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微信的故事篇1
一、小蚂蚁“微电台”――我爱听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非常开心再一次和你相约‘小蚂蚁故事微电台’,今天,李老师为你带来的故事是《西红柿水***》……想要了解更多的精彩故事,就赶紧去读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故事丛书吧!”从一年级起,每周一晚6:30,我总会准时播出新一期的“小蚂蚁故事微电台”,我的听众――班级孩子们总会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准时打开手机微信进行收听,并进行即时语音互动。而每期微电台推出的故事均选自相应的绘本故事书或故事系列丛书,以“一个故事”带出“一本(套)故事”,以“一”带“整”,带给孩子听故事的享受、教给孩子看故事的方法、留给孩子想故事的空间。
我以智能手机微信软件为载体,发挥微信的群聊功能,组建班级群聊,将班内孩子爸爸、妈妈圈入群中,定时播放(每周一晚6:30)一期“小蚂蚁故事微电台”(时长8钟左右),给孩子精心讲故事,让孩子喜欢听故事。我力争每周一期的微电台故事有趣味、有主题、有连带,在每学期初便制定好主播计划(见下表)。此外,我还充分依托家长资源,把“主播权”交给家长、孩子,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有机会聆听老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同伴的声音,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倾听,让故事成为生活的“第四餐”。
二、小蚂蚁“微视频”――我爱说故事
如果说“小蚂蚁故事微电台”让孩子们从“听故事”中大饱了耳福,那“小蚂蚁故事微视频”则让孩子们在“说故事”中提升了言语智能――说说故事的梗概、说说故事的主角、说说故事的启发,由易到难、由概括到总结,让孩子思绪飞扬、让孩子思维迸发。
我充分挖掘微信的视频传送、共享功能,通过“小蚂蚁故事微视频”定期(每周二)播出一个学生“说故事”视频――微视频(包括孩子的评说故事、家长的录制视频)由班内孩子在家中完成,定期传送到班级故事云资源库,由教师每周三选播,并在每月评选“最佳演说家”“最佳微视频”,用来鼓舞孩子、激励家长,同时更是惠及孩子、受益家庭。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那样,“活动对个体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小蚂蚁故事微视频”恰恰让孩子敢于张扬个性、彰显观点、体验创造。
三、小蚂蚁“微关注”――我爱读故事
在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中,这个世界奇妙无比。孩子们渴望了解身边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用故事去诠释心中的“为什么”,而绘本故事、故事丛书等无疑是开启孩子智慧、激发孩子创想、拓宽孩子视野“第一手资料”。
但儿童故事丛书名目繁多、内容丰富,除了每周微电台的以“一”带“整”推荐书目,“如何将口头推荐变为真实阅读?”“如何将故事书目资源共享,发挥其价值最大化?”等成为我思考的问题。我依然依托微信平台,充分挖掘其“公众号”推送功能,每双周二推送电子故事书及故事链接;充分依托微信群组聊天,发起“故事漂流”――让一套书在多个家庭流动性阅读……引领家长有选择、有目的、有兴致地在家庭中和孩子“读故事”,在潜移默化中“积内涵”。
四、小蚂蚁“微主场”――我爱写故事
如果说每周一的“小蚂蚁故事微电台”让孩子爱上“听故事”、每周二的“小蚂蚁故事微视频”让孩子爱上“说故事”、每p周三的“小蚂蚁故事微关注”让孩子爱上“读故事”,那么每双周日的“小蚂蚁故事微主场”(与双周写话作业整合)则通过“童手写童心”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写故事”。我则将优秀创编故事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并附点评,对于上榜小作者授予“金色小蚂蚁”荣誉称号,并向各大知名报刊进行投稿推荐(如牛思秋同学的《身份置换节》、王思琪同学的《我的“火鸡”老妈》等数十篇创意迭出的故事作品先后发表于《姑苏晚报》等知名报刊),让孩子写有所思、写有所得、写有所乐。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2
微博最早产生于美国,2006年上线的twitter,截止2010年1月份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随后腾讯、网易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在一项针对微博用户的调查中显示,96%的用户通过微博了解、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观点,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平台。[1]特别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或者发生时,“围观就是力量”成为对微博影响力的一个生动注解。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根据中国***颁布的数据,2007年已达8万起,2009年更超过10万起,这些事件大多涉及到公众利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微博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兴起,如何有效地引导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公共危机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近期发生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入手,通过微博对该事件的信息传递分析来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从而为更好的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传播提供借鉴。
一 微博的信息传播特性
(一)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的杨晓茹博士认为,鉴于微博的传播媒介以及传播过程与以往的博客或者web网页的传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是必要的。
在此传播模式中,处于中心的X是“微博”网站,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也是终点;A-N代表不同的“微博”使用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D1-Dn代表“博主”的跟随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M代表“微博”传播发生、完成的传播环境。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或者电脑将信息上传到网站,其跟随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微博建立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传播模式。
(二)微博的传播特性
1.信息传播的自发性
微博具有自发性传播的特性,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会主动地发表自己的内容,传播自己的观点,同时有许多微博用户表示对在微博上面会进行信息转发,他们转发的主要是有价值、有趣的或是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尤其是以一些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
2.个性化信息交流
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与展现自我的时代,微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的媒体个性化的需求:便捷的书写方式、以秒计算的更新速度,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微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达便利与。从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内容都是同微博使用者有关的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同时享受最新资讯的个性化服务。
3.即时的通信互动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介大大缩小了信息发出到接收反馈产生的时间差,从而保证了传播的即时性。而微博的出现将这种时间差进一步缩小,甚至发展到“零时差”程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当天下午2点35分33秒Twitter上出现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路透社等的通讯社电稿都要快。[3]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微博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介甚至新闻网站无法媲美的。
4.信息的裂变式传播
微博信息的运动由“信息聚合――临界点――信息裂变”,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层层转推,快速蔓延,纵深循环。微博的几何级的传播速度与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力量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例如,在某个突发事件的现场,用户可以把所看所闻以短信或者彩信即时出来,如果他的跟随者中有10%进行了转发,那就相当于作者多10个点,这10个者每人也拥有100名跟随者的话,新闻受众就上升至1000人。依此类推,如果信息能得到第二轮、第三轮转发,受众就直线上升至1万人、10万人。
当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是重大新闻事件时,微博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声音,降低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依赖。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微博用户表示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时,除了关注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与主要观点,还会有意识地在网上搜索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当事人、见证人、亲历者们的个人声音,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态的发展。有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相信亲历者的微博内容。[4]此外,由于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上,对微博信息的控制难度加大。
二、7・23事件中的微博信息传播
依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读,突发事件共分为四类:飓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空难、塌方、水土污染等由技术和管理因素造成的事故灾难,例如此次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疾病传播、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3年的***;***治骚乱、恐怖袭击、校园***击、人质救援等社会安全事件,例如2008年骚乱。[5]
通过研究发现,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微博信息传播可以分为:事件来源的相关描述、***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事件进程的跟踪评价以及与事件有关的其他信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时间是受众了解救援情况的重要标尺,而死亡失踪人数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信息,这两点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的微博信息传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事件来源的相关描述
7月23日20时27分,一条来自新浪网友“Smm_苗”的微博引起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11分钟后,“Smm_苗”所描述的这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温州市双屿路段,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造成6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从高架桥上掉落。
几乎在事故发生的同时,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网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信息。“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
此后不久,第一条求助信息由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这条信息在短时间内被转发了十万次。
紧接着,网络上不断出现被困旅客以及第一批赶赴现场的救援人员所发出的消息,事故现场情况也如拼***般渐渐清晰起来:20点54分,网友“Smm_苗”:“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21点05分,网友“羊圈圈羊”:“火车现在处于倾斜状态,车内封闭,前面几节车厢基本连撞了。”21点27分,网友“Sam是我”:“确切的消息,D3115次列车15号车厢断裂脱轨!不确切消息,15号车厢一死一伤!我所在的2号车厢一人被空架物品砸伤!”……
这些发自事故现场亲历者的微博动态的展现了事故现场的情况,言简意赅的传递着信息,同时勾勒出极强的现场感。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由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传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难以捕捉这些具有强烈现场感的信息。而微博由于信息传播的自发性,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能够捕捉到事故现场更为多种多样的信息。
(二)***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
事故发生2小时后,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微博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网友前往血站献血。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直至当天深夜2时18分,连发36条微博,报告浙江省组织救援的情况,赞扬温州“的哥的姐”免费送客人到医院献血。郑继伟副省长、省卫生厅***微博也用微博通报医疗救援的进展。
然而,由于多数***府部门对于微博等新兴传播力量的应对不足,铁道部公布死亡名单迟缓、数字不准确,对于通车、事故调查处理等等都饱受诟病,尤其是对于铁路部门救援不利的批评信息也成为微博传播的主流,可以说在此次事件的微博信息传递中,大量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对***府的形象影响很大。尤其是从7月24日,关于铁路部门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但现场又搜救出生还者”的信息,到24日晚间铁道部新闻会上发言人***平的不当应对,以及铁路部门对车头的掩埋等信息更被微博大量转载。
在信息呈现爆炸性传播以及即时性传递的新媒体时代,仍然用传统的信息处理以及方式来应对显然是不够的。尽管在事件发生5天之后,***成立专门调查小组,***也亲赴现场慰问家属,并且铁路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出来对前期的一些质疑进行回应和解释,但是对于受众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的改变已经是收效甚微了。
(三)事件进程的跟踪评价
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大量的网友对于事故救援的跟踪评价微博也不断涌现。在事故发生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大量的微博关注的是此次事故中的***府相关部门的救援措施以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一部分网友通过微博对事件进程进行即时的追踪报道,随后大量的网友对这些报道内容进行点评并转发,使得事件进程的跟踪评价呈现出一种同步递进的态势,甚至有网友专程赶赴救援现场来对救援情况进行微博直播,这使得微博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取代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功能。
网友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进程,微博上对于此次事故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为该事件设置了议程,使得事件不仅是进入到了传统媒体的视线,并且提升了事件的重要性判断,直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府的相关决策。
(四)与事件有关的其他信息
事件发生后,微博立刻成为发动最广泛力量寻找亲人的网络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也迅速开辟了“微博寻亲”专栏。微博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50万条,至少有6名事故伤员通过腾讯微博与家人成功取得联系。当寻亲信息在微博上不断接力的同时,网友们还在微博上大量转发已公布的乘客名单和在各医院救治的伤员名单,以便家人及时赶往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博上转发的大量事故中遇害人员的亲朋好友所发出的微博,例如在事故发生21小时后的最后一名获救者伊伊,在伊伊获救后其父母的微博被大量的转发,尤其是伊伊的父亲在事故发生前为伊伊拍摄的第一次乘坐动车的照片,更被大量转发。这些信息的传播增强了事件的立体感以及真实性,更贴近受众的需要。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的第7天,微博上网友自发组织,线上缅怀事故中的遇难者,这些网友的祭奠微博转发超过2000余万条。相关信息的转发,使得微博传递的信息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加的贴近受众的需求以及体现了微博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所展现的微博影响力
(一)微博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的报道平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孟令俊表示:在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博不仅成为舆论传播的中心和渠道,同时也参与舆论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的过程,微博充当了突发事件公开的助推器、突发事件的社会监督者和救援平台。[6]
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中成为了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事故发生仅4分钟,微博就开始第一时间事故信息,随后微博用户们对于事故情况的的描述、现场救援的直播以及相关救援信息的传递不仅展现了微博作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重要报道平台,更体现了微博作为民意收集和展示的重要场所的特性。
(二)微博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壮大,舆论的发生机制和内容、语境都发生变化,新的舆论传播机制正在形成。从信息主体和途径看,目前国内已形成两种不同的议程设置模式:一个是各级***、***府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主动信息和解读信息而形成的“传统议程设置模式”;另一个是网民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自下而上信息和表达意见的“网络议程设置模式”。而后一种模式随着微博的兴起,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显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调查显示,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从“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到仇子明、谢朝平等事件,微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已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方式,同时也成为网民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碎片化信息汇聚成话语权,成为持之有据的民意诉求。而这种民意力量,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放大后,浸入行***议程,源源不断地释放动能。
(三)微博影响着突发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7]
个人信息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进一步消弭了传统媒体主导下的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带有的鲜明自发性特征的微博进一步改写了传统新闻业的新闻采制标准。使用微博信息的低成本和易得性,以及微博节点传播的特性,则进一步推进了新闻信息和扩散速度,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方面,微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传统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只能依赖***府部门***的信息或者相关救援人员的信息,并且多数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随着微博的兴起,许多事件亲历者会自动的通过微博来传递第一手的信息,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更多的声音能够被传递。
(四)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
微博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构建社会成员间互有勾连的圈子,达成群体的共识。不同的人共同关注、了解某一话题,并且还知道谁在共同了解,这种共识能够产生群体间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样的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背景,或者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为这种互动提供长久的动力。
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私人社交群体与公共领域的新闻议题的有机的融合,在7・23事故的信息传播中,来自事故亲历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微博被不断地转发。利用微博的人际传播的特点,各种信息的接受度和可信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在这种传递的过程中,加强了群体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五)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基于微博的强大力量,传统媒体已经显示出与微博客进行媒介融合的革新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阻挡。首先,传统媒体在逐渐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微博客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一条通路。其次,传统媒体从微博上挖掘资源,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后续深度报道。最后,突破传统,利用微博进行采访,美国很多记者的采访方式就是微博客对话的“Twitter view”,实现信息共享。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更是有大量的记者通过微博寻找各种信息来源以及采访对象,同时,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信息又成为微博下一轮转载的热点。
四、小结
尽管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众对***府形象的评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府处置公开、公正、迅速,也将提高人们对***府形象的正面评价。突发性事件爆发后,应该结合微博的传播特征,充分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
首先,***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微博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准确地信息,避免微博上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谣言的传递。其次,权威机构专业媒体需迅速行动,可以利用微博掌握舆论风向,及时权威消息进行舆论引导。再次,应该充分发挥微博上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他们在微博上发出的声音拥有更多的倾听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微博实际上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微博在人际传播上的说服优势。最后,应提高微博用户媒介素养。让微博用户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去主动传播违法、有害信息以及提高他们对谣言的辨识力。最后是采取必要的审核措施,这也是目前一些微博客网站常用的办法:实名注册、带关键字的信息需经审核、直接禁止此类信息等。
目前,微博在国内尚处于兴起阶段,在突发性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是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对辟除谣言、舆论引导、议程设置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它也是及时辟谣、掌握舆情、进行反馈的有效工具。因此,推广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需要对微博监管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让微博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注释:
[1] 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载《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载《当代传播》2010年第2期。
[3]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载《今传媒》2010年第4期。
[4] 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载《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 汪永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 《网民微博直播动车事故 首条微博比新闻早2小时》,载 2011年7月25日新华网。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3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2012年3月27日,2011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微博用户比2010年翻了一番,每4个江苏人就有1人开通微博。同时,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等《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52.8%的江苏青少年拥有微博。
请再看现在的大学生一天的新媒体互动生活:早上起床,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和天气;课间,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今天的见闻;中午休息时间,打开电脑,第一时间登录校园网、QQ、微信,和同学、好友及时保持联络;下午,去报告厅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会”:身边的青春榜样们亲自用自己拍摄的“青春故事微电影”和自己的同学面对面畅谈“我的大学”;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录网络课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空间,用***片、文字,将忙碌的一天留作记忆,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或者和父母、好友、老师视频交流……
现在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例如微博,又称“围脖”, 短小,140个字,高效快捷,一秒钟的传播时间,广覆盖、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青年乐于接受;再如微信,连着手机,随时可以看到、联系到,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告知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消息。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这股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治教育工作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转型和创新。
一、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可分为组织化与社会化两方面。组织化是学校思想***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就是说教宣讲。组织化思想***治教育是依托原有的行***化的组织体系、组织力量和组织管理框架、管理手段来推动的一种思想***治教育方式。当前需要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完善组织化体系,顺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针对青年集聚、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组织化思想***治教育的体系不断延伸、健全。
社会化思想***治教育是不再完全依靠体制内资源、不依赖于行***命令与组织推动的方式进行,而是以情感力量、道德力量等非行***要素为主要动力的思想***治教育方式。新媒体正是在发挥社会化思想***治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新媒体是当下青年最喜欢的资讯获取和沟通、聚集联络模式,为人力、物力有限的学校思想教育提供了巨大便利。所以,我们要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治教育体系。
二、构建“层级化+扁平化”的有机结合、上下贯通的思想***治教育体系
层级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同频共振的基本保障。学校的***治属性决定了层级化是其基本组织形式,工作的贯彻、部署,层级化的传达是传统工作中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扁平化破除了上下级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新媒体使得扁平化的思想***治教育组织形式更利于充分激发基层的接受和创新能力,扁平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单向发动向双向互动转变。新形势下,我们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思想***治教育的设计上,要突出运用新媒体手段,从而实现扁平化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强化力量“引新”,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实现从“重工具、重形式”向“重内容、重实效”的转变;其次,要强化观念“更新”,要改变僵化的话语体系,重视个性化语言对青年大学生的感染;最后,要强化组织“创新”,在活动中运用新媒体,学会传达赋有思想***治教育理念的相关方法(如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微博),新媒体是贴近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契机。
例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 “我的青春故事会”,这是一个倡导学习榜样的活动,以往经常是举办一场报告会,宣传几位英雄的事迹,这次我们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了寻“青”推选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和“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故事会三个部分,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学生互动,将大学生身边的成长故事以生动、时尚、富有感染力、乐于青年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全体大学新生中进行展现,使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受到生动、鲜活的励志教育,给大学生上好“励志开学第一课”,身边这些可看、可亲、可见、可近的榜样,引导刚入学有些不知所措的大学新生懂得了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以就生活和学习在身边校园里的各种不同的优秀典型为榜样,积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从而以实际行动创造自己成功的青春故事。
寻“青”推选活动,运用新媒体,用青年喜欢的“寻青体”,在微博上、在校园网上、在手机报上宣传发动,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推选自己身边的青春榜样,边推边议,边推边学,使推荐的过程成为广大学生一个互相发现、互相学习的过程,形成“比学赶超”的校园气氛。
“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的建立,旨在为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设计“青春体”,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青年学生通过在网站实名注册,、交流自己的青春故事,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打造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网络中心阵地。网站设有青春故事活跃榜、青春达人秀、青春微博群、青春微电影、青春秀美***等多个栏目。
举办“我的青春故事”成长故事会。通过活泼生动的故事会,让学生与身边可学可信的优秀典型面对面提问、交流。首先,我们组成一套编创班子,在充分了解优秀典型事迹的基础上,再加工青春故事,合理组织,根据青春榜样的原型拍摄编导创作“我的青春故事微电影”,运用时尚、艺术等元素,真实、自然地再现青春故事。在新生入学初相对集中的***训时间举办多场故事会,青春榜样带着故事会走进***营、走进活动中心,通过微电影、现场访谈、个人展示等形式,优秀学子们将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与奋斗历程、自身感悟娓娓道来,主持人、观众与青春榜样对话交流,台上与台下互动,并且通过微博直播,让更多的学生看到,通过微信及时传递活动消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治教育效果。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4
【关键词】动车事故;微博;议程设置;议程互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交织的时代,在报纸、电台、电视充斥着我们耳目的时候,新媒体的产生,更是对我们思维和行为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我们通过网页了解新闻,通过QQ进行沟通,通过微博分享身边之事。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制造议题从而形成或影响舆论的一种理论假设。该理论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他们认为,媒体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体越重视什么,受众越关心什么。比如报纸,它可以选择刊登与不刊登某些消息来左右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通过连篇累牍的报道,制作吸引眼球的封面,利用消息、特写、通讯等各种新闻写作体裁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展开,从而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认为该新闻事件很重要,是值得关注的,进而影响整个舆论走势,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议程设置。
而在互联网中,议程设置不再由哪个权威性的部门或机构来设定,而是网民自发形成的一种舆论合力。在网上,网民的自我表达意识十分突出,他们通过论坛、社交网站、QQ、博客、微博等网络工具在网上传播消息,交流意见。由于这些话题来自于民,带着草根色彩,更贴近网民的生活,富有真实性,比较能吸引网民的关注,从而更容易形成舆论合力。如“郭美美事件”,被网民爆料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由此,网民实现了自我设置议程。[1]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
有研究表明,媒介与媒介之间也会出现议程设置。各种媒介之间同样存在“意见领袖”。与此同时,这种“媒介间议程设置”完全可能发展成为媒介之间的议程互动,即议程不是从某种媒介单方面流向另一种媒介,而是在两种媒介之间相互流动。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主要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其一,议程从网络流向报纸等传统媒体,即网络上发表的观点、意见、建议为某些报纸所转载或重新包装后进行报道,而报纸的报道又重新引导网友对议题的热烈讨论,并最终形成舆论的合力。其二,议程从报纸等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即报纸率先报道某种焦点性新闻事件或事态,网友迅即在BBS上转贴报纸的新闻,并以有关新闻为由头展开进一步讨论,形成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加以报道,最终形成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共振。按媒介间议题设置理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这两种互动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溢散效果”,即议程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而产生的舆论效应;后者是“共鸣效果”,即议程从主流媒体到边缘媒体而产生的舆论效应。[2]
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牵动了所有国人的神经。在这次灾难性事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纷纷设置了自己的议程,很好地体现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网络媒体在这次事件中功不可没,尤其是微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事故发生前7分钟,温州当地居民@Smm_苗就通过微博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消息。微博成了“7・23”交通事故最早的信源。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用微博发出第一条消息,称动车紧急停车并停电,有两次强烈的撞击。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10万,两小时后该网友获救。[3]
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7月24日12时,已有3286883条关于这起事件的微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网友们通过事故现场、搜救遇难者、追究责任人、公布遇难者名单、报道献血现场等多角度展示这次突发事件。微博成了新闻信息的平台和舆论的重要阵地,广大网友俨然成了新闻记者,通过“不加工”的消息,使得该事件毫无修饰地进行直播,真实地报道了该事故的最新进展。
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带动了传统媒体也投入到该事故的报道中,议程由最初的网络开始蔓延到传统媒体的领域。《重庆时报》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在首版刊登了大幅***片引起市民的注意,并在第九版了《遭遇雷击,两动车在温州追尾》的新闻。接着7月25日又以头版刊发了《守望生命》,报道了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消息,强调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7月27日又报道了事故的伤亡情况以及找寻失踪亲人的消息。7月29日的《信号灯有严重缺陷,该亮红灯亮了绿灯》,7月30日的《铁道部回答九热点问题》等,都以醒目的字体登上头版,让事件持续升温,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这起事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架构了舆论阵地,设定了整个事件的议程走势。但我们发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用了自己特有的传播叙事结构来推动事件的发展。网络媒体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开放的信息平台,只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注的喜欢的问题进行一番评论,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畅所欲言,如此直接的言论恰恰是当下现实舆论的反映。基于此,我们看到微博上的反思新闻、负面新闻、揭丑新闻比较多。7月26日,“南方都市报”了“三问动车荒唐追尾”的微博:“追问1:无论是一般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行车安全系统。这套至关重要的系统为何在最关键时刻失效?追问2:车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使列车信号失灵,电话总有吧,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追问3: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质疑铁道部给出的动车出事的理由。7月27日,“南都评论”微博:“通过***片和视频看到现场,人们疑惑这究竟是救援,还是在匆忙打扫现场?是在寻人,还是在急着毁尸灭迹?这一切,可能只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诉求:尽快恢复通车。没有事故真相的***彻查,生者不会答应,逝者难以安息。所有的人在看着,在等,一个必须要当下实现的正义!”谴责铁道部掩埋车头,只顾通车、不管救人的做法。7月28日ID为“海边的马拉桑”的网友的死难者家属在动车站进行无声的抗议的照片,引起了5万多次的转载。不仅如此,由于参与的广泛性、覆盖的全面性、消息的快捷性和新闻的及时性,微博随即成了事发动车乘客的亲友寻亲信息的平台。新浪微博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微博寻亲”。网友“爱啃肉的徐小呆”从23日22时48分起开始在自己的微博上帮助张冰莲寻找女儿:“一位杭州回福州的张冰莲女士,女儿12岁,白色T恤,下身牛仔裤,1.5米,短发,大门牙。皮肤较白。事发时身处3号车厢,11号座位。”之后他连发7条微博寻找张冰莲的女儿黄雨淳的消息,附上了联系方式和小雨淳的照片。众多网友参与到寻亲活动中来。几个小时后,在众多网友参与下,小雨淳被找到了。[4]
相对而言,我国的传统媒体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的形式而存在,其往往经过深思熟虑确保万无一失才会把消息公之于众。往常我们遇到灾难性的事件,媒体习惯了不报、或迟报、或谎报,理由就是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当特大事故发生后,媒体意***捂住真相的做法只会给流言蜚语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直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恪尽职守的准则,其议程设置必须树立起良好的舆论方向,所以传统媒体的报道决不能像网络媒体那样大量充斥着揭丑的、负面的消息。可是一味地唱赞歌,忽视事件本身的新闻性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思维模式要变得积极主动,与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上相辅相成,有效地形成舆论共振,抢占舆论制高点,积极稳妥地推动事件的进展。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首先要迅速及时地报道事故灾情,让民众知道真相,尊重百姓的知情权。然后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事件的前因后果被揭开,第二步要做的重点就是如何积极稳妥地报道,安抚广大民众的情绪。第三步要懂得灵活化解公众的质疑,悄无声息地将全民的感情基调由难过转变为达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议程设置过程,是配合网络议程的过程,也是我国传统媒体要树立起良好舆论风向标的议程设置过程。譬如,当网友们在微博上对动车事故议论纷纷时,《重庆时报》在事故发生第二天就在首版刊登了《动车温州追尾,车体脱轨》的消息,没有刻意隐瞒事故本身,而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事实的真相。7月27日,《重庆时报》刊登了伤亡人数和遇难者的赔偿标准,消除公众的疑虑。同时还了心理专家展开心理疏导工作、找寻失踪亲人、守护重症患者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消息,安抚受伤民众乃至广大公众的情绪。针对微博上流传的故意掩埋车头是要毁灭证据等说法,7月29日《重庆时报》刊发了调查组初步分析动车事故原因的文章,让真相浮出水面,平息了网络上的流言蜚语。与此同时了***查看事故现场并悼念遇难者的新闻,***的承诺“处理要一追到底,毫不手软”也让读者对该次事故的处理比较满意。7月30日刊登了《铁道部回答九热点问题》,进一步给读者全面的答复。包括是否把救人放第一位,如何处置这起事故,为何要填埋车头,动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重大热点问题。我们看到,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传统媒体很快做出反应,就事论事,给出权威分析,提供寻人帮助,安定民心。传统媒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网络媒体的议程走势,牢牢抓住了舆论的主动权,使得整个议程被设定在一个积极稳妥的方向上进行着,很好地将读者的不满情绪转移到良好的状态,把舆论从悲痛怜悯转变为乐观应对。
结语
其实,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是信息的工具,同时也都能成为社会舆论的工具。传统媒体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不能报道的新闻,常常会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现实舆论中来,从而形成合力,达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的有效互动。网络媒体利用自己的便利性和广泛性,揭露弊端,深挖腐败;传统媒体通过自己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权威消息,辟谣以正视听,寻人救人的消息,协助事情妥善解决。主要在网络上发表见解的成都大学法学讲师王怡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说:“互联网把一个问题炒热了,这对那些市场化媒体也是一个诱惑和压力,它们肯定要跟进,也不得不跟进。”[5]但我们也看到,这次报纸上的消息全部引用的是新华社的消息,掣肘各大报纸***自主去跟踪该事件的权利。无论如何,这次事故能妥善解决,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马陈静.解读网络议程设置[J].青年记者,2010(2).
[2]董天策,陈映.试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7).
[3]聚焦温州动车脱轨事故[EB/OL].省略/zt/s?k=7765&pos=1&t=list&refer=Index_hot_new
[4]媒体称微博成动车事故最早信息源改变传播方式[EB/OL].省略/110725/436,1706,10325996,00.shtml.
[5]试论互联网的民众舆论平台作用[EB/OL].http://bbs.省略/viewthread.php?tid=1935015#.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5
随着“读***时代”的到来,***片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愈显突出,***片的现场感、直观性使得新闻***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媒体刊登的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现场照片,唤起了人们对人文关怀的追求;一些媒体或记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而制造虚假***片,“深圳最美90后女孩”“华南虎假照片”等引起了人们对新闻***片真实性的追求;“雨中跌倒的自行车”“饥饿的苏丹”“挟尸要价”等新闻***片唤起了人们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议论……本文以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系列报道中新闻***片的运用为主线,借助近些年国内外灾难新闻***片所出现的媒介伦理问题为补充,分析在灾难中微博、微信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片伦理,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对媒体运用新闻***片有所启发。
一、灾难新闻报道的四个阶段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以下简称“天津爆炸事故”),接到消息后,消防队开始展开紧急救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是对救援人员的挑战,同样也是对各媒体的挑战。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准确及时地报道灾难的最新状况,同时不能使报道伤害当事人,也就是不能违背新闻伦理。
(一)预警期
“天津爆炸事故”报道的首发媒体是微博平台,据查,一位微博网友在8月12日23时26分了关于天津爆炸事故的微博[2](见***1)。微博在此次爆炸事故的预警期中充当了“先锋”。预警期***片均是由目击者直接拍摄传播,没有经过编辑的筛选。这个时期的***片传播,主要目的就是告知他人有一个重大灾难发生了。
(二)爆发期
进入爆发期后,其他媒体开始迅速做出反应,各媒体开始迅猛传播相关消息,但最大的消息来源仍然是微博和微信。但由于网民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使得微博、微信中开始散布出一些谣言,在更多的专业媒体介入之前,谣言迅速地扩散。编辑试***通过及时报道以及选择真实的现场***片来还原事实真相,尽可能清晰地呈现事实给大众,稳定人心。
(三)缓解期
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积极取证、及时辟谣和专业报道,微博、微信的优势逐渐被传统媒体所取代,此时编辑运用***片来还原事实真相,清理各种谣言,稳定社会情绪,进行舆论引导。
(四)善后期
事故在微博和微信上的热度不再像前三个阶段那样高,报纸、电视等专业媒体在此时则会对事故的前因后果做出交代,编辑运用新闻***片的目的就是交代灾难救援以及调查结果。
由此可见,微博、微信在事故的告知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传播出大量的不实信息,在告知事故的同时也增加了事故的不确定性。专业媒体的介入对于消除事故的不确定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早介入,越有助于缩短不确定性的时间,越能发挥好舆论导向的作用。
二、灾难报道中新闻***片的伦理问题
(一)社交媒体新闻***片的伦理问题
1.反复渲染造成二次伤害
社交媒体门槛低,所有信息不需要筛选即可直接上传至网络。导致在灾难性事件中,一些遇难者及其家属痛苦的画面可以无所限制地在网络中流传,反复渲染容易对遇难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2.匿名传播,***片虚假现象严重,助长谣言传播
社交媒体不仅缺乏把关人,同时其匿名性的特点,让人们在传播消息时无所顾忌,这为别有用心的人在灾难事故中传播谣言提供了机会。我国突发性灾难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往往缺乏权威可靠的信息渠道,公众以及媒体在信息缺位的情况下进行猜测,产生谣言。***片因其直观性,说明事实真相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当谣言搭配了相关***像资料,则会导致谣言以异常的速度蔓延开来。如在“天津爆炸事故”中的这个谣言:微博上有网友发出一张在天津爆炸会现场一名男子打瞌睡的***片,并配文“真是呵呵了”(见***2)。消息刚发出时引起了网民对该男子一边倒的抨击。
后经证实,这名男子叫靳博,是最早进入爆炸现场的记者之一,最早的现场照片和伤亡数据都由他发出,为了报道没来得及睡觉、吃饭,实在撑不住了因而打了个瞌睡。灾难面前,人的神经变得非常敏感,但若不弄清事实真相便加以传播并直接下定论,只会导致谣言泛滥,而模糊了真正应该关注的灾难本身和在灾难中受难的人们。
3.过度渲染灾情,造成人心恐慌,影响救灾进程
当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出现灾难相关的救援消息时,大部分人会立刻进行转发,形成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共同传播的局面,导致灾情被渲染得比实际严重,造成恐慌,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救灾进程。
4.信源引用混乱,报道失实现象严重
社交媒体中没有把关人,公众一般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核实***片的真实性,而是直接转发。在社交媒体中,满足“与爆炸事故相关+信源是‘知名人士’或者转发量很高”这两个条件,足以让绝大多数人跟着转发。而且个别人在转发***片时不加标注,甚至将***片原本的标注除去,因而我们经常能在社交媒体中看到完全一样的现场***片,***片出处却不同,造成社交媒体中新闻***片来源混乱,导致以讹传讹、张冠李戴、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等现象出现,以至于报道严重失实。
5.侵犯隐私
社交媒体中一般会有个人基本信息及日常照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引用他人发表在社交媒体的信息。直接引用遇难者在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以及***片,容易造成对遇难者个人隐私的侵犯,但很少有社交媒体用户会有这种意识。《新京报》和《南方周末》这些专业媒体在报道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遇难的复旦大学学生时都犯了这个错误,使用了遇难者在社交媒体的私人信息。
(二)传统媒体新闻***片的伦理问题
传统媒体的报道需要经过编辑的把关才能刊登,因而在新闻***片伦理的问题上,与社交媒体相比相对较少。传统媒体较明显的伦理问题在于:侵扰悲痛。与社交媒体引用信源泛滥不同,传统媒体更希望也能够在灾难报道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遇难者或其家属进行采访,把握不当时会侵扰悲痛。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中,媒体对遇难者家属的集中采访就给当事人带去了痛苦(见***3)。
另外,与社交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效上出现短板,报道的不及时导致谣言四起,造成人心恐慌。同样是在MH370客机失联事件的报道中,由于长时间无法找到飞机残骸,媒体报道缺位,各种谣言疯狂传播,每一则谣言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传统媒体还受限于版面,只能提供有限的***片来报道事件,据笔者统计,《人民日报》在“天津爆炸事故”后一周中只有5张与爆炸相关的***片,这并不是因为其不关注爆炸事故(仅8月14日一天《人民日报》与爆炸相关的报道就有9篇),而是其受到版面及其他各种限制多,没有办法全面多角度地刊登爆炸事故的新闻***片。
(三)“天津爆炸事故”中反映出灾难性***片报道的进步
1.运用新技术获取新闻***片辅助新闻报道
在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普通民众用智能手机拍摄出来的现场***片帮助人们了解到了灾难情况。“天津爆炸事故”中,最先传播出来的现场***像资料就是由附近居民用智能手机拍摄的。难怪有人说,现在是“全民记者”的时代。无人机航拍照片此次登上了各主流大报,人民网、央视、财新等多家媒体都运用了无人机航拍现场,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来了解爆炸事故状况。近两年来,可视化制***的报道形式受到了新媒体的青睐,传统媒体也有借助其来报道新闻的趋势。爆炸发生的第二天,《新京报》内容团队将数据、现场照片以及卫星定位等结合起来,制作了《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爆炸全景***》在其***微信中推出,一张***表将“天津爆炸事故”的相关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
2.***片运用更注重救灾宣传和人文关怀
在“天津爆炸事故”的相关报道中,没有见到令人心理不适,以及会给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镜头。据笔者对爆炸事故发生后一周(8月13日-19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和《天津日报》相关***片报道作了统计,体现关爱的新闻***片比刺激性***片占比高很多(见下表)。极少数被刊登的刺激性***片,也会在镜头方面做处理,避免镜头过度接近伤者,淡化了伤痛,可见人文关怀已深入人心。
3.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信息源,准确快速报道事实
“天津爆炸事故”报道中,各媒体是借助于微博、微信中流传的现场照片来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随后各媒体开始迅速跟进报道。不仅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新闻采集的优势,同时还结合了新媒体多平台、传播迅速的特点,形成一种传统媒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信息源,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为传统媒体作补充的优良报道体系。
4.报道信息均衡,稳定社会情绪
在“天津爆炸事故”的***片报道中,包括:事故本身的报道、受灾人员情况的报道、救灾人员的报道、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报道、揭露事故原因的追究报道等。报道的信息全面权衡,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大众的信息欲求。这些进步得益于近几年重大灾难报道所积累的经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经验缺乏,我国媒体的表现受到了诸多批评。之后发生了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马航MH370失联、东方之星沉船等灾难一直到“天津爆炸事故”。从***片报道的进步能够反映出我国灾难报道伦理意识的进步,同时也反映出了构建灾难性新闻***片报道伦理的重要性。
三、如何构建灾难性新闻***片伦理
构建新闻***片伦理,需要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对灾难性新闻***片报道要严格进行把关,对社交媒体上相关***片的传播也要进行规范。
(一)媒体
1.生命至上
在任何新闻报道中,我们都要坚守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灾难性报道中,媒体记者常常会陷入“拍或不拍”的困惑中。存在这样的困惑是非常令人难过的,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在看见他人遇难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拍或不拍”。其次,应当敬畏逝去的生命,报道中不得不涉及相关细节时,可以通过角度变化或选择可替换的***片来报道。如“天津爆炸事故”报道中,《新京报》8月14日A08版刊登的消防战士遗体照片,选择了从群众敬礼的角度来拍摄(***5)。
2.最小伤害/勿扰悲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报道时应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及其家属考虑,不要做灾难的告知者。切勿为了追逐读者而刊登刺激性画面,这样的做法只会得不偿失,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二次伤害。
3.讲究诚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诚信则是媒体的生命。灾难发生期间,人们的内心处于极度不安的状态,容易盲信和盲从,当报道是以***片这种直观的形式呈现时,人们更容易对此深信不疑。个别媒体常常就是利用灾难性报道受众的这一特点,制造虚假***片新闻,取得一时的关注度。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对媒体本身的公信力更是极大的伤害,是媒体的致命伤。
4.适度原则
过犹不及,对现场伤亡画面视若无睹,是媒体的不负责任,而多角度集中地刊登灾难现场的死伤***片,不加任何处理地“有闻必录”,不仅是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伤害,还会造成受众的恐惧心理,也是媒体缺乏责任心的表现。灾难性新闻***片报道中的适度原则指的是媒体在***片报道数量和***片报道程度上都要适度。在报道数量上要与其他新闻报道均衡,讲究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报道程度上,不刻意追求感官刺激。其实,上述原则,不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在传播***片时都应该遵守,因为现在是一个全民都能够传播***片的时代。如“天津爆炸事故”以及2015年11月13日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均发生在深夜,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媒体报道的新闻素材诸如新闻***片影像等最先都是源自社交网络。
(二)社会公众
除了在某些作为传播者要遵守上述原则之外,在一般情况下,作为受众的公众应当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对媒体新闻***片伦理进行监督,对违背新闻伦理的***片报道进行谴责纠正,同时,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切勿纵容媒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来满足自己的知晓欲,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三)相关部门
健全新闻伦理法律体系,使维护新闻***片伦理有法可依。强化相关***府部门职能,保证新闻***片伦理有法必依。高校学子更应注重自身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各高校强化新闻伦理方面的教育。
四、结论
信息时代传播便利性的环境下,新闻***片传播门槛降低,几乎人人都能够借助微博、微信传播与现场灾难相关的新闻***片。人们在享受***片传播便利性的同时,却忽视了***片传播的一些基本准则,使得新闻***片伦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 事故 方法
0 引言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以后出现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电子型静态继电器以至应用计算机的数字式继电保护。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模、模糊逻辑等相继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已广泛运用于线路保护,主变差动保护,励磁控制等各个领域。正因为微机继电保护在工业尤其是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才需要我们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和问题进行预先的了解。
1 继电保护事故种类
1.1 定值问题。①整定计算误差②人为整定错误③装置定值漂移,a元器件老化及损坏b温度与湿度c定值漂移问题。
1.2 电源问题。①逆变稳压电源问题,a纹波系数过高b输出功率或稳定性差②直流熔丝配置问题③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1.3 TA饱和问题。继电保护测量对二次系统运行起关键作用,系统短路电流在中低压系统中急剧饱和时,因为电流互感器已经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当中,现场的因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难以启动,这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而常用的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电流互感器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危害将更大。
1.4 插件绝缘问题。微机保护装置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会使得插件接线焊点周围聚集静电尘埃,在外界条件允许时两焊点之间出现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
1.5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属于收发信机问题。各厂家生产的收发信机质量不一,在使用前应严格审核,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问题而引起高频保护收发信机不工作。高频保护不工作的原因包括:收发信机元件损坏,收发信机起动发信信号产生缺口,高频通道受强干扰误发信,收发信机内连线错误,收发信机闭锁,作用区外故障时误动等。
2 继电保护事故思路
2.1 微机故障信息 经常发生、技术简单的事故容易排除,但对故障有时仅凭经验难以解决,所以这时要讲故障特征严格记录下来,再按照严格的技术手册造作以查清事故原因,排除故障。
2.1.1 屏背面展开***—以屏的结构在安装接线***上展开为平面***来表示。屏背面部分装设仪表、控制开关、信号设备和继电器;屏侧面装设端子排;屏顶的背面或侧面装设小母线、熔断器、附加电阻、小刀开关、警铃、蜂鸣器等。
2.1.2 屏上设备布置的一般规定—最上为继电器,中为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下部为经常需要调试的继电器(方向、差动、重合闸等),最下面为信号继电器,连接片以及光字牌,信号灯,按钮,控制开关等。
2.1.3 保护和控制屏面***上的二次设备,均按照由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号,并标出文字符号;文字符号与展开***、原理***上的符号一致;在屏面***的旁边列出屏上的设备表(设备表中注明该设备的顺序编号、符号、名称、型号、技术参数、数量等);如设备装在屏后(如电阻、熔断器等),在设备表的备注栏内注明。
2.1.4 在安装接线***上表示二次设备—屏背面接线***中,设备的左右方向正好与屏面布置***相反(背视***);屏后看不见的二次设备轮廓线用虚线画出;稍复杂的设备内部接线(如各种继电器)也画出,电流表、功率表则不画;各设备的内部引出端子(螺钉),用一小圆圈画出并注明端子的编号。
2.1.5 接线端子—连接同一屏(除特殊信号联络外)上不同设备电路。
2.2 用检查方法①将二次回路的设备展开表示,分成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回路,直流回路,信号回路。②将不同的设备按电路要求连接,形成各自***的电路。③同一设备(电器元件)的线圈、触点,采用相同的文字符号表示,同类设备较多时,采用数字序号。④展开***的右侧以文字说明回路的用途。⑤展开***中所有元器件的触点都以常态表示,即没有发生动作。
2.3 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2.3.1 对试验电源要求。在微机保护试验中,要求使用单独供电电源并核实用电试验电源否三相电源为正序和对称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3.2 对仪器仪表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仪器选用高输入阻抗者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 如何掌握继电保护技术
要掌握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类型以及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发生的条件,要下述几个问题:
3.1 足够必要理论知识
3.1.1 电子技术知识。电网中微机保护使用越来越多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学好电子技术及微机保护知识当务之急
3.1.2 微机保护原理和组成。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及自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要能迅速分析出产生故障或事故的原因以及故障部位,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微机保护知识,熟悉保护原理和装置性能,熟记微机保护逻辑框***,熟悉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3.2 具备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 微机继电保护事故的处理离不开诸如检修规程、装置使用与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和调试记录、定值通知单、整组调试记录二次回路接线***等资料,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3.3 运用检查方法 一般的继电保护事故往往凭借简单的检查手段就能够被查出。如果用常规检查仍未发现元件故障,则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应当引起重视。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即从故障暴露点入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查找到故障原因以后就可以采用顺序检查法对装置检查。
4 小结
本文从微机继电保护的自身特点和本人长期从事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经验和方法出发,对微机保护事故或故障共性原因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并在技术范围内总结了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思路及方法,介绍了提高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和故障能力途径。实践表明,上述思路和方法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7
微传播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微博为媒介的微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
微事件即微博事件,是指与微博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如“微博相亲”、“微博曝光丑闻”、“微博访谈”等都可称之为微事件。
微时代则是指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140个字的微博,将我们推进微时代,草根们在这个时代里惜字如金,将所有问题融进140个字内。微博成就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凸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微传播的特征
一系列微博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微传播的独特之处。微博打拐、微博卖瓜、微博开房的局长、郭美美微博炫富、北京大雨、北京故宫被盗、药家鑫案……微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微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1.指尖传播,快易广
2011年7月23日发生温州动车事故后,第一个发出消息的是网络ID为“袁小芫”的微博网友,她在事故发生4分钟后发出了第一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列车脱轨”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2010年8月8日凌晨,假期回家乡的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用手机在微博上了一条19字信息,成为最先向外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消息;而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胶州路大火事件,也由微博最先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让其他传播媒体不得不退居其后。
由于微博短小,发送信息方便,每个博主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和新闻的源头,这直接改变和颠覆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和舆论传播的模式。此外,微博对信息的传播是几何级的,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十分惊人。比如“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超过1700多万,即使只有1%的粉丝转发她的微博,也可达到17万条;而这些粉丝也有自己的粉丝,如此广大的传播空间和效应不能不让人吃惊。
2.微博渐成突发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
当人们还在分析微传播能带给我们什么时,微博已经悄然地成为传播的舆论中心。微传播利用微博快易广的优势,在一次次突发事件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据统计,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情况和观点。2010年被称为“女厕攻防战”的微博直播,是当年威力显现最突出、影响最始料未及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大批学者、记者、律师、其他拆迁户和网民都纷纷加入微传播的行列,直接推动了事件的升级甚至转向。
3.传播群体年轻化
由于微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及使用方式的特殊性,我国微博客户年轻化特征明显,20岁~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到总体用户的52.6%,远高出在这一年龄段的全国网民比例。其中,学生和职场人士这两大群体是主力用户,分别占29%和17%,63%以上的微博用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年轻的用户们往往更具有激情,且好奇心强烈,更愿意探究事件,微传播的方式契合了年轻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他们通过飞信、QQ、微信等传播工具随时随地传播新鲜事件,得心应手地上传***片视频,真正做到***文并茂,即时滚动更新。
4.传播影响力大
微传播大力量。无数小人物以微形态和微行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他们发出的声音低调却有力,最终凝聚成不可小觑的力量。郭美美事件将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推到了旋涡中心;药家鑫案引发了一场关于罪与罚、贫与富、情与法的争议;四川会理县***府网站官员视察的“悬浮照”后不得不公开道歉;浙江宁波机场“让领导先飞”引发网民对的不满和讨伐;中石化广东公司天价购茅台的发票被发到微博后,将其一把手拉下马……微传播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传播,因为其快易广的特征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当数亿用户(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突破2亿)集体围观并发声,其强大影响力自不待言。
微传播带来了什么
1.造就全民传媒时代
新鲜的传播渠道,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全民参与微传播造就了全民传媒时代。在微传播中,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与其他传播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草根性和自媒体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呈现自己,任何人都可以充当信息的传递者。
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当晚,身在事故现场的一些微博用户不断更新现场的种种***片、文字信息,短时间内,温州动车事故迅速以***文并茂的全透明方式在全国民众面前得以展现。微博让每个人都有成为新闻者的可能,只要博主在新闻现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出,而新闻记者则不具有如此优势。
2.网络监督进入新阶段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说,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微博。微博已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通道,微博监督已经成为新格局,公众通过微博表达意见,介入公共事务,参与调查,已是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博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府管理、公共***策、领导言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开房局长”微博传信息,误把微博当私人聊天工具,引发网民围观。知名地产商潘石屹也在微博上感叹:微博正从打假向反腐深入。微博举报、微博围观、微博调查让网络舆论监督进入了新阶段。综观2011年上半年的微博舆论监督事件,除了一些地方***府外,铁道部、中石化、红十字会等垄断行业或机构,成为被瞄准最多的“靶心”。
3.一切在微传播中变得透明
主持人蔡杨在谈到微博时说道:“每次看微博时都有一种窥私的感觉。”微传播中,过去各种曾经被认为司空见惯的“潜规则”现象,如今都被一并展示在众人面前。这种展示,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窥私和探究的欲望。每一次微事件发生后,人们都投入极大的兴趣进行调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调查者、新闻发言人,人们开始质疑一切可以质疑的东西,权力的运行、名人的隐私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微传播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人们的微语言和微行为之间产生了相互的细微影响。这些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微传播到底在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当微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虚假信息借机传播、微博团体攻击、传统文化淹没等。微传播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①杨素娟 孙立:《微时代的微报道》[J],《采写编》,2011年第4期
②金童:《地震报道微博客击败了主流媒体?》省略/staticpages/20080516/newgx482cf09f-1487123.shtml,2008年5月16日
③袁燕:《“微时代”的怕与爱》[J],《新闻窗》,2011年第2期
④贾云峰:《微博的兴起与科技时代的媒介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09年第12期
⑤杨善顺:《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J],《传媒》,2009年第8期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8
关键词:中央事故 音响信号回路 改造方案
1 中央事故信号存在的问题
动力厂电气车间主控室目前使用的中央事故信号回路是1997年岳阳电业局设计并安装的。接线方式采用的是广泛用于变电站的可重复动作的开关事故跳闸音响监视回路。见附***1。
其动作情况如下:按下试验按钮1YA,或运行中的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后,小母线-XM和SYM之间经过一个电阻突然接通,1XMJ动作,其常闭接点闭合,使1ZJ励磁。1ZJ一对接点闭合接通电笛DD发声回路,另一对接点启动时间继电器1SJ,经一定延时后,将-XM负电源引至1XMJ的②,使1XMJ返回,使1ZJ断开,从而自动解除电笛发声。
该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回路必须能重复动作。第一台断路器事故跳闸后,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过程中,断路器控制开关KK一直维持在合闸后位置,从而保留绿灯闪光,以利于事故处理。此时-XM和SYM之间一直经一电阻相连,使1XMJ一次线圈有一个稳定的电流通过,稳定电流不会在脉冲变压器副边产生互感电势,故1XMJ不会动作。若再一台断路器事故跳闸,-XM和SYM之间再并联一个电阻,1XMJ一次线圈电流发生突变,1XMJ将再次动作,发出音响信号,这就是所谓的重复动作。
然而,自1997年我厂的电力系统采用南自院的ISA-1H型变电站微机保护成套装置以来,该微机保护中的中央信号开出与原有的中央事故信号回路相互之间不兼容,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ISA-1H微机保护装置中的中央信号开出如***1所示(以为电抗器例):由此可见,所有中央信号开出均为有源接点,共用一个信号正电源。而且无论是在外部端子还是从内部端子上,均无法分开。这与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回路需要无源接点将-XM与SYM母线接通的要求不相符合。
2 曾经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曾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中央事故音响回路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1)用保护回路开出的TXJ接点直接启动中央事故信号回路的1ZJ,从而接通电笛发声回路。但是该方案不久就充分暴露出它的缺陷:
a. 甩开了冲击继电器,无法实现可重复动作报警。
b. 中央事故信号屏上的复归按钮无法复归音响。因为TWJ经保护开出后,其常开接点一直闭合,必须按保护屏上的保护复归按钮才能复归事故音响。
c. 开关偷跳或人为在现场误打跳开关,不启动保护,故无法发出事故音响报警。
这种方案很快便被取消。
(2)采用控制回路开出的跳位继电器的常开接点TWJ直接启动1ZJ,这种方案虽然解决了开关偷跳或人为打跳开关时事故音响不报警的问题,但仍然甩开了冲击继电器,无法实现可重复动作。而且还引入一个新问题,就是当断路器正常断开时,事故音响也会报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TWJ常开接点后串一块压板,强制规定运行人员在断路器合闸操作完成后才能投入,而在断路器断开之前必须退出压板。这样无形当中给运行人员增加了无谓的操作风险。目前我厂所有6KV馈线的事故音响回路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案。
(3)考虑到我厂的厂用电抗器与厂用变压器的断路器比较重要,而且数量不多,可以采用引入断路器本身的无源辅助开关常开接点串电阻的方式并在SYM(708)和-XM(702)之间。靠启动冲击继电器来启动电笛发声回路。这样就可以满足可重复动作的要求。但这样仍然存在必须增加压板进行投退操作的缺陷。
3 改造方案
目前我厂整个电力系统的保护基本上采用的均是南瑞(以前的南自院)的设备,特别是南瑞继保的RCS微机监控系统投运后,为了通信的方便,以后的保护均需优先采用南瑞的保护。所以必须针对南瑞保护装置的特点,对我厂的中央事故音响回路进行改造。
具体的改造方案如下:
(1)110KV所有开关和主6KV几个电源开关因为现有的操作把手不取消,故仍然采用把手接点串电阻和断路器常闭辅助接点相配合,并在702和708之间的方式。
(2)对于厂抗与厂变的断路器,采用合后继电器常开接点HHJ与跳位继电器常开接点TWJ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知道,HHJ是一个磁保持继电器,(双位置继电器),只有在操作人员正常操作时才能启动或复归,它能有效的区分断路器是否是正常分合。我们查看了所有ISA-1H的保护装置接线***,恰好每个断路器的保护控制回路中均有我们所需的接点。即使是明年我们即将改造的6KV馈线RCS-9611B微机保护测控综合装置中也有。如***1,我们可以将D33公共端不接线,D34和D35看成首尾,正好是HHJ与TWJ的常开接点串联。
改造***纸如下(***2、***3):
由于每个断路器控制装置中只有一对HHJ和TWJ常开接点的组合,所以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ZJ,安装在断路器保护控制屏内。为了节省空间,便于安装,采用江阴市新长江继电有限公司的GZ-L002型端子式中间继电器(含2个常开接点)。
将中央事故信号中的两个冲击继电器进行分工。1XMJ及其SYM(708)小母线接线方式不变,用于采用控制把手的断路器的监视。2XMJ及其3SYM(808)小母线原本是遥信用,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正好可以经过改造后,用于南瑞保护控制装置的事故音响回路。
在3SYM(808)前串入一个时间继电器SJ的延时闭合常开接点。该实际继电器由安装在各断路器保护控制装置内的ZJi来启动。引入时间继电器SJ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断路器正常合闸时,由于断路器存在的固有机械传动时间和电气传动时间,HHJ必然先早于TWJ动作,导致事故音响误动作。所以SJ的时间整定必须长于断路器的合闸时间。为了便于整定,可将其整定为1S。
时间继电器SJ安装在中央信号屏内,***3虚线内的均安装各断路器的保护控制屏内。这需要将事故音响小母线3SYM(808)和新加设的事故音响辅助小母线SYFM从中央信号屏引自各保护控制屏的屏顶。
这种接线方式不仅可以重复报警,还免去了不必要的音响压板。在断路器偷跳或检修人员检修时不慎将断路器误打跳,主控室均会来事故音响报警。
(3)我厂的馈线保护控制部分明年将更新,采用南瑞继保的RCS-9611B型保护测控综合装置,并且在老主6KV保护室集中组屏。但我们可以先将其事故信号部分的改造方案提前做好。改造方案有两种:
a. 方案一与厂抗厂变的相同,将事故音响小母线3SYM(808)和新加设的事故音响辅助小母线SYFM引到主6KV老保护室,每个断路器增加一个ZJ,将-XM的负电源引自3SYM(808),来启动冲击继电器。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9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广告;模式创新;受众;营销传播;品牌理念;广告创意;植入广告
中***分类号:J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023-04
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各种新的媒介形态,如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蓬勃发展。新媒体对固有的媒体有一定冲击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传递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流行的新媒体的语境下,微电影广告如同一匹黑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一、微电影广告产生的原因
(一)海量信息释放,催生微电影广告市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愿意或无法抽出大量时间去读一本纸质书或看一部电影,而只能寻求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量、最多元的信息,这就要求信息获得的便捷性,随时随地能够获得信息,这就是信息的碎片化。微小说、微信、微博、微电影,这些“微”产品在这个时代便应运而生。而微电影广告作为碎片化的一个形式,也渐渐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二)受众期待与广告竞争推波助澜
经济社会是一个广告充斥生活的时代,正如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所说的:“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1]宣教式、填鸭式及简单粗暴的广告已经让生活压力大的都市人烦躁不堪。观众更乐于看具有情节的、能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的故事。而微电影的出现无疑使传统填鸭式、宣教式的广告商看到了希望。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Don E. Schultz)教授早就说过,“在这个媒体权力下移,分众化越来越明显的社会,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 早已成为昨日黄花,4C(Consumer消费者、Cost 代价、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 正成为营销传播的主导”。营销方式的转变迫使营销手段——广告,从自我独白转向了与消费者对话。[2]广告商开始有意地规避像“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喝小刀,成大器”“优乐美奶茶,捧在手心里的感觉”这种简单粗暴,甚至不知所云的口号,尽量规避消费者可能产生厌烦的心理,把广告与一部长度在几分钟的微电影相结合,感人的或恶搞的故事容易使人触景生情,产品品牌和销售理念随着故事情节也不知不觉地让人接受了,甚至观众在故事的感染中会对产品产生深入的了解和亲近感,更使观众容易把对故事的感动融入到品牌的信赖中;或在恶搞的气氛下让观众更乐于接受广告对产品品牌自身的理念输入。这无疑是微电影广告的观赏性与传统广告相比较出现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七喜”的微电影广告,它成功地把七喜塑造成了梦想、勇气、希望的代言词。在“七喜”的微电影广告“圣诞许愿篇”中,人们纷纷在圣诞节对着“七喜”许愿,成功穿越到自己想去的年代。通过故事情节“七喜”成功地向受众输出了这样一个观念:拥有了“七喜”,就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而另一个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广告“爱、需要一点勇气”中,用很短的时间讲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一个女机器人默默地陪伴在一个男主人公——宅男身边,并帮助他追求喜欢的女孩,女机器人为了帮助男主人公,不惜用生命制造英雄救美的机会死去。最终男主人公才发现自己喜欢女机器人,但是却再也没有机会表达。这段感人的微电影让不少青年男女感同身受,在感慨爱情需要勇气的同时,也记住了“七喜”。
看微电影广告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观赏的同时,还能通过各种叙事技巧,把广告诉求融入微电影中,使无生命的商品变得鲜活起来,使观众更喜欢看。随着广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更促进了广告与微电影的更快融合。当产品与受众在情节中有了互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向受众有意识地灌输某种概念,商家也更加乐于采用微电影广告这种方式宣传品牌。
(三)“病毒”营销增强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速度
“病毒”营销增强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速度。国内学者对病毒营销做出了如下定义:“病毒式营销描述的是一种信息传播战略,包括任何刺激个体将营销信息向他人传递、为信息的爆炸和营销的几何级数增长创造潜力的方式。”[3]这种销售战略像网络病毒一样,可以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信息迅速传递出去,数量呈几何状态递增。有效利用互联网海量复制和快速传递的技术性能,通过自身的口碑传播网络,传递被生产商伪装过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微电影的传播正是立足于网络平台的传播特性快速传播自己需要传播的各种信息。当网络中的某个微博出现一段新奇的微电影广告后,网民通过转载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几何倍数的扩散。这种传播方式的快捷性收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睐,在网络中存在的微电影广告不胜枚举,像益达、尼康、七喜、德芙等众多品牌看中了微电影广告的优势,制作了不少非常受观众欢迎的微电影广告。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征
(一)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
微电影广告是数字信息化的广告,与电视广告相比较,微电影广告制作难度低,成本也降低很多。电视广告和微电影广告从拍摄和短片制作上投入上比较其成本相差不多,但在媒介传播上的花费却相差很大。电视广告播放以秒为单位,收费极为昂贵,尤其是在电视的黄金时段,价格更是天价。互联网传播却是一种低成本、高效果的传播方式,以点击率作为收费标准更增加了受众的准确性。微电影这种受众主动性强的广告形式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积极参与,这样,不仅为广告商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而且传播效果显著。如今众多影视明星的加入更强化了微电影广告的拍摄力度。例如吴彦祖、房祖名、桂纶镁等加入微电影的角色担当,这更是让喜爱这些人成为了他们所代言的广告的收看者,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迅速地免费扩散。
(二)独特的互动性与联动性
电视是传统媒体,而网络是新兴媒介,其差异体现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有没有自主性、互动性和联动性。传统电视广告就是线性的传播模式,单向的一对多的传播使得观众与广告之间并没有什么互动性。观众除了换台之外无法阻止电视广告,但是广告总是充斥在每一个频道,所以观众只能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在网络的各大播放平台上,互联网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意见的平台。观众可以自主地选择要收看什么,在收看后是要顶,还是要踩,还是转载分享到其他的平台,这些都是靠受众自主的意识,观众与商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互动。网络视频媒介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直接连通成为可能,观众不仅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同时还能表达对于一部微电影广告的态度。再感兴趣一些,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产品的信息进行了解和购买,也可以快速地促进产品的购买力的提升,或者使产品生产者迅速地收集到消费者的信息反馈。
(三)品牌理念融入剧情
在文化消费日益发达的今天,消费者已经不单单满足一件需要使用的产品,而在购买产品的同时,更注重的是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文化层次。商品的消费与文化消费渐渐地合为一体。人们对于文化含量高、制作精美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广告也不再是单纯地喊口号说产品功能为目的,而是必须攻克消费者心理的,让消费者认同品牌的文化内涵,给予消费者全方位的信息刺激,使消费者既接受为他们展示的产品,也接受商品展示中所蕴含的商业文化和消费理念。在这个文化消费的时代,一个广告所代表的产品的品牌一定要有内涵和故事,这样才更容易让观众认知与认同。一部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必然是把产品本身的品牌理念融入了剧情中,让观众与剧情产生共鸣的同时,接受产品所包含的内涵和理念,进而信赖产品,最后成为这个品牌忠实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三、微电影广告的模式创新
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广告商把广告投入在了电影上,像《手机》《天下无贼》《杜拉拉升职记》《非诚勿扰》等这些影片中都有大量的硬性植入广告,这时的广告只是在电影中充当某一产品普通的宣传工具。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感,而且使观众产生反感。这时期的广告只是存在于电影中的无生命体,消费者注重的仍是电影故事,广告的存在只能片面地宣传产品的某一种功能或特性。而微电影广告则不同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全新的面貌。
(一)广告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新
微电影广告在内容的表达上不同于传统的植入式广告。微电影中的广告对广告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改进,往广告中加入了故事的成分。电影植入广告和广告植入电影有时也会有情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媒体的播放时间限制,长度一般在30秒内,往往讲述的故事不完整,或是仍旧侧重宣传产品而故事僵硬。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往往是围绕着一个产品讲述一段故事,但与传统媒介的广告故事表达区别在于,微电影广告通常是有创意地融入了产品的深层理念的广告片,既有完整故事情节,又把产品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符号融入故事中,而非简单场景或道具再现。微电影广告的艺术性以及广告在电影所占比例磨合也日趋完美。
(二)广告创意更具创新性
美国著名广告教育家詹姆斯·韦伯·扬指出:“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4]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平台相对于传统广告廉价、又比普通电影无论在画面的精致还是情节设置上更好制作,所以微电影广告是否能成为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广告,创意成了关键。微电影广告不仅需要创作者情节设置必须出奇制胜,无论感人或恶搞,还要保证在微电影中产品的宣传恰到好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这就需要有好的创意了。利用恶搞手法引人入胜的微电影广告如“七喜”的“白雪公主”篇。在片中,传统的女巫婆变成了男人,他喜欢上了白雪公主,为了得到白雪公主而把前来营救的王子扔在了沙漠自生自灭。在他们成婚时王子突然出现阻挠,巫男质问王子为什么能从沙漠中活过来,原来是因为在沙漠中他们倒掉了一瓶“七喜”,而王子在昏迷前看到了“七喜”瓶盖上的“再来一瓶”。“七喜”中奖拯救了王子。而王子与巫男和众侍卫最后争夺公主中,公主又提议不能武斗,开“七喜”看谁中奖就跟谁走,结果发现每一瓶都中奖,侍卫乱作一团。王子最后大声喊出“七喜”中奖率高达百分之27%。在一连串恶搞中让“七喜”中奖率高这点深入人心。“七喜”微电影广告不仅用恶搞的手法颠覆了经典的童话故事,使得观众开怀大笑,又在影片的最后设置悬疑,达到了广告的宣传效果。
(三)微电影广告的制作创新
区别于普通广告,微电影广告时长一般为30秒~300秒,所以在很短的时间中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求更为精巧地设置悬念。为了增强广告的艺术性与吸引力并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与观看的欲望,微电影着重营造跌宕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在情节上巧设悬念,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融入微电影并产生对情节的期待。总之,观众随着悬念的深入而更加投入感情,而解决悬念的过程会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微电影的悬念结局越是离奇精彩,带给观众观影的满足感就越强。例如在“七喜”产品的微电影广告“史上最给力的穿越”中,男主角还算帅气的样子,却追求一个长相非常丑的女孩,一起结婚生子,任劳任怨。观众不禁怀疑,为什么男主角会选择她?而在广告的最后,丑女也同样问了男主角相同的问题,男主角终于找到了感情的爆发点,原因是:因为和朋友打赌,谁输了就去追她,而“七喜”中奖率太高了,他无奈地中奖了。在情节的设置上,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的,除了悲剧还可以采用喜剧。所以想要拍摄一部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必须要制造幽默诙谐或者恶搞,或者加大情感渲染。
(四)主题与品牌理念更加契合
美国学者拉塞尔将植入式广告的模式分为三种,即“画面植入”,强调视觉表现;“台词植入”,强调听觉呈现;“情节植入”,视觉与听觉组合植入。[5]“情节植入”更加强调将产品设计成剧情的一部分,增加其戏剧的真实感和强度。在植入广告模式中,形象植入和情节植入对品牌传播又是最有效的。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品牌作为微电影广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与所植入的产品、服务和微电影情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们作为微电影广告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所以有主题的广告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但是没有主题的广告使观众看后抓不到中心,一定不是成功的广告。
深入人心的微电影广告总能把产品的理念融入到故事的主题中,使观众在感叹故事的情节或感人或搞笑中,无形地感受到产品本身的品牌理念。益达产品的微电影广告“酸甜苦辣“中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沙漠加油站相识后一起结伴旅行发生的感情纠缠与摩擦。益达口香糖经常在剧中成为两人摩擦后的调和工具。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离合、想分开却又舍不得的感情,与益达品牌的理念“关爱牙齿,更关心你”完美地契合,让观众在对爱情的体悟中,也培养了对“益达”口香糖品牌以及它所代表的理念的偏爱。最终通过这种“温柔”的手法,树立了“益达”品牌的忠实消费者。[6]
在传统广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微电影广告依托网络这个平台和其资源优势,逐渐在广告中崭露头角。但是能看出现在的微电影广告并没有一个市场的规范,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制作机制,各种微电影广告鱼龙混杂,有广告商独家定制,也有网友即兴自拍的微电影广告。但是这种改变了宣教和填鸭式的传统广告模式,把品牌理念融入故事中,并让观众欣然接受的新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广告,必将会逐渐成熟,也会有更好的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周艳玲.略论广告创意的几种表现手法[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3).
[2]王憬晶.论中国电视广告叙事中的缺失[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6).
[3]婷婷.玩转病毒视频营销——诺基亚病毒视频营销案例集萃[J].中国广告,2011,(1).
[4]王茜.广告创意与大众消费心理[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3).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10
课堂采用了新一代智能互动背投来实施教学与学习互动。
学生利用互联网(微博、邮件)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交流。
学生利用思维脑***(Mind mapping)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为话题展开教学的,故事本身趣味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Reading部分为学生展示了故事的清晰脉络,故事里的主人翁刚好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容易引导学生移情入景,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显得兴致盎然。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不大愿意表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激励;在学习上较为积极主动,但是在学习方式上依然习惯于单打独斗,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水准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篇章的把握和理解尚为欠缺,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普遍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本课已学的核心词汇,如except,along,beg,heart,joy,paint,make fun of,pass by,gain等;了解本文作者及与其相关的文学背景,培养文学素养;培养和提高听力、阅读、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的学习方式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互动设备、微博、电子邮件等)和思维导***等提升和拓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文章的分享,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互动教室;课本,PPT,录音,练习等。
教学过程
1.导入(Lead-in)
(1)热身: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在热身阶段组织学生单词竞猜(except,along,beg,heart,joy,paint,make fun of,pass by,gain),获胜的小组给予加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导入:以一张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故事***片引出本课的话题,接着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本文作者——马克·吐温的人物背景介绍(如***1)。
***1
2.正文(Reading)
(1)Pre-reading:学生先听一遍这个故事的录音,并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2)While-reading: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然后教师利用互动设备往学生电脑上发一张学习单(练习I,如***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鼓励各个小组积极展示,在学生小组出来展示的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互动设备,把该组学生的讨论结果在大屏幕上演示出来,使其他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分享到该小组的结果。
***2
(3)Post-reading:要求学生再次详细阅读本故事,仔细查找重要信息,认真完成教师从控制台下发的练习II(如***3),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统一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向全体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3
3.练习(Exercise)
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教师给出7个打乱顺序的故事陈述,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把7个句子重新排好顺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最后要求其中一个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
4.总结
在进行完第三个步骤后,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印象,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用思维导***的形式,把这个故事给“画”出来(如***4)。这是对课文最好的一种总结归纳和梳理。
***4
5.作业
在本课结束之前,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思维导***,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回复给教师,并给这个故事编写一个结局,把自己所编的故事结局用微博形式回复给教师(如***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认真分析教材,精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整合,高效、流畅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宽阔的展示舞台和足够的展示时间,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和展示的欲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首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小组展示共同学习成果的学习模式,通过课堂回顾,我发现这种学习模式的设计和安排是相当合理和巧妙的。所有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又能够及时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及时修正和补充自己,学习的效率非常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就理所当然的高了。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和创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例如,在课堂的引入阶段,我就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了本文作者马克·吐温的详细情况,并在展示环节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然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多媒体网络互动设备,全程使用触摸屏背投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通过该设备,实现了我与学生之间快捷、方便的沟通和互动,大大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另外,我还引用了当前最为热门、备受推崇的思维导***作为课堂的学习工具,带领学生一起用画导***的方式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显得更为高效、更富有时代感和趣味性;最后,我还鼓励和布置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微博等交流工具,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经过梳理,再通过微博、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
但在具体的操作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得某些方面收效甚微。例如,本节课虽然涉足了当下最为广泛使用的微博等交流平台,但最终却没有充分利用到该技术,没有完全发挥出该项信息技术应有的功能,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思考的东西。
点 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与微信的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