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10篇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1

一、从“外铄”走向“内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教师专业发展动因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外铄论”和“内***”。“外铄论”者主张教师专业发展受外部力量的控制,主张通过以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式培训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内***”者主张个体发展的动因源于内在力量,主张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反思、对话等途径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外部主导式培训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范式转换,即从“外铄”走向“内发”。

第一,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外铄”走向“内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经历了300百多年,它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组织发展”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在“组织发展”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是谋求整个专业社会地位提升的工会主义取向,这种取向是以罢工为主要形式以谋求社会对教学专业的认可和其成员经济地位、工作条件的改善;另一种是强调教师入职的高标准的专业主义取向,这种取向则指向教学专业人员,通过制定专业标准和规范,要求专业人员改善对社会的专业服务水平。在“专业发展”阶段,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在这一阶段,教师专业化已从对外要求转向通过自身教师素质的提高获得社会的认可。从“组织发展”阶段到“专业发展”阶段的转变,就预示着教师专业发展从“外铄”到“内发”的范式转变。

第二,从哲学的“内外因”原理来看,从“外铄”走向“内发”亦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身的力量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具有决定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依靠外部力量转向依靠教师的自身力量。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拥有专业发展的自。而综观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教师一直处于被剥夺权利和主体地位的境况。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掌握在各级***门和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中。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专业自的缺失是外部主导式培训模式的必然结果。这正是教师专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效状态的根源所在。幸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外部主导式培训逐渐让位于“教师自主成长”模式。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没有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师培训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理论基础的转变: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从国际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看,教师的专业化历程经历了“专业化”、“反专业化”、“新专业化”的过程。与此相应,教师研修的范式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发展阶段。“外部主导式培训”范式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行为是可以训练的。它只关注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而忽视行为主体的内部活动。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技术训练和能力本位。“教师专业自主成长”范式以认知主义特别是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心理学专注于个体内部心理的加工过程的研究。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义突出表现在元认知策略对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意义。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Flavell,1985),即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教师反思能力及反思性教学等概念的提出就是以元认知策略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人本主义和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要建立在教师的主体性、自觉性、主动性即自主学习基础上。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2)教师专业发展要基于教师已有的经验,并提倡教师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营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师专业自主成长”要扎根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成长。

三、基本观念的转变:本质观、知识观、实践观

(一)本质观: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本位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寻求教师的“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仅局限于对教师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训练。在教师专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本位。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身心发展。实践证明,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只是靠行***手段或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难于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本质性的更新。幸运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模式开始出现转向,逐渐考虑到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人”,而非“知识的容器”。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定位在“人”的发展,只有从依靠外部力量转向依靠教师内部动力,才能顺利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知识观:从“理论性知识”转向“实践性知识”

陈向明教授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中小学教师是有着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尊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尊重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中小学教师作为“人”的存在价值。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这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里的“反思”其实质应该是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师自身实践合理性的考察。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重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掘。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齐曾说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在与幼儿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而言亦是如此。

那么如何挖掘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呢?Stenhouse,L.的“教师成为研究者”、Elliot,J.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Kemmis,S.的“教师成为***性行动研究者”理论的提出,为教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找到了一条适合他们的专业发展道路。

(三)实践观:从“训练”转向“对话与反思”

在“外部主导式培训”模式中,主要的实践方式有两种:集中授课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在集中授课中,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邀请知名学者来讲学和一些优秀教师(如特级教师)来讲授自己经验的方式进行培训。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观、评课来实现。这两种方式貌似以教师为主体,但实则主导权掌握在外部专家、培训机构的手中。在“教师自主成长模式”中,对话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及有效途径。对话与反思的突出特点在于教师自主性的发挥。

四、运行机制的转变: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群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生态现象,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谓教师专业发展群是指建立一个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追求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自主成长为主要方式,各级***府、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任职学校、社区、家长等协作参与的全方位、协作式群落(community)。这个群体的显著特点有五个:(1)教师是中心,而非其他各类机构。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自主成长是这个群落生命的主线。(2)教师的专业发展自的教师自主成长的权利保障。这里的教师专业自是特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自力”,而非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自”。它包括教师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内容、专业发展阶段与专业成长方式等权力。(3)各机构间相互合作,构成协作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生态圈。(4)教师任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质。(5)在教师任职学校内部或教师任职学校间组成若干个教师专业发展合作小组。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小组为教师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2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学反思;教师发展

一、“校本研修”

(一)在研读的过程中搞清楚了“校本与专业教师发展的关系”

(1)在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归结为三类取向:①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②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③生态取向的教师发展。

(2)陈教授认为教师技术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应有四类取向: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②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取向;③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④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二)搞清楚了“校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思

“校本”主要是强调学校的作用。“通过学校”,学校是“校本”的主体:是决策的主体、实践的主体、管理的主体,突出“决策”“管理”在“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校本”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实践基地,“校本”建设在于实践。教师实践的经历有了,如何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并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升经验,是“校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考虑和实践。通过写日志,传记,构思……讲故事,修改交流,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合作”自传的方式,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认识。

(三)搞清楚了从“校本”到“师本”的过程

1.组织发展的两种方式

自组织――是指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够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能自主地以无序走向有序”。他组织――是与自组织系统性质完全相反的另一类系统,“它不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不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校本”本质上追求的是学校层面的自组织。

2.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行为的发展阶段

校本培训以关注任务发展到关注效益,学校开始根据实际需要求可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鼓励和支持学校自主选择灵活实施。使得校本培训向更深层次自组织演化。“发展学校必须依靠优秀教师,校本培训有利于催生优秀教师”,这阶段采用是“研修”的方式,而不是“培训”的驱动方式。

3.实现教师学习行为自组织

应从6个方面做起:①心态开放;②获得刺激信息;③理解环境,理解自我;④走向有序;⑤获得平衡感;⑥新的信息刺激,新的不平衡感,新的选择和自组织……教师在这种循环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四)从“培训”到“研修”是提升的过程

在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体系中,“研修”正渐渐取代“培训”成为主流话语。

1.目标定位的变化

研修――在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有机统一。一方面强调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2.话语主体的变化

研修――要求改变中小学教师的“失语”状态,强调中小学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是话语的主体。中小学教师要以被动的承受者向积极主动参与者转变;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转变。

3.话语内容的变化

研修――强调对问题的关注,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培训到研修,意味着从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当教师为研修的主体时,他带来的话语必须是实践的话语,经验和体会将成为话语的主要内容,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变,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4.话语方式的变化

研修――更强调对话,交流,分享在研修中参与主体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共同对话,彼此分享和帮助。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实践新的专业成长。

5.发动方式的变化

研修――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学校是学校研修活动的发动者,教师是自我发展的设计者和驱动者,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从培训到研修,发动方式开始由外源式发动为主转向内源式发动为主。

二、研修――普通高中体育教育与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大部分学校在抓学校教育中,只重视抓高考学科应试教育的建设,忽视体育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国家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让我们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们感到担忧。

自从2003年我国发生SARS后,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等15位院士向***呼吁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起***高度关注,2007年1月7日,胡***作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学生体质改善的重要批示,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11年***在全国人大***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确保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再次证明***的重视和决心。2012年3月全国***协代表又提出议案在高考教育体制中增设体育考试,并且分值与文化学科一样计算。为什么***和全国人大***协代表都呼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学校体育教育,重视学校开展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这就是他们都看到了,在现行的高考教育应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高考教育应试体制中即我们现在的普通高中教育严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德育的教育缺失,这样长久下去,不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会更加凸显。只有把体育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文化课科目同分值,整个社会才会真正认同体育教育的存在,认同体育教育的重要,体育教育与教学的研修才会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扎实的研修下去,体育教学的研修成果才会更加展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师研修自己的专业,看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看到了在当今的高考教育应试体制下,普通高中学校领导的工作难处,看到了学生想参与体育锻炼而苦于没时间,没精力。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把他们培养成拥有智慧知识和良好体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报效祖国。但在当今普通高中教育中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此我们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师们,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做到永不放弃,扎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在学校得到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3

【关键词】文化生态视野;合作;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中***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21-03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获得人类传承的文化,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主要特征是打上了人类文化的印迹。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凝结着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和智慧。渗透着文化气息的环境会对人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个体发展受社会、家庭、同事等各层面环境的影响,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重构知识经验。〔1〕罗高福的“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则指出,文化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对人的学习及发展过程的了解是无法脱离其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的。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视野

教师文化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在不同的教师文化生态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发展动机会有所差异。比如,在管理民主、人际关系和谐的教师团队中,教师的集体归属感一般较强,其对工作的热情也较高。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同事、儿童等发生的一切联系。正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发展动机。教师发展受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又会反作用于文化生态环境。

二、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培训等方式向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以丰富、提高教师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技能等。实践-反思取向强调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将经验再运用于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的不断循环,在知与行的反复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生态取向既重视教师个体的学习与发展,也强调教师群体在不断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专业发展模式及专业文化。

分析上述三种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我们看到,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注重对教师先进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学科知识等的传授,这里的传授大多是通过集体培训方式进行的,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要。整齐划一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陷入“生命不在场”的状态。〔2〕虽说教师可能通过培训学到很多知识与技能,但难以运用到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可以说,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难以引起教师的情感共鸣。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取向关注教师个体的反思,但对教师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重视不够。因此,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的教师间专业对话不足的问题。〔3〕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全方位的关照,即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工作背景、专业发展愿景中各要素间的关系。生态取向并不排斥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而是对两种取向的有益补充和拓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注重教师个体从自身角度所作的反思,也注重教师个体从集体角度所作的反思,它是以教师文化生态环境为背景和依托的。

幼儿园教师首先是一个具有认知与情感能力的完整的人,其专业发展应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的全面进步,并且,专业发展各方面之间应相互渗透与促进。一般来说,民主、宽松、协作的文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教师的信息量,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更多互助学习的机会,教师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张为教师创设一个对话、开放的文化氛围,例如,让教师围绕选定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对话的机会,使教师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较为一致的教育愿景和专业发展愿景;组织观摩、讨论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不断反思;教师积极主动与同事交流合作,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对话、开放的文化氛围会使教师更加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主动分担工作,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根据以上分析,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用下***表示。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重视合作与评价。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与推广。积极互动与交流可促使教师的经验条理化、明晰化、结构化和概括化,有助于教师知识的获取、创造和传播。富兰说:“理解合作文化的本质和它所具有的作用,就是承认它在吸收全体成员的隐性知识(进而使它们变成显性知识)方面具有功能,同时它也能够积极寻求和吸收组织外部新的思想和知识。这样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对于成功具有核心意义。”〔5〕对教师和幼儿个人发展需求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它可以促使教师和幼儿将真正的个人发展需求呈现出来。合作活动中的自评和他评可以检视教师的表现、合作的效果等,如果合作存在问题,教师就应加强协商,重新调整目标,以更完善、科学地实施方案。

三、文化生态视野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

加强合作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观念。教师坦诚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一个由具有不同经验、观念教师组成的合作团队,可针对某一问题,坦诚交流、相互质疑,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幼儿教育信念,实现各自的专业成长。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深刻领悟有关合作的理念,知道合作是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和成长的重要方式,良好的合作可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6〕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创设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创设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例如,幼儿园可就教育教学中的某个实际问题,定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同领域、跨领域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幼儿园为教师交流、对话提供时间、空间保证。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

3.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十分注重教师评价。传统的绩效评价偏重教师的横向比较,容易引发教师间的不当竞争,破坏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关注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需要优化园所内部管理,创设支持性的园所管理文化及制度。幼儿园应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园规、园纪,给予教师更多人文关怀;创建灵活多样又充满竞争色彩的教师管理模式,为教师的“自我更新”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注重教师的长期发展,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改敏,陈向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生态学转向〔J〕.当代教育管理,2009,(7):51.

〔2〕龙宝新.教师教育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0.

〔3〕何叶,杨晓萍.合作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探究〔J〕.教育探究,2011,(3).

〔4〕MARIJA J K,MILENA I G.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eam culture in schools:Condition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24):59-68.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4

关键词:小学校长 教师专业 专业发展

【中***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即通常所说的“一流的教师成就一流的学校”。反之,一流的学校管理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塑造和发展,二者相依相伴,共同促进。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入手,对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提升学校竞争力进行研究,巧搭楼梯以助教师爬上专业发展之楼。

1、教师专业发展

1.1教师专业。研究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工作,首先必须对教师专业具有明确的认识。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师是以教育为专业的教学活动,教育专业本质上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智慧,因此,教师专业的本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上[1]。

1.2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追求的是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学会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因此,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即教育智慧由高到更高的升级过程。

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发挥教育能力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空间,具有能够使教师获得有效、可持续专业化发展的功能。因此,通过履行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活动,校长可采取措施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活动,获得专业上的发展。

2.1改革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① 创新目标激励制度。根据教师个体规划目标, 及教师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或保障,学校要创新激励制度,对已有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重新进行修整,不断充实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制度内容,学校可通过教代会等途径和教师根据实际共同研讨生成一些相关的激励制度或保障公约等,使之适合于师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② 榜样激励示范机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榜样的示范和激励引领作用,学校可通过制定榜样激励示范机制倡导发起研究、学习校内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的榜样辐射活动,营造集体创优氛围,在互拉互助方式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2强化教育信仰理念,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意向性。教育智慧的意向性就是一种指向学生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的智慧在于能否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自然而然、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接受,成为其贴心的伴侣,这种相处不局限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它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接触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① 涵养教师专业情意。注意培养教师的专业理想、情操、性向和自我意识,促进教师形成对自身发展、学生和教育的无止境的奋斗追求精神。② 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倡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提升,面带微笑、心怀幸福的走进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欢笑流泪、一起沉思,做到与学生心、情融通,心向学生,关爱学生,强化职业幸福感的同时增强教育智慧指向学生的意向性[2]。③ 强化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活动进行的专业信仰和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强化,使教师在学生教育中严格指向学生,促进师生教学,增加师生相处的教育智慧,即教师专业的发展。

2.3改变管理方式,增强教师专业实践智慧。在小学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校长应根据学校教师情况采取“分分合合”式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其专业实践智慧。① 分层面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资历和教学驾驭能力,将小学教师分为新进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特色专家型教师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层面采取分类培训,设定分层要求。如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引领新进型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常规准备,支持成熟型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其反思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 结对互动促进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进行互动合作方式的创新,可通过采用师徒结对、同学科教师结对、与校内先进骨干示范结对等互动方式,发挥群体智慧的同时彰显个人专业实践智慧[3]。

2.4构建特色平台,拉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作为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创设发展环境。① 丰富校本培训形式,扩宽专业发展空间。现行以学校为本的培训理念下,学校所采取的教育培训形式包括自我、自主发展是培训、群体结对互动式培训、案例或课题拉动式培训以及专家、骨干教师引领式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②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倡导成立教研组和课题组,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研究,引领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解决及成果”的科研意识,将教学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教学工作方式,借以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③ 创建校园网页,拉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学校创建校园页,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知识和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网页上隔划出教师专业讨论区,引导教师以文字或多媒体形式上传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等内容,就共同关心话题可与其他教师或学生浏览者进行交流沟通,开放式、无拘无束的沟通方式大大促进课堂外教育活动的进行,实现知识的全面共享,推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何菊玲. 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 教育研究, 2010(11)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5

“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是在“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优化档案支持功能

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形成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经校务会讨论、教工代表大会审议,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与教师的业务档案应用,教师的晋升、发展性评价、校本培训、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结合起来,是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使教师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反思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实现教师评价由鉴定性转向发展性。

在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形成从个人到学校,从校长室到档案室的服务体系,成为展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窗口,成为学校调控、监督的手段。

二、实施目的

1、记录进步,体验成功,激励潜能。在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中,汇集了应

交材料和专题性材料,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通过这些信息,使自我回顾有了依托,在回顾中体验成功,产生自豪感,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再发展。这种良性的循环发展为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铺设了平台。

2、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寻找新发展区。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中,存放的是成长的案例、成功的业绩,但是由于个体的不同,所获取成绩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那么作为教师可以不断回顾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法,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自我反思。同时,专业发展记录袋中的信息,绝大部分属于信息共享,允许每位教师参观同仁的记录袋,从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势,也找到自己的差距,帮助教师看到一个客观的自我,找到新的发展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3、交流经验,丰富知识,完善自我。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作为教师共享的一种资源,教师可以浏览学习同学科教师的记录袋,又可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记录袋,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老教师那里学到敬业与奉献的精神,从中年教师那里学到经验和睿智,从年轻教师那里学到干劲和创新。这些无形中形成了信息链,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明晰现状,调整目标,提高管理质效。学校领导可以借助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了解教师队伍的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教师各自提供的信息,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地调整目标,实行有效管理。

三、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的设计,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树立自主参与的意识,强调其自主性,做到登录及时,应交材料齐全,上传及时,重要片段的过程详细,教育教学反思突出个性化、专业性。

同时,要突出个性化,例如:个性化自我简介、个人成长规划、反映教育教学技术水平的优秀教学课程案例、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各种获奖及反映专业成长过程的相关资料。

2、发展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是一种质性评价方式,记录的不仅

是事情的结果,同时反映出产生结果的一个过程,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因此,要重视过程的优化资料的积累。并且通过每月一次的定期登录,适时向全校展示,创设相互借鉴学习的平台,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3、激励性原则。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首先让教师认清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看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主动去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4、整体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从设计上充分考虑它的系统、全面

与科学,符合专业发展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是记录好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为动态变化的个体,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地发展性的考量材料。

5、差异性原则。作为教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因为评价主要强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展,而不是每一人达到同一个目标。

6、多元性原则。评价的公正性是激励教师关键,而其公正性必须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因此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首先从原由领导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即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学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7、操作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中涉及评价问题,尤其是学校、同行、学生、家长的评价,必须设定好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以及评价值,明确规定评价的程序。而作为被评价者必须提供事实依据,作为评价者评价的参考,同时评价活动要与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比如,学校抓“减负增效”工作,就应在记录袋中多体现从“备课、上课、辅导”到“练习、考试、反馈”等教学流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所形成的经典的教、学案设计和教学案例等内容;又如,在主抓校本研训时,就应多体现专业学习、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实现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一致性,达到教师和学校的双赢。

四、实施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是教师个人作品的收集的系列文件包,收集储存的是真实的史料,这些史料反映是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涵盖面广、评价参考值大,为使评价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与教师的业务档案结合起来,分为展示档案(一般指专题性材料)和内部储存档案(一般指应交材料)。我们设计了记录袋封面,标明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一)每学期应交材料主要有:

(1)师德表现的自我鉴定

(2)优秀教案或优秀学案

(3)读书笔记或教学反思

(4)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或讲座材料

(5)多媒体课件

(6)学期教学计划与总结

(二)专题性材料

1、专业发展过程中成果性材料

①鉴定、发表或交流的论文

②课题研究

③市、区公开课优秀教案

④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⑤专题或特色总结(辅优补差的成功做法;在作业和练习中,实施“四有”、

“四精”和“快反馈”方法的成功经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成果等标志性材料)

⑥市、区名导师、名教师材料

⑦取得的与专业发展的相关证书

(三)实施对象

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符合文件规定的相关教师列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范围。具体分成如下类别:

1、特级教师

2、市区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

3、区名导师、名教师

4、校骨干教师

5、一般教师

五、实施要求

1、“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是建立在教师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实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教师要持续地、积极地参与,要明确意义、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标准,把专业发展记录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范畴之内,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汇总、评价、上传工作。

2、“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学生、家长及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作为专技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聘用合同制工作的重要依据。

3、“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实施展示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它特有的功能,每学期我们制订展示规划,确定展示的时间、方法、形式,通过展示,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1)定期展示,取长补短。利用校园网开设网上展示栏目,每学期开展期中期末两时段展示。期中展示,主要是让教师了解前半个学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照同事的成长记录袋,对照“个人的成长规划”,明确后半学期努力的方向。期末网上展示主要为了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定。

(2)分层展示,各展所长。我们运用网络展示信息,例如,“名师发展记录袋”展示,“学科带头人发展记录袋”展示,“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课改实验班老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展示等。

(3)专题展示,凸现优势。我们将选择记录袋中的某一内容进行专题展示,例如,围绕“教学反思”这一主题进行单一的集中展示,向教师提供这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4)活动展示,增进了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评价是多元的。因此,通过举办的活动,向来校参加活动的领导、教师或家长进行展示,让来宾了解学校、了解教师并听取合理的建议。尤其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观看本班任课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了解任课教师的情况,看到教师的成绩。

(5)在“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建立过程中,要讲究实效,即确实是在规划实践中形成的、经过整理的、第一手有价值的资料,反映的是每个人的实际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对策

1.引言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引起***门的重视,各级教学行***机构针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相继做出多角度研究。作为专业人员,教师自身能否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路径,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对后续工作过程中教学热情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卢真金(2001)提出,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李广平、于扬等(2005)对自我导向性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进行了阐述[2]。魏志春(2007)认为,在现行学校管理体制框架下,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应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个性化选择,满足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专业全面性与发展性的要求[3]。操太圣、李斐(2011)针对目前我国绩效工资制度下新任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重构以竞合关系为改革方向的管理文化[4]。国内众多研究表明,反思、自我导向、外界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这些研究资料中,大多数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少数研究以大学教育为背景展开。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针对高职教育重视校企合作、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等教学特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然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鲜有资料。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围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与机制,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策略,是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2.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国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主要倾向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演进和丰富的过程[5]。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受到教育机制、自我意识、外界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方式:

(1)强制性课程学习

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国家明确规定在职教师每年须应完成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时,主要包括:公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以及选修课学习。其中公需课主要针对当前国家***策、行***动态等展开培训;专业课则根据行业的不同,主要培训行业内专业知识;选修课主要用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涵盖面相对广泛。

(2)下企业锻炼

下企业锻炼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独特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各高职院校均有相应规定,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亲身到企业内参与企业活动,以便获取当前行业动态,及时更新行业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3)自主学习

在长期的教研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与锻炼,必然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转化成教师的内在缄默知识,又将进一步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因此,随着工作年限的加长,高职院校教师或多或少都会获得专业发展,从新任教师逐渐转变为教学熟手、专家型教师。

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普遍面临以下困境:

(1)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和学校的双重规定下,不少教师感到所学所听并非自己想要主动获取的知识。国家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虽然结构完整,知识全面,但由于忽视了教师形形的内在化独特诉求,因此难以吸引教师兴趣。一些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勉强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敷衍了事,真正所学微乎其微。还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难以进行面对面交流,因此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一些工作年限长的教师往往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疏于更新知识体系,疏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家和学校的行***引导。然而,如何从行***手段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引导,却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2)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明晰有序的路径指导

教师的成长,除了掌握一定的显性知识体系外,更多的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缄默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缄默知识的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并非听听课、看看书而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自身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更需要把实践操作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迅速成长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对技能性的强调,对行业动态的把握,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相比于其他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更加丰富的能力体系。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从个人素养、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企业实操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升自己。然而,刚入职的高职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要求,往往缺乏明晰有序的路径指导。虽然某些院校会为新任教师配备“教学导师”,然而导师毕竟只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零碎问题加以指导,没有学校或者导师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一条有阶段性的、螺旋上升的提升路径。

(3)下企业锻炼目标性不足

高职院校强调与企业密切合作,一般每隔几年都会要求教师参与到企业中实习半年或几个月。学校的本意在于通过教师与企业的接触,使教师掌握行业动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至于发生空谈理论的现象。但是,教师在下企业锻炼时,目标性不足。一些教师单纯为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而下企业锻炼,缺乏明确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一些教师未能选择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进行锻炼,接触到的业务流程往往落后于行业发展,这样自然无法达成专业发展的目的。另外,在企业锻炼的过程里,教师所担任的岗位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情况。部分企业出于商业保密的需要,拒绝为教师安排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岗位,导致教师在企业中“挂空衔”,无法接触到真正的行业动态。

4.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普遍面临的困境,可从以下角度出发,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人为本,创造自主专业发展的氛围

教育行业最忌功利,外在行***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教师自身无法具备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那么再多的外界条件也无法取得成效。来自芬兰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相信教师,相信他们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发性,重视教师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可以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建立适合于教师个性和兴趣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的素养[6]。高职院校纵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和专业发展要求,但最根本上,应该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宽容、积极、向上的专业发展氛围。高职院校应秉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教师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教师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专业发展模式,必然会取得优于外在强制手段的发展效果。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

高职院系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复杂,且以缄默知识为主。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交流,及时将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传达给新任教师。高职院校可结合企业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结构提出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综合多方经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指明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开展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应提出多种发展模式,供教师参考,指导教师有步骤、有方向地进行专业发展。教育研究机构可多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中加入反思、合作学习等实际案例,以便对教师有所启发。

(3)拓展企业培养模式,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而不仅只是将教师派到企业中进行锻炼。学校可以与一些先进企业签订长期合作计划,由企业定期为教师开展培训。同时,考虑教师的双重身份认定,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将企业中某些可行的项目引入到学校中,成立教师与企业双重参与的项目小组。这样,既可避免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形式化,又可令教师获得较高的价值认同感,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发展诉求和外部行***手段介入外,还需要充足的发展时间、发展资源来提升自己。国家、社会、学校应从多方面考虑,联合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可供学习的资源量。例如,建立不同专业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将行业经验、教学经验、职业魅力等内容综合在一起,由各位教师积极互动交流,集思广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教师身份认同,调整外部评价体系

教师对自我工作的认同,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选择与认同,经过内心体验、思考与分析,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肯定,并从中找到乐趣。积极的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有效开展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在加强教师自身调节能力的同时,外部评价体系也应当作出一定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不能靠简单的评价指标来考核。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应从企业、学生、社会、教师自身等层面,开展多维测量。在考核过程中,尽量减少行***强迫性,利用社会对教师的期许心理,营造教师的自我荣誉感,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结论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尚处于不成熟期,如何克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鉴于高职院校重实践、倾向于传授职业能力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注重企业的参与。当前,除了学校的行***手段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主动积极性不高、下企业锻炼目标性不足等问题,我国应采取更多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氛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策略,除此之外,国家和学校还应督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与企业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进一步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53-59.

[2]李广平,于扬,宫勋.自我导向性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42-46.

[3]魏志春.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7(5B):18-22.

[4]操太圣,李斐.绩效工资制度下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1(10):1-5.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224.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7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已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和自主成长意蕴,然而,由于外界元素的颇多干预,教师发展的自主、选择、自觉等特质未得到彰显。新形势下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尊重教师自由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既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专业化实然诉求。

论文关键词:自主;教师成长;专业化;诉求

教师专业化的使命已经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的特质。自主成长则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实然诉求,因为真正使教师走向成功的外在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往往只是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致使教师表现为知识领域狭窄和发展动力不足。如何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须把教师个体生命成长的权利还给教师,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

一、专业化赋予教师自主成长意蕴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可见,专业化已成为21世纪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何谓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专业化最终体现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依赖于个体对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其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持续成长,专业化成长历程也就赋予了生命性特质,而自主性成长将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其表现在于:首先,终身教育是21世纪获得前沿信息的钥匙,教师不可能再用一本教科书来束缚学生的视野:在某个知识领域。教师和学生可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时教师的起步甚至更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提高,必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而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来自外在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只有靠教师自主成长来完成,其次,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打破了以往“不是香花便是毒草”的思维定势,形成了纷繁错杂、良莠并存的现实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道德环境,教师必须具有***自主地进行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第三,现代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游泳,学会从中寻找、筛选、萃取、运用、更新、创新,从不断丰富知识、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探索世界,增强创新能力和判断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没有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重视教师自主性、主体性的发挥,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是培养自主发展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专业化为教师自主成长提供了条件和环境,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社会开放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人们的交往得以超越时空限制,极大地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对象、机会和信息来源,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为广大教师自主参与社会、参与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教师专业化应由过去的重视教师的地位和权利的改善转向重视教学专业化,重视教师的“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和通过在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实践表明,单靠教师群体专业化无法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艰巨任务。因为它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情感的提高,只能使教师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同而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而没有给教师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诉诸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自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表征

何谓自主成长?当下不少学者提出的“自我指导”、“内在发展”、“自我更新”等理念诉求的实质就是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唤醒。美国学者克朗顿(P.Cranton)提出“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的观点,突出了个体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与自主,但也要求教师的自律与自我监控。后现代主义学者呼唤“内在发展”思想。认为:“教师的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上海师范大学白益民教授提出“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认为:教师个人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的教学场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理应在教师专业活动中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成为“自我更新”教师。“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他们自身发展之中”,“教师发展是赋予教师自主权利的过程。”朱小蔓、笪佐领在“走综合发展之路,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一文中认为,教师自主成长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自主成长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动机,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

从许多教师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的“技能熟练模式”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为着生存技能的提高”的教师成长观。它尤为强调的是让教师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与教育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掌握“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由此增强自己进入生活或获取地位的能力。必然导致教师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被动的、功利的、得过且过的“生存型”教师的悲凉形象。而要改变这种生存状况,就要树立一种新的教师成长观,即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使得教师的成长不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或是生存技能的提高,而是为了自我的充实与完善,为了个体的幸福与愉悦,为了更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教师自主成长应该是教师在迈向更为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的成长道路上自愿自觉地追求幸福与完善,追求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成长方式。其主旨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这是由“关注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教师教育观所决定的。具体地说,自主成长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反思者,又是研究者

因为最终唤起教师生命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审

视和分析的过程。当教师开始将思想的目光投向自己的活动痕迹时,他就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在教学中施之于学生的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领会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教室是他的天然实验室,学生是他最好的实验合作者。教学与研究成为他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反思与研究成为他的一种专业活动方式。教师便在反思与研究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和不断的提高。

(二)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自我教育者,又是终身学习者

自主成长型教师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他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中。他已经意识到。进行终身自我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才具备教学生的资格。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把自我发展和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地学习结合起来。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知识总量剧增的今天,应清醒地看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而高质量的教师是在终身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他会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这使他的职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奉献者,又是收获者

对自主成长型教师而言,教学就是他毕生的事业。是他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断从中收获快乐的职业。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视工作为快乐,松、静、匀、乐的处世心态贯穿他的生活始终。因为他相信,在付出的同时,他也在收获。他体验着双倍的幸福:他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他的回报也让他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他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给他的幸福,而且他也在职业活动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同时他也在收获三重快乐: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家长与社会的感谢使他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品德灵魂的净化使他永葆未泯的童心。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在服务社会的创造性活动中得以体现,他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的进步当中,而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他参与社会创造、实现自我理想的有意义的活动,成为他个人幸福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三、自主: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

(一)自主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内心对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渴求,是追求个人能力发展的内驱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自我意识使教师能够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使自己成为自我引导型的学习者。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研究表明,教师是否自主与教师的从教年限无多大关联,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意识、能力和实践等要素。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的意识、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教师自己自觉地承担其专业发展职责,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自觉实施和自觉调整,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专业素质及其结构。

自主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师发展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自觉和自我意识,要有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的积极态度,以改变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意识可带动教师对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要素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知识传递模型只强调后两个因素——知识和技能,但长期的发展必须从意识和态度的改变开始,必须使教师具备发展的主观愿望和积极态度,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二)自主行动是教师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发展包括个体自主发展和合作性自主发展。个体性自主发展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其一,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根据半衰期原理,由于知识在不断地老化,所以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终身学习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强调自学能力,要求教师除职前接受的师范教育外,还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更新已有的知识。其二,反思性教学。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识。反思使教师从常规的例行行为中***出来,避免出现“不知道如何做”的情况发生,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反思日记具有强化专业意识、塑造自我、提炼和扩充经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等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计划、思考,记录一些关键事件,特别是不成功的事件,寻找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进行新的尝试,直到问题的解决。其三,行动研究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实践活动直接相关。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语言学习及其教学的理论,因此,行动研究不失为一种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进行实践的反思,能产生更有利于改进自身教育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合作性自主发展是教师在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彼此合作、平等互助、资源共享等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缺乏合作交流,彼此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合作途径有多种,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研究、合作教学等。集体备课是学校中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可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整合集体的智慧以形成高水平的教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在自备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并倾听他人的看法,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和策略,然后修改原有教案,有利于形成符合自己和自己学生实际的教案。在合作教学中,参与合作的教师在授课前拟好合作计划,在课堂上合作配合,在课后共同处理教学的后续问题以及进行下次合作的计划安排。合作性的教师发展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教师群体的支持与合作。

(三)自我管理是自主发展的保障

自我管理是在一个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管理能使发展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在目标管理的范式下,教师为自己建立合适的长期或短期目标,是教师有效实现自我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专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有正确与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学历进修、撰写论文、出国深造、职称晋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其次,开发个人素质和外部资源,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将自己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使自己与学校的规划同步,以取得必要的再教育或训练等机会,促使自己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第三,结合发展目标,根据主客观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大化。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及时掌握发展状态,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制订解决方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相辅相成。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对自己的状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应用于自主发展过程,以实现自我超越。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8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师专业;体育教师;中小学

中***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5-0100-05

Abstract: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Trial) establishes such basic conceptions as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practice orientation and lifetime learning, which have respective specific connotations, putting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objectiv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service needs to focus on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on the basis of blendi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The setup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turn to cluster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intensifying people-oriented practice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 service, retrospectiv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iversified and training form diversified, require that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 optimized and integrated.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s professional;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1年10月,***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确立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3大基本理念。我国教师教育的新理念涵盖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整个专业发展过程,是制订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编制课程体系、开展培养或培训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专业特征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特点,深入探索我国教师教育新理念下,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构建、课程设置及实现路径,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教师教育新理念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1 育人为本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育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内涵是“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育人为本是对学科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一种改变。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传统教育十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窄化为教材,把教材窄化为知识点,最终把教学窄化为现成知识的授受[2]。教师是育人的职业,教师教育理应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育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将学生发展作为自己专业实践的终极追求。

在我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体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学校体育在近现代中国的演进,发轫于内忧外患的近代民族危机之中,其价值取向必然是社会本位;在历经新中国初期的曲折发展之后,体育被定位为一门学科,其价值取向转变为学科知识本位。正是在学科知识本位的理念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被演绎为“万金油”,其职责就是系统、规范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其价值取向变革为儿童本位。在育人为本的理念下,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理所当然要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服务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服务于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1.2 实践取向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实践取向理念的具体内涵是“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是通过实践育人的职业,其中,实践是途径,育人是目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都是教师职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教育实践加以整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教师实践育人的能力。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应在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的同时,强调即使是理论课程也应注重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情境的紧密结合。

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其它文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对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当前,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注重贴近教师的教育情境,强调在情境中学习、从案例中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丰富和构建理论;倡导案例教学、对话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3]。从实践取向理念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加强实践性课程,提高实践性课程的实效。如果职前培养中系统的专业学习为在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的专业发展就应该更加贴近现实的教育情境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好体现教师实践育人的宗旨。

1.3 终身学习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内涵是“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教师教育概念在我国的兴起,源于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以“教师教育”概念取代“师范教育”[4]。“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不仅意味着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一体化和系统化,还标志着教师职业生涯进入到终身发展的时代。从形式上讲,这是从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到在职教育的分阶段发展过程;从内涵上讲,这是从系统学习知识与技能,到体验、实践持续提升过程。

当前日益深化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带来诸多不适应,使得他们职后教育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教师教育概念从提出到践行,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促进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育人实践中持续提升。从终身学习的理念看,必须厘清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处理好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设定、课程构成及培训方式的关系,避免内容雷同、重复低效的现象。

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的立体化

2.1 厘清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实现专业提升的持续过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普遍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且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有学者认为,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鲜明特点和内在规律性,从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教师的教龄和职称,可将在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发展期和卓越期[5]。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合并成3个发展阶段,即适应期、成熟期和发展期。这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需要确立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目标。(1)适应期(1~5年),此时期尝试把职前教育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学校体育的实践工作,有时会感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应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学会把职前教育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工作,初步具备各种专业能力。(2)成熟期(6~15年),此时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逐步成熟,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各种实践工作,因此应全面熟悉学校体育工作的专业知识,逐步掌握有效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习得的实践技能。(3)发展期(15年以上),此时期实践工作驾轻就熟,逐步积淀了自己的专业思想和工作风格,部分追求卓越的教师进一步发展为专家型教师,部分教师则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应克服倦怠思想,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谋求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逐渐形成教学风格,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飞跃。

2.2 专业发展目标需指向不同领域

2012年2月,***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颁布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合格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条件,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6]。这3个《专业标准》的主体部分,是基本理念统领下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三维立体结构。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3个维度下,分别设置13或14个领域。

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立体化目标体系的创建,既要考虑每个领域各自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层次性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注重体育学科的独特性。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理念与其它学科大同小异,专业理念与师德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区别主要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体育运动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课程开发知识;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课外锻炼能力、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体育资源管理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据此,创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立体结构***(见***1)。

2.3 发展目标实现个性化定制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从我国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来看,其专业发展目标需创建立体化体系。这个立体化目标体系由纵横两个维度构成。从纵向维度看,要从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设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这是教师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从横向维度看,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要在实践育人的理念下,全面涵盖中小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方方面面。

在系统创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要注意不同教师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有学者按教学、训练的作风和风格,把体育教师分为4种类型:自由型、武断型、民主型、综合型,普遍认为综合型的体育教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类型。体育教师可通过日常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体育教师[7]。也有学者按照工作特长把中小学体育教师分成教学见长型、训练见长型、科研见长型及复合型等4种类型。事实上,不管以什么标准对体育教师进行分类,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个性化定制都要定位于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目的是要实现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扬长避短的目的是要逐步形成自身独特风格,成为专家型能手。

3 创建基于实践育人取向的集群化课程体系

3.1 课程设置亟需更新

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入到推广实施阶段。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参与热情、理解程度及实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8]。有研究表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体育教师实现由传统型体育教师向现代型体育教师的转变: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从体育教材的传习者转变为体育教材的使用者[9]。自***1999年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取得较好成果,有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过,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个别高校教师甚至还在用职前教育的内容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简单、无效甚至负效的“指导”。二是学科知识本位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培训内容依然围绕体育学科知识的授受来设计,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三是课程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因人(指授课教师)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和零散的问题。

3.2 强化课程体系的实践育人取向

课程体系是实现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在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引领下进行。近年来,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增强教师专业特性、改善教师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研究者所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强调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支持作用时,都倾向于将它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10]。在当今教育思想由学科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的潮流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必然要突出强调实践育人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体系的实践育人特性,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职业特点决定。“教书育人”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共同职责,不同学科的教师承担各自的职责。就体育学科而言,学校体育界的学者普遍认为: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这无疑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师“育人”不仅体现在任务分工不同,还体现在实践形式不同,其实践特色更加鲜明,不仅需要“言传”,更应注重“身教”。

3.3 集群化是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

为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学者提出过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设想。其主要观点认为: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包括为帮助学习者掌握某一明确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验。当然,尽管每一模块具有相对***性,也可以与相同或相关学习领域的其他模块发生联系,从而组合成指向更大培养目标的完整的模块课程[11]。据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有学者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划分为7个方面:职业道德修养类课程、教育理论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教育教学技艺类课程、教育科研类课程、教育改革类课程、知识拓宽类课程[12]。各类课程下面再细分若干课程模块。

课程体系模块化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模块化不够宏观,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和层次化。从国内外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看,集群化是发展方向之一。所谓集群化是指根据立体化的专业发展目标体系分设若干个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再分设若干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再细分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课程群的设置有利于宏观统领整个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内容的细化,有助于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有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目标的实现。有学者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卓越期5个阶段,按照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设计15套体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指南[13]。这种分层次、分学段、分领域(问题模块)的课程体系编制,初步具备课程体系集群化的特征。

4 优化和整合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4.1 实现路径具有在职性与反思性的特点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显著特点是在职性,也就是说通常需要在在职在岗的情况下实现专业发展。体育教师在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是比较独特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工作量,还需要负责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因此,他们很难完全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在无形中增加专业发展的难度。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在职性特点决定专业发展往往具有反思性,也就是说,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通常会把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实践工作联系起来,反思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在学习活动中,中小学体育教师并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是有着问题意识的反思者,希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更强调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实践取向的必要性,使得培训学习的过程必然成为积极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

4.2 组织机构的多元化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国内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普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我国承担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任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成人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府职能部门、中小学校等。这些组织机构有着各自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培训形式多样化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的另一特征。从培训层次来看,可分为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又可分为地市级、省级、部级等层次;从培训参与方式来看,可分为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从培训活动方式来看,可分为专家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与交流、考察观摩与调研、跟岗学习等。不同的培训形式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其专业发展也必然需要不同的实现路径。

4.3 优化与整合是实现路径的发展方向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中,不同的组织机构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的培训形式有着不同的培训效果。成人院校以继续教育为主要职责,有其它组织机构所不具备的积极性,其运作机构也相对完善;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通常兼有培训职责,其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往往与学校体育实践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府职能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厅(局)、教育教学研究院(室)也承担落实国家文件精神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具有较高强制性和权威性;中小学校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实际场所,最为了解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其培训活动具有最强的针对性。不过,上述任何一种组织机构都不足以承担所有的培训任务,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各种组织机构的合力,才能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最优化。

各种培训形式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骨干培训有助于促进优秀教师的进一步提升,而全员培训则是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必需。集中培训有助于促进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和育人技能短时间内的提升;远程培训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优势,极大地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校本培训有助于解决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专家专题讲座有利于专业理论和基本理念的提升;教研活动有利于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并解决。不过,在具备各自优势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对不同的培训形式进行优化和整合,以便有效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 ***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 2011-10-08.

[2] 王艳玲. 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3-20.

[3] ***教师工作司.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9-81.

[4] 马啸风. 中国师范教育史[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8.

[5] 潘建芬,毛振明,陈雁飞. 体育教师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271-274.

[6] ***教师工作司.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7] 叶显芳. 体育教师类型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45-47.

[8]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

[9] 杨文轩,张细谦.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56-259.

[10] 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11] 时伟. 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59.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9

1.专业的评判标准。这里所谈的专业,属于社会学范畴。要了解教师专业化,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职业和专业。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现实中的职业并非所有的都需要专门技术和技能,因此并不是什么职业都是专业。一种职业能否称为专业,一方面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并且与它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许可并且制度化,才能获得真正的专门化的职业地位。关于什么是专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专业(即专业性职业)是以高度专门化的、复杂深奥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为社会提供着卓有成效的高质量服务;这种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自;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强,必须经过较长期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方有进入这一职业的资格。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等;外部标准指职业或从业人员的自和社会地位,二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于专业的一般标准许多学者或机构有专门的论述,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L.S.Shulman)教授认为专业工作应具备以下特征: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1948年美国教育学会提出专业性职业的标准是:基本的心智活动;专业化的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我国学者刘捷和陈琴等人提出的专业标准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共涉及六个方面,即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具体内容涉及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情感与服务、专业形成与发展等方面。此外,国内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专业标准。尽管不同的学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标准,但所提出的专业标准都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严格的资质标准;高度的知识和专业技术;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专I''''l~Jll练;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大的专业组织;服务的自。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就可以判断教师专业化情况。当然,由于国情不同,个别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美国的教师专业组织主要是全国教育协会(NEA)和美国教师联合会(AFT),而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工会组织。

2.职教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几个挑战。从国际上来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把教育T作视为专门职业。此后,理论界和实践者、***府和非***府组织等加大了探讨的力度。如,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均提出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目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并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质量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从国内来看,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我国首次出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并为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上述法规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至此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准入门槛或从业资格,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入了实施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开拓进取,也提出教师专业化或专业发展的改革方向,但我们认为,职教教师专业化面临着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第一,兼职教师的大量存在。从理论上来看,专业性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种职业可以被其他人兼职,其专业性必然大打折扣。从医生和律师等典型的专业性职业来看,是不存在这一现象的。“当一个专业处于一个相对强盛的地位时——它的专长能满足重要的社会需求,它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高度专门化而又十分深奥复杂,以至外行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自治成为可能。然而,直到一个专业已经以实际行动证实它对公众福利的承诺前,社会并不贸然授予它自治权。”从实践中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推进,兼职教师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了建设力度。从生产第一线聘请的兼教人员,大多数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不能成为专业性教学人员。同时,一些特殊行业还聘请能工巧匠,这与专业化要求精深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是相背离的。第二,职业教育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差。职业教育学至今还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其内容许多还是教育学的翻版,没有形成***的体系,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从教师教育来看,不仅机构设置没有标准,而且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体系。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不能满足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需要,无法培养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教师,以至于在实践中社会认可度低,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第三。教师专业的不稳定性。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来设置,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变动时期,职业、T种变化频繁,职业学校专业变动较快,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转岗。此外,我国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教育转型过来的,多年来,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压缩文化课教师,一些文化课教师不得不转岗为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非专业化的遭遇,给职教教师专业化留下阴影。第四,有些专业并非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了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而且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对于公众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有些专业虽贴近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技术含量并不高,不具有足够的学术层次(如烹饪、餐饮服务等),不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因此,从事这些专业的教师不具有社会学的专业特性。第五,教师培养专业缺乏科学论证。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专业大多是从普通教育专业演化而来的,常由“对应”工程和其他学科专业派生而来,即在原有T程或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复合而成的,致使普通院校毕业生再经过人职教育的补充就能替代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职教教师培养机构的权威性难以树立。可见,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思考、研究。毋庸置疑,职教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类型,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但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理论去解释,去发展自己的理论。

二、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二战”以后,特别是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的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

1.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专业型教师成长包括两个方面: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指社会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来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实现。二者也可以看做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用来指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组织标准的过程。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逐步符合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从职教教师资格标准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与普通教育没有多大区别,现实中仅把“双师型”教师看做是与其他教育教师的区别,但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不明确,很难上升为法律意义上的教师资格标准。从学历来看,我国中职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还有部分没有达到本科学历的要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职教教师还处于专业化过程、职业专业化阶段。

2.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人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就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阶段来看,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是通过丁会组织争取教师专业地位,80年代后开始转向以“专业主义”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即“从外在社会条件的追求转教师向内在素质的完善”、从“追求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力转向教师专业发展”。我国职教教师还处于积极争取外部环境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中职学校教师,他们所教授的学生被认为是失败者,所从事的教育被称为二流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社会认可度低。其职业不仅需要懂得理论知识,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双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校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职业指导,甚至需要完成分配的招生名额,有人给他们界定为“全能教师”,而他们的待遇与所承担的责任极不匹配。争取专业地位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3.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的过程。从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过程。早期,人们认为教师和T匠一样,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通过教学实践会不断地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师资培养采取传帮带的“学徒制”模式。技术型教师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程序化的行为,教师只要掌握“教什么”内容与“如何教”的技术,就能很好地胜任教学,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取决于科学知识掌握程度与技术的熟练程度。反思型实践性教师观点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化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总体来看,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处于从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方向转化,大多从实践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没有经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教学凭经验而教,即使是校本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仍处于学习阶段,距离反思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

4.从“被动专业化”向“主动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由个体被动专业化向个体主动专业化过渡的过程,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就目前我国教师状况而言,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加之教师待遇较低,因此,教师专业化不是内生的,而是外生的;不是教师主导的,而是国家主导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必将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塑走向自塑。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多年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从1999年《跨世纪园丁工程》到“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大规模对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仅仅十多年时间,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投资比较大,离开***府的支持将极大地影响培训效果,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在近期内仍将以***府推动作为主要力量。

5.从孤立到合作。随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从“孤立文化”“捆绑文化”向合作文化、自主文化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合作进行专业发展必然代替教师个体的“单干”式发展。所谓“教师合作式专业发展”就是通过教师之间结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教师互为资源、互为参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促进教师自己和小组成员专业学习与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职业学校虽然有教研室或教研组,但这是行***化的专业或课程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合作。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等形式试***促进教师问的合作,但仍然是行***推动的结果,而非自主的形式。

6.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培养专业化。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培养机构及其制度获得资格认证与质量认可的过程。它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确立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还包括教师教育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质量保障制度等。目前我国建立了以***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置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为主的师资培养机构,64个部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30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这些机构是经过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评审的,但与严格的资质标准还有差距,且缺乏统一的标准。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职务制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等。总的来看,我国职教教师仍处于专业化的起步阶段,促进教师从半专业向专业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处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还难以提上议事日程。

三、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训练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在1999年建立了64个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来,很多基地既是培养机构也是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师教育。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培养还是培训,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不利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培训机制。

2.完善职教教师制度建设。职教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制度,它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制度作保障。目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尤其是作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最有力保证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我国职教教师资格,只作了学历上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同时,也没有考虑兼职教师这一群体,相关的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体制尚未建立,教师的继续教育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需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准并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并为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提供依据。

3.教师教育要重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化”。职业学校教师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通过到行业企业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因此要重视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完善。职教教师教育也不能游离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最好的环境是在职业学校进行,因此,职业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篇10

一、从“组织领导型”到“思想引领型”:建设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上的领导。治理学校是校长思想在学校实践中的一种映射,学校的现状是校长办学思想对象化的产物。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思想力是校长的治校之本。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受制于行***化管理模式的束缚,校长管理难见个性,学校管理见事不见人,过于注重行***命令。因此,在教育转型时期的校长角色要实现从“行***领导型”到“思想引领型”的转轨。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确保学校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体现着学校的个性与魅力,而学校文化的形成关键在于校长的思想。校长思想引领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第一,校长要成为一个读书者,要坚持读书学习,自觉丰富自己,保持奋发的精神状态,以自己的学识、能力、威望建立个人权威,逐渐淡化组织赋予的法定权威。第二,校长要成为一个思考者,能够较多考虑管理中的信仰态度、人文价值、行为准则、发展动力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围绕办学目标确立工作重心,确定教职工的努力方向。第三,校长要成为一个沟通者,做教师生命、灵魂的引导者,实现校长与教师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使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享受生命中的美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第四,校长要成为一个践行者,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和师生保持密切联系,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最充实、最活跃的状态,用最鲜活教育思想感召师生,引领学校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全力塑造活跃、健康、蓬勃、进取的学校文化。

二、从“行***事务型”到“发展策划型”:描绘未来发展的愿景规划

长期以来,许多校长的时间和精力大多花在参加各种会议、外出考察学习,迎接各级各类检查、主抓学校硬件建设、争取各种项目经费和协调部门关系等纷繁复杂的行***事务上。校长经常被搞得疲于奔命,无暇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无暇顾及学校管理,甚至无暇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思考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新时期的校长应把主要的精力从处理行***事务转向引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而实现从“行***事务型”向“发展策划型”的角色转型。

第一,校长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确立以自我为基点、积极寻求发展资源的主体思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校所有人和事的主动发展。第二,校长要有自觉的反思意识,要从学校历史和现有状态着手全面反思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观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更新,形成校本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第三,校长要有敏锐的发现意识,从时代精神、文化使命、价值追求等方面系统整体地思考学校教育的改革,发现亮点、特点、问题、可发展的生长点和空间,形成学校自己的生长圈。第四,校长要有主动的创造意识,创造性地理解教育行***部门的教育***策,创造性地吸纳社区、家庭的教育力量,有机地整合校内的教育力量。第五,校长要有前瞻性的规划意识,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师生和社会意见的基础上,与师生一起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学校发展规划,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和共同愿景。学校愿景规划要着力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并具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策保障。长远规划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可行性。近期规划应围绕长远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三、从“粗放经营型”到“精致管理型”:提升精致发展的办学品质

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将学校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就是倡导“重常规、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的管理原则。第一,要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完善精细化管理过程,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注重精细化管理结果,形成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要追求精细化每个细节,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懂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把每件小的事情做精彩,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淡的事情做经典。第三,要营造精细化的管理文化,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着眼细节、情理相融、扎实推进、规范管理,使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形成精诚团结干事业、精心组织抓落实、精耕细作抓常规、精细管理求创新、精益求精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四、从“命令指挥型”到“合作服务型”: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心驱动

叶澜教授说,学校内涵式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学校成员的士气和态度。李希贵有句话,“教师第一”。因此,校长唯有尊重学校各成员的个性和价值,才能使组织内基本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达成学校组织共识,形成发展团队,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不同水平的发展。

校长要树立“与教师一起领导学校”的理念。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应由命令者、指挥者向责任人与合作者的方向更新。第一,校长要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示范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管理专家,以本身专业涵养和人格魅力,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第二,要重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角色信念,通过积极正向的价值导引,让教师走出传统的传递性、重复性、非创造性的专业定位,认识到自身在发展和提升这一特殊而复杂过程中的价值。第三,要关心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关注教师的专业生命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幸福指数,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士气,激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专业成长内化为教师专业生命的内需、外显为教师的专业行为自觉。第四,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广阔舞台,通过校本化的研训项目的拉动、评价机制的推动、展示平台的推介,引导教师沿着自觉的走向自我更新、追求自我超越。第五,要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精心运作并不断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让学校充满团结、友爱、民主、平等、尊重、开放等良性特征,营造一个合作互助的、动态发展的、综合优化的专业成长氛围,为教师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生命力的勃发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基础。

五、从“外交应酬型”到“学者专家型”:永葆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交际应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办好学校,校长必要的应酬值得体谅。但当前确实有不少校长分心太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当“外交校长”“***治校长”或“经济校长”,很难摆脱琐碎的外部事务的干扰。即使人在学校,也是接接电话,听听汇报,真正用来主持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校长的“本色”丧失殆尽。

特级教师于漪说,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因此,校长要实现自己的准确角色定位,必须实现校长的专业化或职业化,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当然,专家型校长要求是:一要基本素质高,有***治头脑、丰富的文化底蕴;二有独特办学思路,办学有风格;三有管理才能和领导艺术;四要善于理性思维和掌握规律;五有超前性、预见性和抓机遇;六要经验丰富,善于突破疑难点和解决棘手问题;七要善于将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行为,形成内驱力和凝聚力;八能掌握教育规律,办学质量高。

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执行力。因此,校长首先必须在校,要身在心在,在校治校,潜心治校、潜心治教。其次,校长要根植课堂,琢磨教学,研究课程,提升自身专业引领水平。再次,校长要致力于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需要对其拥有尽可能多的话语权。一个称职的校长要经常和师生在一起,要“能上课、会听课、善评课”。否则,老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空洞说教,隔靴搔痒,就无法了解和体验新课改的特点和规律,也就丧失了对教学管理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校长进课堂与师生零距离接触,正是教育最本原的需要。

六、从“维持会长型”到“领***人物型”:拓宽内涵发展的未来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10篇

学习

写给母亲的话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写给母亲的话10篇,内容包括写给母亲的话余光中,李真写给母亲的信。3、妈妈,你的爱像春天的燕子为我衔来醉人的春意,你的爱像汩汩的留水,滋润我幼稚的灵魂,你的爱像一首温暖的乐谱,为我弹出最灿烂最神圣的音韵。4、都说母爱是稀释

学习

单位履职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履职报告,内容包括履职情况报告模板,单位履职情况报告。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奋斗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定会有所作为。抱着这样的理想信念,从层层选拔考试到走上工作岗位已4个多月了。诸多的欣喜、失落、成长、期待交织

学习

小学生六一节目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六一节目10篇,内容包括六一节目推荐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乙: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甲:在这绿意浸透的季节,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们手捧鲜花,用多情的歌声装扮美丽的童年。乙:在这绿水青山的季节

学习

静听花开的声音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静听花开的声音10篇,内容包括静下来听花开的声音唯美句子,倾听花落的声音精选11篇。5月31日,突然听王涛说他妈妈回来了。成老师异常高兴,特地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下来,叮嘱王涛让妈妈给她打个电话。结果老师白白等了一个晚上,希

学习

吟咏花木的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吟咏花木的诗10篇,内容包括吟咏花木的古诗有哪些,吟咏花木的诗意。二、了解常识,教给方法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古人早就讲过,即了解作者,熟悉背景。中学诗歌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必

学习

办公室月工作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办公室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个月来,我主要完成了一下工作:1、文书工作严要求1)公文轮阅归档及时。文件的流转、阅办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ISO标准化流程要求,保证各类文

学习

中秋国庆节祝福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国庆节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中秋国庆节儿童祝福语,中秋国庆节祝福语送长辈。2、猜一猜今天什么日子呢?别发愣了,赶紧猜!对了,锣鼓齐鸣,普天同庆,今天国庆节诶,要不要请我吃个饭庆祝一下呢?哈哈!3、压力代表动力,洗刷代表好家,购

学习

今天是母亲节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今天是母亲节10篇,内容包括今天是母亲节作文,今天是母亲节句子。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还是在母亲姐弟三个很小的时候,外婆外公相继离开。母亲领着姨妈和舅舅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然而,条件的艰苦使得母亲做出了牺

学习

研修日志数学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研修日志数学10篇,内容包括研修日志范文小学数学,数学培训研修日志范文。神户中华街,最初,在日中国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在异乡辛苦打造了自己的新家。不过,记者查看了战后60年来日本五大报纸的资料库,关于中华街的报道几

学习

绩效工作要点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绩效工作要点,内容包括绩效评价工作要点,绩效工作要点。1.强化绩效管理的监督检查。各区、市***府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府确定的2015年工作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做好选题立项工作,将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监督、绩效问责各

学习

物流调度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调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流调度月计划怎么写,物流调度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2工程项目物流工程项目物流的实践正在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别对工程项目物流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被广

学习

守护你的天使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守护你的天使10篇,内容包括守护你的天使知乎短文,守护你的天使文案。我来了我答应你会来,我就会来题记这本书的作者尼克洛.阿曼尼提,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何况这本书呢?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茫茫书海中,我选择不起眼的它《有你我

学习

我与微信的故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与微信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和微信的故事简短,微信的十个故事。我以智能手机微信软件为载体,发挥微信的群聊功能,组建班级群聊,将班内孩子爸爸、妈妈圈入群中,定时播放(每周一晚6:30)一期“小蚂蚁故事微电台”(时长8钟左右),给孩子

学习

中专实习总结

阅读(26)

在电子厂的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每个员工都是比较忙碌的,无论是生产任务的完成还是产品的质量检验都需要不少工序才能将其做好,而我在实习初期主要是跟随老员工进行工作技巧的学习以及生产流程的观摩,正因为缺乏正式工作的经验才会让电子厂领导

学习

成长的脚印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成长的脚印10篇,内容包括关于成长的足迹的经典范文,成长的脚印数学。脚印,我们应该让它留在正途上,不走邪路,不走弯路,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有时会是平坦宽阔的大道,有时也会是泥泞坎坷的小路,当然谁也不愿意放弃大道,谁也不愿意走小

学习

成长手抄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成长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成长手抄报绘画,阅读成长手抄报。4、应在主人的左侧,而撤盘应在主人的侧右。而主人向宾客咸菜时,要注意献菜三不:第一,鸡不献头;第二,鸭不献尾;第三,鱼不献脊。一定要把最好吃的一面献给来宾。5、上最后一道

学习

交通大学自主招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大学自主招生10篇,内容包括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交通大学自主招生专辑。

学习

健康成长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成长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阳光心态健康成长手抄报,善用手机健康成长手抄报。小学关于食品安全手抄报***片(2)小学关于食品安全手抄报***片(3)小学关于食品安全手抄报***片(4)小学关于食品安全手抄报***片(5)小学关于

学习

名人成长故事手抄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成长故事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名人成长故事手报内容,名人名句手抄报简单漂亮。(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个人成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成长10篇,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系列100篇,个人成长记100篇。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单纯而又最原始的爱。可是,你知道吗?你这种爱的方式,给我留下的是更多的恐慌和压力,看着你对我摆出的笑,不管是真心的还是伪装的,都让我心疼,是那

学习

自主教育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自主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优质教育论文范文大全,自主式教学论文。(二)净化美化“小范围环境”卢梭自然主义思想孕育的环境基础给我们重要启发,这里首先强调净化“小范围环境”。所谓的“小范围环境”是对学生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的环

学习

引领我成长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引领我成长10篇,内容包括引领我成长演讲,他人引领我成长的文章。现在,我开始接触名着小说。不屑于言情小说,太过矫情和做作。爱读《西游记》,明白了成功绝非容易,曲曲折折的求经路并不好走,关键是要有勇气和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