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篇1
一提起教育,大部分人总会条件反射般地大批特批当下的应试教育,随后表现出对素质教育的向往。但是,人们对素质教育有多少了解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中学生眼中简单地被理解为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国外的教育是好的,轻松的,是素质教育,国内的教育是不好的,压抑的,是为了考试的教育。一些家长眼中的素质教育则被简单地理解为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一些学校则通过多开展活动,以使自身向素质教育靠拢,而不去反思这些活动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最后沦为为了活动而活动,以此来增加学校的宣传材料。总之,人们对素质教育有太多的误解。笔者通过搜集和阅读新教育实验的相关资料及其他文献,谈谈我理解的素质教育。
一、新教育实验研究下的素质教育
新教育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并以六大行动为途径。朱永新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虽然对素质教育没有共同的论述,但是大家公认三个标准。标准之一是,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相应地,新教育实验提出了“为了一切的人”。标准之二是,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发展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则倡导“为了人的一切”。标准之三是,素质教育是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即是终身教育,与此相应地,朱永新教授认为素质教育需要的就是扎实的行动。这里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为了一切的人”和“为了人的一切”,有别于我们经常听到和谈到的三个为了,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感受到的最突出的区别是主体的不同,一个是“人”,另一个是“学生”,这就充分体现了新教育实验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关注教师的发展。新教育实验努力建设这样一种教育境界,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协作成长的“理想村落”。只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不够的。新教育实验希望唤起教师们教育的理想,教育的激情以及行动的自觉,教师的发展,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教育实验在未来的发展中的两大愿景之一是,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过去的素质教育怎么就走了弯路?是因为我们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上走了偏路和弯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所谓的吹拉弹唱,是一种片面的特长教育。既而,新教育实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为人的最基本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该人的精神成长是通过他的阅读史实现的。再加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因此,新教育实验人认为素质教育应该从阅读开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该是阅读。素质教育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素质教育。谈到阅读对人的影响,对一民族的影响总是绕不开,犹太民族与阅读之间的事。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创造了很多的先进技术,并且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那么有统计显示,犹太人每个人每年阅读65本书,美国人则是45本书,而中国人呢?我们中国人只有5本书。既然应试教育给我们戴上了镣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
二、我的素质教育观
达尔文曾说过,方***知识是所有知识中最有价值的知识。那么,素质教育到底是要教给学生什么?有人提出,真正对学生们负责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素质不是所谓的知识和能力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同时,素质教育不是仅仅增加体育,文艺等课程就可以的,也不是单单增加课外,或是校外等活动就可以的,而是应该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达成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教给学生那些真正对其一生有用的东西,并且使教师和学生可以真正过上那种可以称其为生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这里只强调“幸福”,容易使大家误认为感官的享受很重要,以至过分重视情感体验。特别是现行的教育中,唯分数教育的片面性,甚至是畸形的。其实,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灵魂的教育,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因此这里加上“完整”,以强调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素质教育应该关注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及实现,人的内在灵魂与外部可能性怎样充分平衡和生成。素质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并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拼板,通过教育使具有各资质的人,自己能够选择决定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可以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基。
作者:张京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学院
新教育实验篇2
自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在新教育实验的麦田里,播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让全校师生真正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的目标是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让每位师生“多一份书卷气”,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到学有所成,教有所得。在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选取“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实验和探究。
走近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不讲究形式,只要参与,就有收获,只要行动,就有成就,是一种幸福的教育。秉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之理念,力求让实验成为师生实现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营造书香校园
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 “尚美教育”是本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尚美特色主题教育,让美浸润学生生活,让美点亮智慧人生。通过环境美、德育美、课堂教学美等影响,培养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的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打造文化走廊,让每块墙壁说话,让每块展牌育人,给学生以熏陶和教育。
读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倡导教师形成读书风气,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学校投资,由教科研室负责为全体教师统一订购《给教师的建议》《新教育》等书籍,开展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促进专业成长。
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制度 每天早上晨诵时间10分钟,午读时间20分钟,暮省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一节阅读课,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引导学生捐书、购书,开展好书换着读以及班级之间***书漂流活动。各班在黑板报上开辟“诵读园”“每周一诗”“今时推荐”等符合班级特点的栏目,并利用课间等边角料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计划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半年来,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习作、想象、表达、阅读能力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外,本校还积极开展作文竞赛、书法绘画竞赛、诗歌朗诵会、手抄报展、国旗下诵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提高素质,在活动中与书籍为友,为学生奠定人生中最美好的基石,打好最美妙的底色。
师生共写随笔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
教师随笔,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鼓励教师在网上建立博客或主题帖,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生活,教师们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生活,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小故事、教学反思等,同时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要求教师每天上网浏览“教育***”等网站,学校在“教育***”建有新教育实验主题帖,引导教师积极跟帖、回帖和发表文章。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学随笔,每两周一篇教学反思,让读书、写作成为教师一种生活习惯,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与写相结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读完书后,都要写读书笔记、随想等,可摘录,可感悟,使学生不断反思,读书写作达到完美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理想课堂、人人有责
加强集体教研 学校坚持集体教研制度,每周一、四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教师要树立主人意识,勇于展示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学校加强教研活动过程管理,成立教研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包干,全程跟踪指导。
立足课堂,打造高效全优课堂 科学分析本校近年来在教育上的特色,创建了适合学生、适应学校教学发展的“导、学、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学习指导案”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尚美”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美育”教育凸显出来,有支撑“尚美”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达到教学艺术美、师生表现美和教学效益美的结果。引领教师通过营造美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本学期,学校积极打造全优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展示课并开展好教研活动:新教育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秀选拔课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考核教师、激励教师。学校新教育团队先后四次组织新教育实验研讨活动,探索新教育实验的途径和方法,涌现出一大批“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学校将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搭建交流平台,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新教育实验让我们在成长的生命历程中,又增添了一道明媚的风景,那里蕴含着成功的欢笑,失败的思考……带着喜悦的余波,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饱满的热情,第三初级中学的师生们在教育的理想园里,体悟着教育的魅力,追寻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
(作者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
新教育实验篇3
本报记者陶继新 朱永新,苏州市副市长,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等著作,其倡导并付诸实践的“新教育实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前在青岛嘉裕关学校作报告的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生于毫末”的新教育实验 采访朱永新自然要从新教育实验谈起。朱永新说,新教育实验并非他的独创。100年前,在英、法等国就有了新教育运动,一些有识之士不满当时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和***精神的人,并办起了一批体现这一价值取向的学校。于是,新教育运动在欧洲迅速发展,并有了它的国际组织。此后,美国的杜威又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了理论阐释。新教育不胫而走,后来也有了“中国版”,陶行知是最早的实验者。蔡元培先生对新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理论研究与亲身实践。 2002年9月,新教育首家实验基地在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新教育实验很快波及全国,山东、广东、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上海等省市的一大批教师主动加入实验大***,千千万万的师生开始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 此后不到1年,新教育实验正式得到认证的加盟学校已近20所,主动参与实验子课题的近百所。1年半时间就有了100多所实验学校,许多个人还开设了新教育实验班。与此同时,“教育***”网站创办,点击率在很短时间内就超过150万人次,成为全国一个极富特色的大的教育网站。 “生于毫末”的新教育实验虽然尚未成就为“合抱之木”,却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枝奇葩。用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的话说,它已与国家新课程改革、华东师大教授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交相辉映,显示出独特魅力与昂然生机。 富有思辨性的核心理念 朱永新说,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永新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潜能开发中体验“高峰” 朱永新说,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你想毁灭一个学生,就不断地说他“不行不行你真笨”,这样,再行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笨。可见,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朱永新的入门弟子苏静教学不足一年,她的一群十几岁的学生就能背诵100至300首诗词,并能在两分钟内任你命题,写出佳作来。但苏静却说这本是自然之举,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潜能在有效开发并结出硕果之时,孩子们所感受到的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朱永新非常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认为这是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但有的并不是都如苏静
老师一样是在师生共同发展,而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所以,他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来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学生潜力的开发?所以,要对老师说:“说你行你就行”,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地说,而是千万遍地说;不是一天两天地说,而是天天讲。让这一信息根植于教师的心里。而教师一旦拥有了这份自信,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朱永新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让师生拥有智慧是智者之言,也是新教育实验走向真正成功的内在归依。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2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