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王子篇1
一见钟情,迷上不懂足球的女粉丝
孙继海,1977年9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父母都是老师,婚后生了一男一女。可是天意弄人,大儿子孙继新生下来不出几天,便由于药物过敏留下了后遗症。按照国家***策,夫妻俩又生下了一名男孩,他就是日后名扬四海的国脚孙继海。他18岁参加甲A联赛,19岁便披上国家队主力的战袍,堪称足球奇才。
1997年秋的一天,孙继海到重庆踢球。由于在赛场上表现不俗,一群女大学生将他围住,争相请他签名并合影留念。这时有人喊道:“王佳渝,快过来呀!”孙继海抬起头来,眼前顿时一亮,只见一位姑娘身着一袭白色长裙款款走来,她身材高挑,美丽端庄,微微一笑,更显得甜蜜醉人,仪态万方。
一位朋友介绍说:“她叫王佳渝,是我们重庆人,现在在你们大连外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孙继海和这位姑娘握手时,突然脸红起来,心里一发慌,竟碰翻了一个杯子,惹得全场哄堂大笑。有人开玩笑道:“孙继海,你是不是看上这位重庆姑娘了?”他瞬间恢复了风趣幽默的常态,顺势道:“我就是看上她了,怎么样?”他当众彬彬有礼地掏出名片递到王佳渝的手上,还调皮地说:“王小姐,如蒙不弃,请按名片上的号码给我打电话,好吗?”
谁也没有想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人看似逢场作戏般的表演,竟拉开了他们一见钟情爱情剧的序幕。
当时年仅20岁的孙继海是大连万达队的中后卫,他觉得自己应该在最有精力的年龄段好好地踢球,不应该过早谈恋爱。但是,自从认识了王佳渝,他却改变了主意。孙继海主要生活在北京和大连,训练、比赛特别忙,王佳渝却远在重庆。但他每天晚上都一定会给她打电话,煲半个小时的电话粥。
一次王佳渝问他:“我不懂球,你为什么喜欢我?”孙继海大吃一惊:“你不懂球,那你为什么索要我的签名?”“那是同学们硬拉我去的,我随大流找你要的签名。”孙继海很认真地说:“我觉得,爱情这种事,没有理由。我有很多女粉丝,但我从来没想过把她们发展成女朋友。唯独你,见一面就再也忘不了了。”
1998年,孙继海转会到英国水晶宫足球俱乐部。这是他第一次远离祖国,热恋期的他与王佳渝难舍难分。那时还没有视频,他照样坚持每天跟女友打电话,诉说自己在异国的酸甜苦辣。
那年王佳渝生日时,孙继海居然打飞的从地球对面赶了过来,几个小时后又飞回去。王佳渝的同学和朋友们都特别羡慕:“他那么帅,又是体育明星,还那么痴情,不赶快答应,更待何时?”
在孙继海轮番的爱情攻势下,王佳渝最终被他征服。有一天,孙继海郑重地对恋人说:“佳渝,我家情况特殊,婚后你愿意和我一起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智力低下的哥哥吗?”
没等孙继海说完,王佳渝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动情地说:“继海,我早就看出,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嫁给你我心里特别踏实。你放心吧,我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一样,孝敬你的父母,照料你的哥哥。”
不惧千山万水,挺着大肚子赴英照顾老公
相爱的人总会相守,2002年1月12日,孙继海和王佳渝在相恋4年后,终于牵手踏上红毯。
出生在重庆的王佳渝,同一般川妹子的火辣不同,她是靠似水柔情搅乱了孙继海的心。“我这个人说话直,不会讨女孩子欢心,可是佳渝从来不介意。她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我欠她的太多了,所以干脆娶她回家,这辈子好好照顾她。”
2002年世界杯前,中国队主教练米卢重组国家队时,孙继海居然落选了。他为此变得很消沉,王佳渝知道,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当时,王佳渝每天都会给他发一条短信息,捎上一句鼓励的话。还陪着孙继海散步,给他讲笑话,变着法地逗他开心。在十强赛开赛前,右后卫徐云龙忽然得了病毒性感冒,孙继海得以重新出现在主力的位置上。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帮中国队以3:0大胜阿联酋,顺利出线。
也许是婚姻给孙继海带来了好运,孙继海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引起了英国足球界的注意,两个月后他签约英超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开始了征战英超的传奇生涯。
孙继海去曼城后,仍坚持每天跟妻子通话半个小时。聊天中,王佳渝隐约觉得,丈夫对英国的伙食有点不适应。当时,王佳渝已有4个多月的身孕,她毅然挺着大肚子来到英国,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
其实王佳渝是独生女,从小到大根本不会做饭,她只会按照烹饪书所讲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不管妻子做的菜有多难吃,孙继海都会笑着对她说:“好吃,好吃。”
王佳渝发现,丈夫在英国同样很有人缘。在曼城俱乐部,孙继海和教练、队友高谈阔论;城市球场,“China Sun”的喊声排山倒海,即使夫妻俩坐在曼联球场观赛,也有粉丝上来和孙继海搭讪。毫无疑问,他是曼城最红的外籍球星。
2005年11月8日,孙继海受英女王邀请,带着妻子出席了白金汉宫的晚宴。能到自己仅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金碧辉煌的英国王宫做客,让王佳渝颇感自豪。
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妻子是幕后英雄
在生活中,王佳渝总能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比如大大咧咧的孙继海有时着急出门,却忽然发现行李还没收拾,当他回来时,发现妻子已经利索地帮他打包好了。更让孙继海难忘的是,一次他在训练时因用力过猛,导致交叉韧带撕裂,伴随内侧韧带损伤。手术前一天切开厚厚的石膏,前所未有的恐惧感袭来,那还是自己的腿吗?受伤的左腿肌肉萎缩,明显比右腿细了一圈。此后,王佳渝不仅百般安慰,还每天给丈夫炖排骨汤和鱼汤补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孙继海很快又生龙活虎地奔跑在绿茵场上。
尽管在足球路上苦多于乐,但孙继海喜欢笑,以前笑是因为有亲情的温暖,现在笑则又因多了一份爱情的滋润。孙继海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我的笑为什么像个乖小孩》,他多次将这首歌唱给家人听。歌中唱道:“为什么我的笑像个乖小孩,因为我拥有太多太多的爱。一次次嘱托都充满关怀,我心中融化了感动的血脉,让我们手拉手一起为足球喝彩!”
孙继海在英国效力7年,在英超联赛中出场130场,攻入4个球,是曼城有史以来上场次数第二多的球员,赢得了“中国太阳”的美称。
回国后,2009年6月,孙继海加入成都谢菲联队。2010年转会中超陕西中新队,并任队长。2015年9月,孙继海重返英超,被曼城聘为“中国形象大使”。这个职务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曼城与国足之间的联系,促进其相互学习。孙继海已然成了既熟悉中国足球,又了解英国足球的专家。
好运还远不止这些。2015年10月23日,正在英国访问的***,走访了英超曼城俱乐部,接见了中国球员孙继海,并见证了他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的时刻。孙继海由此成为入驻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名人堂的首位中国球员。
太阳王子篇2
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夏桀暴***,商汤灭夏,都西亳,西亳在偃师尸乡。西亳城是洛阳的第二座都城.仲丁元件,辛丑即王位,自西亳迁都于嚣。盘庚渡河南,复都西亳。庚丁崩,子帝武乙立,从亳迁河北。商两次都西亳。19帝,400年。商朝,洛阳已有了定型的文字。并广泛使用。当时洛阳不仅有小学,还有了大学。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元年,率***东下,会八伯诸候,孟津渡河,灭明,建周朝。武王灭商回镐,路经洛阳,建洛邑,迁九鼎于此。
周成王五年,成王派召公、 击公营建东都。
周成王十一年,命周公之子周平治理东都。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 平王废镐京,在秦襄公率师护送下来到洛邑。史称东周。
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年),夏四月,景王卒,王室大乱,王子朝入京。景王旧臣刘子,卓子告急于晋,晋侯派荀踩帅 九州之戎,拥王子入王城。 未即位而卒。 又拥其弟姬丐立,是为敬王。
敬王十年(前510年) 敬王改洛邑为成周,并以此为国都,因城小,晋召集诸侯国大夫,扩建成周城。遗址在汉 魏故城。
敬王十七年(前503年) ,十二月敬王入王城。
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战败韩、魏二国之师,杀俘兵二十四万.
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攻打韩、赵二国,赧王率东方锐师在伊阙战秦***,周败,赧王被迫入秦,并献地,各后卒。周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封吕不韦为相国,食洛阳十万户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洛阳为三川郡治。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 楚项羽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汉取渤海秦置三川郡,改置河南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于汜水称帝, 定都洛阳, 置酒洛阳南宫,论赏功臣。五月,刘邦改都长安。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文帝召河南守吴公为廷尉,吴荐贡谊,以贾谊为大中大夫。
王莽始建国四年(12)二月,王莽定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刘玄更始元年(23年), 八月,王匡攻洛阳,九月克洛阳。 十月,更始帝刘率定都洛阳。
刘玄更始二年(24年) 更始帝刘率迁都长安,刘秀派冯异率***进驻洛阳。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刘秀至洛阳,以此为都城。史称东汉。
建武五年(29年) 王梁为河南尹,穿渠引谷水于洛阳城下。在王城东15里筑千金碣,以控制水流。
建武二十四年(48年) 穿阳渠,引洛水为漕,鸿沟水系通航。从此,洛阳南通江淮,东达齐鲁。 中元元年(56年) 立灵台,起明堂、建辟雍。
永元三年(60年) 明帝刘庄命画工画***功臣二十八将像,挂在南宫云台。
永平八年(65年) 明帝派蔡忄音等人到天竺国求佛经。
永平十年(67年) 蔡忄音自月氏邀天竺国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二僧, 并得《贝叶经四十二章》及佛像,以白马驮回京都洛阳。
永平十一年(68年) 明帝命筑白马寺。摄摩腾,竺法兰二僧居此译经。
永平十四年(71年) 夏四月,汉明帝刘庄亲审洛阳狱中囚犯,平反千余人。
永兴元年(105年) 宦官蔡伦,在洛阳制成“蔡侯纸”。
永初三年(109年) 三月,京师洛阳一带发生饥荒。人相食。五月,帝诏上林广城苑,可垦辟者分与贫民。
元初四年(117年)二月,洛阳武库失火,烧兵物115种。 是年,张衡在洛阳制成浑天仪。
永宁元年(120年)十月,京师洛阳雨33天,发大水。
建光元年(121年)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洛阳撰成。
永建六年(131年) 九月,汉顺帝刘保派人扩修太学,建房240,室1850。
东汉阳嘉元年(132年) 大科学家张衡卒于洛阳。
本初元年(146年)洛阳太学学生猛增,多达三万余人。
永兴元年(153年) 七月,冀州刺史朱穆***如山,触动宦官赵忠,被醒帝下狱,太学生数千人,集之于宫门 外请愿,为穆诉冤,穆被赦出。
延熹九年(166年) 一月,豫州饥饿,人口死亡过半。 七月,宦官把受太学生尊崇的李膺、范滂等200多人宣布为***人,下狱治罪。历史上称之 为“第一次***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年) 汉桓帝死,灵帝即位,陈蕃及大将***窦武执平, 起用李膺等及释放被捕的太学生。
建宁元年(168年) 夏、六月,京师洛阳雨60余日,发大水。 宦官杀陈蕃、窦武等朝官600多人,又杀李膺、范滂100余人。
熹平元年(172年) 七月,汉灵帝大兴***狱,逮捕太学生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锢之祸”。
熹平四年(175年) 春三月,灵帝诏蔡邕等正《六经》,石46块,立于太学,后人称之谓“熹平石经。”
光和元年(178年) 二月,汉灵帝诏置洛阳鸿都门学。开创我国文艺学艺术院校的先河。
中平元年(184年) 春,黄巾***预定三月五日起久,事发,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被杀者千余人。 三月,东汉***府为防黄巾***,在洛阳周围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擐(扌换成车)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磁,并置都尉。
中平五年(188年) 八月,置西园八校尉,以控制兵权。十月,灵帝至平乐观,讲武***。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及京师居民西去长安,火烧洛阳宫。
初平二年(191年) 河南尹朱携(扌换成亻)移书州郡,征兵讨董卓。
建安元年(196年) 春二月,修洛阳宫。 秋七月,献帝还洛阳。曹操率兵来洛阳,挟献帝及百官去许昌。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正月,曹操病卒洛阳。 十二月,曹丕初营洛阳宫。
魏黄初元年(220年) 魏王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是为文帝。 六月,大雨,伊河水溢,漂溺数千家,人畜死亡甚多。
黄初五年(224年) 四月,重建洛阳太学。
太和五年(231年) 命都水使者陈协重修千金碣,并在洛、谷二水内修五龙渠。
正始二年(241年) 魏齐王正始二年,又于太学立古文、小篆、隶书“三体石经”,刻石28块,因于正始年间 所立,故又称“正始石经”。
正元元年(254年) 马钧在洛阳发明龙骨水车。
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泰始四年(268年) 晋武帝司马炎,重视太学,亲临太学视察,皇太子司马衷,即晋惠帝也曾两次视察太学, 故立“三临辟雍碑”,至今犹存。
泰始十年(274年) 杜预在洛北孟津黄河上,建立第一座黄河大桥。
咸宁三年(277年) 张华在洛阳撰写《博物志》,献于晋帝。
泰康六年(285年) 陈帮城洛阳完成《三国志》。
元康三年(293年) 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 委孝文帝率***进驻洛阳,第二年定都洛阳。
太和十九年(495年) 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景明元年(500年) 在洛阳龙门西山开凿石窟(宾阳三洞)。
]熙平元年(516年) 冬十一月,胡太后诏制永宁寺。
神龟元年(518年) 诏补三体石经。
永熙二年(533年) 冬十月,北魏迁都于邺,尚书令元弼为洛州刺史,镇守洛阳。
武定五年(547年) 杨彳(右加玄加亍)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成书。
隋仁寿四年(604年) 十一月,隋炀帝杨广来洛阳视察地形,遂定洛阳为东京。
大业元年(605年) 春三月,命杨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 夏五月,建西苑,周290里。
大业二年(606年)正月,东京洛阳宫建成。 四月,炀帝自江都回到洛阳。 十月,建洛口仓,周20里,3000窑,可容粮8000石。 十二月,置回洛仓,周10里,3000窑,容粮8000石。是年,炀帝下诏将全国善乐舞者,集于洛阳。 是年,炀帝设进士科,为中国科举之始。
大业三年(607年) 三月,派遣朱宽出使琉球。 八月,日本国遣小野妹子至洛阳。
大业四年(608年) 四月,遣裴世清出使日本。 九月,集全国鹰师万余人于洛阳。 是年,日本药师惠日等人来洛学医。
大业五年(609年) 正月,改东京为东都。
大业六年(610年)正月,诸番来朝,陈百戏于端阳门外。 三月,炀帝从洛阳西苑乘船出发,游江都。 是年,巢元方在洛完成《诸病源候论》。
大业十二年(616年) 三月,炀帝宴群臣于西苑。七月,炀帝入江都,命越王侗留守洛阳。
大业十三年(617年) 二月,瓦岗***攻陷兴洛仓,开仓济民。 四月,瓦岗***攻破回洛仓,袭洛口仓,烧天津桥。 九月,王世充与瓦岗***战于邙山。为鼓舞士气,遂筑周公庙。
大业十四年(618年) 正月,李密占金镛城,屯兵30万于北邙。五月,越王杨侗称帝于洛阳。 九月,李密与王世充战于偃师,败。
义宁二年(619年)正月,李世民攻打洛阳,未克。 四月,王世充称帝于洛阳,国号郑。
唐武德三年(620年) 七月,李世民率***包围洛阳。
武德四年(621年) 二月,李世民在谷水败于王世充。五月,王世充兵败降唐。
贞观十六年(642年) 二月,张亮为洛阳都督。
显庆二年(657年) ,正月,高宗李治来洛阳,以洛为东都。
龙朔二年(662年) 正月,东都洛阳置国子监。
麟德二年(665年) 二月,高宗居洛阳合壁宫。 三月,东都乾元殿建成。
上元二年(675年) 十二月,龙门卢舍那大佛立,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
凤仪三年(678年) 正月,百官四夷朝天后于光顺门。
调露二年(680年) 正月 高宗李治为龙门奉先寺书匾额。
嗣圣元年(684年) 皇太后武则天始御紫宸殿,中宗皇帝率王公周上太后尊号。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旦,史称 睿宗。 垂拱元年(685年) 十一月,武后命僧怀义为白马寺主僧。
垂拱二年(686年) 四月,武后铸铜大仪,置北阙。
垂拱四年(688年) 五月,析河南、洛阳二县,置永昌县。 十二月,明堂建成,号曰万象神宫。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 武则天降睿宗为皇嗣,自立为帝,国号周。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 四月,天枢铸成, 号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神功元年(697年) 四月,铸九鼎成。共用铜567000余斤。
唐神龙元年(705年) 正月,中宗李显复帝位。太后武则天居上阳宫。六月,洛水溢,漂毁千余家。 十一月,武则天卒于上阳宫,年82岁。
开元元年(713年) 十二月,改洛州为河南府。
开元九年(721年)十一月,《群书四录》在洛阳乾元殿修成。凡48169卷。
开元十一年(723年) 改乾元殿为丽正书院。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八月,张九龄于洛阳作《千秋金镜录》五卷,述前世兴衰之原。
天宝十五年(756年) 正月 安禄山于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大历五年(770年)正月,河南尹张延赏为东都留守。
元和九年(814年) 十月,李元膺为东都留守。
长庆二年(822年) 二月,以裴度为司空,东都留守。
太和七年(833年) 李逢吉为东都留守。
会昌六年(846年) 九月,李德裕为东都留守。 是年,白居易卒于洛阳履道里,终年74岁。
广明元年(880年) 十一月,黄巢农民***攻克东都洛阳。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攻占洛阳,以洛阳为都。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十二月,后唐迁都洛阳。
同光三年(925年) 三月,庄宗改洛阳为东都。
同光四年(926年) 四月,庄宗崩,李嗣源入洛阳。
天成二年(927年)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 十一月,高祖石敬瑭入洛阳。
天福二年(937年) 七月,高行周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天福三年(38年)十月,改东都洛阳为西京。 十一月,杨光远为西京留守。
开运元年(944年) 景延广为西京洛阳留守。
后汉乾枯二年(949年) 八月,白文珂为西京洛阳留守。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三月,郑仁海为西京洛阳留守。
显德六年(959年) 七月,向拱为西京洛阳留守。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正月,迁太庙于洛阳。 七月,以西京洛阳为河南府。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六月,洛阳发大水,死者万余人。
景德四年(1007年) 三月,置国子监于西京洛阳。
景礻(加右)元年(1034年) 五月,诏令河南府儒学为西京国子监,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监。
熙宁四年(1071年) 四月,司马光任西京洛阳留守。
元丰七年(1084年) 十二月,司马光在洛完成《资治通鉴》。
元礻(加右)元年(1086年) 四月,召程颐为崇***殿说书,诏81岁的文彦博为平章国***重事。
元符三年(1100年) 十月,复以程颐判西京国子监。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 二月,李利用为西京洛阳留守。是年,诏赠程颐为直龙***阁。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 八月,金以洛阳为中京。
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洛阳县民反金,杀县令。
嘉定十七年(1224年) 金改建洛阳城。
绍定五年(1232年)三月,蒙古***攻洛阳,中京留守齐克伸守之,三月未克。
绍定六年(1233年) 六月,蒙古***攻洛阳,齐克伸被俘。
端平元年(1234年) 七月,宋赵葵率兵入洛阳。 八月,蒙古兵攻洛阳。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 二月,于洛阳置铜仪像圭表。
天历二年(1329年) 河南府皆大旱,食人肉者51人,饿死者1950年,饥者27400人。
至顺元年(1330年) 七月,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明洪武五年(1373年) 洛阳特大旱,黄河竭,行人可涉。
洪武八年(1375年) 洛阳立社学,以教民间子弟。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四月,封皇子朱木(右加彝)为伊王。
永乐六年(1408年) 伊王就藩洛阳。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秋,洛阳飞蝗蔽日,食禾苗,草木叶皆尽。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二月,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伊安王迁永宁。
崇祯五年(1632年) 秋雨多,黄河在孟津决口,淹数百里。
崇祯八年(1635年) 十一月,农民***张献忠、李自成攻洛阳,未克。
崇祯十四年(1641年) 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及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 是年,洛阳大饥,人相食。
崇祯十七年(1644年) 十二月,清兵攻河南府,明总兵李际云迎降。
清顺治六年(1649年) 知县武攀龙修《洛阳县志》。
乾隆七年(1742年) 在洛阳建洛浦书院、伊川书院、龙门书院、雪香书院。
乾隆十年(1745年) 九月,乾隆游嵩洛。 是年,由龚松林主修的《洛阳县志》成书。
嘉庆十八年(1813年) 魏襄修、张继辂编纂的《洛阳县志》成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八月二十九日,洋货开始进入洛阳市场。
咸丰八年(1858年) 朱兰外方传教会,意大利人入河南府传天主教。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八月,捻***与清***在洛阳东连战三日,互有伤亡。
咸丰十二年(1862年)至1919年 乏善可陈
1905年 洛阳成立教育学会,从此有了新式教育.
1920年9月 直系***阀吴佩孚进驻河南,盘踞洛阳
1923年 省***府由开封迁洛阳
1932年中日淞沪之战爆发,威胁南京,******府由南京匆匆移来洛阳,把洛阳定为“行都”。不久又迁回南京。
1937年-1944年 洛阳为河南省会
1944年5月 日本侵占洛阳
1945年8月 光复
1948年4月5日 洛阳***
1954年 洛阳大工业开始建设,从而奠定了工业中心地位
1958年4月25日 *********视察洛阳
1960年4月20日 国家******视察洛阳
1961年3月25日 全国人大***会委员长***视察洛阳
1964年4月17日 中央中央******视察洛阳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
1969年10月,焦(作)枝(城)铁路开工修建
1971年 投产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1973年 ***陪同来华的印度***尼赫鲁访洛
1973年 加拿大***特鲁多访洛
1982年2月15日,经***批准,洛阳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会定牡丹为洛阳市市花,井决定于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
1986年 “洛漂队”诞生,开中国漂流之先河
1991年2月7日,中共中央***、国家*******来洛视察小浪底水利工程
1997年10月 小浪底工程截流
2000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2月25日圣诞狂欢夜 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09人死亡。
太阳王子篇3
当时,爆炸产生的大量灰尘在太空飘落形成行星和恒星。原以前,冥王星是行星之首,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温度达到了惊人的400亿摄氏度~1200亿摄氏度,但是,太阳改变冥王星的一切。
太阳黑子引起的强烈磁暴在冥王星上扫过;紫外线破坏了这个星球上的一切;粒子辐射使冥王星产生了自身黑洞,无声无息的吞噬着它的一切粒子和矿藏,黑洞越是吸收粒子,越是强大;同时,大面积磁暴扭曲了它的磁场反应;最后,太阳热风暴旋涡把它移到了宇宙的另一个地方,因为太阳对它的作为,所以它要报仇。
在地球上生命浪潮翻滚时,就是它与太阳战斗的时间,因为它会产黑洞,所以它只要一靠近太阳,黑洞就开始吸蚀太阳上的所有物质,尽管太阳的粒子在几秒中就能发生变化,但也难逃厄运。到那时候,太阳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宇宙之间也会变得没有一丝光芒。
太阳王子篇4
1、华阳夫人不是芈月,芈月是秦惠文王之妾,在秦昭襄王继位后,芈月成为了秦国的宣太后,而华阳夫人是秦孝文王的王后,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之子,所以华阳夫人算是芈月的孙媳妇,华阳夫人也是秦史上的传奇女子,荣宠万千却一生无子。
2、华阳夫人姓芈,算是与芈月是同族,她从楚国远嫁到秦国,最初只是安国君的妾室,深得安国君的宠爱,可是华阳夫人始终没有生育,于是吕不韦让她抚养子楚,这样有朝一日也能母凭子贵。
3、秦昭襄王去世后,太子安国君继位,史称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封为王后,子楚也成为秦国的太子,可以说华阳夫人这未雨绸缪的那叫一个好。
(来源:文章屋网 )
太阳王子篇5
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一带是可以肯定的。“王文”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有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其放射性碳素年代(距今4200—4400年之间)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先秦“太原”指晋南,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考古发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与“尧都平阳”更无涉。今临汾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发现的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关键词:尧都平阳 地望 探讨。
“尧都平阳”即指今山西临汾。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但是,现在有人对“尧都平阳”的历史地望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尧都是太原”、“太原即平阳”。2003年9月16日《光明日报》第2版在“九州周刊”栏目,以整版篇幅发表了王尚义教授题为《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的鸿文(以下简称“王文”)。“王文”着重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对“尧都太原”说进行了论证。笔者在认真拜读了“王文”之后,感到“王文”的最大缺憾是其立论依据没有考古学方面的支持,有些依据甚至已被考古发现所否定,其所持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故不揣浅陋,草此拙文,与王先生商榷。不妥之处,祈请王先生及学界同仁赐教。
一、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
史载:唐尧为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号陶唐(1)。尧所属的氏族部落陶唐氏原居于河北省中南部,至尧时才迁至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故《尚书·五子之歌》云:“唯彼陶唐,有此冀方”。尧迁晋南后,其后裔受封于唐国,尧为其谥号。所以《汉书·地理志》云:“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又师古注引应劭曰:平阳,“尧都也,在平河之阳”。《后汉书·郡国志》云:河东郡平阳“尧都此”。有关“尧都平阳”的历史地望。《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读史方舆纪要》云:“《禹贡》冀州也,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昔唐人都河东”。秦置的河东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主要包括今临汾盆地和涑水盆地。据顾颉刚研究:《禹贡》内讲贡道,***府所收之贡物,大半来自冀州。“尧都平阳,舜都蒲城,禹都安邑,概属冀州。可见冀州的物产很丰富,所以尧、舜、禹都奠都于其境内”(2)。
《水经注》云:“平水出平阳,平阳因在平水之阳而得名”。今屹立于山西临汾市西的姑射山有一座山峰叫平山。历史上平山角下,泉水峰涌,形如蜂房,汇集成河,缓缓流去,因为这股水出自平山,故称平水(3)。《汉书·地理志》注:“平阳县,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置,当今临汾县治,取义平河之阳”。据靳生禾先生考证:平河“称平水,由于年远久湮,已不见现代地***,古代却是水利价值很大,还是水汇成湖,游人云集的风景区”(4)。所以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写道:“尧都平阳,居地在西方”。据此有人推断“尧都平阳”其治所当在今临汾河西的平河之阳(5)。《山西省辑要》卷二、平阳古城下:“在临汾西南,尧都平阳”。对此,笔者认为:“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史籍中所说的“尧都平阳”是泛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尧都在平阳境内”,或“尧都在平阳一带”。当然,我们现在已弄不清春秋鲁昭公二十八年所置的“平阳县”的疆域范围和具体治所了。但“平阳”在今临汾市西南一带却是可以肯定的。
“王文”的第三部分“尧都是太原”,是“王文”的核心。但其所引的3条历史文献中:1、《汉书·地理志》曰:河东郡有县二十四,同时并列记载有:“临汾”、“平阳”两个县的名称,并在平阳县后注释“曰尧都也”。2、《晋书·地理志》记载:“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在十二县中有“平阳、旧尧都侯国”,还有“临汾县”。3、《隋书·地理志》:“临汾,后魏曰平阳,并置平阳郡。开皇初改郡为平河,改县为临汾”。没有一条可以佐证“尧都是太原”。恰恰相反,都说明“尧都在平阳”。至于“王文”说是“今人将汉朝、三国和西晋以前的平阳即太原和后魏以后的平阳即临汾没有区别开来,结果将太原的尧都误解为临汾”呢?还是“王文”从根本上就搞错了“太原”与“平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概念呢?或者说“王文”在探讨“太原的名称问题”时,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下面笔者将就此展开进一步讨论。但就现有文献鉴证,应该说“平阳”与今太原无涉。
二、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
“平阳”究竟在哪里,从文献记载来看,“平阳”在今临汾市的区域范围内是可以肯定的。那么考古学方面的发现能不能为其提供这方面的线索或证据呢?《夏书》云:“唯彼陶唐”。“陶唐”一词一般都认为指“唐尧”。蔡沈《书集传》云:“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同时也认为“陶唐”是古代地名,或指当时生活在该地的氏族或部落的名称。有学者推测:“陶唐”的本义,可能是一种特殊器物(6)。《说文·口部》:“唐,大言也,从口庚声”。侯外庐等认为 :“唐”字与“庚”字古体相似。“‘庚’,郭沫若释为乐器……‘唐’,也是鼓属”(7)。由于“唐”、“庚”二字形相近,声相同是很明确的。故有学者认为:“庚”为鼓类乐器,“唐”也应该是一种与“庚”相似的鼓类乐器。同时指出:“这类乐器可能有很多种形制,制作材料也会有所不同,质料为陶者,就应该是陶唐了”(8)。
无独有偶,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鼓类乐器当首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和鼍鼓,其中土鼓在发掘简报中被称为“异形陶器”。该器为“泥质褐陶或灰陶,形似长颈葫芦,筒状高颈,圆鼓腹,腹底中央凸出一孔,周围又有三小孔,颈、腹之间置双耳。M3002∶53,褐色陶,通高83.6,筒口直径11.6厘米,筒口下有圆纽一周12个,筒身磨光,腹壁饰绳纹并贴泥条,构成不甚规则的连续三角形和菱形***案”。发掘者推测:“这种器物上、下口连通,不可能是容器。在大型墓中每与鼍鼓,石磬同出,故而推测或许是古文献中‘以瓦为匡’的‘土鼓’”(9)。这种“异形陶器”在同期的其他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过,是陶寺遗存独具特色的陶器。故有学者对此作出如下判断:“因其质料为陶,作为‘唐’所以最初的名称可能就是‘陶唐’。这种乐器在当时为陶寺一带氏族或部落所独有,其主要用途或者是作为礼乐器,在祭祀时演奏,或者是作为战鼓,鼓励杀伐。其他氏族大约将拥有这种特殊器物的先民们称之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居地因而得名为‘陶唐’了”(10)。
对于上述见解,笔者表示赞同。这不外乎是寻找“尧都平阳”和古唐国的一条重要线索。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其放射性碳素年代(距今4200--4400年之间)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加之陶寺遗址又发现了早期小城和中期大、小城,其城址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宫殿、大型墓地、分级墓葬以及铜器、有文字陶器、各种礼乐重器、蟠龙陶盘等都在陶寺文化遗址内发现。故而笔者推断:陶寺遗址有可能就是“尧都”之废墟——古唐国国都的所在地。对此,笔者另撰有《“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专文探讨。在此不赘述。
三、先秦“太原”指晋南
“王文”说:“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的晋阳、平阳、太原三个名称,其实一也,都是唐国侯尧徙迁即帝位的都城”。还援引唐宰相李吉甫撰唐朝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说:“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大卤、太原、大夏、夏墟、晋阳六名,其实一也”为证。其实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据《史记·秦本纪》载: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王齿乞攻上当,初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并非春秋之“太原”。“王文”坚持以今太原为春秋之“太原”,并以太原有晋水、晋祠,论定晋之始封地亦在今太原。并将春秋时与“太原”为同一地区的“晋”、“大夏”、“夏墟”、“大卤”等地名,都附会于今太原是完全错误的。
“王文”释:“太原”,“太即太上,太古;原,是原来、起初、根源”。并引《晋书·应贞传》曰:“悠悠太上,人之厥初”,和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资料为证。但是对“王文”的解释,笔者认为有违“太原”原义。“太”是大中之大。《骈雅训纂·释名称》云:“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太原”又作“大原”,“广平日原,谓平坦之地也”。太原实指一大而平坦的地区,非指某一具体地点。“王文”引西侯度旧石器考古资料为证,来说明太原建都前就有厚重的历史渊源,虽然西侯度是在山西境,却距今太原有千里之遥,而远在古河东地区的西南边缘之芮城县。即便按“王文”的释义来求解“太原”,“太原”也应在今山西南部的古河东地区,而不可能远到山西中部今太原。
《诗经·小雅·六月》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这是古籍中对太原最早的记载,据王国维对历史文献、及金文、甲骨文材料综合考证,认为“猃狁自宗周之东北而包其西”(11)。而宗周丰镐之东此,正是汾河下游与涑水流域一带,亦即《竹书纪年》、《禹贡》、《左传》、《史记》所记之“太原”。《竹书纪年》云: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遂迁于太原”。王国维考证《竹书纪年》所载“太原”在今晋西南一带(12)。《国语·周语》云:宣王“料民于太原”,而宣王四十年晋始败北戎于汾隰,可知此太原不是今太原,而是今汾河中下游一带。《左传·昭公元年》云:“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史记·晋世家》谓“台骀,汾、洮之神也”。司马彪云:“洮水出闻喜县。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也,然则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称乎?”怀疑涑水是洮水的兼称。郦道元云“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周阳邑“其城南临涑水。”可见洮水在闻喜一带。“不出汉河东境内”(13)。《通典》云“绛州曲沃有台骀神。”《元和郡县志》云“台骀祠在曲沃西南三十六里”,确指台骀所处之“太原”为绛州曲沃、闻喜一带,而决非今太原。大泽,即今运城盐池,古代是一个大湖。所以,清国学大师王国维认定“太原,正汉河东郡地”(14)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王文”举证皇甫谧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晋书·皇甫谧传》约4200字可鉴,说明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但在“尧都是太原”这个问题上他还是弄错了。他把春秋之“太原”误认为今太原。
《禹贡》所云夏禹治水“既修太原,至于岳阳。”顾颉刚先生释:夏禹治水之“太原”,“在河东,兼带汾、洮、南障大泽,相当于今山西闻喜一带”(15)。王国维云:“疑壶口梁岐而往,至霍太山,其地皆谓之太原。”马斗全先生说:“王氏将太原扩大了,但也远不到今太原”(16)。李广洁先生认为:《尚书·禹贡 》中的太原所在,也是泛指汾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17)。《史记·夏本记》云:“禹行自冀州始。”翼州在《禹贡》内无明确定界。顾颉刚由其它八州的疆界“推定冀州是在两河(东河、西河)之间。”即春秋时“赵、魏二国地”(18)。《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两河之间曰冀州,晋也”。可见夏禹治水自晋始是很明显的。那么他从什么地方治起呢?《禹贡》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夹石碣石入于河”。这说明夏禹是从壶口以下沿黄河两岸治起的,正所谓“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19)。然后向下游治去,即“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而终以恒卫。”(20)。从夏禹治水的经过来看,“太原”也指今晋南。
“太原”又名“大夏”,《史记·齐太公世家》云:齐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所伐之地在晋南。“禹凿龙门通大夏”(21)、“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22),可见“大夏”也指的是晋南。故《 吕氏春秋》称河东池盐为“大夏之盐”。又《左传·昭公元年》云:“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弗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集解》服虔曰:“大夏在汾、浍之间,主祀参星”。按商丘在东、河东在西,地望与商东参西正合。若大夏为今太原,岂不成了商南参北了么?
《世本》云:“叔虞居鄂”。《集解》宋忠曰:“鄂地今在大夏。”《谷梁传》云:“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左传》云:“命唐叔以唐诰,耐封于夏墟。”“迁实沉于大夏……其季世曰唐叔虞”。可见“鄂”、“大卤”、“夏墟”、“大夏”与先秦之“太原”同为一地,均指古河东之晋南,而非指今太原。
四、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
太原之“晋阳”始见于《左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时间为公元前497年。太原之“晋阳城”为春秋末期赵简子之家臣董安于所修,既不是唐尧所筑,也不是晋之始封地,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考古学提供的情况也表明: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发现。“王文”在论证“尧都是太原”时,曾引《史记·晋世家》相关文献与太原晋祠互证,认为今太原晋祠,是为奉祀西周时唐国侯叔虞而建,故晋之始封地唐就在今太原。晋祠为唐叔虞之祠堂不假,但其创建年代不详。见于郦道元《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可追溯到北魏以前,但绝不可能早于东汉。它的兴建,完全有可能是附会于《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县为“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所建。古唐国与唐叔虞的封地到底在哪呢?其实《史记·晋世家》已将古唐国与唐叔虞的封地具体地理位置讲的很明白了。“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前面笔者已经提出:或者说“王文”在探讨“太原的名称问题”时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而此错误之根源又在哪里呢?辟捡史籍,就会发现皇甫谧的说法,是受了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县为“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之说法之影响。不仅如此,延及后世,为《左传》作注的西晋史学家杜预也误认唐国在晋阳。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亦说太原晋阳县就是“故唐国也”。唐李贤所撰《括地志》更确指:“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流传至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也误信太原之晋阳为唐叔虞之封地(23)。以讹传讹,流传甚广。直到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才从研究文献入手,并亲到山西观察地理,方提出“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24)。“窃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翼”,“并唐叔之封晋阳,亦未敢以为然也”(25)。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就致力于寻找晋国的始封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在山西临汾市的翼城县天马村——曲沃县曲村一带,发现了晋国早期都城遗址和晋侯墓地。天马——曲村遗址面积约3800×2800平方米(26)。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等于西安沣西、沣东二遗址之总和,超过北京琉璃河燕国遗址两倍以上,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西周遗址。而晋侯陵园恰在其中,已发现晋侯墓、晋侯夫人墓各5座,可辩晋侯名有三:一为“晋侯福”(通假字);二为“晋侯苏”;三为“晋侯×(字不识)”(27)。此遗址以晋文化为主,其年代贯穿晋国始终,而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最为繁盛。诸多晋侯埋葬于此,证实此处是早期的晋都。
邹衡先生经研究指出:“自东汉以来,学者皆谓晋都曾几次迁徙,尤其是郑玄《毛诗·唐谱》言之甚详,学者多从其说,究竟郑玄之说可靠性如何,我以为时至今日,恐怕不能再就文献而论文献,而必须结合考古材料以验其是非。郑玄以为晋穆侯曾迁都于绛,也不知何据。今在天马——曲村遗址中不仅发现了穆侯墓,而且发现了穆侯以前的厉侯墓以及厉侯以前的诸晋侯墓,可见穆侯并无迁都之事。郑玄又说晋成侯曾迁都曲沃,乃据班固《地理志》立论。今晋成侯及其父晋武侯墓均在天马——曲村遗址中发现,可见成侯亦不曾迁都”。“至于燮父,虽曾改国号为晋,但并无较早的有关迁都的文献记载。可见晋侯燮父与其父唐叔虞同居一地。今晋侯燮父墓在天马——曲村遗址内,唐叔虞墓亦应在此。所以,天马——曲村遗址就是唐叔虞始封之地;在周初,此地应该名唐”(28)。故李伯谦先生在考证晋国始封地时,通过对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出土文物的分析,也确认:“晋侯墓地及其所在的天马——曲村遗址所处的地理方位、起始年代、延续年代等都表明,它不是‘穆侯迁绛’之绛,不是‘成侯迁曲沃之曲沃’,也不是所谓燮父徙居之晋,而只能是西周初年叔虞所封之唐”(29)。
从地理形势上看,今翼城县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河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俗名塔儿山)以南,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广约15公里的长形地带,当为晋始封地的中心地带。从史籍来看,晋都历史上不曾称过晋阳。“唐叔虞之唐”与“尧都平阳”虽同为一地,但前者在其南,后者偏其北。这就是说“尧都平阳”与晋之始封地“唐”尚有一定距离。从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的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结果来看,《今本竹书纪年》与班固《地理志》和郑玄《毛诗·唐谱》所记晋都迁徙之事都是错误的。故李伯谦先生说:徐才《宗国都城记》“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和《今本竹书纪年》“‘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之说。多违事实,本不足信”(30)。邹衡先生也指出: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此乃以唐叔虞封于太原晋阳为说,今太原晋阳既属后起,则“燮父徙居晋水”当属附会(31)。
综上所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与“尧都平阳”更无涉。先秦之太原指晋南,平阳在陶唐、陶唐在临汾。今临汾盆地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之发现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注释:
(1)《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 1982年11月版。
(2)(18)顾颉刚:《〈禹贡〉上的二大问题》《文史》2001年第1辑总54辑。
(3)(5)卫文选:《尧都考》《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4)靳生禾:《从古今县名看山西水文变迁》《山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6)(8)(10)王迅:《陶唐·土鼓·陶寺遗存》《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22日第3版。
(7)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62页,引注释(6)注。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等:《1979—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1期。
(1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三 史林五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2)(13)(14)(20)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 史林四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禹贡》注释。
(16)(23)马斗全:《唐叔虞封地在今永济考》《晋阳学刊》1982年4期。
(17)李广洁:《先秦史籍中的太原》《城市改革理论研究》1985年5期。
(19)《史记·夏本记·正义》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1)《史记·夏本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2)《史记·夏本记·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24)顾炎武:《日知录·唐》康熙三十四年版。
(25)顾炎武:《日知录·晋国》康熙三十四年版。
(26)《山西考古四十年·天马—曲村遗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版。
(27)(28)邹衡:《论早期晋都》《文物》1994年1期。
(29)(30)李伯谦:《晋国始封地考略》《中国文物报》1993年12月12日第3版。
(31)邹衡:《论早期晋都·注释⑨》《文物》1994年1期。
太阳王子篇6
春天来了!春心荡漾,春色恼人!春色怎么不恼人呢?少年维特尚且知道恼人。何况他望帝是个风流帝王、情场种子呢?叹只叹,皇城内后宫三千佳丽。一个个拉出来比赛,其得分的总数,竞远远低于一个她!她,正是望帝手下的丞相鳖灵的妻子。她,青春四溢、容貌姣好。她,白皙细嫩、魔鬼身材。她,胸部丰满,腰细臀肥。她那双水汪汪、润滋滋、灵动深邃的会说话的明亮的大眼睛,不失时机地向我发送出一浪高一浪无尽的秋波。这秋波,不知淹昏过多少男人,多少壮实的或嬴弱的男人,多少个老、中、青、少的男人。这秋波有如电波,高压电波,强有力地冲击着望帝的脸颊、耳朵、躯体和大脑。她那微启的性感的轻唇吹出的气息,害得望帝目不敢视、心跳加速。咚咚的心跳声,使他感到浑身激动,热血沸腾!鳖灵呀,鳖灵!你为何要带上她来参加国宴,让几千佳丽黯然失色?你为何不将她深藏相府,秘不示人?你为何忍心让我在她那媚眼射出的秋波中,被淹、沉溺、呛水、挣扎,回头也游不到岸边?纵然是我吃饱了山珍海味,穿暖了锦绣轻裘,哪里比得上将天下美女搂在怀中亲热?春色恼人啊,春阳令我心碎!我为她写的诗,都装满了几十匣子,不知哪一首能博得她的芳心!在这春花怒放的春天,春风多么温暖,春阳多么骄艳。春阳啊,帮帮我吧!为了美女,我宁愿不坐江山,我宁愿化为杜鹃。
杜鹃,本名鹃鸟,后因杜宇(望帝)之名,改称杜鹃。杜鹃,又名太阳鸟,又名阳雀,又名子规,又名布谷鸟,又名“归归阳”。这是一个叫人心尖尖都发疼的名字,这是古蜀人民乃至天下人民都钟情、钟爱、崇拜、心仪的一种叫人爱得发痛的鸟。诚如李白诗人所说,从四万八千年前的古蜀国开山鼻祖蚕从帝时代起,蜀人就崇拜太阳,崇拜太阳鸟。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上,不正有太阳鸟吗?成都金沙文明古遗址出土的金饰太阳鸟***案上,不正有太阳鸟的生动形象吗?2005年8月1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决定,用古蜀国文明的象征物——金箔太阳鸟***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案。这件事的深刻意义在于,灭亡于暴秦的古蜀国文明的的确确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夏禹王的故乡——都江堰一带的古代文明,正在恢复她应有的重要地位。而后羿射日(金乌,太阳鸟)故事的起源也当发端于古蜀国。
古蜀国的君臣百姓,为何要崇拜太阳、崇拜太阳鸟呢?这与古代蜀国的气候气象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古称丝绸之国,丝绸来自桑蚕。而古蜀国正是桑蚕的发源地。据《史记》记载,黄帝娶蜀山西陵氏之女为妻,是为嫘祖。嫘祖发明蚕桑丝织,后将蚕桑由蜀国推广到天下。古蜀国是农业国,农业生产靠什么?靠太阳,靠水利。古蜀国对太阳的崇拜、向往与追求,集中体现在古蜀国的民间传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之中。这是“夸父逐日”精神的民间故事,是《山海经》中大量反映的古蜀国历史,得到基层群众认可与传承的结果。今都江堰市天马镇二郎村一带,尚存二郎担山赶太阳留下的痕迹。二郎神就是古蜀国的开山鼻祖、纵目人蚕从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国祭坛的纵目青铜人面具,就是二郎神的化身,亦即蚕丛的化身。蜀字就是一个夸张了的眼睛(目)的蚕虫形象。古蜀国自古崇蚕、爱蚕、养蚕、缫丝、织帛,当然以蚕虫为***腾。蚕丛王经营成都平原村,为了使“海盆”化为“陆盆”,需要排水与蒸发,蒸发的热能来自何方?当然来自太阳。故二郎神蚕丛奋力追求太阳、追求太阳鸟(金乌)。元人杂剧《二郎斩蛟》中二郎神出场唱道:“某(我)高担五岳逐金乌!”高担五岳,负担重,很劳累,奔至今都江堰市天马镇二郎村时,二郎神放下担子歇气,掉下了几小块土圪垃,形成了今天的童子山、横山子、走石山。这些山,植被葱笼、物产丰厚。
这一则古蜀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自古蜀人对太阳、对光明的追求。紧跟二郎神形影不离的是一只哮天蜀犬,执着地不断用“蜀犬吠日”的行动来呼唤太阳,期望太阳。这些,都是由盆地内阴雨多、日光少的气候造成蜀人对太阳的向往。四川民歌唱道:“太阳出来哟罗,喜洋洋罗哟喂!”也正是蜀人追求太阳、追求金乌的反映。蜀人把二郎神视为太阳菩萨、视为阿波罗,加以崇敬。二郎神终于成为道教神仙系统中最伟大、最威武、最正直、最爱民的护法神。广泛流传于《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聊斋》、《警世通言》、《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搜山***》……及民间传说中,至宋代,二郎神几乎割据了两川,全国各地,都以灌口(今都江堰市)二郎(二王)庙中主神二郎神为母本,修建了二郎神庙,加以崇祀。今天青城后山味江村山崖尚存清同治元年(1862)摹崖石刻二郎神像及其哮天神犬像。二郎神由蜀地都江堰诞生。发展成了全国级别的神。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是跟对太阳神鸟的崇拜一脉相承、互为表里的。与太阳神鸟同时出土的成都金沙古文物中,还有几件玉璋,其独特的造型,与二郎神独特的兵器三尖两刃刀(此刀曾擒获齐天大圣孙猴子)极其相似。同时,广汉三星堆古蜀遗址中的玉璋,其造型也与二郎神的独特兵器相似。东汉末年张陵在蜀西青城山创立道教时,将二郎神纳入道教尊神,正是利用了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北宋王小波、李顺义,李顺化妆成二郎神,也正是利用了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
太阳王子篇7
近几天,我读了《太阳鸟与眼镜蛇》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里讲的是有一群小巧玲珑的太阳鸟,在觅食的时候,有一条眼镜王蛇进了他们的住处吃了他们辛辛苦苦养育的幼鸟和还未出生的鸟蛋,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实在是无能为力,只能飞在高处,小声咒骂。
而就在这时,有一只太阳鸟长鸣一声,想着啄食眼镜王蛇的眼睛,可是一不小心飞进了眼睛王蛇的嘴里,谁也没想到,剩下的太阳鸟竟以他为榜样,也飞了过去,眼镜王蛇对白白送到嘴边的食物的服务状态非常满意,不一会就吃饱了,才被一大群的太阳
太阳王子篇8
39年以来,科学家们跟随着它的脚步,探索着那浩瀚未知的太空世界,从黑发到白头,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地坚持着。
人类盼望着飞出太阳系,飞向更遥远的星空。那么,我们是否能正真地飞出太阳系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太阳系的边界在哪儿?
事实上,太阳系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定义。从狭义范围来说,太阳系是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亿公里,相当于79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从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是一个棒球,那么地球就是大约9m远的一粒砂,木星(最大的行星)为45.7m远的一粒豌豆,冥王星则是大约366m远的另一粒砂。
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太阳系范围远远不止如此。20世纪中叶,“奥尔特云”的发现,将太阳系的边界向外大幅度延伸,目前认为甚至可延伸至距太阳5万~15万个天文单位甚至更远,到达了太阳引力控制范围的最边缘,在这之外即便有天体存在,也不会像普通的太阳系天体那样围绕太阳运动――由此得证,“奥尔特云”的边缘才是真真正正的太阳系边界。
然而,“旅行者1号”奔波了35年之后,2012年8月25日才到达距离地球约121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根据带电粒子浓度的迅速增大,NASA宣布它抵达了太阳磁场作用的边缘,冲出了太阳系。这是NASA根据太阳风粒子的抛射距离给出的一个太阳系边界定义,也只能称为狭义的太阳系边界。
我们广泛认知的太阳系是狭义的太阳系,它包括太阳和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五大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171颗已确认的天然卫星、数百万的小行星、上万亿的彗星以及太阳风、大量的星际尘埃。作为太阳系唯一一颗恒星,太阳用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系中的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太阳王子篇9
第一步,借助于酒吕不韦掌握了异人。吕不韦到赵国邯郸经商时,偶然遇到了秦王孙异人,即在那里充当人质的秦国公子楚。子楚虽被拘于异国,穷愁潦倒,但仍隐存贵介之气。不韦未免暗自称奇,便询问旁人此人是谁,旁人就告诉他,这是秦王太子安国君之子,现囚禁于丛台,潦倒如穷人,因秦王屡犯赵境,赵王几乎要将他杀了。不韦听后不禁叹息道:这真是奇货可居啊!
不韦回到家中问老父:耕田可得利几倍?回答是十倍;又问:贩卖珠宝可获利几倍?回答是一百倍;再问:若扶立一人为王,则可得利几倍?父亲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若果能如此,那得利的倍数是无法计算的。
于是,不韦就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投机行动。首先,他用酒做敲门砖,在酒桌上结识了监视子楚的公孙乾。一天,公孙乾设酒宴招待不韦,不韦就乘机建议请子楚一起喝酒。席间,在公孙乾如厕时,不韦低声问子楚:“如今秦王已老了,太子所爱的是华阳夫人,但夫人无子,殿下何不请求回秦,做华阳夫人之子,这样你将来不是还有继承王位的希望吗?”子楚含泪道:“说到故国,我心如刀割,奈何现无脱身之计。”不韦就把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告诉子楚。子楚自然感激涕零,发誓将来真有荣华富贵的一天,一定要分一半给不韦。公孙乾回席后,又加菜添酒,三人喝得尽兴而散。
第二步,不韦通过奇珍玩好和饮酒交往,买通华阳夫人,并使她认子楚为子。不韦带着价值五百金的奇珍异宝,来到咸阳。当时是秦昭王在位,太子安国君膝下有二十多个儿子,唯独将子楚派到赵国做人质,而且昭王全然不顾子楚的安危,竟多次公然与赵国发生***事冲突。因此,在一般人看来,子楚的前途是绝对无望的。但不韦自有主意,认为华阳夫人就是他全盘计划的关键突破口。因为华阳夫人深受安国君宠爱,可惜一直没有为安国君传嗣生子,所以多年来一直为这块心病寝食不安。不韦采用迂回战术,先拜见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说子楚在赵国日夜想念太子和夫人,并说他自幼丧母,夫人就是他的嫡母,他非常想回来奉养双亲,尽其孝道。说着,不韦又把那些珠宝拿了出来,说是子楚献给华阳夫人的礼物。华阳夫人的姐姐就设宴招待不韦。席间,不韦就不失时机地如此劝说道:“用女色侍奉他人,可得一时之宠;若年老色衰,那就会失宠了。子楚孝贤,如果华阳夫人把他认做亲生儿子,则子楚将来可继承王位,这样夫人终身就有了依靠,始终不会失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把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并转告了不韦的建议。华阳夫人对不韦夸子楚的一番谎言信以为真,不韦的意见也正中她的下怀,如此一拍即合,就认子楚为自己的儿子。这一笔幕后交易就此谈成了。
第三步,酒助吕不韦,实现其献美之谋。不韦在赵国经商时,娶邯郸美女赵姬为妾。这时她已怀孕两个月。不韦心想,若将赵姬嫁给子楚,并生得一子,那便是我的骨肉。如果他继承王位,那嬴氏的天下岂不是可由吕氏接代了吗?于是他又设宴款待子楚。待饮至半醉之际,不韦说:“我新纳一小妾,能歌善舞,何不令她出来助兴呢!”于是唤早在门外待命的赵姬而至。子楚看到赵姬轻盈的体态和妖艳的舞姿,顿时心迷神乱,就假装喝醉似的说:“我孤身一人,甚感寂寞,若能得赵姬为妻,则足慰平生之愿。”当即请求不韦将赵姬让给他,并对天发誓,如能继任王位,则必立她为后,绝不反悔。不韦就此顺水推舟,成全了子楚。其实这正是不韦为子楚设下的陷阱,要的就是子楚主动上钩。
第四步,酒助吕不韦完成带子楚逃离赵国的计划。随着秦、赵两国战争的日益升级,若子楚再不及早回秦,则夜长梦多,万一有所闪失,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这时,赵国已加强了对子楚的监管,但不韦仍保持足够的自信心。他用300金贿赂南门守将,又送100金给公孙乾,用重金打通了各路关节,为子楚逃离赵境做了充分准备。最后,不韦认为最终要“摆平”公孙乾,还得用酒。他就设夜宴请公孙乾喝酒,一杯接一杯地将其灌得烂醉如泥,又给左右将士吃肉喝酒,使他们个个醉饱安眠。不韦这才趁着夜幕,带着子楚和赵姬直奔秦国,见到了秦昭王,后又至咸阳见到太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至此,不韦的全盘计划才算基本完成。
华阳夫人的“枕头风”也果然有效。安国君一登上王位,就封子楚为太子。安国君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归天,子楚也就此登上了王位。他果然没有食言,让吕不韦出任丞相,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并立赵姬为王后。吕不韦就此名利俱获而显赫一时。
太阳王子篇10
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俄而有一大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而告豹,豹曰:“吉征也。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手文有其名,遂以名焉。龆龀英慧,七岁遭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时司空太原王昶闻而嘉之,并遣吊赙。幼好学,师事上***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降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遂学武事,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有屯留崔懿之、襄陵公师彧等,皆善相人,及见元海,惊而相谓曰:“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于是深相崇敬,推分结恩。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文帝深待之。泰始之后,浑又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大悦之,谓王济曰:“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济对曰:“元海仪容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帝称善。孔恂、杨珧进曰:“臣观元海之才,当今惧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之以本部,臣窃为陛下寒心。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帝默然。
后秦凉覆没,帝畴咨将帅,上***李憙曰:“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元海一将***之号,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孔恂曰:“李公之言,未尽殄患之理也。”憙勃然曰:“以匈奴之劲悍,元海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恂曰:“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机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帝乃止。后王弥从洛阳东归,元海饯弥于九曲之滨。泣谓弥曰:“王浑、李憙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害。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洛阳,永与子别。”因慷慨歔欷,纵酒长啸,声调亮然,坐者为之流涕。齐王攸时在九曲,比闻而驰遣视之,见元海在焉,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王浑进曰:“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帝曰:“浑言是也。”
会豹卒,以元海代为左部帅。太康末,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杨骏辅***,以元海为建威将***、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元康末,坐部人叛出塞免官。成都王颖镇邺,表元海行宁朔将***、监五部***事。
惠帝失驭,寇盗蜂起,元海从祖故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密共推元海为大单于。乃使其***呼延攸诣邺,以谋告之。元海请归会葬,颖弗许。乃令攸先归,告宣等招集五部,引会宜阳诸胡,声言应颖,实背之也。
颖为皇太弟,以元海为太弟屯骑校尉。惠帝伐颖,次于荡阴,颖假元海辅国将***、督北城守事。及六***败绩,颖以元海为冠***将***,封卢奴伯。并州刺史东嬴公腾、安北将***王浚,起兵伐颖,元海说颖曰:“今二镇跋扈,众余十万,恐非宿卫及近都士庶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曰:“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鲜卑、乌丸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何如?”元海曰:“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达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颖悦,拜元海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元海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已五万,都于离石。
王浚使将***祁弘率鲜卑攻邺,颖败,挟天子南奔洛阳。元海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于是命右於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率步骑二万,将讨鲜卑。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丸可以为援,奈何距之而拯仇敌!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低俗作品请删除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余拜授各有差。
东嬴公腾使将***聂玄讨之,战于大陵,玄师败绩,腾惧,率并州二万余户下山东,遂所在为寇。元海遣其建武将***刘曜寇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皆陷之。二年,腾又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讨之,次于离石汾城。元海遣其武牙将***刘钦等六***距瑜等,四战,瑜皆败,钦振旅而归。是岁,离石大饥,迁于黎亭,以就邸阁谷,留其太尉刘宏、护***马景守离石,使大司农卜豫运粮以给之。以其前将***刘景为使持节、征讨大都督、大将***,要击并州刺史刘琨于版桥,为琨所败,琨遂据晋阳。其侍中刘殷、王育进谏元海曰:“殿下自起兵以来,渐已一周,而颛守偏方,王威未震。诚能命将四出,决机一掷,枭刘琨,定河东,建帝号,鼓行而南,克长安而都之,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指掌耳。此高皇帝之所以创启鸿基,克殄强楚者也。”元海悦曰:“此孤心也。”遂进据河东,攻寇蒲坂、平阳,皆陷之。元海遂入都蒲子,河东、平阳属县垒壁尽降。时汲桑起兵赵魏,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氏酋大单于征、东莱王弥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元海悉署其官爵。
永嘉二年,元海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以其大将***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元海曰:“陛下虽龙兴凤翔。奄受大命,然遗晋未殄,皇居仄陋,紫宫之变,犹钟晋氏,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薄子崎岖,非可久安。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愿陛下上迎乾象,下协坤祥。”于是迁都平阳。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盖王莽时玺也。得者因增“泉海光”三字,元海以为己瑞,大赦境内,改年河瑞。封子裕为齐王,隆为鲁王。
于是命其子聪与王弥进寇洛阳,刘曜与赵固等为之后继。东海王越遣平北将***曹武、将***宋抽、彭默等距之,王师败绩。聪等长驱至宜阳,平昌公模遣将***淳于定、吕毅等自长安讨之,战于宜阳,定等败绩。聪恃连胜,不设备,弘农太守垣延诈降。夜袭,聪***大败而还,元海素服迎师。
是冬,复大发卒,遣聪、弥与刘曜、刘景等率精骑五万寇洛阳,使呼延翼率步卒继之,败王师于河南。聪进屯于西明门,护***贾胤夜薄之,战于大夏门,斩聪将呼延颢,其众遂溃。聪回***而南。壁于洛水,寻进屯宣阳门,曜屯上东门,弥屯广阳门,景攻大夏门,聪亲祈嵩岳,令其将刘厉、呼延朗等督留***。东海王越命参***孙询、将***丘光、楼裒等率帐下劲卒三千,自宣阳门击朗,斩之。聪闻而驰还。厉惧聪之罪己也,赴水而死。王弥谓聪曰:“今既失利,洛阳犹固,殿下不如还师,徐为后举。下官当于衮豫之间收兵积谷,伏听严期。”宣于修之又言于元海曰:“岁在辛未,当得洛阳。今晋气犹盛,大***不归,必败。”元海驰遣黄门郎傅询召聪等还师。王弥出自轘辕,越遣薄盛等追击弥,战于新汲,弥师败绩。于是摄薄阪之戍,还于平阳。
以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刘延年为大司空,刘洋为大司马,赦其境内。立其妻单氏为皇后,子和为皇太子,封子乂为北海王。
元海寝疾,将为顾托之计,以欢乐为太宰,洋为太傅,延年为太保,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以其子裕为大司徒。元海疾笃,召欢乐及洋等人禁中受遗诏辅***。以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子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