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针灸科医生第1篇
【摘要】 针对国内西医院校留学生开设的《针灸学》课程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竞争实力。国内西医院校招收的西医本科留学生,《中医学基础》宜设置为108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教学内容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针灸学》宜设置为200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教学内容包含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和针灸***学;另外还需在医院至少200学时的临床实习。这样西医院校的西医本科留学生在离开中国以前就可以参加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针灸资格考试。
【关键词】 西医院校 留学生 本科教育 针灸学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study by foreign students at medical college in China, the purpose is progress to compete for recruiting foreign students. For these people, basics of TCM is 108 hours in theory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clude fundamental theory of TCM and diagnostics of TCM; Acupuncture is 200 hours in theory learning and training too, include channels,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need more than 200 hours practice in clinic or hospital. As do all of these, they can take an examination in acupuncture b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when they leave China.
【Key words】 Western medical college Foreign students Undergraduate course Acupuncture
目前国内的各个高等医科院校均不同程度的招收有国外留学生,这都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比较,中国各个医科高等院校招收的留学生除了学费较低外,是否还有其他优势?作者长期追踪国外中医药教育的现状[1],并作为重庆医科大学西医临床本科留学生《Acupuncture Therapy》课程领导教师,在过去2年的留学生教学中有些许体会。
2010年11月25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作者作为参会代表广泛的与参会的外国专家进行了交流。
柏林医科大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会副***Claudia Witt教授做了“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Research”和“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Europe”的精彩发言[2],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医学研究所的Peter H. St George-Hyslop教授也做了“Approaches to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Overlaps Between Western Biomolecular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精彩演讲[2],诸如此类的围绕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中医或针灸研究不计其数。更多的学者介绍了在国外中医教育的情况,如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执行***Gerd Ohmastede的“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Europe”,德国针灸学会副会长Birgit Ziegler的“Training standards in AGTCM associated school”,等等[2]。以及在26日大会组织的中医药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德国西医师国际中医学会***Rainer Nogel的“***S针对德国医生的中医教育”、以色列基布茨教育学院替代医学院院长Ramon Velleman的“中医教育在以色列发展形势及战略”、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分校校长Pedro Choy的“葡萄牙***分校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规划”等[2]揭示了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探索中医及针灸在国外学历教育和临床医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这充分的说明中医学,特别是针灸学独特的临床疗效,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对现代西方医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尤其是美国国立卫生院下属的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3]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对中医学的高度关注,而且补充和替代医学已经被纳入了美国一些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中[4-5]。所以中国高等医科院校的优势不仅在较低的学费,更在于能在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中,设计实用的、符合西方主要国家要求的中医类课程,特别是针灸学课程教育,以及符合要求的学时数至关重要。
《美国针灸中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南》[6]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考试指南,针对完成正规学业者,即全日制东方医学院针灸专业3年综合课程毕业,和1350小时的针灸教育;其中包括至少800小时的理论教学和500小时的临床学时;临床学习可包括见习、实习或医疗实践;另外50个学时可以是课堂学时也可以是临床实习。德国针灸学会副会长Birgit Ziegler到成都参会时介绍了德国的针灸培训情况,“1954年成立的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目前下属有6所学校,1600多名成员,只有完成西医学习的内科医生或医疗从业人员才有资格在学会下属的学校注册和参加培训,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2000-4000个小时的医学课程。并且6学校都一致同意针灸学最少开设750个小时的学习课程;中药课程至少开设340个小时;推拿课程至少开设300个小时;针灸、中药和推拿课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相结合。此外,在校医院进行200个小时的临床实习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参照美国和德国标准有利于国内西医院校制定针灸学课程教育标准,因为我们培养的留学生将要完成西医本科学历教育,也就是完成了3000多学时的医学课程教育,只需要开设足够学时的中医类课程教育就可以了。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针灸考试资格规定[7],凡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学制在3年以上者,已取得医师资格,并经过针灸学培训至少500学时,有一年以上临床实践。考试的科目有[8]《中医学基础》、《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辩证论治》、《取穴操作》5个内容。因此,西医本科留学生的中医类课程主要开设《中医学基础》和《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宜设置为108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内容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针灸学》宜设置为200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教学内容包含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和针灸***学;除此之外,还需在医院至少200学时的临床实习。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针对西医本科留学生开设的《解剖学》218学时,西医院校的西医本科留学生在离开中国以前就可以参加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针灸资格考试。
综上所述,国内西医院校主要招收的是西医本科留学生,中医类课程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与国内中医院校招收的留学生进行中医类学历教育和短训等有所不同。针对国内西医院校留学生开设的《中医学基础》和《针灸学》课程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针灸执业资格需要,这不仅是对国内西医院校留学生西医本科学历教育的一个补充,既融入了中医和针灸这样的国粹,也是中国西医院校招收海外留学生最具有竞争力的方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软实力。
参 考 文 献
[1] 龚彪,周力,张诣.针灸的国际现状及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6,1(5):61-62.
[2]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会议指南.icetcm.org.
[3] nccam.nih.gov.
[4] 罗国安,邹健强,译.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策委员会总结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3-56.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2篇
[关键词] 医院;针灸医生;现状
[中***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52-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ist in China
ZHAO Jun1, SHI Xuefe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j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ist in China, analyze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Methods: To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1 152 acupuncture doctors in 15 comprehensiv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by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average number of patients, medical expenses, working intensity, monthly income and variation tendency of outpatient in nearly three years. Input data with ACESS and analyzed by SPSS 11.5 software. Resul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tients was 11-20 one day most (account for 44.2%); the average fee of each diagnose was 19.32 yuan, 55.1% of the doctors reflected work intensity strong; the count of doctors whose monthly income between 1 000 to 1 999 yuan was most (account for 50.4%); 62.2% of the doctors considered that the outpatient count increased in nearly 3 years. Conclusion: The low income level, strong working intensity is a popular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doctors in our country, so we should expand the scale of acupuncture, strengthen the human, financial, material investment; mak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elastic collect fees et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Key words] Hospital; Acupuncture doctors; Current situation
古人云:“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针灸学作为我国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在现阶段发展趋势不明朗,关于从事针灸业的医务人员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也较少,虽然国内已有些针对针灸医生现状及发展建议的论文,但还没有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针灸医生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正是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针灸医生日均诊疗人数、每次诊费、工作强度、月收入等调查,了解针灸医生工作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科学建议,促进我国针灸业更好更快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全国15所综合/中医院,共1 152名针灸科医生。其中,男性590名,占51.2%;女性549名,占47.7%(注:13名医生未填写性别),平均年龄为(39.18±9.03)岁。
1.2 方法
采用多级群体抽样全国15所综合/中医院1 152名针灸科医生。问卷调查表调查,完毕后由省针灸学会将调查表报送中国针灸学会。ACESS录入数据,SPSS 11.5进行分析。并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与全国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按照全国(中)医院的实际分布情况[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日均诊疗患者数
调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各级医院针灸科医生日均诊疗患者数均在11~20名者最多,占44.2%(509/1 152),其中东部38.3%,中部44.3%,西部最高为53.7%,而日均诊疗人数在30人以上者,东部占12.3%,远高于中部地区(7.8%)与西部地区(6.4%)。
2.2平均每次诊费
医院针灸科医生的每次诊费因医院类型、级别及所在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医院针灸科医生平均每诊费为19.62元,低于中医院(21.11元)。三级、二级、一级综合医院平均诊费相差较多,分别为25.41、20.94、16.15元;相应级别中医院针灸科医生平均每诊费则为25.82、20.80、17.80元,有类似差异。调查发现中部地区综合/中医院平均每次诊费最高,为21.2元/26.7元;西部次之,为19.46元/20.80 元;东部最低,为18.40元/16.22元。
2.3 医生工作强度
超过50%东、中、西部针灸科医生认为工作强度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发现:不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只要级别越高,反映工作强度大的医生所占比例就越大。如三级综合/中医院医生占60%以上,二级占45%以上。一级医院只有不到1%的医生反映工作强度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2.4 月均收入
调查显示50.4%针灸科医生月收入在1 000~1 999元之间。但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者分布则有明显地区差异:东部最高,为12.0%;中部次之,为9.4%;西部最低,只有2.4%。见表1。
研究发现47.9%的针灸科医生认为收入水平低于全院平均水平,东部比例最高(50.0%),西部次之(47.9%),中部最低(44.3%)。只有6.3%的医生认为收入水平高于全院平均水平,见表2。
2.5 近三年门诊病人量变化趋势
62.2%的针灸科医生认为2008~2010年门诊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增设了特色门诊、聘请知名老中医及改善了硬件设施等;而12.1%医生则认为2008~2010年针灸科没有特色门诊、硬件设施差、群众知晓率低,门诊患者量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是目前针灸科医生反映的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3.1劳动强度大
第一,针灸技术本身特点。针灸学习,是缓慢过程,从接触到掌握并精通,需要付出巨大脑力与体力,故年轻医生在学习及应用过程感到异常辛苦;鉴于“名医效应”,名、老专家坐诊常出现“门庭若市”现象,其出诊后经常感到工作量过大[1]。
第二,针灸科门诊量增加。针灸科医生的人均门诊量高于全国综合医院医生的人均门诊量[1],在客观上加重了工作强度。
第三,针灸科现状。科室规模小、医生数量少、缺乏有效的人才补充[1]是长期困扰针灸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门诊量增加,人才匮乏,自然会加重在职人员的工作负担[2]。
3.2 收入水平低
主要由针灸收费价格不合理导致。目前,针灸科每诊收费平均为20~30元,专家指出这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更无法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人力资源高价值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在中医领域,特别是针灸发展方面却未能得到体现。
两种经济体制的挤压决定了针灸科收费制度处于尴尬境地。计划经济强调医疗公益性;市场经济重视医疗设备扩充,忽略医疗知识价值发展策略。这使得针灸这一专业性***费用的定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策的不合理导致针灸业提升空间极为有限。如今,经济效益与学科知识价值背离程度与日俱增,使得专业价值及医生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体现。针灸***过程的劳动价值并不是机械操作可以比拟的。对所有人所有项目统一定价,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直接抹灭了学科内蕴的知识价值[3]。
4 建议
针对针灸业发展,笔者资历尚浅,但也认识到现存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①扩大针灸科规模,加强针灸科室人力、财力、物力,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②围绕诊疗费用研究卫生经济学,根据成本核算与患者接受水平,制定合理收费标准;③分级管理,弹性收费:不同级别医生收费不同,体现针灸技术价值,激励年轻医生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验丰富、资历深的医生可以适当提高诊疗费用,门诊量少的年轻医生可按比例降低收费[4]。
[参考文献]
[1] 曾光,石学峰,胡凌娟,等.我国医院针灸科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7):442-445
[2] 孙华.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06,26(4):233-235.
[3] 石学敏.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医药通报.院士论坛,2002,1(3):1-4.
[4] 程薇,房耘耘,许祝愉,等.中医医院的中医服务与人力成本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2):26-29.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3篇
[关键词] 针灸; 医师培训
[中***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6-01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部分之一,是一门以临床为基础的拥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适宜病种,相对***的临床医学学科。笔者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开展对针灸临床医师培训中经常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现不惧短陋提出,抛砖引玉,希望能共同探讨以提高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水平。
1 针灸学科和针灸医师的定位 随着卫生行***主管部门对临床医师执业资质认定工作的重视,目前针灸临床医师均为接受过国家全日制高等医学教育,经培训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应当说针灸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从业人员在校学习期间应当接收了系统的学习,了解掌握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有能力处理各科疑难危重病例。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科临床医师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和基层中医院的针灸科的人员,由于常年在门诊,没有经历过病房的系统培训锻炼,他们往往仅能应付一些针灸适宜病种的门诊***,针灸学科的地位被弱化,针灸被当作为一种疗法运用于临床***,针灸科被看作附属科室[1]。形成了针灸只能在一些门诊使用,不能***设立病房的印象。针灸学科是否有必要作为一个相对***的临床医学学科存在?针灸医师除了熟练掌握针灸技能外是否要具备处理各科疑难危重病例能力?一方面在中医高等医学院校针灸系针灸专业的本、专科及硕士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据调查,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里,针灸科病房大多在20-80张,而且床位使用率极低[1],在安徽省内的各级综合性医院的针灸科病房在减少甚至被拆销,一些县市的中医院由于条件限制没有针灸病房。造成了针灸临床医师培训存在定位不确定、内容不确定,医学院校的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等问题。既影响了针灸学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展,也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灸学科的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和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下,在省内开展的中医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中把针灸科建设列在其中,不少中医院开始设立针灸科病房,针灸临床医师专科培训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我院针灸临床人才培养的经验和针灸学科适宜病种研究的成果分析,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的专科培训应定位在首先能熟练掌握应用各种针灸方法和技能;其次,要熟练掌握针灸适宜病种的诊断与常规处理;第三,要有***处理针灸适宜病种所涉及的危急重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针灸适宜病种的范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因此,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是伴随着成长过程终身进行的,高水平的针灸医师一定是掌握针灸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由于针灸学科临床特性,要求针灸的科研必须依从于针灸临床实践,而针灸研究又可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针灸临床工作者都是针灸研究的实践者,每一次针灸的临床实践,都是一次针灸科研活动[2]。因此,针灸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临床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地从临床常见疾病中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提高自己处理疾病的能力,提高临床疗效。针灸疗法不仅同药物疗法有明显差别,而且同现代物理疗法也很不一样。所以在针灸临床研究中,不应该不加区别地照搬现代药物疗法和现代物理疗法的研究方法,而不顾针灸临床特点。否则,相关的研究就会偏离针灸本身的特点,不但不能诠释针灸***的作用机理,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让临床医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针灸临床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语言进行针灸的研究。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我们要走实践之路,以临床研究为基础,用疗效说话。同时,针灸研究要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借鉴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新的模式,以对疾病的***为载体,对临床疗效确切、特异作用明显、临床广泛使用的可说明问题针灸***进行科学设计、用现今医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数据和结论以能说明困扰临床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3 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是针灸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永恒课题和最终的目的,而要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就要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以解决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症状入手,从而肯定针灸对疾病症状的***作用,以我为主,开展针药结合、中西结合多方法提高疗效,提高针灸***效能。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拓宽针灸***病种,扩大针灸适用范围。针对疑难杂症开展科研攻关,努力提升针灸***水平和***效果。研究建立能与现代医学相容的针灸***疾病的金标准和评价机制,争取赢得主流医学的认同。
要从针灸临床特点出发,通过开展人员培训,科研协作,设立符合针灸特点的疗效评价机制,从临床疗效确切、特异作用明显、临床广泛使用的可说明问题的病种出发进行科学设计、制订行业内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验证针灸疗效,以事实来说明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可能对针灸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排除干扰因素以提高针灸疗效;同时要界定针灸效果产生的范围,适当排除、淘汰落后的针灸***手段和方法。要开展针灸***介入时机和介入方法的研究工作,以逐步扩大针灸适宜病种,合理使用、有机整合针灸疗法。
同时还要通过开展针灸作用产生的机理,揭示针灸***实质,科学普及针灸基础理论以正后学者视听,提高针灸临床人员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应当从临床入手,针对临床上有确切疗效的病种,开展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明针灸产生效果的机理,使针灸基础理论能够与时俱进,做到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便于推广。达到提高针灸临床医师的学术水平和针灸临床疗效。
总之,通过多年来临床实际工作的锻炼和我们开展对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的经验,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的培养要以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以保证临床医疗安全为要求,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通过培训提高针灸临床医师学术水平、临床技能、科研能力,提高他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4篇
职称网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府部门制定相关***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职称网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职称网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职称网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职称网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收费情况
职称网
目前,我国针灸***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收费偏低导致***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的需要,但是否每次***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在***效果、***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在30~60人次,说明***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职称网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5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府部门制定相关***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收费偏低导致***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的需要,但是否每次***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在***效果、***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在30~60人次,说明***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6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府部门制定相关***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收费偏低导致***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的需要,但是否每次***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在***效果、***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在30~60人次,说明***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针灸科医生第7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府部门制定相关***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收费偏低导致***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的需要,但是否每次***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在***效果、***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在30~60人次,说明***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