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的作文篇1
2、这种机器人管家在生活中会让我们过得十分轻松。早上它会捏着你的鼻子叫你起床。起床后你点击设计的菜单程序,机器人管家就会接到指令,把早餐给你做好。当然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食材。然后我们出门了,机器人管家会启动做家务程序,例如:扫地、拖地、洗衣服等,然后就在家里静静地等着你回来。当你的快递到了,机器人管家还会帮你签收快递!
3、你回来的前一个小时,可以用手机给机器人管家发出指令,比如天冷了,暖风打开。晚上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会很累,机器人会给你按摩捏脚,还能给我们讲睡前故事。当我们睡着了,它就帮我们关灯,静静地休息了!
4、机器人管家不但在生活上帮助我们,在学习上也会让我们进步的!当你有问题不明白了,机器人管家帮你解析答案。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百度!当你有烦恼时,可以对着机器人管家进行诉说,它会放出欢快的音乐让你听!当你学习压力大时,它可以陪你做游戏。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2
我的奇思妙想
现在有许多机器人,你知道我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吗?
我的机器人,它身上有两个按钮,一个红色的,一个绿色的。红色的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绿色的是天上的交通工具。当你想出门旅游时你只要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再说一声:“我要去旅游。”它会立刻变成一辆旅游车带你去,还会给你准备一些旅游用品。当你上学起晚了的时候,你直接对它说:“我要去上学。”它会变成一辆自行车,不用蹬,坐到上面,它就会很快把你送到学校。它还能变成飞机,你按一下绿色的按钮,一架飞机就出现在你眼前。无论是在车里还是在飞机里,夏天它会发出冷气,冬天它会发出热风。说了这么多,我忘了告诉你们,只有它的主人才能控制它,它可以分辨出主人和别人的指纹?声音……
这就是能变成各种各样交通工具还能分辨主人和别人的机器人。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3
上周六的文社特长班,魏老师布置了一项令人意想不到的作业:让鸡蛋感受一下“飞”的感觉,并且在鸡蛋落地时不让它破裂。我听了作业以后,一头雾水,不知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回到家,我给鸡蛋做了两件“外套”:把鸡蛋放入一个包装袋中,然后将包装袋卷起来,在卷的过程中,我小心翼翼,才使鸡蛋宝宝的身体没有四分五裂。接着,我把卷好的包装袋装入一个小杯子中,就大功告成了!
早上,我带着自己的“杰作”来到学校,发现同学们的作品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的给鸡蛋做降落伞,有的给鸡蛋做热气球......看着那些姿态万千的作品,我的鸡蛋是否会经得起考验呢?我在心中祈祷:但愿别碎!我不由自主有些担忧了。
终于,游戏在同学们的期盼中拉开了序幕。先由男生来“投蛋”。平日爱装酷的男生现在变得扭扭捏捏,像个大姑娘似的,谁都不愿当开头炮。最后,刘凯自告奋勇,“捷足先登”。只见刘凯胸有成竹地站在护栏后边,看上去神情庄重,可手却有些瑟瑟发抖。他将鸡蛋轻轻摔下去,只听“啪”地一声,女生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拆开鸡蛋的防护装备:“鸡蛋碎了!”。接着,男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摔,可他们看上去都十分紧张,全身颤抖,“如临大敌”。结果,男生组只有一个郭博宇胜出。
到我了。我双手捧着全副武装的鸡蛋,心里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我双手捧着鸡蛋,眼一闭,心一横,将鸡蛋轻轻扔下去。随后传来男生们“碎了,碎了!”的呼喊。我不禁有些垂头丧气,沮丧极了。后来,我们女生只有陈颖婕胜出。游戏还在继续,同学们欢乐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4
2、多功能黑板是长方形的,咋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仔细一看,它全是用铁做成的,上面有一个红色的东西,那就是警报器。
3、多功能黑板有两个特点。
4、第一个特点,老师上课时如果手软了,就对黑板说出另外需写的字就可以了。如果要檫黑板,就对黑板说一声“擦”就自动擦掉了。第二个特点,平时老师写错字,同学们就抓紧时间笑一笑,而现在,老师写错了字,同学们还没看见就已经改好了,再也不会是一片嘲笑声。
5、其次,下课时黑板上会出现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让同学们自由预习,当让同学们一起读时,你没有读,警报器就会响,你可就惨了。不过,你不用担心,当警报器响了,你赶快跟着一起读,警报器马上就会“哑“,你就会“有救”了!
6、这就是我的奇思妙想,妈妈曾告诉我:“你的任务是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祖国的接班人!”我一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中,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到过硬的本领,我的愿望才能实现。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5
去年,我们和法国五家博物馆推出“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展出来自法国五家博物馆的十件镇馆名作。因为展览实在太受欢迎,每天展厅内人头涌动,于是我们利用周六周日开设了夜场,利用光影营造了异于白天的氛围。公众欣赏完艺术作品走出“国博”,看到长安街的华灯和天安门广场的夜景,想必都会想起《博物馆奇妙夜》。
《博物馆奇妙夜3》给我的感受不同于普通观众,我更多地考虑专业方面的问题,考虑电影给公众带来的影响。毫无疑问,《博物馆奇妙夜3》推动了观众对于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的了解,这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有一些误解。
博物馆夜间安保
连苍蝇都飞不进去
《博物馆奇妙夜3》带给公众最大的误解应该是博物馆夜间安保问题。赖瑞和他的古董小伙伴们在纽约自然博物馆畅通无阻,到了大英博物馆后三句两句骗过门卫便可以在各个展厅自由穿梭,这都是电影的戏剧化处理。实际上,博物馆安全保卫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肃,冰冷到不会考虑人性问题。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我们有现代化的安保措施,人防、物防、机防几重措施保证博物馆和文物的安全。每个展厅都有电子锁和机械锁,需要几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开门,晚上闭馆后蚊子苍蝇都不可能飞进去,可以说固若金汤。夜间加班可能会开一个展厅,但是绝不可能进入别的展厅,更别提在展厅间穿行了。
《博物馆奇妙夜3》是部奇幻喜剧电影,编剧打破了全世界博物馆的基本规则,利用博物馆的内容想象了很多好玩的情节和桥段带给大家欢笑,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奇迹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对主角赖瑞的职业―夜间保安充满好奇。大英博物馆的女保安甚至断定来自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赖瑞工作时会配备真***和武士刀,其实这都是喜剧效果。世界大多数博物馆安保人员配备的都是消防***,以便发生火灾时应急使用。如果真的遇到需要动用真***实弹的状况,那么出现的就是警察,而不是保安了。 “疯狂原始人”不仅从美国疯到了英国,还阴差阳错获得了爱情。 斯蒂勒在影片中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博物馆看守,这一次他的冒险之路带上了儿子。
博物馆交流是个复杂工程
为了解开“魔力金牌”逐渐失效的秘密,赖瑞在馆长的帮助下以交流为名带着一批文物前往伦敦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亲。电影中文物交流活动轻而易举便实现了,好像馆长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实际上,博物馆之间文物交流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以国家博物馆的“罗丹雕塑展”为例,我们和罗丹博物馆接触后形成展览的意向,双方谈判确定展览目录,最后两馆共同探讨保险费、运输费等细节,其中保险费和运输费还要经过国际招投标,得到中法两方的认可。因为体积重量巨大,“罗丹展”最后确定的139件作品单单运输费便接近500万人民币,这也是“国博”历史上最高额的运输费。经历漫长的谈判后,2014年9月18日在***副***和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的见证下,我和罗丹博物馆馆长在巴黎签订协议。之后139件作品分两架飞机运到中国,落地后由警车押运到国家博物馆,在海关见证下验收开箱,确认没有走私行为及其他不法行为后才开始布展。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介绍,实际工作中会有更多更复杂的情况,所以不可能出现赖瑞开着一辆小货车押运,还“走私”了赖赖等小伙伴的情况。当然这是部奇幻电影,和现实当然不同,我们也没有较真的必要。《博物馆奇妙夜3》中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空间跨越,把博物馆文物的历史内涵和相互的文化关系做了很好的链接,让很多公众了解到不同馆藏之间关联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奇迹永不落幕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6
低年级孩子生性好动,喜欢具有趣味性和奇妙色彩的数学知识,但鉴于教材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学生叙述数学原理,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为孩子打造一片奇妙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乐趣。
【关键词】奇妙数学、学习热情、乐趣
【正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常发生疑问或感到惊奇,对数学时时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还能不喜欢数学吗?可是,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的教材又比较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孩子们叙述数学原理。有些孩子一提起数学马上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学生对数学的评价是――枯燥无味。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教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创设奇妙数学,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数学的奇妙,使他们对数学有学习的热情,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 活化教材,点缀奇妙。
1、生动的语言活化教材,为数学点缀奇妙。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对一些神奇的东西发生兴趣,尤其是小孩子对一些奇妙的东西就更喜欢接触和研究。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活动线索,具体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和引领。在教学中,我常常以拟人的方法把新的概念介绍给孩子,如“热心的0”、“余数说了算”、“谁做小弟弟”等。有时我还以一种挑战的口吻,提出一些奇妙的问题,如“你知道这把魔尺的威力吗?”“你是个负责的统计员吗?”……这些语言尽管简短,却将教材内容一下子活化起来,为数学缀上了奇妙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孩子们喜欢置身于奇妙的数学,享受着数学学习的乐趣。
2、形象的展示活化教材,为数学点缀奇妙。
教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将这些进位加法整理成了“进位加法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理解,促进计算技能的发展,我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进位加法表,孩子们通过斜着观察发现: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11,当我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成一竖行转过身时,孩子们的眼神有惊喜、有疑惑、有若无其事,按照常规我追问道:“这些算式的得数为什么都是11?”一些悟性高的孩子马上就有了发现:“因为一个加数在依次减少1,另一个加数在依次增加1,所以得数才会一样都是11。”多么精彩的回答呀,可是刹那间我想:这么抽象的概念,有多少孩子能真正领悟呢?又有多少孩子会将此规律深刻地植入他的小小数学世界呢?能否借助点什么来升华一下这个知识点呢?于是有了以下计策:出示两盘草莓(***片),左边9个,右边2个,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草莓只要怎样想?学生列式:9+2=11。随即我从左边盘里移过1个草莓到右边盘里,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不难发现:左边盘里少了1个,而右边盘里多了1个,但是总数不变,还是11个,想算式8+3=11。接着,我没有继续移动草莓,而是要求学生想象,如果老师再从左边盘里移1个到右边盘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此一来,孩子们借助直观的草莓***片顺理成章地展开了自己的假设,原先叙述的变化规律形象地展示在孩子面前,使孩子们深刻地悟透了为什么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和为什么不变的奥秘。
低年级孩子,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兴趣浓厚,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特别是枯燥乏味的知识提不起兴趣,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形象起来,并使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奥秘,对数学学习保持着一份热情。
二、 延伸教材,渲染奇妙。
学完“认***形”这一单元,我为小朋友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课始,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喜欢做手工,现在我就在你们面前献丑了,你可得当个好观众啊!”接着,便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一步一步地做出了一个纸风车。当学生看着旋转的风车出神时,我立马扣紧学生萌动的心灵――小朋友,多么神奇啊,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变成正方形的,甚至还成了一个风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来研究神奇的***形,用你们灵巧的手儿创造神奇!随即板书下我自编的课题“神奇的***形”。学生们一个个兴致盎然地加入到创造神奇的队伍中,通过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这一系列的操作,学生们对***形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亲自领略着***形的变化和神奇。如此神奇的数学,怎能不引人入胜呢?
三、 补充素材,增添奇妙。
教学中,我还时常补充一些有趣的素材,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数学的神奇,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给孩子们做过这样一道题目:一只鹅比一只鸭重3千克,已知鹅和鸭共重9千克,问鹅和鸭各重多少千克?这是一种典型的和差问题,通常是引导他们通过画线段***来分析解答。在表示鹅重量的线段上去掉3千克,同时在总重量里也去掉3千克,这时就成了两只鸭的总重量为6千克,从而求出一只鸭的重量为3千克;或者在表示鸭重量的线段上添上3千克,同时在总重量里也添上3千克,这时就成了两只鹅的总重量为12千克,从而求出一只鹅的重量为6千克。可如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能明白吗?或者说能完全明白吗?于是我灵机一动,有了以下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一:让“鹅减肥”,让那只大肥鹅减肥,让它与一只鸭子同样重,这样两只鸭子的总重量就是9-3=6(千克),从而求出一只鸭子的重量为3千克。
奇思妙想二:让那只鸭子胖起来,让它胖成与鹅同样重,这样两只鹅的总重量就是9+3=12(千克),再来求出一只鹅的重量就是6千克。
当孩子们听完这两个奇思妙想,不禁为之神采飞扬,并连连说道:“好有趣!”“老师,再给我们做一道!”是呀,数学具体了,就看得见摸得着了;数学变得奇妙了,孩子们就喜欢了。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7
[关键词]平面设计;奇思妙想;“头脑风暴法”
[中***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101-02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平面设计在商品流通系统和市场运行机制中作为信息传达的媒介,为商品媒体和商业宣传起着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它在各个领域向大众提供各种视觉信息以引导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平面设计需要注入新的观念来支撑,在注重商品信息传达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设计思维过程中奇思妙想的表达和运用。
一、“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奇思妙想训练的有效手段
通过大胆想象可以让人的思维挣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大脑活跃、兴奋起来,在脑海中浮现许多有灵感的想法,有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感觉。正如玛萨・格莱姆所说:“灵感出现了,它从哪里来?大多从生活的兴奋中来。我从树的丰富品种,从浪波,从一些诗歌,从辟开静水朝我游来的海豚景象等任何能加快到瞬间的事物中到灵感。你可以称之为灵感或是必要需求,我真的不知道叫什么好。”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这些有灵感的想法呢?“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头脑风暴法”,也被称为智力激励法。起初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大脑的错乱状态。后来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并把这一方法应用于发明、创造、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53年,该方法被作为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正式提出。奥斯本由此也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奥斯本发明“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激活脑细胞,使大脑思维好似一匹野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激发出尽可能多的创意。在平面设计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时,我们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会后评判原则。要求在会议过程中不过早地对发言人提出的建议或想法盲目下断言作结论,不对别人的意见做任何批评或评价,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 束缚别人的想象力,破坏别人的心理环境。因此,会议中间评判是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大忌。要想保证“头脑风暴法”取得成功,就必须采取会后评判的原则。
其二,求量保质的原则。从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来看,量变是质变前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后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质变,都必须以一定的量变作为准备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在“头脑风暴法”中规定的时间内,激发出设想的数量越多,就越有几率获得极富有奇思妙想价值的设想,也就越有可能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
其三,主题明确,目标集中。讨论的主题可提前5~10分钟告知参与者,让参与者会前有所准备,便于把参与者从各自繁忙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转换思维角度,缓解紧张情绪,适应会场环境。为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准备。目标集中有助于参与者群策群力,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数量的设想。
其四,坚持***思考、自由发言,杜绝交头接耳、私下交谈。不允许有任何暗示的手势或表情,不允许有任何破坏会场氛围的小动作。绝不干涉别人的思考,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会议提倡任意思考,自由想象,即兴发挥,任何奇异、怪诞、不可思议、意想不到的想法均成立。提倡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相互影响,相互感染。
其五,充分民主,一律平等,不计功过。充分创造民主环境,激发每位参与者想象出更好的设想。参与者不论来自任何行业,职位大小,性别差异,年龄老少,有无,一律平等。参与者的任何设想,不论大小,都要采取无名制记录,不追究任何责任,没有任何奖赏机制。
二、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获得奇思妙想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头脑风暴法”中,参与者的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思维方法都是一条航线,只要引导得当,每条思维方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想象,都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因此,在“头脑风暴法”中应引导参与者在其头脑中展开联想的翅膀,从而达到联类无穷、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设计主题的深化和升华,还是获得新设想的重要途径。另外,通过联想,参与者可以从别人的设想或发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达到知识互补、智力互激和信息增补的思维碰撞局面,不断拓展新思路并引起思维共鸣和连锁反应,形成新的设想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引导参与者进行联想思维时,我们不妨从联想思维的方法入手,举例引导。如接近性联想:牙膏―牙刷、医院―护士、火车―司机、***队―士兵……其目的在于启发参与者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或经验把两个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中寻求一种潜在联系,从两事物的形态、构造、功能的相似性中挖掘想象的拓展、延伸和衔接。相似性联想:狮子―老虎、天鹅―鸬鹚、猴子―猩猩、凤凰―喜鹊……其目的在于启发参与者通过两个事物之间在形态、构造、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或相似关系中挖掘想象的拓展、延伸和衔接。对比性联想:粗―细、浓―淡、轻―重、冷―暖、传统―现代……其目的在于通过从与某一事物相关的形态、结构、功能、色彩等的相反或对立面中引发想象的延伸和衔接。仿生性联想:大象头―防毒面具、蜻蜓―直升机、七星瓢虫―轿车、茅草―锯子、青蛙―跳跃机、鸟的翅膀―飞机的机翼、蘑菇―降落伞、斑马―斑马线……其目的是通过从某些生物的奇特构造、机能和奇妙的本领中引发想象的拓展、延伸和衔接。
想象是把保存在人脑记忆中的表象通过加工、改造、删减、整合而产生新想法的思维过程。它借助联想展开,是联想的高级形态,是创新的起点。参与者通过想象中的再现想象和创新想象或者是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不仅能勾勒出从未见过的形象,而且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形象。在“头脑风暴法”开始前,对这次会议活动的目的、步骤、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等的设想都是通过想象事先设想好的。另外,在参与人员的发言过程中,当某人的设想成立,但表述不完备时,也只有通过想象来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想象是创意和知识化的源泉。在平面设计中,要大胆地发挥个人、团队或集体的想象,对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想象,要及时捕捉,进行分析评估,并付诸行动,通过设计实践完美地表达出来。
三、评估、筛选定案
(一)评估
对参与人员提出的设想归纳整理后,依据设想有无根据性、价值性、独创性、效益性等对其进行筛选,再由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组织策划人员、技术人员、调查人员、分析人员、专家等对筛选的设想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之一是依据设计调查、市场分析、设计定位、创意、表现和效果等进行质疑评判。质疑要从不同的立足点对各种系统化的设想进行全面的评价,质疑过程要有怀疑一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提出的质疑越多就越能发现阻碍设想实现的制约因素。而制约因素能否完全排除是评估设想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评估标准之二是依据市场取向对能够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和创造需求的设想予以采纳。当设想转化为设计成为商品整体中的一部分,伴随着商品一同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并为消费者所接受、认可和喜爱时,它就已经满足市场需求,而此时设计本身所传达的创造性和未来性的内涵和价值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也实现了。
(二)筛选定案
评估设想结束后,依据各项目设计的标准要求对构思阶段的多个方案经优化选择,评估比较后筛选出1~5个创意上占优势的设想,再由设计公司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会议商讨,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再由设计部门将该方案运用精确的表现手法使之得以完美体现。
总之,奇思妙想是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并在此过程中打破常规有所创新的创意思维。在平面设计中要想获得奇思妙想的创意思维,就要注意从奇思妙想创意思维科学的培养方法和训练入手,全方位地提高思维能力,在平面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脑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头脑风暴法”大胆想象,及时捕捉,依据评估标准分析其可行性,来获得奇思妙想的创意方案。同时,我们也必需坚持艺术修养和想象力并重,技术为想象力服务的原则。统筹和调动一切可能的有利因素,使创意思维的美好想象由设想真正转化为现实,为奇思妙想方案的最终实现做充分的准备,从而更完美、有效地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刘道玉.创造思维方法训练(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晓芒.正确思维的基本要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8
关键词:猜;数列;极限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17-02
数学中有一些难题,我们没有办法利用常规渠道直接推算出正确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大可不必钻牛角尖。尝试退出来,解读条件,从可以接近的角落慢慢敲击,最终将答案破出!而这种奇妙的方法就是――猜!
而这种例子,在高中时期数列题型中较为常见。求通项公式时,我们往往会被要求根据递推关系式或其他已知条件求解出通项公式 ,而且通项公式 也不会告诉你是否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事实上,它往往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非等差非等比数列。下面我们举个例子:
例一:已知数列 满足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解:
法一:(直接法)
(利用题目所给条件,尝试得出形如 的关系,再使用累加法。)
由 ,得
显然这种方法计算量大,我们可以尝试另辟蹊径。
法二:(利用猜!)
(第一步:利用 先求出数列的前n项)
由 及 ,得
(第二步:由以上条件猜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此可“猜” ,
(第三步:利用“猜”之后,我们要证明自己的猜想,这里使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当 时,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 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 时,
由此可知,当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何 都成立。
显然,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计算量较少,操作方便,运用到我们高中熟悉的数学归纳法。
在这里,大家也许会恍然大悟,这个奇妙的“猜”其实就是数学归纳法模式中“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前三步!当然,如果把对比数学归纳法,奇妙的“猜”就是其关键的前三步,这样说来,我们以前已经不知不觉接触过这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除了在数列常见题,数学归纳法中可以见到“猜”的身影,我们也可以在极限中利用到它。
就比如接下来的这几个例子:
例二、证明:
证明:
第一猜:
第二猜:
两个猜想都验证了等式,第一猜运用了定义,第二猜利用了不等式思维。
例三、运用不等式思维求解
法一:
由于没有运用到不等式思维,不符合题意
法二:
第一猜: ( )
成功!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9
为什么这些书***大人非读不可?
在读书人的世界里,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书单。面对浩瀚无边的书海,我们离不开书单的指引,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书单相伴随行。读书人需要别人指点,而博览群书的人也总乐意与人分享读书心得。一份好的书单,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关于书的书。它是读书人爱书、读书、藏书的总结,它可以横跨历史、文学、美学、科学等多个维度,畅谈奇书逸事,谈书的意义与价值、阅读的必要,谈读书人对于书籍无可救药的痴迷。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马特尔也给我们开出了一份书单,这份书单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独到之处。打动读者的除了马特尔不同一般的视角,更有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读书的无限热爱。他的荐书形式前所未有,成为读书界的一段佳话。2007年,一件偶然的事情让扬・马特尔突发奇想:为了让领导人在百忙之中能够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宁静,也为了让领导人能从阅读中获得滋养从而更好地“引领国家”,他决定为在任的斯蒂芬・哈珀***荐书。于是,他开始了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阅读、思考、写信和邮递的历程。他每两个星期写一封信、谈一部文学作品,并将相应的书籍随信寄给哈珀***。就这样,他坚持了四年,共寄出101封信。
虽然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哈珀***从没有以个人的名义给马特尔任何亲笔回复,而只是让自己的下属写了几封干巴巴的、公文式的回函,但在这场为期四年的以作家和***为主角的读书会中,哈珀对马特尔给他荐书的个人态度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活动的意义与影响早已超出最初的预想。在给***荐书的过程中,马特尔得到了其他读者和作家的积极响应。他为读书会专门建立的网站也吸引了众多热心人的围观。许多人自告奋勇地加入了向***荐书的行列。他们向马特尔赠书、荐书,希望通过他向***转达。这其中,有些书被马特尔转寄给了哈珀***,更多的则在写给***的第71封信中一一列出。在马特尔中途有事不能继续这项工作的时候,有好几位作家踊跃接替了他的工作,使得给***荐书的活动在四年中从未间断。
有趣的是,本次活动还催生了其他一些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一位叫米歇尔・普罗旺斯的艺术家截取了马特尔推荐给哈珀的第一本书《伊凡・伊里奇之死》的第1行、第二本书《动物庄园》的第2行、第三本《罗杰疑案》的第3行、第四本《我坐在中央车站旁哭泣》的第4行,依此类推,直到第65本书,她将这些句子串在一起竟然组成了一部有趣的作品,取名《经典烩》,还专门为此书制作了精美的有声版。凡此种种,马特尔给***荐书的行动逐步演变为由他本人领衔,众多读者、作家踊跃参与的读书、荐书、谈书论书、玩味书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扬・马特尔不愧是一位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家,他向人们诠释了书单的魅力,让参与者在读书荐书活动中感受到与人分享的极大快乐,并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书单类***书的另一番风景。
哈罗德・布鲁姆说:“每个人都会有或应该有一份荒岛书单。”我想,他的意思肯定不是让我们对某一份书单照单全收,而是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说的那样,要有自己的“书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书单,逐步营造自己的书圈;我们的书柜里也应该有几本书单类***书,那些关于书的书。读书人都会有某种书单情结。
(亦凡/文)
【一句话书评】
和大多数作家一样,扬为书而生,靠书而活――那些他读的和他写的书。他想与您共同分享那份对书的热忱。
――爱丽丝・凯珀斯
为什么这些书非读不可?马特尔敏锐犀利、富有洞见的沉思冥想将会告诉您答案。
――《今日草原书屋》
奇思妙想的作文篇10
摘 要: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先锋代表,其爱情诗也因独特意象的运用受到追捧。爱情诗《歌》中邓恩巧用各种意象,产生陌生化效果,增强诗歌的艺术感。
关键词:《歌》;意象;陌生化
中***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1.引言
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先锋代表,他的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布道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爱情诗歌。多恩的爱情诗歌独辟蹊径开创了诗歌先河,充满奇特的意象,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
诗歌意象以语言为载体,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而诗歌的创作就是诗人将客观事物转化为意象,使主观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生动地再现。在诗歌创作中,邓恩对诗歌的意象进行创新,摒弃了陈腐的比喻,运用新奇的意象,通过将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拉长了审美的时间,给诗歌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产生陌生化效果。
2.意象的陌生化效果
第一个对“陌生化”理论进行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陌生化”,却使用了“惊奇”、“不平常”、“奇异”等说法。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言的就是一种陌生化手法。正是因为通过这种陌生化手法,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从而使读者有惊奇的。同时,“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由什克洛夫斯基(VictorShklovsky)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强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17世纪诗人评论家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在1693年评论邓恩时写道:“喜用玄学,不仅在他的讽刺诗中如此,在爱情诗中也如此。爱情诗本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微妙的思辨,把女性们的头脑弄糊涂了。”在爱情诗《歌》中,邓恩借助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奇特的意象和夸张等使行文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效果。这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达成某种契合,它们都侧重感觉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强调艺术技巧在增强可感性上的重要地位。
《歌》是一首爱情诗,在这首诗中,邓恩对女性的朝三暮四和见异思迁进行了讽刺。这一主题在艺术创作上十分常见,但在《歌》中邓恩巧妙借助多种艺术手段让陈腐无趣的主题改头换面,赋予语言新奇感和惊奇感。邓恩主要借助奇特的意象进行创造性地破坏,将《歌》中熟悉的事物和情感陌生化,使该诗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诗人在第一小节中将多种奇特的意象“陨星”、“人形草”、“魔鬼的脚”、“美人鱼歌唱”和“风”并创造性地将它们组合。这几种意象看似毫无关联,“陨星”属于现代科学的领域,“人形草”和“风”属于自然科学,而“魔鬼的脚”和“美人鱼歌唱”则为古代神话传说。这几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组合到一起,使人摸不到头脑。诗人为何要选取这几种相隔甚远的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恰恰是这几种奇特的意象和意象的奇妙组合体现了诗人的智慧所在。
实际上,邓恩巧妙运用这几种意象表述了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将不可能具体化。就“陨星”而言,没有人可以抓住一颗陨落的流星。“人形草”指的是“蔓德拉草”,这种草的草根形状极像人体,下部劈开,像人的两条腿。因外形与人相似,诗人将“人形草”比喻成女人,但让一种植物孕育胚胎却是极度不可能的。一般认为,“魔鬼的脚”状如鸭掌,整个脚掌连在一起或者状如牛羊等的蹄子。世界上没有人有足够勇气接近魔鬼,将魔鬼的脚劈开。因此,该意象再次传达出一种不可能。“美人鱼歌唱”则指的是希腊罗马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塞壬(Siren)唱的歌声。塞壬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航海者听到后会被歌声迷住,触礁遇难或者受到蛊惑,流连忘返,不思行进,最后饿死在海上。因此,没有人可以听到塞壬的歌声而不受蛊惑。“风”这一意象出现在很多诗歌中,但在这首诗中,“风”这一意象使用的目的却打破了常规和人们惯常的思维。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不可能。虽然风可以将散播种子,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却不可能让人的地位提升。
由以上可以看出,诗人抓住了这几种意象的共同点,即完成这几种事情的不可能性将科学领域的意象与神话中的意象巧妙结合。但同时这些由普通语言构成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却打破了常规。“陨星”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现象,它代表着稍纵即逝的时间概念和人们许下的美好愿望,但在这首诗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可能性含义。因此,该意象打破了常规,使整首诗变得独特而新颖。虽然国内读者对“人形草”不熟悉,但是对类似人形的植物,如人参等却很了解。人们惯常的理解是人参代表着长寿健康。但邓恩将这一意象的含义陌生化,让植物孕育生子。在很多读者看来,这种思维方式不可接受,这也是邓恩在新批评以前受到抨击的主要原因。但他对意象的奇妙运用,他“古怪”的思维,却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的诗歌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的原因。他打破常规,提出让植物孕育后代,这挑战了人们的传统惯常的思维,创造了奇特的艺术感觉。在表达不可能时,人们惯常思维是摘星星,摘月亮这样的行为。而邓恩却使用了神话中“魔鬼的脚”这一意象。这一意象首先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因为人们会使用“魔鬼”这一意象来说明邪恶势力和黑暗。而具体到魔鬼的某一个部位,是非常人所能及的。因此,该意象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陌生、分辨不清的感觉,造成陌生化的效果。“美人鱼歌唱”的意象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它常用来指蛊惑人心的事物。在《歌》中,这一意象却表明了一种不可能的情况,了人们对该意象的惯常理解和常规认知。总之,这几种表达不可能的意象的选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和感受,使人们产生新的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这几种意象的奇特组合,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拉长了审美体验。现代科学中的“陨星”,自然科学中的“人形草”和神话中的“魔鬼的脚”和“美人鱼歌唱”被糅合在一起,现代的理性和古代的迷信思想进行碰撞。反常规的组合一开始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但随着认识的加深,却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艺术感觉和艺术之美。
诗歌中各种神奇意象的奇特组合打破了人们惯常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将诗歌语言与普通生活中的语言区分开来,赋予诗歌一种特殊的气氛,使读者产生新奇的、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能够与众不同、个性鲜明,一系列奇特意象的应用和组合是一个重要原因。《歌》中的意象不仅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加深了审美难度和审美体验,而且意象为主题服务,烘托了诗人对不忠实于爱情的痛恨和怒斥。由此可见,运用意象含蓄地表达爱情比直白的表达方式更耐人回味,也更具艺术上的可读性和审关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刚.诗歌语言的陌生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
[2] 李正栓.奇想怪喻,雅致入理[J].北京大学学报(语言文学专刊),1997.
[3] 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正栓.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约翰邓恩《跳蚤》赏析[J].名作欣赏,2005(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奇思妙想的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