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人篇1
1、女人的自然本质有多少不如我们男人的地方,就有多少优越于我们的地方。——柏拉***
2、妇女不仅仅需要一个和她相好的同床人,她首先需要一个朋友,一个伴侣,一个她可以与之商量一切事情的丈夫,包括她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在这样时刻撇下她一个人,干脆一走了事的人。——彼德丝
3、女人跟男人一样的也是人,也是***的人。女人有拒绝大男人沙文主义的权利,有拒绝当男人附件的权利,有拒绝被男人骑到头上吆五喝六的权利,有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泊杨
4、世上没有比有德的妇女更可爱的了。——阿拉伯
5、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高尔基
6、妇女染有庸俗化习气的家庭里,最容易培养出骗子恶棍和不务正业的东西来。——契诃夫
7、一个女子最能使人心醉的迷人之处,莫过于在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胸怀前表现出来的娇弱。——查尔斯·里德
8、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要美得多么。——达·芬奇
9、女人不仅喜欢征服人,而且还喜欢被人征服。——萨克雷
10、对女人愈冷淡反而愈能得到她的注意。——普希金
11、女人们不断为了爱情而自寻短见,但是一般说来她们总是做得很小心,不让自杀成为事实。通常这只是为了引起她们情人的怜悯或者恐怖而作的一个姿态。
12、妇女之中有战士有画家有诗人。语文存在一天,克娄巴特拉的英名就会存在一天,但不是因为她征服了乔治三世——而让狗儿高兴叫就叫吧,高兴咬就咬吧,此乃上帝使使然。——马克·吐温
13、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希特勒()
14、要在人前庄重而在丈夫面前妖治,只有天才办得到,而这等妇女是不多的。这是夫妇之间长期恩爱的秘诀;在一些缺乏那种双重奇才的女子,只觉得长期恩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巴尔扎克
15、就妇女在其它方面的才能来说,我倒是经常发现妇女一结婚,才能就完蛋了。——歌德
16、大概是由于妇女缺乏冒险的精神,所以她们不像男人那样喜欢证券投机和开矿办企业这类事情。妇女只有到了精神沮丧的时候,才会对性的勾当发生兴趣。——马克·吐温
17、女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男人是茶,不同质地却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
18、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苏格拉底
关于女人篇2
为什么敌视生命的宗教如此青睐女人?
大概因为女人软弱,而且使人变得软弱吧。软弱不是人们所谓“善”的同义语吗?“他们自以为善,因为他们有跛足”,这话真是顺耳。
软弱的灵魂易于轻信,所以女人才会欢迎宗教,并且大受宗教欢迎。
人是矛盾的动物:一方面是易于腐朽的肉体,一方面又有渴望不朽的灵魂。人的身上有两个主人,一个是大自然的意志,一个是自己的意志。
女人站在大自然一边,用肉体来诱惑我们,使我们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从而忘记自己不朽的使命。女人是大自然派到人类中来的第五纵队。
不可否认,女人也有心灵,不过扪心自问,我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心灵而爱上她吗?好象不会。爱不过是戴着诱人面纱的性而已。
我喜欢这样的句子:“我希望世界如此:男人善于作战,女人善于作战士的消遣。其余一切都是扯淡。”
关于女人篇3
话题一:妇产科里的男大夫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远离都市的县乡医院,妇产科里难觅男大夫的身影。近20年来,随着观念的日益转变,妇产科里的男大夫日渐增多,大医院妇产科的男大夫比例达40%左右,尽管如此,在全国将近10万名妇产科大夫中,男大夫仍不到10%……
“男医生怕女病人.女病人怕男医生。”某县医院妇产科的刘医师对此深有体会,第一次坐门诊的感受至今难以忘怀。那天,他正襟端坐在门诊诊室里,一会儿,进来一位30多岁的女性,她看到是一位男医生,愣了一下,未等反应过来,刘医师已很有礼貌地请她坐了下来:
“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
“没有”。
“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那您有侍么病需要看或有什么问题需要医生的帮忙?”
“……”
问完病史,刘医师请病人上检查床进行妇科检查,病人很为难而又不知所措地站在检查床前:“为什么要检查?”
“ ……”
“我已在××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没问题。”
“也许真的像那家医院医生说的没问题。但您不是认为您自己还是有问题吗?如果不检查,那您今天来看病的目的又如何才能达到?”
“……”
以后类似情况常有发生,也有极少数女性患者看见刘医师转头就跑或到检查时拒绝检查的,对此,刘医师从不勉强。
面对众多的女病人,男性大夫是如何从寻常的异性关系向医患关系过渡的呢?面对那些青春美丽的女性病人,妇产科的男大夫又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呢?
刘医师坦诚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像许许多多男性一样,在生活中,对女性的美,也会经常发出由衷的欣赏和赞美,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女病人也是如此;但这种对美的感动和欣赏,往往只是瞬间的,即刻就会被满脑子的临床思维所代替.这时脑子里想的仅仅是病人的“病”,包括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方案等。而身上的白大褂屏蔽了医生的世俗偏想,成了他进入工作状态的盔甲,心中便油然升腾起作为白衣天使职业的神圣感。所以,哪怕是面对十分美丽的***,在此时此地,也表现出平心静气!这就是妇产科的男医生!医生与患者只存在医患关系,容不得有任何非分杂念。
话题二:男医生与女病人
某市生殖医疗中心妇产科的郑高志(化名)当上妇产科大夫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在读医学院时就产生了未来要当一名外科大夫的愿望。
198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个贫困地区的医院工作,外科满员,他难圆外科医生梦。该院妇产科主任对他说:“你们男的为什么不能到我们妇产科当大夫呢?”郑高志一想,也对,外科去不了,妇产科也有手术,算与外科沾边。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妇产科,成了这个地区历史上第一位分配到妇产科工作的男大夫。
郑高志也矛盾过,想打退堂鼓,但是.硬着头皮真正干下来,却不像想象的那样难,虽然有些患者不愿接受他诊治,那毕竟是少数。他感觉到,男性一样能做妇科医生,也能做好妇科医生,做好了也一样有出息,病人一样需要你。
4年后,郑高志考上母校生殖内分泌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女性不孕。毕业后分配在医学院附院妇产科,专门从事女性不孕症的诊治工作。
从事妇产科工作多年,郑大夫感受很深,他认为:男大夫重要的是要让患者有信任感,要尊重她们,真心诚意地关心她们,有时甚至是医疗之外的关心和帮助。有位患者因自己的原因不孕***了多年无效,求子心切的丈夫想与她分手,患者已经绝望,后来,郑大夫找到她丈夫,与他分析他们的病因,认为他们通过***,还是有妊娠的机会的,使他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郑大夫常常说,营业员把顾客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男大夫则要把女患者也想象成自己的母亲、妻子、姐妹得了病一样,这样去做一定能赢得患者的赞誉。有些患者得到治愈后,觉得郑大夫医术好,值得信赖,以后有问题或朋友有问题,都愿意找他来看病。有些朋友开玩笑说:“女病人找你多了,会不会有问题?”他坦言,常人有的想法他也有,但仅仅是想法,他不能给自己增添烦恼,给家庭带来不幸。
医生当久了,社会知信度就会逐渐提升,慕名求医问病的也多了,患者电话常常打到家里,内容不外乎就是月经、痛经、白带、瘙痒、性生活之类。妻子也常常帮他接听电话,一些常打电话来的患者,妻子一听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并和不少患者交上了朋友。
郑大夫告诉记者,男大夫为妇产科患者诊治时有严格的规定,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诊疗工作中,个别患者表示不习惯或有心理障碍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大夫要善于体谅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她们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检查和***。同时,要十分注意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
多年工作中,一副副女性病人的面容,一个个分娩时的壮烈场面,让郑大夫深感女性的艰难与伟大。他常常想:做女人真的不容易,要承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的重压,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妇科病都是由性而引起和造成的,也就是说是因为男人(丈夫)而招致的,所以,女人(妻子)已经为丈夫和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理应得到男人(丈夫)的更多理解和呵护,得到家庭、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话题三:正常与“非礼”
医院的放射科是一个接触人体较多的科室,偏偏许多医院里放射科又以男医生“当家”居多。那么就以放射科为例,正常医学检查与“非礼”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
有关专家介绍了正常的检查程序及范围――
当女性无意中发现肿块而上医院检查时,大夫会为你申请钼靶摄影。拍片时,放射科大夫不仅要你脱去上衣,还要你去除***。接着,大夫会让你将放在摄影平台上,并用手牵拉你的,利用压迫器给你的轻轻加压。在加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皮肤皱褶,一切还得重来,直至满意为止。这主要是,皮肤皱褶有时会在片中产生伪影,妨碍正确诊断。
在做泌尿系统检查拍片时,大夫会让你把上衣往上拉,一直拉到的下缘,下身只留一件内裤,以防止各类伪影影响正常诊断。一位医生曾谈到,“有一次,我在为一位小姐拍片时,让她把衣服向上拉,她照做了。可当我要求她把裤子向下拉只穿一件时,她却不动了。后来才知道,她穿的是透明内裤。因此,在此特别提醒,如果你(女性患者)打算去医院看病时,最好不要穿得太那个,免得医生与你自己都尴尬。”
像这样拍片的还有哪些呢?如骨盆、髋关节摄片时,放射科大夫都要摸到病人的耻骨联合来定位;拍胸椎时,大夫要摸病人的颈静脉切迹,这是拍正位;拍侧位时,大夫还要摸你的后背脊梁骨,以明确第几椎体;拍腰椎时,要摸肚脐来确定拍摄中点线。
不孕患者去医院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如果躺在摄影台上不脱去内裤,医生将无法操作,无法插管拍片。
另外,在医院做卧式肺部透视,有时放射科大夫会让那些肥胖的女性把往边上推一推,甚至有时还会亲自动手帮你把两边的推开。这主要是为了使你的肺部更清晰地显示,以免的阴影影响了肺部疾病的诊断。
话题四:医生和律师的相关说法
陈医师是位看了数十年性病的男性主任医师,近几年来,他看的都是男病人,其中有的男病人就是因为在别的医院被安排给女医生看,觉得不方便而转过来的。他不看女病人,主要是女病人不会找他看病。他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性病科是一个特殊科室,疾病涉及到的隐私多,许多人患病都有一些“故事”,不希望异性医生知道;同时,看性病需要手检和取样检查,尤其是手检,男医生和女病人都会感到不方便。作为性病医生,他认为,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性别差别,性病分诊对病人有好处,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
关于女人篇4
1、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讲的就是关于三十多岁女人的电视剧,由张晓波执导,江疏影、童瑶、杨玏、毛晓彤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以三位三十岁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时,遭遇到多重压力的故事。
2、顾佳是令人艳羡的金字塔上层,她把老公从烟花编程师打造成了“许总”,也把自己打造成了里外一把手的全职太太。然而当这个家有了入侵者,顾佳没有逃避。王漫妮则是特立独行的叛逆者,深信自己既有颜值又有脑子,永远值得更好的,然而她也有自己的烦恼。钟晓芹是标准化的大多数,嫁给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安心做一个平凡妻子。却因写作爱好偶然卖出高价版权,夫妻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夜之间发生倒置,女强男弱的婚姻瞬间失去了平衡,钟晓芹面临抉择。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女人篇5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现状调查;对策
2008年,民建山东省委妇委会、青岛市妇联、青岛大学联合组成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形式对山东省济南女子监狱和青岛市监狱412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形式,对监狱66名狱警及82名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还深入服刑人员家庭,家庭所在地的街道、社区,以及有代表性服刑人员子女所在的学校,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现状进行了个案访谈。
调查历时近两年时间,目的在于以积极的态度从正面探索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的特点及规律,更有效地为培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该课题获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现已结题,本文为调查形成的部分观点。
一、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服刑人员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和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或因父母服刑而无人监管,或因经济压力而面临失学,有的还步父母后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他们的权益保护,不仅能保障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避免受到任何歧视,预防其违法犯罪,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 有利于服刑父母的犯罪矫治
罪犯自服刑以后,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监狱等多方面的压力,罪犯的心理变得更为复杂而不稳定。对于大多数罪犯来说,家庭是他们在狱中服刑改造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子女更成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不因他们服刑而受到任何不良影响,希望子女能够得到关爱,不受歧视,希望子女有正常生活、学习的环境。
调查组在对服刑人员的情感调查中得知,感到对不起子女的占86.8%,感觉无所谓的才占13.2%,希望子女不受歧视的有68%,希望子女得到关爱的有32%,无所谓的只有11.7%,希望子女有一个好前途的有31.3%,希望子女能有个工作有碗饭吃的有52.8%,看子女自己的造化的有15.9%,从中可见服刑人员对子女的现状普遍表现出一种关注,因此,对有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进行帮助和保护,将有利于对他们的犯罪矫治和改造,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有利于服刑人员子女恢复对人性和对社会的信心
父母的服刑给每一个家庭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而面对打击,承受能力最弱的当属他们尚未成年的子女。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犯罪服刑而觉得自己成了罪犯的孩子,是被人看不起的人,而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的孩子还因为父母被处罚而敌视一切,报复社会,形成畸形的发展,甚至发生严重后果。由于他们的年龄、心理、生活状况、家庭结构等原因,他们往往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个时候,***府、学校、社区、亲属和老师对他们的积极帮助和特别保护就显得格外需要和迫切。
二、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对策的探讨
服刑人员家庭面临着经济困难、保障困难、育子困难等一系列生活难题,摆脱困境除需要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从社会角度来看,给予积极的扶持,解除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是当务之急。
(一)关注家庭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各级***府和部门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并加强家庭建设,并以各种方式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在社区树立多种类型生活积极、健康的家庭楷模,并推广他们的经验。有关部门应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情况,在加强调查研究、正面引导的同时,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摆脱困难。舆论部门应旗帜鲜明地鞭挞婚姻家庭领域的消极现象,如唯美主义、拜金主义等,加强尊老爱幼、扶弱济贫等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利于社会和谐进步。与此同时,改变公众对离婚及服刑人员家庭的负面评价,消除“服刑人员家庭子女=问题儿童=犯罪边缘”的刻板印象和因袭观念,这是消除对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的歧视,实现服刑人员家庭家长和孩子得到人们公平对待,融入社会的前提。
(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对服刑人员家庭的扶持
受调查大多数服刑人员家庭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摆脱困境除需要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应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集纳社会各方力量,并使之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建议利用民间和社会团体等非***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力量,如团体、基金会等,大力发
挥第三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的支持作用,积极发展专门为弱势群体特别是服刑人员家庭、贫困母亲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的慈善机构,将其从个人的、分散的和不规范的方式向正式的、组织化的和规范化的方式转变和发展,从而使支持弱势群体特别是服刑人员贫困家庭和贫困母亲的慈善事业的宣传、集资和实施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三)协助建立友好型的邻里关系
友好型的邻里关系对服刑人员家庭子女教育有很大的作用。邻里间共同教育孩子。各家的孩子常走动,父母们便于建立一个正确的让孩子们共同遵守的规矩。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能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此举还有利于孩子们学会与人为善、建立和睦的关系。友好、相互帮助的邻里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会逐渐养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习惯。孩子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父母们可以有意识地表扬某个孩子的长处,批评某个孩子的缺点,同时教育孩子们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合群的性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好处。服刑人员的孩子是无辜的受害者,应该把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服刑人员的孩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要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四)加强教育培训,对服刑人员配偶进行精神扶贫
调查发现,服刑人员配偶一般在精神上状态比较差,对家庭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低。因此,正面引导,加强精神扶贫是提高其素质和应对现实困难能力的首位。应大力倡导“四自”(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精神,引导服刑人员配偶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其次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劳动、民***部门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各区贫困服刑人员配偶的培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他们的实际,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竞争能力,从物质的直接帮助向深层次的精神关爱、能力扶助转变。
(五)采取多种方式,提供心理支持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服刑人员家庭的宽容度和关怀度在增加,但从调查结果看,经济贫困、赡养老人、抚育子女以及下岗失业等多种社会压力成为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生活难以回避的艰难和烦恼。很久以来社会上对“服刑人员家庭”的关注,更多的只是集中在孩子、物质帮困上,而家庭成员的感受和精神状态却往往被忽略和压抑了。因此,立足于“帮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疏导心结,排解愁苦,树立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生活理念,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支持和精神扶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可成立相关社会组织,组织服刑人员家庭参加如辅导、讲座、参观、游览等活动,使服刑人员的配偶和孩子都扩大了视野,增强生活信心和韧性;可以社区为单位,倡导自助互助、同伴支持,把服刑人员家庭组织起来,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使她们有相互倾诉的机会。邀请有关心理专家面对面进行心理调适,提供针对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的心理辅导服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并提升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再创明天。
(六)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送温暖活动
关于女人篇6
里约奥运圣火虽然已熄灭,但是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止!在本届奥运会赛程里面,最可圈可点的莫过于我们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她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铿锵玫瑰,她们给我们重温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叫作“女排精神”。
世界排坛“5连冠”的辉煌,激励亿万国民的“女排精神”,22日,在一群90后的姑娘们身上,惊艳再现。30年了,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们对女排精神的期待没有变。百汇深耕商业地产18年,行业在变、格局在变,百汇信奉的企业精神没有变。我们欣慰的发现,新一代女排传承下来的女排精神重回巅峰,获得世界的敬仰。我们公司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同样要具备这种只争朝夕、与时俱进、永不放弃的精神。全体公司以女排为榜样,学好、用好女排精神,在工作中,就会攻坚克难、化险为夷,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
我们要学习女排“创新”的精神。创新就是生产力。郎平结合自己在国外积累的执教经验,扩大教练组规模,摒弃传统训练模式,针对不同队员的体能和伤病进行康复训练。这种改革与创新,使得新一代女排走向国际化、市场化、职业化。公司在商业地产领域同样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向国内外优秀的品牌房企学习,总结自身经验,加强各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创新谋发展。
我们要学习女排“专注、工匠”的精神。女排的成功,离不开主教练郎平的专注,离不开队员的专注,“我们不看比分,我们只需要一分一分地拿。”这种专注精神,值得公司学习。公司在商业地产领域,同样需要专注于争取每一分的成绩,获得每一步的进步。而工匠精神就是一片匠心,用精湛的手艺打造出无与伦比的绝活。体育竞技最好地阐释了工匠精神,女排姑娘们每天的摸爬滚打,与手艺人千遍万遍地精雕细刻同出一辙。今天公司要“精工商业”,同样需要这种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我们公司操盘的每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出品的每一个作品,都应该做到精益求精、以质取胜。
我们要学习女排“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高手如云的奥运赛场上,在小组出线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新一代女排没有放弃,咬牙坚持创造了逆袭奇迹。顽强、不服输,这是一支骨子里自带拼搏血性的队伍!涉身于商业地产领域中的公司,同样是面对复杂、激烈的同行竞争,我经常说我们需要保持一股狠劲,一股狼性。公司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各个项目的操盘实战中,均以不服输的血性,为每一个项目的成功执着拼搏。
我们要学习女排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是女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排12人之间的团队配合,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欣赏,值得每一位公司学习。正所谓赢要一起狂,输要一起扛!百汇大家庭,首倡的家文化精髓就是"团结互助,共同成长"!百汇各事业部、各区域项目组必须团结一心、资源共享、和谐共处、优势互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才有把握最终实现团队制胜。
关于女人篇7
2、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以收藏,总会燎原。
3、男人爱你的程度,取决于你爱自己的程度。
4、你要留住老公的心,首先要留住老公的眼球。
5、活在这个世上,被人需要,是最极致的幸福!
6、中年一个女人更需要好心情,学会调节放松最重要。
7、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关于女人篇8
关键词: 女研究生 主观幸福感 相关因素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科教兴,则民族兴;人才兴,则国运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大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毋庸置疑,研究生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一个高层次群体,他们目前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研究生人群的年龄和学习、活动方式较之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的研究相对来说显得十分薄弱,尤其专门针对女研究生(硕士、博士)的研究就更少了。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女研究生作为未来女性人才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生力***,她们不仅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而且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婚恋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一系列的竞争和冲击不仅给她们带来困惑、期待和迷茫,势必还会影响她们主观幸福感的形成,从而影响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笔者根据调查所得出的各项数据,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对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状况,探索影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女研究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让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方法
2.1被试
被试取自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四所高校的研究生(硕士、博士),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500名学生,统计中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女研究生被试304份,男研究生被试144份。在总的问卷中抽取出女研究生的被试,得出的有效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
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个题目。本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①(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平均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在本研究中女生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2.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Campbelletal,1976,简称IoWB)②
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总分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根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③。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总体情感指数与另一种幸福感测查的相关性为0.52,平均分为11.8。本研究中,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性为0.51,女生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2.3研究程序
测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测试前根据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注意事项,并告之该测试为匿名测试,回答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2.4数据处理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数据的录用采用Excel,处理采用SPSS13.0。
3.研究结果
3.1女研究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
3.1.1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对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虽然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三个方面略高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情感指数方面略低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同样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
3.1.2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学历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历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在总体幸福感、情感指数得分方面,女硕士研究生低于女博士研究生,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而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硕士研究生略低于博士研究生,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3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4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源差异分析
对不同生源地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5),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要高于农村,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在总体幸福感得分上,二者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3.1.5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对是否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6),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4.分析与讨论
4.1人口统计变量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人口统计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常研究的方面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等变量。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了专业、婚姻、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
就专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还是生活满意度方面,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水平大致相当。这可能是因为在研究生阶段,不管什么专业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论文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及情感等问题,都要面对自己各种问题并着力解决,因此主观幸福感及情感指数在专业类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感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就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④上世纪70年代,Campell等人甚至将婚姻和家庭视为预测美国人主观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Brow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由于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我国台湾学者陈洛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研究发现,仅仅是在家庭和工作满意感方面,有婚姻生活者得分明显高于无婚姻生活者,在幸福感上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邢占***、金瑜⑤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居民无婚姻生活者比有婚姻生活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已婚人士自己的婚姻质量评价不高。梅锦荣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夫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已婚的幸福感比未婚的要高。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虽然这一结论与已有的一些结论有部分的相似之处,但遗憾的是,本研究中这一结论很难说是可靠的,因为从调查对象来看,未婚人数有284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3.4%,已婚人数有20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6%,两组人数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婚姻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就应该扩大已婚对象的数量,遗憾的是限于研究的时间短暂以及这类研究对象不容易选取,本研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关于生源所在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城乡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这可能是城市和农村这两个不同社会***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某些差别的反映。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我们的研究显然间接支持前一种观点,一般来说,来自城镇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来自农村的要好,这反映到主观幸福感中就是来自城镇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些。同时,城乡差异可能也与来自城镇的女生在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强于来自农村的女生有关。
关于是否独生子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很少有人涉及。一般认为,独生子女会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遇到困难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应该更高些。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这就意味着是否独生子女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关,本研究的对象是女研究生,她们经历多年的求学生涯,***生活能力都比较强,有***获取更多社会支持的能力,在家庭中,非独生子女完全可以通过获取兄弟姐妹或他人的支持来弥补父母缺少的帮助,从而获得高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
5.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注释:
①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
②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
③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①Scott Huebner.Manual for the Multidimensional Stue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J].Version,2001.
②邢占***,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
参考文献:
[1]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5.
[4]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
[5]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
[6]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关于女人篇9
关键词:老龄化;女性寡居老人;养老
中国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伴随着老龄化问题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一、研究女性寡居老人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
在老龄化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长于男性。但是老年妇女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困,患慢性病和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 因此,笔者选择女性寡居老人为研究对象,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关注她们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助于***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策。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包括广东、江西、山东、内蒙古、安徽、河南、河北、黑龙江、广西、贵州等十个省份,建立调查结果数据库;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城市女性寡居老人和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供养及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辅以个案访谈法,并结合观察法和文献法,从而更加透彻地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受访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352位女性寡居老人,其中低龄老人(60~69岁)有66人,占18.8%;中龄老人(70~79岁)有182人,占51.7%;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有104人,占29.5%。这可看出,这不仅符合人口学规律,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得到显著延长。
调查得知:城市女性寡居老人未接受正式教育的占32.6%,上过小学的达14.6%,上过初中的达13.1%,上过中专和大专及其以上的分别为29.3%和10.4%;农村女性寡居老人未受过教育的达71.9%,上过小学的达19.6%,上过初中的达2.7%,上过中专的达3.4%,上过大专及其以上的达2.4%。从总调查对象的原职业情况来看,无职业的达到了61.1%,专业人员占15.8%,农林牧渔业者占14.3%,办事人员占3.1%,服务人员占5.7%。总体来看,这个群体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女性寡居老人为文盲或半文盲,这也是老人生活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分层的影响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层次越高,收入就越高。调查访谈了解到,有些老人受过教育但没参加过工作,其生活状态与未受过教育的老人相比要好,生活更充实、幸福,这在城乡对比中表现为城市女性寡居老人生活状态较好。由此可见,文化教育对人一生影响深远,其意义重大。教育改变生活,因此,我们***府要重视教育。
(二) 受访者的物质生活状况分析
表1调查显示,这个群体生活来源较单一,大多数老人的月收入来源于子女的经济赡养,而其月收入主要用来支付食物、医疗和人情。从生活主要来源来看,老人们的生活来源网络规模较小,和子女的孝顺程度成高度相关,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养老模式的遗留,可见中国养儿防老传统思想有一定根据,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尚不成熟的现实。尤其在农村,养老保险尚未普及,她们认为有儿子生活才有保障的思想更为牢固,重男轻女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从表1可看出,老人生活来源来于女儿孝敬的有51.7%,可见女儿在赡养老人方面也承担重要的义务。访谈了解到,孝顺的女儿把老人照顾得更好,而有不孝顺儿子的老人晚景凄凉。因此,我们要继续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生儿生女都一样,关键是要培养孝顺的孩子。
从表1可知,来源于孙子女孝敬或亲戚朋友支持分别达13.6%和3.1%,这部分老人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子女,第二种是子女不孝顺或子女的经济条件比较差,需要依靠孙子女或亲戚朋友的支持才能维持生活。有9.9%的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生活来源,主要为中低龄老人,她们有的喂养家畜换取零用钱;有的种菜卖,有的做手工,这部分老人身体比较好,不需要支付太多的医疗费用,所以他们靠简单的劳动所得也可支付日常开支。通过进一步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逐渐丧失,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活的比例逐渐减少。依靠***府救济大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府资助的标准较低,资金短缺,且这部分老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支付较多的医疗费用,因此她们的生活状况仍然不好。尤其是农村子女务农的老人,子女的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社会医疗保险未真正普及落实,因此在依靠***府救济的同时,还得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有25.6%的老人选择“其他”,这包括退休金、积蓄、遗属补助费等,她们大多都接受过教育,目前生活状况比较好。
由于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家庭、***府等多方主体的努力,女性寡居老人在物质供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其精神需求及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被忽视。大部分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较为单调,由于年龄、经历和价值观的差异,她们接触的大多都是和自己年龄接近的女性老年人,在精神世界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群体”,看电视和串门是她们主要的休闲消遣方式,选择“经常”分别达到62.2%和50%。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城乡物质条件的差异外,也存在生活习惯和观念上的问题。虽然选择“经常”和“偶尔”做农活的老人只有10%和16.7%,但是她们即使不能做农活,也会通过喂养家畜或做手工等来获得收入;即使老了,她们也不愿放弃劳动。调查显示,老人旅游的比例较低,经常旅游的只有6.7%,偶尔和从不旅游的分别达到40%和53.3%;访谈得知,有的村子也会组织老人出去旅游,很多老人愿意去,这说明她们有到外面看世界的美好愿望,只是缺乏有组织的引导和带领。笔者认为,***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女性寡居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基层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帮助老年人转变生活观念,使她们有一个“夕阳红”的晚年。
(三) 受访者的医疗保障状况分析
老人在生病期间的照料状况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照料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代际“反哺”的重要体现。老人生病时,儿子和女儿是主要的照料者,分别占62.4%和57.8%,孙子女是主要的照料者占8.3%。有些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就只能求助邻居或亲戚朋友。访谈了解到,有些老人患有高血压、风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由于经常生病,就会遇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这群老人最需要人照顾,但由于经济不允许请不起看护,老人生病时得自我照顾,有些得求助邻居或亲戚朋友。有些农村女性寡居老人境况更艰难,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不但日常生活要自我照料,生病时要自我照顾,还要帮子女带小孩,这反映出“空巢老人”急需重视的问题。
由于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老化,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从调查显示的女性寡居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状况不好或非常不好的大多数是中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能达到好或者非常好的一般都是低龄老人。总体来看,这个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籍老人,由于长年劳累,多胎生育,操守家务的传统角色使得她们的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调查了解到,有52.4%的老人半年以上才看一次医生,有些老人身体状况并不好,但由于经济原因,生病了也不舍得花钱看医生。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至少一次分别占8.1%和23.9%,这大部分是身体较差的中高龄老人。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除大病才上医院,小病一般都是上当地的一些小诊所就诊。大多数老人有病就拖,实在扛不住才去医院,他们的健康保障令人担忧。医疗费用高是制约老人上医院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老人的医疗保健费用主要来源于儿子(58.1%)和女儿(53.5%),如果老人患大病需要手术,其费用主要由儿子平摊,女儿视经济状况和意愿来支出。没有子女的女性寡居老人一般就由孙子女或亲戚朋友资助,分别占了4.7%和7.0%。有31.6%的老人表示他们的医疗保健费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女性寡居老人、尤其是农村籍的老人对这项制度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同时,老人们也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繁杂,成本高以及***策透明度低,因此到最后也没有享受到这种保障,这对于常年生病的老人来说,医药费是个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府要高度重视。
老年人的健康、尤其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在家庭中是弱势个体,在社会中也是一类被忽视人群。尽管有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但不少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可利用性很低,不过这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现有的医疗服务没有改进的余地,也不意味着这些地区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改进可能会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从而不可能实现。实际调查中,笔者认为,只要当地***府提高认识,小额投入,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加上对现有组织和人员的一些必要的管理和重组,即可以很好的让这些现成的卫生服务组织和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疾病诊治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就能为当地老人健康带来巨大保障。
(四)受访者的精神生活状况分析
大多数女性寡居老人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家庭是她们唯一的精神寄托,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式的东方养老制度
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赡养功能,老人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很大的精神支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才不会孤单、寂寞,所以子女应该多关心寡居老人。子女、孙子女等应在物质孝敬之外,注意多和老人进行情感交流,平日里要经常向老人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此外,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邻居能起重要作用。据调查得知,农村邻里往来频率比城镇高,老人们与邻居、亲戚朋友的联系也较城镇密切。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并列为老年人赡养的三个重要方面,与希望获得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相比,老人平日里更希望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访谈了解到,经济富裕与精神赡养水平不成正比,越“衣食无忧”的老人对精神需求越高,对精神贫乏的感受越多。现实生活中,在赡养父母的观念上,很多人还停留在让父母吃好、住好的阶段,普遍忽视与父母的精神交流,很多子女虽然知道老年人需要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但过于专注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而忽略老年人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以“孝”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滑坡,也反映了传统的“孝”的老化与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女性寡居老人从年龄、性别、教育和职业来看都是相对弱势群体,总体而言她们在经济供养上存在不足,在生活中缺乏照料,其精神生活也相对贫乏。女性寡居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寡居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2)病无所医成为女性寡居老人尤其农村女性寡居老人面临的突出问题;(3)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女性寡居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4)女性寡居老人尤其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这种状况也在困扰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个人角度来说,女性寡居老人首先应自我调节孤独感,可多与子女、亲戚、邻居、朋友接触,扩大生活圈,充实生活的内容,“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晚年的生活绚烂多姿;改变观念,勇于追求幸福,选择再婚,而无须顾忌世俗眼光和年龄的限制。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子女不但要承担经济赡养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承担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改变老人的生活现状,子女自身需改变观念,如积极支持单亲再次寻求配偶,建立婚姻,毕竟伴侣的感情、相互扶持是子女无法替代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推进性别平等,将男女平等的国策落到实处,如在就业与退休年龄等方面,逐步推进男女一致,消除女性歧视,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女性竞争力,以保障晚年生活。第二,大力发展女性基础教育,加强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女性有一技之长,扩大就业面,增强竞争力,对下岗女性和家庭妇女进行就业再培训,鼓励她们积极进入职场,既保障了经济来源,也改善了精神生活,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作准备。第三,完善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投入机制,建立不同年龄层老人相应的生活保障制度和照料机制,同时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使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建议***府和社区要重视加大对养老社会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设施完备的养老机构。第四,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年社会工作。首先,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其次,在建议加强社区建设,为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通过建立老年文体娱乐部、***书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老年婚介所,建立小规模的老年人才市场,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修建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社工人员可以在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组织一些互动参与的简单小游戏,丰富老人的生活;开展“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另外,可以开展相关的募捐活动,筹措资金用于修建农村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改善老人生活。第五,建立老年义工制度,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在大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难以独自承受老年生活护理给其带来的经济压力面前,有相当一部分是刚离开工作岗位,身体依然健康,本身也有强烈地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的意识的老年同志。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特别是开展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是开发老年人资源的有效途径,如在街道社区里开展的 “一助一结对子”活动是一种容易被老年人接受的照顾形式,因为他们之间容易沟通,相互间的帮助也细心周到。同时通过这种互助的形式不但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对这个群体的养老,不仅是人子的赡养问题,还有社会保障问题;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有法制问题,因此,关于“老有所养”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府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解决老年群体乃至未来家庭功能缺失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女性寡居老年人,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个群体,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安康、快乐、温馨地享受晚年。
参考文献:
[1]雷雪原,沙吉才,杨子慧.中国老年人口(人口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2]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关于女人篇10
关键词:西安儿童村;***府监管;媒介形象;报道手法
中***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60-02
一、西安儿童村现状调查
西安儿童村隶属于陕西省回归研究会。陕西省回归研究会于1995年8月成立,是经陕西省民***厅注册登记,以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帮助犯罪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善良人生为宗旨的非***府、非营利的民间社会团体,是一个***的法人社团。儿童村成立于1996年,是替罪犯代养、代教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的公益性慈善机构。其创始人张淑琴女士,曾任陕西省监狱局少年犯管教所助理调研员。她因工作的关系接触了这一特殊的群体,也了解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大多缺少监护人的情况。1996年,她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在西安创办了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随着求助的声音越来越多,张淑琴又在北京创建了太阳村,接受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这群孩子。
经调查,西安儿童村每年只能得到4万元人民币的***府专项经费的支持,而且这部分资金只针对西安儿童村里的孤儿。其大部分经费来源于北京太阳村,其余来源于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因为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西安儿童村建了一个简易的礼堂,里面展示着儿童村的爱心成果,爱心活动的剪影以及孩子们的生活点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府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前来捐款捐物。笔者以及自己的研究成员前去实地调查的时候,适逢西安某中学前去献爱心,学生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人手一个数码相机,兴高采烈。而西安儿童村的孩子们站在礼堂外面,穿着社会各界捐赠的衣服,一脸茫然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偏过头去注视着礼堂前面堆放着的慰问品(食物、日用品和书本等)。
另外,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在网易新闻论坛上发现一个帖子,是有关于某社会团体前往儿童村献爱心的,下面的留言中40%对此事表示出讽刺、戏谑的态度,直指其“作秀”;或者其得到社会如此多的捐助,这些捐款到底用在何处,到底有没有用到孩子身上——网友们对此表示怀疑。几年前的沈阳儿童村事件,在今年某期的《西安晚报》上,又被披露出来,矛头直指儿童村利用孩子募集社会捐助而不顾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的现象。笔者在调查过程中,面对西安儿童村有关负责人含糊不清的财务管理情况,对其财务管理情况深表疑虑,这或许不是笔者和自己的团队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总结了几点解决办法。
1.确立***府管理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出台相应***策,鼓励社会团体、民间机构或个人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对没有监护人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明确责任主体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户籍所在地地方***府,同时,以流入地***府为辅;加强部门配合,明确责任主体是民***部门,其他部门配合;以***府管理为主,鼓励民间机构共同参与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就学问题。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法规空白
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救助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也缺乏儿童福利的保护。笔者认为,***府及社会各界应重视和关注“孩子们”的生存状况,进一步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劳教、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正在制定的《社会救助法》中,应该明确提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主体、责任和程序等;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修订时,予以补充修订。
3.对民间慈善机构与活动采取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
民间慈善机构的财务状况,往往为人所诟病。由于民间慈善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人员兼任,管理不统一,捐助不透明等问题,其财务状况常常无账可查,假账众多,甚至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还有,民间慈善机构因为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会自发地向社会各界求助,这多多少少造成了中国慈善的“混乱场面”,有人因为慈善被指“作秀”、“炒作”,有人因为慈善被骂“吝啬”,有人甚至因为中国慈善而不相信慈善。这些问题,或许单单靠道德去约束已经无法解决,必须依靠***府更为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来从根本上改善。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媒介形象分析与报纸媒介的报道偏差
笔者统计了《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从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的有关于西安儿童村的所有报道,对其报道的重心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计28篇报道中,有17篇是写社会某个团体或者***府某个机关,前往西安儿童村“献爱心”的活动,而真正集中于报道儿童村的孩子们的只有3篇,而这三篇出自《三秦都市报》的专题报道《你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吗》的专题报道及后续报道。
另外,我们收集到的有关视频材料。总结发现,电视媒体将报道的重心集中于太阳村的创始人和其创立儿童村的历程,而并非儿童村里的孩子们本身。即使在访谈中,张淑琴也会述说孩子们的情况,但是镜头下并非孩子们的生活点滴,而是张淑琴女士,通过她的言语传达的信息似乎略显苍白无力。我们必须将镜头交还给儿童村和儿童村的孩子们,其中做得很真实的有《三秦人口》做的节目《回归儿童村》,通过写实的镜头,将志愿者陪伴孩子们过年,一起包饺子、放烟火的热闹场面展现给受众,也将那群孩子天真的笑容展现给我们,并且通过一些细节刻画,比如志愿者刻意不留在儿童村吃饭,是因为知道儿童村的生活拮据,来表现儿童村需要社会帮助的现实情况。
综上,与电视媒体相比,报纸媒介必须作一些改变:
1.报道主体的转变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新闻报纸媒体将报道的主体集中在了“爱心人士”身上而不是“儿童村”或者“儿童村里的孩子们”。报道的导语主体往往都是“爱心人士”,“儿童村”和里面住着的孩子往往成了陪衬。最后,在篇幅较短的报道中,用几句简单的句子,形容一下孩子们的热泪欢迎与真挚感谢。这无疑是一种报道主体的偏差。如果报纸将报道主体集中在“爱心人士”身上,会给受众一种“公关广告”的效果,这无疑又落入了“作秀”的窠臼。所以,将报道的主体从爱心人士身上转移到儿童村里的孩子身上,对于真实刻画西安儿童村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至关重要。
2.报道手法的改善
报纸媒介将儿童村的孩子们塑造成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无可厚非,但是比起需要社会的同情与帮助,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以及我们的尊重。《三秦都市报》做的专题报道《你愿意实现他们的愿望吗?》很成功,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从传统的简单叙事型报道中跳脱出来,而向深度调查转变,用更为细腻的笔调去刻画西安儿童村里的孩子和他们的愿望(心理诉求),并且与公众积极互动,让公众在实现孩子们的愿望的同时,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对于关爱的渴望。不仅是西安儿童村,对于报道任何的民间慈善机构或者活动,最佳的报道手法不是将受众视为观望的第三方,而是通过深度调查与报道,让受众与报道主体积极互动。
3.报道中心的转移
长期以来报纸媒体都将报道的中心集中于社会各界的“爱心”上,哪怕是《三秦都市报》的专题报道也不例外,都在企***让受众在这“爱心”驱使下去献爱心,而不是真正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与心理需求。而电视媒体多做的也很不够,他们将镜头交给了张淑琴女士和她创立的儿童村,再转而讲述或展现孩子的生活状况,因为缺少直接的、真实的感受,受众往往被张淑琴的感人事迹与儿童村的艰辛历程而感动,而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他们面对每天熙熙攘攘的捐助人群,或许他们希望人们并不是同情他们,而是尊重与关爱。
三、结语
对于西安儿童村的发展,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西安儿童村本身必须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建立公关部门,对社会捐助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与监察机制。***府应该给予***策鼓励、法律支持,并且辅以切实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新闻媒体必须做到报道主体、报道手法、报道中心的三转变,还西安儿童村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一个真实饱满的媒介形象。
参考文献:
[1][美]盖恩斯,著.调查性报道:第2版[M].刘波,翁昌寿,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美]艾尔·芭比,著.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宣宝剑.媒介形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庞清辉.复杂的中国慈善[J].中国新闻周刊,2010,(9).
[5]朱永新,关于关注和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和教育问题的建议[EB/OL].,200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