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爱恋篇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越来越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人类以往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新的生存模式,打开了“虚拟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活动本身。就婚姻、爱情而言,随着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或者工具,“网恋”,不仅成为“E时代”的时髦话题(例如,“网恋,你今天谈了没有?”,“爱情也可以***,网恋是***来的异性朋友”等),而且直接冲击着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恋爱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制度伦理造成深刻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网恋”现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吴淑凤,2000;陈露,2000;伍一俊,2000;朱家骢,2001;杨国华,2001;周丽,2001等)。概括地说,前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一些“网恋”故事进行感性的描述分析;二是哲学角度的研究,主要从“网恋”对传统道德伦理的冲击方面进行分析;三是心理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网恋”者精神、心理需求的分析;四是犯罪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对发生在“网恋”过程中的越轨、犯罪行为进行分析;五是社会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网恋”者人际互动关系方面的分析。
前人的研究在对“网恋”现象进行分析时,往往较多地倾向于案例和数据方面的实证性研究,较少理论分析。即使有理论分析,其理论也往往显得不够明确和没有形成系统性。另外,前人的研究大多对“网恋”持道德评判的立场。本文试***通过跨学科的角度,综合运用社会学的“戏剧论”和经济学的“对称交易论”,对“网恋”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而且尽量争取做到不带感情色彩、保持理论分析中的价值中立。
“网恋”的定义与类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1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连网计算机已达1254万台,上网人口达3370万人。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有过“网恋”的经历。尽管21CN的调查数据可能不能完全科学、客观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网恋”者的数量,但是作为伴随互联网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恋”,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网恋”的权威的、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笔者认为,要想对“网恋”进行相对科学、客观和有效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网络”、“恋爱”及其之间的关系。
“网络”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信息传输网。其本质是一种更广、更快、更丰富、更互动、更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工具。网络在把人类生存的范围和深度从物理世界向一种网络化的虚拟世界加以极大地伸延和扩展的同时,也缩短了人们相互之间交往的时空距离,从而把世界连接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球村”。网络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轻松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捷方便地交流思想和情感,交换信息、商品和服务。
“恋爱”简单地说,就是异性之间进行爱情、情感和精神交流的过程。一般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恋爱的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封建时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年代”的“红色恋人”、“爱人同志”,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告征婚”、“婚介热线”,一直到目前网络时代的“网络恋爱”、“E代情缘”。
至于“网络”与“恋爱”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恋爱的方式因时代、观念和技术的变迁而异。在现代网络社会,现代人往往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高流动性的工作职业等)往往使得他们筋疲力尽,无暇顾及其“终身大事”;另一方面,基于生理本能需求和心理归属感,往往又使得他们火热、疯狂地追求爱情、情感。而网络作为最新的交流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瞬时性、广泛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符号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需求,成为现代人交流、恋爱的“理想”工具或载体。由此,“网恋”可分为两类:
1、将网络作为载体(例如“虚拟社区”和聊天室等)的“网络的恋爱”:在网上认识,在网上恋爱,甚至在网上“结婚”,组成网上“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双方是完全不接触的纯精神性的“柏拉***”式的“网恋”。
2、将网络作为工具(例如QQ和E-mail等)的“网络+恋爱”:首先在网络上认识,双方都有进一步交流了解的愿望,这种交流了解慢慢发展为恋情,然后再通过见面形式,从网络走下来开始传统的恋爱过程。
基于此,笔者认为,“网恋”就是有爱情意向的年轻男女,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作为载体或者工具,对情感对象进行虚拟性或者虚拟性和现实性兼而有之的理性选择的“交易”过程。
“网恋”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同一般的社会交往行为相比,作为特殊的社会交往行为的网络交往行为,有着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由于“网恋”是典型的网络交往行为,所以“网恋”也具有网络交往行为的基本特征。
1、虚拟性。所谓“虚拟性”,并不是说网络交往行为不构成为人们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交往行为方式,而是指网络交往行为得以依附的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或“赛伯空间”(注:赛伯空间,原意是指经由网络相连的电脑使用者所体验到的一种共感幻觉。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赛伯空间的涵义已经延伸到既包括由网络所形塑出来的那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体味得到的虚拟空间,也包括通过“虚拟现实”这种人工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情境。)。与人类的具有实体性和可感知性的一般社会行为不同,网络交往行为只存在于以数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信息关系结构之中,它既不依附于一般的社会交往行为所必需依附的特定的物理实体或时空位置,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或能量流动的过程之中,而是奠基在以光速运动的比特及其特殊的数字化的运动组合方式或过程之中。在这样一种数字化世界的环境之中,网络交往行为也就成为了一种虚拟的交往行为。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包装”和伪装,给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到的“缺失”的“快感”。
2、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是指网络交往行为主体在网络上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信息、知识和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包括了网络交往行为主体之间,以及网络交往行为主体内部,围绕着信息和知识之生产、传递、交换、流通、竞争和冲突等环节,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相互参与和相互操作的性质。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生活空间,它的特征不是电子通信,那只是一种附属物,相反,是交互的性质标志着电脑空间的特性。与此同时,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行为,实际上也是网络空间中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但是,与人们现实的社会交往行为所具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线性的互动特征不同,网络交往行为的交互性特征在于它不仅包括了不同网络交往行为主体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网络交往行为主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现代社会压力大、节奏快和流动频繁,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时间上的紧迫。网络拥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为相识、相恋创造机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让交流变得更加自由、自然和充分,选择的余地很大。显然,这是其他媒介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3、超时空性。所谓“超时空性”,是指在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过程中,由于信息能够以光速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在极大地延伸了人们网络交往行为或网络互动的交往行为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在现实的人际互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时间和场所被大大地压缩甚至取消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延伸出来的网络交往行为,则把人类在其交往行为过程中对时空界限的超越性质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网络交往行为中,人们借助于大量的信息不但可以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人际之间的网络互动在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网络的支撑下,也开始发展到不再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支持,而总是必须面对面地进行了。“网恋”的出现与兴起,大大减弱了现实生活中时空距离给人们的婚恋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使得爱情能够通过网络传递得以迅速实现。
4、符号互动性。所谓“符号互动性”,是指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必须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标或象征符号,作为其交往行为的中介乃至互动对象的性质。网络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像和信息的存储库这样一种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也就决定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行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性或以符号为中介的互动。在网络交往行为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标和象征符号不仅构成了人们网际互动的必不可少的交往行为中介,而且更进一步构成了人们可以与之直接进行互动的对象,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奠基在并依赖于由这些信息符号及其相关的知识系统所构筑而成的一个虚拟性的抽象王国之中。与传统婚恋方式中的“身体语言”接触、现实视听交往不同,“网恋”中恋爱双方大多是通过文字性信息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寻找虚拟的感觉,拓展充分的想象空间。
基于社会学“戏剧论”的“网恋”现象研究
1、“戏剧论”与“网恋”
西方着名符号互动论社会学家戈夫曼通过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范例。戈夫曼的“戏剧论”认为,个体在特定时间内交往活动的场域总是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作为一种“集体表象”,构成了表演得以社会化、模式化和限定化的方式,使得表演与社会期望相符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表演,即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时,个体的表演往往会是体现和例证社会公认的规则,掩饰与社会公认的标准、价值和规范不一致的行为。而在“后台”,所有在“前台”中隐藏的事实,或是各种非正式的举止都会出现,个体在其中所展示的大多都是自我冲动、自发和具有人性的成分。因此,尽管“后台”通常与“前台”相互为邻,但是彼此之间却泾渭分明、相差甚远(蔡禾,1991)。
借用戈夫曼的“戏剧论”,笔者认为,“网恋”也有“前台”与“后台”之分。按照前文中对“网恋”类型的两种划分,就前者而言,由于双方在现实中完全不接触,他们之间仅仅是一种纯精神性的“柏拉***”式的“网恋”,姑且可以认为其“表演”极端地表现为仅仅局限于“前台”。至于后者,只不过是把“前台”搬到了网络中进行,借助网络为工具或快或慢、或完整或跳跃地完成传统恋爱模式中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过程。而一旦双方“见光”(注:“见光”,是一种网络用语,意思是现实见面接触。)后,“前台”的“谈婚论嫁”往往最终会重新回归到现实的“后台”中进行。
2、“网恋”的“前台”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2
真爱,是爱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唯一的至上的爱。爱有多种方式,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博大无私的,不要回报;夫妻之爱是牵手一生的爱,不能分享;我们对孩子的爱就是对我们生命的爱,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些爱,其实都是真爱,因为对于爱与被爱,这种爱都是唯一的,更是无以替代的!
男女有真爱相依,热情的拥抱、亲吻交融、激情的释放,便是对爱的诠释,这种如此美妙的爱的旋律与激情澎湃的节奏尽在忘我的快悦感觉之中。一对恋人结为连理,成为夫妻,从收获爱情硕果的那一刻起,男人才真正成为男人,女人才真正成为女人。这便是忠贞不渝的夫妻之爱。
岁月悠悠,时光冉冉,当我们在一如平凡、固定程序的生活当中,蓦然回首,才晓得原来的那份浪漫与激情不知何时已渐渐的淡然,美丽好像就在青春年少的一瞬间,年轻的时光已经悄然流逝,然而,一颗心或淡然、或平和、或依旧澎湃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与人的激烈竞争、人脉纷扰的繁华世界里,男人同女人一样承受着家庭、事业、社会的巨大压力,弄得人人身心疲惫。真爱,便犹如一股清泉般养眼、润心,一个莫名的空,便渴望在喧嚣的人世间得到填充。
解读真爱,得看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和心境去理解了。
有一种爱叫不甘寂寞,忘记了昔日里陪他走过风雨的她,背离了做人的忠诚,彼此家外有爱,相亲相爱,成为唯一的情人,是不是真爱?
有一种爱叫寻求快乐,背叛了昔日里跟他同甘共苦的她,放弃了做人的品格,彼此家外有家,相依相恋,成为唯一的爱人,是不是真爱?
有一种爱叫寻找幸福,抛弃了昔日里给他温馨家庭的她,丧失了做人的责任,彼此一个新家,海誓山盟,成为唯一的妻子,是不是真爱?
有一种爱叫心灵知己,他们各自都不会忘记和准确定位着自己的角色,对自己的爱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牵手一生,家对他们来说,就是永恒的孩子快乐成长的和谐、温馨的家园。他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遥遥呼应,有却永远不会说“我爱你”,有却只能说“喜欢”,因为这份爱,最现实、不浮华;最理智、不冲动;最责任、不自私。这种爱,纯净无暇,真诚善良;没有杂质、没有索取、没有伤害;只有互帮互促、理解支持、希望更好。这就是超越自我、超越爱情、超越人生的一种精神上的至爱,是不是真爱?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3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 初期小说 恋爱关系
凭借《厨房》进入文坛的吉本芭娜娜,以其细致的文体、感性的文字和作品中复杂新奇的构想,迅速获得了大批年轻读者的喜爱。她不仅是日本的人气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颇受欢迎的女作家。特别是从《厨房》到《甘露》一系列的初期作品,集中体现了吉本芭娜娜的创作特色,因而也成为研究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关键。吉本芭娜娜初期小说中为人注目的两个主题,一是死亡,二是模拟家庭。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作者描写了许多人的死亡,而且大多是主人公的亲人或好友,但是作者并没有描写具体的死亡场面,而是着重描写经历亲人、好友死亡的强烈打击后,主人公逐渐治愈的过程。另外,作品中几乎没有完整的家庭出现,大多数是因为死亡或者离异导致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进而组成了新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经历,主人公开始并发展了一段段特殊的恋爱,他们或是经历了身心的巨大伤痛,或是无法抵挡世间的孤独寂寞,尽管是一段为世人难以接受包容的爱恋,但是他们依旧鼓起勇气告别过去,拥抱到来的爱情,重新出发。这些让人感觉温暖又新奇的故事,或许正是吉本芭娜娜小说的迷人之处。
一.初期小说中的恋爱关系
在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中,主人公樱井美影接连失去了父母,又遭遇了相依为命的奶奶因病过世的打击,成为了一个孤独无依的少女。在孤苦无助的时候,受到曾受奶奶照顾的男孩田边雄一的邀请,搬到了雄一的家中暂住。雄一的母亲惠理子原本是雄一的父亲,在爱妻过世后,为了照顾儿子,而选择变性为女性,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着两个年轻人。因为惠理子不经常在家,同一屋檐下生活的美影和雄一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而这种情愫在惠理子被刺杀身亡后,因为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促使两个人的心灵靠近,慢慢确认对方的心意,逐渐由最开始的家人之爱,发展为恋人之爱。在《哀愁的预感》中,少女弥生有着知晓过去和未来的特殊能力,对身为远亲的阿姨雪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找到不辞而别的雪野,也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弥生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途。在旅途中,弥生发现了雪野原本是自己的亲姐姐,因为无法走出父母因交通意外双双身亡的阴影,选择改变身份,和当时尚是幼童的妹妹保持距离,独自生活。而弥生以为的“亲弟弟”哲生早已知道和弥生没有血缘关系,多年来对“姐姐”弥生倾注了兼具家人和恋人的保护和关怀。除此以外,在吉本芭娜娜的笔下,还描写有《白河夜船》中本是职场新人的主人公寺子和上司岩永发展为情人关系,而岩永还一直不肯放弃照顾因交通事故成为植物人的妻子,寺子慢慢沦为岩永的陪睡对象,逐渐陷入黑暗而不能自拔的故事;《泡沫》中鸟海人鱼的父母是情人关系,并且不在一起生活,人鱼成长在单亲家庭中。机缘下人鱼碰到了被亲生母亲真砂子抛弃在人鱼父亲处的岚,在人鱼确定岚不是父亲的私生子后,两个人逐渐确定了恋爱关系的故事;《N・P》中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的萃蔑视世俗,明知对方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有血缘关系的弟弟,依旧与之保持恋爱甚至肉体关系的不伦之恋的故事等等。可以说,在初期小说中,吉本芭娜娜描写了许多成长在破碎后又重组的家庭中的少男少女,在寂寞孤独中产生的恋爱关系,既有有青春期的朦胧爱意,也有不合伦理的畸形恋爱。
二.吉本芭娜娜的恋爱观念
那么作者描写这些老一代人无法想象奔放的作品,究竟是想表达主人公们什么样的恋爱观念呢?
在吉本芭娜娜和作为评论家的父亲吉本隆明的对谈集『吉本隆明×吉本ばなな中,吉本隆明说道:“君の作品の一つの特栅稀⑷碎gをいてるわけじゃなくてね、ひとつの雳をいてるんだ。”[1](你的作品的一个特征就是,你并没有描写人物本身,而是描写了一个“场面”)。吉本芭娜娜自己也说道“恋郅悉浃盲绚辚靴铹`だもの。パワ`とパワ`がぶつかりあって、ある鏊をつくるわけでしょう。そこにしか二人はいられないから、恋郅扦筏绀Α![2](恋爱是充满力量的。两种力量碰撞的话,就形成了一种空间。两个人只能在那里,所以就是爱情)。
那到底什么是吉本芭娜娜所说的“空间”呢?据吉本隆明的解释,所谓“空间”就是一种涌动着“喜欢”情绪的环境,而极端的喜欢,或许就是恋爱。在这涌动着“喜欢”的空间中,人物依次出场,其性格并没有得到详细的描写,但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关系得到深刻的描写。
也就是说,从《厨房》到《甘露》一系列的小说中,吉本芭娜娜描写了一个个人物关系可以变换的“场面”。虽然有各色各样的人物,但作者没有着力描写其性格,却致力于描写人物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物登场之初,虽然有身份、性别、年龄的差异,但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交换。在《厨房》中,失去爱妻的的惠理子,因为要照顾独生儿子雄一而选择从男性变性为女性,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哀愁的预感》中本是生活在一个幸福家庭的姐妹俩雪野和弥生,姐姐雪野无法走出失去父母的伤痛,选择以妹妹阿姨的身份,跟妹妹弥生保持距离,逃离现实的生活。另外,雪野的学生正彦是姨太太的儿子,从小就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在悉心照料母亲的过程中虽然正彦逐渐变得***、坚韧,但恋母情结使他对比自己年长十来岁的音乐教师雪野产生了深深的爱恋之情,从而两人由师生关系变为恋人关系。《白河夜船》中主人公寺子因为与上司保持情人关系,而逐渐脱离真实的社会,越来越多的陷入长久的睡眠。而寺子最亲密的朋友纱织自杀之后,寺子在梦中与纱织相会,也逐渐突破朋友的关系而成为同性恋人。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姐弟关系、师生关系、兄妹关系、父女关系,皆可变换为恋人关系。
而且在吉本芭娜娜初期小说中,恋爱不一定都是甜蜜的。贯穿于吉本芭娜娜初期小说的是“恋爱是痛苦的”主题。《甘露》一文中写道“人を好きになることは本当にかなしい。かなしさのあまり、そのほかのいろんなかなしいことまで知ってしまう。果てがない。”(喜欢别人真的是令人悲伤的事。太过悲伤了,甚至觉得其他很多事也都是令人悲伤的。没有尽头)。确实,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厨房》里的樱井和雄一,《哀愁的预感》中的弥生和哲生,《泡沫》里的人鱼和岚,《白河夜船》里的寺子和岩永,《N・P》里的萃和乙彦,都是在为爱情受苦。即便共同度过了许多的困难,最后可能还是咫尺天涯。因而,恋爱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令人痛苦、令人焦急的。但是,作品的主人公们,即使为爱情所苦,可是依旧没有放弃爱情。
不仅如此,只要发生了爱情,就可以不问男女,不分身份、年龄,勇于追求爱。吉本芭娜娜认为“さまざまな限定を超えたそういうのことが本当の“邸堡馈[1](超越了各种各样的界限才是真正的爱)。基于此,吉本芭娜娜才创作了许多即便有很多困难,即便两个人难以走到最后,但是依旧勇敢去爱为主题的作品。
松本孝幸曾在『吉本ばなな「フツ`というo意R一书中说道对于吉本芭娜娜而言,所谓的关系并不是一言以蔽之的,应该以相当的广度和宽度去思考。夫妻之间,亲密时可如同恋人,互相照顾时,可如同亲子,互相守护时,可如同兄妹(姐弟),又可如多年老友,在不同的场合下,关系是随时在变化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是一边变化一边存续的。吉本芭娜娜构筑的关系网原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结语
也就是说,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爱可以改变一切。《厨房》中的惠理子为了爱而改变性别,《白河夜船》中的寺子为了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哀愁的预感》中雪野为了爱,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同时,爱也可以让人更坚强勇敢。《厨房》中樱井和雄一都失去至亲,两个人互相取暖,因为有爱而生出勇气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哀愁的预感》中弥生因为无法忘记的亲情之爱,勇敢去找寻梦中的真相,又因为弟弟哲生的爱,更有勇气告别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吉本芭娜娜所描写的爱情正是为了表明,爱是一种本能,能够超越性别、年龄、身份等等各种各样的限定。只要有爱,就能超越一切世俗伦理。
参考文献
[1]吉本隆明,吉本ばなな.吉本隆明×吉本ばなな[M].ロッキングオン,1997
[2]松田良一.山田美.郅问澜绋Dマンガ・恋邸ぜ本ばなな[M].|京籍.1999
[3]吉本ばなな.うたかた/サンクチュアリ[M].新潮社,2002
[4]吉本ばなな.アムリタ[M].新潮社, 2002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4
关键词:穿越小说;价值观;意识***;真爱追求;救赎心理
中***分类号:I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339-02
穿越小说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言情小说,是一种融入新元素、新模式、新价值观的言情小说,其中蕴含的新言情价值观是不容忽视的,它表现读者对于爱情、生活的认知,也决定着它能成为新生代言情小说之秀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价值观是一部作品意义及精神的表现。不同题材的作品在价值观的表达上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特征,那言情小说与穿越小说的价值观又是如何呢?
情感净化、情感宣泄或移情功能、情结作用可以统称情感补偿。①言情小说具有情感补偿的作用,而且更侧重与移情功能,即用别人的情感来填补自我情感的空白。遵循这个原则,传统言情小说主打“真善美”主题,走“纯爱”路线,正因为如此,传统言情小说几乎等同于纯爱小说,它用纯净唯美的文字,描写淡淡忧伤却深深感人的爱情,用淡淡的温馨与甜蜜来引发人们对纯情美好爱情的向往。如琼瑶的《窗外》、《烟雨蒙蒙》、《一帘幽梦》等。
相对于传统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中价值观显得比较丰满,它不只是停留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还涵盖了社会欲望、个人私欲在其中。这对于文学是一件好事,因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观才能更全面地折射社会及人们的内心世界,但由于穿越小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言情体裁,它有着过多虚幻的色彩。在这个虚幻的世界,穿越小说中又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倾向?
一、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指的是:女性能够自觉的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有清醒的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意识。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当代女性的意识并不乐观,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也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感到迷茫,对别人的依赖性很高,特别是对男性的依赖性更强,甚至出现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言论,这无疑是女性潜意识中的自卑感、怯弱感、无安全感的外在表现。但在穿越小说中,女性的意识却得到了空前的张扬,女权意识超越之前的任何一类言情小说,得到淋漓地表现。
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女性。不论是魂穿还是全穿,不论是保留前世记忆的还是忘记今世记忆的,无不是自立自强的“女强人”形象。在穿越后,无论是贵为公主王妃还是将为奴婢或沦落青楼,无论是面对风云诡变的宫闱争斗还是触目惊心的江湖纷争或是悲情苦恋的三角爱情,女主角无不是表现出自尊,不为他人所控制的***,以及施展计谋为自己争取幸福的努力。现代社会中,女性虽然在职场获得跟男性一样的机会,但是却很难在职场有较高的成绩与地位,即便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也会被人冠上“女强人”的名号,并受到外界异样的眼光与非议,似乎“女强人”成为贬义词,不被看成女性成功或者智慧的代表,以致出现以“嫁得好”为标准来评价女性的成功,而非“干得好”。正由于这样的社会风气,女性的***意识不得不被隐藏与削弱,但在穿越小说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女主角在穿越后,为了不受制于他人,总会想方设法在经济上获得***,故而,女主角在古代以经商来获得财富,运用现代的企业管理知识,利用前世记忆中高超的艺术、***事才能赢得当权者或命中天子的青睐,并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获得与帝王将相平起平坐的资本,展示自己的才华,追求***的思想。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再是帝王将相的附庸品,她们以现代“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反对三妻四妾,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要求与男子平等对话的权利,要求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再一味依附男主角。这种***自主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女主角吸引男主角的因素之一。
《蔓蔓青萝》中女主角程箐穿越后成为李青萝,为了摆脱一心让女儿攀龙附凤的宰相父亲,带母亲逃离王府,逃脱父亲的掌控。为了凑集路费以及以后的生活费,李青萝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古代赚得盆满钵满,如鱼得水般施展自己的商业头脑,并在其过程中与平南王刘珏和四皇子刘绯展开了一段段幸福又纠结又危险的故事,最终与刘珏有情人终成眷属。像李青萝这样追求***自主,争取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在穿越小说中比比皆是,她们的成功塑造是女性意识***的释放,她们的认可及被追捧是读者对***女性意识渴望与向往。
与此同时,穿越女的这种“女强人”形象还不会像在现代受到旁人排挤与冷眼,反而会得到赞赏与肯定, 如在《穿越时空的爱恋》里的小丸子,这一切与现代女强人的处境形成对比。穿越小说中,不管是笔者还是读者,都对女主角的各种优势各种***表示欣赏和叫好,这无疑折射出现代女性在现实中所承受的压力。一种渴望施展才华、渴望成为被崇拜与被关注、渴望成为男子追逐与喜欢的对象的心理,在穿越小说中得到了释放与获救。
二、真爱追求:唯一
穿越情节以唯美、梦幻为标准,男女主角会在不知不觉中卷入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中,在这场斗争中他们会演绎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仇恩怨,会在阴谋权势中诠释出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以灵秀的唯美文字讲述浪漫纯真的动情故事,以梦幻的叙述手法描绘“前生后世”的凄美爱情,为读者勾勒一道通往爱情城堡的彩虹,让读者在穿越中做梦,在爱情中沉醉,感受着超越生死、跨越时空的梦幻爱情之旅。这便是穿越小说的情节套路,犹如童话般让人倾心。正如《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的作者天夕所说的: “我觉得但凡一个心还柔软的女性, 都会渴望童话般的爱情。”③穿越小说成全了很多女性读者对于爱情的理想与幻想,满足了她们心中的爱情梦。
穿越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大多描写得痴心动人,而且多数这是一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痴心动人。穿越后的女主角,大多附身于皇家贵族或者豪门大商之家,即便是穿越在女仆身上,最后也会和王孙贵族谈上一场旷世爱恋。在这场旷世爱恋中,尊贵的男主角会对穿越的女主角痴心绝对,即便是贵为皇帝,也会为其舍弃后宫三千只宠一人,甚至为其舍弃江山皇位只求与之相守到老。如《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中男主角康熙独宠女主角叶茉尔60年。前半生,她是他姑姑,辅主登基,做亘古一帝; 后半生,她是他妻子,看他运筹帷幄,创千秋大业。这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真爱追求,打动了多少读者内心,道出了多少爱情渴望。在穿越的世界里,你可以是《穿越只为遇见你》里的李遥, 在那“命运注定的穿越, 命运注定的遇见”里,“只为在最美的时候, 能够让你看见”;你可以是《潇然梦》里的水冰依,在天和大陆里遭遇一次意外的绑架之后再遭遇一段如梦如幻的爱情……④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穿越小说中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生死,跨越时空。以其典雅灵韵的唯美文字讲述种种或浪漫或凄婉或热烈的爱情故事,在虚无的历史中演绎飘渺的爱情,并让读者为其沉醉。穿越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爱的“乌托邦”,满足年轻人对真爱唯一的追求的情感需求,它像是青春世界里一场“豪华的白日梦”。这是一场连时空都不可阻挡的爱情梦,这样的爱情是可以跟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式的为爱而生死的阴阳相隔的伟大爱情相提并论的。穿越小说的这种追求真爱唯一的情感模式填补了当下人们在现实中感情的缺位,使人们对于自己或自己身边日趋功利的恋爱婚姻有了一种反思, 从而与穿越主人公一起到另一个时空去追求一次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让他们在其中找到与寄托。
三、平民心理:救赎
穿越小说的产生与消费实际上是想象层面上的生产消费,因为穿越小说中的虚拟是一种美学的虚拟,通过虚拟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他实践着自己的审美观念,完成着一种虚拟空间里的自我建构和完善,并在此获得心灵的满足与救赎。纵观穿越小说的与读者,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白领或学生,基本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平民,他们有着华丽的梦想与非凡的追求,然而生活的现实却磨灭了她们的意气奋发,转战于文字的世界让他们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释放。穿越小说成功地通过想象,满足了现代女性对于爱情的梦幻般追求,满足了现代男性对于权力和金钱的追求,满足了大众对于完美生活和完美人物的追求。大众在这种想象的虚拟中,完成了自我个体对于生活中缺少的审美补充和满足,实现了在现实生活难以把握而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实行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穿越小说完成了平民救赎心理的寄放。
《极品家丁》中的林晚荣,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经理,因为一次意外经历,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了萧家的一名传奇的家丁。他灭“白莲”、轰“圣坊”、辱砚秋、欺康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⑤这样一个人物,对于许多渴望成就非凡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而目前又不得志的人们来说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至少也可以在一个虚幻的时空中体验一把不一样的人生,从而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剧变的社会,煽起了人们一股股无法抑制的成就欲。人们渴望被认可,渴望成功,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负荷。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存在价值很难体现出来;现实的生活,总是让人们力不从心,感叹生活的不易。离开现实,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活在他处的惊奇……这种想法,经常会在人们脑海里闪现。而穿越小说,则让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不尽如人意,但随便一穿,便改变了整个人生。而在穿越小说中,主人公由于具备超时代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历史进程的了解,让他们感觉优于古人,从而产生一种优越感。有别于现代社会,在这里,与主人公相识的必定都是非富即贵,主人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其他人和事,引发“蝴蝶效应”,读者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起,突然觉得自己被重视,是很重要的,自身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人们在穿越小说中所获得的个人价值实现的救赎。
穿越小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众身上的枷锁,在穿越的王国里没有纯粹文学的批判和上层文化的规训,自由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受众。作者和读者一起超脱了现代社会所强加给他们的道德伦理,远离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回到了古代社会,在虚拟的古代社会中寻得自己一片天地,慰藉自己聒噪不安的心灵。
女性的意识***,真爱的唯一追求,平民的救赎心理等言情价值观,折射出当下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社会风尚,让人们在文学的殿堂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使小说文本的思想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学[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2]王珂.穿越小说承载的社会意义[J].电影评介,2010.
[3]运时.“穿越小说”暴露时尚阅读“无厘头”[N].中国青年报,2007.
[4]宋建峰.穿越小说流行元素下的彷徨与呐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
[5]宋建峰.穿越小说流行元素下的彷徨与呐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5
1、QQ飞车:QQ飞车手游是腾讯首款3D赛车竞速手游,由端游原班人马倾情打造,有排位赛,个人竞速,团队竞速等模式,还有真实的赛道场景以及特质的听觉盛宴和社区模式。
2、恋与制作人:恋与制作人是一款有趣的恋爱休闲游戏。 游戏的舞台不再是日常或者校园,玩家将经历时空外的相遇,陷入一场超越现实的爱恋。在每日的司空见惯中,窥见世界另一面的少女,将与背负各自宿命、不期而遇的人们相遇。
3、九州海上牧云记:九州海上牧云记游戏中里蕴含了很多的精彩。除了九州六族、天生阵营对立、星命玩法之外,端游般的副本体验、多样的宠物和坐骑系统、良心的装备获取也让玩家爱不释手,对电视剧的高度还原更是让将游戏的热度推向了顶峰。
(来源:文章屋网 )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6
谁知道呢,结婚3年来,在外人眼里如金童玉女结合在一起的婚姻,她却觉得越来越累:老公不做家务,嫌烦;不陪她逛街,说累;不爱陪她回娘家,说拘束……本来都是小事情,可是因为在乎,就变成了大事,三天两头吵架。她认为自己这样的女子,嫁了他,他应该是满足的,不可以这样吊儿郎当。他却觉得,自己条件也不错,每个生日都会送她玫瑰花,这么浪漫的男人,凭什么要俯首婚姻,做那些琐事降格自己……吵不出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女人不小心怀孕了,男人的态度依然是无所谓,经常和朋友出去喝酒,很晚才回家。女的犹豫要不要这个孩子……她自己是喜欢的,只是,害怕男人承担不起责任,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安定的成长空间。其实,潜意识里,她是怀疑要不要把这段婚姻继续下去。
这甚至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没有第三者,没有移情别恋,没有家庭暴力,没有感情问题,只是,他们都不会经营婚姻,将恋爱和婚姻混淆起来了,就像逛街,非要在专卖店里买生活用品,这不是强自己所难吗?
她只注重自己的美貌,却忘记了去学习怎样做一个妻子;丈夫呢,也是只把帅气浪漫作为唯一的筹码,没有在家庭中尽到应有的责任。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婚姻其实也是相似的,那就是:你没有拿准定位,妥善经营,把超市当成专卖店经营了,不但顾客不买账,自己也别扭。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爱情中,你要她的美貌,她喜欢你的浪漫,两情相悦,这是婚姻的基础。可是一旦进入婚姻,你就不能只是浪漫,他(她)也不能只要美貌。婚姻是一个容器,需要把曾经的恋爱模式全部打散,重新来过。
其实,美满的爱情就像专卖店,需要精致品味一丝不苟,白牡丹红玫瑰,都是花中极品,只卖这一样,往来顾客,没有人会挑剔这份唯一,要的就是这份极致的奢华。最好的婚姻呢,应该像一个大超市,充满烟火气息,应有尽有,无限包容:你要相夫教子,要炒菜做饭,他要赚钱养家,也要懂得修理简单的电器;你要孝敬公婆,他也要照顾岳父岳母,好像没有哪一样是必需的,又缺一不可,还要井井有条。
这就是爱情和婚姻的区别,也是超市和专卖店的区别。
爱情是有排他性,婚姻却应该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包容性,一旦成功将专卖店转化成超市,也许会平淡,却一定不会不幸福。婚姻不需要专卖店的单一和精致,婚姻需要的是超市的庞杂和平凡。
纵观那些幸福的夫妻,虽然曾经流连专卖店,过的,肯定是超市的日子,要什么,便得提供什么。
张柏芝嫁人的时候,够美貌够风光无限了吧,婚后一样要面对婆家的各种关系,慢慢理顺,调停,包括下跪敬茶、给婆婆小姑子买礼物。如果她只是觉得自己的美貌与名气已经足够了呢,艳照门的时候,婆家人不会力挺她……穆桂英够本事吧,战场上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回归家庭后一样要对老公温柔贤惠。你可以发扬优势,也要延续出更多。其实,在婚姻中,无所谓放低身姿,得到你想要的,就是成功。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7
关键词:《暹罗之恋》;叙事策略;爱;观影策略
一、诗学空间里的抒情——叙事策略
电影《暹罗之恋》给观影主体呈现的是一轴极具美学韵致的情感,娓娓道来的是:Mew对外婆的爱;外婆对外公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女孩对男孩的爱;Mew与Tong的爱。影片着重展现的就是一个懂得爱、学会爱、坚定爱的过程,电影里的每个人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最后都领悟到了爱的涵义,找到了正确的爱的方式。艺术手法上,诗化抒情和多结构叙事的融契与互渗,不仅在于给观者带来丰盈的观影,更开启了凝视主体看与思的双重***。
(一)蒙太奇里的记忆
影片揭幕,故事在老上海怀旧的摆设中开始,舒缓的音乐,缓缓铺陈开了。一架古老的钢琴、三十年代仕女排画、佣人,还有奶奶慈祥的容颜。这几组长镜头实则是从侧面解释了Mew缘何一直觉得寂寞并与Ton生了异样的情愫。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一个我们所检视过的性倒错者,在他童年的最初岁月里,对女人(通常是母亲)都曾有过一段极强烈但短暂的‘固置’,其后,他们自己模似了那个女人,而以自己为性对象。”①从小Mew就跟着祖母长大,对祖母情感上非常依赖,此外小时候被别人欺负也是Tong帮他出头,使他始终处于一个被保护的弱者和依赖者的地位。这些都在他的潜意识里留下性倒错的朦胧感受。
宁谧的街道、明净的月夜、悦耳的歌声、温暖的对视及温情的拥抱等等,导演以多组流畅的运动长镜头、变化多端的机位、深情灌注的特写以及唯美的镜头剪辑创生出一种情致久远弥深的抒情—叙事风格。影片长于以诗意的方式采集细微易逝的蒙太奇印象。比如:Mew在Tong家的花园里唱了新写的情歌,舒缓的发热的嗓音,清澈的触动心房的望向Tong的炙热的眼神;与此相照应,端着托盘的Tong忘我地凝视着舞台上的Mew。导演通过这一自然、深情的镜头语言的并置,在物象与意蕴的对位中形成意与象相互感应的磁场,充分彰示出了Mew和Tong之间彼此关照的爱的心理环流,主人公的心灵节奏在明细情感的召应下,跃升至协畅共振的同一状态。影片中,导演对“Mew的眼神”也寄予深意,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写:片尾处当Mew看到Tong递过来木偶缺失的鼻子,他笑得一脸灿烂,眼神中充满着喜悦、幸福、爱与满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镜头缓慢进行到Tong对Mew说,“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不爱你”,Mew失落的眼神却搭配了微笑的嘴唇,他眼神里装满了难过、落寞、孤单与失落。影片通过这种镜头语言的对接与组合,以抒情呈现的方式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迁与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勾勒、展示出来,正如戴锦华所说,“经典电影的重要叙事特征,便是通过认同于人物的目光、占有人物的视域来抹去拍摄、叙述行为的痕迹。”②
(二)触动人心的电影声音
电影的声音,是电影语言中最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元素,因为声音空间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空间因素;声音成为一个勾勒银幕空间形象,并拓展其画外延续的空间世界的重要因素。③声音表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物对白或旁白的语音,一个是电影中的主题音乐。人物对白或旁白语言必须是精心设置的,既要契合影片场景的需要又要符合人物身份。片中,Mew与Tong躺在绿色的床上,缓缓诉说寂寞,“小时候,寂寞是因为没有朋友;长大了,寂寞就是比没有朋友更寂寞……我有时在想,如果真的很爱一个人,我们能接受这种事么?如果有一天,他死了,离别这种事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我们都知道,我们真的能释怀吗?”这场关于寂寞的讨论成为影片的经典,打动许多观影主体;再如,片尾,June给Tong一家人留下的信:“尽管有时候,爱得太深似乎伤害到对方,但请相信,随着时间渐流渐远,我们都会明白,给予的爱永远不会太多。因为就算爱让我们做过一些傻事,也比没有爱,不曾为爱付出过要好。不是么?”一句句字条穿插揭示在演出的歌声中,平行蒙太奇,一面是Mew重回舞台,看着台下同深爱着他的两个人,一面是Tong妈妈在家中的碗柜,盆栽,圣诞树间寻找信件。这些话,在片段、乐声中昭示出来,不紧不慢,一层层地剥离直到最触及深入骨髓的情绪。而音乐,尤其是其中的所谓主题音乐、情绪音乐及插曲,事实上可能成为电影中最具有诱导性、乃至暴力性的因素。④萦绕于整部电影的是一种宁静淡雅、拨动心弦的泰国本土音乐元素与国际音乐元素交融的乐曲,谐美的乐曲与故事情感脉络始终契合如一。Mew与Tong的聚散都有熟悉的音符跃动于耳边,并以特有的音乐语言形式在抒情中铺开叙事,留给观影主体诸多未完成的意义询唤:对短暂相处的美好时光的晕染与重温;对勇敢与爱的反复吟咏;对真挚纯净感情的深唤。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同故事情节及其主题意蕴共同组构成一个奇特而唯一的艺术世界,并且各元素之间互为指涉,衍生出巨大的诗学张力。
电影《爱在暹罗》的表意策略即在诗化的意象空间里将抒情与叙事二者糅合共置、互为渗透,通过唯美的蒙太奇剪辑、深情的镜头特写以及精致明丽的音乐穿插达成了一种诗意抒情的艺术旨趣。在具体的叙事结构上,平行蒙太奇与线性叙事手法交并互现,紧扣主题,意蕴绵远而悠长,创造了影片撼人心弦的艺术美。
二、镜像凝视与生命省思的观影策略
电影完成片作为一种影像文本,于凝视主体(观者)而言,直觉为一种“看”与“被看”的视觉结构关系,但电影艺术本身具有艺术作品的一般结构层次性,即自下而上地包含物质材料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这种艺术结构秩序理应在理性维度上敞开观者的观影心理、理应导引观者穿越表象的荒野去凝想省思***像化背后本真朗现的真善美。
从艺术美学维度而言,电影《暹罗之恋》无疑是一部极富审美质感与思想蕴藉的文艺作品,因此它的意义定将超越影像叙事本身,具有超验性和形上性的意义所指,也就是说它是一部由一系列单义性的“能指串”所组成的意义丰实的“所指群”。根据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镜像阶段”只是主体形成中的初级阶段或前阶段,是不能获得自我意识确证的幼儿阶段,只有穿越“镜像阶段”,才能通达自由、想象的主体阶段。镜像凝视是鉴赏电影艺术的起点,正如电影中唯美的画面构***与精致的镜头剪辑作用于观影主体的心灵而漾起的那种最初的形式美感一样,经由这一“镜像阶段”的形式美来召唤出作品深度的意义场域,则是主体意识的确证与“主体阶段”的形成“。凝视于片刻间将我们带回了镜像阶段\想象界,在混淆了真实与虚构、自我与他人的时刻,观看者将自我投射并铭写于观看对象。”也就是说观影主体在观赏电影镜像画面时,能动性地将自我意识和思维向度投放其中,在被看对象终于成为观者“有意向性的客体”时,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相应地会在主体心灵萌动、生成、省思。
再如前所言,镜头语言作为一种能指范属,凝思主体须借重哲学思维中的价值理性或形上理性原则才能接近其深广的意义阈限。就电影《暹罗之恋》说来,其丰富的镜头语言可凝定为“人—情—物”的三重奏,其中“人”在其现象层面主要指向Tong与Mew这一此在形式或符号性存在,在其本质维度上则意指人类群体意识中本真存在的个体意识与自由意志;“情”具现为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至情大爱,从人文关怀的维度入思,则可萃升为生存主体对真善美的虔敬与追逐;“物”,其实体印象为“(伴手礼)圣诞礼物——木偶”、“Mew为Tong所写的情歌”等,皆可抽绎成象征性的意义链。
三、结语
《暹罗之恋》以清新独特的影像,细腻委婉地表达了理想与爱情的朦胧和美好、现实的残酷和诗意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通过影片进行自我关照,通过画面来扩张生命。影片中所描绘的画面如樱花和烟火般美好而短暂,也许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那一瞬间,我们感受到最纯粹的美,那样的深刻印在我们记忆最柔软的地方就足够,而这样的美也会永远留给我们想象和憧憬……借用导演李安评价《断臂山》所说,“这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性别的关于爱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李银河.李银河文集: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2]戴锦华.电影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陆扬.大众文化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陈达,陈飞.《尘华散尽是寂芜——《断背山》中浪漫而伤痛的同性之恋》【J】.牡丹江大学学报,第18卷第9期,2009.
注 释:
①李银河:《李银河文集:同性恋亚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53页.
②戴锦华:《电影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8
摘要: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作为新兴文化,在近几年间迅速流行并逐渐渗透入主流文化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看法,研究其流行原因将会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起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其男同性恋亚文化的流行原因,进行了一些系统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男同性恋;传播和影响
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附属文化,在科技尚未发达,社会尚未开放以来,很少被社会主流所认可。同性恋亚文化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中国清代结束经历战争到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仿佛消失在人们视野中逐渐被遗忘。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治经济的稳定的环境下,才逐渐萌发出有关同性恋方面的研究及其文学作品。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亚文化的传播也更广泛和迅速。当今网络的发展,交流和共享的自由,使得男同性恋亚文化通过动漫,游戏,小说等各种作品表现出来,迅速成为了网络流行文化。因此,本文针对其流行现象原因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日本文化的渗透与网络的传播
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本可以说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引入日本动画,鲜活的人物性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鲜艳明亮的画面制作让日本动画在中国大受欢迎,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无不受其影响,日本的动漫文化开始逐渐渗透到新一代年轻人中。中国网络男同性恋文化是日本动漫娱乐的传播所造成的,所以其相关用词也大部分的均保留了日文原句进行表达,故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也可以称作网络耽美文化。网络男同性亚文化主要以ACG和小说的形式传播,ACG是Animations、Comics和Games的缩写,即动画、漫画、游戏三者的简称,一般特指日本的动漫和游戏。在中国,ACG是年轻一代最主要的网络娱乐休闲对象,也是日本动漫娱乐文化得以流行的原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思想也不断的开放和提升,网络的利用带来了全球性的信息***。整个世界的文化都开始呈现出无国界高速传播。网络的开放性给男同性恋题材作品发展的前景与空间,论坛、贴吧、QQ群等又让资源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共享。
二、网络男同性恋作品特点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歌颂和喜爱的主题,但作为一个性取向正常的人,在男同性恋作品网络流行之前,对男人之间的爱情多少存在着一些厌恶情绪,而网络上的男同性恋作品却靠着它独特的魅力改变了人们的印象和观点。首先,男同性恋作品人物刻画的极为精致和唯美。在日本,大概从70年代开始就有了以美少年为主角而创作的同性恋爱故事,于是以“耽美”一词作为男同性恋爱情作品的分类,受到了广大女性读者的欢迎。区分于现实中男人的外表,作品中的男主角都是外表俊秀的少年或中年,在视觉上就消除了读者的抵触感。其次,男同性恋作品在内容具有独特性。建立在视觉和想象的美感上,区别于女性的多虑与娇弱,男性角色刻画凸显的性格更为坚强和明朗,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多种的恋爱关系,如强攻强受,美攻丑受等。最后,男同性作品的描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普通的道德认知中,对于男女之间的性都带着些隐晦,特别是面对女性读者的言情故事,直白的性描写会直接触动道德的底线直接让人感觉到***,而男同性恋作品则不同,虽然遵循着男女的方式但却以男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性脱离于常理存在。即满足了人们对性的好奇与窥视,又降低了道德上的负罪感。
三、女性读者心理特点
女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爱情,女性对情感的需求和依赖远超于男性,所以各种情感类的影视作品和小说永远是女性的最喜爱的娱乐选择。网络上男同性恋作品的流行并不是毫无理由的突然兴起,更多的与女性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角色认同
在中国传统认识下,男女角色的认同往往有着固定死板的印象,男人应该阳刚而富有责任心,女人则该温柔贤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男女角色开始有了极大的变化。女性崇尚***和自主,影视作品中坚强的女性形象往往最受欢迎,这也是一些娱乐节目中打扮中性的女孩受到欢迎的原因。男性形象也同样发生了变化,打扮不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可以有着多种形象,一些美丽妖艳的男性形象也相继出现。女性是新时代中流行的最大推动者,矛盾的是在角色变化中,虽然女性崇尚***,却对过分树立中性的女性形象而感到厌恶,仿佛这样是做作的掩饰。而对男性形象的看法则不同,由于女性天生柔弱并在生理上有着固定的经期并担负繁衍的任务,因此,男性特别是少年成了女性心底深处完美的理想状态。
2、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亚当和夏娃因受到蛇的蛊惑而去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而被上帝贬到人间,于是将偷吃禁果的逆反心理称之为禁果效应,所以其又称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人们在面对事情面前,越是进行禁止和阻挠,内心却越充满了好奇,越是想去发现和知道。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因为好奇心才促成了个体学习的动机并产生创造力。爱情故事题材也相同,越是经历挫折的爱情,才越能看出爱情的真挚,越是充满阻碍、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爱情故事越畅销。男同性恋作品题材描述了男人之间的爱情,而同性恋本来就是不被世俗接受的。因此,男同性恋间禁断而又浪漫的爱情带给读者心里上的和刺激是普通的爱情故事所无法比拟的。
3、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的最主要推动者就是十几岁的女性学生群体,对于能够极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年轻一代来说,并没有对同性恋这类亚文化的排斥感。青春期阶段让她们的内心呈现出反抗的特点,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是一种反主流文化的代表。同时,青春期少女正值人的生理情感和身体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不止是对爱情更对性充满了幻想。在单纯的校园空间下,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正满足了青春期的心理需求。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9
??牵挂别人,是一种快乐;被别人牵挂,是一种幸福。享受亲情的浓郁与友情的温馨。品味牵挂所蕴含的甜美。平淡的日子才变的丰富多彩起来。
??
??牵挂是心灵与心灵间的沟通。是亲情的牵系,友情的相伴。牵挂是一杯酒,醉了人的心扉,牵挂是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牵挂是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与默默的祈祷,它不近功利、不含虚假,牵挂是一种情感的交织;牵挂是一种心灵的维系;牵挂是一份浓郁的思念。牵挂是一份非常美丽而又缠绵的情愫。
??
??牵挂是一种超越时空深情关爱的目光,即使在贫寒的生活里,幸福也会溢出美丽的心房。牵挂是心灵高层次上的沟通。在有限的生命中,有那么一些人,值得你刻骨铭心地记挂。因为有了牵挂,生命变得更加丰硕而美丽。每当在失眠的夜晚,这些牵挂常常不经意地重现脑海,带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走进温情缠绕的回忆中。
??
??一份牵挂,平衡了情感天平的失重。一份牵挂,填补了生活画面的空缺。分手的时间越久,离别的距离越远,牵挂在彼此心中的份量就越重。有了对人的牵挂,孤寂跋涉的路上便有了欣慰的精神伴侣,有了别人对你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多了幸福的满足和美丽的风景。一个平凡的日子,或者一段极为平淡的经历,能使牵挂感慨无限。
超越时空的爱恋篇10
法则之一:投资要深入研究,谈恋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精于理财的人在没有考察市场前,绝不会贸然将资金投入。同理,谈恋爱也是如此,冲动而肤浅的男人在女人外表的迷惑下,常常展开盲目的追求;而聪明的男人则会权衡良久,旁敲侧击地使用迂回战术去耐心研究对方,才决定下一步棋子,了解得越多越知道取舍,当然也更加懂得投其所好。磨刀不误砍柴功,谈恋爱时睁大眼睛,又懂得克制的男人是可爱的。
法则之二:做生意要做到垄断市场,谈恋爱也要独断独行
商业大腕们总能够打败众多竞争者,把市场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中。在男人们的眼中,优秀的女人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有的男人手段不够高明,明明人家对鲜花过敏却惟独爱用鲜花攻势,自是劳心费力又不讨欢心;有的男人底气不足而容易气馁,态度摇摆不定又是三分钟热度,人家还没拒绝自己就先打了回马***;而有的男人则会愈战愈勇,击退所有竞争者,垄断伴侣的爱情。还用说,谁最后还能举起刀来,谁才是女人眼里的英雄。
法则之三:诚信是经商之本,谈恋爱要讲究恋人品质
在财务方面,总会有某些垃圾债券的存在,看得着的利润,往往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更得不到你当初所期盼的报偿。谈恋爱就如同公司债券一般,要想以低投资换回高利润,就必须时刻小心虚伪的骗局。你明明知道这人办事不牢、作风不正、用情不专,而你又偏偏不信邪,非要往刀口上撞;别人只是需要一份午后的甜点,而你却乐于送上一张长期饭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儿,你也太傻冒了。
法则之四:投资需要正确的评估,谈恋爱需要理性的思维
在投资方面,评估目标和成果表现不符合理想状况时,如果不想继续蚀本,另寻他路是必要的一个步骤。许多人在谈恋爱时一味地主观,不顾虑现实的因素,这样就是缺乏爱情投资的概念。你想要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爱情讲究的是彼此的契合,超越生活的事最好少做,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法则之五:时刻留心你的投资报酬率,回收应与付出成正比
没有人愿意做一项错误的投资,最起码,你所得的报酬也应该收回成本。就像你一直为自己所爱的人默默付出,但他却视而不见,偶尔的感情施舍永远不及你的付出。当你的痴被别人当作傻时,你应该知道,并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他根本不爱你。良禽都懂得择木而栖,聪明的你,更应该迅速地做出抉择。爱情,不需要算计,但有时也需要给自己备一个智慧的天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超越时空的爱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