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歇后语10篇

常用歇后语篇1

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者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像;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常见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歇后语1、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2、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3、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4、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5、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6、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7、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8、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9、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10、按方抓药——照办

11、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12、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13、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14、案板顶门——管得宽

15、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16、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17、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18、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常见歇后语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常见歇后语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常见歇后语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车--------谁敢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常见歇后语1.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2.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3.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4.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5.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6.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7.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8.下巴底下支小锅——吵(炒)嘴哩

9.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10.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11.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12.大麦去了皮——白人(仁)

13.大胡子——难题(剃)

14.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常用歇后语篇2

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5、猫哭耗子————假慈悲

6、饺子破皮————露了馅

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8、对牛弹琴————白费劲

9、八仙聚会————神聊

1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11、板上订钉————跑不了

12、背鼓上门————讨打

13、草把做灯————粗心(芯)

14、竹笋出土————节节高

1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1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1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1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常用歇后语篇3

摘 要: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创造,俚趣横生,生动形象,口语化强,使用广泛,是一种草根文化,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了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方言 晋语 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关于歇后语,《现代汉语词典》(6版)的解释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半部分像谜语,后半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于全有《P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一文概括歇后语的特点为: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在书写中,歇后语两小句之间常用破折号分隔。内蒙古西部方言存在大量的歇后语,研究程度还不够,所见的内蒙古歇后语资料主要是地方文化学者,在编纂内蒙古地方志资料、方言资料过程中对歇后语做的搜集整理,截至目前还没有专著出版。歇后语作为地方文化和方言研究的重要语料,对了解一些地区的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很有价值,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年轻一代受普通话影响越来越多等原因,歇后语的使用在逐渐减少,对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的研究显得很有意义。

一、方言歇后语的文化特征

(一)反映了草根文化的特征。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自己创造、自己使用,反映了草根文化,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来自底层。用口语化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和语料而成的歇后语,带着普通老百姓的烙印。例如厕所里的名言: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厕所里面跳高――过粪(分)。这些歇后语很俗气,带着深深的乡土气息,一般在口语中使用,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很少用,算不上“阳春白雪”,反倒像“下里巴人”,不过俗有俗的好处,听起来不费力,甚至会让人忍俊不禁。

(二)反映了语言游戏的特点。内蒙古西部方言俚语中有许多调侃、挖苦、警示的内容,有语言游戏的成分。例如:“半夜想起朝南睡――想起哪出是哪出”,批评别人不做规划,想干什么干什么;“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讽刺别人没有前途;“坟塬上的耗子――吃鬼”,讽刺别人显摆;“裤带上别个死耗子――假装打猎的”,讽刺别人“能装”;“老奶奶上鸡窝――奔蛋(笨蛋)”,说别人是笨蛋;“耗子掉了面瓮了――一看一个白瞪眼”,批评别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些歇后语听起来妙趣横生。歇后语创作主体是老百姓,他们可能没有特别高的文化,但是生活阅历丰富,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歇后语,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使得许多不可言传的事情、深奥晦涩的道理简单通俗地表达出来。他们把歇后语视作一种语言游戏丰富生活情趣。人们通过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使得交际中充满俚趣,但又能说明问题,使对方明白。从语体风格看,方言歇后语更加口语化,更加形象生动、充满趣味,在调剂语言生活、丰富交际的趣味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交际中用歇后语,虽然有时有讥讽、挖苦、警醒的意思,但是对方不会生气,在诙谐友好的气氛中,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不伤和气。

二、歇后语与方言

(一)歇后语中运用了方言词汇。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反映了地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增强了交际的趣味性、生动性、通俗性,是先民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内蒙古西部方言词汇。这些词汇,本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而其他方言区的人听起来则比较困难。通过方言歇后语交流,增强了“乡音”的吸引力,也使交际更容易明白。如:黑老鸹死了八年――嘴还硬着呢;菜盘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吃上山药跑肚――拉圪蛋了。“黑老鸹”指的是“乌鸦”;“扎猛子”指的是“翻跟头”,“拉圪蛋”指的是“闯祸了”,这些词语都是内蒙古西部方言词,其他方言区的人们听起来难以理解。

(二)歇后语中利用了方言语音。谐音双关是歇后语常用的修辞。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谐音不是按照普通话发音谐音,而是按照内蒙古西部方言的发音。如:剃头不蘸水――甘肃。“剃头不蘸水”,就是“干着削”,“削”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发音为[?揶y?藜?揲],“肃”发音为[?揶y?藜?揲],“削”和“肃”谐音。又如:厕所里开拖拉机――烦死;厕所里面拉电灯――找死。内蒙古西部方言大部分地区s、sh不分,所以“死”、“屎”两字同音,利用方言语音特点,使得歇后语更具方言味。

(三)使用了方言地名。方言歇后语中使用了当地地名。如:准格尔旗的海红子――大小也是个圪蛋;后山的天气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东风压倒西风――东胜。“海红子”、“圪蛋”是方言词,“海红子”是海棠的一种,“圪蛋”本意是“蛋形物”,这句歇后语中的意思是:“大小是个东西”。内蒙古西部区以阴山为界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靠南,比后山温暖,后山则风大寒冷,天气变化大。准格尔旗是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旗;东胜是鄂尔多斯市的市***府所在地。准格尔、后山、东胜都是内蒙古西部地名,歇后语中使用地名会使交际更加亲切,拉近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三、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一)歇后语与农耕民俗。中国有着漫长的农业社会史,中国农业人口曾经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内蒙古西部的百姓很多是明清以来走出口外垦荒的农民,他们走西口带来了家乡的方言。之所以走西口是因为在农耕社会里,没有土地就难以生存,于是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口外开荒种地,可以称之为“明清之际的西部大开发”。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所以语言生活也与农业社会息息相关。农村的语言生活非常丰富,在歇后语中得到了反映:

1.歇后语与家禽、家畜、鸟虫等。如:贱蛤蟆掉羊圈――招毛没毛,攒粪没粪;***猪领儿――来几个算几个;***猪上树――大有进步;公鸡放屁――没多大雄气;背朝手进鸡窝――不捡蛋(不简单);癞蛤蟆踢飞脚――想露露花腿腿;二大妈***――咕不得咕(顾不得顾);公鸡哈料子――兜展了;半夜拉驴――溜鬼;驾辕骡子扭屁股――挪挪对对不上套;马高蹬短――上下两难。以上歇后语中出现了贱蛤蟆、母猪、公鸡、驴、骡子、马等与百姓农耕息息相关的词,通过这些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鸟虫等做比喻进行说明,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生活。

2.歇后语与农具。如:耗子拉木钎――大头还在后面;狗粪叉掏屎――硬手。木钎、粪叉是农民常用的农具,语言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歇后语中用木钎、粪叉,反映了农具的使用情况。

3.歇后语与农作物。如:麻秆挑水――承担不起;刺苗遇到枣核――针锋相对;荞麦皮喂牲口――不是好料。麻秆、刺苗、荞麦皮等都和农作物有关。人们用自己农耕中的作物做喻,说明道理,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二)歇后语与礼俗。“童男童女掉水里――衣服湿了架架不倒”,童男童女是丧葬中的纸作,用纸张糊成的童男童女的模样,掉到水里纸湿了但是支撑的架子是高粱秆做的,不会湿;“棺材里露头――死不要脸”,人死了会装殓入棺材,但是被装到棺材里了还把头露出来,意思是死了不要脸,语义双关,另一层含义为“死不要脸”,是詈辞。

(三)歇后语与饮食民俗。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不少歇后语运用了与日常饮食有关的内容说明道理,很接地气,简单明了。例如:风箱板隔锅盖――冷气一受热气一受;白吃果子――嫌酸;地皮菜遇上闷森森雨――抖的锡展;豁牙子啃西瓜――尽道道;黄河下豆面――碗大汤宽;面条子不熟――欠煮;锅盖揭早了――生的;雀头炒菜――尽嘴;馅饼抹油――白捎;水缸里刮台风――无影踪。“抖的锡展”比喻很舒服,很惬意;“道道”指的是啃西瓜留下的牙痕。以上歇后语中出现了“锅”、“果子”、“地皮菜”、“菜盘子”、“西瓜”、“豆面”、“面条”、“锅盖”、“馅饼”、“水缸”等和饮食相关的词汇。这些都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器物,常用的饮食,反映了内蒙古西部饮食文化。

(四)歇后语与服饰民俗。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皮裤没毛,就是棉裤太薄);数九寒天穿裙子――美丽冻人(美丽动人)。让晒盼鞑康厍地处北疆,天气寒冷。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根据《乌兰察布盟志・气候》中记载:乌兰察布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3℃~-17℃。全市冬季极值为四子王旗的-39℃。寒冷期(日平均气温≤0℃)大部分地区从10月末开始到翌年3月末4月初结束,长达五个月。冬季风速大,大风日数多,并经常有冷空气入侵。这么漫长的寒冷天气里,穿着自然丰富,种类分得也很细致,如:内蒙古西部人们的裤子,有打底裤、秋裤、二毛裤、棉裤、毛裤、皮裤、单裤、线裤、绒裤、护膝等多种,从名称上都可以一窥内蒙古西部裤子的分类。歇后语用了皮裤、棉裤、裤子来做比喻,贴近生活,容易理解,是内蒙古西部服饰民俗的反映。

四、结语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素材,活跃了人们的交际,使得语言表达更生动、有趣。但是应该注意到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因为记录少、整理少,挖掘少,很多歇后语已经消失,年轻人已经不怎么使用,需要方言学者和地方文史专家搜集整理、传承、保护。

注:

语料来源:孙荣编著《鄂尔多斯汉语方言集锦》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李景泉《清水河方言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胡云晖著:《敕勒川方言俗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年;语料提供人:章晟、任国华、胡鹏飞。

参考文献:

[1]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1983(7).

[2]乌兰察布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兰察布盟志[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8):3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6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439.

常用歇后语篇4

关键词:《***》;歇后语;连用;艺术效果

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化语言现象,它带有很强的俗文化的特质,因为它常出现在现实语言中的口头语中。而在《***》一书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据有人统计《***》歇后语共有二百二十余条,这恐怕是任何一部小说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意义和样式有所不同的歇后语,它不仅很好的应和了这部书的语言风格,而且这其中有的歇后语的独特使用,形成了它独特的语用风格。

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歇后语中有这么几处典型而独特的歇后语连用,这是典型的“***”式的歇后语运用。以下就《***》歇后语连用方式形成的不同的两种典型用法加以举例分析。

一、格式连用歇后语

《***》中出现的很多歇后语绝大多数是单用的。如:马蹄刀木杓里切菜一一水泄不漏,卖粉团的撞见了敲板儿蛮子叫冤屈一一麻饭胳胆的帐,山核桃——差着一哩等在书中都是由某一人物就某一事而使用的歇后语,使用的格式单一,意思有明显的针对性。

与上面所示不同的是在《***》一书中却有与其它作品不可多见的连续使用歇后语语用现象。

例如:

金莲听了,一声儿没言语,使性子回到上房里,对月娘说:“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刚才在门首站了一回,见陈姐夫骑头口来了,说爹不来了,醮事还没了,先打发他来家。”

(第三十九回寄法名官哥穿道服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这里连用的三个歇后语能巧妙地将意思连串起来,既单独有意,又贯穿一气,使要表达的意思得以增强,而又不显零散,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展露无余。在时间上和语意逻辑上都显得那么自然,似乎有一种推移,而把人物的思想推到了一个极端,产生了急剧的炫染力。

“起得早——痴心地等——彻底绝望。”的脉络,一个使性的人——潘金莲,就这样遭到了一次彻底的打击,而这艺术性的表现却全包含在三个很通俗的歇后语中。

又如:

骂的人那绝情绝义。怎的没我说处?改变了心,教他明日现报在我的眼里!多大的孩子,一个怀抱的尿泡种子,平白扳亲家,有钱没处施展的,争破卧单——没的盖,狗咬尿胞——空欢喜!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做亲时人家好,过三年五载方了的才一个儿!”(第四十一回两孩儿联姻共笑嬉二佳人愤深同气苦)

同样是三个连用,而这里却又有微妙的差别,除了语言的自然顺势外,也有着一种情绪纠结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中间的铺设“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使语式既做了回环,又增添了叙事的补充,形成的对比,又在“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恨恨中显示了人性的阴暗、歹毒、怨恨,统统活现。

再如:

“话说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贼***妇!我只说你日头常响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跌了蛋一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李瓶儿这边屋里分明听见,不敢声言,背地里只是掉泪。”(第六十回李瓶儿病缠死孽

西门庆官作生涯)

如果说前面的只是三个,而在这里却出奇地增到了四个歇后语连用,四个歇后语的妙处莫过于刁钻泼辣的潘金莲指桑骂槐的本事全出于此,照应了整部《***》要表现的世俗人生勾心斗角的狠劲儿,并且是如此不惜用四个,真个是用墨如泼。

以上几个意思有异却语意丰富的歇后语连用,达到这样随心所欲,收发于心的地步,无论是单用时的惜墨如金还是连用时的用墨如泼,无不显示了《***》在歇后语运用上的妙法高招,对歇后语的应用真可谓一代高手,登峰造极,造就了《***》式歇后语应用,常常使得刻画人物语气连贯,层次渐进,不同角度折射下的不同人物以及特殊格式的妙用。

二、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与以上格式连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另一独特歇后语用法——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第六十五回《吴道迎殡颁真容,宋御使结豪请六黄》里用“豆芽菜——有甚捆儿”,而在《词话》的第七十二回《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父,应拜绝替李锦解冤》又一次出现“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子,豆芽菜有甚正条捆也怎的?老娘如今也贼了些儿了老。”两厢照应,前次出于月娘之口,纵观全书,吴月娘的语言中出现歇后语的现象并不多,全书总是把吴月娘放在“正统”人物的角度来刻画,然而正是第二次让潘金莲说出同样意思话语,这才展示了吴月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从中既反映了《***》俗文学的特点来,也反映出了歇后语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程度,更是小说精巧的艺术照应的展示。

无独有偶,在第二十一回《吴月娘扫雪烹茶,污月娘替花勾使》里潘金莲用

常用歇后语篇5

[关键词]关联理论;歇后语;中国文化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粹部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关注本土文化和民族的语言文化形式,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中国文化输出热。与中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相辉映的就是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他们来到中国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不自觉的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精粹的内容,比如曲艺形式中的京剧、四川变脸、相声表演、演唱歌曲等,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对来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留学生以及外国人来说,歇后语成为他们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也是我们输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

输出固然重要,但是要让外国人接受并深刻理解中国这种丰富、幽默的这种语言文化形式,则需要借助一些理论和方法。关联理论就是语用学中非常有名的一种模式。它是由法国著名学者Sperber 和英国学者Wilson于1986年联名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该书虽然也受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认为其理论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毫无疑问,至少在目前,他们的这一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语言教授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所谓关联理论就是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必须明确地向听话人表达自己意***的一种方式,此即他们所谓的“明示”;然后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意***和本人的认知语境进行解码,经过判断以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即所谓“推理”,这一模式后来被称为“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受动者根据主动者给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根据一定的逻辑推理,然后达到理解的目的。[2]而交际中每个个体的认知环境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因而,由这三种信息所组成的认知环境也会因人而异,对说话人所讲的话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3]

将关联理论运用到歇后语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文化形式的核心要素及其格式。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1]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它们从形式上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和比喻,其二是利用汉语的会意。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词与汉语中的“歇后语”相对应。偶见词典中出现“sequels”作为歇后语的英译词,但它却不是“歇后语”的等译词,因为英语中不存在歇后语这种形式。因此,歇后语的学习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形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歇后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百科知识以及词汇信息进行分解,然后再将之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教授给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逻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结合其原有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逻辑信息。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在歇后语中如谜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听话人要理解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用自身的逻辑信息进行推理。这种逻辑信息其实是一种语义推演,它一方面体现的是某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国朋友听到“聋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会是“聋子的耳朵”就是“听不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进行推理,聋子的耳朵虽然是“摆设”――听不见,但有没有它可大不一样,有了它至少没有缺少器官,起到“装饰”作用,所以这样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摆设。

第二、从百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百科知识,也会决定他对异文化的理解程度的深入与否。当听话人听到一个信息,首先就会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尽可能快速地理解它,其次,对于知识渊博、百科信息了解全面的人来说,理解起来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语中至关重要,如“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螃蟹与蛇为伴――横行霸道”,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有宽泛的常识才能领悟谜底的真正意义。第一个歇后语如果学生不懂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则难以领会和理解;同样,如果不了解蛇、蟹的行走方式,螃蟹横着行走,而蛇经常横穿小道,所以这两种动物走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 “横行霸道”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势力胡作非为,不讲道理,如果这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听话人就好像是听天书。因此,如果学生的百科知识较为丰富,那么这样的歇后语经教师简单指点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否则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教授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象棋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围绕象棋所形成的俗语,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这种蕴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语经常是比喻式的,

第三、从词汇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词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词汇信息体现在歇后语教学中主要有要把握汉字的构成和词汇的谐音,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个歇后语是一个关于“渠”字构造的歇后语,这也是来华留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记忆汉字方法。如汉语教师经常在教授“臭”字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一个歇后语就是“自大一点儿――臭”。这是留学生包括本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习得方式。第二个是词汇谐音歇后语,“六月里戴手套”,为的就是保护手,谐音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势,思想守旧。这种构字法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是来华留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认知过程也是根据词汇信息进行推测理解的,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更多独体字、合体汉字和同音字。

第四、从百科、逻辑和词汇信息整合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用关联理论来解读歇后语的时候,不只局限于上述三种简单的认知方式。它们可能是其中任意两种信息的组合构成听话人的旧信息。如“八戒――悟能(无能)”,即为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瞎子――盲人(忙人)”,为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的组合。还有一种最复杂的就是三种信息的整合用于解读一个歇后语,如“孔夫子的包――书袋子(书呆子)”,“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理解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既有百科知识、逻辑知识还要有词汇知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歇后语都是人们随口而出,较易理解的一种熟语形式,但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学生提供诸多的信息帮助学生通过推理最终完全明白。如果留学生甚至都没有孔子、孔夫子即孔子这样的百科信息,那么即使他有着相关的词汇信息,即“袋”与“呆”的谐音,他也无从获得逻辑信息以彻底理解这个歇后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同时如“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这个歇后语可以说含有两个谜面,也可以说含有两个谜底,前一谜底做为后一谜底的谜面最终导出所要表达的思想。留学生要理解这个歇后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老太太的脚是“小足”。如果学生不懂中国社会历史上曾有过“裹脚”、“三寸金莲”的文化,不知道中国象棋文化,那么他便无法继续“谐音”、“比喻”进而推理得出“窝囊”的结论。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有三种信息的整合才能让留学生明白其真正的意思,也能让听话人据此推导出它的“谜底”。

总之,关联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将这种理论运用于语言学教学中,尤其是极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的歇后语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于歇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甚少。因此,将歇后语作为外国学生学习中国语言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快的掌握中国的语言形式,而且也相应地提高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这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同时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第3版.

常用歇后语篇6

输出固然重要,但是要让外国人接受并深刻理解中国这种丰富、幽默的这种语言文化形式,则需要借助一些理论和方法。关联理论就是语用学中非常有名的一种模式。它是由法国著名学者Sperber 和英国学者Wilson于1986年联名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该书虽然也受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认为其理论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毫无疑问,至少在目前,他们的这一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语言教授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所谓关联理论就是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必须明确地向听话人表达自己意***的一种方式,此即他们所谓的“明示”;然后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意***和本人的认知语境进行解码,经过判断以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即所谓“推理”,这一模式后来被称为“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受动者根据主动者给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根据一定的逻辑推理,然后达到理解的目的。[2]而交际中每个个体的认知环境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因而,由这三种信息所组成的认知环境也会因人而异,对说话人所讲的话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3]

将关联理论运用到歇后语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文化形式的核心要素及其格式。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1]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它们从形式上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和比喻,其二是利用汉语的会意。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词与汉语中的“歇后语”相对应。偶见词典中出现“sequels”作为歇后语的英译词,但它却不是“歇后语”的等译词,因为英语中不存在歇后语这种形式。因此,歇后语的学习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形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歇后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百科知识以及词汇信息进行分解,然后再将之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教授给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逻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结合其原有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逻辑信息。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在歇后语中如谜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听话人要理解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用自身的逻辑信息进行推理。这种逻辑信息其实是一种语义推演,它一方面体现的是某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国朋友听到“聋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会是“聋子的耳朵”就是“听不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进行推理,聋子的耳朵虽然是“摆设”――听不见,但有没有它可大不一样,有了它至少没有缺少器官,起到“装饰”作用,所以这样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摆设。

第二、从百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百科知识,也会决定他对异文化的理解程度的深入与否。当听话人听到一个信息,首先就会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尽可能快速地理解它,其次,对于知识渊博、百科信息了解全面的人来说,理解起来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语中至关重要,如“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螃蟹与蛇为伴――横行霸道”,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有宽泛的常识才能领悟谜底的真正意义。第一个歇后语如果学生不懂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则难以领会和理解;同样,如果不了解蛇、蟹的行走方式,螃蟹横着行走,而蛇经常横穿小道,所以这两种动物走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 “横行霸道”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势力胡作非为,不讲道理,如果这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听话人就好像是听天书。因此,如果学生的百科知识较为丰富,那么这样的歇后语经教师简单指点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否则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教授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象棋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围绕象棋所形成的俗语,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这种蕴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语经常是比喻式的,

第三、从词汇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词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词汇信息体现在歇后语教学中主要有要把握汉字的构成和词汇的谐音,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个歇后语是一个关于“渠”字构造的歇后语,这也是来华留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记忆汉字方法。如汉语教师经常在教授“臭”字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一个歇后语就是“自大一点儿――臭”。这是留学生包括本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习得方式。第二个是词汇谐音歇后语,“六月里戴手套”,为的就是保护手,谐音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势,思想守旧。这种构字法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是来华留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认知过程也是根据词汇信息进行推测理解的,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更多独体字、合体汉字和同音字。

第四、从百科、逻辑和词汇信息整合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常用歇后语篇7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飞蛾撵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扑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飞蛾逮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赴火 —— 自速其灾

飞蛾赴烛 —— 火烧自身;自寻死路;自取灭亡;祸由自招

飞蛾扑灯火 —— 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自讨苦吃;祸由自找;火烧自身;自送死;自找死;自焚身;自寻死路;祸由自取;祸由自招;祸由自得;惹火烧身;找死;自投罗网;自找没路;无怨无悔;白送死;白讨死吃;自损其身

飞蛾投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

飞蛾投火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反受其殃;无复完理;自取焚身;自伤自坏;自送其死

飞蛾投焰 —— 自取焚身()

飞蛾玩火 —— 惹火烧身

常用歇后语篇8

厕所里跳高的意思是过分(粪)。这是取了谐音,因为在厕所里跳高,跳的高度肯定高过便池里的粪,而“粪”的谐音是“分”,就可以理解为“过分”。很多歇后语都是采用谐音的方式,风趣幽默。

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来源:文章屋网 )

常用歇后语篇9

关键词: 汉语歇后语 语境顺应 语用功能

1.引言

汉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以明白晓畅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效果而耐人寻味,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广泛流传,一直被视为是中华民族语言,思想和传统的集中反映,其使用在语境的影响下非常灵活,这是因为歇后语的口语特征决定了它和交际语境必然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而这是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的核心思想之一。

根据Verschueren(2000)语言顺应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会随着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的变化和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以及交际主体的情感因素而变化。所以,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

歇后语是一种口语化很强的语言形式,对交际语境具有很大的依赖。Verschueren的语用学观点为探索歇后语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搭建了一个充分的理论平台。本次研究是建设性地把歇后语投入到语言顺应理论的框架中,探索歇后语的社会顺应和心理顺应关系。

2.汉语歇后语的语用功能

2.1凸显幽默效果。

温端正(2005)认为:汉语歇后语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口语交流中,能带来一种幽默的效果。这种幽默效果能起到一种剂的作用,帮助交际意义和交际目的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得到双向交流。例如,《红楼梦》中,凤姐儿说:“老祖宗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吧?”

凤姐儿提议结束宴会,与此同时整个家庭成员还都在观赏节日花灯。她的建议与整个场景有点显得格格不入,但考虑到老祖宗年事已高要早点休息,凤姐儿又不得不这样说。她所引用的歇后语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首先,这句歇后语话语腔调是很柔和、调皮的,这与节日喜庆的气氛是不相冲突的。其次,把大家调侃为“聋子”,就能在幽默中降低话语的不礼貌性及唐突性,缓解矛盾。

2.2打破交际屏障。

有时候,面对陌生人,言语交际会受到抵制,甚至直接拒绝。而恰当地引用汉语歇后语能打破交际坚冰,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往事散记》有这样一段:我没话找话问她:“你贵姓?”“不知道。”“你叫‘不知道’啊?看来你是自行车下坡――不踩(睬)!”“什么啊?你真会逗人!”

在这段交际中,“她”不愿意和“我”说话,所以很明确地说“不知道”。按道理而言,“我”的交际就不得不被终止了。但是“我”不希望是这样,所以说了句:“自行车下坡――不踩(睬)”,想引起她的注意。“踩”和“睬”在汉语中是同音异形异义字,“踩”是用脚蹬踏板,而“睬”是理会的意思。这条歇后语充满了汉语的智慧,既得体地表达了想和你说话的意愿,又暗含被拒绝后自己的尴尬与无奈。结果,双方的僵局被打破了,友好的交流气氛建立起来了,新的言语话轮随之开始了。

又如,《出差杂记》说了一个故事:王京生出差广州住在宾馆,觉得很热,想叫服务员换条薄被子,就说:“麻烦你给我换条薄被子。”服务员不太情愿:“被子怎么了,我们是一客一换。”王:“我没说被子不干净啊,只是这被子,真是皇上他妈――太后(厚)。”许多人向陌生人寻求帮助都会感觉比较尴尬,因为二者之间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担心被拒绝没有面子。事实上,当我们不得不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采用了合适的交际技巧的话,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了。歇后语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交流语言。王京生用歇后语“皇上他妈――太后(厚)”的语义双关成功地消除了服务员不太情愿的想法,拉近了他们的关系。

2.3缓解冲突。

在交际中,如果产生了冲突,会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交际的进行,这是语言交际中的最坏结局。当冲突出现的时候,言语交际者要尽量缓解冲突,保证交际的继续。冉永平(2007)认为,使用歇后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维护自己和对方面子的语用策略,歇后语在避免丢面子,降低话语对面子的威胁程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年轻岁月》中,韩涛负责保管班上的体育器材,邻班一个朋友想借个篮球被他拒绝了。朋友有点生气:“你不说,谁知道?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韩涛:“你言重了。虽然我负责保管,但那是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你真要借,还得找班长。”朋友:“算了算了,我是开玩笑的。”

当一些好朋友提出比较过分的请求时,我们都难以拒绝,害怕伤害感情或者是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会让我们进退维谷。在这个例子中,看到朋友不高兴了,韩涛赶忙说了句:“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这样既通过主动贬损自己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无奈,又内含实在无能为力的意思。朋友听到“丫鬟”的比喻,意识到自己的确是强人所难,所以潜在的冲突就一下子就消失了。

又如,在《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去饭店吃饭,在门口被服务员拦下了。服务员:“按照我店老规矩,客人禁止自带酒水。”钟跃民:“乱说,上星期我们来都是这样的。按我看,你们的规矩是小乌龟的屁股――新龟腚(规定)。不管是老规矩还是新规矩,都是乌龟上厕所――臭龟腚(规定)。”服务员忍不住笑了。现在很多餐饮服务企业都有不合理的规定限制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对此言语过激,难免产生言语冲突,激化矛盾。但钟跃民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他的歇后语用了一个比喻,把不合理的规定比作“龟腚”,诙谐气氛浓了,相应的,矛盾的气氛就淡了。

2.4强化语气,发泄情感。

语言也是一种传递情感的工具。有时候,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强化语气,发泄说话人的情感。如,《霞岛》中,李树云气势汹汹说:“老洪,你太胆小,怕什么。那个流氓就是披着虎皮的驴子――外强中干。”洪大榕说:“那怎么办?我现在的日子真是好比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李树云用歇后语“披着虎皮的驴子――外强中干”来加强自己的语气,强调坏人的纸老虎形象,衬托自己的坚强,同时也抨击了洪大榕的懦弱。受到了这样强大的气场的干扰,洪大榕也软了下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既透露了自己的辛酸,又发泄了无可奈何的感情,让听者产生了同情的心理效果。

3.结语

以上探讨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汉语歇后语的交际功能,这样的交际功能是与语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的支持下,汉语歇后语的语用功能,如凸显幽默效果、打破交际屏障、缓解冲突及强化语气等功能,都是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的。所以,钱冠连(2007)把这样的语言现象归纳为“语境能使语言符号的信息量膨胀”,即“任何一个词的价值,都决定于它周围的环境,如果不首先考察它的环境,甚至连这个词的价值也无法确定”。可以说,要想体现出汉语歇后语的语用功能,就一定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大大促进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更好地理解汉语歇后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常用歇后语篇10

关键词:歇后语 转隐 隐喻 交际

1、0引言

歇后语是汉语俗语体系中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曾有人给歇后语下了定义:“它是一种借词在此而实寓意在彼的常用语句。凡是先以假托观念去影射真正观念的习语,抑或因文法与语气的作用,使这习语之前句假托语极容易诱发或迫出尾句目的的意思者,便叫做‘歇后语’。”(崔慧明 孙玉华 2006:1)歇后语由语面和语底两部分构成,且两者之间的最基本关系是引注关系。如“娃娃看飞机――人小见识高”。前一部分是语面“娃娃看飞机”,如同谜语的谜面,用来描摹、比喻;后一部分是语底“人小见识高”,如同谜语的谜底,用来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歇后语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能力直接相关,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关于歇后语的产生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模式理论对此做出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歇后语是在一定的意象***式模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隐喻和转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机制,在歇后语的认知分析中通常只选其一,要么选择隐喻要么选择转喻,事实难道仅仅如此吗?本文将通过对歇后语的认知分析,表明歇后语是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

2、0 转喻和隐喻的研究现状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事实上,转喻研究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才慢慢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转喻才真正成为人类基本的认知识解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转喻比隐喻更为基本。大家都知道,Aristotle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将隐喻分为四种,目前一般所说的转喻现象是其中的一种,只是当时Aristotle没有用转喻这个术语。而将转喻看作隐喻一个分支的观点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中叶。从Jakobson(1954)开始,隐喻和转喻被视为两种语言运用原则。但,相对隐喻而言,转喻还处于从属地位,被视为隐喻的一类。后来,转喻与隐喻一起被列入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的四种类型的结构原则之中,成为***的认知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转喻思维的基础性。其中,Taylor (1995:124)认为,转喻是意义延伸的最基本的过程,可能比隐喻更为基本。而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隐喻、转喻是一个连续统。

对于隐喻与转喻之间的联系,Lakoff & Turner(1989),Goosens(1995)等人揭示了二者并非静态的,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的,有时关系还相当错综复杂。Barcelona(2000)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归纳为两种类型:只在概念层次进行的互动和同一语言表达式纯粹由于语篇的作用而生成隐喻和转喻。Barcelona认为前者更为重要,而将它在细分出隐喻的转喻概念理据和转喻的隐喻概念理据两个小类别,认为隐喻在概念上是以某个转喻为理据的,这个转喻很接近隐喻的经验基础,反之亦然。Goosens(1995)在考察了人体隐喻后,将隐喻的互动关系概括为四类:由转喻构成的隐喻,隐喻内包含转喻、转喻内包含隐喻及隐喻语境中的非转喻化。Radden(1999)等人提出了“隐喻的产生是建立在转喻的基础上的”并提出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假设。还有Turner & Fauconnier(2000)最近提出的基于转喻―隐喻连续体观点上的“概念整合理论”试***解释表达者和接受者是如何通过建构临时的概念领域对概念进行整合,从而理解话语中的所指意义,并建构新的所指意义。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3.0转喻和隐喻的理论基础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a complex structured whole, a geatalt),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p207 王寅)。王寅(2006:208)把ICM分为四大类命题模型、意象***式模型、隐喻模型、转喻模型。前两个模型解释了ICM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后两个模型是ICM的扩展机制。

3.1转喻

Lakoff 认为,转喻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Contiguity; Contiguous)。(王寅:232)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转隐主要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易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者部分的另一部分,人们常以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王寅:207)

例如,(1)有人问“ 你说说, 你们俩亲过嘴儿没有?” 大水满脸是笑, 可又皱着眉头说“ 这话可太不象问题啦我两个一块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别说亲嘴,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 《新儿女英雄传》第211页)该句子中的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其中,“清”与“青”互为谐音,青色是葱的特点之一,即,葱这个事物特点的一部分,而语底中用青字来代替葱这一整体。很明显的是“白”是豆腐的显著特点,歇后语后半部分中用白字来代替豆腐这一整体。所以,在歇后语中,用部分代替部分或整体的现象即转喻现象比比皆是。

3.2隐喻

根据Lakoff的观点,隐喻是基于从一个ICM向另一个ICM的映射,通过映射限定了两个ICM的关系。(王寅:232)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这样,就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理解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领域的经验提供了可能。因而隐喻对人类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潜在而深刻的,它是人类认知抽象概念系统组织和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样,在例(1)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中,“青”和“白”,除了,反映谜面中“葱”和“豆腐”的特征,在谜底里,通过谐音的作用有映射到更深层次的涵义,即人的清白。通过隐喻把“葱”和“豆腐”之间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颜色的对比投射到更抽象的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白,尽无风流韵事。

3.3 转隐喻理论

在传统修辞理论中,转喻和隐喻被当作修辞格来看待。而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转喻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事物之间的临近性(contiguity),着重于自身的特点;而隐喻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resemblance)。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但,在现实世界中,有些语言现象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转隐喻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现象表达基础概念,即在同一个认知区域内凸显出要表达的抽象的含义,然后再进行深化,即在不同的认知区域内,通过联想,使人们很容易感受到那一抽象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不考虑先后问题以及谁包括谁的问题。因为,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二者的顺序先后和范围大小都可以悬置。其中,歇后语的形成正是转隐喻理论的最好例证。例如,

(2)他又添了一句:“你不必怕,咱们一东一伙,这么些年头,还能不照顾?往后别跟工作队胡混,别看他们那个熊样子,我看他姓肖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开,扔也扔不掉。”(《暴风骤雨》第156页)

“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首先,“手里捧着个刺猬”是用整体代表的部分, 强调的是“刺猬的刺”,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的是转喻,而在“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运用的是隐喻,把“刺猬不能拿在手里”这一具体事实,引申为“事情在心里放不下”的抽象事实,引到另一个认知域。而,“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这种抽象感觉也可以作为一个要表达的整体,“手里捧着个刺猬”就是对这种感觉的具体的例证和表达。所以,歇后语最终要表达的效果是通过转隐喻理论作用的结果。该理论也为歇后语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理论基础。

4.0歇后语的转隐喻表现以及在交际中的应用

4.1语音类

语音类歇后语也叫谐音类歇后语,它是借用同音词构成的。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在“外甥打灯笼”中,有“照舅舅”这一部分代替整体事件,是转喻的表现,在通过“舅”与“旧”的谐音关系,映射到另一认知区域,表现“事情没有变化”,为隐喻的运用。而,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谐音类的歇后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的委婉。例如,

(3)村长说:“啊,我不是别的意思,要说最先与城里建筑行业联系石头生意的,啊,并不是我村长。”蛮牛说:“村长你是虾子过河―――牵须(谦虚) 。”(田雁宁等《都市放牛》二章六)

在蛮牛与村长的这一对话中,蛮牛并没有直接夸奖村长,而是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歇后语,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使听话者既能轻松的领略其中对自己的赞赏,有使说话者的表达不会有奉承之嫌。在无形中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4.2典故类

喻事类歇后语是借用人们熟悉的故事打比方。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下、愿挨。“ 周瑜打黄盖” 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曹操攻打东吴,周瑜和黄盖定了一条“ 苦肉计” 来迷惑曹操,假装黄盖犯了过失,周瑜把他打了一顿,好让黄盖跪到曹操那里投降,使曹操信以为真,趁机杀败曹操。通过这一人们熟悉的典故,得出周瑜是愿打的,黄盖是愿挨的结论。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运用。这种典故类的歇后语在生活中使我们的言语在富有幽默性的同时,还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例如,

(4)唉,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难处。管紧点,有人说我们吃饱了撑的,想着法子整人。不管嘛,也有人说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唉,难啊,反正我们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贺慈航《寂静的麻风村》三)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西游记》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猪头人身,相貌丑陋。巧用它的形象特征来比喻现怪露丑,见不得人。例(4)中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运用到句中可以让我们从表层意思:猪八戒照镜子时,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而联想到不管怎么做,都到处遭埋怨、落不是这一抽象意义。在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巧妙幽默的表达了自己的难处,使自己的语言也更有趣味性。

4.3比喻类

比喻类歇后语是指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前者比喻有某种难处不好说,不便说,或不愿说;后者比喻恶人的伪善后面藏着毒心。“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一事件反映的是黄鼠狼把拜年当借口,从而达到吃鸡这一目的,在隐喻映射到抽象领域,即伪善的背后的恶毒目的。同时,这一歇后语的运用,能够暗示出说话者意思,是表达委婉,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

(5)这个小子叫李长明,二十二,长得膀阔腰圆,外形真有点像龙驹,谁见了谁都喜欢。论干活,可跟龙驹不一样,那是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金河《龙驹传》)

句子中的“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语面指两个哑巴了见面,都说不出什么话,语底指人或事物很完美,没有什么可指责或挑剔的。这里通过这句歇后语把李长明干活干的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了。

5、0结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转喻与隐喻的角度,对我国的传统语言形式歇后语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歇后语是转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歇后语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交际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维护人际关系的功能。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避免谈话人陷入尴尬窘境,可以委婉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谈话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人们在了解了歇后语的成因之后,可以在以后不断创新,创造出适当的歇后语以幽默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提升自身的魅力或通过运用这一语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Antonio Barcelona. ed. 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M], Bi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0. (Which includes Turner & Fauconnier”s essay, “Metephor,

metonymy and binding” )

[2]Goosens, L. Metonymy: 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figurative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 In: By Word of Mouth, [M] ed. Goosens, L. at al. Amsterdam: 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Aristotle. The Poetics[M]. Trans. Fyfe, Hamilton. Loeb Classical L ibrary XXIII. London: Heinemann, 1932.

[4]Jakobson, Roman.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wo Types of Aphasic Disturbances[C ] Jakobson, Roman & Halle, Morris. Fundam entals of Language. The Hague, 1954.

[5]Lakoff, G.&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sph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6] Radden,G.. Ko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In: Panther, Klaus-Uwe, Radden, Gunter(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17-59

[7] Taylor, J. R. L 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 inguistic Theory [M]. Oxford: Clarendon, 1995.

[8]崔慧明 孙玉华.古今歇后语大关[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9] 束定芳.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和联系[ J ]. 外国语,2004 (3) : 26 - 3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常用歇后语10篇

学习

教师培训心得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培训心得,内容包括教师行为规范培训心得,法治教师专项培训心得。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光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理解

学习

小学仪器室工作计划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仪器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仪器室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小学仪器室工作计划安排表。2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做到制度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学习

辅导员的职责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辅导员的职责10篇,内容包括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最新,辅导员的职责自述。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学习

铅球重量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铅球重量10篇,内容包括铅球重量知识大全,男子铅球重量。一、力量在推铅球训练中的重要性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注意掌握好运动强度,强度采用最大力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负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优秀运动员多采用接近最大力

学习

门窗合同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门窗合同,内容包括简单的门窗合同书,门窗合同范本简单的。承包负责人:(以下简称乙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工程承包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共同协商订立塑钢窗制作、安装工程承包协议,具

学习

窗口工作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窗口工作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窗口工作半年总结,窗口工作总结精选17篇。一、抓***治思想品德平时遵守工作纪律,严格作息时间,认真履职,同时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积极参加单位和局系统集体会议以及各种***教文体活动,保证到课

学习

大学班会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班会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班会总结范文大全,大学班会总结范文模板大全。这一学期来,作为班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同学打交道这个方面上获益匪浅。通过了一学期和同学们沟通和观察,也了解了同学们的想法、看法,进而更好

学习

红颜胡彦斌10篇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红颜胡彦斌10篇,内容包括红颜胡彦斌原唱,胡彦斌红颜mv。9月3日,2010年第一场能量音乐风暴席卷福州市体育馆,胡彦斌用首场红牛“不插电”演唱会,毫无争议地捍卫了自己内地“R&B小天王”的称号,并将个人的音乐才华全面施展,立体呈

学习

心中的阳光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心中的阳光10篇,内容包括心中的阳光600字10篇,心中的阳光歌曲。阳光,还是一句“谢谢”。每一次别人帮助了我,或是我帮助了别人,总会对对方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不管是我还是别人,听到这句话,一种满足,真心,愉悦地笑容总会浮现

学习

论文致谢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致谢语10篇,内容包括论文致谢语范文,黄国平致谢论文。iamalsodeeplyindebtedtoalltheothertutorsandteachersintranslationstudiesfortheirdirectandindirecthelptome.specia

学习

其实很简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其实很简单10篇,内容包括其实人生很简单,成功其实很简单。采集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我们明白简单也是一种美。然而,历史的车轮辘辘而去,时代的汽笛声声高鸣。转眼之间,我们迎来21世纪。简单还适用吗?赶潮流的年轻人发出了这样的

学习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内容包括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万能模板,暑期社会实践总结2000字。活动开展总体情况:特色活动和创新点:我院此次暑期实践共有三大活动特色和创新点:一是此次实践地点向西部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省市偏移

学习

辞职的理由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辞职的理由10篇,内容包括完美的辞职理由,辞职的理由通用20篇。2、家里准备盖房子。3、家里庄稼要开始收割。4、家里发生了邻里纠纷,要回去处理。5、兄弟或姐妹要结婚,辞职回家。6、父母生病了,需要回家照顾。(这个离职原因要慎

学习

携手游人间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携手游人间10篇,内容包括携手游人间歌曲,携手游人间黄安。看,那个小女孩又过来了,大眼睛会说话,马尾辫一跳一跳地,背着喜羊羊的大书包。是了,她就是那个学校的学生,应该才上二年级吧,个子那么小,长个子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吃点呢?第三棵

学习

谐音歇后语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谐音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谐音歇后语对联,谐音歇后语造句。3.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4.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5.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6.寿星打靶——老腔(***)7.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8.麦柴秆吹火——小气(器)9

学习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表示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单刀赴会声势压人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张飞

学习

汉字歇后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汉字歇后语及答案100个,汉字歇后语谐音。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学习

经典歇后语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歇后语搞笑幽默,抄写十篇歇后语。2.财神爷摆手……没钱。3.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4.百家姓不读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5.百家姓没第二个字……缺钱。6.半个铜钱……不成方圆。7.半天云里长

学习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内容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读音,正确拼读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考点分析】“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①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有的

学习

最新歇后语范文精选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歇后语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歇后语大全20000条,广州话歇后语全文。最新歇后语篇1一、常用易错的熟语分类(一)成语:成语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有的来自古代口语,如退避三舍、同病相怜;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揠苗助长、望洋兴叹;有

学习

文言文常用句式通解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常用句式通解,内容包括文言文常用句式,常用文言文句式大全。《考试大纲》规定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句式主要放在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阅读理解中进行动态考查,也以选择题的形式单

学习

常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简述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常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简述,内容包括冷热电三联供发电机组布置要求,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现状。我国当前以锅炉燃烧为主的天然气利用模式不能按能量品质用能,严格来讲并不符合节能要求,必须引入新的运行机制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