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处不在10篇

美无处不在篇1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是为了索取,

那么我将是多少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愿是堤岸将你围绕。

如果你是青山,

我愿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一个美丽的微笑是美,一句关心的问候是美,一个善意的谎言是美。公交车上,让一个坐是美,见到老师一句老师好是美,给予是一种美。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身边。清晨,妈妈买菜,路见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六旬左右,妈妈一把接过奶奶的菜,而且笑着说“大妈我来帮你拿吧,您老了手脚不方便还是我拿吧。”老奶奶激动地连忙说“谢谢,谢谢,现在的年轻人真热心。”公交车上,只见上来一位孕妇,车上好几位人都说“:到我这来吧,

那位孕妇感激的笑了,大家欣慰的笑了,车里洋溢温情和暖意。

在贫困灾区,那里孩子没有教室,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衣服,大家又奉献出自己心一元两元,一百两百······那手中的不是钱而是每个人的一点爱心,是个人身上人性的闪光每在海边,有一个伤心的女子,她跳下海,两位市民跳是每入冰冷的海水中把她拉上来。马路边,有一位老人摔倒了尽管彭宇案仍在心头存留些阴影,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还是将援助的手伸向老人。这些心灵的美,比美景美物,更加感人。

美无处不在篇2

生活是一种美。义务献血者毅然伸出了手臂;高职高薪者放弃了机会,坚定地走向大西部;好心人们省下钱来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生活中的美已不需要去刻意寻找,生活中的美往往让人感动,它就在你我身边围绕,其实只要你善于发现并阅读这份美,你会发现,你也是这样一个美的创造者。

劳动也是一种美。我家附近有位清洁工,穿得很整洁,干干净净。每次人们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看他打扫地上的垃圾也是那么专注、那么用心,好像在做一件大事似的;看他推垃圾车时,也是那么认真、那么耐心,好像在照看自己的孩子。我震撼他对劳动的态度,震撼他对劳动的热爱。

心灵美更是一种美。我们班有位同学,个子矮,做过兔唇修复手术,嘴巴有点歪,讲起话来口齿不清,而且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比较差的。同学们背后都叫她绰号“歪嘴巴”,大家几乎都排挤她、疏远她。而她似乎并不生气,对待同学还是那么热情。有一次考试,我突然发现水笔没水了,我挨个向旁边同学借用,可惜他们也只带一支笔,没法借给我。就在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时,“歪嘴巴”主动递给我一支笔,还叫我快点继续完成考试。我诧异极了,我羞愧于自己平时以貌取人,以分数看人。我感动于她的真诚,我感动于她的心灵美。此时,她在我的心目中是多么美啊。

星星的光辉只有夜晚才会出现,蓝天的美丽终会被乌云遮蔽,再娇艳的花朵也有凋谢的一天,它们的美丽并不永恒。人的外貌美也是没法永恒的,唯有心灵美,才会永远地保持下去,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美无处不在篇3

关键词:美术课堂;表现美;个性美;发现美

中***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48-2

电视台的一些少儿节目如此让小朋友们痴迷,究其原因,是因为巧妙的编排、新颖的创意设计、观众的现场参与、良好的竞赛氛围深深地吸引了少儿观众。这类节目中折射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方式,让处在美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我们深受启发。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与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缔造一个与他们的生活、情感、需要息息相关的美术空间也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这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在活动中发现美,在玩中表现美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我们就要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

案例《泡泡乐》

玩泡泡是每一个孩子都喜爱的活动,让他们画泡泡,似乎是太简单了,乍一看效果也不错,满纸是彩色的泡泡,可是我们该明白这不是编者的初衷。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现泡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老师先玩吹泡泡游戏,让小朋友们仔细看:你发现这些泡泡是怎样的?说得妙的你也跟老师一起来吹泡泡。

生①:泡泡大大小小。

生②:泡泡有椭圆的、滚圆的……

生③:泡泡有的是分开的,有的一串串的,像冰糖葫芦。

生④:泡泡亮晶晶的,吹它一下会变形。

生⑤:泡泡像镜子,里面有窗户。

生⑥:有的泡泡一碰就破,有的掉到地上成了个半圆。

……

学生这一自然的惋惜,也就诱发了大家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来留住美丽可爱的泡泡。看到我事先布置好的用不同方式来表现泡泡的六个美术活动区域,原先用彩色笔画泡泡的方式自然受到了冷落。讲清各种制作方法后,孩子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各自喜爱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去了。在活动中,他们尝试并体验了各种表现方式:有用盖盖儿印的,用毛线粘的,彩纸剪贴的,橡皮泥做的,水粉颜料画的……在孩子们兴奋的情绪中使人体会到了这一教学活动设计的成功。然而我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深入,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扬个性美

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人人平等,相互帮助、鼓励,密切配合,都以更大程度更多时间融入学习中,并通过不断磨合,使“自己”被他人所接纳、所喜爱而产生更强的成就感和求知欲。合作成员之间很容易明确共同的努力方向,或共同的“利益”所在,成员间的宽松、包容、体谅,会产生合力,容易迅速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做出积极的配合。这将不断更新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和***孩子们的个性。

案例《鼓儿响咚咚》

在教学时,因材料所限,我提议四人一组合作,让小朋友们集中材料共同使用,制作一个响鼓,并且每个小组用做好的响鼓组织表演一个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每个成员都扮演不同角色,各有各的任务,均有发挥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孩子们为着同一个鼓儿努力着,商量鼓的颜色、形状,鼓的装饰,用鼓儿表演什么节目……小组表演时,有人背鼓有人敲,有人唱歌有人跳舞,真像是电视剧的道具制作场,热闹而又和谐。经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也懂得了珍惜:一段毛线、一小片彩纸,用过的一次性杯子、食品的外包装盒……都成了他们的宝贝。

课堂中的游戏和竞赛是最能让孩子兴奋的了,此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奋不顾身”地用各种“手段”为自己的小组作贡献。这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时候,教师只要把握好游戏竞赛的“度”,设计出既合理又激动人心的活动,就能释放孩子们飞扬的个性。

三、在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评述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我一改现在常用的以各个等级来评定学生的作业的做法,而是在美术教学中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去评价自己与别人的作品,寻找自己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成长阶梯,对美术课程的价值实现,目标达成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飞旋的纸条》教学时,学生做好的纸条不能飞旋,于是他们拼命检查是否自己做错了,还不时上来请教我。而此时,我稍加点拔:书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踮着脚在飞?聪明的孩子马上想到了,他们也把纸条举得高高的来飞。

生①:老师,纸条怎么快到地上才旋起来?

生②:我的机翼可能太短了,转起来不好看。

生③:我的纸条的颜色不好看,要在上面涂点鲜艳的色彩……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找到的答案,远出于我的意料,在试验活动中无意地评价了自己在学习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使作品更趋完美。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美术,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在活动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所得,是多么快乐的事。“美”的课堂,美无处不在!

美无处不在篇4

——读《杭州最美的司机》有感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俗话说的好:所谓助人为,又是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对,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帮助我,使我感到很欣慰。

知道吗?从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到最美的山村女教师马剑霞,再到见义勇为的路人阿姨,他们用行动向整个社会证明了,热心人常有,好心人常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你认识杭州的一位司机——吴斌吗?虽然他生前是那么的平凡,可他在我心中却那么的伟大,他用短短的一分钟救了二十四位乘客。他每天上班下班都是默默无闻;生死的一分钟,他承受着打倒生理极限的剧痛,左手仍牢牢地抓住方向盘。那一瞬间,他成了二十四位乘客的守护神。

读了《杭州最美的司机》,给我的感受是:如果换做是我,我会做得这么伟大这么无私吗?不,不会的,我们的意识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前头。生活中,我们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不要认为一件小事就微不足道,你知道吗?此时此刻,被你帮助的那个人的心情一定很快乐吧!在街上,扶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以前的中国是落后的,正是因为一些没有素质的人的存在,现在中国强大了,没有人敢欺负我们,如果我们中国没素质的人多了,而好心人少了,中国就会被欺压到底,我们应该向那些乐于助人的人学习,当一名乐于助人的优秀少先队员。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应当把助人为乐时时刻刻铭记在心中。

美无处不在篇5

美好的校园

校园,是美的,因为它是学生的圣地,老师的天堂,家长的寄托。我们在校园里学习、玩耍、交朋友……在校园里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是校园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它是我们的启蒙地,让我们从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摇身一变成为成熟的年轻人。校园,让我们懂得了太多太多,也让我们把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这……

师生美

校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我们尊敬,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美德;校园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值得我们交往,我们收获了友谊,在各个方面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友谊美

美无处不在篇6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缺少美的眼睛”

题记

上学了,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和古今的书籍让我大大开阔了视野,对美的理解也随之有了转变。“大漠孤雁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壮阔的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生命的崇高与坚贞之美:“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美。这些一切的一切让我对美的阐述有了大致的框架。

于是,我又重新审视了周围的一切,试着来发现生活中美的所在。仔细想想生活并没有什么美。昨天早上因作业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今天又因为英语测试分打少了被叫到了办公室。哎!自己也常常为这些事焦虑不安,更别提生活之美了。简直不可理喻,但是我并不相信生活中没有美。我坐在石椅静默着。

我视角的余光注意到了对面的那家店。里面摆放着电视,电视很普通,但是电视里播放着极为普通公益广告。一个残疾的女孩顶着身体的压力和一群人开心快乐的做游戏。我的视觉终于让我恍然大悟。这也就是一到靓丽的风景线啊!

美无处不在篇7

信息化在密苏里州的生动运用

密苏里州***府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的负责人Grry先生告诉我们,密苏里州是美国中部一个农业大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该州就在***府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当时,只有5台主机分别在5个机构中使用,主要应用于金融、财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后来逐渐扩展到警察、后勤等部门。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来显示一些信息,没有多少计算功能。到了80年代,州***府改变信息化运作方面“各自为***”的做法,把信息化系统“企业化”,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把州***府信息化工作统一协调起来,进行“企业化”运作,做到“统一规划、集中采购、全面培训、协调运作”,有力地推动了***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州***府信息化办公室有5名工作人员,州***府系统各个部门共有1100名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占到州***府全部工作人员的1.7%;州***府每年要拿出6、7亿美元的财***预算用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府办事效率和服务公众的质量。如公民申请出租车执照,过去要分别跑5个部门、填5份表,现在只需填一个表就会自动传到其它4个部门;过去需要等30天,现在可马上拿到;过去需交费7.5美元,现在仅需0.95美元。目前,该州的信息化建设已从技术方面转到完善和扩展服务方面,即把公民的信息由“线外”转入“线内”,使公民与***府打交道更加便捷。Grry先生认为,***府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商业投资,而是***府运转方面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成本。信息化原来只是***府工作的一个工具,但反过来推动了***府工作及组织结构的改进,信息***对***府结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信息化在经济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信息化不仅在美国的***事领域和***府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经济领域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首先是金融领域的信息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纽约股票交易所、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每天的资金调度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如果没有金融工具的信息化,金融的全球化和资本输出输入的全球化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参观了位于哥伦比亚市的“美国国家银行”、“州际保险公司”,各种金融业务和保险业务,全部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持。据介绍,总部设在圣路易斯的美国第二大信用卡公司拥有3500家银行会员,持卡人在全球各地消费,每笔业务只需两三秒即可处理完毕。设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冬小麦期货交易所,建立于1856年,过去长期靠“手工作业”,后来出现了“电话委托”业务,现在全部实现信息化,各种小麦的价格及成交情况通过大型显示屏不断显示出来,当地农民种植的冬小麦,提前在此上市成交。目前该交易所每天成交9000个合同,每个合同约5000个蒲式耳(国际容量单位,1蒲式耳≈36公升)。

其次是企业的信息化。美国许许多多传统的企业都在利用互联网不断取得“静悄悄”的发展。据美国商务部2000年对10万家美国企业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有73%的企业使用互联网,80%的企业可以联上互联网,25%的企业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有57%的厂商通过互联网采购原料,有20%的厂商利用互联网跟踪企业物流(如大型零售商WAR MART就利用互联网及GPS系统及时监控各商场销售情况及货运物流情况),10%的企业接受网上付款,7%的企业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电子市场,25%的企业接受顾客网上订货,12%的企业拥有自动互联网仓库,3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培训员工。在人们纷纷谈论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美国的企业却在通过互联网不断实现自身的信息化。

再次是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美国***府和私营企业通过遥感卫星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提供给***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和私人企业,供他们研究使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进行灾害监测、产量估算和气象预报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农业生产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也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位于哥伦比亚市郊的一个农场,农场主Fred从他祖父手中继承下来2500公顷土地。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电话、传真、电脑一应俱全。据介绍,他雇佣了5个工人为他服务,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他拥有一套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分析农场每一块土地土壤的有机成份,据此确定适宜种植什么作物,需要施用何种化肥。他同时拥有一辆价值13万美元、装有GPS系统的大型农药喷洒车辆,该系统可识别2~3英尺的距离,每天可为1000英亩的土地喷洒农药。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美国***府十分重视对农业的支持与服务。在密苏里州所属的114个县,基本上都有密苏里大学派出的农业指导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3名农业方面的教授和3名一般工作人员,免费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过去农民是上门求服务,现在可以通过电话或E-mail与工作站联系,工作站马上派人到农户家里进行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信息化不仅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日益发挥出不可小视的作用。

如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纳税等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同时在社区的警察、消防等公共服务部门也通过网络实现了协同。负责接待我们的徐博士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他家的小孩不小心划破了脸,他夫人情急之下打了报警电话911,但当时急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结果,10分钟之内来了三辆车,有警车、消防车和医疗救护车。原来报警中心通过报警电话即可确定求救者所在位置、家庭成员情况包括血型等,并在医院准备好了相应的血浆。但当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便调来了三种车辆。后发现是小孩脸部轻伤,医院救护车马上通知医院急救室把外科大夫换成美容科大夫。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多么普遍和有效。

美无处不在篇8

一、 美国对中国互联网管理的指责

对本国互联网进行依法管理是一国范围内的事务,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进行干预。然而,美国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网络管理指手画脚,不遗余力地批评指责。其中,对中国网络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互联网自由问题,二是网络攻击问题。

1.以“人权”为旗帜,大谈“互联网自由”。

美国对中国互联网自由问题的指责一直都有,但在2010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题为“网络自由”的演讲之后,这一指责达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合高调提出所谓的“互联网问题”,并把中国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美国从白宫到***,由官至商,发起了针对中国等非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强势攻击。

希拉里在其演讲中,四次提及中国,批评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制,并鼓励美国的网络公司拒绝审查。而在次年的第二次演说中,希拉里更是将其“互联网自由”的概念做了更为细化的阐述,并且高频次地提及中国。美国***计划向倡导互联网自由的群众运动提供财务支持,希拉里认为网络自由对美国***府长期以来在海外推行民主的一贯立场至关重要。其助手亚历克・罗斯更是表示,美国***有意向倡导互联网自由的群众运动提供财务支持。这是美国***府支持中国“持不同***见者”的公开表态。

2.在“安全”上做文章,栽赃黑客攻击。

2013年年初,美国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了所谓的“中国***方黑客报告”,声称隶属于中国人民的某部队在世界各地展开计算机间谍活动,窃取了大量美国企业数据。奥巴马***府各部门虽未就该份报告的真实性明确表态,但五角大楼的新闻通稿都援引了美国***府此前的“中国***力报告”,称“美国***府似乎成为了(网络)入侵活动的目标,其中的一些似乎来自中国境内。”这些看似“不确定”的信息,经过美国媒体的高调宣扬,并且在美国***府有意将黑客攻击定义为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利益的威胁的策略下,不断放大,成为指责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又一目标。

而在2013年5月,五角大楼了一份准备提交国会的年度报告,并在这份涉及中国***事安全发展的报告中,对中国进行了公开指责。报告写道:“在2012年,全世界无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那些受控于美国***府的主机,都接连不断地受到侵扰,其中一些入侵事件显示和中国***府或***方有直接关系。这些入侵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取机密信息。”虽然我国***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队从未支持过任何黑客行为,目前中国***队没有网络战部队,但其对中国形象的损坏却已不可避免。

二、 美国自身对互联网的严格管制

当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指手划脚,指责其“不自由”、“网络攻击”时,美国自身的互联网管理呈现什么样的情形,则难免令人心生好奇。纵观这些年来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及管理,我们发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规制和管理的国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约束也呈现进一步升级的态势。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法制约束,公权干预。

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民主和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毫无拘束地运用互联网。事实上,美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而且赋予***府部门很大的监管权力。

自20世纪70年代制定《联邦计算机系统保护法》第一次将计算机系统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以来,美国先后出台了130多项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仅直接约束互联网用户行为,而且为***府利用公共权力管制互联网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管控进一步升级。《爱国者法案》赋予美国安全部门可以以反恐为由不经法院签发令状而监控互联网通信内容等权限;《将保护网络作为国家资产法案》赋予联邦***府在紧急状况下,拥有绝对的权力来关闭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互联网自由法》授权总统可以宣布“信息空间的紧急状态”,在此状态下,***府可以部分接管或禁止对部分站点的访问。而近几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推特”、“脸谱”、“维基”等网站成为美国***府新的监控目标。自2010年6月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开始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众多知名媒体及热门博客均被列入监控清单。

2.由软到硬,内外兼控。

一直以来,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都采取对内强化网民自我约束能力、对外宣扬网络自由的软性约束手段。然而,随着***府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以来,美国不仅对国内网民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而且依靠其在互联网域名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也实施强硬的管控措施。

在美国国内,奥巴马***府拟推行的网络身份证战略,也称“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NSTIC),在提升国家对网络虚拟世界管理能力、规避网络欺诈、***信息滥用、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的同时,也将使普通网民在***府管理面前呈现全透明的状态。***府对网民的强制监控,常常与其鼓吹并捍卫的公民隐私权主张背道而驰。根据美国司法部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电子邮件、安装测控设备等方式窃取成千上万份民众通话记录,至少有10 万名网络用户被跟踪;而国家安全局在未得到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对成百上千名境内人士的国际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监控。

而在国际上,美国利用对根服务器的掌控优势,在2003年终止伊拉克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将伊拉克从虚拟世界“抹掉”之后,2004年4月又使“.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之后,2009年5月,美国***府又授意微软公司切断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只因“这五个‘敌对国家’会以某种方式危害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而2010年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将三家中东电视台列入黑名单,并表示将“抵制所有助长反美情绪的中东地区电视台”。这几乎成为继***事制裁、经济制裁、贸易制裁之后的又一种制裁形式,即信息制裁。美国一直鼓吹的互联网自由在国际上几乎沦为空谈、笑谈。

3.操纵网媒,管控新闻。

美国***府一方面在公开管理中,利用各种手段对互联网内容加强管制,另一方面在秘密控制中,对网络媒体进行暗中引导和操纵,令其营造有利于自身的舆论环境,获取***策支持,化解***治危机。

其一,直接散布信息,引导新闻走向。白宫和五角大楼经年累月地举行新闻会,雇佣大量官员、花费大量金钱与包括网媒在内的各大媒体进行联络。根据调查与估计,美国知名新闻网站3/4左右的新闻都出自***府官员口中。而此前对中国互联网的批评与指摘,就是美国***府直接策划与引导的。

其二,有意“泄露”,选择性地吹风。一些“无意的”提及或情不自禁地“失言”,常常令媒体以为自己捕捉到了难得的新闻。然而,据美国知名杂志记者透露,“美国***府想让媒体为自己说话时,往往会将信息透露给记者”。而这些信息,往往也是经过筛选和加工之后的半成品或成品。当然,这些“泄露”也并非对所有媒体开放。

其三,滥用“安全”理由,揉搓媒体自由与公正。“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对互联网的管控措施几乎全都贴上了“保护国家安全”的标签,而其对外国互联网运行的干预常被冠以“防范威胁”的帽子。更有甚者,美国***府利用互联网功能,打击他国***权,扶持***势力,搅乱其他国家及地区稳定。例如,2009年6月,在伊朗总统大选之后局势动荡不安时,美国***府下令“推特”网站推迟网络维护时间,帮助伊朗反对派传送信息,为伊朗局势煽风点火。这种行径,将媒体自由与公正揉搓于掌心,与其号称的“传播自由与和平”的“上帝使命”离得何其遥远!

三、 美国网络管理双重标准的霸权主义本质

美国一方面对中国的互联网自由横加批评,另一方面却对本国的网络实行严格管制;一方面捕风捉影,诬陷中国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建立专门的网络战部队,保卫自己网络安全的同时,监控和进攻他国网络。这样的双重标准,无不显示出美国在互联网管理问题上的霸权主义本质。

1.将“预防性战争”进行到底。

在美国指责其他国家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时,美国自身对其他国家制定了有规模有系统的信息捕捉计划。外界质疑美国在互联网管理上存在双重标准,美国***发言人表示:“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一种是为了窃取经济数据与金融资讯;另一种是为了监控与追查想伤害别人的人。美国总统及***府欢迎就后者进行辩论。”同样的行为,为什么在美国那里就变成善恶价值取向截然相反的两种行为?美国的信息获取是为“监控和追查想伤害别人的人”,那么,如何断定谁是想伤害别人的人?在伤害行为未发生之前先发制人,这一举动与在伊拉克进行的“预防性战争”何其相似。只不过一个在陆地,一个在网络空间。萨达姆***权已经被,关于其有没有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讨论其实已没有必要。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有没有另外一个被美国假想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拥有者”呢?这才令人担心。

2.盟友和敌人共窃听,“太平洋警察”变身“世界警察”。

“棱镜门”事件之后,美国***局长亚历山大为此次泄密事件进行辩护。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亚历山大表示监听项目的实施已帮助阻止或成功避免了数十起潜在的国内外恐怖袭击。但是他同时也警告,这些机密项目的公开,将使得美国与盟友的安全蒙受重大损失。“毫无疑问,我们与盟友将不会如两周前那样安全了。”然而,就在这话说了不久,接连爆出美国对墨西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众多盟国民众和领导人的监控资料。美国声称的不从事针对盟友的商业间谍行为,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拦截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通信记录曝光后,再次成为“一纸戏言”。如果说监听恐怖嫌犯(敌人)是美国所说的安全保护的话,那么大规模窃听盟友又为何事?是说盟国会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威胁,还是说美国秉承平等正义原则,将盟国与敌人一视同仁?如果是前者,那么无疑是说美国和其盟友的关系并不牢靠,只是流于形式,这与战后几十年来美国及其盟友间的亲密关系的现实并不相符;而如果是后者,那么意味着美国将其原本就定为太平洋警察角色再一次延伸,直接变身世界警察,无论敌友,无论地域,无论普通民众还是一国要人,都将置于美国“铁面无私”的管控之下。试问,这样的管控之下,普天之下,民之自由、国之安全何在?

美无处不在篇9

[关键词]品德;品德境界;美德他律;美德自律

[中***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9-0008-05

一、品德境界概念

粗略看来,品德可以分为恶德和美德两大境界;美德境界又进而分为美德他律境界和美德自律境界。细究起来,在美德与恶德境界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境界:它既不是美德境界,也不是恶德境界,不妨称之为“无德境界”。这样,品德的境界便可以归结为三类四种,亦即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和美德境界,美德境界又分为美德他律境界与美德自律境界。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考察品德的这些境界时将会发现,“品德境界”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它与“品德”概念根本不同。因为,任何人,不论他多么坏,哪怕他是个十足的坏人,他或多或少也总会有一些美德,如勇敢或勤奋等等。但是,我们能因此就说他――一个坏人――处于美德境界吗?显然不能。无论他多么勇敢勤奋,我们只能说他处于恶德境界。反之,任何人,不论他多么好,即使他是个十足的好人,他或多或少也总会有一些恶德,如嗜酒如命以致英年早逝,违背了“贵生”道德而堕入轻生之恶德,但是,我们能因此说他――一个好人――处于恶德境界吗?显然不能。我们只能说他处于美德境界。

因此,品德境界与品德不同,好人与坏人都具有美德与恶德,但只有好人处于美德境界而坏人则处于恶德境界。美德境界就是好人的品德境界;而恶德境界则是坏人的品德境界。显然,好人或处于美德境界的人,虽然有美德也有恶德,但必定以美德为主,美德必定居于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性的地位;反之,坏人或处于恶德境界的人,虽然有恶德也有美德,但必定以恶德为主,恶德必定居于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的地位。那么,这种将好人与坏人以及美德境界与恶德境界区别开来的主要的、决定性的、支配性的品德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道德总原则“善”,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是一切美德的总汇,是一种完全的美德;反之,不道德总原则“恶”,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则是一切恶德的总汇,是一种完全的恶德。这样,人们品德境界的根本区别显然便在于:就“善”与“恶”来说,他们究竟具有哪一种品德?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恒久的行为遵守“善”原则,从而形成和具有了“善”――亦即无私利人和为己利他以及单纯利己――的美德,那么,尽管他同时具有懦弱、不智、轻生、放纵、偏执、自卑等等恶德,却显然是美德为主,因而他仍然是一个好人而处于美德境界;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恒久的行为不遵守“善”原则,从而形成和具有了“恶”――亦即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以及纯粹害己――的恶德,那么,尽管他同时具有勇敢、智慧、贵生、节制、中庸、自尊等等美德,却无疑以恶德为主,因而他仍然是一个坏人而处于恶德境界。

可见,所谓品德境界,亦即品德层次,也就是一个人的主导的、决定性的、支配性的品德所达到的层次,也就是决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品德之层次,说到底,也就是道德总原则“善”或“恶”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一个人的人格如果是“善”原则的实现,那么,不论他的其他品德如何,他都达到了美德境界而是一个好人;如果是“恶”原则的实现,那么,不论他的其他品德如何,他都堕入了恶德境界而是一个坏人;如果没有某种道德规范在他的人格中实现,那么,就该种道德规范来说,他就处于无德境界。然而,具体讲来,这些品德境界的基本属性究竟如何?

二、恶德境界

一方面,众所周知,恶德是一个人长期地、恒久地违背道德规范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自我、道德人格或道德个性,是不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恶德境界是不应该如何的道德总原则“恶”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于是,精确讲来,所谓恶德境界,便是一个人长期、恒久地违背道德总原则“善”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道德的人格境界,就是不应该如何的道德总原则“恶”已经转化为自己的人格和个性的品德境界。这种境界因其所内化的不道德总原则“恶”的三大原则之不同而具体表现为:“纯粹害他”、“损人利己”以及“单纯害己”三种恶德境界。

首先,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妒嫉心和复仇心等恨人之心所驱动,以致其长期行为的目的就是害人,那么,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品德就属于“纯粹害人”的恶德境界。其次,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内疚感或自卑心等自恨心所驱动,以致其长期行为的目的就是害己,那么,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品德就属于“纯粹害己”的恶德境界。再次,一个人长期受自尊心、求生欲和自爱心等利己的欲望所驱动,以致其长期行为的目的就是利己,那么,如果他的手段长期是损人,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就是损人利己的恶德境界;他的手段若是害己,并且与其所达到的利己目的之净余额是害己,如***、抽烟和酗酒等等,那么,这种行为所形成的便仍然是一种单纯害己的恶德境界。

不难看出,首先,纯粹害他是最高的恶德境界,是至恶的恶德境界。其次,损人利己是基本的恶德境界,是最主要的恶德境界。这种恶德境界固然不如纯粹害人可恶,却远远比纯粹害人恶的程度重,它显然是对社会和他人损害最大的恶德。因为损人利己无疑是最为广泛最为普遍最为众多的恶德。最后,单纯害己是最低的恶德境界,是底线的恶德境界。这种恶德境界最可原谅,因为就其直接效用来说,所损害的仅仅是恶德拥有者本人,而并不损害社会和他人。所以,我们固然鄙视那些酒鬼、赌鬼、瘾君子,却往往并不将他们叫做“坏人”;我们将这个人人咒诅的称号一般只给予那些具有纯粹害他和损人利己的恶德的人。

一个陷入恶德境界的人,如上所述,并非毫无美德;即使他毫无美德,他的行为也决不可能完全违背道德,决不可能完全是恶的、不道德的,决不可能有完全违背道德的人。试想,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类蟊贼,他可能丝毫不爱他的父母、妻儿、恩人和朋友吗?他可能一点儿也不做有利于他们的好事吗?显然不可能。只不过,他的行为违背道德干坏事――纯粹害人、损人利己和单纯害己――必定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则只能是偶尔的。

三、美德境界

一方面,众所周知,美德是一个人长期地、恒久地遵守道德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自我、道德人格或道德个性,是已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的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美德境界是道德总原则“善”在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中的内化或实现。因此,精确讲来,所谓美德境界,是一个人长期、恒久地遵守道德总原则“善”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种善的、道德的人格境界,是道德总原则“善”已经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的品德境界。这种境界因其所内化的道德总原则“善”的三大原则之不同而具体表现为“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三种美德境界。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同情心、报恩心、爱人之心和完善自我品德之心所驱动,以致其长期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人而利人,那么,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品德就属于“无私利人”的美德境界。如果一个人长期受自尊心、求生欲和自爱心等利己的欲望所驱动,以致其长期行为的目的就是利己,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他的手段若长期是利人,如成名成家等等,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就是“为己利他”的美德境界;他的手段若也是利己,如节制和贵生等等,这种行为所形成的就是“单纯利己”的美德境界。

首先,无私利他是美德的最高境界,是至善的美德境界。试想,古往今来,最可赞叹的,岂不就是那些满怀爱人之心和完善自我品德之心的无私利人的伟大楷模?岂不就是那些在自我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能够牺牲自我利益乃至生命的道德英雄?其次,为己利他是美德的基本境界,是最主要的美德境界。这种美德固然不如无私利人高尚,却更为基本和重要。因为只有为己利他才能够――而无私利他却不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最后,单纯利己是美德的最低境界,是美德的底线,是底线美德境界。这种美德就其直接效用来说,所增进的仅仅是美德拥有者本人的利益,而并不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所以,我们虽然欣赏那些珍爱自己生命的人,那些富于节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人,但一般说来,却不将他们叫做“好人”。我们将这个人人衷心称赞的称号往往只给予那些具有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的人。因为只有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才是直接造福社会和他人的美德。

一个人只要进入了美德境界,那么,不论其境界高低,道德总原则“善”便已经内化为其人格和个性。但是,他的行为却绝非完全遵守道德总原则“善”,更绝非完全遵守道德,绝非完全是善的、道德的,因为绝不可能有什么完全遵守道德的人。人性乃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本性,它并非完全是善的、道德的,而是亦善亦恶、亦道德亦不道德的。试想,谁可能没有一点儿妒嫉心呢?谁可能没有一点儿复仇心呢?谁可能没有一点恨人之心呢?谁可能在自我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必定自我牺牲而绝对不损人利己呢?显然绝不可能。一个即使达到了美德最高境界的人,也绝不可能完全遵守道德而全干好事,他也会违背道德干坏事。只不过,他的这种行为――纯粹害人、损人利己和单纯害己――只能是偶尔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则必定是恒久的。否则,如果他的行为偶尔遵守道德而恒久违背道德,他就不是处于美德境界而是处于恶德境界了。

四、美德他律境界

美德境界比恶德境界复杂得多,因而需进一步分为美德自律与美德他律两大境界。所谓道德和美德的自律,正如自律论伦理学家布拉德雷所言,这是指道德和美德以道德和美德自身为目的,而不是以道德和美德自身之外的他物为目的。“道德说,她是为其本身之故而被欲求为一目的的,不是作为达到本身以外的某物的手段。”[1]因此,所谓美德自律境界,也就是以美德为目的的美德境界,是为了美德而求美德的美德境界,说到底,也就是一个人长期的为了美德而求美德的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美德境界。换言之,一个人如果受完善自我品德之心所驱动,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品德而求美德、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人、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那么,这种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品德境界就是美德自律境界。

相反地,美德他律境界则是为了美德之外的他物――亦即利益和幸福――而追求和获得美德的美德境界,是为了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幸福而追求和获得美德的美德境界,说到底,也就是一个人长期的为了利己或利他而求得美德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美德境界。这种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品德境界就是美德他律境界。

举例说,一个人长期追求“节制”美德的行为目的,如果是为了节制美德本身――亦即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节制美德的人――那么,这种长期遵守节制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节制”美德境界,就是节制美德的自律境界。反之,如果他长期追求节制美德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节制美德之外的他物――如自己的健康长寿或祖国的繁荣兴盛――那么,这种长期遵守节制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节制”美德境界,就是节制美德的他律境界。

不难看出,美德他律境界包括“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以及“单纯利己”三种美德境界。如果一个人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和幸福而追求和获得了美德,便达到了无私利他的美德境界;如果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追求和获得了美德,那么,他用以作为利己手段的美德若是善待自我的美德,如“节制”、“自尊”和“智慧”等等,他便达到了单纯利己的美德境界;若是善待他人的美德,如利他、公正、诚实等等,他便达到了为己利他的美德境界。

试想,一个人为了出人头地而遵守和追求善待自我的“节制”美德,那么,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利己而利己,属于“单纯利己”的道德境界。反之,如果他当时所遵守和追求的美德是善待他人的美德,是利他,是造福社会和他人,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利己目的而进行的种种利他的行为,就是为了利己而利他,因而属于“为己利他”的道德境界。但是,如果他是出于对儿女们的爱,为了不给他们带来忧愁和痛苦,而戒烟限酒,追求和获得了节制美德,他就是为了利他而利己,因而属于“无私利他”的道德境界。

一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既然是一种为了美德之外的他物――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幸福――而求美德,那么,他必不以拥有美德而快乐和幸福,而仅仅以拥有美德给自己或他人所带来的利益而快乐和幸福。在他那里,美德与幸福、快乐是两回事。因此,他遵守道德、追求美德是有条件的。只有美德能够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利益和幸福,他才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如果美德不能够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利益和幸福,他就不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了。

因此,美德他律境界达成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说到底,便是美德必须能够恒久给予自己和他人以利益和幸福。如果不能够,他必定恒久不遵守道德,从而也就是一个没有美德的人,因而也就根本不可能处于美德他律境界。那么,美德是否必定恒久给予自己和他人以利益和幸福?美德必定有利于他人是毋庸赘述的,因为决不可能有害人的美德,凡是美德必定利人,此乃美德之所以为美德的本性。问题仅仅在于,美德是否必定恒久给予美德拥有者以利益和幸福?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关于幸福与美德关系的研究表明:美德是幸福的统计性正相关要素和必要条件:有德便有福从而德福一致而成正相关变化,这是个统计性规律。说到底,有德便有福、德福一致是常规,是恒久的;而有德却无福、德福背离是例外,是偶尔的。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说:美德必定恒久给予自己和他人以利益和幸福。因此,一个人才可能为了利己和利他而恒久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从而进入为利己和利他而求得美德的美德他律境界。美德必定恒久给予自己和他人以利益和幸福是美德他律境界所由以达成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

五、美德自律境界

美德自律境界与美德他律境界根本不同,它不是为了美德之外的他物――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求美德,而是为了美德而求美德。因此,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美德自律境界,便会以拥有美德而快乐和幸福。在他那里,美德与幸福、快乐原本是一回事。因为快乐和幸福无非是一个人的需要、欲望和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既然是以美德为目的并且达到了目的而求得了美德,那么,他的需要、欲望和目的岂不就得到了实现?他岂不就得到了快乐和幸福?当然,他得到实现的只是追求美德的需要、欲望和目的,因而这种快乐和幸福只是内在的“德性幸福”而不是外在的“非德性幸福”。所以,包尔生说:“对于一个意志完全由美德支配的人来说,增进美德的行为总是最大的幸福,即使这种行为并不给他带来外在的幸福,反而给他的生活带来苦难。斯宾诺莎的格言对于他是适用的:幸福不是美德的结果,而是美德自身。”[2]

这样,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不论道德和美德能否带来利益、快乐和幸福,他都会遵守道德、追求美德。因为对于他来说,美德自身就是目的,就是一种利益、快乐和幸福;因而即使美德自身不能带来利益、快乐和幸福,他遵守道德而得到了美德,也就达到了目的,也就得到了一种利益、快乐和幸福,亦即所谓“德性幸福”。

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虽然不以美德是否带来快乐与幸福为条件和前提,但是,一个人能否达到美德自律境界,却与他能否达到美德他律境界一样,完全以美德能够带来快乐与幸福为前提和条件。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了美德而求美德,只是因为他爱美德,而他之所以爱美德,又只是因为美德给他带来了快乐、利益和幸福。爱是对于快乐和利益的心理反应。所以,美德自律境界固然是为了美德而求美德,而不是为了利己、利益而求美德,却是因为利己、利益而求美德。利己、利益和幸福不是美德自律的目的,而是美德自律的原因、前提和原动力。

这样一来,美德他律境界达成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美德必须能够恒久给予美德拥有者以利益和幸福――说到底,也是美德自律境界达成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美德所带来的利益、快乐和幸福是美德自律境界所由以达成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是一个人能够为了美德而求美德的前提、终极原因和原动力。只不过,这一原动力引发美德自律境界的过程,如上所述,经过了一个中介,亦即美德他律境界。一个人追求美德最初只是由于美德能够给他带来利益和幸福,因而他是为了利己而求美德,逐渐地,他才会因美德不断给他利益和快乐而日趋爱好美德、欲求美德,从而便会为了美德而求美德,使美德由手段变成目的,因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

因此,美德自律境界,直接说来,只能源于美德他律境界。说到底,只能源于美德所带来的利益、快乐和幸福。美德自律境界只能产生于美德他律境界,而美德他律境界只能产生于美德所带来的利益、快乐和幸福。换言之,一个人只有将美德作为利己和利他的手段从而进入美德他律境界,他才可能因美德不断给他带来利益和幸福而逐渐爱上美德,才可能为了美德而求美德从而进入美德自律境界。美德他律境界是进入美德自律境界的唯一通道,一句话,美德他律境界乃是美德自律境界的基础、根据、原因、原动力。

因此,最终说来,美德他律境界是主动的、具有动力机制的境界;美德自律境界则是被动的、不具有动力机制的境界,美德自律境界最终只能从美德他律境界获得不断发展变化的动力,因而完全依赖和附属于美德他律境界。诚然,直接说来,美德自律境界也是主动的、具有动力机制的品德境界。但是,美德自律境界的直接动力仅有一种,即:为了完善自己的品德,亦即完善自我品德之心,亦即为做好人而做好人的道德需要。反之,美德他律境界的直接动力则多种多样:首先,是引发为了利他而获得美德的爱人之心、同情心和报恩心;其次,是引发为了利己而获得美德的自爱心、求生欲和自尊心;最后,是引发为了利己而求美德的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于是,一方面,就最终动力来说,美德他律境界是主动的,而美德自律境界则是被动的;另一方面,就直接动力来说,美德自律境界是单薄乏力的,而美德他律境界则是浑厚有力的。合而言之,美德自律境界无力***而实为美德他律境界的附属物。因此,就一个人的行为总和来说,即使他达到了美德自律境界,即使他的品德极其高尚,他主要的美德境界也只可能是美德他律境界,而不可能是美德自律境界;美德自律境界只能附属于美德他律境界,只能是他的一种附属的美德境界。这里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那个著名比喻:美德他律境界犹如一座沉入海洋中的无比庞大冰山,而美德自律境界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之一角而已。这是千真万确的。试想,古今中外,究竟有哪一个真实的道德楷模,能够抛开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而整天在那里为美德而求美德?究竟有哪一个真实的道德楷模,他大多数的行为就是为了美德而求美德?他大多数的行为岂不只能被爱人之心、同情心和报恩心以及自爱心、求生欲和自尊心所推动,从而为了利他和利己而求得美德吗?

因此,美德自律境界虽然是美德的最高境界,却并不比美德他律境界更能够使人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恰恰相反,后者比前者具有远为强大的使人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的动力。但是,“美德自律境界”与“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根本不同。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却必定远比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更能够恪守道德。因为美德自律境界是美德他律境界的升华和附属物,显然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处于美德自律境界,必定同时处于美德他律境界,而一个人如果处于美德他律境界,却未必同时处于美德自律境界。这就是说,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必定比一个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多了一种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的动力,亦即美德自律境界的动力:为美德而求美德的动力。这样,一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便可能只有一种动力:他若遵守道德而得到了美德,便大体能够达到目的、得到快乐和幸福,亦即非德性幸福。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则必定具有双重的动力:一方面,他若遵守道德而得到了美德,同时便必定达到了目的、得到了一种快乐和幸福,亦即德性幸福;另一方面,他若遵守道德而得到了美德,同时则还能够大体得到另一种快乐和幸福,亦即非德性幸福。

试想,一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比如说,他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而追求“节制”美德,那么,他若遵守“节制”道德而获得“节制”美德,岂不是只能得到因节制而大体可以实现的健康长寿之非德性幸福?反之,一个为了得到“节制”美德而追求“节制”美德的美德自律者,若遵守“节制”道德而获得“节制”美德,岂不一方面必定得到了成为一个有节制的人的德性幸福,另一方面则因节制而大体可以得到健康长寿之非德性幸福?

可见,一个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只能获得非德性幸福而不能够获得德性幸福,因而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便只有一种动力。而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他遵守道德既可以获得德性幸福又可以获得非德性幸福,因而他遵守道德和追求美德具有双重动力。这样,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固然因其处于美德境界而必定恒久遵守道德,却远远不及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恪守道德的程度。当然,后者对于道德的遵守也不可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不可能完全遵守道德而绝对不会违背道德。因为一个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他的快乐和幸福也必定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当他遵守道德而获得的快乐和幸福,与他的其他的快乐和幸福不发生冲突时,他必定会遵守道德,但是当二者发生冲突不可两全时,他便可能会为了保全在他看来价值更大的快乐和幸福,而违背道德从而牺牲德性幸福。

因此,一个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也可能违背道德。但是,他违背道德的可能性无疑极其微小,他违背道德的具体情况无疑极为罕见,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可有一比:就一个人的行为总和来说,处于美德他律境界的人必定有多数的行为遵守道德;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的人的行为则近乎百分之百遵守道德,近乎百分之百地随心所欲也不会违背道德的境界。一个人要完全达到这种境界显然是难乎其难的。所以,孔老夫子说他自己到了古稀之年才达到了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美德自律境界。

但是,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德自律境界远比美德他律境界更为高尚?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甚至完全否定“爱人之心”、“同情心”和“报恩心”――他统称其为“爱好”――所引发的为了利他而求美德的美德他律境界的正道德价值,而认为由“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心”所引发的为道德而道德、为美德而美德的美德自律境界是唯一具有正道德价值的境界:“对于道德法则的敬重心乃是唯一的而且同时又是无可怀疑的道德动机。”[3]

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美德他律境界不但同样是一种完全属于善的、正道德价值的品德境界,而且与美德自律境界的道德价值并无高低之分。因为道德和美德,如前所述,无非两类:高级的,亦即善待他人的美德与低级的,亦即善待自己的美德。所以,为美德而求美德的美德自律境界之道德价值,便既可能是无私利他,也可能是单纯利己。如果一个人以善待他人的美德为目的,便是为利他而利他,便是无私利他;如果他以善待自我的美德为目的,便是为利己而利己,便是单纯利己。

试想,一个人为了做一个有美德的人而追求美德,如果他当时所追求的善待自我的美德,是“节制”,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为了使自己具有节制的美德而进行种种节制的行为,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利己而利己,属于“单纯利己”的道德境界;反之,如果他当时所追求的美德是善待他人的美德,是“利他”,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为了使自己具有利他的美德而进行的种种利他的行为,就是为了利他而利他,因而属于“无私利他”的道德境界。

因此,美德自律境界的道德价值并不高于而只是简单于美德他律境界。美德自律境界仅仅包括“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两大道德境界;而美德他律境界则包括“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以及“单纯利己”三大道德境界。只不过,引发这些相同道德境界的原因、动力却根本不同。美德自律境界的“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的原因、动力只有一个,亦即完善自我品德之心;而美德他律境界的“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的原因、动力则纷纭复杂,包括爱人之心、同情心和报恩心以及自爱心、自尊心和求生欲等等。

六、无德境界

何谓无德境界?“德”、“德性”或“品德”,众所周知,乃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伦理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自我、道德人格或道德个性,是已转化为自己的人格和个性的应该如何和不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因此,所谓无德境界,就是尚未形成品德、道德人格或道德个性的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人遵守或违背道德的伦理行为还没有形成一种品德、道德人格和道德个性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善的、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和恶的、不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还都没有转化为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

因此,一个处于无德境界的人,必定断断续续交错地、半斤八两地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遵守道德若是半斤而不遵守道德必是八两――以致道德和不道德互相中和、抵消而皆未能内化为其人格或个性,从而他既不是一个具有恶德的坏人,也不是一个具有美德的好人,而摇摆于美德与恶德、好人和坏人之间,处于美德与恶德的中间状态。这样,他的道德境界便是不定的,他没有确定的品德,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无德者”。否则,如果他遵守道德明显多于违背道德,如果遵守道德是恒久的而违背道德是偶尔的,那么,他就处于美德境界了;反之,如果他遵守道德明显少于违背道德,如果不遵守道德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是偶尔的,那么,他就处于恶德境界了。那么,他遵守和不遵守道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诚然,任何一个人,即使已届耄耋之年,对于某些道德,如谦虚、贵生、智慧、诚实等等,却仍然可能一直半斤八两交错地遵守和不遵守,因而便摇摆于美德与恶德之间,以致仍然处于无德境界。但是,无德境界无疑主要是儿童的品德境界。或者说,一个处于无德境界的人,具有与儿童相似的缺乏智慧的心态。他注重不遵守道德或恶德自身的、当前、确实的小利和遵守道德或美德自身的、当前、确实的小害,而忽略不遵守道德或恶德更大的、日后的、不确实的恶果和遵守道德或美德的更大的、日后的、不确实的善果,从而宁愿选择不遵守道德和恶德而占有当前的、确实的小利小善,却不顾尔后的、不确实的大恶大害。

这样,他虽然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是半斤八两地交错进行,但是,他遵守道德是被迫的,而不遵守道德是自愿的。他遵守道德不是自愿的,不是出于遵守道德从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当然,他是人,不能不具有自愿遵守道德从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但是,他的这种道德需要比较微弱而不足以克服不道德的欲望从而居于支配地位。因此,他虽然具有自愿遵守道德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却被更加强大的不道德的欲望所克服,因而不愿遵守道德。他遵守道德并非自愿而是迫于社会和别人因他品德的好坏所给予他的毁誉赏罚。试想,儿童就其本性来说,岂不都不愿遵守道德吗?他们遵守道德岂不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赏而避免父母的惩罚吗?

因此,无德境界,就其本性来说,更加接近恶德境界而不是美德境界。因为一个处于美德境界的人,与无德境界根本不同,是被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所推动而自愿遵守道德;反之,恶德境界则与无德境界相同,是被种种不道德的欲望所推动而自愿不遵守道德、被迫遵守道德。

但是,从根本上说,无德境界与恶德境界毕竟不同。因为无德境界的人不遵守道德的欲望不可能达到恶德境界那样的强烈程度,因而只要有社会和别人因他品德的好坏所给予他的毁誉赏罚就可以迫使他们遵守道德了。反之,恶德境界的人不遵守道德的欲望则相当强烈,因而迫使恶德境界的人遵守道德的力量,仅仅是权力和法律,而社会和别人因他品德的好坏所给予他的毁誉赏罚,已经不能迫使他遵守道德;否则他就不是个堕入恶德境界的坏人了。

因此,无德境界的人,如儿童,虽然不自愿遵守道德,却很容易屈服于社会和他人的压力而遵守道德,以致其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是半斤八两,从而才能够处于无德境界;反之,恶德境界的人,如坏人,不遵守道德的欲望却强烈得多,很难屈服于社会和他人的压力而遵守道德,以致恒久不遵守道德而偶尔遵守道德,因而才处于恶德境界。所以,真正讲来,尽管无德境界更接近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却决非恶德境界,更非美德境界,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境界。

不言而喻,一个人最初既不会处于美德境界,也不会处于恶德境界,而只能处于无德境界。因为恶德与美德一样,都只能形成于一个人的长期的行为。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个具有恶德的坏人或具有美德的好人。他最初必定处于自愿逃避道德而接受恶德、同时又被迫遵守道德而接受美德的无德境界。从此出发,他既可能长期地、稳定地、恒久地不遵守道德,从而形成恶德、成为坏人而堕入恶德境界;也可能长期地、稳定地、恒久地遵守道德,从而形成美德、成为好人而进入美德境界。首先进入以美德为手段的美德他律境界,最终达到以美德为目的的美德自律境界。

综上可知,品德境界分为三类四种,即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和美德境界,而美德境界又分为美德他律境界与美德自律境界。恶德境界是坏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恒久说来,是不遵守道德的:他违背道德干坏事――纯粹害人、损人利己和单纯害己――必定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则只能是偶尔的。无德境界是品德的中立境界,是无恶德亦无美德的境界,主要是儿童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半斤八两交错地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美德境界是好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恒久遵守而只能偶尔违背道德。处于美德他律境界者大多数的行为必定遵守道德;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者的行为则近乎百分之百地遵守道德。因此,不论处于恶德境界,还是处于无德境界,道德都不会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只有处于美德境界,特别是美德自律境界,道德才能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本文的写作得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布拉德雷.伦理学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33(1944).76.

美无处不在篇10

“维纳斯”(Venus)在希腊神话中为丰收女神,在罗马神话中是爱神,而爱神的希腊名是“阿芙罗荻忒”(Aphrodite),奥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是众多维纳斯中最著名、最美、最精的一件雕刻作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

“米洛斯的维纳斯”,复原后出乎意料的是女神没有双臂,双臂的失落引起了西方美术对女神动作的考证,于是复原双臂成了艺术家、考古专家、历史学家最神秘也是最感兴趣的课题,他们提供了各种复原方案: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将要滑下的腰布;或双手拿着胜利花环;或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右手挽住将要滑下的腰布;或与战神在一起,左手搭在他的肩上,右手握住他的手腕……无数种美丽的猜测和丰富的想象,以梦幻般的“有”填补了现实缺憾的“无”,但是这些所设想的所有双臂双手,都引起了诸多艺术家、学者展开激烈的争论,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理由,且照此理论复原后的作品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它破坏了缺憾的美!由此,“断臂维纳斯”成了“残缺美”的典范,以现实生活中的“无”赢得了想象中的“有”,用她的残缺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激发人的美好想象,让人用心去想象,去建构,并用意念来欣赏它的“美”,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让人拥有了更为充分的审美自,在想象中为维纳斯安置一双符合自己的审美个性和审美理想的美丽臂膊。正是因为失去了双臂,她不再是神话中妒忌成性的美神,而是一个纯洁、高尚、典雅的女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神。

有双臂,是实,作为审美对象是确定的,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无双臂,是虚,作为审美对象反而意味着无限种可能性。维纳斯双臂的残缺是一种“虚”,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白”也是一种“虚”,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形象的虚无空间,激发欣赏者永无止境的想象力,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起到了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维纳斯的断臂之美与中国画的“虚实相生”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

中国画是以黑白为主塑造世界,以黑白暗喻“有无”,以“有无”契合着宇宙大化流衍,其中黑为有,白为无,有为实,无为虚,实包含着虚,虚暗喻着实。实出形,虚藏象;“实”是“虚”的基础与依存,“虚”是“实”的延伸和扩展。“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使人从“无”中看到了“有”,从“虚”中看到了“实”,从混沌中看到具体,使物象与自然的灵魂融为一体。

华琳(清・画论家)在其论著《南宗抉秘》中提到:“白,即是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水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亦即画外之画也……”就是说,“白”虽是指宣纸之白,但在画面中,可以将“白”置于“有形”的位置,成为整幅画面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实为虚,又化虚为实,使之“无画处皆成妙景”。正是画面中留出的空白,能够最大限度地无形地诱发观者的想象力,创造出美妙的艺术境界。如同格式塔心理学中对形态的研究,当人们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留有空白的***形形态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多种急于去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整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进取、追求、充满紧张的内驱力和想象力。

正是这种空白的存在,才使得中国画显示出了深奥不俗气的气质和独特的民族性格,在中国画中空白常常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妙境界,因此,没有空白,就没有中国画艺术。

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黑白相统一的哲学道理。中国画中“计白当黑”的运用就是正确处理黑与白的关系问题,“白”形成了“虚”,“虚”的作用是为了突出画面主题,为主题服务。“空白”可视为“雪”、“云”、“雾”、“水”和“气流”等,也可视为鸟的白色羽毛,人物、山石的受光部分,和暗部形成对比,可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产生抽象美,让人回味无穷。潘天寿在花鸟画中提出“空白搞不好,实处也搞不好。空白搞的好,实处就能好”,说明在画画时空白处有黑,黑处有空白,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变化之美,虚实变化搞好了,画面才有灵气,才能让欣赏者有一定的沉思。

山人在《河上花***》中,将很实在的石头以三两根长线和数笔皴擦画成,留出大面积的空白,石头周边则衬以浓密的荷叶;而荷叶部分则间以荷花留白,或者干脆在大面积的荷叶中留出空白作为雾气,这样一来便巧妙地避免了形象的呆板和雷同。单独出现的正面荷叶,则以虚其中心的办法留出空白。这种善于驾驭黑白,运用“知白守黑”之道,别具情韵。如那些停在老树、怪石、枯茎、莲房之上的小鸟,只用十数点形态各异的墨点写出,余部皆留白,看上去不仅不觉简略,而且愈感栩栩如生。

张式(清代・绘画理论家)在《画谭》中有一段话:“笔墨位置不外通气有神,互用虚实、经营详略是也。笔有舌,墨有眼,呼吸照应,有略此而通彼者,有实此而通彼者。画此处眼光只在此处,何异堆假山之工匠?要之书画之理,玄玄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这是对虚实关系互相转变、互相生发的高度概括,就是说虚实不但可以前后顺置也可倒置,即“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在董其昌、龚贤和王时敏等画家的作品中,这一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前景的树丛中,有很多树画得很淡很虚,远处的山头则很黑很实在,显得十分清晰。显然画家并非坐在树下,以“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则作画,而是用以大观小的视角,主动调配景物。这种虚实的互相转变,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的,简单地说就是根据笔墨排列的需求来加以处理,力求使笔墨不致重复或互相抵消,以体现视觉的丰富性。

纵观我国历代绘画大师所留下的经典作品,其画面上一定会有气眼,在画纸上留有一点因为水墨交合形成的空白,不管是无意还是刻意,就如同在一间四处是壁的房间里需要开一扇窗一样让人透气,让人更愉悦,让人有机会往外望。假如墨色占太满,硬生生地摆在眼前,就像关闭了所有出口,将人困置于局促空间中,难免让人产生膨胀感和喘不过气的感觉,那就背道而驰了。

就拿龚贤来说,他画中断崖下的一片白帆,意境孤寂,能引起游子之归心;密林中的一段白烟,生机涌动,能催发诗人之雅兴;矗立于孤峰上的一座小亭,与背后白云相映衬,孤傲而伟岸,能投合山人之脾性;荒山高松间的数掾白屋,洁净无尘,能引人出世之奇想。龚贤画面的这些“画眼”,能够运实为虚,虚实互用,黑白互衬,引人入胜,凡此种种,皆缘于画家对“知白守黑”的熟练运用和高超驾驭。

残缺美与虚实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一种与完美的物象互相依存的特殊的美,同时又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美,切不可刻意追求。李太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坡瓮说“天真烂漫是吾师”,齐白石说“不经意处妙天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苏州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无相间、虚实相映、洞中有洞、独具匠心的设计,其打破视线所及的一个空间延伸到远处,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时刻让人惊喜。这种“庭院深深深几许”悠扬延伸的可能,大大增加了美感的广度和厚度。电影、戏剧艺术中人物对话所留下的潜台词,京剧艺术中的水袖、马步等传统的程式化动作同样是以实化虚、以无化有,给观众的思想留下一片驰骋空间。残缺美,在我国传统篆刻艺术中表现更为突出,古印的残旧,边缘的破损所表现出来的古拙美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即使新刻印,也有击边的工序。中国历代的金石、拓片、古帖,久经沧桑,剥蚀残损,在书法家的眼中,仍然其美无比。

当然,光有残缺的无与虚,是不美的,残缺的部分只有和完美的部分相衬托,才能体现出美,就像月亮必须借助太阳才会发光一样。如果把王铎书写的分不清笔画的那团墨单独拿出来,把颜真卿涂抹的那些墨迹单独拿出来,是无法构成美的。这也是一个辩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亭译:《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远方出版社。

2.张艳玲、张弘苑:《世界传世藏画》(第一册),中国画报出版社。

美无处不在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无处不在10篇

学习

公司月度工作总结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月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月度个人工作总结精辟简短,销售月度工作总结精辟句子。

学习

我们是一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是一家10篇,内容包括我们是一家歌曲,我们是一家人精选5篇。九哥,男,45岁,不法商贩田妹子,女,38岁,九哥之妻九哥:(对观众)他们那几个文化稽查的想抓住九哥我,嘿嘿,没得啷个容易,我看这里要安全点,老子就在这里摆算了。九:这位老板过来

学习

什么叫营销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叫营销10篇,内容包括什么叫做营销10个字,什么是营销简单回答。

学习

审计管理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管理审计案例论文,审计管理论文。1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1.1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

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大全,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汇编。在唐代安史战乱之后的一个早晨,东方刚露出了鱼肚白,浓雾笼罩着整个大地,石壕村一片死寂。这时,杜甫要启程赶路了,他紧紧地握住逃跑一夜刚回来的老汉

学习

美女作家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美女作家10篇,内容包括现代美女作家名单大全,美女作家作品大全。我曾遇到一位“美女”作家,只身南漂来上海,精神可嘉,但文章实在不敢恭维,写得浅显,做作,疙疙瘩瘩的字里行间是一个的昂然“性”趣和对自己身体绝对良好的自我感觉(主

学习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基本药物管理制度最新,基本药物制度新***策。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于12月30日零时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主要任务(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山东省216

学习

风筝的来历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风筝的来历10篇,内容包括风筝的来历简介,风筝的来历和知识30字。

学习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书1500字,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平台。我国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毕业时面临更

学习

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电商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数据分析述职报告怎么写。二是研究者的水平。作为课题的研究者,他对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得到一些与课题假设

学习

英雄的事迹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英雄的事迹10篇,内容包括英雄事迹的简要故事,英雄事迹摘录。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

学习

外贸年中总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外贸年中总结,内容包括外贸月度总结感悟,外贸年终总结怎么写。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每年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

学习

北京房屋出租合同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房屋出租合同10篇,内容包括北京个人房屋租赁合同13篇,北京租房合同实用5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工商行***管理局二00四年四月特别告知一、本合同为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与北京市工商行***管理局共

学习

坚定的信心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坚定的信心10篇,内容包括培养坚定的信心金句,坚定信心的办法。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位卑未敢忘忧国。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因为相信,所以就这样坚定地爱着;因为相爱,所以明白,千年长长的轮回里

学习

“平庸之恶”无处不在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平庸之恶”无处不在,内容包括平庸之恶全文免费阅读,平庸之罪全文。9月14日,当我来到“打工者姬铁见《止不住的梦想》新书会”的时候,发现听众并不是很多。这也让沙龙的主持人多少有了些自嘲情绪,他说,上一个星期,一个台湾人来

学习

无处不在的音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无处不在的音乐,内容包括音乐无处不在的文章,音乐无处不在阅读。十年以前,你的随身听里只会有十来首音乐;而今天,从手机里都可以找出成百上千首音乐。Music2.0已经到来,音乐无处不在!Music2.0源于生活的变迁很多事情都会因为人

学习

城市收缩无处不在

阅读(70)

21世纪初,我们的世界第一次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全部人口的半数以上生活在城市地区,并且该趋势在加剧。每年超过6000万的人涌入城市。平均每周超过100万人。然而,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卷入这股急流。相反,21世纪伊始,一些国家前所未有地超越了人口增

学习

心理博弈无处不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博弈无处不在,内容包括人生博弈无处不在,博弈无处不在原版。在工作和生活中,心理博弈无处不在。例如,下级与上级处于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博弈。如果相处得好,这种博弈的结果是双方心情舒畅,有

学习

选择的悖论无处不在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选择的悖论无处不在,内容包括选择悖论,选择的悖论全文免费阅读。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就会陷入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说到底,还是怕错过机会,因为一旦选择了A,就意味着和B无缘。未来回头再看,可能B才是更好的选择,但时过境迁世上

学习

尘世喜悦无处不在

阅读(48)

她说,读过《浮生六记》后,深爱书中芸娘的贤淑有情调,所以呢,她想学学芸娘。第一个就学她在黄昏时分,把茶叶放在将开的荷花里,第二天清晨再取出煮茶,那沾染了荷花香气的茶,清香扑面,回味悠长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