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歇后语10篇

经典歇后语篇1

经典的歇后语

1. 矮子系高跷……取长补短。

2.财神爷摆手……没钱。

3.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4.百家姓不读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

5.百家姓没第二个字……缺钱。

6.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7.半天云里长草……破天荒。

8.背手上梯子……不服(扶)。

9.保温瓶的塞子……专门赌(堵)气。

10.抱着香炉上山……没事(寺)找事(寺)。

11.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2.跛子上医院……自觉(治脚)。

13.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14.裁缝丢剪刀……只剩吃(尺)了。

15.苍蝇飞到厕所里……寻死(屎)。

16.苍蝇跟屎壳郎交朋友……臭味相投。

17.长虫见了刺猬……难缠。

18.唱戏的打转……走过场。

19.唱戏的打板子……一五一十的。

20.唱戏的教徒弟……幕后指点。

21.朝廷爷剃头……不要王法(发)了。

22.炒面捏的娃娃……熟人。

23.车把式扔鞭子……不敢(赶)。

24.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25.陈世美犯法……包办。

26.城隍庙的横额……有求必应。

27.城门楼上挂大钟……群众观点。

28.乘慢车来的人……不速之客。

29.秤钩打钉……改邪归正。

30.吃了黄莲含着蜜……嘴甜心苦。

31.吃鱼不吐骨头……带刺。

32.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33.出太阳下雨……假情(晴)。

34.厨师罢工……不想跟你吵(炒)。

35.穿坎肩作揖……露两手。

36.穿钉鞋拄拐棍……稳上加稳。

37.穿着孝衫拜天地……悲喜交加。

38.穿蓑衣救火……引火烧身。

39.橼头上挂石磙……严(檐)重。

40.葱叶炒藕……空对空。

41.吹糖人的改行……不想做人了。

42.错贴门神……反了脸。

43.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44.打鱼得钱抽纸烟……水里来,火里去。

45.打破的热水瓶……丧了胆。

46.打鼓不打面……旁敲侧击。

47.打着灯笼拾粪……找死(屎)。

48.大老爷下轿……不(步)行。

经典歇后语篇2

1、花果山猴子——歇后语答案:无法无天

2、猴子爬山崖——歇后语答案:有能耐

3、猴子爬竹竿——歇后语答案:上蹿下跳

4、猴子爬树——歇后语答案:拿手好戏

5、猴子长角——歇后语答案:出洋相

6、猴子耍大刀——歇后语答案:胡砍

7、猴子吃辣椒——歇后语答案:红了眼

8、子坐轿——歇后语答案:不识抬举

9、猴子扫地——歇后语答案:只顾眼前

10、猴子捡生姜——歇后语答案: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11、猴子照镜子——歇后语答案:里外不是人

12、猴子的脸——歇后语答案:说变就变

13、猴子看书——歇后语答案:假斯文

14、猴子的屁股——歇后语答案:坐不住

15、猴子唱大戏——歇后语答案:胡闹台

16、猴子捞月亮——歇后语答案:空忙一场

17、猴子放爆竹——歇后语答案:自放自惊

18、***说话——歇后语答案:不知轻重

19、小猴子戴草帽——歇后语答案:充人

20、猴儿背着手走——歇后语答案:装人相

21、耍猴的走了猢猕——歇后语答案:没甚弄了

22、猢猕穿衣裳——歇后语答案:像煞一个人

2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4、唐僧西天取经——歇后语答案:九死一生;

25、唐僧西天取经——歇后语答案:九九八十难;

26、唐僧西天取经——歇后语答案:馋坏了妖魔鬼怪;

27、唐僧西天取经——歇后语答案:孙悟空吃亏、佛祖占便宜;

28、唐僧西天取经——歇后语答案:旅游考察两不误;

29、猪八戒摔爬子——歇后语答案:不侍后猴了、

30、孙悟空打闹天宫——歇后语答案:翻天了

31、二郎神斗孙悟空 ——歇后语答案:你变我也垄

32、二郎神斗孙悟空 ——歇后语答案:以变应变

33、白骨精见了孙悟空 ——歇后语答案:现原形了

34、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歇后语答案:炼结实了

35、孙悟空上天 ——歇后语答案:忘了自己从哪块石头蹦出来的

36、掖着个孙悟空 ——歇后语答案:憋出个猴来

37、不负责任 孙悟空坐金銮殿——歇后语答案:毛手毛脚

38、敢想敢干 孙悟空赴蟠桃会——歇后语答案:自己闯进去

39、机动,灵活 孙悟空的金箍棒——歇后语答案:能大能小

40、骄傲自大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歇后语答案:自封为王

41、满意 孙悟空到了花果山——歇后语答案:称心如意

42、心乱 孙悟空大闹天空——歇后语答案:慌了神

43、孙悟空大闹天宫——歇后语答案:慌了神

44、孙悟空的毫毛——歇后语答案:随便(变)

45、孙悟空的金箍棒——歇后语答案:能大能小

46、孙悟空守蟠桃园——歇后语答案:坏事

47、孙悟空赴蟠桃会——歇后语答案:不请自来

48、如来佛捉孙大圣——歇后语答案:易如反掌

49、唐三藏的徒弟——歇后语答案:一个比一个强

50、猪八戒做梦娶媳妇——歇后语答案:想得美

51、白骨精骗唐僧——歇后语答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52、猪八戒初进高老庄——歇后语答案:装好汉

53、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54、孙猴子赴蟠桃宴不请自来

55、二郎神的兵器——歇后语答案:两面三刀

56、铁扇公主的本事——歇后语答案:煽风点火

57、白骨精遇上猪八戒——歇后语答案:走运

58、孙悟空的身子——歇后语答案:毛手毛脚

59、孙猴子的脸—歇后语答案: 说变就变

60、孙悟空大闹天宫—歇后语答案: 慌了神

61、孙悟空七十二变—歇后语答案: 神通广大

62、猪八戒招亲 ——歇后语答案: 凡心难丢

63、土地爷管龙王——歇后语答案:以上压下

64、猪八戒见高小姐——歇后语答案:改换了头面

65、钻进铁扇公主肚里——歇后语答案:心腹之患

66、仙女嫁皇帝——歇后语答案:天经地义

67、猴爬上旗杆尾——歇后语答案:无变化

68、老顽童进《西游记》打架——歇后语答案:左右不是人

经典歇后语篇3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经典歇后语篇4

【秤钩子钓鱼】——捞不着

【倒骑毛驴戴呈钓】——尽走黑路

【钓鱼钩变成针】——以屈求伸

【放长线】——钓大鱼

【飞机上钓鱼】——差得远;差远了

【哈尔滨钓冰雕】——冷冰冰;硬梆梆

【河边垂钓】——等鱼上钩

【姜太公钓王八】——愿者伸脖子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鲤鱼咬钓钩】——吞不下,吐不出

【蚯蚓钓鲤鱼】——以小引大

【鲨鱼钩钓虾米(小虾)】——小题大做

【上山钓鱼】——财迷转向

【上树捉鱼虾】——空扑一场

【太平洋里下钩子】——放长线钓大鱼

【天井里捉鱼虾】——没来路

【铁棍钓鳖】——有个硬杆支着

【瞎子钩鱼】——只照人家,不照自己

【用小虾钓鲤鱼】——吃小亏占大便宜

【游泳池里垂钓】——引人上钩

【鱼钩抛在河中心】——放长线钓大鱼

经典歇后语篇5

关键词:《***》;歇后语;连用;艺术效果

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化语言现象,它带有很强的俗文化的特质,因为它常出现在现实语言中的口头语中。而在《***》一书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据有人统计《***》歇后语共有二百二十余条,这恐怕是任何一部小说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意义和样式有所不同的歇后语,它不仅很好的应和了这部书的语言风格,而且这其中有的歇后语的独特使用,形成了它独特的语用风格。

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歇后语中有这么几处典型而独特的歇后语连用,这是典型的“***”式的歇后语运用。以下就《***》歇后语连用方式形成的不同的两种典型用法加以举例分析。

一、格式连用歇后语

《***》中出现的很多歇后语绝大多数是单用的。如:马蹄刀木杓里切菜一一水泄不漏,卖粉团的撞见了敲板儿蛮子叫冤屈一一麻饭胳胆的帐,山核桃——差着一哩等在书中都是由某一人物就某一事而使用的歇后语,使用的格式单一,意思有明显的针对性。

与上面所示不同的是在《***》一书中却有与其它作品不可多见的连续使用歇后语语用现象。

例如:

金莲听了,一声儿没言语,使性子回到上房里,对月娘说:“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刚才在门首站了一回,见陈姐夫骑头口来了,说爹不来了,醮事还没了,先打发他来家。”

(第三十九回寄法名官哥穿道服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这里连用的三个歇后语能巧妙地将意思连串起来,既单独有意,又贯穿一气,使要表达的意思得以增强,而又不显零散,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展露无余。在时间上和语意逻辑上都显得那么自然,似乎有一种推移,而把人物的思想推到了一个极端,产生了急剧的炫染力。

“起得早——痴心地等——彻底绝望。”的脉络,一个使性的人——潘金莲,就这样遭到了一次彻底的打击,而这艺术性的表现却全包含在三个很通俗的歇后语中。

又如:

骂的人那绝情绝义。怎的没我说处?改变了心,教他明日现报在我的眼里!多大的孩子,一个怀抱的尿泡种子,平白扳亲家,有钱没处施展的,争破卧单——没的盖,狗咬尿胞——空欢喜!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做亲时人家好,过三年五载方了的才一个儿!”(第四十一回两孩儿联姻共笑嬉二佳人愤深同气苦)

同样是三个连用,而这里却又有微妙的差别,除了语言的自然顺势外,也有着一种情绪纠结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中间的铺设“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使语式既做了回环,又增添了叙事的补充,形成的对比,又在“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恨恨中显示了人性的阴暗、歹毒、怨恨,统统活现。

再如:

“话说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贼***妇!我只说你日头常响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跌了蛋一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李瓶儿这边屋里分明听见,不敢声言,背地里只是掉泪。”(第六十回李瓶儿病缠死孽

西门庆官作生涯)

如果说前面的只是三个,而在这里却出奇地增到了四个歇后语连用,四个歇后语的妙处莫过于刁钻泼辣的潘金莲指桑骂槐的本事全出于此,照应了整部《***》要表现的世俗人生勾心斗角的狠劲儿,并且是如此不惜用四个,真个是用墨如泼。

以上几个意思有异却语意丰富的歇后语连用,达到这样随心所欲,收发于心的地步,无论是单用时的惜墨如金还是连用时的用墨如泼,无不显示了《***》在歇后语运用上的妙法高招,对歇后语的应用真可谓一代高手,登峰造极,造就了《***》式歇后语应用,常常使得刻画人物语气连贯,层次渐进,不同角度折射下的不同人物以及特殊格式的妙用。

二、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与以上格式连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另一独特歇后语用法——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第六十五回《吴道迎殡颁真容,宋御使结豪请六黄》里用“豆芽菜——有甚捆儿”,而在《词话》的第七十二回《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父,应拜绝替李锦解冤》又一次出现“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子,豆芽菜有甚正条捆也怎的?老娘如今也贼了些儿了老。”两厢照应,前次出于月娘之口,纵观全书,吴月娘的语言中出现歇后语的现象并不多,全书总是把吴月娘放在“正统”人物的角度来刻画,然而正是第二次让潘金莲说出同样意思话语,这才展示了吴月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从中既反映了《***》俗文学的特点来,也反映出了歇后语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程度,更是小说精巧的艺术照应的展示。

无独有偶,在第二十一回《吴月娘扫雪烹茶,污月娘替花勾使》里潘金莲用

经典歇后语篇6

鸡蛋里挑骨头歇后语,这个歇后语是经典的歇后语,在民间应用极广,下面是这个歇后语的解释。

鸡蛋里面挑骨头——无中生有;故意找茬儿

【同义词】吹毛求疵,锱铢必较,没事找事、求全责备,洗垢求瘢。【出现场合】在报复,和欺负别人的时候经常出现。

【分类】熟语

【解释】比喻故意挑毛病。

【同义词】吹毛求疵,锱铢必较

【出现场合】在报复,和欺负别人的时候经常出现。

经典歇后语篇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理念,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综合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践行能力。由于认识的错误,许多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是综合性与实践性,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这种脱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已经游离于新课标的精神之外,是不可取的。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训练“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语文味。

一、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积累语言,让语文味有基础

教学案例一

课前安排:让学生分组收集语言材料,分字谜组、歇后语组、对联组以及汉字发展组等。

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并说一说它们的与众不同。

生1:我是字谜组的成员。通过收集,我感觉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许多字都可以用几句话来表述它的结构。比如:“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来张嘴,小口往外望。”它就是“高”字。这个字谜形象直观地把“高”字表述出来了。

生2:我是歇后语组的。通过调查,我发现好多歇后语用的都是谐音,比如:“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在这里,把“蹄”谐音成“题”,表示一个人说话脱离主题,乱说一气。

生3:许多歇后语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典故,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典故,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这个歇后语。比如:“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如果我们不了解包公的事迹,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这个歇后语的内涵。

生4:还有的歇后语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比如:“棒槌吹火——一窍不通。”因为棒槌没有孔,所以根本吹不了火,用这种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一个人不懂某一件事是最恰当不过了。

思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五大方面之一。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语文学习领域,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它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来领悟、拓展语言文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从教学案例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组织学生学习“有趣的汉字”这一版块时,教师没有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几个字谜与歇后语,而是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来收集字谜与歇后语,并通过自己的语文经验来理解这些字谜与歇后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作文时,就可以随时把这些内容调出来,增加语言的魅力。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人类文化就是在积累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们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的几项内容,也不能忘记让学生积累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习得的语文技能来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变味,才能使语文知识更丰富。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传承文化,让语文味有情

教学案例二

师:同学们,我国的汉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它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大家知道汉字是按什么顺序演变的吗?下面,就请汉字发展组来谈一谈他们的研究成果。

生1:(出示甲骨文“车”)这就是甲骨文的“车”,它像不像一辆马车?

生:(齐说)像。

生2:(出示金文的“车”)这就是金文中的“车”,它与甲骨文的“车”有什么不一样?

生3:甲骨文的“车”只有两个轮子、一匹马,而金文的“车”有两匹马、两个轮子、一个座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马车是一样的。

师:那么,到小篆时期,为什么“车”字的变化这么大呢?

生4: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对笔画进行了调整,“车”字就不再像一辆车了,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把车轮简化成下面的一横,两匹马变成了上面的一横,而座位就变成了中间的“日”字。

生5:这是因为秦始皇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策。

生6:我国的汉字还在继续演变,后来又出现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

师:这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目前,这几种字体还一直被我们使用着。

生7:通过汉字的演变,我感觉我国的文化真是源远流长!

师:从这次活动,我感觉到了你们对祖国汉字的热爱,请用这种感情阅读教材的《赞汉字》。

(生齐读《赞汉字》)

师:汉字的演变对我国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前,外国人不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才把我国的文明向前推了三千年,这给了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思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落脚点是语文而不是别的。但是,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我们往往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侧重于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忽略了语文的另一基本属性——人文性。在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这一基本属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提升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教学案例二没有让学生停留在感受不同文字的表象中,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文化,以更丰富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落实人文性这一基本属性的关键。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方向,让语文味有序

教学案例三

在安排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前,我先翻阅了相关书籍,查阅了网络上各种对我国汉字的介绍,以做到心中有底,然后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定好方向。比如,组织“有趣的汉字”的活动时,学生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的几个例子上,根本没有想到去别处查找。这时,我就出了一个歇后语,并对他们说,这是从网络上找到的。于是,学生纷纷走进网络,根据小组的任务查找,丰富自己的储备。学生把这些内容杂乱无章地写下来后,我又让学生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把歇后语分为谐音歇后语、典故歇后语、自然科学歇后语等几种类型。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就不能有序地进行归类。

思考:要想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更浓,更有序,教师的指导是少不了的。学生受年龄与学识的影响,即使手里有一大堆的学习材料,也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把握方向。也可以这样说,教师对方向的把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所以,在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我们不能退避三舍,应加强引导,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活动把握好方向。

经典歇后语篇8

关键词:语用模糊 歇后语翻译 模糊影响因素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人类的思维、语言中无不渗透着“模糊”。历史人物相关歇后语的英译离不开语用模糊现象的分析。“语用模糊”概念于1990年由何自然引进国内,逐渐被应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文旭(1994)从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入手,总结出数词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何自然(2000)在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基础上,从刻意言谈、随意言谈两方面探讨语用含糊;林波、王文斌(2003)从认知交际视角探讨语用模糊问题。在文学层面,对语用模糊的研究分析多数集中在对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研究,涉及汉语歇后语,尤其是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语用模糊英译分析较少。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是优秀文化“走出去”面临种种困难。歇后语作为我国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需要语言接受者具备高度的形象思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才能有效传递其含义,其中语用模糊现象更是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歇后语文化理解偏颇、翻译不当会为目标语读者带来困惑,也会极大地影响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因此,探讨汉语中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语用模糊英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语用模糊翻译概说

(一)语用模糊与翻译

伍铁平认为,“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1],这种概念就是为人所熟悉的“模糊概念”。模糊概念广泛存在着,日常交际中无不渗透着模糊语言。语用模糊,是指“言语在特定语境里使用可引发多种理解的话语形式”[2]。即语言在人类交流中产生的模糊现象都可以称为语用模糊,其范围很广,既包括词汇层面的语用模糊、语法层面的语用模糊,也包括修辞层面的语用模糊、文化层面的语用模糊。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目标文本内倘若能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再生”转换,就会产生积极效果,即所谓的积极语用模糊。顾名思义,这种转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不仅使目标语读者“身临其境”,充分理解源语文本的具体内涵,还可以等效地为目标语读者带来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想象空间,可谓言近旨远,意犹未尽。相反,倘若译者没有把握源语中模糊语言的深层含义,加之在转换过程中缺乏理解、技巧匮乏、常识捉襟见肘,就会造成语用失误,甚至造成不同民族间的误解。

(二)语用模糊翻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语境

语用模糊,归根到底隶属于语用学范畴,而语境对于语用模糊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学即“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3]。可以说,译者在语境环境下对话Z理解的正确与否,是语用模糊翻译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克服语境差异、从具体语境中反窥模糊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是消除理解歧义的杀手锏。简而言之,语境即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环境[4]。广义来说,语境是指所有和语言使用有关的因素,既包括语言语境,也包括语言外语境[4]。中华泱泱千载文化,蕴含着人民无穷的智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事件、现象等抒感,历经数代人沿袭使用,最终形成了歇后语这一富含民族历史感的特殊表达。由此可见,对歇后语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分析,为使中国文化有效地传往世界各地,译者必须准确把握歇后语使用的具体语境,乃至歇后语蕴含的历史典故语境,使英译文准确、有效地传递对应信息。

三、历史人物歇后语的模糊英译

歇后语是在“民间百姓”间广泛使用的特殊的语言形式之一,不仅诙谐幽默,使人忍俊不禁,而且极为生动形象。歇后语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为生动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比喻的说明、解释[5]。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英译并非毫无规律可言,循其构成特点,前半部分往往带有特定历史人物相关的事件、人物特点等,后半部分是对相关事件进行评价,或对人物特点加以阐述,英译中可“区别对待”前后两部分。通常情况下,前半部分往往可采取直译或省译的策略,对后半部分的处理,可从词汇、修辞、文化等不同维度造成的语用模糊进行探讨,直接译出蕴含意义。

(一)语用模糊之词汇维度――加注译法

不难看出,词汇除具备具体的非转意意义外,还具有抽象意义,指词语或是句子“在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情况下所具有的一组意义的集合”[6],通常情况下,该种集合导致语言歧义的产生。消除歧义的最佳办法就是将话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当在具体语境中考虑模糊话语时,有且仅有一个含义是符合语境的,那么词语其他的潜在含义就会消失,语用模糊的难题随即可被化解。对于词汇维度的语用模糊翻译,可采取加注译法,将歇后语中模糊的词语通过加注释具体化,为歇后语本身创造语境,消除目标语读者因语境缺失导致的对词汇的不恰当理解。

(1)原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译文:Box on the ear is skillfully given by a Chou Yu and gladly taken by a Huang Gai[7]

对于汉语历史、文学功底较为薄弱的目标语读者来说,恐怕很难理解译文的意思。周瑜和黄盖具有哪些象征意义?黄盖因何事愿意挨周瑜的打?令人费解。很显然,周瑜和黄盖这两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造成了语用模糊。但译者在译文后加了英语注释,将此历史事件、周瑜和黄盖的身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番,让读者豁然开朗,由模糊变精确,成功地完成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转换。

(2)原文:宋襄公的教训――对敌人不能太仁慈

译文:The lesson learned by Duke Xiang of song from his defeat――one shouldn’t be benevolent to the enemy[7]

“宋襄公”这一人名可能使得目标语读者云里雾里:宋襄公是中国什么朝代的人物?是像拿破仑一样的英雄吗?参加过哪场战役,是如何失败的?这些恐怕读者都不得而知,通过后半句的译文也只能达到知其然的效果,可能从他的战败中得到了不能对敌人仁慈的教训,但却不知所以然。译者通过加注,介绍了宋襄公的身份以及这场战争的主要经过,为目标语读者拨开云雾。可见,在当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我国文化渴望“走出去”,这种加注译法不仅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到汉语歇后语的表面及深层次意义,还有利于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加深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利于文化传播。

(二)语用模糊之修辞维度――省略译法

当听者或读者无法根据字面含义理解原文时,他可以在理解具体的语境,也即上下文或具体所指的形象及其蕴含意义的基础上,做出非原意的解读。这种理解上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歇后语结构的特殊性造成的,其后半部分通常具有浓厚的修辞意味。然而修辞层面造成的语用模糊现象可以极大增强语言趣味性,产生教化、娱乐、讽刺等不同的语言效果。文学作品中如果使用修辞色彩浓厚的歇后语,往往起到突出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造成歇后语语用模糊的修辞有比喻、夸张、弱陈、反讽、双关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双关造成的语用模糊。修辞很难再现,较为经济有效的译法之一为省略译法。歇后语英译的省略译法即将歇后语中引起修辞层面模糊的话语的表面意思省略,直接译出其深层意义。以谐音双关的历史人物歇后语为例:

(3)原文:和尚撑伞――无法无天

译文:A monk under an umbrella――defying laws,human and divine[7]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尚乃出家之人,出家伊始,剃度之时,将头发剃掉,象征着斩断世俗七情六欲,以示对佛法的虔诚。撑伞的和尚既没有头发也看不见天日,可谓“无发无天”。歇后语后半部分巧妙运用这一双关,脱离语境的前提下还可指不遵循法规、人伦、天理的既定规则。双重含义产生歧义,造成语用模糊。译文大胆舍去表层含义,将“无法无天”的含义译出,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三)语用模糊之文化维度――语用等效译法

文化即冻结的交流,交流即流动的文化。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善用“模糊”表达“精确”的概念,文化层面的语用模糊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造成阻碍。由于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间的复杂转换活动,因而,文化层面的模糊对翻译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容小觑。而翻译历史人物歇后语文化层面的语用模糊的主要难点集中体现在译者不谙熟相关历史典故,对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缺乏认知,加之我国历史文化的深邃性,很难将其中意蕴等价地“移植”到目标语中。可以这样说,一切翻译皆需具备一种适宜、恰当的整体而非割裂性的文化理解用以“打底”,而这部分整体、准确的文化理解,离不开深厚的文化认识积淀作为奠基石或是支撑[8]。译者成为真正的“文化翻译者”后,才能准确、利落地剔除文化层面的语用模糊,为目标语读者展示庐山真面目。

不同民族的历史进程迥异,因而体现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不尽相同,由于汉语歇后语语言形式较为特别,且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中,在目标语言中很难再现丰富的历史内涵,也即出现“空缺”现象。译者可采取语用等效译法弥补这一缺失现象,克服历史人物歇后语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模糊因素,解开这一跨文化交际难题。根据张新红、何自然的观点,语用等效指译者应首先理解源语文本语言信息的明示意义和暗示意义,之后将它们复制到目标语文本中[9]。《红楼梦》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饱满,但若不细心揣摩,很容易造成文化维度的语用模糊。

(4)原文: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嘞!

译文:…We a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 here.[7]

“梅香拜把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易引起歧义。某种层面上,“梅香”是旧时婢女的一种代表,象征着境遇困难的仆人。另外,在中国古代,非血缘关系的人可以通过结拜成为结拜姐妹、结拜兄弟。“梅香拜把子”看似是指两人在困境中情谊深厚,是一种嘉奖,可在文中具体语境下带有一种嘲讽意味,讽刺对方“五十步笑百步”,彼此都是半斤八两罢了。该译文将文化的制约因素摆在突出位置,使用语用等效译法,通过换意象“all birds of a feather”使目标语读者更易接受,从而达到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效果。

康德认为,“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这从历史人物歇后语中可见一斑,语言中的模糊表达往往会出奇制胜,取得无可比拟的效果。然而,由于歇后语构成的特殊性,其言外之意往往需要听者细细品味,倘若英译不当,就会造成语用上的失误,无法向异域读者亦或听众传递准确的信息。深入探讨语用模糊视阈下的歇后语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译者提供了一种新视野,但本研究仅限于历史人物相关歇后语的英译,对于其他领域歇后语的探讨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涉猎,并在理论层面继续完善。消除歇后语翻译中的语用模糊现象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项目编号:C-2015Y0403]与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思维和文化共同感与意象研究[项目编号:15YBA4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39-44.

[2]T载喜.翻译・模糊法则・信息熵[J].中国翻译,2010,(4):11-14.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延林等.文化翻译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经典歇后语篇9

关键词:古典体系;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本世纪就要在我们面前走完它的最后时刻,人类将从此跨入又一个千年。世纪回眸,千年阅读和阅读千年,与其说是对我还不如说是对经济学的挑战。80年代初,研修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思想史的书,我确实知道经济和经济思想那悠久和源源流长的历史,但我并不真正知道今天我所理解的经济学到底有多古老。后来在西方,人们常说经济是古老的,但经济学却是年轻的科学。这显然是因为他们并不把比如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视为经济学家的缘故。这自然是有道理的。我再补充一句希望能够破题的话:经济学虽然无法因过去的千年而显示其辉煌,但却因其辉煌而渲染着一个千年的结束。

一、古典体系

在19世纪末之前,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从英国的配第到法国的魁奈,从斯密到萨伊,从李嘉***到瓦尔拉,从屠能到西尼尔,从格森到古诺等等。而在1750-18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从重农主义到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产生这段时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又成了近代的“经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熊彼特好象说过,在这一段时期,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穆勒的古典体系”。当然,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属于这个“古典体系”的除了斯密、李嘉***、穆勒之外,还应该包括象马尔萨斯、马克思等这样伟大的经济学家。作为古典的经济学,后人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的中心论题以及什么又是古典的体系这样的问题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是存有争论的。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如何评价斯密和李嘉***的经济学在“古典体系”中的相对地位?李嘉***的经济学是否继承了斯密的“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治经济学”一词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的重要意义。在古典的意义上,“***治经济学”涵盖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经济学和经济***策的全部内容。我所看到的许多文献在涉及古典的***治经济学的含义时都提到斯密在《国富论》第4卷的导言中所写的一段话:“作为为***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它要为人们提供,或者更恰当地说,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国富民强”。这段话后来也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领袖人物莱昂·罗宾斯(L·Robbins)教授在《过去和现在的***治经济学》(1976)一书中所倡导的研究传统的基础。

那么,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在斯密52岁完成的5卷本巨著《国富论》中,经济学论述的问题的确是包罗万象的,但斯密提出并论证的“自然的自由制度”(特别是自由贸易学说)经济理论则在120年后的马歇尔那里转换成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实质性架构。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古典经济学说史家都认为,李嘉***的著作《***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的出版使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发生了从概念、范式到重点的变化。例如,有的当代学者认为,斯密学派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在1817年以后的确要由“李嘉***式的古典经济学”来限定了,甚至还有“李嘉******”之说。不过,正如熊彼特的观点那样,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李嘉***的经济学体系可能的确是从斯密到穆勒体系这条发展主线的一个小小的弯路。这一点在丹尼斯·奥布莱恩(D·O’Brien)1975年出版的著作《古典经济学家》和1981年发表的论文“李嘉***式的经济学和李嘉***的经济学”中得到了发挥。在《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古典经济学”条目下,著名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布劳格(M·Blaug)认真地比较了李嘉***的经济学体系和斯密体系的区别。他认为,好在李嘉***的“弯路”很快就被纠正了,因为在1823年李嘉***死后的10年内就基本上被他的“信徒们”抛弃了。因此,包括布劳格在内的不少人还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整体体系仍然是一致的。

李嘉***在《***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述的问题比斯密的《国富论》要少得多。不仅如此,李嘉***还没有继承斯密的关于价值(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而将注意力转到了“分配问题”。没有正确地把生产(价格)和分配问题统一起来的所谓“李嘉***谬误”,后来也成为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1954)中和芝加哥大学的富兰克·奈特(F·Knight)在《李嘉***的生产和分配理论》(1956)中对李嘉***式的古典经济学进行批评的根本原因。可是,李嘉***的这个“弯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说史上插入了一个所谓的“作为剩余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的话题。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李嘉***的这个“弯路”,就没有后来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如果我们把“剩余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视为李嘉***式的古典经济学的主线的话,那么,正如布劳格所说的那样,把马克思列为最后一批“剩余”的古典经济学家也是恰当的。

作为剩余理论的继承人,马克思无疑从李嘉***那里学到了后者的分析范式。然而,马克思创造性地发展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他对李嘉***式的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为《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马克思”条目的欧内斯特·曼德尔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古典)经济学最具***性的贡献,他发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长期运动规律毫无疑问成了他最杰出的成就,19世纪没有第2位作者能象马克思那样始终清醒地预见到资本主义怎样运行、发展和改变世界。的确,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预言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经济学始终在充实他的社会学框架。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欣赏熊彼特在著名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中对“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所作的这样的高度评价:“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博学的人。马克思作为一个作家,我一直称他为天才和预言家,而我认为有必要突出上面这一点,这似乎有点奇怪。然而,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天才和预言家通常不是在某一专门的方面很杰出,正是因为他们不是某主面的专家,因而具有独创性。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中没有什么能说明他缺少作为学者的素质,或缺少理论分析技术方面的训练。他是一位贪婪的读者、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他很少遗漏重要文献。他消化他读过的所有东西,深入思考每一个事实,怀着热情争论不寻常的问题的细节,他习惯于透视包含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延续发展的历史。或批评,或反对,或采纳,或综合,他对每一个问题总是要探索透彻。最突出的证明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是理论方面的里程碑”。

不过,提起“作为剩余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李嘉***式的经济学,我们也不得不提及本世纪年轻的剑桥大学的斯拉法(P·Sraffa)所作的卓越贡献。在剑桥,他是和数学家兼经济学家的年轻的拉姆齐(F·Ramsey)和冯·诺伊曼(J·Von Neumann)一样仅靠3篇论著而成为名声大噪的伟大经济学家的天才。特别是,他于1960年出版的仅99页的小册子《用商品生产商品》可谓开创了一个把斯密、李嘉***和马克思结合为一体的“古典结构”。这种结构复兴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剩余产品”的分析范式,以至于人们今天干脆把古典经济学称为“斯拉法体系”。

二、剑桥遗风

“斯拉法体系”也许可以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斯拉法的出现则勾起我对美丽剑桥的回忆。150年来,这里曾活跃着马歇尔、庇古、凯恩斯、斯拉法、拉姆奇、米德、罗宾逊夫人、哈罗德等一代代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使剑桥堪称现代经济学的摇篮。

1929年5月,经济学家庇古在一次演讲中说到,我们最近先后失去了剑桥的马歇尔和牛津的埃奇沃斯(F·Edgeworth),他们俩毫无疑问是近30年来英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的确,在《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有关马歇尔和埃奇沃斯的条目都多达20页以上。马歇尔作为所谓“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学原理》(1890)和《工业与贸易》(1919)完成了经济学从古典的“斯密—李嘉***—穆勒”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成为现代西方正统经济学的基础之作。在马歇尔之前,欧洲的经济学特别由于法国的瓦尔拉(M·Walras)、古诺(A·Cournot),德国的屠能(J·Thunen)和英国的杰文思(W·Jevons)等经济学家在转换穆勒的结构和研究范式方面肯定对花去马歇尔20年心血的集大成之作《经济学原理》影响不浅,但马歇尔仍然代表一个时代的开端。马歇尔的“原理”建立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经济学的“静态学”分析范式(这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局部均衡分析法)。熊彼特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50周年的纪念文章中说,从根本上说,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分析的工具,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真理,而是一个去发现真理的“ 机械”。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也应该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引路人。尽管我们都注意到,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后来指出的那样,他的“原理”是以数学为基础的,他把数学这个伟大的工具隐藏起来了。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另一大贡献可能就体现在他手下造就出来的一大批弟子了。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这是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庇古自然是马歇尔最得意门徒和“剑桥学派”的继承人,他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事实上,马歇尔的经济学是由庇古在剑桥为学生讲授并大力传播的。凯恩斯是马歇尔和庇古的学生中不算最突出的一个,但毫无疑问,凯恩斯是当代最具影响的马歇尔的弟子。

凯恩斯对经济学的贡献起源于他长期形成的货币思想的一系列发展。他在1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代表他思想发展三个阶段的重要著作:《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和《通论》(1936)。《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性的著作。对于《通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意义的评价,我想再也没有帕廷金的下面这段话更合适的了:“在《通论》中,我们又重新找到了真正的凯恩斯。这里(正如凯恩斯许多的著作和文章一样)是这样一个先知的鼓舞人心的声音,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真理,并且确信只有这个真理能挽救一个深深陷入各种危机与痛苦之中的世界。这是直接为了劝说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皈依新的教规和向错误的先知们作斗争而发出的一种清晰而又雄辩的声音,因为后者们刚愎自用地坚持早已被凯恩斯否定了的古典神话中的种种错误的教诲。这就是凯恩斯的著作和文章不但因其重大的科学成就,而且也因为其成为每个经济学家所继承的一部分文献遗产而闻名于世的情况。还有谁不知道‘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货币改革论》,第56页)这句话?还有谁不知道,‘经济学家和***治哲学家的思想,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力量之大,往往超出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这个世界的就只是这些思想。许多实践家自以为绝不受任何知识的影响,却往往当上了一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执***的狂人,自称听到了上帝的指示,实际上却是从若干年前一些学术界劣等作者那儿拾取了一些怪诞的想法……比起思想的逐渐侵蚀力来,既得利益的势力被过分夸大了。’”②

可是,凯恩斯的《通论》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一个被称为“剑桥园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氛围中完成的。在20年代,埃奇沃斯去世后,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著名的《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并倾心于《货币论》的写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凯恩斯诚心地把曾向马歇尔发难的意大利青年经济学家斯拉法请到了剑桥。事实上,已经50岁的凯恩斯和一批25岁左右的剑桥同事和青年新秀组成了剑桥学术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这个俱乐部里,除斯拉法之外,还包括拉姆齐这位年轻卓越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还有凯恩斯的得意门生卡恩(R·Kahn)和卡恩的大学同学罗宾逊夫人(J·Robinson)、以及后来大名鼎鼎的哈罗德(R ·Harrod)和曾荣膺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德(J·Meade)。

提起拉姆齐,他杰出的才华和英年早逝(26岁)给这位剑桥的数学家的后代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拉姆齐与著名的数学家和博弈论专家冯·诺伊曼同生于1903年,每个人都只写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3篇论文。拉姆齐的这3篇论文分别是讨论主观概率与效用的“真理与概率”(1926)、讨论最优税收的“对税收理论的一个贡献”(1927)和讨论单一部门最优增长的“储蓄的数学理论”(1928)。他的后两篇论文均发表在由凯恩斯任主编的《经济学杂志》上。“对税收理论的一个贡献”实际上开创并奠定了现代税收理论的基础,但一直到1970年,拉姆齐的这一论文才得以普遍的重视,这主要归功于鲍莫尔(W·Baumol)教授等一批学者在70年代对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定价问题的集中研究。鲍莫尔还以“拉姆齐定价”为条目在《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介绍了拉姆齐的这一重要贡献。另外,在拉姆齐的这篇70年以后,从牛津刚转入剑桥任教的米尔利斯(J·Mirrlees)教授因为发展了这一最优税收理论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拉姆齐的第3篇讨论储蓄的论文被凯恩斯在为拉姆齐撰写的逝世讣告中称为“对数理经济学所作过的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在“剑桥园地”,还有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她1922年入剑桥念经济学,当时马歇尔还健在,但主要是庇古给学生讲授马歇尔的经济学。可以说她是马歇尔、庇古和凯恩斯的学生。但同时也还是斯拉法、卡尔多(N·Kaldor)和卡莱斯基(M·Kalecki)的挚友,他们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很深的研究。1928年她开始在剑桥工作,研究经济学。她是“剑桥园地”的积极参与者。这个“园地”的定期讨论会在30年代实际上正在孕育着凯恩斯的《通论》的初稿。罗宾逊夫人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使年轻的她一下子走在了经济学的最前沿。随后她致力于对凯恩斯《通论》的阐释和辩护工作。然而在30年代末,她与卡莱斯基的相遇改变了她后来对经济研究的重点,也改变了她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态度。她发现卡莱斯基已早于凯恩斯得出了后者的结论,而且卡莱斯基使用的是马克思经济学的语言。马克思的整体社会观深深吸引了她。1942年她出版了《论马克思经济学》,并于1956年出版了她开创性的、同时也可能使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资本积累》。

人们今天为她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惋惜。曾经有人说,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两大错失良机的遗憾,而且都与罗宾逊夫人有关。一是它至今尚未授予一位女性经济学家;二是它没有授予罗宾逊夫人。然而,无论如何,作为“剑桥学派”的重要一员,她的个性正好验证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哲学家的一句话:如果真正追求真理,最好做一个持异见的学者。

三、古典主义的新世界

观瞻数百年来经济学思想史之演进和成长,我们会始终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科学力量。是它的存在诱导并推动了一代代经济学家恒久不懈的努力。没有这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经济学面貌。80年代初,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将我带入经济学的。当然,那时我们念的《经济学》是高鸿业先生依照1976年的英文第10版翻译过来的,而今天出版的已是英文第16版的中文版了。

萨缪尔森在为他的《经济学》1948年第1版的纪念本所写的前言中风趣地说:“看到中世纪的三个正在劳动的人,乔瑟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我在挣钱,钱还不少’。第二个人说:‘我在把石头和玻璃雕刻成美妙的形状’。第三个人则声称:‘我在建一座教堂’。当我撰写《经济学》的第一版时,我实际上在同时做这三件事,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的确,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成功是数百年来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的成功!作为在美国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1970),萨缪尔森对经济学的贡献代表了过去的50年一代经济学家在将马歇尔经济学体系的分析语言和***式转变成数理的推理方式方面所做的里程碑式的工作。萨缪尔森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充满信心和热情。他25岁完成的博士论文于1947年出版,题为《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为现代经济学分析的经典。1966-1986年连续出版的5卷本《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收入388篇论文)堪称现代经济学范式之非凡作品。

在萨缪尔森成长的30年代,正是英国的“凯恩斯***”和垄断竞争理论的创新时期。萨缪尔森因之从芝加哥大学转入了“合适的地方”——哈佛大学。在哈佛的5年学习以及后来在MIT的终身教职使萨缪尔森最终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美国的正统经济学之间找到了一种“综合”。然而,在萨缪尔森离开芝加哥时,弗里德曼、施蒂格勒这两位后来先后于1976年和1982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年轻人正在芝加哥念研究生,而且在30年代后期,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正在形成以奈特和维恩那(J·Viner)为首的反对英国30年代的凯恩斯《通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创新的“风格”。就是说,他们始终希望坚持凯恩斯之前的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据说是芝加哥大学的凡勃伦在1900年最先发明这个词来描述马歇尔的“剑桥学派”的),信奉自由市场制度和价格原理,后经西蒙斯(H·Simons)和德累克特(A·Director)等一代经济学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所谓的现代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

至少在40-50年前,甄别“芝加哥学派”的最好方式是看看它的教授们对培养经济学博士的苛刻要求。这种要求博士的候选人必须通过关于价格理论的淘汰率很高的考试。掌握应用价格理论的能力是每个念经济学的学生必须树立的明确目标。芝加哥学派的这个所谓的“教义帝国主义”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尽管如此,在30年代的芝加哥经济系,奈特捍卫新古典经济学的方式还是与维恩那保持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奈特比较反对经济学中的数理分析,而维恩那却更欣赏经验(计量)式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在50-60年代出名的一批芝加哥的学生,特别是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瓦里斯(W·Wallis)等,虽然更忠实于奈特,但他们却是十足的经验实证主义者,对在经济研究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十分推崇和偏爱。

经典歇后语篇10

“成语”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是汉语语汇中的精粹。他结构紧凑,修辞丰富,生动形象而有表现力,成语中记载着许多故事典故,蕴含深刻,概括力强。因此,用成语来来表达较深刻较复杂的意思,可使文章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同时文章的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谚语”是人们在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一种现成的话。如“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一只烟二两油,一顿饭一头牛,一屁股坐一座楼”。谚语通俗易懂、精炼传神、整齐押韵;说起来顺口,细想想意味深长。作文或说话时用它来表达意思,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给人鲜明印象而又耐人寻味。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之一,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或隐语,而后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好像谜底,有时候前半部分歇而不讲,留给人去回味。歇后语分“喻意”“谐音”两种。前者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后者如“老虎拉车——没人敢”。歇后语幽默含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掌握一定数量的歇后语,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活泼,文风幽默风趣。

某些说法形象通俗、诙谐,大伙喜欢这么说,流传开去就成了“惯用语”。比如通过“冷”比喻引申而成的惯用语有:“炒冷饭”、“冷板凳”、“吹冷风”、“泼冷水”,如由“吃”引申比喻而产生的:“打游击”“定心丸”“闭门羹”“吃哑巴亏”“炒鱿鱼”“铁饭碗”。恰当的运用惯用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独具形象、通俗、诙谐的风格

格言指言简意赅、寄寓哲理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的名言警句。他与谚语相似,但用语庄重,大多来源于名家学者的书信日记,著名诗词中。格言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做有力的道理论据或当作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可用以概括某些材料的中心用在记叙文上;可置于文首,用以“首句标其目”统领全文;在文末用以画龙点睛,点化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典歇后语10篇

学习

小陀螺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陀螺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小陀螺的文章50字,小陀螺的介绍。当每个陀螺停在桌上时,它们边缘的样子是不同的,有尖尖的,有是圆边的,但旋转时都变成圆形,并且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有的像一张薄薄的有颜色的玻璃,有的像一小块染了色的铁皮,还

学习

高二英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英语10篇,内容包括高二英语各种类型范文,高二英语外研版。4.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4Globalwarming课本要点精练邓洁5.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5Thepowerofnature课本要点精炼詹建平,刘艳平6.名词性从句学生常犯错误例析杨会平7.

学习

美丽老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老师10篇,内容包括美丽教师100字,美丽老师征文怎么写。我梦想着再次背起可爱的书包,享受着这诗的海洋、花的乐园,无限的期待。只是,只能把这份期待寄存在孩子的身上。无他,即使这样,我仍然一如既往的将你当成梦想开始的地方

学习

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医康复计划表,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近年来,现代康复***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楼开诊,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

学习

请示的写法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请示的写法10篇,内容包括请示的标题正确的写法,人事调整请示的写法。2、对现行方针、***策、法令、规章、制度等不甚了解,有待上级单位明确答复才能办理的事项。3、工作中发生了新情况,而无章可循,有等上级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

学习

艾滋病宣传日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艾滋病宣传日10篇,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宣传日简短话语,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推文。2014年我国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共抗艾滋。”三、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8日。四、活动地点各

学习

高三复习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复习10篇,内容包括高三复习心得100例,高三复习第一轮三十则经验。高三复习的第一阶段是很枯燥但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主要是单词和语法两大部分的梳理和总结。1.垒好基石――单词不容小觑就目前的高考试题来看,

学习

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水利专业技术总结报告范文大全,水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简短经典。1999年~2000年承担XXXXX水电站施工监理工作;2001~2002年主要参与XXX水电站施工辅助企业设计工作;2003年~2004年主要参与XXX水电站施

学习

病句练习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病句练习10篇,内容包括病句练习题大全及答案,六年级改病句练习。1、始终艰苦生活。2、在课堂上认真听讲。3、开展学***,学赖宁活动。4、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5、班主任组织大家参加。(二)前后矛盾:1、这次春游,同学们基本

学习

善待他人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善待他人10篇,内容包括善待他人最好的方法,善待他人名言。为人处世,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多些温暖;少些斤斤计较,少些冷嘲热讽,少些伤口撒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的美好之处就在于如何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

学习

现代商业设计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商业设计,内容包括商业设计全套详细讲解,现代商业设计教程。一、创新是商业设计的灵魂“英画室”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其秘诀首先在于以杭英为首的画室群体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当时一些画室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同

学习

经典段子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段子10篇,内容包括经典段子精选100句,段子精选经典。乙: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甲:我们家吹牛不纳税。乙: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甲: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乙:爬着去?甲:谁刚生下来就会爬呀?乙:那怎么去?甲:床就当厕所了呗!乙:这

学习

水的故事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水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水的故事系列,关于水的故事简短十个字。“真是一群不知好歹的人类,我要让他们尝尝我的厉害!”它非常气愤的说,由于太气愤了,以致它的鼻子和嘴巴都喷出了巨大的水柱。所有的水大臣都害怕地把头缩到衣服里,不

学习

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生会工作总结个人800字,学生会一周工作总结范文简短。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更是充实的,欣慰的。因为有四个可爱的部门跟我一起奋斗。我们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

学习

经典成语故事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成语故事10篇,内容包括十篇字最少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读后感十篇。苻坚除了一系列减省奢侈品、鼓励农业、停止征战外,更建立学校,重视文教,尤其留心儒学。苻坚曾下令广收学官,郡国学生只要通晓一经或以上就获授职,亦表彰有才

学习

春节祝福经典大全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祝福经典大全10篇,内容包括春节祝福语10篇,史上春节最经典的祝福语。2、声声祝福,丝丝情谊,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3、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所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新年的祝愿

学习

经典书籍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书籍10篇,内容包括经典书籍要读十多遍,经典书籍排行榜。拜读完汪中求先生所著《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后,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书中说的好:强者不是靠别人赐予的,而是靠自己成功的细节造就的。抓住一个成功的细节,就能

学习

经典自我介绍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自我介绍10篇,内容包括经典自我介绍100例,最新个人自我介绍简历十篇。范本2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通过考试,今天,我以本岗位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显得尤为珍贵。(一般不能说名字)今年____岁。希

学习

经典文学作品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文学作品10篇,内容包括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大全,文学作品十篇。译者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能力、翻译策略。具体来说,翻译动机指译者希望原汁原味地呈现原作的风味给读者,翻译动机是随心所欲以解

学习

经典成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成语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典成语100篇,经典成语模版。3、小时候听人说:哈雷彗星每七十多年才能看见一次,所以一定要抓紧去看一眼。长大后终于明白,其实人生的每一个生日,甚至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都比哈雷彗星的出现还要神奇

学习

国学经典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国学经典10篇,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十篇内容,国学经典十篇诵读。当女性有了靓丽的外表、健康的身体之后,还应该去修炼心境。从心理学上来讲,男性跟女性最大差别是,男性更多是思维主导,所以他会更客观更理性,善于分析善于判断,比较冷静

学习

佛经经典名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佛经经典名句10篇,内容包括佛经经典经文名句,佛经经典名句爱一个人。3、Pleaseenjoythepainwhichisunabletoavoid.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4、Perhapshappinessdoesnotarrangetheposition,butsuccee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