括邵氏传媒帝国的处境。其实愿意接手TVB的买家不少:郭鹤年曾杀了个几进几出,终于罢手而去;默多克于1987年和2006年两次求购未果(据说第二次是被邵逸夫100亿港元的要价吓跑);李泽楷、凯雷、黑石都曾直接或间接地表示过兴趣。

2007年,碧桂园营业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和41亿元。企业发展轨迹直指“东北方向”(以60°角向斜上方拉起)。于是,邵氏、杨氏有了交汇的可能性,而交点就是香港上市的邵氏兄弟(00080.HK)。这家由邵氏家庭控股的公司持有TVB(00511.HK)已发行股本的26%。理论上可以通过对邵氏兄弟的收购间接成为TVB的实际控制人。此外,杨国强还会向邵氏家族买入邵氏影城等资产,使交易总价达到130亿港元。邵逸夫以卖方融资的形式借出25亿港元、李兆基放出30亿港元贷款,其余资金将由花旗、GE、工银、渣打等组成的银团提供。杨国强对付款方式的重视程度远胜于价格,只要能“轧账”,多贵也敢买,这种风格像极了孙宏斌!

据说邵逸夫本来没有考虑将TVB卖给杨国强,是后者的诚意打动了这位百岁老人。其实杨氏表达诚意的方式非常简单、有效,就是用真金白银来肯定邵老后半生创业的成就――TVB。正如黄光裕多付6亿元给张大中也是对后者的莫大肯定。相形之下,苏宁张近东的“诚意”则显得无比苍白。

点评:

杨国强无疑是优秀的企业家,但邵逸夫则近于神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套用王志纲的比喻,杨氏虽有生育“柴鸡”的佳绩但不代表他能生出“凤凰”。

杨国强胜算几何

一般情况下,企业家会以多种方式圈“别人的钱”投入项目。广义上讲,所有那些“借鸡生蛋术”都可概括为杠杆。“自己的钱”与“别人的钱”的比值称为杠杆比。例如企业以1亿元自有资金投入一个项目,另外从银行贷款1亿元,则杠杆比为1∶1。在收购中,以被收购对象股权为抵押借贷,减少被收购方资金压力的作法叫做“杠杆收购”(LBO)。杨国强几乎不花一分钱,借款收购TVB的杠杆比是1∶∞!煤制油、“荷兰村”都注定会将杠杆利用到极致。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杠杆的使用者要付出代价并承担风险。以收购TVB为例,杨国强不仅要承诺高额的利息还得将所购股权抵押给债权人,其风险不言而喻。例如,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债权人有权“斩仓”,获得该笔股权的人就有了向杨国强发难的本钱……

除了资金问题外,杨国强收购TVB的最大风险是控制权。股权方面,香港这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有着极为复杂的游戏规则。邵逸夫间接持有TVB1/4的股份就能稳稳控制40年,杨国强凭什么以26%的间接股益控制TVB?控制TVB可谓名利双收,不知港澳有多少大佬为之心动。让杨国强这个十足的门外汉出头从邵逸夫那里高价买下,然后以合法但恶意手段攫取过来。在内部治理、艺人管理方面,邵老精神领袖和创始人的分量岂是杨国强这个外来户能及。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难是公认的,不是单靠自己的族亲加两个职业经理人可以轻易搞定的,“老大”的个人魅力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全世界多大的“腕儿”(不管是否出身于TVB)在邵老面前都摆不出半分“牛气”。我们会彬彬有礼地对待小时工、保安,但我们会满怀兴趣地听小时工长篇大论或者对保安崇拜得五体投地吗?会千方百计请他们签名、合影吗?同样,哪个明星会对“Boss杨”心悦诚服?

某种意义上讲,富豪是殚精竭虑为社会管理资源的志愿者。当确信自己能让资源更有效率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时,他会去贷款、上市融资或并购……反之,他应明智地将财富“散掉”或交给适当的人来管理。微软曾将324亿美元现金作为年度分红返还给股东,巴菲特则将370亿美元资产交给盖茨基金会。几百亿美元在手,盖茨、巴菲特却将运用它们的权力推了出去。而不少中国老板却总想圈更多的钱来实践自己的奇思妙想。

总之,从资金来源、控制、运营能力等诸多方面来看,杨国强并购TVB凶多吉少。并购不成是他的运气,否则内外交困是必然的。杨国强会比贸然接手健力宝的李志达更加“不顺”。

老人引杨氏篇6

现却有人说:“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意欲引起争论。

作者张光先生在2010年第2期的《武魂》上撰写《求真求实,从宗师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一文,文中把汪永泉放到杨澄甫的对立面来看问题。以先否定杨澄甫的拳路,而后夸奖汪永泉贡献的手法来贬低杨澄甫的传承和创新。

该作者知道汪永泉未拜杨健侯为师学拳,所以他说:“确定传承人,不应该从形式上认定,只注重名分。”

而据《太极往事》(作者季培刚,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记述。“民国六年(1917)十五岁的汪永泉正式拜杨澄甫为师。头三年只是盘功架,中间两年习推手,后两年习刀,剑,***,大杆等器械,共七年”;“汪永泉晚年曾说:有一次,杨澄甫老师让我使剑向他猛刺,他只拿一小木棍,连防带进,发寸劲使我致伤,留下这永久的纪念。”

从以上记载可知,汪永泉不是杨健侯的传人,而是杨澄甫的传人,要算也只是第四代。张先生说“汪永泉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人”,显然是完全不顾事实的。

老人引杨氏篇7

内容提要: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关键词: 杨氏家族 杨端 族别

中***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97-102

自唐僖宗乾符年间杨氏入播,至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战结束,杨氏土司统治播州长达约七百二十五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五个历史时期。史载杨端是杨氏家族始祖,且是以外来者和外族的身份入主播州。因而,是否有杨端其人?杨端的民族身份何属?是研究黔北地方历史、地方文化无法回避的两个关键问题。厘清此二题,有助于梳理黔北古代历史的线索,有助于解析黔北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与它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间复杂而微妙关系的变异脉络。

一、杨端其人

杨端为播州杨氏土司之始祖,古今无异说。唯禹明先《杨端考》以为“‘杨端’其人是《杨文神道碑》中首次提出的。(中略)杨氏杜撰‘杨端’其人是很高妙的,凡是开头均称‘端’,杨端即是‘杨氏之始祖’ 和‘杨氏之鼻祖’的意思,故《杨文神道碑》把‘杨端’同‘鼻祖’并称。按《杨粲墓志》和《杨文神道碑》所记情况,杨氏最先想挂靠杨思权,后恐被后人考出后见笑或责难,于是杜撰一个‘史无对证’的‘杨端’来装饰家史。”[1]然本文以为,其论点论证颇可商榷。

其一,杨端生活年代。禹文说:“《杨文神道碑》载:‘宋庆历间,十一世祖实讨平邕、广之侬智高。’据《宋史》‘狄青传’和‘杨业传’,狄、杨二人平侬智高是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至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若按25岁为一代人计算,自鼻祖杨端到十一世杨实,计为275年,也就是说从庆历时的十一世杨实起上推275年,正值唐代‘大历’时期,说明鼻祖杨端生活在唐朝‘大历’时,与《杨文神道碑》的:‘宣宗末年,……播州鼻祖端奉命平定南诏’事相距百余年,杨端生平不可能跨越这么长的历史时空。”禹文以此为推翻杨端存在的一大证据,而其实所论有误。据贵州省博物馆《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所录《杨文神道碑》载:“(前略)五季乱,天日离隔,杨氏世守此土。平邕广之侬智高,十世祖昭,被旨讨泸,归职方。(后略)许以世守。自祖入播,以迄于君,凡十有五世。”[2]其中并无“宋庆历间,十一世祖实”字样,不知禹文所据何本?此点一误,则其后所计算之时间自然全不可信。且碑文中明确标出“自祖入播,以迄于君,凡十有五世。”据《杨氏家传》,杨文之前杨氏世系为杨端、杨牧南、杨部射、杨三公、杨实、杨昭、杨贵迁、杨光震、杨文广、杨惟聪、杨选、杨轸(杨轼)、杨粲、杨价、杨文,正好十五世,杨实岂有可能为“十一世祖“?《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中所录之“十世祖昭”亦当有误,十当作六,或碑文文字漫漶所致。

其二,乾符三年高骈所领之播州***。禹文自称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郑珍《遵义府志·土官》知“乾符三年,王仙芝和黄巢起义***攻占河南和湖北大部分地区,威胁洛阳和长安,唐统治者征调益、渝、播诸***由曾任西川节度使的高骈率领到荆襄一带组成‘诸道行营’***,阻止起义***向南发展。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起义***在安徽采石重创唐诸道行营都统高骈***队,播州***犹朝觐身殁。”[2]以为可证明“播州在乾符时处于安定状态,不存在南诏入陷播州事。”[2]今考,西川节度使高骈征调播州***组建“诸道行营”***之事不见于两《唐书·僖宗本纪》与《高骈传》。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亦仅云“广明元年,起义***重创唐诸道行营都统高骈的***队,突破唐***的长江防线”,[4](P215)并未提到有播州***。而禹文所言之犹朝觐与播州***乃引自《遵义府志·土官》,然《府志》引自《心斋随笔》,《心斋随笔》又引自犹西樵之《瓮水世谱》, “广明元年,(犹朝觐)从征黄巢,阵没,赠播瓮万户。”[5](P986)禹文对于杨氏之家传以为完全不可信,但对于犹氏之家谱则毫不考究深信不疑,所得出的“研究和考证”结论自然不能令人信服。且万户一职乃金初设置,朝觐乃唐人,又岂能得到万户的封赠?

其三,杨端功成不回朝廷。禹文引《新唐书·兵志》:“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因此以为“杨端‘受招募为将’和功就不回朝廷而留居播州一事与唐朝用将制度不合。”[2]此亦断章取义之误。考《新唐书卷五十·兵制》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6](P1328)此乃府兵制之特色,而府兵制自唐玄宗时已废弃,“自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中略)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6](P1326)“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6](P1326)禹文以唐初府兵制之特点来衡量唐末募兵制时之情形,自然矛盾重重。

其四,杨端入播后播州仍有流官。《遵义府志卷十·古迹》载明詹淑《讲堂铭序》曰:“万历甲辰秋,余修旺草公署,掘地得碑,题曰‘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5](P319)广明为唐僖宗之年号,紧接乾符。故禹文以为:“唐制下州只设‘三曹参***事’官,即:司仓、司户、司法,职级‘从八品下’。播州司户崔礽立碑在乾符之后,若乾符时杨端已入主播州,那么广明时播州‘三曹参***事’官这一重要职务必由杨端嫡派充任,可随杨端入播的令狐、成、赵、友、娄、梁、韦、谢八姓中并无‘崔氏’。” [2]禹文此处亦可商榷。考《新唐书卷四十九·百官志》载:“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别驾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事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司仓参***事、司户参***事、司田参***事、司法参***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参***事二人,从九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6](P1318)可见司户一职实非如禹文所言之显赫,更非“必由杨端嫡派充任”者。至于此司户为朝廷所设之流官抑或杨端私人任命,今难确考,然以流官之可能性为大。《杨文神道碑》载:“忠烈及忠显尝面命之曰,吾家自唐守播”,自元初程钜夫以来所有记载皆言杨端复播后受播州刺史一职,如杨端之职为朝廷所授,则乾符后即使有流官也不足异了。

其五,《舆地广记》中之播州。《舆地广记》为北宋欧阳忞撰,禹文以为,“成书于***和元年三月”,“故研究杨氏家史应以《舆地广记》为信史”。“《舆地广记》载:‘唐衰,播州为杨氏两族所分据。’这与《宋史 蛮夷传》:‘唐季之乱,蛮酋分据其地’的论述是吻合的,说明杨氏并非‘平南诏入播’,而是唐末分据其地的土著望族。”[2]禹文此处结论令人亦难认同。《舆地广记》言唐末播州为杨氏两族所分据与《宋史》合,亦与《杨氏家传》无异,即第四世杨先、杨蚁之事,《宋史》言播州为蛮酋所分据,亦与《家传》合,杨氏至十三世杨粲时方讨平境内诸溪洞蛮,但所不解者,禹文何以能由《舆地广记》之记载推导出“杨氏并非‘平南诏入播’,而是唐末分据其地的土著望族”?

其六,杨端名字之真伪。禹文以为:“凡是开头均称‘端’,杨端即是‘杨氏之始祖’和‘杨氏之鼻祖’的意思,故《杨文神道碑》把‘杨端’同‘鼻祖’并称。”[2]此点尤属荒诞。端字乃习见之字,常见于人名,且《杨文神道碑》明言“鼻祖端”,则端为人名无疑。禹文又言“‘杨端’其人是《杨文神道碑》中首次提出的。”[2]亦嫌不当。有关杨端之确切记载,现存可考的最早资料为《杨文神道碑》,但之前有无记载,无法确证,《杨粲神道碑》中已有退南诏的记载,与杨端之事相合,只是因为杨粲碑残存者今四分之一,脱落之处是否有杨端之资料,今不可知。而禹文“提出”一词,则意为杨端之名乃杨文碑中所凭空创造,然此无任何证据,乃想当然之论。

综上可知,《杨端考》中试***推翻杨端存在的观点,无法成立,故不足为据。

二、杨端的族别

近代以前,论者皆认同杨端为山西太原人,以应募击南诏而至播州。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谭其骧才提出异议,撰《遵义杨保考》,认为杨氏家族自以为山西太原人及杨家将之后皆不可信,杨氏乃川南泸南之罗族(今彝族),以与闽蛮争夺溪洞地盘而至播州。此说一出,震惊学界,谭氏亦自以为“可以发前人所未发,补旧史之不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杨端的族属,又有章光恺的白族说 《播州杨氏族属试探》,章光恺 撰 《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第4期 、王兴骥的仡佬族说《播州杨氏族属探研》,王兴骥 撰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第4期 及《贵州古代史》之苗族说。而此四说皆立论尚嫌未充分,似不能代替传统所据之太原汉人一说。试缕析如下。

谭其骧认为杨端非太原汉人之理由主要有五:

一、杨贵迁“为(杨)业后之说不可信,则端之为太原人,亦不足信。”[7]

二、《杨氏家传》载,杨贵迁欲孝汉制南粤故事,出牂牁击广西邕州之侬智高,不南行,反北如泸,故谭氏以为“贵迁缘何如泸,今无由晓,要之其为自新郭返于故土则可知。”[7]

三、唐僖宗乾符三年时,播州未陷于南诏,“(萧)遘最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九月以前犹官于播州,足证先时南诏之寇黔中,播州未尝复失。”[7]故谭文以为杨端复播不可信。

四、“同一复播,而杨氏谱以为为唐室讨南诏,罗氏以为助太汪击闽蛮,非昏蒙无识者不难立辨其真赝矣。”[7]

五、杨端复播,为当时丰功伟绩,然两《唐书》皆不载,可知此非事实。

本文以为,谭文籍以推翻杨端为太原人因讨南诏而至遵义的以上五条证据似尚有可商榷之处。

一、以为杨贵迁为杨业后不足信,所以杨端为太原人亦不可信,此种推论实在不合逻辑。对于杨贵迁为杨业之后的说法,确不可信,但不足以以此来推翻杨端为太原人之说。又,谭文以为“贵迁一生实在文广南行之前,迨至文广之‘持节’广西,贵迁已谢弃人世矣”,此点实有误,考《宋史卷十五·神宗二》载:“熙宁六年五月癸卯朔,播州杨贵迁遣子光震遵来贡,以光震为三班奉职。”[8](P283)熙宁六年为公元1073年,文广持节广西当在仁宗皇祐至英宗治平年间,即公元1067年之前,说明文广持节广西时贵迁确在人世。

二、讨侬智高之事,杨贵迁讨广西之侬智高不由南反由北。杨贵迁是否参与平侬智高之事,尚无其他史料为证,若其为真,亦不无原因。据严耕望《唐代交通***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第叁肆篇之四《播州牂牁道及牂牁通桂、邕、安南道》载,由播州南渡今乌江至琰州至牂州至田州至邕州,为唐代之普通道路,即汉武帝时唐蒙所谓由夜郎制南粤之道。[9](P1303-1305)然北宋初播州之南乃与杨氏为敌之少数民族所据,尤其以南部闽蛮势力最大,与杨氏之矛盾亦最深,此时杨氏之实力尚远逊于闽蛮,岂敢向南行***?而播州至广西邕州尚另有一道可往,即北经珍州、南州至江津县,沿江西行经合江、泸州至戎州,戎州南至昆明为唐代西南主要干道,沿此道中途折向东至南宁州(即今曲靖)经盘州即到达牂州,牂州至邕州一段则相同。此道至广西较远,然可会和四川***队,顺利通达,道路质量亦较优。此亦非谭文所言不可思议者。

三、唐懿宗咸通年间萧遘贬播州司马,证明其时播州尚有流官。《遵义府志》亦云:“黄震《古今纪要》:僖宗相萧遘,斥播州,道三峡,白帝呵之。考《遘传》云,遘贬播州司马。则是时尚有流官也。”[5](P1221)《新唐书卷一百一·萧遘传》载:“于是(韦)保衡已为相,摭遘罪,繇起居舍人斥播州司马。道三峡,方迫畏不暝,若有人谓曰:‘公无恐,予为公呵御。’……未几,保衡死,召为礼部员外郎。”[6](P3961)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载,萧遘贬播州司马在唐懿宗咸通十三年五月。如果此时播州为南诏所陷,则确实绝无贬播州司马之理。然此点不足以推翻杨端复播之说。本文以为,李鄠奔武州后,播州前后数遭战乱,无人驻守,虽其所有权还在唐王朝手中,然处于一种境外闽蛮、南诏侵扰、 境内土著溪洞蛮夷各自为***的混乱局面,所以萧遘被贬,“迫畏不暝”,不敢至贬所。咸通十四年,南诏寇黔南,是否进入播州,不能确知,但即使进入播州,也当仅为寇略侵扰而已。直到乾符初年,杨端领兵入播。

四、“同一复播,而杨氏谱以为为唐室讨南诏,罗氏以为助太汪击闽蛮”,二说扞格。此亦可解释,杨端入播之际,所面对的主要对手有三,一为以自播州南境入侵之闽蛮,二为边境寇略之南诏兵,三为播州境内溪洞之蛮。此时三者以闽蛮势力最大,故罗氏谱以为击闽蛮而来,此据播州之实情而言;杨氏谱以为杨端抗击南诏而来,盖杨氏据其行***之目的而言,故有此异。

五、“(杨端复播)此耸世之丰功奇迹,史官必大书而特殊之,何以《两唐书》只字不及?此理之不可通者。”[7]则似有理而不可通,盖史实而史籍失载,无代无之。如南诏大中十三年攻陷播州一事,史籍即有异词,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曰:“旧《纪》、《实录》今年皆无陷播州事,惟新《纪》有之。”[10](P8078)以此类推,杨端复播两《唐书》失载便不足奇。且唐末中原鱼烂,唐王朝已然风雨飘摇以至中原尚不可保,杨端复播何足以“丰功奇迹”论之,更何况杨端入播时实力微弱,尚不能对播州地区实施有效控制。

谭其骧的观点发表后,在杨氏土司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之后章光恺的白族说、王兴骥的仡佬族说及《贵州古代史》之苗族说,虽观点与谭其骧稍有不同,但无不受其启发与影响,在本质上认为杨氏为少数民族也是别无二致的。以上三说,王兴骥之仡佬族说最后出,考辨亦较详实,以为杨氏非汉人之理由有四:“其一,从宋朝以来的史书有许多称播州杨氏是夷族的记载。……其二,明代播州杨氏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朝廷仍把他们当少数民族对待,对他们加以特殊照顾,皇帝的诏书明确称其为‘夷人’。……其三,在封建社会,汉族官僚文人把少数民族视为异族,宣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蔑视、排斥少数民族,使得少数民族,尤其是上层人士,往往讳言其为少数民族。……其四,一些少数民族大姓请文人学士所撰之家传,多据主人自述,也是隐恶扬善,多所卫护,致有把少数民族改为汉族者,因此,这类家传多不可信。”综观以上四条反证,尚可商榷。杨氏偏居西南一隅,南宋之前,杨氏为求自保,渐渐夷化,更兼播州本是蛮夷杂处之地,中原***权与之地域远隔,自然不暇亦不能、不必对杨氏之族属加以确切认定,不过随其周围之情势和蛮夷聚居之地域特性加以认定而已,之后约定俗成,渐为后人沿用。大小蛮夷酋长之家传,诚然多有讳饰篡改以抬高其身价者,若参比史实和该族实际发展情形而无多舛悖者,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以先入之成见而贸然断定。

今考以杨端为太原人击南诏一说,正史中首见于《元史》,主要纂修者宋濂即《杨氏家传》之作者,可信度被质疑无足怪,但明朝之前,早有此等记载。元代程钜夫《雪楼集》载《忠烈庙碑》云:“杨氏世系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宦游会稽,后客长安。适南诏陷播州,大为边患,有旨募能安疆场者,太师慨然自效,遂命为将,以复播州,威畅恩融,夷夏畏服,因领其郡。”[11]据《元史卷一百七十二·程钜夫传》载,程钜夫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卒于元仁宗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则元初已认定杨端之籍贯为山西太原。新中国建国后,杨粲墓等杨氏墓葬相继被发掘,为杨氏家族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其中尤以一批墓志与杨氏家族史密切相关。迄今出土的最早墓志为《杨粲神道碑》,碑文因年代久远,仅存四分之一,以存者看,也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原始资料。现存碑文前云:“(缺)祸裂,上赖祖功宗德,人(缺)蜀无壅塞之患,而六诏绝烽警,求其(缺)秦潞二王为节度使。思权死,弟勉得旨出家(后略)”[11]文中 “蜀无壅塞之患,而六诏绝烽警”一句,当即指杨端退南诏之事。杨粲碑刻于南宋淳祐年间,当非无据。又南宋末《杨文神道碑》载:“忠烈及忠显尝面命之曰,吾家自唐守播,……累世恪守忠节,吾老矣,勉继吾志,勿坠家声,世世子孙,不离忠孝二字。”[2]此等记载皆可与《家传》叙述相吻合。

按两《唐书》皆载乾符元年击南诏募兵地区为河西、河东、山南西道、东川,《资治通鉴》无河西。据两《唐书》,太原府属河东道,则杨端为太原人不无可能。

杨端之族属与其籍贯紧密相关。若杨端为山西太原人,则当为汉族。又田玉隆《贵州土司史》认为:“播州杨氏,迄杨昭应是当地少数民族,如与杨氏相依为命的谢氏,魏晋以来是贵州少数民族大姓,以新旧《唐书》知谢氏势力很大,常与杨氏联婚,故杨氏称谢氏为‘舅氏’,从旁说明杨氏是少数民族。”[12](P730)此处论断亦值得商榷,即“播州杨氏,迄杨昭应是当地少数民族”,杨氏自外迁来播州,古代史籍与现代学者皆无异议,不知作者有何依据。同时,以杨氏联姻少数民族之谢氏,即断定杨氏也为少数民族,太过武断。

从自南宋中期以来的较可靠记载,如从杨粲、杨文神道碑中之忠孝思想,与杨氏后世所恪守的家族族风,如《平播全书》卷十四李化龙《与杨监***书》:载“安、杨二氏,原世为敌国,安曾求亲,杨氏不从,求以女嫁之,亦不从。盖自负为太原诗礼旧家,而安为猡鬼,耻与同盟也。”[13](P475)所以,传统所言杨氏出自太原之说,在无可靠反证的情况下,仍可沿用。

据两《唐书》,杨端应募,在乾符元年冬至二年春之间。其所统***队,不超过千余人,因《全唐文》卷八十七唐僖宗《答高骈请停差发三道兵士诏》云:“其河东一千二百人。”[14](P397)其行至播州的准确时间,《遵义府志》定为乾符三年,与两《唐书》、《通鉴》所载唐王朝与南诏关系史实大体相合。杨端入播以后,对于播州本境大族土豪,修好结援,“驻***高遥山,据险立寨,结土豪臾、蒋、黄三氏,为久驻计。”[5](P952)对于闽蛮与南诏兵则是以武力击退,“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5](P952)此处“蛮出寇”当即是入侵播州之闽蛮与寇黔南之南诏兵。若此时播州为南诏兵所据,则杨端以数千里跋涉之少量疲兵,似无击退蛮敌之可能。

杨端播州刺史一职,《遵义府志》认为是杨端自署。而据《全唐文》杜牧《黔中道朝贺牂牁大酋长等十六人授官制》:“敕黔中道朝贺牂牁大酋长、摄充州刺史赵琼林等。(略)玉帛以将厚意,阶级以峻等衰,各服宠荣,无忘恭敬。”[14](P3444)此文作于宣宗大中五年至六年之间,则杨端之播州刺史一职为朝廷所授,亦合情理。且据严耕望《唐代交通***考》云:“播州为黔中区最西南之正州。”[9](P1303)地位较羁縻之牂州为上,咸通十三年尚有播州司马一职,又《遵义府志卷十·古迹》载平播后绥阳掘得汉尹珍讲堂碑,上题“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5](P319)广明元年在杨端入播后数年,其时播州尚有司户之官,则杨端刺史之职为朝廷所授可能极大。又明万历年间茅瑞征所撰《万历三大征考》与同时瞿九思所撰《万历武功录》并载杨端武略将***一职,此与播州刺史一职情况类似,若杨端为朝廷所授,也有此可能。至于安抚使一职,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云:“唐代为临时派遣往各道之大臣,非常设。中期以后,各道皆有节度、观察使,即不复有此称。”[15](P58)则可确知绝非杨端生前所获之职。

三、结论

陈寅恪云:“种族之分,多系于其人所受之文化,而不在其人所承之血统。”[16](P308)此为治民族史之确论。然而,杨氏属于西南夷族,抑或中原汉族,于其发展历史中身份角色之确立与文化取向之自觉依然有着重要关系。黔北杨氏土司其对汉文化之自觉推崇与其统治区域汉族文化之兴盛,为周边土司所不及,既已成为学界之公论,而关于杨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种种新论尚无可靠资料支撑,似当依然承认以下结论:

一、在无可靠反证的情况下,杨端之籍贯与民族仍沿袭传统记载,定为山西太原汉人。

二、唐僖宗乾符初年,杨端入播,所统***队最多不超过千余人。

三、乾符二年,朝廷应高骈之请,止河东兵,杨端乃帅其乡人上请于朝,入川,而西川战情缓和,乃领***折而向东南,进入播州。入播后,杨端交结播州当地大族,击退闽蛮与南诏兵,并与南诏纳款结盟。后“谕以威德,縻以恩信,蛮人怀服”,在播州站稳脚跟。

四、杨端据播后,当时唐王朝已风雨飘摇,乾符年间黄巢已大举叛乱,杨端于是逐步巩固势力,取得长久统治播州的权力。

伍、杨端据播期间,境内溪洞蛮夷分立,南境又有闽蛮侵扰,所能统辖者仅播州北境之一部分领土。

参考文献:

[1]禹明先.《杨端考》[J].《贵州文史丛刊》.1997(1).

[2]贵州省博物馆.《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J].《文物》.1974(1).

[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郑珍,莫有芝.《遵义府志》[M].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整理.1986.

[6]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谭其骧.《播州杨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2(3).

[8]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9]严耕望.《唐代交通***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 1956.

[11]谭用中.《杨粲墓及其出土碑志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2(6).

[12]田玉隆.《贵州土司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13]李化龙.《平播全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

[14]董诰.《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老人引杨氏篇8

走出乡村、走出国门

坐落在温县城东青风岭上的陈家沟有2500多口人,这里就是像谜一样吸引着世人而闻名天下的“太极圣地”。有句顺口溜说:“喝喝陈沟水,都会蹬蹬腿。”意思是那里的人都会来几手太极拳。今天,陈家沟的不少村民都会起来晨练,上至鹤发童颜的老者,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拳脚起落处,衣襟飘飞,如行云流水一般。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地。现在,它所在的温县练拳人数达10万多人。而整个焦作地区有80多万人练习太极拳,武馆、学校50多所,基层协会200多个。2007年10月,温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也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过去的广府古城,如今也是一派兴旺的景象。现在的永年县约有70%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永年太极拳因其舒展飘逸、浑圆深沉、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等特点,备受海内外民众青睐。2006年,永年杨式太极拳被***确认为部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式太极拳被省***府确认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击术是相当特别的,动作轻柔缓慢,让人不敢相信这种拳术能把对手击倒。然而在太极拳里面蕴涵着深奥的拳理,甚至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太极拳是呼声最高的奥运表演项目,在评选中得票遥遥领先,比其他项目的票数多出近50 个百分点。因为太极拳最有文化内涵又最有中国味。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民族文化都在交汇、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太极拳也随着更加开放、更加有胸襟和眼光的传人,不仅走出乡村,而且走出中国。

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目前以中国为核心,以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中心,并逐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初现雏形。现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组织。国际传统文化协会的***,陈氏太极拳传人郑旭东说,“与很多太极拳的洋弟子一样,自己所教过3000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徒弟,现在多数都已成为陈氏太极拳在国外的义务推广者。”因为他们都深受这种独特的拳术的吸引。

杨氏太极拳第四、第五代传人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承祖传,著书收徒,将太极文化传遍全国及世界各地。1926年出生的杨振铎是杨露禅的曾孙,现任太原市武协副***、山西省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1985年9月,杨振铎前往新加坡参加太极观摩大会,并应邀上台表演。他以精湛流畅的拳法征服了观众,并答应新加坡有关方面举办3个月的太极培训班。如今,新加坡已将太极拳列入学校课间操。

而作为杨振铎侄外孙女女婿的傅钟文也是太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曾任上海市武协副***的傅钟文先后在1950、1960年代出版了《太极刀》、《杨氏太极拳》等书,并译成日、英、法、德等文字在国外发行,并同儿子傅声远在上海为中外人士教授太极拳多年。傅声远在澳大利亚定居后也往返于日、澳、新加坡等地授拳。

进一步脱离门户之见

要将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新一代的传人进一步脱离门户之见。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可以说是开拓者。

杨露禅名福魁,出生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祖籍永年县阎门寨人,后移居广府南关,以推车卖水维持生活。杨露禅从小酷爱武术,始学洪拳。一次,他推着煤土,从城里西大街太和堂药店门口前走过,见一地痞到店里寻衅滋事,与掌柜争执起来。地痞举手就打,掌柜用手轻轻一拨,那恶棍立刻跌倒在街心。杨露禅看得真切,心里十分仰慕,就托人找关系到太和堂药店当伙计,其实是想学此武艺。那位将恶棍掀翻在地的掌柜也并非毫无来由,他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陈德瑚见年轻人杨露禅诚实、吃苦、耐劳,就教了他一部分太极拳。杨露禅对学拳聪敏、悟性高,陈德瑚逐渐发现自己教不了了,就索性将杨露禅介绍到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

在一些太极拳题材的影视剧中,杨露禅去陈家沟学拳被描述为“偷拳”――扮作乞丐等偷看陈氏族人习拳而得――这种说法有戏说演绎的成分,历史上杨露禅的确是由人介绍去学艺的。

杨露禅到陈家沟后,学艺心切,寒暑不辍,朝夕苦练。此后经过比武失败后再学、再比再学的3个6年,他将“绵拳”的沾、连、粘、随之法,行功运气要领,连同杆剑刀棍融会贯通。18年后,杨露禅终得太极真谛,将此拳带回永年广府。

杨露禅回家后,并不遵循陈氏太极“只传内,不传外”的古训,而是在家乡推广太极拳。就在太和堂设立拳场,以授拳为业,“从者甚众”。杨露禅的拳艺愈加精进,并对陈氏招式进行了多处修改,创造了一套108式的杨氏太极拳套路,使得太极拳在永年牢牢地扎下了根。

“杨露禅并没有门户之见,思想比较开放。”永年县文体局杨清顺说,“到了晚上,武术爱好者就去找杨露禅切磋,所以也没有不传谁的说法。”

太极拳真正声名大振是在北京,这也为太极拳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起因是一家镖局丢失京城瑞王府托运的镖银,杨露禅受邀向对手讨回了镖银,从而威震京师,并被王府聘为拳师。其间又挫败了许多比武者,杨露禅也因此被称“杨无敌”。

太极蜚声北京之后,王公贵族纷纷递帖学艺。杨露禅考虑到当时八旗子弟的身体素质和健身目的,重新编排了套路,削减了高难招式,缩小动作幅度,使之适合穿长衫、留辫者练习。

学界评论说,杨露禅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杨氏太极拳,并由民间步入皇宫,再由皇宫弘扬于民间,极大的提高了太极拳的知名度、促进了推广普及。

挖掘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海外推广,还有赖于对其中文化内涵的挖掘。

郑旭东说:“随着中国功夫电影在国外的流行,中国武术逐渐被认识、接受,那时在他们眼里学武术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像李小龙一样所向披靡,可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中国武术精神。现在每次上课时他们会问类似‘老子思想和太极拳有何相通之处’等比较深刻的问题,不少外国学生都已由痴迷拳脚功夫转变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在太极名家看来,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紧密相连。杨氏太极的第五代传人,现任中国武术协会教委会委员的杨振河说,“太极拳是含蓄、中庸的文化,内在不显于外。

“开始练动性,有功夫以后以静带动,动不外显。最后全是意念,好像呆滞一样。其实此时,你的动劲全在‘静’里面。”

在40年专业的习拳、教拳生涯中,杨振河摸准了太极的四层境界。

他说,第一层还是从练习套路开始。等到周身运动摆脱僵硬、逐渐步入浑圆一体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太极推手了。

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粘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第二层境界是按照太极阴阳***练习身体的大松大放,开合有致,“必须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身体有个认识的过程”。

如果周身运动已经接近混沌状态、动静随人,就达到第三层境界了。

杨振河说:“第四个境界就是道家的思想,你已经没有进攻的欲望,但是只要你打我,你就会吃亏。”

文化与商业

在杨露禅故居,太极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方民风。

“太极拳讲究不偏不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有矛盾就要化解。”他说,“太极拳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元素,中国的道教、中庸思想、中国的人文性格。”66岁的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翟维川也肯定练习太极拳对民风的作用。他对记者说:“在广府,邻里都很合得来,吵架都很少。”翟维川之子及其外甥皆习太极。他也说,在现在经济社会中,广府人练太极拜师学习技击的少了,强身健体者多。

时间进入21世纪。经济大潮下的永年县也正在抓住契机,依托太极拳传统,开发太极产业。现在的古城百姓需要面对的是传统与现实的和谐共存。从1991年起,永年就召开“太极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试***挖掘太极文化的经济意义。2004年开始,永年县又大力实施4421工程发展太极产业。办《太极》杂志,编纂《永年县太极拳志》;确立“中国永年太极拳邀请赛”和“永年县年度太极拳比赛”两项固定赛事;培植和形成太极品牌产业。

当地的太极旅游也处在发展阶段,近几年游客才逐渐增多,每年以约20%的速度递增,今年到广府的游客约有40万人。但是即便如此,广府人还是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走在城中街道上,看不到有人向你推销纪念品,城中旅店客栈也不多见。要买纪念品吗在城中是没有的,只有到杨露禅、武禹襄故居去买。这其实就是太极文化很好的体现。

杨振河说,道家理论说的是通过练太极修心养性。如果心态暴躁,非要出手打人,就不是和谐。“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没有凹凸,达到自然的境界。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防止对方进攻。练得不和谐,非要去吃掉人家,又谈何容易呢。”他说,这与一个国家一样,如果没有经济后盾,就没有底气,硬要和谐而不可得。“我们搞经济要动心机、要算自己的账,但也要给别人生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别人能存在你也能存在,这样你有我也有。”

作为生意人,周经和习练太极已有十年了。他是新大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他说“太极拳文化元素就是以柔克刚。在做生意上也是如此。”

老人引杨氏篇9

如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促进学生文言文有效积累,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课题。

一、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 短小精练, 含义隽永, 韵律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读是学习的基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品味语言, 理解句子含义, 领会思想感情; 在读中感受古文的特点, 产生阅读兴趣; 在读中, 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 读, 要有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二是把握节奏, 读准停顿; 三是结合注释, 读懂意思; 四是细细品味, 读出情感。其次, 读, 要形式多样, 有引读、 分角色读、 齐读等, 多种形式地读, 能让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 《伯牙绝弦》 时, 我根据朗读步骤, 制作文言文诵读的微课,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微课自学。课堂上,我创设情境, 营造诵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借助多媒体, 通过范读、 引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在读中积累文言语言, 在读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 在想象中体会语言之妙

文言文, 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 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也是书面写作、 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文言文在简练的语言中赋予文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创造中体会文言语言的精妙。

如在教学 《杨氏之子》 一文时, 为了体会语言的精妙, 我启发学生想象: 孔君平到杨氏子家去拜访他的父亲, 杨氏子的父亲不在家, 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看看杨梅, 再看看眼前这杨氏小儿, 他想些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 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想象, 学生既体会了二人的内心活动, 又体会了语言的精妙, 感受到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又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在赏析中领悟语言之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 都是精挑细选的名篇。在文言文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推敲, 用心感受、 欣赏、 品味, 领悟古文语言的凝练, 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1.推敲精练的词语

《杨氏之子》 一文写了九岁男孩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 令人拍案叫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语言的精练。我引导学生抓住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中的 “未闻” 二字进行推敲。杨氏子为何不直接说: “孔雀是夫子家禽” , 而要加上 “未闻” 二字呢?通过比较分析, 学生体会到杨氏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 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从中反映出杨氏子思维敏捷, 语言机智幽默。

2.欣赏精美的句子

《伯牙绝弦》 一文只有5句话, 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 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知音情谊是教学的难点。于是, 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这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 体会其情感之美。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赏析句子, 通过引读、 想象画面读、 配乐读等多种方式, 不仅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深入体会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感情, 还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比中感知形象

美的获得, 首先是对形象的感知。只有深入理解课文, 才能感知人物形象, 形成审美体验, 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品位。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 《学弈》 一文时, 抓住“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 通过对比分析, 学生了解到学习态度不同, 结果不同, 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

四、 在拓展中感受语言之广

“拓展阅读” 是指相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 根据课文中的文言文、 古白话文等适量补充课外文言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文言积累, 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太少, 仅靠这几篇文言文课文是很难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只有不断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的水平也许会提高。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阅读资源 — —即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老人引杨氏篇10

关键词:目的论 红楼梦 中国文化 归化 异化

1.引言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很多翻译名家都对《红楼梦》进行了翻译。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也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就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两名翻译大家的译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位大家的翻译均堪称经典,但是在译文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杨戴译本侧重的是异化的翻译方法,霍克斯则侧重于归化的翻译方法。为什么对同一个文学作品,两个人会采用完全不同的两个方法去翻译呢?本文想通过对两个译作中的部分翻译对比,借用翻译目的论的原理解决这一疑问。

2.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它是由费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在费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翻译目的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翻译的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目的岁接收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3.杨译本与霍译本的不同翻译目的

杨戴夫妇翻译《红楼梦》,目的是为了向英美国家那些想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化,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知名度和地位。因此,杨先生的翻译基本上遵循了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他的翻译自然会遵循“忠实的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目的,重在传达文化思想。霍氏翻译的目则就像他说的:“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cessfully, 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has given me, I shall not lived in vain. (David Hawks, 1980: 6)”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译文读者在霍克斯的眼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让译文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这部中国小说给予译者本身的乐趣:“哪怕只能让读者体会到其中一小部分,我这一生也不算虚度了。”译者只有用英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学价值能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愉悦,这就是他的翻译目的。因此在翻译方法上选择了归化的译法。

4.杨、霍译文翻译实例浅析

4.1.词汇的翻译差异

1. 怡红院(第十八回)

杨氏:Happy Red Court

霍氏:Green Delights

在汉语中的解释是:快乐; 愉快。如:怡然自乐、心旷神怡、怡情等。而“红”,在汉字当中出了表达颜色之外,它象征了喜庆、吉祥等意思。杨老先生几乎是逐字翻译,翻译中保留了表达快乐的“怡”和表达吉祥喜庆的“红”。而霍氏则充分考虑到红色在跨文化中的差异性。在翻译时只保留了“怡红快绿”的快绿,因为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多含有暴力血腥的,既然怡红院的匾额曾经是“怡红快绿”,保留快绿一词,已尽其义。

2.蓬莱、弱水(相逢若问家何处 ,却在蓬莱弱水西)(第二十五回 )

杨氏:the Penglai Isles,Weightless Sea

霍氏:Westward of Paradise

“蓬莱”与“弱水”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蓬莱”就是神仙居住的海外仙山 ;“弱水”据说是位于中国西方的一条河,即便是一根羽毛落入其中也会沉下去。有时候也比喻爱河情海。杨宪益把“蓬莱”与“弱水”分别直译成“the Penglai Isles”与“Weightless Sea”。 不管是蓬莱还是弱水只是传说中的神奇的地方。熟悉中国文化的英文读者应该可以理解译文的意义。

4.2 文化的翻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氏: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霍氏: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一句话,一字之差,所包含的韵味却已经迥然不同。Heaven,指的是天,老天爷,象征了宇宙法则, 天道,这个符合中国千百年来传承下的思想文化。杨先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因此他完全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元素。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无疑杨译本是上上之选。而霍克斯的翻译目的仅仅是为了向一般的英国读者介绍这部作品,以取悦读者为目的。因此在翻译手法上采取了归化的译法,将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译作西方读者眼中无所不能的“上帝(God)”,这样的译法更加能吸引一般西方读者阅读的兴趣。

5.结束语

从杨氏夫妇和霍克斯对《红楼 梦》译文不难看出,译者应首先分析译文的语用目的。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进而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霍克斯以愉悦英文读者,以读者为中心,因而为了迎合普通英美读者的阅读心理,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其译文流畅易懂。相比之下,杨氏的译文则本着传播中国文化的思想和目的,以原文为中心,其译文更加地凝练持重。从西方读者接受的层面来看,霍译以其文字优美、语言地道更受青睐;而从向世界展示、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则是杨译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词典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桂东. 翻译研究. 海外英语,2010.6

[3]赵冬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科学出版社,2009.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老人引杨氏10篇

学习

物流专业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物流专业论文题目大全,物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

学习

孙权劝学的启示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孙权劝学的启示10篇,内容包括孙权劝学得到的启示,孙权劝学的故事及感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并运用成语,顺畅翻译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抓住具体的描法,揣摩人物生动的形象,在自主质

学习

特色婚礼策划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特色婚礼策划10篇,内容包括特色婚礼策划方案及流程,高端婚礼策划机构。在选择婚礼策划中心的时候,对于“坑爹”的皮包公司可要绕道而行,首先要考察该公司是否具备合法齐全的手续,从一家公司的内部环境大致也能看出公司的风格,或

学习

生活哲理文章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哲理文章10篇,内容包括生活哲理句子经典,生活哲理精辟段子。“用火烧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是会长出来。”“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但是,石灰过期,杂草又会生出来。”“斩草除根可行,但是草非常容易存活,草的种子很

学习

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10篇

阅读(26)

1.风韵犹存的,在虐恋中沉浮。(《私蜜》,2010年第1期)2.她就像一位风韵犹存的,散发着周身的芳香。(搜狐网,2010年1月30日)3.老板娘是青木美野里女士,60多岁,身材瘦小但风韵犹存。(《环球时报》,2012年8月7日)4.珍娜·露露布丽姬妲今年已年近80...

学习

星期天真好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星期天真好10篇,内容包括星期天真好的句子,星期天真好插曲。3、寄一份真情的问候,字字句句都是福祉欢愉,送一串深深的祝福,分分秒秒都是平安吉利,传一份浓浓的心意,点点滴滴都是平安若意。周一欢愉!4、天朗气清风和畅,周一到来云飘

学习

六一儿童节板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儿童节板报10篇,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板报画,六一儿童节板报简单又漂亮。长大了你就可以去远方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踏遍万水千山那时候,我就盼呀盼……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人一样去远方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

学习

女人冬季养生汤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女人冬季养生汤10篇,内容包括10款适合冬季养生汤,女人冬天滋补养生汤。中医讲“食”之有道,“补”也是有学问的,补不好可能非但不养生,可能还致病。下面我刊请几位资深中医专家讲讲怎样合理进补。养生经验35岁美女的美颇养生经

学习

爸爸你别走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爸爸你别走10篇,内容包括《爸爸别走》,爸爸你别走完整版。孩子,你别走爸爸不再逼你去奥数班,我已把电脑的钥匙放在你手上,让你在网上玩个够孩子,你别走上川大是你的梦想,下月就要中考,爸爸期待你来结束我们世代没有大学生的那个时

学习

人物性格描述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人物性格描述10篇,内容包括描述人物性格的词汇,描述人物性格的单词。领域本体描述是一切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活动的前提,提高领域本体描述的形式化与规范化程度、语义表达能力和本体知识推理能力就成为领域本体描述所一直

学习

我的信念教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信念教案10篇,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教案,小学理想信念教案20篇。一、关于企业档案教学学教育观念的回顾与分析回顾与分析我国历来关于企业档案教学学教育的观念及其对企业档案教学人才培养的影响,是研究当今企业档案教学学

学习

端午节祝福短信大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祝福短信大全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发给领导的祝福短信,端午节祝福儿童的短信。3.一人之乐,自个乐。大家之乐,长相乐。端午节与你同乐!愿你人生之路春风得意,闯关夺隘!事业腾达!爱情甜蜜!平安健康!幸福无疆!合家欢乐!4.端

学习

情人节礼物创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礼物创意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最有创意礼物文案,情人节必送十大礼物。4根油条和1个包子是最地道的光棍节礼物。四根油条就是11.11的四个1,包子就代表中间的那个点。这是光棍们的早点宣言,也成为&ldqu

学习

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10篇,内容包括社会劳动实践个人小结200字,实习实践鉴定表个人小结。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但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

学习

老人与海海明威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与海海明威10篇,内容包括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感悟,老人与海海明威散文。一、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他不但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且受到了当地一些渔

学习

老人生活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生活10篇,内容包括老人生活日常,关于老年生活现状的文章。夏天老人如何减少体内产热呢?1,减少活动,更要避免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及行走;2,避免情绪激动,“心定自然凉”;3,保持室内通风,可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来降温;4,如果出现

学习

关注空巢老人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注空巢老人10篇,内容包括关于空巢老人的近日热点,关注空巢老人的安全。昨天,学校组织了慰问空巢老人的活动,我听后,想:“慰问老人”太好了!我最想帮助老人了!终于有机会了!大队辅导员把6个中队长(包括我)叫去开会,说“明天中午

学习

老人护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护理10篇,内容包括老年护理心得感悟,老人护理十件事。老年病人的护理要求老年病人阅力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上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当他们患病后,由一支配别人的人变成了受别人支配的人,这种角

学习

老人与海读后感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与海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老人与海读后感十篇150字,老人与海读后感评语。学号:10105031034在***书馆借了差不多一个月的《老人与海》终于在下定决心翻开第一页后看完了,如果不是作业要交的日期逼近,还有还书的日子即将到来

学习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关爱空巢老人活动10篇,内容包括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广告。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

学习

老人节活动10篇

阅读(287)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节活动10篇,内容包括老人节的活动方案,老人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103篇。二、助老服务,努力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老人节期间,各单位都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助老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志愿上门、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助老服务

学习

百岁老人的秘密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百岁老人的秘密,内容包括百岁老人的秘密,活到百岁不痴呆的秘密。“个人基因测序服务又添新产品:想知道您能否长命百岁?只需要刮取少量口腔上皮细胞,我们将为您解读命运的天书!”面对这样的广告,你是急不可待,跃跃欲试?还是绞着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