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故事篇1
20xx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的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地区,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青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栝”、“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和民间少女在灯火***歌载舞,称为行歌、踏歌。
元宵节的爱情故事
元宵节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陈后主是南陈最后一个皇帝。他有一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才貌双全,嫁给了一个叫徐德言的舍人为妻。徐德言看到南陈***治腐败,灭之指日可待,便对乐昌公主说:以您的才貌亡国后必将落入权豪之手。到那时倘若我们姻缘未绝,如何相见?于是夫妻两人商量,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并约定一旦亡国,两人离散,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到卖镜子的街市相见。果然,时隔不久,南陈被隋所灭,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大将杨素之手。由于乐昌公主才貌绝世,颇受杨素宠爱。而她的丈夫徐德言却颠沛流离,千里寻妻到京城,乐昌公主也日夜思念丈夫的安危。正月十五日,她派人以卖破镜为名,到镜市寻夫。派去的人与持破镜的徐德言相见,将破镜合在一起果然重圆。乐昌公主得知其夫还健在,却无法与之相见,连日茶不思,饭不香。杨素知情后,也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所打动,于是,召来徐德言让他们夫妻团回、一就是成语“破镜重圆”的故事。
这一故事发生在元宵节,正反映了当时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所以,元宵节又是亲人、情人相会的时节。
元宵节关于爱情的诗句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传统戏曲里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女冠子·元夕
宋代:蒋捷
情人节的故事篇2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42-2.5
一、电视新闻故事节目的兴起
自民生新闻兴起之后,有渐渐兴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新闻故事类的节目,即用讲故事的形态来播报社会新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早在2000年,故事类节目就开始兴起了,至今已有多档新闻故事类节目开播,我们熟知的有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四川卫视的《天下故事》,吉林卫视的《牛群冒号》,以及山东卫视的《八点听书》等。
《王刚讲故事》开播之时,很多故事类节目已经先行一步了,在节目的制作方法、讲述方式、结构设置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内容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往往观众在看到一个故事的时候,它却早已是被讲述过的了。于是,《王刚讲故事》以“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为节目宗旨,通过主持人王刚充满魅力的讲述,表现事态万千和人情冷暖,给人以感悟和感动。该节目上星后,收视率可谓是节节攀升,可见人们对电视新闻故事类节目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二、电视新闻故事的叙事方式
叙事模式的确定: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得故事。”拿《王刚讲故事》的一期节目《没有表情的男孩》来说,普通的社会新闻节目可能这样播报:在湖南湘乡的一户村民家中,诞下一名脸裂男婴,经社会各界的帮助,已在湖南某医院就医,目前情况稳定。而在这期的节目当中,我们得到的却不似这种传统的报道,首先,主持人开场:新婚得子本是一件喜事,理应庆贺,可邻里老少却迟迟未见这孩子,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就像是跟朋友讲述一个故事一样,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更加的生动形象,并且通俗易懂了。这就是故事化的新闻,相比传统的新闻报道,老百姓现阶段更加钟情于这种讲故事的方式。
故事人物化,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新闻故事往往以某个人物为出发点。在新闻中寻找故事,最主要的是要找到有代表意义的人和事,从个体的视角出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来表现主题,这样故事就更又可看度了。
人物细节化,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传播者在叙事时,应尽可能多地向观众呈现与情感、意义、价值等相关的细节。“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在刻画人物是也应注意人物的细节,在电视新闻故事类节目中,细节也决定了故事的成败,新闻故事往往注意人物的细节,神态,语气,表情等都能更好的刻画人物,某个小细节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构方式的运用:精彩的切入点,新闻故事类节目切入点很小,而且大都与百姓有关,都是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并且切入点甚是精彩。这样才能在节目的一开始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刚讲故事》2011年4月6号的《鲜花背后的血案》这期节目,王刚在节目开始说到:结婚收到祝贺,那应是喜上眉梢的事,可如果祝贺你的人留下了这么一句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在节目的开始,王刚并没有急于讲述所谓的“血案”,而是从结婚入手,结婚收到祝贺本是值得庆贺的事,何家要办喜事了,这是寻常百姓家都会发生事,但是不寻常的是,收到的鲜花贺礼上写了这么一句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切入点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因为观众更想知道,这句诗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人在操纵,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切入点,要比直接讲述这场血案要来的精彩。
真实的内容,新闻故事贵在真实,新闻的魅力在于对事实的真实报道,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根本目的也是赢得受众信赖的主要途径,新闻故事类节目大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故事,真是的反映生活百态。王刚讲故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所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对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某些影响的事件,并且具有时效性,距我们观看节目时相距时间不长,并不像一些节目把曾经报道过多次的新闻再拿出来进行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是叙事的要素也是事件真实性的一个表现,这期节目在讲述这个故事时,首先就介绍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2010年11月19号,广东省河源市的何家要办喜事了,这样就让观众明确,这事一个真实的事件,并且在这平凡的一天当中,发生了一件可谓之残忍的事件。
情人节的故事篇3
一、 结合新授内容指导学生认识绘本和创编封面
英语绘本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将会使英语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孩子亲历英语知识的生动性,体验英语学习的现实性。他们接触到的英语知识,不再是纯粹的文字,而是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以及贴合他们心理认知水平的生活环节,是一段段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是一串串美丽的生活细节,从而使英语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在课堂呈现环节,利用事先创编的英语绘本作为范本,让学生在学习新目标语言的同时欣赏英语绘本的魅力,先介绍英语绘本中的主要人物,再根据故事前情或者***片预测故事文字,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绘本的构成、绘本的***画特点等,然后指导学生创编绘本封面的模式,打开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绘本创编之门(见***1)。
以PEP教材Book 4 Unit 2 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的内容新授为例。笔者结合本课时的教材内容创编了英语绘本“Just a Minute”,学生通过故事人物语言预测以及模仿演说,在丰富的故事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掌握目标语言。此外,教师通过介绍故事人物、引导学生参与故事情节的设置以及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对英语绘本的文字故事的构成形成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请学生找该英语绘本最有代表性的主题词句作为标题,布置任务创编绘本封面,征集完整的“Just a Minute”的绘本封面。(如组***1)
二、 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补充创编英语绘本
利用上文的教学模式开启绘本创编之门后,可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对英语绘本中部分故事情节进行补充创编。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从绘本封面预测故事内容入手,根据故事前情或者绘本中的***画进行故事文字的预测,利用绘本故事情节简单和句型反复的特点指导学生分组补充创编英语绘本(见***2)。
比如在PEP教材Book 4 Unit 3第五课时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改编了绘本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在改编后的故事中,Barba Papa想成为最漂亮的人,Barba Papa购置了新衣,Barba Papa穿着新衣回家时路遇困境中的小动物,他用自己的新衣物帮助它们摆脱困境,最后成为公认的最漂亮的人。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关于衣物类词汇和重点难点句型在表演故事时融会贯通。因为Barba Papa路遇困境中的小动物的各个情境中使用的句型都是重复的,所以在呈现两个情境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创编。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补充创编英语绘本的交流和分享,并编辑成册。(如组***2)
三、 结合复习内容确定故事主题指导学生合作创编英语绘本
英语绘本创编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另辟蹊径,进行完整的英语绘本创编,因此特别需要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将故事构思,***画讲故事和英语语言讲故事等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具体的指导创编可以先对所要求的环境进行预设,对于该环境下的语言点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复现,然后指导学生构思故事、画故事和用英语写故事等,最后分享故事(见***3)。
例如,在六年级比较级的复习中,笔者给学生确定的主题是Barba Red因擅长运动所以要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比赛的主题情境。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帮他们构思,相对合理且完整的情节,并用中文书面写出来。虽然教师强调故事情节要相对完整,但是第一轮征集到的故事仍然缺少相对合理完整的情节。以下是学生创编故事的其中一个例子:Barba Papa带着全家人去亚马孙雨林探险,他们遇到了巨型蟒蛇,Barba Papa一家打败了巨蟒,逃离了雨林。为了让学生能关注到相对简单的情节和故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笔者设计了一个构思表以帮助学生完成情节的呈现。以下是学生对上文例子中的故事小主题呈现的修改。
情人节的故事篇4
关键词:故事类节目;电视节目;民生新闻;传奇故事
中***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042-02
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或者说电视具有“家用属性”0。现代传播学认为:新闻事业传播的主体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化。据此要求作为传播者一方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必须首要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结合上述电视媒体属性和电视节目传播特点,故事类节目在此方面树立了良好典范。故事类节目初始于纪录片中的讲故事和新闻的故事化,该节目最早搬上荧屏源于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和中央二套的《财富故事会》,创下高收视率,短时间内各频道争相效仿,继而出现辽宁电视台的《王刚讲故事》和江苏卫视的《人间》。一时之间故事类节目蔚然成风。因其突破新闻新近发生、新鲜、及时报道等特点的局限,故事类节目在新闻事件的长度、复杂性、报道手法等方面更具灵活性。但无可避免,在故事类节目发展后期,显现假新闻报道、涉及当事人隐私等弊端。那么,故事类节目应该如何趋于良性发展?本文将从故事类节目的题材选择、节目的解构、主持风格、节目的传播价值以及发展瓶颈和突围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大众化的选材
大众化的选材是故事类节目吸引受众的法宝。根据传播学受众理论的分析,电视故事类新闻节目要吸引尽可能多的电视观众,树立“大众思维”的制播方式极其重要,要兼顾大众,传播比较通俗化的东西,追求故事的趣味性、贴近性。让有思想的人看到思想,让普通人看到有趣的故事[1]。要融趣味性、贴近性、欣赏性和价值性为一体。兼顾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性别差异、不同思维方式的受众的心理需求,这就是故事类节目在选材时的优先考虑因素。
故事类节目选材多来自生活,接近现实,贴近群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该节目以普通大众生活中独特的人和事为依托,更倾向对个人的报道,能发现并提炼出各地新闻报道中有关情感、生活、法律诸多方面富含独特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故事,有创意地寻找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卖”点,如李大同在综述中国青年报“冰点”故事的创刊过程时,对新闻题材的选择已经逐渐多样化和平民化,更多关注小人物事迹这一实际发展趋向,如此总结:“只要是新鲜的还未被发掘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新闻”0。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每期30分钟左右时长的节目总能自始至终吸引观众,2011年6月14播出的“坚守希望的浪漫12年”,6月29日播出的“17年一直欠你两个字”,7月31日播出的“21个月的冤屈和21年的寻觅”等,仅此节目命名就极具悬念设置。所有这些节目都选择平民百姓的身边事,从负面故事中截取正面宣传价值,弘扬真善美。
二、新闻原材料的解构是故事类节目的精髓
新闻事件的发生是线性进展的,故事的讲述可以灵活的多次编排,在故事鲜有变化的基础上实现故事的创新性认知和独特理解。讲故事即故事讲述者依托实际发生的事件,对故事及其相关人物、环境、情节、情感、态度等要素重新整合解构传播的过程。首先,电视故事类节目必须注意到地域差异和传统局限,电视制作者、策划人、编辑、主持人等制作团队在对故事新闻进行筛选播出时,尤其要考虑节目本土化解构的重要性。异地新闻故事本地播出或者本地新闻故事异地播出,地域性的风俗和观念的区别都会成为制约节目效果的因素,鉴于此,单个故事意欲表达的主题思想必须合乎实际定位市场的观众接受满意度。因此,新闻素材可以表现出多维的传播视角,同一新闻事件,机动截取个别价值横断面,通过主持人的评述将原来的故事赋予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媒体态度、新的视角、新的情绪特征、新的观念与思想。其次,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包含***像、声音、声画关系三个因素。实现三个要素之间流畅的转换和协调,就必须对节目进行画面剪辑、音效编辑、视频插入等。故事原素材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语言、事件的记事本,受节目时长等因素限制,搬上电视荧屏的节目是对这一原初影像深加工的过程,单纯的音像播出已然无法满足电视媒体的艺术需求。结合主持语、恰到好处的评论语、相关影视资料的适时载入都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重新排序、剪辑等。最后,补充故事相关原材料将使传播效果锦上添花。故事类节目惯有的表达风格是从负面事件中传达正面价值。节目的好看性、吸引力决定电视节目收视率,故事类节目的市场调查要考虑观众可能在节目播出哪个阶段更换频道,对于原故事进行有效整合和删减,选择有说明性和说服力的画面、片段配合适当的时机播放。巧妙发挥荧屏画中画的作用,故事陈述中引入与主人公或故事主题相关视频或有关片段,甚至可以穿插借鉴同种类型的电影方式报道。观众在有效、直接、可感的电视环境中接受传者递达的信息,使故事类节目可以发挥最大效应。
三、幽默、诙谐、智慧的主持语言是故事类节目的亮点
故事类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要具备良好的叙事风格。主持人对于一个故事的引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扣住观众注意力,要一分钟之内,最好是30秒之内要让观众感兴趣[1]。主持人要使其接民化风格,平民化即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使用必要的体态语言,能反映百姓心声,传达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以《传奇故事》的主持人叙述方式为例,主持人在开头和结尾掌握的极好,主持人讲解词非常注意强调开头,巧妙运用观众熟悉的中国古诗、谚语、甚至影视热点、网络流行语等为开头,设置一个调,先吸引观众好奇的心理。2011年“神秘的合伙人”开头引用《诗经》中“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引出节目主题。“神秘岩画证后羿射日真相”则用“哲学家说,童话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梦想,那么在中国就有一个后羿射日的神话”引出节目。叙事过程中,时常是各种叙述方式交叉运用,通常主持人带着疑惑提出问题,和观众一起对于故事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在这种不断自问自答的反复自我颠覆过程中,使故事节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17年欠你两个字”采取倒叙的讲故事手法,从17岁女孩袁杰因为没有户籍辍学开始,主持人金飞问“她既然有父母,怎么会没有户籍,就算是孤儿院来的也会有记录啊,那么她到底从哪里来,难道是黑户么?”主持人这样反复的提问是故事类节目的一大特色和技巧,巧妙的引出问题,既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又不断设置悬念。传奇故事主持人用语的第二个特色是人称的转换。讲故事多为第三人称叙事,时而采用人称替换“我们刚讲到……”“如果换做是您,您会这样做么?”类似于此的讲解词频繁出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拉近屏幕上人物和屏幕外电视观众的距离,促使观众更深入故事中去。
四、正面效益是故事类节目的根本
“贴近民众,平民视角”的新闻核心在于使观众通过故事中人物矛盾、情感的变化反观自身的存在、透视人的生活状态、反思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伦理标准等,这就是故事类节目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所在。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将选材集中在平民化的“小”事件和“微”变动中,在此类故事中产生的人物自身状态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命运的变化,能使观众在故事演进中发现自我的缩影,与故事中人物产生某种诸如感情经历、生存问题、生活环境、心理矛盾等方面的特殊吻合和强烈共鸣,影像自我的人生。
故事类节目必须发挥最大程度的人文轰动效应,使其做到故事性和可看性共存,不仅要追求人文价值,揭示人性中的光辉点,弘扬真善美,进行良性的舆论引导作用,更要努力创造品牌的力量。《传奇故事》除了广泛的收视影响力,还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观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观众与节目形成强烈的共鸣,既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加强了社会责任感。“17年欠你两个字”“神秘的合伙人”“坚守希望的浪漫12年”等节目都是从负面事件中凸现正面意义。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都竭力避免节目低俗化的走向,故事类节目的发展要注重其思想性,作为沟通新闻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电视新闻制作者必须强调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和文化引导,以新闻真实为本源,把成熟的思想成熟的观点承载出来,以正面故事传播正面价值,通过负面故事宣扬正面视角。涉及弱势群体或社会底层的题材,比如《传奇故事》中经常讲述的有关人与人之间的父子之情、婆媳关系、兄弟手足等等,一定要立足于正面价值的新闻导向,从不雅的事件中发现闪光点传播出不俗的思想内涵。但是在这一表达过程中,要慎重对待人权的保护,要设置法规限制和道德约束,尊重他人的人格,避免对他人隐私的揭露曝光,拆除媒介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和戒备,使节目的传播与接受能有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的愉悦!要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新的传播方式,找到故事类节目的全新表达手段。
五、故事类节目的进路
电视故事类节目当前竞争日益激烈,所面临的主要局限是如何从有限的题材中发现新的视点。以传奇故事为例,故事类节目的选材可从其他报纸、网络等媒体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并截取有特色的横断面进行剖析。其次,注重故事原材料的真实性。故事类节目虽然以讲故事为主要方式,电视媒体也更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但其新闻性真实性还是首位的,避免观众产生“做新闻,演员表演”的怀疑。作为民生新闻的故事类节目,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正是其折射出的伦理道德和人文情怀,真实是最根本的底线。第三,叙述的完整性。在事件脉络比较复杂的故事中,节目***像、音画等需包含事件进展的各方语言和前景、背景介绍。如同“女儿拒绝抢救父亲的秘密”一期节目中,养女、保姆、医生等人物关系复杂,牵涉房产、遗产等,无论主持人的叙述还是画面的剪辑必须保证完整性。
综上所述,在寻求电视民生新闻平民化发展的道路上,我认为故事类新闻节目很好的保持了平民化风格、创新性解构、试听语结合、主持人个性主持等特色,有其他类新闻节目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突破题材局限的制约、主持人一成不变的风格等瓶颈限制,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三联书店,2003.
情人节的故事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节目;特性;困境;对策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为何红火?
当下,中国各个省市的电视台几乎都在播出电视新闻故事节目,而且十分受欢迎。为什么电视新闻故事节目能够红火,为什么观众喜欢看呢?传播学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自主性是通过选择、审辨、加工、投射、探究等多种心理活动来实现的。[1]就是因为这类节目是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主角,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因而非常符合大部分观众的视听需求。
所谓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就是电视媒体选择具有新闻性、故事性、导向性等特性的内容,通过画面、现场音效、受访者的谈话和主持人的播讲的方式播出的一种节目形式。其中,新闻彰显的是真实的要求,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艺术的魅力,它是新闻与故事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讲究以故事的形式传播新闻、以新闻的态度讲述故事。它更好地体现了内容为王、观众本位的传播意识。凭借其鲜明的节目定位和生动、有趣、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
2005年1月,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开播,不久便创造了收视率稳居全国卫视收视前十位的奇迹。此后,相似的新闻故事栏目迅速出现,比如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吉林卫视的《牛群冒号》、安徽卫视的《天天故事会》、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山东卫视的《天下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北卫视的《故事中国》和以“讲述精彩故事,解密背后真相”为口号的河南卫视的《拍客行动》等,它们多是一事一记,少数为一次讲述两个不同的故事,反映特别的人物或事件,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它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观众喜闻乐看,有极好的传播效果。因其优势明显,观众数量众多,在各地电视台几乎均有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并各具特色,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的优势何在?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之所以红火,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鲜明的特性,概括地说其具有五大特性:真实性、故事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导向性。
真实性。“真实性”在新闻学里面,指节目反映事物真实情况或社会生活所达到的准确程度。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细节真实,是真人真事,即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等都要经得起检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新闻故事类节目跟虚构类故事相比,不可能去比故事的精巧,它可比的就是非虚构的那一部分的质感,就是生活的质感。
只有真实的故事才会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会有生活的厚重感;没有真实性,只能称为故事节目而不能称作新闻故事节目。
故事性。故事性就是强调报道新闻事件时,要打破常规的叙事逻辑,不能平铺直叙,避免平淡无奇,要善于设置悬念,创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要善于捕捉富有特征性的典型细节,深化观众对信息主体的感受和认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一般选择那些情节曲折、生动,有震撼力的真实故事,进行重新编排加工,注重故事的情节曲折和悬念设计。它层层抖开包袱,不断设置悬念、揭开谜底,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关注下去。
新闻故事节目常常对事情的因果关系进行错位处理,故意不让因果关系过于直接,多设悬念卖关子,使一个故事变得更加具有戏剧性。故事性是新闻故事节目区别于纯新闻报道类节目的重要标志。
时效性。新闻的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也就是说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会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才会产生最大的传播价值。时效性,主要强调新近发生的事实,新人、新事、新动向、新风尚等,强调快速反应,及时报道。
在信息时代,电视媒体拥有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传播设备,因此,与报纸媒体相比,它拥有更强的时效性。时效性的强弱是相对而言的,新闻故事节目的时效性与一般的新闻节目中的一事一报的时效性相比自然要差一些,它追求故事的相对完整性,有的事件刚刚发生,或内容单薄、或情节模糊,那么就要等到一定的时机,找到合适的节点和由头来报,以增强时效性。
趣味性。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节目内容要让观众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教益的因素。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越高,新闻的价值就越大。趣味性可以让新闻价值体现得更完美,让新闻故事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可以通过讲述某个个体或群体的生活特殊性,使观众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主题,如河南卫视2012年5月9日的《拍客行动》栏目播出的节目《他有一双“透视眼”》,就很有特色,具有人情味,既增加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又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另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新闻故事的魅力指数,比如主持人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知识性、娱乐性的因素,或者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配合适当的音乐或音响,使人感到或紧张或轻松、或感动或深思,这些手段,都可以增加观众的兴趣。
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中国的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同样要遵循导向性原则。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认为,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具有引导力,要有价值吸引力——好的新闻作品必须对受众或社会有用、有利、有益。[2]同样的道理,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还要做到以向上的精神吸引人、感化人、启迪人、鼓舞人,从而展现出新闻故事节目的导向性。
总体上讲,一期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具有的特性越多,它的传播价值就越高。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如何突破困境?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随着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不少困境,有的内容虚构或夸大,有的时效性不强,节目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增加,节目的提升空间不足,创新乏力,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其中,在选题、制作、创新、用人机制、主持人、互动等六个方面困境突出。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其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探索解决的对策。
在节目选题上,创新突破困难,很难保证每期都有精彩的选题。新闻故事节目的选题种类一般包括法治故事、爱情故事、励志故事、伦理故事、家庭故事、教育故事、明星故事等。有的节目追求离奇、血腥、低级、庸俗的内容;有的选题范围受编导个人爱好和水平限制,导致现在有些新闻故事节目有原地踏步和自我重复的现象。
在题材的选择上,应紧紧追随时代的步伐,抓住生活的热点,引导社会舆论,拓宽视野,全面出击,力争获得精彩的选题。同时,还要有正确的引导,保证故事的品位与导向性,使节目不断突破自我,出新出彩。
在节目制作上,多缺乏第一手材料,表现手段不够丰富,有“模拟再现”的做法。很多电视新闻故事节目运作相似,一期节目往往只有一个编导和一个摄像来收集材料,虽节约了成本,却增加了工作量,而个人精力有限,长期超负荷工作,必然会影响节目的质量。
媒体应该加大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争取尽量多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可以多增加前期采访,多录制同期声,有意识地增加语言感染力和丰富声音的种类。“情景再现”的做法应少用或不用。
在节目创新上,能力不强,进步不快。定位的相近、题材的撞车、形式的雷同,节目之间相互模仿,使节目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而同质化直接带来的是电视节目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竞争的无序、资源的浪费和观众的收视疲劳。
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新闻故事节目要及时调查观众的需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创新,满足观众的需要。要走特色化、本地化之路;同时,要多借用“外脑”,增加节目的广度和深度。
现在,大多电视台用人机制僵化,人员活力不足,岗位职责管理还没有完全代替身份管理。在把握好节目的特性以后,电视人的能力、素质和活力决定着节目质量的优劣和存亡。
如今,有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到了电视行业,下一步要做的是,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多突破和创新,打破僵化的用人机制。
在主持人风格方面,有个性不足、亮点不多的问题。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比较高、比较全面,要既能做理性洞察,又能进行感性表达,有的还要求参与采编工作。
在众多的主持人中,能以鲜明风格让观众记住的不多。其中王刚是著名评书演播家和演员,牛群是著名的相声演员,《王刚讲故事》和《牛群冒号》,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节目与主持人相互衬托。《传奇故事》主持人金飞的讲述比较通俗化和大众化。就是这些知名的主持人也有不足,如金飞有南方口音等。
现在主持人的总体数量不少,但是有风格和个性的主持人却很稀少,电视台要多在一线记者中发现和培养主持人,多培养能采能编能说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主持人。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如果急需,也可以借调或高薪聘请符合栏目风格要求的主持人。
在与观众的互动上,方法不多,效果不佳。至今大多电视新闻故事节目仍然沿用“我播你看”的节目播出形态,观众参与度较低。
电视新闻故事节目要加强观众与节目的互动,要有效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加强观众与节目的联系,使节目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科技为基础,以互动为方向,以贴近为目的,形成新的更多的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对娱乐类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的限制,新闻故事节目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的电视新闻故事节目,很快会由遍地开花的阶段进入淘汰整合期,将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消亡的局面。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独特品质的节目内容、鲜明的个性和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做到本地化与全国化相结合、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突出风格和形成品牌,新闻故事节目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东兴.受众心理与传播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8.
[2]陆地.好新闻的背后有些什么?[J].新闻爱好者,2012(5上):34.
情人节的故事篇6
人物控制――讲好故事中的人
人是连接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立体展现,使观众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平面的内容,而是一系列丰富感性经验的组合,让观众通过对“人”的好奇,建立起对“人”的命运的关心,并在好奇心的不断满足中,完成新闻传播的全过程。故事化的电视新闻为受众建立了一种新的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即通过分享“人”的经历来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一、选取典型人物,捕捉人物细节,关注人物情感。新闻故事中的人可以是新闻当事人、新闻见证人、与新闻当事人有关的相关人等。离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越近的人,其人物命运越与新闻故事的发展相契合,越适合被选取做“典型人物”。在典型人物的选取上,除了需要满足“善于表达”“形象适合”“与新闻相关”等采访所需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应思考谁离事件最近,谁受事件影响最深,谁的情感诉求最强烈……满足以上要求的人物才应是故事化的电视新闻理想的典型人物。
在选取了典型人物之后,还要注重挖掘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并通过捕捉人物言行细节,表露人物情感,以达到使典型人物立体化的目的。真实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立体的,电视新闻在讲故事时,记者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抓住人物性格中最惊人的特征,让新闻复现生活的真实。例如,在2013年11月4日《焦点访谈》的《藏族战士的***功章》报道中,记者成功地通过捕捉人物的典型语言和动作,将一个没多少“看点”的、宣传意味浓厚的选题写活了。报道讲述了藏族战士降巴克珠入伍从***并通过努力赢得了自己的***功章的故事,大量使用了动词,增强了故事的动感。如“他卯足了劲儿,哪曾想,通过云梯时,鞋底打滑,一个跟头栽了下去,眼眶被磕出了血”等。同时人物语言的选取也亲切可信,如“从小我就知道这些***功章。因为我爸有事没事拿出那个***功章,擦一擦,给我们显摆显摆”等。
对人物情感的关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人受到的影响并使之得到表达,二是关注人的欲求对故事的推动作用。在实际采访中,我们可以思考:主人公的什么欲求在推动整个故事发展,主人公受到了多大影响,好影响还是坏影响,程度多深,这种影响在情感上是什么反应,这种情感上的反应是否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等。
二、人物关系的处理。故事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来源于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新闻故事化要在人物关系处理上做文章,就要把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关系从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拎出来,并通过记录人物之间的言语、举止互动来强调人物之间的关系。
江西新闻奖获奖作品南昌广播电视台电视消息《金贤进搬迁记》讲述的是南昌旧城改造棚改的故事。主人公金贤进住的房子涉及多个产权人,关系错综复杂。金贤进想搬出棚户住新家,如果其他人不答应拆迁,金贤进无法圆住房梦。观众在该新闻故事中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主人公金贤进与其他几个事件相关人的关系,从最初没什么冲突到因为产权问题产生冲突,再到最后冲突解决,皆大欢喜的整条关系线。记者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处理得显而易见,从而增强了故事的悬念与未知,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三、让人物动起来。人物动起来,整个故事便也有了动感,故事也就更好看。让人物动起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捕捉人物的动作,还可以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场景和关系中,通过场景的转换让人物动起来,可以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从一段关系到另一段关系等。例如在整个《金贤进搬迁记》的报道中,主人公从自己家到亲戚家,从与房子的关系到与几个亲戚的关系,产权确认从房管局查档案到远赴老家查询族谱,不断变化,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感。
过程控制――增强悬念与冲突
悬念与冲突能够增强新闻故事的情节性,将受众带入其中,使受众主动去关心和关注新闻中的每一次发展和每一个细节,是将受众从“被动”变“主动”的最关键环节和要素。设置悬念和展现冲突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关键。悬念的设置与冲突的呈现在故事化的新闻中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起因、经过、结果的。
一、叙事结构的控制。循环叙事是很多故事化电视新闻采用的叙事结构。循环叙事结构意指,每个故事在叙述最初处于一种原有的平衡状态,紧接着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平衡状态,以后随着不平衡原因的消除,新的平衡趋于建立,同时完成结构性循环。在“平衡――波折――平衡”的过程中,第一个“平衡”里蕴含着导致波折的因素,触动导火索后产生“波折”,而“波折”正是悬念与冲突集中的部分,第二个“平衡”则是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有因有果的一波三折。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截取“波折”部分的一个片段,放在整个故事的最前端,以达到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目的。以南昌广播电视台消息《金贤进搬迁记》为例,节目一开头便是一段现场同期声。记者:“你想做钉子户啊?”金贤进:“他不给我,准备这么做。”这样的结构方式吊足了观众胃口。另外,一些较长的故事被分为二三段进行播放也能够起到加强悬念与冲突的效果,同时还能在集与集之间留足议题设置的时间,使新闻成为热门话题。而从叙事结构上来看,新闻分段播放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追求最终平衡的一种方式。通常故事中的各种关系在前一期节目中没有达到平衡,所以才需要下一期节目来达到平衡状态。
二、叙事时间的控制。叙事时间包括时序和时限。先来说时序,时序是指故事片断在节目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包括三种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其中“闪回”通常是在需要介绍故事背景的时候使用,帮助观众了解事件的根源;“闪前”是指提前透露某个在叙事发展时序上尚未发生的片段,类似电影的预告片或者电视剧的下集预告。同样的素材,平铺直叙与灵活运用叙事时间手段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它直接决定着新闻是否具有“故事性”。在《金贤进搬迁记》上集中,“原来,在1985年的那场官司后……”就是灵活运用叙事时间手段中的“闪回”的体现。
时限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的关系,也就是叙述节奏的问题。通常来说,快节奏能够增强新闻的情节感、故事性、悬念感。但是,“快慢结合”的叙事节奏其实更为巧妙。在概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各个节点时,多用蒙太奇,适当加快节奏,多用画面跳切加快节奏,顺应观众对于迅速了解新闻全貌的心理。而在故事的关键细节处,例如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等,则使用长镜头,精细打磨,充分展现细节,这样一来,不仅节奏感有了,故事也因为细节充分而生动,使人印象深刻。
时空控制――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和纵深感
这里所说的时空控制是指对新闻故事时间和地点的强化,以增强现场感为目的。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它要求记者与摄像通力合作,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加强时间的即时感和空间的现场感。
一、纪实风格的运用增强现场感。在电视新闻中,纪实风格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效果,它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保证。纪实要求真实,而故事化又存在破坏新闻真实性的可能。因此,坚持纪实风格有助于电视新闻在故事化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在真实性的度内。另外,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纪实风格并非要求通篇记录、有闻必录。它是一种前期采访中的过程式记录与后期写作、制作过程中的情节式记录的结合。
作为一种内容的处理方式,它首先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前期采访中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记录下现场的情况,挖掘现场的故事,并在现场通过同期声采录、环境音采录、捕捉故事相关人的及时情绪和情感。而在写作和制作环节中,则可以通过细节的关注和强调,将这种现场感强化。以《湖南新闻联播》于2013年下半年制作推出的11集系列报道《县委大院》为例,观众能够多次明显地听到清晰的蝉鸣等环境音,使观众不仅在视觉,更在听觉上“到了现场”,将观众迅速拉入故事的发展情节之中。又如《蓝山县委大院》这一集中解说词对于细节的强调,“每天上班,先到的同志会给地板洒些水,再扫灰;担心晚上下雨屋顶漏水,走前就给电脑披上件雨衣;一个办公室挂两三个牌子。一个十来平米的办公室里摆五六张桌子;从四五十公分的过道过身还得小吸一口气。”
二、时空纵深感增强故事的深度。在一些报道中(尤其是非事件性的报道中),由于题材牵扯的时间较长、面积较广,因此常常会出现多个时空的问题。历史、现在、未来交错,既增添了故事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厚度,使新闻故事更“值得看”。
《湖南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讲述了在一批老旧的县委大院里,干部们蜗居老楼,心系百姓,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努力推动地方发展的故事。该题材较为严肃,且因为属于非事件性报道,因此故事本身的现场感较为欠缺,然而,故事在处理上,采用了多个时空交错的方法,增强了故事的纵深感。虽然为严肃题材,但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在《蓝山县委大院》这期节目中,同样的一个县委大院的地点,却有多个时间的交错。
第一个时空:现在时,主人公蓝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朱登位正在协助检修屋顶。现在时的时空处理重在突出现场感。报道先声夺人,以主人公与检修工人之间的对话开头,亲切自然,仿佛就是此时此刻发生在眼前的事情。第二个时空:2008年,大院遇雪灾变危房。过去时的时空处理可以通过当事人讲述故事来呈现,使故事中穿插故事,现场感强,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其中。第三个时空:60年前,大院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原貌。故事在这个时里,通过当事人讲述,将历史中的县委大院与现在的县委大院进行了比较,有一种时空对接的感觉。第四个时空:现在时。时间再次回到现在,重在空间的对比,将县委大院的破旧形象,与县城发展的新面貌进行对比,故事主题显而易见。
情人节的故事篇7
【关键词】《传奇故事》;金飞;栏目定位;成功之道
2005年元月,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口述新闻事件加视频故事呈现的民生新闻栏目《传奇故事》。仅仅开播三个月后,就跻身尼尔森全国卫视晚间收视前50名,六个月后,前30名,9个月后,前20名,11个月后,前10名。自2005年10月起稳定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行榜的前10名左右,2006年在金飞同志的带领下《传奇故事》栏目又有了大的飞跃,雄居晚间收视九点半至十点段首位,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行榜上稳定在前五位,自2007年4月28日起更是连续数周名列第一,被舆论认为是创造了电视节目的”收视传奇”。金飞策划并主持的《传奇故事》以其对舆论导向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以及选题和叙述方式的贴近性,在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新闻名专栏奖”,站在了全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最高峰。《传奇故事》的成功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的讲述类节目的一次质的突破,领全国该类节目之先,意义非同一般。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用什么方式讲故事。”这句话笔者觉得真的是道出了现在节目制作的走向和制作好节目的方法。在当今节目资源短缺,故事类节目又大受欢迎的情况下,我们主张要学会复制和克隆,对成功的电视节目成功之道的把握,可以让我们弄清可复制的机制,进而在发扬对方优点、摒弃缺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特色,进行资源重组,做出更加优秀的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传奇故事》节目正是很好的运用了此策略,这个节目组其实只有十来个人,每期节目的制作费用只是几千元,和那些几万几十万一期的节目相比,它实在是很“弱小”。
不过由于其节目的故事性、悬念和宣传真善美的特色,它更受观众的喜爱。那么《传奇故事》是如何做到现在这样受欢迎的呢?笔者将从它的栏目定位与栏目形态进行浅要分析。
一、《传奇故事》的栏目定位
也许是《新闻联播》这类更多偏向硬新闻,严肃报道的新闻栏目太多,观众的审美需要扩大;也许是随着时展,电视理论的进步,多种电视节目形态被理论家、学者发现;也许是人民本身越来越被重视,他们的诉求得到实现。反正新闻节目类型出现了民生新闻这类其节目内容可称为软新闻的类型。而其中又发展出了不少更细致的表现形式,以《传奇故事》为代表的口述故事性就是一类。这类节目多是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主角,讲述底层群众的不寻常故事,强调悬念引起观众兴趣。在节目开播伊始《传奇故事》就有明确的风格,下面简要说说它的栏目定位。
(一)受众定位
制片人万卫曾说:“收视率促使你必须关注大众文化”。也许金飞制作这个节目有他的新闻理想追求支撑,但要知道的是,不管在哪个领域竞争都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在传递信息这个以快为核心的传媒世界里更是激烈。所以《传奇故事》想要生存下来就得有一定收视率支持,这是优胜劣汰的法则,无可厚非。因此有着收视率压力的金飞也得为节目的市场做准备――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那么节目要迎合观众的需求的受众定位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毕竟受众就等于收视率。从20世纪90年代电视开始大发展后,到了2005年中国电视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新闻节目,出现了《东方时空》早间新闻、《焦点访谈》民生新闻、《新闻调查》调查新闻等各种新的从前我国没有的新闻类型。那么既然出现了那么多的好节目,《传奇故事》想要打开一片天就得小心谨慎。
时代进步,电视传播虽然还是线性传播即传者为主,观众被动接收信息。但是电视界的竞争加大了很多,所以为了争取更好的收益,电视变成了以制造受众需要的节目为主。当时民生新闻的需求增大,而且笔者认为《传奇故事》的受众定位于普通人民群众和它的节目编排有很大关系。《传奇故事》节目主持人金飞是节目的核心认为,节目的播出以他的口述为线索把故事到来,跌宕的情节发展、不停的设置悬念是节目的主要看点。其实这种表现形式和人们自古以来的一个喜好有关,那就是听说书。因人们有着总好奇他人的秘事、探知各种消息的习惯,所以古时才有说书人的存在。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也符合大众的需求,因此,《传奇故事》的受众定位就是广大的普通人民大众。
(二)内容定位
作为一个可以说是不寻常――虽然内容的主角是普通民众,但却是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离奇故事的民生新闻节目,它的内容取材肯定得按着它的节目立意而定。不过在最开始着手进行准备这个节目时,最主要的节目内容还是取自市场需要。求新求变是所有成功的最主要方法,所以就算是旧有的节目类型也要走出一条新路。在当时,民生新闻节目不算少,可焦点放在了人们之间的家长里短、利益等平面可了解的方面,是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去的,这里民生新闻栏目充当着调和人的身份。所以《传奇故事》就得找出另一条路既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又要充满新意,从别的方面展现故事。好在金飞作为《传奇故事》的绝对决策者有着敏锐的新闻直觉,他发现了用悬念这一中国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手段来制作此节目,从而得到了成功。《传奇故事》的内容定位: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离奇故事。那么它就和一般的民生新闻节目大不相同了。用奇遇的故事吸引观众而不是用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不过这样的话,它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民生新闻了。没有煽情的情节、没有着重的渲染、没有矛盾、不追求解决问题、不庆祝,而是讲故事,简简单单地讲故事。
(三)传播方式定位
传播方式是《传奇故事》可说是区别于其他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特点了。它的传播方式定位很简单,就是把故事很好地充满悬念地讲出来。主播金飞在节目的开始说明本期节目中有哪些人物以及发生了什么事,加上表现事件和人们反应的视频播放,在故事发展紧要处由金飞停下做承上起下的过渡,一直设置悬念,再慢慢揭开这些悬念,在节目结尾再作总结。讲故事挺简单的,不过要一直不停设置悬念的讲故事挺难的。不过《传奇故事》节目组似乎没有遇到这个难题,因为每期的节目都非常好看,充满悬念。其实它的素材来源并不是自己组织去拍而是从全国各个电视台搜集来的,自己再加以剪辑,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演绎。不过传播真善美却是这个节目不变的宗旨,金飞用睿智的话语一直践行着。
二、《传奇》故事栏目的成功之道
(一)广泛的故事选题
故事的魅力在于“已知与未知之间、规则与变化之间、不可避免与难以预测之间”。《传奇故事》和其他新闻节目的另一个不同点:一般民生新闻节目中讲的新闻内容是真实的,不能虚构。而《传奇故事》从它的名字中传奇二字我们就能对其放松一些,它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没有根据的传说。这种似真似假的故事给观众的吸引力就如《西游记》里的玄奇,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肆意猜测事件的过程和结局,这种对奇闻异事的捕捉。老百姓有爱听故事的传统和习惯,从上古神话到现今的稀奇事罕见事,其曲折离奇的神秘色彩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电视媒介更是借助它的声画优势将此类故事题材渲染的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受众的观看欲。而《传奇故事》刚好把握了此类题材的精髓――让人猜不透故事发展。这就掌握了主动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高收视率的目标,节目也就成功了。
(二)优秀的主持人金飞
这是《传奇故事》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而不得不说的因素。因为金飞在这个节目中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可以说他一手掌控了节目流程:让故事进行下去,吸引受众注意。“金飞讲故事,我们看传奇”这句话就是对金飞最好的评价。金飞说过:“主持人应当是在一个“大雅”的平台上,说一件通俗的事,用雅的基调来保证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与观众交流,“俗从心起”,不能以俗眼看社会,更不能以俗言话是非”。他稳重、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在《传奇故事》里表现无疑,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物心态的准确把握,对社会事件的精准评论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他炉火纯青的主持艺术。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金飞以异叙述者的身份在对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故事的异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的解说。这种全知全能的角色知道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并可以有意识的把这些部分衔接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很紧凑。金飞把全知角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故事的讲述中了,不急不躁地开展情节,恰到好处地评论,细心地提醒观众,充满人性化的规劝等都是其表现,节目显得既理性又感性。其中最突出的要算金飞在节目中信手拈来的评点了,以2008年10月2日播出的《“糊涂”母子荒唐情》为例,结尾金飞说道:“把一句老话送给这家人吧: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真的都那么理直气壮吗?”既提点了整个故事,又不显冷漠。
(三)真实性与故事性的平衡
《传奇故事》可说是故事性的民生新闻栏目,但它与民生新闻栏目又有一些不同。它也可以说是故事性栏目,这种介于真实与故事之间的模糊地带的不确定性又给它扩大了叙事的空间。民生新闻栏目讲述的是老百姓的事,但真实性的要求并不比那些时***新闻的少。真实既是电视新闻的要求,更是打动观众的根本力量,因此,真实性和纪实性必须成为节目创作中的首要原则。这就要求节目内容必须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就是说在事件叙述的过程中栏目要坚持客观的立场和理性的态度,在画面拍摄中要真实记录,杜绝虚假镜头、刻意摆拍。当然民生新闻节目也要遵循这个定律。《传奇故事》在真实性与故事性之间做到了平衡,真实性是内涵,故事化是手法,两者结合,让更多观众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被真实的人生所触动。而且故事采集中需要编导搜集所选事件的全部视听资料,包括基本事实的搜集、与之相关的细节、各个层次的背景等都有充分的考虑与挖掘,最后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是用传奇吸引眼球,用真实事件讲述人生。这种类真实类故事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先于国内其他民生新闻节目如此表达,所以它成功了。
三、结语
《传奇故事》从2005年开播至今,每天一个故事,播出量实在很大。在电视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它能播出到今天就可以说明节目的优秀。从这个节目中观众可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使自身提高修养。不过现在的难题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收视率成了最大的压力,虽然《传奇故事》仍在播出,不过它的收视率较之21世纪初明显降低了很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的观众收看这个节目了,大量类似它的节目的出现是一个原因,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娱乐方式也是一个原因。在“三俗”之风劲吹的今天,希望它能坚持最初的理想,传达真善美,永远不变!
参考文献
情人节的故事篇8
一、新闻故事化丰富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
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形态,往往都是播音员、主持人正襟危坐,字正腔圆。而这些年来出现的电视新闻故事化,一改过去那种新闻表现形式,代之以说新闻、讲新闻,甚至表演新闻,用对话、交流、倾诉、拉家常等形式缩短与观众的距离,使原来的新闻腔、播音腔,变得轻松、自在,口语、大众。新闻故事化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是在当前电视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法,它不只运用在消息的采制上,而且还大量运用在新闻评论、法制节目、经济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中。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所以新闻的故事化为电视新闻的采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式,它或者是短故事,一事一写;或者是故事连载式,分章节、段落写。
二、新闻故事化满足了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新闻故事化在形式上的贴近性,让观众易于接受。艺术形式与新闻内容相结合,用观众喜欢的方式诠释国家的大***方针,新闻节目的喉舌功能由“显”转“隐”,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作用,更有利于观众接受。这些故事类新闻大都来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使受众有强烈的认同感,如果再加上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方言,整个节目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
新闻故事化在表现手法上的多元性,让观众喜闻乐见。故事化的新闻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电视独特表现形式,较之传统的新闻表现手法更丰富、更具体、更富有吸引力,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喜闻乐见。电视是视听艺术,电视语言的元素包括***形、声音、音乐、音响、字幕、***表和特技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组合,使它较之文字语言、声音语言更能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展现现场的细节和情节上更具优势。
新闻故事化在选题上的丰富性,让观众增长才识。当今社会是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求知欲很强。人们需要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和求知欲、好奇心。而新闻故事化的选题可以涉猎方方面面,可以更多地提供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讲故事、设置悬念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既体现了主流媒体通过不同选题反映社会、时代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的才识得到增长、人生观得到升华,又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需求和对人情味的体验。
三、新闻故事化的隐忧
虽然新闻故事化所具有的娱乐性更便于广大电视观众对信息的接收和记忆,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新闻本身严肃认真的态度受到冲击,使得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当观众对某一新闻事件特别关注的时候,依然会向传统新闻节目寻求权威、可靠的信息。而严肃问题的娱乐化,可能使这类新闻的传播效果受到影响。具体说来,新闻故事化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通俗化与低俗化的矛盾。这在一些故事化的新闻节目中很难平衡,这些节目在选题中如果把握不准,就会使节目成为黄色与暴力的“集散地”。有些故事类新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常以黄色新闻和花边新闻价值取向作为选题的依据,注重犯罪、暴力、丑闻、流言飞语、离婚、性等问题,在节目预告中反复强调和铺陈事件的迷离、暧昧与异常,突出和挖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与奇异性,影响受众的收视选择。这种新闻故事化必然导致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与公信力的衰减。
二是故事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有些故事化后的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视“讲过去的事情”、越来越爱玩“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招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论怎样“再现”,都要留下摆拍和导演的痕迹,这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矛盾。电视发展到今天,以视觉为主是它的核心。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各种表现形式是电视发展的途径。新闻故事化要讲求客观规律,不能主观想象,决不能“泛故事化”,有的节目适合,有的节目不一定适合。就拿新闻节目来说,重在事实和信息,适当的背景资料介绍是必要的,但如果把新闻盲目地故事化,随机议论、侃谈,就像某一栏目主持人能从“公安民警练三伏”的讯息七拐八拐绕到“西瓜***糖尿病的祖传名医”身上,完全是市井聊天的路数就不足取了。
四是选题的广义与狭义的矛盾。近年来,在民生新闻的旗帜下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认为琐碎的、负面的就是民生的,很多故事类新闻节目取材阴暗面较多,而大量体现主流生活和时代特色的题材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有的节目以维护正义、劝人为善的名义,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昭然于世,只是在结尾处象征性地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论,在这一过程中,以防后效的目的没有达到,受众的猎奇心理倒是得到了满足。这种以审“丑”为时尚、以“滥情”为卖点是当前新闻故事化节目的最大诟病。
四、新闻故事化健康发展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抓选题。选题是故事类栏目、节目的灵魂,选题不准、不精、不新,节目就会苍白无力,吸引观众的能力就先天不足。选题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要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要多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选题。选题要具有典型性,就是选题内容应该在观众的感情世界里有代表性。同时还要把握其戏剧性,在尊重事件的真实性基础上,遵循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的原则。二要抓叙事。叙事要把握好故事的情节,包括情节的安排、叙事方式、省略与铺垫、喧闹的设置、叙事节奏等都要把握好。同时还要注意细节,通过细节给观众留下记忆。三要抓语言。语言包括解说词和镜头语言。解说词要讲究文字的艺术性,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新闻通病,要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讲求创新性、时效性,增加信息量,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心声。镜头语言应对光线、色彩、线条等电视画面的构***元素进行艺术的综合运用,提高电视新闻的艺术感染力。
情人节的故事篇9
从价值取向视角观察,故事化栏目其实质是娱乐化、从众化、趋众化,即从观众心理认同、探寻新奇倾向、厌倦惯常新闻传播模式感受等出发,让新闻能够以更加鲜活生动、起伏跌宕、更加吸引眼球的方式走进受众,从而完成新闻价值传播。主持人在故事化栏目中的角色较之我们习惯了新闻正襟危坐的传播套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持人赢得自觉的适应、融进故事的氛围与特质,从而完成故事化栏目的追求。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自觉地成为栏目的一个和受众平起平坐的“平民。”故事化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它关注的是受众的心理感受,关注的是受众接收故事传播的平民化追求,如果主持人依然居高临下,面孔生硬地对着观众“播”新闻,故事化栏目就应该是“新闻联播”了。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有一种平民意识,从普通受众的心理感受来传达新闻故事,让观众觉得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感受新闻事件直包含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主持人的语态、体态、表情、表达等等必须与观众是零距离,体现的是平和、亲切、诚恳、真挚的姿态,具有切近观众、融入观众的亲和力。观众一旦忘却了主持人的身份,感觉主持人其实就和他们一起走进了新闻现场,走进令人牵肠挂肚的新闻事件和人物,那么,栏目就立起来了。这就说明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因其贴近百姓而赢得观众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颗“平等”的心,以平民的视角去感知,正确地表达民生新闻节目所要表达对于百姓的关心与关怀。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重在“讲”、“说”,而不是“播”、“读”。在故事化栏目中,主持人是故事的诉说者、讲述着,应该自觉的成为新闻故事的“引领者”;他(她)不应该告诉观众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引导观众走进新闻故事,在故事的演进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得个体的感受。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当注重观众容易忽略的、但是又是揭示新闻价值的细节。精彩的故事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细节常常是凸显主题、展示新闻价值的亮点,能够将最能体现主题的场景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主持人就如同新闻故事中的 “导游”,观众作为“游客”能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能不能深入到新闻事件人物的内涵和加重中去,决定于“导游”能不能抓住那些重要的和精彩的细节。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必须成为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和以往主持人面对镜头古板地播讲新闻不同,为了强化故事,营造故事氛围,主持人应当成为新闻故事中一员,而不是游离于新闻之外对着稿子“念”新闻。有时候主持人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在他(她)身上体现的就是新闻的故事,就是人物的真实感受;有时候主持人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讲解员”,使新闻故事流畅生动有完整地演进、发展、呈现;有时候主持人就是一个新闻事件的场景,主持人把能够体现和揭示新闻价值场景或细节强调、放大,引导观众去感受、去体验。主持人不再是惯常意义上的“指手画脚”的领导者、指挥者、强迫着,而是故事中的一个元素,与新闻故事融为一体的。如果做到在故事化栏目中观众沉浸于故事之中而忘却了主持人的存在,那么故事化栏目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境界。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加注重情感的力量。法国作家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故事本身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就是情感;只有才能拨动拨动观众的心弦。因此,主持人必须依照新闻本身的特点而调整自己的情感,让情感自然的流淌在事件或人物当中,与观众一起沉入到故事中去。情感是主持人与观众“零距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在节目中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坦率而真诚,甚至于观众达到推心置腹的情感共鸣。唯有动了真情实感而不是只会僵硬呆板读稿的主持人,更能够走进受众,为受众所接受。投入真情实感,受众才不会只“倾听者”的角色,而成为参与者、感悟者、新闻价值的揭示者。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加注重语言的锤炼和熨帖。主持人主持语不仅能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烘托气氛,还创造兴奋点,引导受众。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是这样。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最忌回到书面化、主持腔的套路上去,而是依据不同新闻故事的需要而体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化、生活化、平民化是故事化栏目主持人语言重要特质。口语化既是一种表达的方式选择,同时也是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空间的重要选择。要在剔除自然形态的生活语言不规范成分、不媚俗、不奉迎低俗的基础上,以观众最能够接受的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说故事、讲故事,避免使用华丽的词藻。语言的自然放松是故事化栏目主持人的一个要求。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布瓦洛所说:“在一切事物中人们喜爱的只有自然。”只有自然、不生硬、不做作、不怪诞,才能是观众接受你,信任你,从而与你一起完成新闻价值的揭示和呈现。
情人节的故事篇10
关键词 栏目剧 形态演变 内在逻辑
栏目短剧的兴起是近年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这样一个介于电视栏目和电视剧之间,介于新闻与艺术之间,以真实自命却以虚构为本的节目形态,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目前呈现的走向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此略作分析。
一、栏目短剧的兴起及形态演变
1.早期形态:戏剧化的新闻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杂揉了电视新闻、电视剧、情景喜剧等电视形式中的多种元素而形成的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在这类节目的早期阶段,故事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重视。这在湖南经视《新闻故事会》中有明显的体现。节目以模拟再现的方式讲述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中间穿插的对事件原型的访谈,拍摄方式上有明显的纪实风格,如多用近镜头,不注重修饰。
这种“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虚构性和修饰性,它有助于以***像的方式完整地展现真实拍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叙事任务,使事件的真实性再现得到了细节上的补充和结构上的自由安排,从而完成一个经过极大修饰的新闻叙事文本。
这是早期的栏目剧形态,在结构上,一般以主持人或记者讲述+故事模拟再现+真人访谈+现场报道+最后点评为基本形态,但除了前面两个环节必需之外,其余环节可根据叙事的需要灵活处理。可以看出,它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新闻元素。wWW.133229.CoM
2.第一次转型:新闻化的戏剧
但这样一种新闻戏剧化的节目形式近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逐渐淡化事件,突出故事。节目所讲述的故事与真实事件不再具有对应关系,原型被悄悄地从节目中剥离出去,每一个具体的故事,都可以被视为生活中的一种现实的人际关系或抽象观念的演绎。这时候,故事与新闻事件已经毫无关系,但真实性仍然是号令观众的不二法宝。可以说,这是一个戏剧新闻化的形式。
《新闻故事会》的改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04年5月,《新闻故事会》改版为《故事会》,以“最耐看的单本电视剧”定位,在体裁上也重新进行了定位:形式不是新闻中的报告文学,而更接近文艺作品中的小小说和说唱本。节目去掉了原来节目中采访人物原型等环节,事实上,这些故事已经没有原型,而是非常生活化的虚构。聘请群众演员、讲述市井故事,“最贴近的故事+最本色的演员”,使它与传统的戏剧审美拉开了足够的距离。
与此相近,其它所谓“新闻演绎”的栏目剧也先后出现了这样的变化。《雾都夜话》取消了现场记者的报道环节,从以前的纪实故事转向白话说书加剧情演绎,虽然它仍然没有忘记提醒观众“这是真人真事”。
在叙事结构上,栏目短剧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新闻元素,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叙事效用:
第一种形式:“主持人引入+完整剧情+主持人点评”(《故事会》)。这一种结构可以用来设置悬念,引起收视兴趣,同时对剧情进行点评,以一种符合大众价值观念的道德评价赋予故事一种引导性的意义,它可以对故事的负面影响起到一种修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一般观众的情感共鸣。
第二种形式:“完整短剧”(《欲望都市》)。这种结构只在节目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保证观众收视的连续性,叙事上结构上一般以隐身的叙述人(即画外配音)来进行转换,或进行故事解释,他也可以做与第一种结构类似的总结点评。这是它与电视剧最大的区别。
第三种形式:“短剧分割+主持人侃谈”(《东方夜谭》、改版前的《欲望都市》)。这一种结构可以带来多重效果:它可以以剧说事,以一个故事来作为案例,供主持人对某种现象作谈话分析,也可以仅把侃谈当作点缀,增强剧情的喜剧色彩,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收视氛围。
栏目剧的第一次转型已经完成,当前,这样一种依赖虚构的脚本聘请演员进行演绎的基本方式是是栏目剧最主要的节目形态。
二、栏目剧形态演变的内在逻辑
栏目短剧的出现和形态演变,有其内在原因,笔者觉得以下因素在促使栏目短剧形态发展和创新上具有突出的影响。
1.效益为本
从电视业的经营角度看,他们总是在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效益,那些制作成本低收视效果好的节目形式,总是最受电视台欢迎的。情景喜剧就为栏目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据了解,大多数栏目剧在制作成本在每期3000元以内。一般在用工与付酬方面非常灵活。如对栏目相对固定的摄制人员,采用每月支付固定工资的形式外聘;而对于编剧,栏目组则采用了松散型的结合方式,按次支付稿费,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人员成本。剧中的群众演员,普遍采取从市民中征集或工作人员反串的方式,给付的报酬一般都很低,甚至是无报酬出演。
湖北经视总监赵征的话很有代表性:“打品牌最讲性价比,电视剧是‘罐装节目’,难打品牌,各地影响力各不相同,创收主渠道越来越没谱,它的投入产出比从1∶7到1∶4、1∶3一路下滑,电视剧购剧成本平均2.5万元一集,栏目剧每集才3000元,外加1000元的包装费用,投入产出比很高。省钱又有稳定的高收视,何乐而不为?”①
2.电视管理
对电视业的管理方式也对栏目剧的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栏目剧最初追求真实故事的阶段,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方式都表现出了偏重于奇、趣的“黄色新闻”趣向,以性、犯罪等伦理冲突题材为主,在标题上也追求耸动效果,如《新闻故事会》播出过《迷情陷阱》、《嫁个有钱人》、《小偷奇遇》、《六百万征婚》等节目,而在节目预告片中就反复强调和铺陈事件的迷离,暧昧与异常,突出和发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与奇异性,极力撩拨受众的猎奇与窥视欲望从而造成收视的必然选择。这些作法招致了一些观众的批评和管理部门的规制,《欲望都市》和《故事会》都曾被有关部门勒定“停播整顿一个月”。
由此,栏目剧在题材选择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在改版后的《故事会》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制片人范林说:“我们开始意识到媒体承载的社会责任感,在选择题材时不再局限于恋爱故事,亲情、邻里关系、友情都成为短片的素材,创作向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方向转变。”②
3.叙事法则
在新闻戏剧化阶段,由于所述故事与真实事件的对应关系,在叙事上无法自由,不但故事要真实,甚至细节也要真实,而且情感倾向和评价也要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否则,这样的虚构和丑化便构成了对当事人的侵权。因此,这样的节目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相当大的麻烦,也会在观众中引起争议。
而这一切,并不难找到解决之道,只要从新闻事件中走出来,代之以一个虚构的故事即可。从真实再现到生活化表现,剧本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故事叙事上的张力、结构上的完满、情节冲突的集中、主题意义的升华,都更具操纵性。
从新闻戏剧化到戏剧新闻化的演变,正是体现了栏目剧追求更高的表现自由度,同时规避风险的选择过程。
4.市场竞争
电视业的竞争在栏目剧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呈现出了多样的节目形态。一是风格和题材多样,以长沙地区几档栏目剧来看,《故事会》和《生活口味虾》平民路线,但前者重在家庭伦理,突出情感分量,后者追求喜剧效果,《欲望都市》则追求时尚,以都市情感为主,从主持人到演员,都青春靓丽,《爱情魔方》的非本土化定位则独树一帜。二是叙事方式多样。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或以主持人为叙述人,或以剧中人为叙述人,或先讲故事后评论,或边讲故事边评论,或只讲故事不评论。这些不同形态节目的出现,正是短剧争夺受众的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和体现。
5.观众心理
电视栏目剧的勃兴,在于它的形式和内容迎合了大众的诸多心理和情感需要。一是求真心理。栏目剧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故事,让人感觉它是真实发生的。二是求奇心理。栏目剧通常强调故事性、情节,强调悬念,在短时间内集中讲述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娱乐色彩。三是求近心理。率真和粗糙的群众演员,普遍采用的方言,以及本地街巷地名,都让观众觉得亲切。四是求快心理。电视栏目剧一般较短,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因素的合力,决定了栏目短剧的出现和形态演变,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新走向:形态多样化
栏目短剧从形式上说,栏目+短剧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节目框架,但在短剧的内容和形态上如何发展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它不外乎三个方面:艺术化、娱乐化、真实化。前面两个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以精良的制作,追求节目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向传统的情景喜剧或单本剧靠拢,把艺术和娱乐结合起来,走综艺节目的道路,是栏目短剧的又一种创新之路。
国外某些类似节目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湖南卫视06年元旦后开播的《爱情魔方》,引进了韩国sbs电视台的反转剧形式, 就是另外栏目剧的另外一种尝试。
把传统的情景喜剧细碎化,压缩时长,每期更换演员和主题,切断各集之间的关联,以电视栏目的形式提供喜剧性的短剧,也是当今栏目剧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湖南影视频道的《生活口味虾》。这类节目剧情的戏剧性冲突和悬念设置可以淡化处理,常以具有喜剧色彩的方言对白吸引本地观众。这也是一种娱乐化的方向。
而一些综艺类谈话节目也开始采取栏目剧的形式。“刚刚开拍的电视栏目情景剧《荣娱咖啡时光》为了和一般的谈话节目有所区别,选择了情景喜剧的方式来探讨社会热点话题。节目每集15分钟,每天播出一集,周末加长版为30分钟,内容为艺术教育。每周末咖啡屋将变成一个艺术课堂,主角们把课本中的内容变成生活中的小游戏,喜剧演员李琦将在每个周末以清洁工的身份来到艺术课堂,和年轻人一起讨论艺术问题。据了解,以情景剧的方式来做谈话节目,这在国内还是首创。”③系列剧的出现标志着栏目短剧的向电视剧的靠拢。这是短剧在艺术化追求上的表现。但栏目受实力的限制,完成一个好的系列剧还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栏目剧不过是力有不逮而制作出来的粗糙的电视剧而已,碰巧因为它的粗糙而招人喜欢。现在已有数家电视台联手打造栏目剧,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品质,这使得栏目剧在进一步走向艺术化、戏剧化上值得期待。
在栏目短剧向真实化回归方面,目前还未露端倪。其实,短小的真实故事节目在国外也颇有市场。比如美国的《美国最可笑的人》《一流警察》《美国头号通辑犯》等。④这样的节目可以采取实拍与戏剧化再现相结合的形式,确定一个较受欢迎的题材范围,围绕这个主题讲述不同的真实故事,这样的主题本身就可以用来命名栏目。也许,这也是栏目短剧的一个发展之路。
栏目剧兴盛已历时四年多,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显示了一定的颓势。在短时间内构建情节集中的生活化的戏剧文本,已经越来越难出新意了,大量重复、模仿、相近的情节开始出现,节目样式也难以出新,栏目剧到底如何演变,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电视现象。
注释
张学***:《电视台尝试节目新品种 向电视栏目剧方向前进》,《北京娱乐信报》2006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