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篇1
女性修心学国学最智慧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关注心灵成长,而心灵成长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宁静。《道德经》里说,静为昭君,当你安静的品质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少有浮躁的心态。
当女性有了靓丽的外表、健康的身体之后,还应该去修炼心境。从心理学上来讲,男性跟女性最大差别是,男性更多是思维主导,所以他会更客观更理性,善于分析善于判断,比较冷静;而女性更多是情感主导,所以女性购物的时候,经常会是冲动消费。女性修心,不单是学插花,学茶道,学瑜珈,还应学一些国学,学一些真正的智慧。当智慧更强的时候,女性便能游刃有余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国学即“心灵的港湾”
古典即“历经千古的东西”。能到今天仍然有生命力,那才称得上为“古典”。回归国学就是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国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之根本,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诵读传统经文,从中可以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因为,这些经文能传承千年,就证明是经典之作。正如西方人读《荷马史诗》、《圣经》,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国学经典篇2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五年级:春之花樱
国学经典篇3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给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1__街道东平社区主动按照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社区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在上级领导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社区未成年人主动参加经典诵读活动。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办事处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在抓常规方面,办事处号召社区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区里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法,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这都需要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开展活动。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3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新事物不难,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学,有没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有迎难而上才会真正进步。
本次活动提前计划并筹划,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细节考虑全面,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使活动能有序开展,统筹规划。学生倡议与升旗仪式相融合,号召并激发了师生的活动热度,让每一个人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但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创新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多一点;部分活动可以再贴近少先队员的心理需求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创更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4我市主动响应语委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各校园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主动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师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厚精神底蕴,营造优良的读书氛围。经典诵读在全市校园中逐步掀起高潮。我市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度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的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各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未成年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文化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
各学校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利用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和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国学经典篇4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儒家文化亦即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其著名的《朱子家训》中言:“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进而具体来讲,“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故此,笔者在每周一节专设的国学诵读课上普及国学经典常识之外,还对学生吟诵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利用晨读15分钟,课前5分钟和中午10分钟时间,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好习惯。此外,每天大课间,在学生做完体操之余练习“太极拳”、通过“太极加吟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独具特色的“经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朱熹在倡导要读书的同时,更注重读书内容要“精。”“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训学斋规》)在诵读内容的选取上,笔者参考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段特点选择不同的国学经典读本供学生诵读。例如:一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百家姓》、《千字文》,三年级《大学》、《笠翁对韵》,四年级《论语》、《诗经》,五年级《中庸》、《礼记》,六年级《道德经》(其中也穿插《春江花月夜》、《出师表》、《岳阳楼记》、《师说》等经典篇章以及一些小学生必背的古典诗词)。这些国学经典的背诵与阅读,不仅增加了低年段学生的识字量(读一部国学经典可识字数千,读国学经典两年最少可轻松认识3000多个汉字),也拓宽了中高年段学生的阅读量,直接、间接地提升了语文素养。学生以书为友,在与古圣先贤对话的过程中,广博知识,淬炼为人“正”气。
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班级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节、学校艺术节(以经典诵读、舞台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展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情况)、国学书法赛与故事会、国学感想征文、手抄报等活动,不仅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同时还以每次活动为契机,带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此外,笔者还建议家长开设“一家经典时刻”,希望家长尽量抽出一定时间,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与孩子一起学习,进行“亲子诵读”。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诵读、调查和评比的基础上,每学期会评选出每个班的“书香家庭”3-5个,颁发学校的奖章和证书,并在学校范围内大力表扬。
国学经典篇5
一、加强国学教育,打好语言文字基础
国学,是一国所具有的学术,为了与西学有个区别,所以我国把“诸子百家”“五术”“六艺”等称之为国学。国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我国国民的爱国之情,反应了对本土文化的追求与热爱。但是目前我国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国学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似有似无的层面,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国学教育,高度重视并促进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要从小抓起,把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选做必修课让学生进行全面学习,以循序渐进,春风化雨的方式将国学的精神深深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求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更多了解、学习和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例如《三字经》的教学,《三字经》是中国最传统的基础启蒙教材,很多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教授他们学习《三字经》的内容,而且在我国已经缠绵延续了上千年。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教育材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小学学习阶段引入《三字经》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刚入学的孩子认识生字,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朗诵,不断理解与感悟,学会做人的道理。而且《三字经》文字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却饱含深意,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从我们的生活常识,做人之道到天文地理历史无一不覆盖。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有必要了解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给学生放儿歌听,也可以时不时的给他们讲一些里面的小故事。
二、了解中华文化,提升民族整体素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在各个领域都有渗透,所以想要了解我们中华璀璨的文化和五千年的历史,渠道还是挺多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随便的看几本书就可以领略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中加入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文化,而且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开设国学经典课程,而且也要组织相应传统文化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我们祖先智慧的浓缩与结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与积累。
例如在《弟子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朗诵《弟子规》课文,然后再跟学生解释其中的内容与含义,让学生感悟古典诗文中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绎《弟子规》来领悟其中的内涵,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批判性地去对待古典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三、精炼语言功底,帮助学生修身养性
小学国学经典的内容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等,当学生把这些国学经典都学完后,他们的识字量将超过五千字,如果我们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敏感的话,那么我告诉你一个中文系教授的R字量也是五千字,这时你就会感到很惊人了吧。而且学习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识字量,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精炼语言功底,修身养性。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下,国外文化和价值观不断渗透,迫切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国学作为我国的经典,是指导我们做人和做事的一套准则,人学习最快的阶段是0到13岁,这个阶段天真无邪,什么也不想,对我们新一代人才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
在唐诗宋词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诗词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而且也学到了对待生活与看待人生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词的内容以***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国学经典篇6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着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心得体会《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逸,游荡忘返,宴饮荒***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经典篇7
关键词:经典;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扬中华精神,五千年的文明,为它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中华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结晶,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很大程度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巨大作用,我们现在不可只是一味看到西方教育的优势,而对祖先伟大的教育思想一无所知,我很自豪地毫不夸张地说,在“做人”的教育方面,我们是真正先进的。
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博学慎思,体察涵养,克己内省,修身养性”以达“内圣而外王”,以立德为基础,以立言(也就是传道)帮助他人觉醒,还要立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天下的太平而建功立业。历代大儒都对童蒙教育非常重视,有许多优秀著作问世,并总结经验,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幼儿少儿时期,至少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接受一个观念,那就是培养习惯,即养成教育,幼儿少儿时期,他们天性未泯,没有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经典就如同良种,种进孩子纯净的心田,随着人生不断的体验,而会同那些伟大的心灵契合,历久弥新。
幼童的学习特点是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力。犹太人谚语说:“小时读书如刻在石头上,中年读书如刻在泥巴上,老年读书如刻在沙子上。”我们的古人早就发现这个规律,《学记》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读书要趁早。开始如读天书,不求甚解,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诵就是背诵,读是朗读,读出声音来,以前的人还要拉长调子,摇头晃脑,身体随着情感随着书里的内容自然摆动,不断品味、体会,如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读书读到拉长吟唱起来,身体拗过去,拗过去,以至于鲁迅先生小时候以为这是极好的文章。所以,老师、家长爱读书是教孩子的上等法门,自己喜爱和指挥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身教胜于言教,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口传心授”。
一些学校也在尝试着吟诵学习,学校多了朗朗读书声,蒙学经典是不可或缺的儿童启蒙读物,要相信古人的智慧,国学经典主要是知书而达理,将知识通过人生体验、体悟转变为智慧,见解通达没有障碍。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宽广的胸怀、美好的本质、敏锐的思维、广博的见闻、踏实的笃行,说白了这就是做人的学问。伟大的科学家也都必须具有这些人文品质,精神世界才非常丰富有追求,而不是成为一件工具式的器材。孔子说:“君子不器”,意即如此。
马一浮先生可读背数亿余字古文、熟通八国外语。陈寅恪先生满腹中国文化,又掌握十四五个国家的古文。钱穆先生四十岁左右用七天时间把孟子(将近四万字)背下来,了却他幼时没有通背孟子的遗憾,效率让人瞠目结舌。其实这和他们幼年的背诵经典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即便我们的孩子达不到大师们的水平,也不至于背背书就是“不能承受的压力”。再者,教育也是科学的、有序的,要按差异进度,快则快,慢则慢,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人资质、程度来制订读书计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急于一时,而操功于悠久。当然不能一味背书写字,要兼学多样,以乐教、琴棋书画、武术、游戏散其困倦,活其筋骨,放松情绪,涵养性情(古人称为“活机”),而让孩子舒畅且通达,与国学经典学习相得益彰。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主张国学进入教育,不是去充当一盘配菜,而是成为教育的灵魂。国学的核心主张,简而言之就是“道法自然”,即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思维定式,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及观念强加给孩子,停止对孩子的一切暴力,不管你是粗暴的征服,还是温暖的说教,不管你是善意的,还是无意的,成长的权利必须还给孩子。
我们倡导的国学教育,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首先从教育者本身做起,停止自以为是的理性说教,用体验的方式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把自己放在整体中去认识,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然后以此去启发孩子,去唤醒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国学经典篇8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6、哀哀父母,生我劬(qú,过分劳苦)劳。
7、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见侮而不斗,辱也。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14、一寸山河一寸金。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6、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7、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23、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1、感谢欣赏本文,更多经典语句请关注: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富含哲理的句子 2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36、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8、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3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42、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3、羊有跪***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46、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7、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5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56、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5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5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6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6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6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6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66、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67、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0、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7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6、多行不义必自毙。
7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7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8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81、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82、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8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4、感谢欣赏本文,更多经典语句请关注: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富含哲理的句子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8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8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8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9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1、位卑未敢忘国。
92、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6、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97、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9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9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10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0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04、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0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0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0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10、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1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1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11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1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传》
11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2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1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2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2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2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2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3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1、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3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3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13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国学经典篇9
中国文学经典书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呐喊》、《彷徨》、《子夜》、《围城》、《红日》、《红岩》、《古文观止》、《红旗谱》、《平凡的世界》、《活着》、《雷雨》。
(来源:文章屋网 .wzu)
国学经典篇10
(1)什么是国学
一般来说,国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国学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它浸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2)什么是经典
现在大家常说的经典究竟是什么?核心价值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改变的事物,被称作为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最有价值的书,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
(3)什么是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权威性著作。它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厉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语文知识外,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格塑造的方向,国学教育在这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去年教师节前夕,在看望北大师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国学经典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食粮。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离不开传统人文精神的养育。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必需,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国学经典势在必行,这是关系下一代成长甚至关系民族未来的大事,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肩上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教学理念上要加强人文意识;教学内容选择上彰显传统文化精神;教学方式上注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审美中陶冶,在体验中感悟,从而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植入到学生的生命中,完成生命的自我提升。
三、国学经典教学在小学低段的实施策略
如何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段实施国学经典教学呢?经过―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摸索出来―套较为有效的实施策略。
(1)国学经典群文阅读
国学经典群文阅读就是在一节课中安排系统的几则内容。由于国学言简意赅信息量大的特点,注定了我们不能把它的分类与现代的文章等同。所以,我把每四句确定为一个片段,如《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人虚室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分成了17个片段,分成两个板块,在一堂课里完成―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这就是低段的国学经典群文阅读教学。
(2)课前“三部曲”中巩固国学经典
为了让孩子们对于所学的国学牢记不忘,我实施了每堂课的课前“三部曲”策略,“三部曲”的内容如下:“1――拿书本,2――坐端正,3――诵国学。”由每天的值日生负责呼“1――2――3――”,全班同学就喊“:――拿书本,――坐端正,――诵国学”然后由专门指定的同学领头,全班背诵国学。背诵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拍手背、起立背、合作背、表演背……等等。时间为一分钟左右,每节课课前一分钟,全天七节课,就是7分钟,每天7分钟的诵读国学经典,那一周下来就是35分钟,不可小觑啊!用现在流行语来说
效果可是杠杠的!
四、国学经典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