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就在前方篇1
湖滨中学 初一2班 邱艺雯
奥运是伟大的,奥运是骄傲的,因此我从小就和奥运会
结下不解之缘。记得一次马拉松长跑比赛的时候中国的邢慧娜跑了全程,而且还是
第一名,但是这个第一名并不简单,在这过程中邢慧娜是很
艰苦很劳累的,她曾经想过退出但是突然想到了退出但是突
然想到了一段话;‘坚持者,就是胜利者’这时她坚持下来了。
最后邢慧娜以惊人的成绩夺得了金牌。
在去年学校举办的冬季奥运会上,我报名参加了跳高比
赛。比赛的那一刻我的心怦怦跳,因为来参加跳高比赛的除
了几个初一的,其它都是初三的,而且个子都很高。但是
我还是想到了奥运冠***都可以坚持下来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
我很努力的做好,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得到名次,没事,重在参与嘛,这完全是那勇于拼搏的精神鼓舞了我!我胜利了!
我的前进的步伐将不会停止,奥林匹克精神无论是在运动
赛场,还是在人生考场,都时时激励我们前进。
加油把,现在我初一了。我还是时时刻刻想着这几句话, “希望就在前方”“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希望就在前方篇2
1、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寒中感觉到春的气息;希望是茫茫黑夜中蓦然点亮的明灯,让你在黑暗中感觉到光明的存在;希望是弯弯道路上赫然竖起的路标,让你在浑噩中感觉到前进的目标。
2、希望是儿时的一颗糖,不大,但没有却万万不能;希望是海边的灯塔,为远方孤舟指引方向;希望是一颗待发的芽,即使很小,也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3、希望给人们带来快乐, 希望是春日里一场及时的细雨;是夏日里一阵清凉的微风;是秋日里丰收的喜悦;是冬日里燃烧的一把火。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4、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有了希望,才会产生对未来的向往,才会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德国诗人海涅在一首诗中动情地写道:“严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会给你还来。”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增添前进的动力。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发出“我要勒住命运的喉咙”的壮语,谱写出不朽的《英雄》乐章。
5、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一种渴求;希望是死对生的一种企盼;希望是寒冬对春的一种向往。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生的钟摆须臾停止不得;希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光芒四射。如果低下头表示失望,那么昂起头便是希望。希望的路,千条万条;希望的河,处处可入海洋。希望是什么?是优美动听的歌;是奇丽无比的小诗;是令人神往的意境;是朝露、晚虹、是阳光。
6、希望,是生活中的光明;希望,是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是描绘人生的色彩;希望,是充满世界的阳光。
7、希望是前行的方向标,希望是海航的灯塔,希望是冬天里温暖的火苗,希望是内心深处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希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8、没有希望,生活不会有光明;没有希望,未来不会有憧憬;没有希望,人生不会有色彩。
9、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有了希望,才会产生对未来的向往,才会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德国诗人海涅在一首诗中动情地写道:“严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会给你还来。”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增添前进的动力。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发出“我要勒住命运的喉咙”的壮语,谱写出不朽的《英雄》乐章。
10、希望,是雨后的彩虹,让你为它的出现努力奋斗。希望,是凉爽的清风,为你吹开空中密布的阴霾。希望,是累累的硕果,似乎远在天边,却又触手可及。
11、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12、希望是荒芜沙漠上的一眼泉水,让你在干渴中获得新生,希望是蔚蓝天空中的白云,让你在瑕疵中明白人无完人,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火柴,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温暖 ,希望是一片黑暗中的一丝亮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希望是夜幕中漫天的繁星,让你在夜晚也能感受到世界的精彩
13、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干旱时的一滴水,希望是冬天一杯热水,希望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地。
14、拥抱希望,就是拥抱未来;拥抱希望,就是创造奇迹!拥抱希望,就会增加无穷的前进力量;拥抱住希望,就会增加一分成功的保障;拥抱住希望,就会成为万物的主宰!让我们伸出双臂,紧紧拥抱希望吧!拥抱住了希望,你就拥有了一切!拥抱住了希望,成功还会远吗?
希望就在前方篇3
1、我们必须经常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毛姆
2、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吉伯特
3、对一切人们的疾苦,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普遍的***方法;它是俘虏的自由,病人的健康,恋人的胜利,乞丐的财富。——克鲁利
4、过度的希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度的失望。——博尔赫斯《巴别***书馆》
5、没有绝望便无所谓希望,没有希望便无所谓绝望。——塞内加《致鲁西流书信集》
6、忍耐是涌起希望的技能。——瓦福纳德
7、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尼采
8、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特罗耶波尔斯基
9、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但丁
10、希望是支撑着世界的柱子。希望是一个醒着的人的美梦。——普契尼
11、要学孩子们,他们从不怀疑未来的希望。——泰戈尔
12、希望是坚强的勇气,是新生的意志。——马丁·路德
13、人类的精髓,是心愿和希望。——齐佩尔
14、希望是贫者的面包。——赫尔巴特
15、希望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时才可发芽。
16、我们应该不要让自己的畏惧阻挠我们去追求自己的希望。——肯尼迪
17、拥抱希望是穷人的粮食。——赫伯特
18、希望似阳光,驱散迷雾,照亮前进的道路。——龚世奇
19、幸福的人由希望援助。——米南德
20、强大的勇气、崭新的意志——这就是希望。——路德
21、与其说我们是活在功业里,无宁说是活在希望里。——胡华
22、希望是黑暗中的火光,使人精神振作;希望使沙漠中的绿洲,使人心旷神怡。——陈懿
23、有关于希望的名言名句:希望似阳光,驱散迷雾,照亮前进的道路。——龚世奇
24、希望能给人以力量,绝望亦复如此。 ——托·富勒《箴言集》
25、旧希望欺骗了我们的地方,就存在着希望。——莫里兹
26、人的希望比绝望更强烈,人的喜悦比悲伤更强烈而且持久。——布里奇斯《美的遗言》
27、希望是穷人啃不完的面包。
28、希望在任何情况是都是必需的,如果没有希望的安慰,贫困、疾病、囚禁的悲惨境遇就会不能忍受。——约翰逊
29、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工作,愚蠢的人依靠自己的希望。
30、延搁的希望,会使人心烦;希望之实现,会使生命充实。
31、我们必须对生活先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延续下去,而所谓信心,就是希望。——郎之万
32、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红屋骑士》
33、死亡是最大的祸害,因为它断绝了希望。——哈兹里特
34、希望与忧虑是分不开的,从来没有无希望的忧虑,也没有无忧虑的希望。——拉罗什夫科
35、希望和恐惧不可分离,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没有恐惧亦没有希望。——拉罗什富科
36、希望是人生的***母。——科策布
37、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38、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9、没有希望,就没有努力。——约翰逊
40、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41、对于一切事物,希望总比绝望好。——歌德
42、当干渴的人没有希望找到水的时候,它是很容易受海市蜃楼的欺骗,而徒然在一片又一片的沙漠中去探寻。——泰戈尔《红夹竹桃》
43、不要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一切,至少还有一个希望等待着你。
44、每天都有新日光,每人都有新希望。
45、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伏尔泰
46、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间有一段空间,只能靠希望来通过。——纪伯伦
47、只要一息尚存,一个人就不应当放弃希望。()
48、希望的烦恼,尽管时常发生,但总是没有希望的破灭那么可怕。——约翰逊
49、尽管希望愚弄人,但人仍需要希望,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快乐。——约翰逊
50、希望是一种哄人的东西:当我们因为失望而发怒时,尤是如此;然而总的说来,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乐趣。——哈利法克斯《文集》
51、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莫泊桑
52、如果世界上没有绝望这回事,希望就是人类最伟大的鼓舞力量了。——雨果《九三年》
53、眼前的哀伤,总有一个补救的办法,无论你怎样受苦,希望吧!希望是人的最大快乐。——金斐
54、既有希望,就免不了有失望。——茅盾《蚀·幻灭》
55、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56、从未有过恐惧的人,决不会有希望。——柯柏
57、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终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会出人意外地成功。——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58、如果你不去希望,你就不会发现什么东西超出了你的希望。——圣克雷芒
希望就在前方篇4
2、青年人在希望中生活,在追求希望中成熟。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希望是你的锦绣。
3、春草孕育希望,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心中的滋养;夏荷孕育希望,在“出淤泥不染中”贮存心中的圣洁;秋叶孕育希望,在飒飒之萧条中汇聚心中的归根;冬雪孕育希望,在漫天之素美中饱经心中的飘然。世间无物无不播种希望,他们要创造的是前面的光明,我们更应如此。
4、等待,不是消极地投向灭亡,而是抓紧岁月的希望,让从容镇静的心态引领你走向前方,当等待的旋律幻化成绕梁的清响,希望的交响乐就如天籁般灿烂。
5、生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6、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串起来的一条项链,因此才多姿多彩。
7、当你充满希望时,要想到前面也许就有失望在等待着你;当你遭到挫折对前程或人生失望时,要想到失望之后就是希望。
8、只有乐观地面对失败,在等待的成功的路上越挫越勇,希望之火才会为你点燃。
9、只要勇敢地去推开我们的希望之门,跨进我们的希望之门,我们中就一定会产生第二个贝多芬、海伦·凯勒、霍金的,相信自己,我能行!
10、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青春只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怀抱着一颗希望的种子,生命无时无刻都会散发青春的光辉。让我们用希望照亮前行的路,用希望炼成一颗青春的心,在希望中拼搏,用希望铸就成功!
11、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经历的差异,面对别人的偏见,面对人生的挑战,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许会一无所有,但绝不能失去希望。
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希望之火需要再燃,需要呵护,不致让暴风雨将其熄灭,不致让自己在黑暗、阴冷、无助中绝望。
13、面对希望,人们心中的斗志如大海般澎湃,热情如火山般喷涌,扬起风帆,准备乘万里风,破万里浪,希望的火光招惹得人们勇往直前。
14、怀揣希望前行需坚定自己的信念,因为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15、花朵芬芳,是因为她们怀揣希望开放;雄鹰遨翔,是因为他们怀揣希望遨翔。
16、当我们错过太阳的时候,不要心灰意冷,我们要守住希望,因为还有月亮和星星;当我们又错过月亮和星星时,不要自暴自弃,我们要看到希望,因为明天还有太阳;当我们什么都错过的时候,也不能放弃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17、没有希望的人生会让人失望,希望之后有失望就会让人萌生新的希望。生活不是一副呆板的平面***,而是一座立体的雕塑。
18、人活在世上,可以没有很多,却惟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下来的重大价值,是人类进步的不竭源泉,是成功与胜利的必要保障。有希望之处,生命生生不息,光明长存于心。
希望就在前方篇5
鲁滨孙自从漂流到了海岛上之后,就在岛上住了二十年,他坚强地活了下来,终于又回到了文明社会中去了。
我听一则新闻报道;一位老人的了癌症,医生说他只有一个月的存活期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绝望,在以后的的生活中,他觉得自己活得比一个月长,甚至更长,他用笑容面对每一天,他的家人都细心得照顾他。还让他每天都过的十分幸福。
我想,就因为这位老人知道希望就在钱放,只要他努力去争取,就能过活的更长。结果,他活了3个月,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我想这就是希望就在前方的意思!
就是因为许多人在希望中得到勇气,才脱离自己的困境,重燃生命的希望。我们不管在什么苦境中,都要学会自己生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下去,坚强的活着,希望就会来到你身边。我们要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找到重燃生命的火光,找到通往光明的钥匙。
希望就在前方篇6
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在这个宗旨的感召下,从1989年3月启动以来,希望工程在多方的关注与参与中走过了20多年。
从救助第一个失学儿童张胜利开始,至今希望工程已经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这不是一笔巨款,却点燃了数以千万计贫困失学儿童的人生理想,让他们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殿堂。
20年时光飞逝,我们这几位当年的创办者都已经陆续离开了希望工程,受到捐助的孩子也一批批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各自的岗位,但是希望不灭,这项开启中国公益事业之门的“工程”在这块土地上种下了奉献的种子。
希望工程的由来
1989年5月,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按有关规定我也到了从团中央机关“转岗”的年龄。但当时内心总感到对共青团的责任未尽,感情难舍。当时正值团中央体制改革,而我在《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中,曾经提出建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青少年事业筹集资金。
我当时的想法是,整体改革不好推动,何不搞局部突破,“杀出一条血路”。况且,这项出自自己调研报告中的工作,我很想亲自去尝试。5月18日,团代会刚刚闭幕不到10天,我就向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奇葆请缨筹备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我和郗杰英(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李宁(现青基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现青基会常务副秘书长),是青基会成立之初仅有的四名成员,守着10万元注册资金和一万元启动资金,在团中央组织部我的办公室里共同为青基会的未来勾画蓝***。
这四人中,杨晓禹和郗杰英都曾参加过中央讲师团到偏远地区支教,支教地区的贫困落后、当地因贫辍学的孩子那渴望的眼神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似乎是当时头脑发热的举动,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团中央10年的工作经验和对青少年问题的深入了解,也让我们在选择项目时马上做出判断,中国青基会要做一件有社会动员力的事情,它既不是传统的思想教育,也不是许多人热衷的时髦活动。几经商议,开展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募捐活动成为我们的共识。
“希望工程”应运而生
说到“希望工程”这四个字,还颇有一段故事。当时我们四个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名字概括即将启动的这项活动,募捐信已经起草好,名字是“春草计划”,不过,我们都不满意,觉得这个名字难以表达全部的含义。一天夜里,“希望”一词跃入我的脑海――孩子是希望,教育是希望,我们这个项目也一定充满希望。第二天,郗杰英又把“计划”改为“工程”,“希望工程”这个影响了中国人慈善理念的名词就此正式诞生。
1989年10月30日,青基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我们就这样踏上了为失学儿童圆梦之路。
在1980年代人们的思维里,尚无慈善、公益的概念,如何号召人们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成为我们的首要问题。后来,我们的工作人员从新华书店买来《邮***编码大全(工业企业卷)》,按照上面的地址自己抄写信封邮寄。几十万个信封,上班抄不完,下班以后每人再带一大摞信封回家接着抄;不但自己抄,还让家里人帮着抄。我自己也不例外。
“希望工程”启动初期,我们自己对公益事业的内涵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力也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这些寄出去的信还是起了很显著的作用,每一批信寄出去后半个月左右,都会掀起一个捐助的小高潮。大约在发了20万封信之后,基金会收到了将近20万元捐款。20万元,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得的!
爱心模式的发展
1991年到1994年,可以说是希望工程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大发展时期。在这几年里,我们经历了几个节点,有喜悦、有挫折、有挑战、有收获,但总是向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前进。
“……陕西省镇安县贫困地区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卿远香,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去年父亲病逝,母亲带着她和不足四岁的妹妹过着艰难的生活。她失学了,白天喂猪、砍柴,晚上拿出珍藏的课本自学。期末考试到了,她匆匆干完活,跑到学校,在剩下的半堂课里认真地答完考卷。在考卷的末尾,她含泪写下四个大字:我想上学!”199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希望工程”的募捐信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广告版位上。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募捐广告。
其实,这是我一天夜里翻报纸时的突发奇想。然而,希望工程的宣传力和公信力却从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1992年,希望工程“大眼睛姑娘”的宣传照片将希望工程带进了更多人的心里,更多的目光聚焦到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这一年,希望工程的救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我们一直沿用了这样的动员方式:“捐20块钱,也就是为一个孩子交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能得到一个孩子的感谢信。”这只是表达感激的一种方式。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上海研究所的施慧琴写来的信,希望“建立一对一救助,我希望你告诉我救助的是哪个孩子”。
看到这封信,我很有感触: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透明度;另一方面满足了捐款人的成就感,也让捐款人可以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进一步帮助,同时有利于动员其他人捐款。
1992年,“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正式启动。从此,一对一捐款,让捐款人参与到项目中来,成为“希望工程”的重要模式。这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个新挑战。当时虽然已经配备了办公电脑,但是各个办事处之间并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大家在按照捐款人意愿为其寻找合适的捐助儿童时,只能把表格摊在办公室,甚至走廊的地板上,蔚为壮观,却也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堪重负。有人甚至建议,不要再扩大规模了。
但是,面对公众如此高的捐赠热情,又怎能因为技术瓶颈而致使整个项目停滞不前?我们请航天部研究院专门为希望工程开发了一套电脑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青基会范围内使用。这在全国范围内是很先进的,我们终于鸟***换炮了。
北京中医学院卫生管理系的青年教师刘新社是第一个赶到青基会捐款的。他将200元交给工作人员,“我老家在陕西,过去上学也是非常艰苦的。我救助一名孩子,一方面是对失学孩子的心意,同时也是对家乡的一点心意。我有个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你们最好帮助选择一名失学女孩,让她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希望工程不仅成为一种行善的途径,也让中国人的手足之情体现在了日常生活中。助人自助,正是一切公益慈善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人们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付出的是金钱,收获的是精神。如果把对希望工程的捐款也看成一种消费的话,那就是一种精神消费。捐款是无偿的,没有买到物质商品;捐款也是“有偿”的,捐助人“购买”到了受助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精神满足和快乐。我碰到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自己不满周岁的孩子来青基会,以孩子的名义捐款,她说,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奉献爱心”这个现在已经为人熟知的词,通过希望工程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我曾在1993年为希望工程制订了短期发展目标,即“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在328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普遍布点实施救助。到1995年,每年将至少为10万名失学少年提供助学金。对少数确有培养前途,而家庭又特别贫困的中小学毕业生提供特别助学金,支持他们继续深造,直至中学、大学毕业。”这个当初看来雄心勃勃的计划在1994年便已成为现实。
1994年是国际家庭年,我们推出了“1+1助学行动”――由一个家庭救助一个失学儿童。这一年,救助儿童突破了百万,是过去历年总量的一倍。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并没有只追求金钱物质,也一定有追求精神道德的需求。希望工程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带给社会一股清新的空气。
回望这20年,参与不仅让希望工程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也让接受资助的孩子心怀感恩。第一个接受资助的失学儿童张胜利,现在已是当地一所希望小学的校长,希望工程于他,已然融入生命。“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刚刚结婚,当初她给男朋友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答应她每月工资的一部分用于捐给希望工程……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都已经真正地成为了社会公益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香港名誉保卫战
对于希望工程来说,它诞生于我国公益慈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的年代,在运行的过程中,诸多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隐患逐渐暴露出来。1994年,我便总结了隐患,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确保这个中国第一个对失学儿童进行救助的公益组织能够更加健康,走得更远。
希望工程的品牌意识树立得很早,我们很早就进行了商标注册,加强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资金的管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告诫我:谤随名高。
1994年,《壹周刊》发表文章诽谤希望工程,极大地损坏了希望工程在香港的信誉。这也是希望工程“隐患”之一,我们决定在香港高等法院《壹周刊》。打这场官司的确是要冒很大风险,但我心里很坦荡,一定要打好这场官司,讨回清白,同时让希望工程更加透明,得到社会更大的信任。
这个马拉松官司前后打了6年,直到2000年3月13日才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审理。这时候,我们已经为这场官司支付了数百万元的诉讼费。胜诉了,这笔诉讼费由对方承担;如果败诉,不仅诉讼费无处“报销”,还要赔上对方的开销,加起来就是一两千万。庭审期间我们住在香港华润大厦18层,很多人都还记得我当时的话:“如果败诉,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2000年6月20日,香港高等法院钟安德大法官做出判决: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胜诉;判被诉人赔偿原诉人损失港币350万元整,并须付原诉人法律费用。大法官在判词中写道:“面对黄先生(对方大律师)的全面盘问,本庭相信徐先生及杨先生(原告两证人)的证词在有关责任方面是完全可靠及可信的”。
我曾就1994年2月香港《壹周刊》发表诽谤希望工程文章一事,对香港《明报》记者说:“我们‘希望工程’的所有人都深知生于忧患的道理,一直临深履薄,战战兢兢,如同在天堂和地狱间走钢丝。但我坚信,‘希望工程’不会被别人打倒,只会被自己打倒。”至今,这个理念支撑着希望工程干净、透明、健康地向前发展。
希望工程从开始到今天,青基会平均每天接受捐款数十万元人民币。支撑这种信任的正是我们的道德诚信。
希望就在前方篇7
1、时代的变迁,生死的轮回,历史长河滔滔,积淀下无尽的爱恨情愁。随着光阴的流逝,爱会退热,恨会淡化,情会漠然;愁,更会深埋尘埃。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唯有希望得以曼延。
2、我们是凡人,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但“乌云上面有晴空,风雨过后是彩虹。”只要拥有那一盏心中不灭的灯,心中充满自信,人生充满勇气,大胆朝前走,就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永不消失的希望,在向我召唤!
3、我希望,我能变成金色花,在静谧中为母亲祝福,但我能吗?我希望,我能变成一只自由的小鸟,在快乐中触摸云层,但我能吗?其实,我只希望,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4、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线,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情澎湃,哪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
5、希望,吹动了梦想的风玲;希望,扬起了愿望的旗帜;希望,开启了希望的大门。
6、拥有了希望,就拥有了自信;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勇气;拥有勇气,就不怕从头再来。
7、希望,在蝶破蛹而出时绽放,在鹰展翅飞翔时隐现,在黑暗袭卷而来是释放。
8、是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而希望又不等于现实,并不是每个希望都能变成现实,有希望就必然会有失望。
9、希望,一个多么阳光的词语;希望,一个多么美妙的词语;希望,一个多么神奇的词语;它,是一位智者,给了我们一把钥匙,去开启我们的希望之门!
10、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有勇气和耐心去面对。请把每一天当作新的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避这一天也许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你,请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就会倍加珍惜。
11、在失望时萌生希望,就会让人驱散心中的浓雾,拥有一片湛蓝的晴空;让人摆脱沉沉的阴影,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失望让人压抑、痛苦,备受折磨;希望让人振奋、欣喜,跃跃欲试。
12、许多时候,我们乞盼一生充满希望而不懂得生活还会有失望。()其实,人生之路是由希望和失望铺筑的,失望连着希望,希望也连着失望。
13、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14、无论你身处何方,希望始终伴随着你,要有一对善于发现希望的眼睛和一双勤于捕捉希望的双手,才能走向成功。
15、失望因为有希望而不会绝望,人生全是希望也不会有希望。失望和希望是双胞胎,几乎从不分离。愚昧的人被压在失望的高山下感伤和叹息;明智的人会从失望的山下向山上攀登,看到另一片天地。
16、希望与失望总是形影不离,结伴而行的。
17、寻找希望只是开端,把握希望才是过程。当你看到了希望并不意味着你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当你真正把握了希望,你才真正胜券在握。
希望就在前方篇8
1、如果你想拥有的更多,那希望就不应寄托在别人身上。
2、希望,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为之流泪,为之流血,甚至为之而死的愿望。即使希望不能够实现,我们也要努力。因为,希望是我生活的动力。
3、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看到生的曙光;它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胜的朝阳;它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力挽狂澜的可能。
4、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一种渴求;希望是死对生的一种企盼;希望是寒冬对春的一种向往。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生的钟摆,须臾停止不得;希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光芒四射。如果低下头表示失望,那么昂起头便是希望。希望的路,千条万条;希望的河,处处可入海洋。希望是什么?是优美动听的歌;是奇丽无比的小诗;是令人神往的意境;是朝露、晚虹、是阳光……
5、希求 神往 满怀希望迫切希望由衷希望殷切希望梦寐以求
6、以希望为翼,以理想为导航,飞向成功的怀抱。叩亮希望之灯,梦想亮着,前途光着,纵使奇险险壑耸立着,惊流急滩阻挡着,又何惧之有?
7、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在病痛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健康?在挫折中,是什么领导着你再振雄风?是希望,是希望,仍是希望!
8、我们都应拥有希望,因为人生在世是不能没有希望的,希望是一种寄托;希望是一种诱惑;希望是一种期待。
9、企足而待引颈翘首枯苗望雨不负众望憧憬未来悠然神往
10、凭空设想前途无量前途远大魂索梦牵 想入非非
11、有希望不一定就能成功。寻找希望只是开端,把握希望才是过程。()当你看到了希望并不意味着你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当你真正把握了希望,你才真正胜券在握。
12、希望不一定会实现,但我们要敢与希望,并为之奋斗。
13、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顽强地生活在世界,凭的是信念,凭的是毅力,更是凭着希望的力量!被称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身残志坚,扼紧命运的咽喉,靠的是恒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时候被老师无情地骂作“蠢材”的爱因斯坦成为二十世纪风靡全球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借的是勤奋,借的是认真,更借着希望的力量!
16、渴望 希望 巴望 愿望 盼望 期望 指望 夙愿 甘愿 意愿
17、只要梦想还在、希望还在,生活中便没有失望与悲哀。
18、企望 期待 企盼 企及 企求 企*** 志愿 渴求
19、欲望 厚望 热望 失望 绝望 众望 无望 初衷 憧憬 希冀
20、清优淡雅的小溪,奋斗不息,因为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浓艳的鲜花,芬芳四溢,因为满园春*是它的希望;飘逸凌空的白云,淡墨浓彩,因为点缀美丽晴空是它的希望。
21、心中的希望,如此魅力无限,令人义无返顾。心中有希望,就必定能成功,只因为着这心无旁骛的眷恋,成就于千百般的奋斗之中。
22、正如黑暗过去总会迎来光明一样,艰辛之路的尽头必定是永远的幸福。
23、急不可待念念不忘孜孜以求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翘首以待
24、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帆,请不要失望,因为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失望,相信春还在。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总有坎坷挫折,当失望落魄的心情接踵而至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人生犹如四季的变迁,此刻只不过是人生的冬季而已。若冬天已来,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和失望斗争,我们就不会失去成为胜利者的机会,希望就会变成现实。
25、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26、当拥有了希望,无论怎样的黑暗之中也会看到光明,无论怎样的痛苦也会感到快乐。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希望就是像无边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
27、只要不失去希望,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希望就在前方篇9
1、如果你想拥有的更多,那希望就不应寄托在别人身上。
2、希望,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为之流泪,为之流血,甚至为之而死的愿望。即使希望不能够实现,我们也要努力。因为,希望是我生活的动力。
3、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看到生的曙光;它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胜的朝阳;它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力挽狂澜的可能。
4、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一种渴求;希望是死对生的一种企盼;希望是寒冬对春的一种向往。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生的钟摆,须臾停止不得;希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光芒四射。如果低下头表示失望,那么昂起头便是希望。希望的路,千条万条;希望的河,处处可入海洋。希望是什么?是优美动听的歌;是奇丽无比的小诗;是令人神往的意境;是朝露、晚虹、是阳光……
5、希求 神往 满怀希望迫切希望由衷希望殷切希望梦寐以求
6、以希望为翼,以理想为导航,飞向成功的怀抱。叩亮希望之灯,梦想亮着,前途光着,纵使奇险险壑耸立着,惊流急滩阻挡着,又何惧之有?
7、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在病痛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健康?在挫折中,是什么领导着你再振雄风?是希望,是希望,仍是希望!
8、我们都应拥有希望,因为人生在世是不能没有希望的,希望是一种寄托;希望是一种诱惑;希望是一种期待。
9、企足而待引颈翘首枯苗望雨不负众望憧憬未来悠然神往
10、凭空设想前途无量前途远大魂索梦牵 想入非非
11、有希望不一定就能成功。寻找希望只是开端,把握希望才是过程。()当你看到了希望并不意味着你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当你真正把握了希望,你才真正胜券在握。
12、希望不一定会实现,但我们要敢与希望,并为之奋斗。
13、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顽强地生活在世界,凭的是信念,凭的是毅力,更是凭着希望的力量!被称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身残志坚,扼紧命运的咽喉,靠的是恒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时候被老师无情地骂作“蠢材”的爱因斯坦成为二十世纪风靡全球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借的是勤奋,借的是认真,更借着希望的力量!
16、渴望 希望 巴望 愿望 盼望 期望 指望 夙愿 甘愿 意愿
17、只要梦想还在、希望还在,生活中便没有失望与悲哀。
18、企望 期待 企盼 企及 企求 企*** 志愿 渴求
19、欲望 厚望 热望 失望 绝望 众望 无望 初衷 憧憬 希冀
20、清优淡雅的小溪,奋斗不息,因为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浓艳的鲜花,芬芳四溢,因为满园春*是它的希望;飘逸凌空的白云,淡墨浓彩,因为点缀美丽晴空是它的希望。
21、心中的希望,如此魅力无限,令人义无返顾。心中有希望,就必定能成功,只因为着这心无旁骛的眷恋,成就于千百般的奋斗之中。
22、正如黑暗过去总会迎来光明一样,艰辛之路的尽头必定是永远的幸福。
23、急不可待念念不忘孜孜以求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翘首以待
24、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帆,请不要失望,因为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失望,相信春还在。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总有坎坷挫折,当失望落魄的心情接踵而至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人生犹如四季的变迁,此刻只不过是人生的冬季而已。若冬天已来,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和失望斗争,我们就不会失去成为胜利者的机会,希望就会变成现实。
25、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26、当拥有了希望,无论怎样的黑暗之中也会看到光明,无论怎样的痛苦也会感到快乐。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希望就是像无边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
27、只要不失去希望,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希望就在前方篇10
关键词:素昧平生的友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上帝 爱情 价值观
中***分类号:I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
世界文学史上,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短篇小说《素昧平生的友人》(1923)(以下简称《友人》)与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以下简称《来信》)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女子深情地倾心于男子,却始终得不到对方有效的回应。然而,两位女子在爱情的结局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怀着与对方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见的希望与之永别,后者却在死亡面前与对方绝望地永别。希望与绝望之间,见证着两者的信仰问题,上帝抑或爱情?甚或其它?这也折射出两位作者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
《友人》由一个女子写给一位未曾谋面过的名作家十六封长短不一的没有署名的信组成。在信中女子袒露了自己阅读作家的作品后与作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期盼与作者通信交流,却得不到任何只字片言。在无望地等待中,她在最后一封信中表示“永别”。《来信》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信。这位少女十三岁时就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作家对她始终不存丁点印象。直到他俩的孩子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
在单恋的感情中,两位女子不仅都采用了书信体的表达方式,并且在感情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两位女子在未认识对方前,皆在梦中梦到过自己的心上人。在爱情的等待中,两人同样的痛苦与无望。虽然两位在单恋中受尽了等待的折磨,但是两人却不约而同地表示,不但不责怪、怨恨对方毫无回应,反而对对方充满了感激之情。
一个是有儿有女的已婚妇女,一个是未婚的年轻女子,在爱上名作家之前,自身的生活状况是孤寂、压抑的,心理的情感需求是缺失的。《友人》中,女子生活的自然环境让人压抑,就是在精神上,也是孤寂的,既无男友,也无女友,与亲属极少通信,甚至对家庭和子女,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全部的生活。而《来信》中,在作家R出现前,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与寒酸的母亲过着清苦的生活,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窘迫、孤寂。根据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作家是女人的“他者”,是她的“镜像”。所以,当《友人》中的女子阅读了作家的新作后,感觉两人在世界上所共有一个灵魂,迫切想与对方交流,一场精神之单恋不可避免;而《来信》中的那个还未正式登场的作家R,对这个生命还没开始的小女孩产生了难以想像的迷人的吸引力,此后,她执拗地沉迷在单相思的苦恋中,苦心经营着她那毫无回报的爱。
据上所述,两位女子的爱情发展中的表现是类似的――等待、痛苦、感激,爱情发生前的自身状态是相似的――精神上的孤寂、压抑,爱情的性质也是同样的――单方面的思恋与爱慕,然而,她们各自的感情结局却大相径庭。由于这个“他者”的“镜像”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友人》中的女子在一个多月的苦苦等待没有回应后,不再写信给对方,结束了这场单方的爱情。而《来信》的小女孩,十三岁时爱上作家R之后,多年来,她的爱情有增无减。直到孩子死后,自己也濒临死亡,她才将这段单方的充满激情的苦恋写信告诉了对方,而对方对此一无所知。
为什么两份感情的轨迹是相似的,而最后的着落点却大相径庭呢?
《友人》中的女子届时享有一份安稳的婚姻生活,丈夫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对丈夫流露过一丝不满,她的感情世界并非完全真空。生活与感情的阅历,使她没有丧失最后的理智,在一个多月的痛苦单相思后,不但没有产生与对方非见面不可的念头,而且最后选择了放开。《来信》中,小女孩爱上作家R时,年仅十三岁,一无所知,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或许可以说,这个小女孩从爱上作家R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她未来的命运结局。
这个解释不够充分。因为在关乎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中,不免有已婚有子的女子为了爱情,抛夫别子,忍受世俗的舆论与压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自己的爱情。那么,这其中核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来细细比较一下两篇小说的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再过十五年、二十年后,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既没有您也没有我了。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上相会吧!谁能肯定没有另一个世界呢?要知道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梦也并不了解。那种想像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称之为我们的那种想象力、我们的那种臆想、我们的那种幻觉,果真是我们的吗?当我们竭力去同某一个灵魂结合时,就像我竭力想同您的灵魂结合,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志吗?(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
永别了。或者不,毕竟是再见。”――《友人》①
“照我说的去做吧,亲爱的,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一个亲爱的死者做一台弥撒一样。可我已经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只愿在你身上继续活下去……,……我爱你……永别了……”――《来信》②
在前一段文字中,女子怀有一种希望,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与自己爱慕的人的灵魂结合。这个可能性,至少在这个女子看来,是存在的。“于是,两种世界形态在他面前出现了:现存的世界与超验的世界,用基督教的语言说,就是现世的世界与上帝的世界。”她最后选择的“永别”只是“再见”的代名词。这份希望使得她之前等待过程中绝望的色彩减轻了不少,毕竟,“此世的绝望成为彼岸的希望的摇篮。”③
而在后一段文字中,女子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她不相信天主,不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不相信这个世界有此岸与彼岸之分。她的世界只是一重世界。她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爱情,但这份爱情是单恋,是根本无望的,如此,女子将之前十几年来等待对方有效回应的绝望再一次推向了极致。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位女子在所遭遇的爱情面前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她们内心的生活价值观完全不同,前者坚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信仰上帝,而后者却将一生的赌注全押在爱慕的男子身上,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
因此,在遭遇同等性质的爱情面前,《友人》中的女子在等待对方回信的过程中虽然痛不欲生,但是她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不管我如何再三再四地叫自己相信不会有信来,我没有什么可等待的,可我还是在等待:谁能担保一定不会来信呢?唉,要是我能确切知道您决不会来信,该有多好!倒也可以死了这条心!然而,不,不,我还是指望情况不致坏到这个地步。我怀着希望,我要等待。”④这位女子心中信仰上帝,只有上帝才知道一定来信或一定不会来信,因为“上帝是区分善恶的价值根据。”“在现世恶中承负恶而又不被恶吞噬的希望,来自上帝在现世恶中受苦的爱。”⑤所以,女子有理由怀着希望等待来信。
而《来信》中的女子,一次又一次地接近作家R,希望对方能认出自己,仅仅是认出自己,并非奢望对方爱上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尤其是她的孩子去世后,她已是彻底的绝望。这个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的女子,忽视了身边无数宜人的风景。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她只陶醉于爱情,忽视了宝贵的亲情。又在众多可能性的爱情中,她只选择了对作家R的爱情,不仅年轻时拒绝了其它年轻人的追求,甚至有了孩子后,也放弃过稳定富有的婚姻生活。当最后的希望――孩子死后,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苦伶仃。这个女子同样是怀有希望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家R能注意到她,会认出她,爱上她。她的希望是在未来,但这个未来存在现世中。这种希望其实就等于绝望。“以为凡高等动物,都从幼到壮到老到死地过去,希望在将来,老的、旧的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无异于说‘希望’的原则是生物性原则。希望的根据基于自然生命法则,生命的自然代谢就是历史的价值尺度,恰是启蒙诉求的价值根据。希望的意义就在生命的自然更进,这是一种什么了不起的思想?”⑥
现世是无望的,“自然世界的存在对人来说是陌生、冷漠、甚至是敌对的,那些自古被人们尊为神圣的东西,对人来说同样是陌生、冷漠、甚至敌对的――因为它们显得是对生而受苦的人的惩罚。这种双重陌生、双重异在的思想引出这样的生存感觉:活着,但却被判了莫名的罪,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澄清自己存在的感觉。”⑦所以,真正的希望存在于神义的世界。因为相信另一个世界,《友人》中的女子是在现世的绝望中心怀神的希望;因为不信天主,《来信》中的女子是在现世虚妄的希望中走向绝望。两者皆是必然。
文学创作是作家精神世界的投射。这两篇貌似类同,实则有着本质区别的作品恰恰反映了两位作家价值观的不同。
蒲宁和茨威格同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同样对人类的堕落痛心不已,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国外流浪经历,并都客死他乡。蒲宁虽出身贵族,却在非贵族的环境中成长,早期外部环境就很不稳定的经历,使他遁入了内心世界。他质疑理性,并坚信上帝才能解开世间的谜团。而茨威格作为西方的犹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精神上的压抑感和屈辱感,也没有任何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限制,使他和众多的西方犹太人一样,感到他们所处的天地是一个富有希望和光明的天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此,他渴求的安宁、太平,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外部世界的。⑧当外在环境突然动荡不安时,他的内心也随之焦灼不安,却又找不到安宁的坚强依靠,也无法做到转向完全信仰上帝以求心灵的庇护。他作品中的很多主人公也不是虔诚的上帝信徒,不是通过向上帝忏悔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取内心的安宁。内心的躁动不平可能是茨威格有大量的兴趣探究各式各样的心理世界(尤其是激情似的爱情)的原因之一,然而,文学创作却抚慰不了这位敏感作家内心的不安,对外部世界怀有的希望总是虚妄,而内心世界的希望又无从建立。二战期间,他在绝命书中写道:“在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说来业已沦亡和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业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了。……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⑨茨威格怀着与《来信》中的女子类似绝望的心情,走向死亡。“某些诗人出于对自杀和杀人现象的不忍之心,对人类的信念产生了普遍的怀疑,普遍的怀疑反过来逼死了这些诗人。”⑩茨威格最后的自杀似乎也诠释了他对信仰上帝的怀疑。
心中信仰上帝,才不会彻底地放弃希望。蒲宁和笔下《友人》的女子,在绝望中仍怀有希望,才使得《友人》比《来信》仅从标题上看就显得更加温情。这也是蒲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八十三岁的高龄辞世、而茨威格在他国受到很高待遇的情况下仍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注释:
①④【俄】伊凡•蒲宁、戴骢主编.蒲宁文集.合肥:安微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第124页.
②【奥】茨威格、张书玉译.永不安宁的心.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