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是什么篇1
作文提纲是写作文时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提纲分为标题式提纲和要点式提纲:
1、标题式提纲:这种标题类似一个版块的概括。相当于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
2、要点式提纲: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来源:文章屋网 )
提纲是什么篇2
一、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我一直主张,学习的事应该由学生来做主。课堂的教学涉及师生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体现在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能力上。因此,运用学习提纲进行教学,需要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要以学生“合作中的伙伴”角色,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动一切学生参与到学习提纲的制定和运用过程中来,通过与学生的真诚对话,共同设计学习提纲来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生成。
2.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保证学习提纲的顺利制定。
学习提纲的制定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诸多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的过程。组建学习小组是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提纲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融洽的群体最能激发个体为群体服务的责任热情,能使个体保持参与活动的旺盛精力。小组生成方式有多种:自由组合式、优化组合式、优优组合式、中中组合式及特定组合式。不论哪种组合方式,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学生的个人感情,而不能一味地以个人的学习水平为基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精心。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状况作为学习分组时的参考。当然以学生感情分组的办法也不是搞一刀切,教师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尊重学生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调整。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或娱乐小组,它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二、切实把学习提纲的设计权还给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前教师也懂得运用学习提纲来引领教学,但是那种学习提纲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来的。这样的学习提纲缺少学生自主的过程,对所学的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这种提纲学习,只不过是转换了填鸭教学的形式,由“口头灌”变为“书面灌”,并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借助学习提纲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就应该把学习提纲的设计权还给学生。
三、按***索骥,运用学习提纲开展自主探究反馈性学习
学习提纲犹如行***打仗的地***,它指引着学习的去向。因此,当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的学习提纲诞生后,按***索骥,运用学习提纲开展自主探究反馈性学习,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1.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自主性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因此,让学生迅速地抓住学习的重点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然而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中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光靠教师的讲授教学学生激不起兴趣。为此,我先向学生出示了与本目相关的课标要求,而后组织学习小组分头根据课标的要求讨论列出小组自学提纲,再组织全班汇报,通过筛选重组拟定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国国民经济中有哪两种性质的经济?它们分别有哪些具体形式?(2)两种性质的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2)什么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他们各有什么特点?(3)国有经济为什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4)非公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我国对它采取了怎样的***策?(5)我国是什么社会?存在怎样的国情?由此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才适合?”这份提纲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便于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意识。
2.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当前各个学科普遍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经常采用泛泛而问的形式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缺少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必要性推敲。其实许多问题是一般化的问题,缺少可研究性,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教师花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耗时低效。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把“我们一节课应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课堂探究把它做好、做足?”考虑清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尝试把学习提纲引进探究性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第二次问题设计,把大问题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形成第二学习提纲,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性的学习。
还是以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中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找到提纲中这5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学生能够做出回答。但是学生对“国有经济为什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我国要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与国有经济不一样的***策?”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我就按照刚才的办法从实际出发处置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地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提纲是什么篇3
第一步:“抱着走”——激发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开始的引导示范很关键。六年来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自主研讨的精彩课堂。让观摩的学生体会到课堂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环节让观摩者知道快乐幸福的课堂,来源于课前深度预习,深度预习是生动活泼的愉悦课堂的前奏。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如何进行课中展示及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如何进行课中研讨及研讨什么,有哪些研讨方式;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现场。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让观摩的学生知道什么是课前预习,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依托《预习提纲》看书学习,怎样书写预习心得。
第二步:“牵着走”——掌握预习方法
曾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放学时写在黑板上的预习书本第××~××页内容”的预习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大多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或只能简单模仿例题解题;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否预习、预习得怎样,往往不得而知,教学时也不知道有哪些学生预习过了,通过预习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因此,课堂仍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长此以往,能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便预习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预习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有的教师甚至不要求学生预习了。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除给定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外,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很重要。
如何编制《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即将所要预习的内容按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预习时有方向、有目的、有任务。
(1)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预习提纲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重在训练思维,培养学习方法。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预习提纲应当做到“四个明确”:
A.明确预习时间,即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进行预习,也就是说要限定预习时间。
B.明确预习内容,即要告诉学生预习课本从第几页至第几页中的什么内容。
C.明确预习方法,要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预习,如边看书边找答案。
D.明确预习要求,如做到理解或背诵。
(2)掌握预习要领
提前1至两天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按下列步骤预习:
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要求学生从教材设置的各种情景(***)中发现有效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握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知识后,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
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抓住重点、难点。
(3)学写预习反思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会提问题),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有意示范下,渐渐地,学生勇于将自己的疑虑与不解写下来,并把提出问题作为预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有《预习提纲》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几年来,我们发现,学生有了变化:第一,学生习惯于预习了。他们会把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一,犹如听课、作业、测试一般。第二,学生爱思考了。他们不再只关心现成的结论,而是能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了。第三,学生能提问了。学生越来越依赖预习提纲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牵着走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第三步:“放手走”——让预习成为习惯
一天,因故没来得及给学生分发《预习提纲》,等我赶到学校时,预习时间已过了大半,让我欣喜的是,在预习时间中,学生自己拟了《预习提纲》,拟的提纲虽然各不相同, 但主要知识点基本能涵盖。于是,一个念头迅速在我脑海中一闪:让学生自己拟《预习提纲》!
这样试行了两个星期后,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交谈,得知:以前的《预习提纲》能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方向目标,但容易变成“预习任务”导致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将《预习提纲上的问题解决完,预习就结束了;自己编制《预习提纲》,则要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认真概括,必要时还要借助于课外参考书。但自拟《预习思考》对中等及以下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改为在中等以上学生中试行。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小觑。他们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这种逻辑思维规律对新知识进行概括,多么的难能可贵!
提纲是什么篇4
[内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变“先讲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从而把由教师灌输的讲读过程,变为生动的学生自学的阅读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下面介绍几种经过反复实验而确立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某个重点段落,然后集体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深化,以“主”带“次”,理解全篇。
如:《小音乐家扬科》的自学可以这样安排:
1.从解题入手,抓住重点。出示思考题:从课题《小音乐家扬科》中,你觉得课文应写些什么?扬科成了音乐家吗?
2.编列提纲,理清层次。自学课文,思考: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写了哪些事?除了写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开头还交代了什么?扬科的结局又怎样?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3.出示习题,指导练习。围绕下列问题,准备自学讲析课文重点:(1)扬科是怎样欣赏大自然中的“音乐”的?(2)扬科怎样陶醉在旅店的音乐声中的?扬科爱小提琴,设想他是怎样想的?(3)扬科看见地主食具间的小提琴,又是怎样想的?“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在讲述第三点时,可结合观察课文的插***,想象描述当时环境和扬科的心理活动。
4.自学课文,尝试讲析。学生先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步分小组讨论,排疑解难,互相补充,准备作尝试性讲解分析。第三步学生尝试讲解分析课文重点,注意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评析时,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拓宽,落实训练。
二、抓住思路,理解课文对思路较明显的课文,通过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课文。
如《桂林山水》一课,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1.审题,预测思路。出题后先提出桂林在地***上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1)看了题目,你认为文章是写什么的?重点应该写什么?(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以设置悬念。
2.感知课文,理清思路。通过以下“练读”,理清文章脉络:(1)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2)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在段落结构上,本文有什么特点?给课文列思路***。
3.阅读分析,理解思路。教师激情朗读,学生自读体会。指名列思路***,全班评析。在评议中,渗入必要的词句和读写训练,并组织质疑。
三、抓住中心,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心词或中心句。然后以此作为自学题统摄全篇,读懂课文。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设计: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2.找出中心词,统摄全篇。明确“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心词语:“神机妙算”,并理解什么叫“神机妙算”?
3.细读课文,抓住主线。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自学“借箭”一段时可启发学生找出描写第三天四更时的景色和诸葛亮与鲁肃的问答,借箭的巧妙调度等情节的重点词语。如“大雾漫天”“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笑着说”“……只管……就……”等,还可简单地勾划出受箭时船头船尾的方向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堂讲解,集体评议。
4.反复诵读,深挖开拓。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谋的气度和周瑜妒贤忌能、心胸狭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纲,理解课文要求学生列出课文的详细提纲,并以此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在学生讨论评议时相机诱导。
如《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安排:
1.联系已有知识初读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蟋蟀的知识,了解蟋蟀的特点。尝试讲述对蟋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编拟提纲。先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提纲,后再根据分段,写出段意,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充分评议、修改。教师从中点拨。吸收反馈信息,作针对性的重点讲解。
提纲是什么篇5
在正式讲课之前是短暂而隆重的开班仪式,仪式由生命科学学院的汪书记主持。首先全体起立,唱响《国际歌》,在这种气势磅礴的氛围之下,对***人的崇敬油然而生。接下来在来自三个学院的领导与老师致词后,本期参加***课培训课的学生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学生代表的演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入***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吗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吗或是仅仅是因为对***的崇敬,对***员这个头衔的追求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出于对***的崇敬,我想加入这个神圣的集体,能够找到组织,更有方向,更有效地为身边的人服务,为人民服务!明确了这个动机,我想我能更好地学习,加倍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员!王书记为我们讲了以下三个大问题:
第一,什么是******的纲领。***的纲领是一个******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规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说“纲领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认为“一个******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无产阶级******的旗帜是方向、是形象、是力量;正是在这样的纲领(旗帜)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每一个******必须得有一面旗帜,有行动的方向,才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否则就会出现混乱局面,这个******就不可能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
第二,怎样正确认识***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治和文化(社会)就是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王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只需要掌握方***的问题,能辩证地看问题。最高纲领即实现****,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在实现最终目标的道路上的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只有在实现了一个个小的特定的目标之后,我们最终才会实现我们的最高目标。这让我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只有把自己手头上每件事都用心地做好了,我才能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只有把我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我才能实现我的梦想,到达胜利的对岸。切不可心慌,切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为了最终的理想,而不顾当前现实的阻挡,也不可为了现在的任务,而走错方向,忘记最终的目标。
第三,中国***人怎样为实现***的纲领而奋斗。这里讲到了中国***人实现***的纲领的方法。 首先需要牢固树立****的理想与信念,王书记给我们讲到了理想,讲我们的理想,讲***人的理想。理想是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精神支柱是力量源泉,是思想武器。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理想,我了大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扪心自问,我为我的理想付出了多少,我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加强锻炼,我没有加强师范生技能的训练,练了几天的粉笔字就没能坚持下去!那我平时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扫清通往理想道路障碍上呢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了自己的理想,把该做的事情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有资格当一名***人!王书记说要实现理想,应该做到以下四点: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在以后的生活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在心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也让自己离光荣的***集体更近一步!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的纲领,什么是****,什么是理想,更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严于律己,刻苦奋斗,有意加强自己的***性修养!
提纲是什么篇6
关键词 高中 ***治课 提纲式教学
高中***治课教学的改革,不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从根本上说,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参加“破除课堂教学内容‘一言堂’的旧观念,树立‘群言堂’的新观念”课题的研究中,针对农村高中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治课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学中我尝试使用提纲式教学法,所谓提纲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将教学内容提纲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用提纲中设置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提纲式教学法在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点滴体会与看法。
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准备得十分充分的一堂课,到了课堂上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因为某一教学环节的疏忽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在刚刚参加工作,对教材不熟悉的年轻教师身上发生得比较多,他们如果在加上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边想边教,全部注意力只能放在对教材的讲解上,也就没有时间再去关注学生了,这种教学效果的糟糕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使用提纲式教学法,在讲新知识前就将教学提纲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有了教学提纲为教师明确教学的思路,就能减少教师教学上的盲目性,避免出现以上类似教学的失误。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提纲式教学法呢?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提纲。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和课本教材的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程序,比如哪一步需要学生的活动.哪一步需要教师的活动,如何衔接和过渡等;另一方面教学提纲内容形式的设计不能平淡无奇,必须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 《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 这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提纲时并不死板地照搬教参书上的教学提纲内容,而是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提纲。我设计的教学提纲是这样的:“1、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1)吸收存款;你认为银行吸收存款的来源有那些? (2)发放贷款;① 银行发放贷款有什么作用呢? ② 你知道贷款有几种形式吗?(3)办理结算;① 什么是结算?结算的形式有那些? ② 为什么要办理结算? ③ 人们经常使用的结算的信用工具有那些?(4)什么是支票?支票的分类及使用是怎样的?(5)什么是汇票?汇票的分类及使用是怎样的?(6)什么是信用卡?我国现阶段主要的信用卡有那些?怎样使用? 2、我国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那些巨大的作用呢?”在这个教学提纲中我将教学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个充满情趣的问题,通过问题情景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使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需要由间接的需要变为直接的需要,形成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数字序号来标明教学提纲的先后顺序,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这样学生看到教学提纲后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也清楚了教师教学的思路,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接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教学提纲去组织学生学习了。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发现、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并产生问题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银行的业务和作用》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带着提纲中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在问题情境的激发下,为了消除悬念,学生都自觉认真地看书;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解疑、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整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偷快。
再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激发学生学习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更加主动,求知的欲望才会大大的增强。在教学《银行的业务和作用》这课时,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教学提纲中的问题,但由于农村高中生知识水平差,他们在理解问题时总会有很多困难,这时候教师如果不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我总是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现实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讲银行的业务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相关的事例去理解;学习银行的作用时,引导学生结合***和国家相关的***策去理解,结合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去理解,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后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总之,提纲式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师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旧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课堂上学生“群言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纲式教学法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纲是什么篇7
关键词:学生;预习提纲;设计;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学习一样需要有质量的预习,这样不仅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然而我们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学生对于预习的作业并不感兴趣,拿起数学书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了事,记住一些结论性的句子,再问其他的就茫然一片。造成这样的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入手进行预习,此时如果有个高质量的预习提纲来指引学生进行思考,就显得十分必要。如何设计有质量的预习提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原则来思考。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所以我们的预习提纲也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让他们喜欢“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乐于预习,如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替代枯燥的计算等题目,用竞赛形式、激励的语言来提问题等。
如人教版第五册《时间单位的换算》,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1)相信你能行。备课时,吴老师用了2小时,王老师用了130分,谁用的时间多?为什么?(2)比比谁最棒。 3分=( )秒,180分=( )时。
二、可操作性原则
布置预习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以若干小问题来呈现,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而且问题要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如果知识难度比较大,教师要学会肢解难点,缩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梯度,让孩子像攀登梯子那样摘取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1)阅读教材93、94页内容。(2)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3)请你用不同的办法画几个圆。(4)请试着用圆规画圆,并在其中的一个圆里标出各部分名称。思考: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应注意什么?(5)想一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形有什么不同?(6)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并思考: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③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④圆是轴对称***形码?有几条对称轴?⑤想一想:还有什么疑问,请在书上记录下来,以备课堂提问。
三、启发性原则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试***理解新知、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有点拨作用、有启发性的预习问题便于学生理解新知、突破难点,尝试成功。
例如,预习《圆的面积》(人教版第十一册)。
由于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经验,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1)回忆圆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尝试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形。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第97页。(3)观察对比新旧***形,它们有哪些联系?(4)借助已学***形的面积公式,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四、差异性原则
由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差异很大,在教学提纲的设计上就应该有所侧重。
(1)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不同形式的预习提纲。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不同,或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圈圈点点知识要点;或掩卷沉思,独自尝试;或调查实验,总结发现。预习提纲都应该事前预知,做到步步为营,为学生的自学之路做好导航。
如计算课《商中间有0的除法》,可以利用尝试练习——遇到障碍——清除困惑——总结巩固的预习模式:①尝试完成609÷3,(如遇到困难可以思考第2题)②十位上0÷3=?那么商的十位应写什么?③为什么十位的计算过程可以省略不写?④完成804÷4,707÷7两道题。
(2)尊重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教师要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问题时难度因人而异,不能全班一刀切,完全一个标准。预习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列出深浅不一的预习提纲,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别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预习,允许他们达到不同的预习目标。
如预习《线的初步认识》可设计如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线?直的线有几种?(需要帮助的同学参考课本第23页)②怎样画出这三种线?③请你从端点和长度两个方面来分析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异同之处?
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从课本中找答案,再慢慢理解消化,或者只需要完成前一两个问题即可,主要从预习兴趣入手,再一步步培养自学能力。
五、开放性原则
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如预习《梯形面积计算》,课本上呈现的解题方法是: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再推导公式。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另辟蹊径,我们可以在预习提纲上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能把它转化为其他的***形,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来,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预习题纲,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出示,它的根本目的是为孩子的自学导航。当孩子困惑无助时,教师及时给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使探索之路得以延续:让不想学的学生主动学,让想学的学生学得更精、更透,让每一个参与预习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吴晓飞.精心设计“导学案” 提高预习有效性[J].考试与评
提纲是什么篇8
现在的教学和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于语言能力的明确描述,修订前的教学大纲,对于语言目标描述的提法相当模糊,如大纲中关于阅读部分提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相当于课文难度的短文,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操作。什么叫借助词典?借助词典的速度是多少?怎样理解内容?字典是否可带入考场?什么叫与课文相当的难度的短文呢?等等,都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我感觉现在的中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大纲中没有对于语言能力进行比较清楚的目标(Objective),因而造成教学依据很难确定。到底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东西,才算达到了大纲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放在什么方面?教师怎样从什么方面评价学生?都是基于大纲中对语言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描述。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理解的不同、教研员和出试题者理解的不同,对于考学生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才算合格,没有明确统一的想法。过去教师在教学中,拿来课本后往往先看课本中是什么语法项目?备课时首先考虑所备课要求的语法项目。看课文时不太注意课文中的话题和功能或要达到的语言能力目标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这一课的语言点,如出现的是stop to do 还是stop doing, 需要讲反义疑问句还是一般现代时等,教学大纲对语法及语言点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手硬就是语言知识非常具体,而一手软是对语言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头脑里有一个隐蔽的教学大纲(hidden curriculum)。出题者,教师和学生没有一个标准,教师完全是按各自对大纲的理解程度教学,如教师在出测试题时总是想方设法把语言点出齐了,而在每一个阶段,对于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语言能力目标,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很多教师的最大困惑是:我们不知道教研员要出什么样的考试题?因此所有的语言点都必须面面俱到地讲,否则,如果不讲,出了此题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讲了没考,这不是我的责任。因此,教师的头脑中都是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语言能力目标,用所学的东西做事情。达到什么样的听,说,读,写规定的标准。如果规定标准越细,就可能对一部分学生不适和。我在参加初中、高中大纲制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规定得越细越好,可最后经过讨论,规定越来越粗,最后只变成笼统的几条了。越细越难操作,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可能不合适,例如农村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的某些生活经历,在山区的孩子没有街道的概念,那麽,如果出一道问路的提,还要经过几个街区(Blocks),就不一定会适应部分学生,如一年的高考题,关于“骑自行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的题目,农村孩子就没有这个概念。因此,在国家范围规定的大纲范围内,语言能力很难规定得特别详细。在修订高中大纲时,美国教师协会刚刚提出一个“Proficiency Guidelines”,其中对能说什么,能做什么?”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我与李静纯老师曾花费了很长时间,希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个详细的语言能力描述的表,但后来一点点删除,最后就变成现在高中教学大纲中比较笼统的几条了。我也曾请教过一位外国语言专家,提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怎样才能既有一个详细的语言能力目标描述,又能照顾到不同地区的情况?他告诉我:“你们最好有不同的大纲,根据不同的大纲确定不同的语言能力的要求。如对参加高中考的学生是一种语言能力,对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又是另外一种语言能力。”但国外课程专家认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语言目标能力的描述。教学评价就很难开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确定一个具体的语言能力目标,根据国家大纲的一个宏观语言描述,(overall objective) 然后再有一些具体的(Specific)目标。因此很难在这样大的国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也是急需提出来研究的。教师没有明确的语言能力目标,不能明确每节课应达到什么目标,我们经常出去听课,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是与小部分学生进行对话和课堂练习,然后小组自己练,这节课就结束。这样一来,只有小部分学生完成任务,而相当的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达到了语言能力的目标,教师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使得学生慢慢地掉队,期末考试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及格,一部分学得很好,因为每一个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在评价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下面提出的是我的解决方法:
二、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练习?
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学习是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不能完全怪教师,我认为现在的外语教学有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应试教育的改变,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教育行***部门做得到的,这涉及到社会问题,如为什么很多人去考大学和研究生呢?这是国家人事制度造成的,如农村的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是脱离环境的唯一途径。这种人事制度,必然影响我们的高考,学校不可能无限制地招收学生,只能一部分学生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国家考试中心的同志所说,高考题不可能再降低难度了,如果学生都考80分,90分,都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国家的考试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要么就扩大招生。这些问题不是学校完全能解决的,涉及到国家人事制度和各方面的改革,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真正地实行。应试教育,不可能不影响我们的教学。中学甚至小学为了升学都只能追求一般的考试题型,随着
应试教育,出现了现在的大量习题集。即我们用考试题来代替语言的练习,我感觉中学教学中,教师用很多时间去教考试题(teach the test language)而不是去教语言(teach the language),因此很难教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现在很多练习题90%都是考试题,而不是真正语言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用句型转换方式练习。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肯定句,否定句,反义疑问句,等等。学生脑子里保存了一大堆语言知识。在语言知识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转换。如:对面来一个人,你想问“您是美国人吗?”,脑子里首先想的是陈述句,You are an American .然后, 脑子里再进行我要提问,变成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的句型转换,等你想好了,恐怕人已经走出20米去了。学生再熟练句型转换,也只能培养学生做句型转换这类题的能力,而培养不出使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存留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知识。我曾经给一位亲戚辅导高考,他问一个高考题,我讲后,他说:“这就是老师讲的“主将从现””。我不解地问:什么是“主将从现”?他说:“就是主语是将来时,从句是现在时”。因此脑子里是一大堆的知识,然后才想怎样做题,没有直接运用语言的经验。也没有运用语言去做事的练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说,你们讲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我不得不讲考试题,很多学生拿习题集问教师,如two times and twice有什么区别, 是很难回答的。又例如有位教师讲hit sb. in 和hit sb. on的区别,讲了很多,最后归结为打在肉多的地方就用in,打在肉少的地方就on,教师 把很多课堂教学时间都用在语言知识上,很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如果有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教师就会明确,如何教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用语言去完成任务,整个教学就会改观。既然考试考的是语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得跟着语言知识走,不可能你考什么,我不教什么?考什么就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等都是不可能的。没有明确语言目标就造成以语法知识为目标,这种方式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很低,目标混乱,使得教师感到很困惑,有些教师也想改革教学,但改着改着又回到初三去,为什么呢?考试如果差一分,教育局就要让我下岗,不得不去讲考试题上的东西。另外,Hidden curriculum我们现在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缺乏语境,最近看了某区的中考题,发现很多题缺乏语言环境,基本照着语法书上讲的内容来出题。如:一个孩子见到妈妈就哭了,实际上是考stop crying 和stop to cry ,那如果妈妈老打孩子,孩子一见到妈妈就哭呢?教师出的题很简单,没有想到语言环境。如果是后妈,总打孩子,那么孩子一见到妈就可能哭,造成现了以语法为中心的状况。
三、评价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单一
我们现在总是讲“五个一”,实际上我们中学的评价也是讲五个一,全都是单一的。比如,现在的评价只有考试的一种形式,没有包括非考试的评价。我们目前只有笔试,另外,现在评价只有一种目的,选拨学生上高一级的学校,而且是在不断地选拨,有的学校每几个月就考一次,目的是把重点班测试的达标放在非重点班。把测试选拨的学生放到重点班,在不断淘汰中选拨一些尖子。最后造成大部分学生是失败者,造成学生不良的思想品德和师生关系。有的重点班,同学询问一个答案,可能都不告诉,有的说你拿钱来我就告诉你。学生之间如果这样就没有合作,就没有和谐的关系,不可能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现在的评价没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做评价,应该有诊断性的测试(diagnosis test),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随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而老师考试主要讲的是正确答案。甚至有的重点学校公开说,如果你的孩子考在最后五名之内,就证明你的孩子根本就不适和在我校读书,所有的责任都是学生的,没有教师和学校的责任。目前这样的评价只关注一个点,关注结果,而不关心学习的过程,现在修订的大纲提出,既要关心结果,也要关心学习的过程。现在相当部分地区只有笔试一种形式,有的地区则增加了听力,目前的评价只有教师一方参与,没有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就是被考的。今后的评价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
现代评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能表现,能创造,能用语言来做一些事情,不仅仅是一些机械的multiple choice。而是Require students to perform, to create ,to produce or to do something ,教材修订后,增加了许多语言活动,如果教学还停留在选择填空,句型转换,就很难考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与学生语言活动尽量靠近,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考察计算时差,美国某地区与中国某地区时差是多少?不仅考察了学生知识,而且有实际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能使用,我就有亲身体验,在加拿大居住了一年,经常给国内人半夜两三点打电话,因为他们没有时差的概念,没有考虑到对方是什么时间?
我们现在测试要与语境和上下文尽量真实或模拟真实。现在的很多练习题都是不真实的东西。有些没有语言环境,就无法确定语言使用的具体方法。有时用我们的考试题问外国人,外国人回答说都行,因为他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景。我曾用我国高考题让美国的中学生来做,后来发现他们得分率很低,这不仅涉及文化问题,还涉及情景。人教社在修订教材时删除掉了许多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内容。越来越注意上下文(context)的连贯性。
现代教学发展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来评价学生,应与学生每天活动内容有类似的地方,国外讲test应能反映(reflects)你的教学,而我们现在的 test很少能反映我们的教学,如通过Portfolio 来得到学生的信息和对学生作出评价,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每天拿着记分册, 学生说一个就记下来,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内容与测试应有一个统一,而不是完全的南辕北辙。所谓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progress进步发展的情况,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策略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包括motivation,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最近辽宁省搞的一个形成性评价,教师们反映差生也有希望了,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问题,来调整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是通过学习过程掌握的。例如国外通过conference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评价确定学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结症在哪里,可给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观察学生完成真实语言任务时是怎样使用语言的,不断调整教学,给学生提供建议,同时从各种角度,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进步。如在学生档案(portfolio)中,学生可以自己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不是横向比较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进程,但我们教学中有时忽视,当然我国教学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教师教的班人很多,班很大,因而如何进行实际操作是需要我们今后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评价涉及到学生更深层次的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过去的multiple choice主要是学生记识语法知识,很难考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strength and weaknesses),学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应给每位学生都有反馈,根据学生有趣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试题的命制部门应该公开测试标准,一线教师更需要这样的标准,学生和家长也应有所了解什么才算学生掌握了。这个标准不是教师能教什么?而是学生能做什么?我们是在考虑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以语法,以习题集练习册等做法转变成一个以目标(target
s)为核心的习题集, 即通过学生做事情来完成的。 现在正在编写的这本习题集为“3S”(self-learning. self-development self-assessment), 同时我们也在编写一本评价手册 ,此手册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更侧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如果可能的话,给教研员提供测试题,与过去考试题有很大的不同,可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我们,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告诉测试单位或个人,了解整体或个人的学习情况,语言能力发展,以及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比较。以后还要通过网上,让一部分学生自己测试和评价,然后通过提供反馈信息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纲是什么篇9
如何处理教材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一环,是复习备考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其实只是命题角度、试题形式的变化,它始终不会脱离《考试大纲》、脱离教材的知识点。所以,如何对待教材就成了重中之重,必须注意方法和技巧。
首先,把教材读“厚”、读“死”,做到先“死”后“活”、要“活”先“死”。即结合《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强化对“点”的梳理,对每一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概念和原理进行梳理,逐个消化。因为越是基础越有区分度,要考出高分,必须做到基础不失分。这就要求该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再引导学生通读相关内容,特别是难以理解的重点问题,可以在标记后请教老师和同学、查阅相应的参考资料,并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彻底搞清弄懂。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毕竟只要是考点,就考你没商量,所以进行点的梳理的时候,坚决不放过一个“可疑点”、“不懂点”,复习要尽可能细,让学生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结合,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1]。
其次,把教材读“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次复习记忆,但由于知识的累积,容量的增加,需要找出有效的方法。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线”“面”“结”的方法梳理知识,强化记忆效果。
连“线”梳理。即把和某一概念或原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或与其他概念、原理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的知识通过专线梳理,帮助学生深入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绘“面”梳理。即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四个必修模块进行总体结构的梳理。用***表展示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框与框之间、课与节之间、节与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每个必修模块的整体结构和知识系统一目了然,形成知识的平面网络***。
打“结”梳理。即把同一背景材料,同一问题不同角度、侧面的回答,串联在一起。
二、核心:紧扣考纲,提高复习效率
抓考纲,严格落实以考纲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在复习过程中,以考纲为准绳、为复习备考的依托,根据考纲和学情灵活制定备考方法,贯穿考纲于日常的复习备考和模拟考试、练习的过程中。明确高考的选拔性特征,认识考纲在复习备考中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每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集整个备课组的智慧和力量,解读《考试大纲》。明确本阶段的复习内容中考什么、怎么考,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复习。明确考试什么,必须明确本模块、本单元、本课,甚至本框题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明确考什么需要把这些考点与教材内容相比较,了解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哪些内容教材里没有论述需要补充讲授。明确怎么考,需要对照考纲,了解各个考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明确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内容。明确高频考点,认真分析近三年来高考试题所考查的考点,不难发现“主干知识必然考,高频考点年年考”的态势,可以说掌握了高频考点,就掌握了夺分的金钥匙,因此要引导考生掌握高频考点,学会构建各模块高频考点体系,以便加强复习。
第二,抓对考纲的学习,并根据教师对考纲的深刻理解,向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学会按考纲精神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特别是考纲的变化之处要让学生引起高度注视,因为“变”意味着新,新思路、新提法、新措施等都要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并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践行。
第三,抓考纲落实。只有在复习备考中落实考纲,才能防止遗漏考点,我们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落实的重要性。虽然在一年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做了大量题,但还是无法把握***治规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落实。所以,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
三、方法:重视训练,强化训练
训练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复习备考中恰当地进行日常练习、模拟训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在日常练习中,我们主要通过一般性练习、单元练习、十年高考考点对应练习,巩固学习成果。一般性练习主要是借助课堂,通过教师自主选题或讲解复习资料中的相关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复习进度或教学方法的调整。单元练习即在每个单元复习完后,针对大纲中的考点进行选题,组合成一套单元试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年高考考点对应练习,即把近十年高考中涉及本单元所有考点的试题筛选、整理在一起,分几次下发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温习复习过的知识,如,在复习***治生活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下发经济生活的高考对应试题。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因大量练习带来的疲惫感,甚至厌烦做题。并且在日常练习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每一次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加以归纳整理,以便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抓好每一次模拟考试,包括市统考、四校联考及校内10~12次模拟考试。明确每次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及时进行教学反刍。特别是市统考和四校联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兄弟学校间的差距,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备考策略,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等。要做好这一点,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
校内模拟做好命题工作。我校每个月组织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全部由各个学科教师自主命题。高三***治备考组在命题时,采取新老结合、两两结对、学科带头人把关的策略,认真分析本阶段复习内容中的所有考点,并依据考纲进行大胆取舍,客观性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尽力做到全而不冗繁;主观性试题尽可能选取最新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注重设问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时刻不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模拟考试后,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错误率高的试题在下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换种形式再次进行考察,检验学生纠错的效果[2]。
认真阅试卷,及时沟通。在阅卷前组织所有参与阅卷的教师先答一遍题(特别是市统考和四校联考更加重视这一环节),然后全组或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答案,制定打分细则,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再参照参考答案,重点分析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对某一问题作答,尽力在阅卷时体现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批改完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告诉他们本次考试试卷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答题不规范、缺乏逻辑性、试卷布局不合理、试卷中存在严重的涂改问题等,这些都会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以及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时间的安排、专业术语的运用、答案内在逻辑性的体现,等等),并对答题规范、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把一些规范性试卷作为样板进行展示,树立榜样和模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答题的条理会越来越清楚。
试卷讲评重方法。试卷讲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会学生审题,即审设问、审材料、审意***。审设问就是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然后确定“答什么”,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审材料,即明确材料信息,做到材料“有什么”我们就“答什么”,避免信息遗漏,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审意***,即在审题时揣摩命题意***,明确题目要考查什么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调动相应知识和能力作答,做到“要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提纲是什么篇10
【关键词】自学能力 阶梯式引导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学生的“学”,即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想让学生学得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但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同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也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下面笔者针对不同的自学阶段来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领读自学阶段――示范指导扶着走
学生刚刚打开自学的大门,踏进自学的世界,对自学的方法还不太了解,仅仅停留在把新课看一遍的层面上,需要教师亲身示范。教师可以专门开设自学方法指导课,给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自学空间和充裕的自学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有选择地进行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慢慢积累,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具体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粗读:将新课内容看一遍,了解新课主要讲了什么。
(二)细读:
1.概念课
找出课文中重点字段,如红色字(一般是重点概念)、小精灵的提醒、人物交流的话等,把关键字词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2.计算课
(1)读题列式:仔细阅读例题题目,分析题意,尝试列出算式,再对比课本例题所列的算式,看看自己列的算式与课本的算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例题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这样列的依据是什么,再仔细检查自己的列式是否正确。
(2)尝试计算:接着自己尝试运用旧知进行计算,再对比课本例题的计算方法,看看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课本的方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再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3)小结算法:将课本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写在例题下面。
3.问题解决课
(1)阅读与理解:阅读问题,理解问题,从题目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用笔标记出来,对比人物的话,看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2)分析与解答: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对比课本例题出示的方法,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例题是怎么解决的,解决的依据是什么,再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3)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之后要将解决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三)完成问题:尝试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如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和完善人物对话中省略的部分。
(四)完成练习:运用自学所得的知识尝试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五)提出问题:思考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是对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是自学方法的疑问。将问题记录在课本上。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学生完成自学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学的方法、心得体会或在自学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不断吸收更好的经验,不断地进步。
当学生达到本阶段目标――会阅读数学课本,初步掌握阅读课本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自学阶段了。
二、适应自学阶段――自学提纲领着走
当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可以设计合适的自学提纲帮助学生自学。设计自学提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概念、公式;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③题意分析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自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自学提纲:①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怎样的?请你举一个例子;②百分数有什么用处?③学习百分数时,你能联想到什么旧知?它与百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④你还有什么问题?
再如,在自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自学提纲:①生活中或数学中为什么要产生分数?②什么是单位“1”?③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④什么是分数单位?⑤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将自己所学与伙伴们分享,从中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适应自学,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初步概括的能力。如果学生达到目标,就可以登上下一个阶梯了。
三、辅导自学阶段――牢记要点看着走
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时,教师就可以把“自学提纲”这辆学步车撤走了。不需要再出示自学提纲,而是指出需要注意的要点,如本课重点是什么,蕴含着什么数学思想等具有思考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画表格、画知识网络***、画思维导***等)将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尝试写小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优生潜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例如,厦门市湖里区蔡塘学校陈雅煌老师展示的一节精彩纷呈的复习课――“圆柱巩固拓展”。这节课被佐藤学先生誉为“在亚洲中非常棒的教学”,佐藤学先生最赞赏的是这节课上每个孩子在这么难的挑战之下,都在认真地学习,而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几点要求:①基于以上梳理的内容,组内进行内容、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的补充;②组内交流“快乐提升”第一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并尝试用字母表达“快乐提升”第二题的解题方法。接着教师就安静地守护着学生,看着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尽管任务很难,但学生仍然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交流,慢慢地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美妙体验。
四、***自学阶段――放开双手自己走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l展学生的***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水平较高的书籍,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笔者所在班就有几位这样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自学阶段:有的学生自己买了《微积分入门》自学,还经常就不理解的问题来找老师探讨;有的学生研究奥数题,经常能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他们热烈讨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