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典籍中的经典论述,千百年后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注释
上医:此指高明的医生。中医:此指普通的医生。下医:此指平庸的医生。
发挥
高明的医生,不仅懂得诊治疾病,还能通晓防病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普通的医生,既能诊治已发疾病,尚能治病于欲发之初;平庸的医生,只懂得有病治病,不懂得未病防病。
未病――欲病――已病,有似于今日所言健康――亚健康――疾病。高明的医生,对由未病至已病的全过程均应有切实的了解,做到未病防病,欲病早治,已病治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告诫医生要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就目前的医疗现状而言,无论是人员的配备,还是经费的投入,均偏重于临床医学(主要针对已病),而对预防医学(主要针对未病)、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病后)尚未予充分重视,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2、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晋・嵇康《嵇中散集・答难养生论》)
注释
声色:特指***声与美色。滋味:美味佳肴。神虑:精神思虑。精散:指精耗神损。
发挥
养生有五大难关:贪***虚名私利,是一难;素多暴喜过怒,是二难;沉迷***声美色,是三难;嗜食美味佳肴,是四难;劳神竭虑耗精,是五难。这是晋代养生家嵇康所论的养生必须克服的五大难关。
嵇康所论养生“五难”,谆谆告诫人们,要身心康健,延年益寿,就必须不***名利,安泰情志,平衡膳食,凝神息虑,在平平淡淡中细品生活的甘泉,做到“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最是坦然”。
3、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
注释
欲:贪***。极:太过。穷:极度。冒:触犯。
发挥
冬寒之时,不能贪***太过温暖,夏热之时,不能贪***太过凉快,不可夜卧室外,也不可睡眠当风。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均不可轻易触冒。
善养生者,当顺四时而适寒温。冬三月,当寒则寒,不可畏其寒而过于贪温,以免皮毛开泄而损伤阳气;夏三月,当热则热,不可畏其热而过于贪凉,以免汗孔闭塞而郁热伤阴。不可室外露宿,不可睡眠当风,慎防风、寒、湿诸邪侵袭人体(中医学认为睡眠时,人体卫外抗邪能力相对低下)。此外,非时之寒暑或气候之剧变,均应注意避免,而不可贸然触犯。所有这些,均为养生之正道。当今之时,居家、商店、车内空调普及,当寒不寒,该热不热,人多贪***一时之快,殊不知,此等状况,对健康极为不利。
4、酒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元・忽思慧《饮膳正要・饮酒避忌》)
注释
易:改变。
发挥
少少饮酒,对身体大有益处,但多饮、过饮则容易伤神损寿,且最易改变人的本性,其对身体的毒害十分严重。醉酒过度,实为伤身之源。
酒为百药之王,不少中药需用酒来炮制,有些处方煎煮时尚须加入适量的酒。适量饮酒,有助于温通经脉,畅行气血,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平素聚会,酒又是营造气氛的调节剂,似不可少。但饮酒切不可过量,过量则伤身,过量则乱性,过量则损寿,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劝酒之风盛行,酗酒之人不少,这一我国酒文化中的负面风气应当予以摒弃。请看在保全他人健康的份上,劝酒须文明。也请看在保全自己健康的份上,饮酒莫过量。
6、阴阳之道,合则聚,不合则离,合则成,不合则败。天道人道,莫不由之,而尤于斯道为最。(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
注释
阴阳:此特指男女性事活动。
发挥
男女性事活动的和谐之道,在于情投意合,双方均有情趣意愿时交合,若无此意愿时不宜交合。唯有情投意合,方能提升性事活动的质量,不能情投意合容易出现性事活动的失败。天道人道,其成败如何,无不如此,何况男女性事活动是最需要双方和谐的。
可见,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之道,最为关键的因素即在于“和”。所谓“和”,就是指男女的两性生活必须是包括情感、身体在内的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达到水融,和谐一致。夫妻双方只有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体贴、互相忠诚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情感的升华、婚姻的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