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10篇

谐音歇后语篇1

1.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2.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3.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4.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5.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6. 寿星打靶 —— 老腔(***)

7.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8.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9.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10.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11.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12.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13.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阿斗的江山

14.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15.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16.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17.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18.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19.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20. 豆腐***做菜 —— 哪还用言(盐)

21.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22.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23.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24.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25.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26.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27.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28.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29.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30.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31.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32.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33.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34.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35. 冻豆腐 —— 难办(拌)

36.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37.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38.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39.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40.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41.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42.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43.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44.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45.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46.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47.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48.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49.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50.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51.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52.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53.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54.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55.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56.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57.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58.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59.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60.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61.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62.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63.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64.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65.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66.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67.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68.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69.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70.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71.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72.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73.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74.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75.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76.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77.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78.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79.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80.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81.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82.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83.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84.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85.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86.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87.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88.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89.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90.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91.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92.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93.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94.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95.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96.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97. 泥水匠的瓦刀 —— 光***(涂)表面

98.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谐音歇后语篇2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杂货铺卸货——没进步(布)

砸锅卖铁——豁出来了

栽缝师傅做衣服——有尺寸

宰肚里能撑船——肚(度)量大

宰个鸽子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作

宰相的千金——不愁嫁不出去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脏水倒阴沟——同流合污

脏水罐子掉到茅坑里——越闹越臭

脏拖布擦地板——不干不净

葬瓶里的骨灰——是不自由的鬼

糟鼻子不喝酒——空有其名

早餐啃馒头——一口一口地吃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早起开门窗——换换空气

早上的林中鸟——各唱各的调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谐音歇后语篇3

难出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两百钱的花生——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题(蹄)

旱魅拜夜叉——尽(精)()

见鬼园外竹笋——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谐音歇后语篇4

井水浇坟欺(沏)祖

井里丢石头不懂(咚)

井里丢石头,蛤蟆跳上鼓两不懂(咚)

井里捞皇上劳(捞)驾

井底里响鞭炮有原(圆)因(音)

开大会请了假没出息(席)

开水锅里煮空笼不争(蒸)包子争(蒸)口气

开水碗里的葱花华(花)而(儿)不实

开花不结果无子(籽)儿

开汽车按喇叭走着想(响)

开滦打官司没(煤)的事

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天上抹浆子胡(糊)云

天上的蜘蛛网高师(丝)

天天拾煤核勤俭(捡)

天师过河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天亮才烧炕赶不上趟(烫)

天亮公鸡叫白提(啼)

天津卫的娃娃你(泥)小子

韦驮扔兵器抛主(柞)

韦驮耍宝剑无主(舞柞)

五十两元宝一定(锭)

五十两银子下炉一定(锭)

五人加一人遇(六)人

五圣堂里遭火烧妙哉(庙灾)

五件夹衣实践(十件)

五两挂面半疯(封)

五更里阉鸡不提(啼)

五管笔半疯(封)

不三的弟弟不是(四)

不放酱油烧猪蹄白提(蹄)

不拾柴火不买煤你骚(烧)啥

不是铜器是习(锡)气(器)

不种芝麻不养蚕无忧(油)无愁(绸

不倒翁盖被子人小辈(被)儿大

中秋节的月亮原谅(圆亮)

中堂里挂草帘不是话(画)

中堂里挂碾盘实话(石画)

中堂里夹条幅话(画)里有话(画)

中堂背后贴灶爷话(画)里有话(画

书生打架未必(为笔)

书店失火自然(字燃)

长虫过道莽(蟒)行

长虫水一溜歪邪(斜)

长虫没眼睛盲从(虫)

长虫爬到犁头上狡猾(绞滑)

长虫钻到犁辕下妥贴(驮铁)

长虫脱皮一节节退(蜕)

长虫熬汤有啥(蛇)味道

长虫碰壁莽(蟒)撞

长虫戴草帽细高挑(条)儿

长沙问路一样(益阳)

长颈鹿睡觉白(背)脖子

乌龟上岸遭雹打缩手(首)缩脚

乌龟过门槛,只听壳壳响好阔(壳)

乌龟抬轿子硬做(坐);硬抗(扛)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龟)田

乌龟爬门槛就看此一番(翻)

乌龟拜年规规(龟龟)矩矩(鞠鞠)

乌龟掉在靛缸里确难(壳蓝)

乌龟锁到鸟笼里大概(盖)出不去

云头上挂剪刀高才(栽)

云彩翻花添(天)美

从河南到湖南难(南)上难(南)

从景德镇买来的新词(瓷)

从盐堆里爬出来的闲(咸)话不少

公鸡害嗓子不能提(啼)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鸡戴嚼子没题(啼)了

六、八万在手等吃饭(七万)

六七八九没食(十)

六月天长疥疮热闹(挠)

六月天的剩饭要搜(便)

六月天晒瓦坏胚(坯)

六月里长疥疮热闹(挠)

六月里生孩子孽(热)障(涨)

六月里吃生姜服(伏)啦(辣)

六月里吃薄荷好良(凉)心

六月里的火炉谁想(向)你

六月里的芥菜起心(芯)

六月里的鱼汤不动(冻)

六月里的蚊子钉(叮)死了

六月里的腊肉有言(盐)在先

六月里穿皮袄武汉(捂汗)

六月里烧鲜鱼懂(冻)也不懂(冻)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六必居的伙计辈(酱)小子

切菜刀剃头玄(险)得厉害

反转龟猛扒(爬)

反穿皮袄出洋(羊)相;装洋(羊)

太保先生待老爷奉承(神)

太湖里的虾子白忙(芒)

孔夫子的搭链书呆(袋)子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的坟久慕(墓)大名

孔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孔夫子的箱子尽输(书)

孔夫子背搭子两头输(书)

孔夫子掉进河里诗(尸)书长流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王八吃西瓜规矩(龟举)

王八吃烧饼原(圆)顶原(圆)

王八坐月子完(玩)蛋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龟)心似箭

王八盖量米不是声(升)

王八睡觉归(龟)宿

王麻子哭哥凶(兄)啊

王羲之看鹅渐渐消磨(墨)

木头人跳河万万不成(沉)

木头敲鼓普通(扑通)

木头骸骼过海不成(沉)

木匠打石碑赞(钻)不成了

木匠的刨子抱(刨)打不平

木匠的钻子追(锥)到底

木匠的锯子不具(锯)实(石)

木匠吊线正直(真直)

木匠破板一句(锯)一句(锯)来

木板上的钉子定(钉)了

木虱钻进花生壳硬充好人(仁)

木轴小车不上油干儿(耳)子

木偶的手有限(线)

木偶流眼泪假仁(人)假义

木锨拆火一猜(拆)就着

木撅儿钉墙上大小算个角(撅)儿

车儿纺线闲(弦)鼓劲

车上的轮子不妨(方)

车上拉客宰(载)人

车后头拴小牛歹毒(带犊)

车伙计抡拳头没边(鞭)了

车胎渗气纸(皮)漏

车轴辘割眼镜实(石)打(实)石

瓦匠的婆娘多疑(泥)

瓦匠拿瓦刀默契(抹砌)

瓦房上盖篙草怪物(屋)

瓦罐脱坯土著(铸)

日本船满完(丸)

日头晒黄瓜,倒反讲(卷)

水上葫芦不深(沉)

水牛角,黄牛角各(角)管各(角)

水打灯草留心(流芯)

水池里长草荒唐(塘)

水缸里捉鱼冤枉(怨网)

水桶没把不成体(提)统(桶)

水蝎子不怎么着(蛰)

牛皮衫领真顶劲(颈)

牛角上抹油又奸(尖)又滑

牛角尖敲锣只想(响)一点

牛角尖对牛角尖一对奸(尖)

牛蹄子分两半(瓣)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戴夹板没样(鞍)儿

月下提灯笼虚挂名(明)

月半前一天失事(十四)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纹)

风吹马尾乱思(丝)

风吹灯草心(芯)不定

风沙地里吃炒面有口难言(咽)

风筝点火飘飘然(燃)

风摇竹竿稳不住神(身)

风箱板做塞子气概(盖)

风箱板做棺材昔日等气今成(盛)人

火上浇油忘(旺)了

火车站里鬼(轨)多

火车撞头出鬼(轨)

火烧灯草无叹(炭)

火烧对联事(字)坏了

火烧竹子空叹(炭)

火烧竹筒自报(爆)

火烧胡子练(炼)嘴

火烧眉毛只***(秃)眼前

火烧棺材大叹(炭)

火烧棉花无舅(救)

火烧筷子小叹(炭)

火烧旗杆长叹(炭)

火烧碑记自(字)不然(燃)

火烧红莲寺妙哉(庙灾)

火烧云不叫火烧云添(天)美

火筒垠鳗鱼死得值(直)

斗大的元宵难玩(丸)

斗笠出烟冒(帽)火

斗笠丢了冒失(帽湿)

心口上搭热敷置之度(肚)外

心坎上挂筑篱劳(捞)心

谐音歇后语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方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广为流传的现成话。它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同成语、谚语、惯用语一样,是词汇体系中的特殊成分。”①由于歇后语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了解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成为重中之重。只有了解了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歇后语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一. 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

(一)歇后语的构成

整个歇后语由类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而前后两个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示同一个意思。前部分叙述一种情况,它采用形象的比喻、夸张或谐音等方式来引人联想,与后部分紧密配合去表达本意。而后面部分是对前部分进行解释,是整个歇后语的真正的语义所在。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相互配合使得汉语具有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特点,进而达到让人们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道理的目的。

(二)歇后语的类型

1.喻意歇后语

歇后语的前部分运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解释、说明,并点出真正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喻意歇后语。

(1)本义喻意

本义喻意是指歇后语的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直接的,不需多加联想的解释说明,即解释说明的意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大海里丢针——无处寻”。

(2)转义喻意

歇后语后部分的解释说明不是用它的字面意义表示的,而是用字面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即需要人们进行联想的转义,这就是转义喻意。如“木头眼睛——看不透”的“看不透”不是说眼睛是木头做的所以看不透,而是引申到不能透彻理解认识的意义。

2.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是指歇后语的后部分借助词语与事物之间的音同或音近从而造成一音双关效果,即一个歇后语有两种解释说明,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用意。此类歇后语的表面意思是次要的,而内在的意义才是主要的。例如,在“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中,表面上的意思是萝卜冰冻的结实,其实则是是说人心发生了波动。谐音歇后语主要有以下两类:

(1)音同谐音

几个字或几个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均相同的谐音是音同谐音。如在“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中,就是由于“掸”与“胆”两字的同音而造成的谐音。再如,在“牵着胡须过河——牵须(谦虚)”中,音同谐音是由“牵须”与“谦虚”两词的造成的。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2)音近谐音

音近谐音是指几个字或几个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即音与音之间仅是声音相近但并不时完全相同。如“酱萝卜——无缨(因)”的“因”与“缨”是声母和声调相同,但韵母不相同,音相近。

二.利用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进行教学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种独特语言形式,是智慧的结晶。同时,歇后语的类型和构成特点,即由类似谜面的前部分与类似谜底的后部分结合方式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成为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可以利用歇后语的类型和构成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把汉字教学、语音教学、修辞教学、文化教学与歇后语教学相结合,以促进歇后语教学的成功,同时也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与汉字教学相结合

以歇后语表现方法中的析字法为理论依据,把汉字教学与歇后语教学相结合。例如,“自大上加一点——臭”,骄傲自大是不好的,而比“自大”还过分一点,那不就成了“臭”。“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心上放上一把刀,这肯定会使人感到很不痛快,所以当然要“忍”了。利用析字法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进行汉字教学,同时也教授了歇后语。

(二)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其中的“音”就是语音。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学习语音,因此语音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汉语语音中,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最基本的,并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在歇后语中,谐音歇后语利用语音来达到独特的效果。例如,“张飞妈妈姓吴——吴氏生飞(无事生非)”,“吴氏生飞”是对前一部分的直接说明,是字面意义,而它的实际意义是“无事生非”,这种实际意义的表达,要通过“同音”词语的转换才能实现。

(三)与修辞教学相结合

歇后语不管是从构成方面还是类型方面,它都大量的运用了修辞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认为以歇后语具有的修辞性为理据,利用各修辞格的特点去拓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歇后语的教学。如,“大海里丢针——无处寻”运用了夸张和比喻两个修辞格。此歇后语夸大的把丢了的物品比作“针”,寻的范围比为“大海”,从而得出结果“无处寻”,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歇后语意思。

(四)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文化的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而且文化的积累也是通过语言保存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同时,在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学习他国的语言语无疑是了解一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歇后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但是,文化的不同能够导致学习语言的障碍。所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将文化教学融入歇后语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利用文化知识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例如,在“张飞穿针一大眼对小眼”中的“张飞”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三国演义》给张飞塑造了“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的形象,并多次出现“圆睁环眼”、“大眼”等等的描写。因此“大眼”是张飞的突出特征,并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在讲文化故事中教授了歇后语,并还加深了对歇后语的理解,培养了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歇后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内容、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本文具体分析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从而引入歇后语的教学方法,即把歇后语教学与汉字教学、语音教学、修辞教学、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提高歇后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 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万艺玲.词汇应用通则[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4] 夏雨、楚风.歇后语集萃[M].北京:国纺织出版社,2009.

谐音歇后语篇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语音隐喻的提出,汉语中歇后语是其中的一种现象;其次通过对烧芯(心)这类歇后语语音、语义分析,看语用中的幽默现象;并且从“心”歇后语中边缘化词义追本溯源到其本义,发现“心”语义从原型义到边缘义不断演化、发展,与自然界、人类本身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心”歇后语; 语用幽默; 语音隐喻

1.引言

语言始源于语音,因此语音隐喻 (Phonetic Metaphor) 就必然是一种十分必要的语言现象,不可小视。了解和掌握语音隐喻不仅有利于丰富语言表达,加深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对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李弘 2005)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Ivan Fonagy 1999年首次提出的,他主要从语音与其所表达的意义这一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的。在他的论文“Why Iconicity” (1999) 中,总结出三条原则:1)有意识表达某种情感与特定发音方式对应,如表达“愤怒、藐视、憎恨、厌恶”等否定性情感时,发音器官会较紧张,咽喉肌肉会收缩;表达“攻击”态度时,会延长辅音如p、t、k等,缩短元音;表示温柔情感时,咽喉肌肉会放松,声响程度低,发音器官趋于平滑,过渡趋慢,较为渐进;等等。2)发音器官的运动与身体姿态会一致,如表示高兴和柔和时,舌头会向前运动,对应于身体或情感上欲接近对方,反映出一种亲近和友好的态度;表示对立和悲伤时,舌头会向后运动,对应于身体或情感的后缩。3)不同程度的紧张、延时、言语速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情感。(转引自王寅 2007)

歇后语一般分为两类: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 (谢艳红2006)。谐音歇后语的后部分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其引申义只有通过前半句的明示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才能获得。如: 熬尽了灯油―烧芯(心),从这类歇后语中“心”的语音、语义分析看语用中的幽默现象。

2.歇后语“心”的语音语义分析看幽默

汉语中的“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使用频率很高。《歇后语大辞典》收含有“心”的歇后语298条。“心”还是一个部首字,以“心”为部首的字多达数百个。“心”以词、语素、部首三种形式活跃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与“心”的词义及其特定的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

李弘 (2005) 研究语音隐喻时把歇后语和诗文对联、语音仿拟列出来,笔者从“心”字歇后语现象来探讨“心”义这一现象。

2.1 “心”的音同义异

语音隐喻在汉语歇后语中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谐音歇后语。这些歇后语是基于音同形异义异类的语音隐喻之上形成的,它通过同音字来表达其深层含义。如:

熬尽了灯油--烧芯(心);灯盏无油--枉费芯(心);草把作灯--粗芯(心);煤油炉生火--芯(心)眼不少;油浇蜡烛―一条芯(心);打柴的下山--担薪(心);山楂树上吃酸枣--辛酸(心);

在这些例子中,“芯”和“心”、“薪”和“心”、“辛”和“心”,他们都是音同字,后者是上述歇后语的真正含义。这里分别用喻体“芯”、“薪”和“辛”来跨域喻指本体“心”。

歇后语中音近也是谐音歇后语的一种,如:矮子过河―淹了心(安心);吃了土泥鳅--

泥心(疑)。这些例子中“淹了心”和“安心”、“泥心”和“疑心”的发音相近,他们的生母相同、韵母不同,读起来十分相近。这类谐音歇后语的后部分是借助音近字来表达其深层意义的。

在这些表达中歇后语通过类比和比喻所创造的诙谐、滑稽、幽默效果在表情达意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心”的本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熬尽了灯油―烧芯(心),前半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解,芯是油灯的芯,这里“心”用“烧”组词,是表示心特有属性,“心”的语义也丰富了。

我们运用语音的相似构建语音隐喻,形成了独特的歇后语,可以用来营造轻松的气氛,利于人们口头流传。正如张涤华 (1980) 指出,歇后语的后一部分都是双关语,既表面上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实际上另有所指。

2.2 “心”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语音与书写形式相同,而意义都不同。但是多义词是一个词,也就是一个语音形式承担多个意义,而这个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一个词的几个义项。

在《汉语大字典》对“心”的释义,共14个义项,足以可见“心”词义的不断变化、发展。以下含有“心”的歇后语中,“心”承担多个意义。如:

脊梁上长茄子--有二心 (二心:双关,本指两个心,转指不忠实、异心。)

火烧芭蕉--心不死 (心:双关,本指芭蕉的心,转指人的心志、思想、愿望。)

腊月里的萝卜--冻心 (心:双关,本指萝卜心,转指心思。)

水泡的灯草--软了心 (心:本指灯草心,转指心肠。)

三月的芥菜--心里烂 (心:菜心,转指人心、中心、核心,某种势力的核心已经腐败。)

擀面杖当箫吹--有心没眼 (心:双关,本指实心(擀面杖是实心的)转指心思。)

秋后的蚱蜢--失去了心劲 (心劲:想法、念头,本指秋后的蚱蜢不久就要死亡,转指人心灰意冷,失去了生存的信心和愿望。)

熟透的藕--心眼多 (心眼:本指藕里面的孔,转指对人或对事的疑虑或思考。)

吞下个秤砣--铁了心 (铁心:本指铁秤砣,转以形容坚定不移的决心。)

枣木棍子--实心 (实心:本指棍子很结实,转指人心地诚实,或是心眼死,不开窍。)

这些歇后语中从“心”的本意:心脏、生理器官出发,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

许多新的意义,如心思、心志、心肠、核心、心劲、心眼、决心、诚心,修饰事物的性质、属性或运动的词都用来修饰“心”,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心的语义已经变迁,赋予“心”新的喻意。

歇后语能够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歇后语中绝大部分也表达了很强的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为交际添加了润滑剂,能够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把要表达的意义和效果顺利有效的表达出来。(冉永平 2007)

3.从“心”的边缘化到“心”的本义

歇后语中大量的隐喻现象,说明隐喻是人们认知客观事物的有效手段,它为人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赋予事物以新的意义。上述歇后语中出现的大部分都是“心”的边缘化意义。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人的内心、思想、性情、品行;一类为物体的中心、中央部分,喻事物的核心、要旨。从边缘化我们追溯它的本义,看“心”的动态发展。

3.1“心”的本义溯源

《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心”字正像人心脏的轮廓。《说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转引自侯玲文 2001) “心”的本义即心脏,生理器官。在使用和发展中,又衍生出诸多新的意义。汉语从“心”这一具体的生理器官衍生出“思维器官”和“中心、中央部分”两义,这一特点的形成受到了汉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医学在整体观察下,从“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特别是“心”与“脑”的关系中把握“心”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心”视为“精神之舍”、“思维器官”也就显得很自然了。例如,情绪激动时,心动过速;紧张心算时,心率增快等等。人们在这繁多、细微的联系中,也极易联想到“心”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

3.2 “心”的动态发展

“心”义词的发展变化是对自然、社会的反映,它以自身为中心,与人体、自然形成了一个动态关系系统。“心”义所蕴含的整体观念、在词语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心”族词语以客观的自然界来描述“心”表示的主观精神世界。

3.2.1 “心”与自然界的关系

“心”可以与许多表示自然事物的名词性语素构成词语。“心”与这些自然事物存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或相关性。从这些组词我们也可见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构成的词语是“心”义词语中的自然化体现。“心”的形象变化极其灵活复杂,随遇而迁,将自然万物缩影于它的词汇家族中。

如:心地、心田、心房、心窝等。“心”对大自然的全息,不仅仅是事物形象映射,而是连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属性等一起摄入,体现“心”丰富的语义。

如: 烧芯(心);枉费芯(心);粗芯(心);担薪(心);辛酸(心);冻心;软了心;铁了心;实心。这些词本用于表述某些具体事物的动作、变化。如:费:花费、耗费。一般用在金钱、财物、时间等方面。“费心”中,将“心”拟作金钱、时间,“心”表现出与金钱、财物、时间相似的属性、特征。软: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心软”中,“心”表现出与软的物体相似的属性,“心”像软的物体易改变形状一样,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与这些喻体存在着某种相似或相关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的思想基础即是“心”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正是整体思维方式的体现。“心”族词语,词面自然化,词义人文化的特征,也能说明“天人合一”的思维,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

3.2.2 “心”与人类本身的关系

“心”义词抽象、复杂,将它作为有生命的人来刻画,不仅展现出人的形象,还具有人格化的行为、活动能力和思想感情。在含有“心”的许多动词中,“心”俨然以人的身份出现。如:

肚里装二十五只小耗子--百抓挠心

打柴的下山--担薪(心)

买了肝肺来补上碗--用心

吞下一个棒槌--横竖都窝心

山芋越冬--变心了

“心”像人一样可以发出各种动作,内心的思想、情感,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感觉生动地表达出来。如:窝心,本指藏窝在心里,转指受到委屈后不能表白、发泄心里的苦闷;用心,本指心脏,转指心思、心力,指多用心力,小心谨慎去做某事。

“心”是人的精神之舍,由“心”产生各种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的各种精神现象都由“心”发出,故有“心劲、心慌、心意、心情、心力”等。“心”通过各种行为、动作、变化来支配各种精神活动。如:

秋后的蚱蜢--失去了心劲 (心劲:想法、念头,本指秋后的蚱蜢不久就要死亡,转指人心灰意冷,失去了生存的信心和愿望。)

胸口上长草--心慌(荒)(指心慌意乱、没有了主意)

“心”在人体中占据主宰地位,它以自身为中心,与其它器官、部位保持多方面、紧密的联系,形成内外对立统一关系。

空度罗汉--没有心肝 (双关,本指空肚,转指人丧失了良心)

歪脖子说话--嘴不对心;黑瞎子装弥勒佛--面善心不善

用“有心眼儿”、“心眼儿多”、“猴儿托生的―满肚子心眼儿”、“心眼像蜂窝―窍门多”、“熟透了的藕―心眼多”表示人聪明,头脑机灵;用“缺心眼儿”、“少心眼儿”、“没心眼儿”、“石头娃子―没心眼儿”、“竹筒子吹火―只有一个心眼儿”表示不太聪明或有点笨。

汉语由“心”引申出“思维器官”和“中心、中央部分”义。整体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心”义发展的思想依据;对“心”自身形象的认识,可以说是“心”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心”虽小却可全息宇宙,包容万象。对“心”之大小的认识体现了辨证思想,这些认识也进一步印证了“心”义蕴含的整体观。

4.结语

“心”歇后语的语音隐喻现象,为我们研究“心”族语提供了新的视角,赋予事物新的意义。“心”是一个精神宇宙,它以人类自身为中心,与人体、自然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的动态关系系统。我国古代的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对“心”义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同时自然服务于人同时也是汉民族的人为天地立心,自然服务于人的价值观念,在语义发展中的价值导向作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侯玲文. “心”义文化探索[J]. 汉语学习, 2001(3): 54-60.

[2] 李弘. 语音隐喻初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3): 70-74.

[3] 冉永平, 张新红. 语用学纵横[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王陶宇. 歇后语大辞典.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

[5] 王文斌. 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1): 57-60.

[6]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 2007: 431-441.

谐音歇后语篇7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歇后语 空间关系 新创结构

一、引言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因此歇后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具有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结构短小精悍的特点。

歇后语属于汉语特色语言现象,因此国外学者并未有太多关于此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国内学者关于歇后语做了很多研究,陈望道(1980)在其《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将歇后语归为“藏词”并将其分为两类:歇后藏词语和辟解语。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于歇后语的研究也逐渐向认知方向发展,刘洪静(2013)、李乐(2013)都是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歇后语进行的解释,分析了歇后语的认知机制和意义构建。本文着重分析歇后语形成的心理空间中各要素的关系以及通过关系形成空间映射,可以更深入得了解歇后语内涵意义的形成。

二、歇后语和概念整合理论

1.歇后语。歇后语的结构通常分为前后两段来表达某个特殊含义,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者隐喻,后一部分就是对于意义的解释。在使用歇后语时,通常只说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人们通过前半截的比喻来猜想和领会歇后语的本意,这也是歇后语名称的来源。歇后语按其构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逻辑推理式的,也就是从前半截的比喻部分推理出后半截的解释部分,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另一类是谐音式的,其中谐音部分只存在于后半截的解释部分,是在前一类的基础上增加的谐音,如:炒了的虾米―红仁(人)。

2.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从福克尼耶的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过来的,其代表作为福克尼耶于1997年出版的《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包括了四个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或者称为普遍空间、一个合成空间。输入空间映射具有部分与选择的属性,当输入空间I与输入空间II部分地投入到合成空间后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三个彼此关联的心智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创结构。“概念整合的本质是关系的整合,因为信息输入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连通靠的是关系,关系将空间与空间连通起来才形成了认知网络。”(王正元, 2009)空间与空间的关系表现为: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身份连通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特征、范畴、意***关系。

三、从概念整合分析歇后语

空间之间的连通关系是构成歇后语的重要因素,歇后语前半部分的比喻同后半部分的内涵是在关系的连通下才能形成。下面用具体例子来分析,例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这个歇后语让听话者形成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包含有哑巴、黄连这些要素,输入空间2包含有当事人、苦难这些要素,其中哑巴对应的是当事人,而黄连则对应的是苦难,类属空间的主体遭受客体,基于空间与空间的因果关系,合成空间的内容是当事人是哑巴,讲不出话来,苦难是黄连,哑巴吃了黄连也不能形容黄连究竟有多苦,因此当事人遭受了苦难也没有办法述说自己在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不适,由此产生的新创结构就是自己遭受了苦难却难以对别人讲述。这就体现了空间之间的因果关系。

再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比喻人或事无变化,在这个歇后语中,输入空间1是“外甥空间”,包括了外甥,亲属关系,打灯笼这些要素,输入空间2是“舅父空间”,包括了舅父,亲属关系,被灯笼照这些要素。类属空间是舅甥关系,在古代社会,舅父对甥男的抚养、工作和婚姻生活负有责任,因此舅父对甥男有一定的权威,甥男常享有仅次于舅父嫡亲子女的继承权,可见舅甥关系的独特性。这种特殊性也就形成了空间的身份关系,外甥和舅父的身份关系使得外甥打灯笼的时候照到的是P系亲近的舅父,这也就是合成空间。而“舅”又与“旧”同音,因此通过谐音形成了新创结构也就是“照旧”,形容人或事没有变化。这就体现了空间通过身份关系进行了连通。

四、结论

同以往的从整合网络类型来分析歇后语不同,本文主要是从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歇后语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歇后语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歇后语是在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概念合成网络类型形成的,因此歇后语从“引”到“释”具有逻辑性,使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歇”去后半截听话者也可以推理出其内涵意义。这也为汉语歇后语形成过程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 Gilles.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3]李乐,***.概念整合视阈下的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动态机理考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33-43.

[4]刘洪静.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的阐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8.

[5]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谐音歇后语篇8

1、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娃子说梦话 —— 不打自招

2、熟过头的石榴 —— 不攻自破

3、三天卖两条黄瓜 —— 不慌不忙

4、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 捕风捉影

5、一脚踩进泥沼里 —— 不能自拔

6、七尺布拦腰剪 —— 不三不四

7、大姑娘上楼梯 —— 步步登高

8、一把利剑藏袖筒 —— 不露锋芒

9、耗子啃菩萨 —— 不识大体

10、好心当作驴干肺 —— 不识好歹

11、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腊月买纸扇 —— 不识时务

12、一个跳蚤蹦起来 —— 不知去向

13、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14、风爆了皮 —— 不治之症

15、隔着棉被挠痒 —— 不着边际

16、入蛰的长虫还了阳 —— 蠢蠢欲动

17、水里按葫芦 —— 此起彼落

18、一个骰子掷七点 —— 出乎意外

19、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 —— 吹毛求疵

20、大缸里放针;书桌上的笔筒;夜过巴州严颜 —— 粗中有细查

21、一二五六七;打猎忘了带;说着葫芦忘了瓢 —— 丢三落四

22、六点钟的分时针 —— 顶天立地

23、蝎子怀里挂剪刀;中式服装西式领 —— 独出心裁

24、八十岁演员扮孩子 —— 返老还童

25、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 对症下药

26、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27、年老的老松树 —— 根深蒂固

28、大舌头读报;没牙佬念文章 —— 含糊其辞

29、七仙女下凡;戏台上的装饰;梦中游苏杭 —— 好景不长

30、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水壶熬粥;葫芦里看地*** —— 糊里糊涂

31、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32、拿着镜子对月亮 —— 回光反照

33、酒醒不见牛肉 —— 悔之晚矣

34、屎壳螂戴墨镜 —— 昏天黑地

35、木偶流眼泪 —— 假仁假义

36. 大海里行船,草原上放牧--漫无边际

37.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无牵无挂

38. 鹅卵石垒墙脚--根基不稳

39. 鹅盆里不准鸭插嘴--无牵无挂

40. 鹅伸脖子--等着挨刀

41. 鹅在水中寻食--尾巴翘上天

42. 额头角上搁扁担--头挑

43. 额头上插牡丹--忍痛***好看

44. 恶狗咬天--狂妄(汪)

45. 恶鬼见钟旭--不得不老实

46. 恶狼扒门--成心糟蹋人

47.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48.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49. 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50.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相关文章:

1.汉语谐音歇后语大全

2.谐音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3.谐音歇后语大全

4.带有谐音的歇后语

5.关于汉字的歇后语谐音

谐音歇后语篇9

关键词:歇后语 转隐 隐喻 交际

1、0引言

歇后语是汉语俗语体系中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曾有人给歇后语下了定义:“它是一种借词在此而实寓意在彼的常用语句。凡是先以假托观念去影射真正观念的习语,抑或因文法与语气的作用,使这习语之前句假托语极容易诱发或迫出尾句目的的意思者,便叫做‘歇后语’。”(崔慧明 孙玉华 2006:1)歇后语由语面和语底两部分构成,且两者之间的最基本关系是引注关系。如“娃娃看飞机――人小见识高”。前一部分是语面“娃娃看飞机”,如同谜语的谜面,用来描摹、比喻;后一部分是语底“人小见识高”,如同谜语的谜底,用来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歇后语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能力直接相关,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关于歇后语的产生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模式理论对此做出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歇后语是在一定的意象***式模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隐喻和转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机制,在歇后语的认知分析中通常只选其一,要么选择隐喻要么选择转喻,事实难道仅仅如此吗?本文将通过对歇后语的认知分析,表明歇后语是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

2、0 转喻和隐喻的研究现状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事实上,转喻研究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才慢慢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转喻才真正成为人类基本的认知识解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转喻比隐喻更为基本。大家都知道,Aristotle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将隐喻分为四种,目前一般所说的转喻现象是其中的一种,只是当时Aristotle没有用转喻这个术语。而将转喻看作隐喻一个分支的观点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中叶。从Jakobson(1954)开始,隐喻和转喻被视为两种语言运用原则。但,相对隐喻而言,转喻还处于从属地位,被视为隐喻的一类。后来,转喻与隐喻一起被列入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的四种类型的结构原则之中,成为***的认知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转喻思维的基础性。其中,Taylor (1995:124)认为,转喻是意义延伸的最基本的过程,可能比隐喻更为基本。而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隐喻、转喻是一个连续统。

对于隐喻与转喻之间的联系,Lakoff & Turner(1989),Goosens(1995)等人揭示了二者并非静态的,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的,有时关系还相当错综复杂。Barcelona(2000)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归纳为两种类型:只在概念层次进行的互动和同一语言表达式纯粹由于语篇的作用而生成隐喻和转喻。Barcelona认为前者更为重要,而将它在细分出隐喻的转喻概念理据和转喻的隐喻概念理据两个小类别,认为隐喻在概念上是以某个转喻为理据的,这个转喻很接近隐喻的经验基础,反之亦然。Goosens(1995)在考察了人体隐喻后,将隐喻的互动关系概括为四类:由转喻构成的隐喻,隐喻内包含转喻、转喻内包含隐喻及隐喻语境中的非转喻化。Radden(1999)等人提出了“隐喻的产生是建立在转喻的基础上的”并提出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假设。还有Turner & Fauconnier(2000)最近提出的基于转喻―隐喻连续体观点上的“概念整合理论”试***解释表达者和接受者是如何通过建构临时的概念领域对概念进行整合,从而理解话语中的所指意义,并建构新的所指意义。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3.0转喻和隐喻的理论基础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a complex structured whole, a geatalt),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p207 王寅)。王寅(2006:208)把ICM分为四大类命题模型、意象***式模型、隐喻模型、转喻模型。前两个模型解释了ICM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后两个模型是ICM的扩展机制。

3.1转喻

Lakoff 认为,转喻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Contiguity; Contiguous)。(王寅:232)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转隐主要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易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者部分的另一部分,人们常以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王寅:207)

例如,(1)有人问“ 你说说, 你们俩亲过嘴儿没有?” 大水满脸是笑, 可又皱着眉头说“ 这话可太不象问题啦我两个一块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别说亲嘴,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 《新儿女英雄传》第211页)该句子中的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其中,“清”与“青”互为谐音,青色是葱的特点之一,即,葱这个事物特点的一部分,而语底中用青字来代替葱这一整体。很明显的是“白”是豆腐的显著特点,歇后语后半部分中用白字来代替豆腐这一整体。所以,在歇后语中,用部分代替部分或整体的现象即转喻现象比比皆是。

3.2隐喻

根据Lakoff的观点,隐喻是基于从一个ICM向另一个ICM的映射,通过映射限定了两个ICM的关系。(王寅:232)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这样,就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理解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领域的经验提供了可能。因而隐喻对人类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潜在而深刻的,它是人类认知抽象概念系统组织和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样,在例(1)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中,“青”和“白”,除了,反映谜面中“葱”和“豆腐”的特征,在谜底里,通过谐音的作用有映射到更深层次的涵义,即人的清白。通过隐喻把“葱”和“豆腐”之间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颜色的对比投射到更抽象的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白,尽无风流韵事。

3.3 转隐喻理论

在传统修辞理论中,转喻和隐喻被当作修辞格来看待。而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转喻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事物之间的临近性(contiguity),着重于自身的特点;而隐喻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resemblance)。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但,在现实世界中,有些语言现象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转隐喻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现象表达基础概念,即在同一个认知区域内凸显出要表达的抽象的含义,然后再进行深化,即在不同的认知区域内,通过联想,使人们很容易感受到那一抽象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不考虑先后问题以及谁包括谁的问题。因为,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二者的顺序先后和范围大小都可以悬置。其中,歇后语的形成正是转隐喻理论的最好例证。例如,

(2)他又添了一句:“你不必怕,咱们一东一伙,这么些年头,还能不照顾?往后别跟工作队胡混,别看他们那个熊样子,我看他姓肖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开,扔也扔不掉。”(《暴风骤雨》第156页)

“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首先,“手里捧着个刺猬”是用整体代表的部分, 强调的是“刺猬的刺”,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的是转喻,而在“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运用的是隐喻,把“刺猬不能拿在手里”这一具体事实,引申为“事情在心里放不下”的抽象事实,引到另一个认知域。而,“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掉。”这种抽象感觉也可以作为一个要表达的整体,“手里捧着个刺猬”就是对这种感觉的具体的例证和表达。所以,歇后语最终要表达的效果是通过转隐喻理论作用的结果。该理论也为歇后语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理论基础。

4.0歇后语的转隐喻表现以及在交际中的应用

4.1语音类

语音类歇后语也叫谐音类歇后语,它是借用同音词构成的。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在“外甥打灯笼”中,有“照舅舅”这一部分代替整体事件,是转喻的表现,在通过“舅”与“旧”的谐音关系,映射到另一认知区域,表现“事情没有变化”,为隐喻的运用。而,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谐音类的歇后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的委婉。例如,

(3)村长说:“啊,我不是别的意思,要说最先与城里建筑行业联系石头生意的,啊,并不是我村长。”蛮牛说:“村长你是虾子过河―――牵须(谦虚) 。”(田雁宁等《都市放牛》二章六)

在蛮牛与村长的这一对话中,蛮牛并没有直接夸奖村长,而是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歇后语,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使听话者既能轻松的领略其中对自己的赞赏,有使说话者的表达不会有奉承之嫌。在无形中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4.2典故类

喻事类歇后语是借用人们熟悉的故事打比方。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下、愿挨。“ 周瑜打黄盖” 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曹操攻打东吴,周瑜和黄盖定了一条“ 苦肉计” 来迷惑曹操,假装黄盖犯了过失,周瑜把他打了一顿,好让黄盖跪到曹操那里投降,使曹操信以为真,趁机杀败曹操。通过这一人们熟悉的典故,得出周瑜是愿打的,黄盖是愿挨的结论。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运用。这种典故类的歇后语在生活中使我们的言语在富有幽默性的同时,还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例如,

(4)唉,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难处。管紧点,有人说我们吃饱了撑的,想着法子整人。不管嘛,也有人说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唉,难啊,反正我们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贺慈航《寂静的麻风村》三)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西游记》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猪头人身,相貌丑陋。巧用它的形象特征来比喻现怪露丑,见不得人。例(4)中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运用到句中可以让我们从表层意思:猪八戒照镜子时,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而联想到不管怎么做,都到处遭埋怨、落不是这一抽象意义。在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巧妙幽默的表达了自己的难处,使自己的语言也更有趣味性。

4.3比喻类

比喻类歇后语是指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前者比喻有某种难处不好说,不便说,或不愿说;后者比喻恶人的伪善后面藏着毒心。“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一事件反映的是黄鼠狼把拜年当借口,从而达到吃鸡这一目的,在隐喻映射到抽象领域,即伪善的背后的恶毒目的。同时,这一歇后语的运用,能够暗示出说话者意思,是表达委婉,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

(5)这个小子叫李长明,二十二,长得膀阔腰圆,外形真有点像龙驹,谁见了谁都喜欢。论干活,可跟龙驹不一样,那是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金河《龙驹传》)

句子中的“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语面指两个哑巴了见面,都说不出什么话,语底指人或事物很完美,没有什么可指责或挑剔的。这里通过这句歇后语把李长明干活干的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了。

5、0结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转喻与隐喻的角度,对我国的传统语言形式歇后语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歇后语是转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歇后语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交际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维护人际关系的功能。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避免谈话人陷入尴尬窘境,可以委婉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谈话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人们在了解了歇后语的成因之后,可以在以后不断创新,创造出适当的歇后语以幽默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提升自身的魅力或通过运用这一语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Antonio Barcelona. ed. 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M], Bi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0. (Which includes Turner & Fauconnier”s essay, “Metephor,

metonymy and binding” )

[2]Goosens, L. Metonymy: 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figurative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 In: By Word of Mouth, [M] ed. Goosens, L. at al. Amsterdam: 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Aristotle. The Poetics[M]. Trans. Fyfe, Hamilton. Loeb Classical L ibrary XXIII. London: Heinemann, 1932.

[4]Jakobson, Roman.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wo Types of Aphasic Disturbances[C ] Jakobson, Roman & Halle, Morris. Fundam entals of Language. The Hague, 1954.

[5]Lakoff, G.&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sph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6] Radden,G.. Ko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In: Panther, Klaus-Uwe, Radden, Gunter(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17-59

[7] Taylor, J. R. L 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 inguistic Theory [M]. Oxford: Clarendon, 1995.

[8]崔慧明 孙玉华.古今歇后语大关[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9] 束定芳.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和联系[ J ]. 外国语,2004 (3) : 26 - 34.

谐音歇后语篇10

关键词:重庆方言,熟语

一、惯用语

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惯用语指称的大都是重庆最常见的人或物,有的甚至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类惯用语常用三字格或四字格的形式来表现,相当一个词或词组。

例如:重庆人称没有根据的、不可信的话为“空了吹”;指说不专业的话为“开黄腔”;指缠着不放手为“扭倒费”;形容得理不饶人的情形为“幺不”,等等。可以看出,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多是由一两个有特殊方言义的词组成的,如“黄”、“费”、“幺台”等。这些词也成为了该惯用语的灵魂意义,一旦理解了这些词,就能领会该惯用语的意思了。

二、歇后语

汉语中歇后语大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因此带有很浓的口语色彩,也最能反映当地的人文气息。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歇后语也不例外,它跟普通话中的歇后语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两种,即“谐音相关”“意义相关”。

(一)谐音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谐音一般多是方言音与普通话之间的谐音,如“瘸子进医院――治脚(自觉)”:重庆话属西南官话,平翘舌不分,于是“治”与“自”同音;而在重庆话中“脚”与“觉”也同音,所以“瘸子进医院”指的就是“自觉”。

(二)意义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意义相关的歇后语很多,如“丰都城拉二胡――鬼扯”、“癞格宝(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等。

三、俗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俗语多是反映重庆人民生产生活的短句或韵语,结构简练,如“包包散,包包散,不要婆婆看。”这里的“婆婆”不是指普通话中“丈夫的母亲”,而是按照重庆人的习惯,指的是“奶奶”。重庆方言熟语中韵语的韵脚一般都押重庆方言音,如“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等。

四、成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成语并不多见,但格式固定,熟识度高,如“正南齐北”指南北都周正,形容有规有矩,非常正式、严肃。“一四六九”是用概数表示“大量的”、“全部的”之义,这里跟古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重庆的方言熟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詈语。如“龟儿”,“各老子的”、“砍脑壳的”在使用这些詈语的时候,有的单纯是为了骂人,但很多情况下用者表示气愤、欢喜等情绪的方式,有时甚至什么意义都没有,只是一种口头禅。

五、隐语

展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老百姓们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许多言子也被不断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断被创造出来。重庆言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这种语言形式类似“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个完整的言子儿。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其实你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毛煞”“毛(maō)煞”是常挂于重庆人嘴边的一句方言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及脾气,即“性格刚,脾气暴”。我们常说某某嘿毛煞,性格“毛”得很,莫去惹。“毛煞”常含贬义,但有时也用来夸赞某人。小明学习成绩好,期期稳拿全年级第一,同学们个个都服了气,说他硬是毛煞不简单。阿贵大学毕业,人勤脑子灵,肯问肯钻,技术学得又过硬,同事们常常在背后议论、赞扬他:“毕竟是大学生,硬还是要毛煞些!”而所在单位领导却对一些工作马虎、不务正业的“二杆子”常在大会小会上教训说:“有的人工作上不行式,整天在外面二冲二冲地干毛煞!”因此,咱们做人,该毛煞的地方还得想法去毛煞,不该毛煞的万万不可去毛煞。“搭巴壁”在重庆方言中,搭巴壁的意思就是厚起脸皮巴倒人家占便宜。“装莽”

装莽,就是装蒜,装糊涂,装到二百钱数不清,一问三不知,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其实,装莽只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把自己包装成老实人,包装得傻乎乎的。

六、谚语

谚语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某一区域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它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大于民间。以下将千百年来流传于重庆地区的民间谚语分类简要陈述。

例如:镜子擦得亮,脑筋用得活。人往明处走,雀往亮处飞。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做事偷懒赶儿,吃饭端大碗儿。人是铁,饭是钢,两碗吃了硬邦邦。天晴打逐步形成雨处,少时想个老来路。晴带雨伞,馆带路粮。一个钉子一个眼。好手难提四两。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门门有道,道道有门。人心难摸,鱼鳅难促。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牛大压不死虱子,山高挡不住太阳。一山难容二虎一个巴撑拍不响。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粒米成箩,滴水成河。

总之,重庆方言熟语句式多样,语义丰富,结构简练。对整个方言体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谐音歇后语10篇

学习

折纸鹤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折纸鹤10篇,内容包括千纸鹤折法,纸鹤怎么折。一年级:包沁颖

学习

激励的话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激励的话10篇,内容包括激励的语言和句子,激励目标的话。3、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4、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5、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始终有那么一些人,坚定地

学习

感恩节习俗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习俗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的传统习俗简短语录,感恩节习俗。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

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六年级语文教学科研论文。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

学习

中考优秀作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优秀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考优秀作文十篇500字,中考优秀作文十篇700字写景。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

学习

等一个晴天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等一个晴天10篇,内容包括等一个晴天合唱,等一个晴天文案。接受阳光的洗礼让清风吹散阴霾让小溪洗净彷徨等一个晴天渴望白云的抚慰让天空不再灰暗让心灵不再恐慌等一个晴天追逐蝴蝶的舞蹈让柔情漫过心岸让微笑挂在脸上等一个

学习

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严重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基本建成覆盖全镇及周边、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管理,至20XX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2.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

学习

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功能对等理论论文,内容包括功能对等理论怎么写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能写的论文。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不同,由于其应用的场合多为国际贸易交流中,因此对其翻译要求较为严格。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体现在词汇专业性强,句式简洁、公式化

学习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本,最新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三、实施内容1、文化活动包含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等)、书画摄影展、2009年开学典礼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准空姐

学习

招生计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招生计划10篇,内容包括有关招生计划模板合集9篇,招生计划必读内容。对往届入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求学动机表现:77.4%的新生是出于自我意愿,其他新生出自家人意愿。学生学习主要为掌握技能、解决就业和继续深造,总体

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下册数学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下册数学合集,二年级苏教版下册数学。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可以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

学习

奔走呼号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奔走呼号10篇,内容包括奔走呼号故事,奔走呼号翻译。3、而央行方面表示不再追加实施细则,各家商业银行则迟迟不出细则,地产商仍在奔走呼号,三方几乎陷入僵局。4、如果你们选择利用你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来为那些沉默的人们的利益而

学习

水利工程造价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造价论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造价毕业论文题目,水利工程造价论文摘抄。在施工阶段,统筹安排好设计前、中、后的造价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可适当安排相应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去勘测,结合本工地的工程特点与施工

学习

庄子的思想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的思想10篇,内容包括庄子的思想核心合集,庄子主要思想深度解读。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少数人会想到他的文学成就,《庄子》是一部经典著作,蕴含的道理对后世有很深影响,其中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表示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单刀赴会声势压人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张飞

学习

汉字歇后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汉字歇后语及答案100个,汉字歇后语谐音。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学习

经典歇后语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歇后语搞笑幽默,抄写十篇歇后语。2.财神爷摆手……没钱。3.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4.百家姓不读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5.百家姓没第二个字……缺钱。6.半个铜钱……不成方圆。7.半天云里长

学习

最新歇后语范文精选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歇后语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歇后语大全20000条,广州话歇后语全文。最新歇后语篇1一、常用易错的熟语分类(一)成语:成语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有的来自古代口语,如退避三舍、同病相怜;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揠苗助长、望洋兴叹;有

学习

《红楼梦》“草蛇灰线”创作手法之“谐音法”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红楼梦》“草蛇灰线”创作手法之“谐音法”,内容包括红楼梦草蛇灰线情节艺术赏析,红楼梦写作手法草蛇灰线伏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八个字是曹雪芹在创造《红楼梦》时采用的一个基本、全局性的艺术手法。通观《红楼梦

学习

谐音巧记忆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谐音巧记忆,内容包括单词谐音记忆,谐音记忆法句子。这有什么好烦恼的啊?假期到了,不是有好多时间可以玩嘛,应该开心啊!

学习

玩转网络谐音词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玩转网络谐音词,内容包括网络词汇谐音,怎样玩转谐音梗。网络时代,群民狂欢,让人欢喜又让人忧愁。